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上一卷 卷第十六 下一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十六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与贼同行学处第五十五

缘处同前。有一苾刍于王舍城夏安居竟,时有商人欲向室罗伐城,此之商人是偷税者,苾刍不知,共相随去。偷道而行,遂便捡获俱缚将来,广说乃至世尊告言:“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与贼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间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与贼者,谓破坏村坊及偷关税。

同道行者,谓迥远处共为伴侣,乃至一村间得波逸底迦。若以贼为防援、引导人者,同行无犯。或迷失道,彼来指示者,虽同道去,此亦无犯。

坏生地学处第五十六

缘处同前。时六众苾刍自手掘地、或教人掘,俗旅见讥,乃至以缘白佛。佛集苾刍,以种种方便,赞叹持戒少欲知足,诃责多欲,告言:“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自他同前。

地者,有其二种:谓生地、非生地。云何生地?谓性是生地,或因发掘于三月中经天大雨是名生地;若无雨者经六月后方名为生。释罪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掘损生地,得堕罪;若非生地,得恶作罪。若举地皮时、若与地性相连者,波逸底迦;若不相连者,得恶作罪。若尼钉橛者,波逸底迦;若拔橛者,得恶作罪。若尼辄画地者,得恶作罪。若轻为记数者,无犯。若牛粪著地而发起者,得恶作罪;若但取牛粪者,无犯。若尼崩河岸时损生地者,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而崩堕者,得恶作罪。若尼摇动河池中泥者,得恶作罪。若瓨在泥处而擎起者,得恶作罪。若墙上钉杙者,波逸底迦。若牛粪著墙发举者,得恶作罪。若推墙壁与湿性相连者,得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者,得恶作罪。若画壁,得恶作罪;若作记数想者,无犯。若墙上生青衣损动者,得恶作罪。若掘石地,石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罪;若土少者,得恶作罪;若纯石者,无犯。若掘砂地,砂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若砂多者,得恶作罪;若纯砂者,无犯。若营作苾刍尼欲定基时,得好星候吉辰,无有净人,应自以橛钉地,欲记疆界深四指者,无犯。

过四月索食学处第五十七

缘在劫比罗城。时释迦大名请佛及僧三月饮食供养,并及一切所须之物不令有阙。时六众于三月中常啖好食皆如医教,三月既了尚从厨人索好美味,大名讥嫌,受他请了非分强索,以缘白佛,佛言:“勿复从施主强为乞索因生忿恼。”广说先缘,乃至种种诃责,告诸苾刍:“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时胜光大王请佛及僧三月供养。时有苾刍施主复请,佛言:“我今随开,若别别请者应受无犯。”复有客来,不被王请遂行乞食,王因见之。问言:“我请众僧,何因乞食?”答言:“我不受请。”王曰:“我今更请食。”佛言:“若更请者应受。”乃至殷勤重请,王请食了而行乞食。王复常请,佛言:“若常请者亦应受。”世尊赞叹持戒少欲,诃责多欲,告诸苾刍曰:“前是创制、今更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除馀时,波逸底迦。馀时者,谓别请、更请、殷勤请、常请,此是时。”

馀义如上。

四月者,谓齐四月。

请受者,请许其事。

若过者,请过期限。

除馀时者,谓别请时,即是不同馀人。更请,谓数数更请。殷勤请者,谓更殷勤尽心而请。常请者,谓是长时延请。此是时者,谓随开时。释罪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他请粗食、从索美好,索时恶作,食便堕罪。若他与好食、从索粗者,索时恶作,食时无犯。如与乳等时,便从索酪等,索时恶作,食时堕罪。若病者无犯。若巡家乞食,主人见已持食而出,尼情悕者应告彼曰:“更不须饭。”若返问言:“圣者!更何所须?”者,此即是请,随所须者当就觅之,无犯。

遮传教学处第五十八

缘在王舍城。世尊法尔,若制二部共学处时,即二部僧伽并皆须集,此之学处是二部共有,然尼众不集。佛告具寿阿难陀:“汝可语朱荼半托迦:‘汝当持此学处诣苾刍尼众而为宣告。’”彼奉佛教已,便往尼寺欲宣佛教。于其中路见六众问:“是何学处?”即为陈说。“若复苾刍尼,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除馀时,波逸底迦,乃至此是时。”既为说已,六众报曰:“汝是愚痴,不分明、不善好,岂用汝言?我若见馀善闲三藏者,当随彼言受行学处。”作是骂已遂便舍去。又至十二众尼处,彼亦作非法言。馀众苾刍、苾刍尼闻已欢喜顶受奉行,广说乃至世尊问实诃责,告言:“我观十利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闻诸苾刍尼作如是语:‘具寿!仁当习行如是学处。’彼作是语:‘我实不能用,汝愚痴、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说之言受行学处。我若见馀善闲三藏,当随彼言而受行。’者,波逸底迦。若彼苾刍尼实欲求解者,当问三藏,此是时。”

馀义如上。“具寿!仁今当习如是学处”者,谓是所传学处。

“不能用汝愚痴”等者,谓思其恶思、说其恶说、作其恶作,名之为愚。若不持经律论,名之为痴。若于三藏不了其义,名不分明。若于三藏不善决择,名不善解。馀文易知,乃至释罪皆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告馀尼,作如是语:“仁可习行如是学处。”彼便报云:“我不能用汝语。”便以愚等四事,一一说时皆得堕罪。若彼前人是实愚等,说时无犯。

默听斗诤学处第五十九

缘在室罗伐城。时十七众见六众中有命过者,邬陀夷依大众住。时十七众忆先被欺,于食堂中共为筹议,欲与邬波难陀作舍置羯磨,彼便诣其窗所侧耳而听,即入堂中苦为克责。如是十七众在处议论,皆往窃听共为斗乱。广说乃至世尊诃责告言:“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知馀苾刍尼评论事生,求过纷扰诤竞而住,默然往彼听其所说,作如是念:‘我欲听已,当令斗乱。’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言评论事者,谓初见不可意事始作评论。

言求过者,谓求觅过愆更相道说。

纷扰者,谓情不含忍发举其事。

诤竞者,以此诤事入斗诤门,自结朋党共相扶扇。斗诤而住默而听者,谓窃听其言随彼所说。

斗乱者,欲令纷竞不止息也。释罪如上。

此中犯相,若尼在于阁共为议论,有馀苾刍尼升阁之时,应蹈阶道作声、或謦欬、或弹指。若不作如是事升阁之时,但闻言声未解其义,得恶作罪;若解言义便得堕罪。广说如前,乃至门屋轻重之罪,随事应知。若经行处、若静林中,亦准事应识。若随路行时共为筹议,苾刍尼后来,所有行法皆准升阁应知,若不作者得罪轻重如上。若先无雠隙,偶尔闻之,或复听已,欲令斗诤方便殄息者,无犯。

不与欲默然起去学处第六十

缘处同前。时邬陀夷断诸结惑,广如上说。乃至十七众共为筹议,集苾刍众已诣上座前,作如是白:“我今有所诘问……乃至欲与邬波难陀作舍置羯磨。”难陀闻已遂生怖惧,默而起去,广说乃至世尊诃责告言:“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知众如法评论事时,默然从座起去者,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时诸苾刍尼久在众中,其看病人及授事人,事有废阙。由此为缘,佛更听许:“若有缘者应嘱授去。”世尊赞叹持戒,乃至广说:“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知众如法评论事时,默然从座起去,有苾刍尼不嘱授者,除馀缘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众谓佛弟子。

如法评论者,谓是如法单白、白二、白四羯磨。

默然从座起去者,谓出势分外。

不嘱授者,有尼不语知而去。释罪同前。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知众有如法事言论决择,有尼不嘱授,默然从座而起去者,乃至言声所及处来,得恶作罪。舍此处时,得根本罪。

第七摄颂曰:

 不恭敬饮食、  入聚往馀家、  明相摄耳筒、  床足绵敷具。

不恭敬学处第六十一

缘在王舍城。时有二苾刍,知诸苾刍集食堂中欲殄诤事,一顺众命,一便违教不赴众所。以缘白佛,佛以此缘同前诃责,“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不恭敬者,其有二种:一、谓大众,二、是别人,于此二处不恭敬时,皆得堕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知大众集评论事时,唤令赴集而不来者,便得堕罪。唤住不住、遣去不去,遣取卧具而不肯取、不遣取时即便强取,遣诣房等事皆同此,违众教时皆得堕罪。若尼见亲教、轨范二师作如是语,唤来不来乃至房等事,违别人教时皆得恶作。若依道理而白知者、非不恭敬,此皆无犯。

饮酒学处第六十二

缘在室罗伐城。有一长者名曰浮图,大富多财衣食丰足,娶妻未久诞生一女,颜貌端正人所爱乐。至年长大,娉与给孤独长者男为妻,后诞一息。父见欢喜,唱言:“善来!善来!”时诸亲族因与立名,号曰善来。由此孩儿薄福力故,所有家产日就消亡,父母俱丧。时诸人众见其如此,遂号恶来。与乞丐人共为半侣,以乞活命。广说乃至修青处观影像现前,世尊复为演说法要示教利喜,便证见谛,出家离俗修持梵行,发大勇猛守坚固心,于初后夜思惟忘倦,断除结惑证阿罗汉果,说伽他曰:

“昔于诸佛所,  但持瓦铁身;  今闻世尊教,  转作真金体。  我于生死中,  更不受后有;  奉持无漏法,  安趣涅槃城。  若人乐珍宝,  及生天解脱;  当近善知识,  所欲皆随意。”

时不信敬者便生嫌议:“沙门乔答摩!贫贱愚人皆度出家,以为走使。”世尊为欲发起善来德故,令调毒龙,乃至龙受三归并五学处。佛告诸苾刍:“我诸弟子声闻之中降伏毒龙,善来第一。”时收摩罗山远近诸人婆罗门等,见伏毒龙众无恼害。时有婆罗门奉请善来,以上妙饮食至诚供养令饱食已,欲使善来食速消化,便以少许饮象之酒置饮浆中。善来不知,饮此浆已醉卧于地。诸佛世尊于一切时得不忘念,便于善来卧处化为草庵,盖覆其身不令人见,告诸苾刍曰:“汝等当观善来所作,于江猪山处降伏庵婆毒龙,岂复今时能调小蟹?汝诸苾刍!若饮酒者有斯大失。”即以无量百千网鞔轮相福德殊胜庄严王手,摩善来顶,告言:“善来!何不观察受斯困顿?”尔时善来得少醒悟,随从佛后至逝多林。佛洗足已,于如常座就之而坐,告诸苾刍曰:“汝等当观,诸饮酒者有斯过失。”赞叹持戒,广说乃至“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饮诸酒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言诸酒者,谓米麹酒,或以根茎皮叶花果相和成酒,此等诸酒饮时令人惛醉。饮者,谓吞咽。释罪如前。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饮诸酒时能令人醉,波逸底迦;若不醉人饮,得恶作罪。若尼见彼诸酒,有酒色酒气酒味,若能醉者波逸底迦;若不醉者得三恶作。若尼饮诸酒时,有酒色酒气,若能醉者波逸底迦;若不醉者,得二恶作。若尼饮诸酒时,但有酒色,若能醉者随罪,若不醉者得一恶作。若食酒糟醉者堕罪,若不醉者得恶作罪。若尼食诸根茎叶花果能醉人者,皆得恶作。

佛告诸苾刍苾刍尼:“汝等若以我为师者,凡是诸酒不应自饮,亦不与人,乃至不以茅端渧酒而著口中,若故违者得越法罪。若苾刍尼饮醋之时,有酒色者,饮之无犯。若饮熟煮酒者,此亦无犯。若是医人令含酒,或涂身者,无犯。”

非时入聚落不嘱授苾刍尼学处第六十三

缘处同前。时有馀处婆罗门,来此城中娶妇同居,未经多时诞生一女。年渐长大,共诸童女往逝多林至寺门前。时邬陀夷见此女人颜容姿媚,遂起染心,即摩触彼身鸣唼其口。是时童女欲行非法,邬陀夷不然其事。女怀瞋忿,遂以指甲自爴身形,既还家已告其父曰:“邬陀夷损我童女。”其父即告五百婆罗门,各怀瞋忿共集一处,欲打邬陀夷。时五百人即至其所俱共牵曳,乃至移足亦不能令动。世尊知已作如是念:“此是最后教诫邬陀夷事。”佛衰其力令无所堪,诸婆罗门见其力弱,即共熟打几将至死,曳至王门。时王于高楼上昼日而睡,佛以神力令王惊觉,广说乃至胜鬘夫人告令改悔。闻斯责已发勇猛心,未久之间,众惑皆断证阿罗汉果,广度人民,世尊记为教化人中最为第一。后因夜入他舍,非理被杀弃粪聚中。尔时世尊至住处已,告诸苾刍:“此由非时行,招斯大过。”广说乃至“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非时入聚落者,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诸苾刍尼有看病人,不得非时入村,遂阙瞻视;知僧事者僧事废阙。以事白佛,佛言:“有苾刍尼者嘱授应去。应告彼曰:‘具寿存念!我有看病因缘、或为众事,须非时入聚落。白具寿知。’彼答云:‘奥箄迦。’”时有苾刍于俗舍内先寄衣钵,其舍非时忽然火起,即便往取;行至中路忆不嘱授,遂即回还,衣钵烧尽,佛言:“除因缘故。前是创制、今更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非时入聚落,不嘱授馀苾刍尼,除因缘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非时者,有二分齐:谓从过午至明相未出。聚落义如上。

入者,谓至村门。

馀苾刍尼者,谓于其处既有苾刍尼而不告语。

除时因缘者,谓有难缘,馀义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于非时非时想疑,得根本罪;于时作非时想疑,得恶作罪。馀二无犯。馀有昔因缘,同苾刍说。

受食前食后请学处第六十四

缘处同前。时此城中有一长者,大富多财受用丰足。时邬陀夷因乞食至其舍,为说法要:施食之人获五功德,谓长命、色、力、安乐、词辩。长者闻已持食奉施,深心欢喜顶礼其足,归依三宝受五学处。时邬陀夷复于他日至长者家,长者白言:“我请佛僧就舍而食,仁可早来。”即于晨朝至长者宅,报曰:“我有缘事暂至馀家,我若未来不须行食。”佛将大众诣长者家,时诸苾刍报长者曰:“应唱随意。”长者报曰:“圣者!我为大众设斯座褥。”佛言:“此即便是唱随意讫,宜应就坐。”时邬陀夷时欲将过方至行食,诸苾刍辈有啖少许、有不食者,佛为长者说施颂已,从座而去。邬波难陀即于此住不往寺中,当时是十五日众僧长净不来赴集,复无持欲人,众皆久坐妨废法事,求觅不得令众疲劳,广说乃至“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受食家请,食前食后行诣馀家者,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时有看病、知僧事者同前过起,佛闻此已,告曰:“前是创制、今复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受食家请,食前食后行诣馀家不嘱授者,除因缘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食家请者,谓他请唤。食前者,谓是午前,若出行时过二家者,便得堕罪。食后者,谓过午已后,若出行时过三家者,便得堕罪。

不嘱授者,谓不报人,应嘱施主云:“我往某处。”或嘱苾刍尼云:“向某处。”结罪如上。

此中犯相,若受食家请,食前行过二家、食后行过三家,不嘱授得堕罪。若不以此苾刍尼为先首而请唤者,无犯。

入王宫学处第六十五

缘处同前。时邬陀夷不知机变,夜闻兵马铃铎之响,即便惊觉作如是念:“岂非王众有事他行?”即于未明作天明想,执持衣钵入王宫中。胜鬘夫人闻已,迎接敬受经教,再三反复犹未天明。宫人讥议:“王虽敬信,情无间然,苾刍不识时机中宵而至,王未藏宝及诸宝类,而便造次辄到宫门。”广说乃至佛以此缘,告诸苾刍苾刍尼:“入王宫者有十种过失,广说具如大苾刍律,乃至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明相未出,刹帝利灌顶王未藏宝及宝类,若入过宫门阃者,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复于异时,王请佛僧。世尊不去,令舍利子与众俱行。既至王门不敢辄入,王命令进。舍利子作念:“世尊制戒,不许辄入宫门。今得王教,复不许违。佛以此缘或容开许。”即入宫内。还至佛所,述如上事。佛告舍利子:“善哉!我未开许汝已知时。汝等当知,前是创制、今更随开,为诸弟子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明相未出,刹帝利灌顶王未藏宝及宝类,若入过宫门阃者,除馀缘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明相未出者,谓天未晓,有三种相。王及宝等并如馀说。

宫门阃者,有三种别:谓城门、王门、宫门。过者,谓举足越。

除馀缘故者,除得胜法如舍利子等。释罪如上。

此中犯相,若尼未晓未晓想及疑,越城门者,得恶作罪;晓未晓想疑,亦得恶作。王门亦尔。若越宫门想疑,本罪;次二恶作;后二句无犯。若王妃及太子大臣唤,亦无犯。

诈言不知学处第六十六

缘处同前。佛言:“半月半月应说波罗底木叉戒。”奉教而说。六众听戒之时,作如是语:“我今始知是法在戒经中说。”诸苾刍曰:“仁等比来岂不闻耶?”答曰:“岂可我等唯听说此更无馀事?”乃至世尊诃责,“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半月半月说戒经时,作如是语:‘具寿!我今始知是法戒经中说。’诸苾刍尼知是苾刍尼若二、若三同作长净,况复过此,应语彼言:‘具寿!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应如法说悔。’当劝喻言:‘具寿!此法希奇难可逢遇,汝说戒时,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作意、不一想、不摄耳、不策念而听法。’者,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说戒经时者,谓从八他胜乃至七灭诤法,相次而说诠其要义。

我今始知等者,谓六众与馀苾刍屡同听戒,而彼故言我不知者,意欲令他心生忧悔故喧恼时众。

诸苾刍当劝喻言等者,明不恭敬等有所亏失故。

此中犯相者,尼见说八他胜时如是乃至二十一残罪七灭诤法,作如是说者,一一说时皆得堕罪。若实不了知如愚痴人者,说实无犯。

作针筒学处第六十七

缘处同前。有一工人名曰达摩,善牙骨作,先于外道心生敬信,因来寺中而听法要,弃彼伪教契想真宗,念曰:“然我家贫难修福业,宜可自励役己惠人。”白诸苾刍、苾刍尼曰:“我善牙作及骨,若须针筒,我当施手为造。”时彼工入因致贫困,衣不掩形、食不充口。外道见问:“汝于先时家道丰赡,今依剃发遂致贫穷。以此察之,孰为胜友?”广说乃至世尊诃责,告诸苾刍:“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用骨牙角作针筒,成者应打碎,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其骨牙角如事可知。

有二种针筒:一、筒,二、管。若用骨牙角作者,二皆不许。若自、若他并不应作。若成者即应打碎,其罪说悔。其所对人应问云:“尔针筒打碎未?”若不问者得恶作罪。问已方悔。尼应用竹[竺-二+韦]为筒,或毡片等以安其针,时可数看勿令生垢,此皆无犯。

作过量床学处第六十八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人间游行至逝多林间,日暮门闭。即于门屋下坐,短脚床洗足敛身入定。有蛇爱冷在床前住,见苾刍垂头,遂螫其额,因即身亡生三十三天。广说乃至以事白佛,佛言:“不应下小床上而为寝卧,亦不应床前洗足,违者得越法罪。”时六众闻是制已,遂作高床,脚长七肘缘梯上下,俗旅讥嫌。世尊诃责告诸苾刍:“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作大小床足,应高佛八指。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时邬陀夷身形长大,坐彼床时颏拄著膝,佛言:“此更随开,除入梐木,若过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作大小床者,谓自作使人造。此大床及小座时应高佛八指者,佛谓大师,此之八指长中人一肘。

除入梐木者,除床脚入梐木,此非是量。

若过作者,谓量若过应截去。堕罪应说悔。

此中犯相,若为僧作、若自为作,过八指量者应截去。其罪说除。对说罪者,应可问言:“床脚截未?”若不问者得恶作罪,其罪不应说悔。若依量作者无犯。

用草木绵贮床学处第六十九

缘处同前。时邬波难陀分得大床,以木绵贮安儭而卧。有年老者来,合与卧具时,便去儭物以散木绵,令其寝息,身衣总白。以缘白佛,佛言:“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以木绵等贮僧床座者,应撤去,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言贮物者有五种:一、苫末梨,二、荻苫,三、頞迦,四、蒲薹,五、羊毛。若尼以五种物自贮、教人贮,皆得堕罪。

此中犯者,苾刍尼若僧、私床座,以木绵等而散贮者,皆得堕罪。絮应撤去,罪应说悔,馀并同前。

过量作尼师但那学处第七十

缘处同前。如世尊说:“若受用僧伽卧具及馀人物乃至私物,应用儭身替。”不识其量遂便大作,小者弃掷或嫌长短,广说乃至世尊“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作尼师但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二张手、广一张手半。若过作者,波逸底迦。”如是制已,时吐罗尼身形长大,每至卧时为护卧具故,于其足边以诸树叶而为儭替,乃至佛言:“此复重开,长中更增一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尼师但那者,谓敷具也。若自作、使人,皆悉同犯。应量者,如文可知。

若佛一张手,当中人三张手,总长九张手,合有四肘半。广一张手半者,当中人四张手,复有六指。若不依此量而过作者,物应截去,罪应说悔,馀问答等并如上说。

第八摄颂曰:

 覆疮佛衣量、  蒜剃洗手拍、  自煮食水洒、  生草弃墙外。

作覆疮衣学处第七十一

缘处同前。如世尊说:“作覆疮衣。”苾刍及尼不知当云何作?其量过大或时太小。乃至世尊“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作覆疮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四张手、广二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馀义如上。覆疮衣者,谓覆身疮疥也。其佛张手及有过截,并说罪等,广如上说。

同佛衣量作衣学处第七十二

缘处同前。时邬波难陀与佛等量作衣,但披一边、馀聚肩上。佛以此缘告诸苾刍:“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同佛衣量作衣或复过者,波逸底迦。是中佛衣量者,长佛十张手、广六张手,此是佛衣量。”

馀义如上。佛衣者,大师衣也。长佛十张手,当中人三十张手有十五肘。广六者,当十八张手有九肘,或复过此皆犯堕罪。广如上说。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十六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