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095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九十五卷 |
第九十五卷目录
佛经部汇考一
魏书〈释老志〉
隋书〈经籍志〉
唐书〈艺文志〉
东斋记事〈佛书〉
遂初堂书目〈释家类〉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菩萨契经藏般若部 宝积部〉
神异典第九十五卷
佛经部汇考一
《魏书》
《释老志》
晋元康中,有胡沙门支恭明译佛经,《维摩》《法华》《三本 起》等,微言隐义,未之能究。后有沙门常山卫道安,性 聪敏,日诵经万馀言,研求幽旨。慨无师匠,独坐静室 十二年,殚思构精神悟妙。赜以前所出经多有舛驳, 乃正其乖谬。石勒时,有天竺沙门佛图澄,少于乌苌 国就罗汉入道,刘曜时到襄国,后为石勒所宗信,号 为“大和尚”,军国规模颇访之,所言多验。道安曾至邺 候澄,澄见而异之。澄卒后,中国纷乱,道安乃率门徒 南游新野,欲令元宗所在流布,分遣弟子各趣诸方。 法汰诣扬州。法和入蜀,道安与慧远之襄阳。道安后 入苻坚,坚素钦德问,既见,宗以师礼。时西域有胡沙 门鸠摩罗什,思通法门,道安思与讲释,每劝坚致罗 什,什亦承安令问,谓之“东方圣人”,或时遥拜致敬。道 安卒后二十馀载,而罗什至长安,恨不及安,以为深 慨。道安所正经义,与罗什译出,符会如一,初无乖舛, 于是法旨大著中原。鸠摩罗什为姚兴所敬,于长安 草堂寺集义学八百人,重译经本。罗什聪辩有渊,思 达东西方言。时沙门“道彤、僧略、道恒、道”�僧肇、昙影 等与罗什共相提挈,发明幽致,诸深大经论十有馀 部,更定章句,辞义通明,至今沙门共所祖习。道彤等 皆识学洽通,僧肇尤为其最。罗什之撰译,僧肇常执 笔,定诸辞义,注《维摩经》,又着数论,皆有妙旨,学者宗 之。沙门法显慨律藏不具,自长安游天竺,历三十馀 国,随有经律之处,学其书语,译而写之。十年,乃于南 海师子国,随商人汎舟东下。昼夜昏迷,将二百日,乃 至青州长广郡不其劳山之下,乃出海焉。是岁,神瑞 二年也。法显所经诸国传记之,今行于世。其所得律, 通译未能尽正。至江南,更与天竺禅师跋陁罗辩定 之,谓之《僧祇律》,大备于前,为今沙门所持受。先是,有 沙门法领,从扬州入西域,得《华严经》本定律。后数年, 跋陁罗共沙门法业重加译撰,宣行于时。
《隋书》
《经籍志》
《佛经》者,西域天竺之迦维卫国,净饭王太子释迦牟 尼所说。释迦当周庄王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胁 而生。姿貌奇异,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舍太子位,出 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 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华言译之为净觉。其所说云: “人身虽有生死之异,至于精神,则恒不灭。”此身之前, “则经无量身矣。积而脩习,精神清净,则成佛道。天地 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然皆有成有败, 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 每劫必有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数不同。今此劫中, 当有千佛,自初至于释迦,已七佛矣。其次当有弥勒 出世,必经三会,演说法藏,开度众生。”由是道者,有四 等之果:一曰须陁洹,二曰斯陁含,三曰阿那含,四曰 阿罗汉。至罗汉者,则出入生死,去来隐显,而不为累。 阿罗汉已上,至菩萨者,深见佛性,以至成道。每佛灭 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醇醨之异,年岁远近,亦 各不同。末法已后,众生愚钝,无复佛教,而业行转恶, 年寿渐短,经数百千载间,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 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归淳 朴,谓之“小劫。”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初,天竺中多诸 外道,并事水火毒龙,而善诸变幻。释迦之苦行也,是 诸邪道并来嬲恼,以乱其心,而不能得。及佛道成,尽 皆推伏,并为弟子。弟子男曰桑门,译言“息心”,而总曰 “僧”,译言“行乞”,女曰比丘尼。皆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相 与和居,治心修净,行乞以自资,而防心摄行。僧至二 百五十戒,尼五百戒。俗人信凭佛法者,男曰优婆塞, 女曰优婆夷,皆去杀、盗、淫、妄言、饮酒,是谓五戒。释迦 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龙人鬼并来听法,弟子 得道以百千万亿数。然后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 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涅槃亦曰泥洹,译言灭度, 亦言常乐我净。初释迦说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 故有大乘、小乘之说,至是谢世,弟子大迦叶与阿难 等五百人,追共撰述,缀以文字,集载为十二部。后数 百年,有罗汉菩萨相继著论,赞明其义。然佛所说,“我 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推寻典籍,自汉已上,中国未传。或云久已流布, 遭秦之世,所以湮灭。其后张骞使西域,盖闻有浮屠 之教。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 土闻之,未之信也。后汉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 问于朝,而傅毅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及秦景,使天 竺求之,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并与沙门摄 摩腾、竺法兰东还。愔之来也,以白马负经,因立白马 寺于洛城雍门西以处之,其经缄于兰台石室,而又 画像于清源台及显节陵上。章帝时,楚王英以崇敬 佛法闻,西域沙门赍佛经而至者甚众。永平中,法兰 又译《十住经》,其馀传译多未能通。至桓帝时,有安息 国沙门安静,赍经至洛,翻译最为通解。灵帝时,有月 支沙门支谶、天竺沙门竺佛朔等,并翻佛经。而支谶 所译《泥洹经》二卷,学者以为大得本旨。汉末,太守竺 融,亦崇佛法。三国时,有西域沙门康僧会,赍佛经至 吴译之,吴主孙权甚敬信。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 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 舛,未能通解。甘露中,有朱仕行者往西域,至于阗国, 得经九十章。晋元康中,至邺译之,题曰《放光般若经》。 太始中,有月支沙门竺法护西游诸国,大得佛经。至 洛翻译,部数甚多。佛教东流,自此而盛。石勒时,常山 沙门卫道安,性聪敏,诵经日至万馀言,以胡僧所译 《维摩》《法华》未尽深旨,精思十年,心了神悟,乃正其乖 舛,宣扬解释。时中国纷扰,四方隔绝,道安乃率门徒 南游新野,欲令元宗所在流布,分遣弟子各趋诸方。 法性诣扬州,法和入蜀,道安与惠远之襄阳,后至长 安,苻坚甚敬之。道安素闻天竺沙门鸠摩罗什思通 法门,劝坚致之。什亦闻安令问,遥拜致敬。姚苌弘始 二年,罗什至长安,时道安卒后已二十载矣,什深慨 恨。什之来也,大译经论,道安所正,与什所译义如一, 初无乖舛。初,晋元熙中,新丰沙门智猛策杖西行,到 华氏城,得《泥洹经》及僧祗律。东至高昌,译《泥洹》为二 十卷。后有天竺沙门昙摩罗谶复赍胡本,来至河西。 沮渠蒙逊遣使至高昌取猛本,欲相参验,未还而蒙 逊破灭。姚苌弘始十年,猛本始至长安,译为三十卷, 昙摩罗谶又译《金光明》等经。时胡僧至长安者数十 辈,惟鸠摩罗什才德最优,其所译则《维摩》《法华》《成实 论》等诸经,及昙无忏所译《金光明》,昙摩罗忏所译《泥 洹》等经,并为大乘之学。而什又译《十诵律》,天竺沙门 佛陁耶舍译《长阿含经》及四方律,兜法勒沙门昙摩 难提译《增一阿含经》,昙摩耶舍译《阿毗昙论》,并为小 乘之学。其馀经论不可胜纪。自是佛法流通,极于四 海矣。东晋隆安中,有罽宾法门僧伽提婆译《增一阿 含经》及《中阿含经》。义熙中,沙门支法领从于阗国得 《华严经》三万六千偈,至金陵宣译。又有沙门法显自 长安游天竺,经三十馀国,随有经律之处,学其书语, 译而写之。还至金陵,与天竺禅师跋罗参共辨定,谓 《僧祇律》学者传之。齐梁及陈并有外国沙门,然所宣 译,无大名部可为沙门者。梁武帝大崇佛法,于华林 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 目录》。又后魏时,太武帝西征长安,以沙门多违佛律, 群聚秽乱,乃诏有司尽坑杀之,焚破佛像,长安僧徒, 一时歼灭。自馀征镇豫闻诏书,亡匿得免者十一二。 文成之世,又使修复。熙平中,遣沙门慧生使西域,采 诸经律,得一百七十部。永平中,又有天竺沙门菩提 留支大译佛经,与罗什相埒,其《地持》《十地论》,并为大 乘学者所重。后齐迁邺,佛法不改。至周武帝时,蜀郡 沙门卫元嵩上书,称“僧徒猥滥”,武帝出诏,一切废毁。 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 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 处,并官写一切经置寺内,又别写藏于秘阁。天下之 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 倍。大业时,又令沙门智果于东都内道场撰诸经目, 分别条贯,以佛所说经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 三曰杂经。其馀似后人假托为之者,别为一部,谓之 “疑经。”又有菩萨及诸深解奥义,赞明佛理者,名之为 “论”,及戒律,并有大、小及中三部之别。又所学者录其 当时行事,名之为记,凡十一种。今举其大数列于此。 《大乘经》六百一十七部,二千七十六卷。《小乘经》四百 八十七部,八百五十二卷。《杂经》三百八十部,七百一 十六卷。《杂疑经》一百七十二部,三百三十六卷。《大乘 律》五十二部,九十一卷。《小乘律》八十部,四百七十二 卷。《杂律》二十七部,四十六卷。《大乘论》三十五部,一百 四十一卷。《小乘论》四十一部,五百六十七卷;《杂论》五 十一部,四百三十七卷;《记》二十部,四百六十四卷。共 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
《唐书》
《艺文志》
萧子良《净注子》二十卷。〈王融颂〉僧僧祐《法苑集》十五卷, 又《弘明集》十四卷,《释迦谱》十卷,《萨婆多师资传》四卷,
虞孝敬《高僧传》六卷,又《内典博要》三十卷,僧贤明《真言要集》十卷,郭瑜《修多罗法门》二十卷,骆子义《经论纂要》十卷,顾欢《夷夏论》二卷,甄鸾《笑道论》三卷,卫元 嵩《齐三教论》七卷,杜乂《甄正论》三卷,李思慎《心镜论》 十卷,裴子野《名僧录》十五卷”,僧宝昌《名僧传》三十卷, 又《比丘尼传》四卷,《僧惠皎高僧传》十四卷,僧道宗《续 高僧传》三十二卷,陶弘景《草堂法师传》一卷,萧回理 《草堂法师传》一卷,《稠禅师传》一卷,阳炫之《洛阳伽蓝 记》五卷,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三卷,僧彦琮《崇正论》六 卷,又《集沙门不拜俗议》六卷,《福田论》二卷,《道宣统略 净住子》二卷,又《通惑决疑录》二卷,《广弘明集》三十卷,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续高僧传》二十卷,《后集续高 僧传》十卷,《东夏三宝感通录》三卷,《大唐贞观内典录》 十卷,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法琳辨正论》 八卷,又《破邪论》二卷,《复礼十门辩惑论》二卷,《杨上善 六趣论》六卷,又《三教铨衡》十”卷,僧元琬《佛教后代国 王赏罚三宝法》一卷,又《安养苍生论》一卷,《三德论》一 卷,《入道方便门》二卷,《众经目录》五卷,《镜谕论》一卷,《无 碍缘起》一卷,《十种读经仪》一卷,《无尽藏仪》一卷,《发戒 缘起》二卷,《法界僧图》一卷,《十不论》一卷,《忏悔罪法》一 卷,《礼佛仪式》二卷,《李师政内德论》一卷,《僧法云辨量 三教论》三卷,又《十王正业论》十卷,道宣又撰《注戒本》 二卷,《疏记》四卷,《注竭磨》二卷,《疏记》四卷,《行事删补律 仪》三卷,《释门正行忏悔仪》三卷,《释门亡物轻重仪》二 卷,《释门章服仪》二卷,《释门归敬仪》二卷,《释门护法仪》 二卷,《释氏谱略》二卷,《圣迹见在图赞》二卷,《佛化东渐 图赞》二卷,《释迦方志》二卷,僧彦琮《大唐京寺录传》十 卷,又《沙门不敬录》六卷,《元应大唐众经音义》二十五 卷,《元恽敬福论》十卷,又《略论》二卷,《大小乘观门》十卷, 《法苑珠林集》一百卷,《四分律僧尼讨要略》五卷,《金刚 般若经集注》三卷,《百愿文》一卷,《元范注金刚般若经》 一卷,又《注二帝三藏圣教序》一卷,《太宗、高宗慧觉华 严十地维摩缵义章》十三卷,《行友已知沙门传》一卷, 《道“岳〈三藏本疏〉》二十二卷,道基《杂心元章并钞》八卷, 又《大乘章钞》八卷,智正《华严疏》十卷,慧净《杂心元文》 三十卷,又《俱舍论文疏》三十卷,《大庄严论文疏》三十 卷,《法华经缵述》十卷,《那提大乘集议论》四十卷,《释疑 论》一卷,《注金刚般若经》一卷,《诸经讲序》一卷,《元会义 源文本》四卷,又《时文释钞》四卷,《涅槃义章句》四卷,《慧 休杂心元章钞疏》《灵润涅槃义疏》十三卷,又《元章》三 卷,《遍摄大乘论义钞》十三卷,《元章》三卷,《辨相摄论疏》 五卷,《元奘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辨机西域记》十二卷, 《清彻金陵塔寺记》三十六卷,《师哲前代国王修行记》 五卷,《大唐内典录》十卷,《母煚开元内外经录》十卷,《智 矩宝林传》十卷,《法常摄“论义疏》八卷,又《元章》五卷,慧 能《金刚般若经口诀正义》一卷,《僧灌顶私记》,《天台智 者词旨》一卷,又《义记》一卷,道绰《净土论》二卷,《道绰行 图》一卷,智首《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法砺《四分疏》十 卷,又《竭磨疏》三卷,《舍忏仪》一卷,《轻重仪》一卷,慧满《四 分律疏》二十卷,慧旻《十诵私记》十三卷,又《僧尼行事》 三卷,《尼众竭磨》二卷,《菩萨戒义疏》四卷,《空藏大乘要 句》三卷,道宗《续高僧传》三十二卷,《元宗注金刚般若 经》一卷,道氤《御注金刚般若经疏宣演》三卷,《高僧懒 残传》一卷,元伟《真门圣胄集》五卷,僧法海《六祖法宝 记》一卷,辛崇《僧伽行状》一卷,神楷《维摩经疏》六卷,灵 湍《摄山栖霞寺记》一卷,《破胡集》一卷,《法藏起“信论疏》 二卷,《法琳别传》二卷,《大唐京师寺录》《元觉永嘉集》十 卷,怀海《禅门规式》一卷,希运《传心法要》一卷,元嶷《甄 正论》三卷,光瑶注《僧肇论》三卷,李繁《元圣蘧卢》一卷, 白居易《八渐通真议》一卷,《七科义状》一卷,《栖贤法隽》 一卷,《禅关八问》一卷,僧一行《释氏系录》一卷,宗密《禅 源诸诠集》一百一卷,又《起信论》二卷,《起信论钞》三卷, 《原人论》一卷,《圆觉经大小疏钞》各一卷,《楚南般若经 品颂偈》一卷,又《破邪论》一卷,《希还参同契》一卷,《良伯 大乘经要》一卷,又《激励道俗颂偈》一卷,《光仁四大颂》 一卷,又《略华严长者论》一卷,《无殷垂诫》十卷,《神清参 元语录》十卷,《智月僧美》三卷,《惠可达磨血脉》一卷,《靖 迈古今译经”图纪》四卷,智升《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 又《续大唐内典录》一卷,《续古今佛道论衡》一卷,《对寒 山子诗》七卷,《庞蕴诗偈》三卷,《智闲偈颂》一卷,《李吉甫 一行传》一卷,《王彦威内典目录》十二卷
《东斋记事》
《佛书》
佛书见于中国,世谓起于后汉明帝时。今考之,盖明 帝之前既有刘向《列仙传》曰:“历观百家之中,以相捡 验,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经。霍去 病传》,收休屠祭天金人,张晏曰:“佛徒祀金人也。”颜师 古曰:“今佛像是也。”《汉武故事》曰:“昆邪王杀休屠王,以 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宫。金人皆长丈” 馀,其祭不用牛羊,惟烧香礼拜,上使依其国俗祀之。 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 口传《休屠经》。此皆明帝未遣使取经之前也。使明帝之前未有佛书,则傅毅对明帝所言,何从而得之。《隋 书经籍志》云:“其书久已流布,遭秦之世,所以湮灭。”其 说必有所据也。
《遂初堂书目》
《释家类》
《金银字传》,《大士颂》,《金刚经》,《六祖金刚经解义》,《王荆公 注金刚经》,《华严经》,《楞严经》,《圆觉经》,《楞严经疏》,《圆觉经 疏》,《维摩经疏》,《六祖坛经》,《正法眼藏》,《马祖四家录》,《笑道 论》,《非韩论》,《万善同归》,《原人论》,《弘明集》,《广弘明集》,《通明 论》,《佛教总年》,《佛运统纪》,《僧宝传》,《续僧宝传》,《僧史》,《僧史 略》,《高僧传》,《法藏碎金录》,《宗门统要》,《释氏要览》,《祖庭事 苑》,《释氏六帖,传灯录》,《临济语录》,《云门语录》,《勇禅师语 录》,《普融禅师语录》,《诏国师语录》,诸祖偈颂,《庞居士诗》, 《寒山诗》,《大慧武库》《林间录》,《芙蓉般阳集》,《北山录》,《端禅 师语录》,《无住语录》,释梵《雪窦语录》,《近世尊者语录》,《古 塔王语录》,晁文元《耄智馀书》,《道院集要》,《禅源诸诠》,《风 穴语录》,《谢阳以下二十二家语录》,《德仙语录》,《曹洞语 录》,《长芦觉语录》,《法云语录》。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
《菩萨契经藏般若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右。佛于天上人间四处十六会,说西域本有二十万偈,此方八部咸在其中。唐三藏法师元奘取全本于西域之玉华寺译成六百卷,《般若空宗》此焉周尽。初,法师将顺众意,如罗什所翻,除繁去重,于夜梦中有极怖畏事,还依广翻,即见殊胜境界,遂不敢删,依梵本译。庆成之日,般若放光,诸天雨华,空中音乐异香芬烈。法师曰:“此镇国之典《人天大宝经》。自记此方当有乐大乘者,国王、大臣、四部徒众,书写受持,读诵流布,皆得生天,究竟解脱。《开元释教录》云:‘诸经以般若建初者,谓诸佛之母也;般若,六度之一数也。五度未与大名,惟此般若圆宗,独称尊大,乃是众妙之渊府,群智之元宗,万法之本原,众圣之圆’” 极。所以前五但为佐助。与般若作其辅翼。惟此独立大名。般若者。此云智慧也。
第一会王舍城鹫峰山说。第一卷至四百卷。
右四十帙,八十五品新译。此方旧来流传。佛在鹫峰,菩萨声闻众集。佛于一一身分放大光明,其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殑伽沙诸佛世界。十方诸佛各遣大菩萨众,持金莲华奉释迦佛。佛知众集,告舍利弗:“为诸菩萨众说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弗、满慈子与佛问答演说。初会四百卷,中说一切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三十七菩提分法,四静虑定、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如来三身、四智、十力、四无畏、四无量心、六神通、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一切功德,皆从六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多,最大最胜,最为第一,更无过者。馀五波罗蜜,皆摄入此般若波罗蜜中。一切诸法,若无般若,不得名为到彼岸故。佛说内空,内六根空故外空,外六尘空故内外空,根尘皆空故空空,一切法空故大空,十方皆空故胜义空,涅槃亦空故有为空,三界皆空故无为空,无生、住、异、灭故毕竟空,诸法竟不可得故无际空,无初、中、后故散空,散谓有放、有弃、有舍可得,此由散空、无变异空,无放无弃无舍本性空,一切法非佛所作,本性空故自相空,一切法自相皆空。如变碍是色自相,领纳是受自相等。共相空,谓一切法,如苦是有漏法共相,无常是有为法共相,空,无我是一切法共相等。一切法空,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法皆空故不可得空,三际不可得故无性空,无少法可得故自性空;诸法能和合自性空故无性自性空,诸法无能和合性,有所和合自性皆空故,六波罗蜜、三解脱、十力、十八不共一切智、四果、二乘、十地、究竟涅槃皆如梦如幻。设更有法胜涅槃者,我亦说为如梦如幻。何以故?幻、化、梦事与一切法乃至涅槃,“皆悉无二无二分故。一切诸佛一切功德,无不皆从此般若波罗蜜多所生故。一切三乘贤圣五果福地乃至人天,富乐自在福德吉祥,亦不离此般若波罗蜜多。一切世、出世间诸功德善法,若无般若为其先导,如人无眼则无所往,若人受持读诵恭敬供养,系念在心而不忘失者,即知是成佛之” 前相去佛非远故。如是之人,一切魔怨外道不能恼乱,一切毒药毒蛇恶兽不敢伤害,诸恶鬼神悉皆远离,水火风灾亦所不及。若人军阵刀箭不中,战斗得胜,一切灾难无不灭者。则法师序云:“《大般若经》者,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 旧已译八部,才现半珠。今具十六会乃握全宝。义既天悠辞仍海溢。且为诸分之本。又是前古未传。此《初会经》四百卷八十五品矣。
第二会,四百一,至四百七十八卷。巨则法师序云:“舌覆大千,身分巨亿,普利六趣,震动十方。” 是使微尘刹土不动而游,恒沙诸佛不谋而证,非般若至赜,孰能致此?同幻花之开落,不灭不生;比梦像之妍媸,无染无净。𩙪谷投响,则毁誉共销;月池浸色,则物我俱谢。文优理诣,感通悟永。此会凡八十五品、七十八卷,即旧《大品》《光赞》《放光》本同译别。然《大品》之于《光赞》,词倍丰而加美。此分之于《大品》,文益具而弥正。攒辉校宝岂不盛欤。旧译阙《常啼》等品,馀意大同。
第三会。从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卷。
右新译三十一品,五十九卷,于旧无涉。佛言:“若诸菩萨欲疾证得一切智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超声闻、独觉等地,欲住菩萨不退转地,欲得殊胜六种神通,欲以一念随喜之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施、戒、定、慧、忍、进,欲以一食、一香、一华、一镫、一衣、一盖、一幢、一幡供养十方沙界如来,欲满足六波罗蜜,欲得一切” 如来殊胜功德,欲得如上无量无边殊胜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第四会。从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卷。
右第八译,二十九品,一十八卷。一切凡夫,剖名相之符,保痴爱之宅,所以措怀有着,拟议必违,至真反此动𡧯斯会以假名般若授假名菩萨,是持幻法与幻人,故无作亦无得。此晨蜉之语岁,梦蝶之议觉乎此会一十九品、一十八卷,即旧小品《道行》《新道行明度经》。品之为言分也,分有长短,故有小品、大品焉。道行即分中之初品,译者取以别经,《明度》乃智度之异言,即就总目为号,寔由残阙未具,故使名题亦差。今大教克圆,鸿规允布,心术之要可复道哉!《开元释教录》云:“《放光大品》,新旧译耳,《大品》为新,放光为旧。”
《第五会》十卷。
右二十四品第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卷。佛言:“若诸菩萨但闻般若波罗蜜多,尚获无边功德胜利,况深信解如说修行。是诸菩萨近一切智,安住真如,疾证菩提。若有菩萨说声闻法,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悉皆证得阿罗汉果,所获福聚甚多;若菩萨为诸有情宣说般若,乃至一弹指顷,所获福聚甚” 多于前。
则法师序曰:“夫见生死者三有,著涅槃者二乘。知生死空斯出三界矣。知涅槃空斯过二地矣。” 此会二十四品十卷旧未传译,是《大经》略译,览者固当不以抵羽而轻积珍矣。
《第六会》八卷。〈自第一会至第六会并在鹫峰山说〉
右十七品第五百六十六卷至五百七十三卷最胜天王问佛说。即旧《胜天王般若》本同译别。此第二译发明弘旨,敞拔幽关固已法宝骈映义林交积。
第七会:《室罗》。�城给孤独园《说曼殊室利分》二卷。
右第五百七十四卷至七十五卷。与旧译《文殊般若》本同译别。此第三译。
则法师序曰:“即相无睹,真如之壮观;即虑无知,种智之默识。既泯修而造修,亦绝学而趣学。状其区别,则菩提万流;断其混茫,则涅槃一相。一相则不见生死,万流则无非佛法。不坏假名,而开实相。法尚不有,何有菩提?尚无菩提,何有证得?” 此会即旧译《文殊般若》矣。
《第八会》一卷。
右一品《那伽室利分》第五百七十六卷。与旧译《濡首菩萨分卫经》本同译别。此经第三译。
则法师序曰:“纵观空术,澄襟海定。蜃楼切景,知积气以忘跻;鸾镜含姿,悟慛空而辍览。故能自近鉴远,由真立俗。识危生之露集,知幼质之泡浮。电条青气之辉,云空轩盖之影。文约理赡,昔秘今传。” 虽一轴单译,而三复固多重味矣。
第九会说《能断金刚分》一卷。〈第八第九会并在给孤独园〉
右第四译第五百七十七卷。与旧《金刚般若》本同译别。凡本具云“能断金刚般若。” 欲明菩萨以分别为烦恼。而分别之惑坚类金刚。此经所诠无分别慧乃能除断。故知旧译失上二字。又下文三问阙一。九谕阙三。法师具依梵本翻译。
则法师序。冲照倬存,逸韵遐举。承闲语要,三问杰其标节;理情涂两,如肃其致穷。非想以布想,摄众度以檀度,格虚空而未量,汎声香而不住。忘法身于相好,岂见如来分刹土,干微尘,谁为世界?河沙数非多之多福,山王比非大之大身。法性绝言,谓有说而便谤;菩提离取,知无授而乃成。皆所以拂霭疑津,剪萌心迳广略二本。前后五译。无新无故逾炼逾明。经卷所在则为有佛故。受持之迹其验若神。传之物听具如别录。
第十会他化自在天王宫说《般若理趣分》一卷
右一卷第五百七十八卷。与后译《实相般若》本同译别。
《般若理趣分》者。盖乃核诸会之旨归,绾积篇之宗绪。心凝旨敻义皎辞明。言理则理邃寰中,谈趣则趣冲垓表。虽一轴单译而具该诸分。若不留连此旨咀味斯文。何能指晤遥津搜奇蜜藏矣。
第十一会说《施波罗蜜多分》五卷。
右新出,无旧译。从五百七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舍利弗言:“若菩萨欲证无上菩提,一切行中应先行施,作如是念:‘我施十方界一切有情,令永解脱恶趣生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心者令永不退;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以布施善根勿招馀果,惟证无上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如是乃名布施波罗蜜多,普令一切波罗蜜多皆得圆满’。” 若无后心,缘一切智回向菩提,虽行布施而非波罗蜜多,亦不能令馀所修习波罗蜜多速得圆满,亦不能得一切智智。菩萨知一切法如幻化故,行布施时无实可舍,证正觉时实无所得,如二幻师戏为交易,此中二事俱非实有,佛神力故,令舍利子及大众等,见十方佛刹中诸菩萨广大布施、财施、法施、身命施等。佛言:“求大菩提当如是施。”
第十二会“说《戒波罗蜜多分》”五卷。
右新译。从五百八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卷。夫欲储净法先涤身器。将越爱流前鸠行楫。戒者切身口而流训。则一“言一行斯佛事矣。因动静以研几。则举足下足皆道场矣。诚险道之夷蹬暗室之凝釭度疫之仙丸出苦之神驭也。” 五卷单译一如施分。
第十三会说《忍波罗蜜多分》一卷。
右新译第五百八十九卷。佛言:“一切法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斗争心息,其心平等犹若虚空,不相伺求种种瑕隙,由斯感得大丈夫相所庄严身,一切有情见者欢喜,乃至证得清凉涅槃毕竟安乐。”
则《法师序》曰:“将夷道梗,为垣心怨。播亲亲于蠢徒,辟荡荡于情路。虽毁甚矛箭,害穷虀粉。必当内蠲我想,外抵人相。目邻虚之有间,投刃曷伤;念机关之无主,触舟奚苦?如大浸稽空,而空无溺惧;积洿归泽,而泽无垢忿。况已谢之声,毁誉一贯;既迁之色,损益同科。不有来损,则摄受之路无从;不有往慈,则菩提之行” 无主,翻为善友,更领深恩。闻詈剧丝竹之娱,得捶逾捧戴之悦。太子之二目兼丧,曾靡一心;仙人之七分支解,方酬七觉。百矛集体,百福之相开;万恼萦身,万德之基立。语其大力,则拔山无以喻;谈其无畏,则贾勇弗之论。一轴单译,不其要欤?
第十四会说《勤波罗蜜多分》一卷。十一至十四会并 在给孤独园。
右新译第五百九十卷。惟夫浅溜穿石小滴盈器。钻燧之勤断干之渐。皆积微不已故。在着可观单卷《新译经》中详说诸菩萨懈怠精进行相。
第十五会鹫峰山说《静虑波罗蜜多分》二卷。
右新译第五百九十一卷至九十二卷。“夫心之用也大矣哉!动则舛竞聿兴,静则众变几息,大之充法界,细之入邻虚。故海岳寰区心之影也;形骸耳目,心之候也。生死邅回,心之迷也;菩提昭旷,心之悟也。三界惟此寔曰难调,一处制之斯无不办。沈掉双斥、止观两明。” 故统之则一如,权之则二相,敞之则三脱,依之则四神,行之则五印,检之则六念,聚之则七善,流之则八解,阶之则九次,肆之则十遍。其馀四念四等之俦,五根五力之类,如泥之在钧,金之在锻,惟所用耳,岂有限哉!故能力味精通,神妙挥忽,日月上掩,川岳下摇,身遍十方,声覃六趣,水火交质,金玉易形,殚变化之途,出思议之表。
第十六会竹林园中白鹭池侧说《般若波罗蜜多分》 八卷。
右新译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卷。佛言:“若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受持一句,尚获无量无边功德,况于此《大般若经》,能具受持、转读、书写、供养、流布、广为他说,彼所获福不可思议。说此法时,无量无边菩萨得无生法忍,复有无边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尔时,如来记彼决定当证无上菩提。”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二十卷。〈作三十卷〉
右佛将说法先入三昧。于一一身分放大光明,遍十方大千世界,众生见光皆得不退。佛出广长舌相,放无量亿百千光,化为千叶金色莲华,上皆有佛坐。一一化佛皆说六波罗蜜,众生闻者皆发大菩提心。此经二十卷九十品与前《大经》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经或三十卷四帙〉《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十五卷〉
右三经与《大般若》第二会同本异译。其《光赞般若》,比于新经三分将一,至《散华品》后文并阙。按姚秦僧睿《小品序》云:“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广略之说也。其多者云有十万偈,少者六百偈。” 此之大品即是天竺之中品也。准斯中品,故知与《大经》第二曾同梵文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
右与小品《道行经》等同本异译。故初题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道行品》第一。” 但文不足。三分过二。准《道行经》后阙十品。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亦名般若道行品或八卷一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七卷或八卷一帙〉 《大明度经》四卷。
右四经与《大般若》第四会同本异译。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右与《大般若》第六会同本异译。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梁扶南三 藏曼陀罗仙译。
右亦名《文殊般若波罗蜜经》。初无十重光。后有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童真者是。” 又编入《宝积》。在第四十六会。与后经名同。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梁扶南三藏僧 伽媻罗译。
右初有十重光。后无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法王子者是。” 此本稍广。又此二经亦互有广略。与《大般若》第七会《曼殊室利分》同本异译。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一卷。〈一名决定诸法如幻化三昧经〉
右与《大般若》第八会那伽室利分同本异译,新旧相比,旧经稍广。文殊菩萨与龙吉祥菩萨等,执应器锡杖,人城乞食,舍利子、须菩提等问答说佛性离垢染,故名无上清净法身,无像,都无烦劳,无了不了,如幻化、影、响,无心无念,无言无说。说是法身清净功德时,有百亿菩萨、天人等,得无生忍者,发菩提心者,一生补处者,共叹菩萨功德无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秦鸠摩罗什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魏菩提留支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陈真谛译。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唐元奘译。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义净译。
右五经同本异译。解在第九会。
《实相般右波罗蜜经》一卷。
右与《大般若》第十会《般若理趣分》同本异译。西域梵文有广略二本。故实相理趣文意乃同,况大小异。佛为诸菩萨说,实谓真实,不虚妄故,相谓体相,自性凝𡧯故。具真如常𡧯之义,故名实相。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右佛为十六国王等说法欲灭时,一切有情造恶业故,国王灾难竞起,日月星变,水火雨雹,贼盗饥疫、兵戈鬼神等种种灾异,说救护法。国王眷属百官百姓皆当受持《般若》,七难即灭,皆得安乐。佛说菩萨行位、五忍、十五地等法,广如本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一卷鸠摩罗什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元奘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于六百卷《大般若》中,此为要略。若受持读诵,有殊胜功德,菩提不远,一切魔怨、外道、毒药、蛇兽、诸恶鬼神、水火军阵、刀箭风灾,不能为害。唐三藏法师到流沙,逢无量鬼神,丑恶凶猛,惟念《般若心经》,声发,即皆散灭。
《宝积部》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
右此经新旧重单合译。其四十九会合成一部。历代译者摘会别翻而不终部。帙唐南印度菩提流支翻译二十六会三十九卷。并流支新译二十三会八十一卷。旧译者止勘同编入。共成一部。列会如左。
《第一三律仪会》,三卷。
右与旧《大方广三戒经》同本异译。从第一卷至第三卷。大迦叶问佛:“若诸众生求于佛法力无畏者,摄受何法而修行,增长成熟诸如来道,证入菩提,得不退转?” 佛说此经,名《演说三戒》,亦名《说菩萨禁戒》,亦名《集一切佛法》。在家、出家菩萨修行法门,成就退失菩提法。详如本经。
第二,《无边庄严会》,四卷。
右从第四至第七卷,无边庄严菩萨为诸菩萨“求一切智善巧地者,令得圆满不思议愿,及一生补处所有善根等。愿佛开示如是法门。” 佛说此经,是无边辩才,摄一切义善巧以门。由此能照了一切法断一切疑。
第三,《密迹金刚力士会》,七卷。
右从第八卷至第十四卷《密迹金刚说如来身口》。
“心;三秘密目连,欲穷佛声边际,过西方九十九恒河沙佛土,终不能得,其音常近不远;应持菩萨过上方百亿恒河沙佛土,欲见佛顶相,亦不能见。楼至如来于贤劫千佛中最后成佛,住寿长远,所度弟子一切圣众等,与九百九十九佛适等无异不可限量。贤劫诸佛出世时,密迹常持金刚侍卫,其金刚杵掷于虚” 空复立于地,帝释、目连尽其神力皆不能动。密迹说是《不可思议法》时,菩萨、天人无央数发菩提心,得法眼净、无生法忍,诸佛世界六返震动,大光明照十方无量佛土。
“第四《净居天子会》”,二卷。
右旧译名《菩萨说梦经》。新改名《净居天子会》。当第十五及十六卷。佛说。诸菩萨修行。有《梦中所见》一百八相。
“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二卷。
右与旧《无量清净平等觉大阿罗陀无量寿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七、十八卷《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平等觉经》《朋弥陀经》,皆二十四愿,文异理同,与《宝积经》第五《无量寿会》同本异译,皆说极乐国胜妙弥陀愿力劝人往生。
“第六《不动如来会》”,二卷。
右与《旧阿閦佛国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九卷及二十卷。说妙喜世界种种胜妙不动佛行愿功德。
第七,《被甲庄严会》,五卷。
右新译。从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佛为无边慧菩萨说。“菩萨被大甲胄乘于大乘行于大道。持大法炬放大法光,击大法鼓霔大法雨。此《大菩提法》为诸众生作大饶益。”
第八,《法界体性无分别会》,二卷。
右与姚秦童寿所译《法界体性经》同本异译。当第二十六卷至二十七卷。文殊师利说:“法界体性无污染净,亦无向得,无解脱者。是心体性空无有实,从妄想起,非生住灭,无缚无脱,无向无得。是经如佛光明,一切普照。”
第九《大乘十法会》一卷。
右与梁众铠所译《大乘十法经》同本异译,当第二十八卷。十法者,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乐菩提心;五、乐法;六、观正法行;七行法顺法;八舍㤭慢;九善解如来秘密之教。记“声闻得菩提,言我皆痛,言我老弊,问耆媻、医药、逐诸外道捔胜金、抢马麦、提媻宿怨、乞食、空钵、木器、合腹谤” 等,皆是善巧方便,为后世众生利益故。十者心不希求声闻乘独觉乘行是十法名住大乘。此经能施一切众生。慧目大乘菩萨所当修学当得菩提。
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一卷。
右与旧《普门品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二十九卷。佛说普入不思议法门,色、声、香、味、触、法、八部三涂、贪瞋痴、善不善、有为无为等二十八三昧平等法门,若能受持,则为受持八万四千法门。说是经时,七十二万亿那由他诸天、一百八十万人等发菩提心,九万二千菩萨得无生忍。天魔忧苦涕泣,如中毒箭。众生闻是“经,决定得不退转,空我境界。”
第十一《出现光明会》,五卷。
右新译。从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四卷。月光童子问佛“往昔修何等业。得此无量无边种种色光明。” 佛为说《如来因地善根资粮圆满成就相好光明》等法门。
《第十二菩萨藏会》二十卷。
右从第三十五卷至第五十四卷,三藏法师自西域回首译出此经。初说王舍城五百长者问佛:“观何等相弃舍家法,悟大菩提。” 佛言:“我观世间众生,为十苦所逼,十恼害相憎嫉,入十种恶见稠林,为十种大毒箭所中,十不善道染汗缠缚。我以是等故,舍家趣无上道。” 五百长者皆证阿罗汉。次说如来十种不思议“法:一者如来身,二者音声,三者智,四者光,五者戒定,六者神通,七者十力,八者四无畏,九者大悲,十者不共佛法,四无量心、六波罗蜜、三十七品法门、四谛、十二缘、四摄等法。” 《檀波罗蜜》中说:“过去善摄受如来因地为纺绩人,日以一缕微线施佛,愿未来世成等正觉。由此福故,十五拘胝劫不堕恶道,千反为轮王帝释,累劫奉事诸佛,致成菩提。” 《精进波罗蜜》中说。“过去炽然精进如来因地修行时,于千岁中不于弹指顷起睡眠及念欲乐心,不起称量饮食咸淡甘苦心不观授食人,而是男是女于树下坐,不一仰观树相,于千岁中不曾起念,论世间无益之语,起如是妙行,修如是道迹,勇猛精进” 未曾休息,释迦如来因地作天帝释,于赡部洲大疾疫劫,化大身令病苦众生割截身肉,食已病愈,以愿力故,随割随生,食其肉者,乃无一人堕于恶道,皆住三乘得不退转,有如是力。如是等微妙法门,不可具举,佛言:欲疾证得菩提。
者,当于如是《大菩萨藏微妙法门》,猛利殷重,读诵修习,广为他说,此是诸菩萨等圣珍宝藏,当勤修学,如我所证。
第十三佛为阿难说《处胎会》,一卷。
右与《旧胞胎经》同本异译。当第五十五卷。
《第十四佛说入胎藏会》,二卷。
右唐旧译。单大。当第五十六卷及五十七卷。〈此入胎藏会本名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邪杂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义净析出别行。〉说人受生入胎种种事。本同译。《别入胎藏会经》初说佛种种方便。《化难陀离欲出家事。经》末说难陀往昔设浴供佛等缘。致金色身具三十相。短佛四指。今得证果事。比旧经增多。
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
右与《文殊师利佛土严净》同本异译。从第五十八卷至第六十卷,说菩萨严净佛土种种行愿,及普见如来佛刹种种胜妙功德。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如一滴水,普见佛刹庄严如大海水,寿量众会不可思议。十方无量无边佛刹中一切如来,皆是文殊之所劝教成就。
“第十六《菩萨见实会》”,十六卷。
右从第六十一卷至第七十六卷,佛成道已,还迦毗罗城,将化父王。时国人迎佛,天龙八部围绕礼敬。佛现神通说法,授诸天、人非人及外道等菩提记。佛为净饭王等说六界差别法门,“地水火风空识界,十八界一切法皆空,诸根如幻境界如梦。此法是一切菩萨之所修行,一切诸佛之所证得。” 次四《转轮王品》,说佛往昔为转轮王,七宝具足,福力殊胜,与帝释分座。以贪欲故,从天堕没,以不放逸故,于帝释所亦无贪著。说是经时,净饭王等七万释种得无生忍,佛记皆当往生无量寿佛国,后皆成佛。
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
右旧译本名《菩萨藏经》,亦名《大悲心经》,同本异译。从第七十七卷至第七十九卷,说诸菩萨修行布施、精进、忍辱、多闻、修慈、修喜等法,致不退转。《大悲品》说“佛昔因夜暗然,两臂照道,救失路诸贾客为大畜身,以血肉施诸众生,乃至一劫为大力王,以身分割施媻罗门。八万四千岁中为恶魔骂辱,心不瞋恨,亦不言‘我有何罪,无量百千万世割肉刺血施诸众生’。” 如是种种行苦行。
第十八《护国菩萨会》,二卷。
右当第八十卷至八十一卷。护国菩萨问佛:“菩萨修行王等,于一切法增长功德,到究竟处,而得自在,入一切智。” 佛为说清净无畏,喜舍调伏,退堕障道系缚等法。说佛昔因为国王王子、𧶜主、女人,及为鹿马、狮、象、龟、猿、雉、兔等,受种种身,舍施身命,利益众生,求无上道。略说五十馀缘,次说《无量寿》。释迦阿閦佛昔为国王。壬子天神。供养《诸佛本缘》。
第十九《郁迦长者会》,一卷。
右与《法镜经》及《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八十二卷。说在家种种过患功德。出家菩萨修行功德之法。
第二十,《无尽伏藏会》,二卷。
右新译。当第八十三卷至第八十四卷。说菩萨五种伏藏。成就殊胜功德。速证菩提。
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一卷。
右与旧《幻士仁贤经》同本异译,当第八十五卷。王舍城中。幻士以幻术变化诸佛及僧供养,心中念悔,欲得灭没。所化庄严等,以佛神力令不灭没。七日,佛言:“一切诸法如我之身,及大千世界,皆如幻化。” 为跋陀罗说法授记。
第二十二《大神变会》,二卷。
右新译。当第八十六卷及第八十七卷。说如来有大神变。说法教戒神通等事。后说商主天子授记成佛。
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二卷。
右当第八十八卷及第八十九卷。说破戒妄言得果。贪著名利嫉妒瞋害种种罪相。教诫切至。
第二十四《优波罗会》,一卷。
右与旧《决定毗尼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卷。说菩萨声闻戒律,持犯开遮轻重尽护不尽护种种差别等法。
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二卷。
右与《旧发觉净心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一卷及九十二卷。说初业菩萨,业障暗钝,好世话、睡眠、戏论,广营众务,贪著所不应为,忘失正念,行迷惑舍。由昔恶业,久堕地狱,故,福慧微少,忏罪发愿,后当得生弥陀佛国,当舍利养。当观察愦闹、世话、睡眠,营务戏论,各有二十种过失。
第二十六,《善臂菩萨会》,二卷。
右旧译。当第九十三卷及第九十四卷《佛说菩萨》。
当具足六波罗蜜法
第二十七《善顺菩萨会》,一卷。
右当第九十五卷。此经与《须赖经》同本异译。解在彼经。
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一卷。
右当第九十六卷。佛为五百长者说“发菩提心者所应学应住应所修行法门。于身命财妻子屋宅饮食车服一切乐具应无所著。应观此身无量过患,四十四种可厌恶事。” 长者闻法得无生忍,授成佛记。
“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一卷。
右与《旧优填王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七卷。〈《新说三经》互佛广略。〉佛说鸩著女色,欲染过患,苦切详悉。
第三十,《妙慧童女会》,一卷,兼后。
右与旧两译《须摩提经》及流志先译《妙慧童女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八卷。从初至半,王舍城长者女,名妙慧,年始八岁,问佛:“云何得端正身,得富贵身,得眷属不坏,得莲华座,化生佛前,从一佛土至一佛土,处世无怨,所言人信,离障清净,能离诸魔。” 临终诸佛现前,佛为说四十行,童女授成佛记,即变成男子。
第三十一“恒河上优婆夷会。”〈与前同卷〉
右当第九十八卷。从半至末说。一切法如幻化如虚空。心尚不可得。何况心所生法。一切法皆无所得。名真修梵行。往昔千佛亦于此处说如是法。
第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一卷。
右与《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九十九卷。无畏德年始十二,见声闻,不起不迎,不问不礼。王问之云:“转轮圣王迎小王不?帝释迎馀天不?大海神礼河池神不?日月光神礼萤火不?” 如是等广说二乘,与大菩萨人种种差别。与舍利、目连、迦叶、须菩提问答妙法,见佛即转女身,受成佛记。
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辩会》,一卷。
右与《离垢施女经》及《得无垢女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卷。波斯匿王女年始八岁,与夫声闻迦叶、舍利弗等,本菩萨文殊、观音等问答法要,见佛问法,即转女身,授成佛记。
第三十四“功德宝华敷菩萨会。”
右当第一百一卷。从初至半。说持诵十方现在佛名所得殊胜功德。
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与前同卷〉
右与流志先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卷,从半至末“文殊《演说诸佛不思议甚深境界》。”
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四卷。
右与《如幻三昧经》及《圣善住意经》等同本异译,从第一百二卷至第一百五卷。文殊放大光明,召集十方诸菩萨众不可计数诸大弟子,入四万三昧而不能见。善住天子已曾供养多佛,入深法忍,辩才无碍。文殊与俱,见佛问法。是经说甚深法,“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诤,不进不怠,不禅不乱,不智不愚,无凡夫” ,无佛,不因缘、不无缘等法门。过去已有七十四亿𨚗由他百千诸佛说此法,弥勒贤劫未来千佛亦尔。又欲度造逆罪菩萨故,文殊持剑逼佛,佛为说法,诸菩萨得无生法忍。
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兼后》三卷。
右与旧太子刷护、太子《和休》二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六卷。从初至半。刷护,和休,王太子名也。问佛“何因缘得端正莲华化生,知宿命相好智慧三昧,不生八难,生天上,得六神通等。” 佛随问演说。王子与俱来五百同友,授成佛记。
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
右与《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等同本异译,从第一百六卷半至一百八卷,尽慧上菩萨问佛说诸菩萨以一搏食施给一切众生,一香一华供养十方佛,礼敬一佛,即礼敬十方佛。如是等种种善权方便法门,以至八相成道,示现金抢马麦十馀殃事等,皆是如来善权方便,教化众生。
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二卷。
右旧译本名《移识经》,新故名《贤护长者会》,从一百九至一百十卷。此二经本同译别。贤护童真问佛:“众生有识,如宝在箧不显不知,身谢识迁,如梦迁化,舍此受彼获当来报,受种种身迁转迁灭,往来苦乐等事。” 又大药王子问佛:“识舍于身,作何形像?” 佛为种种譬谕显说。
第四十《净信童女会》兼后二会同卷。
右当第一百一十一卷。初。波斯匿王女问佛。“菩萨正修行法。得坚固力,安住生死成熟众生,六度四无量五神通。化生诸佛前。转女身降魔转法轮等。” 佛为说此经。
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右本名《弥勒菩萨所问经》,与《大乘方等要慧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一卷中,说“不退转菩萨降伏魔怨知一切法。于诸世间心不疲倦速成菩提” 等。
第四十二《弥勒菩萨所问》会。
右与旧《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二卷末。佛说弥勒以善权方便安乐行,昼夜六时礼佛忏悔,劝请诸佛,及愿于来世人民无垢秽,奉行十善时成佛。释迦佛以身命布施,勇猛精进,愿于五浊恶世成佛度生。
第四十三《善明菩萨会》,一卷。
右与《摩诃衍宝严佛遗日摩尼宝》二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二卷。〈此《旧宝积经》有释论四卷。〉佛说诸菩萨修行求无上菩提,增进退失,善恶邪正,种种行相,及有《三十二法》得称菩萨,及说菩萨二乘差别,中道观心等种种譬喻,真实沙门,像似沙门,诸善恶事相,教戒切至,种种法义,富备微妙,学佛者当常诵读。
第四十四《宝梁聚会》二卷。
右当第一百一十三卷及一百一十四卷,佛说沙门善恶垢净,梵非梵行,种种事相,营事比丘于三宝物中所不应作,受诸罪报,住阿兰若,乞食受粪埽衣等,教戒精切。此经名“选择一切法宝” ,亦名《安住圣种仪式》,亦名《宝聚》,亦名《宝藏》。
第四十五,《无尽慧菩萨会》兼后二卷。
右当第一百一十五卷初说《十波罗蜜入十地先相》等法。
第四十六《文殊说般若会》。
右与大般若曼殊室利分。及众铠所译。《文殊般若》同本异译。从第一百一十五卷中至一百一十六卷末。解在文殊所说《般若经》。
第四十七《宝髻菩萨会》,二卷。
右亦名《菩萨净行经》。与《大集宝髻品》及康僧会所出《菩萨净行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七卷及一百一十八卷。〈此《宝髻会》有《释论》一卷。〉佛说《六波罗蜜》《三十七菩提分法》,《菩萨净行》等。
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一卷。
右与旧《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一十九卷。胜鬘夫人,波斯匿王,末利夫人之女,礼敬赞叹如来真实功德,佛为授记,号普光如来。佛言:“此经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一切声闻、缘觉不能究竟观察知见此经,叹如来真实第一义功德,大受大愿,摄受正法,入一乘如来藏,法身空义,及自性清” 《净心》等义,分十五章。断一切疑。决定了义。《入一乘道》。
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一卷。
右与旧《毗邪娑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二十卷。毗邪媻五通仙人领眷属五百仙人勤修苦行,不食而斋,有光明名闻,问佛“云何布施,死已得福,福在何处,有何形段?佛涅槃已,供养塔等,谁为受者?得何福报?” 佛如所问,为说有三十三种垢染,布施不得果报,及说种种上施,若佛现在,若已灭后,供养得福无异。复有五种无上施。谓佛及僧。及说法者及父母。复说生死转识。及生诸天欲乐衰相等事。
《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右与“《宝积》第一三《律仪会》” 同本异译。解在《宝积》第一会。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四卷后汉译。
《阿弥陀三邪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两卷吴译。 《无量寿佛经》两卷曹魏译。
右三经译文详略小异。本一经也。
《阿閦佛国经》二卷。
右与《宝积经》第六“不动如来会” 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文殊佛土严净经》二卷。
右与《宝积经》第十五《文殊授记会》本同译。别解在《宝积》。
《大乘十法经》一卷。
右与《宝积》第九《大乘十法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普门品经》一卷。
右与《宝积》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胞胎经》一卷。
右与《宝积》第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卷《胎藏会》本同译。《别解》在《宝积》。
《法镜经》二卷。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
右二经。与《宝积》第十九《郁迦长者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幻士仁贤经》一卷。〈或云仁贤幻士经〉
右与《宝积》第二十一《授幻师记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决定毗尼经》一卷。〈一名破坏一切心识〉
右与《宝积》第二十四《优娑离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发觉净心经》二卷。
右与《宝积》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优填王经》一卷。
右与《宝积》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 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须摩提经》一卷。〈亦直云须摩经〉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妙慧童女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
右与《宝积》第三十二“无畏德会” 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离垢施女经》一卷西晋法护译。
《得无垢女经》一卷。〈或云无垢女经一名论义辨才法门〉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三《无垢施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
右与《宝积》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佛说如幻三昧经》二卷。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六《善住意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太子刷护经》一卷。
《太子和休经》一卷。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本” 同译。《别解》在《宝积》。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
右与《宝积》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大乘显识经》二卷唐译。
右与《宝积》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大乘方等要慧经》一卷。
右与《宝积》第四十一《弥勒问八法会》同本异译。比《八法会》甚略。解在《宝积》。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
右与《宝积》第四十二“弥勒《所问会》” 同本异译。比后译文不足解在《宝积》。
《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亦名遗日说般若经〉
《摩诃衍宝严经》一卷。〈亦名大迦叶品〉
右二经与《宝积》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同本异译,三经互有详略。佛言:“此经所在,是为天下最妙之塔寺,若从法师闻,当敬法师如佛。若敬法师供养奉持,必得无上道。命终之时要见如来,当得身口意各十种清净恒沙国土,满中七宝,供养恒沙诸佛及弟子众,恒沙劫一切施,安起七宝塔,不如受持诵读此经。” 馀“解在《宝积》。”
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亦直云胜鬘经〉
右与《宝积》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
《毗耶娑问经》二卷。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同本异译。解在《宝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