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家藏槁_(四部丛刊本)/卷第二十八 中华文库
梅村家藏槁 卷第二十八 清 吴伟业 撰 清 顾师轼 撰附录 景武进董氏新刊本
|
梅村家藏藳卷弟二十八 文集六
序二
龚芝𪋤诗序
大宗伯合肥龚先生裒其新旧所著诗手授丹徒姜子子翥曰子知吾诗
者也亟图所以广其传于是大行伯成呉侯方以为政馀闲扬扢风雅谋
诸顾子脩远陈子椒峰相与诠次而刻之吴中集成命其友娄东吴伟业
弁简端伟业伏而读仰而思曰夫诗人之为道不徒以其才也有性情焉
有学识焉其浅深正变之故不于斯三者考之不足以言诗之大也今以
吾龚先生选词之缛丽使事之精切遣调之隽逸取意之超诣其诗之工
固已俊鹘之举也扶摇一击骐骥之奔也决骤千里先生之潜搜冥索出
政事鞅掌之馀高咏长吟在宾客填咽之际尝为余张乐置飮授简各赋
一章歌舞恢笑方杂沓于前而先生涉笔已得数𥿄坐者未散传诵者蚤
遍于远近矣此先生之才也身为三公而修布衣之节交尽王侯而好山
泽之游故人老宿殷勤赠答北门之窭贫行道之饥渴未尝不彷徨而慰
劳也后生英俊𢎞奖风流考盘之寤歌彤管之悦怿未尝不流连而奖许
也自伐木之道衰而黾勉有无匍匐急难者吾不得而见之矣先生倾囊
槖以恤穷交岀气力以援知己其恻怛真挚见之篇什者百世而下读之
应为感动而况于身受之者乎此先生之性情也板荡极而楚骚乃兴正
始存而大雅复作以先生时世论之繇其前则忾我寤叹忧谗慝痛沦胥
也繇其后则式燕以敖诵万年治四国也举申旦不寐之衷与夙夜在公
之道上求之于古昔内审之于平生于是运会之升降人事之变迁物候
之暄凉世途之得失尽取之以融释其心神而磨淬其术业故其为诗也
有感时侘傺之响而不改于和平有铺扬鸿藻之辞而无心于靡丽秦风
之篇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士君子所以久而益坚者其砥砺必有道矣
此先生之学识也余定交于先生者三十五年凡友朋之称诗者以百数
举其最曰海虞钱宗伯牧斋莱阳宋少司寇九靑九靑锁闱论文江行纪
胜与吾辈三人同事于楚而牧斋晚年不自得适㑹先生谒告南还相与
淋漓倾倒于白门金昌之间斯二者相知为深九靑好矜愼其诗尝追拟
少陵颇能得其一二日必课五言一首冀其学大有成就始肯岀以示人
迺不幸而以兵殁虽其断篇零落百不一存余毎与先生言而伤之牧斋
深心学杜晩更放而之于香山剑南其投老诸什为尤工既手辑其全集
又岀馀力以博综二百馀年之作其推扬幽隐为太过而矫时救俗以至
排诋三四巨公即其中未必自许为定论也诚有见于后人之驳难必起
而吾以议论与之上下庶几疑信往复同敝天壤而牧斋之于诗也可以
百世然后知昔人之诗其作之者传论之者亦传至磨灭如九靑虽相知
有吾两人无可加其称述惟为之抚卷追叹而已余忝少长于先生既推
服其才又熟于性情学识之有素故于论诗表而著之嗟乎先生之功于
斯世甚大固无藉于诗以传而诗之工已臻于至极余衰且惫庶几厕名
集中随诸子之后它日有追数其交游而及之者此余从伯成之请而序
之之意也不然余之言岂足为先生重哉
宋子建诗序
往者尔叨贰陪雍云间宋子建偕其友来游太学当是时江左全盛舒桐
淮楚衣冠人士避寇南渡侨寓大航者且万家秦淮灯火不绝歌舞之声
相闻子建雅结纳擅声誉天才富捷能为歌诗胜游广集名彦毕会每子
建一篇出无不人人嗟服余讲舍在鸡笼山南远晲覆舟近揽灵谷俯瞰
𤣥武陵树靑葱觚棱紫气皆浮光荡日照耀乎吾堂之内有池十亩为亭
五楹树以桐梓杉槠被以芙蕖菱芡凡四方宾客之过者图书满架笙镛
在列招延谈咏殆无虗晷子建至则相与讲德论艺命酒赋诗极昼夜勿
倦盖山川之胜文章之乐生平所未有也余既东还子建被荐入翰林无
何天下大乱两人者草间伦活家近也数有书问来今年夏子建裒其生
平诗若词属余叙之附以楚鸿诸作楚鸿子建子也年十五六其为诗则
已含咀汉魏规摹三唐即子建且当避之矣有弟曰汉鹭甫龀耳作径尺
大字体势波磔郁然骞腾宋氏之人才未有艾焉余于是不能无感也当
子建初游南中楚鸿方在襁褓而汉鹭未生曾几何时而二子之声名巳
在人口虽其幼敏夙成余两人则固已老矣况以兵火频仍万事迁改异
日者楚鸿汉鹭续白门之游问冶城之胜而六馆之钟鼓四库之经书有
不与齐宫梁苑共为销沉者乎孔庙之松杉台城之杨柳有不与兔葵燕
麦付之榛莽者乎嗟乎次宗之学舍零落奚存伏挺之讲堂蒿莱何处而
乌衣子弟策马靑溪乐游少年维舟笛步则以供其徘徊凭眺流连吟咏
而已然则余何以叙子建无已话旧京之遗事纪同事之故人庶令后生
知所考述若夫文史风流宾朋唱和跨前哲而岀新声则君家父子间事
岂余所能及哉书以示子建以余言为何如也
程翼苍诗序
新安程翼苍馆丈以道尊于吾吴为士子师其所为诗和平温厚归于尔
雅而佗傺怨诽之音不作余读而重焉昔金华宋文宪为文以送河南张
翀翀之繇编脩出为南阳教授也文宪始幸其遭继重其职而终勉以不
天子作人立教之意虽其时设官之制容有不同而士君子随地循分
以自处于岀入进退之间者其道不当如是耶成𢎞以降馆阁之体益重
其有高世之才俗之累不容于侍从者辄隐居自放作为歌诗以发其
忧愁惬迫懑愤无聊之思余初入馆中好访求前辈故实有言正德中黄
冈王稚钦绥德马仲房为同年同馆选后先同谪补外稚钦以通侻竟废
仲房终跻尊显此二君者皆诗人也稚钦颖悟绝伦所为诗纵恣诙谲脱
去绳束以慢侮当世仲房诗整练有法步伍秩然虽才不及稚钦而用意
过之今其集具在读其书论其世以考其人之得失不亦可乎此吾所以
有重于翼苍也士君子患其行之不高学之不赡而不患名位之不达入
而为相如枚皋岀而为贾生董相一而巳矣何必长杨载笔太液从游而
后可以傲当时称作者哉程之先篁墩先生从数岁召入史馆赐上第亚
春卿诗文考证古今精深典洽先朝所推宿儒巨公未能或之过也今
国家以古法改定官制其从禁掖岀者 召还待以不次之位而翼苍名
誉日高异时吴中子弟论讲舍之横经记蓝舆之杖山巅水涯高谈胜
集且诧为盛事而诗歌之传述从可知已虽然吾闻新都之胜黄海白岳
神仙之奥区其俯视蓬池道山碌碌寻丈而况于吾吴之培𪣻者乎翼苍
之芥视轩冕超然尘𡏖之表者诚有以也而吾又乌足以知之
彭燕又偶存草序
余同年彭燕又刻其诗偶存草以示余曰吾之诗以散佚不及存以避忌
不敢存故所存止此以名吾篇也子为我序之余曰子之言偶存也而仅
诗云乎哉尝试与子屈指二十年来少同学长同师朝夕同游处其人尚
有存焉者乎又以之溯大江涉两河燕齐秦楚之墟名儒硕友伟人畸士
感义投分千里定交者其人果尽存焉否耶然则我与燕又特偶存之一
二人耳而尚致慨于诗之存亡不亦末欤古来诗人处极盛之世应制雍
容从军慷登临赠答文酒流连此纵志极意者所为诗也其次即仕宦
偃蹇坎𡒄无聊发为微吟讽切当世知之者以为怜不知者亦无以为罪
彼皆有诗之乐而无其累者也岂吾与燕又所遇之时哉虽然当其势位
方隆声名籍甚或传写于通国或藏庋于名山累牍连章盈囊溢几可谓
盛矣曾几何时而荡为云烟散为灰烬名篇迥句尚有知者卷帙磨灭十
不一传然后知诗之存者以其时诗之所以存者其道固自有在也今燕
又之诗虽岀于亡失之馀而其言皆发乎性情系乎风俗使后人读其诗
论其世深有得于比兴之旨虽以之百世可也而偶存乎哉抑余窃有感
焉云间之以诗闻天下也三四君子实以力还大雅为己任遭逢世故投
渊蹈海碎首流肠其英风毅魄流炳天壤可以弗憾独其文章之在当世
者犹冀后死之知已整齐而收辑之如燕又者是也而燕又自为之诗乃
亦避忌散佚而不尽出则夫仁人谊士感时悼俗之章其零落于兵火者
不知凡几矣可胜叹耶余知燕又诗之必存且所存端不止此而顾有
于斯道之湮没因序是编也而及之俾知贤人君子流风馀韵传于来世
如是其难而后之读诗者亦当知所爱惜也
宋方林屋诗草序
往余在京师与陈夫樽游休沐之暇相与论诗大樽必取方为称首且
索余言为之序当是时大樽已成进士盛名凡海内骚坛主盟大樽睥
睨其间无所让而独推重直方不惜以身下之余迺以知方之才而大
樽友道为不可及也已于是天下言诗者辄首云间而方与大樽舒章
齐名或曰陈李或曰陈宋盖不敢有所轩轾也大樽既前死舒章得一官
又不究其用直方乃以名位大发闻于时既跻显要进卿贰为 天子之
大臣矣复不幸蚤没其少子舜纳裒其父平生之作取首简属余余俯仰
四十年执友零落殆尽爱舜纳之才以为方不死而自顾颓然不胜其
衰且惫矣乃抚卷三叹而为之序曰吾读小雅得朋友之道焉昔文武盛
而伐木兴周德衰而谷风作诗者所以垂教易俗而朋友故旧其厚与薄
之递降举世之隆替系焉尚论者可不思其故乎余尝反复于东汉之季
其贤而好士莫过于蔡伯喈孔文举伯喈之爱王粲欲举家之书籍悉以
与之伯喈殁其撰集汉事遭乱弗存仲宣不闻有所搜葺也文举诱掖后
进宾客日盈其门巳而死于曹氏最后好其文而购之者迺在魏文帝其
当时故人不过脂习一恸而已盖古道之难如此诗有之风雨如晦鸡鸣
不已士君子处于抢攘之际其生而同心死而相恤西世而下未有及山
巨源之于嵇中散也今以观吾方何其𩔖巨源之风乎巨源位登三事
年垂八十视方过之其诗文词赋足以比肩知已则方所长特优巨
源弗及也惟是读感愤之诗追忘言之𢍆后死而结集其文章既贵而赡
护其妻子则巨源之于方千载同符不期而合吾党之放废仅存比于
向秀阮籍之徒者如余是也能不叹哉语曰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鼓琴
直方之琴今已沨沨乎明堂淸庙之响矣若以语乎孔子之忧患左徒之
离骚则抚下指终有所哽咽而未发是编也不复存其少作讵足以尽
方而方所以原本诗人之忠厚不忘故旧者端在乎此方于兄弟
最友爱子建以明经高隐著书尝拟唐人数百家未就而卒让木为二千
石于岭表其近诗益进每邮筒寓余余虽老实籍君兄弟以不孤噫嘻此
大樽所称三宋也直方死友朋兄弟之道谁复有讲求之者哉舜纳工诗
有俊才而年少余恐其略于旧闻故举方学行有关当世者著之家集
盖不止于诗亦不止为宋氏已也庶几舜纳知所勉焉
宋尚木抱真堂诗序
吾友云间宋子尚木刻其抱真堂诗成君方官岭表邮书数十里问序于
余余读而叹曰君子之于诗也知其人论其世固已参之性情考其为学
而后论诗之道乃全夫尚木之称诗四十年矣初与大宗伯宛平王公同
起继为同里大樽诸子所推重宛平之言曰尚木以膏粱少年匹马入京
师从有司之举时㭬人𥨙国柄君贳酒悲歌燕市中肮脏扼塞一发之于
诗大樽之言曰尚木蚤岁好为芳华绮丽之辞一变而感激楚再变而
和平深婉归之于忠爱又曰尚木为学最蚤取裁亦最正自吾论诗诸子
多悔其少作壬申以前惟尚木之诗为可存噫嘻合两君子之言可以论
尚木之人与其世矣自文社起同志者其才气雄视海内君之格律日
进不肯以毫未让古人顾天性夷澹雅不欲标榜自喜同郡陈征君仲醇
缘持论不合受后进所击排君用大体独拥护老成议者迺止宋氏既右
姓兄弟多读书知名一门之内鱼鱼雅雅望而知为温柔敦厚之风此则
君所以为性情也君累不得志于计偕六上始收不幸遂遭末造忧生伤
乱逾十年始岀既已簪笔侍从又不𫉬已从事于戎马钲鼔之间主者差
其劳勚奏授一郡崎岖岭海燠烋其遗民刻廉自苦七年不得调当君之
未出也尝欲仿高氏品彚定先朝一代之作为正声为大家续亡友之志
以折衷正始初不以兵火少自假易及乎守剧郡处蛮徼故人之流离其
土者收恤殷勤死丧匍匐鸡鸣风雨未尝旦夕有忘于怀此则君之所以
为学也嗟乎大樽诸子已矣即宋氏之以诗鸣者隐莫如子建达莫如
方乃相继凋谢君独以其身为才人为宿素为廉吏为劳臣合观前后篇
什自非岁月之深阅历之久不足以诣此百世而下论次云间之诗者或
开其先或拄于后兼之者其在君乎往者余有书与君论诗期进于古之
作者心壮志得不自知其难也比岁以来穷愁忧患足以磨折其志气自
念平生操觚不至于抵滞今毎申一𥿄怛焉心悸若将为时世之所指摘
往往辍翰弗为君之去我也远其邮书及之者将谓可与言诗也讵知其
遇之穷而才之退哉虽然自君居岭表余尝往还云间追数旧游俯仰俱
为陈迹然则江乡百里之间固当以君为诗老其知而序之者亦无过于
余而余又安能已于一言不附名于末简也因君之请历举其读书取友
居身服官虽不足以尽君之诗乃君所以为诗者于是乎出序以归之且
为世之读君诗者告焉
傅锦泉文集序
温陵傅锦泉先生遭有明全盛于嘉靖二十九年举礼部第一廷对抗
指切权要分宜相览而恶之寻遣人招致岀门下拒不可以此不得入史
馆除仪制司主事转光禄丞改吏部稽勲郎与其长议不合拂衣归筑室
岩山之侧灌园著书年八十有六而卒先生于易为专家自辛卯登贤书
庚戌始第进士沉酣于六艺百家之言者二十年制科之文盛为海内所
传诵平生所作序记碑铭若干卷古风近体诸诗若干首先生殁后四载
同郡镜山何公序而行之傅氏温陵大族子孙相继仕宦以十数今松江
通守石漪君其从孙也自先生通籍之年数之甲子一再周矣家藏遗集
往往散轶弗全通守之尊人搜罗放失刻之闽中通守又刻之吴下而属
伟业序𥳑端伟业读而叹曰先生之学殆用晦者也自其初治制举义根
据经术不肯纎靡以投时好累罢春官垂老始遇即以朴失权贵人指
等辈皆显任而先生浮沉自如进不为利退不为名终身寥落而未尝有
一言不平以自诩复用虽其垂世不朽之文亦既穷年矻矻深况有得矣
同时以古文擅声誉主坛𫮃者为其乡人先生落落其间不欲有所标榜
也吾闻之古君子之善易者识进退得丧之道藏器敛德遁世不见知而
不悔若先生者其庶几乎余论次前朝当肃皇在御凡先后首南宫者十
有五人仅袁文荣王文肃两公至宰相次有尚书华亭陆文定侍郎海虞
瞿文懿巡抚则毗陵唐应德平凉赵景仁太仆则乐安李懋钦此七公者
最著应德以古文名其家饶经世大略后追谥襄文无论度越赵李自相
国以下莫及也文定文懿用上第为天子之近臣景仁亦由庶常出补惟
唐李初授部主事视傅先生差相𩔖先生与李终不得在禁林应德景仁
从诸曹郎召入为宫寮忤永嘉意因请朝东宫偕𠮷水罗达夫三人者同
罢达夫终其身不出唐赵后由知兵用而唐遂勤其事以身殒肃皇好以
操切任柄臣永嘉贵溪分宜三相辄假喜怒以排摈天下之贤士如达夫
诸公是也独应德晩年超授人谓其为分宜所知嗟乎佊苟贪富贵何不
少年循资拱黙以取公卿迺末路艰难没身王事论者犹谓纾意时宰从
而訾謷之过矣虽然襄文之学于地理扼塞兵机成败无所不通雅自
经济谓有用于世世遂得而羁縻之若傅先生者其才固不足以及襄文
今就斯集读之言皆归于道德以躬行为本视世事粥粥然不欲显短长
之效即其龃龉分宜者非征诸家乘后人之所称述则亦无所表白此其
用意深矣士君子当岀处之间濳鳞戢翼图之不蚤读公集者未尝不喟
焉三叹也何镜山之序公也曰公灌园岩野离支龙目来禽靑李皆身植
而手莳之日与兄弟四五人追随游赏世既弃公公亦果于去世竟以终
其天年呜呼何公此言所以见太平全盛士君子隐居读书谈道之乐而
未免怅然于公之不遇也由今观之如先生者何可得哉何可得哉
傅石漪诗序
余蚤岁受知于温陵周芮公先生先生以吏部郎典选相国东崖黄公时
在左坊两公者同里同籍有诗名余繇及门后进唱酬切劘于其间者四
五年而后别去比乱离分隔余为诗以邮寄先生于闽中先生偕相国和
之海内追数其交游而相与为传诵故温陵之诗余平生之所习也南安
傅公石漪以副二千石莅治云间为政之馀扬仡风雅既搜葺其先集俾
余序之矣再手裒所著诗若干首属其友赵双白魏惟度请余言弁简端
夫南安温陵属县也傅氏为其邑望姓自其祖锦泉先生举礼部第一著
书名家百馀年来子孙之发闻者以十数石漪原本家学好与郡之先逹
者游其为诗也于体制风格既讲求渐渍之有素又能标举蕴籍翦刻深
至以自探性情之所独得当其自闽而岀也过呉㑹涉大江纵观乎泰岱
黄河之大京阙宫观之盛其纪行也有作其述志也有感而后以职事来
云间云间者湖山之奥区骚人雅士所奉为坛𫮃者也君至而日与荐绅
大夫流连于觞酒文咏治郡斋以延名俊出俸钱以资宴游四方无不倾
慕其风流而推挹其雅尚所称绿绮堂集者是巳君㕔事之西为屋数楹
每退食有暇弹琴读书于其中而颜之曰绿绮夫琴者取其导堙宣郁致
化理于和平此循吏所以阜民庶而诗家所以叶神人也君之抚动指
至于文王箕子之操得无有忾然太息如见其人者乎当温陵全盛之时
两相同日拜命东崖之晩年失志感时悲咤寄之于诗歌者为多吾师吏
部公近者道出吴门追话四十年停骖问政之所师弟登髙凭吊未尝不
汍澜流涕也双白惟度过我草堂屈指云间一二君子异时仕宦闽浙江
山吟眺宾从声华今已不可复问矣君之增奇踵胜亟亟于是编之成庶
几流风馀韵绵延而不绝也噫嘻岂不重哉
梅村家藏藳卷弟二十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