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093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九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九十三卷目录
佛像部纪事二
神异典第九十三卷
佛像部纪事二
《梁书师子国传》:“师子国,晋义熙初,始遣献玉像,经十 载乃至。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洁润,形制殊特,殆非人 工。此像历晋、宋世在瓦官寺,寺先有征士戴安道手 制佛像五躯,及顾长康维摩画图,世人谓为三绝。至 齐东昏,遂毁玉像,前截臂,次取身,为嬖妾潘贵妃作 钗钏。”
《阮孝绪传》:“孝绪恒所供养石像,先有损坏,心欲治补, 经一夜,忽然完复,众并异之。”
《法苑珠林》:梁祖天监初,于本宅立光宅寺,造丈八金 像。图样既成,不爽分寸。临铸疑铜不足,始欲上请。忽 有使者领铜十五车至,云:“奉敕送寺。”便即镕泻,一冶 即成,冠绝通国,唯觉高大。试以量之,乃长二丈二尺。 以状奏闻,铸像已成,不改元样,所续送铜,用亦俱尽。 更重审量,乃增四尺。敕云:“铜初不送,何缘乃尔?”岂不 “以真相应感,独表神奇乎?可镌著华趺,以为灵志。”乃 具疏而克于足下。
梁祖为父于锺山造大爱敬寺殿。大像神相有之,故 不重显,广如《别记》。有梁佛像,多现神奇。剡县大石像, 元在宋初育王所造。初有昙光禅师从北来,巡行山 川,为幽栖之所,见此山崇丽,乃于峰顶构小草室,闻 天乐空中而有声曰:“此是佛地,如何辄有蔬囿耶?”光 闻,南移天台。后遂缮造为佛像。积经年稔,终不能成。 至梁建安王患降梦,能开剡县石像,病可得愈。遂请 僧祐律师。既至山所,规模形制,嫌其先造,太为浅陋。 思绪未绝,夜忽山崩,压二百馀人。其内佛现,自颈已 下,犹在石中。乃划凿浮石,至今存焉。既都除讫,乃具 相焉。斯则真仪素在石中,假工除划,故得出现。梁太 子舍人刘勰,制碑于像前。梁祖登极之后,崇重佛教, 废绝老宗,每引高僧,谈叙幽旨。又造等身金银像两 躯于重云殿,晨夕礼事,五十许年。冬夏蹋石,六时无 缺,足蹈石处,十指文现。遂卒穷祚。侯景篡位,犹存供 养。太尉王僧辩诛景,修复台城。会元帝陷于江陵,江 南无主,辩乃通款于齐,迎贞阳侯萧渊明为帝。时江 左未定,利害相雄,辩遣女婿杜龛典卫宫阙。龛性凶 顽,不见后际,欲毁二像为挺,先令数卒“上三休阁,令 坏佛顶,椎凿始举,二像一时回顾,盻之所遣诸人,臂 如堕落,不自胜举,失喑如醉,杜龛亦尔。久乃醒悟,仍 被打筑,遍身青肿,唯见金刚力士可畏之物,竞来击 之,受苦呻吟,举形洪烂,脓血交流,穿皮露骨而卒。”此 乃近事,道俗同知。
梁安国寺,在秣陵县都乡同下里,以永明九年起造。 寺有金铜像一躯,高六寸五分。天监六年二月八日, 于寺东房北头第三间内,忽闻音乐声。尔后房主药 王尼所住房床前,时时有光照屋。到二十三日,于光 处忽有泉涌,仍见此瑞像随水而出。远近骇观,咸生 随喜。泉既不竭,乃累砖为井,井犹存焉。
《梁高僧传》:“释法悦者,戒素沙门也。昔宋明皇帝经造 丈八金像,四铸不成,于是改为丈四。悦乃与白马寺 沙门智靖率合同缘,欲造丈八无量寿像,以伸厥志。 始鸠集金铜。属齐末世道凌迟,复致推斥,至梁方以 事启闻。降敕听许,并助造光趺,材官工巧,随用资给。 以梁天监八年五月三日,于小庄严寺营铸匠本量” 佛身四万斤铜,融泻已竭,尚未至胸。百姓送铜,不可 称计。投诸炉冶随铸,而模内不满,犹自如先。又驰启 闻敕给功德铜三千斤。台内始就量送,而像处已见 羊车传诏,载铜𬬻侧。于是飞鞲消融,一铸便满。甫尔 之间,人车俱失。比台内铜出,方知向之所送,信实灵 感。工匠喜踊,道俗称赞。及至开模量度,乃踊成丈九, 而光相不差。又有大钱二枚,犹见在衣绦,竟不销铄, 并莫测其然。寻昔量铜四万,准用有馀,后益三千,计 阙未满。而祥瑞冥密,出自心图。故知神理幽通,殆非 人事。初像素既成,比丘道昭常夜中礼忏,忽见素所 晃然洞明,详视久之,乃知神光之异。铸后三日,未及 开模。有禅师道度,梁“高僧也。舍其七条袈裟,助费开 顶。俄而遥见二僧,跪开像髻,逼就观之,倏然不见。”时 悦靖二僧相次迁化,敕以像事委定林僧祐。其年九 月二十六日,移像光宅寺。是月不雨,颇有埃尘。及明, 将迁像,夜有轻云遍上,微雨霑泽。僧祐经行像所,系 念天气,遥见像边有光焰上下,如灯如烛,并闻楗椎 礼拜“之声。入户详视,揜然俱灭。防寺蒋孝孙亦所同见。是夜淮中贾客并闻大航舶下,催督治桥,有如数 百人声,将知灵器之重,岂人致焉。其后更铸光趺,并 有华香之瑞。自葱河以左,金像之最,唯此一耳。” 《法苑珠林》:梁祖武帝以天监元年正月八日梦檀像 入国,因发诏募往迎。案佛《游天竺记》及双卷《优填王 经》云:佛上忉利天,一夏为母说法,王臣思见,优填国 王遣三十二匠及赍栴檀,请大目连神力运往,令图 佛相。既如所愿,图了还返,坐高五尺,在祗洹寺,至今 供养。帝欲迎请此像,时决胜将军郝骞、谢文华等八 十人应募往达,具状祈请舍卫。王曰:“此中天正像,不 可适边。”乃令三十二匠,更克紫檀人图一相。卯时运 手,至午便就,相好具足,而像顶放光,降微细雨,并有 异香。故《优填王经》云:“真身既隐,次二像现,普为众生, 深作利益”者是也。骞等负第二像,行数万里,备历间 关,难以具闻。又渡大海,冒涉风波,随浪至山,粮食又 尽。所将人众及传送者,身多亡殁。逢诸猛兽,一心念 佛,乃闻像后有甲胃声,又闻钟声。岩侧有僧,端坐树 下,骞等负像下置其前。僧起礼像,骞等礼僧,僧授澡 灌令饮,并得饱满。僧曰:“此像名三藐三佛陀金毗罗 王自从至彼,大作佛事。”语顷失之。尔夜佥梦见神,晓 共图之。至天监十年四月五日,骞等达于扬都。帝与 百僚徒行四十里,迎还太极殿,建斋度人,大赦断杀。 但是弓刀槊等,并作莲华塔头。帝由此蔬食断欲,至 太清三年五月崩。湘东王在江陵即位,号“元承圣”,遣 人从扬都迎至荆都承光殿供养。后梁大宝元年,于 城北静陵造大明寺,乃以像归之。
《梁高僧传》:“僧护居石城山隐岳寺,寺北有青壁,直上 数十馀丈,当中央有如佛焰光之形。上有丛树,曲干 垂荫。护每经行至壁所,辄见光明焕炳,闻弦管歌赞 之声。于是擎炉发誓,愿博山鑴造十丈石佛,以敬拟 弥勒千尺之容,使凡厥有缘,同睹三会。以齐建武中, 招结道俗,初就雕剪,疏凿移年仅成面璞。顷之,护遘” 疾而亡。临终誓曰:“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成办,第二 身中,其愿克果。”后有沙门僧淑,纂袭遗功,而资力莫 由,未获成遂。至梁天监六年,有始丰令吴郡陆咸罢 邑还国,夜宿剡溪,值风雨晦冥,咸危惧假寐,忽梦见 三道人来告云:“君识信坚正,自然安稳,有建安殿下, 感患未瘳,若能治剡县僧护所造石像,得成就者,必 获平豫。冥理非虚,宜相开发也。”咸还都经年,稍忘前 梦。后出门,乃见一僧云:“听讲寄宿。”因言去岁剡溪所 属建安王事,犹忆此不?咸当时矍然,答云:“不忆。”道人 笑曰:“宜更思之。”仍即辞去。咸悟其非凡,乃倒屣咨访, 追及百步,忽然不见。咸豁尔意解,具忆前梦,乃剡溪 所见第三僧也。咸即驰启建安王,王即以上闻,敕遣 僧祐律师专任像事。王乃深信,益加喜踊充遍,抽舍 金贝,誓取成毕。初,僧祐未至,一日,寺僧慧逵梦见黑 衣大神翼从甚壮,立于龛所,商略分数。至明旦而祐 律师至,其神应若此。初,僧护所创凿龛过浅,乃铲入 五丈,更施顶髻及身相,克成莹磨。将毕,夜中忽当卍 字处,“色赤而隆起。今像胸卍字处,犹不施金薄而赤 色存焉。”像以天监十二年春就功,至十五年春竟坐, 躯高五丈,立形十丈。龛前架三层台,又造门阁殿堂, 并立众基业,以充供养。其四远士庶,并提挟香华,万 里来集,供施往还,轨迹填委。自像成之后,建安王所 苦稍瘳,今年已康复。
《浙江通志》:“天衣寺在山阴法华山,有飞来铜像,乃海 南无量寿佛像。或云是西域阿育王第四女,以姿貌 寝陋,冀其端严,舍金铜铸像四十九躯,首饰火焰,足 饰莲花,布散天下,为众生植福之本。浮海而至,梁武 以施山中,奉于西序。”
《法苑珠林》:“晋高悝获一金像,载赴长干寺,系阿育王 像也。陈永定二年,王琳屯兵江浦,将向金陵,武帝命 将溯流军发之。时像身动摇,不能自安,因以奏闻。帝 检之有实。俄而锋刃未交,琳众解散,单骑奔北,遂上 流大定,故动容表之。”天嘉之中,东南兵起,帝于像前 乞愿,凶徒屏退。言讫,光照阶宇。不久,东阳、闽、越皆平。 “沙门慧晓,长干领袖,行化所及,事若风移,乃建重阁。 故使藻缋穷奇,登临极目。至德之始,加造方趺。自晋 讫陈,五代王臣,莫不归敬。亢旱之时,请像入宫,乘以 帝辇,上加油覆,像为雨雕。中途滂注,常候不失。有陈 运不祥,亟涉讹谣。”祯明二年,像面自西,虽正还尔,以 状闻。帝延入太极,设斋行道。其像先有七宝冠,饰以 珠玉,可重三斤,上加锦帽。至晓,宝冠挂于像手,锦帽 犹在头上。帝闻之,烧香祝曰:“若国有不祥,还脱宝冠, 用示征咎。”仍以冠在首,至明,脱挂如昨,君臣失色。及 隋灭陈,举国露首,面缚西迁,如所表焉。隋高祖闻之, 敕送入京,大内供养,常躬立侍下。敕曰:“朕年老,不堪 久立,可令有司造坐像形相,使其同立本像,送兴善 寺。”像既初达,殿大不可当阳,乃置北面,及明,乃处正 阳。众虽异之,还移北面,至明还南如初。众感愧谢。 陈武帝崩,兄子蒨立,将欲修葬,造辒辌车。国创新定未遑经始。昔梁武帝立重云殿,其中经像,并饰珍宝, 映夺诸国。运虽在陈,殿像仍旧。蒨欲取重云佛帐珠 佩,以饰送终。人力既足,四面齐至。但见云气拥结,流 绕佛殿,自馀方左,开朗无阴。百姓怪焉,竞往看睹。须 臾大雨横澎,雷电震击,烟张鸱吻,火烈云中,流布光 焰,高下相涉。欻见重云殿影,二像峙然。四部神王,并 及宝座,一时上腾。烟火挟之,忽然远逝。观者倾国,咸 归奉信。雨晴之后,覆看故处,唯础存焉。至后月馀。有 人从东州来。云“于此日见殿影像乘空飞海。”今望海 者。有时见之。
《魏书释老志》:“高宗践极,诏复佛教,诏有司为石像,令 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 子,论者以为纯诚所感。兴光元年秋,敕有司于五缎 大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 六尺,都用赤金二万五千斤。太安初,有师子国胡沙 门邪奢遗多浮陁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皆” 云“备历西域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相承, 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难提所造者,去十馀步, 视之炳然,转近转微。又沙勒湖沙门赴京师,致佛钵, 并画像迹。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 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 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 礼。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 鑴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 于一世。
高祖诞载,于天宫寺造《释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 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
高祖践位,诏曰:“夫信诚则应远,行笃则感深。历观先 世灵瑞,乃有禽兽易色,草木移性。济州东平郡灵像 发辉,变成金铜之色。殊常之事,绝于往古。熙隆妙法, 理在当今。有司与沙门统昙曜令州送像达都,使道 俗咸睹实相之容,普告天下,皆使闻知。”先是,于恒农 荆山造珉玉丈六像一。永平三年冬,迎置于洛滨之 “报德寺”,世宗躬观致敬。
《灵征志》:“太和十九年六月,徐州表言丈八铜像汗流 于地。”
永安普泰。永熙中京师平等寺《定光金像》。每流汗国 有事变时。咸畏异之。
永安三年二月,京师民家有二铜像,各长尺馀,一颐 下生白毫四,一颊傍生黑毛一。
《胡叟传》:叟入蜀,多为豪㒞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 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 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 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值千馀匹。叟谓法成曰:“纬, 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法苑珠林》元魏凉州山开出像者。至太武太延元年, 有离石沙门《刘萨诃》师,历游江表,礼鄮县塔,至金陵 开育王舍利。能事将讫,西至凉州西一百七十里番 和郡界,东北望御谷山,遥礼而入,莫测其然也。诃曰: “此山崖当有像出,灵相具者,则世乐时平;如其有缺, 则世乱人苦。”经八十载,至正光元年,因大风雨雷震 山岩,挺出石像,高一丈,八足,形相端严,唯无有首。登 即选石命工,安讫还落。魏道凌迟,其言验矣。
《魏书世祖本纪》:“太平真君七年,诏诸州坑沙门,毁诸 佛像,徙长安城工巧二千家于京师。夏四月戊子,邺 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 于天,既寿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法苑珠林》: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丙戌,是北魏太平 真君七年。太武皇帝信任崔浩,残害释种,毁破浮图, 废弃法事。又于后宫内掘地得一金像,浩乃秽之阴 处,尤痛,叫声难忍。太史卜曰:“由犯大神故。”于是广祈 名山,多赛祠庙,而痛苦尤重,内痛弥甚。有信宫人,屡 设谏曰:“陛下所痛,由犯释像。请祈佛者,容可止苦。”浩 曰:“佛为大神耶?试可求之。”一请便愈,欣庆易心。乃以 车马迎康僧会法师,请求洗忏。从受五“戒,深加敬重。”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在宣阳门外一 里御道东,伽蓝之妙,最为称首。时世好崇福,四月七 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部曹录像名有一千 馀躯。至八日,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 花。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梵 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 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时 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
永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寺西有宜牛里,里内有陈 留王景皓、侍中安定公胡元吉,舍半宅安置僧徒。时 有奉朝请孟仲晖者,武城人也。父宾,金城太守。晖志 性聪明,学兼释氏,《四谛》之义,穷其旨归。忽来造第,与 沙门论议,时号为“元宗先生。”晖遂造人中夹纻像一 躯,相好端严,希世所有,置皓前厅,须臾光弥宝座。永 安二年中,此像每夜行绕其座,四面脚迹隐地成文。 于是士庶异之,咸来观瞩,由是发心者亦复无量。永熙三年秋,忽然自去,莫知所之。其年冬,京师迁邺。武 定五年,晖为洛州开府长史,重加采访,寥无影迹。 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中有九层浮 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 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遥已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 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 也。浮图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中有丈八金像 一躯,人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三躯,织成五躯,作功 奇巧,冠于当世。外国所献经像,皆在此寺。
长秋寺,刘腾所立也。中有三层浮图一所,金盘灵刹, 耀诸城内。作六牙白象,负释迦在虚中庄严。佛事悉 用金玉,作工之异,难可具陈。四月四日,此像常出,辟 邪师子导引其前,吞刀吐火,腾骧一面,彩童上索,诡 谲不常,奇伎异服,冠于都市。像停之处,观者如堵,迭 相践跃,常有死人。
昭义尼寺,阉官等所立也。在东阳门内一里御道南。 寺有一佛二菩萨,塑工精绝,京师所无。四月七日,常 出诣景明,景明三像恒出迎之,伎乐之盛,与刘腾相 比。
宗圣寺有像一躯,高三丈八尺,端严殊特,相好毕备, 士庶瞻仰,目不暂瞬。此像一出,市井皆空,炎光辉赫, 独绝世表。妙伎杂乐,亚于刘腾。城东士女,多来此寺 观看也。
建春门外一里馀,至东石桥。南北而行。石桥南道有 景兴尼寺,亦阉官等所共立也。有金像辇,去地三尺, 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作 工甚精,难可扬榷。像出之日,常诏羽林一百人举此 像,丝竹杂伎,皆由旨给。
平等寺,广平武穆舍宅所立。在青阳门外二里御道 北,所谓孝敬里也。寺门外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 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孝昌三年十 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湿,时人号 曰“佛汗。”京师士女空市里往而观之,有比丘以净绵 拭其泪,须臾之间,绵湿都尽。更以他绵换,俄然复湿, 如此三日乃止。明年四月,尔朱荣入洛阳,诛戮百官, 死亡涂地。永安二年三月,此像复汗,士庶复往观之。 五月,北海王入洛,庄帝北巡。三年七月,此像悲泣如 初。每经神验,朝野惶惧,禁人不听观之。至十二月,尔 朱兆入洛阳,擒庄帝于晋阳。在京宫殿空虚,百日无 主。永熙元年,平阳王入纂大业,始造五层塔一所,平 阳王,武穆王少子。诏中书侍郎魏收等为寺碑文。至 二年二月五日,土木毕功,帝率百僚作万僧会。其日 寺门外有石像无故自动,低头复举,竟日乃止。帝躬 礼拜,怪其诡异。中书舍人灵景曰:“石立社移,上古有 此,陛下何怪也?”帝乃还宫。七月中,帝为侍中斛斯椿 所逼,奔于长安。至十月终,而京师迁邺焉。
孝义里东市北殖货里。里有太常民刘胡兄弟四人, 以屠为业。永安年中,舍宅为归觉寺,合家人入道焉。 普泰元年,此寺金像生毛,眉发悉皆具足。尚书左丞 魏季景谓人曰:“张天锡有此事,其国遂灭。此亦不祥 之征。”至明年而广陵被废死。
“闻义里。”有炖煌人宋云宅,与惠生向西域取经。从鄯 善西行一千六百四十里,至左未城。城中图佛与菩 萨,乃无胡貌。访古老,云是吕光伐胡所作。
从未城西行二十二里,至捍磨城。南十五里,有一大 寺,三百馀众僧。有金像一躯,举高丈六,仪容超绝,相 好炳然,面恒东立,不肯西顾。父老传云:“此像本从南 方腾空而来”,于殿国王亲见礼拜,像载归,中路夜宿, 忽然不见。遣人寻之,还来本处。即起塔,封四百户,供 洒扫。人户有患,以金箔贴像,所患处得阴愈。后人于 此像边造丈六像者,及诸像塔乃至数千,悬彩幡盖 亦有万计。魏国之幡过半矣。幡上隶书,多云“太和十 九年,景明二年”,延昌二年。唯有一幡,观其年号,是姚 兴时幡。
佛沙伏城。川原沃壤,城郭端直,民户殷多,林泉茂盛, 土饶珍宝,风俗淳善。其城内外凡有古寺,名僧德众, 道行高奇。城北一里有白象宫。寺内佛事,皆是石像, 装严极丽,头数甚多,通身金箔,昡曜人目。寺前系白 象树,此寺之兴,实由兹焉。花叶似枣,季冬始熟。父老 传云:“此树灭,佛法亦灭。”寺内图太子夫妻以儿女乞 《婆罗门像》,胡人见之,莫不悲泣。
《山西通志》:“童子寺在太原县西十里,北齐天保年建, 时有二童子见于山,又有大石若世尊像,遂鑴为佛, 因名童子寺。”
《北齐书后主本纪》,“后主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 然油万盆,光照宫内。”
《法苑珠林》:“北齐末,晋州灵石寺沙门僧护,守道直心, 不求慧业,愿造丈八石像,众僧咸怪其言。大后于寺 北谷中见有卧石,可长丈八,乃雇匠就而造佛向。经 一周,面腹粗了,而背犹著地,以六具车拗举之不动。 经夜自翻,旦视欣然,即就营作,移在佛堂。晋州陷日像汗流地。周兵入境,先烧寺塔。此像被焚,初不变色”, 唯伤二指。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忽有异僧, 咸无识者,以瓦木《士堑》杂垒围之,须臾便了,失僧所 在。像后降,梦信心者曰:“吾患指痛。”其人寤而补之。隋 氏启运,如前开复。开皇十五年,有盗幡盖者,即梦丈 八人入室索之,其贼惭怖而送。
“东晋孝武宁康三年四月八日,襄阳檀溪寺沙门释 道安,盛德昭彰,擅声宇内。于郭西精舍铸造丈八金 铜无量寿佛。明年季冬,严饰成就。晋镇军将军雍州 刺史郗恢之,创立襄部赞击福门。其像夜出,西游万 山,遗示一迹,印文入石。乡邑道俗,一时奔走,惊嗟迎 接,还本供养。后以其夕出住寺门,众咸骇异,恢乃改” 名金像寺。至梁普通三年四月八日下敕于建兴苑 铸金铜华趺,高五尺九寸,广九尺八寸。庄严既讫,溯 流送之,以承像足,立碑颂德。刘孝仪文,萧子云书,天 下称最。碑现在建兴,周武灭法,建德三年甲午之岁, 太原公王秉为襄州刺史,副镇将上开府长孙哲,志 不信法,闻有灵感,先欲毁除。邑中士女,被废僧尼,闻 欲除灭,哀号盈路。哲见道俗叹惜,瞋怒弥盛,逼逐侍 从,速令摧碎。先令一百人,以绳系颈,挽牵不动。哲谓 不用心,杖监事者各一百,牵之如初。又加三百,不动 如故。哲怒愈壮。又加五百,牵引方倒,声振地动,人皆 悚栗。哲独喜踊,即令融毁,扬声唱快,便驰马欲报刺 史。才可百步,忽然落马失喑,直视四支不举,至夜便 卒。道俗唱快。哲当毁像时,于腋下倒垂衣内。铭云:“晋 太元十九年岁次甲午月朔日次,比丘道安于襄阳 西都郭,造丈八金像一躯。此像更三周甲午,百八十 年当灭后,计年月兴废,悉符合焉。”信知安师圣人,诚 无虚记。今本所住名启法寺,所覆之石,人凿取,今现 存焉。
周武建德三年,猜忌佛法,勇意殄灭,天下暗冥。有宜 州姜明者督事,夜行经州北百馀里山中行,往往常 见上山光明,怪之,因巡行光处,见有卧石,状如像形, 便掘寻之,乃是铁矿,不可錾凿,故其形。�磓高三丈 许,欲加磨蓥,卒不可触。又向下寻,乃有石趺,孔穴具 足。乃共村人以拗举之,其像欻然流下,迳趣趺孔,卓 然峙立。众以为奇瑞,以奏闻彻。时天元嗣历,佛日将 融,乃改为“大象元年”,仍以其处为“大象寺。”
元魏凉州山开,出像无首。至周元年,治凉州城东七 里涧,忽石出光,照烛幽显。观者异之,乃像首也。奉安 像身,宛然符合神仪。雕缺四十馀年,身首异处,二百 许里。相好昔亏,一时还备。时有灯光流照,钟声飞响, 皆莫委其来也。周保定元年,立为瑞像寺。建德将废, 首又自落。武帝令齐王往验,乃安首像项,以兵守之。 及明还落如故,遂有废法,国灭之征接焉。备于《周释 道安碑》。“周虽毁教,不及此像。开皇通法,依前置寺。大 业五年,炀帝西征,躬往礼觐,改为感通道场”,今像存 焉。依图拟者非一,及成长短,终不得定。
隋时凝观寺僧法庆,开皇三年造《夹纻释迦立》像一 躯,举高一丈六尺,像功未毕,庆身遂卒。其日又有宝 昌寺僧大智死经三日而更苏活,遂向寺僧说云:于 阎罗王前见僧法庆,甚有忧色。少时之间,又见像来 王前,王遽走下阶,合掌礼拜此像。像谓王曰:“法庆造 我,今仍未毕,奈何令死?”王自顾问一人曰:“法庆合死 未?”答曰:“命未合终,而食料已尽。”王曰:“可给荷叶,令终 其福业也。”俄而不见。大智苏活为寺僧说之,乃令于 凝观寺看之,须臾之间,遂见法庆苏活所说与大智 不殊。法庆苏后,常食荷叶以为佳味,及啖馀食,终不 得下。像成之后,数年乃卒。其像仪相圆满,屡放光明。 周襄州岘山华严寺行像者,古来木像,莫知其始,而 面首殊丽,瞻仰无已。可高五丈许,征应在昔,不复具 陈。及周灭法,人藏其首。隋开皇乃出,如前庄严,以为 坐像,号曰“卢舍那佛。”每年祈福,以为归依之所也。隋 文将崩,两鼻洟出,霑污怀中,金薄剥起,洟流有光,拭 之无尘,望还如洟。
“隋开皇中,蒋州兴皇寺佛殿被焚。当阳丈六金铜大 像并二菩萨,俱长丈六。其模戴颙所造,正当栋下。于 时焰火大盛,众人拱手,咸共嗟悼,大像融灭。忽见欻 起,移南一步,栋梁摧下,像得全形,四面砖木炭等,皆 去像身五六尺许。虽被火焚,而金色不变,趺下有铭。” 大众咸骇,叹声满路。今移在白马寺,鸟雀无践。至唐 永徽二年,盗者欲利像铜,乃锯窗棂断,将欲拔出,遂 被压腕,求拔不得脱。至晓,僧问盗者,云“有一人著白 衣,在堂内撮手求脱不得也。”
隋京师日严寺石影像者,其形八楞,紫石英色,高八 寸,径五寸,内外映彻。昔梁武太清年中,有西域僧将 来会,时遇侯景作乱,遂安江州庐山西林寺像顶上。 隋开皇十年,炀帝镇于扬越,广搜英异,江表文记,悉 总收集,乃于《杂记》中得《影像传》,即令舍人王延寿往 寺推觅得之。自任晋藩以来,每有行往,常以乌漆函 盛之,令人捧而前行。后登储贰,乃送曲池日严寺。有令当寺看守封锁,勿令外人见之。寺即帝之所造也。 大业之末,天下沸腾,京邑僧众,常来瞻睹。有住此寺, 亦未之信。重以见石中金晃晃,疑似佛像耳。仍见名 行诸僧,互说不同,咸言了了分明,面目相状,未曾有 昧。每慨无所见。又洁斋别忏,七日后,“依前观之,见有 银塔。后又观之,见有银佛。而道俗同观,往往不同。或 见佛塔菩萨,或见僧众列坐,或见帐盖幡幢,或见山 林八部,或见三途苦相,或见七代存亡。一睹之间,或 定或变。虽善恶交现,而善相繁焉。故来祈者,咸前发 愿,往作何形,来生何处。依言为现,信为幽途之有镜 者也。”至贞观六年七月内下敕“入内供养。”
隋邢州沙河县寺四面佛者,隋祖时,有人入山,见僧 守护此佛,铜身高三尺馀,便请遂许,失僧所在。诸处 闻之,竞来引挽,都不得起。唯沙河寺僧引之,随手至 寺。后入寺侧,获金一块,上二鸟形,铭云:“拟度四面佛。” 因度之,像身上都是乌形。后忽失之,于寺侧滢中数 有光现,寻乃漉出。隋后主闻,遣工冶铸拟之,卒不成。 经二百馀日乃成,终有缺少,遂罢。
《佛祖统纪》:开皇十三年,帝幸岐州,蒐于南山,逐兽入 古窑中,忽失所在,但见满窑损佛像。沙门昙迁曰:“比 周武毁法,故圣像多委沟壑。”帝乃下诏,诸有佛像碎 身遗影者,所在官检送寺庄严。
《法苑珠林》:“开皇十五年,黔州刺史田宗显至同泰寺 礼拜佛像,像即放光。公发心造正北大殿一十三间, 东西夹殿九间,被运材木,在荆上流五千馀里,斫材 运之,至江散放其木,流至荆州,自然泊岸,虽风波鼓 扇,终不远去。遂引上营之,柱径三尺,下础阔八尺,斯 亦终古无以加也。大殿以沈香帖遍,中安十三宝帐, 并以金宝庄严。乃至榱桁藻井无非宝华间列。其东 西二殿瑞像所居并用檀帖。中有宝帐华炬,并用真 金所成。”穷极宏丽天下第一。
隋时,有阿弥陀佛五十菩萨像者,西域天竺之瑞像 也。相传云:“昔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往安乐界请 阿弥陀佛,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像,愿力莫由, 请垂降许。”佛言:“汝且前去,寻当现彼。”及菩萨还,其像 已至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华,在树叶上。菩萨取叶 所在图写,流布远近。汉明感梦,使往祈法,便获迦叶、 “摩腾等至雒阳。后腾姊子作沙门,持此瑞像又达此 国,所在图之,未几,赍像西返,而此图传,不甚流广。魏 晋以来,年代久远,又经灭法,经像漂除,此之瑞迹,殄 灭不见。”隋文帝开教,有沙门明宪,从高齐道长法师 所得此一本,说其本起,与传符焉。是以图写流布,遍 于宇内。时有北齐画工曹仲达者,本是曹国人。善于 丹青,妙画梵迹,传模像瑞,京邑所推。故今寺壁《正阳》, 皆其真范也。
隋江都安乐寺释慧海,俗姓张氏,清河武城人也。善 闲经论,然以净土为业,专精致感。忽有齐州僧道铨, 赍《无量寿像》来,云“是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乘空 往彼安乐世界,图写仪容。”既冥会素情,深怀礼忏,乃 睹神光照烁,庆所希幸。于是模写恳苦,愿生彼土,没 齿为念。
《集异记》:“隋开皇中,释子澄空年甫二十,誓愿于晋阳 汾西铸铁像,高七十尺焉。鸠集金炭,细求用度,周二 十年,物力乃办。于是告报遐迩,大集贤愚,然后选日 而写像焉。及烟焰息灭,启𬬻之后,其像无成。澄空即 深自咎责,稽首忏悔,复坚前约,再谋铸造,精勤艰苦。 又二十年,事费复备,则又告报遐迩,大集贤愚,然后” 选日而写像焉。及启𬬻,其像又复无成。澄空于是呼 天求哀,叩佛请罪,大加贬挫,深自勤励。又二十年,功 力复集,乃告遐迩,大集贤愚,然后选日而写像焉。及 期,澄空乃登𬬻巅,百尺悬绝,扬声谓观者曰:“吾少发 誓愿,铸写大佛,今年八十,两已不成。此更违心,则吾 无身以终志矣。况今众善,虚费积年,如或踵前失,吾 亦无面目见众善也。吾今俟其启𬬻,欲于金液而舍 命焉。一以谢𠎝于诸佛,二以表诚于众善。傥大像圆 满,后五十年,吾当为建重阁耳。”聚观万众,号泣谏止, 而澄空殊不听览。俄而金液注射,赫耀踊跃。澄空于 是挥手辞谢,投身如飞鸟而入焉。及开𬬻铁像,庄严 端妙,毫发皆备,自足并州之人咸思起阁以覆之。而 佛身洪大,功用极广,自非殊力,无自而致。开元初,李 皓充天平军节度使,出游,因仰大像,叹曰:“如此相好, 而为风日所侵,痛哉!”即施钱七万缗,周岁之内,而重 阁成就。只今北都谓之平等阁者是也。计僧死像成 之日,至皓正五十年矣。以释法推之,则皓也得非澄 空之“后身欤。”
《太平广记》:“隋蒋州大归善寺释慧侃,曲阿人也。灵通 幽显,世莫识之。而翘敬尊像,事同真佛。每见立像,不 敢辄坐,劝人造像,惟作坐者。”
《法苑珠林》,晋沙门道安铸造丈八金铜无量寿佛,至 周长孙哲而毁。隋末分崩,方隅守固。襄阳留守窦卢 褒摄据一部,属王世充有启法寺宪法师者,为士俗所重,数谏窦君,令投唐国,窦不从。宪与士俗内外通 使京辅,遂发兵至襄阳。窦固守三度兵至,围城不陷, 后知宪情,遂密杀之。宪临终语弟子苏富娄曰:“我与 汝父见毁安师金像,自尔已来,遗迹不嗣,我死后,可 依造之。”及武德四年,官军围急,窦降方恨,不取宪语, 枉杀何酷!斯即于国有功,无人申者。城平,富娄便从 俗服。宪有衣资什物,并富娄收拾,乃有心拟像,不知 何模样,一冶便成,无有阙少。当铸像时,天阴云有雨 华如李,遍寺内。富娄性巧,财月自富。又于家内造金 铜弥勒像,高丈馀。后梦宪令其更造佛像,乃于梵云 寺造大像,高五十九尺。昔隋初秦孝王后曾镇襄都, 闻安师古像形制甚异,乃遣人图之,于长安延兴寺 造之。初铸之夕,亦感天乐雨华,大有灵瑞。像今现在 延兴寺也。
“大业十二年,同泰寺瑞像数汗。其年朱粲贼破掠诸 州,来至荆邑,营于寺内,大殿高临城北。贼上殿上射 城中。留守患之,夜以火箭烧之。城中道俗悲悼,瑞像 灭失。其夜不觉像逾城而入,至宝光寺门外立,且见 像存,合城欣悦。”贼散,看像故处,一不被烧,灰炭不及。 今续立殿不如前者。伪梁萧铣凤鸣五年,伪宋王杨 “道生等至寺礼拜,像大流汗,身首雨流,竟日不息。其 年九月,大唐兵马从蜀江下。其月二十日,寺僧法通 以唐运将统,希求一瑞,绕像行道,其夜放光明满堂。 至二十五日,光彩渐灭。其日,赵郡王兵马入城。”斯亦 庆幸大同,故流光为其善瑞也。至于亢旸之月,宰牧 致诚,无不毕应。至贞观六年六月大旱,都督应国公 武彟,迎像建斋,行道七日。官僚上下立于像前,一心 观佛。良久,云气四布,甘雨滂流。其年大熟,都督乃舍 黄金,更度瑞像辇舆,幡华庄严,众具备矣。
《法苑珠林》:唐陇西李大安,工部尚书大亮之兄也。武 德中,大亮任越州总管,大安自京往省之,大亮遣奴 婢数人从兄归,至谷州鹿桥,宿于逆旅。其奴有谋杀 大安者,候其眠熟,夜已过半,奴以小剑刺大安项,洞 之,刃著于床,奴因不拔而逃。大安惊觉,呼奴其不叛 者,奴婢欲拔刃,大安曰:“拔刃便死,可先取纸笔作书” 毕,县官亦至,因为拔刃洗疮,加药,大安,遂绝。忽如梦 者,见一物长尺馀,阔厚四五寸,形似猪肉,去地二尺 许,从户入,来至床前,其中有语曰:“急还我猪肉。”大安 曰:“我不食猪肉,何缘负汝?”即闻户外有言曰:“错,非也。” 此物即还,从户出,大安仍见庭前有池水,清浅可爱, 池西岸上有金像,可高五寸,须臾渐大,而化成为僧, 被袈裟甚新净。语大安曰:“被伤耶?我今为汝将痛去, 汝当平复还家,念佛修善也。”因以手摩大安颈疮而 去。大安得其形状,见僧背有红缯补袈裟,可方寸许, 甚分明。既而大安觉,遂苏,而疮亦复不痛,能起坐食。 十数日,京宅子弟迎至家,家人亲故来视,大安为说 被伤由状及见像事。有一婢在傍闻说,因言:“大安之 初行也,安妻使婢诣像工,为造佛像。像成,以彩画衣, 有一点朱汗像背上。当令工夫之,不肯,今仍在,形状 如郎君所说。”大安因与妻及家人共起观像,乃同所 见无异,其背点宛然补处。于是叹异,信知圣教不虚。 遂加崇信佛法,弥殷礼敬,益年不死。
唐武德年,邡州西南慈乌川有郝积者,素有信敬。见 群鹿常在山上,逐去还来,异之。掘鹿所止处,得石像, 高一丈四尺许,移出川中村内,至今现存。自像出后, 群鹿因散。故老传云:“迦叶佛时所藏有四十躯,今虽 两现,馀在山隐。其形如今玉华东铁矿像相似,不可 获矣。”
冀州故观城人姜滕生,武德末年忽遇恶疾,遂入蒙 山医疗,积年不愈,后始还家,身体疮烂,手足指落。夜 眠忽梦见一白石像,可长三尺许,谓之曰:“但为我续 手,令尔即差。”至旦忽忆于武德初年在黍地里打雀, 于故村佛堂中取《维摩经》裂破,用系杖头吓雀。有人 见者云:“裂经大罪。”滕生反更恶骂,遂入堂中打白石 像,右手断落。梦中所见,宛然旧像。遂往佛前,头面作 礼,尽心悔过。雇匠续其像手,造《经》四十卷,营一精舍。 一年之内,病得全愈。乡人号为“圣像。”其堂及像并皆 见在。
《云仙杂记》:“元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 五驮无馀。”
《宋高僧传》:释惟忠出家法定寺,寺有弥勒圣像。唐武 德中,忽有枯查沿江而至,夜发光明,因雕作像首。贞 观中,窦轨为长史,剑门佛首光见,引达于府。窦公令 人迎取数百人,亦不能胜,乃令祝之,任欲何往,遂言 可就法定否,乃一人能举,窦遂造佛身,长史高士廉 盖殿以安之。
《冥祥记》:“凤州城南有明相寺,佛数尊皆饰以金焉。乱 离之后,有贫民刮金鬻而自给,迨至时宁,金彩已尽, 于是遍身生癣,痒不可忍,必须以物自刮,皮尽至肉, 肉尽至骨而死焉。”
唐贞观二十年,征龟兹,有薛孤训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龟兹后,乃于精舍剥佛面金,旬日之间,眉毛尽 落。还至伊州,乃于佛前悔过,以所得金皆为造功德, 未几眉毛复生。
《太平广记》:唐贞观中,有人任巂州一县令,往高昌,于 寺得一真珠像。至京师诸大寺欲与千贯钱买之,不 肯,遂毁破卖得一千三百贯。后月馀患肿,寤寐之间, 见一僧云:“何因毁坏尊像?”遂遣人拔其舌,长尺馀,苦 痛呻吟,数日而死。德安县令薛逵备知此事。
“并州有人解画,曾陷北虏,突厥可汗遣画佛像。此人 时偷彩色,恐被搜获,纸裹塞鼻中,鼻中血出数升。此 人后为僧,唐贞观中于山东住寺,渐渐患鼻。二三年 后,鼻中生肉,甚大如桃,脓血狼藉,酸疼不已。后请僧 灵𫖮忏悔,病亦不愈,十年始亡。”灵𫖮尝住慈恩寺说 其事。
《法苑珠林》:“襄州岘山华严寺行像,隋文将崩,两鼻洟 出。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内,洟还连出,涂漫怀内,方圆 一尺,初未委也。及后太宗升遐,方知兆见。至六月内, 洟又重出,合州同惧,不知何祸。至七月内,汉水汎涨, 溢入城郭,深丈馀,陷溺不少。今在本寺,祈求殷矣。” 唐永徽年,雍州蓝田东悟真寺。寺居蓝谷之西崖,制 穷山美,殿堂严整。有像持寺北隒,更修别院,大石横 嶷,甚为妨碍。乃以火烧水,沃之令散,终无以致。便以 铁锤打破,中获金像一躯,四面无缝,天然裹甲,不知 何来。像趺全具,非工合作,亦不识是何珍宝。高五寸 许,今在山寺。其年益州光明柱上有一佛二菩萨现, 虽削还影出。初在九陇佛堂,长史张绪“以《聚众移入 光明》”,今现在。
唐雍州鄠县东沣水西李赵曲有金像,高三尺六寸, 并焰光四尺,数放光明。像形露右膊,极威严。余闻往 寻见之,趺上铭云:“秦建元二十年四月八日,于长安 中寺造十王慧韶感佛泥曰,达遇遗像。是以赖身之 馀,造铸神模,若诚感必应,愿使十方同福。”铭文如此。 问其获缘,云:“昔废二教”,遂藏于沣水罗仁涡中。有人 岸行,闻涡中有声,亦放光明,向村老说,便趣水求。涡 中纯沙,水出光明,便就发掘,乃获前像。时尚在周村 家藏隐,互相供养,闭在闲堂,放光自照,今在村中。 唐显庆四年,抚州刺史祖氏为亢旱故,请祈无效。有 人于州东山见有形像,莫测其由。将事移徙,铿然不 动,风声扇及,远近同趣。有潭州人云:“彼寺失之,乃在 此耶?”寻其行路,乃现二迹,各长三尺,相去五百里。刺 史以亢炎既久,便往祈请,尽州官庶香华,步往二十 里许,泣告情事,勤至弥甚。使三人捧之,飘然应接,返 还州寺。随路布云,当夕霈下,遂以丰足。今在抚州。 唐幽州渔阳县无终戍城内有百许家。龙朔二年夏 四月,戍城火灾,门楼及人家屋宇并为煨烬,惟二精 舍及浮图并佛龛上纸帘蘧蒢等,但有佛像,独不延 燎。火既不烧,岿然独在。时人见者莫不嗟异,以为佛 力支持。
唐并州城西有山寺,寺名“童子”,有大像坐高一百七 十馀尺。皇帝崇敬释教,显庆末年,巡幸并州,共皇后 亲到此寺。及幸北谷开化寺,大像高二百尺,礼敬瞻 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诸妃嫔内宫之 人,并各捐舍。并敕州官长史窦轨等,令速庄严,备饰 圣容,并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还京之日,至龙朔二 “年秋七月,内官出袈裟两领,遣中使驰送二寺大像。 其重子寺像披袈裟,日从旦至暮,放五色光,流照崖 岩,洞烛山川。又入南龛小佛,赫奕堂殿,道俗瞻睹,数 千万众。城中贵贱,睹此而迁善者,十室而七八焉。 唐龙朔三年春二月,沁州像现州北六十馀里,在绵 上县界长谷中,半崖上有古佛龛,中有”三铺石像,中 央像常放光明,照烛林谷。村人异之,以事闻州,遂以 达上。上乃敕京师大慈恩寺僧元秀,共使人乘驿往 审。登到之时,即见光明,如火,流飞出没,然续不绝。时 有云至龛窟,其光暂隐。云去光现,便即驰报。敕令图 写,重复依审,光还如初。频繁三夕,如初照耀。至今相 传,光仍不断。此处山林胜地郁茂。石龛佛像。古迹甚 多。莫委其初。睹瑞弥繁。
唐益州郭下法聚寺画《地藏菩萨》,却坐绳床,垂脚高 八九寸。本像是张僧繇画。至麟德二年七月,当寺僧 图得一本《放光》,乍出乍没,如似金环,大同本光。如是 展转图写出者,类皆放光。当年八月,敕追一本入宫 供养。现今京城内外道俗画者供养,并皆放光,信知 佛力不可测量。
“唐麟德二年,简州金水县北三学山,旧属益州。寺僧 慧昱,今权例得住益州郭下空慧寺,从州往荆州长 沙寺瑞金铜像所,至诚发愿,意欲图写瑞像供养。”访 得巧匠张净眼,使洁净如法,已画得六躯,未有灵感。 至第七躯,即放五色神光,洞照内外,远近皆睹。经于 七日,光渐隐灭。道俗惊喜,不可具述。慧昱将此像来 入长安,未及庄饰,并欲画左右侍者、菩萨、圣僧供养 具等。当时奉敕,令京城巧匠至中台,使百官诸学士监看,令画《西国志》六十卷,图有四十卷。慧昱为外无 好手,就中台凭匠范长寿,装画像在都堂。至六月七 日夜至三更初,像放五色光明,彻照堂外。有守堂人 出外起止,见堂上火出,谓内失火,惊走唱叫。堂内当 直官十人并兵士三十馀人,为天热并露身眠,光普 照身,人人相见,身体赤露,惊起具服。惟有一官,姓石 名怀藏,素无信心,但见外光,看身纯黑,光照彻旦方 歇。其石怀藏发露自责,尽诚悔过,亦不见光,照身得 明。及诸院官人兵士等,闻唤见光,并来看之。闻见之 者,并皆发心,尽行斋戒。诸官人等皆画一本,至家供 养。
《辩正记》“陈元范妻张氏,精心奉佛,恒愿自作一金像, 终身供养,有愿莫从。专心日久,忽有观世音金像,连 光五尺,现高座上,众叹其精感所致。”
《唐书狄仁杰传》:武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官 不能足,更诏天下僧日施一钱助之。仁杰谏曰:“工不 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 何求?今边陲未宁,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就令 雇作,以济穷人,既失农时,是为弃本。且无官助,理不 得成。既费官财,又竭人力,一方有难,何以救之?”后由 是罢役。
《张廷圭传》:“廷圭,河南济源人。慷慨有志尚。第进士,补 白水尉。举制科异等,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 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作大像,廷圭谏, 以为倾四海之财,殚万民之力,穷山之木为塔,极冶 之金为像,然犹有为之法,不足高也。填塞涧穴,覆压 虫蚁,且巨亿计,工员穷窭,驱役为劳,饥渴所致,疾疹 方作。又僧尼乞丐自赡,而州县督输,星火迫切,鬻卖 以充,非浮屠所谓随喜者。今天下虚竭,苍生雕敝。谓 宜先边境,实府库,养人力。”后善之,召见长生殿,赏慰 良厚,因是罢役。
《李峤传》:长寿三年,峤为成均祭酒平章事。武后将建 大像于白司马坂,峤谏:“造像虽俾浮屠输钱,然非州 县承办不能济,是名虽不税而实税之。臣计天下编 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今造像钱积十 七万缗,若颁之穷人,家给千钱,则纾十七万户饥寒 之苦,德无穷矣。”不纳。
《太平广记》:“唐神龙年中,襄阳将铸佛像,有一老姥至 贫,营求助施,卒不成。姥有一钱,则为女时母所赐也, 宝之六十馀年。及铸像时,姥持所有,因发重愿,投之 炉中。及破炉出像,姥所施钱,著佛胸臆,因磨错去之。 一夕,钱又如故。僧徒惊异,钱至今存焉。”
《吴地记》:“般若台,晋穆侯何曾置,内有水池石桥,铜像 一躯,高一丈六尺,高士戴颙建。唐景龙二年,有神光 现,数日不歇,奉敕改神景寺。东北有般若桥,因寺而 名。”
《太平广记》:婺州开元寺门有二金刚,世称其神,鸟雀 不敢近,疾病祈祷者累有验,往来致敬。开元中,州判 司于寺门楼上宴会,众人皆言金刚在此,不可。一人 曰:“土耳,何能为?”乃以酒肉内口。须臾,楼上云昏电掣, 既风且雷,酒肉飞扬,众人危惧,独污金刚者,拽出楼 外数十丈而震死。
《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三载四月,敕两京天下州郡, 取官物铸金铜天尊及佛各一躯,送开元观开元寺。” 《宋高僧传》:“释慧云往报成寺,发愿摹写弥勒像,举高 一丈八尺,募人出赤金。于时施者委输,逡巡若丘阜 矣。遂振橐龠,程巧工,一铸克成,相好奇特。”迨景云元 年,云于寺东廊南隅造别殿,安圣容。太极元年五月 十三日,改元延和。是岁,刑部尚书王志愔为采访使, 至浚郊宣敕:“应凡寺院无名额者,并令毁撤。所有铜 铁佛像收入近寺。”云移所铸像及造殿宇门廊,犹亏 彩缋,遇新敕,乃辍工。云于弥勒像前泣泪焚香,重礼 告曰:“若与此有缘,当现奇瑞,策悟群心。”少顷,像首上 放金色光,照耀天地。满城士庶,皆叹希有。是时生谤 毁者随丧目,又有舌肿一尺许者。远近传闻,争来瞻 礼。舍施如山,乃全胜概。像坐垂趺,人观稽颡。涉恶报 者云:“望像为其悔过。”斯须失明者重视,舌卷者能言, 皆愿为寺之奴,持钟扫地也。
《尚书故实》郑广文作《圣善寺报慈阁大像记》云:“自顶 至颐八十三尺,额珠以银铸成,虚中盛八石。”
“圣善寺银佛,天宝乱为贼截将一耳。后少傅白公奉 佛银三铤添补,然不及旧者。会昌拆寺,命中贵人毁 像,收银送内库。中人以白公所添铸比旧耳少银数 十两,遂诣白公索馀银,恐涉隐没故也。”又云:“张林说 毁寺时,分遣御史检天下所齐寺及收录金银佛像。 有苏监察者,巡覆两街诸寺,见银佛一尺已下者,多” 袖之而归,谓之“苏杠佛。”或问温庭筠将何对好遽曰: “无以过密陁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