松崖集_(朴汝龙)/卷三 中华文库
附录一
年谱
公姓朴氏。讳汝龙。字舜卿。系出沔川。
辛丑皇明世宗皇帝嘉靖二十年〈国朝中宗大王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公生于海州立岩村。
公之先自五世祖讳谌。以典书出为海西按使。秩满。卜居立岩。耕钓自娱。引老不起。子孙因世居之。至是公乃生焉。
壬子三十一年。〈国朝明宗大王七年○十二岁〉五月。丁外忧。
癸丑三十二年。〈明宗大王八年○十三岁〉七月。丁内忧。
乙卯三十四年。〈明宗大王十年○十五岁〉服阕。
丁巳三十六年。〈明宗大王十二年○十七岁〉就外傅入学。
公连丧父母。零丁无依。一日忽自奋曰。苟不力学。何以为人。遂徒步从师于数十里地。不以饥寒而少懈。时以干酱和水救饥。日夜不辍讲诵。文义日进。
己巳皇明穆宗皇帝隆庆三年。〈国朝宣祖大王二年○二十九岁〉聘室清风金氏。
参奉德温之女。
庚午四年。〈宣祖大王三年○三十岁〉冬。就学栗谷先生。
先生以校理辞归海州野头村。公始就学。先生爱公天资近道。授以性理之书。公励志力学。同门咸推重焉。
十二月。子荣生。
辛未五年。〈宣祖大王四年○三十一岁〉六月。陪先生游赏石潭。
先生与诸生往石潭。游赏川石。想像武夷命名九曲而作歌。遂有卜居之志。公亦有从先生移筑之意。遂占松崖溪上。○载宁之文岩水口之内金城镇之西。有两址。相距百有馀步。居人相传先生居其上。松崖居其下。而有五层石台。先生尝作亭其上。名曰花岩。而是年春。先生来居之。过半年后还花石亭。公独居三年。因贼患归于海州云。
壬申六年。〈宣祖大王五年○三十二岁〉发司马两试解。
癸酉皇明神宗皇帝万历元年〈宣祖大王六年○三十三岁〉二月。中司马两试。
丁丑五年。〈宣祖大王十年○三十七岁〉筑室松崖溪上。
时先生辞官归石潭。筑室于隐屏之北。公为其从学。移家于松崖。距先生听溪堂。只隔一小岗。逐日从学。讲明义理。因以松崖为号。
戊寅六年。〈宣祖大王十一年○三十八岁〉创立隐屏精舍。
公鸠村甚力。创立精舍于隐屏之北。为藏修之所。以大隐屏之义。扁曰隐屏精舍。寓其宗仰考亭之意。盖从先生之命而为之也。
己卯七年。〈宣祖大王十二年○三十九岁〉石潭语录成。
公常侍先生左右。疑必问问必有记。名曰语录。旧有上下篇。而兵火之后。逸其上一半。亦有礼解而幷逸无传。
辛巳九年。〈宣祖大王十四年○四十一岁〉先生书托朱子祠享事。
先生尝拟创建朱子祠。以静庵退溪二先生配享。仍定规约。而以承召未遂。付书于公曰。庙材须善藏。而租布则敛散。以为他日之用。石潭农庄诸事。愿入思看护云。公之见重于先生。于此可见也。
除厚陵参奉。
先生秉东铨。以卓行首举公为厚陵参奉。而与公书曰。为薄宦别泉石。固知其非愿。而厚陵往来之时。可得源源。故如是耳云云。
甲申十二年。〈宣祖大王十七年○四十四岁〉正月。哭栗谷先生。
公服心丧三年。
乙酉十三年。〈宣祖大王十八年○四十五岁〉陞奉事。
丙戌十四年。〈宣祖大王十九年○四十六岁〉十月。建庙于石潭。奉安朱文公位板。腏享静庵退陶二先生。
遵先生遗意也。后梦见先生。先生述大学之旨。书赠公。公不胜感慕。起写先生隐屏精舍约束。
丁亥十五年。〈宣祖大王二十年○四十七岁〉发明经试解。
己丑十七年。〈宣祖大王二十二年○四十九岁〉上书牛溪先生。禀先生文集事。
牛溪答书曰。尊先生文集。初欲奉邀尊之同门中三四公于溪庐。与之共辑草册矣。皆有故未来。故玆以送于金希元。以请编次。而亦未始事。极以为忧。切愿尊公公馀勤赴此会以成之。不胜至祝。
庚寅十八年。〈宣祖大王二十三年○五十岁〉冬。先生文集草本成。
公编次文集。牛溪抵书曰。示文集编摩事几已就緖。不胜钦耸。叹服无已也。
上书牛溪先生。质问处崔永庆事。
崔永庆之败。牛溪有遣问之事。公以书质问曰。崔永庆致败。乃其自取。则先生之待之者。无乃或涉于过厚乎。牛溪答曰。示喩崔事。令人竦谢。此君虽有趋向之殊。而与鄙人交道未尽绝。所以令豚犬问之矣。及其晩年哭子。沈湎麹糱。因失常性。收系之日。但存形骸。颠倒错乱。殆不足责。但以旧情遣问而已。○牛溪年谱云。崔永庆始为两贤所许。后与泼汝立仁弘等相比。毁诋两贤。至谓朴淳郑澈必枭示然后国事可为云。其狼狈至此。而先生犹待以故旧之道。蒙放之日。遣子往慰。及闻其死。送米赙丧。舜卿以书来质云。
辛卯十九年。〈宣祖大王二十四年○五十一岁〉校雠先生文集。
时公呈书牛溪。禀以删削。牛溪答书曰。摩尼青词刊去之喩。极是。伏愿割落之幸甚。至如李泼了书题目。不书其字。而以答李泼书之。不以朋友之例待之。其书论东西甚详。斥李泼心术甚峻。今留集中。使千载之下。知尊先生已看破此人心术。岂不美欤。○后牛溪先生又书曰。尊先生诗集。殊以未精选为忧也。朴守庵尊丈学问见识。殆非近世人物。切愿躬诣。请以精选如何。又书曰。日记则最多格言。可以垂之于后。百世之下。可以见斯人之为青天白日。极为关系。然登木则必至流传。恐致大祸。只欲分写数十本。藏于诸友之家。待数十年之后。刊于精舍。然传写之力亦难。谁能办之。
上书牛溪先生问祭礼。
公以书问祭礼于牛溪。答曰。赐喩祭礼。程子俱祭考妣。朱子只祭一位。程朱祭礼各异。然鄙人则用程礼矣。
递职还乡
壬辰二十年。〈宣祖大王二十五年○五十二岁〉倭入寇。倡起义兵于海州。
时公以前奉事。在海州。重峯赵文烈公宪倡义湖西。传檄海邑。特举公及金公振纲二人字。问其安在。喩以挈吾同志。共歼奸贼。事在抗义新编。公遂倡率海州士民为义兵。其数五百人。
扈大驾入龙湾。
兵既聚方赴难。闻大驾西狩义州。募愿从者勤王。
十月。特陞司瓮院直长。
以勤王功也。
癸巳二十一年。〈宣祖大王二十六年○五十三岁〉二月。升司圃署司圃。〈墓文云本署别提而今从职牒〉遣子荣就学牛溪先生。
牛溪先生与公书曰。贤胤力学清修。志业日新。后生可畏。无如此贤云云。
甲午二十二年。〈宣祖大王二十七年○五十四岁〉差海西生谷使。
岁阅兵火。国用荡竭。募民收粟。故有是命。
六月。除缮工监判官。
八月。除同福县监。不赴。
十一月。除青阳县监
乙未二十三年。〈宣祖大王二十八年○五十五岁〉正月。递复命。仍任。
八月。罢官还乡。
郑公崑寿抵书于公曰。昨日青阳人呈状于备边司。以为新县监遭丧而递。请以前县监朴某为宰。本司嘉叹不已。而以已罢之官还复。非自下所为。何不呈疏。乃为此呈状耶。外方人不晓事如此。而仁政之去后思。良可嘉尚云。盖公之在官只二百四十一日。而仁化之及民如此。
丙申二十四年。〈宣祖大王二十九年○五十六岁〉配先生于石潭祠宇。
先生石潭之享。公实主事。盖公平居。日必晨谒家庙。间日展拜祠宇。退处小斋。端拱危坐。讲习义理之学。沈潜硏究。至老弥笃。牛溪先生致书曰。君子好学之志。日新而不已至于此乎。不胜钦叹。敛衽敬拜也。○朴南郭东说以黄州牧使。来访赠公一绝云。家留石潭潭水下。潭上枫林潭底红。欲把黄岗二千石。换君秋后石屏风。
戊戌二十六年。〈宣祖大王三十一年○五十八岁〉正月。录扈圣一等功臣。
哭牛溪先生。
十二月。除军资监判官。
庚子二十八年。〈宣祖大王三十三年○六十岁〉七月。除户曹佐郞。除平市署令。
辛丑二十九年。〈宣祖大王三十四年○六十一岁〉八月。升工曹正郞。
谢官归松崖。
乙巳三十三年。〈宣祖大王三十八年○六十五岁〉四月。参录宣武原从一等功臣。
八月。推恩赠先考户曹参议妣淑夫人。
成沧浪文濬来访松崖之溪庐。联床数宵。讲论奥义。因吟呈一绝曰。一别三霜今夕会。芝颜无复曩时红。联床剩得精微语。梦罢松涛五夜风。
丙午三十四年。〈宣祖大王三十九年○六十六岁〉遗书定祭礼。
时制。只祭三代。而公遗戒后孙。令祭及高祖。以遵家礼。
戊申三十六年。〈宣祖大王四十一年○六十八岁〉哭夫人金氏。
庚戌三十八年。〈光海君二年○七十岁〉修同门契。
公痛梁摧既久。朋友散处。易就孤陋。遂与同门诸贤修契。而作序以记之。立约束讲信仪。约以春秋讲会于隐屏精舍。又引诸贤先亡者之子孙。同参其中。使亦知父兄相爱之义。每岁各出斗米。补助先生忌祀之需。至今累世而无废焉。
率诸生陈疏。请隐屏精舍赐额。
疏。公自制也。蒙允赐额绍贤。
辛亥三十九年。〈光海君三年○七十一岁〉刊行先生文集于绍贤书院。
文集之役。实赖牛溪沙溪两先生之力。而至于校雠登梓。则实由公之尽心敦事也。
七月初十日。考终于松崖之居第。
九月。葬于海州治西栗枝坊柯亭里坐艮之原。
丙辰四十四年。〈光海君八年〉八月。追录卫圣原从一等功臣。
以光海监国时扈卫之劳也。
戊午四十六年。〈光海君十年〉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经筵参赞官。
是职之赠。盖录壬辰原从勋也。
<divclass="xsl_paraxsl_indent_0"style="text-align:left;">
乙卯皇明<spanstyle="padding:03px;border:1pxsolidgrey;border-radius:20px">毅宗皇帝崇祯四十八年。国朝肃宗大王元年竖碣铭于墓所。老峯闵公鼎重铭。牧使洪公锡龟书。
庚辰七十三年。〈肃宗大王二十七年〉艮庵李先生喜朝始发建祠之论。
艮庵来莅本牧也。嘉尚公学问之深邃。有功于斯文。倡起多士。拟立祠宇于潭院之侧。经递未遂。○尤庵宋先生尝曰。朴松崖造诣得正。豪杰之士也。遂庵权先生亦曰。朴松崖之尚未建祠。实是士林之欠事。两先生之论如此。艮庵之欲立祠宇。盖由是也。
丙午九十九年。〈国朝英宗大王二年〉四月。观察使金公相玉发建祠之论。
时金公来拜潭院。披看栗牛两先生文集。中有推许公之文字及所著石潭语录。顾谓座中士林曰。朴松崖行谊实迹。于此两贤文集。班班可考。此贤有腏享之所乎。对曰未也。金公曰。南中则如此乡贤。大则书院。小则祠宇。以此邹鲁士风。尚无崇奉之举。岂非欠事乎。朴公之有功斯文既如彼。而其遗风馀韵。尚今未泯。至其后孙。抗危疏为先生卞诬。亦岂非名祖家声之攸及耶。〈前岁癸卯。公之六代孙蕃上疏卞诬。被窜会宁故云。〉嗟叹良久。更谓诸生曰。今日建祠。多士之责也。士林曰。建祠之议。其来已久。巡相又有此教。其敢不奉承焉。
卜祠基于绍贤书院西墙外。
进士姜冕周等呈书于州牧徐公宗一。徐公极加奖叹。幼学李正寅等又呈书于道伯金公相玉。公题曰。朴松崖学行事迹。曾于文字上见知。而祠宇创建。实是美事。非但于尊尚朴公之道有幸也。其在崇奉先生之义。倍有光矣。于是多士定议建祠。仍卜基。
九月。祠宇成。
方伯本官皆出力以助成之。官给粢盛。以为永式。
十月。奉安位板于祠宇。
道伯李公潗构祭文。而病未躬临。使其子秉健袖祭文以至。题位板讫。仍与多士行祭。留诗一绝而去。其诗云。想得潭翁緖业传。松崖即是一乡贤。静嘉俎豆衿绅集。盛事从今示万年。初献李斗翼。即栗谷先生傍裔也。次云栗翁緖业孰能传。认得松崖自有贤。此日祠坛墙外筑。想应揖让似当年。其馀和者。亦数百馀人。多不能尽记。
己酉一百二年。〈英宗大王五年〉以赵琴滩光玹追享祠宇。
辛酉一百十四年。〈英宗大王十七年〉以朝令毁撤祠宇。
朝家有甲午以后新设祠宇毁撤之令。多士以祭文告由讫。奉位版埋于本祠之后。公议至今嗟惜焉。
丙申一百四十九年。〈国朝正宗大王元年〉刊行遗稿。
公之平日著述。尽逸于壬辰兵燹。只有若而编。后孙瑞东裒粹残稿。就质于渼湖金先生。先生校雠。仍刊布于世。
己酉一百六十二年。〈正宗大王十三年〉复建祠于松崖旧址。
时朝禁稍弛。远近祠宇。次第复设。士林即于松崖旧址。腏享如故。为其傍于绍贤也。因名曰傍贤祠。后壬戌。性潭宋文敬公焕箕以傍贤书院书额。
庚辰一百九十二年。〈国朝纯宗大王二十年〉立遗墟碑。
刚斋宋文简公穉圭撰幷书。在傍贤书院讲堂前。
庚寅二百二年。〈纯宗大王三十年〉赠吏曹参判兼成均馆祭酒侍讲院赞善。
先是。〈戊子〉本道儒生李鲁敬等上书。陈公学行之实。请加赠赐谥。格不纳。至是金象渊等复因幸行。上言如前请。下该曹。礼曹判书徐俊辅启曰。特施节惠之典。以示崇儒之意。允合事宜。加赠一款。令吏曹禀处。吏曹判书徐能辅启曰。事体不轻。议于大臣处之。领议政南公辙以为早从贤师。闻道志学。壬辰之乱。倡旅奔问。为一乡之矜式标准。请赠亚卿职。左议政李相璜右议政郑晩锡之议略同。有是命。
乙未二百七年。〈国朝宪宗大王元年〉赠吏曹判书。
先是。〈甲午〉本道儒生李鲁传等以公未准谥典。复上言申前请。下该曹。会纯宗大王上宾。未遑施行。至是吏曹判书金学淳覆启。始有是命。
辛丑二百十三年。〈宪宗大王七年〉赐谥文温。
先是。〈己亥〉礼曹判书李羲准启曰。赐谥一款。无容更议。领议政赵寅永撰谥状。至是弘文馆〈应畏金在根〉议谥文温文端良靖。以文温下批。○谥法。博闻多见曰文。德性宽和曰温。
四月初七日。延谥于傍贤书院。
宣谥郞韩哲浩。题板信川郡守金万根。
甲辰二百十六年。〈宪宗大王十年〉立神道碑。
梅山洪祭酒直弼撰。参判金洙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