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八旗通志_(四库全书本)/全览3 中华文库
钦定八旗通志 全览3 |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九
职官志八
职官〈各处驻札大臣 新疆各官 王府各官〉各处驻札大臣
谨案旧志载八旗大臣外省分防之任而于边疆驻札大臣俱未及载仰惟
圣朝声教覃敷懐柔朔漠西蔵青海诸地并入版图画
疆置吏有如内地我
皇上徳威逺播式廓鸿图荡平凖部回部自天山南北数万里而遥皆列戍开屯分设郡县屹然重镇巩固万年所设驻防及办事诸职胥由
特简以亲信大臣膺其任増书于册具见闳纲备举周
于轮广之盛焉
喀尔喀军营定边左副将军一人
参赞大臣二人
〈凡四部会盟参赞大臣间岁分往㑹核稽其邉防军实之事统聴左副将军裁决具疏以〉
〈闻〉
侍读一人
司员三人
笔帖式五人
卡伦侍卫七人
佐领一人
骁骑校一人
唐努乌梁海总管五人
佐领二十六人
骁骑校二十六人
阿尔泰乌梁海散秩大臣二人
副都统一人
总管四人
佐领二十七人
骁骑校二十七人
库伦办事大臣一人
司员一人
〈谨案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奉旨増派大臣二人同办库伦事务系出〉
〈特简不在定制之内故不列为额缺〉
分驻恰克图办事司员一人
〈聴库伦大臣节制〉
绥逺城将军一人
协领满洲四人蒙古一人
协领兼佐领满洲四人𫎇古一人
佐领满洲十二人䝉古三人
防御满洲十六人䝉古四人
骁骑校满洲十六人𫎇古四人
随印笔帖式满洲二人䝉古一人
归化城土黙特副都统一人
参领十人
佐领四十九人
右卫城守尉一人
防御四人
骁骑校四人
游牧察哈尔都统一人
副都统一人
八旗游牧满洲理事官九人
八旗䝉古理事官八人
䕶理都统闗防笔帖式满洲二人䝉古二人䕶理军站印务笔帖式一人
八旗总管八人
参领八人
副参领八人
佐领一百一十一人
骁骑校一百一十九人
䕶军校一百一十八人
捕盗六品官四人
亲军校四人
〈察哈尔东西各分四旗西四旗在山西多伦诺尔境东四旗则热河道属境也〉
西宁办事大臣一人
司员一人
笔帖式三人
〈凡青海三十六旗之㑹盟一如喀尔喀四部之制间岁举行聴〉
〈简命大臣裁决具䟽以闻〉
西藏办事大臣二人
司员一人
笔帖式一人
〈由特㫖简派三年更代〉
新疆各官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一人
参赞大臣一人〈裁设无定〉
领队大臣五人
印务章京二人
笔帖式二人
粮饷章京二人
笔帖式一人
驼马处章京一人
笔帖式一人
卡伦侍卫十二人
〈将军参赞大臣驻伊犁领队大臣一驻恵宁城四驻恵逺城〉
总管六人
副总管七人
协领十二人
佐领一百有八人
防御五十六人
骁骑校一百有八人
署理营务笔帖式十人
〈总管锡伯一副一索伦逹呼尔一察哈尔二副二额鲁特二副三协领驻惠宁城四惠逺城八佐领惠宁城十六惠逺城十四锡伯八索伦逹呼尔八察哈尔十六额鲁特二十防御恵宁城十六恵逺城四十骁骑校各如其佐领之数笔帖式满洲蒙古二锡伯二索伦逹呼尔二察哈尔二额鲁特二俱经制之缺由伊犁所属诸旗拣补又有领催委署前锋校或给七品顶带或给六品顶带在卡伦侍卫上行走者旧无定额又总理回务有头等台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五品噶匝纳齐伯克二人五品商伯克二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六品都官伯克一人七品宻喇布伯克六人七品明伯克六人七品什和勒伯克一人七品帕察沙伯克一人七品玉资伯克一人〉乌鲁木齐都统一人
副都统一人
〈旧惟设安西提标绿旗五营乾隆三十六年始以满洲兵驻防设参赞大臣一人三十八年又设领队大臣二人四十二年始定为今制〉
协领六人
佐领二十四人
防御二十四人
骁骑校二十四人
笔帖式二人
卡伦侍卫三人
〈乾隆三十七年设管理额鲁特官兵总管一人副总管一人佐领四人骁骑校四人四十二年移驻塔尔巴哈台又有管理台站屯政厂务各员或由陕西甘肃二省除派或由伊犁调拨无定额〉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一人
管理粮饷官一人
笔帖式一人
〈又有管理台站屯政文武各员或由陕西甘肃二省除派或由伊犁乌鲁木齐调拨无常员〉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一人
领队大臣二人
〈乾隆三十年设初驻雅尔后移驻今治〉
总管一人
副总管一人
协领一人
防御三人
佐领七人
骁骑校十人
卡伦侍卫十二人
印房章京三人
笔帖式二人
管理粮饷官一人
〈总管旧驻乌鲁木齐乾隆四十二年移驻〉
巴理坤领队大臣一人
协领二人
佐领八人
防御八人
骁骑校八人
印房笔帖式一人
〈乾隆三十七年原设参赞大臣一人领队大臣一人协领四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十六人笔帖式二人后改参赞大臣为领队大臣而以领队大臣一人移驻古城协领以下等官亦分其半随驻云骑尉乾隆五十三年五十六年添设〉
古城领队大臣一人
协领二人
佐领八人
防御八人
骁骑校八人
印房笔帖式一人
〈并乾隆三十九年自巴里坤移驻〉
总理乌什等处协理大臣一人〈裁设无定〉
〈初置乌什参赞大臣一员乾隆五十一年移驻喀什噶尔〉
阿克苏领队大臣一人
〈阿克苏城旧制设办事大臣乾隆三十一年并隶乌什裁旧副都统一人改设参赞大臣以阿克苏大臣移驻其领队大臣则自喀什噶尔移驻〉
印房章京二人
笔帖式三人
管理粮饷官一人
〈印房章京乾隆三十一年设笔帖式旧设一员是年増二员〉
协领一人
佐领二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二人
䕶送伯克侍卫一人
卡伦侍卫十一人
军台委署笔帖式十人
〈佐领防御骁骑校俱乾隆三十一年由乌鲁木齐巴里坤调拨移驻卡伦侍卫则旧所设也又管理回民有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分理阿克苏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五品噶匝纳齐伯克一人五品商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六品巴济吉尔伯克一人六品伯克二人七品讷克布伯克一人七品都官伯克三人七品莫提色布伯克一人七品木特干里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二人七品阿尔巴布伯克一人七品帕察沙布伯克一人七品什和勒伯克二人七品伯克三人分理阿克苏所属有六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喀勒喀勒有六品阿奇木伯克一人七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二人雅尔巴什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库车巴什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阿克雅尔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哈喇塔勒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哈尔噶额宻什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雅尔赛喇木有七品明伯克一人爱库尔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英额阿里克有七品明伯克一人赫色勒有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赛哩木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五品噶匝纳齐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拜城有四品阿奇木伯克一人五品伊什罕伯克一人六品噶匝纳齐伯克一人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
〈谨案此皆乾隆三十年平定逆回后重定之制与初制稍有异同今不具载〉
叶尔羌办事大臣一人
协办大臣一人
〈乾隆二十六年设领队大臣二人寻省以协办大臣兼理领队事务〉
印房章京二人
笔帖式三人
委署笔帖式八人
管理粮饷官一人
佐领二人
骁骑校二人
聴差坐卡侍卫十三人
〈佐领骁骑校并乾隆三十六年设由伊犁乌鲁木齐等处调拨侍卫乾隆二十六年设初定十五员后减二员又管理叵民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四品商伯克一人五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五品讷克布伯克一人五品木特干里伯克一人五品哈喇都官伯克一人五品帕察沙布伯克一人五品哈子伯克一人六品巴济吉尔伯克一人六品明伯克一人六品都官伯克一人六品莫提色布伯克一人六品什和勒伯克一人六品匝布梯墨克塔布伯克一人六品巴克玛塔尔伯克一人六品哲博伯克一人六品阿尔巴布伯克二人六品赛特里伯克一人分理托古斯哈特有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六品明伯克一人分理英额齐盘有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六品明伯克一人分理哈尔噶里克有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六品明伯克一人分理和什阿喇布有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分理伯什哈特有五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分理萨纳珠有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分理舒帖有五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六品明伯克一人分理裕勒阿里克有六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分理色哩克郭勒有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伊什罕伯克一人六品商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六品阿尔巴布伯克一人七品什和勒伯克一人七品巴匝尔伯克一人分理巴尔楚克有六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分理塔克布依有六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分理坡斯恰木有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分理阿喇巴特济有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分理鄂湍楚鲁克有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和阗办事大臣二人
笔帖式一人
委署笔帖式二人
〈管理回民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五品恰什伯克一人五品木特斡里伯克一人六品哈喇都官伯克一人七品讷克布伯克一人七品莫提色布伯克一人七品木特斡里伯克一人七品都官伯克一人七品哈喇都官伯克一人七品什和勒伯克一人分理额勒齐有五品噶匝纳齐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帕察沙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额勒齐属境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三人分理玉陇哈什有四品阿奇木伯克一人五品商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分理玉陇哈什属境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二人七品明伯克二人分理哈喇哈什有四品阿奇木伯克一人五品商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帕察沙布伯克一人七品都官伯克一人分理哈喇哈什属境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三人七品明伯克四人分理齐喇有四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塔克有四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分理克勒雅有四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分理克勒雅属境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二人〉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一人
协办大臣一人
〈乾隆二十四年设参赞大臣一人领队大臣一人三十一年移驻乌什改设办事大臣其协办大臣则仍二十四年旧制五十一年乌什参赞大臣奉旨喀什噶尔𦂳要事务甚多参赞大臣应在喀什噶尔坐办〉
印房章京一人
办理经牧章京一人
办理回务章京一人
笔帖式一人
委署笔帖式六人
军台委署笔帖式一人
管理粮饷官一人
〈印房章京办理回务章京俱乾隆二十六年设笔帖式二十七年设管理粮饷官亦二十六年设又有驻防满洲领队官无常员〉
总管一人
参领二人
防御一人
骁骑校三人
聴差守卡侍卫十三人
〈总管等官俱乾隆二十四年设侍卫乾隆二十六年设初十五人三十五年移驻塔尔巴哈台二员又管理回民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四品噶匝纳齐伯克一人四品商伯克二人五品哈子伯克一人五品讷克布伯克一人五品莫提色布伯克一人五品木特斡里伯克一人六品巴济吉尔伯克一人六品明伯克一人六品都官伯克一人六品阿尔巴布伯克一人六品帕察沙布伯克一人六品克哷克雅喇克伯克一人六品什和勒伯克一人六品巴克玛塔尔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牌租巴特有四品阿奇木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塔什巴里克有四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分理阿斯屯阿喇图什有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五人分理玉斯屯阿喇图什有六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伯什克哷木有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六品明伯克一人分理提斯衮有五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分理阿喇古有六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分理鄂坡勒有六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分理汗阿里克有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霍尔干有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六品明伯克一人分理克色勒布依有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分理塞尔满有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分理托库萨克有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分理托普鲁克有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岳普啰克有七品明伯克一人分理英吉沙尔有四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六品宻喇布伯克一人总理英吉沙尔五处有卡伦伯克一人英吉沙尔属赛哩克有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
库车办事大臣一人
〈乾隆二十四年设〉
印房章京一人
笔帖式二人
办理粮饷官一人
〈并乾隆三十一年设章京原设二员三十四年裁一员又管理回民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五品噶匝纳齐伯克一人五品商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宻喇布伯克二人七品讷克布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七品都官伯克三人七品木特斡里伯克一人七品莫提色布伯克一人七品阿尔巴布伯克一人七品帕察沙布伯克一人七品采铜伯克一人分理沙雅尔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五品噶匝纳齐伯克一人五品商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宻喇布伯克一人七品讷克布伯克一人七品都官伯克二人七品莫提色布伯克一人七品采铜伯克一人〉
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一人
印务章京二人
粮员一人
印房笔帖式三人
〈又有管理屯政等官由陕西甘肃二省以参将逰击除派无常员又管理库尔勒回民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五品噶匝纳齐伯克一人五品商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七品讷克布伯克一人七品玉资伯克一人六品伯克一人七品伯克一人管理布古尔回民有三品阿奇木伯克一人四品伊什罕伯克一人五品噶匝纳齐伯克一人五品商伯克一人六品哈子伯克一人七品明伯克一人七品讷克布伯克一人七品玉资伯克一人六品伯克一人七品伯克一人〉
吐鲁畨领队大臣一人
〈初驻闗展乾隆四十四年改定今制移驻吐鲁畨〉
协领二人
佐领十四人
防御四人
骁骑校四人
笔帖式一人
〈总理回务扎萨克郡王一人协理回务图撒拉克齐二人分驻罗布淖尔五品伯克三人六品伯克七人〉
哈宻办事大臣二人
印房章京一人
骁骑校一人
笔帖式六人
〈又有总理回众郡王一人〉
〈谨案巴里坤吐鲁畨哈宻虽旧有之地以巴里坤为新疆北路之门户吐鲁畨哈宻为新疆南路之门户而分置驻防与新疆一例故将领队大臣办事大臣等员附列于后又案西域自汉迄明皆不能实有其地其受爵中朝亦未尝真设以官我〉
〈皇上御极以来徳威逺播声教遐通薄海内外悉主悉臣自荡平凖部戢定回疆天戈所指归仁恐后由是天山南北数万里而遥悉归版宇皇上明操金镜因地制宜列戍开屯设官分职使纲目相系臂指相维巴里坤乌鲁木齐诸地已置郡县而列学校其他亦皆屹然重镇巩固万年至山南回部诸官自三品以至七品仍其旧名而宠以〉
〈天朝之品秩赏罚黜陟悉与内地诸官同威徳之昭宣〉
〈经纶之逺大实为载籍之所未闻云〉
王府各官
亲王府郡王府长史各一人〈正三品〉
贝勒司仪长一人〈正四品〉
〈员额并顺治八年定乾隆十八年奏准诸王长史贝勒司仪于下五旗前锋䕶军骁骑各参领及世职官与所属应陞人员简拟正陪送部引见补授凡王府以下各官自五品以上出缺引〉
〈见补授六品以下咨送兵部补授四十五年奉㫖长史司仪于上三旗头二等侍卫冠军使云麾使前锋参领正副䕶军参领骁骑正副参领世职佐领等着领侍卫内大臣会同兵部拣选引〉
〈见补授〉
散骑郎亲王府四人世子郡王府三人长子二人〈初制毎旗各设散骑郎无定员雍正四年定制各王属下散骑郎仍旧选充贝勒贝子等散骑郎俱停止〉
䕶卫亲王府二十人〈一等六人从三品二等六人从四品三等八人从五品〉世子十七人〈一等六人二等五人三等六人〉郡王府十五人〈一等六人二等四人三等五人〉长子十二人〈一等二人二等四人三等六人〉贝勒十人〈二等六人 三等四人贝〉子六人公四人〈俱三人〉
〈初制正品乾隆十九年䕶卫典仪俱改为从品〉
典仪亲王府六人〈从四品二人从五品二人从六品二人〉世子五人〈从四品一人从五品从六品各二人〉郡王府四人〈从五品从六品各二人〉长子三人〈从五品二人从六品一人〉贝勒三人〈从五品一人从六品二人〉贝子二人〈从六品一人从七品一人〉公二人〈从七品一人从八品一人〉
五旗王公府属参领毎旗各五人〈从三品〉
佐领每旗各七人〈从四品〉
骁骑校每佐领下二人〈从六品〉
管领亲王府四人郡王府三人〈正六品〉
典膳亲王府一人郡王府一人〈从六品〉
司库亲王府二人郡王府二人〈从七品〉
司匠亲王府四人郡王府四人〈从八品〉
牧长亲王府四人郡王府三人〈从八品〉
〈亲王府马群牧长二人牛群羊群牧长各一人郡王府马群牛群羊群牧长各一人〉
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
职官志九
月选
按缺补用
顺治初年定凡官员隶满洲旗者以满洲额缺用隶𫎇古旗者以䝉古额缺用隶汉军旗者以汉军额缺用不得互相调补
公额
康熙十年题准各部郎中堂主事定为公额八旗通行升用
又题准䝉古员外郎以下官员亦改为公额八旗通行陞选
雍正六年奏准科道郎中员外郎堂司主事及小京官等员缺均定为公额八旗通行陞选至銮仪卫主事一员为上三旗公额仍照定例陞选乾隆十四年奏准内阁中书清字本房七员汉字本房七员作为公额八旗轮用
科甲除授
乾隆四年
谕今年翻译㑹试取中二十二人虽从前有照例殿试之议但此科人数甚少不必举行殿试皆著赐进士出身吏部引见𠉀朕酌量录用其优者以六部主事即用次者在主事上学习行走该堂官照例题补又次者照满洲进士例选用内有现任者即在任𠉀陞不必出缺钦此
又奏准内务府旗鼔佐领下闲散文举人与八旗汉军闲散文举人一例选用知县其内务府旗鼔佐领下文举人出身之内务府笔帖式等仍不准其与外旗一例较俸升用主事等缺其内务府闲散翻译举人并翻译举人出身内务府笔帖式等内务府均有应陞应选之缺不准其与外旗人员一例陞选
六年
谕满汉进士原属一体嗣后满洲进士亦著照依甲第名次选用知县俾其渐悉民瘼学习外任之事钦此又奏准𫎇古进士一例照依甲第名次选用知县其翻译进士系分闱中式应付于本科之后挨名选用
又议准嗣后翰林院典簿詹事府主簿光禄寺署丞国子监监丞博士典簿等员缺不论双单月除满洲䝉古进士翻译进士不行铨补外悉归满洲䝉古举人挨科分名次拟定正陪补用其有由举人笔帖式中式进士情愿具呈留本衙门行走者准其在本衙门行走遇应选知县之时仍照甲第名次选用知县未选知县之前若俸次已深应陞汉字堂主事者亦准升补至如单月有缺遇科甲出身之降调人员其品级应用小京官者亦准其一例补用
七年奏准满洲𫎇古文举人出身之笔帖式与闲散文举人一例按科分名次准以知县铨补又奏准满洲䝉古进士翻译进士及文举人于未用之先定期考试其考试之处由部彚齐人数奏请
钦㸃大臣考试试卷进
呈后引
见其奉
㫖外用者进士与汉进士照甲第名次选用举人归于双月知县两班之后照科分名次选用知县不准外用者以国子监监丞等小京官十三缺用〈国子监监丞一缺博士一缺典簿一缺翰林院典簿一缺詹事府主簿一缺光禄寺署丞八缺〉
十六年奏准现任笔帖式中式翻译进士奉
㫖以知县归班选用者令其在任𠉀陞不行开缺嗣后
如各项𠉀补笔帖式中式进士奉
㫖归部铨选者遇伊等应补笔帖式时亦应准其一例选用得缺后仍照现任之例在任𠉀陞
十九年奏准八旗翻译㑹试之设原欲令满洲人等学习国书并非専以科名为重乃近年以来八旗应试之人多事镂刻字句希图中式于实在翻译文义转觉相去逾逺况八旗通晓汉文者既可専就文闱以博科第而晓习翻译之人原皆可考取内阁中书及笔帖式库使等项亦不必藉乡㑹试以为进身之阶请嗣后除翻译生员应仍照旧考试留为伊等考取中书笔帖式之地其乡㑹二试请永行停止
四十四年奉
上谕翻译乡㑹试停止已久著加恩于戊戌己亥两年举行乡㑹试嗣后每届三年由部具奏其准考与否𠉀㫖定夺钦此
留馆开缺
雍正十三年议准在馆办事各部司员笔帖式员缺俱归部另选各照原衔食俸陞转俟该馆告成时各回原衙门于额外办事遇有原衙门应补之缺即行坐补如有奉
特㫖升用人员该管官仍留在馆行走在吏部奏明请㫖
清汉字分缺
顺治初年定满洲员外郎以上及司主事小京官等员缺陞选各官均不分清汉字様通行补用堂主事翰林院典簿等员缺均按清汉字様分别补用
雍正十二年奏准六部汉字堂主事不论双单月将由科甲出身人员升用五人后将翻译举人出身之小京官笔帖式论俸升用一人单月有缺其科甲出身之降调人员亦准一例补用
科甲出身知县改补
乾隆八年议准满洲科目人员已就知县各官有自揣不胜民牧之任情愿补用小京官者准其于临选之时呈明改补不论双单月遇有国子监监丞等十三缺通照改补日期先尽补用
官员终飬
乾隆九年遵
㫖议准旗员补用外任如
陵寝及东三省官员笔帖式各省驻防将军城守尉督抚随印笔帖式虽系外任究非地方有司可比有告请归旗终养者应仍照旧办理无庸再议外其满洲䝉古现任藩臬道府同知通判州县及满洲䝉古理事同知通判等官如遇祖父母父母年老例得终养者照例准其具呈该管上司出具切实考语题奏到日由部咨察该旗出具确实印结报部令其回京各该处引
见请
㫖遵行至汉军外任官员从前告请终飬者均照汉人例办理但汉军满洲䝉古均系旗人在旗在部均可补用原与汉人不同嗣后汉军外任各官告请终飬者亦照此例令其回京各该处引
见请
㫖凡满洲𫎇古汉军告终飬外任各官引
见时除奉
㫖以旗员补用者应听各该旗办理并奉
㫖指明以何部何官即用者照例补用外如奉
㫖以部员改补者自应按照品级改补
又四十九年
谕嗣后各旗文武官员如有父母年七十五岁以上者均不准保送外任庶旗员共知禄飬承欢克敦内行亦移孝作忠之一道也钦此
又五十四年议奏凡在京亲老旗员均停其升用外任其外任各员有父母年逾七十五岁以上情愿以京职改补者按照品级以京员对品补用均系按班铨选并无分部行走之条但查此等人员俱系现任亲老改补京员候缺需时在本身既无以遂其及时报效之心即伊父母亦未免有捧檄为荣之羡请先令掣签分派各衙门行走仍照例按班铨选再此等人员向来因
陵寝各缺在五百里以内仍令一同掣补但究于侍养未便殊失立法本意请嗣后専以在京各衙门选补俾得就近奉养更足以资奖励而遂乌私奉
朱批此奏是依议
又五十六年奉
谕奏定八旗现任京职人员无论满洲䝉古汉军自郎中以下笔帖式以上有父母年至七十五岁者停其陞选保送外缺外官自藩臬以下州县以下如遇祖父母父母年逾七十五岁情愿回京者准其具呈督抚奏明送部引
见除奉
㫖以旗员补用者聴各该旗遵照办理奉
㫖以何部何员即用吏部照例即用外如奉
㫖照例改补俱按照品级补用布政使按察使例应改
补京堂与应陞人员开列具题请
㫖道员以郎中用知府以员外郎用直隶州知州同知知州以主事用通判统以小京官用毋庸分别品级州同知县不论何项出身専以七品笔帖式用知县以下杂职等官按其出身以八九品笔帖式用未经得缺以前先令掣签分派各衙门行走毋庸给与俸禄仍照例按班铨选至𠉀补𠉀选人员除汉军选用教职系在直隶奉天毋庸办理外其𠉀选知县之闲散进士举人系应用科甲小京官照科分名次补用馀者到班时各按品级以京员改补改补人员均归入月分専以在京衙门员缺先尽补用〈改补之员如遇 盛京 陵寝等缺山海闗张家口杀虎口牛马税差及笔帖式应用之各督抚衙门直隶防守尉衙门俱不准其保送陞选〉俟飬亲事毕应外任时仍照例归于原班铨选〈改补各员俱于现任内停其陞选外缺如遇在京应陞缺出仍准其与京员一体较俸陞转将来飬亲事毕应补之日停其补用外缺如未经升任仍归原班铨选〉其有改补之后陞选到班时适值外缺扣除归入即用班内以京缺坐补仍先尽丁忧服满之人至笔帖式系按旗补用亲老之员遇外缺扣除其次者亦系亲老另将其次无亲老之人铨补毋庸过班仍令其在原班𠉀补京缺以上亲老各官如有捏饰规避将本员及出结官一并议处其指缺捐纳外任告请亲老者不准以京缺改补俟应补之日仍归原班铨选
终飬服满起补
乾隆五年奏准以各省之终飬旗员至应补之日如未满年分一年以外者仍以外任用在一年以内者再扣一年半年以内者再扣半年均以京官用病痊起补人员已经起补得任又因服制扣除服满后如京缺官员准其以京官通补如
盛京
陵寝等处官员准其以
盛京
陵寝等处员缺通补如系有年限之缺准其以有年限之缺通补内有年限未满者照旗员终飬之例扣限补用如奉
㫖指定何衙门者服满时仍以指定衙门补用
丁忧借署
乾隆十五年遵
㫖奏准丁忧道府人员其借署应照改补之例道员以郎中借署知府以员外郎借署同知知州以主事借署通判以七品小京官行走知县以八品小京官行走遇有七八九品小京官员缺均准借署至由小京官笔帖式外用以次陞至道府等官丁忧回旗百日孝满原衙门有相当员缺仍在原衙门
行走者不必待至三年服阕于每年十月吏部查明带领引
见一次恭𠉀
钦定其原衙门并无品级相当应行奏署之缺及由闲散举人进士升任并无原衙门可以行走者即传令该员等赴部掣签分发部院衙门额外行走遇有相当缺出令该堂官奏请署理至丁忧回旗引
见奉
㫖不宜外任同知通判州县等官亦照以上借署之例
办理俟服满之日题请实授
官员回避
乾隆十六年题准满洲聚处
京城而支分派逺旗分各异者亦与汉人之散居各处者无异嗣后满员虽系同住
京城而旗分各别又出五服之外毋庸回避
十八年奏准翻书房笔帖式十员由户刑二部各拨五人令専在翻书房行走一应京察保送由翻书房大臣甄别与户刑二部原无闗碍毋庸回避先后记名人员论俸
乾隆十三年奏准嗣后记名以道府用之满洲郎中以同知通判用之满洲小京官止于同日记名人员内论俸升用其后次记名者俟前次人员用完再将后次记名人员论俸升用
荫生录用
康熙十年题准满洲一品官荫生以员外郎用二品官荫生以部院司主事都察院经历大理寺寺丞光禄寺署正用三品官荫生以通政使司经历太常寺典簿部寺司库光禄寺典簿用四品官荫生以鸿胪寺主簿用如学习期满该部院奏留以本衙门笔帖式补用者遇本衙门本旗员缺准其坐补䝉古一品官荫生以员外郎用二品官荫生以司主事用三四品官荫生以部院笔帖式用均俟学习期满奏眀留部归班分别叙用
乾隆元年奏准文武官员荫生荫监生至十八岁有情愿在武职行走者该旗咨部准其随旗行走其年二十以上者咨部引
见如奉
㫖以旗员用者令其随旗行走分部学习者令其掣签分发各部院衙门试看学习照品级食俸二年期满该堂官出具考语据实奏
闻移咨到部按伊品级照例铨补
三年议准各部院年满荫生仍遵照奏准之例令该堂官甄别如果有才识出众之人即指名保题留部以该员应得之官题补其行走勤谨堪办部务者奏明咨部归于月分照期满日期先后选用其未得官之先仍在本衙门学习行走食俸𠉀补不准滥行题补其行走平常不能办理部务者咨回该旗随旗行走
双月升选
原定郎中以下等官先尽即用之人如无即用之人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院郎中将应升官员论俸拟正陪升补宗人府副理事官各部院员外郎一陞一选应升官与一品荫生分缺间用各部院衙门司主事大理寺寺丞都察院经历光禄寺署正等员缺用应陞二人二品荫生一人学习期满进士一人散馆庶吉士一人年满大使并三库司库〈较年满日期先后用〉一人宗人府经历各部院清字堂主事都察院都事太常寺寺丞等员缺用应陞二人〈二品荫生例不选用清字堂主事等缺仍将应陞之人抵补〉学习期满进士一人散馆庶吉士一人年满大使并三库司库一人如进士庶吉士二项皆无人将应陞之人抵补一人汉军大理寺寺正用应陞一人二品荫生一人通政使司经历太常寺典簿部寺司库用俸深笔帖式应陞一人三品荫生一人鸿胪寺主簿用俸深笔帖式应陞一人四品荫监生一人其小京官内通政使司清字知事大理寺评事太常寺博士部寺司务无论陞选二人后用年满大使一人以上陞选各官每月注册下次接算如应选无合例之人即将俸深应陞人员升补〈谨按宗人府理事官以下笔帖式以上各缺后不归部选均由宗人府拣选〉单月升选
原定郎中以下等官均先尽病痊坐补原部之人次尽即用之人宗人府理事官及部院郎中宗人府副理事官各部院衙门员外郎及堂司主事宗人府经历汉军大理寺寺丞汉军太常寺博士如无坐补即用人员均将捐纳议叙应陞人员不论现任𠉀补补用六人之后用降调开复一人〈捐纳议叙无人専用降调开复〉其六品官员缺用捐纳议叙一人降调开复一人小京官等员缺用捐纳议叙一人降调开复一人期满教习一人〈三年期满补用二人后将六年期满用一人三年期满无人将六年期满者顶补〉年满仓库官一人如各项无应用人员仍将俸深应陞人员升用
盛京调补部属司库等官
雍正元年议准
盛京银库司库三年期满令该堂官出具考语咨部以在京司库并与司库对品之小京官员缺即行调补
乾隆三年议准
盛京各部郎中员外郎主事司库等官三年期满报部时不必令其赴部俟在京有应调之缺按伊年满报部日期先后不论双单月即行调补
特用人员分部
乾隆四年奏准八旗现任职官奉
特㫖补用部属者如已经指定某部即令其在该部额外行走仍食本身原俸俟有缺该衙门知照过部题请实授毋庸引
见如未经指定某部令其掣籖分发各部院学习行走
亦照其本身职衔食俸以奉
㫖之后无论双单月保题部选一并计算俟用五人之
后选用一人仍行引
见恭𠉀
钦定补授
内阁票籖中书
乾隆四年议准五年期满该衙门出具考语咨部注册后不论双单月除不积算外陞选十人之后选用一人
又议准五年期满该衙门出具考语咨送吏部注册后不论双单月遇有主事等官缺出除不积缺外于各项陞选八缺之后升用满洲中书一人其𫎇古主事员缺较少不论保题部选一并计算八缺之后升用𫎇古中书一人
年满仓官
雍正十三年议准
盛京等处仓官三年期满该衙门堂官出具考语咨部注册后归于双月遇有各项小京官员缺于应陞人员计积三缺之后升用一人
由京补授八旗游牧员外郎
乾隆二年议准五年期满该总管出具考语咨部注册后遇有京官员缺由六部出身者补用六部由理藩院等衙门出身者补用理藩院等衙门不论双单月无论保题陞选一并计算用二人之后按俸调补一人
宁古塔驿站官
乾隆四年奏准六年期满该将军出具考语咨部注册后不论双单月遇有京官员缺除不积算外其应用主事等官者陞选八人之后选用一人应用小京官者陞选六人之后选用一人
驻防军营额外官员
乾隆六年议准驻防军营办理粮饷之额外司官笔帖式三年期满回京该将军保题列为一等者准其以应得之官不论双单月不入班次即用列为二等者以应得之官入于本班先用列为三等者以本班应得之官选用二人之后补用如该员应用班次在先者仍照例铨补选用照现任司官笔帖式之例分别加级纪录准其帯于新任内翻书房效力期满
乾隆五年议准各部院衙门司官笔帖式选在内翻书房行走者如在两处行走列居优等者十年期满由该处移咨过部按照该员原衔以应陞之官归于单月修书议叙班内与从前各项议叙人员较奉
㫖日期先后补用其止在一处行走者虽列优等其议
叙之处应量加酌减
各学教习期满
乾隆三年奏准八旗义学觉罗学各教习三年期满引
见如有由举人及笔帖式充补者以小京官用贡生生员充补者以笔帖式用均归各议叙班内选用四年议准由废官充补各学教习三年期满该管官详加分别果能教导有成列为一等由部察眀如系革职王事知州以上等官充补者给以七品官职衔由革职小京官知县以下充补者给以八品官职衔如再请留学教习三年期满后仍列为一等者系七品职衔入于单月议叙班内以七品小京官用八品职衔入于议叙班内以八品笔帖式用较奉
㫖日期先后选用其列为二等者仍留教习三年如果
教导有成再行奏请议叙
五年奏准降调官员选补教习三年期满如果教导有成分别等第由礼部移咨过部如列在一等者准其于补官日纪录二次二等者准其于补官日纪录一次若再留学三年仍列为一等者准其又纪录二次二等者准其又纪录一次
盛京官员陞转
乾隆三年议准
盛京五部郎中员外郎主事员缺由部将在京人员照例陞选以到任之日扣限三年该堂官于将满三年之时出具考语预行咨部注册俟在京有应调员缺不论双单月按伊等年满日期先后指缺拟补其
盛京员缺归于下月铨选行文调取该员来京引
见调补如该员任内有未完事件令该堂官将不能即行赴部縁由声明咨部将在京员缺别行补授如未满三年者遇有应陞之京官时以陞衔留任仍以陞衔较俸若系
盛京应陞之缺仍照常升用
六部理藩院蒙古司官升转
康熙十五年议准六部䝉古主事员缺由本部兵部太仆寺钦天监等衙门笔帖式并由本部等衙门笔帖式考用之中书五官正等不论旗分通行较俸升补理藩院䝉古主事员缺由国子监助教理藩院笔帖式各口驿站将军衙门笔帖式驻防游牧笔帖式并由理藩院等处笔帖式考用之中书五官正并唐古忒等学之中书助教通行较俸升补
乾隆六年议准六部出身人员陞至六部员外郎理藩院出身人员陞至理藩院员外郎太仆寺员外郎内阁侍读二项人员均通行论俸升补六部理藩院郎中陞至郎中再与各部院满洲郎中等官一例较俸陞转又𫎇古科甲人员不补理藩院司官以六部司官用
陵寝官员陞转
乾隆元年奏准各
陵寝郎中遇有应陞员缺与在京郎中等官一例论俸开
列引
见候
㫖简用
十六年奏准
陵寝员外郎主事员缺亦照郎中之例归于月分陞选统
归于在京人员内一例陞选
论俸陞转
雍正五年覆准郎中等官遇有应陞缺均削去前俸止较本任之俸升补员外郎等官以下遇有应陞缺均以补用笔帖式之日通行较算升补其食钱粮年分概不通理汉军官员升补汉缺者仍照汉例止较本任之俸
十三年议准差往军前办事各官应陞者得缺后即行具题补授即照升任食俸陞转所遗之缺归于月分铨选俟该员回京之日补行引
见
乾隆元年覆准太常寺赞礼郎读祝官鸿胪寺鸣赞官如由骁骑校䕶军校前锋䕶军等选授者俟伊等食俸三年后将従前在武职上所食钱粮年分呈部注册以二年钱粮准作一年俸禄通行按算陞转
乾隆五年奏准满洲䝉古汉军内外各官除裁汰告假丁忧告病人员前任所食之俸并议叙即陞加级纪录均准通理随带外若縁事议处应降应革遇有
恩诏免议本案审虚开复或奉
㫖以该员叅处之案未免冤抑复还原职者均准接算前俸其议叙即陞加级纪录亦准随带其馀并非本案开复以及业经縁事降革奉
㫖起用人员原系弃瑕录用非本属冤抑开复者可比一概不准接算前俸所有即陞加级纪录均不准随带至品大之官已经降级调补后经复还原级补用先降补任内所有议叙即陞加级纪录亦不准随带至降革留任官员扣满年限开复之日除去降革日期仍准通理前俸
各官试俸
雍正六年议准旗员由议叙升补者试俸三年方准照例陞转至员外郎等官由主事等官论俸升补其本有前俸奉
特㫖补授者均试俸一年如系保题及本无前俸奉特㫖补授者试俸三年若荫生补用并各项初任者均
试俸三年如本无前俸奉
特㫖补授及各省同知通判均试俸三年如系保题及荫生补用并各项初任者均试俸五年方准陞转至郎中员外郎等官员缺无俸满应陞人员将俸次在前之应陞各官论俸掣签拟定正陪𠉀
㫖简用
考试翻译笔帖式
雍正元年议准满洲𫎇古汉军文举人翻译举人贡生监生文生员翻译生员官学生义学生等均属应用笔帖式之人每遇考试之期由部行文各旗察送到部彚齐奏
闻造册备卷由部将大学士以下侍郎以上暨御史开
列具奏请
㫖钦㸃阅卷大臣监试御史分别等第进
呈恭𠉀
钦定俟奉
㫖后交部出榜注册
六年奉
㫖嗣后遇考试尔部奏请钦㸃监试阅卷大臣等奏内将从前考试何项人员圈出某某察明夹片进呈十二年议准考试翻译笔帖式由部照例预先行文八旗将应考之人造册移送过部彚齐察明合例之人移送兵部照考试翻译乡试马歩射之例先期奏请
钦㸃大臣二人监试较其马歩射艺合式者造册咨送
过部准其入场应试
十三年议准武举武生应准其照文举人翻译举人并贡监官学生等一例考试翻译笔帖式乾隆元年奏准考试笔帖式移㑹内阁将新到通本内酌定一道考试
五十三年议准考试各部缮本笔帖式及户部八旗司分翻译贴写笔帖式将合例应考人员查明奏请
钦㸃阅卷大臣监试御史并添派弹压䕶军统领副都统照考试𠉀补笔帖式之例核定人数在
天安门外朝房贡院内考试〈考试人员二百名以内者在 天安门外朝房考试如逾二百名即归贡院考试〉均恭请
钦命试题以昭慎重其应考之举贡生监内有兼前锋䕶军领催披甲拜唐阿并汉军义学生兼飬育兵者俱准其一体考试汉军义学生有兼领催马甲敖尔布者不准咨送与试
考试满洲䝉古翻译
雍正六年议准䝉古举人贡监生员官学生义学生等除考试满汉翻译取中人以各部院衙门䝉古笔帖式补用外其能翻译满洲𫎇古字语之人由部㑹同理藩院考试取中者以理藩院䝉古笔帖式按旗挨次补用
又议准考试唐古忒笔帖式于唐古忒官学生内由理藩院考试翻译䝉古唐古忒字话选取好者遇唐古忒学分内笔帖式员缺由理藩院拟定正陪咨送到部引
见补授此唐古忒笔帖式升用中书仍兼唐古忒学行走俟陞至主事令其离学再掌印喇嘛随印笔帖式由喇嘛行文唐古忒学选取官学生拟定正陪咨送喇嘛处考试补授仍咨理藩院转咨吏部注册给以八品空衔不准食俸
考试𠉀补笔帖式
乾隆四年奏准凡考取骁骑闲散翻译考取举贡生监翻译肄业期满㧞贡印房年满并从前考试清字取中未经考试翻译及咸安宫官学生世家子弟奉
㫖以笔帖式补用等项人员均令其考试翻译注册补
用将及用完再行按数考取
又奏准文举人翻译举人及𠉀补小京官曾经告降之人如有考中𠉀补笔帖式者注册挨次以本旗笔帖式补用其未经取中者亦仍行注册俟下次考试时再准其考试不准其再补小京官其肄业期满㧞贡及从前考试清字取中未经考试翻译并咸安宫官学生世家子弟奉
㫖以笔帖式补用者如不能翻译准其考试清字取中
者照例以各部缮本笔帖式补用
又奏准考试𠉀补人员照现任笔帖式考试例若仅一二旗补用之人应考无多酌量请
㫖钦㸃大臣照朝考例在
午门内考试
十八年奏准补用笔帖式旧例于举贡生监人等考试翻译按旗挨名补用续因取中人恐其翻译生踈停其铨选复加考试十名三名今察员缺之多寡不定十名三名不敷选用以致一年数次考试事属重复请将十名三名停止仍照旧例按旗挨名补用
盛京笔帖式考试
乾隆三年议准
盛京考试𠉀补笔帖式
盛京兵部咨部移掲内阁择新到通本一道宻封交部转送兵部飞递
盛京兵部㑹同四部堂官将军副都统等公同委拨官员兵丁监试分别等第具题进
呈由部开列奏请
钦㸃大臣阅卷
十一年议准
盛京五部将军衙门笔帖式员缺自奉
㫖之日积算起先尽彼处考中𠉀补人等按名挨次补用五人后将习清书之觉罗学学生补用一人遇
盛京考试现任笔帖式时仍令一同考试
十二年议准
盛京考试𠉀补笔帖式遇有员缺仍照旧例不拘旗分按考取名次较出缺先后挨名咨部引
见补授后止陞本处员缺不准与在京笔帖式一例较
俸陞转
考试现任笔帖式
雍正元年议准现任笔帖式行走三年考试一次遇应考之年由部行文各衙门将应考之人造册咨部照𠉀补笔帖式之例请题考试取中者留任不中者解退不算废官如能学习翻译下次仍准考试如有得过功牌者令堂官察明奏请交与该旗以武职对品补用倘有出差患病不能赴考者该堂官即于册内注明俟差满病痊时补行考试如临考不到者交部议处
乾隆十八年奏准现任笔帖式职司翻译如果平日留心学习自能翻译精通何至三年考试不能中式若于考试解退之后仍准保留原任则伊等恃有此例不知惩警视考试为具文似非激励人材之道请将保留原任之例停止遇下次考试仍令其赴考取中考补用若仍不能中式即将该员革退不准与考至考退人员内有得过功牌者仍照旧办理
盛京五部现任笔帖式考试
雍正二年议准
盛京五部现任笔帖式亦应照
京城考试之例交与
盛京兵部㑹同考试取中者留任不能中式者由部行文该堂官询问行走如何如果行走年久办事好者该堂官具题保留其不称保留者解退不算废官如能学习翻译下次仍准考试如有受伤及得过功牌者令该堂官察明奏请以武职对品用乾隆三年议准
盛京考试不中之现任笔帖式毋庸再行询问居官即行解退笔帖式令其学习不算废官下次考试时仍准其考试如有曽经效力行间得过功牌者准其具奏请
㫖以武职对品用倘有出差患病不能赴考者该堂官即于册内注明𠉀差满病痊补行考试
驻防旗人考试升用
乾隆十一年议准各省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衙门笔帖式由该将军等于各该处正身兵丁曁举贡生监内照
盛京考试之例考试翻译不必限以额数择其优者将试卷送部由部奏请
钦㸃大臣覆阅每处量取数卷进
呈后交部造册咨送各该处遇有员缺拟补送部引
见补授毋庸拟陪将次用完各该处即行照例办理至考取笔帖式内如由举贡考中者补用时授为七品生监取中者补用时授为八品兵丁考中者补用时授为九品均准其与在京笔帖式一例较俸陞转如有情愿改补本处武职者应酌定食俸六年以后准其于该将军副都统等处具呈咨部准其改武后与该处预行保举领催一同送部引
见记名遇有骁骑校员缺挨次补用其并无预行保举领催之省分令其与兵丁一同遴选得官后即将笔帖式开选
考试各馆翻译誊录
乾隆元年议准由部行文八旗将举人副榜贡生生员监生官学生义学生等有情愿考试者造册送部由部察明人数照考试笔帖式之例考试翻译清字好者多取数十人注册遇有员缺知照到部按考定名次咨送补用
十四年奏准凡各项考试翻译誊录时其荫监生举贡生监官学生义学生内有兼前锋䕶军领催骁骑者均准一例考试俟取中补用后其前锋领催即行开缺停止所食钱粮
停止各部保举笔帖式
乾隆四年奏准各部院衙门笔帖式职司缮录清字与办事司官必湏谙练才能指名保荐者不同嗣后一概不准保题坐补
补用笔帖式
雍正四年题准内外各衙门笔帖式均于每月十五日截限二十日掣籖将考取人员除未满十八岁者停其补用外馀各按旗分照考取名次补用举人贡生授为七品监生生员授为八品官学生义学生骁骑闲散及亲军领催库使人等均授为九品如有续中举人者准改给应得品级食俸续捐监生者改给八品仍照九品食俸一应陞转均以补笔帖式之日较算其由小京官告降考取补用者按伊应补小京官品级补用
乾隆四年奏准补用笔帖式各按旗分先尽病痊起补额外坐补及先用现任裁汰并回避别补及年满调补即用各项议叙不入班次即用及开复人员并奉
㫖以笔帖式即用者不积算人员补用外各项无人将考试翻译取中之人挨次用三人次用议叙一人〈照奉 㫖日期先后补用〉次用缮本一人〈户部八旗司翻译兵部缮写印轴之人同缮本之人及各部寺年满库使共较年满日期先后补用〉次用降补一人〈满洲降至正九品汉军降至正八品均较奉 㫖日期先后补用〉各部院缮本笔帖式员缺先将骁骑清字人员不论旗分挨原考名次轮补三人后将考清字之㧞贡并考清字取中未经考试翻译及世家子弟咸安宫官学生等考中清字之人论名次补用一人各项清字无人除考定𠉀补人员外将八旗生监考试翻译取中者不论旗分挨名次补用三年期满入于缮本班内按期满日铨选
又奏准户部八旗司増设翻译贴写笔帖式八人于考取骁骑闲散翻译人等内选补如骁骑翻译人员用完除将考取定额𠉀补人员外注册之生监人等按原考名次咨送顶补兵部缮写印轴贴写笔帖式二十人于考取骁骑闲散清字人员内选补如骁骑清字人员用完除将考取定额𠉀补人员外注册之监生人等按原考名次咨送顶补三年期满入于缮本班内较期满日补用
宗人府宗室笔帖式
雍正二年议准由宗人府将应补宗室人员引
见补授移咨过部照咨转行户部该旗给与七品食俸
内务府笔帖式
雍正二年议准内务府将应补人员补授移咨过部照咨转行户部该旗仍按其出身照依品级食俸
掌稿笔帖式
乾隆六年奏准吏部兵部掌稿年满笔帖式归于单月入于议叙班内较奉
㫖日期先后升用应用小京官员缺亦照此例办理
理藩院委署笔帖式
康熙五十六年奏准由理藩院于八旗𫎇古前锋䕶军领催唐古忒学生䝉古学学生内选䝉古字语好者考取十名令伊等仍食原钱粮书写文移兼原差事行走俟𫎇古字语笔帖式员缺补用雍正九年奏准委署笔帖式如效力行走好者俟本旗理藩院䝉古字语笔帖式员缺该院出具考语咨部引
见授为八品
三库大使笔帖式库使调补
乾隆九年奏准三库笔帖式并三库掌籍笔帖式共十有五人不论旗分作为遴选调补户部行文各部院衙门保送六部各保送二人其馀衙门各保送一人由该库堂官每一缺遴选二人引
见调补三年满日照例更代其更代之笔帖式即补所调员缺俟有本旗分员缺仍按调库人员旗分铨补
歩军统领衙门笔帖式
雍正十二年奏准遇有员缺由该衙门移咨到部转行各部院衙门于现任笔帖式内遴选老成谙练之人出具考语保送由部㑹同歩军统领再行遴选三四人引
见补授如有奉
㫖记名者即行注册俟有员缺引
见补授
三旗领侍卫府笔帖式
乾隆四年奏准领侍卫府笔帖式十有二人由领侍卫内大臣于亲军内考试翻译拟定正陪咨部再行考试拟补三年期满遇有本旗部院笔帖式员缺与外任年满调补人员较年满日期先后调补遇考试现任时一同考试至陞转时将伊等得补侍卫笔帖式之日所食亲军钱粮准其接算
盛京刑部䝉古笔帖式
乾隆四年议准𫎇古笔帖式二人将
盛京考取䝉古翻译之人补用如
盛京无应考之人即将在京考取蒙古翻译之人掣籖补用六年期满照例调补
督抚衙门笔帖式
乾隆四年奏准各省督抚衙门笔帖式例由部院衙门保送过部引
见之处照歩军统领衙门笔帖式之例出具考语保送到部再行遴选每一缺遴选二三人引
见补授
十四年奏准各省督抚衙门笔帖式内有已满六年者令各督抚出具考语送部遇有本旗各部院衙门笔帖式员缺补授未经得补之前到部照现任各处调京之例令其掣签分在各衙门额外行走其未经年满者俟年满之日亦照此例办理遴选协办同知笔帖式
雍正八年奏准归化城协办同知笔帖式员缺交与理藩院将八旗䝉古笔帖式内人明白通晓汉文者选取以笔帖式原品令往归化城协理同知办事
十二年奏准和林格尔崑都仑托克托城萨拉齐各増设笔帖式一人于各部理藩院笔帖式内遴选引
见𤼵往
乾隆元年议准归化城清水河善岱増设笔帖式二人均由部行文内阁各部院将满洲䝉古中书笔帖式内通晓䝉古语清汉字好能办事者各遴选一人出具考语保送到部引
见补授其笔帖式员缺别行开选
五年奏准归化城等处协办笔帖式任事已满三年果能勤劳供职廉谨自持地方旗民事务实堪胜任者令该管上司据实保举送部引
见后仍回原任其奉
㫖记名者遇有应陞由部于在京记名人员引
见之时将该员记名之处一并缮录名单进
呈𠉀
㫖简用其归化城和林格尔协办笔帖式二人均系兼三要员如有人地不相宜之处准该督抚于各协理笔帖式内酌量题请调补
八旗随印笔帖式
雍正十一年奏准嗣后随印笔帖式员缺其生监官学生闲散人等内有愿就考试者亦准其咨部取中者准其补授其由前锋䕶军领催骁骑补授者仍食伊等原钱粮由生监官学生闲散补授者给与九品笔帖式三年期满咨部注册考试仍留随印效力俟得补后再行开选
乾隆十八年奏准见在
景运门行走之上三旗每旗办事笔帖式四人内按旗分掌稿笔帖式三人著随闗防一同办事不论旗分遴选人员明白办事好者补授咨部注册三年无过年满后两翼大臣㑹同详察出具考语咨部照领侍卫府笔帖式之例以各部院衙门笔帖式用如有过犯即革退掌稿笔帖式咨部再行遴选补授
吉林宁古塔将军等处笔帖式
康熙五十三年题准由将军副都统选取本处应用之人坐名补授咨部注册
乾隆五年奏准吉林黒龙江捕牲乌喇等处笔帖式其由领催及骁骑选补者仍食原钱粮由闲散选补者给与九品笔帖式钱粮不准与在京笔帖式一同陞转仍由该将军等照向例升用
又奏准吉林将军衙门理刑司増设笔帖式一人黒龙江将军衙门増设银库笔帖式二人令该将军于本处应补人员内遴选通晓汉文能翻译者送部引
见补授
又奏准吉林黒龙江理刑司银库増设之笔帖式准其与在京各处笔帖式一例陞转由本处考试选补如本处无考试翻译之人令该将军行文
盛京兵部将考试翻译人员内挨名指补送部引
见补授
游牧笔帖式
雍正元年议准八旗游牧总管随印笔帖式员缺由该总管于本处𫎇古兵丁内每员缺选取二名拟定正陪咨部考试补用授为八品食俸
补用库使
乾隆四年奏准部寺库使员缺由部行文国子监将本旗应补库使之官学生详加考试翻译每员缺取中四人将考卷一并咨部由本部堂官覆行考试择其佳者指名坐补三年期满免其考试入于各部缮本班内较期满先后以笔帖式补用九年奏准各部寺库使调补三库库使之人如从前有经该衙门奏准守𠉀本衙门本旗笔帖式员缺者仍准其𠉀补原衙门本旗之缺
十六年议准库使员缺行文国子监将本旗官学生每员缺咨送三人宗人府将觉罗学生每员缺咨送二人彚齐考试择其佳者指补
盛京各部库使
乾隆十七年覆准
盛京各部库使员缺分为左右两翼如遇员缺仍照例令
盛京兵部㑹同
盛京礼部不拘旗分在本翼四旗官学生内考取翻译择其佳者指补咨部注册
教习期满补用笔帖式
乾隆五年奏准
圆眀园八旗营房教习四年期满列为一等及八旗义学教习三年期满为人勤慎教导有成者咨送到部均入于议叙班内较日期先后以笔帖式补用
各处补用外郎
雍正十一年奏准八旗满洲𫎇古汉军外郎员缺该旗咨部行文本旗于生监官学生兵丁闲散人等内将满汉文艺好者选取二名拟定正陪咨部考试翻译补授
乾隆三年奏准
盛京外郎由
盛京兵部于考试翻译𠉀补笔帖式之汉军生监官学生人等遇有外郎员缺挨名补用咨部注册六年期满出具考语咨部考职录用如愿补用笔帖式具呈
盛京兵部准其以笔帖式即行补用将考定职衔注销以补笔帖式之日算俸至在
京各旗外郎年满考职后有情愿就笔帖式者亦照盛京之例准其与𠉀补笔帖式取中者按考定名次选用
兵部武选司架阁科増设外郎
雍正三年奏准由兵部于领催内遴选咨部补授乾隆五年奏准架阁科外郎五年期满归于缮本班内遇有本旗笔帖式员缺即行充补不积算本班之缺
福州将军衙门増设外郎水师营増设外郎
雍正八年奏准由该将军于学习清书已成汉军子弟内选补八年期满照例注册补用若止晓清文弓马可观者遇有领催缺准其㧞补
乾隆二年奏准广州驻防照福州驻防之例八旗増设外郎各一名由该将军于现在国语明晰之官学生内选取八年期满咨部照例注册补用若止晓清文弓马可观者遇有领催缺准其㧞补三年奏准京口将军八旗各设外郎一名选熟悉国语者充补八年期满咨部照例补用若止晓清文弓马可观者如马歩兵丁照闲散之例如系领催照记名领催之例以骁骑校题补遗缺仍照例㧞补
各处年满笔帖式调京
康熙九年题准
陵寝笔帖式及各省城守尉驻防协领笔帖式六年期满由各该处出具考语咨送到部由部察核相符以本旗月分所出之在京各部院衙门笔帖式员缺论期满之前后先行调补
乾隆三年奏准
盛京等处有年满回
京𠉀补之笔帖式其未补之先到
京时由部传令掣籖在各部院学习行走仍令食伊原俸
盛京驿站笔帖式停调补
雍正十一年议准
盛京
三陵总管及驿站等处笔帖式无年满之例停其调补
盛京五部止与在
京部院笔帖式一同论俸陞转
笔帖式病痊起补
康熙元年议准笔帖式有不愿在伊本衙门行走因而告病解退希圗别补好衙门此等人员起补时仍俟本衙门有缺补用
乾隆四年奏准各省衙门笔帖式六年期满例应调补来京之人其有因病解退者起补时由部察明该员除在任已满六年照例先行补用如从前在任未及五年起补时仍俟该员原衙门有缺坐补接算扣满年限再行调补如在任已五年以上起补者以赴补之文到日再扣限一年至在任已五年半以上者再扣限半年准照调补之例先行补用
补用天文生
雍正五年议准钦天监满洲汉军天文生缺除举人贡生并原任笔帖式不行补用外于考试翻译取中之监生生员官学生义学生内各按旗分名次归入月选与所出笔帖式员缺一例掣籖补用不算笔帖式班次如有缺本旗无应拟之人则扣留俟考取有人之日再行补授不准借补别旗之人
八年奏准钦天监天文生其由监生生员补用者授为八品由官学生义学生等补用者授为九品各按品级食俸
遴选贴写中书
乾隆五年议准内阁贴写中书〈八旗共四十人内满本房二十四人每旗定为三人汉本房十二人每旗定为二人〉员缺由内阁知㑹到部行文各部院各该旗各按旗分将现在𠉀补笔帖式内除坐补原部及先用即用人员外其馀无论已未考取注册各部院缮本笔帖式及文举人翻译举人贡监生员官学生义学生等移咨过部转送内阁㑹同考试选取补授照笔帖式给俸
三四品官荫生补用笔帖式
乾隆五年奏准汉军三品四品官荫生分部者学习期满准其入于议叙班内以学习期满日期较先后补用各部院衙门笔帖式三品官荫生授为七品四品官荫生授为九品
翻书房笔帖式十人
乾隆十五年奏准将户部刑部笔帖式额内各拨给五人遇缺不论旗分亦不分满洲䝉古汉军员缺于翻书房行走人员内遴选咨部引
见补授如有应补之人于每月截限以前咨部即行坐
补附于月选笔帖式内引
见补授俟有本项旗缺翼缺即行补还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一
职官志十
开列
大学士尚书
雍正五年奉
㫖凡补授大学士尚书时应否令其在议政处行走具奏请㫖钦此
乾隆五十六年奉
上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㫖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议政虚衔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着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钦此
四五品京堂
雍正六年议准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等缺均不分满洲𫎇古通行论俸开列升补其郎中应陞各缺除内阁侍读学士仍按满洲䝉古补用
乾隆三年议准满洲䝉古科道均准内陞外转遇有京堂员缺先将内陞科道开列具题补用一人再有缺除科道毋庸开列外将俸深郎中论俸开列四人引
见候
㫖简用其出差外任者不行开列如内陞科道无人仍将俸深郎中论俸升补科道不准通行论俸四年奏准内阁满洲汉字侍读学士员缺将汉字出身之郎中等官论俸拟出十人送内阁考取拟定正陪交部与各项记名议叙人员一同开列引
见补授其内阁清字侍读学士二员将应陞各官论俸
拟正陪升补
五年奏准凡降级补四品京堂人员遇有缺如値内陞班次即以奉
㫖降级日期与奉
㫖内陞日期论先后一同开列如值俸深班次将降级应补人员列名在俸深应陞人员之前一同引
见若奉
㫖将降级之人补授无论内陞俸深班次均不积算〈如上次用内陞则下次仍用俸深不算过班〉其通政使左参议光禄寺鸿胪寺少卿员缺将应陞之满员外郎等官除出差外任不行开列外论俸开列四人引
见如有降级应补人员列名在俸深应陞人员之前一
同引
见候
㫖简用
又奏准奉
㫖记名各官如由科道记名者遇有应陞与内陞之科
道论奉
㫖日期先后开列具题由郎中等官记名者开列在俸深郎中之前将记名之处声明一同引
见候
㫖简用补授后各按本班照例积算
又奏准议叙应陞四品京堂之科道郎中等官均论其议叙奉
㫖日期先后遇有员缺入于俸深郎中等官开列四人
之末依次引
见候
㫖简用若遇内阁侍读学士员缺如系清字之缺其应陞人员无论清汉字様均行开列如系汉字之缺其议叙人员察其汉字出身者仍照例开列其由清字出身者停其开列
乾隆五十五年六月钦奉
谕㫖科道内陞外转之例停止
乾隆五十六年正月奏准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由四品京堂开列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由内阁侍读学士五品京堂钦天监监正及科道赞礼郎鸣赞叅领引
见补授太仆寺少卿由内阁侍读学士五品京堂科道叅领开列又通政使司叅议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少卿由五品京堂及科道开列具题又内阁侍读学士由科道与郎中分班引
见补授
乾隆五十五年议准内阁侍读学士满员四缺由五品京堂及科道各保一员带领引
见一次由部院堂官于郎中内择其实系办事出力者
各保送一员按依部分带领引
见一次
翰詹官员
顺治初年定翰林院侍读学士员缺由侍讲学士转侍读员缺由侍讲转詹事府左庶子员缺由右庶子转左中允由右中允转左赞善由右赞善各转补
雍正四年议准侍讲学士侍讲詹事府少詹事右庶子洗马右中允等员缺将应陞之翰詹官员与科甲出身之部属应升官员分班简用均论俸拟正陪引
见请
㫖如部属无科目出身人员即将翰詹官员升补
十二年奉
㫖满洲赞善员缺将俸深之小京官笔帖式各一人引见请㫖著为定例钦此
乾隆七年议准翰詹员缺凡开复降补人员亦列名于应升官之前一同引
见补用
十三年奏准嗣后于六部满员外郎内每部酌定
一人作为科甲人员陞转之阶遇有员缺将科甲出身之主事等官升用俾翰詹衙门陞转时不致乏人
又奏准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讲詹事府少詹事庶子洗马员缺其论俸应陞拟正人员遇有出差者或将论俸拟正之人补授或将其次论俸应陞之人别拟正陪引
见补授之处皆行奏
闻候
㫖遵行
十六年具奏见出有侍讲一缺上次已用部员此次应用翰詹但应陞编检班内止有检讨一人既不便即将该员指补亦不便因无拟陪之人将该员扣除别将部属人员升用相应请
㫖可否将此一人拟正将科甲部属人员论俸拟陪一
并引
见之处恭候
钦定奉
㫖拟陪人员一并引
见
五十六年奏准少詹事专以学士升任学士专以侍读侍讲洗马司业升任将外班拣选之处查销中允赞善免其试俸又内班无人由外班抵补俟内班有人时按次归还
翰詹兼理部务
乾隆元年议准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庶子等员缺由科道郎中等官升补者均不令兼管部院事务其员缺别行铨选由员外郎等官升补翰林院侍读侍讲詹事府洗马主事等官升补詹事府中允小京官升补赞善如系熟练部务之人准各该堂官奏留办事兼两处行走其该堂官不行奏留者照例开缺
稽察宗室觉罗各学
乾隆二年议准宗室觉罗各学奏满汉文臣稽察由部行文各衙门咨取三四品科甲出身文臣学问渊博翻译精通者开列职名奏请
钦十二人两翼宗学分四人左翼四旗觉罗学分四人右翼四旗觉罗学分四人督率教习勤加训迪仍同该管王公不时稽察如遇升迁外任事故等项出缺由部别行开列具奏遴选
国子监司业
雍正六年奏准满司业员缺传齐应陞各官交九卿遴选四五人由部引
见恭候
简用
七年议准𫎇古司业员缺由部传齐各部院䝉古郎中员外郎㑹同理藩院遴选能翻译䝉古文艺通晓清文𫎇古字语者四五人由部引
见恭候
简用
科道
雍正五年遵
㫖议准稽察宗人府御史二人由宗人府于宗室内简
选引
见补授仍属都察院统辖
十二年议准满给事中员缺由部行文都察院咨取前任宗室满洲䝉古监察御史通行引
见转补再䝉古御史二缺毎遇转科时将所遗之缺归于满洲升补俟𫎇古科员缺出之后如将满御史转补即以所出之缺归于䝉古升补统计䝉古科道二缺
十三年议准满洲䝉古御史员缺行文咨部令该堂官于郎中员外郎等官内保送引
见𠉀
㫖简用
乾隆三年奏准将应行考选之各部院郎中员外郎通行引
见其奉
㫖记名者遇有御史员缺将奉
㫖记名之郎中员外郎各论俸次郎中二人员外郎一
人引
见补授
八年覆准宗室御史遇满洲御史内陞时准其一同开列各科给事中员缺亦准其与满洲御史通行引
见如将宗室御史转补科员所遗宗室御史员缺自应
别行补授但宗室御史原奉
特㫖设立二人令其专察宗人府事件既不便额外増设又不便令满洲御史稽察请嗣后如宗室御史转补科员后所遗宗室员缺将满洲人员补授其稽察宗人府事件即令转补之宗室科员与现任宗室御史一同稽察至宗室科员陞转满洲御史转补之后再将宗室御史员缺照例补授
四十六年复添稽察宗人府监察御史二员俱交与宗人府于宗室内㨂选引
见补授令都察院统辖
又议准满洲䝉古监察御史其各衙门司员补授之后俱不准奏留仍兼行走惟刑部有谙悉律例理藩院能习䝉古文语之员奏请留部者亦必带领引
见应否准其仍留行走之处恭候
钦定
戸部库官调补
乾隆三年奏准戸部三库郎中员外郎员缺由该堂官行文各部院于郎中员外郎内遴选洁已奉公办事勤慎之人保送该库堂官引
见调补三年期满照例更代
五年奏准戸部三库年满官员即以各衙门调补所遗之缺转补其有品级不相当者以原衔暂行转补俟在京有对品员缺不论双单月由部即行具题坐补将所遗之缺再行开选
九年奏准三库掌籍主事一人三年期满应照郎中员外郎之例于各部院满主事内遴选调补仍于三年期满照例更代
又奏准司库职司出纳稽核盘验大使亦有监收钱粮呈报批文之责请均一例令三年更代三库司库等五人于各部院衙门正七品从七品小京官遴选保送调补俟调库后各准其仍以原衔办理司库事务其由三库更代之司库等亦各以原衔办理所代官员事务均令仍食各本身原俸统俟有缺时由部各按缺底诠选三库大使四员于各部院衙门现任满洲笔帖式内遴选更代遇员缺行文各部院衙门各保送一人由该库堂官毎一缺遴选二人引
见调补其各部院衙门调补之笔帖式准其以笔帖式办理大使事务由三库更代之大使等亦各以原衔在所代笔帖式上行走均令仍食各本身原俸统俟有缺时由部仍各按缺底按旗补用
十四年奏准三库员外郎员缺内阁侍读亦准一同遴选引
见如䝉
恩准调补三库即将该员授为员外郎其更代之员外
郎交部即用
工部库官调补
康熙十年题准工部节慎库郎中员外郎员缺由工部郎中员外郎选择调补制造库员外郎员缺由部照例陞选
乾隆十八年
谕工部制造库郎中员缺𦂳要向例由吏部将六部俸深郎中拟定正陪引见多系年老平常之员往往不得其人嗣后遇有员缺著工部堂官于本部司官内遴选保题引见补用钦此
歩军统领衙门员外郎等官
雍正十二年奏准步军统领衙门员外郎员缺各部院将主事等官保送该衙门遴选通晓清汉文移熟悉刑名者补授主事员缺即于该衙门司务笔帖式内遴选补授均由该统领带领引
见司务员缺由该统领于笔帖式内遴选咨部题补
各部院堂主事
康熙十五年题准
起居注衙门满堂主事六部理藩院汉军堂主事员缺令各部院衙门将熟习翻译之应陞主事人员出具考语保送过部㑹同本部堂官遴选正陪由部引
见补授
内阁侍读
康熙十六年题准满洲䝉古汉军侍读员缺由内阁于中书内毎缺遴选二人拟定正陪出具考语咨部引
见补授
内阁中书
雍正二年覆准满中书员缺由内阁于贴写中书内按旗毎缺遴选二人拟定正陪咨部引
见补授
乾隆五年议准贴写中书补用五人外遇有宜用各项举人出身之笔帖式应令内阁㑹同本部将此项人员与贴写中书一同考试翻译择其佳者引
见补授
十三年奏准满洲中书共七十人酌定毎旗各七人共五十六人其馀十四人定为八旗公额十五年奏准嗣后八旗额设满中书五十六人归贴写中书按旗分遴选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外其馀公额满本房七人汉本房七人共十四人改为考取班次挨旗轮补俟有员缺行文该旗将闲散文举人翻译举人咨部移送内阁与该旗贴写中书㑹同考试每缺考取二人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
𫎇古中书
乾隆五年议准遇员缺由部将应用之现任䝉古笔帖式并文举人出身之笔帖式及闲散之文举人不论旗分一同移送内阁考试翻译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补用五人后将降调人员免其考试补用一人〈如降至从六品者以原衔借补中书仍支原俸陞转〉其由理藩院等衙门笔帖式考取者以理藩院等衙门升用由六部等衙门笔帖式考取者以六部等衙门升用再唐古忒中书员缺由唐古忒学出身之笔帖式升用九年议准内阁新设䝉古贴写中书六人应照满洲贴写中书之例分班间用嗣后遇有𫎇古中书员缺先将䝉古贴写中书论俸拟用一人次将𫎇古各项人员考补一人均分班间用
汉军中书
乾隆五年议准遇有员缺由部将应用之现任汉军笔帖式及闲散举人不论旗分一同移咨内阁遴选考试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
掌关防郎中
乾隆元年奏准
孝陵奉祀掌关防郎中员缺由部行文各部院于郎中内将老成谨慎之人各遴选一人出具考语保送过部与
陵寝各郎中一同较俸拟定正陪引
见恭候
钦定
盛京
三陵掌关防等官
乾隆十九年覆准
三陵掌关防官员缺将
三陵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一并遴选题补
三陵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员缺将
三陵副管领一并遴选题补至副管领员缺于本陵尚茶尚膳香灯执事人内遴选题补
理藩院主事
康熙十五年题准理藩院满洲䝉古堂主事员缺由理藩院将应陞之小京官笔帖式等毎缺遴选二人拟定正陪出具考语咨部引
见补授
领侍卫府主事
康熙二十七年覆准遇有员缺由该府将应陞人员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
国子监满洲助教
乾隆十五年议准由吏部将应陞应用人员传齐奏请
钦大臣考试择文录取交与吏部带领引
见请
㫖记名遇有缺出俟考取名次题补
盛京礼部助教
乾隆八年议准
盛京礼部助教四人遇有员缺
盛京礼部㑹同
盛京兵部于
盛京各部等处笔帖式及举人贡生副榜考试咨部引
见补授
唐古忒学䝉古助教
乾隆五年议准由理藩院于应用人员内考选唐古忒字语好者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与理藩院衙门出身之人一同论俸以理藩院
应用之职升用
咸安宫教习
乾隆二十二年议准由礼部于各部院衙门现任笔帖式及举贡生员并翻译生员内如有精通翻译者考试核取试卷进呈
钦定俟有缺出按名补用现任之员仍食原俸毋庸开缺三年期满该管官分别等第带领引
见后行文吏部照各学教习之例铨补
国子监𫎇古助教
雍正二年议准于理藩院及修书处笔帖式国子监闲散巴克什内令该监㑹同理藩院遴选满洲䝉古字语好者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
宁古塔助教
雍正二年议准宁古塔助教二人由该将军于本处八九品及未入流笔帖式内拟定正陪咨部引
见补授六年任满该将军出具考语具题到部由八品笔帖式补授者以京城主事等官用由九品笔帖式补授者以京城正从七品小京官用均归于双月推陞五人之后与
盛京等处仓官较年满文书到部先后升用一人谨按吉林所属助教二员例六年任满后经奏准照黒龙江仓站等官之例均改为四年之限年满后仍照旧例分别升用
司库遴选
乾隆五年奏准理藩院太常寺司库员缺令各部院衙门各遴选俸深笔帖式一人出具考语保送过部由部再行遴选每一缺以二三人引
见恭候
钦定
赞礼郎等官
乾隆二年议准太常寺暨
陵寝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鸣赞员缺由八旗骁骑校䕶军校䕶军各部院笔帖式库使及举人副榜贡生令该寺堂官遴选声音宏亮唱赞好者引
见补授由䕶军校骁骑校补授者仍授为六品由笔帖式等补授者均授为七品均准用六品顶带乾隆二十年奉
㫖嗣后简选赞礼郎著将东三省之新满洲乌喇齐一并简选
二十一年奏准嗣后赞礼郎员缺无论文武官员兵丁执事人生员官学生均准其简选引
见补授如系文武官员仍令于原任行走
盛京礼部读祝官赞礼郎
雍正三年题准由部选取应用人员咨送太常寺与在京应陞人员一同唱赞遴选好者引
见补授
宝泉宝源二局大使
雍正七年奏准戸部宝泉局大使由戸部堂官于该部笔帖式内遴选补授工部宝源局大使由工部㑹同戸部于工部笔帖式内遴选补授均咨部注册五年期满保题咨部升用
盛京三部司库
乾隆三年议准
盛京戸部刑部工部司库员缺由在京部院衙门各遴选笔帖式一人保送过部论俸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各三年任满堂官核明该员任内经手钱粮出具考语咨部以在京司库并司库对品小京官员缺调补如三年任内遇有应陞时以陞衔留任仍以陞衔较俸陞转所遗司库员缺别行遴选刑部司狱
乾隆六年议准刑部司狱四人由该部堂官于该部笔帖式遴选补授其笔帖式员缺不必开列移咨到部注册三年期满仍令回笔帖式原任保送过部候陞
刑部提牢官
雍正十一年议准刑部提牢官由该部堂官于额外及试俸主事内选委管理一年果能稽察防范勤敏无过俟期满后该堂官出具考语咨送到部额外者题请实授试俸者准作实俸
内务府官
乾隆元年议准遇有员缺仍由内务府将应陞人员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其堂郎中一人总理六库郎中二人补授后咨
送过部于应陞之处一例列名升用
钦天监官
康熙二十年题准满洲五官正以下汉军秋官正以下均由钦天监将应陞人员拟定正陪出具考语咨部引
见补授
雍正十二年奉
㫖嗣后钦天监升用人员拟正者照常论俸拟陪者于各员内遴选一并引见不必论俸
考选䝉古五官正
雍正六年议准钦天监𫎇古五官正员缺由理藩院于内阁中书各衙门笔帖式考选拟定正陪送部引
见补授由理藩院等衙门出身者以理藩院应陞之官升用由六部出身者以六部应陞之官升用太仆寺主簿
雍正二年奏准由该衙门笔帖式内遴选正陪出具考语咨部引
见补授
王府官员缺
顺治初年定由该王府咨送补授注册
五旗司弓员缺
顺治初年定由该旗咨送补授注册
盛京刑部䝉古主事
乾隆十四年奏准由各部院𫎇古小京官笔帖式内遴选能办事者引
见授为主事衔三年无过该部保题到部准其实授三
年期满准其调补在京各部院主事
盛京将军等衙门主事
乾隆二年议准
盛京将军衙门掌案主事一员照
盛京五部主事例陞转吉林将军衙门掌案主事一员理刑司主事一员由在京六部堂官各遴选笔帖式一人保送过部引
见补授均不准调补京职其黑龙江将军衙门掌案主事一人由该将军将本处应陞人员拟定正陪咨部引
见补授
三年议准黑龙江将军衙门増设理刑司主事一人银库主事一人其员缺亦照吉林主事之例于六部笔帖式内遴选保送引
见候
㫖补用
十六年奏准
盛京将军衙门主事止有一员应归于本处小京官内较俸升用
管理八旗㳺牧察哈尔员外郎陞转
雍正十一年议准由京补授之八旗㳺牧员外郎〈毎旗二人共十六人由京补授八人由该总管补授八人〉员缺交与理藩院于部院本旗䝉古主事小京官中书笔帖式内遴选满洲䝉古文理好能办事者咨部引
见补授由主事补授者即授为员外郎各论俸陞转由小京官中书笔帖式补授者授为主事由本处总管补授之八旗游牧员外郎员缺令该总管于本处散秩官笔帖式及骁骑校䕶军校内遴选人去得者保送理藩院引
见补授如保送之人平常将京城本旗通晓满洲䝉古字语之䕶军校骁骑校䕶军内遴选办事去得者亦由理藩院引
见补授均于本处以佐领陞转不准调京
乾隆二年议准由京补授游牧员外郎八人其由小京官中书笔帖式授为主事者三年无过该总管保题实授员外郎在员外郎任五年期满令该总管出具考语咨部注册其由六部出身之人仍俟六部䝉古员外郎员缺无论保题陞选补用二人后将年满游牧员外郎论俸咨取一人调补由理藩院等衙门出身之人亦俟理藩院等衙门𫎇古员外郎员缺无论保题陞选补用二人后将年满游牧员外郎论俸咨取一人调补如五年内遇有应陞以陞衔留任仍以陞衔较俸陞转
驿站各官
雍正十二年议准
盛京五路驿站正副监督各一员由
盛京五部堂官于郎中员外郎主事内公同遴选人明白能管理者各一人出具考语题请实授管理三年令
盛京戸部兵部㑹同稽察驿站副都统察明该员果能整饬驿务钱粮不致浮冒保题到日由兵部移送到部照例议叙如有浮冒钱粮废弛驿务等事题参治罪
乾隆四年奏准驿站正副监督二人请照关口官之例三年内如遇论俸应陞时以陞衔留任仍以陞衔较俸陞转
又奏准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杀虎口古北口管站员外郎员缺由理藩院于该院员外郎内遴选引
见差往管理三年期满照例更代所遗更代员缺不行
开选即将换回之人顶补
又议准宁古塔驿站官二员由该将军于本处仓官笔帖式内毎一缺遴选二人拟定正陪出具考语咨部引
见由仓官八品笔帖式补用者授为七品由未入流笔帖式补授者授为八品六年任满该将军出具考语咨部注册七品官以京城主事等员缺陞选八人后升用一人八品官以京城正从七品小京官员缺陞选六人之后升用一人至黑龙江驿站官员缺由该将军于本处应陞之官遴选正陪咨部引
见补授
边地同知通判
雍正十一年奏准理事同知有管理民人办理刑名之责必得通晓汉文律例之人方能胜任应令各部理藩院将满洲䝉古员外郎主事内通晓汉文人明白者遴选引
见补授
乾隆四年议准各部院衙门遇有保送理事同知通判之时将京察一等合例人员内保送倘此等人员内如有服制未满现患疾病及实有不能离京情莭并通晓部务而不宜于外任者均令该堂官将不便保送情由逐一声明过部别行遴选合例人员保送
五年议准各边地理事同知员缺除员外郎不行补用外由部行文内阁并部院衙门于满洲䝉古内京察一等之主事小京官笔帖式遴选通汉文晓𫎇古语贤能之人保送过部㑹同理藩院并各部院遴选考试汉文及䝉古字语务期循名责实分别去取引
见补授其邉地理事通判员缺除主事不行升用外止将小京官笔帖式一例考试注册补用
威逺堡等关口守口官
雍正十一年议准威逺堡等六关口各设守口官一人
盛京兵部㑹同
盛京将军于五部员外郎主事小京官内毎一缺遴选二人拟定正陪咨部引
见补授二年期满仍令
盛京兵部㑹同
盛京将军察明该员果能黾勉效力者保题到日由部按该员原衔议叙如寻常供职者即咨回部以应得之官补用如有怠忽废弛等事即行题参若二年内遇有应陞以陞衔留任即以陞衔较俸乾隆八年议准六关口守口官以原衔管理关口事务其本任员缺毋庸别行开选二年期满各回原任其有黾勉效力保题议叙者仍照旧例保题议叙如系在京人员补授者年满之日仍照旧例调补京官其未经调补之先业经任满者仍回原衙门办事遇有在京员缺由部照例调补
盛京银库各官
雍正元年议准
盛京戸部银库掌关防监督一员由在京部院堂官遴选郎中出具考语咨部引
见恭𠉀
钦管理三年期满更代
乾隆三年议准
盛京戸部银库増设员外郎一人于该部司分员外郎内遴选一人管理库务三年期满照例调京仍于司分员外郎内遴选调补所遗司分员外郎缺再行咨部铨补
坛庙守卫官
顺治初年定凡守卫
天坛
地坛
社稷坛
太庙
堂子
皇史宬官并朝鲜通事员缺由礼部及该旗开送正陪移咨过部五品以上引
见补授六品以下本部堂官验看补授
盛京工部司匠
康熙二年题准司匠员缺由
盛京五部暨在
京各部院衙门九品笔帖式令堂官各遴选一人保送过部列名引
见补授如有奉
㫖记名者由部注册知照该部遇司匠缺挨次补授
奉天等处仓官
原例奉天黒龙江宁古塔等处各仓仓官员缺由将军副都统五部堂官于各本处八九品未入流笔帖式内每一缺遴选二人拟定正陪出具考语咨部引
见补授
乾隆五年议准黒龙江等处仓官伊等均系本处生长之人其有无力搬移不能来京情愿守𠉀本处武职员缺者与豫行保举之领催等一并咨送兵部引
见俟奉
㫖记名后遇本处骁骑校员缺令该将军酌量与记名
之领催一并升补
八年议准由笔帖式遴选补授仓官其笔帖式原缺不必开选三年任满如居官好堂官保题到部归于单月遇有本处应陞之主事将本处人员升用三人后升用一人其笔帖式原缺即行开选若系寻常之人出具考语咨部注册仍回笔帖式原任以在京各项小京官员缺于双月分推陞三人之后升用一人
凤凰城迎送官
乾隆五年奏准迎送官三员定为八旗公额遇员缺由礼部该旗咨部本部行文各旗将骑都尉以下骁骑校以上官员毎旗遴选一人出具考语咨送过部由部验看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如以骁骑校补授授为五品
满官掌印
顺治十八年题准各部院衙门堂司悉令满官掌印六科及京畿道河南道掌印由都察院题请
钦其馀各道以现任资深者转补各部院属司由各该堂官遴委郎中掌印若郎中有事故则遴委员外郎掌印升补
武职世爵各官兼理部院
顺治年间定由郎中员外郎官补授参领佐领者均兼部院行走其由员外郎等官补授参领由主事等官补授佐领者均解部院职任
康熙四十五年题准凡由参领男爵轻车都尉补授郎中等官由副参领侍卫骑都尉佐领补授员外郎等官云骑尉补授主事䕶军校骁骑校补授小京官均俟三年限满遇有陞转将武职食俸年分以上朝之日起通行较算如原系部院主事笔帖式授为侍卫佐领复用员外郎等官者陞转时将前在部院之俸及现任之俸准其积算其在武职上行走之俸不必通理
雍正八年议准由郎中等官承袭轻车都尉由员外郎等官承袭骑都尉由主事等官承袭云骑尉者均属班聨相等应令兼理部院其世爵品大文职品小除奉
特㫖兼理部务者不行开缺外馀均令世爵上行走所遗员缺即行铨补如果有才能出众因世爵品大不行兼理者准该堂官具奏保留引
见恭候
钦定其循分供职者照例开缺不得奏请兼理倘有请
托徇情等弊引
见时其人不胜保留或保留之后办事不能妥协即将
保奏之堂官严加议处
乾隆十三年奏准八旗世爵及武职官员改补文职者轻车都尉参领以科道郎中用骑都尉副参领佐领以员外郎用云骑尉以主事用䕶军校骁骑校等以七品小京官用其世爵均仍带于本身侍卫有奉
特㫖以文职用者一等侍卫系三品应以三品京堂用二等侍卫系四品应以四品京堂用遇有员缺三品者开列于应陞人员之前四品者开列于俸深人员之前请
㫖补授此内各员缺如有应用科甲以及考试拟正陪者仍照例不行开列至三等四等侍卫系五品应将三等侍卫以郎中用四等侍卫以员外郎用蓝翎侍卫系六品应以主事用遇有员缺归于月分照例补用
宗人府题补各官并出差
雍正二年议准宗室理事官由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副理官由奉恩将军佐领经历主事由荫生五六品官并考取一等闲散宗室均由宗人府拟定正陪引
见补授
乾隆二年奏准宗室理事官遇有郎中应陞员缺与旗员郎中一例较俸开列陞转
三年议准宗人府理事官凡遇出差亦令该部行文宗人府将才能俸深者保举一人咨送该部与各部院保送之旗员一同引
见𠉀
㫖简用
内务府堂郎中等官升转
乾隆五年奏准内务府官员向由内务府陞转其堂郎中总理六库事务郎中等三缺经内务府奏准咨送过部以应陞之官列名应准其与部院官一例较俸陞转此内有由汉军郎中遴选调补者应令其以补授堂郎中等缺之日扣算食俸三年之后再行接算前任郎中之俸与汉郎中一例较俸陞转若暂时差往外省本任不行开缺者仍照现任官例论俸陞转其出差例有年限如盐政关差等项本任员缺内务府别补有人亦应准其论俸仍俟扣满年限再行拟陞未经差满之时如应陞道府准其以陞衔注册俟差满回京照依原升补用其未经差满之前如尚未升用俟回京之时未经补用以前仍不准算俸得官之后或仍补堂郎中等缺或补授对品官方准一例较俸推陞汉军典籍陞转
乾隆三年议准以推陞中书后准其与汉中书较俸以主事同知兼掣与各项应陞人员一例推陞汉军年满大使陞转
乾隆四年奏准戸部三库及戸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大使均由笔帖式补授五年期满仍照原笔帖式品级以应陞之官用其由汉军笔帖式补授大使年满者归于双月如遇应陞京官班次与汉军俸深人员分缺间用如遇应陞外官班次归于即陞月分与在外各项即陞人员通较日期先后补用其未入流笔帖式改为九品者陞转之处仍照品级考所载以州同州判县丞陞转
京官降调候补
顺治年间定京堂降官三品以上者悉照品级对品别官补用降从六品者不补光䘵与署正以正七品用仍支六品俸与六品一例较俸陞转降至正九品者以九品笔帖式用〈满官并无正九品故准补笔帖式〉陞正从八品之缺䝉古官员降至七品以上者准以原衔借补中书降至八品以下者以原衔借补理藩院司务如有情愿补笔帖式者准其具呈补用汉军降至从八品者不补典籍〈因系中书升补之官并无应补班次〉以笔帖式用带馀级食俸仍陞八品官
外任旗员降补京官
乾隆十四年奏准各省理事同知通判遇有降调者悉照京官降调至满洲𫎇古知县事同一例应均以京官降调嗣后凡降一级者即以七品笔帖式改补降至八品者即以八品笔帖式改补降至九品者即以九品笔帖式改补
十五年奏准外任道府以下满洲䝉古人员如由正印降调赴补者准其各按品级遇正印佐贰员缺均准降补如由佐贰官降调赴补者不准降补正印均以对品别官补用惟降至从六品以下除正七品之知县一项由正印官降调者尚堪补用外其馀均系首领并无补用旗员之例考定例内理事同知通判降调者原以京官补用但京官品大外官品小若降至外任无可补之缺概以京官对品借补未免过优嗣后凡降至从六品以下者皆降一等以京官补用如降至从六品者以正七品之小京官借补降至正七品者以从七品之小京官借补降至从七品者以正八品补用但满洲䝉古无正八品之小京官应均以从八品之小京官降补降至从八品以及正九品者均以九品笔帖式补用不准仍带原衔以上降调借补小京官人员有情愿告降补用笔帖式者仍按品级准其以七八品笔帖式降补
开列出差监督
乾隆七年议准凡户部开列大小各差监督于毎年十月内行文过部咨取八旗应出大差官员按旗通行论俸每旗核送五人应出小差官员较一任俸每旗亦核送五人将职名开单叙明俸次移送戸部开列
卓异理事同知通判等官升转
雍正十三年议奏归化城等处同知通判及协理各官停其三年更代若遇才守出众者题请陞擢不及者黜革供职勤谨者仍照原衔较俸推陞奉
㫖依议
乾隆五年奏准各省满洲理事同知通判如有卓异之官经该督抚具题到部俟来京引
见奉
㫖注册后归于毎年二四六十月分除各项不积算人员及应选班次仍照例办理外如遇应陞月分不论食俸深浅以应陞之官先尽升用仍以陞班积算倘有俸次已深者仍准论俸推陞其卓异应陞之处销去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二
职官志十一
职制
补放领侍卫内大臣以下官员
领侍卫内大臣缺出由领侍卫内大臣将内大臣散秩大臣八旗满洲𫎇古都统前锋统领䕶军统领外省将军职名开列具奏补放领侍卫内大臣内如有出兵出差者将内大臣散秩大臣等职名进
呈恭𠉀
钦署事
内大臣缺出由领侍卫内大臣将散秩大臣职名开列具奏补放
散秩大臣系奉
特㫖补放
侍卫班领委署侍卫班领侍卫什长缺出俱于侍卫内拣选补放一等侍卫缺出于二等侍卫内拣选补放二等侍卫缺出于三等侍卫内拣选补放三等侍卫缺出于四等侍卫蓝翎侍卫
上三旗云骑尉以上世职前锋校亲军校䕶军校骁骑校下五旗抬入公中之云骑尉以上世职前锋校亲军校䕶军校骁骑校等拣选补放至四等侍卫于蓝翎侍卫内㨂选好者补放仍入于蓝翎侍卫额数蓝翎侍卫缺出于领侍卫内大臣衙门笔帖式恩骑尉各项拜唐阿闲散觉罗大臣子弟前锋亲军䕶军等拣选补放宗室侍卫缺出行文宗人府于所送宗室内拣选补放以上各缺俱由领侍卫内大臣拣选具奏补放
上驷院侍卫缺出除蓝翎侍卫外领侍卫内大臣㨂选散走侍卫出具考语咨送
上驷院由
上驷院带领引
见补放
补放銮仪卫官员
掌銮仪卫事内大臣缺出由领侍卫内大臣将应行补放之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职名拟送兵部开列具题至满洲銮仪使冠军使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员缺由銮仪卫具奏补放咨送兵部如满銮仪使缺出于满冠军使及一等侍卫内拣选补放满冠军使缺出于满云麾使内拣选补放满云麾使缺出于满治仪正内拣选补放满治仪正缺出于满整仪尉内拣选补放如本卫不得其人行文领侍卫内大臣咨取
门上三等侍卫挑补云麾使蓝翎侍卫挑补治仪正满整仪尉缺出行文管理鹰狗粘竿三处拜唐阿之大臣㨂选拜唐阿出具考语保送銮仪卫拣选补放如无保送之拜唐阿仍于
上三旗世职官员内拣选补放
开列满洲都统
满洲都统缺出由本翼䝉古都统满洲补授汉军都统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歩军统领满洲䝉古副都统满洲补授汉军副都统外省满洲将军都统副都统满洲补授外省提督职名开列具题补授开列𫎇古都统
䝉古都统缺出由本翼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歩军统领满洲䝉古副都统满洲补授汉军副都统外省满洲将军都统副都统满洲补授外省提督职名开列具题补授
开列汉军都统
汉军都统缺出由本翼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歩军统领满洲䝉古汉军副都统外省汉军将军副都统汉军补授外省提督职名开列具题补授开列前锋统领
前锋统领缺出由本翼䕶军统领满洲𫎇古副都统满洲补授汉军副都统职名开列具题补授开列䕶军统领
䕶军统领缺出由本翼满洲蒙古副都统满洲补授汉军副都统职名开列于前参领等官开列十员于后其所开十员内先将随同前锋统领办事之前锋参领随同䕶军统领办事之䕶军参领不论俸次通行开列由前锋参领䕶军参领补放之王府长史及前锋参领䕶军参领等通行较俸合随同办事之参领共足十员开列具题补授开列步军统领
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歩军统领缺出由满洲䝉古副都统满洲补授汉军副都统歩军翼尉职名开列具题补授
开列满洲䝉古汉军副都统
满洲副都统缺出由本翼䝉古副都统满洲补放汉军副都统职名开列具题调补并将本翼满洲侍郎按旗开列再将应陞蒙古副都统之本翼署理副都统及𫎇古侍郎一等侍卫军政卓异人员开列在前次将本翼翼尉参领等官每旗开列十员其所开十员内先将歩军翼尉前锋营随同办事前锋参领火器营翼长营总䕶军营随同办事䕶军参领健锐营翼长
圆明园营总随同办事䕶军参领向𨗳处随同办事前锋参领䕶军参领满洲䝉古印房参领内务府䕶军统领不论俸次通行开列续将王府长史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鸟枪䕶军参领察哈尔总管健锐营前锋参领
圆明园䕶军参领论俸开列每旗各足十员之数至满洲䝉古补授外省总兵官按旗开列于后以上应开人员俱于本内开列另将本翼满洲𫎇古散秩大臣公侯伯子男冠军使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鸟枪䕶军参领健锐营前锋参领
圆明园䕶军参领王府长史一等䕶卫按旗挨次通行缮折随本进
呈再将遵
㫖引
见记名之应陞本旗副都统人员开单进
呈其本翼侍班引
见记名人员另行开单一并进
呈至开列满洲副都统内有满洲补授汉军副都统职名即将应放汉军副都统之本翼汉军侍郎按旗开列本翼汉军参领每旗将印房参领开列一员俸深参领开列一员
䝉古副都统缺出由本翼署理副都统𫎇古侍郎按旗开列再将一等侍卫同军政卓异人员开列在前续将本翼翼尉参领等官每旗开列十员其所开十员内先将歩军翼尉前锋营随同办事前锋参领火器营翼长营总䕶军营随同办事䕶军参领健锐营翼长
圆明园营总随同办事䕶军参领向𨗳处随同办事前锋参领䕶军叅领满洲䝉古印房参领内务府䕶军统领不论俸次通行开列续将王府长史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鸟枪䕶军参领察哈尔总管健锐营前锋参领
圆明园䕶军参领论俸开列每旗各足十员之数至满洲䝉古补授外省总兵官按旗开列于后以上应开人员俱于本内开列另将本翼满洲𫎇古散秩大臣公侯伯子男冠军使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鸟枪䕶军参领健锐营前锋参领
圆明园䕶军参领王府长史一等䕶卫按旗挨次通行缮折随本进
呈再将遵
㫖引
见记名之应陞本旗副都统人员开单进
呈其本翼侍班引
见记名人员另行开单一并进
呈
汉军副都统缺出由本翼署理副都统汉军侍郎按旗开列再将一等侍卫军政卓异人员开列在前续将本翼翼尉参领等官每旗开列十员其所开十员内先将歩军翼尉前锋营随同办事前锋参领火器营翼长营总䕶军营随同办事䕶军参领健锐营翼长
圆明园营总随同办事䕶军参领向𨗳处随同办事前锋参领䕶军参领满洲汉军印房参领内务府䕶军统领不论俸次通行开列续将王府长史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鸟枪䕶军参领健锐营前锋参领
圆明园䕶军参领论俸开列每旗各足十员之数至满洲汉军补授外省总兵官按旗开列于后以上应开人员俱于本内开列另将本翼满洲汉军散秩大臣公侯伯子男冠军使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鸟枪䕶军参领健锐营前锋参领
圆明园䕶军参领王府长史一等䕶卫按旗挨次通行缮折随本进
呈再将遵
㫖引
见记名之应陞本旗副都统人员开单进
呈其侍班引
见记名人员另行开单一并进
呈
补放火器营大臣
火器营大臣缺出将领侍卫内大臣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满洲䝉古都统副都统满洲䝉古补授汉军都统副都统职名开列具题兼管
补放向𨗳大臣
向𨗳大臣缺出由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满洲𫎇古副都统满洲补授汉军副都统职名缮写绿头牌具奏恭𠉀
钦一员补放
论翼调补
副都统以上旗下大臣缺出不必越翼在本翼内不论旗分互相调补其左翼人现任右翼右翼人现任左翼者遇有本翼缺出将旗分注明开列题请调补
协领不准兼管本旗佐领
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奉
上谕福州将军永徳等奏称协领兼管佐领者请照京师参领不得管辖本甲喇另调别甲喇之例调翼兼管等语永徳等此奏是外省协领若兼管本旗佐领是伊所办事务仍系伊自行主掌完结虽有不合无人更正若令各翼各旗更调兼管遇有不合之处经协领指驳更正多一层稽察于公事大有裨益著照所请行仍通行各省驻防嗣后协领兼管佐领务须各翼各旗更调不得兼管本旗佐领再京师八旗参领内有管本甲喇佐领者亦应更调著交八旗将现管本甲喇者即行调补别甲喇著永逺为例钦此
署理都统等官
都统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歩军统领副都统缺出如本缺有署理之人一体开列详注如所署之人系不应列名者仍于本内声明具题
署理副都统官员开列副都统
副都统缺出如本翼现有署理副都统之员即将署理副都统职名开列于前其应陞人员职名仍照例开列具题
驻藏办事大臣不准开缺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奉
上谕嗣后驻藏办事大臣俱著开缺钦此
五十一年九月奉
上谕凡遣往新疆大臣等既不开其本身京缺嗣后驻藏办事大臣亦著不必开缺钦此
都统出差奏请署理
都统奉差在半月以内者如本旗现有副都统即令副都统署理在半月以外者兵部奏请派员署理如一旗都统副都统俱经奉差虽在半月以内兵部仍行奏请派员署理其半月内外日期奉差之都统于起身前报明兵部
前锋统领䕶军统领出差奏请署理
前锋统领䕶军统领遇有奉差事故其印信兵部将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满洲䝉古副都统满洲䝉古补授汉军副都统职名缮写绿头牌进
呈恭𠉀
钦署理
副都统出差奏请署理
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奉
上谕向来奉差都统印信虽有署理之条而副都统奉差其员缺如何署理之处并无成例办事殊未画一即如一旗副都统二员俱经奉差本旗仅馀一人承办一旗事务势必不能周遍其副都统员缺理应派员署理嗣后八旗内一旗副都统二员若俱经奉差该部将一旗三员俱行在京之副都统职名并保举副都统人员职名开单请㫖署理此系专指一旗大臣三员内有二员俱奉逺差不得遽行回京者而言若系随围及奉差在一二月之内即可回京者均非逺差其副都统员缺毋庸奏请署理将此永著为例钦此
京口宁古塔三姓副都统公出委员署印
京口副都统遇有公出事故其印务令江宁副都统前往署理
吉林所属各副都统内宁古塔副都统三姓副都统员缺𦂳要遇有进京等事该将军将事简之副都统派出一员前往署理其馀各副都统公出仍照例令本处协领署理
大臣出征员缺拟补
在京出征大臣员缺开列具题请
㫖补授俟凯旋之日将出征大臣回京情由并其缺另
补有人之处兵部奏
闻
署理外省大臣员缺奏请开列
旗下大臣署理外省大臣事务员缺兵部将应否另行开列补放之处请
㫖遵行
尚书侍郎兼都统副都统
都统副都统补授尚书侍郎者应否仍令兼摄都统副都统之处兵部缮折请
㫖
开列察哈尔都统
察哈尔都统缺出由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满洲𫎇古副都统满洲䝉古补授汉军副都统满洲䝉古补授外省提督职名开列具题
开列驻防将军
各省将军缺出由八旗满洲蒙古副都统满洲补授汉军副都统及本处满洲副都统满洲补授外省提督职名开列具题其广州将军缺出由内外满洲䝉古汉军副都统满洲䝉古汉军补授外省提督论俸开列具题
开列驻防满洲副都统
驻防满洲副都统缺出由满洲骁骑参领本处协领各处城守尉三品总管满洲补授外省总兵官按翼论俸开列十员具题另将在京满洲𫎇古现任副都统职名并各处满洲䝉古记名协领城守尉三品总管等职名按翼缮写二折随本进
呈至西安副都统缺出将满洲𫎇古汉军应陞人员一体开列
开列归化城副都统
归化城副都统缺出由在京
上三旗满洲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职名开列具题
开列驻防汉军副都统
驻防汉军副都统缺出由汉军参领外省汉军协领黑龙江管船炮水手总管按翼论俸开列十员外省总兵官职名一并开列具题另将在京汉军现任副都统职名并各处汉军记名协领总管等按翼缮写二折随本进
呈
吉林鸟枪营官员升补
吉林鸟枪营参领新汉军八佐领旧汉军一佐领缺出俱毋庸由京补放参领缺出于新旧汉军佐领内论其劳绩能管辖者通行拣选拟定正陪送京带领引
见补放旧汉军一佐领缺出于新旧汉军骁骑校内论其劳绩通行拣选拟定正陪送京补放新汉军八佐领缺出于新旧汉军骁骑校内论翼拣选拟定正陪送京补放如实不得人咨部由京拣选人员补放至所属各城汉军人等如有奋勉戎行者亦准其归入吉林新旧汉军内一体拣选论翼补用驻防副都统署理将军印务
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奉
上谕各省将军等遇有升迁调补及縁事离任其本城副都统内有在任年深者即令署理将军印务如到任年分相同无可区别者仍著论翼署理将此永著为例钦此
驻防记名人员分别坐补
驻防协领佐领防御缺出该将军都统副都统将应陞人员拣选拟定正陪送部转咨该旗带领引
见拟陪之员若奉
㫖记名者回本处后遇有佐领防御缺出即行坐补随时咨报部旗仍于年底彚奏至以协领记名之员于应行坐补时验无年力衰老行走改变等项事故方准专折
奏补倘平日不行察核致将年力衰老行走逊前之员坐补将该管大臣查议
张家口䝉古协领一缺独石口千家店左右两翼防御各二缺昌平州防御二缺山海闗所属左翼正白旗𫎇古防御一缺右翼四旗防守御佐领防御各一缺附京驻防之宝坻良乡固安采育东安霸州雄县等处防御各二缺并河南驻防䝉古佐领防御各缺应陞人员不敷拟陪缺出时该管大臣将应陞之人保送该旗带领引
见补放如所送之人不堪升用即由该旗具奏于在京
应陞人员内另行拣选带领引
见补放
张家口八旗䝉古官员缺出本翼如有堪以录用之员仍由本翼拣选如不得其人即毋庸论翼通行拣选保送补放
奏派值年大臣
奏派值年大臣兵部将八旗都统副都统等职名全行开列缮写绿头牌进
呈恭𠉀
钦数员管理如遇调补外省以及奉差随
围等事值年旗报明兵部奏请
派员署理
派查京仓大臣
在京各仓派都统副都统稽察三年期满更换其陆续奏派接任之员未及二年为日甚浅者毋庸更换外如已过二年者当更换之时亦一体更换届期兵部将已经查仓之大臣毋庸开列外其馀都统副都统职名开列具奏恭𠉀
钦掣籖管理至查仓大臣遇有奉差患病服制等事在三月以内者其该仓事宜即交该仓御史专司稽察如该仓御史亦有奉差等事或都统等奉差在三月以外者兵部奏请派员署理
补用记名人员
奉
㫖记名人员内如系三品官员遇外省城守尉总管缺
出由值年旗补放者值年旗带领引
见由该旗补放者该旗带领引
见如系四品以下官员并前锋校䕶军校骁骑校内该旗查系军政卓异或军前效力年深者按照伊等品级于应陞缺出即行指名奏
闻补放如记名人员内虽未在军前效力又无军政卓异者遇应陞缺出仍将记名之人拟正将军政卓异之人拟陪次将军前效力年深之人一并列名带领引
见若无军政卓异之人即将军前效力年深之人拟陪至此项记名人员如遇调补升迁后即将从前记名之处注销如升任后复于新任内记名于应陞缺出时仍照从前记名之例办理
满洲𫎇古副都统缺出将奉
㫖记名人员另缮清折与题本一并进
呈此项开列人员内先将卓异及随同办事之前锋参领火器营翼长随同办事鸟枪营总随同办事䕶军参领健锐营翼长
圆明园随同办事营总闲散营总随同办事䕶军参领向𨗳处随同办事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都统印房办事之骁骑参领一等侍卫冠军使王府长史等官开列于前闲散行走之前锋参领等官论俸开列于后至汉军副都统缺出将记名之汉军参领亦一并开列外省本翼副都统缺出亦照此例行如系八旗公缺按翼开列其馀公侯伯子男及一等䕶卫等官有因兼副参领佐领与印房行走引
见记名者祗于随折内开列将记名之处注明不必带
领引
见
升用军营人员
出征旗员如遇本旗本处有应行拣选缺出该管大臣一体㨂选升用至副都统以上缺出例应开列请
㫖补放者兵部将出征得有功牌人员另缮夹单进呈恭𠉀
钦简
总管参领论俸开列
副都统缺出应行开列之察哈尔总管由参领陞授者连前参领俸并算其由别项陞授者止论总管俸至前锋参领䕶军参领内由骁骑参领补授者列名时止论现任俸次不准通理前俸其王府长史由参领补授者亦照此例行
补放内外参领以下等官
副都统以上大臣由兵部具题补放
陵寝总管翼长信炮总管
兴京复州秀岩凤凰城开原辽阳南金州呼兰河南右卫庄浪各处城守尉
盛京所属协领防守尉宁夏𫎇古协领黒龙江管船炮水手总管吉林黑龙江管水手官罗文峪防御由值年旗引
见补放
盛京所属城守尉以宗室等拣选带领引
见补放外其在京骁骑参领以下官员在外协领参领城守尉总管防守尉以下官员该旗引
见补放前锋参领以下官员由前锋统领引
见补放䕶军参领以下官员由该旗䕶军统领㑹同本
翼䕶军统领拣选引
见补放歩军协尉副尉城门领等官由歩军统领㨂选
引
见补放满洲火器营
圆明园健锐营官员由该营大臣㨂选引
见补放均咨明兵部注册至外省驻防将记名领催等坐补骁骑校并改武仓官台站官笔帖式等官改补骁骑校俱于岁底彚报该旗转咨值年旗具奏驻防协领等官期满送部引
见
各省驻防协领齐齐哈尔水师营总管吉林黑龙江等处火器营参领察哈尔总管并由京补放之察哈尔参领等六年任满并无事故者各该将军大臣等秉公考察出具考语咨送赴部兵部再加考验带领引
见恭𠉀
钦定记名遇有应行开列升用之处除将俸深之员照例开列外将记名之员另行缮折随本进
呈至伊犁满洲营协领察哈尔等部落总管六年期满果有勲劳人去得者令其引
见其平等称职者毋庸送部引
见
各省协领并察哈尔总管年满引
见后如未经升用者再遇六年期满该将军都统副都统等详加验看出具考语送部带领引
见恭𠉀
钦定其记名之员遇有外省副都统缺出按翼缮折随
本进
呈
各省协领若于军政案内卓异引
见其年满时毋庸送部即以卓异引
见之日起扣满六年再行送部引
见
伊犁等处记名协领距京窎逺于内地驻防副都统缺出毋庸开列遇乌噜木齐古城巴里坤三处副都统缺出于开列本内列于应陞人员之前进
呈请补至伊犁所属锡伯索伦等处部落总管缺出该将军将记名协领与该部落应陞之副总管等一体㨂选奏请调补该协领调补后仍准其于乌噜木齐等处副都统陞缺列名
伊犁协领二次俸满送京引
见
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奉
上谕据伊勒图等奏称协领明善六年期满看来仅能称职不副皇上选用请停其照原奏之例咨送引见等语各省协领六年期满送京引见特为伊等果属才能朕即加恩录用其衰老不能得力者亦断不姑容伊犁虽云路逺协领等均系大员若竟不送京引见则才能者不获邀恩而衰老者反得素餐于公事大无裨益是定例尚未允协且伊等往还俱系驰驿一无所费嗣后伊犁协领即或不副选用亦惟初满六年者准免送京至二次期满则已逾十二年矣著该将军出具考语送京引见着为定例遵行钦此
驻防记名领催等坐补骁骑校
驻防骁骑校及察哈尔䕶军校骁骑校缺出该将军都统副都统等于领催前锋䕶军恩骑尉内拣选拟定正陪送部转咨该旗带领引
见如将拟正之人补授其拟陪之人奉
㫖记名后发回本处遇有骁骑校䕶军校缺出坐补其记名人员内倘有改易前操者咨部注销
记名领催前锋䕶军恩骑尉等坐补骁骑校䕶军校该将军都统副都统等将一年之内坐补人数若干于岁底彚报该旗转咨值年旗具奏
盛京等处改武等官升补骁骑校
盛京等处仓官三年俸满台站官及各省驻防平等行走之笔帖式六年俸满其通晓清汉文义者该将军等保题聴吏部分别补用外其不通晓清汉文义并不能迁移来京情愿守𠉀本处武职者于历俸年满后该将军等出具考语咨送兵部带领引
见准其记名后遇有本处本翼骁骑校缺出俟领催等用过三缺之后补用一员至笔帖式由兵丁考取后仍与该处官兵一体练习骑射如果行走勤慎办事好弓马娴熟者三年俸满遇有应陞骁骑校缺出即与领催等一体拣选照保送骁骑校之例送京引
见补放此内有曽经出兵效力者仍令该将军等照旧酌量与记名领催一体升用如办事平常弓马不堪者于年满时不准改补武职即行咨部开缺若年满记名后行走平常即将记名之处咨部注销黑龙江驿站官由有品级笔帖式补授者授为七品无品级笔帖式补授者授为八品六年期满时令其离任以骁骑校用
黑龙江屯庄官升补骁骑校
齐齐哈尔黑龙江黙尔根城呼兰四处地方管屯庄官内五年期满通晓满汉文义者该将军保题聴吏部分别补用外其不通晓满汉文义并不能迁移来京情愿守𠉀本处武职者五年期满后该将军出具考语分别题明其行走勤能管辖者遇有本处本翼骁骑校缺出与记名领催相间补用其寻常供职者俟领催用过骁骑校三缺之后将年满管屯庄官补用一员
绥逺城换防兵丁升补骁骑校
绥逺城派往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处换防兵丁内有挑补额外笔帖式期满不识汉字愿以骁骑校补用者回营后毋庸计缺坐补俟骁骑校缺出与应陞之人一同通行拣选补放
补放骁骑校领咨赴部迟延
各省驻防补放骁骑校等官领咨赴部如有观望迁延希图王大臣验放规避引
见者即行参处
补放王等属员
王府长史缺出于上三旗一等侍卫冠军使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佐领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内保送该旗大臣每旗拣选二员咨送兵部㑹同领侍卫内大臣㨂选正陪带领引
见补放
司仪长缺出于上三旗二等侍卫云麾使前锋侍卫副䕶军参领副骁骑参领佐领轻车都尉骑都尉内保送该旗大臣每旗拣选二员咨送兵部㑹同领侍卫内大臣拣选正陪带领引
见补放
一等二等三等䕶卫及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典仪缺出除佐领轻车都尉以上世职官员不准补放外由该旗王贝勒贝子公等于所属应陞人员内按其行走劳绩年分浅深拣选拟定正陪咨部五品以上员缺兵部㑹同该王等带领引
见补放六品以下员缺照咨补放其拟正人员若行走年分较拟陪之人浅至五年以外者兵部即行驳回如应陞品级人员内一时拣选不得其人将越衔一等人员拟定正陪咨部补放不得越衔二等其新封之王贝勒贝子公等实无可补放䕶卫典仪之人将情由声明再将无职人等拟定正陪咨部补放至六七八品典仪及亲军校䕶军校等缺如将革职废员保送补放查明实系因公革职方准保送如犯军流获罪贪婪不法及一应私罪曽经断罪者俱不准违例保送
散骑郎缺出除佐领不准补放外由该旗王等将所属子爵以下云骑尉以上官员㨂选送部带领引
见补放
王等属员分别题咨
王等所属长史司仪长䕶卫五品典仪以上等官如有过犯应行斥革者该王等据实参奏交兵部查议入于半月彚题其六品以下各官如有应行斥革者咨明兵部革退
王等属员分别挑补
王等所属䕶卫等官出缺定以四年为限第五年奏请挑补一次长史司仪长遇有缺出即行拣选带领引
见补放
王等年幼未经承袭以前䕶卫官员停放
王贝勒贝子公等年幼尚未承袭其所属䕶卫典仪散骑郎缺出停其补放统俟承袭后办理至长史司仪长包衣参领佐领骁骑校䕶军校亲军校缺出仍照例补放
王等属员病痊起用
王贝勒贝子公属下䕶卫典仪亲军校䕶军校等因病解任后经病愈照咨补放毋庸坐补原缺王等属员解退后起用
王等属员因王等薨故解退如曽遇
恩诏受封该旗酌量补用其因王等縁事革退者虽遇恩诏受封该旗减等与应补人员拣选拟补该员前任
内所有加级俱行注销若未遇
恩诏者俱毋庸议
旗员降调补用不分正从官阶
八旗武职各官除应得
封典仍照官阶品级分别正从办理外至八旗官员如应降调补用各按满洲䝉古汉军指定应补之缺补用如应降级留任应照所降之级食俸者亦照旧例办理均毋庸分别正从至
圆明园四品包衣营总内务府五品包衣䕶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包衣副䕶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左右两翼六品前锋校委署前锋参领八旗六品䕶军校委署䕶军参领系由四品五品六品旗员赏给三品四品五品虚衔顶带仍食原级俸饷如遇降调各按其原官品级降调补用不得照虚衔核算
降调人员补用
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都统将军降一级调用者以京外副都统拟补降二级调用者系满洲人员以
陵寝总管歩军翼尉城守尉协领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拟补系䝉古人员以察哈尔总管协领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拟补系汉军人员以在京参领在外协领拟补降三级调用者系满洲人员以
陵寝副总管信炮总管前锋侍卫副䕶军参领副骁骑参领佐领歩军协尉城门领防守尉拟补系𫎇古人员以前锋侍卫副䕶军参领副骁骑参领佐领歩军协尉城门领拟补系汉军人员以在京副参领佐领歩军协尉城门领在外参领佐领拟补降四级调用者系满洲汉军人员以监守信炮官歩军副尉外省防御拟补系䝉古人员以步军副尉外省防御拟补其二品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歩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散秩大臣降一级二级三级调用者与一品大臣等降二级三级四级调用之例同以上缺出时俱令该衙门查明降调人员系开列具题之缺声明降调情由开列于应陞人员之
后一并具题系引
见补放之缺声明降调情由列名于应陞人员之后一
并带领引
见恭𠉀
钦定至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都统将军降五级调用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歩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散秩大臣降四级调用者免其补用前锋校䕶军校骁骑校等微员除该员原有世职者仍在世职上随旗行走外其无世职者带所降之级随旗行走俟满三年果能勤慎无过该旗都统副都统等出具考语带领引
见请
㫖将降五级调用之一品大臣准其照降四级调用之例拟补将降四级调用之二品大臣准其照降三级调用之例拟补至该员降级之数再有多者无缺可补停其补用
在京三品旗员降一级调用者以四品旗员拟补降二级调用者以五品旗员拟补降三级调用者以六品旗员拟补降四级调用者以七品城门吏拟补其在京四品旗员降一级二级三级调用者与三品旗员降二级三级四级调用之例同五品旗员降一级二级调用者与四品旗员降二级三级调用之例同六品旗员降一级调用者与五品旗员降二级调用之例同统俟缺出时该衙门查明降调人员声明降调情由列名于应陞人员之后一并带领引
见如引
见一次二次三次未经补用俟于第四次应补缺出该
衙门声明引
见次数未经补用情由出具考语具奏列名于应陞人
员之后带领引
见恭𠉀
钦定此等降调旗员如引
见未补俟过半年后遇有应补缺出始准列名未逾半年者虽有缺出不准列名至三品旗员降至五级以下调用四品旗员降至四级以下调用五品旗员降至三级以下调用者无缺可补停其补用若身有世职者仍在世职上随旗行走
各省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所辖三品旗员降一级调用者遇有本处驻防四品官缺出拟补降二级调用者遇有本处驻防五品官缺出拟补降三级调用者遇有本处驻防六品官缺出拟补其驻防四品旗员降一级二级调用者与驻防三品旗员降二级三级调用之例同驻防五品旗员降一级调用者与驻防四品旗员降二级调用之例同此等驻防降调人员该将军都统副都统俟咨送应陞人员引
见时将降调人员声明降调縁由一并咨送该旗列名
于应陞人员之后带领引
见其广东福建四川甘肃等逺省降调旗员引
见一次未补俟过半年后遇有缺出该将军等声明未补情由出具考语具奏与应陞人员一并咨送该旗列名于应陞人员之后带领引
见恭𠉀
钦定近省降调旗员引
见一次未补俟过半年后遇有缺出仍照初次咨送该
旗带领引
见如未经补用俟再过半年后遇有缺出该将军等声明未补情由出具考语具奏与应陞人员一并咨送该旗列名于应陞人员之后带领引
见恭𠉀
钦定其总管城守尉防守尉及所属各员降级调用者俱令回旗俟该旗出有各处总管城守尉防守尉所属员缺由该旗都统副都统等查其所降之级与补用之缺相符声明降调情由列名于应陞人员之后一并带领引
见如未经补用亦照在京降调旗员之例俟第四次缺出声明未经补用情由出具考语具奏列名于应陞人员之后带领引
见恭𠉀
钦定至驻防三品旗员降至四级以下调用四品旗员降至三级以下调用五品旗员降至二级以下调用者在外无缺可补停其补用若身有世职仍在世职上随该处行走如系由京补放之员降至七品在外无缺可补情愿来京者准其以七品城门吏拟补
驻防旗员降级应补骁骑校者不论省分逺近该将军等俟咨送应补人员时声明降调情由一并咨送该旗列名于正陪人员之后带领引
见如未经补用俟第二次骁骑校缺出将拟陪记名之人坐补后至第三次缺出再行声明未补情由咨送该旗列名于正陪人员之后带领引
见恭𠉀录用
在京降调旗员引
见四次未经补放者停其再行引
见驻防降调旗员逺省引
见二次近省引
见三次未经补放者停其再行来京引
见俱按所降之级令其原品休致其驻防降调以骁骑
校用者至第三次引
见未䝉补放亦即照所降之级令其休致
銮仪卫官员降级调用者以冠军使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按等递降俟缺出时该卫查其所降之级与补用之缺相符将降调人员声明降调情由列名于应陞人员之后一并带领引
见恭𠉀
钦定
王等所属长史司仪长典仪等官降级调用者典仪有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不同该王等照所降之级咨部拟补长史司仪长降级调用者该王等以䕶卫之缺按品递降咨部拟补以上降调各员如降至无可递降者俱行革职不得援照微员无级可降革职留任之例办理
侍卫䕶卫降级
一等侍卫降一级调用授为二等侍卫二等侍卫降一级调用授为三等侍卫三等侍卫降一级调用授为四等侍卫四等侍卫降一级调用授为蓝翎侍卫蓝翎侍卫降一级调用者革职王等所属一等䕶卫遇降一级调用授为二等䕶卫二等䕶卫遇降一级调用授为三等䕶卫三等䕶卫无级可降遇降一级调用者革职
察哈尔降调人员补用
察哈尔三品旗员降二级调用四品旗员降一级调用者遇有六品官缺出准其列名于正陪人员之后带领引
见恭𠉀
钦定
患病开缺
内外旗员患病该管大臣委员确验酌量给以假期总不得过六个月之限如六个月仍未痊愈有职任者开缺如系世职将俸禄停止俟病痊之日有世职者具呈该旗都统随旗当差行走自当差之日起支俸无世职者俱𠉀缺补用其内外世职官因病告假如过六个月之限仍照例停俸如停俸至一年之后调养未愈不能当差令该管大臣查验实在情形如果残废即应开缺将应袭之人另请承袭如无应袭之人该管大臣奏明请
㫖办理至额外食俸官员亦照此例定限如逾限不痊者即行停俸俟病痊之日仍在原衙门行走倘无疾捏称有疾呈报者将本官降一级调用验看官罚俸一年出咨之该管官罚俸六个月
陵寝官员子弟袭住
在
陵上居住章京之子弟仍遵
㫖准其袭住如额数看守章京之外不准令其居住系随章京一同居住之子弟方准令其袭住如不系随去同住之子弟不准袭住
八旗袭职外省人等询问愿否来京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奉
上谕八旗承袭佐领世职如有分应承袭之人在外省者向俱调取来京引见嗣朕降㫖有似此者著具奏请㫖后再行调取但此内不无在驻防地方立有产业不愿来京者著交八旗都统等嗣后凡承袭佐领世职其有分应具奏调取之人行文各该处大臣询
问本人如情愿来者即调取来京带领引见其不情愿者不必咨送著为令钦此
旗员荫监
旗员荫监必以嫡长子如无嫡长子或虽有子而患病残废及有别项职事则荫嫡长孙如无嫡长孙则荫次子及次孙如无次子次孙则荫亲兄弟及亲兄弟子孙如无亲兄弟及亲兄弟子孙则荫伯叔所生兄弟及子孙俱以次承荫凡恭遇
恩诏兵部题明行文各该管官转行应荫官员取具承荫之人年齿姓名文册并亲供印结一样二套送部内有不能以次承荫者将情由声明报部亦准承荫但不得将例载不应承袭之人混请承袭
诏后所生之子孙不准承荫若本官遇
诏曽经送子入监读书后经升任又遇
恩诏欲改为荫生者如未出仕监生仍准与改荫生其先送监生原缺聴本官另送别子至本官遇
恩诏荫子后因本身縁事革职其所荫之子未出仕者停止已出仕者不必停止若犹稍剰微末职衔并有世职者先经所荫荫生监生不必停止若荫生监生未仕而故及患病残废者仍令补荫若补荫之后又故及患病残废者不准再补若既经准荫后得官职及中科目者俱不准补荫
诏后所生之子孙亦不准补荫至革职官后经还原职者仍准还荫其革职后另行起用之官不论文武衔缺如起用时品秩相当及在原品以上者俱准还荫如革职官后经开复例止降级调用者亦准还荫凡还荫时如原荫有人别无事故仍给还原荫之人外如退荫之人残废病故或别经出仕中式者准其将
诏前所生之子孙复还原荫
诏后所生之子孙亦不准混请还荫其承继之子孙分
别
诏前
诏后准荫不准荫之处亦与所生之子孙同凡荫生监生必开明事故呈送到部若送荫之人有从前縁事例应永不叙用者不准荫监其叛逆牵连革职之员及虽系族中子弟隶于民籍并抚养民间之子弟不准荫监年老有病原品解任食全俸官员仍照伊原品准其荫监其子爵予荫照三品例改补旗员者作为七品监生男爵予荫照四品例改补旗员者作为八品监生该员等所得荫生监生十五岁以上者送国子监读书二十岁以上者咨送吏部照例办理有情愿俱呈在武职上行走者照伊所得品级荫生随旗行走至改补旗员随旗行走之荫监生如果行走好者遇有应陞缺出与应用人员一体拣选补放游牧地方荫生有情愿做武官者各照品级食俸其外省大臣官员荫生监生内有情愿在家读书者该衙门奏
闻仍报明该部注册凡补荫时俱照承荫之例兵部题
明给与
盛京等处荫生准在本处行走
盛京黑龙江吉林及游牧地方荫生俱系生长本处此数处荫生除情愿来京随旗行走外如有愿在本处当差行走者准其本处随旗当差行走仍令该管各官照所属官员例一体管辖稽察其馀各省驻防荫生概不得援照此例
额驸之子授以品级
乾隆四十年正月奉
上谕尚主额驸等俱按公主品级授为固伦额驸和硕额驸惟公主所生之子向未定有给与品级之例其下嫁䝉古王公之公主等所生之子本各有应得品级毋庸另办外但在京公主所生之子若不授以品级于体制未协嗣后在京公主所生之子年至十三岁时如系固伦公主所生即给与伊父固伦额驸品级和硕公主所生即给与伊父和硕额驸品级现在丰伸济伦年已及十三即著给与伊父福隆安和硕额驸品级著为令钦此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二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三
职官志十二
公式
加级随带
升任各官并满洲侍卫等官补放绿营查系升任者原任内所有军功加级准其随带其曽经奉
㫖赏给随带之级并议叙及捐纳所加之级原有随带字様者仍准随带其馀一切加级俱改为纪录一次如对品补授之官所有一应加级均准带于新任
世职所得加级后经补授职任官其职任品级与世职相等或较小于世职者俱准随带若职任品级较大于世职者查明应随带者准其随带应改纪录者改为纪录至职任所得加级后经承袭世职无论职任兼与不兼若世职品级与职任相等或较小于职任者俱准随带若世职品级较大于职任者查明应随带者准其随带应改纪录者改为纪录其佐领所得加级后陞参领以上等官虽仍兼佐领者亦将加级查明应随带者准其随带应改纪录者改为纪录
佐领补放副叅领骁骑校补放印房章京俱系拣选引
见奉
㫖补放之员品级虽属相当实系升任其任内寻常加
级于补放后照例咨部改为纪录
加级准改纪录
内外旗员遇有罚俸案件除原有纪录准其抵销外若任内有议叙加级愿改为纪录抵销罚俸者准其呈明咨部每级改为纪录四次照数抵销其抵销所剩纪录遇升任时查系随带之级所改者仍准随带不系随带之级所改者在任时抵销过一次二次或三次者概行注销若所改纪录并未抵销罚俸准其将纪录一次带于新任其一人而加数级者如遇议处案件按伊加级年月先后次第抵销至
覃恩所加之级不准改抵
军功加级纪录抵销
官员因公诖误遇有议处之案应降一级者以加一级或纪录四次抵销罚俸一年者以纪录二次抵销罚俸六个月者以纪录一次抵销如系军功纪录二次准其抵销降一级纪录一次准其抵销罚俸一年如遇有罚俸六个月之案将军功纪录一次抵销免其罚俸仍给还寻常纪录一次军功加一级准其抵销降二级如遇有降一级调用之案将军功加一级抵销免其降调仍给还军功纪录二次有即陞及卓异加一级者亦准抵销降一级其例不准抵销并因私罪议处不准抵销之加级纪录并不敷抵销之纪录准其随带先有即陞卓异加级俱不准随带如议处官员内任内有军功等项并随带加级纪录及寻常加级纪录例准抵销者兵部于议处时查明将该员寻常之加级纪录分别先后先行抵销至军政处分各官虽任内先有即陞卓异加级不准抵销亦不准随带若军功加级纪录及别项加级纪录不准抵销仍准随带再议处拖欠钱粮官员如有军功及钱粮全完加级纪录者准其抵销别项加级纪录俱不准抵销
纪录抵销
内外旗员縁事罚俸一个月至五个月不至销去纪录一次者俱准注于纪录再遇罚俸合计抵销如任内有纪录四次又有罚俸一个月至五个月注抵者遇因公降级处分仍准其纪录四次抵销降一级其前议罚俸注抵银两补行实罚如因犯私罪议处者一概不准抵销
降级留任准抵销
雍正三年九月奉
上谕朕体恤臣工凡官员办事著有劳绩者无论大小俱敕部议叙其有过误致干吏议者亦照例处分夫一人之身有功有过一官之级有降有加旧例官员降级留任停其陞转必三年无过方准开复降后虽有恩诏加级不准抵销殊非以功补过开人自新之义嗣后降级留任官员遇有恩诏及议叙加级俱准以加一级抵销降一级庶人皆奋励勉图后效亦鼓舞吏治之一道也至降级后捐纳加级者不得抵销前案特谕钦此
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奉
上谕内务府奏请员外郎廷标等循例开复一折又议处副闗防董浚照向例将降调处分改为罚俸一折此例因国初年间内务府人数本少职事较多是以定例遇有降调处分俱系改为罚俸免其降调今内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三 >
务府生齿日繁堪以当差者本不乏人其议处各员除奉特㫖留任外自应照部院衙门之例按其情节轻重分别实降抵销以示公允嗣后议处内务府官员著查照吏部处分则例办理其従前改为罚俸之例即行停止除廷标等五员降调之案业已四年期满仍准开复外所有董浚一员即照此例办理钦此
亲王郡王等降级
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奉
上谕向来定例兼将军副都统之宗室王公等遇有案件应与同事大臣降调者每降一级俱加倍罚该管职任俸四年抵销苐念因一案将同事大臣等俱行实降王公等仅于兼管职任内罚俸抵销并不降级仍行留任未免于宗室王公等稍有袒䕶殊未平允本日因偷盗内库银两一事业经降㫖将崇尚斌宁所兼职任俱行实降著交宗人府及该部嗣后凡兼职任之宗室王公等遇有案件应与同事大臣降级调用者均著照此次之例将宗室王公等所兼职任实行议降其加倍罚俸抵销之例著即停止况所降者仅兼任之级于伊等承袭原爵殊无干涉钦此
办理
陵寝事务贝子公等罚俸分别公私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奉
㫖管理宗人府旗务之王公等遇有罚俸案件如系私罪均罚王公俸若系公罪俱各罚职任俸其办理
陵寝事务之贝子公等虽无兼衔亦系在大臣分上办事理应照依管理宗人府旗务王公之例办理嗣后办理
陵寝事务之贝子公等若因私罪罚俸仍罚伊等贝子公俸外如系公罪即照罚都统职任俸在伊等俸禄内坐扣将此著为例钦此
旗员降级
八旗职任官縁事应降级留任者按所降几级即
降俸几级应降级调用者各按品级递降内务府所属职任官应降级调用者每一级加罚俸一年免其降调降级多者照此递増世职官縁事应降级留任者亦按所降之级降俸应降级调用者每一级以罚世职半俸三年议抵降级多者照此递増罚俸未完不准陞转如世职兼职任所犯在职任者不论世职大小俱就职任议处不由职任所犯世职大即就世职议处职任大即就职任议处议处侍卫
乾隆元年七月奉
㫖嗣后侍卫等差使遇有议处事件著领侍卫内大臣即行议奏钦此
议处世职
父祖所得世职承袭之子孙縁事应革职者即行议革查明应袭之人奏请承袭至本身出征因公所得世职有犯赌博宿娼枷号以上之罪者将世职黜革虽有袭次不准承袭其馀所犯之罪应革职者免其黜革永停半俸俟伊身故后子孙仍按次承袭支食全俸其本身效力随众所得世职縁事应革职者即行议革虽有袭次不准承袭议处大小兼衔
正副参领兼管佐领者因公降革离任系叅领任内之事将参领议以降革仍留佐领系佐领任内之事将佐领议以降革所兼叅领该管大臣出具考语另行请
㫖其议以降调佐领如属世袭者按所降级数每一级罚佐领半俸三年议抵若系公中佐领即行降调再有兼衔仍留小衔副都统以上等官有兼佐领者因公降革离任系副都统等官任内之事将副都统等官议以降革仍留佐领系佐领任内之事将佐领议以降革所兼副都统等官于本内声明请
㫖其议以降调佐领如属世袭者按所降级数毎一级罚佐领半俸三年议抵若系公中佐领即行降调再有兼衔仍留小衔若因私罪降革毋庸请留兼摄之任至所兼世职除例内定有専条不准存留者仍照旧遵行外其馀俱准存留世职外省协领等官有似此兼管者亦照此例行
议处世职兼文武职任
文武职任官如有贪污行止不端革职者不论何任事发所兼之官俱行革退应袭官交与该旗查明应袭之人承袭若因溺职议处者将所兼之世袭公中佐领及文武职任一并革退其世袭应否存留之处该旗具奏请
㫖至奉
特㫖革退各官系由武职内获罪革退者所兼文职应
去应留该部院具奏请
㫖所兼世职佐领该旗具奏请
㫖系由文职内获罪革退者所兼武职世职佐领并止任武职获罪革退者所兼世职佐领应去应留该旗具奏请
㫖其文职兼任因公挂误罪止降革离任者查系何任内挂误即由何任内降革武职兼世职官罪止革职者在武职任内挂误革其武职仍留世职革职留任者系由何任议处即停何任之俸所剰之职尚有馀俸仍行给与降级留任者系由何任议处即按何任品级扣俸因病具呈者停俸文职俟病痊补缺日给俸若兼世职俟病痊具呈日给与世职之俸武职俟病痊随旗当差日给俸再世职佐领挑选侍卫实因家贫不能行走经领侍卫内大臣奏退侍卫者回旗仍在世职佐领上行走若因怠惰规避行止不端叅革侍卫者将所兼之职俱行革退应袭官该旗将应袭之人奏请承袭议处原任降调
官员升任后遇原任事发应行降调者如系营私作弊等案情罪重大者俱于原任内议以降调将升任并所有兼任一并降调系因公挂误情罪尚轻者于现任内议以降调仍留所兼之任至内外升任官员尚未引
见遇有原任内因公降革处分叅案到部仍于原任内
议处将升补之处扣除系在引
见之后者即于升任内议处例有展参之案照离任官
例议结其毋庸引
见各员并换防屯田军营出师人员以具题奉
㫖之日为断分别议处至参案到部迟延将开报迟延并督催不力各官照迟延例议处如核其发觉日期在升任以前而开报在升任以后者即照规避例议处
议处记过官员
八旗官员承办事件不加详慎致有错失其情罪不至特疏叅处者该管大臣记过一次报部存案俟积至三次该管大臣即行参奏交部将该员罚俸三个月
议处出师人员
派往出兵屯种驻札官员遇有议处之案应罚俸者准其注册于事竣之日补行罚俸应降级留任革职留任者仍按年限开复应降级调用者带所降之级仍留军营效力暂停开缺准照原缺支食俸饷等项其应行革职者即于议处本内将该员应否开缺准留军营效力支食半俸或作为兵丁效力之处声明请
㫖以上降革准留军营效力官员均俟事竣之日该管
官将该员出具考语给咨送部引
见请
㫖其奉
特㫖革职留在军营效力者亦准其支食半俸至在办事处有犯降革并非进剿者不准留营效力若有钱粮等项未清亦不准回旗
伊犁新疆等处由内地派往换班及屯田各员遇有降革罚俸等案仍照向例办理至伊犁乌噜木齐巴里坤等处驻防大臣官员遇有处分毋庸注册均照内地驻防一例定议
议处军营派守卡伦人员
乾隆十七年二月奉
上谕兵部议奏将违例私将地亩典与民人之卡伦侍卫佛保应否革职仍令在军营效力等语佛保系犯罪之员非寻常派出军营者可比理应于年满之后多留数年效力赎罪今乃仅将卡伦侍卫佛保议以年满时令该将军出具考语带领引见所议未为详悉佛保著留军营俟伊应届三年期满后再留三年效力赎罪嗣后如有似此者俱照办理钦此
伊犁官员罚俸减半坐扣
伊犁驻防满洲索伦锡伯察哈尔厄鲁特部落协领等官因公罚俸照京城䕶军校骁骑校例减半坐扣
重款审虚
将军都统副都统参劾属员所参重款全属虚罔者照溺职例革职若系该管上司挟嫌诬报将诬报官照此例革职至审案已结事经昭雪例得于本内声明准其开复或原参重罪审虚该员尚有轻罪例应降级罚俸者亦应于本内声明将原参革职之案准其开复按其所犯轻罪分别议处倘拘牵斥驳不为题请准本人赴部告理经部查核得实除将本人照例题请开复外将不行题请官照偏袒不公例降二级调用系承审官不详请开复者照此例降二级调用如所控虚捏不实将本人交刑部照例治罪其或承审之员因原叅已经去任有意审虚使参员幸图开复照故出例革职或原叅重罪全属虚罔承审官回䕶原叅不行审雪有心鍜链照故入例革职并有重款虽已审虚挦扯一二轻款以实之代原参掩饰者照徇情例降二级调用
因公降革
在京武职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因公降革旗员若有办事勤练人材可用任内并无钱粮不清及治罪之案者该管大臣将该员降革之案咨送都察院秉公察核如果应行带领引
见该管大臣出具切实考语保奏带领引
见其外省驻防因公降革人员内如有办事勤练人材可用任内并无钱粮不清及治罪之案者由该将军等查明该员降革原案咨送在京该旗转咨都察院秉公察核后实系因公者行文该处出具切实考语保奏仍给咨令赴在京该旗带领引
见应否去留恭𠉀
钦定非系因公者不必察核至引
见奉
㫖仍以原官补用者将现议降革及从前降革留任罚
俸等案俱带于新任引
见时奉
特㫖降补者现议本案降革之处分概行注销其前任降革留任罚俸等案仍令随带其降调𠉀补人员前有降级留任罚俸等案俱带于降补任内革职后复行录用人员将降罚注册各案带于新任扣抵
叅处旗员随案咨送职名加级纪录考语
武职旗员遇有叅处事件毋论题叅折奏咨叅各该上司将被议之员有无兼衔世职卓异即陞加级纪录于何年月日何任内卓异即陞何项加级纪录曽否将纪录于别案注抵罚俸之处分晰声明倘所叅案内有佐领及骁骑校以下无级可降等官将佐领是否世袭其无级可降等官平日居官如何考语俱随案另造妥册送部至参后复有事故亦即行补报如有重复错漏照例议处武职旗员遇有叅处事件该管大臣将应参各员职名列入折内叅奏其不由本旗叅奏必须查取兼衔世职加级纪录及闗系历任处分一时未及确查者即在折内声明于抄送原奏后限十日内将职名补送如应行转查别旗者接查旗分查明径行送部仍按接办日期照例扣限其步军统领衙门由部查取职名事件定限五日内咨送至步军统领衙门稽查仓库街道大臣参奏案件一面将职名咨部一面行文该旗查取兼衔世职加级纪录等项径咨兵部若该管大臣咨送逾违者照遗漏例议处
各省将军都统副都统驻防等衙门除自行叅奏案件即将职名附列疏内送部其由部查取职名者总以接奉部咨之日为始定限十日出文咨送如有行查所属者即按转查月日若干逐一扣明咨部核定如有逾违其迟延之咎或在上司或由所属均照事件迟延例分别议处
㑹议事件
八旗㑹议事件各该大臣如期齐集分别左右翼按品级列坐详悉议定于㑹议之处画题如越次不整者罚俸一个月其在
内行走不得到班之王大臣该旗章京将到班大臣所定之稿抄写送阅于三日内画题送回有应改者亦于三日内送回如无故不即画题以致事件迟延者照违限例议处若有事入奏未及到班之王大臣于次日齐集补行画题如托故不到者罚俸一年
应商事件公同㑹议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奉
上谕嗣后各旗照例办理寻常事务由该旗照例办理外倘有例外另应商办之事著前锋统领䕶军统领等公同㑹议办理如此则八旗画一于事亦有禆益再八旗俱有耑派御史稽察旗务惟前锋䕶军营并未𣲖有御史嗣后每翼各派御史二员亦照八旗之例将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所办之事令其稽察著为令
旗务注销
在京八旗事件每月二次造具清册送稽察御史查核如有逾限遗漏者叅奏照例议处〈见事件迟延造册遗漏例内〉若承办官将未完事件概称完结注销者罚俸三个月
清字兼行
内务府八旗等衙门有清字事件知照外省由部转行者转行衙门译汉并将原文一并知照如系折奏案件奉有
谕㫖及案内叙有旧奉
谕㫖由部移送军机处译汉兼行
内务府八旗等衙门有径行知照外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官事件如系奉有清字
谕㫖由该衙门抄送军机处译汉兼行其馀清字事件
该衙门自行译汉兼行至汉字
上谕各该处俱抄送军机处交翻书房翻清兼行
补官定限
公中佐领出缺限二十日办结奏请补放勲旧佐领世管佐领出缺限二十日办结奏请补放倘限内不能完结先行遴员奏请署理承袭内外世职俱限于岁底办结奏请补放前锋参领䕶军参领骁骑参领副前锋参领副䕶军参领副骁骑参领前锋侍卫前锋校亲军校䕶军校骁骑校及步军统领所属各官出缺限二十日办结奏请补放终养告病丁忧等事回旗例应引
见人员限二十日内具奏引
见完结各省驻防各官出缺来京者俱以人文到日起限二十日办结奏请补放若实不能依限完结者均准其声明縁由各于原限之外寛限十日有行查调取等事不能依限完结者将情由知㑹稽察御史查核仍速行办结注销如任意迟延各按违限日期议处
事件迟延
八旗易结事件总限二十日内叅领佐领各分限十日如各叅领佐领㑹行查办事件二十日限内实不能完结声明縁由寛限十日至补放内外官员有应限二十日或三十日者若不能依限完结亦准其声明縁由或寛限十日有行查调取及临期患病服制等项事故声明情由知㑹稽察衙门查核世职缺出统于岁底缮造家谱具奏袭替如有争告应行查办及有患病服制事故岁底不及袭替者均于次年岁底查明具奏承袭如悬缺至次年岁底不行具奏袭替者将该旗大臣官员查参议处
官员承办事件限外迟延不结一日以上者罚俸一个月十日以上者罚俸三个月二十日以上者罚俸六个月三十日以上者罚俸一年若佐领下承办迟延将佐领骁骑校照承办官例议处佐领等罚俸一个月者领催鞭一十佐领等罚俸三个月者领催鞭三十佐领等罚俸六个月者领催鞭四十佐领等罚俸一年者领催鞭五十都统副都统于属员逾限事件自行查叅者免议若逾限不行查叅经别衙门参奏如承办官罚俸一个月者都统副都统免议承办官罚俸三个月者都统副都统罚俸一个月承办官罚俸六个月者都统副都统罚俸三个月承办官罚俸一年者都统副都统罚俸六个月
事件迟延该都统等参奏者即于折内将迟延官职名开明别衙门参奏者兵部查取职名时该都统等据实查明何官迟延将职名开送议处在京八旗各营及提督衙门如有文移到部未能明晰经部驳查者以十日为限咨覆到部如有迟延查参议处至各省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及新疆各处办事大臣遇有承办𦂳要案件限一月完结其奉部驳查事件以文到日为始近在同城本处可以查覆者声明程途逺近扣除限期外限一月内出咨送部如有迟延逾限或在驻札本处或在所属俱随案附参严行查议
办事无过议叙
八旗印房总办俸饷档房及参领处彚办事件一年内并无逾限遗漏将承办之员纪录一次其一佐领下事务三年内并无逾限遗漏将该佐领骁骑校纪录一次该都统等给与纪录号纸于岁底奏
闻咨明兵部存案如参领等官兼管兼署佐领者三年无过一体准予纪录至该领催承办佐领下事务三年内并无逾限遗漏应给纪录之处该旗注册于岁底造册咨部存案俟补官日按次给与纪录号纸附入现年应请纪录官员折内声明奏
闻若未得官之日犯有过误将注册纪录抵销
驻防事件限期
盛京等省驻防
钦奉事件于文到日限四个月内完结通行事件如系一城一旗限三个月各城各旗易结者限四个月难结者限六个月在各司可以核定声覆者限一个月题咨完结如有逾限照事件迟延例分别议处
新疆大臣官员办理登答造销钱粮册籍等案件如系乾隆三十年以前俱于奉文之日为始伊犁乌什乌噜木齐限十个月咨覆塔尔巴哈台叶尔羌喀什噶尔限八个月咨覆土鲁畨库车喀喇沙尔限六个月咨覆其在乾隆三十一年以后登答各事件俱各递减三个月咨覆或有行查咨覆仍按道路逺近将咨查覆到日期声明扣除如有迟延仍按违限月日分别议处
查办档册案件限期
八旗查办档册案件于到旗日该管官酌量事务繁简勒定限期移咨各该衙门派员㑹同检查仍按限查催如有迟延照逾限月日分别议处推诿事件
内外旗员将已身迟延事件推诿他人者除将该员照迟延月日处分外因其推诿再罚俸一年若应办事件推诿他人者罚俸一年
应结驳查
各旗办理事件如有将应结之事混行驳查者该稽察衙门参奏将承办官罚俸六个月该管大臣罚俸三个月
造册错误遗漏
内外旗员造报钱粮文册并不分晰混行造报以致款项不符者降一级调用转报官罚俸一年都统将军副都统等罚俸六个月都统将军副都统等查出掲叅者将造册转报之员议处其造册内数目舛错遗漏者造册官罚俸一年都统将军副都统等及转报官各罚俸六个月如都统将军副都统等自行造册舛错遗漏者亦罚俸六个月至钱粮文册舛错遗漏非闗数目及别项数目舛错遗漏非闗钱粮者承办转报各官均照造册舛错遗漏非闗钱粮例议处
内外旗员造册舛错遗漏非闗钱粮之案者造册官罚俸三个月转报官罚俸一个月
驻防起程违限
逺处驻防官因降调革职亡故悬缺者接任驻防之员限两个月起身因年老有病告辞者接任驻防之员限三个月起身其近京之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等处接任驻防之员限一个月起身其官员在途每日限行六十里如违限一月以上者罚俸三个月两月以上者罚俸六个月三月以上者降一级调用四月以上者降二级调用五月以上者降三级调用六月以上者革职不及一月者免议若中途患病及有阻滞难行情由取具该地方官印结报部者免议
告假违限
在京八旗官员有以迁葬修坟扶柩等事往
盛京逰牧地方及近京等处请假并告假前往外省者二品以上有职任大臣自行奏请给假其馀各官该都统出具保结咨明兵部按地方逺近勒限给假入于月底彚题并给与路引前往回日缴销若逾限不及十日者免议十日以上者罚俸三个月一月以上者罚俸六个月两月以上者罚俸一年三月以上者降一级调用六月以上者降二级调用九月以上者降三级调用虽有加级纪录俱不准抵销一年以上者革职如有患病阻滞情由取具该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等印文或府州县印结本身带回免其议处如不请路引牌票图记私往或虽告假不往所指之处另往他处者革职至外省驻防各官告假扶柩归葬该将军等酌量程途逺近限定日期报部查核如有逾限照在京旗员告假违限例分别议处
归旗违限
满洲𫎇古汉军外任文武职官遇有事故或裁缺另补应行归旗者该员并家口文职限三个月内武职限四个月内该管官催令起程有驿站地方日行一站无驿站地方日行五十里若水路相近省分听其由水路行走按站数里数扣定到京日期若妄借事故仍居原任地方或潜往他处居住及身虽进京仍留家眷于外者该管佐领骁骑校不行查出呈报者一人降一级二人降二级俱留任三人以上者佐领骁骑校革职领催交刑部治罪叅领副叅领于所属下有一二人不行查出呈报者罚俸一年三四人者降一级五六人以上者降二级十人以上者降三级俱留任都统副都统不行查出一二人者罚俸三个月三四人者罚俸六个月五六人者罚俸九个月七八人以上者罚俸一年十五人以上者降一级留任
新疆等处赴京引
见官员回任限期
新疆等处及各省驻防赴京引
见武职各官该管大臣等于该员起程时咨报部旗兵
部于带领引
见后知照该旗勒限二十日令该旗催令起程违者叅
处
驻防子弟来京
驻防旗人因考试袭职承荫赴选省亲等事来京该管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等取具本人三代年貌造具清册咨送该旗再将本人年貌注明出具印文给与本人投递该旗其随任子弟有事来京者由任所该父兄造具三代年貌清册呈请该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等咨明在京该旗如系武职大员子弟由该父兄造具清册咨明该旗仍具印文交与本人投送该旗以凭查对其有不𠉀给咨私自来京及领咨潜往他处者系有职衔人革去职衔闲散鞭一百如随任子弟该父兄不为请咨给咨擅令来京者罚俸一年如已将縁由呈明而该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等官不给咨文者罚俸九个月至旗人有事来京事毕仍回原处者呈明在京该旗出咨知照该地方再具印文给与本人投交该管驻防官以凭查对如有不𠉀给咨私行回去或领咨潜往他处及已呈明该旗而该旗官员不给咨文者均照前例议处其旗员縁事解任仍留任所者如随任子弟有应行质问事件由接任官申报该上司咨明该部该旗仍留任所𠉀质若无质问事件由该地方给咨归旗倘不𠉀给咨私自潜回者亦照前例议处
家口归旗
驻防病故官兵孀妇家口准在该处置立产业毋庸来京至由京补放之员在任病故孀妇家口或愿在外居住或愿归旗俱听其自便其愿来京者该管官查明实数出具保结该将军都统副都统等咨明总督巡抚照例给车核计本省原定车价及程站里数于管驿衙门如数彚行给发令其自行雇觅经由省分亦令首站如前办理均于照验内填注其家口口粮仍移取粮单以便沿途支领俟到京之日该旗查明报部并将照验粮单分缴核销至已经归旗人等不准借端告假复回原驻防处所
违例陈奏
内外旗员陈奏事件如有不系宻事妄称宻奏借公行私将私事具奏者降二级调用其题奏本章有不应宻而宻者罚俸六个月
宻封事件
在京八旗除传集在京官员人等照常不用封套外凡咨行部院衙门及外省一应公文俱加封套实封如系重大事俱钉封至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等陈奏本章闗系𦂳要者将副本掲帖用宻封字様封固投递通政司其咨呈各旗各部院衙门及于所属官员来往公文系𦂳要事件亦用宻封以上内外都统将军副都统等收到𦂳要宻封事件俱亲拆收贮如将应宻之事并不宻封以致漏泄事机重者降一级留任轻者各罚俸九个月隠匿
朱批谕㫖
官员具折奏事奉有
朱批谕㫖者在京即行恭缴在外于下次奏事之时恭缴若稽迟隠匿不缴者革职至在外各官未及恭缴之先有縁事降革休致病故者于回旗之日或本身或亲属呈明该旗都统等代为恭缴如隠匿收存从重治罪
遗失引票
遗失出闗口引票罚俸三个月仍行补给
𫝊事印文
八旗传事印文传毕之日承办官即向传事之人取回销毁倘不查收致人藉以夜行者将承办官罚俸两个月若将预备传事印文不行严查被人窃去夜行者将承办官罚俸六个月
封印后用空白印信
八旗衙门封印前一日于空纸及封套上用印记明数目该都统等收贮以备封印后𦂳要事件填用仍登记档案开印后将未用者验明销毁倘有借端作弊者交刑部治罪该都统等不行详查罚俸六个月
王等行文用印
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有行文该旗事件该长史并办理家务之人列名用包衣参领闗防送至该旗其有行文部院衙门者用包衣叅领闗防送至该旗由该旗用印转行如长史等不行钤用包衣叅领闗防仍用白文及该旗将白文接受者俱罚俸一年
健锐营文移呈明该管大臣转报
健锐营咨行各处事件该翼长呈明该管大臣查明转报如有遗漏该管大臣与转报官一例议处马厂准带印花印信空白
派往马厂副都统于起程之前向本旗都统处将钤印封套并印纸印花酌量足用数目带往以备送京文移及宻封具奏事件之用回日将用去件数开明知照该都统存案剰存若干于都统当面销毁倘有遗失者将马厂副都统罚俸三个月更改姓名
武官因更改名字咨送者五品以上官员兵部彚题更改六品以下官员兵部据咨更改
议处副叅领副尉及驻防等官通例
外省驻防官员有应行议处案件如例无専条者系将军都统副都统照在京都统副都统例定议总管副总管城守尉协领参领防守尉照在京叅领例定议佐领防御䕶军校骁骑校照在京佐领骁骑校例定议其在京副叅领步军副尉有应行议处案件如例无専条者系副参领照参领例定议系步军副尉照歩军协尉例定议
谎告袭职
世袭官员革职病故已将族中应袭人保送袭职后被革之人及其妻室故官妻室并伊族人复将不应承袭之人混行告请承袭者俱鞭一百系妻室折赎族人系官降二级调用
承袭世职如有舛错等弊保结官含糊具保者降一级罚俸一年
遗漏承袭世职
凡应承袭之世职遗漏未经承袭者承办官罚俸一年该管大臣罚俸六个月
私用开戸人为官
将开户之人徇情朦混保送为官者降三级调用拟补之大臣知情者亦降三级调用不知情者罚俸一年
谎送荫监
将不应荫监之人捏称应行荫监之人送为荫监或荫监生袭职复行濛混补送荫监或将年岁未及之荫监生谎称年岁已及咨送者俱罚俸一年该佐领骁骑校俱罚俸六个月叅领副参领俱罚俸三个月都统副都统俱罚俸两个月如将应得荫监之人而该佐领骁骑校不行传知结称无人承荫者罚俸一年遗漏者罚俸两个月
告病不实
内外三品以下各官及闲散世职有患病者各该管大臣查验具奏休致王等属员长史司仪长告病王等行文该旗都统副都统等验实咨部兵部代题休致典仪以下告病该都统副都统长史等验实咨部休致系五品以上官兵部彚题开缺六品以下官注册开缺其各城驻防无大臣统辖之总管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告病呈明兵部解任回旗俟到旗之日该都统等查验咨部休致以上告休各官如有诈称患病者革职有世职者令应袭之人承袭若系本人所得世职亦革去其徇情具报之该管官俱降二级罚俸一年
王等扰累旗下人员
王等擅将旗下人员妄行扰累未经请
㫖即行治罪者该都统等奏
闻倘瞻徇隠匿不行奏
闻者降三级调用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四
氏族志
古氏族掌于太史战国之初智果别族为辅氏尚告诸太史是旧制周末未改也司马迁作年表王僧䖍谓旁行斜上体仿周谱盖当时犹见其书然不隶于官散佚渐尽沿及东汉乃有家牒故李善文选注引刘歆七略有子云家谍之文〈谨案谍即牒字〉亦无裒合诸族勒为一编者也魏晋以后甄别流品以门第官人谱学于是乎兴焉至于北魏南北氏族始并见于史籍然各为宗派各有音义彼此不相假借也明陶宗仪作辍耕录〈谨案宗仪入明最久其闻明恵宗即位诗有老臣忭舞之语是其显证以为元人非也今改正〉妄以金源氏族分配汉姓如完颜曰王古里甲〈即𤓰尔佳〉曰汪女奚烈〈即钮祜禄〉曰郎石抹〈即舒穆禄〉曰萧纳剌〈即纳喇〉曰康纥石烈〈即赫舍哩〉曰髙蒲察〈即富察〉曰李兀颜〈即乌雅〉曰朱颜盏〈即颜札〉曰张散答〈即萨克达〉曰骆斐满〈即费莫〉曰麻温迪罕〈即温特赫〉曰温阿里侃〈即阿礼哈〉曰何阿典〈即阿克占〉曰雷乌林达〈即乌林阿〉曰蔡抹颜〈即穆燕〉曰孟都烈〈即都理〉曰强斡勒〈即倭勒〉曰石温敦〈即温屯〉曰宋移剌〈即伊喇〉曰刘术虎〈即珠勒赫〉曰董奥屯〈即鄂通〉曰曹阿不哈〈即韩楚哈〉曰田尼忙古〈即尼玛哈〉曰鱼孛术鲁〈即博都哩〉曰鲁吾鲁〈即珠鲁〉曰恵仆散〈即布萨〉曰林乌古论〈即呉库理〉曰商凿空杜撰实为无稽之谈流俗相传又有𤓰尔佳姓关舒穆噜姓徐他塔喇姓唐那木都鲁姓南乌扎拉姓呉兆佳姓赵萨克达姓仓巴雅拉姓白之类沿宗仪馀波尤为乖谬夫舌人见于周官是译语从来已久其可考者语言文字则译意东观汉记载白狼王怀德慕德诸歌是也人名地名则译音史记载南单于姓挛鞮是也左传楚令尹之名称楚谓乳榖谓虎于莬于有义可推者尚不改字况姓氏相沿多莫详其义而曰某当姓某不亦傎乎古来翻经诸家于佛书仅译其语言而宾头卢维摩诘之类姓名则概不改职是故也我
国家
龙兴之初东北诸部率先归附辽金元之旧姓往往而存其他因地为氏如分于别邑而称东野因事为氏如生于平旦而称东方者亦子孙世守虽迁徙而不改其初支派尚一一可考朝鲜密迩边陲归为臣仆者世系亦一一能稽汉军之隶八旗者阀阅巨族世承爵秩大抵皆谱牒分明更不待论焉我
皇上御极之初
敕修八旗氏族通谱条分缕析叙述备详近因卷帙稍繁检寻未易又恐无识之徒拾陶宗仪之瞽说
特敕廷臣编为辑要一书原原本本既简且该为古今姓氏书之最今叙述八旗族系一以是编为宗惟是编所列氏族凡散居各地者皆标一最著之地而以等处括其馀今则凡一姓系出数处者皆一一胪列盖是编为总括便览故仅举大纲今则从志乘之体分详支派所谓言非一端各有当也至
国姓原始则敬遵
开国方略自为一篇弁冕此门不敢与庶姓并列亦不敢题纲标目与庶姓同一体裁盖礼贵尊
尊春秋之大例即古今之通义矣
氏族志一
国姓原始
我
朝肇建丕基始于长白实金源之旧地而
帝系所出则氏族各别受
天眷命预发其祥亦实在金源以前恭考
开国方略辽沈极东之地有长白山即山海经之不咸山也高二百馀里绵亘千馀里山上有潭曰阐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鸭绿江自山南西流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北流入北海爱滹江东流入东海山川雄厚灵秀斯锺宝珠珍石奇木灵药应候挺生多非人迹所能到其东有山曰布库哩山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有三天女长曰恩古伦次曰正古伦季曰锡库伦同浴于池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试取含之倏已入腹遂觉似有身告二女曰吾身重不能冲举矣二女曰此
天授尔娠俟免身再来未晚也季女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伟异及长母告以朱果之事因命之曰汝姓爱新觉罗名布库哩雍顺
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汝顺流而往即其地也与一小舟乘之凌虚而去舟顺流至河步而止乃登岸折草木为茵端坐其上是时有三姓争雄长日构兵寻雠乱靡由定有取水河步者见而异之归语人曰吾适至河步见一男子察其貌非常人也众往观皆以为异诘所自来曰我天女所生天男
天生我以定汝等之乱众曰此
天生圣人也遂交手舁迎至家奉为贝勒居长白之俄朵
里城
国号曰满洲是为我
大清建国受姓之始盖卜世亿万事非偶然地契天符必有灵异古帝王诞生之瑞载诸史籍及诸子百家者姑置无论若生民之诗歌于周雅元鸟之篇载于商颂皆尼山删定列在经典前圣必无虚词后圣必无误信也以古证今岂不炳然有征哉若胙土锡姓自三五以下皆权属帝王而我
朝锡土锡姓皆由神授尤摄提合雒以来未闻斯事矣谨恭述原始弁冕氏族志之首信笃承
佑命垂裕无疆其所由来者久也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五
氏族志二
八旗满洲谱系一
完颜氏
〈凡三十八派一出完颜一出诺图一出拉哈一出翁果尔和一出兆佳城一出沾河一出瑚普察一出马察一出英额城一出鄂尔浑一出多罗树村一出苏完一出嘉木湖一出吉颜一出兴京一出卦尔察一出牛山一出佛阿拉一出哈达一出喀拉沁一出牡丹村一出朱舍理一出沈阳一出蜚悠城一出长白山一出黒山一出漠尔敦一出安图一出郑家堡一出扎库木一出章当一出纳音一出辉发一出吉林乌喇一出抚顺一出蔡亭一出山塔堡一出尼马察〉
〈谨案完颜为大金国姓我朝诞□〉
〈天命金源族裔乆隶八旗旧谱原列第二十八卷中今敬遵圣谕仿通鉴辑覧明祚既移犹存宏光年号之例仍编于八旗满洲氏族之首〉𤓰尔佳氏
〈凡一百二派一出苏完一出安禇拉库一出尼马察一出瓦尔喀一出嘉木湖一出长白山一出蜚悠城一出辉发一出哈达一出叶赫一出讷殷一出费徳里一出虎尔哈一出殷一出乌巴塔城一〉
〈出雅尔湖一出吉阳一出沙晋穆尔吉一出沾一出噶哈里一出葢鸡一出松花江一出黒龙江一出聂尔巴一出佛讷赫一出兴堪一出乌费和罗一出浑春一出嘉通阿一出辽河一出马察一出伊兰倭赫一出卦尔察一出囊武一出尚阳堡一出绥分一出扎库塔一出界凡一岀沈阳一出白都讷一出寜古塔一出佛阿拉一出铁岭一出扎库木一出佛尔哈一出尼雅满洲一出辉哈江一出伊苏河一出费雅郎阿一出嘉拉库一出董鄂一出法尔哈村一出新屯一出塔山拜晋一出吉颜一出穆溪一出白河一出海兰一出福城一出安图一出台山一出多巴库一出费德木一出色钦一出东阿一出佛多理一出𤓰尔佳一出平原堡一出拉发一出洼木村一出五姓庄一出赫图阿拉一出鞍山一出法沙喇一出法济城一出吉林扈伦一出萨哈连倭赫一出石哈斯霸一出五间房一出鳯凰城一出安巴布尔哈图一出东一出老寨子一出呼讷赫河一出山答铺一出布兼泰一出登色村一出嫩河一出吉林乌喇一出安禇拉库一出哈斯哈村一出费雅达玛一出啇颜和罗一出鄂诺一出殷逹浑一出伊麻齐一出西林木伦一出西哈诺尔一出英额一出塔山和罗一出扎库理一出安巴徳普特〉
钮祜禄氏
〈凡二十三派一出长白山一出英额一出安图𤓰尔佳一出瓦尔喀一出倭赫法三一出扎库木一出倭济一出浑春一出佛阿拉一出辉发一出三虎石一出瓦色一出郎佳谟克托哈达一出徳理倭赫一出讷殷一出黑林台一出钮祜禄一出哈达一出沙晋倭赫一出玛尔敦一出陵和罗一出巴尔达一出嘉木湖〉
舒穆禄氏
〈凡四十二派一出库尔喀一出朱舍里一出吉阳一出哈尔敏一出沾一出雅尔湖一出叶赫一出浑春杜麻湖村一出爱新和罗一出黒龙江一出沾河一出吉阳麻路河一出虎尔哈一出乌喇一出伊兰费尔塔哈一出石霸尔台一出瑚普察一出绥分一出呼兰一出讷殷江一出精奇里一出哲林一出吉林乌喇一出山岔一出英额一出辉发一出佛阿拉一出山秦一出哈达一出榆树沟一出讷络一出松花江一出长白山一出额哲库一出浑秦布喇一出松阿里海兰一出拉门穆瑚一出羊羔屯一出舒穆一出沈阳一出殷达浑一出萨尔碧图〉
马佳氏
〈凡二十九派一出绥分一出马佳一出穆丹一出罗山一出嘉木湖一出宁古塔一出嘉理库城一出沈阳一出叶赫一出和罗一出沙济一出蘑菇沟一出虎尔哈一出阿拉一出长白山一出辉发一出沾河一出殷一出尼马察一出苏完一出福尔江阿河一出开原一出哈达一出黒龙江一出札林一出杭佳一出佛阿拉一出吉林乌喇一出黄古屯〉
楝鄂氏
〈凡十三派俱系出楝鄂地方因以为姓支派繁衍亦间有入汉军及内府包衣者同系一族〉
赫舍里氏
〈凡五十八派一出都英额一出和多穆哈连一出齐谷一出哈达一出叶赫一出辉发一出黒龙江穆理哈村一出乌喇一出沙尔虎一出瓦尔喀一出札库木一出塔山堡一出哈尔敏一出长白山一出赫席黒一出松花江一出白河一出赫舍里一出特分一出黒龙江一出雅兰一出佛阿拉一出马察一出绥分一出福尔建哈达一出讷殷江一出诺尔一出瑚普察一出胡兰一出浑春一出雅尔湖一出吉林乌喇一出滹野一出尼马察一出徳得合村一出雅哈和罗一出阿库里一出□克索村一出阿克坦村一出锦州一出果尔敏街一出额尔敏一出白都讷一出费尔塔哈村一出蜚悠城一出察哈尔一出象山一出何殷村一出石巴尔台一出完颜一出索伦一出库库奇特一出山端村一出苏完哈达一出恭伊路一出努尼村一出锡拉穆伦一出巴喇雅村〉
他塔喇氏
〈凡十六派一出札库木一出安禇拉库一出讷殷江一出瓦尔喀一出宁古塔一出长白山一出马察一出扎克丹一出沾河一出乌喇一出乌苏一出伊兰木一出海州一出萨尔湖一出十方寺一出吉林乌拉〉
伊尔根觉罗氏
〈凡十三派一出穆溪一出叶赫一出嘉木湖一出兴堪一出撒尔湖一出呼讷赫一岀雅尔湖一出乌喇一出瓦尔喀一出松花江一出阿库里一出佛阿拉一出哈达〉
舒舒觉罗氏
〈凡四十五派一出叶赫一出哈达一出伊尔哈一出来碧村一出西占和罗一出长白山一出佛阿拉一出扎库木一出讷殷江一出乌英额一出胡鲁村一出尼雅木尼雅库城一出英额一出伦尼一出宜尔海一出雅尔瑚一出和多穆哈连一出萨克苏和罗一出罗里一出东山一出嘉木齐村一出东安一出三姓一出达尔滹一出扎喀一出辉发一出翁鄂络城一出鄂尔浑一出佛多浑一出绥分一出特顺一出讷殷一出乌喇一出乌苏一出喇发一出安图一出额尔敏一出赫门一出蜚悠城一出舒赫徳一出萨哈尔察一出苏完一出塔山堡一出马佳村一出完颜〉
西林觉罗氏
〈凡十五派一出汪秦一出尼马察一出哈达一出讷图村一出瓦尔喀一出吉阳一出长白山一出佛阿拉一出呼纳赫和罗萨克察一出扎库木一出辉发一出穵哄乌喇一出乌喇哈达一出穵哄萼漠一出库伦达巴汉〉
通颜觉罗氏
〈系出雅尔瑚〉
阿颜觉罗氏
〈凡十派一出叶赫乌苏村一出额尔敏一出瓦湖木一出赫图阿喇一出费雅郎阿一出福齐希羙佛赫一出西占和罗一出叶赫一出大郎村一出东〉
呼伦觉罗氏
〈凡五派一出黒龙江一出福尔哈一出俄谟和一出叶赫一出辉发〉
阿哈觉罗氏
〈凡十八派一出松花江一出长白山一出哈达一出辉发一出叶赫一出俄漠和鄂多里一出瓦尔喀一出佛阿拉一出浑托和河一出萨哈尔察一出连刀湾一出叶赫勒一出绥分一出俄多里一出香山一出倭济一出东安一出沾〉
察喇觉罗氏
〈系出长白山〉
佟佳氏
〈凡三十派一出马察一出雅尔湖一出加哈一出佟佳一出长白山一出勒福屯一出哈逹一出萨木占一出扎库木一出把尔逹一出费徳里一出土木屯一出佛阿拉一出乌喇一出俄漠和苏鲁一出讷殷一出安图河一出叶赫一出鄂尔顺一出殷登一出东安一出萨哈尔察一出辉发一出黑龙江一出伊尔哈和罗一出嘉木湖一出哈尔敏一出贝登一出吉林乌喇一出白都讷〉
那木都鲁氏
〈凡十一派一出那木都鲁一出绥分一出浑春一出长白山一出萨兰一出瓦尔喀一出哈达一出倭济一出倭赫一出乌喇一出辽阳〉
纳喇氏
〈凡三十九派一出叶赫一出乌喇一出哈达一出辉发一出伊巴丹一出张一出费徳里一出尼马察一出老寨子一出吉林乌喇一出长白山一出辽阳一出易州一出叶赫勒一出科尔沁一出伊兰费尔塔哈一出嘉木湖一出撒尔湖一出松山一出阿库里尼满一出噶哈里一出那木都鲁一出扎库木一出清河一出布尔哈图城一出布尔哈图一出董鄂一出米山一出舍里一出佛阿拉一出苏完一出德库一出沈阳一出齐齐哈尔一出镰刀把一出黒山一出额尔敏一出雅尔湖一出和索〉
富察氏
〈凡六十三派一出沙济一出叶赫一出额宜湖一出扎库塔一出蜚悠城一出讷殷一出额赫库伦一出讷殷江一出吉林乌喇一出长白山一出赛音纳殷一出辉发一出席百一出卦尔察一出岳克通鄂城一出马察一出绥分一出嘉木湖一出沙晋和罗一出苏完一出打牲乌喇一出黑龙江一出界凡一出伊兰费尔塔哈一出虎尔哈一出哈达一出噶哈里和罗舍林村一出那丹雅哈一出登伊尔哈一出尼雅木山一出多浑一出雅哈一出冲鄂济巴布一出多尔吉一出乌喇一出阿库里一出富察一出抚顺一出塔山堡一出瓦尔喀一出辽河一出那木图一出塔达一出沈阳一出英额一出伊拉里一出黒山一出哈思湖一出松花江一出鳯凰城一出巴济一出扎克丹一出舎里一出哈什马和罗一出囊武一出吉阳一出徳里倭赫一出完颜一出齐賔哈达一出白都讷一出费达木一出公村一出塔克什城〉
叩德氏
〈系出叶赫〉
呉雅氏
〈凡十派一出哈达一出徳尔吉穆湖一出叶赫斋谷一出乌喇一出哈克三一出长白山一出吉林乌喇一出讷殷一出白都讷一出乌喇哈达〉
戴佳氏
〈凡六派一出杭佳一出叶赫一出扎库木一出哈什马和罗一出东林屯头一出殷〉
兀扎喇氏
〈凡二十二派一出乌喇一出萨哈尔察一出黒龙江一出虎尔哈一出依克赛一出𤓰尔拜一出叶赫一出卦尔察一出瓦丹一出松花江一出沈阳一出葢山村一出哈逹一出辉发一出浑同一出洪口村一出朱理雅拉一出宁古塔一出葢津村一出鄂漠一出巴特海苏苏一出萨木占〉
兆佳氏
〈凡三十三派一出瑚普察一出额尔敏一出讷殷江一出界凡一出佛阿拉一出嘉木湖一出马察一出东一出觉禅一出乌喇一出东安一出扎库木一出雅尔湖一出赫图阿拉一出叶赫一出长白山一出扬古屯一出沾河一出兆佳城一出英额一出呼讷赫一出苏完一出辉发一出黒龙江一出浑春一出绥分一出十里河一出小北门一出八间房一出吉林乌喇一出道堪一出李佳和一出岱济〉
郭络罗氏
〈凡六派一出沾河一出白河一出布勒徳一出郭络罗一出马察一出讷殷〉
颜扎氏
〈凡十六派一出雅兰西楞一出叶赫一出法库一出阿古喇河一出吉颜一出长白山一出扎库木一出登伊尔哈一出雅尔湖一出舍里村一出和多穆哈连一出浑春一出库尔哈一出乌喇一出吉林乌喇一出萨尔碧图〉
碧鲁氏
〈凡九派一出叶赫一出松花江一出乌喇哈逹一出乌喇一出扎库木一出黒龙江一出伊兰新泰一出爱新哈达一出哈达〉
李佳氏
〈凡二十三派一出扎库木一出李佳和罗一出长白山一出李佳村一出界凡一出沈阳一出徳尔吉色钦一出叶赫一出瓦尔喀一出舒舒一出佛阿拉一出萨木察一出雅尔湖一出马察一出络河一出那木都鲁一出黒龙江一出鄂尔坤一出安禇拉库一出赫图哈拉一出璧尔根扎塞一出狼山一出辉发〉
黄佳氏
〈凡四派一出贝浑山秦一出讷音江一出宁古塔一出佛阿拉〉
乌扎库氏
〈凡四派一出噶哈里一出绥分一出倭济石一出萨哈尔察〉
锡克特理氏
〈凡九派一出卦尔察一出松花江一出伊兰费尔塔哈一出锡喇河一出叶赫和多穆哈连一出卦尔佳一出黑龙江一出讷音一出吉林乌喇〉
库雅拉氏
〈凡十二派一出兴堪村一出洪鄂村一出绥分一出浑春一出乌喇一出乌苏里一出沈阳一出黑龙江一出虎尔哈一出滹野河一出吉林乌喇一出福尔建哈达〉
萨克达氏
〈凡三十九派一出萨克达一出宁古塔一出那木都鲁一出阿库里河一出吉林乌喇一出吉颜一出乌喇一出扎库木一出阿尔喇一出徳里倭赫一出哈达一出叶赫一出卦尔察一出发讷哈一出讷殷一出萨克察一出辉发一出长白山一出布尔哈一出赫图阿喇一出萼漠辉河一出黑龙江一出徳林村一出马察一出和罗一出沾河一出瑚普察一出罗里一出阿尔喇一出额和河一出阿库里一出尼马察一出萨哈尔察一出雅尔瑚一出布尔浑一出瓦尔喀一出倭讷赫村一出沈阳一出萨克苏〉
赛宻勒氏
〈凡八派一出萨哈尔察一出黑龙江一出长白山一出齐齐哈尔一出明安村一出葢金苏苏一出索林村一出松花江〉
精奇哩氏
〈凡二派一出精奇哩乌喇一出黒龙江〉
扎库塔氏
〈凡十四派一出瓦尔喀一出噶哈里碧汉额里村一出萨齐库哈达一出和克通吉一出噶哈里一出松花江一出扎库塔一出尼雅新村一出嘉木湖一出长白山一出博尔屯博欣村一出伊拉富村一出卦尔察一出克什克城〉
乌苏氏
〈凡十五派一出瓦尔喀一出讷殷一出海兰一出长白山一出安禇拉库一出乌喇一出苏穆一出叶赫哈达一出瓦尔喀海兰一出西林穆鲁一出乌苏一出徳尔吉色钦一出蜚悠城一出海兰瓦尔喀什一出吉林乌喇〉
巴雅拉氏
〈凡二十派一出松花江一出虎尔哈一出木伦一出卦尔察一出法尔图一出黑龙江一出长白山一出倭济一出扎库塔一出库穆努一出宁古塔一出伊兰费尔塔哈村一出乌丹村一出乌塞理一出库穆图一出绥分一出库尔喀一出巴颜和罗一出王多罗树一出瓦尔喀〉
辉和氏
〈凡五派一出长白山一出尼马察一出乌喇一出乌喇布伦村一出辉发〉
鲁布理氏
〈凡四派一出叶赫一出乌喇一出绥分一出长白山〉
尼玛察氏
〈凡十一派一出尼玛察一出滹野一出拉发一出黑龙江一出吉林乌喇一出讷殷一出管一出凤凰城一出长白山一出绥分一出乌苏里库雅拉〉
伊尔库勒氏
〈凡五派一出诺罗一出虎尔哈一出迺明村一出宁古塔一出吉林乌喇〉
章佳氏
〈凡二十六派一出费雅郎阿一出马尔墩章佳一出宜汉阿拉一出古伦村一出巴尔都城一出马察一出长白山一出辉发一出嘉禾湖一出哈达一出虎尔哈一出扎库木一出乌喇哈达一出牡丹村一出讷殷一出赫济河一出艾家堡一出吉林乌喇一出费扬宁一出俄穆和苏鲁一出苏完一出叶赫哈达一出辽河一出铁岭一出莲花村一出和森木〉
宁古塔氏
〈凡八派一出宁古塔一出绥分一出讷殷一出虎尔哈一出和佟吉一出倭济一出萨鲁城新村一出哈达〉
萨哈拉察氏
〈凡六派一出伊兰费尔塔哈村一出乌喇绥哈村一出萨哈拉察一出黑龙江一出贝德墨一出白都讷〉
嵩佳氏
〈凡五派一出栋鄂一出松江堡一出瓦尔喀锡一出长白山一出哈达〉
宜特墨氏
〈凡五派一出叶赫一出叶佛讷赫村一出尼雅满湖一出哈达一出伊禄诚嘉浑村〉
扎思瑚理氏
〈凡四派一出卦勒察和伦一出吉林乌喇一出喇发村一出白都讷〉
瑚什哈理氏
〈凡六派一出瑚什哈理一出伊兰费尔塔哈村一出卦勒察一出宁古塔一出沈阳一出吉林乌喇〉
喜塔腊氏
〈凡十五派一出尼雅满山一出瓦尔喀山一出葢吉一出扎库木一出蜚悠城〉一〈出长白出董鄂一出一堵墙一出大凌河一出叶赫一出瓦喀兰一出夸喇一出富克顺一出耀州一出辉发〉
泰楚鲁氏
〈凡二派一出浑春一出音楚〉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五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六
氏族志三
八旗满洲谱系二
性佳氏
〈凡七派一出贝欢山秦一出英额一出长白山一出苏瓦颜一出鄂尔浑一出马察一出哈逹〉
穆尔察氏
〈凡四派一出绥分一出瓦尔喀一出黒龙江一出浑春〉
费莫氏
〈凡十三派一出蜚悠城一出布尔哈图一出萨齐库一出长白山一出瓦尔喀一出辉发一出宁古塔一出苏完一出马察一出喇发一出木城一出巴发一出七奇里〉
索佳氏
〈凡十三派一出鄂尔坤一出呉尔湖一出俄漠和一出界凡一出萨尔湖一出俄漠和索罗一出苏完一出吉林乌喇一出马兜墩一出长白山一出大凌河一出辉发一出托米屯〉
萨马尔吉氏
〈凡六派一出虎尔哈河布尔哈村一出松花江一出虎尔哈一出索伦一出乌苏河一出沈阳〉
齐佳氏
〈凡二派一出叶赫一出齐佳营〉
葛济勒氏
〈凡十二派一出雅兰一出绥分一出和通吉一出宁古塔一出穆湖一出黒龙江一出那穆都鲁一出布尔哈一出倭济一出浑春一出库尔喀一出托克索〉
哲尔济氏
〈凡二派一出尼马察一出吉林乌喇〉
索绰络氏
〈凡八派一出辉发一出吉林一出叶赫一出讷殷一出乌喇一出和多穆哈连一出老寨子一出索绰络〉
鄂卓氏
〈凡八派一出叶赫一出辉发一出黒龙江一出哈达一出牙克萨城一出乌喇一出英额一出三姓〉
钮赫勒氏
〈凡六派一出沙济一出安禇拉库一出英额一出辉发一出郎佳一出钮赫阿林〉
鄂济氏
〈凡九派一出叶赫一出松花江一出黒龙江一出乌喇一出哈逹一出辉发一出吉林乌喇一出尼马察一出穆纳哈逹〉
裕瑚鲁氏
〈凡十一派一出裕瑚鲁一出虎尔哈一出长白山一出讷殷一出黒龙江一出塔思哈河一出洪科一出安褚拉库一出乌喇一出吉林乌喇一出英额和罗〉
布尔察氏
〈凡二派一出阿库里一出虎尔哈〉
伊拉理氏
〈凡二十二派一出乌喇一出叶赫一出殷一出蜚悠城一出徳尔吉河一出讷殷江一出哈尔敏一出赫石一出沈阳一出辉发一出长白山一出仓一岀虎尔哈一出阿喇一出吉林乌喇一出扎库塔一出英额一出多尔吉河一出哈逹一出叶赫哈逹一出卦尔察一出赫舍里河〉
呼尔哈氏
〈凡五派一出呼尔哈一出新逹漠城一出席百一出苏完一出白都讷〉
苏佳氏
〈凡六派一出叶赫一出尼雅满一出扎库木一出徳里倭赫一出黑龙江一出讷殷〉
温彻亨氏
〈凡二派一出乌喇一出叶赫〉
哲尔徳氏
〈凡六派一出界凡一出乌喇一出哈逹一出乌喇哈逹一出长白山一出板城寨子村〉
温察氏
〈凡三派一出叶吓一出辉发一出乌喇〉
额苏哩氏
〈凡八派一出黒龙江一出马察一出徳尔吉一出王佳村一出那木都鲁一出蜚悠城一出齐齐哈尔一出松花江〉
乌鲁氏
〈凡四派一出乌喇一出叶赫一出阿库里一出扎库木〉
觉禅氏
〈凡七派一出乌苏里一出佛阿拉一出扎库木一出贝浑山秦一出长白山一出扎库塔一出山秦阿林〉
科齐理氏
〈凡三派一出瓦尔喀一出徳尔吉阿里一出阿库里〉
巴尔逹氏
〈凡二派一出巴尔逹一岀蜚悠城〉
尼沙氏
〈凡二派一出尼沙一出那木都鲁〉
托活啰氏
〈凡十五派一出黒龙江一出虎尔哈一出乌喇一出叶赫一出喀木屯一出苏完一出萨哈尔察一出阿库里河一出哈逹一出松花江一出胡鲁色一出长白山一岀吉林乌喇一出爱湖一出碧尔坤苏苏〉
阿穆鲁氏
〈凡二派一出伊兰费尔塔哈村一出黒龙江〉
索尔多氏
〈系出乌喇博尔济城〉
俞尔库勒氏
〈凡三派一出诺罗一出松花江一出黒龙江〉
满扎氏
〈凡二派一出库察一出叶赫〉
乌色氏
〈凡六派一出叶赫一出长白山一出吉林乌喇一出瓦尔喀一出佛阿拉一出松花江〉
佑祜鲁氏
〈凡九派一出英额一出佑祜鲁穆湖舒村一出嘉木湖一出松花江一出虎尔哈一出哈逹一出乌喇一出辉发一出宁古塔〉
图色理氏
〈凡十一派一出黒龙江懋塔哈村一出萨哈尔察一出沙济一出黑龙江阿克底村一出浑春一出黑龙江一出尼马察一出黒龙江穆理喀村一出安巴西穆讷一出沈阳一出锦州〉
温特赫氏
〈凡三派一出未舍里一出吉阳一出莾喀库鲁〉
梅勒氏
〈凡二派一出叶赫一出哈达〉
博和理氏
〈凡四派一出黒龙江一出爱湖一出白都鲁一出浑春〉
钮颜氏
〈系出叶赫〉
乌尔古宸氏
〈凡三派一出木楞一出讷殷一出瓦尔喀〉
扎拉理氏
〈凡五派一出瓦尔喀一出那木都鲁一出乌喇一出倭哲一出扎库木〉
温都氏
〈凡十九派一出讷殷江一出绥分一出黄泥洼一出浑春一出沾一出马察一出瓦尔喀一出吴苏里一出苏苏里乌喇一出倭济一出吉阳一出阿库里一出沙济城一出讷殷一出瑚秦村一出长白山一出吉林乌喇一出苏完一出嫩河〉
𫎇古尔济氏
〈系出叶赫〉
阿礼哈氏
〈凡二派一出和通吉郭思屯一出瓦尔喀〉
苏都理氏
〈系出黒龙江〉
奇塔喇氏
〈凡六派一出松花江一出雅尔湖一出佛多尔衮一出瓦尔喀蜚悠城一出约克托城一出科普喀□〉
鄂托氏
〈凡三派一出赫图阿拉一出叶赫一出乌喇〉
洪𠮷理氏
〈系出叶赫〉
墨尔哲勒氏
〈系出松花江〉
索齐勒氏
〈凡四派一出吉林乌喇一出吉林一出松花江一出叶赫〉
托谟氏
〈凡八派一出伊巴丹一出塔山堡一出哈逹一出黒龙江一出叶赫一出齐齐哈尔一出努克特勤一出苏完〉
汤务氏
〈凡三派一出哈逹一出长白山一出乌喇哈逹〉
都拉喇氏
〈凡二派一出吉林乌喇一出黒龙江〉
墨尔迪勒氏
〈凡四派一出黒龙江一出宁古塔一出穆湖一出商颜倭赫〉
喀尔达苏氏
〈凡三派一出乌喇一出黒龙江一出索伦〉
赫舒理氏
〈凡三派一出哈逹一出松花江一出虎栏〉
辉罗氏
〈凡三派一出松花江一出辉发一出乌喇〉
济礼氏
〈凡二派一出长白山一出砮宜〉
乌尔汉氏
〈系出辽河〉
赫宜氏
〈凡三派一出舒勒赫一出屯昻阿一出锦州〉
扎苏理氏
〈凡二派一出卦勒察一出白都讷〉
拜都氏
〈系出叶赫〉
赖布氏
〈凡二派一出扎库木一出佛阿拉〉
布赛氏
〈凡三派一出叶赫一出萨哈尔察一出辉发〉
噶努氏
〈凡二派一出噶硕克村一出噶努山〉
乌苏占氏
〈系出瓦尔喀什海兰河〉
尼奇理氏
〈凡四派一出乌喇一出浑春一出徳尔吉倭济一出苏发〉
鄂谟拖氏
〈系出尼马察〉
董佳氏
〈凡五派一出嘉木湖一出嘉哈一出董佳城一出浑春一出哈达〉
阿克占氏
〈凡三派一出哈逹一出叶赫一出苏完〉
叶穆氏
〈凡四派一出叶赫一出赫尔苏一出尼马察一出哈逹〉
喀尔拉氏
〈凡三派一出辽河一出叶赫一出白都讷〉
萨克察氏
〈凡四派一出绥分一出尼玛察一出浑春一出徳尔吉色钦虎尔哈〉
乌尔答氏
〈凡三派一出叶赫一出吉林乌喇一出辉发〉
图克坦氏
〈凡三派一出吉林乌喇一出苏完一出布尔哈图〉
郭尔佳氏
〈凡三派一出长白山一出安巴徳普特布占台一出嫩河〉
洪鄂春氏
〈凡六派一出伊汉阿林屯齐村一出雅兰一出绥分一出倭济一出沾河一出辉发〉
额尔图氏
〈凡四派一出敦逹敦一出黒龙江一出额尔图村一出明安额尔图〉
彰锦氏
〈凡十派一出费雅郎阿一出沾一出穆溪一出长白山一出那木察一出沈阳一出辉发一出乌喇一出抚顺一出那木都鲁〉
聂格理氏
〈凡二派一出叶赫一出辉发〉
杨佳氏
〈凡十一派一出佛阿拉一出尼马察一出虎尔哈一出倭济一出哈逹一出杨禅一出松山一出蜚悠城一出赫济赫一出白都讷一出吉林乌哈〉
洪鄂氏
〈凡十一派一出长白山一出吉林一出哈逹一出叶赫一出叶赫哈逹一出洪鄂哈逹一出佳木秦一出额尔敏一出雅尔湖一出乌喇一出白都讷〉
贤逹禅氏
〈凡二派一出松花江一出贤逹禅〉
赫赫理氏
〈凡三派一出乌喇一出尼马察一出嫩奈〉
库穆图氏
〈凡三派一出倭济爱满一出那木都鲁一出哈逹〉
康仪理氏
〈系出费尔塔哈村〉
额尔吉氏
〈系出萨哈尔察〉
舒墨理氏
〈凡二派一出沾河一出乌喇〉
克济拉氏
〈系出黒龙江〉
徳敦氏
〈系出黒龙江〉
珠格氏
〈凡三派一出乌喇一岀宁古塔一出萨哈尔察〉
卦勒察氏
〈凡四派一出卦勒察一出长白山一出吉林乌喇一出扎库木〉
多尔衮氏
〈凡二派一岀爱湖城一出索伦〉
洪佳氏
〈凡二派一出乌喇一出长白山〉
孟佳氏
〈凡三派一出郭尔罗斯一出伊巴丹一出浑春〉
克音氏
〈凡四派一出黒龙江一出色钦一出乌拉一出努克特勤〉
明安氏
〈系出界凡〉
乌礼苏氏
〈凡三派一出齐齐哈尔一出黒龙江一出辉发〉
萨哈尔济氏
〈凡二派一出叶赫一出白都讷〉
尼竺浑氏
〈系出长白山〉
武尔格齐氏
〈系出叶赫〉
瑚玉鲁氏
〈系出乌喇〉
和和齐氏
〈系出尼马察〉
塔穆察氏
〈系出黒龙江〉
夸尔逹氏
〈系出哈逹〉
徳都勒氏
〈系出徳都勒〉
恺颜氏
〈系出恺颜〉
珠尔苏氏
〈系出安禇拉库〉
绰克秦氏
〈系出绰克秦〉
安逹拉氏
〈系出黒龙江〉
爱浑氏
〈系出爱浑〉
海拉苏氏
〈系出海拉苏台〉
乌灵阿氏
〈系出巴林〉
图门氏
〈系出乌喇〉
勒第氏
〈系出黒龙江〉
克尔徳氏
〈系出乌喇〉
哲柏氏
〈系出汉楚哈〉
图普苏氏
〈系出叶赫〉
托尔佳氏
〈系出齐齐哈尔〉
格格氏
〈系出黒龙江〉
韩扎氏
〈系出巴龙和罗〉
穆察氏
〈系出那木都鲁〉
多罗氏
〈系出叶赫〉
禇库尔氏
〈系出禇库尔村〉
武聂氏
〈系出萨哈尔察〉
郭尔本氏
〈系出黒龙江〉
图克敦氏
〈系出逹呼里〉
叶库理氏
〈系出虎尔哈〉
哲理氏
〈系出哈逹〉
组佳氏
〈系出铁岭〉
唐逹氏
〈系出科普沁〉
卓克佳氏
〈系出雅尔湖〉
崇果鲁氏
〈系出崇果鲁〉
墨尔齐氏
〈系出乌喇〉
瓦理氏
〈系出黒龙江〉
蔡佳氏
〈系出费尔塔哈村〉
克叶勒氏
〈系出吉林乌喇〉
富尔库鲁氏
〈系出松花江〉
万旒哈氏
〈系出清河〉
穆燕氏
〈系出浑春〉
都善氏
〈系出黒龙江〉
拜格氏
〈系出拜格山〉
阿图拉墨氏
〈系出雅尔湖〉
赛音萨尔图氏
〈系出扎鲁特〉
穆和林氏
〈系出穆和林〉
𫎇鄂索氏
〈凡七派一出瓦面河一出长白山一出浑春一出拉发一出沾河一出讷殷江一出瓦尔喀〉
萨察氏
〈凡二派一出瓦尔喀一出浑春〉
钖墨勒氏
〈凡五派一出浑春库尔喀一出辉河一出浑春一出拉门穆湖一出三姓〉
刘佳氏
〈凡八派一出李佳和罗一出瓦尔喀一出乌喇一出喀尔沁一出辉发一出新屯一出扎穆讷一出松花江〉
果尔吉氏
〈凡五派一出郭络罗河一出吉林乌喇一出哈逹一出白都讷一出乌喇〉
武佳氏
〈凡五派一出乌喇一出索伦一出费逹木村一出五间房一出吉林乌喇〉
佟鄂络氏
〈凡三派一出扎库塔一出巴颜乌喇一出当务理〉
郭佳氏
〈凡五派一出苏完一出葢州一出图理一出哈什一出辉发〉
梅赫理氏
〈系出那木都鲁〉
瑚理氏
〈凡五派一出叶赫和多穆哈廉一出虎尔哈一出瓦尔喀一出卦尔察浑春一出白都讷〉
䝉古楚氏
〈凡四派一出乌喇䝉古楚山一出叶赫一出沈阳一出乌喇〉
崇古喇氏
〈凡四派一出乌喇一出虎尔哈一出瓦尔喀一出讷殷〉
额尔赫氏
〈凡四派一出绥分一出尼尔吉一出黒龙江一出爱浑〉
布雅穆齐氏
〈凡三派一出噶哈里一出吉阳一出黒龙江〉
都理氏
〈凡四派一出玛察一出徳都里一出徳敦村一出黒龙江〉
倭勒氏
〈凡三派一出齐齐哈尔一出乌喇一出黒龙江〉
尼阳尼雅氏
〈凡二派一出费逹木村一出黒龙江〉
専塔氏
〈系出尼马察〉
布逹喇氏
〈系出松花江〉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七
氏族志四
八旗满洲谱系三
叶赫勒氏
〈凡三派一出呀哈一出辽河一出叶赫〉
朱佳氏
〈凡三派一出崇果济巴布一出叶赫一出吉林乌喇〉
瑚雅拉氏
〈凡三派一出乌喇一出乌苏理一出沈阳〉
鄂苏尔瑚氏
〈凡三派一出木鲁一出卓秦一出索伦〉
罗佳氏
〈凡二派一出西克屯一出哈逹〉
敖拉氏
〈凡二派一出乌喇一出黒龙江〉
瓦色氏
〈凡二派一出虎尔哈乌喇一出叶赫〉
珠尔根氏
〈凡二派一出索伦一出黒龙江〉
哈尔察氏
〈凡三派一出尼马察一出海兰一出叶赫〉
布尼氏
〈凡二派一出佛讷赫村一出公额理〉
高佳氏
〈凡二派一出盖州一出吉林乌喇〉
叶赫氏
〈系出叶赫〉
巴理氏
〈系出哲鲁〉
孙佳氏
〈凡三派一出费雅郎阿一出长白山一出答铺〉
喀喇沁氏
〈凡二派一出乌喇一出叶赫〉
翰颜氏
〈凡三派一出赫林台一出嫩河一出□呼里〉
乌苏理氏
〈凡三派一出徳尔吉色钦一出讷殷一出辉发〉
尼佳氏
〈凡三派一出乌尔锡河一出沈阳一出杏山〉
书玛理氏
〈凡三派一出虎尔哈一出万邉屯一出海兰〉
卓晋氏
〈系出长白山〉
色穆奇理氏
〈系出黒龙江〉
广佳喇氏
〈凡二派一出叶赫一出吉林乌喇〉
吴察喇氏
〈凡二派一出安禇拉一出乌喇〉
苍玛尔纪氏
〈凡二派一出黒龙江一出碧新〉
赫书氏
〈凡二派一出叶赫一出吉林乌喇〉
康杰达氏
〈系出黒龙江〉
吉鲁氏
〈凡二派一出乌喇一出吉林乌喇〉
都鲁氏
〈凡二派一出长白山一出黒龙江〉
沙拉氏
〈系出瓦尔喀〉
鄂穆绰氏
〈系出佛讷赫村〉
培佳氏
〈系出束古村〉
舒穆理氏
〈凡二派一出海兰木一出萨尔碧图村〉
鄂尔绰络氏
〈凡二派一出苏完一出卦尔察〉
徐吉氏
〈系出徐吉和罗〉
达尔充阿氏
〈凡二派一出吉阳一出黒龙江〉
乌尔瑚济氏
〈凡二派一出松花江一出乌苏理〉
颜济理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白都讷〉
卓起氏
〈凡二派一出黒龙江一出界凡〉
鄂索络氏
〈凡二派一出启尔撒一出吉林〉
钮瑚特氏
〈系出浑春库雅拉〉
盛佳氏
〈系出长白山色钦〉
倭彻赫氏
〈系出哈达〉
索察氏
〈系出乌喇哈达〉
赫叶勒氏
〈系出沈阳〉
禄叶勒氏
〈凡二派一出黒龙江一出三姓〉
拜晋氏
〈系出黒龙江拜察〉
乌雅察氏
〈凡二派一出吉林乌喇一出鄂云屯〉
穆克图氏
〈系出叶赫〉
扎拉氏
〈凡二派一出叶赫一出辉发〉
傅佳氏
〈凡二派一出辉发一出福寜额〉
郭浑氏
〈系出黒龙江〉
尼锡理氏
〈凡二派一出寜古塔一出巴颜和罗〉
赫佳氏
〈凡二派一出雅兰一出讷殷〉
强恰理氏
〈系出耀州〉
锺吉氏
〈凡二派一出叶赫一出抚顺〉
梅楞氏
〈系出叶赫〉
舒禄氏
〈系出长白山〉
琨都勒氏
〈系出红山〉
额色氏
〈凡二派一出董鄂一出萨哈尔察〉
伏尔哈氏
〈系出佛阿拉〉
觉佳氏
〈凡二派一出章图理一出佛阿拉〉
瑚雅氏
〈凡二派一出讷迪村一出呼讷赫〉
都佳氏
〈凡二派一出辉发一出索伦〉
谟克拖氏
〈凡二派一出鳯凰城一出叶赫〉
虞佳氏
〈凡二派一出鄂克敦城一出裕发〉
碧喇氏
〈凡二派一出和攸一出长白山〉
伊库鲁氏
〈系出诺罗〉
多罗宏氏
〈系出那木都鲁〉
钮赫氏
〈凡二派一出佛阿拉马尔敦一出内河〉
翁钮络氏
〈凡二派一出叶赫一出大凌河〉
吉普褚氏
〈系出叶赫〉
金佳氏
〈凡二派一出讷殷江一出瓦尔喀〉
石穆鲁氏
〈系出浑春〉
玛察氏
〈凡二派一出赛音一出索伦〉
赫济理氏
〈系出辉发〉
䝉鄂络氏
〈凡二派一出虎尔哈一出阿赖〉
郭罗氏
〈凡二派一出长白山一出哈达〉
纳塔氏
〈系出尼马察〉
佟塞勒氏
〈凡二派一出萨哈尔察一出嫩河〉
精吉氏
〈系出吉林乌喇〉
萨尔都氏
〈系出哈达〉
和岳络氏
〈系出虎尔哈〉
舍颜氏
〈系出费雅郎阿〉
毕鲁勒氏
〈系出苏完〉
瑚克锡勒氏
〈系出费尔塔哈〉
顺布鲁氏
〈系出哈尔敏〉
舒𤼵察氏
〈系出绥河〉
殷佳氏
〈系出嘉木湖〉
图尔敦氏
〈系出墨尔根城〉
庆格理氏
〈系出黒龙江〉
苏拉喇氏
〈系出黒龙江〉
墨勒氏
〈系出叶赫〉
巴尔拉氏
〈系出辽河〉
敖拉托欣氏
〈系出黒龙江〉
拜音格理氏
〈系出墨尔根城〉
穆雅氏
〈系出齐齐哈尔〉
攸络库氏
〈系出黒龙江〉
鄂罗氏
〈系出长白山〉
嘉普塔喇氏
〈系出辉发〉
富森氏
〈系出开原〉
瑚逊氏
〈系出五姓庄〉
珠赫勒氏
〈系出乌喇〉
博尔衮氏
〈系出那木都鲁〉
阿鲁氏
〈系出索伦〉
敖佳氏
〈系出马察〉
瑚锡喀氏
〈系出黒龙江〉
朱锡理氏
〈系出蜚悠城〉
珠雅拉氏
〈系出乌喇〉
阿尔布氏
〈系出乌喇〉
齐克腾氏
〈系出乌喇〉
呉济佳喇氏
〈系出长白山〉
文达氏
〈系出叶赫〉
楞布尔勒氏
〈系出索伦〉
都克塔理氏
〈系出努克特勒〉
阿拉邉前氏
〈系出索伦〉
图尔塔拉氏
〈系出黒龙江〉
锡克徳氏
〈系出卦尔察〉
罗察氏
〈系出索伦〉
伊穆氏
〈系出红云堡〉
墨克廷氏
〈系出黒龙江〉
玛尔丹氏
〈系出扎库木〉
额尔格图氏
〈系出黒龙江〉
色勒理氏
〈系出浑春〉
武库登吉氏
〈系出齐哈尔〉
章齐氏
〈系出那木都鲁〉
贾佳氏
〈系出乌喇〉
都雅尔氏
〈系出浑瑚理努克特勒〉
亨奇勒氏
〈系出吉林乌喇〉
格晋氏
〈系出佛阿拉〉
希萨尔氏
〈系出辉发〉
鄂通氏
〈系出鄂通〉
公鄂理氏
〈系出松花江〉
穆卢氏
〈系出索伦〉
扎哈玛氏
〈系出马察〉
墨克勒氏
〈系出叶赫〉
谟尔齐理氏
〈系出噶哈〉
伊勒尔济氏
〈系出吉阳〉
都尔勒氏
〈系出黒龙江库穆图村〉
韩楚哈氏
〈系出绥分〉
舒尔都氏
〈系出叶赫〉
徐察氏
〈系出盖州城鄂罗多〉
福塔氏
〈系出长白山〉
奇徳理氏
〈系出叶赫〉
瑚琥氏
〈系出乌喇〉
宗佳氏
〈系出辉和〉
讷迪氏
〈系出黒龙江〉
瓦尔佳氏
〈系出长白山〉
墨尔吉氏
〈系出叶赫〉
尼格勒氏
〈系出黒龙江富尔瑚村〉
凖齐氏
〈系出黒龙江〉
翁尼理氏
〈系出乌喇〉
朱尔克氏
〈系出索伦〉
通阿拉氏
〈系出倭济〉
穆尔徳氏
〈系出大凌河〉
吴扎尔瑚氏
〈系出浑春〉
特济氏
〈系出扎库塔〉
塔坦氏
〈系出长白山〉
猷格理氏
〈系出叶赫〉
哈尔吉氏
〈系出哈达〉
穆齐氏
〈系出鄂穆和索罗〉
恰喇氏
〈系出宁古塔〉
姜佳氏
〈系出宁古塔〉
博和罗氏
〈系出萨哈禄〉
唐尼氏
〈系出十方寺〉
呉拉氏
〈系出郑家堡〉
洪达理氏
〈系出嘉拉库〉
马尔屯氏
〈系出长白山〉
兆垒氏
〈系出马察〉
玉尔库氏
〈系出尼玛察〉
陈佳氏
〈系出张当〉
莽吉绰氏
〈系出叶赫〉
穆色陈氏
〈系出佛阿拉〉
塞楞吉氏
〈系出塞楞吉石赫寨〉
尼玛哈氏
〈系出辽阳〉
茂仪氏
〈系出英额〉
安佳氏
〈系出普塞七村〉
罗岳氏
〈系出叶赫〉
鄂济理氏
〈系出卦勒察〉
翁果特氏
〈系出翁科〉
康锡理氏
〈系出伊巴丹〉
苏克察氏
〈系出叶赫〉
扎穆秦氏
〈系出黒龙江〉
都瓦尔佳氏
〈系出秦集堡〉
诺络氏
〈系出舍楞阿河〉
田佳氏
〈系出沈阳〉
林佳氏
〈系出蜚悠城〉
秋佳氏
〈系出杏山〉
多锦氏
〈系出黒龙江索多理村〉
努尔汉氏
〈系出努尔汉〉
锡勒尔吉氏
〈系出吉林乌喇〉
嘉哈玛氏
〈系出黒深堡〉
胡锡氏
〈系出辉发〉
瓦尔吉氏
〈系出色钦〉
达瑚理氏
〈系出乌呼理〉
屈佳氏
〈系出辉发〉
普佳氏
〈系出杏山〉
蒋佳氏
〈系出盖州〉
庞佳氏
〈系出清城子〉
䝉果资氏
〈系出绥分〉
舒克都理氏
〈系出黒龙江〉
费佳氏
〈系出讷殷江〉
阿塔穆氏
〈系出叶赫〉
西法齐氏
〈系出绥分〉
孔尼喇氏
〈系出黒龙江〉
宻扎氏
〈系出尼马察〉
倭彻勒氏
〈系出叶赫〉
多兴氏
〈系出殷〉
博都理氏
〈系出索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八
氏族志五
八旗满洲谱系四
何齐拉氏
〈系出雅兰〉
雅佳氏
〈系出辉发〉
桓泰氏
〈系出雅兰〉
喀尔库氏
〈系出乌喇〉
福锡氏
〈系出福山〉
莽果氏
〈系出乌喇〉
孔果络氏
〈系出黑龙江〉
叶禄氏
〈系出叶赫〉
飘佳氏
〈系出萨木占〉
扎克塔氏
〈系出黑龙江〉
绰络氏
〈系出黒龙江〉
索济雅喇氏
〈系出大凌河〉
瓦尔喀氏
〈系出吉林乌喇〉
鄂卓络氏
〈系出瓦尔喀〉
瑚尔哈苏氏
〈系出吉林乌喇〉
恒吉理氏
〈系出董鄂〉
索彻理氏
〈系出乌喇〉
锡强氏
〈系出鄂尔浑〉
申穆理氏
〈系出朱舍里〉
杭佳氏
〈系出哈达〉
巴雅尔齐氏
〈系出诺罗〉
阿赉氏
〈系出翁果罗城〉
伊尔穆氏
〈系出哈达〉
锡玛拉氏
〈系出额楚〉
瑚尔泰氏
〈系出辉发〉
喀克锡理氏
〈系出阳石木〉
索络恪氏
〈系出雅尔湖〉
沙达喇氏
〈系出辉发〉
范佳氏
〈系出辉发〉
努鲁氏
〈系出辉发〉
额哲氏
〈系出兰河山〉
苏尔佳氏
〈系出松花堡〉
申佳氏
〈系出乌喇〉
谟岳络氏
〈系出舒穆禄村〉
玉图墨氏
〈系出哈达〉
洪果奇氏
〈系出长白山〉
周成氏
〈系出周齐理〉
哈巴氏
〈系出哈达〉
嘉穆瑚氏
〈系出辉发〉
良佳氏
〈系出沈阳〉
舒佳氏
〈系出黒龙江法喀堡〉
䝉果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努尔哈拉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图尔佳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洪滚氏
〈系出萨哈尔察〉
拜嘉喇氏
〈系出虎尔哈〉
纳哈塔氏
〈系出郭络罗沟〉
尼庸特氏
〈系出法穆纳哈达〉
哈尔拉氏
〈系出吉林乌喇〉
瑚塔氏
〈系出科尔沁〉
博尔济氏
〈系出东城〉
定纪理氏
〈系出西城〉
拉颜氏
〈系出界凡〉
浑达奇氏
〈系出讷殷〉
托和尔秦氏
〈系出齐齐哈尔〉
色尔杰氏
〈系出伊兰费尔塔哈村〉
伊穆图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葛佳喇氏
〈系出长白山〉
富苏瑚氏
〈系出吉林乌喇〉
博尔卓克氏
〈系出乌喇〉
佛尔锡墨理氏
〈系出□舍里〉
喀喇氏
〈系出西巴理城〉
周延氏
〈系出讷殷江〉
唐颜氏
〈系出讷殷江〉
陶佳氏
〈系出伊苏〉
郑佳氏
〈系出沈阳〉
瑚鼎氏
〈系出和罗山晋〉
格尔齐氏
〈系出尼玛察〉
珠噜氏
〈系出赫舍理河〉
喀尔拉哈氏
〈系出吉林乌喇〉
玉鲁氏
〈系出吉林乌喇〉
占尼氏
〈系出玛察〉
崔穆鲁氏
〈系出玛察〉
梅佳氏
〈系出绥分〉
巴颜氏
〈系出齐齐哈尔〉
瞻楚浑氏
〈系出卦尔察〉
扎雅扎喇氏
〈系出雅兰〉
石富察氏
〈系出倭济〉
达普鲁氏
〈系出黑龙江〉
多拉尔氏
〈系出黑龙江〉
多尔塔喇氏
〈系出黒龙江〉
孟克宜勒氏
〈系出蜚悠城〉
克勒氏
〈系出尼雅满洲〉
嘉瞻氏
〈系出黑龙江〉
图萨喇氏
〈系出叶赫〉
东阿氏
〈系出那木都鲁〉
额宜苏氏
〈系出墨尔根村〉
多秦氏
〈系出黒龙江〉
阿喇氏
〈系出乌喇〉
图勒理氏
〈系出索伦〉
荪绰尔氏
〈系出长白山〉
乌颜齐氏
〈系出乌喇达呼里村〉
杨额理氏
〈系出白都讷〉
瑚佳氏
〈系出吉林乌喇〉
雅尔萨喇氏
〈系出黒龙江〉
锡尔馨氏
〈系出和托阿拉〉
希普苏氏
〈系出黒龙江〉
全佳氏
〈系出盖州〉
莽佳氏
〈系出盖州〉
豊佳氏
〈系出长白山马克丹〉
瑚图氏
〈系出叶赫〉
崔佳氏
〈系出哈达〉
伊苏氏
〈系出黒龙江雅尔库理村〉
鲍佳氏
〈系出安禇拉库〉
喀尔佳氏
〈系出索伦〉
方佳氏
〈系出沈阳〉
富珠理氏
〈系出富珠理〉
瑚图理氏
〈系出黒龙江〉
济拉喇氏
〈系出长白山〉
布希氏
〈系出叶赫〉
留济理氏
〈系出苏瓦颜沟〉
尼音图氏
〈系出哈达〉
钮图氏
〈系出哈达〉
韩楚氏
〈系出长白山〉
农吉勒氏
〈系出哈达〉
阿尔巴齐氏
〈系出扎满和罗〉
成尼氏
〈系出辽阳〉
穆达齐氏
〈系出瓦尔纳哈〉
那氏
〈系出察〉
塞赫里氏
〈系出诺罗村〉
俞库勒氏
〈系出洪艾〉
那克塔氏
〈系出郭络罗〉
乌鲁理氏
〈系出沾〉
穆佳氏
〈系出鄂谟和索罗〉
布萨氏
〈系出瓦尔喀〉
猷格氏
〈系出寜古塔〉
爱义氏
〈系出爱湖〉
彻叶勒氏
〈系出寜古塔〉
乌锡氏
〈系出赫彻〉
额诸氏
〈系出舒舒〉
瑚尔佳氏
〈系出吉林乌喇〉
瑚尔哈喇氏
〈系出白都讷〉
呉库理氏
〈系出黒龙江〉
黑赫穆氏
〈系出黒龙江〉
讷勒氏
〈系出黒龙江〉
敷臣氏
〈系出黒龙江〉
秋舒理氏
〈系出扎库木〉
姚佳氏
〈系出叶赫〉
吴尔锡氏
〈系出长白山〉
乌努齐氏
〈系出蜚悠城〉
温登额氏
〈系出黒龙江〉
乌努氏
〈系出都白城村〉
乌什拉氏
〈系出扎库木〉
颜珠氏
〈系出雅达浑村〉
弼尔雅氏
〈系出爱浑〉
朱尔奇氏
〈系出萨尔哈占〉
边佳氏
〈系出辉发〉
恭佳氏
〈系出哈达〉
西尔图氏
〈系出白都讷〉
墨呼理氏
〈系出吉林乌喇〉
哈苏理氏
〈系出吉林乌喇〉
哈萨喇氏
〈系出白都讷〉
墨尔赫氏
〈系出哈达察汉〉
哈思呼理氏
〈系出白都讷〉
伊博氏
〈系出寜古塔〉
瑚徳勒氏
〈系出乌喇〉
乌勒理氏
〈系出叶赫〉
程佳氏
〈系出苏完〉
寜佳氏
〈系出寜古塔〉
布尔尼氏
〈系出尼玛察〉
瑚鲁氏
〈系出乌喇〉
文扎氏
〈系出长白山〉
索多理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萨穆希尔氏
〈系出索伦〉
通果苏氏
〈系出老寨子〉
卓显氏
〈系出雅尔浑费颜〉
那木图氏
〈系出浑都和色〉
哈思琥氏
〈系出吉林乌喇〉
富思库氏
〈系出墨络古〉
赫尔苏氏
〈系出吉林乌喇〉
乌宇氏
〈系出吉林乌喇〉
闗佳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扣岱氏
〈系出哈达〉
修墨理氏
〈系出虎尔哈〉
额穆特立氏
〈系出黒龙江〉
松吉氏
〈系出汪㤗〉
叶墨勒氏
〈系出叶赫〉
拜察氏
〈系出吉林乌喇〉
岳察氏
〈系出瑚什塔〉
尼珠氏
〈系出哈达〉
耿音氏
〈系出黒龙江〉
迟佳氏
〈系出哈达〉
石佳〈氏〉
〈系出叶赫乌苏河〉
都勒氏
〈系出额尔赫村〉
南福禄氏
〈系出虎尔哈〉
郎佳氏
〈系出辽阳〉
仁佳氏
〈系出司旺堡〉
休佳氏
〈系出乌拉玛〉
赫哲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唐佳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文徳氏
〈系出塔克什城〉
哈尔塔喇氏
〈系出吉林乌喇〉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八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九
氏族志六
八旗𫎇古谱系
博尔济吉特氏
〈凡十二派一出西拉木楞一出兀鲁特一出扎鲁特一出克尔伦一出把岳忒一出察哈尔一出瑚伦博宜尔一出克西克腾一出科尔沁一出阿霸垓一出乌药尔百柴一出阿禄科尔沁谨案博尔济吉特大元之姓与内札萨克四十九旗及喀尔喀四部落台吉倛系元代后裔藩长均应汗臣贝勒贝子公封爵同为我朝臣仆岁时朝觐奔走络绎无外之规实前代所未有今纂八旗氏族志书谨遵㫖以博尔济吉特氏载于䝉古姓氏之首〉
萨尔图氏
〈凡二派一出扎鲁特一出瑚伦博宜尔〉
䝉古尔济氏
〈系出科尔沁〉
鼐奇特氏
〈系出克西克腾〉
郭尔罗特氏
〈系出察哈尔〉
和尔氏
〈系出塔布诺特〉
实宝禅氏
〈系出喀喇乌苏齐巴汉台〉
塔他尔氏
〈系出察哈尔〉
舒鲁氏
〈系出喀尔沁〉
岳诺特氏
〈系出扎鲁特〉
赫鲁克氏
〈系出克西克腾〉
彰扎尔氏
〈系出科尔沁〉
郭尔罗斯氏
〈系出察哈尔〉
翁阿理氏
〈系出阿霸垓〉
公吉喇特氏
〈凡四派一出阿喇克绰忒一出西喇塔拉一出喀拉沁一出察哈尔〉
乌新氏
〈系出西拉木楞〉
把岳忒氏
〈凡十一派一出阿霸垓一出西拉木楞一出把岳忒一出克尔伦一出喀尔喀一出察哈尔一出辉发一出兀鲁特一出喀喇穆伦一出鄂尔绰克鄂汉一出中卫〉
科本氏
〈系出兀鲁特〉
佟尼果特氏
〈系出喀拉沁〉
阿穆尼普塔斯氏
〈系出荪尼喀扎理〉
布鲁特氏
〈系出喀尔喀〉
乌济吉特氏
〈凡二派一出巴颜喀喇一出克西克腾〉
刘佳氏
〈系出察哈尔〉
翁科特氏
〈凡二派一出西拉木楞一出兀鲁特〉
乌齐喜特氏
〈系出兀鲁特〉
兀鲁特氏
〈凡三派一出西拉木楞一出把岳忒一出察哈尔〉
库布特氏
〈系出西拉木楞〉
龚吉尔氏
〈凡三派一出兀鲁特一出扎鲁特一出察哈尔〉
布尔哈齐氏
〈系出兀鲁特〉
伊图墨氏
〈系出科尔沁〉
鄂卓氏
〈系出叶赫〉
威古忒氏
〈系出察哈尔〉
吹霍克亲氏
〈系出察哈尔〉
鄂尔图特氏
〈系出乌喇〉
完颜氏
〈系出喀拉沁〉
海佳氏
〈系出科尔沁〉
扣恳氏
〈系出喀拉沁〉
乌亮海氏
〈凡二派一出喀拉沁一出兀鲁特〉
扎拉尔氏
〈凡二派一出兀鲁特一出察哈尔〉
宝济氏
〈凡二派一出科尔沁一出察哈尔〉
满津氏
〈系出西拉木楞〉
博尔济斯氏
〈凡三派一出察哈尔一出兀鲁特一出克西克腾〉
巴雅喇氏
〈凡六派一出察哈尔一出扎鲁特一出克尔伦一出厄鲁特一出喀拉沁一出科尔沁〉
博硕氏
〈凡四派一出喀拉沁一出鄂尔多斯一出科尔沁一出土墨特〉
塞克图氏
〈凡二派一出土墨特一出科尔沁〉
卓特氏
〈凡四派一出西喇塔拉一出察哈尔一出义州一出克西克腾〉
纳赖氏
〈系出吴喇忒〉
博尔济氏
〈凡二派一出扎赖特一出西拉木楞〉
叶何氏
〈系出察哈尔〉
耨勒特氏
〈凡二派一出西喇塔拉一出扎鲁特〉
乌兰氏
〈系出瑚伦博宜尔〉
李佳氏
〈凡二派一出扎鲁特一出土墨特〉
玛佳氏
〈凡二派一出扎鲁特一出科尔沁〉
鄂尔济斯氏
〈凡二派一出科尔沁一出察哈尔〉
张佳氏
〈凡二派一出扎鲁特一出归化城〉
博尔济克氏
〈凡二派一出扎鲁特一出科尔沁〉
肇佳氏
〈凡二派一出扎鲁特一出察哈尔〉
博罗氏
〈凡二派一出扎鲁特一出阿禄科尔沁〉
齐穆克氏
〈凡二派一出兀鲁特一出克西克腾〉
黄古台氏
〈凡二派一出归化城一出喀拉沁〉
阿拉克塔氏
〈系出喀喇乌苏齐巴汉台〉
布楞都尔本氏
〈系出兀鲁特〉
沙喇图鲁腾氏
〈系出克尔伦〉
奈曼氏
〈凡二派一出敖汉一出兀鲁特〉
白佳氏
〈凡二派一出兀鲁特一出察哈尔〉
纳喇氏
〈凡二派一出阿霸垓一出科尔沁〉
唐古尔氏
〈凡二派一出科尔沁一出毛家屯〉
奇垒氏
〈凡二派一出科尔沁一出察哈尔〉
巴雅克氏
〈系出西喇塔拉〉
乌理津氏
〈系出察哈尔〉
阿鲁特氏
〈系出察哈尔〉
察哈尔氏
〈凡二派一出察哈尔一出布尔噶苏台〉
克尔徳氏
〈系出科尔沁〉
锡纳椘克氏
〈系出兀鲁特〉
达喇明安氏
〈系出鄂嫩果尔〉
鄂宻特氏
〈凡二派一出西喇塔拉一出上都河〉
洽特氏
〈系出西喇塔拉〉
锡讷特氏
〈系出西喇塔拉〉
吴喇忒氏
〈凡二派一出翁克社济讷尔一出哈达〉
雅苏氏
〈凡二派一出把岳忒一出兀鲁特〉
墨尔吉济特氏
〈系出克西克腾〉
吉礼图氏
〈系出西喇塔拉〉
谟尔启特氏
〈系出扎鲁特〉
泰锡纳喇氏
〈系出扎鲁特〉
玛尔吉特氏
〈系出扎鲁特〉
翁吉尔金氏
〈系出扎鲁特〉
纳雅氏
〈系出扎鲁特〉
瑚岳络氏
〈系出扎鲁特〉
锡临氏
〈系出巴颜乌喇〉
达络克氏
〈系出扎鲁特〉
乌理特氏
〈系出兀鲁特〉
扎哈苏亲氏
〈系出扎鲁特〉
克勒徳氏
〈系出巴颜乌拉〉
锡尔哈氏
〈系出阿喇克绰忒〉
齐普齐努特氏
〈系出巴尔古〉
兆巴尔氏
〈系出扎鲁特〉
萨尔珠特氏
〈系出敖汉〉
珠佳氏
〈系出土墨特〉
王扎普氏
〈系出科尔沁〉
瑚佳氏
〈系出吴喇忒〉
马朗阿氏
〈系出科尔沁〉
扎哈拉氏
〈系出阿霸垓〉
克理特氏
〈系出阿礼玛图〉
章图理氏
〈系出土墨特〉
克穆齐特氏
〈系出鄂谟克〉
乌尔汉氏
〈系出兀鲁特〉
锺吉氏
〈系出兀鲁特〉
通塞理氏
〈系出萨哈尔察〉
卓尔和亲氏
〈系出克尔伦〉
扎穆尔氏
〈系出大凌河〉
博尔器济斯氏
〈系出兀鲁特〉
塔尔瑚努特氏
〈系出克尔伦〉
博第斯氏
〈系出兀鲁特〉
博尔苏特氏
〈系出西拉木楞〉
喀尔努克氏
〈系出兀鲁特〉
赫锡特氏
〈系出克尔伦〉
禹尔氏
〈系出阿禄科尔沁〉
扎鲁特氏
〈系出察哈尔〉
索诺图氏
〈系出喀拉沁〉
伍尧氏
〈系出察哈尔〉
赦尔诺络雅苏氏
〈系出察哈尔〉
乌齐熙理氏
〈系出白玉图〉
巴理氏
〈系出科尔沁〉
乌纳特氏
〈系出兀鲁特〉
韩佳氏
〈系出西拉木楞〉
沙岳特氏
〈系出兀鲁特〉
白苏氏
〈系出喀拉沁〉
牛佳氏
〈系出兀鲁特〉
艾耀施氏
〈系出科尔沁〉
黄佳氏
〈系出大凌河〉
冬果尔氏
〈系出科尔沁〉
玛喇拉氏
〈系出察哈尔〉
苏穆察氏
〈系出鄂尔多斯〉
王吉氏
〈系出察哈尔〉
哈尔图特氏
〈系出察哈尔〉
赫尔氏
〈系出察哈尔〉
章穆氏
〈系出科尔沁〉
哈尼克氏
〈系出西喇塔拉〉
布苏克氏
〈系出西喇塔拉〉
齐普齐特氏
〈系出西喇塔拉〉
达鲁特氏
〈系出西喇塔拉〉
阿苏特氏
〈系出西喇塔拉〉
哈理特氏
〈系出西喇塔拉〉
卓启斯氏
〈系出哈达〉
䝉古氏
〈系出土墨特〉
乌喇特哈克氏
〈系出察哈尔〉
巴颜图氏
〈系出克尔伦〉
阿鲁络特氏
〈系出察哈尔〉
额哲特氏
〈系出察哈尔〉
启普樵氏
〈系出察哈尔〉
杭津氏
〈系出察哈尔〉
唐古忒氏
〈系出察哈尔〉
伊尔佳氏
〈系出察哈尔〉
扎穆雅氏
〈系出察哈尔〉
常佳氏
〈系出巴林〉
鲁布理氏
〈系出兀鲁特〉
佳吉理氏
〈系出兀鲁特〉
瑚尔汉氏
〈系出大凌河〉
巴济理氏
〈系出鸭绿江〉
马吉特氏
〈系出土黙特〉
卓尔特氏
〈系出察哈尔〉
陶佳氏
〈系出察哈尔〉
科尔亲氏
〈系出塔濵格尔〉
曹佳氏
〈系出大凌河〉
来黙氏
〈系出察哈尔〉
苏尼特氏
〈系出巴颜鄂隆〉
扎赖氏
〈系出西喇塔拉〉
翁舍占氏
〈系出克西克腾〉
乌朗哈特氏
〈系出巴颜鄂隆〉
卓多穆氏
〈系出兀鲁特〉
阳吉氏
〈系出喀拉沁〉
珠尔吉特鄂谟克氏
〈系出西喇塔拉〉
功格喇普氏
〈系出克西克腾〉
济喇敏鄂玛特氏
〈系出西喇塔拉〉
鄂拉本氏
〈系出巴颜鄂隆〉
库布克氏
〈系出兀鲁特〉
色微氏
〈系出科尔沁〉
克穆楚特氏
〈系出兀鲁特〉
玛扎克氏
〈系出西喇塔拉〉
鄂喇坤氏
〈系出巴颜鄂隆〉
瑚尔浑氏
〈系出西喇塔拉〉
鄂谟克氏
〈系出巴颜和罗〉
潮穆特氏
〈系出布尔噶苏台〉
纳伊氏
〈系出瑚伦博宜尔〉
墨尔启氏
〈系出察哈尔〉
博尔齐特氏
〈系出察哈尔〉
济鲁特氏
〈系出科尔沁〉
吴佳氏
〈系出察哈尔〉
兀扎喇氏
〈系出察哈尔〉
江吉氏
〈系出布尔哈图城〉
鸿果络氏
〈系出科尔沁〉
瑚鲁克氏
〈系出巴林〉
汪扎尔氏
〈系出察哈尔〉
白达尔氏
〈系出苏尼斗〉
瑚尔库尔氏
〈系出科尔沁〉
齐普楚特氏
〈系出克西克腾〉
博和罗克氏
〈系出科尔沁〉
沙查海氏
〈系出克尔伦〉
赫勒氏
〈系出巴林〉
谟锡勒氏
〈系出克西克腾〉
额尔辉额哲特氏
〈系出克西克腾〉
精吉集氏
〈系出克西克腾〉
托罗特氏
〈系出克西克腾〉
式勒氏
〈系出乌野尔拜柴〉
龚吉特氏
〈系出克西克腾〉
舒穆尔氏
〈系出克西克腾〉
兆络特氏
〈系出克西克腾〉
尹斋氏
〈系出克西克腾〉
岳罗亲氏
〈系出克西克腾〉
博罗特氏
〈系出察哈尔〉
孙尼耀特氏
〈系出察哈尔〉
曹丹氏
〈系出察哈尔〉
彻穆滚氏
〈系出喀拉沁〉
崔珠克氏
〈系出察哈尔〉
李塔理氏
〈系出察哈尔〉
侯佳氏
〈系出察哈尔〉
索罗噶尔氏
〈系出察哈尔〉
叶古禄特氏
〈系出察哈尔〉
郑讷鲁特氏
〈系出察哈尔〉
土黙特氏
〈系出中卫〉
白禅氏
〈系出察哈尔〉
旺舒特氏
〈系出中卫〉
王古尔亲氏
〈系出中卫〉
兆达尔干氏
〈系出察哈尔〉
杨蔼氏
〈系出喀拉沁〉
歩古鲁特氏
〈系出察哈尔〉
孙津氏
〈系出察哈尔〉
克穆椘氏
〈系出库坤果尔〉
布尔图氏
〈系出克西克腾〉
锡拉图氏
〈系出察哈尔〉
伊扎尔氏
〈系出克西克腾〉
扎穆恳氏
〈系出克西克腾〉
赫舍理氏
〈系出库坤果尔〉
髙达玛氏
〈系出鄂尔多斯〉
佟尼耀特氏
〈系出察哈尔〉
钦定四库全书卷五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
氏族志七
八旗高丽谱系
李氏
〈凡七派一出黄河套一出开城府一出平安道一出易州一出葢州一出柳闗屯一出李佳堡谨案李氏系高丽国王之姓我国家肇兴东土即称臣内属其氏族隶满洲旗分者甚繁今纂八旗氏族志书谨遵㫖以李氏列于高丽姓氏之首〉
金氏
〈凡七派一出易州一出海州一出开城府一出金家堡一出望京一出葢州一出红溪堡〉
韩氏
〈凡二派一出易州一出安法〉
朴氏
〈凡五派一出易州一出平壤一出开城府一出平安道一出蜀州〉
张氏
〈凡四派一出易州一出望京一出开州一出碧汉〉
傅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柏氏
〈系出易州〉
洪氏
〈凡四派一出南大门一出得州一出易州一出开城府〉
崔氏
〈凡四派一出易州一出𠂢克山一出开城府一出得州〉
刘氏
〈凡二派一出安法一出博川郡〉
黄氏
〈凡三派一出易州一出开州一出盖州〉
冈氏
〈凡二派一出易州一出望京〉
杨氏
〈系出辉宁〉
吴氏
〈凡二派一出易州一出海州〉
陈氏
〈系出平壤〉
文氏
〈系出嘉山堡〉
孙氏
〈系出望京〉
丁氏
〈系出恩山县〉
任氏
〈系出易州〉
伊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宋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徐氏
〈系出噶山〉
车氏
〈系出平阳〉
万氏
〈系出平阳〉
江氏
〈系出得州〉
邉氏
〈系出易州〉
何氏
〈系出平安道〉
闵氏
〈系出易州〉
林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佟氏
〈系出开州〉
瓦氏
〈系出易州〉
耿氏
〈系出博川郡〉
宋氏
〈凡三派一出得州一出东牛卫一出辉寜〉
马氏
〈系出𠂢克山〉
郑氏
〈系出得州〉
曹氏
〈系出建常〉
郭氏
〈系出易州〉
沈氏
〈系出得州〉
方氏
〈系出得州〉
秦氏
〈系出得州〉
孟氏
〈系出易州〉
田氏
〈系出平壤〉
辛氏
〈谨案氏族通谱所载是派无考〉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一
氏族志八
八旗汉军谱系
张氏
〈凡三𣲖一出沈阳一出辽阳一出开平卫〉
李氏
〈凡二𣲖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髙氏
〈凡二𣲖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雷氏
〈凡二𣲖一出辽阳一出沈阳〉
陈氏
〈凡二𣲖一出沈阳一出海州〉
周氏
〈系出沈阳〉
胡氏
〈系出辽阳〉
董氏
〈系出抚顺〉
黄氏
〈系出沈阳〉
钮氏
〈系出辽阳〉
呉氏
〈系出鐡岭〉
刘氏
〈系出长白山〉
尚氏
〈系出沈阳〉
韩氏
〈系出中后所〉
马氏
〈系出沈阳〉
王氏
〈系出义州〉
曹氏
〈系出沈阳〉
丁氏
〈系出辽阳〉
魏氏
〈系出沈阳〉
吕氏
〈系出鐡岭〉
郑氏
〈系出沈阳〉
罗氏
〈系出沈阳〉
白氏
〈系出抚顺〉
王氏
〈凡八𣲖一出沈阳一出纲䑓一出抚顺一出辽阳一出长白山一出中后所一出义州一出盖州〉
李氏
〈凡十四𣲖一出沈阳一出长白山一出王多罗树一出辽阳一出鱼后屯一出锦州一出灵生堡一出家邦一出和罗一出松山一出鐡岭一出抚顺一出穆家堡一出耀州〉
张氏
〈凡七𣲖一出沈阳一出鳯凰城一出锦州一出辽阳一出春家堡一出葢州一出鐡岭〉
刘氏
〈凡六𣲖一出三韩一出辽阳一出鐡岭一出沈阳一出刘家峪一出抚顺〉
陈氏
〈凡六𣲖一出海州一出沈阳一出巨流河一出大凌河一出辽阳一出鐡岭〉
周氏
〈凡七𣲖一出集屯一出坡子一出开原一出中后所一出辽阳一出穆家堡一出沈阳〉
徐氏
〈凡五𣲖一出沈阳一出大凌河一出辽东一出巨流河一出抚顺〉
髙氏
〈凡六𣲖一出沈阳一出锦州一出海州一出葢州一出辽阳一出中后所〉
崔氏
〈凡三𣲖一出沈阳一出鐡岭一出辽阳〉
杨氏
〈凡二𣲖一出沈阳一出锦州〉
孙氏
〈凡四𣲖一出抚顺一出鐡岭一出三虎石一出沈阳〉
赵氏
〈凡四𣲖一出沈阳一出长白山一出鐡岭一出锦州〉
胡氏
〈凡三𣲖一出三韩一出锦州一出沈阳〉
马氏
〈凡四𣲖一出沈阳一出詂河一出海州一出辽阳〉
董氏
〈凡四派一出沈阳一出义州一出辽阳一出抚顺〉
吴氏
〈凡二派一出中后所一出沈阳〉
金氏
〈凡三派一出沈阳一出辽阳一出金徳城〉
许氏
〈凡三派一出抚顺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黄氏
〈凡七派一出沈阳一出郎家堡一出塔山一出辽河一出辽阳一出抚顺一出铁岭〉
韩氏
〈凡五派一出苏家堡一出长白山一出沈阳一出辽阳一出二塞子〉
郑氏
〈凡三派一出铁岭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郭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佟氏
〈凡三派一出沈阳一出中后所一出松山〉
何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抚顺〉
邓氏
〈凡三派一出沈阳一出铁岭一出辽阳〉
姚氏
〈凡二派一出襄平一出沈阳〉
萧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谢氏
〈系出沈阳〉
俞氏
〈凡四派一出沈阳一出宁古塔一出辽阳一出辽东〉
田氏
〈凡三派一出抚顺一出大凌河一出沈阳〉
丁氏
〈系出沈阳〉
白氏
〈凡三派一出辽河一出沈阳一出郭尔秦〉
康氏
〈系出沈阳〉
汪氏
〈凡四派一出宁逺一出沈阳一出辽阳一出铁岭〉
阎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罗氏
〈系出沈阳〉
姜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戴氏
〈凡四派一出沈阳一出抚顺一出长白山一出烂泥河〉
梁氏
〈凡三派一出沈阳一出辽阳一出铁岭〉
孟氏
〈系出沈阳〉
顾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朱氏
〈凡四派一出沈阳一出长白山一出义州一出辽阳〉
杜氏
〈系出沈阳〉
苏氏
〈凡二派一出辽阳一出沈阳〉
程氏
〈系出沈阳〉
尤氏
〈系出沈阳〉
任氏
〈凡三派一出长白山一出辽阳一出沈阳〉
石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辽阳〉
宋氏
〈凡二派一出铁岭一出沈阳〉
潘氏
〈凡三派一出铁岭一出沈阳一出林深堡〉
祁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锦州〉
闻氏
〈系出沈阳〉
纪氏
〈凡二派一出辽阳一出长白山〉
袁氏
〈系出沈阳〉
于氏
〈系出沈阳〉
魏氏
〈系出沈阳〉
侯氏
〈系出沈阳〉
裴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巨流河〉
方氏
〈系出沈阳〉
冯氏
〈系出沈阳〉
谭氏
〈系出沈阳〉
孔氏
〈系出沈阳〉
夏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了街〉
秦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长白山〉
倪氏
〈凡二派一出宁古塔一出辽阳〉
沈氏
〈系出沈阳〉
宗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湖普察〉
龙氏
〈系出沈阳〉
林氏
〈凡二派一出抚顺一出沈阳〉
邉氏
〈系出沈阳〉
傅氏
〈系出沈阳〉
薛氏
〈系出沈阳〉
叶氏
〈系出沈阳〉
闵氏
〈系出沈阳〉
衡氏
〈系出沈阳〉
钱氏
〈凡二派一出烂泥河一出沈阳〉
刚氏
〈凡二派一出辽阳一出沈阳〉
柴氏
〈系出沈阳〉
史氏
〈系出沈阳〉
雷氏
〈系出沈阳〉
强氏
〈系出辽阳〉
蒋氏
〈系出沈阳〉
彭氏
〈系出沈阳〉
耿氏
〈系出沈阳〉
商氏
〈系出沈阳〉
劳氏
〈系出辽阳〉
邹氏
〈系出沈阳〉
司氏
〈系出抚顺〉
贾氏
〈系出沈阳〉
乔氏
〈系出辽阳〉
龚氏
〈系出沈阳〉
靳氏
〈系出杨树沟〉
朴氏
〈系出沈阳〉
陆氏
〈系出锦州〉
牛氏
〈系出沈阳〉
辛氏
〈系出锦州〉
穆氏
〈系出沈阳〉
屈氏
〈系出沈阳〉
卢氏
〈系出辽阳〉
陶氏
〈系出沈阳〉
锺氏
〈系出辽阳〉
松氏
〈系出辽阳〉
宣氏
〈系出辽阳〉
寗氏
〈系出牛荘〉
邢氏
〈系出三块石〉
颜氏
〈系出王内石〉
岳氏
〈系出沈阳〉
曲氏
〈系出辽阳〉
屠氏
〈系出铁岭〉
宜氏
〈系出辽阳〉
唐氏
〈系出沈阳〉
梅氏
〈系出沈阳〉
吕氏
〈系出尚阳堡〉
鄢氏
〈系出沈阳〉
假氏
〈系出沈阳〉
查氏
〈系出沈阳〉
费氏
〈系出沈阳〉
鐡氏
〈系出沈阳〉
章氏
〈系出大凌河〉
井氏
〈系出巨流河〉
巩氏
〈系出沈阳〉
焦氏
〈系出抚顺〉
万氏
〈系出沈阳〉
苖氏
〈系出沈阳〉
郝氏
〈系出沈阳〉
戚氏
〈系出沈阳〉
时氏
〈系出沈阳〉
尹氏
〈系出沈阳〉
秋氏
〈系出沈阳〉
蔡氏
〈系出沈阳〉
受氏
〈系出沈阳〉
洪氏
〈系出沈阳〉
鲁氏
〈系出沈阳〉
族氏
〈系出辽阳〉
张氏
〈系出辽阳〉
王氏
〈凡三派一出䑓一出长白山一出大凌河〉
刘氏
〈凡五派一出盖州一出辽阳一出牛荘一出宁古塔一出大凌河〉
张氏
〈凡四派一出盖州一出牛荘一出抚顺一出大凌河〉
孙氏
〈凡三派一出盖州一出辽阳一出大凌河〉
唐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抚顺〉
杨氏
〈凡三派一出长白山一出辽阳一出大凌河〉
李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大凌河〉
秋氏
〈系出辽阳〉
宋氏
〈系出牛荘〉
图氏
〈系出六䑓〉
雅氏
〈系出吉林乌喇〉
马氏
〈系出辽阳〉
赖氏
〈系出沈阳〉
邓氏
〈系出盖州〉
莫氏
〈系出辽阳〉
江氏
〈系出三䑓〉
庞氏
〈系出盖州〉
俞氏
〈系出章罗〉
黄氏
〈系出牛荘〉
罗氏
〈系出吉林乌喇〉
郭氏
〈系出盖州〉
沈氏
〈系出辽阳〉
吴氏
〈系出沈阳〉
尤氏
〈系出沾河〉
卢氏
〈系出绶山〉
坡氏
〈系出铁岭〉
陈氏
〈系出辽阳〉
孟氏
〈系出匣塔子〉
聂氏
〈系出辽阳〉
赵氏
〈系出沾河〉
髙氏
〈系出辽阳〉
周氏
〈系出辽阳〉
向氏
〈系出匣塔子〉
徐氏
〈系出抚顺〉
朱氏
〈系出大凌河〉
史氏
〈系出抚顺〉
宗氏
〈系出大凌河〉
颜氏
〈系出大凌河〉
赵氏
〈系出抚顺〉
周氏
〈系出抚顺〉
刘氏
〈系出抚顺〉
李氏
〈凡三派一出三达堡一出抚顺一出沈阳〉
王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抚顺〉
张氏
〈凡二派一出抚顺一出开原〉
锺氏
〈凡二派一出硕托一出抚顺〉
周氏
〈凡三派一出抚顺一出铁岭一出沈阳〉
曹氏
〈凡二派一出抚顺一出沈阳〉
马氏
〈凡二派一 沈阳一出抚〉
范氏
〈系出辽阳〉
卢氏
〈系出沈阳〉
赵氏
〈凡二派一出榆树沟一出抚顺〉
袁氏
〈凡二派一出抚顺一出沈阳〉
杜氏
〈凡二派一出辽阳一出抚顺〉
髙氏
〈凡二派一出辽阳一出沈阳〉
金氏
〈系出抚顺〉
吴氏
〈凡二派一出沈阳一出抚顺〉
孔氏
〈系出抚顺〉
陈氏
〈系出抚顺〉
苏氏
〈系出抚顺〉
康氏
〈系出抚顺〉
姬氏
〈系出抚顺〉
徐氏
〈系出抚顺〉
魏氏
〈系出抚顺〉
胡氏
〈系出抚顺〉
郎氏
〈系出三堡〉
任氏
〈系出沈阳〉
蔡氏
〈系出塔三堡〉
冯氏
〈系出沈阳〉
林氏
〈系出抚顺〉
于氏
〈系出抚顺〉
房氏
〈系出辽阳〉
姚氏
〈系出抚顺〉
汤氏
〈系出沈阳〉
谢氏
〈系出沈阳〉
邱氏
〈系出沈阳〉
施氏
〈系出沈阳〉
洪氏
〈系出抚顺〉
沈氏
〈系出沈阳〉
严氏
〈系出沈阳〉
梁氏
〈系出铁岭〉
韩氏
〈系出沈阳〉
田氏
〈系出沈阳〉
佟氏
〈系出沈阳〉
肖氏
〈系出沈阳〉
宋氏
〈系出沈阳〉
谈氏
〈系出沈阳〉
晋氏
〈系出沈阳〉
许氏
〈系出沈阳〉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二
土田志
昔者成周以穑事开基自公刘彻田为粮著三单之美古公疆理宣亩自西徂东以周于执事武王周公本之为体国经野之略从古帝王之兴未有不敦崇本计者钦惟我
太祖高皇帝定八旗军制先令国人屯田旷土设职官十
有六専司其事
太祖文皇帝嗣位之初即申严屯荘禁令
屡饬八旗备御官劭农播榖禁滥役妨农者猗欤伟哉创造之勤与周家比烈而
规模宏逺又逺过之
世祖章皇帝既大一统籍近京州县闲田
赐东来将士遂画定旗地有民田错互者以官田易之视所易近逺免其税有差经界正矣榖禄均矣
圣祖仁皇帝命展邉开垦得膏腴地数百万顷由是八旗人士内有闲田可以资生外有草地可以垦种不假闾阎尺寸而旧壤新畬咸得我所
世宗宪皇帝虑畿辅荘屯杂处有司督察为艰
特置八路官分司董率𨗳迎其善念振作其怠心睿虑益为周挚迨我
皇上之御极也念旗人生齿日繁宜筹经逺既给还入官之产又查赎民典之田且以公产租银递年普赏其沙水荒碱地亩则必
命大臣履勘豁除赋租凡所以为旗人裕恒产谋久长者尤无微不至矣臣窃惟周家世有哲王而制作至元公而止讵若我
大清
圣
圣相继
𬣙谟善政次第举行即土田为万几之一端迺经列祖之经营
宸𠂻之规画宏纲细目美备周详如此然则旗人食旧徳服先畴含哺击壤其深思乐利所由来乎谨博稽册籍采其有闗地亩者为土田志分八子目曰土田规制曰给地数目曰守
陵人员地亩曰直省驻防地亩曰茔地曰牧曰土田教令曰土田蠲恤而各子目之下又有部分以便寻检焉
土田志一
土田规制〈肇基规制 畿辅规制〉
肇基规制
太祖髙皇帝乙卯年夏六月令国人屯田旷土
谕曰我国储积未充惟及是时抚辑吾国固疆圉修邉备重农积榖为先务耳因
命各牛录下出十人牛四头于旷土屯田积贮仓廪复设官十六员笔帖式八员㑹计出入〈谨案乙卯之次年为天命元年丙辰〉
天命四年夏四月
谕沿邉之地宜设兵以卫农人
我
太宗文皇帝初即位之年〈谨案是年为天命十一年明年改元天聪〉秋九月定屯荘禁令先是编归降戸口每十三壮丁为一荘分隶满洲大臣家至是
命按满洲官品级毎一备御〈即今佐领〉止给壮丁八名以供使令其馀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择汉官清正者辖之禁贝勒大臣属下需索器物及恣意行逰者复
谕曰工筑之兴有妨农务前因城郭邉墙事关守御有劳民力良非得已朕深用悯念今修葺已竣嗣后有颓壊者止令修补不复兴筑用恤民力専勤南亩以重本务其屯荘田土八旗移居已定今后无事再移可使各安其业无荒耕种满洲汉人毋得异视凡讼狱差徭须画一均平诸贝勒大臣并在外驻防之人及贝勒下牧马管屯人有事往屯荘各宜自备行粮若擅取民间牛羊鸡豚者罪之
天聪三年二月申科敛民财之禁时有正黄旗千总因本管官至屯敛取民物以为供应者
上察知之
谕贝勒大臣曰出使之人各自备糇粮毋许科取于民近闻有违法妄行者不可不严为惩治诸臣皆受朕恩身居民上衣食亦已丰裕乃攫取贫民辛勤孳养之牲牢以供口腹贫民被此扰累何所恃以为生乎嗣后除凡人照常处分外若系管粮官笔帖式及巡台人虐民妄行定行处死
天聪七年春正月庚子集八旗备御官
谕曰田畴庐舍民生攸赖劝农讲武国之大经方今疆土日辟旧所给田地若有不堪耕种者察明换给沃壤即于附近建造房屋俾迁居之如贫民之牛具耔种赴有力之家代耕一切徭役専派有力者不得滥及代耕贫户
九年春三月禁滥役妨农
谕曰朕昨出见民间耕种愆期葢因章京等有事城工欲先时告竣故额外派夫致误耕作筑城固为正务然田地荒芜民食何赖嗣后有滥役民夫致妨农务者该管章京以下俱治罪
崇德元年冬十月禁屯积米榖并令及时耕种二年春二月令各屯堡及时劭农
夏四月辛卯
谕群臣贷粟贫民及时播种
五年春三月
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帅右翼贝勒多铎帅左翼官兵往修义州城驻军屯田寻奏义州东西四十里田地皆已开垦
夏五月
谕理藩院曰尔等可令索伦来归之众同郭尔罗斯部众于乌库玛勒格棱额勒苏昂阿察喀地方驻札耕种六年十一月都察院叅政祖可法等奏言今岁禾榖未𭣣秋霜早陨恐收获之时米粮未能丰足价渐腾涌市粜日稀所宜预为筹画者凡四事一请严沽酒之禁本京及大小城堡计造酒米数毎日不下数百石停止一年可省米数十万石一请杜囤积之弊有粮之家或卖或借卖则从市平粜借则从时起息俾得有无相通不许居奇长价一请疏河渠之路东土以辽沈为肥饶夹河六屯尤为沃壤年久不浚故河壅而水不流雨泽偶多遂致泛溢沿河一带良田悉委弃矣及时挑修用力不多为益最大即民间夫役亦所乐从一请开纳粟之例或论罪之大小限以粮数纳赎或无罪平人有急公输粟者量加奖录俟秋成丰稔即行停止疏入得
㫖所奏俱是我国人民当此饥馑之年著停止沽酒待年丰仍许沽卖获罪之人无银纳赎愿输粮者准以时价折收有馀粮之家愿助者许助愿卖者许卖又新开河修浚一事该部俟可以兴工之时奏闻
七年六月癸卯
上谕大学士范文程等曰昔我
太祖时凡遇行兵巡幸军士有践踏田禾者重则射之轻则鞭之法律严明所以重农事也近来诸王贝勒行兵出猎见有践踏田禾者亦曾察出定罪否朕前往牧马之所见内大臣塔瞻等践踏田禾已夺取其矢交与兵部究治矣出兵官员应在京𠉀定功罪其馀闲散官员即当令其各往本牛录屯荘查㸔田土锄垦与否如有弃而未锄者可拨工助之五榖系万民之命何得兀然闲坐略不介意也范文程等遵
谕集诸王贝勒大臣于
笃恭殿宣示毕王贝勒奏曰臣等遇有践踏田禾之人应鞭责者鞭责应罚惩者罚惩不敢疏纵也
以上肇基规制
畿辅规制一〈顺治元年至康熙五十三年〉
顺治元年十二月
谕户部曰今我朝定都燕京期于久逺凡近京各州县民人无主荒田及明朝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等凡殁于寇乱者无主田地甚多尔部概行清查若本主尚存或本主已过而子弟存者量口给与其馀田地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勲臣兵丁人等葢非利其地土良以东来诸王勲臣兵丁人等无处安置故不得已而取之然所取之地若满汉错处必争夺不止可令各府州县乡村满汉分居各理疆界以杜异日争端今年从东先来诸王各官兵丁及现在京各部院衙门官员俱著先拨给田园其后到者再酌量照前与之
是月顺天巡按柳寅东疏言清查无主之地安置满洲荘头诚开创宏规苐无主地与有主地犬牙相错势必与汉民杂处不惟今日履亩之难恐日后争端易生臣以为莫若先将州县大小定用地多寡使满洲自住一方而后以察出无主地与有主地互相兑换务使满洲界限分明疆理各别而后可葢旗人共聚一处阡陌在于斯庐舍在于斯耕作牧放各相友助其便一也满汉疆理无相侵夺争端不生其便二也里役田赋各自承办满汉各官无相干渉且亦无可委缷其便三也处分当经界明人无窜避惊疑得以保业安生耕耘如故赋役不缺其便四也可仍者仍可换者换汉人乐従且其中有主者既归并其馀自不容无主者隐匿其便五也疏入奉
㫖戸部详议速覆
是年定民间无主田地拨给八旗壮丁毎人三十亩
二年正月户部以圈拨地土事奏
闻报曰凡圈丈地方须令满汉分处至于故明赏赉勲戚荘地及民间无主荒田悉令输官酌行分拨〈谨案㑹典顺治十一
年覆准凡丈量州县地用歩弓各旗荘屯用䋲用歩弓曰大用䋲曰圈〉
二月
谕户部传谕各州县有司凡民间房产有为满洲圈占兑换他处者俱视其田产美恶速行补给务令均平倘瞻顾徇庇不従公速拨耽延时日尔部察出従重处分十二月户部尚书英俄尔岱等言臣等奉
命圈给旗下地亩查得易州安肃等州县军卫共三十六处无主田地尽数拨给旗下犹若不足其未察地方如满城望都等二十四州县尚有无主荒地若拨给旗下则去京渐逺兵民杂处多有未便议将易州等处有主田地酌量给旗而以满城等处无主田地就近给民庶㡬两利至于清查事绪繁多应差廉干官员前往従公拨给务令满汉兵民各有宁宇䟽入
命遣给事中四员御史四员同戸部司官八员前往拨给是年题准给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大荘每所地一百三十晌或一百二十晌至七十晌不等半荘每所地六十五晌或六十晌至四十晌不等园毎所地三十晌或二十五晌至十晌不等
〈谨案旧例六亩为一晌自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始奉〉
〈实㫖嗣后按亩核算不冩若干晌而此志原文有系钦依录与圣祖御制文集者所书晌数今敬遵其旧惟自乾隆元年以后则遵㫖概用亩数核改谨声明于此〉
又题准分给园地内府总管八晌亲王府管领六晌郡王以下府管领五晌各府给事人员俱给地有差
又题准王以下各官所属壮丁计口给地六晌停支口粮
又题准民间坟墓有在旗人地内者许其子孙随时祭扫
三年题准京师内外无主园地酌量拨给诸王府又题准副都统以上官员各拨给园地三十晌并二名壮丁地〈谨案每名壮丁地三十亩〉
是年三月户部言民间田地拨给满洲已经于邻近地方补还但庐舍田园顿非其故迁徙流离深为可念应照被拨地数一应钱粮全免一年其地土房舍虽未经拨给满洲而与近村被拨之民同居分种亦应照分出地数将一应钱粮量免一半凡故明公侯外戚屯地既经拨出其钱粮自应照数永免如有被拨之民将他处未拨之产混开冒免者察出重究
诏従所请
四年正月戸部言去年八旗圈地止圈一面内薄地甚多以致秋成无望况今年东来满洲又无地耕种若以逺处府州县屯卫故明勲戚等地拨给又恐孤贫者无力运送应于近京府州县内拨换去年薄地并给今年东来满洲其被圈之民于满洲未圈州县内查屯卫拨补仍照迁移逺近豁免钱粮四百里者准免二年三百里者准免一年以后无复再动民地庶满汉两便疏入
诏従其议于是圈顺义懐柔宻云平谷四县地六万七百五晌以延庆州永宁县新保安永宁卫延庆左卫右卫懐来卫无主屯地拨补圈雄县大城新城三县地四万九千一百一十五晌以东鹿阜城二县无主屯地拨补圈容城任邱二县地三万五千五十一晌以武邑县无主屯地拨补圈河间府地二十万一千五百三十九晌以博野安平肃宁饶阳四县先圈薄地拨补圈昌平良乡房山易州四州县地五万九千八百六十晌以定州晋州无极县旧保安深井堡桃花堡递鹗堡鸡鸣驿龙门所无主屯地拨补圈安肃满城二县地三万五千九百晌以武强藁城二县无主屯地拨补圈完县清苑二县地四万五千一百晌以真定县无主田地拨
补圈通州三河蓟州遵化四州县地十一万二百二十八晌以玉田丰润二县圈剰无主屯地及迁安县无主屯地拨补圈霸州新城漷县武清东安髙阳望都固安安州永清沧州十一州县地十九万二千五百一十九晌以南皮静海乐陵庆云交河蠡县灵寿行唐深州深泽曲阳新乐祁州故城徳州各州县无主屯地拨补圈涿州涞水定兴保定文安五州县地十万一千四百九十晌以献县先圈薄地拨补圈宝坻香河滦州乐亭四州县地十万二千二百晌以武城昌黎抚宁各县无主屯地拨补
是年题准𠫵领以下官员各给二名壮丁地又题准拨给甲兵地亩有告称不能耕种者不准又题准圈拨地内如有集场仍留给民以资贸易又题准嗣后民间田产永停圈拨
又题准拨给地亩以现在为凖嗣后虽增丁不添给减丁不退出各官虽升迁不添给亡故降革不退出
五年题准亲王给圈十所郡王给圈七所每所地三十晌
又题准南苑海户每户给地三晌
又题准各官带来壮丁给地不敷毎佐领下再给十名壮丁地
六年题准袭封王贝勒贝子公等伊祖父所遗圈地除拨给应得之数外其馀地亩不必撤出仍留本家
又题准凡加封王贝勒贝子公等各照本爵拨给园地
又题准拨给官员园地公侯伯子各三十晌男二十晌轻车都尉十五晌骑都尉十晌虽陞至超品公亦不逾三十晌
又题准凡官员致仕者督抚布按总兵各给园地六晌道员副将叅将各四晌府州县游守等官各三晌
又题准改拨官员园地公侯伯各五十晌子四十晌男三十晌都统尚书轻车都尉各二十晌副都统侍郎骑都尉各十晌一等侍卫䕶卫叅领各七晌二等侍卫䕶卫各五晌三等侍卫䕶卫云骑尉各四晌
又题准新来壮丁毎名给地五晌
七年题准拨给亲王园八所郡王五所贝勒四所贝子三所公二所每所地三十晌嗣后凡初封王贝勒贝子公等俱照此例拨给镇国将军园地四十晌辅国将军三十晌奉国将军二十晌奉恩将军十晌凡给过园地者停给家口粮米
又题准给公主园地六十晌郡主三十晌县主郡君各二十五晌
又题准八旗旧壮丁每名撤出地一晌拨给新壮丁
九年题准八旗壮丁退出地并首告清出地及各省驻防遗下地照垦荒例招垦三年起科十年题准嗣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十一年正月都察院言满洲兵丁虽分土田每年并未收成穷兵出征必需随带之人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空闲一遇旱涝又需部给口粮且以地瘠难耕复多陈告而民地又不便再圈请查壮丁四名以下地土尽数退出量加钱粮月米其马匹则于冬春二季酌与喂养价银其退出之地择其腴者许令原得瘠地之人更换馀则尽还民间在满洲有钱粮可望乐于披甲而又无瘠地之苦至民间素知地利复不至于荒芜是兵民共仰
皇仁于无尽矣下该部确议
十五年题准旧例勲戚荘屯粮石在部报收嗣后交各本主报纳多寡听其自便
十七年覆准八旗撤出壮丁地亩向交各佐领收存以致荒芜令地方官招民垦种照例三年后起科
十八年九月户部言民间地土房屋禁止满洲置买已于顺治七年三月内定例遵行后顺治十三年奉有顺治七年未禁以前所买地土房屋入官戸部给发原价其钱粮行文地方官除免之
㫖臣等㸔得未禁之前所置地土房屋发觉者请不给原价免其入官七年禁止以后所买地土房屋仍照定议尽行入官买者卖者一并治罪
诏从所请
康熙元年工部议遣官发帑修筑近京八旗䕶荘堤岸其取土刨挖地亩户部另拨补给地主
诏从所议
二年题准新来佐领给地五晌领催给地三晌三年正月先是正黄旗副都统穆占奏称伊佐领下四百四十名壮丁地亩不堪祈给地更换奉有各旗村荘有地亩不好者壮丁一百名以下仍令留住一百名以上应迁移之
㫖至是户部查明镶黄正白正红镶蓝各旗壮丁一百名以上地亩不堪者共二万六千四百五十名应将顺天保定河间永平等府属州县圈出地亩十三万二千二百五十晌分给各旗每壮丁一名给地五晌准令迁移并请差部员旗员㑹同地方官酌量换给议上得
㫖右翼著尚书去左翼著侍郎一员去其更换不堪地亩各旗著副都统去馀依议
五年正月和硕康亲王杰书等遵
㫖议沙压水淹地十五万四千晌有奇该佐领未经踏勘难以悬议应差部臣前往踏勘明白造册再议疏入辅臣䓁称
㫖踏勘地亩事情重大著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等都统户部满汉尚书及满侍郎一员都察院左都御史及满左副都御史一员六科给事中或满或汉每科各一员往看具奏
三月都统贝子温齐等奉差查勘八旗沙压水淹不堪耕种之地内镶黄旗地尤不堪其馀各旗有一半可耕者亦间有过半不堪与全不堪者各别具疏覆奏辅臣等称
㫖
太祖
太宗时原将八旗分左右翼荘田房屋俱従头挨次分给后因睿亲王到京欲住永平府留剰周围地土未圈且欲令伊本旗切近故将镶黄旗应住地方与正白旗而给镶黄旗于右翼之末今各旗以地土不堪具控据都统等踏勘回奏镶黄旗不堪尤甚如换给地亩别旗分已立界截圈不便更易惟永平府周围地亩未经圈出应令镶黄旗移住且
世祖章皇帝㫖亦云凡事宜遵
太祖
太宗例行今思荘田房屋应照翼给与将镶黄旗移于左翼仍从头挨次拨给至各旗不堪地亩作何分别圈拨之地作何补还镶黄旗移出旧地作何料理著户部一并酌议
四月户部议覆八旗圈换地亩事镶黄旗近圈顺义宻云懐柔平谷四县之地毋庸拨换外其左右翼之涿州雄县大城新安河间任邱肃宁容城等处地应照旧例从头挨次拨换将正白旗通州三河迤东大路北邉至丰润县永平府周围留剰地拨给镶黄旗如不敷将遵化至永平路北夹空民地拨给其正白旗所撤通州迤东之地亦应于永平周围地内拨补不敷将路北夹空民地滦州乐亭县民地拨给至二旗包衣佐领下壮丁应否迁移伏𠉀
圣裁再六旗地亩内除一半可耕一半不堪者不准拨换外其过半不堪与全不堪者应将各旗圈内空地或满洲退回地酌量拨换俱俟秋成后差员丈量分拨又一议镶黄旗既有顺义等四县地应将所移涿洲壮丁即于顺义等处民地拨给其河间等处七县所移壮丁应将正白旗蓟州遵化地拨给不敷将夹空民地拨给其通州三河玉田丰润等处地仍留正白旗馀照前议奏入奉
㫖镶黄旗涿州壮丁移于顺义等县依后议其前议将正白旗通州迤东大路北邉给与镶黄旗南邉留与正白旗之处俟秋后差员将正白旗满洲地投充人地皇庄地丈量明白取具实数酌议分拨馀俱俟镶黄旗迁移事竣具题请㫖
十二月户部覆准侍郎巴格等疏镶黄旗迁移壮丁共四万六百名该地二十万三千晌将蓟州遵化迁安三处正白旗壮丁分内地民地开垦地多出地投充汉人地派给不敷将延庆州民地拨补其正白旗迁移壮丁二万二千三百六十一名该地十一万一千八百五晌将玉田丰润二处民地多出地开垦地投充汉人地并永平等处投充汉人地派给不敷将永平滦州乐亭开平民地酌量取拨
诏従所议
六年题准八旗地有坍塌成河者准与换给其出碱或被涝地不准换给
是年二月户部言各旗拨换地亩将完馀剰房地应交地方官办粮此后各旗有具呈请拨换者概行禁止
诏从所请
八年六月
谕户部曰朕缵承
祖宗丕基抚育群生满汉军民原无异视务俾各得其所乃惬朕心比年以来复将民间房地圈给旗下所以致
民生失业衣食无资流离困苦深为可悯嗣后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圈房地悉力给还民间尔部速行晓谕昭朕嘉恵生民至意至于旗人无地亦难资生应否以古北等口邉外空地拨给耕种其令贝勒大臣确议以闻是年题准圈拨民间田房屡经停止迩来有因旗下退出荒地复行圈拨者有逰牧等处投来人丁复行圈拨者有因圈补时复圈接壤民地者百姓失业堪悯今张家口喜峰口杀虎口古北口独石口山海关外各有旷土如宗室官员及甲兵有愿将壮丁地亩退出取口外闲地耕种者该都统副都统给印文咨送按丁拨给
九年二月户部议古北等口外闲空之地分拨八旗查喜峰口独石口外既无闲地正红旗又无赴邉外领地之人不必拨给今以古北口外地拨与镶黄旗正黄旗罗文峪外地拨与正白旗冷口外地拨与镶白旗正蓝旗张家口外地拨与镶红旗镶蓝旗
诏从所议
是年题准官员甲兵地亩不许越旗交易其甲兵本身种地不许全卖
又题准官员拨补地亩不遵部文擅拨给别项地亩者罚俸一年
十年覆准八旗荘屯每屯原设屯领催一名不必更设里长
十五年覆准官员不对阅部册支给口粮地亩者罚俸两个月笔帖式等罚俸一个月其察对册籍系司官职掌堂官不必议处
二十年题准满洲新归旗者停给园地
二十二年八月议政王大臣等㑹议八旗贫丁赒给房地
谕曰朕轸念八旗贫丁特令㑹议使之得所今覧所议无房产贫丁令于城外空地造房居住犬以单身贫丁离本旗佐领地方逺居城外既难应差又或有不肖之徒肆意为非亦难稽察八旗官员房屋田地虽皆系从前分占亦有额外置买者可令有房四五十间之人量拨一间与无房者居住其正丁所分田地外有旗下荘头将洼下之地已经开垦耕种者着该部明白丈量有多馀者注册仍暂留与原主俟现在收存地亩拨给不敷之时将此地补拨如此庶于贫丁少有禆益令议政王贝勒大臣八旗佐领以上议奏
是月议政大臣等议旗下兵丁贫无妻室者官给资婚娶无房屋者令八旗王以下官员人等以上有房屋四十间者分拨一间给与居住无田土者以户部所存未分拨田土拨给并丈量王以下官员人等以上户内田土有较原数浮溢者令存留拨给奉
㫖所议尚未尽善每四十间拨给一间如在住室墙垣之内恐有未便或别所房屋或空地筑室拨给庶不渉于强派其皇荘地土未经议及亦非公私一体之谊应令一并丈量若亲王以下富户以上有空闲园地房屋情愿捐纳入官者著部奏闻分别议叙
二十三年五月户部题丈量过旗下大臣官员及投充民人溢额地亩暂留原主名下需用时再行拨给奉
㫖田地为民恒产已经给与者不便复取其旗下大臣官员既有溢额之地理宜注册俟需用时再行拨给民地不可轻动
是月
谕户部曰民间田地久已有㫖永停圈拨其部存地亩分拨时或不肖人员借端扰害百姓圈占民人良田以不堪地亩抵换或地方豪强隐占存部良田妄指民人地亩拨给殊为可恶直隶巡抚可严察此等情弊指名纠参从重治罪
二十四年四月顺天府府尹张吉午疏请自康熙二十四年始凡民间开垦田亩永免圈取奉
㫖民间自开垦田亩若圈与旗下恐致病民嗣后永不许圈如旗下有当拨给者其以户部现存旗下馀田给之是月户部详议直隶州县百姓垦荒田地停止圈拨如有各处壮丁及新满洲将
皇荘并上三旗内务府及八旗礼部光禄寺丈量所馀地亩拨给俟此项地亩拨完时另行请
㫖
又议准拨给地亩不论多少停其遣笔帖式俱差司官拨给如不照旗员退出之地取拨另将别项地拨给者降三级随旗行走
四十年八月直隶巡抚李光地疏奏青县等处西翼四旗马厂馀地原十八万八千四百六十二晌零今民认垦者止三万二千十六晌零其外有民偷垦邻亩暂充已业者有偷垦之田现为水淹不可耕者㑹勘之时民人惧罪莫敢出名承认乞免已往之罪招民承种于康熙四十年为始照则起科
诏从之
四十五年议准拨给地亩自康熙十三年后均系将八旗退出地方官收存地亩拨给至今遵行但春间二三月内已经耕种应停拨给俟九月间秋成后始行拨地
五十三年七月直隶巡抚赵宏燮疏言直属旗人退还田地原有二项一系退还民人当差纳粮永行停圈者一系退还民人承种输租应圈之时例令圈拨者沧州旗人退还田地系奉
㫖永行停圈之地今荘头李必逹等具呈内务府指圈沧州旗人退还地六百馀顷查此田地沧州民人耕种当差纳粮已久若聴圈拨必致失所请各属旗人于退还输租地内均匀拨给
诏从其请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三
土田志二
土田规制
畿辅规制二〈雍正元年至十三年〉
雍正元年
谕曰口外地方辽阔开垦田地甚多将京城无产业兵丁移驻于彼殊为有益著古北口提督定议再著总理事务王大臣等㑹同该部详议具奏寻议准将在京八旗满洲䝉古骁骑内选熟谙农务者八百名前往热河喀喇河屯桦榆沟三处开垦
六年十月巡察顺天永平宣化三府监察御史苗寿等奏称直属近畿州县不论旗民均编保甲奉行在案惟是旗荘圈赏投充地亩册贮内府及户部凡各州县查阅原档例应申请咨部转行知照往返需时臣等历据民人控告旗荘强霸不结之由总因档案未易清查州县官虽知隠占情弊不便悬断以致旗荘益得恣行兼并仰恳
皇上敕下内务府宗人府八旗都统其内府大粮荘头及内府官兵投充当差人等现在实有地亩由内务府查明实数并坐落州县乡村名下地段四至造具清册咨送户部其亲王以下闲散宗室以上荘头及包衣官兵投充当差人等地亩由各府属管领佐领查造清册其觉罗八旗荘头及官兵投充人等地亩由该旗查造清册此册务湏一様二夲一留户部存案一由部转咨直督发布政司照造清册钤发州县与民粮地清册一同存贮嗣后有旗民互争之案检册查对不难勘丈讯㫁再此内帯地投充人户有隠地数顷或数十顷者亦应彻底清晰难容遗漏请照民人之例勒限一年准其据实首明该管处除本身现在当差地亩之数记档咨送外馀地另册报部题明仍著输租当差以正赋额其有隠匿不报及不实指坐落四至等弊一经查出所隠馀地照例入官仍严加议罪将查送之官一并交部议处至此项档册颁发以后每年不无移换应扵岁底由两翼税课司彚报户部咨行各属知照记档户部议覆应如苗寿等所请得
㫖允行
七年
谕曰八旗地亩原系旗人产业不准典卖与民向有定例今竟有典卖与民者但相沿已久著从寛免其私相授受之罪各旗务将典卖与民之地一一清出奏请动支内库银照原价赎出留在各该旗给限一年令原业主取赎如逾限不赎不论本旗及别旗人准其照原价承买
八年
谕曰近畿各府有八旗荘屯杂处其间有司难扵清查且八旗罢黜之废员及不能上进之子弟与多事不法之
家人往往潜住其中结交逰手好闲之軰妄行生事或好勇斗狠或酗酒赌博或与百姓争讼告讦辗转不休以致风俗日渐浇凌难以整理虽有理事同知一员亦相隔甚逺不过词讼到案一为判断而已平时则无稽查约束之功也朕意欲扵旗员及司官内遴选贤能者八员派往各府有荘屯之地方専办旗人之事时加教诲申明禁约导其善念革其邪心小则分别惩戒大则据实纠参其有旗民互相争讼之事仍聴该管衙门审理此差往之员以一年为期更换一次果能实心办理化导有方一年内所管之处无旗人犯法之案将该员与以议叙倘或怠忽废弛因循瞻頋或擅作威福多生事端著直隶总督与巡察御史即行参奏从重议处其如何分晰管理及如何定例之处著该部详悉妥议具奏户部议覆直隶九府内除广平大名二府逺处京南均无旗荘坐落毋庸置议外其馀七府所辖有旗荘坐落者共计七十七州县卫广袤约二千馀里其间旗民杂处贤愚不等地方有司既无约束旗人之责而理事同知一员又难稽查周遍
皇上特颁谕㫖差遣官员専办旗人之事仰见
圣虑周详筹画至当臣等伏查八旗册报旗荘坐落处所一州一县之内有一二处以至百馀处者即一村一荘有二三旗分之人居住者亦有祇地亩坐落而无旗人居住者又有此州县旗荘虽多而界址实与别府州县地相辐辏者若分旗分府则该管之员难以办理臣等酌量旗荘之多寡复计地方之逺近约以三百里内外分作一路共为八路以顺天府属之通州武清香河宝坻及天津州与所属之静海永平府属之玉田七州县为京东路顺天府属之宛平良乡房山涞水易州涿州新城雄县容城定兴安肃十一州县为京西路顺天府属之大兴顺义三河蓟州平谷宻云懐柔昌平延庆九州县卫为京北路顺天府属之固安东安永清霸州保定文安大城河间府属之任邱保定府属之新安安州髙阳十一州县为京南路顺天府属之遵化州永平府属之丰润迁安滦州卢龙乐亭昌黎抚宁山海卫九州县卫为京北东路宣化府属之宣化懐来万全保安赤城延庆六州县为京北西路河间府属之河间肃宁献县交河景州南皮沧州青县故城正定府属之衡水武强深州十二州县为京南东路保定府属之清苑蠡县博野满城完县唐县望都定州祁州正定府属之无极获鹿顺徳府属之沙河十二州县为京南西路每路派官一员到彼専管荘屯旗人之事臣部行文各部院并八旗拣选贤能司官旗员保送帯领引
见恭𠉀
钦㸃八员分路前往办理并将应行事宜臣等详议六款一各路所辖荘屯有内务府及各王公荘头并八旗废员以及旗员之子弟家人其中贤愚固属不等然设官分职原以奖善而瘅恶官斯职者当仰体
皇仁教诲禁约使之开导洗革以化其浇凌之积习今此八路所派之员应令莅任后即将所属地方居住旗人查明住址户口行业如有来历不明多事不法之人潜匿旗荘者即行驱逐其馀荘屯力作之家有安分循良各务本业者奖之翼之以使其益励或有㳺手好闲不务夲业者惩之戒之以期其必改更扵农隙之时宣扬
圣谕广训发其彛良渐归淳朴小事则按法究治大事则据实揭报他如户婚田产以及命盗案件有闗民事者仍聴地方有司办理并将所属地方居住旗人村荘户口行业造具清册报部查核此派往之员如果能扵一年任内实力奉行无忝厥职令直隶总督并巡察御史出结保题交部议叙倘有多生事端扰害旗民者亦令直隶总督并巡察御史
查参交部议处
一各员所辖旗荘大约广袤三百馀里而旗人杂处各村若不按屯计户设立屯目乡长分任防闲纠举势难稽查管辖臣等伏查直省州县原设有保正甲长分任防闲今既设官専办旗人之事似应仿佛保甲之例不计旗分佐领苐以屯住之旗人酌量以若干户口设立屯目一名再合附近各荘村更设乡长一名统辖各令其扵屯乡之内互相防闲遇有不务恒业酗酒赌博夜聚晓散及来历不明踪迹可疑者目长立即纠举以聴该管官员分别处置其目长作何分别设立拣选充补并各目长如何分别奖赏惩罚之处俟各员莅任后详议到日再议
一所派各员既责以董率旗人必湏给与闗防以资文移往来之用应咨礼部按照以上八路铸给管理某路某荘事务官员闗防字様闗防至年满更换之期接受掌管仍将伊任内经手案卷交代明白报部查核
一查各员所辖地方或系荘屯稠宻或系地方辽阔必湏设立书役以资文移驱策臣等酌量每员设立书吏二名差役八名其所需工食银两照直属额设夫役工食数目在扵司库按季支给仍造入奏销册内报部查核
一派往各员除伊夲身品级应得俸银外其于任所亦湏量给养廉之项查雍正四年十二月内奉
上谕钦差各处一年更换之员令其驰驿其一年内如何使其不至拮据之处交部查议具奏经兵部议覆照依该员品级按日支给廪给口粮等因奉
㫖依议钦遵在案今八路派往各员自京城起身莅任路不甚逺毋庸驰驿其一年内食用似应照例按各员品级日支廪给口粮总于司库照数拨给仍造入奏销册内报部查核
一各员俱系新设之员必湏设立衙署令其驻札应令直隶总督酌量各路所辖适中地方查有入官房屋酌计应需间数咨报拨用如所辖适中之地方并无入官房屋其作何赁房居住之处应令直隶总督妥议到日再议奏入奉
㫖依议旗荘等处设立官员乃立法之始必得贤能之人实心办理训导有方始有益于人心风俗兹所差往之员著该管大臣扵所属内拣选保举差往之后仍著保举之大臣留心访察倘差往之员或不能称职或在地方生事而保举之大臣据实参奏者免其误保之处分若不参奏经朕访闻𤼵觉者将保举之大臣一并严加议处
十一年直隶总督李卫䟽报直属文安大城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蓟州玉田丰润任邱青县静海沧州南皮等十六州县秋禾被水所有入官地亩据布政使王谟查明应蠲租银请照民地钱粮一例蠲免奉
㫖该部议奏
寻户部议覆以佃种官地者向无减免租银之例况民业官地原有分别而纳粮交租亦有不同是入官地租未便与民粮一例蠲免臣等酌议请将入官地亩租银比照民地蠲免钱粮分数逓减以应纳之租银作为十分如被灾十分者准免租银五分被灾九分者准免租银四分被灾八分者准免租银二分被灾七分者准免租银一分其六分以下者不作被灾分数应令直督将被灾官地应蠲租银另行确查造具妥册题报奉
㫖依议
十二年题准八旗地亩坐落直属州县为数浩繁片段错落非逐细勘丈无由知其确数而该佐领下领催人等贪圗私取租银勾连地户将馀出地及绝户地隠匿不报亦有佃戸因无业户取租乘
机隠漏认为已业者更有隠匿年久竟认为恳荒首报纳粮者此非经管人员不能悉其界址底里令八旗都统各委参领一人扵农隙时㑹同州县清丈所有馀地及绝户地案照肥瘠酌定租数交地方官徴租彚解户部倘有恃强阻挠勘丈者理事同知㑹同地方官审理嗣后凡有报出绝户之地一面报部一面委官勘明交地方官徴租十三年奏准园头牲丁壮丁人等所有赏给当差养家房地本不应违例典卖苐彼此授受相沿已久倘不勘明撤回在园头人等固当差乏资若概行撤回又恐乡愚失业今令逐细详勘如系红册内所开载之地即属官物此不论红契白契或典或卖均系应行撤回如非红册内所开载之地则夲为私业不应强撤其典卖在册房地如用红契即系经官授受之项应追给全价免其治罪如用白契则为私相授受应治其罪此项交易其在康熙三十九年清撤以前者应给半价亦免治罪其在康熙三十九年清撤以后者与受同罪并不应给价矣以上典卖房地有册内册外应撤不应撤之分有典契卖契红契白契之别撤时又有应追价不应追价应治罪不应治罪之殊应遣京堂官内务府总管率贤能司员直督再委道员㑹同前往澈底清釐其应行追价给还民人者分别追偿仍将地亩数目四至村荘造具印册四本一存夲州县其三本呈夲部内府并该督以备稽考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四
土田志三
土田规制
畿辅规制三〈乾隆元年至二十七年〉
乾隆元年六月奉
上谕据阿山等查奏张家口外东四旗地亩应照西四旗之例毎亩征银一分四釐于乾隆元年起科朕思该处地亩甫经查明若即令于本年起科未免输纳维艰著缓至乾隆三年起科又据奏称西四旗地亩内从前有征多报少之弊请交直督李卫查审明确定拟等语此项开垦地亩今既查明嗣后该管官自应据实征报其从前隐匿朦混征多报少之处事在恩赦以前著从寛免其查究馀著该部查议具奏是月奉
上谕从前八旗亏空着追人员荷䝉
皇考格外隆恩屡颁
谕令各旗查明奏请豁免嗣经臣工条奏请将欠帑人员之家产等项已经开报者不准寛免而八旗大臣及参领佐领等又复办理不善种种纷扰以致
恩施不能下逮此朕所深知者即位以来旗人生计时厪朕懐者将八旗应入官之房产地亩虽经报部而尚未估价及八旗已经估价而尚未交部者照前所降谕㫖分别情罪令各该处查明给还本人俾其执业十二月王大臣议奏八旗入官地亩九千五十馀顷入官房屋八千三百馀间请将地亩立为公产以每年所得租息分给旗人并令八旗都统于参领内拣选数员经管招种取租报部查核至入官房屋请照前准人认买其未认买之前仍留各该处取租以资赏给奉
㫖依议
是年覆准口外热河地方设立驿站营汛官兵皆有
恩赏额地后因滋生日乆遂于额地之外各自开垦今悉行丈出除原额外所有馀地应令按亩纳粮至古北口乃邉关重镇驻防兵丁挈家戍守沿邉瘠地皆系自力逐渐开垦出息无多丈出之地应悉赏给免其输粮又各𫎇古丈出馀地若令纳粮恐不敷飬赡又内务府当差鹰手捕牲人鞍匠等散处口外皆有开荒地亩伊等原在内务府当差不便令其一例纳粮均将现在丈出馀地注册亦免其纳粮嗣后如再有开垦即照例按亩徴输二年二月和硕恒亲王𢎞晊议覆王大臣等所议收取地租以为贫乏兵丁恒产一折
上召八旗都统等谕曰从前入官旗地理应赏还旗人俾得生路但旗地与民地不同不便交部是以特交尔八旗大臣办理今尔等议称入官地亩从前所定租额本轻徒致州县吏胥中饱请派员前往秉公更定等语现在入官地亩之租较之民人佃种旗地之租为数实少而此项入官之地原属旗地与民人纳粮之地不同虽经官定租额而百姓不知仍纳重租以致吏胥中饱今因地定租固为允协但愚民不明事理或妄生疑意谓増添租额亦未可定夫旗人民人均吾赤子朕一视同仁并无岐待着交与直督出示晓谕若无从前弊端即令该督保题停止増添又议称似此一定之后交与地方官按年照数收租解部等语夫年岁之丰歉不齐如遇歉收仍照定数徴租则百姓未免受累其旱涝之年作何减收丰稔之年作何补纳著州县官随年岁丰歉酌量办理报明该旗仍报部存案倘有借端䑃混不据实办理者即著该旗该督查𠫵又尔等称京城空闲之地可以盖造房屋即将所得租息盖造赏给无业贫人居住等语所议甚是朕为八旗无业之人不得房屋居住时为筹画但未知京城有空闲之地今既有空地尔等可查勘明白议奏但盖造房屋若只动用今年之租则所得房屋无㡬若俟积年之租始行盖造则又至迟延现在圎明园原有优劣二营官兵居住之房尔等于查明空地议定盖造房屋之时即将此二营房屋拆用其运京脚价及盖造之费于今年租内动用至赏给贫人居住之处详悉筹议俟行之数年所有空地盖造已遍再将续得地租作何赏给或另用于旗人有益之地临期议奏至尔等八旗选派前往查㸔之叅领等著带领引见并传谕总督李卫于伊所属之同知等官内拣选八员派定旗分㑹同旗员与该地方官公同办理馀依议
是年奏准官用旗地向在入官地内动拨今入官地亩已经分给各旗作为公产未便再行动用按直属有驻防旗人交出在京所受之地及各荘头退出之地又有八旗丈出馀地并户绝无人承受之地嗣后荘园人等当差官地及奏免给还并各项官用应行补还者统于前项地内动拨至旗人来京当差应得地亩亦在此内拨给
又奏准凡兴工修筑动用旗人地亩地方官于兴工日将亩数及姓名旗分造册咨部拨补倘无故迟延以致旗民失业该管上司即行叅劾
三年二月奉
上谕朕前以旗人生计贫乏者多令将八旗入官地亩立为公产取租解部按旗分给以资飬赡但思此等入官地亩内有我朝定鼎之初圈给八旗官兵将钱粮悉行豁免者亦有旗人与百姓自相交易出银置买仍在州县纳粮者两种原属不同祗因旗产入官有粮无粮未经分析一并交官收租是以部册并造入公产此项民地当契买之时旗人执业民人得价原系彼此乐从之事若以入官之后一概定为公产不准民赎殊非朕轸恤畿辅黎赤之本懐用是特颁谕㫖除原圈官地为旗人世业自不容民间置买其旗人自置有粮之民地现在入官者如有欲售之人不论旗民一体准照原估价值变买将银两解交司库陆续咨解户部交各旗料理生息分给旗人俾沾惠泽至于民买官地该地方官务湏经理得冝毋致中饱垄㫁等弊以昭朕一视同仁欲旗民两便之至意
是月奉
上谕雍正十三年九月间朕以八旗入官地亩房屋从前该管大臣等办理不妥有将已经豁免之项因该旗查报在先仍行勒逼交官者其间弊端种种曽降谕㫖饬部确查办理又于乾隆元年六月内降㫖将八旗应入官之地亩房屋虽经报部尚未估价已经估价尚未交部者分别情罪令各该处查明给还本人以上二次谕㫖屈指已历三年今朕访闻仍有稽延迟滞未曽清楚者大约因该管大员从前办理不善未免回䕶前非或贫寒孤苦之家无力控诉又或胥吏借端需索有意迟回有此数端以致膏泽不能下逮用是再颁谕㫖凡入官田房有与前次㫖意相符者许本身及其适属在各该管衙门据实呈明如果情有可原该管大臣即行具奏请㫖毋许仍蹈前辙倘有应奏不奏者经朕访闻或别经发觉定行从重议处若本人捏词妄控亦照诬告例治罪
三月奉
上谕朕前因八旗人员生计艰难曽降谕㫖将应入官之房产地亩有虽经报部尚未估价及已经估价而尚未交部者令各该处查明给还本人执业又念欠帑人员那移之项与侵贪不同著该部查明各案内有家产已报未估并报估而尚未变交者如实系因公确有凭据准其具题请㫖乃降㫖已乆而户刑两部奏请给还者不过数案推求其故盖因承办衙门泥于前㫖内估价而尚未变交之语以为凡抵帑之产一经开报即为交官既系交官即不应在给还之列矣又因户部覆奏房地等项作为已还数内者不应给还毋庸查奏以为凡抵帑之产一经交官即俱扣作完数皆不应在查奏之列矣是以历数年之乆而奏请者仍寥寥无㡬朕思雍正十三年九月以前抵帑入官之房产现存者不过十之一二乆留官所徒滋荒圯于事无益用是再颁谕㫖凡从前各案有情罪稍轻如那移分赔代赔著赔开欠指欠等项入官之产除已经变价已指俸勒限有人认买者不必查奏外其现存未变价者毋论己未交官未扣作完数一概查明原案情节将应否给还之处具奏请㫖可传谕户刑二部行文八旗各省一体办理
是月奉
上谕八旗入官之产朕屡降谕㫖将情节稍轻者分别给还因其中有己未交官之不同以致承办未能速竣是以又降㫖令该管各衙门查办今思八旗此等案件有由户刑工等部令追变房产者该旗自应照例造册移送各部听其核定亦有各旗自行承办入官者若听该旗自行查办未免彼此互异不能画一可令各旗都统等一体造册移送刑部查明具奏庶事有总汇易于归结至于造册送部向无定例率多稽迟今著定限两月逾限者将该管及承查之员交部议处
四年奉
上谕从前降㫖令将入官地亩仍赏与八旗以为恒产随经八旗大臣议称借支库银于京城空地盖屋赏无房人居住将公产地租陆续补库其续收地租作何赏给永逺接济别议具奏等语朕思此项地亩均系旗人旧业有因拖欠钱粮入官者有贪婪官吏抵应赔款项入官者既赏还八旗人等仍留公官办不但所得地租分散之时势难均齐而地亩租银官收之数亦必少于私收分赏众人则人多数少无济于事势必随手花费此项地亩仍令八旗官兵或指俸饷或交现银承买为业则八旗人等各得立产于生计自有禆益承买价银即交部以补盖房之项其馀馀银作何办理及现有地亩作何视其肥瘠酌量等第别定价值令其认买该部㑹同八旗大臣详晰议奏
户部遵议第一等地每三十亩作价银四十八两二等地三十八两三等地二十八两四等地十八两荒地十二两领买者无论银数多寡分作五次限五年交完其指俸饷抵买者坐扣五年完结如俸饷不敷准先交不敷银其馀按季按月坐扣有合力共买者买后听其分割
十一月奉
上谕八旗议奏公产地价除抵补盖造官房外其馀剰银两请给发地方官将从前典卖与民人之旗地赎回报部先尽原主取赎如原主不赎即准各旗官兵人等认买等语朕思我朝定鼎之初将近京地亩圈给旗人在当日为八旗生计有不得不然之势其时旗人所得地亩原足以资飬赡而无缺乏嗣因八旗生齿日繁恒产渐少旗人又或因事急需必不得已将地亩渐次典与民人为业虽民人不许私行典买旗地向有成例但历年乆逺辗转相售已成民产今欲将从前典出旗地陆续赎回必须于民人全无扰累办理始为妥协再此项地亩尔等议令原主取赎及官兵认买殊不知官员内间有一二人尚可扣俸认买而贫乏兵丁食饷有限无从措价势必至尽归富户富户或肯周济亲族亦岂能多为分给其所周济能有㡬何则赎地一事恐未必于贫乏之旗人有益可将此㫖行文直隶总督孙嘉淦详悉妥议务令于旗人有益民人不扰方为两便之道馀著照所议行五年遵
㫖议准民典旗地动公取赎在百姓不苦于得价还地实惧其夺田别佃应令地方官于赎地时询明现在佃种人姓名及现出之租数造册送直月旗转传八旗备案嗣后无论何人承买仍令原佃承种其租银照册收取不得分外需索至民有在旗地内造房立坟者如已退地其从前盖造房屋并坟墓所占地基只令丈明亩数照上等地交租不许勒令迁移再民典旗地不下数百万亩典地民人不下数十万户若一时概令首报未免滋扰按老圈旗地界址甚明老圈之内但有民产即系私典无法可以隠匿应勘明地亩界址旗色佐领及原业主姓名将承买公产馀银先交地方官取赎至圈外旗地或系民人带地投充或系旗人自置其有出典与民者应俟圈地赎毕公产尚有馀银再访原典之家陆续办理不必豫期行文稽察又取赎民典旗地贫乏兵丁既无从措价亦不能多买按八旗公产及旗退馀存入官等地并此项赎回民田不下数千万亩应详察八旗闲散人内有正身情愿下鄊种地者上地给与百亩中地给与百五十亩下地给与二百亩令携家口居鄊耕种初种之年量给牛种房屋之资如此则贫乏旗人永无饥寒之忧其利赖实属无穷矣
又覆准八旗都统于闲散正户中选人安静居家勤俭者善为开𨗳令下鄊耕种不必指定人数亦不必拘定年限陆续发往下乡之后仍准简选当差初下乡屯每户给房四间每间折银十两令地方官盖造毎名给牛具耔种口粮等银百两如承买公产人等有愿令子弟下乡耕种者亦照此办理于公产项下给𤼵
又覆准如有旗民互相典卖公产地亩者将卖地人等严行治罪出给圗记售卖之该佐领等交部议处领催荘头典买旗地之民概行治罪地亩价银一并入官
六年二月奉
上谕闻八旗兵丁在部具呈置买官地及到该地方领地之时往往移甲换乙将瘠薄更易膏腴非复原指之产业而归旗之限又迫不得不回京师及向部中具呈部中据呈行查该地方官又复支吾塞责不能为之清理大失公平之义著该部定议稽查以清弊窦
户部遵议交与直隶总督遴委道员同知通判等官専司督率稽察倘有仍前串通更换等弊州县官不为清理致旗人羁延守𠉀者即将该地方官严加议处如承委之该管官失于觉察一并𠫵劾议处
七年议准清撤庄头典卖田亩照雍正十三年原议办理如应撤地内民人已经立坟盖屋即令秉公定租存案
又奏准凡旗人地亩有无私行典给民人之处于每岁底交各该佐领出结呈报都统备案民人交里长甲长亦于年终将有无私典旗地之处察明出结禀报该州县转详直督存案如有私典情弊一经察出系旗人该佐领即行呈报都统民人州县官即行详报直督皆照例治罪地亩及地价一并入官如该管各官失于觉察或经发觉或被首告一并交部议处
八年议准清撤庄头私典官地内有白契典卖一项其在雍正十三年以前交易若代荘头纳粮者岁有输纳之费所获地租未足抵其原本酌议给与半价如并未代庄头纳粮者承种既乆获租已足抵其原价将地亩撤交荘头当差不追还价银其在雍正十三年以后交易者租息实不足抵其原本地既撤交庄头应在庄头名下追给民人半价又有立契虽在雍正十三年而种地在乾隆元年者亦照雍正十三年以后办理及出典在雍正十三年以前而乾隆元年以后复有找价者止追所找之半价如荘头名下应追之全价半价不能当时交出家有地亩则拨民承种以租抵
偿偿满退还庄头管业家无地亩则民价
亦不应虗悬即以所撤地给民承种抵价价满退交若嗣后荘头仍将官地私相售典
及小民明知官地擅行典买者察出照盗
买盗卖例一并治罪
又奏准八旗承买公产地亩人等有情愿赴屯自种者均给与印信执照令其呈报该地方官验看回旗之日销毁如有从前赴屯种地者各该旗详细察明按名补给印信执照
九年覆准民典旗地不论契载年限总以十年为率在十年以内者照原典之价十年以外者减原价十分之一五十年以外者以半价取赎于承买公产案内拨银二十万两交直隶总督验明原契按年定价随清随赎行文八旗令原业主照赎价交官领回原产倘原主不愿回赎准令官兵承买未经赎买之前交直督徴收官租既经赎买之后将地价作陆续赎地之需
又覆准各旗人情愿下屯耕种人丁造具清册饬交直督并令都统遴委贤员于九月开圈之日给咨前往㑹同地方官将地亩之肥瘠逺近按照旗分及坐落州县均匀撘配毋致此盈彼绌稍有偏枯仍将某人某地造册送部以备考核至应需房屋令该督饬查有随地闲房则酌给居住无随地闲房则兴工盖造其应需之银在公产项下支领十一年题准回赎旗地原议十年以外者减原价十分之一取赎然如十一二年或十八九年皆减十分之一则给价未免偏枯应令十年以外者每年逓减至五十年外则仍以半价取赎其原价较时价过重者地方官随时体察地亩价值两得其平至原典之外又有转典者仍以原典定价其转典价重即着落原典主补还至于找价每多不经中保其中诚伪难分应以乾隆五年四月奉到议准回赎部咨之日为㫁在此前者准将找价并算在此后者概不准给找价以杜虗冒若民于原典旗地内自盖房屋及已立坟茔者飭令丈明亩数照例听其租赁不得居奇病民
又奏准八旗官兵承买公产房地乃恵育旗人之至意若令原业主减价取赎而官兵照原价呈买则赎买有减价原价之不齐今准令各旗官兵亦照减价具呈认买其扣交地价均照公产五限之例办理
又奏准八旗公产地内有未经承买以及存退馀绝地亩共六千四百馀顷于乾隆七年酌留千顷以为各案拨补之用每年官收租息为数既轻土豪胥役包揽侵渔之弊在所不免应令户部及内务府各选贤能司官㑹同直督委员履亩详勘地之肥瘠叅照邻亩秉公定议租数如地好租多者整分庄头仍照例给地十八顷半分荘头给地九顷不准多加如土薄租少者比照所办差务酌量加増其新设荘头照例免差一年
又议准赎回民典旗地如原业主无存者准令原业主之子孙及同胞兄弟嫡亲伯叔及嫡亲兄弟之子等回赎该𠫵佐领等出具实属亲属并无捏饰印结送部办理如原业主并无应赎之人方准逺族人并异姓人等具呈认买倘有藉原业及原业之嫡属姓名代赎者察出将出结之叅佐领等𠫵处仍将冒名代赎之人严行治罪
十二年奏准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闲散人及情愿告退钱粮下屯种地者该旗即行保送下屯后本人不准来京当差其下屯种地之旗人子弟内有情愿来京考试当差者仍照原议办理认买公产地亩人等子弟有愿下屯种地者一例准令前往除给与房地外其应给牛具耔种银各该旗委该叅佐领等㑹同察旗御史每户先给银十分之三以为料理车脚搬移之费下存七分该旗委叅佐领等赴该州县㑹同地方官将牛具耔种估需价值即行购备按户支给馀剰银给与各该户以资生计
又奏准赎回民典旗地内往往有丈出馀地者如系原业主自行取赎及其子孙或亲伯叔兄弟侄取赎将丈出馀地不论多寡一并指交管业无庸别行作价倘原业主无力取赎及无应赎之人应循例召买即照原典地亩所减价值计亩作价承买
又奏准八旗闲散人等下屯种地尚需时日现在东作方兴各佃已照旧耕种恐旗人到屯收地佃户未及收获工本无偿应按照月分以定成规麦秋以三月为率如旗人三月以前到屯者议还工本交出地亩若四月到屯则麦之收获主佃各半其粟榖等项以五月为率五月前到屯者议给籽种将地交还六月前到屯并偿工本若七月到屯则收成已屇亦令主佃各半分收至九月后到屯者本年租银仍令官徴官解
十三年奏准开浚河道占用旗地各该属于兴工以前先行丈明占用地亩数目详开原业姓名旗色佐领村荘假落造具清册送部咨行各该旗定限半年察明取结送部核对相符者准其拨补如逾限不行咨覆及咨覆不符者概不准拨补倘原业内有升迁外任或拨往外省驻防者该旗一面行文该处一面报户部扣限办理
十四年题准赎回民典旗地一千八百六十九顷五十八亩并园房屋地基各项用银十有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五两有奇馀剰银应归续发接赎地价银内为将来赎地之需
十五年十二月奉
上谕民人私典旗地定例綦严屡经饬禁但念郎世宁等系西洋逺人内地禁例原未经通饬遵行且伊等寄寓京师亦借此以资生计所有定例后价典旗地著加恩免其撤回如原典之人自行用价取赎仍听其赎回此系朕加恩逺人恩施格外今禁例既经申明嗣后西洋人于此项地亩之外再有私行典卖旗地者与受之人定行照例治罪并将此次恩免撤回之处从重究治郎世宁等既经寛免所有出典之蔡永福等并失察之该管各官均从寛免其治罪议处至河淤地亩亦系郎世宁等价典之地俱免圈撤但蔡永福于认买公产之外所有多得河淤地亩典价并非伊分内应得之项著该部照例查办
十六年奏准八旗正户原准其下屯耕种今有不肖之徒冒领房屋牛具等银任意花消逃回京城者不一而足应令直督察缉逃户依律治罪嗣后旗人停其下屯种地
十八年九月议准旗下奴仆及开户人典买旗地请定限一年令其自行首报官为回赎如系其主地亩应比民典旗地之例量为加重将十年以内者即照原价减给十分之一十年以外减给十分之二以次按年逓减俟官为回赎后聴其业主交价认领或典价本多一时不能凑交准其照民典旗地之例于俸饷内分五限扣交若将地亩卖给家奴是其主原不知自顾生计反得将已弃之产分限扣俸减价认赎未免太优应令交足现银方准认领至旗人将地亩典卖与别姓奴仆则与奴占主产有乖名分者不同应照民典旗地之例减给原价十分之一仍按年分逓减但必系典出者方准原业主于俸饷内照例分五限扣价认领其卖出者即将地赎回入官不准认领亦不准他人承买此等入官地及确准认领而原业主无力并无俸饷可扣不能认赎者均交八旗内务府作为旗人公产官为收租每于岁终将收过租息数目彚奏请
㫖赏给贫乏旗人以资飬赡仍令该旗及地方官不时严行稽察倘有逾限不行首报或经清釐之后复违例典卖者一经发觉即撤地入官将业主售主照例治罪并将失察徇隠之该叅佐领及地方官交部分别议处其民典旗地嗣后一并停其召买交与该旗作为公产将所收租息归入此案于岁终彚奏増给贫乏旗人俾飬赡益得充裕
是月副都统满泰奏言今赎得地亩人等并预先买得地亩人等内或有人当时希圗得利巧避规条指称地无租价银无利息名色立契与民取银使用不肖之徒从而效法此等弊窦如不尽除日乆淹没仍与私典民人无异现今屡动公项赎出归还旗人而伊等但圗日前之利将地亩任其私给与民则地亩无赎完之期矣似此者如本身报出免其治罪将应扣地价仍然坐扣即将扣过银两赎出之地照现今之例办理并查原业子嗣果系为人淳朴善于居家能永逺保守者准令回赎寻大学士傅恒等议应交八旗大臣将各旗原有地亩赎回地亩数目澈底清查此内旗人认买坐扣俸饷完结者若干尚未坐扣完结者若干此等旗人原有地亩及后认买地亩现今有无仍在本人名下并有无私行偷典与民之处一面严查一面通行晓谕旗人令伊等据实自行首报如自行报出者免其治罪俸饷坐扣完结者无庸议外尚有未经扣完者仍在伊名下坐扣完结将地亩即行撤出归入八旗公产办理所查地亩如果俱在原人之手令该旗大臣出具保结将所查地亩数目分晰造册一并咨送户部如所报不实及嗣后私给民人并私典者发觉之日将原人加倍治罪该旗大臣𠫵佐领等一并严加议处领催等从重治罪再查八旗公产地亩此数年办理不甚有益应另行筹画令其实得禆益请交户部将存旗公产每年所得租银查明数目并作何办理与旗人生计有益之处㑹同八旗大臣议奏奉
㫖著交与八旗都统限三个月查明㑹同军机大臣该部议奏
十九年二月军机大臣等奏言臣等现查以俸饷坐扣赎出地亩及买得公产地亩共九千八百十三顷八十二亩除租佃与民及典卖在旗外其馀典卖与民入地亩共七百二十五顷二十八亩臣等伏思此项地亩系
皇上怜悯旗人特恩动帑向民赎回将伊等俸饷坐扣俾各得原业不许私行典卖与民之处例禁甚严乃竟有不肖旗人惟图眼前得利暗自与民私立文约将地亩复典与民实属不合民人惟图得地违例私典亦属不合臣等仰恳将此项七百二十五顷有零地亩尽行撤出照户部原奏收取租银年终彚奏赏给旗人之例办理再查旗人原圈地亩及自置地亩内从前清查时未报此次清查报出典卖与民共一万四千七百五十九项零补行报出者虽属违例但此次清查既据实自行报出遵照原议免其治罪应交与合𠫵佐领清查原业主如果能交银回赎者令其回赎如不能回赎者将此项地亩官赎所得租息亦照此办理再臣等虽于三月限内遍查但事经年乆有原业主病故子孙年㓜者其地亩数目坐落村庄典地民人名姓不能记忆是以未经报出查直隶各属地亩除现纳钱粮民地外俱系旗人原圈地亩若将现纳钱粮民地开除挨村清查则遗漏沉没之旗地俱得清楚请将八旗地亩册档咨送户部转行直隶总督勒限一年令各州县照册挨村清查将遗漏及沉没地亩俱行查出据实造册咨报户部办理户部即令各该旗抄录造册钤盖旗印收贮备查如有再行违例私典与民及民人私自典买或被查出或被首告从重治罪外将地亩价银尽行撤出交与该旗照定例办理并将该管大臣地方官严加议处
二十一年议准新满洲官兵人等来京当差免行拨给地亩于地方官徴解租银内折给银两〈每亩折租银一钱五分如应得三百亩则给银四十五两〉头二等侍卫每年给银四十五两三等蓝翎侍卫给银三十六两前锋䕶军给银二十七两拜唐阿给银二十二两五钱〈案此例于三十六年改为减半折给详见后卷〉
二十二年十一月户部议奏臣等将该旗送到清册咨发直隶总督饬属查办但其间有出典年乆原业之子孙记忆不清或仅开州县名目而无坐落村庄或讹开典人名姓及地亩银数不符者又有民人将原典地亩复行转典或贸易外出难以克期查报者更有民人将原契更易私添找价故为混淆希图乆种旗产者是以辗转咨查至今十有馀年屡经臣部严催仍未全行清楚似此迁延即再迟数载亦不能办理完结近据直隶总督方观承将都统满㤗所奏案内查清𠉀赎地一万三百九十五亩零共典找价银一百六十四万六千八百四两零又将御史耀成所奏案内查清𠉀赎地四千一百二十三顷零共典找价银七十万五千八百九十四两零分案造册先行具题其馀地亩俟查清再行续报臣等㐲查此项地亩若照旗地之例取租每亩市平租银一二钱至三四钱不等而现在民人承种每亩官租银最多者不过钱馀少者仅收二三分不等是此项地亩与其由地方官召民承种收租无几徒使胥役中饱如何按旗人自行收租之数每年约可得租银数十万两臣等详加酌议请将此二案𠉀赎地亩行令直督㑹同顺天府府尹等将应减应给银数详细核明造具简明清册送部臣等仰体
皇上恵养旗人之意恭恳
圣恩先行发帑照数赎回并从前三次赎回现存地亩一并分交八旗都统等遴委贤员照旗地旗租之例收取租银按年解交臣部归还帑项俟还清之日应将作何办理租银之处㑹同八旗都统详细妥议请
㫖遵行奉
㫖依议
十二月奉
上谕户部议入官地亩交该旗查明原收租数行令地方官照数徴收之处此等地亩以加恵小民而论即租额再为轻减亦无不可但向来官地租额虽轻而民佃多不沾实恵盖地租一项既不在官又不在民则不肖官吏转得视为利薮该部请照原纳租数徴收自为杜绝弊端所奏是但旗人原收租数或系市平市斛而官为收纳势必用库平官斛则租数虽属相符而贫民所加已属不少嗣后入官地亩地方官照原数徴收著即照原收平斛令其输纳庶俾承佃各户交租不致畸重而官吏亦不致中饱矣
二十七年六月奉
上谕户部所有八旗存积地亩一项折内酌议分设庄头之处著照所请行但安设荘头需地不过三四千顷所馀尚有一万馀顷之多此等皆系老圈旗地且发帑赎回者十居七八原系应行入官地亩徒交地方官徴解适滋胥吏侵肥旗与民两无裨益着将此项交内务府派员经理徴收俟原帑按数归清之后即将地亩赏给八旗作为恒产其将来如何酌定章程妥协办理之处临时著该部㑹同内务府八旗大臣悉心详议具奏现在内务府查办时并著八旗各𣲖干员㑹同经理将来该员等亦俱熟练即可接手承办矣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四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五
土田志四
土田规制
畿辅规制四〈乾隆二十八年至五十六年〉
二十八年八月奉
上谕上年因八旗回赎旗地积至一万馀顷之多降㫖令户部㑹同内务府及八旗大臣定议以三四千顷安设庄头馀俱赏给八旗作为恒产苐念此项田亩虽系旗人世产现在贫民耕种日久藉以资生若改归庄头于佣佃农民未免失业所有分设荘头管理之处不必行其如何按则交租并酌定章程著交军机大臣㑹同方观承详悉妥议具奏
是月大学士公傅恒等议奏此项赎回地亩向系农佃承种交租相沿已久若拨出三四千顷安设荘头农佃未免失业今奉
恩㫖停其分设荘头不特为八旗筹久逺之谋并为小
民资食力之计
睿虑所及至周且偹惟是已经赎回田亩一万馀顷并现在据臣方观承已办未赎者尚有一千馀顷此项地亩原属旗人收租世产其租数目本有旧额非官租地亩可比今经官收赎并不安设荘头仍令原佃耕种已属我
皇上格外天恩若歳入过薄将来赏给八旗作为恒产既不足以资生计况减其租额在小民亦未必能沾实恵徒使不法吏胥因縁牟利适以滋其侵渔中饱之弊臣思地土本有髙下其岁入租数之多寡自有一定旧额现在赎回地亩向来各该业主每亩所收若干虽无从一一查核而各该处田亩之前后左右自必有现在旗民执业取租地亩应即按照各邻近田亩租数一体徴收以复旧额但佃户输租业主往往有因循拖欠或银色低潮未必能按期清楚既经地方官徴收报解例应年清年款而库平库色亦较诸业主所收不无少异〈臣〉等公同商酌应于额租内量为酌减核计佃户所出添平补色之数仍与原租相仿在佃户适符其向来应交之额有减无増而吏役亦无从借端滋弊如此办理庶为允恊然使悉委诸各州县地方官查办恐仍有顽佃串通书役掩饰租数抵换地亩情事相应请
㫖特派大臣前往㑹同臣方观承督率道府大员逐一履亩查勘按其地址绘造鱼鳞清册并将租额分别上中下则实数填注册内造为二分一送总督衙门一送户部以凭查核所有每年租银应如何解交及偶遇水旱不齐如何酌量分数分别蠲缓之处统令㑹同熟筹妥议至此项地亩查办已经数年既欲澈底清釐势不能刻期竣事应令随时随地陆续经理总以租额悉符其旧吏役不致中饱而承佃小民均能共安耕作以仰副我
皇上豢养八旗恩恤小民之至意至于将来归清帑项之后应如何分赏八旗届期户部奏明请
㫖㑹同八旗大臣再行详悉定议可也奉
㫖依议着派英廉钱汝诚㑹同方观承查办
二十九年三月英廉等奏先办顺属西路暨保定府易州一带臣等于未经起程之先即商令各州县另造租册咨到八旗查询原业原租取结送部以凭核对臣现由涿州办起以原收租数之多寡与所勘地亩之厚薄并叅以邻地之数三面酌定其中茍有租与地不相称者即摘出详查以免弊混总俟八旗原业出结到时仍逐细核对其大概相符者毋庸置议其参差悬绝者即就实在情形据册酌量更定再查地土肥瘠今昔屡有不同有从前薄瘠从经培植灌溉遂成膏腴者有地本肥饶后经河水冲压转成瘠薄者此种地亩似应就现在之肥瘠酌定不得执原租之数过于拘泥致农佃互有偏枯奉
㫖知道了
四月英廉等又奏臣等谨就此次二十一州县所勘实在情形互相比较大约容城蠡县土沃民稠四乡平衍种植棉花者十之七八获利尤倍完县安肃定兴易州涞水五处土质腴润约略相等亦有种棉花者此七邑均可称为上产清苑满城雄县唐县髙阳新安房山七处虽间有低洼碱薄之区而大段仍属肥泽新城亦属丰沃偶有沙地尚宜种桞颇资器用此八邑地居其次至于涿州良乡大兴宛平四州县肥瘠各相叅杂望都率多碱地安州则近河者低洼碱薄稍髙者土性𦂳燥此六邑又其次也非特各州县地亩不侔即一乡一邨之中农佃勤惰滋培厚薄及土壤之肥硗种植之良楛亦种种不同臣等每到一处即检阅图册逐一履亩对勘相其土宜访之舆论以酌复租数务期旗民均霑渥泽胥吏无从髙下其手此外别有一种地土甚沃租数甚轻询其原委又非先瘠后肥之故盖縁官赎旗地系按照契载年限减价其在十年以内者仍照原价给与十年以外者即减十分之一以次逓算至五十年外者止给半价取赎迨既赎之后率以赎价之多寡拟租数之轻重如赎价一两即定租一钱大约以十分之一取租自有回赎以来俱照此办理所有地本腴而租数甚轻至陇陌相连肥瘠毫无区别而租数则多寡悬殊以有减价与不减价之分遂至判然迥别若不量为更定未免畸轻畸重臣等查明原典价值之多寡详细酌定使租与地相称庶足垂为凖则今西路二十一州县地亩共五千一百二十二顷零俱查办已竣计此路从前所徴租数九万二千馀两今臣等酌复租银约四万两统计十三万馀两另单进
呈奉
㫖依议
七月英廉等又奏臣等㑹勘顺属南路并河间天津两府属二十州县大约宝坻武清东安三河土壤腴润任邱虽北面近淀而地多平沃颇宜禾稼此五邑居上霸州河间交河肃宁南皮虽间有低洼碱薄之处大段仍多膏泽通州香河地亦相等此七邑为次至于固安永清濵河多沙保定大城大半瘠薄文安地势卑如釡底受水最多沧州青县静海较文安虽觉稍胜亦縁河水环周积成薄碱此八邑又其次也此十二州县共地四千六百三十八顷三十五亩零臣查与西路情形稍逊是以原徴租数亦较西路为轻统计原租五万五千一百馀两今臣等酌复租银约三万五千馀两统计共九万馀两再查直属六十五州县所有回赎旗地已勘三分之二其馀州县计本年开徴前均可勘毕即照酌定租数徴收奉
㫖知道了
九月英廉等又奏臣等㑹勘顺属北路并宣化永平遵化四旗喀喇河屯等府㕔州属二十四州县除宣化县续回旗地三十七亩零本年被水冲去二十亩零下剰十七亩零亦逼近洋河现被沙水冲刷不堪耕种应暂行除租外所有二十三州县大约玉田丰润乐亭土壤腴厚万全地势髙衍保安得河水灌溉地多肥沃此五邑最上蓟州遵化平谷懐来延庆间有山坡及沙洼之地而大段仍属肥润滦州卢龙迁安抚宁临榆昌黎地方相等四旗喀喇河屯岩谷环周肥瘠叅半此十三处为次至于昌平赤城顺义懐柔宻云多有沙洼大半瘠薄此五邑又其次也此次所勘二十三州县共地四千七百七十四顷十亩零原徴租银五万四千八百四十一两零臣等酌复租银三万六千二十九两零统共徴银九万八百七十两零臣等合计前两次所有六十五州县共地一万四千五百三十四顷六十二亩每年应徴租银三十一万五千四百九十二两零于本年秋成后一体徴收解交藩库彚总解部再查口外多山田有平地山坡之分平地较肥腴惟山坡片段偏斜所得雨泽不能存润遇大雨则又土随水溜阅数岁后土尽沙留多至硗瘠不可耕佃民往往弃置名为抛荒请嗣后官地有似此者地方官详报道员亲勘加结由总督咨报除租不致日久有佃户包赔之弊又查民人承领官地纳租有名者曰佃户承种官地交租于佃户者曰花户花户实出租银而官册则无名佃户不必亲耕而彚租交官仍可岁食其馀润向来情形大率如此臣等悉为澈底清釐凡一人名下实种若干仍令耕种其分给各花户地亩俱按名确查逐细填明更正不使稍有含糊从此花户得自纳租于官永不为佃户所侵渔而佃户亦惟自食其力㫁不能以花户为囊槖不特弊端釐剔凡属贫民皆得普沾
皇上恵养黎元之大徳矣奉
㫖依议
英廉等又奏此次二十四州县凡有分佃之花户姓名一一填注册中从前含混影射之户已一概删除应令地方官照册抄录按名分给执照每人照内将村名地数及每亩徴租若干共银若干细数总数开写明白俾愚民易晓而胥蠹役亦无所施其増减移洒之术各佃遇有事故实在不能耕种者准其呈明地官官另行召佃承种不得私相授受致滋弊端其有私行典卖者照盗卖官田律将售主与典卖之人均严加治罪仍将地亩撤回以上情节俱详载照中立法周宻共知共晓至前二次所勘亦照此一体给照永逺遵奉再此项租银应如何蠲缓之处查旗地租息向无寛免之例嗣于雍正十二年督臣李卫题请比照民地蠲免经户部议以旗租与民粮不同应照民地逓减如被灾十分者准免租银五分被灾九分者准免租银四分被灾八分者准免租银二分被灾七分者准免租银一分其六分以下者不作被灾分数今此项租银应照旧例办理倘遇有勘不成灾应暂行缓徴并分年带徴之处俟临时酌量情形分别奏请奉
㫖依议
三十四年十月奉
上谕此后入官地亩停止旗员查丈定租之例着照所议行至于旧案令地方官于一年限内自行详查酌复原租由府道藩司转详该督复核咨部之处尚未妥恊此等入官旗地历年久逺地方官原定租额时大率不能详核者多若仍令伊等自行查改难保无回䕶徇情朦混草率诸弊或仅将不能掩饰者举出更正一二处仍属有名无实自应特派干员通行履亩㑹勘确核方为澈底清釐之道著户刑二部㨂选明干满汉司官各四员其馀各部拣选满汉司官各二员交户部带领引见𠉀朕简派前往㑹同府尹及各该府秉分悉心查办
三十五年六月奉
上谕据窦光鼐奏请嗣后扑打蝗虫凡民人佃种旗地之户令理事同知饬谕各荘头一体拨夫应用一折所奏近理已交该部照所请速行矣地方遇有捕蝗之事凡属旗地皆当与民佃通力合作共相佽助即内务府所属大粮荘头亦应一体派拨若自以旗荘遽欲免差则如江浙绅衿田亩亦将倚恃宦户规避一切役使可乎且按地派夫捕蝗仍以䕶其田地岂有听其置身事外独任民夫代为扑捕之理此事向来直隶作何办理著交总督即速详查据实覆奏又奉
上谕前据窦光鼐奏民人佃种旗地之户请一体拨夫扑蝗一折因其所奏近理即批交部照所请行并谕地方偶遇捕蝗不独旗佃与民田通力合作即大粮荘头亦应一体派拨其直隶向来作何办理著杨廷璋查明具奏及派往捕蝗之侍卫索诺木䇿凌等回京询其实在情形据称所到之处不独旗佃出夫办公即王公所属旗人亦悉力恊捕等语旋据该督奏覆自方观承任内设立䕶田夫一项不拘旗民均令出夫现仍照旧办理近京旗民交渉事件在国家初定鼎时或有旗人强占民地及将各项差派専委居民承办者今阅百数十馀年屡经整饬政纪肃清无论旗荘各户不敢不安分守法即王公大臣亦不敢怙势庇佃欺压平民自图诡避差役而国家法在必行又岂肯听其纵越礼法稍为曲徇乎朕办理庶务一秉大公至正中外臣民宜无不共见共知即此事之是非曲直适就前后事理为衡㫁并未尝预设成心而窦光鼐偏谬邀名之隐微亦不能逃朕洞鉴特为明白宣示
十二月户部疏言内务府管理三旗银两荘头处所属投充荘头现在三百六十五名伊等名下地亩自数十亩至一百馀顷不等定例每亩征银三分草一束折银三分毎亩共交银六分其钱粮荘头现在一百四十八名领地多寡不一定例每亩交银一钱一分一厘一毫但钱粮荘头与投充荘头并无定额其地亩如有存退馀绝薄碱沙压者该荘头呈报到日派员㑹同地方官查勘确实准其退交州县收存徴租解交广储司银库遇有荘头子弟情愿充当者仍行文户部转行地方官取回应用奏准在案但查各荘头所退之地多系薄碱沙压既已退交地方官招民承种徴租解部已与荘头无渉小民开垦三五年或有淤成上地者而又被荘头弟男子侄指称承领揆之情理实有未当应请嗣后所有退圈地亩概不准撤回安放荘头永逺交地方官招民承种徴租解部此内如有淤成膏腴之处交地方官查明量増租银徴解如此立定章程荘与民两无干渉庶争讼之端不禁自息矣奉
上谕向来内务府所属荘头每有因地亩薄碱沙压呈请退交另换者此等地亩荘头等乆经拨定当差伊等承充有年沾被恩恵不少设或地有肥硗年有丰歉即加功垦辟亦分所当然乃因有退交之例动辄借口瘠淤纷纷呈请殊属非理使其地果不可耕治何以交官后一招民种复为沃壤若在荘头则渐成芜废在小民则驯致膏腴其勤惰已可慨见而以农氓垦荒为熟之地仍得任荘头等换回夺民之业而坐收其利于情亦未平允且伊等恃有此例或与佃户等交好即退出交官藉减租数或觊觎上产而以所授之田捏报求换贪得无厌因而滋生事端种种情弊皆所不免嗣后各荘头所种地亩概不准其退交其中果有误差不能充当荘头者即著内务府大臣查勘确实另与能承种者承当荘头
三十六年七月大学士刘统勲等议覆裘曰修查奏宛平县流石荘左近荒地情形臣等伏查该处抛荒之地顷亩颇寛沙压碱耗之馀遂成闲废然或因惰农怠于力作或系业户习为因循以致耕垦乆虚渐同旷土此皆八旗恒产弃之既为可惜而芜蔓不治蝻孽易滋其贻害于农田者尤甚自不可不设法经理但如裘曰修原奏令各业户量减租额并借给牛力耔具诚如
圣谕恐启刁佃借端勒掯及熟后复行逃弃之事而原奏所议一年后若仍复抛荒查出即官为办理不许田主复行管业之处复䝉
圣谕以伊等产业何必轻令入官其或实系硗瘠低洼
毋宁让地于水仰见我
皇上体恤下情无微不到而因势筹度期无流弊之至意臣等公同酌议该处田亩髙下厚薄形势既属不同且自王公而外兼有旗员旗人产业多寡亦复不一应请交八旗都统及顺天府㑹同查明地亩细数令各业户酌量地土情形或可施工耕熟仍种麦禾或应开沟撤去碱气复成沃壤或栽种菜蔬及杂树苜蓿总期地不抛荒永杜生蝻之患令其各赴该都统处报明知照顺天府存案听其自行经理其果系沮洳低下之区人力难施者业户虽有分田而垦艺实无善䇿本属无可如何且地势既洼当夏秋涨盛潦行往往艰于潴泄与其荒弃生蝻水无所纳莫若事归核实因地制宜应令该业户即将不能承办情形赴该旗具结呈明仍行知照顺天府勘明该处地形绘图呈
览酌量开挖泡子俾水有所归地无虚弃既杜蝻孽之萌兼淂宣畜之利实为一举两得其开挖泡子应交何处办理临时再行请
㫖遵行所有顺天府属各州县及他府州所属有旗地与此相似者并交八旗㑹同地方官查明照办奉
㫖依议此项开挖泡子低洼田亩虽荒芜已久在业户原不能收艺获之利但伊等䆒未免少此产业殊堪轸念著加恩将应行开挖之地查明亩数交户部于官赎旗地及入官地亩内酌量减半抵给俾得耕种取租足资永业以示体恤再此项地亩仅交八旗都统及顺天府承办不足以専责成著派裘曰修英廉武纳玺専司其事前往该处查勘实在情形详悉分别办理具奏
又议准留京当差之新满洲官兵按其差使等第拨给地亩由亩给租头等二等侍卫各应得十名壮丁地三等侍卫蓝翎侍卫䕶军校骁骑校各应得八名壮丁地䕶军前锋亲军司鞍司辔各应得六名壮丁地披甲拜唐阿马上人各应得五名壮丁地俱按原定每亩租银一钱五分之数减半折给其乾隆三十六年定例以前旧拨地亩系照地管业者仍听自行收租系退地折领租银者亦照伊等次减半折给其折租地数如留京一年内陞转者以陞衔计一年外陞转者仍以原衔计此后再有陞降不另増减每岁十二月为支放租银之期令该旗预行造册咨部届期派员赴领户部于直隶省徴解旗租内动款发交该旗散给
三十八年十月奉
上谕所有八旗应追各种赔欠之项有查家产变抵者有于本身及子弟等俸饷减半坐扣者其间情节不同若系侵亏贪黩及案情较重者自应勒限严追若系分赔代赔摊赔之项其事属因公情莭亦轻原可量为寛减且有应追之数甚多而所得俸饷有限扣至百十年不能完清者更属有名无实著军机大臣㑹同该部详晰确查分别妥议具奏
三十九年五月户部议奏从前八旗人等遇有拖欠公项愿将本身地亩报抵入官者照认买公产之例按租作等按等定价伏查乾隆四年召买公产时所定等则原属租重价轻〈每亩取租三钱以上者价银一两六钱作为头等取租二钱以上者价银一两二钱零作为二等取租五钱以上者价银九钱零作为三等取租五分以下者价银六钱作为四等〉所以副
皇上恵养八旗之意至旗人未完官帑将地亩议价入官抵项与认买在官地亩情莭本不相同似应租价相当办理方为允恊且地亩情形今昔迥异今户口蕃滋人多田少地价顿増数倍若亦照从前按租作等之例实有原买千金之产以之抵帑不及十之五六者既令竭力完帑之人倍形拮据而帑项亦仍有抵无完应请嗣后八旗官兵人等凡有将地亩报抵入官者无论典买均有原置契据应令将原契原价并原佃原租各数逐一据实呈报由旗查询确实造册送部臣部一面行文该旗寛其追限一面行文直隶总督委员履勘咨覆臣部为计租定价统以一分三釐之息为㫁如所报地亩其租银得一百三十两者准其抵帑一千两租银得二百六十两者准其抵帑二千两以次増加除算毋庸按租作等按等作价以致辗转牵掣致多偏畸奉
㫖所奏是依议
四十四年正月奉
上谕近以八旗赎回入官老圈地亩从前俱准八旗官员兵丁认买后不肖之徒有偷行典卖与民人等弊始改为不准官员兵丁认买俱官为取租今旗人生齿较前有加此项地亩倘仍官为取租必致旗人产业渐少于伊等生计大无禆益是以降㫖将官为赎出入官老圈地亩加恩仍准官员兵丁分买交户部八旗详悉定议具奏今复详为筹画八旗人丁浩繁此内有家奴者固多而无家奴者亦复不少其认买地亩若离京稍近尚易于取租倘或在数百里之外必又纷纷告假取租不惟徒费资斧又起民人勒掯之端其地租能否全得尚在未定而每月反将所得钱粮先行坐扣地价于伊等生计反无禆益实不能仰副朕爱养旗人之至意朕意不如将此项地亩仍官为取租将每年所得之租解送户部分给八旗赏赉兵丁如此办理既不费伊等之力而钱粮又毫无坐扣且年终多得租银数两于伊等生计更为有益著交户部八旗将如何均匀分给当差勤谨生计贫乏兵丁之处务湏仰体朕爱养旗人至意熟筹详议具奏是月户部等议伏查户部现存八旗回赎入官等项地亩共三万八百馀顷内除解交内务府
圆明园太常寺等处公用租银并沧州兵饷祭祀各地亩及荘头一项地租留支新满洲官兵人等之用共地二千一百馀顷又
恩赏屯户网户等项地一千六百七十四顷四十馀亩均应照旧存留外计共应赏租银地二万七千馀顷应行遵
㫖分赏八旗者计租银三十九万七千五百馀两查八旗满洲䝉古汉军及内务府上三旗各旗应领饷银自四千一百馀两至一万七千三百五十馀两不等以三十九万七千五百馀两租银按照各旗所领饷银核计每旗应分银数自六千二百五十馀两至二万六千四百馀两不等所有应行领赏兵丁内除田地在二顷以上及住房之外现有取租铺面房产者均以有产论概不得滥给外其贫乏兵丁都统等严饬各叅佐领管领骁骑校领催族长等秉公确查实在应行领赏者开造花名细册出具印甘各结保送该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等㑹同查旗御史一并查核其在京如䕶军前锋火器等营贫乏兵丁应行领赏者应由该都统等办理其在
圆明园健锐营等处当差兵丁虽分驻各处其有无产业该旗俱有档案可稽亦应由该都统等一并确查造具清册咨送各该营办理至兵丁内有勤谨当差者无论有无产业俱准领赏在旗则由该都统等查办在营则由该管大臣查办其勤谨与贫乏仍不得互相重复以致冒滥其所赏银数应按兵丁本身现食钱粮数目加一倍赏给如有办理不公徇情冒滥等弊该管大臣都统御史等即行严𠫵领催族长等照例治罪至毎年额徴租银如有应行蠲免者即于分赏银内按数开除其有缓徴并民欠应令总督将本年实徴若干解部分赏其缓徴民欠租银入于下年一并分赏如此办理则八旗兵丁普沾实惠永沐
皇仁实于生计大有禆益奉
㫖依议
〈谨案前项官地二万七千馀顷每年共徴租银四十九万七千五百馀两内应扣银十万两作为地价奏内租银三十九万七千五百馀两系应行赏给兵丁之数经户部夹片声明〉
二月奉
上谕内务府荘头因拖欠钱粮革退本系获罪之人转因接办之荘头以人多不能养赡内务府大臣请将伊等之兄弟子孙放出为民令其自谋生计虽系照例议准日久不能保无流弊荘头等或因图出旗自便故意拖欠钱粮罪止革退而其子孙转得为民仍可倚以自赡日后并可考试幸登仕籍皆情理所必有不可不防其渐嗣后凡获罪革退之荘头其家属有呈请为民者除疏逺族户准仍照旧例办理外其本身及子孙俱应发往打牲乌喇充当苦差以示惩儆
四十五年十一月遵
㫖查得官赎收典旗地自乾隆二十二年起至二十七年共赎回地一万八千馀顷共用过地价银二百三十八万自二十三年徴租起至四十三年止每年租银不等共徴过租银六百七万八千七百七十馀两除归还赎地原价银二百三十八万两零外多馀银三百六十九万两零经直隶总督陆续奏用修理城垣普蠲经费被灾赈济等项动用外实存司库用剰旗租银八十九万两零
是月奉
上谕朕从前有㫖将直隶旗租银仍赏给八旗兵丁经部议挑选兵丁中差使勤慎者赏给两月钱粮以示鼓励今思一人得两月钱粮亦不能立家产不过随手花费而不得赏者未免向隅且分别挑选该管官员不无瞻徇出入之弊殊非朕普恵八旗之意此后著将直隶解到银两足敷普行赏给八旗兵丁一月钱粮时该部即奏闻普赏一次
是月户部议四十四年分应徴租银四十九万四千八百馀两现据该督除民欠未解银十万五千八百馀两寔解到三十八万八千三百馀两足敷普赏一月钱粮之数俟
命下之日臣部行文各旗赴部支领此后每年应令该督于徴存𠉀解时将徴收寔数先行报部臣部核明足敷普赏之敷即行具奏报
闻
四十八年二月奉
上谕据顺天府奏称圆明园正白旗满洲䕶军八十三成泰徳泰因争控地亩私写呈词封交庄头刘希贤掷与香河县知县轿内等语䕶军八十三等身系旗人遇有争控地亩之事自应在该佐领处具呈察办否则在该管大臣或提督衙门及部院具呈无不可者乃任意写呈交给庄头掷与知县有是理乎旗人地亩俱在州县所管界内似此互相效尤纷纷在各州县具呈于旗人体制殊有闗系八十三等著革退䕶军交刑部定拟具奏嗣后旗人如有控告地亩事件在各该佐领处具呈察办倘该旗不行办理即在该部提督衙门具呈若案内有牵连之民人由部行文严察办理自能查办明白如此晓谕之后仍有在地方官处控告者除将具呈之人从重治罪外该管大臣官员等严行议处断不轻贷
又尚书额驸福隆安等议奏㩀尚书徳福疏称八旗官兵人等置买房地向例俱在两翼监督衙门纳税注册给与印契执照其民人置产则在大宛二县纳税发给司颁契尾近年因旗下家奴有置买房地恐家长知觉潜赴大宛二县纳税请领契尾以致旗员中互相效尤竟有隠瞒旗籍在县投税之事请嗣后无论官员及闲散家奴置买房地者概令呈明该管佐领在左右两翼监督衙门纳税过契倘仍有取巧赴大宛二县私税民契者以违制论官员交部议处闲散家奴鞭责𤼵落仍令在两翼监督衙门补税换照如大宛二县知情私准纳税者亦交部议处等语应如该尚书所奏嗣后旗人买地概令呈明该佐领在两翼监督衙门纳税过契并令步军统领衙门㑹同顺天府府尹不时稽查如有隠匿旗籍私向大宛二县纳税者立即叅䆒如此示禁不特旗民房地不致混淆而诈冒之弊亦可杜绝矣奉
㫖依议
五十年二月奉
上谕直隶所属各州县历年报荒旗民各项地亩共一万二千馀顷今据该督勘明可垦地仅八百馀顷而难垦者竟有一万一千二百馀顷此内大抵旗地居多盖由旗人不能自行出资帮贴垦种而民人又以本非己产不肯多出工本开垦成熟输纳租息以致荒废甚多殊于地利可惜户部议令该督将查明可垦难垦一切旗民地亩分晰造册并取具该道府亲勘印结送部查核在地方官不过具文塞责仍属空言无补著交部派贤能满汉司员数人刘峨亦宜派出贤能道员数人专司其事详悉履勘通盘筹画此项地亩如果有人垦复或酌计所费工本约值几年租息俟所入足与工本相抵后再令输租或竟将所得租息令与旗人按亩均分过几年工本足后再令交租本主俾农民有利可图自必踊跃从事尽力开垦则荒地积渐成熟庶旗人益多恒产而地亩不致抛荒民人亦得有地可耕方为妥善其应如何设法筹办之处并著该部会同刘峨详议具奏
户部议奏直属原报官荒地一千二百三十六顷旗荒地五百五十三顷除民房占用地基与有主坟地俱应徴租外寔净存难垦官旗荒地共一千七百八十七顷内查出可垦官荒地三百四十三顷旗荒地一百四十二顷俱于难垦中择其尚可试垦者召民认垦按照八年限满交租但土性有髙低不齐所需工本又多寡不一若概以八年限满即令输租农民终观望不前臣等公同商酌有近年偶被沙压与老荒之地不同者毋庸定以年限有稍帯塩碱沙碛然施工较易者仍照八年限满成例徴收租息其有塩碱沙压略重及傍山濒河草根蟠结施工较难所费倍多恐民力未免竭蹷应于八年外加展二年俟正展限满今地方官勘明情形酌定租数将官租分别徴收旗地给还原主并令垦地之佃民永逺承种使有力之徒不得从中觊觎以开增租夺佃之弊再查天津静海二县可徴草地一百七十二顷地近海濵塩碱较重不能播种五榖杂粮而长生芦草皆属有用之物自当照水草科则以收自然之利又交河县有减租地六十八顷委因地瘠租重以致佃民无力承种应令该地方官酌减租数报部其馀各项荒地除官占道占庙占与堤桞所占及无主荒坟各地共十二顷零应令各州县竟行开除报部存案奏入奉
㫖依议所有各州县历年报荒官旗各项地亩经此次派员履勘查办即查出可垦地八百馀顷分别年限名垦输租于旗民均有禆益足见从前荒废地利地方官不实力查办所致但恐此后地方官日久因循又复视为具文日渐废弛仍属有名无实著交该督董率所属认真办理恺切劝谕务令小民踊跃从事以期沃壌日增至地利转移无定有此时可耕而日后或至水冲沙压者或此时难垦而日后渐成膏腴者并著该督随时察勘于此次查办后续有可耕者若干续行报荒者若干于每届年终彚奏一次以专责成
是年奉
上谕㩀山海闗副都统宝琳奏从前原赏山海闗旗员地亩内馀地三十八顷有馀每年差兵收取粮石多有迟延不给者向交该处地方官转催嗣后请将此项粮石竟交地方官催齐变价暂存本署由副都统处按季出结支领所有口外冷口喜峰口二处地亩亦请一律办理等语所奏是此项地亩原为旗人养赡之资若迟延不给于旗人生计有碍与其该处副都统差兵收取自不若即令地方官催交完纳但直省于旗人地亩租息之事漠不闗心多不肯实力办理已成积习著传谕刘峨所有此项地亩应照宝琳所请竟交地方官催缴变价按季解交山海闗副都统收贮仍严饬承催之员如有奸民托故迟延不行完纳者即严行查办毋得稍存回䕶将此传谕刘峨并宝琳知之
五十四年五月奉
上谕前因直隶各州县应徴旗租旧欠未完新欠又有二十馀万之多其中保无官吏挪移情弊降㫖令刘峨留心宻访据实具奏兹据该督奏称縁佃种旗地之户家本贫寒收成丰稔尚可按期完纳一遇水旱不齐动致拖欠不清而地亩塩碱抛荒佃户逃亡亦所时有此数年积欠之故实由于此等语各州县应徴旗租或因水旱不齐致有拖欠自当分别缓带以纾民力而清款项若果田亩塩碱抛荒则其地已不能耕种租从何出至佃户逃亡如实因地不能种逃至他所者即应奏请豁免如系无力承种出外营生亦应另行召垦何以并不确查妥办惟事按年经徴试思地已抛荒小民何能交纳若如该督奏请着落地方官依数赔缴似此年复一年伊于何底各省应徴地丁正项钱粮如系实欠在民朕尚加恩豁免从不令地方官赔缴焉有因积欠旗租转令代为赔纳耶各州县给予廉俸尚动称不敷办公借端侵缺若复令赔缴旗租将伊等更得有所借口殊属不成事体且朕轸念黎元凡遇旱涝偏灾无不立予蠲赈虽千百万帑金从不稍存靳惜岂有地亩既荒尚令小民赔纳租银更非朕体恤闾阎之意但地方大吏从前何以未经奏明恐各州县有影射虗捏延宕侵挪等弊不可不澈底清查著派侍郎伊龄阿管干珍于朕启鸾后前往详细履勘如系寔在田亩塩碱抛荒佃户逃亡因而拖欠者即据寔奏明𠉀朕降㫖酌予豁免如查系地方官谎词捏饰希图影混侵蚀者即当𠫵奏治罪此等丈量地亩之事朕向来不肯轻易派员前往查办以免扰累今直隶各州县积欠旗租如果佃户逃亡所有应徴租银自无从追纳并非地方官徴催不力之咎岂有令常年赔缴之理朕此次特派大员前往查办者系为爱民起见朕既不忍累民又岂肯累官伊龄阿等务宜秉公办理以副朕曲加体恤核实清釐至意
伊龄阿等遵
㫖履勘覆奏臣䝉
圣恩派往直省清查回赎地亩是否塩碱抛荒以致佃户逃亡各确情臣当将已经查过州县及有荒地之交河青县沧州三州县地亩并非盐碱情形先行具
奏后即将未经查办之安肃清苑蠡县满城完县定兴涿州良乡昌平顺义宻云等州县次第查核俱照前次办理章程吊集各该县经徴红簿逐款核对抽传佃户隔别询问除已经徴收外尚有未完银两均系实欠在民并无侵蚀情弊至各州县除武清涞水二县系偶被水冲已堪耕种照额交租毋庸查办外其交河青县沧州南皮等四州县惟南皮县有堤占沙压地四顷三十五亩寔系不堪耕种先经户部议准应令除租扣算至交河沧州青县荒地前经
奏明其土性稍为瘠薄实非盐碱查其抛荒之故因包揽交租之人于丰收之年贪图馀润一遇荒歉种地小户辄以交租有人逃避他处包租之人无从取租即以逃亡具报欲更招他户则以现有官欠又复相率观望不敢承认积年既久遂至抛荒臣已面饬各该州县务于附近居民确寔招认并将从前无着租银已经官为赔补不致贻累承认佃户即偶遇灾歉一经奏
闻无不仰邀
圣主深仁随时
恩缓明切张告家谕户晓俾小民咸知踊跃承认至包租之人永逺除禁倘再有偷窃包揽无论有无拖欠即行𫿞拿䆒处以杜流弊种佃小民自行交纳既免包租剥削而逐乡逐戸地方官亦易确查如此则地亩不致无故抛荒该州县亦不能借端影射请交该督严饬各属一体遵照办理庶钱粮可以年清年款不复有积欠之弊矣奉
㫖依议
五十六年十二月户部疏言乾隆五年原任直隶总督孙嘉淦奏明八旗地亩无论何旗之人承买仍令原佃承种其租银照旧收取不得分外需索如本佃抗租及业主实欲自种许其呈官查办若无欠租情事捏称自种撤地另佃增租者审实治罪等语臣部遵办在案惟查圈占之初地广人稀租种者少是以每亩议租三五分至一二钱不等亦有每年仅交柴草牲畜等物不复议给租银者近年以来生齿日繁每亩现值租银五六钱至七八钱不等若仍旧概照原议收租则佃户反得以轻租承揽而以重租私自转佃与散户乡民旗人虽明知此种情弊因碍于成例不敢增租而无地可种之户又不敢夺佃且旗人收取租银在旗告假不过一月又必咨明兵部请给路引势难违限久待每遇恶佃知有限期设法支延及届假满略为给与而于往返盘费反多赔累以致业主情急将地亩出售迨另易买主各佃恃有不许夺佃成例仍前掯勒竟将旗人世受之产转为佃户霸占渔利之资既未足以昭平允且易起争讼之端应请嗣后凡民人佃种旗地如租额平允业佃相安仍聴照旧承种交租若因当日原佃交租本轻现有别佃情愿増租及情愿自种者均由业主自便所有从前不许増租夺佃之例即行停止倘有刁佃把持妄控者即照例治罪如此则旗民各得其安而争端庶可渐息矣再查带地投充各户其初既免完粮又得种地且服役有年本与户下家奴无异今伊等种地日乆縁无定例多有不服本主传唤抗不交租者及其主将地转售又复藉称投充掯地不交殊与情理未协嗣后凡投充人丁地亩请照旗下圈地家奴典卖悉由本主自便则办理更可画一奉
㫖知道了
以上畿辅规制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六
土田志五
土田规制
奉天规制
国初创业东土扈从将士按旗分处各有定界继因归附益众粮不足支展边开垦移两黄旗于铁岭两白旗于安平两红旗于石城其两蓝旗所分张义站靖逺堡地瘠以大城地与之
顺治元年定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准于锦州各设荘一所其额外各荘令其退出
又定差往盖州收税领催给园地十晌
又定分拨地亩縁边次第挨给若不论疆界挑选膏腴徇情𣲖拨者佐领领催分别罚责
又定锦州盖州各官荘屯非奉
钦赐者概令退出
又定自京城来人员曾将伊原给地缴部者准给熟地未缴者给草莱地五晌若有馀丁者著该管官具结给与草莱地
五年题准沙河所以外锦州以内八旗官贠家丁每名拨给地六晌
又题准官员荘屯两黄旗设于沙河所两白旗设于宁逺州两红旗设于塔山两蓝旗设于锦州八年覆准山海闗外荒地甚多有愿出闗垦地者令山海道造册报部分地居住
十二年题准辽阳铁岭至山海闗另设邉界八旗荘地多有在边外者相沿已乆不必迁移今照旧种住惟酌量边界开门勿误耕获
康熙十二年题准凡欲往
盛京领地设荘䕶坟者若将在京所受壮丁地退出准拨给
盛京熟地不愿退出者拨给荒地
十九年八月户部郎中鄂齐礼踏勘
盛京满洲新开蒿地奏言东至抚顺西至山海闗南至盖州北至开原计田万顷有奇征收钱粮约仅有万两据将军言若将满洲自开地亩尽撤入官恐难度日
上是之
又户部议准
盛京未垦荒地荒田一百五十四万七千六百馀晌内除
皇荘喂马打草地二万二千四百馀晌仍有一百五十二万五千二百馀晌应将此地亩注册有民愿开垦者州县申报府尹给地耕种征粮若旗人有力愿垦者亦将人名地数呈明注册若自京城移往官兵人等有将在京地亩退还愿领
盛京地亩者将彼处旗人垦出馀地并未垦荒地酌量拨给得
㫖盛京田地闗系旗丁民人生计最为𦂳要著尔部贤能司官二员前往㑹同奉天将军副都统侍郎等及府尹将各处田地清丈明白务令旗民咸利设立邉界永安生业
又覆准奉天新来之民界内安插縁由次第垦种其原在旗界内居民有愿移于民界内垦种者有仍愿在旗界内垦种原地者听从其便至旗人民人力不能开垦荒甸又复霸占者严查治罪二十四年四月
谕大学士明珠曩者每一夫田撤还一晌之田近日丈量各旗有察出溢额之田今兹拨给何以不给此等田而以百姓开垦之田四百顷拨给耶其令户部堂官察溢额之田现有若干及以百姓开垦之田因何拨给询问明白同户部堂官面奏
二十五年题准锦州凤凰城等八处荒地分拨旗丁民丁给牛屯垦每十六丁内二丁承种馀十四丁助给口粮农器
又题准黑龙江黙尔根地方户部各差官一员监看耕种黙尔根令索伦达呼尔官兵耕种黒龙江令
盛京官兵耕种
又题准凤凰城等八处差大臣三员司官八员前往㑹同
盛京将军户部侍郎酌量屯垦
是年十二月
谕大学士等日者遣部员自吉林乌喇至黑龙江以蒙古锡伯达呼尔索伦等人力耕种田榖大获夫民食所闗至重来岁仍遣前种田官员以蒙古锡伯达呼尔索伦等人力耕种郎中博奇所监种田地较诸处收获为多足供跸站人役之口粮又积贮其馀榖博奇效力视众为优其令注册此遣去诸员可互易其地监视耕种博奇又复大获则议叙之
二十六年十月
谕大学士等黑龙江官兵口粮闗系至重屡次转运米数并黑龙江黙尔根地方所种米数宜加察明盛京等处运米为乆逺禆益之计当周详区画又发遣彼处游手无事之人甚多其口粮作何酌给前至黑龙江一帯乃径直通衢往来转输㫁不致稍有阻滞如蔡毓荣等巨富之人并殷实之家概予口粮殊觉未当彼处汉军皆著察出披甲当差逰手无事之人可分设官荘广开田亩以为恒产令户兵二部贤能司员迅往逐一察明确议具奏
二十八年
谕奉天等处旗民田地所立界限不明著将各部贤能司官具题差往㑹同盛京户部侍郎及该府尹将旗民田地并牧厂逐一确查各立界限详定具奏
户部郎中郑都等疏言臣等遵
㫖㑹同
盛京戸部奉天府府尹亲往各属地方详察旗民地亩分立界限嗣后不许旗人民人互相垦种以滋争端如有荒地馀多旗民情愿垦种者将地名亩数具呈
盛京户部在各界内听部丈给庶界地分明旗民各安生业不致互相争告
诏从之
二十九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䟽言黙尔根居住之总管索伦安诸祐等每年耕种官田二千馀晌令官兵移驻黙尔根请即以此项成熟之田分给耕种
诏从之
三十二年议准
盛京旗人所种地亩每年地一晌征豆一闗东升草一束令将地亩丈量不论何属之人俱照八旗十三城所管地界交与协领城守尉等催追三十七年
谕著停止差往种地嗣后不必具题如差往种地再行颁谕三十九年题准旗人所种地亩交该管官员催追五十五年覆准旗人开垦地亩令该管官员出具保结呈报
盛京户部其民人开垦地亩仍在地方官处具呈转报
盛京户部准其开垦将垦过地亩于年底彚册报户部查核
雍正二年议准
盛京旗人所种地亩仍照旧例在河界内种地即将彼界协领城守尉为督催之员佐领防御骁骑校为经催之员如有抗欠不交者该督催官员即行拘拏治罪如有催追不完之数计分数题参四年议准
盛京旗地自康熙三十二年输草豆以来未经查丈档册舛错旗民彼此争告经年不绝将王以下至闲散宗室
盛京所有荘屯内管领荘头壮丁捕牲人等名姓居住村荘查明系何王府及何闲散宗室之人行文八旗分别造册送奉天将军
盛京户部以备查丈地亩之大臣㑹同核对仍将查丈过地亩若干输纳草豆若干造册具题查核又覆准
盛京地亩令奉天将军府尹户部侍郎㑹同差往丈量地亩大臣将十四城界内分为十四分旗地民地公同𣲖出贤能官员㑹同查丈其
皇荘捕牲人
三陵内佐领官兵屯荘执事人闲散人等千丁驿站台上园丁户礼工三部屯荘官丁僧道各项人等地亩率领伊等该管官公同查丈务期详悉清楚无致遗漏隠匿丈完之日将丈过地亩数目造册送部
倘有隠匿不清之处日后发觉将查丈官从重治罪
又覆准宁古塔船厂等处设立州县打牲乌喇离船厂甚近著船厂知州兼辖管理其拉林河等处地亩不准开垦交与白都讷新设知县严行禁止又覆准船厂等处开垦地亩禁止旗民互相典买又覆准赫尔素等驿站各边地之驿站所有近城之公旗荘屯宁古塔所有之开熟田地亦如奉天府属之州县照每亩三分钱粮例交纳若有附于原主名下未经查出者佃户首报该县给与印票即令其交纳钱粮不许原主侵占
十一年题准喜峰口驻防兵丁一百名将铁门闗外大屯官地分给每名给地一顷十有五亩七分有奇菜园四分有奇令其耕种照民例分别科则按亩输租租银留充兵饷
乾隆二年覆准黑龙江湖兰地方设立官荘令
盛京将军于八旗开户人内选能种地壮丁四百名挈帯家口前往开垦每壮丁一名拨给地六十亩葢给草房二间每十丁合编一荘共设官荘四十所每十荘设领催一名共设领催四名管理由
盛京迁移家口每丁给碾磨银五两其家口每人给整备行装银二两沿途各给口粮拨驿站车辆送至吉林由吉林拨运粮船仍给口粮送至湖兰初至湖兰每丁给冬夏衣帽其家大口每月给粮二斗四升九合小口半之每开垦地六亩给籽种二斗每荘给牛六头如有倒毙动支库贮牛价银买补再湖兰安驻兵丁各有垦种地亩不能代官荘人等助垦于每荘额给牛六头外各多给牛二头令全出已力垦种此牛如有倒毙无庸补给每牛一头月给牛料粮一石二斗其家口粮给一年牛料粮给两月皆停止每丁所受之地岁纳粗细粮三十石第一年免输第二年交半第三年全纳再委拨官兵采木造屋每间各给四两饭银动支库银仓粮令该将军等分晰归款奏销俟安设官荘事竣令
盛京将军于八旗开户人内再察有愿往湖兰垦种官地之人应増设官荘若干再议具奏
六年议准湖兰地方寛衍可设官荘之处尚多应将前设四十官荘内闲丁一百三十八名选择五十名増设官荘五所拨地开垦每名给地六十亩及牛种器具口粮并每年应纳粮数均照二年之例但选拨官荘闲丁不比他处移住其每丁应给房二间每间给银四两五钱令其自行葢造无庸别拨兵丁其馀丁备补各荘空阙
七年议准湖兰左近温徳亨山并都尔图地方土性肥饶水草佳美应将
盛京将军所送愿垦官地开户人内选能种地壮丁五十名増设官荘五所拨地开垦其资送及拨给田房牛种器具衣帽口粮并应纳粮数均照二年之例再六年増设官荘五所合之此次所増官荘五所已足十荘之数亦照例増设领催一名管理九年二月议政大臣和硕裕亲王广禄等议得副都统巴宁阿所奏开垦拉林地亩移驻满洲一事以今年出派本处人丁一千五百名尽力开垦得地七百五十一顷二十一亩将此地即令原派一千五百人耕种明年再添派人丁六百名开垦又可得地三百顷二年所得共一千五十馀顷给与移驻一千户满洲均分每户得地一顷有馀再者修造房屋衙署杂事甚繁只前所派人丁六百名不足供役请添派六百名给与塩菜银两及采办牛只犁铧各费用即于吉林库存项下动支仍令
盛京户部照数归款如此则一千户满洲地亩房屋可以按期完成等语查臣等议政处原议一千户满洲每名给地三顷后经侍郎三和具奏二年内只能开垦一千六七百顷臣等续议且以二年内所垦均给外其馀随其力量递年补垦足额咨行在案嗣于乾隆八年九月奉
㫖前据将军鄂弥达等赴拉林阿尔楚喀踏勘地方将应拨给移驻一千名满洲之地派本处官兵令第一年开垦一千二百顷次年开垦五百顷于甲子年秋间遣去驻札等因具奏迄今一载所垦地亩不敷原奏数目只开垦七百馀顷此皆鄂弥达并不以事为事之所致也鄂弥达着交部察议其未垦地亩著交新任将军博第务照原奏数目开垦如其难得量其所得若干预报该部将派往之人合地亩数目先行拨往钦此钦遵亦在案巴灵阿博第自应遵
㫖办理今尚未办遽议添派六百名开垦与原降谕㫖不符巴宁阿所奏均无庸议请交该将军博第将原派人丁一千五百名内尽力通融耕种熟地仍将去年开垦未完地二百五十顷补垦足额所有已垦之七百五十馀顷著八旗先派七百五十人前往其未垦之二百五十顷俟垦足后仍派二百五十户续行遣往以足一千之数奉
㫖依议
二十年十月大学士忠勇公傅恒等议覆将军傅森奏称今年海沟耕种开恳地五百顷出长榖苗尚属茂盛因雨水过裕稍缺晒晾其收割登者仅得粟米一千六百七十石稗米五十石荞麦八百三十石俱收入新仓存贮再修理副都统衙署三十六间五百户满洲住房二千五百间现已完八屯共掘井三十二眼查乾隆九年移驻满洲一千户每口每日给米八合三勺今所移五百户自伊等到时起至秋收时止应给八个月口粮所收新垦榖石不敷给与请于拉林存仓榖内动支等语臣等去年㑹议将拉林阿尔楚喀地方尽数筹画可㨂选满洲三千名分为六起遣往今此项遣往兵丁自丙子年起程应行给与银两房间地亩俱照前次一千名满洲之例办理奉
㫖依议
二十一年十一月兵部具奏据吉林将军觉罗额勒登咨称拉林所管瓦珲地方修葢房屋备第一起五百户满洲居住兹已完竣其本年收成榖石亦已报部请于丁丑年春季地未泛浆之前遣第二起前往方可不误耕种
二十二年十一月兵部具奏据吉林署将军傅森咨称今年西沟地方葢造第三起五百户满洲房间完竣请于戊寅年春季地未泛浆之前遣往二十三年十一月兵部具奏据吉林将军萨拉善咨称今年霍济墨地方葢造第四起五百户满洲房间完竣请于己卯年春季地未泛浆之前遣往皆奉
㫖依议
二十四年十月奉
上谕内务府议驳得禄奏请荘头应交米石折银一案办理甚属错谬盛京荘头应交米石在本处尚有准其折银交纳之例而锦州相隔三百馀里反不准其折银交纳情理俱为倒置此案于本年正月奉㫖交议直延至九月底具奏即有移查何至延缓若是所有㑹计司承办之员著降二等调用其馀同司各员俱著罚俸二年内务府总管及堂郎中俱著罚俸一年
二十七年三月山海关副都统富党阿奏言山海关驻防原有官员飬赡地一万二千四百八十馀亩〈原奏作一千七百八十晌〉此内官员及寡妇等所应得数目并未分别查办又有菜园田亩亦未丈量查官员等应得地数统算不及六千亩〈原奏作千晌〉其间馀剰甚多请将此项馀地一体查丈除应给者照数给与外其馀出之地酌办飬赡鳏寡孤独之户奉
㫖依议富党阿此奏甚是但富党阿如此陈奏彼处官员必归怨于伊未必实心遵奉著戸部派贤能司官一员前往山海闗协同富党阿妥协办理
五月户部派员往山海闗㑹同副都统查丈事竣奏称山海闗原给官员地亩曽经侍郎塞尔赫丈量造册中有官兵坟葬之地及伊等祖上原得之地康熙三十五年收地册内并予开除今臣部委员查丈既核与原册相符其伊等坟地及祖上原得地均应准其开除
又奏山海闗旧设驻防协领等二十一员俱给有养赡地亩惟副都统一员及佐领八员乃乾隆八年添设并未议给地亩其每年所食俸米系采买供支造入兵马册内报销在案今据该处丈出地亩除照旧仍给官员及飬赡孤寡尚多赢馀请将副都统一员佐领八员亦依原设官员之例给与地亩其应领俸米请自次年春季起一体裁汰庶帑项稍可节省而官员亦受其益
又奏查定例各处驻防官员之寡妻有情愿守节者准给期年半俸银米今山海闗驻防官员寡妻因无期年半俸银米向俱照伊夫原得地数办给整分未免过优嗣后请减半给与仍俟孀妇物故或縁事回旗即将前项地亩撤回备用报部查核又奏闗外地亩较闗内之地有间今官员应得地亩若不将一年租榖按照俸米计算恐于官员无益应请㨂选上地准照伊等俸米之数仍以六亩为一晌副都统给与一百晌协领七十晌佐领六十晌防御五十晌骁骑校笔帖式各四十晌〈谨案此处晌数未便更改縁前文有六亩为晌句〉其各官所得地亩应纳钱粮仍照旧在
盛京寜逺州旗仓交纳
又奏官员地亩应以上则给予所剰中则下则地足为飬赡官员寡妻及鳏寡孤独人等之用但官员之寡妻可以给与地亩其鳏寡孤独人等若亦给与地亩恐伊等不能办理适为无益请派贤能官二员㑹同地方官按地肥瘠酌定租数收租后仍随时价变银存公照热河地方飬赡鳏寡之例每月给与钱粮银一两五钱俟孤子成立挑补披甲即将养赡银裁汰此系
圣主格外恩施与别项地亩不同且馀出之地向既不纳钱粮应免其报陞科则其每年用过馀剰各数亦照热河之例咨行正蓝三旗核销以清公项又奏查康熙二十七年将山海闗城守尉佐领移驻
盛京所有官员菜园地五顷一十亩经户部收存至康熙二十九年派往山海闗驻防之总管防御等以本身地亩呈部请换遂以五顷一十亩之菜园给予后因历任移换阅年已乆协领防御等官有换得者有本身无地而与原任子孙同分地租者有原任子孙仍照旧收占者有曾经埋葬祖坟者伏思此项地亩既经查明丈过除葬坟之区仍留给本员子孙外其馀官地请依照各官品级给与副都统六十亩协领二员各四十亩佐领八员各三十亩防御八员各二十亩另于各官飬赡地内按数划出以抵还原交本身地亩之人其有馀剰则以充公为养赡孤寡之用俱奉
㫖依议
三十一年三月奉
上谕户部议覆侍郎英廉奏请丈出盛京旗民馀地准令无地兵丁闲散人等认买一折原为旗人生计起见但此等无地人戸贫富不齐其有馀者置产必多而无力之家未必能一力承买恐于伊等资计仍无实济因念该处冬围兵丁一切鞍马之资不无拮据若将此项馀地内酌派征租每年赏备资装于该兵丁殊有禆益其应拨用若干及所馀地亩尚多或可一体征租存贮动拨或听旗人认买毋致有名无实之处新柱现在出差盛京著㑹同将军府尹确勘实在情形妥协定议具奏
是年四月尚书新柱等奏称奉天旗人原赖种地为生惟是其中贫富难齐在有馀之家凡遇可置之产无不设法购觅而无力之家或专藉粮饷以供养赡或耕数亩以资糊口日给尚属拮据何能出资置产若将丈出馀地准令无地兵丁认买即使官为办理极其严密而诡计影射以及私典偷买等弊断难悉除是地亩终归有力之家而无地旗丁势必不能一力承买诚属有名无寔至于冬围兵丁系输流派拨数年方值一次即有些微添置实亦分所当然但一切鞍马行装无一不湏制备若所费稍多未免即至拮据迺蒙
圣主俯念兵艰恩施格外复为筹款赏给俾得办理有资则其于生计自必渐次寛裕臣等通盘酌计原丈馀地四十一万八百馀晌加之移驻塔尔巴哈台兵一千名随缺地七千晌二共地四十一万七千八百馀晌内除应拨随缺官员地一万六千九百晌令其照例纳粮兵丁地四万八千五百七晌水冲沙压学田水手公产等项地三万九千九百馀晌其馀地亩共三十一万二千四百晌有奇〈谨案六亩为一晌然此处晌数俱仍来文未便以亩数核改葢其奇零之馀数与开除之细目非按地确查末由悬断故只就原奏开载期于传信无讹〉一并入官但各该户数载经营一旦撤出未免有妨生计请即令原种人等按数认种或有转租于人者聴其自便应输租银仍于该户名下催追不许稍有诿缷如有事故情愿更替许其呈明本旗方准退领倘有拖欠租银以及寔系无力承种之户俱由各该旗查明撤出另行召种仍将征租地亩花户姓名原认地数四至造具红册四分分送户部及
盛京户部将军府尹各衙门存查其各处地亩髙下肥瘠不同租价难以画一必湏分别等差方可永逺遵照查锦州义州宁逺熊岳葢州复州金州等七城地土髙阜人烟凑集应请作为上等
盛京广宁牛荘海城辽阳等五城地虽洼阜不一尚属平坦应请定为中等岫岩凤凰城
兴京开原铁岭等五城或临近海濵地多斥卤或山多沙石半属荒碛应请定为下等其上等地亩上则每晌酌拟租银四钱八分中则四钱二分下则三钱六分折中每晌银四钱二分中等地亩上则每晌酌拟租银四钱二分中则三钱六分下则三钱折中每晌银三钱六分下等地亩上则每晌酌拟租银三钱六分中则三钱下则二钱四分折中每晌银三钱酌计每年共征租银十一万二千四百两有奇令承种地户各按地亩之髙下分别输纳每年派拨冬围兵丁一千三百名每名应需
恩赏银十五两共需银一万九千五百两应请即在此
项租银内拨给其馀银两解交
盛京户部存贮拨用应征租银请责成各该处城守尉协领暨地方州县照例分限督催动存各数由
盛京户部按年另册报销其承催督催各官照例一体考察以专责成再奉天地方钱多银少此项馀地租银应请银钱兼收以免易银易钱之累每银一两合大制钱一千文免其征耗冬围兵丁
恩赏即于所收钱文内拨给如有馀剰钱文照搭放兵
饷例办理经户部议准奉
㫖依议
三十四年二月大学士刘统勲等遵
㫖将户部议覆侍郎瓦尔达条奏旗地原折交将军恒禄侍郎瓦尔达阅看并令将该处情形逐一讲论据瓦尔达称从前条奏此事原以该处旗人生计艰难出典之地力难回赎计惟改典作租分别年限给还原业主庶旗产不致转为民业今阅户部覆奏民人因违例而撤地归主固所以示儆而同一违例出典之旗人不湏归价即可得地是因违例而转得便宜于情理似未允协等语所议寔属持平无可再议惟查
盛京出典地亩较近京旗地不同该处旗民交易均属白契所开价值或系零星凑算或以什物准折甚至随意虚开皆所不免若照近京旗地之例依典价按年递减恐原契不无浮冒难以尽凭至向例近京旗地官赎以后仍准原业主五限交银或指扣俸饷自行回赎今查该处旗人生计尤为淡薄向例五年之限为期稍迫恐不及按限扣还应请酌寛等语伏思该处旗民交易向来既惟用白契其原价自不足凭查户部从前办理入官地亩皆系按租定价即回赎近京旗地有契价较时值过重者亦系体察租数据时核减历经遵办在案臣等公同酌议请将此项民典旗地无论年分逺近契价多寡总以现在租息为㫁如核计租银可得一钱者量给价银一两均就租息之重轻定价银之多寡自可杜浮冒之弊先令地方官查照段落履勘核实造册呈报户部恭𠉀
钦派大臣前往㑹同该将军侍郎府尹覆勘定夺至该侍郎所称官赎之后旗人扣价还官请照向例酌寛年限之处亦系为旗人生计起见查从前京师官赎旗地准令原业主扣俸交银俱系定限五年今此项回赎地价可否准令十年扣交俾生计益为寛裕出自
皇上天恩奉
㫖依议
三十七年十二月将军増海奏言
盛京本城各佐领下马甲计前锋二百名领催五百二十八名马兵四千八百六十八名共五千五百九十六名分于六十六佐领毎佐领有七十馀名者八十馀名者九十馀名者额数多寡不一满洲蒙古有前锋汉军火器营无前锋皆一体当差其中传事聴差看守城门衙门仓库等俱系轮流行走一月差竣仍得两月寛闲曾经
皇上赏赉每人随缺地六十亩以充生计至于额设歩兵八百名其中食一两五钱之领催八十名食一两之歩兵七百二十名而每佐领下领催或一名或二名或并无领催其步兵或三名五名或十五名二十名数既参差其所当差务计近城十六堆用兵一百六十名邉门八堆用兵六十名八旗二十四堆用兵一百九十二名又缉盗巡更查街及传事聴差等用兵一百四十馀名计每日必湏步兵五百五六十名原额八百名内作两班轮流寔不敷用甚至有兼倍差遣者臣等细心筹画请将六十六佐领下马兵不论原额七十名八十名九十名截长补短皆以八十名为断计共五千二百八十名作为定额其馀三百十六名遇缺陆续裁汰此项裁汰马甲补为步营领催五十二名步兵三百三十六名共三百八十八名合原数八百名共成一千一百八十八名每佐领下定为步营领催二名步兵十六名如此筹画均匀则
盛京世仆俱荷
皇上恩膏差务均平闲暇时亦可以谋生理矣其裁汰之三百十六名马甲每年所馀钱粮除应给现増三百八十八名歩兵钱粮四千九百六十八两外仍馀银二千六百十六两入旗正项报销其随缺地亩亦可节省是否有当伏祈
皇上睿鉴训示奉
上谕将军増海奏盛京各佐领下所有马甲多寡不等请裁马甲添设歩甲其馀剰钱粮并随缺地亩入于正项报销一折经军机大臣㑹同该部覆准所办非是盛京额设马甲并随缺地亩皆为飬赡该处满洲而设今年乆生齿日繁若将伊等应得分例裁汰入官于伊等生计殊属无益如现在京中八旗户口繁盛生计不无拮据经朕特沛恩施另赏鳏寡孤独钱粮以资生理其派往西安凉州庄浪宁夏兵丁俱照所派之额在京挑补又添兵缺甚多毎年多费帑金不下数万并无吝惜国家一切用度固应节俭然亦只宜酌减无益糜费并查核不肖人员使不得从中侵蚀至于正项应支之处岂可节省盛京满洲皆朕臣仆人丁日盛不敷养育尚宜酌量添给岂有转将伊等应得分例裁汰之理今各佐领下马甲额缺不均固宜均匀办理但此项裁缺钱粮地亩亦宜斟酌养赡多人著将裁汰之马甲三百十六名钱粮交増海等或添设歩甲或添设养育兵惟期恩施普被其随缺地三千一百六十晌如何使众人均有禆益之处并著増海等定议具奏
三十八年正月増海奏应裁三百十六缺之马甲若添作歩营领催五十二名歩甲三百三十六名合原有之八百名轮流差遣则无庸重叠出派而更替有人伊等当差与生计俱不至贻误应请仍照前奏办理其裁缺所䞉之银两除新添歩营应给四千九百六十八两外仍馀二千六百十六两养赡鳏寡孤独计毎月可给养育兵四百三十六名请于
盛京本城旧满洲八佐领汉军二十四佐领毎佐领各给八名旧𫎇古八佐领毎佐领各给六名新满洲二十三佐领内除二佐领各给六名外其馀二十一佐领及巴尔呼䝉古三佐领共二十四佐领毎佐领各给五名再查得六十六佐领马甲随缺地亩俱在各城邉境相隔甚逺该兵丁不能耕种惟取租价毎年秋收后由佐领派领催收取分给兵丁在案而此歩兵等并无随缺地亩夜间坐更巡逻等差亦属辛苦仰恳
天恩将所裁马甲地租银毎年赏给歩兵为冬间买置皮衣之用则各歩兵等御寒有赖皆永霑
皇上厚恩于无既矣奏入
命户部议行
是年八月奉
上谕上年奉天查赎旗地一事经裘曰修㑹同履勘后交瓦尔达详加查核今半年馀尚未见查办完竣已降㫖将瓦尔达革职所有查办旗地未完事件著交喀勒崇义㑹同将军府尹即速悉心确查妥办是月裘曰修瓦尔达奏
盛京民典旗地经该将军等查明𠉀赎地十二万馀晌〈谨按此处晌数未便以亩数更改盖原奏不著奇零若干无从核算故仍其旧〉咨部动帑回赎奉
㫖派出臣裘曰修瓦尔达㑹同覆勘臣等至
盛京调取户部等衙门底册赴各城详加体察并无旗人妄指民业为旗产亦无民人掯不聴赎等情原报地数租价并取具各该旗及地方官结状前来臣等复回至
盛京㑹同臣増海等悉心筹画其一切原查赎报动帑徴租指扣俸饷各条款均照户部原议办理查此项地亩䝉
皇上天恩动帑回赎俾出典旗人不失旧业受典民人
照旧得价
圣恩高厚至优极渥臣等公同酌议自赎之后原业旗人能自耕种准其撤回自种原佃民人偶有拖欠地租令地方官代为催追倘仍抗不给租方许撤地另行招佃如原业旗人不能自种而原佃民人又不欠租遽将地亩撤出另行招佃者察出照律治罪以示惩儆使旗民相安以仰副
圣主一视同仁之至意奉
㫖所奏是依议
四十一年四月将军宏晌奏言
盛京各城旗仓米石毎年二三月间除定额应存数目外将多馀米石照市値减价粜给兵丁坐扣饷银原因仓米不能久贮又恐青黄不接之时兵丁食用维艰是以筹画通融期于仓贮兵丁均有禆益惟是所粜米石皆系挨年陈米官斗又小于市斗虽经减价核与兵丁买用市米无甚区别而按季坐扣所剩饷银无多一切当差需用仍属拮据自应稍为变通以收实效查
盛京各城额设马兵一万五千六百五十九名锦州义州二城额设歩兵三百八十八名荷𫎇
天恩马兵毎名赏有随缺地六十亩歩兵毎名赏有随缺地三十亩俾其耕种食用但前项随缺地亩系由各城零星荒甸及丈出馀地内拨给相离窎逺者多兵丁不能亲身耕种均系佃种收租毎地六亩不过收制钱三百文而往返取租盘纒之外所剰无几是虽有随缺地亩未能均沾实恵臣等详悉筹画请将兵丁随缺地亩交各城地方官依上中下则照数徴租报部其兵丁应得随缺地租改折米石即以毎年出粜之米给领以地六亩银三钱之数计算马兵一名毎年可得租银三两步兵一名毎年可得租银一两五钱照依历年出粜自五钱至一两价银数目折中酌定毎米一石作价七钱五分毎马兵一名给米四石步兵一名给米二石如此通融办理仓米既可无庸出粜而兵丁得此米石生计自为寛裕详查
盛京各城旗仓毎年应徴米四万九千二百石零除各项需用外毎年实馀米三万四千一百馀石马兵步兵二项共需米六万三千四百一十二石除馀米三万四千馀石尚不敷米二万九千馀石查奉天府属各州县仓每年例有出陈易新粜借米石所有不敷兵米请即就近动用民仓发给仍照直省采买不敷兵米之例飭令各州县分别定价照数买补还项所需银两即在所徴随缺地租银内动用如此一转移间于旗民各仓额贮无亏所徴地租即以下则地毎六亩三钱核计一年可得租银四万七千五百馀两其中上等者银数更多以之抵补旗仓粜米价値及买补民仓动用米石俱属有赢无绌而兵丁得以永逺均霑实恵与
国课仓储兵丁生计洵属有益是否有当伏乞
皇上睿鉴训示奉
㫖该部议奏
五月户部议奏乾隆十三年军机大臣㑹同
盛京将军酌议兵丁随缺地亩于现在闲空荒甸就近均匀拨给令其耕种仍交该将军留心查访务湏抵缺交代勿使私自典卖奏准在案臣等伏思
盛京各城旗兵自拨给随缺地亩以来咸得服习农功以资养赡食用无虞缺乏而于青黄不接时复将旗仓米石减价出粜俾接济有资仰见我
皇上轸恤旗仆有加无已之至意立法本为至善今该将军以前项地亩相离窎逺兵丁不能耕种收租往返盘费尤多请将地亩撤出交县徴租毎年马兵折给四石步兵折给二石云云查从前分拨地亩时原议就本城荒甸拨给如本处有馀仍分给别城使之自行耕种本不应有相离遥逺之理今据称窎逺者多是当日未照原议办理以致兵丁不能亲身耕种势不得不变为收租而收租必至有名无实所以该将军有撤地拨米之奏也然其中扞格难行处臣部不得不详愼筹画查
盛京各城旗仓米数除各项需用外毎年只馀米三万四千馀石今若按毎兵折支四石二石之数共需米六万三千馀石计不敷之数将及三万势将借动民仓殊不知民仓积贮原以备民间缓急之需一切赈恤平粜均为民食攸闗倘年岁有丰歉不齐民间之需用既多旗兵之折支又例难停止左支右绌将必有掣肘之虞且岁有不收地亩钱粮尚应蠲缓佃户租银更难按则徴齐则采买无资又将作何办理况
盛京地亩按则徴租毎晌三四钱不等而各属月报粮价毎一石米市値七八钱至一两四五钱是即将地租全徴尚不敷买补则不敷之价又将何出且不敷之米几及三万即为年额必需采买之数设遇年景不齐市价昂涌若加价采买则租数多亏若停买缓待则兵丁又无米可支是不但无禆兵食反恐有损民仓与其更张成规毎多掣肘自不如遵照旧例较为允协该将军所奏应毋庸议至随缺地亩其中或间有遥逺之处自应就地土之坐落量加筹换即可使逺近田亩一律均齐矣奉
㫖部驳甚是依议
又奉
上谕户部议驳宏晌等奏盛京各城兵丁随缺地亩请交地方官按则徴租将所得租银折中定价改给米石一折所驳甚是已依议行矣各城兵丁赏给随缺地亩俾其自为耕种以资养赡所以体恤兵丁者至为周渥宏晌等乃因其地有逺近辄欲官为徴收按价折米设或丰歉不齐采买无资又将作何筹办该将军等何未计及于此至从前定议时原令将现在闲空荒甸就近均匀分拨何以兵丁受拨之田悉皆窎逺是当时已办理不善即或因地亩不能就近分拨有断难照办之势当时即应奏明另为设法乃相沿日久或欲一旦更张又不计其事之是否可行徒欲要誉众兵而未知通盘筹画有是理乎著传谕宏晌将其中有无弊混之处据实奏覆
是月宏晌覆奏随缺地亩系乾隆十三年原任将军达尔当阿请将闲荒馀地分给兵众毎名各十晌因荒甸不足分给前后陆续毎名先给七晌嗣于乾隆三十一年理藩院尚书新柱奏将丈出旗人馀地毎名补给三晌以足十晌之数而当日分拨时皆系开种所馀去城稍逺不能与当差之处附近以致毎年秋季众兵告假取租往返积日窃伏思户部内仓及开原等外城十四仓每年除支给俸米并存仓额米外所有馀米俱推陈出新令兵丁春季认买至秋还价若将地亩官为徴租亦可抵还仓借以省取租之劳又恐米石不敷请动民仓补足并未通盘筹画愚昧具奏请交部严加议处奉
㫖此次姑寛以后戒之愼之
四十六年奏准
盛京吉林等处流民私垦地亩均按则输粮如有流民回籍他往所遗地亩拨给旗人耕种纳粮仍饬该管官不时稽查倘此次清查后复有流民私自开垦及旗人私行租与民人佃种者旗人民人等一律治罪地亩入官
五十七年
盛京将军琳宁奏请将
兴京开原辽阳等城闲地拨给守
陵官兵外〈详见后卷〉所馀地亩尚多查锦州各城于乾隆五十四五十五等年水灾案内勘明水冲沙压田亩不堪垦复例应补给八旗兵地一万一千馀亩请拨补兵额以收实效
从之
以上奉天规制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六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七
土田志六
土田规制
屯户规制〈谨案雍正二年以内务府馀地并八旗入官地亩于霸州等处拨旗人首户试行井田故旧志立井田一目乾隆元年已停止井田改为屯戸今敬遵新例标目而仍列井田规制于前识縁起焉〉
雍正二年闰四月
谕曰朕交与怡亲王查户部馀地内务府衙门馀地拖欠钱粮人员所交地亩数目俱已查明具奏朕尽行览过尔等即照此办理但内有民地如何办理之处尔等议明具奏再行办理
六月怡亲王等覆奏臣等查得内务府馀地共一千六百馀顷拖欠钱粮人等所交地共二千六百馀顷此二项地内挑选二百馀顷作为井田行文八旗除官员子弟现在读书之人及有产业现可
当差并后顺藩下人等外将无产业满洲五十户䝉古十户汉军四十户共挑选一百户前往种地此拨去种地之人自十六歳以上六十岁以下各授田百亩周围八分为私田中间百亩为公田共力同养公田俟三年之后所种公田百亩之榖再行徴取将革职大员内诚实有年纪者拣选二员前往劝教管理三年之内果有成效着令议叙十月后农事既毕令打歩围学习射箭伊等子侄内有好者令本佐领照常挑差如果行之有效再照此例派往一次庶无产旗人各得竭力以务本业而亦可服苦矣令户部挑选贤能司官㑹同该州县将拖欠钱粮人员所交之地查明收贮仍将地之腴租价之实数查明分为等次造册报部再与种地人等压盖土房四百间设立村荘之处亦交与查地官员即将此项地内挑选设立算其人口分给每间给银十两共需银四千两仍将用过银数造册报部俟土房盖完之日将种地人等令其前往居住此耕种井田人每名给银五十两以为一年办买口粮牛种农具之用将此银即交与查地官员㑹同管理劝教二人公同监办若有馀剩银两分与伊等以备来年种地之用将用过银两报部查核压盖土房办员农具合算共约需银一万四千两此二项地内除挑选井田地亩外仍有地四千馀顷约计一年可得租银三万馀两立此井田所需银两将户部银两支给再拖欠钱粮人等所交之地如何作价抵补拖欠钱粮之处俟查完地亩后再行议奏现在地内有典旗人地亩者有典买民人地亩者先经内务府奏称如典旗人地亩勒限三月准其取赎如逾限即行入官办理此内有典买民人地亩俱闗系地方钱粮应交与地方官勒限三月令原业主取赎如逾限将此地交与该抚给与本地民人收取原价解交内广储司等语但典卖地亩之人俱系贫穷小民勒限则不能遽得银两取赎请暂停勒限使民人得银即在户部具呈验㸔原契照部原折价银交纳准其取赎未赎之前照例起租解部赎后止租再查户部馀地俱系供应各处拨给备用之地仍令各处收赎备用如有拨给之处仍照旧拨给再作井田地亩内倘有旗民人等之地交杂其中者将就近存贮好地内照数换给如此八旗中无产业者各得产业以全生计均沾
圣主洪恩于无既矣奉
㫖所议甚好照行
三年正月又奏新城县有地一百一十六顷零固安县有地一百二十五顷八十九亩零俱系拖欠钱粮人等所交及内务府所收之地亩查固安县地亩丘假虽属零星然皆附近村居且去京师甚近甚可分给种地人等耕种请将固安县所有一百二十五顷八十九亩零官地以十二顷五十亩为公田以一百顷为私田计得十二井五分其存剩一十三顷三十九亩零为种地之人室庐场圃处所至压盖土房需银四千两令直隶总督于雍正二年地丁钱粮内动支交地方官即行压盖务于二月内完工庶耕种不失农时一面预行挑选种地人等俟土房报完之日即给与口粮牛种农具等项银两拨往居住其管理之员俟八旗查送到日彚齐引
见恭𠉀
钦定奉
㫖依议耕种之期已近压盖土房务期坚固不可草率即速行文
二月又奏井田管理之员据八旗都统咨送原任副都统保徳等二十九员到部相应开列职名即带领引
见奉
㫖此次著厄尔徳黒连宵先去将此十人尔部记档再派往时此内派往
五年奉
上谕旗人枷号鞭责治罪革退官兵并无恒业在京闲住倚靠亲戚为生以致良善之人被累维艰而伊等无事闲㳺不能不生非为恶将此等之人查出令于京城附近直隶地方耕种井田作何安置之处王大臣等㑹议具奏遵
㫖议定将八旗满洲䝉古内拖欠钱粮及为非犯法枷责治罪革退官兵皆并其妻子发往井田各该旗查明备造细册钤盖印信发与管理井田之官严行约束令其耕种不许出入京城伊等子孙内如有长大诚实弓马娴熟欲来京披甲当差者该管官保送来旗于挑选披甲时仍行挑选若挑选后为非犯法者将保送之官一体治罪发往井田之人
在彼处仍行怙恶不悛妄生事端者管理井田官即呈报该旗咨部加倍从重治罪巡察御史地方官员亦不时稽察若不守分饮酒生事等项地方官不申报该督或该督不咨行该地方被巡察御史察出将州县官并该督议处若御史不行查𠫵将御史治罪再管理井田之员有事呈报各旗若无记识难以慿信交与该旗铸给管理井田闗防但今𤼵往之人皆系从前已经治罪不必照先去之人安置每户给三十亩五户共给牛三只购买牛具籽粒等物及每年口粮每户给银十五两交与管理井田官员于相宜地方筑建土堡酌量人口多寡苫盖土房俾其居住𤼵往之人管理井田官员不能料理妥贴或约束不严致令生事扰害地方者将管理官员从重治罪嗣后每年一次查出𤼵往再有开户之人犯法治罪退甲闲住不无妄生事端嗣后给与发往井田人内效力良善之人为佃丁不许擅卖令其出力
又
谕井田地方止有一人管理著于彼处再补放骁骑校四员领催八名料理事务俸饷陞转照在京骁骑校领催一体以为彼处之人出身之路若陞转后仍在彼处效力者即令其带衔在彼居住此二年在彼勤慎可用应补骁骑校之人著保送到部引见补放
乾隆元年四月和硕荘亲王等奏设立井田试行十年以来所有承种之一百八十户縁事咨回者已有九十馀户循环顶补大都皆不能服田力穑之人行之未见成效但此时若尽行撤回则勤谨者转致失业若将不肖之户咨回更换势必増添工本徒费钱粮臣等酌议应令确察实力耕种安挿得所者改为屯户按亩完纳屯粮于附近州县仓内收贮备用其原设之领催改为屯长约束屯户听该处防御管辖原设之骁骑校撤回该旗补
用不能力穑之户咨回本旗停其拨补原领田房交州县赁耕取租解部又雍正五年将过犯革退之旗人发往固安新城二县每户给地三十亩并给牛具耔种盖造土堡房屋令居住耕种当经各旗发过六十二名除病故逃亡外现今只存二十七户此二十七户亦应查明将实力耕种者改为屯户其中不肖之户亦令咨回本旗奉
㫖依议
十一月又议覆管理井田事务甘国璧等条奏屯荘七款
一井田每户原给田一百二十五亩以十二亩五分为公田十二亩五分为室庐场圃一百亩为私田公田粮石原系尽收尽报今改为屯荘未便仍循公田旧例应交与户部核定科则行令该州县遵照徴收屯粮
一堡户原止给地三十亩俾其自种自食不交公粮今既改屯若令其按亩完粮未免拮据且现在此等户数亦属无多应听其暂行照旧耕种一三堡旗人零星居住旗民杂处难于约束稽查应将各户原领房地交还州县即于咨回井户所遗房地内照数拨给
一改屯人户嗣后身故有子者自应顶补倘遇无子寡妇情愿守节并无亲属可依者留地四十亩养赡即令本屯人代种完粮俟伊身后仍将地亩交官召种
一井田原拨霸州固安永清新城四州县之地今议改屯荘令防御管辖而现在防御止有霸州一员固安一员应将附近霸州者令霸州防御管辖附近固安者令固安防御管辖
一井田各荘向设乡长一名专供督率农务交粮并稽查逃盗赌博等事今改屯荘请仍留供役如果能勤慎遇屯长缺出准其㧞补
一骁骑校在外耕种多年一旦撤回未有可补之缺该员呈称难以度日应准其暂留种地俟有缺补放之日即令回京将地亩交还州县奉
㫖依议
三年户部覆准从前井田每户毎年交榖十二石五斗收贮县仓今改为屯田是并无公田私田之分应照亩输粮毎亩徴屯粮一斗既不失
皇上爱养旗人之至意复与原设井田良法亦不相悖所有霸州之狄家荘等四处共地三十六顷二十五亩固安之蛮子营等五处共地六十四顷十一亩零永清之乔家营等三处共地二十七顷五十亩新城之荘西宫井二邨共地二十七顷十二亩零以乾隆二年为始令各州县㑹同防守尉于秋收后照数徴收并照口外热河八旗地亩之例造入地粮册内报部查核奉
㫖依议
十一年六月奉
上谕直隶通省今年应徴地丁钱粮已加恩全行蠲免固安霸州二防守尉所辖应徴屯粮例不在蠲免之内但朕念耕种井田之旗户按亩输榖在县交纳与民田正赋纳银者相同著将固安霸州二防守尉本年应徴屯粮榖石一体加恩蠲免该部即行文该督知之
十七年三月户部议覆直隶总督方观承疏称霸州固安永清新城四州县共查出屯户私立年限租约三百三十五张长租地二十七顷四亩有零租市钱二千五百一十千文又银三两榖三百馀石甚属不合查屯荘地亩给与无业旗人耕种输租原为旗人立经乆之业自应力勤耕作永安生计乃不肖屯户等擅将所种额地私立坐租之名违例长租实与私典无异若非严行惩创无以儆戒将来应如该督所议将长租地二十七顷四亩有零全行撤出召种输租其各屯长屯户得过长租钱文银两榖石并令勒限追出入官屯长纳宁屯户张桂民人刘全忠等均应照律分别治罪但事犯在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九日
恩诏以前应予援免
又议屯长额种地亩之外复有认种空分地亩因屯户退出地亩有违欠者据屯长呈明代种带销其无违欠者亦准认种交租前督臣高斌酌议令屯长代种既可以带销旧欠又可以裕其生计讵意不肖屯长因认种地多遂尔长租私典以致积欠累累今既彻底查清自应将屯长认种地亩概行撤出召民承种输租
又议节年旧欠科则榖及代种带销谷又节年旧欠带完银及旧欠认种空分地租银均应酌定年限带徴查屯户所种额地仅交科榖旧欠尚少其撤剰地亩岁获租粮尽可带销应将所欠科谷无分多寡均以三年带完至屯长认种额地及空分地亩兼交银谷节年积欠较多存剰地亩及所食钱粮不敷坐扣应再行查核如为数不多三五年内可以带完者银则于钱粮内按季坐扣榖则于所种地内分年带交倘所欠银榖过多约计年限不能带完者即将该屯长革退严行治罪至防守尉有管辖之责既徇情任其贪多揽种其私行立约长租又毫无觉察以致连年积欠无完应即着落防守尉名下赔补如既定分年之后复不按限清完以致逃亡拖欠者应将未完之项亦着落经催不力之防守尉按数赔补
又议未完借领捐备榖二千馀石及借米八十三石各屯户前欠未清续借自宜撙节乃并不计及该户能完与否遽行申部请借移交地方官放给竟致一人名下拖欠多至数十馀石其徇庇滥借咎实难辞据该督声明乾隆九年
恩诏所有借出籽种口粮等项查明实在无力完缴者准予豁免今前项未完原借米麦榖石是否实系无力完缴应令该督详细查明取结具题其馀未完原借捐备榖石应如该督所请均分作三年带完如限满不能催完即着落防守尉名下赔补又议此项屯粮向系地方官经徴按年彚入另案奏销防守尉虽有管辖之名并无协催之实查屯户以防守尉为专管民人以州县为专管理事㕔则旗民统辖应将屯户额徴科榖责令防守尉经徴其退出召民承种地亩应令地方官经征统以各理事㕔为督催每年另册奏报如有未完与地粮一例处分
又议理事同知既有分任督催之责如有闗屯户钱粮地亩事件理应分同稽查该防守尉不得径行申部并令嗣后防守尉一面径移道司核详咨部一面移明理事㕔查核转报
又议旗人地亩久经严禁不许私行典卖今固安霸州等处屯长擅将所种旗地私立坐租之名租与民人耕种实与私典无异该防守尉等漫无觉察殊属不合应将原任固安县防守尉海明原任霸州防守尉孙塔均应照例各罚俸一年事在
恩诏以前应予寛免奉
㫖依议
以上屯户规制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八
土田志七
土田数目〈内府荘园数目 宗室荘屯数目 八旗给地总数 直隶各处八旗地亩数
目 奉天各处八旗地亩数目 采捕山场 台站地亩 附井田数目〉
内府荘园数目
顺治初
定鼎燕京近畿百姓带地来投愿充纳银荘头者各按其地亩为纳银荘头后有愿领入官地亩设荘纳银亦为纳银荘头带地来充者为投充人单身投充愿领地纳银者每人给一䋲地〈四十二亩为一䋲〉为䋲地人纳蜜纳苇纳棉纳靛者为蜜户苇户棉靛户坐落顺天永平天津保定宣化所属州县及喜峰口古北口外等处
镶黄旗四十四庄带地投充人及䋲地人共投一百五十八名蜜户八名苇户六名共地二千三百六
十八顷有奇后定为大荘一百五十九所半荘五十九所园三十二所共地四千三百八十六顷正黄旗四十七荘带地充投人及䋲地人共六十三名蜜户十有八名苇户一名共地一千三百九十九顷有奇后定为大荘一百四十六所半荘五十四所园二十九所共地四千一百二十三顷正白旗四十一荘带地投充人九十三名蜜户十有二名共地一千九百八十八顷有奇后定为大荘一百五十三所半荘五十八所园三十九所共地四千二百七十九顷
带地投充人各带地亩多寡不一计地三千三百顷九十八亩零䋲地人计地三百五十二顷四十五亩均每亩徴银三分草一束
蜜户计地二百八十九顷六十三亩零每六亩徴蜜五斤交纳官三仓〈雍正六年准蜜户所交蜜除官三仓呈明足用外其馀每亩折银五分交广储司库〉
苇户计地一百四十九顷八十二亩零按地肥瘠毎亩征银一分至八分不等除每年额征芦苇四万馀斤抵折银两外其额征银五十二两零交广储司棉靛户共地三十四顷七十二亩每棉丁徴棉花五十斤靛丁徴水锭百斤交广储司〈乾隆五年议棉靛户之地亩碱薄不堪种棉种靛准照投充人之例每亩徴银三分草一束银交广储司草交㑹计司〉又菜园𤓰园顺治初年定每内管领下菜园头二名𤓰园头一名轮班交纳菜蔬𤓰实后立菜库〈在康熙三十三年〉定菜园头为六十名每名给畦地一顷八十亩无畦地则毎亩折给旱地五亩〈每名旱地九顷〉除
畅春园奉宸苑种菜各用园头一名外其馀五十八名随时交纳鲜菜〈按菜园头六十名中二十五名系畦地三十五名系旱地乾隆四年奏准畦地照旧供菜旱地折银交广储司〉安肃园头四名専纳白菜𤓰园头三十名〈给地与菜园头同〉岁纳𤓰茄诸蔬又承种云南西𤓰园头二名各交西𤓰一百投充西𤓰园头四名各交西𤓰一千
又果园顺治初年定顺天保定河间永平等府属设果园一百三十六所共陈丁七百有五给养赡家口地二百七十一顷二十亩零每丁岁徴银三两
盛京陈园丁三百五十有一广宁陈园丁一百十有七每丁岁徴银三两 近畿新园一百二十一所携地来投共八百七十顷四十七亩零每亩徴银五分嗣于 南苑设果园五所〈在康熙十二年〉各给地一顷十有九亩外各给养赡家口地二顷十亩岁纳各种桃李不徴地亩钱粮寻又以新陈各园头等子孙繁衍将入官地亩増设新园二十六所各给地五顷计地一百三十顷每岁按亩徴银一钱如遇水旱一例豁免〈在雍正二年〉又
盛京増新丁八十四名每丁徴银三钱六分广宁増新丁三名每名徴银四钱二分共徴银三十一两有奇
又营造司设灰军煤军炭军各以地三十五亩编为一丁其草子匠各以地四十二亩编为一丁灰军及草子匠共地一百八十九顷二十一亩每七亩徴银二钱一分草七束银交广储司草交㑹计司煤军及草子匠共地一百八十八顷五十一亩炭军地一百八十四顷八十亩〈徴银皆与灰军同〉每地六亩交草七束以上各设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外郎四人即于三项军丁内选补每人各给地三十五亩免其赋
又长夫三旗佐领下人每地三十亩为一丁每十二丁编长夫一名内管领下亦三十亩为一丁每八丁编长夫一名每夫每月纳银二钱一分零三
旗共编长夫二百五十八名每月纳银五十六两零运送物件即动用此银雇夫
又园户匠役
景山瀛台静明园南花园每名给养赡家口地六十亩其馀各园给地三十亩功徳寺园头一名花匠二名种花地二十亩丰台园头一名花匠二名种花地六十亩将容城房山等县取租地二十顷分给二处园头备办正阳门外三里河金鱼池投充园头一名长工二名毎名给地六十亩有阙以其子弟充补
又
南苑苑户每名给地二十八亩汤山苑户每名给地三十亩南苑海户每名给地二十八亩凡南苑海户二千二百名后裁去千户二名总甲十名小甲四十名门军四十五名海户五百零三名原给之地悉行撤回总甲每名增地三十二亩小甲及巡青海户毎名增地十二亩尚馀地八十八顷八十八亩仍为羊草地其墙外马道及通州等处退出地七十四顷交与户部令州县征收钱粮
又沙河毡匠司匠内头目二十名各给官地一亩二分其馀匠役各给官地一亩均令新旧交代相承为业
顺治十八年奏准将带地投充新丁分为三旗共计一千三百七十丁现今实在一千二百二十七丁每丁有地自三十亩至四十二顷不等共地一千七百七十二顷二十四亩零内有水田二百四十一亩零每水田六亩徴银一两五分旱地六亩徴银三钱五分再籍没入官无地牲丁三名各徴丁银二两每年共徴银八千八百八十五两零均催交广储司内有纳牲者按则折银准抵正赋有被水者俟报到具奏停其徴收有冲壊沟渠不能耕种水田尚可改种旱地者停其水田之赋照旱地徴收冲成沟渠不能耕种者将应徴之赋暂徴收均于每年秋收后委官察验
稻田荘共水田二十五顷十有五亩旱地二顷八十八亩坐落涿州房山玉田等州县
豆粮六荘计地四百九十二顷八十六亩坐落武清县
康熙八年题准将各荘编为一二三四等每十年编一次
九年奏准于附近荘头内选四人于
南苑安设四荘每荘给地十有八顷
十二年奏准
南苑増置荘一所
又奏准房山县设稻田荘一所计水田二顷八十四亩玉田县设稻田庄一所计水田六顷六十亩
旱地一顷二十亩
又奏准安设𤓰园菜园除额给地外并予养家口地一百二十亩牛四头蒲一百二十五秫秸三千五百束均免差一年
二十一年奏准涿州设稻田荘一所计水田七顷八十亩旱地一顷六十八亩
又议准
盛京粮荘所纳粮米给与三旗人丁口粮外馀于该荘作窖收贮
二十三年奏准山海闗外荘头每十年委本司官前往编定等次
又奏准
畅春园内馀地及西厂二处种稻田一顷六亩令附近之荘头壮丁每年轮种给与石景山等处地十有一顷三十四亩四分以为耕种稻田之资二十四年设立粮荘每荘给地十有八顷旧例每荘壮丁十名选一人为荘头给田一百三十晌场园马馆另给田四晌壮丁蕃衍则留于本荘缺则补足给牛八头量给房屋田种口粮器皿免第一年钱粮至是设粮荘每荘地三百晌其头等二等荘头不准给牛又山海闗内古北口喜峰口外粮荘每一所纳粮百石〈此名斤石每石合仓石三石六斗每百石合仓石三百六十石〉山海闗外粮荘每一所纳粮百二十石〈合仓石四百三十二石〉
二十五年定荘田报灾之例凡荘田报灾定例于七月二十日以前荘头呈报㑹计司委员察勘于定额内酌量豁免至是题准荘头报灾勘灾得馀剰好地六十五晌以下者给与养赡家口六十五晌以上者照旧当差
二十六年题准于纳银二百之荘头内改立粮荘増壮丁为十五名
三十年奏准各荘头收存之粮核明实数或十荘或五荘收聚一处择殷实之荘作窖收贮
三十四年奏准归化城安设
皇荘十有三所各给地十有八顷于各荘头子弟及殷实壮丁内选充荘头每荘岁徴米二百石由归化城都统徴收贮本处旗仓
四十五年奏准捕牲乌喇地方于蜜户内简选五人安设
皇荘五所每荘定壮丁十四名给以牛具令其开垦四十八年令荘头地亩不足额者准其补给薄碱沙压者准其换给
五十年定粮荘纳粮之数山海闗内古北口喜峰口外头等庄报仓石二百五十石二等荘三等荘逓减三十石末等荘报一百二十石每石折小米五斗
五十一年定山海闗外头等荘报仓石三百二十二石二等荘三等荘逓减三十石末等荘报一百九十二石
又定领种入官地亩荘头四名每名报粮七十石带地纳粮荘头一名报粮六十四石
又奏准丰台安设菜园十有一所除给地外并予凿井六口牛四头房三间
五十五年定给荘头顶带之例荘头内当差四五十年不欠钱粮者给八品顶带二三十年无欠及年老不能当差者均给九品顶带〈旧例赏罚于额外多纳一石者赏银四钱多者赏马匹端罩缺额一石者责二鞭鞭不过百后此例皆停〉
又奏准
盛京荘头每十年委本司官前往编定等次五十七年奏准各州县荘头子弟内简选十五人于驻马口外弥陀山等处安设
皇荘十有五所各给荒地十有八顷令其垦种六十年议准涿州入官稻田三顷令附近荘头承种
雍正元年
谕山海闗内荘头等所欠陈粮俱令豁免所欠新粮限三年内交完寻内务府议定一二年内全完者赏给品级
及加级有差三年不完者罪之
又奏准山海闗外荘头等次改令锦州副都统编审造册送府停止司官前往
二年定荘田勘灾例以被灾地亩编作十分按分
数免差仍计口给粮有捏报者罪之
三年令口内庄头交仓所馀之粮折银交广储司口外荘头粮米运交热河仓其杂粮秫秸等项亦折银交广储司
又奏准山海闗外一等荘给地五十四顷二等五十一顷三等四十五顷四等三十九顷如有不足额者将各荘馀地补给其馀地亩令地方官召民耕种输租户部
又奏准功徳寺水田七顷四十四亩瓮山水田八顷十一亩所得稻已敷一年之用留此二处官种外其六郎荘等处应租与附近居民计六郎荘水田五顷四十八亩旱地三顷七十五亩北坞水田九顷三十七亩旱地一顷八十八亩蛮子营水田十顷旱地一顷二十五亩黒龙潭水田五顷三十一亩旱地五十四亩石景山水田四顷八十二亩功徳寺头圈水田一顷三十五亩旱地一顷八十七亩瓮山旱地一顷一亩六郎荘房基地十五亩荷花池四亩功徳寺房基地九亩荷花池十二亩各有奇泄水河荷花池一区瓮山荷花池一区并分别徴租有差
六年奏准将豆秸七十二荘均改为半荘并入现有半荘共计半荘一百七十有一
又议准向来各荘但有居住村名地亩数目未载四至令内务府司官㑹同户部及地方官逐一丈量各造四至清册三本分贮内务府户部直隶总督衙门以偹察核
又奏准驻马口外弥陀山等处十有五荘每荘岁纳米二百仓石由右卫将军徴收贮该处旗仓七年议准丈量口外荘头等原额地亩并自垦地亩甚属过多且不画一将现在头庄各给地三十九顷所馀之地共二千九十顷五十二亩按每荘三十九顷之数于荘头子弟及诚实壮丁内选五十三人増设荘五十三所
又奏准将房山县入官稻田七顷九十五亩増设荘一所
又奏准闗内三百二十二荘内定为一等五十七荘二等十有六荘三等三十八荘四等二百十有一荘口外一百三十八荘均定为一等
十三年定承催官奖劝例六年全完者加一级三年全完者纪录〈按承催官于乾隆元年停止至四年复设〉
又奏准各等荘头四等升为三等三等升为二等二等升为一等原有顶带者各加一级无顶带者以次赏给九品从八品正八品顶带初次降等有顶带者褫革无顶带者鞭八十二次鞭一百三次鞭一百革退荘头
乾隆元年奉
㫖盛京编审荘头等次著内务府司官㑹该管官办理二年奏准归化城十有三荘垦地二千六百馀顷每荘各给六十顷外尚馀地一千九百馀顷交地方官募民耕种输租户部
四年奏准菜园𤓰园地亦照荘地丈量四至造册存案
又奏准凡投充人等所带地亩如有薄碱沙压者委官勘实准其退出暂交地方官召民耕种输租户部其附近处有可补之地照数补给如无可补之地即按其现有地亩交差
八年奏准自康熙二十三年编审等第以来凡地亩寛裕者皆已陆续升等加差若仍照例编等必至有名无寔应停止十年编等之例
九年议准徳胜门外向有荷花池一区每年仅徴银四十五两今勘得内有稻田九十四亩旱地三亩荷花池七十六亩蒲池五十四亩共应徴银八十两有奇岁入奏销又徳胜门内银锭桥西所有稻田三顷向属本苑管理后因地势髙洼不等难以耕种所有房屋交房租库管理年来挑挖河道疏浚顺利业经栽种荷花已成荷池除房租仍听房租库收租外所有荷池地亩应仍归苑管理以昭画一又覆准燕郊及白涧桃花寺隆福寺四处
行宫各置千总一人兵八名应得俸银俸米除燕郊一处仍于本佐领闗支外其白涧等三处官弁俸银于佐领下闗支俸米则各于附近拨地九十亩给抵其四处兵丁每兵月饷五钱外亦各于附近给地六十亩以抵月粮十年覆准燕郊白涧桃花寺隆福寺盘山𩫶髻山蟠龙山〈今大兴庄〉三家店八处看守
行宫之千总画一每人岁给俸银六十两又拨给官地九十亩所有马干俸米一并裁汰此八处兵丁各给官地六十亩毎月给饷银一两
又奏准
国初以来附近耕种地亩自二三十顷至四五十顷不等嗣后此等地亩如庄头系子孙兄弟及族人承种者不必议减外其欠粮或縁罪革退及绝户以异姓承种者均以十八顷为一分九顷为半分馀地足十八顷九顷者増设大荘半荘奇零不足数者交地方官召民耕种输租户部
十一年议奏石槽懐柔宻云瑶亭四处
行宫照燕郊等处之例各设千总一人照例给地九十亩岁给俸银六十两至于兵丁除盘山十二名燕郊等皆八名瑶亭六名均毋庸议外惟懐柔罗家桥现兵各五名应各増一名宻云现兵六名应増二名照例给予地亩月饷奉
㫖罗家桥懐柔县行宫不必増设兵丁将所议増设之二名増与瑶亭行宫
又奏准専设
畅春园西厂荘头除旧给石景山地十有一顷三十四亩四分外将附近州县入官地増给六顷六十五亩六分以足十八顷之额
十二年覆准口外
行宫千总岁支俸银及拨给官地尚与口内千总不甚相殊而委署千总每名给地九十亩月支饷银五钱兵丁每名给地六十亩而月支饷银或多或少或有或无参差不一今酌定千总每月饷均増为一两兵丁均増为五钱至巴克什营一处千总应改隶热河总管照例给地九十亩岁俸六十两以昭画一
十三年议准
瀛台麦田每年委附近荘头一人办理
又奏准宣化府不足之荘地十有八所除应纳钱粮只按现在亩数徴收外嗣后有报水冲沙压者内府官㑹同地方官勘寔召民承种输租户部十七年议准司属东安武清之雀户被水淹没地四十九顷有奇自乾隆六年以来均由司委官前往㑹同地方官察看惟有乾隆十年勘出水涸淤地六十六亩有奇业已升科馀年并未察出徒滋纷扰嗣后停止委官交户部转咨直督于每岁秋成后饬地方官勘明报府再宛平县尚安邨雀戸水田被水冲壊沟渠水淹成沟难以耕种田九十五亩堪种旱地二十四亩岁委催长一名察勘以杜隠匿
三十五年定荘头承种额拨官地不准藉称薄碱沙压退交兑换其有误差不能承充荘头者内务府大臣查勘确寔另派荘头承种
四十七年奏准内务府所属荘园人等承种官地如遇旱涝灾歉俱照民地之例一分至四分者不准报灾其分给口粮之处概行停止
以上内府荘园数目
宗室荘屯数目
〈谨案国初诸王勲戚及八旗臣工俸糈之外既〉
〈赐园地复按所属壮丁拨给晌亩遇有旱涝随时赐赈泽至渥矣故前卷既载规制兹复以累年给予数
目开具于后〉
镶黄旗宗室整荘四所半荘一所园一所共地六百一十晌坐落大兴通州武清平谷河间各州县正黄旗宗室整荘五所半荘十二所荘四所园三所共地一千七百七十六晌坐落大兴宛平三河宝坻顺义涿州房山保定雄县易州任邱各州县正白旗宗室整荘四所荘一所园二所共地六百晌坐落顺天香河通州宝坻房山及沙河所等处正红旗宗室整荘一百四十五所半荘三所整园五十所半园十所园四所共地二万七百三十六晌零坐落顺天宛平昌平涿州文安保定定兴涞水及辽阳海城盖平各州县
镶白旗宗室整荘一百七十八所半荘五所荘八所整园八所园二十所果地靛地网户猎户等地七十六处共地二万八千六百一十九晌零坐落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昌平宻云懐柔房山霸州蓟州玉田平谷遵化丰润迁安滦州乐亭保定易州河间任邱沧州保安及辽阳海城盖平鐡岭山海闗外等处镶红旗宗室整荘二百九十八所半荘二十三所荘五所整园一百十一所半园二所共地四万三千八百三十五晌坐落大兴宛平永清香河通州宝坻昌平涿州房山霸州滦州新城河间肃宁沧州延庆及张家口外等处
正蓝旗宗室整荘五百四十四所半荘一百五十一所荘二十二所整园一百三所半园十九所园七十三所果菜牧地五处共地八万八千五百五十四晌零坐落大兴宛平良乡永清东安香河通州武清昌平顺义懐柔涿州房山霸州保定蓟州玉田平谷遵化丰润永平昌黎滦州乐亭新城易州青县无极保安及承徳辽阳开原锦州宁逺广寜开平冷口外等处
镶蓝旗宗室整荘二百三十一所半荘六十三所荘九所整园一百二所半园二所园三所共地三万七千五百七十九晌零坐落大兴宛平固安永清东安昌平懐柔滦州蠡县安州髙阳及辽阳海城盖平锦州开平等处
以上宗室荘屯数目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九
土田志八
土田数目
八旗给地总数
镶黄旗满洲初次给地十九万三千八百六十晌二次给地四万二千三百一十五晌三次给地二万一千八百八十五晌
镶黄旗䝉古初次给地二万九千九百五晌二次给地二万八千三百三十五晌三次给地六千八百九十五晌
镶黄旗汉军初次给地三万三千三百四十晌二次给地一万九千八百五晌三次给地一万七千五百五十晌
共壮丁地三十九万三千八百九十晌坐落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昌平顺义密云懐柔涿州房山霸州文安大城保定蓟州玉田平谷遵化丰润永平迁安昌黎滦州乐亭清苑满城安肃定兴新城唐县容城完县蠡县雄县安州髙阳新安易州涞水河间肃宁任邱交河青县南皮获鹿永宁卫良牧署采育里开平沙河驿赤城宣化徳州古北口冷口张家口喜峰口罗文峪独石口石匣等处
正黄旗满洲初次给地七万三千四百四十晌二次给地十五万二千九百一十五晌三次给地三万一千二百三十晌
正黄旗蒙古初次给地一万二千六百一十五晌二次给地一万八千七百八十五晌三次给地三万一千四百一十晌
正黄旗汉军初次给地二万一千二百三十七晌三亩二次给地三万一千三百一十二晌三亩三次给地一万九千四百五十二晌三亩
共壮丁地三十九万二千三百九十六晌九亩坐落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昌平顺义密云懐柔涿州房山霸州文安保定蓟州玉田平谷遵化丰润卢龙迁安滦州乐亭清苑满城安肃定兴新城唐县望都容城完县蠡县雄县安州髙阳新安易州涞水河间肃寜任邱交河青县沧州南皮获鹿开平赤城宣化古北口冷口张家口独石口石匣等处
正白旗满洲初次给地九万五千四百五十五晌二次给地五万五千四百四十五晌三次给地七万二千二百三十五晌
正白旗蒙古初次给地二万一千五百六十二晌半二次给地二万七百九十二晌半三次给地一万八千二百四十三晌
正白旗汉军初次给地一万四千四百六十晌二次给地二万四千四百二十晌三次给地二万三千九百九十五晌
共壮丁地三十四万六千六百八晌坐落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昌平顺义宻云懐柔涿州房山霸州文安保定蓟州玉田平谷遵化丰润永平迁安抚宁昌黎滦州乐亭安肃定兴新城容城完县雄县安州髙阳易州涞水河间肃宁任邱交河青县沧州南皮宣化罗文峪张家口独石口古北口等处
正红旗满洲初次给地三万五千四百九十八晌二次给地八万八千五百一十四晌零三次给地三万五千三百四十五晌
正红旗蒙古初次给地三千九百二十八晌零二次给地一万二千七百六十晌三次给地九千二百五十五晌
正红旗汉军初次给地四千六百三十五晌二次给地一万六百八十晌三次给地六千一百七十晌共壮丁地二十万六千七百八十五晌零坐落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通州武清宝坻昌平顺义宻云房山霸州文安保定滦州乐亭清苑安肃定兴蠡县雄县任邱河西务等处
镶白旗满洲初次给地十万四千四百七十五晌二次给地四万四千五百七十晌三次给地三万八千一百七十晌
镶白旗䝉古初次给地一万六千九百五晌二次给地一万四千三百六十五晌三次给地一万五千九百三十五晌
镶白旗汉军初次给地一万一百五十晌二次给地五千五十五晌三次给地七千七百八十晌共壮丁地二十五万七千四百五晌坐落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昌平顺义密云懐柔涿州房山霸州文安大城保定蓟州玉田平谷遵化丰润永平迁安滦州乐亭满城安肃定兴新城容城雄县新安易州涞水河间肃宁任邱交河青县静海沧州南皮延庆张家口喜峰口冷口罗文峪开平赤城沙河驿良牧署等处
镶红旗满洲初次给地一万八千三百四十五晌二次给地九万六千四百五十二晌半三次给地四万三千五百三十七晌半
镶红旗蒙古初次给地五百九十晌二次给地二万二千四百二十五晌三次给地一万七百二十晌
镶红旗汉军初次给地五千一百三十晌二次给地一万五百晌三次给地九千八百九十五晌共壮丁地二十一万七千五百九十五晌坐落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昌平顺义涿州房山霸州大城保定丰润永平迁安滦州乐亭清苑安肃定兴新城唐县望都完县蠡县雄县涞水河间肃宁任邱沧州延庆河西务天津等处
正蓝旗满洲初次给地十万三千三百一十二晌半二次给地六万六千五百四十五晌三次给地三万七千九百九十晌
正蓝旗䝉古初次给地二万五千晌二次给地一万二千六十五晌三次给地一万一千八百六十晌
正蓝旗汉军初次给地一万四千七百三十二晌半二次给地一万二千二百一十五晌三次给地六千四百八十晌
共壮丁地二十八万五千六百一十晌坐落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昌平顺义宻云懐柔涿州房山霸州保定蓟州玉田平谷遵化丰润迁安昌黎滦州青苑满城安肃定兴唐县容城雄县髙阳新安易州任邱青县南皮良牧署延庆等处
镶蓝旗满洲初次给地十万八千三百八十晌二次给地三万九千一十五晌三次给地二万四千三百四十晌
镶蓝旗蒙古初次给地二万五千八百五晌二次给地四千一十三晌三次给地五千三百七十晌镶蓝旗汉军初次给地一万二千六百四十五晌二次给地八千六十晌三次给地七千五百六十晌
共壮丁地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八十八晌坐落大兴宛平永清东安香河三河武清昌平宻云涿州房山卢龙乐亭定兴蠡县安州髙阳易州涞水河间任邱获鹿河西务独石口张家口等处
以上八旗给地总数目
直隶各处八旗地亩数目一〈顺天府〉
顺天府大兴县
镶黄旗顺治二年至四年原拨给旗人民地共二百二十二顷零二亩屯地三十七顷六十八亩七分牧马地八十四顷六十亩五分 康熙三年至三十四年续拨给各项地共二百十一顷三十六亩三分 历年退出地共一百三十六顷三十亩四分 康熙六年至三十九年复拨给各项地共九十九顷五十六亩一分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四年原拨给旗人民地共一百九十九顷九十五亩屯地共五十二顷七十一亩牧马地共八十一顷三十七亩五分 康熙三年至五年续拨给马房香火等地共二十五顷六十七亩 顺治七年投充旗地共七十二顷二十九亩二分 历年退出地共二十三顷六十九亩五分 康熙四年至四十二年复拨给各项地共八顷三十三亩
正白旗顺治二年至四年原拨给旗人民地一百七十九顷八亩九分屯地共五十五顷十八亩五分牧马地共九十一顷十五亩 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二十三年续拨给各项地共三百十六顷八十八亩八分 历年退出地共八十五顷十六亩四分零 康熙六年至五十一年复拨给各项地共一百十八顷零三亩一分
镶白旗顺治二年至四年原拨给旗人民地共一百六顷八十六亩五分屯地共四十五顷六十四亩五分牧马地共九十一顷十四亩 顺治十七年至康熙五年退给光禄寺等处地共九顷四十七亩畦地一千一百三十八个 历年退出地共一百二十四顷二亩二分 康熙五年至二十二年复拨给退地共二十一顷二亩三分内茔地十八亩三分
正蓝旗顺治二年至四年原拨给旗人民地共九十五顷六十八亩六分屯地共四十五顷三十一亩牧马地共八十七顷八十九亩五分 康熙元年至十一年续拨给各项地共九顷九十六亩六分 历年退出地共七十三顷九十亩六分 康熙十三年至三十二年复拨给退地共三顷二十五亩三分
镶蓝旗顺治二年至四年原拨给旗人民地共八十四顷五亩七分屯地共三十二顷九十三亩六分牧马地共七十五顷九十三亩二分 顺治十七年至康熙六年退给尚膳监等处共十三顷八十六亩五分畦地一万三千四百十五个各王府属下退出地共二百十七顷五十八亩三分 康熙二十年至五十九年复拨给苑户庄头马军等地共三百五十四顷十一亩八分
〈谨案旧志云各府州县原册其拨给投充地亩间有不列旗分者如霸州来册亦声明原案卷未经分别葢以各王府及苑户庄头等地亩非属一旗故也志故将有旗分者分载于前而以无旗分者另行总载于后以存全数云云今谨仍之〉
宛平县
镶黄旗康熙六年至二十二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九十七顷十一亩 康熙六年至五十八年退出地共七顷四十亩
正黄旗顺治元年至康熙四十八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八百四顷六十一亩零 顺治七年投充旗地五十五顷十三亩八分零 康熙三年至雍正二年退出地共三十二顷三十五亩零 康熙二十四年至雍正五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五顷二十四亩六分
正黄镶红二旗康熙二十六年同退出地一顷八十亩
正白旗顺治八年至康熙五十七年退出地共二十四顷二十九亩 雍正四年复拨给旗人地二十亩
正红旗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六百六十三顷二十三亩九分零 康熙五十一年续拨给旗人地一顷四十亩零
镶白旗顺治四年至康熙二十五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千一百五十八顷二十四亩三分零 康熙四年至七年退出地共十顷三十六亩
镶红旗康熙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二十八亩康熙二年至八年退出地共五十顷九十二亩康熙八年至五十五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六顷十一亩零
正蓝旗康熙十四年至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十顷八十五亩 康熙四年至三十九年退出地共二顷七十亩内三十五亩筑浑河堤岸镶蓝旗康熙十七年原拨给旗人地二十八亩康熙三年四年退出地共十二顷四十九亩五分康熙十三年至二十二年拨给庄头苑户马军
等地共一百二十一顷五十六亩八分零 顺治三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庄头苑户园头等地共一百四十三顷三十三亩四分零 康熙七年至雍正五年复拨给庄头苑户各项人等地共二百二十九顷七十二亩六分零
良乡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一年原拨给旗人地二顷三十七亩 康熙四十二年退出地六顷六十亩 康熙四十九年复拨给旗人地一顷六十亩
正黄旗顺治三年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二千六百九十三顷二亩零 顺治二年至四年投充旗地共二百二十五顷二十二亩二分零 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二年退出地共十一顷十亩 康熙四十五年至五十五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四顷七十亩
正白旗康熙二十年拨给旗人地共三十一顷二十七亩八分零 康熙四十一年退出地九亩康熙三十二年至雍正二年退出地共七顷三十九亩 康熙二十四年至雍正五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七顷五十九亩五分零
又康熙九年至四十六年拨给各旗人等地共三十三顷六十一亩九分零
〈谨案旧志良乡县地亩止有上三旗且声明册内原有不列旗分地三十馀顷照册并载云云今亦仍之 又案良乡之下为固安县而旧志不载入此县地亩今亦无可增添至县中原设井地则已载入屯户一门谨声明于此〉
永清县
镶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五十三顷五十一亩 顺治二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十八顷四十二亩五分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共四十五顷三十五亩又各庄头地共三十七顷三十三亩又内务府人等地十四顷十八亩又投充旗地十六顷四十八亩九分零
正白旗顺治二年至六年拨给旗人地共九十七顷七十八亩五分零又庄头地共十八顷
正红旗顺治六年拨给旗人地共五顷四十亩雍正元年拨给王府庄头地共十一顷九十六亩镶白旗顺治二年至康熙年间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三十三顷二十三亩六分又投充旗地五顷三十亩镶红旗顺治二年拨给旗人地共五十三顷七亩正蓝旗顺治二年拨给旗人地共三百五十顷三十二亩
镶蓝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三十五年拨给旗人地共八百六十三顷七十三亩五分 顺治二年至五年投充旗地共十五顷三十九亩
东安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二百七十六顷六十七亩九分 康熙二十四年至五十四年退出地共三十一顷八十亩 康熙四十年至四十九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九顷六十亩
正黄旗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九十四顷 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九年退出地共二十一顷 康熙二十四年至四十七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四顷二十亩
正白旗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年退出地共六顷镶白旗康熙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四十七顷五十四亩三分 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九年退出地共二顷四十亩
镶红旗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六顷五十亩正蓝旗康熙三十三年至六十年退出地共六顷康熙四十七年复拨给旗人地二顷十六亩
镶白正蓝二旗康熙十三年同拨给旗人地十三顷八十亩六分零
镶白镶蓝二旗康熙九年同拨给旗人地十二顷七十四亩八分零
镶蓝旗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二十九顷六十五亩 康熙三十一年至四十八年退出地共二十一顷五十亩 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二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九顷二十四亩
又康熙十一年至二十三年原拨给打牲人等地共十二顷八十亩 康熙四十年至六十一年复拨给庄头等地共六十顷五亩五分零 康熙三十九年至雍正五年海户人等退出地共二十三顷七十二亩九分零
香河县
镶黄旗康熙五年至二十二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四十六顷四十三亩
正黄旗康熙八年至二十二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四十顷五十五亩七分
正白旗康熙八年至十五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十顷五十亩 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六年退出地共二顷五十二亩
镶白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九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三千四百六十六顷六十亩六分零 康熙四十六年退出地九十亩
正蓝旗康熙七年至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七十二顷十二亩二分零 康熙三十四年至五十五年退出地共九顷七十六亩
镶蓝旗康熙三十七年退出地六十亩
又康熙二十二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二顷七十六亩三分 康熙三十三年至五十二年退出地共十四顷十七亩五分 康熙四十九年至六十年复拨给庄头等地共十八顷九十七亩
通州
镶黄旗顺治三年原拨给旗人地二十五顷四十九亩 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四年续拨给旗人地共二十七顷四十五亩 顺治四年投充旗地十四顷二十亩 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四年退出地一顷五十亩 康熙二十四年复拨给旗人退出地五十五亩垦荒地十一顷二十亩
正黄旗顺治三年投充旗地二十一顷八十亩康熙二十二年拨给旗人垦荒等地六十三亩七分 康熙二十四年退出地六十亩
正白旗顺治二年至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四十二顷十四亩二分零内荒芜道路及房基寺庙香火地共八十三顷七十九亩五分零 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七百三十顷五十三亩六分 康熙二十三年续拨给旗人垦荒等地共六十六顷四十六亩 康熙四十六年至雍正三年退出地共二顷六十六亩 康熙二十二年至四十六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三顷七十九亩
镶白旗顺治三年拨给旗人地一百十一顷三十一亩四分 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六百五十顷八亩一分零
正蓝旗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三十一顷九十六亩 康熙二十三年退出地三十五亩二十四年仍拨给本旗
又康熙三年至雍正三年各旗退出地共七十二顷十八亩 康熙四年至雍正四年复拨给各旗地共十七顷十亩六分 康熙四年至二十四年拨给各旗开荒地共八十二顷五十五亩八分漷县〈谨案漷县今归并通州但旧志之文系据该县来册故析出另书今亦敬仍其旧〉
镶黄旗顺治三年原拨给旗人地九十六顷四十亩零 康熙二十四年至三十四年续拨给旗人备边备荒地共四十八顷六十亩 康熙二十五年退出地三十亩
正黄旗顺治二年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四百二十二顷八十二亩五分零 顺治二年至五年投充旗地共八百八十三顷二十七亩八分零 顺治二年三年续拨给旗人备边备荒地共二百二顷四亩五分零 康熙二十二年退出地七十亩正白旗顺治二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三百二十七顷六十二亩二分零 顺治四年至康熙二十三年续拨给旗人备荒开垦等地共五十五顷三十八亩二分零 康熙二十三年至三十九年退出地二顷八十五亩 康熙五十八年复拨给旗人地三顷
正红旗康熙五十二年退出地五十二亩
镶白旗顺治五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二十五顷五十七亩二分 康熙二十三年退出地七十亩正蓝旗顺治二年至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千三百九十一顷四亩零 顺治二年至四年投充旗地共一百四十三顷三十七亩三分零 顺治二年三年续拨给旗人备边备荒地共一百二十二顷四十六亩八分零 康熙三十三年至六十年退出地共四顷十二亩
镶蓝旗顺治五年投充旗地一顷六十九亩五分零
又顺治三年原拨给马厂地四百八十八顷六十五亩四分零 康熙三年至十年退出地共四十三顷三十六亩五分 康熙五年至五十三年复拨给各旗人等退出及开垦等地共一百九十八顷二十亩八分零
三河县
镶黄旗顺治十四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四十八顷七十四亩 顺治四年投充旗地一百六顷十八亩八分零
正黄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四十四顷七十亩正白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五千八十七顷四十七亩六分零 顺治二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三千三百七十四顷五十一亩八分零
镶白旗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二百六十八顷八十六亩二分零
镶红旗顺治三年投充旗地十一顷十三亩七分零
正蓝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四顷
武清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原拨给旗人及牧厂人员地共三百十八顷六十一亩六分零顺治元年至十四年投充旗地共一百十四顷六十一亩九分零 康熙元年至五十九年退出地共二十一顷六亩六分零 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元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二顷二十亩 又牧马厂地一千四十六顷七十九亩零
正黄旗顺治十一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二十六顷二十四亩九分零 顺治元年至十三年投充旗地共一百八十七顷五十六亩六分零 康熙五十九年退出地九十亩 康熙五十五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四顷七十亩 又牧马厂地八顷三十六亩
正白旗顺治十六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四十顷二十九亩二分 顺治五年至康熙八年投充旗地三十顷十三亩三分零 康熙元年至五十四年退出地共十顷十三亩三分零雍正二年复拨给旗人地三顷六十亩
正红旗康熙五十二年退出地一顷二十亩镶白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七顷三亩二分零 康熙四十六年至六十年退出地共一顷八十亩 康熙五年至雍正元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五顷六十亩
正蓝旗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四千二十一顷九十六亩三分零 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二百六十八顷六十三亩一分零 康熙三十七年至六十年退出地共十二顷十五亩
又康熙五年至二十四年拨给网户及马厂等地共四百七十三顷九十八亩八分零 康熙五十五年至六十年复拨给庄头等地共二十六顷九十二亩二分零 雍正元年至三年退出庄头等地共十四顷八十九亩
宝坻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六十顷三十亩 顺治六年投充旗地一百八顷八十二亩二分零 康熙五十年复退给庄头地一顷二十亩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九年拨给旗人地共一百六顷四十五亩 顺治四年投充旗地一千四十五顷三十二亩三分零
正白旗康熙十四年至十九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十六顷六十亩 顺治七年投充旗地一百十八顷七十一亩六分零 康熙五十年至五十六年复退给庄头地二顷九十亩
正红旗顺治三年投充旗地二百四十二顷四十六亩一分零
镶白旗顺治二年至康熙十五年拨给旗人地共四千三百四十二顷三十三亩八分零
正蓝旗康熙五年至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五十四顷十亩三分 康熙五十年至五十八年复退给庄头地共三十三顷二十亩
镶蓝旗康熙二十年拨给旗人地二顷七十亩又康熙五年至七年拨给壮丁等地共十四顷五十五亩 康熙五十年复拨给庄头等地共二顷五十八亩
梁城所〈谨案梁城所即今宁河县但系旧志原文与前漷县同例故并仍其旧书之以备稽考〉
镶黄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十二顷十二亩正白旗顺治二年投充旗地四顷十二亩六分镶白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共五十一顷二十九亩
昌平州
镶黄旗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二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共六百十九顷二十五亩七分 康熙三十三年至四十二年退出地共一百三十三顷二十九亩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十七年拨给旗人地共三千二百三十七顷五亩三分 康熙三十三年至雍正三年退出地共七顷十一亩四分
正白旗康熙三十四年退出地四顷八十亩镶白旗顺治十五年拨给旗人地二十八亩镶黄正黄二旗康熙六年同拨给旗人地二百八十七顷五分
又雍正三年至五年退出庄头地共二十九顷六十亩
顺义县
镶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三千一百八十七顷七亩九分零 顺治五年至雍正三年退出地共二百二十九顷九十四亩零 康熙三年至四十九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五十一顷五十三亩零
正黄旗顺治三年投充旗地三十二顷六十六亩四分零
正白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一百七十八顷八十五亩零 顺治十年退出地十九顷二十七亩三分零 康熙三十年至四十八年复退出地共七顷二十亩 康熙四十四年复拨给旗人地三顷六十亩镶白旗康熙二十三年退出地三顷九十六亩又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一年复拨给各旗地共三十三顷八十四亩 康熙二年至雍正三年退出各项地共十七顷三十八亩四分零 康熙二十一年至六十一年复拨给各旗地共九十三顷四十八亩
宻云县
镶黄旗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千六百五十二顷一亩八分零 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一百七十顷六十六亩 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十六年续拨给旗人地共一百顷四十四亩 顺治五年至康熙五十三年退出地共六十七顷二十三亩三分零 康熙九年至二十四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七十一顷九十亩康熙二十二年至四十四年复退出地共三十三顷八十亩
正黄旗顺治十二年拨给旗人地三十七顷七十五亩五分 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一百八十一顷一分零 顺治八年至康熙二十三年退出地共十三顷七十四亩六分零
正白旗顺治四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一百四十一顷三十四亩七分零 顺治八年至十四年退出地共三十四顷二十六亩 康熙十二年复拨给旗人地一顷四十亩
正红旗顺治二年拨给旗人地二百九十三顷四十二亩三分零 康熙三十二年复拨给旗人地二顷七十亩
镶白旗康熙三十二年退出地六十亩
正蓝旗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三年退出地共四顷八十亩
镶蓝旗康熙三十二年退出地三十亩
又康熙十六年至六十一年复拨给各旗地共十顷八亩 康熙五年至五十九年退出地共五顷九亩四分
懐柔县
镶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九十七顷六十一亩零 顺治四年五年投充旗地共一百一顷六十亩零 顺治五年至康熙二十四年退出地共五十一顷二十二亩一分零 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十九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五十一顷十五亩零 康熙三十年五十五年年复退出地共二十顷七十八亩正黄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二顷五十九亩零正白旗顺治四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九十顷七十六亩四分零
正红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七顷四十五亩二分零镶白旗顺治四年五年投充旗地共九十顷七十六亩四分零
正蓝旗顺治四年五年投充旗地共五十七顷五十亩三分零
又顺治五年至康熙二十三年退出各庄头地共一百四顷八十一亩七分零 康熙六年复拨给各项人等地二顷九十四亩八分 康熙二十七年至三十二年复退出地一顷九十七亩三分零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九年复拨给庄头地共六
顷八十二亩
涿州
镶黄旗顺治三年至康熙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一千二百十二顷三十三亩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四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共八百二十一顷七十八亩三分 顺治七年投充旗地二顷六十五亩
正白旗顺治四年拨给旗人地二十顷 顺治六年至八年投充旗地共三十六顷十四亩七分正红旗顺治二年至康熙四年拨给旗人地共四千七百二十八顷九十七亩四分
又康熙四十九年拨给庄头地九十八亩七分
房山县
正黄旗康熙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七顷十亩五分零
正白旗康熙三十九年四十年拨给旗人地共四顷九亩六分零
正蓝旗康熙四十八年四十九年拨给旗人地共二顷五十八亩九分零
又康熙三年至四十七年拨给各旗地共十五顷六十八亩二分零 康熙十二年至二十年复拨给各旗地共三顷六十五亩四分零
霸州
镶黄旗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三顷五十二亩正黄旗康熙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十二顷七十五亩零 康熙七年至四十七年退出地共三十顷六十四亩七分 康熙十年至四十四年复拨给各旗退出地共九十五顷四十亩五分零
正白旗顺治八年九年退出地共八十顷十一亩一分零
镶红旗顺治三年至康熙元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二千十八顷四十二亩六分零 康熙三年至四十四年退出地共一百十九顷四十一亩零 康熙二十一年至五十五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三十四顷八十一亩五分
正蓝旗顺治四年拨给旗人地三十顷三十四亩二分零 康熙八年至二十三年退出地二顷八十七亩五分
镶蓝旗顺治二年原拨给旗人地三十三顷三十六亩二分零 康熙三十八年退出地一顷五十亩
正白镶红二旗康熙五十六年同拨给旗人地二顷四亩
又顺治二年拨给各旗地共一千一百八十二顷四十五亩一分零 顺治二年至八年投充旗地共一百三十七顷九十三亩四分零 顺治九年至康熙五十三年退出地共十九顷五十二亩五分零 康熙二十三年至五十二年复拨给各旗地共二十一顷六十八亩六分
文安县
镶黄旗顺治四年拨给旗人地十顷四亩七分零康熙七年至十年退出地共十顷六十五亩八
分零
正黄旗顺治七年八年投充旗地共三十二顷七十九亩五分零 顺治十四年至康熙二十四年退出地共三十七顷十八亩四分零 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三十顷九十七亩三分零
正白旗顺治三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三十四顷四十一亩六分零
正红旗顺治三年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千七百五十八顷七十六亩四分零 康熙四年至四十二年退出地共二十六顷七十八亩九分零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二十顷四十亩四分零
镶红旗顺治三年投充旗地三顷三十亩四分零正蓝旗顺治三年投充旗地十五顷四十三亩零又顺治十五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三百十一顷九十一亩六分零 顺治十五年至雍正二年复拨给各旗地共一百八十六顷九亩八分零
大城县
镶黄旗顺治三年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三百五十七顷一亩八分零 顺治五年至十年投充旗地共六十九亩三分零 顺治八年至康熙二十九年退出地共一百顷四十亩
正白旗顺治七年投充旗地一顷三十一亩八分零 康熙三年至五年拨给旗人地共一顷六十五亩九分零 顺治八年退出地一顷三十一亩八分零
保定县
正红旗顺治三年四年拨给康亲王地共二百三十三顷三十三亩三分拨给顺承郡王地七十顷
蓟州
镶黄旗康熙五年至二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一千一百二十五顷七十六亩九分零 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六年退出地共二百八十八顷七十三亩五分
正黄旗顺治三年拨给旗人地四顷五十亩 顺治七年投充旗地十八顷
正白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六千八百七十六顷五十五亩九分零 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二千二百四十七顷六十八亩九分零 康熙二十三年至五十年退出地共二百六顷四十五亩四分零
正蓝旗顺治十年拨给旗人地九十三顷八十七亩 康熙四十六年退出地一顷二十亩
又顺治三年拨给庄头地七顷九亩九分零 康熙六年拨给投充旗地九十七亩 康熙三十年至雍正二年复拨给各旗地共四百八十九顷四十一亩四分零 雍正二年至五年退出地共顷六十一亩
平谷县
镶黄旗顺治二年至七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百八十八顷六十五亩八分 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五百三顷十九亩一分 顺治二年至康熙六十一年续拨给旗人地共二百八十顷六十九亩一分零 顺治八年至康熙三十二年退出地共四十五顷三十亩九分 顺治八年至康熙三十九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三十一顷六十五亩九分
正黄旗顺治四年原拨给旗人地三百四十九顷八十三亩 康熙十三年十四年复拨给旗人地十二顷七十九亩五分
正白旗顺治二年至七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二十六顷三十亩一分 顺治二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十顷五十二亩九分 顺治八年至康熙三十四年退出地共三十六顷 康熙六年至十三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三十一顷七十一亩又康熙十年退出地十三亩七分
遵化州
镶黄旗康熙六年至十二年拨给旗人民上地〈民中地每二亩折上地一亩民下地每三亩折上地一亩〉共五百十二顷六十九亩四分零 康熙十四年至二十四年拨给旗人民下地共一百八十七顷六十四亩九分零 顺治七年投充旗地九十四顷四十亩九分零正白旗顺治三年至十七年拨给旗人民上地共六千六百六十九顷八十二亩七分零 顺治十七年拨给旗人民中地一顷五十亩七分 顺治十七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民下地共二十顷四十五亩六分零 顺治六年投充旗地一顷三十亩五分
镶白旗顺治三年拨给旗人民上地五十六顷康熙二十九年拨给旗人民下地十八亩镶蓝旗康熙二十年拨给旗人地二十四亩又顺治七年投充旗地共九顷五亩五分零 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二十九年拨给
山陵官役人等民上地共五十三顷四十四亩五分零又民中地五十一亩四分 顺治十年至康熙三十四年拨给
山陵官役人等民下地共九十五顷二十六亩一分零又山各项地共一百十七顷四十七亩二分零
玉田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四年拨给旗人地三顷 顺治三年投充旗人草地一百六十五顷七十七亩六分
正黄旗顺治七年投充旗地三百六十七顷十八亩二分零
正白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五千四百二十五顷九十七亩三分零 顺治二年至康熙三年投充旗地共五顷九亩五分康熙四十五年退出地一顷六十四亩三分零康熙二年复拨给旗人地一百五十顷八十亩五分 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草场地共二千六百十六顷七十七亩六分零 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一年投充及拨给草场地共一百四十四顷四十六亩二分
镶黄正白二旗康熙五年同拨给旗人地一千二百十二顷八十亩三分 顺治三年同投充旗地六百四十三顷七十三亩零
正黄正白二旗顺治四年同投充旗地五百五十一顷四十一亩九分零 康熙二十二年同拨给草场地七十五顷五分
又顺治九年拨给各旗人等地共一百六十四顷五十六亩八分 顺治八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九百九十八顷十一亩六分
丰润县
正黄旗顺治七年八年投充旗地共一百七顷四十九亩
正白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三十九年拨给旗人地共一万四千二十三顷七十八亩七分零 顺治三年至六年投充旗地共五千五十三顷八十三亩一分零 顺治十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二百三顷五十六亩九分零 康熙五年至雍正五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二十八顷六十一亩九分零顺治四年五年拨给草场地共二十九顷九十
四亩
镶白旗顺治三年拨给草场地五顷二十亩正蓝旗顺治十年拨给旗人地一千一百六十三顷六十七亩七分零 雍正二年本旗入官地六顷三十七亩四分零
正白正蓝二旗康熙二十三年同拨给旗人地三百十一顷二亩
又顺治八年至雍正四年英王下人员及各旗庄头等退出地共三千八百六十三顷三十一亩六分零 康熙五年复拨给各旗人等地二百五十三顷三十二亩五分零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九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
土田志九
土田数目
直隶各处八旗地亩数目二〈保定府 易州永平府 河间府天津府 定州 宣化府〉
保定府清苑县
正黄旗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三千六百十四顷六亩二分零 顺治三年至康熙元年投充旗地共五百四十七顷六十六亩 顺治八年至雍正二年退出地共五百十三顷三十二亩六分零 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二年复拨给旗人退地共四百四十七顷八亩七分零正白旗顺治三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三百八十十九顷六十五亩六分 顺治八年至康熙三十九年退出地共三百四顷六十三亩二分
正红旗顺治十六年退出地九十六顷 康熙四年至五十年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九十二顷四十八亩 康熙四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十九顷四十三亩
镶红旗顺治十四年原拨给旗人地二十九顷四十亩 顺治十六年至雍正三年退出地共三十顷三十亩 康熙五年至四十一年复拨给旗人退地共二十二顷五十亩
镶蓝旗康熙四十八年退出地一顷五十亩
满城县
正黄旗顺治三年至六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二千一百二十一顷三十三亩二分零 顺治七年投充旗地共二十一顷五十一亩 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续拨给旗人地共一百四十三顷四十亩 顺治十年至康熙四十三年退出地共一百四十八顷七十五亩 顺治十五年至康熙二十一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九十三顷十三亩四分零正白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三十五顷 康熙七年拨给旗人地三顷六十亩 康熙五十二年退出地一顷四十七亩
镶白旗康熙七年拨给旗人地六十亩 康熙四十年至四十七年退出地共四顷五十亩
又康熙三十二年退出地五亩 康熙五十五年拨给荘头地十一顷七十九亩又右卫地九顷三十亩雍正三年复退出地六顷九亩
安肃县
镶黄旗顺治十年退出地三十七顷二十六亩正黄旗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四千七百三顷五十四亩九分零 顺治六年七年投充旗地共三百三十三顷七亩五分零顺治十年至康熙六十年退出地共三百三十
四顷二十八亩三分零 顺治十五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三百二十六顷六十七亩八分零
正白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七十亩八分 康熙五十二年退出地二顷
镶白旗康熙三十五年退出地一顷二十二亩五分
镶蓝旗康熙四十五年退出地九十亩
又康熙二十年投充旗地共十二顷三十一亩九分 康熙三十三年至五十三年各旗退出地共七十一顷七十九亩九分零又雍正三年至五年退出地六顷四十六亩零 康熙三十九年至五十七年复拨给荘头及各旗地共四十六顷一十七亩八分零
定兴县
正黄旗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拨给旗人退地共三十顷四亩九分零
正红旗顺治二年至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五千四百十三顷八十二亩九分零 康熙四十七年四十八年复拨给旗人退地共六顷七十九亩一分 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七年续拨给旗人地共七顷五十亩
镶红旗雍正五年拨给旗人退地二顷四十七亩又康熙八年至雍正五年各项退地共九十七顷四亩四分零 康熙八年至四十四年复拨退地给各旗笔帖式等共十九顷六十四亩 康熙五年至五十五年续拨给各旗地共七十八顷九十亩一分零
新城县
镶黄旗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六顷六十四亩三分零 康熙元年退出地四顷五十五亩八分
正黄旗顺治元年至四年投充旗地共三十二顷五十五亩六分零 康熙元年至二十四年退出地共七十五顷四十四亩八分 康熙三十二年至五十三年复退出地共九十二顷二十三亩八分零
正白旗顺治二年至四年投充旗地共七十四顷五十亩三分零 顺治九年退出地共六十三顷五十七亩五分零
正红旗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四十七亩康熙二年退出地一顷六十亩
镶白旗顺治三年投充旗地五顷
镶红旗顺治四年至康熙元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八千六十七顷九十九亩二分零 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四十一顷三十七亩四分零 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二十一年退出地共一千六百五十七顷二十二亩七分零 康熙五年至二十一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一百四十五顷十六亩五分 顺治二年三年原拨给旗人额外地一千五百二十一顷三十亩五分零 康熙二十六年至五十一年退出额外地共三十八顷六十六亩镶蓝旗康熙三十四年退出地六十亩
又康熙二十三年拨给各旗地共二百十顷九十亩 康熙二十三年退出地三顷六十六亩 康熙二十三年复拨给各旗地共一百九十四顷八亩 康熙二十六年至雍正元年拨给各旗地共一百三十三顷一分零 康熙四十八年退出地一顷五十亩
唐县
正黄旗顺治四年拨给旗人地八百一顷八亩顺治七年投充旗地一顷四十九亩九分零〈谨案唐县之后望都之前有博野县乃旧志未载此县地亩今谨仍之后有缺者仿此〉
望都县
正黄旗顺治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四百二十七顷九十一亩零 康熙二十三年续拨给旗人开荒等地共二十二顷八十亩 顺治五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四顷五十五亩八分零 顺治八年至康熙六十年退出地共二十顷九十六亩一分零康熙二十三年至五十五年复拨给旗人开荒及退出地共四十顷十九亩三分
正蓝旗顺治八年至康熙七年退出地共四顷九十亩
容城县
镶黄旗顺治三年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一千八百三十一顷三十五亩四分零 康熙三年至九年拨给旗人地共二顷七十六亩八分零 顺治四年至康熙三十六年退出地共九十四顷八十五亩四分零 顺治十四年至康熙七年复拨给旗人退地共五顷一亩六分零
正黄旗康熙五年拨给旗人地三十二顷五十二亩零 顺治五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一百十八顷六十六亩 顺治十一年至康熙五十年退出地共五十三顷三十六亩九分 康熙二十二年至三十九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八十五顷四十二亩三分零
正白旗康熙三十九年拨给旗人退地共十顷四十八亩五分零 康熙五十二年至雍正三年退出地共一顷七十二亩零
正蓝旗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一年退出地二顷四十亩
又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六年拨各旗退地给内务府共二十九顷四十七亩 雍正三年内务府退地三十亩零
完县
正黄旗顺治三年至五年拨给旗人民地共二千二百十六顷二十四亩零八分 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一百四十八顷七十五亩七分零 顺治四年至康熙三十九年拨给旗人屯地及开垦等地共二百五十顷九亩五分零 顺治九年至康熙三十一年退出地共四十一顷二十亩三分零 顺治十五年至康熙二十一年复拨给旗人退地共十八顷七十九亩一分零 康熙二十四年至四十二年续拨给旗人地共十二顷九十亩
又康熙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拨给旗人各地共五顷四十二亩二分零 康熙三十五年内务府退出地八十四亩
蠡县
镶黄旗顺治六年七年投充旗地共五十三顷七十七亩四分零
正黄旗顺治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四百八十顷四十五亩八分零 顺治五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九百十五顷七十七亩九分零 顺治八年至康熙七年退出地共四十九顷十五亩九分零 康熙八年九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六顷五十亩正白旗顺治五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一百七十六顷六十六亩三分零 顺治八年至康熙四十七年退出地共八十顷三十一亩七分
正红旗顺治四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六十八顷四十二亩二分零
镶白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二十五顷五十亩顺治八年退出地二十五顷五十亩
镶蓝旗顺治四年原拨给旗人地一千一百四十五顷二十七亩 顺治五年投充旗地一顷八十九亩三分零 康熙二十一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十二顷十亩 康熙十一年至十三年复拨给正黄旗退地共十八顷三十五亩 康熙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复拨给旗人退地共二顷八十亩
又雍正三年荘头退出地五顷四十六亩二分
雄县
镶黄旗顺治三年至十八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三千三十九顷七十一亩三分零 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三百七十二顷六十七亩零 顺治十年至康熙十八年退出地共三百四十顷三十二亩九分零 康熙五年至二十三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九十四顷三十三亩八分零
正黄旗顺治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十八顷二十亩一分零 顺治二年至十四年投充旗地共九十五顷十四亩九分零 康熙三年至五十四年退出地共十七顷八十五亩四分零 康熙二十一年至五十七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四十九顷二十四亩
正白旗顺治三年至十五年投充旗地共五十二顷七十亩七分零 康熙四十二年退出地共十四顷三十四亩
正红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一顷二十四亩五分康熙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
八顷
镶白旗顺治三年投充旗地共七十一顷二十一亩五分零
镶红旗康熙三十二年退出地共三顷六十亩康熙十八年至四十九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三十六顷五十二亩一分零
正蓝旗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七顷二十亩二分零 康熙十年退出地九十亩
镶蓝旗康熙五十二年退出地一顷三十八亩康熙三十一年至五十九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八顷八十四亩五分
又顺治十年至康熙五十七年各旗退地共五百六十一顷四十四亩一分零 康熙十八年至五十九年复拨给纲户人等地共五顷四十亩七分零
安州
镶黄旗顺治二年至五年投充旗地共二百四十八顷三十五亩七分零 顺治九年退出地二百十七顷二十五亩三分零
正黄旗顺治三年原拨给旗人地八十五顷九十亩一分 顺治三年至五年投充旗地共八十六顷四十五亩零 顺治八年至康熙三十九年退出地共七十九顷六亩 康熙六年至二十三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二十一顷九十亩
正白旗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二百四十九顷二十四亩七分零 顺治九年退出地四十四顷九十一亩七分零
镶白旗顺治八年投充旗地二十九顷六十亩七分
镶红旗顺治三年投充旗地二十顷四十三亩镶蓝旗顺治四年原拨给旗人地二千一百十六顷三十九亩四分零 顺治十年至康熙五十四年退出地共二百十四顷二十六亩 顺治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五十顷十亩又康熙五十七年退出地九十亩 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复拨给各旗及园头等地共八十八顷六十二亩
髙阳县
镶黄旗顺治三年至五年投充旗地共三百四十二顷四十六亩八分零 顺治九年退出地三百一顷五十一亩
正黄旗顺治三年至七年投充旗地七十三顷二十七亩零 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八十八顷二十亩 顺治九年至雍正四年退出地共七十五顷十二亩一分 顺治十七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三顷二亩
正白旗顺治三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一百十二顷八亩二分零 顺治九年至雍正三年退出地共一百六顷五十二亩七分零
正红旗顺治八年投充旗地十一顷七十六亩三分零
镶蓝旗顺治四年至六年原拨给旗人地二千九十四顷四十三亩一分零 顺治三年投充旗地六十一亩四分零 康熙二十二年至五十年续拨给旗人地共八十顷二十二亩五分零顺治十年至康熙五十四年退出地共二百二十一顷四亩 康熙八年至二十一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一百四顷七十亩
又康熙四十五年至雍正元年拨给内务府荘头及各旗人等地共五十三顷六十九亩
新安县
镶黄旗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原拨给旗人地共八百四顷三十七亩六分 顺治十年至康熙三十五年退出地共七十三顷七十六亩一分零 康熙二十一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二十一顷三十亩
正白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九亩五分 康熙五十五年拨给旗人地十八顷
又康熙六年至雍正三年遵化等处退出地共四十八顷五十亩八分零
易州
镶黄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二十顷三十八亩九分零
正黄旗顺治三年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三千五百五十四顷四十亩七分零 顺治四年至七年投充旗地共一百七十三顷十六亩零 顺治十年至康熙六年退出地共十七顷四十一亩四分零 康熙三年至二十一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十九顷二亩四分零
正蓝旗康熙五十七年退出地一顷二十亩又顺治十年退还工部地十一顷九十五亩零康熙二十三年至六十年拨给旗人各项地共十三顷八十一亩二分零
涞水县
正黄旗顺治十三年投充旗地三顷九亩 康熙元年退出地三顷九十六亩 康熙四十六年拨给旗人开垦地五十三亩
正红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三千六百七顷四十五亩七分 顺治十年至康熙五十年退出地共三十三顷三十七亩六分零 康熙二十年复拨旗人地九十亩
又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九年复拨给各旗人等地共六顷六十七亩 雍正三年四年拨给园头等地共二十五顷二十二亩
永平府卢龙县
正白旗康熙六年拨给旗人折上地一百五十二顷四十六亩一分 顺治五年投充旗人折上地三十四亩八分
又顺治二年拨给八旗折上地一百二十顷六十八亩八分 顺治三年投充旗人折上地三顷五十二亩九分
迁安县
镶黄旗康熙六年拨给旗人折上地六百六顷二十五亩二分零 康熙三十三年退出地三顷三十亩
正黄旗顺治二年投充旗地共五百九十三顷七十七亩八分零 康熙二十三年退出地二顷七十三亩八分
正白旗顺治七年至十三年投充旗地共二百二十顷六十六亩一分零
镶白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四十六顷八十六亩一分 康熙二十三年至五十四年退出地共八十亩
镶黄镶白二旗康熙十二年同拨给草场地四顷九十亩
又顺治二年至九年拨给各旗人等折上地共二十六顷八十三亩八分 顺治三年拨给各旗茔地二十五亩七分 顺治八年至康熙八年退出投充地共二百四十六顷五十八亩零 康熙十二年复拨给旗人地四顷九十亩
山海卫
镶黄旗顺治二年三年拨给荘头地共四十顷十二亩二分零顺治九年退出荘头地十三顷七十六亩五分零
正黄旗顺治三年拨给荘头地十三顷三十六亩二分零
镶黄正黄二旗康熙五年同退出投充地一百六十三顷二十八亩六分
抚宁卫
镶黄旗顺治二年拨给荘头地二顷七十六亩八分
正黄旗顺治四年拨给荘头地四十七顷七亩三分零 康熙六年退出地六十一亩八分
镶白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十三顷六十七亩三分
镶黄正黄二旗康熙五年同退出地八十三顷三十七亩八分又退出投充地十三顷六亩二分零康熙八年二旗又同退出投充下地五十六顷
十四亩二分
〈谨案旧志云山海抚宁两卫拨给投充地共一百十七顷四亩三分零退出地共三百五十顷十八亩三分零退地两倍于给地查原册所载给地毎卫不过两三条其退地并注明现归本卫徴粮盖所开拨给地亩系现存之数非原拨之额也〉
抚宁县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七十顷二十亩五分零 顺治六年至九年退出地共三十三顷五十九亩零
正白旗顺治三年至五年投充旗地共二顷九十一亩九分 顺治十年退出地二顷八十八亩零康熙十六年复退出地一顷三十四亩三分
正蓝旗顺治七年投出旗地五顷九十九亩零又顺治九年拨给园头荘头地二顷四十一亩二分零 顺治七年投充旗地三顷八十亩一分零顺治四年至康熙六年壮丁荘头等退出地共
十顷六十九亩一分零
昌黎县
镶黄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四顷八十八亩四分零 康熙四年至二十年退出地共二顷二亩五分零
正黄旗顺治七年投充旗地四顷七亩八分零正白旗顺治三年至十年投充旗地共四十六顷九十七亩一分零 顺治九年退出地共三十九顷九亩六分零 康熙十二年退出旗荘地十三亩
镶白旗顺治二年投充旗地七顷十五亩二分零正蓝旗康熙十二年至四十一年退出地共九十亩又顺治四年拨给各旗地九百七顷六十亩六分零康熙五十三年拨退出地给大粮荘头三十七亩五分
滦州
镶黄旗康熙八年至十二年拨给旗人地共十七顷十九亩二分零 顺治七年投充旗地八十四顷六十八亩三分零
正白旗顺治十七年至康熙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三百六十六顷二十八亩四分零 顺治八年投充旗地十五顷六十一亩八分 顺治四年拨给草场地六百十一顷五亩五分
镶白旗顺治八年投充旗地八十九顷三十亩七分零
镶红旗顺治十五年退出投充地七十五亩正蓝旗顺治九年至康熙二十一年拨给旗人地共六百十九顷九十七亩 顺治四年投充旗地一千五百十顷七十九亩零 顺治十一年退出地三十五顷三十一亩九分
镶黄正蓝二旗康熙九年同拨给旗人地三十一顷五十三亩五分
镶黄正白正蓝三旗康熙九年同拨给旗人地六顷七十三亩
正白正蓝二旗康熙八年至十三年同拨给旗人地共二十顷七十三亩七分零
镶白正蓝二旗康熙五年六年同拨给旗人地共十一顷六十四亩
又顺治三年四年拨给八旗折上地共七千四百四十四顷七十七亩零 康熙二十三年拨给各旗人等地共一百三十一顷六十二亩五分 顺治五年投充旗地二顷四亩六分 顺治八年至康熙三十五年投充人及各旗人退出地共一千十九顷七十三亩零
乐亭县
镶黄旗康熙八年拨给旗人地六顷七十四亩四分 康熙十年至十三年退出地共三十四顷十一亩九分 康熙八年复拨给旗人地五顷十三亩五分
正黄旗顺治七年投充旗地一百十八顷三十五亩 顺治十年拨给旗人地六顷四十四亩 康熙六年退出地共二顷五十六亩五分
正白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六顷四十亩一分零顺治十年至康熙十九年退出地共十八顷七
十八亩一分零
镶白旗顺治三年四年投充旗地共八百六十八顷八亩二分零 顺治四年至十二年退出地共十三顷七十三亩八分零
正蓝旗顺治十四年至康熙二十四年退出地共九十七顷三十七亩 康熙四年至十二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三十七顷七十九亩二分
正黄正白二旗康熙五年同拨给旗人地二十三顷八十亩
正白正蓝二旗康熙六年同拨给旗人地一百七十八顷十五亩
又顺治三年至十年拨给八旗及英王下人员地共六千八百七十六顷三亩三分零 顺治八年至康熙二十一年内务府人等退出地共六百一顷七十二亩二分
河间府河间县
镶黄旗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二年拨给旗人地共六千一百六十二顷七十四亩三分零 顺治四年至八年投充旗地共七十七顷八十三亩一分 顺治八年至康熙五十五年退出地共一百五十三顷九亩
正黄旗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二十三顷五十亩一分零 顺治三年至八年投充旗地共二十七顷 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三十八年退出地共六十一顷六十亩
正白旗顺治四年投充旗地共十九顷 顺治八年至康熙五十八年退出地共四十七顷五十四亩三分零
镶红旗康熙八年至二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一百四十八顷五亩一分零 康熙二十二年至四十五年退出地共六顷六十亩
正蓝旗康熙三十九年退出地二顷二十亩镶黄正黄正白镶红四旗康熙六年同退出地共三千四百四十一顷四十二亩二分零
又顺治五年至康熙三十三年退出地共四百二十六顷八十亩一分零 康熙五十五年复拨给荘头等地五十六顷七十亩 雍正三年退出地七十亩
肃宁县
镶黄旗顺治三年四年原拨给旗人地共一千九百三十二顷十一亩一分零 顺治五年退出地四十二顷六十六亩四分 顺治九年至康熙十一年退出地共二百五十九顷八十二亩二分零康熙三年至五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六十一顷
九十五亩七分零
正黄旗康熙四年退出地一顷七十五亩 康熙六年至二十三年复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九十顷五十七亩四分
正白旗顺治三年退出地十二顷 顺治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二年退出地共十二顷三十八亩康熙七年复拨给旗人地二顷九十亩五分镶红旗康熙九年拨给旗人退地二十五顷五十五亩
又顺治十八年拨给各旗地十一顷二十一亩七分零 康熙三年至六年各旗退出地共一千三百三十六顷八亩三分零 康熙五十五年复拨给荘头地三顷八亩零 康熙五十六年退出地六顷九十二亩 康熙六年拨补通州丰润懐柔宝坻昌平五处地共一千八十四顷五十四亩零
任邱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一年至三十九年拨给旗人地共九顷
正黄旗康熙二十三年至五十七年拨给旗人地共三百五十二顷五十四亩二分
正红旗康熙三年至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三百九十三顷四亩
镶红旗康熙二十二年拨给旗人地共五十七顷九十亩
又康熙十三年至五十年拨给各旗人等地共五十三顷五十亩
交河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拨给旗人地共五百七十六顷九十五亩六分 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退出地共二百八十七顷三亩七分零
正白旗雍正六年退出地一顷二十亩
镶白旗康熙十二年至二十二年拨给旗人地共十九顷五十五亩 康熙八年至三十一年退出地共十三顷四十三亩九分零
正蓝旗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三十二顷十四亩
镶蓝旗雍正六年退出地十六顷四十三亩一分零
镶白正蓝二旗康熙三十三年同退出地二顷七十亩
又康熙九年至雍正二年拨给荘头等地共一百三十三顷二十四亩 康熙四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一百五十三顷三十一亩一分零
天津府天津县
镶黄旗康熙五年投充旗地共四顷五十六亩二分零
正红旗康熙五年投充旗地共七顷
又康熙五年拨给网户地三百七十八顷三十四亩一分
正白旗康熙二十四年拨给旗人退出地共四顷四十一亩四分零 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六年退出地共十一顷五十五亩二分零
镶白旗康熙十年投充旗地十五顷二十二亩六分零 康熙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拨给旗人退出地共二顷八十六亩七分零 康熙十五年至二十四年退出地共二顷五十二亩一分零
镶红旗顺治三年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一千五百二顷四十九亩四分零 康熙七年至二十三年复拨给旗人退出地共三十一顷二十五亩四分零 康熙三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二十二顷五十五亩四分又退出地十八顷七十三亩正蓝旗康熙四年退出地二十二亩五分零正白镶白二旗康熙十四年至二十四年同退出地共十顷三十八亩九分零
正白镶红二旗康熙十年十一年同退出地五顷二十六亩八分零
又顺治八年拨给各旗地八顷九十七亩六分零顺治四年至十年退出地共六百七十八顷九
亩九分零 康熙九年至五十三年退出内务府等地共一顷四十五亩八分零
青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二百二十一顷五十九亩
镶白旗康熙十二年至十九年拨给旗人地五十二顷三十亩七分零
镶红旗顺治十四年十五年拨给旗人地共五十五顷四十四亩四分
正蓝旗顺治三年四年拨给旗人地共六千三百三十四顷二十四亩三分零 康熙九年至十二年续拨给旗人地共八十五顷八十八亩九分零又顺治五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投充各地共二百十五顷七十七亩零
兴济县〈谨案兴济县已归并青县但旧志系据本处来册故析出另书今亦敬仍其旧〉
镶黄旗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三十六顷九十九亩七分零
镶白旗康熙十二年至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一顷六十五亩六分零
正蓝旗顺治三年拨给旗人地一百十六顷二十四亩九分零
又顺治三年复拨给各旗地共五百二十五顷四亩五分零
沧州
镶黄旗顺治八年投充旗地七顷九十七亩零康熙六十一年拨给旗人地五顷六十七亩九分零
正黄旗康熙四十四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五顷七十一亩又退出地共四顷七十四亩
南皮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二年退出地六十亩
正黄旗雍正五年退出地一顷四十三亩
正白旗康熙二十二年至五十三年退出地共六十五亩
镶白旗康熙二十三年至三十五年退出地共一顷六十九亩四分零
镶红旗康熙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退出地共一顷八十亩
正蓝旗康熙二十三年至三十九年退出地共七顷七十三亩 康熙九年复拨给旗人地七十三亩二分零
又顺治四年至康熙九年拨给各旗及各旗投充地共一千五百二十二顷十九亩九分零 康熙六十一年拨给荘头等地五顷五亩六分零 康熙四十六年至雍正五年各项退地共八十顷七十四亩零
盐山县
镶黄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共二十七顷二十三亩五分零 康熙五年退出地共七顷六十九亩五分
正黄旗顺治六年投充旗地共五十顷
定州
正黄旗顺治四年至康熙五年拨给旗人地共四十九顷九十八亩九分零 康熙六年至五十四年退出地共五十二顷六十八亩三分零 康熙十九年至五十四年复拨给旗人地共四十顷四十二亩
正白旗康熙五十五年复拨给正黄旗退出地一顷一亩四分零
宣化府
镶黄旗康熙六年至五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八十一顷三十二亩四分 康熙四十九年㑹同三旗牛羊群总管拨给地三顷十亩 康熙九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十七顷五亩一分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五十五年拨给旗人地共八十一顷三十六亩六分 康熙二十年投充旗地六顷六十五亩 顺治四年至康熙四十三年退出地共六十二顷十六亩一分
正白旗康熙十八年至雍正五年拨给旗人地共三顷二亩五分 康熙四十八年退出地一顷五十亩
正红旗顺治十一年拨给旗人地二十七顷五亩一分 顺治九年退出地六十三顷七十八亩五分零
镶白旗康熙四十五年至五十七年拨给旗人地共四顷八十六亩 康熙二十二年㑹同内务府拨给地九顷一亩七分零 康熙二十六年至六十一年退出地共三顷三十亩
镶红旗康熙四十五年拨给旗人地九十亩正蓝旗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共八顷六十一亩 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五年退出地共八顷四十亩
镶蓝旗康熙二十五年至五十五年拨给旗人地共九顷九十二亩 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八年退出地共二顷一亩
镶黄正黄二旗顺治六年至雍正元年同拨给旗人并投充地共三百三顷三十一亩九分零镶黄正黄正蓝三旗康熙三十三年同拨给旗人地二顷二十二亩
镶黄正白二旗顺治四年同拨给旗人地八十一顷十四亩
六年拨给内务府人等及张家口笔帖式等地共十顷六十二亩三分 顺治十六年至康熙二十五年各项旗人退出地共十六顷六十九亩五分零
宣化县
镶黄旗康熙六年至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二十顷九十亩 康熙二十六年至雍正五年退出地共三顷三十亩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三百八十七顷二十四亩四分零 顺治十六年至康熙二十二年退出地共一顷九十一亩七分
正白旗康熙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十五亩八十四亩 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退出地共三顷六十亩
正红旗顺治四年至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二十七顷六十亩一分
镶白旗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五十亩 康熙十一年退出地三十五亩
正蓝旗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拨给旗人地共十一顷八十亩 康熙二十六年至四十三年退出地共六顷
镶蓝旗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六顷六十一亩五分 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四年退出地共三顷九十亩
镶黄正黄二旗顺治七年同投充旗地二十三顷六十八亩三分零
又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拨给内务府荘头等地共十顷五十六亩六分 顺治十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内务府荘头等退出地共十二顷三十八亩八分
赤城县
镶黄旗拨给旗人地十三顷五十三亩
正黄旗拨给旗人地六顷十四亩
正白旗拨给旗人地四顷三十六亩
正红旗拨给旗人地三十亩
镶白旗拨给旗人地一顷五十八亩五分
镶红旗拨给旗人地二顷六十四亩
正蓝旗拨给旗人地六十亩
镶蓝旗拨给旗人地六顷三十一亩
〈谨案旧志云赤城于康熙三十二年改卫为县其各旗地亩原册并未开明何年拨给并何年投充知系原册未备之故旧志既照册存载今亦谨仍之〉
万全县
镶黄旗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五十五年拨给旗人地共五十五顷七十亩三分零 康熙九年至五十年退出地共七顷四十一亩一分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六十六顷五十亩二分零 康熙二十六年至四十三年退出地共四顷五十亩
正白旗康熙三十一年拨给鹰手地六十亩正红旗顺治四年至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十九顷四十一亩一分零
镶白旗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五年拨给旗人地共十八顷九十四亩 康熙二十六年至六十一年退出地共四顷五十亩
镶红旗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六顷二十四亩
正蓝旗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一年拨给旗人地共十二顷九十亩 康熙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退出地共二顷九十六亩
镶蓝旗顺治十三年至康熙四十四年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一顷三十七亩 康熙三十七年退出地二十三亩
又康熙四十九年拨给三旗牛羊群总管地二顷八十亩
懐来县
镶黄旗顺治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二十七顷八十五亩六分零 康熙二十二年退出地共二顷七十八亩 康熙三十三年同镶红旗退出地一顷二十二亩
正黄旗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二十年拨给旗人地共三十六顷九十二亩二分零投充旗地四顷五十亩
正白旗顺治七年至十三年拨给旗人地共一百三十七顷九十七亩
镶白旗康熙二十二年拨给旗人地四顷十六亩四分零
镶黄正黄二旗顺治十三年同拨给旗人地一百三十七顷六十三亩零
懐安县
镶黄旗康熙二十四年拨给旗人地三顷至雍正五年退出
正黄旗顺治三年拨给旗人地五十六顷七十二亩二分至顺治四年退出
正红旗顺治三年拨给旗人地六十三顷七十八亩五分零至顺治九年退出
正蓝旗康熙二十三年拨给旗人地三顷三十亩康熙五十五年退出地一顷二十亩
延庆州
镶黄旗顺治六年七年拨给园头及各佐领人等地共三百七顷十一亩一分 雍正元年拨给荘头地共十四顷四十亩
正黄旗顺治六年至雍正元年拨给园头雁户及各佐领人等地共三百二十二顷九十八亩九分零 顺治六年投充旗地共六十二顷五十五亩六分零
正白旗顺治六年至雍正五年拨给园头及各佐领人等地共二百四十三顷七十四亩八分正红旗顺治七年拨给各佐领人等地共十二顷七十九亩八分
镶白旗顺治七年至康熙五十七年拨给各佐领人等及荘头等地共一百七顷七十七亩五分镶红旗顺治七年至康熙四十五年拨给王公荘头及各佐领人等地共五百十一顷九十亩九分零
正蓝旗顺治七年拨给各佐领人等地五顷二十一亩
镶蓝旗顺治七年至康熙四十二年拨给各佐领人等地共三顷四十七亩
镶黄正白二旗顺治四年同拨给鹰手地八十一顷十四亩
又康熙四十六年拨给张家口笔帖式地三顷
延庆卫
正黄旗顺治二年至康熙六年拨给尚膳监等处人员地共一百十五顷二十亩五分
保安州
正黄旗顺治七年拨给鹰户等地共三十八顷六十九亩零十三年拨给荘头地共二百二十八顷十三亩一分零 康熙二十年投充旗地二顷十五亩 康熙十年退出地十二亩九分
镶白旗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拨给荘头地共二顷六十一亩
又康熙五年退出地三顷三十七亩
以上直隶八旗地亩数目
钦定八旗通志巻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一
土田志十
土田数目〈奉天八旗地亩数目 采捕山 台站地亩 附井田数目〉奉天八旗地亩数目
镶黄旗地亩在
盛京
兴京开原辽阳界内共二千七百四十七晌二亩四分
正黄旗地亩在
盛京
兴京开原界内共一千六百五十晌一亩四分正白旗地亩在
盛京
兴京开原辽阳界内共三千四百二十七晌一亩一分〈以上上三旗地亩〉
上三旗包衣佐领下园丁地亩在
盛京开原辽阳界内共二万二千二百四十六晌四亩〈以上包衣佐领下地亩〉
盛京礼部六品官所属各壮丁地在
盛京
兴京辽阳铁岭秀岩界内共八千三百四十九晌五亩三分
盛京工部五品官所属壮丁地在
盛京辽阳牛庄秀岩因登界内共九千三百六十六晌 六品官所属壮丁地在
盛京
兴京开原辽阳界内共三千一百五十晌四亩九分制造库匠役人等地在
盛京界内共三百七十二晌
盛京户部仓官庄头楼军仓军地共六千八百五十一晌三亩四分
领催荘头地共四万六千八百八十晌二十一亩六分
盛京礼部荘头壮丁地七百八十四晌一亩六分盛京兵部站丁地一千零四十五晌四亩八分盛京工部庄头壮丁地一千二百七十六晌零三分〈以上 盛京官员所属地亩〉
兴京界内八旗所属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地二万零三十九晌二亩 官贠兵丁闲散人等地九千六百八十一晌零五分
抚顺界内右翼四旗所属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地二万一千六百四十七晌十七亩七分 官员兵丁闲散人等地一千二百五十三晌二亩六分碱汪清二门官兵台丁地五千四百六十七晌二亩七分
开原界内八旗庄屯地二千八百顷零七十九亩辽阳城界内八旗官贠兵丁地一万四千八百零九晌一亩
铁岭界内左翼四旗荘屯地八千六百五十七顷四十四亩二分
法库邉门庄屯地六百七十八顷五十八亩威逺堡邉门庄屯地二百二十八顷八十七亩英额邉门荘屯地一百二十六顷七十二亩二分鳯凰城八旗巴尔虎地一千九百四十八顷六十四亩 又正黄旗屯地共六十顷九亩
叆河邉门分种地共二十四顷七十四亩 四台四屯地六十一顷五十九亩
复州界内八旗分拨地二万八千八百二十三晌二亩
熊岳城界内八旗满洲䝉古巴尔虎汉军荘屯地二千八百八十三顷三十九亩
金州界内八旗满洲𫎇古汉军官员兵丁地三千三百四十一顷零四亩 水师营地二十六顷十八亩
山海闗官贠兵丁寡妇闲散人等在山海卫寜逺州界内共地一百三顷五十七亩七分零 又正白正红镶红旗下闲散人等地共三顷六十七亩零
秀岩界内八旗官贠兵丁地二千一百二十一顷零二亩七分
盖州界内各旗官贠兵丁地六千七百七十三晌牛荘界内八旗官贠兵丁地四万八千七百一十六晌四亩
广寜城所属巨流河白旗堡小黒山闾阳驿张五台邉门等界内八旗官贠兵丁闲散人等地共一万五千一百九十四顷九十六亩二分
锦州界内王贝勒贝子公宗室额驸官贠荘头闲散人等地共二千七百十七顷零七亩八分 八旗兵丁闲散人等地共一千五十四顷五十亩零四分义州界内八旗荘屯地五千四百七十一顷二十五亩
清河邉门荘屯地五百三十四顷二十三亩九闗台邉门荘屯地二百三十二顷十八亩吉林乌喇界内官员兵丁开垦地 镶黄旗六千二百四十二晌 正黄旗四千九百二十一晌正白旗四千四百三十五晌 正红旗四千二百十三晌 镶白旗四千八百零八晌 镶红旗三千六百九十六晌 正蓝旗四千三百五十四晌镶蓝旗四千四百五十四晌 水师营四千四
百二十六晌 又各荘头开垦地共四千二百零一晌
寜古塔界内官贠兵丁开垦地 镶黄旗五千七百八十四晌 正黄旗三千三百九十五晌 正白旗五千五百八十五晌 正红旗七千晌 镶白旗七千九百五十九晌 镶红旗五千四百四十五晌 正蓝旗四千六百六十九晌 镶蓝旗三千六百六十一晌 又各荘头开垦地共五千五百五十七晌
浑春界内官贠兵丁开垦地 镶黄旗一千九百五十三晌 正黄旗一千六百五十九晌 正白旗五千二百八十二晌
三姓地方官员兵丁开垦地 镶黄旗一千九百十六晌 正黄旗三千零二十五晌 正白旗九百九十一晌 正红旗六千九百九十四晌白都讷界内官员兵丁开垦地 镶黄旗一千九百四十三晌 正黄旗一千二百二十八晌 正白旗三千九百二十四晌 正红旗二千零九十二晌 镶白旗一千三百三十七晌 镶红旗一千一百八十七晌 正蓝旗三千五百八十四晌镶蓝旗三千二百三十五晌 又各荘头开垦
地共三百七十二晌
阿尔楚喀界内官员兵丁开垦地 镶黄旗一千九百十八晌 正黄旗二千零五晌 正白旗九百八十五晌〈俱据奉天来册〉
以上奉天八旗地亩数目
采捕山
凡上三旗及五旗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采捕山各有分界
凡上三旗及各旗采捕人等按验户部执照移文奉天将军给与出邉信票采获人参秤验造册送部
凡内府围猎人贠所骑内厩马匹喂飬槽䥷锅掀以及将军衙门围猎需用铁镩木掀筐木笼车辆等件照来文造给其制帐房口袋需用布疋绵线黄麻𥣻麻该部移取其木笼动支钱粮制给用过数目报部
凡乌喇采捕处所烹煎鲟鳇鱼需用锅杓笟篱等物本部办买布塩䋲麻等物于该部支取其芦席官丁取办驿站牛车运送用过钱粮本部报销镶黄旗人参山 黒车木 马家 肥牛村 牛哈儿哈 色钦 赵家 厄尔民河 哈尔民河冈 佟家河 拉哈多布库河 牙尔渣河镶黄旗采捕山 波那活河 一而门 呼蓝马哈拉
镶黄旗围猎山 哈代上涧附 威谆河 河尔法氲 加色叶坑厄岭 沂澈涨泥河 巚岭果罗河 一马呼港 得弗河 交河
正黄旗人参山 木起 呼浑谷背山傍 幽呼罗东界 克车木 肥牛村 土克善梅佛黒齐五林峰 厄尔民河 哈尔民河夹冈 佟家
河 拉哈多布库河 浑济山 见得黒山正黄旗采捕山 一而门 牙濑港 厄黒五陵阿
正黄旗围猎山 喀普赤蓝 勒克得弗口 朱扯
正白旗人参山 呼雷 刚山岭 东胜阿谷济尔歌把罗 打八拉冈 济尔歌河 瓦而喀什八罗 觉罗卫济岭 昻把释楞 阿沙哈河绵滩厄母皮里 阿什汗河 湖南谷 湖南
岭 布鲁张市 义欣谷 梭希纳 钮王涧谷布勒亨
正白旗采捕山 希尔哈河 阿克敦 上涧峰木书河
正白旗围猎山 沂澈涨泥河 科罗河 复涨泥河 吉当阿河岸 䝉古谷 大起 朱车衮正红旗人参山 牛哈儿哈 撒木汤阿 刘姑山岭 五儿烘噶哈 阿巴噶哈 木敦 古黒岭背山傍 污处哈谷 西伯谷 五儿烘谷阿米大谷 阿米大牙尔过
正红旗采捕山 撒仑一而门 五蓝得弗 哈占你白叶
正红旗围猎山 觉罗大汤阿 邉米牙呼 㑹肥一蓝木黒林 过而名冈 呼浑 肥得里都什黒梅黒河 勒扶峰 色黒骊逹马纳 㑹肥围屯
镶白旗人参山 刘姑山岭 撒木汤阿 张而都科八罗 欢他 呼勒英厄 刚山岭 色珍大霸库 扎児大库河 乌林布占 三通岭多布库罗门 浑济木敦
镶白旗采捕山 阿呼峰 撒仑
镶白旗围猎山 喀普赤蓝 木单焉泰 上涧峰 色勒五鲁库 江都库峰 火托峰 浑济你什哈河
镶红旗人参山 加海 撒木占河 沂澈东五札木必汗 札木他赖 纽木舜 五什欣阿
普大力 五児烘阿普大力 白母白力 撒哈连 昻八乌而呼 纳孟厄 阿沙哈围黒 厄黒港 古黒岭南山傍 瓦里呼 汗处掀谷昻把乌黒 昻把释楞
镶红旗采捕山 勒扶渡口 一八单 依兰峰朱绿峰 呼朱白叶
两红旗合给围猎山 觉罗大阳阿 邉米牙呼㑹肥一蓝木黒林 过而名冈 呼浑 肥得
里 都什黒梅河 勒扶峰 色黒骊逹马纳罗大罗火港
正蓝旗人参山 东胜阿 加哈岭 瓦尔喀什札尔呼河 吉牟申 书谷 五儿烘噶哈
昻巴噶哈 木敦家牟占 湾他哈 钮王涧谷非牙郎阿 阿什哈温拉黒
正蓝旗采捕山 阿济哈革牙哈 木克峰 阿滩纳麦尔齐 昻巴牙哈
正蓝旗围猎山 吉当阿河西岸 围黒夸蓝一吞河 昻把西伯 纳亲河 叶河一蓝木黒林
镶蓝旗人参山 札木必汗 札东阿 色钦札库木 厄一扶峰 都棱 温泉 札尔呼河围黒法三
镶蓝旗采捕山 牙濑港 一吞木克 波吞波吞 酸马冈
镶蓝旗围猎山 书民乌力汗 马打堪冈 色
朱棱 骏焉瓦色
以上采捕山
台站地亩
奉天将军所辖驿站
沙河站壮丁八十七名地一千五百五十五晌一百二十六亩
东光站壮丁六十四名地一千七百二十五晌一百二十一亩三分
宁逺驿壮丁七十五名地一千八百五十晌二百三十四亩七分
髙桥驿壮丁六十三名地一千二百九十六晌二百零八亩
小凌河驿壮丁四十六名地四百九十五晌一百四十七亩一分
十三山驿壮丁九十一名地三千三百五十二晌二百零八亩九分
广寜驿壮丁六十九名地一千八百一十晌三百四十二亩八分
小黒山驿壮丁四十三名地三千七百一十七晌二百九十二亩七分
二道境驿壮丁七十三名地二千六百八十二晌二百九十三亩三分
白旗堡壮丁八十七名地二千七百六十二晌二百六十三亩九分
巨流河驿壮丁五十二名地一千一百三十二晌零五亩四分
旧邉驿壮丁五十三名地一千一百二十九晌一百一十九亩四分
盛京驿壮丁三十八名地九百二十八晌一百十亩九分
十里河驿壮丁二十四名地五百二十八晌六十七亩
东京驿壮丁九名地一百一十晌十五亩
狼子山驿壮丁二十二名地四百七十一晌六十七亩
甜水站壮丁十九名地四百六十九晌五十一亩连山闗驿壮丁二十名地六百三十八晌九十五亩
通逺堡驿壮丁十九名地三百四十七晌四十七亩
雪里站壮丁地三十一名地四百九十九晌七十亩鳯凰城驿壮丁二十三名地四百五十九晌四十六亩
髙丽堡驿壮丁四十名地三百零七晌
易路驿壮丁五十名地五百三十二晌三亩八分严千户屯驿壮丁三十一名地五百八十五晌六十五亩
法库驿壮丁三十三名地五百六十六晌
沙尔湖驿壮丁二十三名地一百九十晌五十亩一分
开原驿壮丁五十三名地七百九十三晌五十七亩
噶布喇村驿壮丁二十一名地四百三十九晌二亩六分
木奇驿壮丁十八名地四百零六晌十八亩〈俱据奉天来册〉
黒龙江将军所辖驿站
茂欣连素等处十驿于各驿十里内驿夫种地共三千零六十八晌
墨尔根村等处十驿于各驿十里内驿夫种地共四千零三十晌〈俱据墨龙江来册〉
宁古塔将军所辖台站
巴言俄佛洛邉门七台种地共二千四百零六晌一统邉门六台种地共一千四百五十六晌河尔素邉门八台种地共九百三十晌
布尔图库苏巴尔汉邉门七台种地共一千二百八十九晌
𠮾喇站苏通站一而门站刷烟站一巴旦站阿尔坦厄墨尔站黒尔素站夜河站䝉古河洛站共九处种地七千九百六十晌
金周俄佛洛站书兰站法他哈站登格尔哲库站𫎇古站讨来诏站孙札波站蒿子站舍力站北都讷站厄和木站拉法站推吞站俄莫和索洛站毕尔汉必拉站沙兰站寜古塔站共十七处种地一万零六百四十三晌〈俱据寜古塔来册〉
以上台站地亩
〈附〉井田数目
〈谨案会典载井田改屯地共一百五十四顷九十八亩有奇征租解部奏报然自雍正二年议行以来其设立之年月分隶之村荘顷亩之细数具详旧志今谨仍而存之以偹稽考〉
雍正三年正月顺天府固安县设立圈头村井地十七顷四十八亩九分零林城村井地二十顷七十九亩一分零刘家村井地十四顷二十四亩九分零石家务井地十九顷六十六亩五分零蛮子营井地十一顷七十五亩三分零固城村井地十四顷三十三亩零六项共地九十八顷二十七亩九分零
二月保定府新城县设立宫井村井地十顷七亩一分零新立荘井地十七顷六十二亩四分零二项共地二十七顷六十九亩五分零
五年十一月保定府新城县设立韩村营井地六顷九十亩
七年三月顺天府霸州设立沙城村圈子村狄家荘坌河村四处井地各十顷又叶家荘补足固安县井地一顷五十二亩五项共地四十一顷五十二亩
又顺天府永清县设立髙家营村井地十顷北孟村井地十五顷南台子村井地十顷三项井地三十五顷
以上并地数目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二
土田志十一
守
陵人员地亩
看守
永陵闗防属下各旗人等及匠役扫院丁壮地八十五顷三十九亩二分在马家和罗吴库礼噶山胡篮哈达等处总管属下八旗丁壮地四百四十八顷六亩四分佐领属下千丁地二万一千一百五十八晌零六分在奉天辽阳抚顺因登巨流河界内看守
福陵闗防属下包衣八旗官员兵丁及扫院看园人等地
二百八十七顷八十三亩七分在
盛京
兴京界内总管属下八旗人员并看守官㕔丁壮地六百零三顷三十四亩在
盛京
兴京开原等界内佐领属下千丁地一千一百三十八顷二十七亩六分在奉天开原界内〈右旧志原文〉看守
昭陵闗防属下官员人等及扫院丁壮地一千七百零七顷三十四亩七分总管属下八旗丁壮地四千五百五十七晌五亩在奉天开原广宁秀岩牛庄界内〈右旧志俱本奉天来册〉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戸部议覆
盛京将军琳宁奏称乾隆十三年添给官兵地亩时以守
陵官兵与打围当差者有间是以未经一律拨给总縁当年丁少尚可倚赖旧业养生而年来生齿日繁必须酌给官地以资养育查奉天大段闲地业经招募旗人垦种而
兴京沈阳开原辽阳凤凰城广宁牛庄等城所属尚有零星小段闲荒臣等择其可耕并无闗碍者得九万八千馀亩尽足以供分拨等语自属实在情形应如所奏准其拨给
三陵官兵以副
皇上一视同仁之意奉
㫖依议〈戸部来册〉
康熙二十七年安奉
昭西陵随设云骑尉品级章京十六员各给地三十六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领催四名披甲七十六名各给地六亩后添设骁骑校二员〈在乾隆二年〉各给三十亩〈戸部来册〉
又礼部读祝官二员赞礼郎四员各给地三十亩九品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牛吏二名挤奶人二名各给地六亩
又内闗防衙门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俱本衙门来册〉
〈谨案旧志载康熙二十七年遵化州拨给昭西陵官兵等地三顷八十六亩在石门镇三十六年给披甲人等地六亩在北阁老湾庄云据本州来册而今户部及本衙门册并无此项盖二十七年一项即在戸部所开二十七年一项之中部册括其总数州册载其零数三十六年一项地止六亩当亦在关防衙门册所开地亩之内年逺案牍不存无从核其年月耳谨附识扵此不更复载焉〉顺治十八年遵化州拨给
孝陵官兵等忠义卫地三十三顷三亩五分零在西三屯等庄又给地四十三顷七十六亩五分零在李官屯等庄又给地十顷十二亩四分零在韦家岭等庄又给地一顷六十三亩在西峰寺前又给州东寛屯地六顷二十五亩五分在下院寺等庄又给笔帖式地五十六亩在租戸庄〈旧志据本州来册〉康熙二年题准
孝陵礼部设奉祀郎中工部设修理郎中兵部设守卫总管翼领防御领催骁骑校内务府设奉祀郎中等官及内监各执事男妇銮仪卫设校尉二十四名户部设库尉二人领催一名礼工二部设各项人役三百二十馀名各给地七顷二十亩园头一人给地一顷五十亩以供米面菜蔬〈会典〉
又题准看守
孝陵内大臣给园地十五晌〈会典〉
是年定总管一员给地七十二亩翼领二员各给地六十亩云骑尉品级章京十六员各给地三十六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领催四名披甲七十六名各给地六亩嗣又添设骁骑校二员〈在乾隆二年〉各给地三十亩〈户部来册〉
又礼部读祝官二员赞礼郎四员各给地三十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牛吏二名挤奶人二名各给地六亩〈本衙门来册〉
又内副管领一员给地三十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本衙门来册〉
〈谨案旧志据遵化州来册载读祝官地二顷六十六亩又五十四亩在租户庄镶蓝旗笔帖式东胜卫地二十四亩在马各庄披甲人等地八亩二分零在上庄总管笔帖式地二十四亩在桃园庄饭上人地二十四亩在租戸荘所载亩数未符葢亦据其境内所辖之零数即在今册总数之中谨附识扵此〉
康熙四十八年遵化州拨给
孝东陵郎中地十二亩〈旧志据本州来册〉
五十七年安奉
孝东陵随设云骑尉品级章京十六员各给地三十六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领催四名披甲七十六名各给地六亩嗣又添设骁骑校二员各给地三十亩〈戸部来册〉
又礼部读祝官二员赞礼郎四员各给地三十亩〈本衙门来册〉
又内闗防衙门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本衙门来册〉
五十八年给镶黄旗官兵地四十四亩正黄旗官兵地四十三亩八分零正白旗官兵地四十四亩正红旗官兵地四十三亩九分零镶白旗官兵地四十四亩镶红旗官兵地四十四亩正蓝旗官兵地四十四亩镶蓝旗官兵地四十三亩九分零又给各旗䕶军地十八亩〈旧志据遵化州来册〉
〈谨案旧志又有茶上人饭上人地四十亩笔帖式地十六亩拜唐阿地六十六亩又拜唐阿地三十四亩闗防郎中地十二亩员外郎鸣赞地一顷十六亩雍正二年新设内管领地二亩䕶军地十六亩云云兹戸部及本衙门来册皆未之及当系后来裁减归并案牍无存今遵奏定凡例均以现在额数条款著录而附载旧文以备考〉
康熙十九年安奉
景陵随设总管一员给地七十二亩翼领二员各给地六十亩云骑尉品级章京十六员各给地三十六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领催四名披甲七十六名各给地六亩嗣又添设骁骑校二名各给地三十亩〈戸部来册〉
又礼部读祝官六员赞礼郎十员各给地三十亩牛吏二名挤奶人二名各给地六亩〈本衙门来册〉又副管领一员给地三十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本衙门来册〉
〈谨案旧志载雍正元年遵化州拨给景陵䕶军等地十亩二年又给员外郎等地十亩侍卫等地一顷䕶军等地十亩闗防郎中等地十二亩又员外郎等地十二亩茶上人等地十六亩饭上人等地十二亩官兵等地十二亩五年给饭上人地八亩与今戸部及本衙门来册互有详略当由后来改定今谨以现在条款额数着录而附载旧文扵此〉
康熙二十一年营建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陵寝设官员兵丁置庄园〈礼部则例〉
是年遵化州拨给䕶守官兵等地十八顷六十六亩在平安城又四顷五十亩在龙虎峪又屯地一顷二亩在小喜峰口又七顷二十亩在堡子店又十八顷六十六亩在念庄等处
二十二年给披甲人等地十二亩在小厂二十九年给员外郎等地四亩四分又一亩六分在堡子店〈俱旧志〉
又安奉
妃园寝随设云骑尉品级章京八员各给地三十六亩披甲四十名各给地六亩又乾隆二年添设骁骑校一员给地三十亩〈戸部来册〉
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奉
上谕管理
陵寝之员俱给有俸糈以资养赡太监等亦俱支领钱粮所有总管及官员太监等分受菜地本非例内应得之项均着撤回无庸给予嗣后岁征各地租交与该处滋生库按例料理
三十二年三月军机处议奏菜地既已撤回此外所有官地一项应否并撤奉
㫖官员太监一概不必给予
是年戸部奏言据直隶总督咨称所有
东陵
西陵内务府官员太监茶膳人等业经遵撤但
陵寝员役除内务府所属外尚有外八旗总管衙门官兵及礼部兵部官员人等地亩应否照旧给予抑或一并撤回臣等伏查
陵寝官兵地亩自康熙二年安设
孝陵官兵即分别等差量为拨给嗣后俱照此办理兹者
军机处议办
景陵菜地案内将内务府官员太监随缺官地一并撤回其八旗官兵及礼兵二部官员人等彼时原未议及伏思内务府与八旗事属一体所有八旗之礼兵等部官员笔帖式及兵丁人等地亩自应全行撤回以昭画一奉
㫖此内之总管翼领郎中员外主事等官每年例得俸糈较多足资养赡伊等所给官地自应一体撤回其防御祝赞等官以及兵丁人等均系㣲末员弁若一并撤回恐扵生计不无拮据著加恩仍行给予至内务府官地前经降㫖将官员人等一概不准给予今八旗防御以下既未撤回所有内务府副管领以下亦著加恩给予
〈谨案以上据户部原文以下据承办各衙门来册〉
乾隆元年安奉
泰陵随设防御十六员各给地三十六亩骁骑校二员各给地三十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内务府副管领一员给地三十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
佐领下茶上人二名各给地二十四亩
礼部读祝官二员赞礼郎四员各给地三十亩笔帖式四员各给地二十四亩牛羊吏二名挤奶人二名各给地六亩
工部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
又承办事务衙门添设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
又八旗兵丁共二百名各给地六亩
三年设立
皇贵妃园寝防御八员各给地三十六亩副管领一员骁骑校一员读祝官二员赞礼郎三员各给地三十亩
四十二年安奉
泰东陵随设防御十六员各给地三十六亩骁骑校二员
各给地三十亩
礼部读祝官二员赞礼郎四员各给地三十亩笔帖式四员各给地二十四亩牛羊吏二名挤奶人二名各给地六亩
内务府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佐领下茶上人一名饭上人二名各给地二十四亩以上共官地三十九顷六十亩在涿州者四顷二十亩九分六釐在安肃县者二十八顷八十九亩五分四釐在定兴县者三顷九十七亩五分在新城县者一顷三十二亩在易州者一顷二十亩
又乾隆八年安奉
皇贵妃园寝随设云骑尉品级章京四员各给地三十六亩原设骁骑校一员给地三十亩领催二名披甲三十八名各给地六亩
是年安奉
端慧皇太子园寝随设委署翼长一员云骑尉品级章京一员章京六员各给地三十六亩委署骁骑校一员领催一名披甲三十八名各给地六亩又设副管领一员读祝官二员赞礼郎三员各给地三十亩
十七年安奉
孝贤皇后陵寝随设总管一员给地七十二亩翼领二员各给地六十亩云骑尉品级章京十六员各给地三十六亩原设骁骑校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领催四名披甲七十六名各给地六亩
又副管领一员给地三十亩笔帖式二员各给地二十四亩读祝官二员赞礼郎四员各给地三十亩牛吏二名挤奶人二名各给地六亩
是年安奉
纯恵皇贵妃园寝随设云骑尉品级章京八员各给地三十六亩骁骑校一员给地二十四亩领催二名披甲三十八名各给地六亩
以上守
陵人员地亩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三
土田志十二
各处驻防地亩〈设立规制 给地数目〉
设立规制
顺治二年九月
谕戸兵二部曰近来土贼窃发民不聊生如直隶顺徳府山东济南府徳州临清州江北徐州山西潞安府平阳府蒲州八处著满洲统兵驻札务期剿抚得宜以安百姓以上八处驻札满兵者给以无主房地其故明公侯伯驸马太监地察明量给原主外馀给满洲兵丁四年题准江宁驻防旗员给园地三十晌至十晌不等西安驻防旗员给园地四十晌至十五晌不等
又题准浙江驻防官兵不给田俸饷照经制支领五年题准各省驻防官兵家口半携去者其在京
园地半撤全携去者全撤
又题准直省驻防官应给涝地米所留家口在京支给随带家口在驻防所支给
六年题准外省驻防官员初任未经发给园地者准令拨给其加级升任者不复添给凡应给地十晌以下者户部拨给十晌以上者奏请拨给七年题准驻防官员量给园地甲兵壮丁每名给地五晌临清太原以无主地并官地拨给保定河间沧州以八旗退出地拨给
八年题准由太原府移驻沧州两白旗马甲三十七名移驻临清两黄旗马甲三十一名移驻河间府〈原册不言何旗谨阙之〉马甲二十八名共九十六名所有遗下营房地亩交太原城守尉收贮其由沧州移驻太原府之正蓝旗马甲三百一十七名即以此项拨给如不及数着地方官筹措闲地添补每马甲一名房一间毎一壮丁务足五晌之地其马甲等钱粮亦每月照常给领再移驻河间临清沧州之马甲等其耕种粮草该地方官取彼与此亦将伊等留下之项逐件开明咨覆京城以便行咨移驻处照数还给如有未留者其移驻处亦无庸给领康熙二十一年奉
㫖盛京山海闗等处官员年老病故之寡妇孤儿仍在原任处居住给原官房屋地土
三十一年题准将山西阳曲太原二邑所属享堂等六屯地亩拨给驻防满洲官兵
又覆准阳曲地亩被圈将太榆清忻四州县屯地拨补但屯头佃户倚恃隔属不肯完租被圈之民赔累照直隶之例令州县官代徴解给被圈之民倘有拖欠照例处分
三十二年议准各省驻防旗兵均在所住之处给与地亩
五十七年覆准山西右卫苎麻口外西至十家铺
三十里东至弥陀山十五里共有荒地四千五百馀晌差官丈量安设庄头十五名
五十八年题准满洲官兵驻札河南南阳府扬河地方所有垦荒地亩给与耕种为业
又户部例载八旗人员不许在外省置买产业违者产业入官其驻防兵丁准其在外置立产业〈谨案此例乃乾隆二十一年所定详见茔地一门〉
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绥逺城将军嵩椿奏请将右卫牧厂馀地招民垦种并于此内拨地二十顷给阿贵庙喇嘛养赡
三十二年五月覆准牧厂馀地分段丈量正蓝旗为一段正黄正红镶红三旗为一段镶蓝旗为一段其中堪以垦种者共计一千六百馀顷应于归绥道所属五㕔及大同朔平二府属沿途州县招募佃民每地五顷作为一分资本有馀者准给一分力量不足者数人合认一分俟入册翻犁后给以印照管业准其当年自收籽粒以偿工本定限次年起科其馀逓年垦熟陆续陞报其地隶和林格尔及清水河二㕔所有应徴租银即交与该通判经徴就近解绥逺同知衙门拨充旗营兵饷至开垦一千六百馀顷外尚有八百馀顷系砂碛山沟不成片段俟将好地垦成后飭令零星开种陞科以尽地利其所募佃民约需千有馀户即令两通判度地酌设村庄俾其聚集一处以便稽查弹压无须另设员弁此外编记定号刨挖沟濠及一切应行事宜照察哈尔牧厂成例办理并奉
㫖依议
三十六年十一月军机处议准江宁满城闲空教场开垦地三千四百亩每年所收租银一千五百六十四两赏为八旗官学纸张弓箭及兵丁运柴脚费之用
三十八年闰三月户部议山西巡抚三宝所奏丰镇㕔属二道沟等村旗地五百六十顷二十亩被水冲汕难以耕种所有租额银七百八十四两有奇准其豁除奉
㫖依议
四十七年八月户兵二部议覆杭州将军奏请杭州驻防牧厂地亩内划出九千亩召民垦种于乾隆五十年起租每年所收租钱五千八百贯赏为养赡八旗孤寡并帮贴兵丁差使之用
五十七年山西巡抚长麟奏言太原满营额设驻防兵六百名匠役四名养育兵四十名从前奉派出京时准将在京地亩报明交部即于太原府地内照数拨给俾得就近取租以资养赡遇有绝嗣兵丁扣留三分作为祭扫之用其馀七分报明入官凡在兵丁叨沐
皇仁至优极渥惟阅年既久生齿日繁其孀妇孤男孤女等项渐积众多向来议有养赡臣逐一详查现在满营有孤男三十七名孤女三十七口均无父兄经理臣分饬四旗章京等将孤男孤女年岁相当者一体定为婚配将来遇有兵丁匠役缺出陆续顶补即可敷其养赡毋庸另行筹议其孀妇一项共查有二百零二口内有四十口并无子侄可依者即有逺房户族未必力能兼顾难免不周之虑伏惟
皇上爱养旗民曲赐矜恤臣与城守尉等再四商酌仰
恳
皇上格外天恩俯准将前项入官地亩仍赏满营以为养赡孀孤之用计现有入官地九顷六十六亩六分五釐每年官收租银二百一十二两此项地亩若令自行招佃伙同耕种可得银四百馀两现在无依孀妇四十口均匀散给毎口毎年可得银十两有奇太原风气俭朴尽可藉资养赡请自本年为始即行酌拨分赏并请嗣后遇有绝嗣地亩亦俱仍归满营添补分用年终报部核销奉
朱批好即赏给
以上设立规制
给地总数
直隶保定府驻防城守尉一员防守御四员骁骑校四员笔帖式二员领催四十名披甲四百六十名弓铁匠四名内给官员地共六顷一十亩拨什库披甲弓匠一百三十七名闲散寡妇九名共地一百二十六顷五十亩撤回京城兵丁已故者一百二十四名共地一百十六顷二十二亩〈本驻防来册〉
沧州驻防城守尉随衙门五壮丁地在王家庄正白旗满洲旗分章京随衙门一壮丁地在孟家庄 䝉古旗分章京随衙门二壮丁地在孟家庄又本身十六壮丁地在孟村等四庄 镶白旗满洲旗分章京随衙门六壮丁地在王御史庄 䝉古旗分章京随衙门一壮丁地在齐家庄
正白旗满洲领催披甲闲散人等共九十七壮丁地在孟村程家林孟家庄穆家庄等处𫎇古领催披甲等共八十一壮丁地在孟
村程家林新店赵官屯王家寨西庄曹家庄宋家庄等处 镶白旗满洲领催披甲等共一百零八壮丁地零二十亩在程家林许村新店王家庄穆家荘孟村三十五里铺白杨桥李三桥新庄等处 䝉古领催披甲闲散人等共六十壮丁地零十八亩在新店捷地禇村程家林高家庄孟村齐家庄秋家庄蛮西庄等处〈本驻防来册〉 康熙元年沧州驻防退出南皮县地六十六亩六分零〈本县来册〉
雄县驻防镶红旗披甲地共三顷六十亩镶蓝旗披甲地共一顷八十亩𫎇古披甲地共二顷七十亩 康熙四十五年拨给驻防章京地六十八亩又七十四亩〈本驻防来册〉
宣化府万全县市口驻防康熙二十三年拨给地六顷八十二亩五分 顺治四年至康熙四十八年退出地共八顷六十四亩〈本府来册〉
山海关驻防顺治二年初设云骑尉品级章京四员每员俸米地五十晌笔帖式二员每员俸米地四十晌甲兵四十六名毎名口粮地十晌 康熙十四年添设城守尉一员俸米地八十晌八旗佐领八员俸米地照前章京骁骑校八员俸米地同笔帖式笔帖式三员俸米地照前甲兵八百名口粮地照前 二十年撤去甲兵四百名官员照旧俸米地口粮地每员每名俱照旧 二十七年改城守尉为总管除总管笔帖式存留甲兵六十六名外其馀官员甲兵俱撤在
盛京沿途驻防从京补授云骑尉品级章京八员添甲兵九十四名共一百六十名其俸米地口粮地俱照前〈本驻防来册〉 康熙三十一年换给驻防总管抚宁县地三顷八十四亩在髙儿庄〈本县来册〉 三十四年添设骁骑校八员甲兵四十名共甲兵二百名俸米地口粮地俱照前 三十五年户部议准山海关驻防甲兵照冷口喜峰口之例毎年每名给米四十四斛其地亩交还自是年以后甲兵俱在山海关通判仓领米其各官员俸米地仍照前〈本驻防来册〉
喜峰口驻防防守御一员地十六顷六十七亩零章京二员共地十三顷五十九亩零笔帖式二员共地十一顷三十三亩零共官员地四十一顷五十九亩零八旗披甲地共四十四顷零十亩镶白镶红正蓝三旗下闲散地共十五顷七十一亩零雍正十一年将铁门关外馀地并园地续行拨给镶黄旗披甲地十五顷十亩三分零在大屯
正黄旗披甲地十五顷十亩三分零在前峪崖正白旗披甲地十五顷十亩三分零在碾子峪正红旗披甲地十五顷十亩三分零在大屯 镶白旗披甲地十三顷九十四亩一分零在后峪儿崖 镶红旗披甲地十三顷九十四亩一分零在网户湾 正蓝旗披甲地十三顷九十四亩一分零在碾子峪 镶蓝旗披甲地十三顷九十四亩一分零在禾子沟〈本驻防来册〉
独石口驻防康熙三十二年拨宣化府地给正红旗领催披甲共一顷五十亩在样田堡 镶黄旗披甲地共二顷八十五亩在样田堡 正白旗拨什库披甲地共五顷三十六亩在破堡子张家窑镇安样墩等处 镶白旗披甲地共一顷五十八亩五分在青泉堡 镶红旗披甲地二顷六十四亩在镇安样墩 正蓝旗披甲地六十亩在样田堡 镶蓝旗披甲地共六顷三十一亩在样田堡赤城破堡子张家窑兴仁堡等处〈俱本驻防来册〉 又是年交存赤城县地二顷二十亩在样田堡破堡子地方〈本县来册〉
千家店驻防康熙三十二年赤城县拨给正白镶红两旗下披甲地共四顷在样田堡镇安堡〈本县来册〉康熙五十年六月延庆州拨给章京一员地三
顷兵丁四十名共地二十四顷俱镶黄旗各佐领家人庄头地 雍正七年闰四月自独石口续添给千家店章京一员十一年拨给延庆州地三顷〈本驻防来册〉
古北口驻防守尉开垦地四顷八十八亩一分章京开垦地五顷十二亩七分 笔帖式开垦地二顷零四十二亩二分 镶黄旗披甲开垦地共六顷零一亩二分 正黄旗领催披甲开垦地共四顷九十六亩七分 正白旗领催披甲闲散开垦地共十顷零十一亩四分 正红旗领催披甲并䕶军前锋开垦地共十顷零三十一亩一分镶白旗领催披甲闲散开垦地共二十四顷二十六亩六分 镶红旗领催披甲开垦地共三顷八十六亩七分 正蓝旗领催披甲开垦地共九顷七十五亩三分 镶蓝旗领催披甲开垦地共二顷四十七亩六分〈本驻防来册〉
右卫驻防雍正二年七月赏给察哈尔地 镶黄旗满洲官十六员兵丁一百九十一名铁匠十名共赏地一百九十五顷六十一亩六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 正黄旗满洲官十八员兵丁一百九十九名铁匠十名共赏地二百四顷六十三亩一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正白旗满洲官十七员兵丁一百八十六名铁匠十名共赏地一百九十二顷一亩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 正红旗满洲官十六员兵丁一百八十五名铁匠十名共赏地一百九十顷二十亩八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镶白旗满洲官十八员兵丁九十三名铁匠十名共赏地一百九十九顷二十二亩二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 镶红旗满洲官十八员兵丁一百九十八名铁匠十名共赏地二百三顷七十二亩九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正蓝旗满洲官十九员兵丁一百七十九名铁匠十名共赏地一百八十七顷五十亩三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 镶蓝旗满洲官十七员兵丁一百九十一名铁匠十名共赏地一百九十六顷五十一亩八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 东翼䝉古官二十九员兵丁二百五十八名铁匠十六名共赏地二百七十三顷十四亩二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 西翼䝉古官二十六员兵丁二百二十四名铁匠十名共赏地二百三十九顷七十八亩八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 东翼汉军官十六员兵丁三十三名共赏地四百九十四顷十九亩一分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 西翼汉军官十三员兵丁四百六十七名共赏地四百三十二顷七十亩零每员名分得地九十亩一分零〈本驻防来册〉黑龙江驻防乞察哈尔八旗官兵水手拜唐阿官种地二千五百晌兵种地三万五千晌东至呼育尔八十里南至乌尔努尔一百里西至哈木巴代七十里北至额尔黑产七十里 本城官兵水手拜唐阿官种地一千三百七十五晌兵种地一万八千九十九晌东至科林呼尔哈五十里南至拖里哈达六十五里西至多尔莫二十八
哈连五十里 墨尔根和屯官兵水手
种地一千七百六十晌兵种地二万九千三十三晌东至显克得勒二十五里南至哈力雅图四十五里西至叶赫得三十五里北至乌黑特二十里布特海副都统驻防纳尔吉村地方官种地三
千二百六十六晌布特海人丁种地三万一千七百七十晌东至得敦一百八十八里南至梅勒参二百九十里西至哈代堪四百三十里北至萨妈黑尔二百二十里 雍正六年管侍卫内大臣公富尔丹题准乞察哈尔兵丁水手拜唐阿在城南克尔育尔恒费发尔等处种官地二千晌 黑龙江城兵丁水手在城南种官地一千五百晌 布特海索伦达呼尔在那尔吉村东博尔得罗洛库等处种官地二千晌〈本驻防来册〉
山西太原府驻防正蓝镶蓝二旗满洲官六员𫎇古官二员共地五千四百四十亩随衙门菜园地五十晌正蓝旗满洲兵丁地九千四百五十亩镶蓝旗满洲兵丁地一万二千四百二十亩 正蓝旗䝉古兵丁地八千六百四十亩镶蓝旗䝉古兵丁地三千亩 雍正六年正月驻防城守尉一员升任右卫副都统退交本县三十五壮丁地新任城守尉一员拨给京城兑换三十四壮丁地 七年正月拨给笔帖式一员从京城兑换地八顷二十亩 八年二月革退笔帖式一员退交本县二十壮丁地十月拨给笔帖式一员从京城兑换地六十三亩 十三年二月拨给防御一员从京城兑换五壮丁地
山东济南府徳州驻防镶黄正黄二旗满洲䝉古官十一员共地七百五十亩兵丁五百名匠役四名共地二万五千五百六十亩
陕西西安驻防顺治三年八月拨给园地 镇守西安将军地二十五晌在长安县罗家寨及西城内菜园子地方 左翼满洲副都统地二十晌在咸宁县景龙池 右翼满洲副都统地二十晌在咸宁县八里村 正黄旗满洲协领地十五晌在咸宁县龙渠堡佐领五员共地三十晌在咸宁县景龙池龙渠堡 正红旗满洲协领地十晌在咸宁县小雁塔地方佐领五员共地三十五晌在长安县塔坡里野狐塜咸宁县小雁塔等处 镶红旗满洲协领地十晌在咸宁县大雁塔佐领五员共地二十五晌在咸宁县大雁塔水河村鲁家村及长安县野狐塜等处 镶蓝旗满洲协领地二十晌在咸宁县景龙池佐领五员共地二十五晌在咸宁县景龙池 正黄旗𫎇古佐领二员共地十五晌在咸宁县景龙池 正红旗䝉古佐领二员共地十晌在长安县野狐塜 镶红旗䝉古佐领二员共地十晌在咸宁县大雁塔八里村 镶蓝旗𫎇古佐领二员共地十晌在咸宁县景龙池〈本驻防来册〉
陕西宁夏驻防雍正三年拨给满洲官兵地共二千六百亩除东门外演武㕔基地一百三十五亩关帝庙香火地九十九亩外将军地一顷一十一亩两翼副都统地共二顷零九亩协领六员共地一顷八十亩佐领二十四员共地三顷六十亩防御二十六员共地二顷六十亩骁骑校二十四员共地一顷二十亩笔帖式三员共地三十亩理事同知一员地十亩委署前锋校十六员共地一十六亩委署骁骑校二十六员共地二十六亩将军印房贴冩领催马甲四名共地四亩每旗满洲佐领二员䝉古佐领一员每佐领下分给马步兵丁地三十亩三佐领下兵丁地共九十亩八旗二十四佐领下马步兵丁地共七百二十亩〈本驻防来册谨案旧志云据来册称原拨地二千六百亩除分拨各项地及演武㕔庙基地外尚馀地三百二十亩俱系四面沟渠道路附识于此〉
以上给地数目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四
土田志十三
八旗茔地
顺治十年
诏八旗贫无葬地者每旗拨给坟茔地五十晌
康熙九年奏准各佐领内管领下绝嗣之人有奴仆田地者给守墓二人祭田三十亩仍归本佐领内管领下有奴仆无田地者给与守墓二人外馀人交部收管或有亲生之女亦给祭田如前数内府三旗绝嗣产业有亲女亲姊妹者除守墓奴仆祭田外其馀人口田产交该佐领内管领分给亲女二分姊妹一分但有姊妹者如系同佐领内管领则并受人口家产如系别佐领内管领则止受人口其田产交与该旗
十二年题准凡欲往
盛京领地设荘䕶坟者若将分内壮丁地退出准拨熟地不愿退出者以荒地拨给
〈谨案旧志列此条盖以设荘䕶坟足与茔地以类相附今仍之〉
十七年
谕大学士等前命尔等清查地亩以给出征死亡兵丁必平原髙燥之处方可若地势卑湿不堪为坟茔虽拨给何所用之又湏令与道途相近若去道逺则家贫难以趋赴矣至于官员职卑小民贫乏者皆资地亩为生若取伊等之地拨给兵丁又致彼失业可查内务府所管地亩及诸王大臣地亩详加丈量有溢于正额者分给兵丁以副朕恤下至意
寻大学士等议满洲蒙古及包衣毎佐领给地十五亩汉军另户兵少毎佐领给地七亩半清查内务府及王以下大臣等园地溢额者拨给
诏从之
又议准八旗府佐领毎一佐领给坟地六晌满洲蒙古毎佐领给坟地三晌汉军每佐领给坟地一晌半
十八年二月
谕内务府近闻从前所赐包衣佐领及浑托和人等葬地今已无馀此等穷寒之人在日辛勤供役没无葬身之处甚为可悯著扵户部查交尔衙门田地内酌量拨给特谕
二十三年四月拨给陕西西安驻防兵丁茔地镶黄旗满洲地十二亩六分零在咸宁县北闗菜园汉军地八亩零在咸宁县城东南 正黄旗满洲地十二亩六分零在咸宁县城北菜园汉军地八亩零在长安县南火巷 正白旗满洲地十三亩一分零在咸宁县仁头院汉军地八亩八分零在咸宁长安两县南城濠边 正红旗满洲地十二亩六分零在长安县海家村汉军地八亩六分亦在海家村 镶白旗满洲地十三亩一分零在咸宁县仁头院汉军地八亩零在咸宁县城南镶红旗满洲地十二亩六分零在长安县解家村汉军地八亩六分零在长安县海家村 正蓝旗满洲地十三亩零在长安县西南城濠边汉军地八亩零在咸宁县南城濠边 镶蓝旗满洲地十二亩六分零在长安县杨家村汉军地八亩八分零在长安县南城濠边〈右俱旧志〉
雍正十三年履准办理亏空追及家产者如系坟园祭田一概不准入官从前有已经入官者亦请
㫖令该旗逐一清釐给还本人
乾隆元年奏准凡闗祭田如三顷以下即拨出给还本人如有十馀顷者以三顷给还本人其馀仍入官
二十一年酌议随坟地亩事先是内务府题准各佐领与包衣达所送各属下绝嗣家产凡有奴仆田地者俱派家人二口给田五晌令其看守伊主
坟墓其馀地亩交部入官又乾隆元年多罗慎郡王等条奏八旗绝嗣地亩十分之内七分入官三分留为祭奠坟墓之用如无族人本人有女仍给伊女承受至是复议以酌留绝嗣地亩原欲使无倚之荒冢祭扫有资不祀者转而有祀用昭
盛世泽及枯骨之典今上三旗包衣凡有绝嗣地亩如无亲属可承祭扫者犹得按照内务府题准之例留地五晌以为伊家人守坟之资而在八旗人等无亲属祭扫者即将地亩全行入官并不按照上三旗包衣之例一体仰邀
旷典办理未免偏枯嗣后应将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下五旗包衣内官兵闲散人等报出绝嗣地亩按照给与族人亲女之例量为推广如无族人亲女而有亲姊妹侄女及亲外甥外孙者亦将所报地亩内七分入官三分留为祭奠之用如无此等亲属即按照上三旗包衣之例派家人二名将随坟地亩不敷三十亩者全行给与以为祭扫之资如所报出之地过多者给留之数亦不得过三十亩以昭画一如止有地亩而无家人亦将随坟地亩按照酌给家人地数交与该佐领择可倚之人毎年收租代为祭扫以广
皇仁倘有将此项留给地亩私相典卖一经查出或被旁人首告本人从重治罪该𠫵佐领失察照例议处〈右户部来文〉
是年二月奉
上谕各省驻防兵丁不准在外私置田产有物故者其骸骨及寡妻仍令各回本旗此定例也朕思国家承平日久在内在外俱已相安一体若仍照例办理则在外当差者转以驻防为𫝊舍未免心怀瞻顾不图乆逺之计而咨送络绎亦觉纷繁地方官颇以为累嗣后驻防兵丁著加恩准其在外置立产业病故后即在该处埋葬其寡妻停其送京但各处情形
不同兵丁内有无力置地茔葬者亦未可定着该将军都统等酌动公项置买地亩以为无力置地穷兵公葬之用再向来此等驻防兵丁有因患病事故呈请回京到京后又复挑选差使者甚属无谓今既准其在外置产安葬所有呈请回京之例著停止著为例〈谨案自此以下皆据各驻防来册一一登载其有未详旗分数目及坐落处所者一时无由考核并从原册〉
永平府驻防茔地系于卢龙县拨给玉田县驻防于玉田县拨给三河县驻防于三河县拨给顺义县驻防于顺义县拨给冷口喜峰口驻防皆扵迁安县拨给罗文峪驻防于遵化州拨给以上七处共地一十八亩
又良乡县驻防茔地共八亩固安县驻防茔地共二十九亩八分
山海闗驻防茔地共二十亩系临榆县置买拨给张家口驻防原给茔地八十亩乾隆三十一年复于入官地内赏给一百五十亩
独石口驻防乾隆三十年官置茔地三十三亩三分
保定府驻防茔地七十五亩在保定府城南沧州驻防茔地七亩四分在沧州城外
青州驻防十六佐领毎佐领下给茔地十亩共一百六十亩
徳州驻防官置茔地四十亩
山西绥逺城驻防原无茔地乾隆三年咨行归化城都统以土黙特红山口等地拨给后又病其窎逺乾隆五年乃以本城北门外公地拨换计共二十一顷十九亩
右卫驻防原有官菜园地二顷零八亩乾隆二十一年分给穷兵为公葬之所在右卫东门外太原驻防官置茔地四十五亩
陕西驻防茔地康熙二十三年原赏外乾隆三十九年复以移驻巴里坤之右翼旧地分赏计满洲䝉古共二顷六十九亩有奇汉军共六十六亩八分有奇并坐落长安咸宁二县界内
甘肃驻防茔地二百二十五亩在凉州满城外宁夏驻防原有兵丁闲地九百六十亩乾隆二十一年改为茔地
荘浪驻防茔地两处共二百二十五亩
开封府驻防茔地三十九亩七分在祥符县境内荆州驻防旧设茔地五十八亩九分复置买一百六十亩毎旗分给二十亩
江宁驻防原定马厂地界一自明陵左吴王山外界水起至灵谷寺西沟止一自明陵右髻痢山界水起至锺山桥止一自山后王家湾迤北而东石𥗴矿之横山起至锺山桥止分为三厂共计一万五千一百一十馀亩内除留䕶明陵地一千一百三十亩禁止挖掘又除省卫项下陞科地七百九十馀亩实馀地一万三千一百九十亩其髙阜处皆可埋葬低漥处仍堪牧马两无妨碍准予公葬杭州驻防茔地乾隆二十二年官给钱塘县六泉园及青山脚荒地共一百八十九亩二分
乍浦驻防乾隆二十五年官设民地五十亩三分零在西门外流字圩
福州驻防茔地二百一十三亩二分
广州驻防官山八十九亩在番禺县城外蟠松岭驷马冈等处
成都驻防乾隆二十一年于马厂地内拨出二十顷给为兵丁茔地
乾隆四十六年奉
上谕热河满洲兵丁驻居年久已故人等骨殖无力送京营葬甚属堪悯著施恩于附近闲旷地内查出四十顷赏为茔地
以上八旗茔地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五
土田志十四
八旗牧〈畿辅牧 奉天牧 驻防牧〉畿辅牧
顺治二年题准
御马及王贝勒贝子等马俱各按本旗地方牧养又题准天师庵草设尉笔帖式及书役甲兵巡守
又题准近京废地均拨给壮丁垦种如拨给有馀方准为牧马
六年题准顺义清河漷县沙河芦沟桥五处荒地二万四千四百七十四晌潞河沙河清河桑干河两岸各长五里阔三里俱令丈作马
又定嗣后弃地为牧之例永行停止如沙地不堪耕种者仍留牧马
十一年题准给亲王牧场方八里郡王牧场方四里
十二年覆准亲王牧场方二里郡王牧场方一里额外多占者察出拨给新壮丁
康熙元年题准天师庵草场归并崇文门部员管理其原设官役甲兵俱裁
十二年题准太仆寺牧场向系户部拨给入官人看守今内府并诸王贝勒等马匹就牧场内馀丁选补看守如无可选者仍行令户部拨给
镶黄旗牧场坐落武清宝坻二县东自唐畦西至陈林荘七十里南自张家荘北至上马台九十里正黄旗牧场坐落天津府西北自俞家荘东北至小稍子口三十五里西南自孙家荘东南至秋家荘四十七里
正白旗牧场坐落天津府东自好字沽西至白家荘四十二里南自城儿上北至清沟六十五里正红旗牧场在瓮山者二百五十晌在芦沟桥西髙陵者四百六十晌
镶白旗牧场坐落通州四百一十四晌
镶红旗牧场坐落顺义县在天竺马房村者五百八十八晌在芦沟桥西者八十晌
正蓝旗牧场坐落丰台玉兰等荘东西三十里南北五十里
镶蓝旗牧场坐落草桥十里廊房八里〈右俱㑹典〉
以上畿辅牧场
奉天牧场
顺治五年奏准奉天中前所前屯卫中后所三处地令八旗均分为马场自东迤西先给两黄旗次两白旗次两红旗次两蓝旗
康熙二年题准锦州大凌河牧场东至右屯卫西至鸭子厂南至海北至黄山堡仍留备牧马之用不许民开垦
乾隆十三年议准大凌河马场长百馀里阔自二三十里至六十里不等甚属寛广今既裁减马群应于马场西界横截十里给官兵就近耕种以资养赡但恐伊等日后图利私行侵占开垦耕种有碍马场令差往大臣㑹同副都统并总管核明应裁牧场地址编定四至注册备考
又奏准大凌河马场东西长九十里南北长十八里至六十里不等折算约二百九十馀里计地一万七千九百馀顷应遵照原议自西界横截十里㑹同副都统牧群总管丈量西边自南至北长十八里有奇东边自南至北长二十里有奇而此所截地内南界窄狭北界虽寛而有山有足截十里者有不足十里者依地势裁给共计九百三十八顷有奇随定界址东至杏山之北濠沟西至鸭子厂南至七里河北至金厂堡将裁截之处建筑封堆以杜将来私垦〈右俱㑹典〉
兴京牧场地三千八百十晌零九分
抚顺界内右翼四旗牧场九百七十晌五亩一分开原八旗兵丁等牧场自城外辽河东西至朔罗阿林止
辽阳城所属八旗牧场四处在沙沟子船城单家荘小网户屯
哈达霍罗牧场自开原城东墨尔根村起至商家台止
复州界内八旗牧场一万九千四百三十六晌熊岳城界内八旗满洲蒙古巴里虎汉军牧场地二百七十五顷九十亩
金州界内牧场七十四顷五十八亩
秀岩界内八旗官员兵丁牧场三百七十顷三十亩二分
牛荘所属新倍河马场一处
宁古塔界内左翼四旗牧场在城西北四十五里外自阿都和洛北拉哈米河口以南至厄木海兰长五十二里东自色勒木哈连蒙阿西至恩格木阿林寛三十五里
右翼四旗牧场在城南五十里外自窝楞河茶库拉法兰北木敦东阿尔哈河口西至乌尔虎和洛
木敦长四十九里自茶库拉法兰北木敦南至蛟梅佛恒寛十八里
浑春界内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牧场在浑春村南九十里绰库北自奇他帕他阿林以南至朱黒俄莫长二十里绰库东自海岸以西至达尔吉阿林寛十八里
三姓地方镶黄正黄正白正红四旗牧场在城东南四十三里自海兰俄莫北至翁肯河南乌鲁林河长三十四里东南自达库兰阿林以西至你尔格墨阿林寛二十六里
阿尔椘哈界内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牧场在城北七十里自徳克秦东至阿尔椘哈河口长二十里徳克秦西至罗进苏苏长五十里自徳克秦北至松阿里江岸寛五里徳克秦以南寛五里
吉林乌喇界内牧场镶黄旗自卧必拉北东至雅通阿必拉十里西至扎棍必拉五里北至马哈拉阿林四十里
正黄旗自依拉秦河至扎棍和吞长十二里自扎棍必拉至卧尔混寛十三里
正白旗自恩皮沟源至马哈尔图山长三十里自恩皮沟至某哈连布占寛十五里
镶白旗自雅通阿必拉至扎棍必拉长二十里自雅通阿必拉至马哈尔吞阿林寛十五里
正红旗自刷烟必拉口南至大路长三十里自沙伦河至刷烟必拉寛二十里
镶红旗自卧尔浑必拉至沙伦必拉长二十五里自对莺厄至波诺和必拉河口寛二十里
正蓝旗自阿克敦霍洛昻噶至扎棍必拉长二十五里自依拉秦必拉河口至雅通阿必拉寛十五里
镶蓝旗自波诺和必拉河口至依尔门必拉长三十里东至扎棍必拉寛二十里
白都纳牧地在拉哈傅和舍库地方长一百四十里寛三十里〈右俱奉天来册〉
以上奉天牧场
驻防牧场
康熙三十年覆准徳州驻防官兵向在沧州牧马因越省不便将霑化县邵家荘所有荒地令作马场其应徴地亩银两准其豁除
三十九年题准天津等十二州县卫所牧场派都统等会同直抚查明东翼四旗丈出馀地一万二百六十一顷零西翼四旗丈出馀地一十八万八千四百六十二晌交与地方官招民垦种照开荒例起科
雍正二年议准八旗存留牧场并牧场馀地差八旗都统一人率户部贤能官二人毎旗贤能官一人令直督委道员一人公同察勘其有可以垦种者交与地方官招民垦种其不堪耕种之处仍交八旗作为牧场
五年
谕礼部并无饭食银两郭家荘天竺村两处厂地著赏给礼部〈共地一百八十一顷零 右俱㑹典〉
四川满城驻防马厂地共六千二百八十六弓坐落沙河铺南至大桥赵国良为界西至玉祥山山岭为界东北以大路为界〈本驻防来册〉
乾隆二十九年四川总督阿尔泰奏言川省有沙河铺牧厂以供养马惟是该厂系属山坡与民田髙下夹杂年来户口日繁逐渐垦辟环厂民地尽成膏腴若任营马放牧则有损田禾若令逺地刈草则不敷食用〈臣〉察看该地原可种植有收视产草出息何啻数倍与其以沃壤而委为荒瘠不若开垦收租以充马兵草束之用
诏从之〈右国史馆抄折〉
三十二年五月大学士公傅恒奏上年十二月臣等议覆山西绥逺城右卫牧厂馀地招民垦种起科准行在案〈详见驻防规制卷内〉但据称此等地亩较察哈尔土性瘠薄祗可种植杂粮应照口外不分等则之例起科臣思徴赋之轻重宜视收成之厚薄今该抚请照口外之例不分等则每顷徴银一两四钱闰岁加徴四分二釐毎一两加耗五分以为倾镕解费之处此时未可悬定应令试看成熟后量其收获多寡再定规则至此项需募佃民千馀户将来俟认种人多即令该处两通判稽查弹压臣等复思该处佃民聚集既多其中或不无游匪拦入滋生事端并奸民抗租逃避各情弊宜严饬承办之员时时加意稽查妥协经理奉
㫖依议
四十年七月西安将军傅良奏西安驻防八旗马厂坐落兴平盩厔扶风武功等县前扵乾隆四年题明每旗分地一百二十顷共地九百六十顷牧放马匹嗣于十五年前督臣尹继善因各厂逼近渭河水流迁徙且有涨出滩地委员勘明各照原额另立界址其厂外馀地给民耕种取租充公奏明办理在案查八旗马兵原有五千三百名养马八千六百有奇自节次移驻新疆等处现在存营满兵止一千五百名毎人拴马一匹连出征金川马兵二千名共存马三千五百匹实无需厂地九百六十顷之多臣与抚臣毕沅商议若以四旗厂地四百八十顷牧放现在存营及将来四川凯旋马匹实已寛绰有馀其馀四旗厂地四百八十顷招募附近居民开垦耕种即照民种厂外馀地之例毎亩租银一钱令地方官解交布政司库移送满营以作兵丁红白赏恤之需再有赢馀即以充八旗公用如此办理兵丁红白事件既得永逺经费而空闲厂地亦不至弃为废壤矣奉
上谕傅良等奏八旗马厂地内酌将馀地四百八十顷交地方官招民垦种陞科以作兵丁红白赏恤之需一折事属可行已批交该部议奏矣此项地亩当官兵移驻新疆之后即有空闲彼时早应查办何以直至今日始行具奏
寻兵部议准驻防旗营设立马厂自应计马数多寡随时筹办庶可耕之地不至废于无用而地租所入亦足资永逺经费应如该将军所请准其存留四旗厂地为旗营放牧其馀四旗厂地招募居民垦种以作兵丁红白恤赏之需如有馀剩即留充八旗公用年终造册报部查核奉
㫖依议
十月军机处议西安将军傅良等疏称前任将军容保在马厂地方毎旗建盖马棚一百间共八百间又造运草厂船四只厂地种苜蓿六十三顷其马棚现多坍塌船只亦已朽壊若不早为筹办必致乌有所种苜蓿有名无实办理殊属未协又坍损营房六十间现在尚堪㨂用之各料物请移至现留右翼四旗厂内另盖营房等语均应如该将军等所奏办理造册送部查核但查马棚船只二项系乾隆三十二年搭造原建房屋八百间计用银五千一百两有零何至现在估变仅值银四百九十四两从前派何员办理应严查浮冒等弊据实𠫵奏并将原动银四千八百馀两着落该员名下追赔即查无侵蚀情事而办理不能坚固致多坍塌朽壊亦应令原办之员与容保按股分赔至所种苜蓿六十三顷用银三千三百馀两之多当时自应委员承办种后是否收成该将军亦应查核何至有名无实均湏彻底根究奉
上谕西安满营原办马棚船只未及十年估变竟不及十分之一浮冒情弊已所不免至栽种苜蓿一项不过垦地布种无湏大费工力何竟用至三千三百馀两之多且归于有名无实其弊不可不澈底查究著传谕傅良毕沅即将其中情弊秉公逐一确查务令水落石出毋得稍渉瞻徇
又户部议准杀虎口外民垦王公马厂地亩照太仆寺地亩之例毎顷徴租银一两四钱毎两随徴耗银五分遇闰之年毎两徴闰月银三分乾隆三十八年宗室讷木谨恭进厂地案内系照此办理至四十年奉恩将军𢎞晌恭进厂地经户部议奏即仍讷木谨之例奉
㫖依议此项地亩租息亦著照讷木谨之例赏给𢎞晌十分之三
五十年十二月军机处议宗室徳齐奉恩将军恒林各进厂地坐落杀虎口外阿布达里地方与将军𢎞晌公恒禄等家地段相连原报续报共陞科地六百九十九顷零内除𢎞晌恭进地亩一百七十五顷零业已划清又恒禄原分地一百七十二顷零仍照例徴收报拨聴其自行收租外其徳齐恒林共原分地三百五十一顷一十一亩此外复有续丈出民人私垦地一百四十顷八十四亩均请照数一并入官请自乾隆五十年陞科起飭令宁逺㕔照例按年毎亩徴银一分四釐遇闰毎两加三分毎正银一两随徴耗银五分遵照口外定例开销馀剩耗银随同正银解司报拨毎年八月开徴岁内全完按期解司次年造册报销至地户人等违例私垦本应定拟但事在本年
恩诏以前应从寛免议其新垦之地均在近年所得花利仅敷垦本应请免追又厂地内民人建房筑寨应聴照旧居住仍于游牧毗连之处分别刨沟砌石为界并毎村设立乡保编查保甲以防奸匪承种民人照例给与执照填明花名顷亩四至如有不愿承种者禀官退地另行召垦不得私相买卖奉
㫖依议此项地亩租息著照𢎞晌之例赏给徳齐恒林
各十分之三
以上驻防牧场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六
土田志十五
土田教令
崇德元年十月
太宗文皇帝命户部承政英固尔岱玛福塔传
谕曰朕惟榖甚贱伤农甚贵伤民有粮之家辄自居奇必待市价腾贵方肯出粜此何意耶今当各计尔等家口足用外有馀即以粜卖毋得仍前壅积致有榖贵之虞先令八家各出粮一百石交市粜卖以充民食至树艺所宜各因地利卑湿者可种稗稻髙粱髙阜可种杂粮勤力培壅乘地滋润及时耕种则秋成刈获户庆充盈如失时不耕粮从何得耶
二年二月
谕户部曰昨岁春寒耕种失时以致榖贵今岁虽复春寒然农时不可违也宜早勤播种而加耘治焉夫耕耘及时则稼无灾伤可望有秋否则或被虫灾或逢水涝榖何由登乎凡播种必相其土之燥湿而布其利该管屯堡各员有不勤加董率致废农务者罪之
四月
谕群臣曰今岁告饥凡积粟之家宜与各牛录内困乏者卖则取值借则取息如此有无相通则民气自裕若私埋蔵以致朽烂非我国之人也至贫民无力耕种坐使土地荒芜食何由赖该管章京宜时加体察令有力者助之
六年二月先是
命户部清查各旗牛录分别贫富具奏部臣覆奏宗室拜
音图下四十八牛录俱贫
太宗集众于
笃恭殿
谕之曰此等贫穷各牛录岂行阵时独禁其俘获耶岂尝于众人之外加派徭役耶抑岂旱潦偏灾之独异于众人耶皆因该管各章京等嗜酒旷职董率无方户口何从而殷富着将各该管章京解任另选才能者任之
七年正月
谕户部曰凡有粮贷人及无粮求贷者许家长互相称贷勿得私向奴仆称贷及私贷与奴仆
八年六月先是
盛京居民稠宻部臣议区别散处以弭火灾至是都察院承政满达海奏言时届秋禾成熟改造庐舍恐妨收获俟禾稼登场农功既毕来岁春和再行修造得
㫖所奏是时方收获改建房屋着即停止其有力之家自能修葢者聴无力者不必催督俟来春农隙再行修造
顺治元年题准
盛京地方令照旧织布仍留养蚕屯十处
又定驻防锦州等城汉军每壮丁五名拨给牛一只以备耕种
又定庄屯棉花𤼵民间纺绩入八分宗室各派匠役令官员领催督课官屯人织布
二年二月户部传
谕管庄拨什库等使晓谕各处庄头凡民间什物不许攘掠若采买刍粮定于民间开市之日着一人率领同往馀日毋得私行其贸易价值毋致短少务须两得其平倘有违令恣行者即行处死至各庄田土尤须勤力耕种
七年正月
谕户部曰年来八旗止凭踏㸔涝地给米是以不勤农务嗣后踏㸔涝地永行停止自王以下官员以上准给俸米一年仍令勤修农务秋则种麦耕地春则运粪拨榖务俾以时从事
八年
谕诸王必俟农隙时方许放鹰勿得玩违以致蹂躏田禾
康熙三十年二月
谕大学士伊桑阿阿兰泰学士迈图西安南塔海傅继祖盛京官屯五十所沿邉丁壮设为屯二十五所移迁于乌喇念此庄屯及沿邉丁壮居住年久已成聚落今遽令迁移如此众多人户生业荡然必致苦累仍留于盛京与迁移于乌喇皆公家之屯其为纳赋则一也朕意此庄屯应停其迁徙于乌喇兵丁每岁派三百名耕种或一岁以乌喇之兵一岁以捕牲之人轮年耕种亦可以积榖矣此事所闗綦重着学士麻尔图驰驿往盛京乌喇令将军副都统各部堂官悉喻朕意伊等之意若何详议回奏
是年十二月
谕户部曰塞外聚榖甚属要务故耕稼土田以广积贮为至切也达尔湖之地其田以内府庄屯之人耕之可令总管内务府于各庄屯内遣其丁壮其榖种耒耜及诸田器耕牛皆令预备于三旗内府官员新满洲䕶军披甲之中熟谙农事者择而遣之呼尔湖之地其田以八旗诸王庄屯之丁壮耕之其榖种耒耜及诸田器耕牛咸令预备熟谙农事人员择而遣之垦辟耕种之时稷与大麦油麦春麦四种榖皆可艺植稷宜多种春麦宜少种遣往耕田之人田既耕种毕则酌留耘田之人其馀人遣还榖既熟则所留耘田之人可以收获此农人所食之米于古北口所贮米石中计口而授之西拉木伦之地其耕田悉照原议遣盛京人员前往俟农毕收成之后视丰收地方其治田人员该部议叙尔等其议以闻又
谕内阁曰达尔湖呼尔湖西拉木伦地方耕田所需之牛着停其捐助于每处遣户部司官一员带库银照数购买以给与之
三十三年正月
谕内阁曰黒龙江墨尔根波尔得之地官员兵丁与索伦达呼尔之人助其耕种亦有年矣若仍前相助力作其官员兵丁及索伦达呼尔之人皆致劳苦此数年来所
种之榖倘足以备用则集众力以耕作可以停止着将军萨布苏详议具奏遣兵部笔帖式一人往
乾隆元年四月
上谕八旗为国家根本从前敦崇俭朴习尚敦庞风俗最为近古迨承平日乆渐即侈靡且生齿日繁不务本计但知坐耗财赇罔思节俭如服官外省奉差收税即不守本分恣意花消亏竭国帑及至干犯法纪身罹罪戾又复贻累亲戚波及朋侪牵连困而兵丁闲散人等惟知鲜衣美食荡费赀财相习成风全不知悔旗人之贫乏率由于此朕即位以来轸念伊等生计艰难频颁赏赉优恤备至其亏空钱粮已令该部查奏寛免其入官之坟茔地亩已令查明给还其因获罪革退之世职亦令查明请㫖似此叠沛恩施者无非欲令其家给人足返朴还淳共享升平之福也现在日与王大臣等筹画久长生计次第举行惟是旷典不可数邀亦不可常恃而旗人等蒙国家教养之厚泽不可不深思猛省自为家室之谋即如喜丧之事原有恩赏银两自应称家有无酌量经理乃无知之人止图粉饰虚文过为靡费或遇父母大故其意以为因父母之事即过费亦所不惜不知荡尽家产子孙无以存活伊等父母之心其能安乎否乎他如此等陋习不可悉数在已不知节省但希冀朝廷格外之赏赉以供其挥霍济其穷困有是理乎嗣后务期恪遵典制谨身节用勿事浮华勿耽游惰交相戒勉惟俭惟勤庶几人人得所永逺充裕可免窘乏之虞况旗员内之老成谨慎者可望擢用外任上为国家效力办公下亦可得俸禄养廉以赡给家口倘伊等不知痛改前非仍蹈覆辙骄奢侈靡亏帑误公则是伊等下愚不移自取罪戾不惟恩所不施且为法所不贷朕必仍前按律惩治不少姑息且朕今日所寛者即向日亏空官帑骄泰自恣之人也若不痛自改省谨遵法纪则将来不于伊身必于伊等之子孙又复罹追比之苦矣又何乐于目前数日之花费乎凡朕之所以谆谆训戒者总为伊等预谋久逺生计八旗大臣等可通行晓谕官兵人等其各敬聴朕言熟思审计以无负朕之期望
三年三月
上谕八旗之人动辄望赏望借以济匮乏不知国家经制有常为政有体岂有无端赏借以博众人一时感恱之理且国家之有恩施亦如
上天之有雨泽若雨泽下降而播种不豫力作不勤亦不能望收获况一时之赏借犹如一时之骤雨可暂而不可常能给而不能足加之伊等又不知撙节爱惜随手浪费于生计丝毫无补其禆益果安在耶朕实不忍兵民等之痴愚不悟特颁此㫖再行晓谕九年题准直隶天津河间各属土性宜枣种植最多深冀亦产桃梨至于榆柳杨树之类河洼碱地各有所宜令民间于村头屋角地亩四至随宜广
植始足以资利益如有旗地可种树木之处应令该管各官劝谕旗人亦可多为栽种
以上土田教令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六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七
土田志十六
土田蠲恤〈蠲赈银米 优免徭役〉
蠲赈银米
天聪元年六月
谕八旗大臣曰各旗所属之人勤惰不齐贫富亦异夫务农积贮为足食之夲而有无相恤实弭盗之原尔诸大臣务加详察若力不能耕种而无粮赡养者有兄弟则令与兄弟相依无兄弟则令殷实有粮者养之其为诸贝勒素知才能之人有不能耕种而无粮赡养者须详察其情告知诸贝勒设法赡养毋俾失所时方大饥诸
物腾贵大臣等以严惩盗贼入奏
上恻然曰今岁国中因年饥乏食致民不得已而行窃耳诏是岁谳狱姑从寛典仍大发帑金散赈饥民
顺治二年题准八旗涝地每晌给米一石
又题准邉外八旗蒙古地亩被灾按饥民名口折给米银许沿边籴米毋令进边
又题准游牧地方被灾人户毎名月给米一斗在张家口者给米古北口者给银
又题准王贝勒贝子公等府内人役涝地赈米照例支给其投充人带来地不准给
是年六月免近畿三百里内已圈地土二年分额赋三分之二
六年定八旗每岁倚恃赈给不务农桑嗣后停其踏勘如遇岁荒王以下有俸官员以上每岁照俸米倍给
十年题准八旗贫人满洲蒙古每佐领下给布六十疋棉花六百斤米一百石汉军每佐领下给布三十疋棉花三百斤米五十石
十一年覆准八旗涝地令即赈给到通漕米满洲蒙古每佐领下给仓米二百石汉军每佐领下给仓米一百石不论有无俸粮该旗员酌量散给又覆准看守南苑海户灾地每晌给米一斛十二年
诏八旗灾地官员以上停其勘验甲兵以下勘验得实仍行赈赐
十三年题准满洲蒙古每佐领给米三百石汉军每佐领给米一百石着该佐领领催亲验贫户给发其官员家人披甲者不准给
又题准八旗被灾地亩每晌给米一斛
十四年
谕发内帑银十万两分给八旗兵丁及赈济畿辅饥民十八年覆准八旗旱涝地亩遣各部侍郎以下该旗副都统以上大臣率户部司官笔帖式至被灾地方该佐领领催指明勘验若造册舛错责在部员笔帖式冒指地亩责在领催其灾伤轻重地势髙下不详加踏勘责在差往大臣事发照例查议是年三月
谕户部曰八旗水淹田地毎田二晌给米一斛近闻食用不敷殊堪悯念着每田一晌给米一斛应给之米候粮船抵通即于船上支给不必等候入仓既省搬运脚价之费又杜仓中挿和糠秕且船只早得回空其支兑时该管官务严加稽察不得疏忽滋弊扰害船丁康熙元年覆准八旗被水灾地每晌给米二斛蝗雹灾地每晌一斛
二年十月给八旗被水淹没地方米二百五十八万石
三年覆准赈给八旗灾地米京通各仓挨给驻防在外者行文该地方官支给
四年定八旗遇灾地亩停遣都统等勘验止令骁骑校领催等详勘保结送部具题
六年题准各旗报灾不得过七月二十日七年题准各旗灾地逺近不一难以遍验准寛至八月初十日逾期不准
九年题准八旗灾地各该佐领具结报都统差旗员查勘赴部呈告部委官员验实具题
十一年覆准八旗旱灾地每晌给米二斛本折各半其折色照时价支给
十八年定各旗壮丁差徭粮草布疋永停输纳二十四年四月大学士㑹同户部遵
㫖议覆直隶顺永保河等处圈拨地方应徴康熙二十一
年地丁钱粮已经奉
诏蠲免所有直隶八府康熙二十三年未完地丁钱粮应尽豁除其顺永保河未经圈拨地方及真顺广大等处康熙二十四年地丁各项正赋俱免三分之一
二十八年大学士等㑹议今岁亢旱奉
特㫖轸念八旗䕶军兵丁已増与一倍钱粮伊等庄屯人口足以养赡应将䕶军兵丁庄屯人口不议外或穷寡妇及屯居倚田为生者又或家无披甲人止食一鐡匠之粮此等穷人应察明酌量赐恤奉
㫖兵丁虽已増添钱粮其穷困之人现在家口尚不能养何能养及庄屯人口可将此等人察明再议
是年九月
谕户部曰今岁畿内亢田亩鲜获朕所深悉被灾人民已加恩蠲赈八旗田庄俱在畿辅重地同属灾伤满洲蒙古汉军甲兵皆须养马原资禾稼以供饲秣今榖既不登刍豆必致涌贵虽给有月饷银米可以赡育家口贫乏兵丁经营草料恐滋困累朕殊用轸念着详察实系穷兵无力养马者开列名数送部自本年十月起至来年秋成时止其马匹所需钱粮应加给赐以昭朕一体爱恤兵民之意作何恩给尔部确议具奏
十月户部议覆
盛京辽阳
兴京屯庄所种田地因亢旱及霜陨米榖不收应免其纳租移咨
盛京户部详计所需米榖发银采买赈济奉
㫖盛京地方今年亢旱米粮不收闻兵丁现在买米而食朕心深切轸念其令户部侍郎阿山乘驿速往与盛京各部大臣公同察明量其度岁所需令内务府官往取庄上所有米粮散给俾得均沾实恵
二十九年二月户部遵
谕议奏八旗不能赡养之庄屯人口及穷官䕶军拨什库兵等之庄屯人口共二万二千四百二十八人每人给米一石至于孑身寡妇退甲䕶军拨什库及无马甲止给一两钱粮者其家口庄屯人口共六万三千七百一十九人每人亦给米一石得
㫖此等人口俱应给米粮可令速给之
九月
谕户部曰盛京兵丁全恃南亩耕获及月给粮饷以为资生之计昨岁盛京禾稼不登贫困兵丁艰于粒食曽以所有屯粮颁发赈救顷值军兴遣一等侍卫齐兰布往调盛京兵丁随发谕㫖令无马匹者给以官厂马匹无行粮者给以庄屯粮米而官兵因踊跃遄往仓卒之际置办一切军装遂支领明年二月分应给俸饷又预支五个月钱粮刻期进发比厄鲁特噶尔丹败遁盛京官兵虽未接战而奋勇敌忾深可嘉恱今若将预支俸饷复行抵扣则穷乏兵丁必致生计艰窘朕心殊切悯恻所预给明年二月分应给俸饷及增给五个月钱粮着免抵扣仍照常支给俸饷以示朕爱养将士轸恤疾苦至意尔部即遵谕行
三十三年七月
谕户部曰盛京等处去岁禾稼不登粒食艰窘闻今年收获亦未丰稔米谷仍贵倘价值日渐翔涌则兵民生计恐致匮乏盛京等处地方闗系紧要朕心时切轸念宜预加筹画作何恩给俾各资生着遣部院堂上官一员前往自甲兵以及匠役当差人等有力不能糊口者将人户数目察明造册具奏尔部即遵谕行
三十四年五月
谕大学士伊桑阿侍郎朱都纳学士宋柱户部郎中鄂奇曰副都统齐兰布等自盛京还奏言今岁盛京亢旱麦禾不成米价翔贵虽市有鬻粟而穷民力不能籴遂致重困夫盛京者根本之地令朱都纳宋柱鄂奇等驰驿迅往㑹同盛京将军副都统诸臣详察果穷乏者于去岁海运米二万石中动支一万石计㑹散给令可食至秋成此一万石散给而有馀者平价粜之若此则兵民均有利益又诸地有告粮乏者遣城守尉部贠之贤能者并散给以赈之如一万石不足散给发粜速具题请㫖
八月
谕户部曰盛京地方比岁荒歉粒食艰难朕心深切轸念原欲躬亲巡省询问疾苦情形遍敷恩泽今岁停止东行而所在贫窭兵丁尚冀朕之临幸是宜仍加赈恤用俾资生应作如何加恩尔部议奏又盛京兵丁钱粮两季支领兵丁于未支领之际每致有称贷逋负嗣后着按月支给至今岁秋禾闻亦不甚丰茂恐生计渐艰困乏滋甚自今冬以至来秋应作何赈给不致失所共计需粮若干着盛京将军副都统㑹同盛京户部侍郎查明详加筹画具奏尔部即遵谕行
雍正五年十二月奉
上谕闻得兵丁等于京通二仓支领米石时每因脚价之费卖米充用致有不善谋生之人并不计其米之接续辄以贱价粜卖及至缺乏又以贵价籴买此甚无益于兵丁者也现今旗下俱有官房或按八旗设立八局或按满洲蒙古汉军旗分设立二十四局将兵丁欲卖之米以时价买贮及其欲买则以平价卖给如此似于兵丁大有禆益至于应派何等人员管理需银若干万两及所得利息作何利济兵丁之处着管理旗务王大臣等公同详议具奏
六年二月管理旗务王大臣㑹议请八旗设立二十四处米局通州左右二翼设立二局京师毎局给银五千两通州毎局给银八千两京师各局用旗下官房如本旗无房以别旗相近者取用其通州各局则以入内务府之官房择两处近仓者用之京局拣选贤能官二员领催四名令其办理通局则毎翼委官四员领催八名其各局应用冩算之人臣等择兵丁之能者派委其量米之人亦于旗人内雇用通州所有二局每翼挨旗各承查一年设立米局以后将他处私行粜卖者严行禁止毎旗派参领一员稽查如有违禁买卖者从重治罪或被旁人拿获将稽查之参领及都统等一并议处管米局官员如有作弊侵渔之处令该管大臣严参治罪如怠玩不以为事至于亏缺本银将所亏银两着落赔补不能敷数该管大臣赔补俟及一年将用过银两及所得利银奏请指示办理至此项银两从何处支领俟
命下之日臣等钦遵施行奉
㫖依议银两由户部领取
乾隆元年二月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言据八旗文称自设立米局以来有益旗人者半无益旗人者亦半盖旗人不来买徒致局中积累过多故臣等议裁米局蒙
皇上睿鉴以米局裁后恐米价复昂于旗人生计有碍
因降
㫖八旗尚应留几座或三旗共留一座之处令臣等覆议臣查八旗现有之米局共廿四座其局太多请将满蒙汉三旗共留八座其馀俱行裁汰但米局既裁即不能如前堆积或应暂行照旧办理俟一二年后再议裁留其现定三旗共立一座如何办理之处请交八旗都统查办再包衣三旗毎旗米局各一座亦属过多请裁去二座三旗共留一座
至五城米局原以接济民人请仍其旧奉
㫖依议
是月又奏言廿四座设立之时每座各领本银五千两续因清办利息其本银有全行交纳者亦有未行全交者现在每旗既经裁汰二座各留一座应请仍照前例每座给银五千两办理俟一二年后再将裁留之处核议此项银两即将现有之三座米局内银米核计五千两之数支给其馀银两交纳部库外将米散给兵丁即将伊等应得项下留仓抵补其三旗米局择其寛敞者留之其管理米局之大臣交当月旗开单请
㫖各𣲖一员其现有之满蒙汉三旗章京内各留一员其领催马甲人等即交派出之大臣酌量去留再查现在米局尚卖细米但买者甚少而每月舂米多用人工妄费钱粮实属无益亦应裁汰其米局事务仍照从前三年一次报销奉
㫖此米局内既有满蒙汉章京兵丁即著前派之大臣管理不必另派馀依议
二年闰九月户部奏言八旗米局现无存贮米石足供粜卖计与放甲米之期尚隔半月有馀请每旗米局各拨粳稄米一二千石平价粜卖以济兵食
从之
是年十月歩军统领鄂善等奏言八旗米局出粜米石或有一旗取具佐领图记为凭然后出卖者或有一旗并无佐领图记直行出粜者是八旗所办不一且旗人买者少而奸商买者多与米价实无禆益奉
㫖此事交尔与管理八旗米局大臣等㑹议具奏十一月鄂善等又奏言米局之设原为兵丁等于闗米后贱卖贵买恐失生计故特立此官局俾愿卖者卖在官局有不能接续者仍在官局买用期于旗人大有禆益无如兵丁只图省便所闗米石若由仓卖至米局车脚浩繁是以就近卖与商人实得便益再官局之米俱系未舂碓房所售乃多细米闗仓后来买米接济者皆便于碓房买用此官局之米所以徒见堆积无济于旗人欲令民人买之则又属奸商射利者陆续买去私行囤积难于稽查此一向米局之情形也本年近京歉收米价昂贵蒙
圣主厪念兵民生计特将仓中之米每局给与四千石恩意至为优渥乃奸商射利者犹众臣等伏思兵丁所赖者钱粮每一马甲所闗米石仅可养七八口未免不足如伊等能自为谋存留养赡之外以其馀卖与小民糊口是兵民两得其益如其不能自谋滥行出卖则虽有官局终归射利奸商之手究与兵民无益臣等以为宜将八旗及包衣三旗现有米局全行裁除任其兵民卖买惟于闗米之时将搂买之人严加查拿如此则奸商不得堆积米价亦可平减矣奉
㫖所议不准堆积严加禁止之处着依议其米局可否裁除之处王大臣提督八旗大臣等㑹议覆奏十二月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覆奏臣等思米局买卖米石皆系兵丁每季应闗额数非比交五城所卖之米其闗米兵丁惮运局脚价之费趁便卖与商人实难禁止纵使卖与官局而又有奸商买去堆积实与兵民无禆合照提督鄂善所奏将八旗包衣三旗现在所有九局俱行裁除其局内馀米交承办大臣办理交部奉
㫖依议
三年三月奉
上谕现在八旗复设米局原议于应行买米之时动支库银收买目今米价昂贵旗民籴买不免拮据必须及早平粜方有禆益朕意欲于毎厂给发银米各半令其即行开粜酌量办理其应如何给发银米之处着大学士议奏
大学士鄂尔泰等奏言八旗米局今既照旧开设但现在米价昂贵若每厂给银五千两一齐收买恐转致腾涌若给与米石平粜又恐一时粜尽仍不能平减时价是以令于应买米石时由库支领银两收买今奉
谕㫖令毎局给与银米各半以资平粜实属允当查原议给银每局为数五千臣等酌议每局给银二千五百两稄米二千石令其照市肆数目量为降减粜卖以平市价其所领银两及卖米银两应如何陆续收买接济之处应交管米局之大臣酌量办理至所领米石遇有丰收之年作何还仓抵项亦俱令管米局大臣临期妥办具奏奉
㫖依议
四月奉
上谕八旗设立米局原以恵济贫人从前请裁米局者系八旗大臣现在议覆米局者亦是八旗大臣从来朝廷立政有治人无治法必须办理得宜方为有利无弊若米局既设而奉行不善有失初设之美意则虽属良法终何益之有着传谕八旗管理米局之大臣务期悉心筹画随时调剂毋得稍有疏忽致生弊端现今管米局之大臣有止派副都统者该都统亦当留心查察不可谓身无责成膜视公事
七月户部议覆正蓝旗蒙古𠫵领七十八奏米局剰米无多请照上年毎局给稄米二千石平粜所卖钱文即令米局换银交部以平钱价等语查上年内务府并八旗共计九局共发米一万八千石本年添设共二十七局若仍照上年毎局给米二千石须发米五万四千石为数太多臣等酌量毎局应各拨稄米一千石及时粜卖以济民食所卖钱文即交米局换银解部仍将价值报部查核奉
㫖依议速行
九月奉
上谕今年畿辅地方收成有歉薄之处而口外年榖顺成颇称丰稔昨已降㫖准商人出口往来贩运以资接济今思京城米价现在不能平减来春青黄不接之时恐益加腾贵着派出户部司官赫赫那尔善内务府官员王常保王慎徳于张家口古北口二处每处各二员携带内库帑银前往㑹同地方官将米豆杂粮等项照时价采买运送来京交八旗米局平粜使都门兵民得资外来之米以供饔飧而口外有馀之粮亦不致耗费于烧锅等项无用之地实属两有禆益其应赍银若干并作何挽运之法着该部速行详悉妥议具奏
户部议奏有商人范毓馪自言口外买米系伊熟练之事张家口外现有伊之伙计人等断无贻误请令范毓馪自行采买回京较之官买自然节省其派出司官四员应前往古北口喜峰口热河一带分头采办不拘何项米榖照市价购买陆续运京分给八旗米局臣伏查口外今岁虽属丰稔而彼地需用之外其所馀之多寡与市价之长落亦难预定且采买需用价值并运脚等费必须较之五城米价有减无増方可广行采买运京平粜臣等酌议请先动内库银六万两交与派出之员赍赴彼处相度情形如果较京城平减可以多行收买即将应需银数报明臣部臣部即奏请动拨派员送往以资采办至如何挽运之处查边口地方山路﨑岖较内地挽运未免繁难或用附近庄头车辆或雇觅驼只车脚应令派往之员酌量如何便易即㑹同地方官办理其脚价等费俟事竣日报部核奏至所买米粮陆续运送到京若在京无接办之员恐交收迟滞车辆人夫不无羁候之虞应奏派内务府司官一员户部司官一员令其将张家口古北口等处运来米粮在京接领转交八旗内务府米局并预令筹备堆积之处以便随到随收统俟到齐之日再将作何定价何时𤼵粜之处请
㫖遵行奉
㫖依议速行
十一月户部奏言派往古北口等处人员陆续运到米豆二千馀石据该员赫赫等呈称先带银六万两采买米粮四万六千馀石尚可买米一万馀石加运脚尚不敷银三万两请拨库项派员送至以资及时采办等语又据商人范毓馪呈称买得杂粮二万六千石现今运交官局小米四千馀石请领银三万两再行陆续儧运等语以上二处请领银六万两仍于臣部库贮银两照数给发统于事竣核销惟是八旗兵丁仰给
天庾均系计口授食按月闗粮非如五城居民専赖籴食市米可比且查旗人平日多食老米民人平日多食杂粮今若将口外采买之粮全数交八旗米局粜卖㣲论现今大档闗放兵丁尚有应领甲米可资食用窃恐髙粱等项旗人尚未食惯来买者亦属无几若令外城居民赴内城籴粮未免旗民杂沓不无拥挤守候之虞臣等酌议所有黒豆一项应全数运交八旗官局粜卖以为饲喂马驼之用其已经交局髙粱小米亦即存贮各米局在内城发粜外至嗣后运到杂粮俱交五城于城外闗厢收贮以待来春平粜如此则厂座既多流通自广于乏食贫民似有禆益再查五城向无贮米仓廒应饬各城御史寻觅闲房暂行收贮俟明年青黄不接之时再行定价发粜奉
㫖这所议甚好着照所请行
十二月镶红旗汉军都统恒亲王等议覆和亲王所奏收籴事据称嗣后毎季开仓时若遇米价少贵请令八旗官局暂停收籴任从军民私相买卖彼铺户虽众必不能将兵丁所卖米石尽行收买官局既不收籴则卖米者少而米价或不致昂贵矣如果米价既平令官局亦照市价毎日数十石至百石陆续籴贮官局以为米价昂贵之备等语查毎季开仓八旗及内务府兵丁应闗之米计数十万石除伊等存留食用外其粜卖者亦不过三分之一若官局暂停收买先尽铺户籴买则射利奸商贪心无已势必尽行收买堆积以待闗仓之后髙抬时价维时欲平其价而官局并无积米何所藉以为平之之具且开仓之际米价低昂前后不一既先尽铺户籴买俟米价平易再准官局籴买彼时不惟八旗及内务府各局一时齐买而奸商富户又必乘贱争买米价必又复昂贵矣再查八旗米局每季所买不过八九万石而兵丁所卖之米尚属有馀其中虽有铺户兼买亦未必致昂市价应请嗣后开仓时八旗内务府米局准其酌量多寡陆续籴买而铺户民人虽准籴买不得过五十石之数倘有不法之徒堆积过数者严行查拿治罪至所称毎日只准出粜一二十石不许肆行粜卖等语查官局收买米石原以接济兵民若一时遽行出粜一遇贵价则接济无由米价势必难平臣等现将上季所买之米陆续渐粜务期得接下季开仓之时不使间断以备均平其肆行出粜之处实所当禁奉
㫖依议
八年九月奉
上谕盛京户部庄头每年交纳粮石预备
陵寝祭祀各项公应外其馀交收入仓以为拨给各处匠
役口粮之用今朕恭谒
祖陵亲诣盛京轸念各庄头终岁勤苦输将无误着将乾隆八年分应交仓粮一万馀石加恩寛免其各处匠
役口粮着于旧存仓粮内拨给再各庄尚有乾隆七年分未完米豆草束俱着该部查明一并豁免以示朕优恤旗庄至意
十五年十一月奉
上谕现在京师米价虽不甚贵然较之常价未免加増八旗设立米局收买米石原视市价之低昂以备平粜之用今米价既不无稍昂若再行收买恐目下未受平粜之益转滋食贵之虞着再行停止如明春应需平粜之时令管理米局大臣酌量需用米数定议奏闻由仓支领
是月奉
上谕近来京师米价较上年冬月稍昂已降㫖八旗米局停其收买但市价一时尚未平减时届隆冬小民艰于糊口着将八旗米局现在收买存贮米石照时价酌减发粜如有不敷着于京仓支领五城由京仓各领米一千石照八旗定价一体设厂平粜交该御史等严行稽查毋令囤户乘机射利察出从重治罪该部即遵谕行
二十一年正月奉
上谕据署黒龙江将军绰尔多奏齐齐哈尔黒龙江黙尔根呼兰等处八旗水师营驿站官兵人等各年未完粮石并本年借给口粮共十五万五千馀石请分年完交等语齐齐哈尔等处连年被灾歉收兵力自多拮据兼之调派随征甚为出力朕心深为轸念着将齐齐哈尔黒龙江黙尔根呼兰等处节年未完借欠粮石并本年借给口粮十五万五千馀石俱着加恩免其完纳以示优恤该部即遵谕行
二十七年四月奉
上谕朕巡省江浙畿辅所过地方应徴赋额前已特颁恩㫖分别蠲免但念各属尚有节年民欠未完之项分年缓带钱粮尚应按数徴收兹回銮沿途体察民懐宜敷恩泽着再加恩将乾隆十二年至二十五年大兴静海龙门宣化懐安万全西寜懐来蔚州四旗等十州县㕔未完地粮银七千一百馀两改折银六千六百馀两屯粮一万六千馀石概予豁免其自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各属因灾缓带地粮银八万六千七百馀两改折银九千一百馀两屯粮一万三千馀石并着加恩于本年起限再分作三年带徴俾民力益纾得资耕耨用称爱养黎元至意该部遵谕速行三十四年二月户部议
盛京户部侍郎瓦尔达奏乾隆三十三年承徳辽阳海城广寜等四州县夏秋被水其户部所属被灾官庄七十五座准其照例赈恤应交本年粮石盐斤亦准其照数蠲免务使被灾丁庄均沾实恵如有冒销克扣等弊即行𠫵究奉
㫖依议速行
三十八年正月奉
上谕各直省秋成普庆丰收即奉天各属亦臻大有始和之布毋庸更沛恩膏惟念盛京各城旗人节欠馀地租银自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计六万馀两原系该旗人等节年拖欠至此年丰力裕自应踊跃输将苐积欠一时并徴恐不免稍形拮据着加恩分作六年带徴俾完公更得从容而生计益臻饶裕以副朕体恤嘉恵至意该部即遵谕行
四十三年八月奉
上谕朕恭谒
祖陵礼成现降㫖将奉天所属府州县乾隆四十四年地丁正项钱粮通行蠲免所有各庄头及旗地应纳粮石草束等项自应一体加恩以敷渥泽着将盛京户部各庄头本年应交仓粮一万馀石免其交纳所有各处匠役应需口粮着于旧存仓粮内拨给其盛京兴京辽阳牛庄葢州熊岳复州金州岫岩凤凰城开原锦州寜逺广宁义州等十五处旗地本年应纳米豆草束亦着免徴一半俾旗庄均沾嘉恵该部即遵谕行
以上蠲赈银米
优免徭役
天聪四年七月戊子
上与诸贝勒议
太祖庶福金所生之子阿拜塔拜巴布泰巴布海赖慕布又弟之子呉达海塔津拜尹图巩阿岱舒尔赫哈木加族叔呉霸席库撒哈席库机尔塔席库又姑母瑚雷与姨母之子柏尔肯卜赖呉把泰呉齐勘分岱席尔谈发库又勒克舒子孙及颜布鲁等俱免徭役
八年正月癸己先是
兴祖真皇帝子六人是为
六祖其子孙有官职者免其徭役无官职者不免至是上命分别优免之
长祖徳世库之裔呉山卓尔㑹徳倍罗托礼卓班凯穆布萨岱察翰劳岱扎齐喀拉汉岱塔汉岱内立鄂尔辉孙泰温泰谭布瓦尔喀布山席翰席图伊图伊尔门喜福呉丹除本身外仍各免三丁
二祖刘阐之裔塔哈布塔哈纳特思䕶塔尔布额布格席赖萨璧翰科尔坤叶思䕶富喀公阿除本身外仍各免三丁以朱满无甲除本身外仍免二丁
三祖索长阿之裔劳察布达礼恭格特钟特阿克善握赫佛尔赫顾尔哈来穆布苏拉图他尔图克徳库尔蟾黄代拜尹达礼宁淡雍科穆成格郭科岳科格特布泰布尔山阿尔山迈图巴汉昂阿喇巴哈塔额进祜迈龙什禄赫图兰图禄外库硕里蓝泰喀喇孟特穆布岱布尔哈哈世覃富喀硕塞锡尔门格礼商鉴牛旺坚杜什萨穆哈图喇塞郎邱索尼和尼鄂岳要览硕博㑹硕罗硕里喀哈思祜妥钮邱兰姚塔罗得格阿哈尼堪硕塔颜诸鄂谟诺富克他喇金塔喇穆臣图陈达布笃礼铎郎阿温泰诸西伯图克锡图额伯图克布图朱孔格塔他布赫塞巴兰色翰普尔喷海兰雅布兰马星阿鄂星阿萨哈尔察布尔吉阿尔海巴布赖喀喇班布罗硕握赫罗萨乖达布克达库阿度鲁得奥哈花善贵和铎瑙得索得呉班呉喇纳克春莽吉图除本身外仍各免三丁
景祖翼皇帝之裔噶布喇伊赖脱穆多理额尔徳额塞阿拉宻阿塞阿济赖习赖脱特托业穆济穆成格何特莽嘉噶思哈席汉除本身外仍各免三丁以玛尔汉玛福塔二人无甲除本身外仍各免二丁
五祖包朗阿之裔撒哈席库机尔塔席库呉霸席库苏达喇呉习谭萨哈琏郭河齐苏达喇之子穆成格机尔塔席库之子穆成格除本身外仍各免三丁
六祖宝实之裔玛克达屯布禄代尹柱喀蒙爱阿尔布昂古蚌爱罗托理除本身外仍各免三丁凡与父同居者止免本身
是月癸卯众汉官赴管户部事贝勒徳格类前诉称我等向蒙
圣恩每一备御免丁八名止免其应输官粮其馀杂差仍与各牛录下堡民三百十五丁一例应付窃思我等本身照官例赡养新人较民例更重所免八丁复与民例一体当差本身又任部务所有差徭从何措办徭役似觉重科况生员外郎尚有免丁望
上垂怜将所免八丁准照官例当差馀丁与民同例徳格
类奏闻
上遣巴克什龙什希福察讯差役重科之由奏称所诉皆虚惟前此买妇女配给新人众皆一体出价未经给还众遂藉以为辞耳
上命将原价发还
谕管礼部事贝勒萨哈廉曰此辈皆忘却得辽东时所受苦累而为此诳言耳若不申谕使之豁然晓畅则此些少之费动为口实矣于是萨哈廉奉
上命传集众官于内廷传谕曰尔众汉官所诉差徭繁重可谓直言无隠若非实不得已岂肯迫切陈诉然朕意亦不可隠而不言当从公论之朕意以为尔等苦累较前亦少休息矣初尔等俱分隶满洲大臣所有马匹尔等不得乘而满洲官乘之所有牲畜尔等不得用满洲官强与价而买之凡官员病故其妻子皆给贝勒家为奴既为满官所属虽有腴田不获耕种终岁勤劬米榖仍不足食每至鬻仆典衣以自给是以尔等濳通明国书信往来㡬蹈赤族之祸自杨文明被讦事觉以来朕姑宥尔等之罪将尔等拔出满洲大臣之家另编为固山从此尔等得乘所有之马得用所畜之牲妻子得免为奴择腴地而耕之米榖得以自给当不似从前之典衣鬻仆矣尔等以小事来诉无不听理所控虽虚亦不重处是皆朕格外加恩甚于待满洲者也至于困苦之事间或有之然试取满洲之功与尔等较之果孰难孰易乎满洲竭力为国有经百战者有经四五十战者尔等曽经几战乎朕遇尔等稍有㣲劳即因而擢用加恩过于满洲若与满洲一例较伤论功以为升迁则尔今之为总兵者未知尚居何职也尔汉官皆谓满洲官员虽娴攻战贪得茍安不知忧国急公我等战攻虽不及满洲而忧国急公则过之及览尔等章奏岂皆忧国急公者耶尔等另编固山之时咸云拯我等于陷溺之中不受满洲大臣欺凌虽肝脑涂地不能仰答上恩于万一今览尔等所诉之词何顿㤀前言乎尔等诉称苦累甚于满洲盍向熟谙差役者问之若以满洲相较轻则有之甚则未也古语有云有家者能养贤则取国而国可得有国者能养贤则取天下而天下可得此尔等所素知也是以朕及贝勒之家各量所有均出之以养
上天畀我之民此即古圣人所谓养贤以及万民之义也今尔等所输不过大凌河数人赡养之资遂出怨言何其言行不相顾耶朕谓尔等博知典故虽非圣贤必有通达事理者由今观之殆不然矣使尔等果能达于事理必谓朕及贝勒尚散财无吝我等随众输纳岂为苦耶他国之主皆敛民间财赋以供一己之用有馀方以养人我国赋税朕与诸贝勒曽有所私用乎我国民力朕与诸贝勒曽有所私役乎取国赋而糜费于家役民力以修治其室不以国事为念止图一己便安尔等自当谏朕今朕为国家朝夕忧勤荷
天眷佑殊方君长头目接踵来归犹恐不能招致故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然一切赏赉之需皆自八家均出何曽多取一物于尔等乎礼部亦有汉官试往问之八家每年出羊若干貂裘野兽酒米筵宴若干礼部官员岂不明告于尔乎至国中年岁偶歉八家即均出米粟赈济贫民朕与诸贝勒又散给各固山满洲蒙古汉人赡养之其新附之蒙古汉人瓦尔喀呼尔哈卦尔察以及旧满洲汉人蒙古等凡贫穷者则又给与妻室奴仆庄田牛马衣食赡养何可胜数此皆尔等所明知者尔等果忧国急公其间纵有愚昧无知自言其苦者尔等犹当
劝谕之且熟计经费所需有若干孰多孰寡何不细思之朕思我国虽贫尔等如此亦足矣欲令尔等与满洲一例应差尚恐致累今尔等反言苦累过于满洲满汉官民虽有新旧皆我臣庶岂有厚薄之分乎满洲出兵三丁抽一今令尔等亦与满洲同例三丁抽一为兵尔等以为何如乎且满洲之偏苦于汉人者不但三丁抽一也毎牛录下守台淘鐡及一切工匠牧马人固山下听事人役等所出不下三十人而当差者凡十有四家又每年耕种以给新附之人每牛录又出妇人三口又耀州烧盐猎取禽兽供应朝鲜使臣驿马修筑边境四城出征行猎后巡视邉墙守贝勒门及派兵防守巨流河〈即句骊河〉在在需人皆惟每牛录是问又毎牛录设哨马二匹遇有倒毙则均摊买补遇征瓦尔喀时又各喂马二三匹从征每牛录复派䕶军十名兵丁二三名往来驰使差回又令喂养所乘马匹遇各国投诚人至拨给满洲现住屯堡房屋令满洲展界移居又分给粮榖令其舂米酿酒解纳毎年猎取兽肉分给新附之人又𤼵帑金于朝鲜贸易布疋仍令满洲负戴运送边城满洲又有窖冰之役每年接新附之呼尔哈于教场看守皮张运送薪水朝鲜蒙古使至驻沈阳䕶军章京各出一人运给水草若夏月至更有采给青草之役又毎年采参并负往朝鲜货卖每固山以一户驻英格地方巡缉踪迹又以一户驻沈阳渡口看守船只此皆满洲偏苦之处若不向尔等详切言之尔等亦未必深信今满汉均属一国人民尔等竟不知差徭之少倍减于满洲而满洲差徭之多实逾尔等三十馀项也尔等试将朕言与尔等所言从公忖量果尔等偏苦乎抑满洲偏苦乎有所欲言直切言之可也谕毕总兵官石廷柱马光逺王世选及副将𠫵将游击各官奏曰控诉之事我等不知皆众备御所为遂将为首八人执之萨哈廉曰尔等既云不知当贝勒徳格类遣布丹往问时何云知之又何为将苦累之事备呈于部耶众官对曰各备御向我等不曽言差役重科但言欲诉帮丁八人之事故布丹来讯我等答曰知之至具呈之事乃龙什希福令我等将所有差徭备细开冩我等无知故尔开送奏闻萨哈廉具以奏
上
上曰诸臣既云不知所执备御八员可并释之倘治其罪后有苦累亦更无敢言者矣各官及所执备御皆勿令谢恩若谢恩则是欲罪而复赦之也各官复奏曰臣等虽未同诉然不能开谕于先复不能禁止于后此心懵然如醉如梦臣等罪无可逭伏念
上及八家贝勒尚尔恤养外国珍赐无吝凡遇迎送宰牲设宴曽无虚日臣等更有何言臣等以濒死之身蒙
上生全另立固山得叨宠遇凡此衣食奴仆马匹孰非上之恩赐果计功之大小颁行爵赏拨给人丁不特官爵非所敢望更有何物是臣等所应有者今臣等上等之家不下千丁下等之家不下二十馀丁似此豢养之恩虽肝脑涂地实难报称万一也是月游击祝邦成〈天聪三年十二月攻明蓟州殁于阵〉之妻请免其家数丁差徭管吏部贝勒多尔衮以奏
太宗谕曰此功臣之妻准免八丁以后凡功臣已故无兄弟子嗣承袭而其妻尚存者准照官职免其丁之半著为令
崇徳三年八月优免举人丁役先是天聪三年
谕曰朕今欲振兴文教以昭作人之典诸贝勒及满汉蒙古之家所有儒生俱令考试取中者则以丁偿之遂
命诸臣校录得二百人各免二丁差徭八年四月又合满洲蒙古试之取中举人十六名各免四丁至是复取中十名各
授牛录章京品级免四丁其生员授䕶军校品级已入部
者免二丁未入部者免一丁
九月定优免人丁例无世职固山额真承政准免
十丁梅勒章京内大臣𠫵政准免八丁甲喇章京一等辖理事官准免五丁牛录章京二等辖副理事官准免四丁三等辖准免三丁多罗贝勒三等辖准免二丁
以上优免徭役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八
典礼志
谨案古者大经大法皆谓之礼故周官六职传于礼家而左传载韩起之言称易象春秋为周礼家语记孔子之言亦以小正为夏礼坤乾为殷礼不止仪礼为古经也史家所记则典章文物为多矣礼书始见于史记泛论其理焉耳未及乎制度也汉书礼乐志序述始详沈约宋书以后遂为史例〈案晋书礼志在宋书前然实唐人所作三国志又无志则正史専名礼志当始于宋书〉后来图经舆记亦间立典礼一门然所载皆天下之通制不应偏属于一方故撰地志者多删此一门以省冗复盖著书之体例应如是也惟八旗通志事事皆闗
国典凡八旗之制度即
圣朝一代之制度非郡志邑志所可比并非省志所可比旧志立此一门于义至当故今亦采掇新令以补葺旧文盖我
朝朱果𤼵祥
帝出乎震实唐虞以来肃慎氏之故地相沿旧俗古礼多存即以燕飨一事而论列茵而坐即古礼之布席割牲而燕即古礼之折爼殽烝此由质文渐变中土日趋于浮华而三代遗规转以风俗淳朴而未改也暨我
太祖髙皇帝
太宗文皇帝受
天明命
圣
圣相承修举典章益为明备
郊社
宗庙之仪
诰敕
册封之典载内三院之简牍者班班可考
世祖章皇帝抚有广轮监殷监夏因革损益持其大中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以及我
皇上更稽古之义因时之宜递参详而润色之彬彬然
百度咸熙与三五而比盛凡
大清㑹典
大清通礼与礼部则例之所载莫不州分部居纲举目张足垂万世之法守今恭录其闗于八旗者条分件系而参以近数十年之案牍排比考证务使端委釐然至
钦定满洲祭天祭神典礼溯
开创之初规定继承之永式至诚至敬尤见昭事之本原谨仿杜佑通典全载开元礼之例具著于篇作典礼志
典礼志一
王公仪制〈王公册封 诸王册封 公主册封王公俸禄 王府庆贺〉王公
册封
凡封爵崇徳元年定
显祖子孙考论功徳列爵九等一等为和硕亲王二等为多罗郡王三等为多罗贝勒四等为固山具子五等为镇国公六等为辅国公七等为镇国将军八等为辅国将军九等为奉国将军其馀俱为宗室又定
皇子系庶妃所生者封镇国将军亲王侧室妾媵所生子封辅国将军郡王侧室妾媵所生子封奉国将军有功绩者量加封授出自
钦定
又定
中宫所生女为固伦公主
妃所生女为和硕公主亲王女为和硕格格郡王女为多罗格格贝勒女为贝勒多罗格格贝子女为固山格格公女为公格格若
中宫抚养下嫁者亦称为和硕公主
顺治十年题准宗室分爵十等亲王一子封亲王馀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馀子封贝勒贝勒子封贝子贝子子封镇国公镇国公子封辅国公辅国公子授三等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子授三等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子授三等奉国将军〈以上镇国辅国奉国将军初封俱三等后遇加封至二等一等〉奉国将军子授奉恩将军奉恩将军子孙世授奉恩将军
又定亲王一子封世子嗣亲王郡王一子封长子嗣郡王辅国公一子授辅国公馀如前例
十七年定亲王女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世子郡王女多罗格格称县主贝勒女多罗格格称郡君贝子女固山格格称县君入八分镇国辅国公女称乡君未入八分公以下女俱称宗女不授封又定亲王世子郡王正室汉文称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贝勒以下辅国将军以上正室称夫人奉国将军正室称淑人奉恩将军正室称恭人十八年定贝勒贝子庶夫人子授奉恩将军康熙六年定
皇子满十五岁宗人府具题请封其爵级出自
钦定
康熙二十三年八月宗人府议奏诸王之子减等
册封应将亲王一子
册封为世子候袭亲王其馀诸子皆授为贝子将郡王
一子
册封长子候袭郡王其馀诸子皆授为镇国公贝勒以下皆有减等授封之例仍应照现行例行得
㫖亲王诸子著授为贝勒郡王诸子著授为贝子馀如所议
凡授封崇徳元年定王以下将军以上俱由内院
官具奏引至
崇政殿前行授封礼公主王妃等遣官授封
顺治十三年十月礼部奏准㑹典开载亲王嫡妃不存妾子已袭封亲王者其妾准封继妃给与封
册其诸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大福晋嫡妻病故者其侧福晋及妾准立为嫡将姓名送部照例给与封
册
诰命
顺治十四年题准亲王郡王嗣封者传至宗人府礼部堂官宣授
册宝该嗣王跪受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传至宗人
府宗人府官颁给
诰命俱行跪受若年幼者送至其府宣赐
康熙十二年题准凡封亲王世子郡王及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内外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遗内大臣散秩大臣为正使内阁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为副使礼部列名奏请
钦㸃差宣读官同往宣读
制册宝印文封贝勒贝子及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郡主县主郡君遣内阁侍读学士侍读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为正使礼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副使内阁中书翰林院礼部有品笔帖式同往宣读
制册文封镇国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镇国公夫人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县君乡君由宗人府礼部给授
诰命
三十六年
谕恩诏加封凡宗室官员入八分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及闲散宗室用为大臣侍卫者照文武官员例依品级加封
四十五年题准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侧室所生女与嫡出一体封授实为过优嗣后亲王侧妃所生女降二等视贝勒嫡女授为郡君品级郡王侧妃所生女降二等视贝子嫡女授为县君品级贝勒侧夫人所生女降二等视镇国公嫡女授为乡君品级其婿俱照所降品级封为额驸至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侧室所生并无应降品级将贝子侧夫人所生女食五品俸婿授为六品镇国公辅国公侧夫人所生女食六品俸婿授为七品五十二年
诏宗室官员照四十二年例准给封赠自入八分公以下至闲散宗室授官者该都统查明品级大小有遇前次恩诏已加封赠后升任换顶带者准照新任加封其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八品九品止封本身俱照例咨送内阁撰写诰命自奉国将军至旗员侍卫等照三十六年例俱准各加一级未入八分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及宗室一品二品
官员俱照例送一子入国子监读书
凡封号顺治九年题准我
朝封王以本王素行为号与前代以地名为号者不同以后嗣王袭封换给新册暂用旧宝印
赐封号后另铸宝印换给
十二年题准嗣王袭封者准称伊父原有封号其父另给谥号
康熙九年题准已给封号诸王袭封时照现在之号封给停其改给祖父原号其未给封号应袭亲王郡王等议加封号
凡袭爵嗣封者俱由宗人府具题请
㫖咨送礼部铸宝印行
册封礼
顺治九年题准应袭王爵者必以嫡妃子承袭若嫡妃无子方准次妃子承袭
十年题准军功封授郡王已经子孙承袭者如无亲生子孙准亲兄弟及亲兄弟之子袭封至亲王之子岁满照例封郡王者有亲生子孙准与承袭如绝嗣不准承袭
十八年题准岁满所封郡王原系世袭王爵如有绝嗣者应否袭封奏请
钦定
又题准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等有嫡室所生子照例袭封如嫡室无子准以庶出之子袭封康熙三十四年
谕宗室应得承袭之诰命嗣后不必另奏即同袭职本一并奏闻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
谕诸王袭爵由军功晋封者世袭罔替其馀恩封诸王袭爵时皆应以次递降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以次递降者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著世袭罔替
又题准贝勒缺出降一等承袭贝子再出缺时袭镇国公再出缺时袭未入八分镇国公贝子缺出降一等承袭镇国公再出缺时袭辅国公再出缺时袭未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缺出降一等承袭辅国公再出缺时袭未入八分辅国公再出缺时袭头等镇国将军辅国公缺出降一等承袭未入八分辅国公再出缺时袭头等镇国将军再出缺时袭头等辅国将军自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未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递降至头等镇国将军辅国公递降至头等辅国将军即令世袭罔替毋庸再降〈以上承袭阶级〉
凡岁满崇德九年定和硕亲王之子以下奉国将军之子以上男至二十岁女至十五岁列名具题请
㫖授封
又定亲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有薨故者其子弟即准承袭不必俟其岁满
顺治九年正月吏部题
太宗时凡宗室王贝勒贝子公俱视其才徳锡封燕京定鼎后定例郡王以上准袭封贝勒以下不准袭封其子年至十五者始照所定品爵封授后于顺治八年有年未满岁授为公将军者已注封册应否授爵至于
太宗时所定之例与后所定之例作何遵行得
㫖凡封王贝勒贝子公俱著照得北京后定例行此等年未满岁授爵者著于未满岁以前食俸不必给诰命封册亦不必除名满岁以后照定例除授其所设仪仗官著裁革
又题准贝勒以下薨故者应袭一子不俟岁满即封馀子仍俟岁满授封若父在得封之子未分居之先薨故者其子岁未满不准即封
十八年题准亲王之子以下奉恩将军之子以上年至十五岁准照应得爵秩具题授封至十八岁具题令其上朝各照爵级职掌随班行走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宗人府遵
谕议覆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子年十五㮣予封爵恐致视为故典罔知激劝嗣后应停止此例俟年至二十辨其文艺骑射之优者列名引
见请
㫖授封惟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有薨逝者即准一子
袭爵不俟岁满得
㫖依议如人材超卓者不拘年岁特予封授
雍正三年考试宗室请
㫖奉
㫖今年系朕初次考试其降级封授处暂行停止照各应得品级封授〈以上承袭年岁〉
〈谨案此系世宗宪皇帝特恩后不为例〉
凡
册诰崇徳元年定诸王贝勒及王贝勒妃夫人公主俱
给纸
制册授封
顺治十一年题准封亲王世子及亲王妃世子妃固伦公主和硕公主给金
册封郡王及郡王妃给镀金银
制册封贝勒及贝勒夫人郡主以下俱给授
诰命
十二年正月礼部奏准向封和硕格格多罗格格多罗贝勒夫人俱给
诰命今应改给纸
册
十七年题准凡封贝勒及贝勒夫人郡主县主俱给纸
制册
十八年九月礼部题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正室及女封
诰册文内请用满洲䝉古汉文字様
诏从所请
康熙十二年题准封贝子及贝子夫人郡君俱给纸
制册
又定
册诰文俱由翰林院撰拟中书科缮写金
册由工部镌造
乾隆二十四年
谕吏部进呈授封诰敕属意措词与本人事迹迥不相类内阁承用向来定本故套相沿非辞尚体要之义嗣后各按事实简明撰拟
乾隆四十七年
谕册封清语原系通称并无上下之别嗣后朕亲用呈上者俱翻写册表外其册封皇后妃嫔及王贝勒以至外藩王等仍用册封字様〈以上承袭册诰〉
凡陞降崇徳元年定宗室内有因功陞授者自奉国将军陞辅国将军次第论功加封至和硕亲王亲王有功酌给赏赐其有罪降封者自和硕亲王递降一等至奉国将军得罪降为闲散宗室其或因大功越陞或因重谴黜革者不论等级二年定亲王郡王贝勒女不论已嫁未嫁者父陞随陞父降随降
康熙元年八月
谕礼部宗女封为格格应有定例今见格格封号从其生父父陞则陞父降则降又有从养父封者竟无定例或应从生父或应从养父尔部同宗人府㑹议画一定例具奏宗人府礼部遵
谕议王贝勒贝子等有愿抚养女者奏准抚养随养父陞
降如未奉
㫖私自抚养者仍照生父陞降得
㫖格格不便照养父品级俱著照生父品级其从前照养父给过品级者仍著存留
三十六年题准定例王以下品级子不随父陞降女随父陞降嗣后得品级之女亦照子例俱不随父陞降〈以上承袭陞降之制〉
诸王
册封仪
崇徳元年定是日诸王贝勒及文武各官俱于
崇政殿前分翼序立内院官捧
制册印置
殿内黄案上请
㫖授封内院官引诸王贝勒依次进跪
殿前宣
制册官及捧
制册官于黄案东西向立次第宣
制册毕捧
制册印授诸王贝勒王等捧受转授从官从官跪接王
等次第各复原位立
册封礼毕捧
制册印官前行王等随后分翼进至
清宁宫前捧
制册印官分翼东西侍立鸣赞官赞排班赞进赞跪叩
头王等于
皇帝前行三跪九叩头礼
皇后前行二跪六叩头礼毕捧
制册印官前行王等随后由
大清门次第出即于门前诸王贝勒相贺照封号爵位对行二跪六叩头礼毕各回府第诸王妃贝勒夫人等各于王贝勒前行庆贺礼毕王府属员各于王前庆贺行二跪六叩头礼贝勒府属员各于贝勒前庆贺行一跪三叩头礼
康熙十二年题准礼部准宗人府咨具题请
㫖册封将正副使官列名奏请
钦㸃前期一日礼部设节案于王殿之正中设香案于
节案之南设
制册宝〈郡王为印下同〉案于节案之东王府仪仗乐器设于殿
前是日礼部设彩亭于
太和门外设
制册宝节案于
太和殿前礼部官引正副使自
太和殿捧
制册宝节由
太和门出置彩亭内正副使等随后俱由中路出至王府王率本府属员作乐迎至府门外跪候彩亭过兴随亭入殿正副使捧
制册宝节置各案上于节案之东西向立王于节案之西东向立往封官引王至拜位向节案行三跪九叩头礼乐作礼毕乐止王进至香案前跪宣
制册官于
制册案之东西向立宣毕正使捧
制册授王王祗受转授从官从官跪接副使官捧宝授王王祗受转授从官从官跪接王兴复位行三跪九叩头礼乐作礼毕乐止正副使持
节复
命王率本府属员作乐跪送
节于府门外
凡封贝勒贝子等有
制册无印亲王为宝郡王为印其行礼同不复载
公主
册封仪
崇徳元年定是日内院官捧
制册置彩亭内陈设于
崇政殿请
㫖授封持节官前导次
制册亭次封使亭至公主府门公主率侍从妇女迎出仪门之东向西立设黄案一于府门前封使自亭内捧
制册置黄案上由仪门入设于堂前幄内设节案于制册案之南封使于节案之东向西立公主随入于节案之西向东立封使导公主进至节案之南向北立行二拜一跪一叩头礼毕跪宣制册官展
制册于节案之东西向立次第宣满洲𫎇古汉字三体制册文毕仍置案上公主行二拜一跪一叩头礼宣制
册官乃自案上捧
制册授右旁侍女侍女跪接授公主公主祗受转授左旁侍女侍女跪接公主复行二拜一跪一叩头礼毕封使持
节复
命公主送
节至仪门外是日诸王贝勒文武各官俱于
崇政殿前分翼序立
皇帝陞殿乐作
陞座乐止诸公主由右门至
崇政殿于
皇帝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次进
清宁宫于
皇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次诣
诸妃前各行四拜二跪二叩头礼毕
皇帝还宫公主各回府第各府属员于本府公主前行
庆贺礼
顺治十一年定封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同辈者封长公主长一辈者封大长公主〉均给
金册又定封郡主县主郡君均与公主同惟封郡主以
下均授
诰命
公主册四页每页五成金十五两由工部成造文由翰林院撰拟
乾隆四十年
诏额驸等向俱照公主封号授为固伦额驸和硕额驸惟公主所生之子未经定例赏给品级此内如下嫁䝉古王公之公主等所生之子本各有应得品级无庸另为办理嗣后在京公主所生之子至十三岁时如系固伦公主所生即给与伊父固伦额驸品级和硕公主所生即给与伊父和硕额驸品级
凡
册封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贝勒夫人贝子夫人一应
行礼迎送谢
恩仪注俱与
册封公主礼同受封王妃等各于王等前行四拜二跪二叩头礼属员妻各于妃等前庆贺行四拜二跪二叩头礼
凡谢
恩顺治九年题准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受封谢
恩礼部具题于每月三朝日进
殿前行礼
王公俸禄〈公主额驸等俸禄附〉
〈谨案王公以下俸禄历年増减不一案牍不能悉载谨以有増减年月可稽者胪列于前以备参考其増减细数旧志未述今亦并无册籍惟以现行事例载入以省烦琐〉
凡支给
国初各照爵秩拨给田园不支俸禄
顺治元年题准岁给俸银亲王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二百五十两公六百二十两
七年议准岁给俸禄亲王银一万两米六千石郡王银四千两米二千石贝勒银二千两米一千四百石贝子银一千两米八百石公银五百两米六百石将军银八十两公主米一千石郡主米五百石县主米三百石郡君米二百石
八年议准岁给俸银亲王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三千两贝子二千两公一千两以上每俸银二两给俸米三斛
九年议准给亲王世子俸银六千两
十年议准岁给俸银亲王郡王仍照旧例馀俱酌量増减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三百两填国公七百两辅国公四百两一等镇国将军三百两二等镇国将军二百七十五两三等镇国将军二百五十两一等辅国将军二百二十两二等辅国将军二百两三等辅国将军一百七十五两一等奉国将军一百五十两二等奉国将军一百二十五两三等奉国将军一百两奉恩将军七十五两以上每银一两支米一斛
十一年题准岁给公主俸银二百五十两
十二年题准岁给郡主俸银二百两县主一百五十两郡君一百两
十八年题准固伦公主俸银四百两和硕公主三百两郡主二百五十两县主二百二十两郡君一百九十两县君一百六十两乡君一百三十两现行定例亲王岁支银一万两米五千石世子岁支银六千两米三千石多罗郡王岁支银五千两米二千五百石长子岁支银三千两米一千五百石多罗贝勒岁支银二千五百两米一千二百五十石固山贝子岁支银一千三百两米六百五十石镇国公岁支银七百两米三百五十石辅国公岁支银五百两米二百五十石一等镇国将军岁支银四百一十两米二百五石二等镇国将军岁支银三百八十五两米一百九十二石五斗三等镇国将军岁支银三百六十两米一百八十石一等辅国将军岁支银三百十两米一百五十五石二等辅国将军岁支银二百八十五两米一百四十二石五斗三等辅国将军岁支银二百六十两米一百三十石一等奉国将军岁支银二百一十两米一百五石二等奉国将军岁支银一百八十五两米九十二石五斗三等奉国将军岁支银一百六十两米八十石奉恩将军岁支银一百一十两米五十五石固伦公主岁支银四百两米二百石和硕公主岁支银三百两米一百五十石郡主岁支银二百五十两米一百二十五石县主岁支银二百二十两米一百一十石郡君岁支银一百九十两米九十五石县君岁支银一百六十两米八十石乡君岁支银一百三十两米六十五石固伦公主额驸岁支银二百八十两米一百四十石和硕公主额驸岁支银二百五十五两米一百二十七石五斗郡主额驸岁支银二百三十两米一百一十五石县主额驸岁支银一百八十两米九十石郡君额驸岁支银一百五十五两米七十七石五斗县君额驸岁支银一百三十两米六十五石乡君额驸岁支银一百五两米五十二石五斗王府庆贺仪
崇德元年定亲王生辰及元旦日该旗都统以下佐领以上官员齐集称贺行二跪六叩头礼郡王生辰及元旦日本府属员齐集称贺行二跪六叩头礼贝勒生辰及元旦日本府属员齐集称贺行一跪三叩头礼若该属官员无事不至府行庆贺者治罪
顺治九年题准亲王郡王贝勒生辰及元旦日该府属员聴鸣赞人员赞唱行礼作乐其鸣赞人员聴各府选择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