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020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十卷目录
风云雷雨诸神部汇考一〈电神附〉
周〈总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高祖一则 平帝元始一则〉
后汉〈总一则 世祖建武一则〉
晋〈元帝建武一则 成帝咸和一则〉
梁〈总一则 武帝天监一则〉
陈〈文帝天嘉一则〉
北魏〈太宗泰常一则〉
北齐〈总一则 显祖天保一则〉
隋〈总一则 高祖开皇一则〉
唐〈总一则 元宗开元一则 天宝二则 肃宗乾元一则 代宗永泰一则 德宗贞元
二则 宪宗元和一则〉
辽〈圣宗统和二则 开泰二则 道宗清宁一则〉
宋〈总一则 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真宗咸平一则 大中祥符一则 仁宗皇祐一则
神宗元丰一则 哲宗元符一则 徽宗政和一则 高宗绍兴一则〉
金〈章宗明昌二则 宣宗兴定一则〉
元〈世祖至元一则 仁宗延祐一则〉
明〈太祖洪武四则 成祖永乐一则 世宗嘉靖一则〉
风云雷雨诸神部汇考二
书经〈周书洪范〉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易经纬〈龙鱼河图〉
春秋纬〈合诚图〉
山海经〈海内北经〉
史记〈天官书〉
风俗通〈风伯 雨师〉
蔡邕独断〈风伯雨师〉
广雅〈异祥〉
晋书〈天文志〉
搜神记〈雨师〉
宋史〈天文志〉
风云雷雨诸神部总论
朱子全书〈鬼神〉
大学衍义补〈国家常祀之礼〉
图书编〈祭风伯雨师论〉
风云雷雨诸神部艺文一
云中君 楚屈平
风伯雨师不得避讳议〈二首〉晋束晢
讼风伯 唐韩愈
祈晴风伯祝文 宋苏轼
祈晴雨师祝文 前人
诋风穴 刘攽
风伯 元沈贞
雨师 前人
风云雷雨诸神部艺文二〈诗〉
祭风伯坛应张太祝作 唐储光羲
祀风师乐章〈五首〉 包佶
祀雨师乐章〈五首〉 前人
恶神行雨 姚合
雷公 韩偓
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 宋范仲淹
云中君图 金刘迎
风云雷雨诸神部选句
神异典第二十卷
风云雷雨诸神部汇考一〈电神附〉
周
周制,以槱燎祀风师、雨师。
按:《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 雨师。”
〈注〉风师,箕也。雨师,毕也。〈疏〉《春秋纬》云:“月离乎箕,风必扬沙。”是风师箕也。《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雨师毕也。〈订义〉崔氏曰:“祭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之法,皆谓随其类祭之。兆风师于西方,不从箕星者,箕星天位尔。兆雨师于北郊者,水位在北也。”
小宗伯之职,“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
〈订义〉郑锷曰:“‘先儒以四类为日、月、星辰,考之《书》云:‘类于上帝’,惟天神则类而祭之’,以其神非一故也。雨师,水也,其类宜于北,先儒以风师亦在西郊,恐不然也。五星,箕星好风。箕,东方之宿也,西则违其方位,岂理哉?”
===秦===
始皇二十六年立风伯雨师庙
按《史记始皇本纪》,不载按《封禅书》,“始皇并天下,雍 有风伯、雨师庙,以岁时奉祠。”〈按始皇本纪秦并天下在二十六年〉
汉
高祖六年祠云中君
按:《史记》《汉书高祖本纪》俱不载按《汉书郊祀志》:“高 祖六年,天下已定,长安置祠祀官、女巫,其晋巫祠云 中君,以岁时祠宫中。”
〈注〉云中君,谓云神也。
平帝元始五年分雷公风伯庙于东郊兆雨师庙于北郊兆
按《汉书平帝本纪》。不载。按《郊祀志》云云。
后汉
后汉县邑以丙戌日祀风伯,以己丑日祀雨师。 按《后汉书祭祀志》:“县邑常以丙戌日祠风伯于戌地, 以己丑日祀雨师于丑地,用羊豕。”
世祖建武二年始以风伯雨师从祀于郊兆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不载。按《祭祀志》,“建武二年正 月,初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圆坛,外营四门,门 百八神,背营内乡,背外营神,风伯雨师之属也。”
晋
元帝建武元年令县祠风伯雨师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按《隋书礼仪志》。“元帝建武 元年,令以仲春、仲秋县祠风伯、雨师。”
成帝咸和八年立北郊祀雨师雷电风伯诸神
按《晋书。成帝本纪》。不载。按《礼志》,“咸和八年正月,立 北郊。天郊则雨师、雷电、司空、风伯神也。”
梁
梁制,以风伯、雷电、雨师从祀南郊,令县祀风伯、雨师。 按《隋书礼仪志》:“梁南郊,风伯、司空、雷电、雨师皆从祀, 皆有坎。”又梁每以仲春仲秋,并令郡国县祠社稷、先 农,县又兼祀灵星、风伯、雨师之属。
武帝天监七年定风伯雨师及箕毕二星之祀如旧制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按《隋书礼仪志》,天监七年, 太常丞王僧崇曰:“风伯、雨师,即箕、毕星矣。而今南郊 祀箕、毕二星,复祭风师雨师,恐繁祀典。”帝曰:“箕毕自 是二十八宿之名,风师、雨师,自是箕毕星下隶两祭, 非嫌。”
陈
文帝天嘉 年正风伯雨师及箕毕二星之祀
按:《陈书文帝本纪》,不载。按《隋书礼仪志》:文帝天嘉 中,大中大夫,领大著作兼太常卿。许亨奏曰:“梁武帝 议,箕、毕自是二十八宿之名,风师雨师自是箕毕下 隶,非即星也。故郊雩之所,皆两祭之。臣案《周礼》大宗 伯之职云:‘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注云:‘风师, 箕也;雨师,毕也。《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如此,则风 伯’”雨师即箕、毕星矣。而今南郊祀箕、毕二星,复祭风 伯、雨师,恐乖祀典。《制》曰:“若郊设星位,任即除之。”
北魏
太宗泰常三年定风伯雨师之祀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泰常三年为五精 帝兆于四郊。又风伯雨师之坛,皆有别兆,祭有常日, 牲用少牢。
北齐
后齐以风师、雨师从祀于圆坛下丘。
按:《隋书礼仪志》:“后齐制,圆丘,风师、雨师于下丘,用苍 牲。”
显祖天保八年诏祀风雨务尽诚敬
按《北齐书显祖本纪》,“天保八年八月庚辰,诏风雨杂 祀,果饼酒脯,当务尽诚敬,义同如在。”
隋
隋制,为风师坛于国城东北,雨师坛于国城西南。 按《隋书礼仪志》:“旧礼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之法,皆 随其类而祭之。兆风师于西方者,就秋风之劲,而不 从箕星之位。兆司中、司命于南郊,以天神是阳,故兆 于南郊也。兆雨师于北郊者,就水位在北也。”隋制,“国 城东北七里通化门外为风师坛,祀以立春后丑。国 城”西南八里《金光门》外为雨师坛,祀以“立夏《后申》。”坛 皆三尺,牲以一少牢。
高祖开皇 年定风师雨师为小祀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按《礼仪志》:“高祖受命,欲新 制度,乃命国子祭酒辛彦之议定祀典,风师、雨师为 小祀。”
唐
唐制,立春后丑日祀风伯,立夏后申日祀雨师。 按《唐书礼乐志》:“有司岁所常祀者,立春后丑日祀风 伯,立夏后申日祀雨师,皆一献。”
按《旧唐书礼仪志》:“武德、贞观之制,立春后丑,祀风师 于国城东北;立夏后申,祀雨师于国城西南。各用羊 一,笾豆各二,簠簋各一
元宗开元二十年开元礼成定风伯雨师之祀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小祀风伯、雨师。” 又风师、雨师,笾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羊一。 按《旧唐书礼仪志》,“起居舍人王仲丘,撰《大唐开元礼》, 二十年九月,颁所司行用,以风伯、雨师为小祀。”
天宝四载升风伯雨师为中祀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天宝四载敕: “风伯、雨师,济时育物,谓之小祀,颇紊彝伦。前载众星, 已为中祀,永言此义,固合同升。自今已后,并宜入中 祀。仍令诸郡各置一坛,以春秋立社之日,同申享祠。” 九月十六日敕:“诸郡风伯坛置在社坛之东,雨师坛 在社坛之西,各稍北三数十步,其坛卑小于社坛。其 祀风伯用《立春后丑》,祀雨师用《立夏后申》。所祭各用 羊一,笾豆各十簠,簋,俎一,酒三斗。应缘祭须一物已 上,并以当郡公廨社利充。如无,即以当处官物充。”其 祭官准祭社例,取太守以下充。
天宝五载,诏以雷师与风伯、雨师并祀。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天宝五载诏 曰:“发生振蛰,雷为其始。画卦陈象,威物效灵。气实本 乎阴阳,功先施于动植。今雨师风伯久列于常祠,惟 此震雷,未登于群望。已后每祀雨师,宜以雷师同坛 祭,共牲,别置祭器。”
肃宗乾元二年四月以久旱祭风伯雨师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按《唐肃宗实录》云云。
代宗永泰二年祠风伯雨师于旧坛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礼仪志》。永泰二 年。礼仪使右常侍于休烈。请依旧祠风伯、雨师于国 门旧坛。复为中祠。从之。
德宗贞元二年复定祀风伯雨师之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贞元二年四 月壬午,太常寺奉祭风伯、雨师祝版,准《开元礼》,凡有 司摄事,祝版应御署者,进署讫,皆北面再拜。其风伯、 雨师,本是小祀,并有司行事。天宝三载,始升诸星为 中祀,亦无亲祀风伯、雨师之命,有司自是常典,不同 摄祭。其祝版准中祠例,合进署,其再拜,按礼无文。诏 曰:“风雨等师,升为中祀,有烈祖成命,况在风雨,事切 苍生。今虽无文,朕当屈己再拜,以申子育万姓之意。” 贞元三年,徙风师坛于浐水东。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宪宗元和十五年太常礼院请以风师陪祀于南郊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元和十五年
太常礼院奏:“‘来年正月三日,皇帝有事于南郊,立春 后丑,祀风师。按《周礼》大宗伯官,以槱燎祀风师’。郑元 云:‘风,箕星也’。故今礼,立春后丑,于城东北就箕星之 位,为坛祭之。祀礼:昊天上帝于圆丘,百神咸秩。箕星 从祀之位,在坛之第三等。伏以皇帝有事南郊,遍祭 之仪,百神咸在。其五方帝并日月神已下,缘对昊天” 上帝皇地祇尊不得申,并为从祀,悉无上公行事,井 御署祝版之仪。风师既是星神厌降之仪,便当陪祭。 如非遇郊祀,其特祭如常仪。
辽
圣宗统和二年四月辛卯祭风伯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七年。五月辛巳。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元年四月己酉祀风伯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八年二月丙辰,祭《风伯》。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道宗清宁元年拜风师坛
按《辽史道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清宁元年,皇帝射 柳讫,诣风师坛再拜。”
宋
宋制:风师、雨师为中祀,其诸州以风雨为小祀。 按《宋史礼志》,中祀,“立春后丑日祀风师,立夏后申日 祀雨师。其诸州祀风雨并如小祀。”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车驾北征遣官祭风师雨师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太平兴国五年十 一月。车驾北征。前一日。遣官磔风于风坛。祀雨师于 本坛。并用少牢。仍遣内侍一人监祭。”
真宗咸平二年旱诏有司祠雷师雨师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礼志云云。
大中祥符 年颁诸州郡祀风伯雨师仪式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礼志》,风伯、雨师,诸州亦 致祭。大中祥符初,诏惟边地要剧者令通判致祭,馀 皆长吏亲享。未几,泽州请立风伯、雨师庙,乃令礼官 考仪式颁之。有司言:“唐制,诸郡置风伯坛于社坛之 东,雨师坛于西,各稍北数十步,卑下于社坛祀用羊 一,笾豆各八,簠簋各二。”
仁宗皇祐 年改定风伯雨师坛制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旧制,风师坛高四尺,东西四步三尺,南北减一尺,皇祐定高三尺,周三 十三步。雨师坛、雷师坛高三尺,方一丈九尺,皇祐定 周六步。”
神宗元丰 年改定风伯雨师祀典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元丰详定局言:“《周 礼》小宗伯之职,兆五帝于四郊,四类亦如之。郑氏曰: ‘兆为坛之营域四类,日月星辰运行无常,以气类为 之位,兆日于东郊,兆月与风师于西郊,兆司中司命 于南郊,兆雨师于北郊,各以气类祭之,谓之四类。汉 仪,县邑常以丙戌日祠风伯于戌地,以己丑日祀雨 师于丑地’”,亦从其类故也。《熙宁祀仪》,“兆日东郊,兆月 西郊,是以气类为之位。至于兆风师于国城东北,兆 雨师于国城西北,司中、司命于国城西北亥地,则是 各从其星位而不以气类也。请稽旧礼,兆风师于西 郊,祀以立春后丑日;兆雨师于北郊,祀以立夏后申 日;兆司中、司命、司禄于南郊,祀以立冬”后亥日,其坛 兆则从其气类,其祭辰则从其星位。仍依《熙宁仪》,以 雷师从雨师之位,以司民从司中、司命、司禄之位。
哲宗元符 年定风师雨师雷师祀仪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元符定祀风 师、雨师、雷师仪注。
徽宗政和三年颁五礼新仪更定风伯雨师雷神祀典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三年四月,颁《五礼新仪》。按 《礼志》:“政和中定《五礼新仪》,以雷神为中祀,州县祀风 伯、雨师、雷神为小祀。”
高宗绍兴七年五月壬申命礼官举风雷雨师之祀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七年,太常博士黄积言,立春后丑日祀 风师,立夏后申日祀雨师、雷师,望下有司举行。从之。”
金
章宗明昌二年五月戊辰诏诸郡风雨师神坛隳废者复之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明昌五年三月庚辰,初定风雨雷师常祀。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按《礼志》:明昌五年。礼官言 “国之大事莫重于祭。王者奉神灵祈福祐。皆为民也。 我国家自祖庙禘祫五享外,惟社稷岳镇海渎定为 常祀,而天地日月风雨雷师其礼尚阙。宜诏有司讲 定仪注以闻。”尚书省奏:“天地日月或亲祀。或令有司 摄事,若风雨雷师乃中祀。合令有司摄之。且又州县 之所通祀者也,合先举行。”制可。乃为坛于景风门外 东南,阙之巽地。岁以立春后丑日祀风师,牲币进熟, 如中祀仪。又为坛于端礼门外西南,阙之坤地。以立 夏后申日祀雨师,其仪如中祀,羊豕各一。是日,祭雷 师于位下,礼同。小祀一献,羊一,无豕。
宣宗兴定五年三月丙午以旱筑坛祀雷雨师
按《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元
世祖至元七年十二月敕岁祀风师雨师雷师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祭祀志。“至元七年十二 月。大司农请于立春后丑日。祭风师于东北郊。立夏 后申日。祭雷雨师于西南郊。”
仁宗延祐五年立风雨雷师坛壝
按《元史仁宗本纪》不载按《祭祀志》,“风雨雷师,仁宗 延祐五年乃即二郊定立坛壝之制,其仪注阙。”
明
太祖洪武元年定风师雨师雷师之祀
按《图书编》:“洪武元年,诏立春后丑日,祭风师于东北 郊。立夏后申日,祭雨师、雷师于西南郊,祭风师、雨师, 给米三石。”
洪武二年、始合祀“风云雷雨诸神”于一坛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二年,以风云雷雨诸神止合祀 于城南诸神享祀之所,未有坛壝等祀,非隆敬神祇 之道,命礼官考古制以闻。”礼官奏:“风雨师之祀,见于 《周官》。秦汉、随、唐亦皆有祭。天宝中,增雷师于雨师之 次,因升风云雷雨为中祀,宋元因之。今国家开创之 初,尝以风云雷雨与太岁、岳渎、城隍皆祀于城南,享 祀之所,既非专祀,又室而不坛,非理所宜。考之《唐制》, 以立春后申日祭雨雷于城东南。以今观之,天地之 生物,动之以风,润之以雨,发之以雷,阴阳之机,本一 气使然,而各以时别祭,甚失享祀本意。今宜以风云 雷雨与太岁、岳渎、城隍合为一坛,春秋祀之。”诏可。 洪武年,令有司各立坛庙,祭风云雷雨。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定“各省风云雷雨之祀。”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 凡各布政司府州县,春秋仲月上旬,择日同坛祭。设 三神位:风云雷雨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
====成祖永乐六年北巡预期敕皇太子祭风云雷雨之神====按《明会典》:“永乐六年,驾幸北京,东宫监国。凡风云雷 雨之神,预期敕皇太子摄祭。”
世宗嘉靖九年更风云雷雨之序曰云雨风雷
按《明会典》:“嘉靖九年,更风云雷雨之序曰云雨风雷, 又分云师、雨师、风伯、雷师以为天神,岳镇海渎、锺山、 天寿山、京畿并天下名山大川之神以为地祇。”〈按图书经
改叙“云雨风雷” ,在嘉靖十一年,与此互异。
〉风云雷雨诸神部汇考二
《书经》。
《周书洪范》
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疏〉以为“箕星好风”者,箕,东方木宿,风,中央土气,木克土为妻,从妻所好,故好风也。“毕星好雨”者,毕,西方金宿,雨,东方木气,金克木为妻,从妻所好,故好雨也。
《诗经》
《小雅渐渐之石》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易经纬》
《龙鱼河图》
太白之精,下而为风伯之神,主司刑。风者天之使也。
《春秋纬》
《合诚图》
轩辕星,主雷雨之神。
《山海经》
《海内北经》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史记》
《天官书》
《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 宫属。
〈注〉《正义》曰:“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阴阳交感,雷激为电,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霜,散为露,聚为云气,立为虹霓,离为背璚,分为抱珥。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
《风俗通》
《风伯》
《楚辞》“说后飞廉,使奔属。”飞廉,风伯也。谨按《周礼》“以槱 燎祀风师。”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易》巽 为长女也。长者伯,故曰风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 雨,养成万物,有功于人。王者,祀以报功也。戌之神为 风伯,故以丙戌日祀于西北。火胜金,为木相也。
《雨师》
《春秋左氏传》说,共工之子为元冥师,郑大夫子产禳 于元冥,雨师也。谨按《周礼》以槱燎祀雨师。雨师者,毕 星也。《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易师卦也。土中之众 者莫若水,众者,师也。雷震百里,风亦如之。至于泰山, 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异于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 师也。丑之神为雨师,故以己丑日祀雨师于东北,土 胜水,为火相也。
《蔡邕独断》
《风伯雨师》
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雨。师神,毕星也,其 象在天,能兴雨,祠此神以报其功也。
《广雅》
《异祥》
《震》,《霣》。�雷也,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云师谓 之《丰隆》。
《晋书》
《天文志》
轩辕十七星,轩辕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后妃之主 士职也。一曰“东陵”,一曰“权星”,主雷雨之神。
《搜神记》
《雨师》
雨师:一曰屏翳,一曰号屏,一曰元冥。
《宋史》
《天文志》
辰星其神风伯。岁星其神雨师。荧惑其神丰隆。填星 其神雷公。
风云雷雨诸神部总论
《朱子全书》。
《鬼神》
《神伸》也,鬼屈也。如风雨雷电初发时,神也。及至风止 雨过,雷住电息,则鬼也。
雨风露雷,日月昼夜,此鬼神之迹也。此是白日公平 正直之鬼神。若所谓“有啸于梁,触于胸”,此则所谓不 正邪暗,或有或无,或去或来,或聚或散者。如起风做
雨,震雷闪电,非有神而何?自不察耳淳举程子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曰:天地造化,皆是鬼神。古人所以祭风伯 雨师,曰:“风雷鼓动是神,收敛处是鬼否?”曰:“是。”
横渠言“至之谓神,反之谓鬼”,固是,然风雷山泽亦有 神,江之庙貌亦谓之神,亦以方伸之气为言耳。此处 要错综周遍而观之。
“虚空之中忽然有风有雨,忽然有雷有电,这是如何 得恁地?”这都是阴阳相感,都是鬼神。
大学衍义补
《国家常祀之礼》
唐天宝五载诏曰:“发生振蛰,雷为其始,画卦陈象,威 物效灵,气实本于阴阳,功先施于动植。今雨师、风伯, 久列于常祀,惟此震雷,未祭于群望。其已后每祀雨 师,宜以雷师同坛。”
臣按:此后世祀雷之始。《周礼》有风师、雨师,汉以丙戌日祀风师于戌地,以己丑日祀雨师于丑地,宋人兆风师于西郊,祠以立春后丑日,兆雨师于北郊,祠以立夏后申日,兆司中、司命、司禄于南郊,祠以立秋后亥日。以雷师从雨师之位,以司民从司中、司命、司禄之位,皆各坛为祭,未尝合而为一。本朝于风、雨、雷之外又加以云,合为一坛以从献。于郊祀,又为坛于郊坛之西,每岁仲秋,天子又躬祀焉。其与并祀者,太岁及岳、镇、海渎之神,而以京畿山川四季月将、京都城隍从享。所谓太岁、月将、城隍与夫风、雨、雷师之外而加以云,皆前代所未尝祀者也。夫云兴而雨霈,既祀夫雨而独遗于云,可乎?峙形于两间“者,既已享祀,而流行于四时,以司民耕作之候者,而无其祭可乎?” 圣祖之见所以卓越千古,非独人蒙夫“至治之泽,而凡冥漠之中有薰蒿之感者,莫不咸受其职焉。” 呜呼,至哉!
图书编
《祭风伯雨师论》
按:《周礼》“以槱燎祀风师、雨师。”《月令》:“立秋后丑日,祭风 师于国城东北,立夏后申日,祀雨师于国城西南。”其 见于经传者如此,然史迁盖难乎其言之也。若经传 所言风师、雨师、司中、司命、司禄,彼固谓各有神主之 而祭焉,已非夏、商以前简略忠质之事矣。而彼时注 家顾各以星当之,何耶?盖星宿之名多出于纬书,而 先、后、郑之说,又自相抵牾,固未可据以为信也。此杨 氏所以“一归于天与气数”,谓四司之神,如司春、司夏 之类,不无见矣。
风云雷雨诸神部艺文一
《云中君》楚屈平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 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 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 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 兮𢥞𢥞。
《风伯雨师不得避讳议》晋·束晢
元康七年诏书称“咸宁元年诏下尊讳,风伯雨师,皆 为诂训。”又公官文书,吏人上事,称引经书者,复多回 避,使大义不明。诸经传咸言天神星宿,帝王称号,皆 不得变易本文,但省事言语,临时训避而已。
又议
太常博士华简言:“按《周礼大宗伯职》云:‘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此礼文正称,应如丙辰诏书,不改其名。” 事下五府博议。
按:“风伯”之名,所由来远,其在汉、魏,固已有之,非晋氏 避讳,始造此号也。若以异于《周礼》,宜当变改,则今国 家行事神物称号,多因近代,不皆率古,盖亦简易而 从仍旧。随时之制,不足悉变。唯“雨师”之名,实繇避讳, 宜如旧称。
《讼风伯》唐·韩愈
德宗贞元十九年正月不雨,至七月甲戌。公时为四门博士,作此专以刺权臣裴延龄、李齐运、京兆尹李实之徒,壅蔽聪明,不顾旱饥,专于诛求,使人君恩泽不得下流,如风吹云,而雨泽不得坠也。是年冬,公拜御史,竟以言旱饥谪阳山云。
维兹之旱兮其谁之由,我知其端兮风伯是尤。山升 云兮泽上气,雷鞭车兮电摇帜。雨寖寖兮将坠,风伯 怒兮云不得止。旸乌之仁兮念此下民,閟其光兮不 斗其神,嗟风伯兮其独谓何?我于尔兮岂有其他,求 其时兮修祀事,羊甚肥兮酒甚旨,食足饱兮饮足醉。 风伯之怒兮谁使云屏?屏兮吹使醨之,气将交兮吹 使离之。铄之使气不得化,寒之使云不得施。嗟尔《风 伯》兮欲逃其罪又何辞。上天孔明兮有纪有纲。我今 上讼兮其罪谁当?天诛加兮不可悔,风伯虽死兮人谁汝伤。
《祈晴风伯祝文》宋·苏轼
维神“开阖阴阳,鼓舞万类。行《巽》之权,直箕之次。阴淫 为霖,神能散之。下土垫涝,神能暵之。发轸西北,弭节 东南。风反雨霁,神亦不惭。尚飨。”
《祈晴雨师祝文》前人
天以风雨寒暑付于神,亦如人君之设官置吏,以治 刑政也。人君未尝不欲民之安,天亦何尝不欲岁之 丰乎?刑政之失中,民惟吏之怨;雨旸之不时,民亦不 能无望于神也。今淫雨弥月,农工告穷。岁之丰凶,决 于朝夕。而并走群望,莫肯顾答。维天之所以畀于神, 神之所以食于民者,庶其在此。尚率厥职,俾克有秋。 尚飨。
《诋风穴》刘攽
背嵩右洛兮,维汝泱泱,左界韩郑兮前关鲁阳。陵丘 曼延兮土膏脉良,生植遂茂兮厥夭且长,咨飘风兮 胡狠而狂,乘冬肆威兮怒号以常,通昼且夕兮日月 夺光,宇宙昏惑兮颠倒元黄,折枝排根兮松桂毁伤, 冲空动楗兮披户登堂,兽亡其曹兮鸿鹄失翔。问谁 尸之兮底此不祥,曰兹穴之诡异兮窃神之机,幽崄 穷奇兮,狭中不夷。鼓舞《蜚廉》兮,招摇南箕。平居无事 兮,淫乐而尔为。历九州而遐观兮,孰乐土其若此?独 蛮夷之僻陋兮,乃自古记之矣。邈炎洲之荒忽兮,汩 大海其千里。上雾下潦兮,垫隘瘴疠。魑魅群游兮。乐 人之死,蓄为飓风兮。�毒疵疠。扶涛驾山兮舟航糜 毁,历日旋时兮,然后得已。西极旷荡兮阴碛无垠,流 沙不波兮瀚海无泉。五谷不生兮蓬棘蓁蓁。热风之 来兮天地翳昏,触肥为瘠兮四肢若燔。亦幸有老驼 之先知兮,呜呼而告言。归命野兽兮,廑焉得存?彼鬼 方之幽昧兮,固宜以然。慨中土之与邻兮,不避不偏。 胡穴神之忍兮,固蔽以顽,用夏变夷兮至于髦蛮。外 百里而不同兮兹邑独为匪民。帝之高居兮临照在 下,虎豹服仁兮九阍莫阻,巫咸上诉兮帝命斯许,巨 灵夸娥兮干其绝膂,拔山投石兮北海之渚。大野夷 爽兮八风攸叙,号令专一兮莫予或侮。“蒙常圣时兮 维民所取,穴神虽悔兮夫孰闵汝!”
《风伯》元·沈贞
嗟灵伯兮御清泠,洗袢歊兮涤炎蒸。骀荡兮春初,䫻 飐兮夏徂。飕飗下兮木叶枯,号空桑兮吹雪载涂。灵 之来兮凭《女巫》,《女巫》兮屡舞。�箫兮伐鼓,灵醉饱兮 无怒。“萧萧来兮飒飒去”,
《雨师》前人
佩芳兰兮揽芬椒,洁新服兮缀珠玿。驾灵螭兮翔重 霄,要灵辂兮下迢迢。我禾兮成役,我田兮龟坼。烈日 兮骄阳,利行水兮热汤。灵之来兮天外下。土干兮霑 一溉,维灵布泽兮惠我无私。嗟我民兮其敢斁思,灵 皇皇兮萃只舞。僛僛以醉止,福穰穰兮。
风云雷雨诸神部艺文二〈诗〉
《祭风伯坛应张太祝作》唐·储光羲
圣主御青春,纶言命使臣。将修《风伯》祀,更福太平人。 帟幕宵联事,坛场晓降神。帝心勤动物,非为属车尘。
《祀风师乐章》包佶
《迎神》〈此首一作李中作〉
太皞御气,句芒肇功。苍龙青旗,爰候祥风。律以和应, 神以感通。鼎俎修蚃,时惟礼崇。
《奠币登歌》
旨酒告洁,青𬞟应候。礼陈瑶币,乐献金奏。弹弦自昔, 解冻惟旧。仰瞻肹蚃,群祥来凑。
《迎俎酌献》
德盛昭临,迎拜巽方。爰候发生,式荐馨香。酌醴具举, 工歌再扬。神歆入律,恩降百祥。
《亚献终献》
膋芗备,玉帛陈。风动物,乐感神。三献终,百神臻。草木 荣,天下春。
《送神》
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送迎。〈一作迎送〉灵驾 神心飨,跪拜灵坛礼容盛。气和草木发萌芽,德畅禽 鱼遂翔泳。永望翠盖逐流云,自兹率土调春令。
《祀雨师乐章》前人
《迎神》
陟降左右,诚达幽圆。作解之功,乐惟有年。云軿戾止, 洒雾飘烟。惟馨展礼,爰列豆笾。
《奠币登歌》
岁正朱明,礼布元制。惟乐能感,与神合契。阴雾离披灵驭摇裔。膏泽之庆,期于稔岁。
《迎俎酌献》
阳开幽蛰,躬奉郁鬯。礼备节应,震来灵降。动植求声, 飞沈允望。时康气茂,惟神之贶。
《亚献终献》
奠既备,献将终。神行令,瑞飞空。迎乾德,祈岁功。乘烟 燎,俨从风。
《送神》
整驾升车望寥廓,垂阴荐祉荡昏氛。飨时灵贶僾如 在,乐罢馀声遥可闻。饮福陈诚礼容备,撤俎终献曙 光分。跪拜临坛结空想,年年应节候《油云》。
《恶神行雨》姚合
凶神扇簸恶神行,汹涌挨排白雾生。风击水凹波扑 凸,雨漴山口地嵌坑。龙喷黑气翻腾滚,鬼掣红光劈 划。�哮吼忽雷声揭石,满天啾唧闹轰轰。
《雷公》韩偓
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必若有苏天下 意,何如惊起武侯龙。
《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宋·范仲淹
“先王制《礼经》,祠为国大事。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 斋戒升于坛,拜手首至地。所祈动以时,生物得咸遂。 勿鼓江海涛,害我舟楫利。旱天六七月,会有雷雨至。 慎无吹散去,坐使百谷悴。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 乃可驱云烟,以喜万人意。愿君入薰弦,上副我皇志。 阜财复解愠,即为天下赐。”八使重古礼,作诗歌祭义。 诚欲通神明,非徒奖州吏。贤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
《云中君图》金·刘迎
衣若新沐兰汤薰。灵巫拜舞方迎神,恍然相见帝者 服。《九歌》昔咏云中君。画史亦可人,妙入造化域。羽衣 玉麈美且闲,此意不知何处得。空明倏忽分溟濛,胡 为眷眷临寿宫。飘然来下复远举,想像决去随飞龙。 祠空人散秋萧瑟,落日猿声唤秋色。湘天极目青茫 茫,凭高一望无南北。
风云雷雨诸神部选句
楚屈平《远游篇》:“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解而清凉。”〈又〉 左雨师使经䌸兮,右雷公而为纬。
汉司马相如《大人赋》:“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 风伯而刑雨师。”
刘向《游逝篇》:“鞭风伯使先驱兮,囚灵元于虞渊。” 扬雄《河东赋》,“郁萧条其幽蔼兮,满汎沛以丰隆。叱风 伯于南北兮,呵雨师于西东。”
后汉班固《东都赋》:“雨师汎洒,风伯清尘。”
魏曹植《诜咎文》“何伯典泽,屏翳司风。回呵飞廉,顾叱 丰隆。”
应休琏《与从弟书》“风伯扫途,雨师洒道。”
晋郭璞《山海经诸神赞》:“雷泽之神,鼓腹优游。”
唐张九龄诗:“日御驰中道,风师卷太清。”
李白诗:“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披 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韩愈诗:“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雷光。”� 《䃅,赪》目。�“顼冥”收威避元根。 白居易诗。“夙兴祭风伯,天气晓冥冥。”
李咸用诗:“云根劈裂雷斧痕。”
南唐陈陶诗:“风官扫道迎游龙。”
宋苏轼诗:“江鼍吹浪江水急,雷师鞭鼓旌旗湿。黑云 驾雨霹雳鸣,怒龙拏空半天立。”
刘克庄诗:“雷嗔斧山开。”
《严羽诗》“云中之君兮骖白鹿。”
《金陈赓诗》:“雷公电母踏烟雾,天吴海石驱鼍鼋。何时 供取霹雳手,倒挽银汉清乾坤。”
元贡师泰诗:“又如丰隆起行雨,鞭笞铁骑驱奔雷。” 柳贯诗:“乘云执镜麾电母。”
《吴菜诗》:“雷公一声忽下击,鸟迹不到犹重突。”
陈孚诗:“一帆东南来,乃为风伯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