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6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六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目录
僧部列传四十
唐十六
慧警 慧悟
明慧 崇政
思睿 法朗
僧炫〈附启芳 圆果〉元奘
元皎 楚金
怀玉 大行
亡名 雄俊
三刀法师 大光
智灯 辩才
道澄 清彻
上恒 慧琳
神凑 明度
清虚 少康
法正〈附会宗〉 神英
牛云 道义
神暄 道行
志元 怀信
怀空 圆观
法藏 鉴空
道行 普满
些些〈附食油师〉 义师〈附证智 荐福寺老僧〉
神鉴
神异典第一百六十四卷
僧部列传四十
唐十六
慧警
按《宋高僧传》:“慧警,姓张氏,祁人也。少而聪悟,襁褓能 言,二亲鞠爱,邻党号为奇童。属新译《大云经》,经中有 悬记女主之文。天后感斯圣莂,酷重此经。警方三岁, 有教其诵,通其含嚼纡郁,调致天然也。遂彻九重,乃 诏讽之。帝大悦,抚其顶,敕授紫袈裟一副。后因出家, 气貌刚介,学处坚固,充本寺上座,拯顿颓纲,人皆畏 惮,或干街陌。见二众失仪,片招讥丑,必议惩诫,断无 宽理。”后修禅法,虚室生白,终时已八十馀龄矣。九子 母院有遗影,并赐紫衣存焉。
慧悟
按《宋高僧传》:“慧悟,未详氏族,隐太白山中,持诵《华严 经》,服饵松术。忽于一时见一居士来,云相请。居士腾 身入空,令悟于衣襟中坐,摄以飞行,至一道场,见五 百异僧翔空而至,悟奄就末行。居士语曰:‘师受持《华 严》,是佛境界,何得于小圣下坐’?遂却引于半千人之 上。斋讫,居士曰:‘本所斋意,在师一人。虽有五百罗汉 来食。皆临时相请耳’。”斋讫,遂送还本处。有如梦觉。即 高宗永徽年中也。
明慧
按《宋高僧传》,明慧,不知何许人也。简默恭己,约志蠲 明,耐乎寒馁,誓求大乘精进之铠,介4躬睡眠之魔退 迹。是以初中后夜,念诵经行。时元奘三藏在京兆北 坊部玉华宫翻《大般若经》毕,麟德元年示灭。其夜子 时,慧旋绕佛堂,忽见北方有白虹四道,从北亘南,横 跨东井,直势贯慈恩塔院,历历分明。慧心怪焉,即自 念曰:“昔如来灭度,白虹十二道从西贯于太微,于是 有双林之灭。今有此相,将非玉华法师有无常事耶?” 申旦向众,述其所见,众咸怪之。至九日,凶问至京,正 符所见。慧弥增笃励老而无懈,未知所终。
崇政
按《宋高僧传》,“崇政侯姓,本府人也。幼龄敏达,固愿出 家,诵经通一千馀纸。耆宿叹赏,谓之为经藏焉。神气 沈约,仪容整丽,秀眉广目,挺志高奇。虽通群籍,所精 者《俱舍论》。相国王公缙躬请政宣讲,于时谈丛发秀, 美曲流音,属听无厌,虽移辰历晷,谓如食顷焉。其剖 判尤长,无得形似矣。代宗皇帝下诏,征为章信寺大” 德,称疾不赴。终于本院,春秋五十八云。
思睿
按《宋高僧传》:“思睿,姓王氏,太原人也。夙通禅理,复贯 律宗,慈悲仁让,忤无愠容。睿素婴羸瘵,乃立志法筵, 专祈药上,恪勤不懈。寻见感征,忽心力勇锐,辩犹瓶 注,因诵《十轮经》,日彻数纸,翼日倍之,后又倍之。自尔 智刃不可当矣。开元中,杖锡嵩少,问道时义福禅师 禅林密致,造难其人,一言相入,若石投水。既饮甘露”, 五载而还。趺坐居定。日不解膝。远迩击问。求其元理。 如堵墙焉。春秋六十六。卒于所住院。
法朗
按《宋高僧传》:“法朗,姑苏人也。禀质温润,约心坚确。诵 《观音明咒》,神效屡彰。京阙观光,人皆知重。龙朔二年, 城阳公主有疾沈笃,尚药供治,无所不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友爱殊厚。降杜如晦子荷,荷死再 行薛瓘既疾绵困,有告言朗能持秘咒,理病多瘳。及 召朗至,设坛持诵,信宿而安,赏赉丰渥。其钱帛珍宝”, 朗回为对面施。公主奏请改寺额曰“观音寺”以居之。 此寺本隋灵感寺,开皇三年置。文帝移都,多掘城中 陵园冢墓,徙葬郊野而置此寺。至唐武德四年废,至 此更题额朗寻终于此寺焉。
僧炫〈附启芳 圆果〉
按《宋高僧传》:“僧炫,并州人也。本学该通,解行相副。年 九十六,遇道绰禅师著《安乐集》,讲观经,始回心念佛。 恐寿将终,日夜礼佛一千拜,念弥陀佛八百万遍,于 五年间,一心无怠。大渐,告弟子曰:‘阿弥陀佛来授我 香衣,观音、势至行列在前,化佛遍满虚空,从此西去, 纯是净土’。言讫而终。”时有启芳法师、圆果法师,于蓝 田县悟真寺一夏结契,念阿弥陀佛。共折一杨枝于 观音手中,誓曰:“若得生佛土者,愿七日不萎。”至期鲜 翠也。又梦在大池内,东面有大宝帐,乃飞入其中,见 僧云:“但专念佛,并生此也。”又见观音垂脚而坐,启芳 奉足顶戴。见一池莲华,弥陀佛从西而来。芳问佛曰: “阎浮众生依经念佛,得生此否?”佛言“勿疑,定生我国 也。”且见极乐世界平坦如鉴,娑婆世界纯是山川音 乐,宝帐直西而去。有一僧名法藏,御一大车来迎。芳 见自身坐百宝莲华,成等正觉释迦牟尼佛,与文殊 赞《法华经》。复见三道宝阶,向西直往。第一道阶上并 是白衣;第二阶有道俗相参,第三阶唯有僧也。云皆 是念佛人往生矣。芳果二师躬云“已见”云。
元奘
按《宋高僧传》:“元奘,江陵人也。通大小乘学,尢明法华 正典,别是命家。自五十载中,日诵七遍。尝因净室焚 香,感天人来倾听。斋讲之时,征祥合沓。与道俊同被 召,在京二载。景龙三年二月八日,孝和帝于林光殿 解斋,时诸学士同观盛集,奘等告乞还乡,诏赐御诗。 诸学士大僚奉和奘归乡,终本寺焉。”
元皎
按《宋高僧传》:“元皎,灵武人也。有志操,与众不群,以持 明为己务。天宝末,元宗幸蜀,肃皇于灵武训兵计,克 复京师。为物议攸同,请帝即位,改元至德。及二年,返 辕,指扶风。帝素凭释氏,择清尚僧首,途若祓除然,北 土西河所推,皎应其选。召入受敕旨,随驾仗内赴京。 寻敕令皎向前发,至于凤翔,于开元寺置御药师道” 场,更择三七僧六时行道,然灯歌呗,赞念持经,无敢 言疲,精洁可量也。忽于法会内生一丛李树,有四十 九茎,具事奏闻,宣内使验实。帝大惊喜曰:“此大瑞应。” 四月十八日,检校御药师道场念诵僧元皎等表贺。 答敕曰:“瑞李繁滋,国之兴兆。生在伽蓝之内,足知觉 树之荣;感此殊祥,与师同庆。皎之持”诵功能通感率 多此类。加署内供奉焉。
楚金
按《宋高僧传》,楚金程氏之子,本广平郡,今为京兆之 盩厔人也。母高氏,夜梦诸佛,因而妊焉。生实,法王之 子也。行素颜玉,神和气清。七岁讽《法华》,十八通其义。 三十构塔曰多宝,四十入帝梦于九重。元宗睹法名, 下见金字,诘朝使问,罔不有孚。于时声腾京辇。遂募 人构塔,累级而成,有同反掌。尝于翠微悟真,扪萝灵 趾,乃曰:“此吾栖遁之所。”遂奏两寺,各建一塔,咸以“多 宝”为名。此外吟咏妙经,六千馀遍。宝树之下,仿佛见 于分身;灵山之中,依稀觌于三变。心无所得,舌流甘 露;瑞鸟金碧,栖于手中;天乐清泠,奏于空际。凡诸休 应,莫不有之。乃曰:法象王之法驾,回人主之宸眷。承 明三入,扬法六宫。后妃长跪于御筵,天花分散而不 著。明皇题额,肃宗赐幡,岂荣冠于一时,亦庶几于佛 在也。以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子时,右胁示灭焉。薪尽 火灭,雪颜如在,昭乎上生于安养之国矣。春秋六十 二,法腊三十七。天子悯焉,中使吊焉。敕骠骑大将军 朱光晖监护,即以其法葬于城西龙首原法华兰若 塔之初。金髫年写《法华经》,不衣缣缯,寒加艾纳而已。 弟子慧空、法岸、浩然,皆随象王之子也。《紫阁峰草堂 寺飞锡碑文》吴通微书。至贞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 左街功德使开府邠国公窦文场奏:“千福寺先师楚 金是臣和尚,于天宝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 经》,今六十馀祀,僧等六时礼念,经声不断。以历四朝, 未蒙”旌德,敕谥“大圆禅师”矣。
怀玉
按《宋高僧传》:“怀玉姓高,丹丘人也。执持律法,名节峭 然。一食长坐,蚤虱恣生。唯一布衣,行忏悔之法,课其 一日念弥陀佛五万口,通诵《弥陀经》三十万卷。至天 宝元年六月九日,俄见西方圣像,数若恒沙,有一人 擎白银台,从窗而入。玉云:‘我合得金台,银台却出’。玉 倍虔志,后空声报云:‘头上已有光晕矣,请跏趺结弥 陀佛印’。”时佛光充室。玉手约人退曰:“莫触此光明。”至 十三日丑时,再有白毫光现,圣众满空。玉云:“若闻异香,我报将尽。弟子慧命。问师今往何刹?”玉以偈云:“清 净皎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修道来经十劫, 出示阎浮厌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 土。”玉说偈已,香气盈空,海众遍满,见阿弥陀佛、观音、 势至,身紫金色,共御金刚台来迎。玉含笑而终,肉身 现在。后有《赞》云:“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 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银台。”一云是台州刺 史段怀然诗也。
大行
按《宋高僧传》:“大行,齐州人也。后入泰山,结草为衣,采 木而食。行法华三昧,感普贤现身行自叹曰:‘命且无 常,必归磨灭,未知来世,何处受生’。遂入藏内,信手探 经,乃获西方圣教。遂专心思念阿弥陀佛。三七日间, 于半夜时忽睹琉璃地,心眼洞明,见十方佛犹如明 鉴中像。后时诏行入内宫,寝于御殿,敕赐号常精进 菩萨”,受开国公。乃示微疾,右胁而终。葬后,开棺,见仪 貌如生,异香芬郁焉。
亡名
按《宋高僧传》:“亡名,荥阳人也。居止洛中广爱寺,以精 习毗尼,慎防戒法,避其讥丑,罕有缺然。上元中,东归 宁省,路及荥阳,道宿于逆旅,方解囊脱屦,欲漉水盥 尘。次有僧至,颇见貌刚而率,略,与律师并房安置。其 后到僧,谓主人曰:‘贫道远来,疲顿馁乏。主人有美酒 酤满罂粱肉,买半肩物至酬直,无至迟也’。主人遽依” 请办,僧饮啖之,都无孑遗。其律师诃之曰:“身披法服, 对俗士恣行饮啖,不知惭赧。”其僧不答。初夜索水盥 漱,端身趺坐,缓发梵音,诵《华严经》。初举题目,次言“如 是我闻”已下,其僧口角两发金色光,闻者垂泣,见者 嗟叹。律师亦生羡慕,窃自念言:“彼酒肉僧乃能诵斯 大经。”比至三更,犹闻诵经声声不绝,四帙欲满,口中 光明,转更增炽,遍于庭宇,透于窗隙,照明两房。律师 初不知是光,而云:“彼客何不息灯,损主人油烬。”律师 因起如厕,方窥见金色光明,自僧之口两角而出。诵 至五帙已上,其光渐收,却入僧口。夜将五更,诵终六 帙,僧乃却卧。须臾天明,律师涕泣而来,五体投地,求 哀忏过,轻谤贤圣之罪。律师喜遇异人,后加勤苦,卒 成高名,莫知终地。
雄俊
按《宋高僧传》:“雄俊俗姓周,成都人也。善讲说,无戒行, 所受檀信,非法而用,且多狡诈,唯事疏狂。又经反初 服入军垒,而因逃难,还入缁行。大历中暴亡。入冥见 王者诃责毕,引入狱去。俊抗声大呼曰:‘雄俊傥入地 狱,三世诸佛即成妄语矣。曾读《观经》,下品下生者造 五逆罪,临终十念,尚得往生。俊虽造罪,不犯五逆。若’” 论念佛,莫知其数。佛语若有可信,暴死却合得回。与 雄俊传语云:“若见城中道俗,告之‘我已得往生西方’。” 言毕,乘宝台直西而去。
三刀法师
按《宋高僧传》,“三刀法师者,本姓曹,庐陵人也。天然之 性,嗜于蔬食,志愿出家。于时自江以西,从安史之乱, 南方不宁,以强兼弱,兵革未休。大历七年十一月,广 州吕大夫被番城,奉洪州路嗣恭牒吉州刺史刘宁, 征兵三千人,同收番禺。法师旧名伯连,其为人也,强 渥而貌恶,其心循良,恒持诵《金刚经》,以筒盛经,佩之” 于身,誓不婚娶。然不扬此善于他,唯密行愈至。无何, 被括为军,呈阅之时,又选充行营小将,非其所好,遂 亡命焉。时征兵颇急,牒诸处要害捕逐,于本州洋口 擒送。刘宁令于朱木桥处死,三下刃俱折。刘怪问之, 遂言“素志舍家,恒持经法,如斯怯懦,恐衄军威,是以 亡耳。”问经何在,曰:“被获时遗堕。”遂令搜取,果数百步 外得之,竹筒有刃痕而几绝。刘拱手称叹久之,乃纵 其为僧。奏闻,敕下本道,号“三刀法师”,配本郡龙兴寺。 后加精进,卒于住所。
大光
按《宋高僧传》:“大光俗姓唐氏,生于邑之安吉也。母梅 氏寄孕而梦协灵祥在娠,乃恶荤臭焉。既诞能言,不 为戏弄。未龀之岁,思求佛乘矣。愿念《法华》,三月,通贯 经声一发,顽鄙革心。及遂出家,而寻登戒,西游京邑, 朝见肃宗。帝召对禁中,拱而叹曰:‘昔梦吴僧,口持大 乘,五光随发,音容宛若,适朕愿兮’。”因赐名大光。属帝 降诞节,斋于定国寺,因赐墨诏,许天下名寺。意往者 住持,令中官赵温送于千福寺住持经道场。其诵经 作吴音,辽辽通于圣听。帝甚异其事,令中官而宣谕 焉。后居蓝田精舍,先期而寺僧梦天童来降曰:“《大光 经》声通于有顶光。”一日宴坐,自见神手从天而下,抚 其心,乃忆先达抱玉大师尝志斯言,令高其法音,当 有神之辅翼。又别夕梦神僧乳见于心,命光口吮,自 尔功力显畅,形神不劳。又寻山探幽,偶坠穷谷,龙泉 莫测,沦溺其间,心灵了然,都无惑乱。因思《本经》多宝 塔为诚,愿持此支品十万遍,恍然奋身脱泉,若有神 捧焉。后诏住资圣寺,此寺赵国公长孙无忌宅,龙朔二年为文德皇后追“福造。长安七年,遭火荡尽,惟于 灰中得数部经,不损一字。”以事奏闻,百姓舍施,数日 之间,已盈巨万,遂再造其寺。光览此经,倍加精进。后 以遍感有亲在吴,未答慈力,表乞归省养,诏旨未允。 遂生无妄之疾,策蹇强力,将投于渊。驴伏不前,群乌 拂顶,心既晓觉,疾亦随瘳。乃以经顶荷行道,忽有诏 许还。既止乌程,构营宝塔,日持华偈,成报往愿焉。永 泰元年,浙西廉使韦元甫,表请光为六郡别敕道场 持念之首。大历癸丑岁,颜鲁公真卿领郡,相国李绅 父为乌程宰,绅未期岁,乳病暴作,而不啼不鉴者七 辰。召光至,命乳母洗涤焚香,乃朗讽经,分别功德品, 遂超席而坐,拱手开眸。光授饮杯水,令强乳哺之,疾 乃徐愈。光笑而谓曰:“汝何愿,返之遄速乎?”因以光名 易绅小字。贞元中,绅重游霅上,泊舟之次,光早迟伫 于溪侧,而笑言戏抚之若稚孺焉。后绅刺于吴兴,饮 醉于馆,光引宿于道场。夜分将醒,白光满室,朗然若 昼。往觇光公晏坐,梵音方作,光起面门如开毫相,经 音向息,光色随敛。绅归京相辞,光曰:“汝得《径山》之言, 吾则无以为谕,行矣。自爱去留有时,他日位处庙堂, 以教法为外护乎?”永贞元年十二月黑月既夕,示灭 于持经道场。兽嗥鸟坠,山木惊振,异香芬馥,信宿不 消。刺史颜防深怆悼之。光一纳四十岁,无浣濯,而戒 香郁然,一饭七十载,征验绝多。故相李公绅,素于空 门寡信,颇规僧过而敦重光公自著碑,题云《墨诏持 经大德神异碑铭》。布衣杨夔书云:
智灯
按《宋高僧传》:智灯,不知何许人也。矜庄己行,严厉时 中,守护戒科,恒持《金刚般若》,勤不知倦。贞元中,遇疾 而死。弟子启手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还苏。云:“初见 冥中若王者,以念经故,合掌降阶,因问讯曰:‘更容上 人十年在世,勉出生死’。”因问:“人间众僧中后食薏苡 仁为药食,还是已否?”曰:“此大违本教。”灯报云:“律中有 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此乃后人加之,非佛意 也。”远近闻之,渚宫僧至有中后无有饮水者。
辩才
按《宋高僧传》,“辩才姓李氏,襄阳人也。母氏妊之,倏恶 荤血,冥然一食,虚淡终辰。及其诞弥,异香盈室,宗党 怪焉。七岁依岘山寂禅师出家,厥长者明记,每受经 法,必以等身为限,字不重问,义不再思,师甚器之。年 十六遂削发,隶本州大云寺。次乃周游列郡,登陟名 山,就荆州玉泉寺纳具戒,闻长安安国寺怀威律师”、 报恩寺义颁律师,法门具瞻,师资表率,遂服膺请业, 有疑必决,无义不通,厕于二宗,推为上首。天宝十四 载,元宗以北方人也,禀刚气,多讹风,列刹之中,馀习 骑射,有教无类,何可止息?诏以才为教诫,临坛度人。 至德初,肃宗即位是邦也,宰臣杜鸿渐奏才住龙兴 寺,诏加朔方管内教授。《大德》俾其训励,革猃狁之风, 寻毗尼之道。复命为国建法华道场。及驾回,既复两 京,累降玺书,末涂尤于大乘,顿教留心。永泰二年,贼 臣仆固怀恩,外招诱蕃戎,内赑金革才劝勉毳裘,不 诛华族。大历三载,追入充章信寺大德。时府帅虢国 常公素仰才名,与护戎任公时亲道论。十三年冬,现 身有疾,至暮冬八日,垂诫门徒,已安坐绳床,默然归 灭,春秋五十六。越己未岁二月,迁神于寺内西北隅。 先是有邑子石颙从役于城上,其夜未央,闻管弦之 声自西至,乃天乐也。异香从空散下,则生净方之兆 也。才自长安而旋于塞上,既受虢公知遇,大营福业, 成此精庐,皆才之敦劝矣。敕谥大师曰“能觉”,仍赐紫 衣一副。追远之荣,声闻塞外。天复中,廷尉评王儋为 碑颂德云:
道澄
按《宋高僧传》:“道澄,姓梁氏,京兆人也。父涉,中书舍人。 生而奇表,辄恶荤肴。出家如归,无所顾恋。忽遇禅僧 摩顶与立,名曰道澄。瓶锡常随,冥合律范,号律沙弥 也。受具之后,习听南山律,于诸学处,微其玷缺。然性 都率略,住寺不恒。或奉恩庄严草堂等寺,所到便居, 护生为切。建中二年,坐夏于云阳山,有虎哮吼入其” 门,澄徐语之,其虎摇尾摄耳而退。徙居章信寺,或问 其故,澄曰:“出家者,可滞一方乎?西域三时分房,俾无 贪著,观门易立矣。不然者,岂通方广恕乎?”贞元二年 二月八日,帝于寺受菩萨戒,京甸倾瞻,赐赉隆洽,所 受而回施二田矣。五年,帝幸其寺,问澄修心法门,又 敕为妃主嫔御受菩萨戒。十六年四月。敕赐号曰“大 圆。”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终于此寺焉。
清彻
按《宋高僧传》:“清彻,未知何许人也。周游律肆,密护根 门,即无常师,唯善是与。初于吴苑开元寺北院道恒 律师亲探阃奥,深该理致,道俗无不推称。宪宗元和 八年癸巳中,约志著记二十卷,亦鸠聚诸家要当之 说,解南山钞,号《集义》焉。”或云后堂至十年毕简。今豫
章、武昌、晋陵讲士,多行此义。尝览此记繁广,是宗彻“未知其终。”上恒
按《宋高僧传》:“上恒姓饶氏,临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 志学之年,发心舍家,从母党在空门而求摄受,教诵 佛典,日计千言。壮齿从南岳大圆大师纳戒,而听涉 精苦。大历中,不去父母之邦,请隶于景云寺,修习无 亏,亟淹年序。南山事钞,讲贯尤专。贞元初,徙居豫章 龙兴寺,与庐阜法真、天台灵祐、荆门法”�兴果,神凑 建昌,慧琎游也。埙篪合韵,水乳相资,法付王臣,故与 姜相国公辅、颜鲁公真卿、杨凭、韦丹四君友善,提振 禁防,故讲《四分律》,而迁善灭恶者无央数众。坐甘露 坛二十许年,十有八会,救拔群生,剡浮东震,男女得 度者一万五千馀人。元和十年,微云乖悆。十月己亥, 化于庐山东林寺,归全身于南冈石坟,住世七十七 年。安居五十五夏。门人等树松柏。太原白居易为《石 塔铭》云。
慧琳
按《宋高僧传》:“慧琳,字抱玉,俗姓柯,新安人也。丱龄受 业于灵隐西峰,为金和尚弟子,所传法要,断无重问。 大历初,受具足戒于灵山会,习学三教,一领无遗。不 乐声华,止好泉石,一入天眼,二十馀年。天眼,即天目 也。其山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与天柱、庐阜等相俦 匹。上有二湖,谓为左右目,登陟艰阻,数日乃到。巅顶” 多蛟龙,池潭三所最上池,人不可近,气臭逆,人不可 久视。或说“山神作白鹿形,每五月与震泽龙会,必暴 风雨焉。”琳居此,率多妖异,而心不挠。元和丁亥,太守 礼部员外城南杜陟请出永福寺登坛。至己丑岁春, 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召临天竺寺坛。度人毕,归寺 讲训生徒,向二十载。郡守左司郎中陆则、刑部侍郎 杨凭、给事中卢元辅、中书舍人白居易、太府卿李幼 公、刑部郎中崔鄯、刑部郎中路异相继九邦伯,皆以 公退至院,致礼稽问佛法宗意,染指性相。此诸名公, 簪组上流,辞学高度,或号“毗昙孔子”,或名“胜力菩萨”, 非琳何以感动哉?太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灭,享 寿八十三,法腊六十四。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于今 永安寺西山之阳。码碯坡之左。石塔岿然存矣。
神凑
按《宋高僧传》,“神凑姓成氏,京兆蓝田人也。生而奇秀, 丱角出尘。远慕戒律,祈南岳希操师受具,复参钟陵 大寂禅师。然则志在《楞严经》,行在《四分律》,其他诸教, 馀力则通。大历八年,制悬经、论、律三科,策试天下出 家者,中等第。方度凑应是选,诏配九江兴果精舍。后 从僧望移居东林寺,即雁门贾远之旧道场也。有甘” 露戒坛、白莲池在焉。既居是,嗣兴佛事,虽经论资神, 终研律成。务凑羸瘠,视之颓然。州将门人医疗,而不 愿进药。元和十二年九月遘疾,二十六日俨然坐终 于寺。十月十九日,门人奉全身窆于寺西道北,祔雁 门坟左,若僧诠葬,近郭文之墓也。春秋七十四,夏腊 五十一。凑以精进心,脂不退轮以勇健力,挝无畏鼓。 故登坛秉法,垂三十年,一盂而食,一榻而居,衣缝枲 麻,坐荐槁秸。由兹檀施,臻集于躬。即回入常住无尽 财中,与众共之。每夜捧垆秉烛,行道礼佛,徇十二时, 少有废阙。如是经四十五载。生常遇白乐天为典午, 于郡相善。及终悲悼,作《塔铭》云:“本结菩提香火社,共 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随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明度
按《宋高僧传》:“明度,未知何许人也。经论步学,三业恪 勤。诵《金刚般若》,资为净分,慈济为心迨。贞观末,有鸽 巢于屋楹,乳养二雏。度每以馀粥就窠哺之,复咒之 曰:‘乘我经力,羽翼速成’。忽早学飞堕地偕殒,度乃瘗 之。旬馀,梦二小儿曰:‘儿等本受卵生小类,蒙上人为 养育,诵持回向,今转生人道,距此寺东十里间某家’” 是也。度默志之,至十月满,往访此家,男妇果孪生二 子。入视之数日,遂呼曰:“鸽儿。”一时回头应诺。岁馀能 言,皆得成长,度未知终所。
清虚
按《宋高僧传》:“清虚姓唐氏,梓州人也。立性刚决,桀黠 难防。忽回心长诵金刚般若,三业偕齐,无有懈怠。尝 于山林持讽,有七鹿驯扰,若倾听焉,声息而去。又邻 居失火,连甍灰烬,唯虚之屋,飙焰飞过,略无焦灼。长 安二年,独游蓝田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人力 不及,远取于涧,挈瓶荷瓮,运致极劳。时华严大师法” 藏,闻虚持经灵验,乃请祈泉,即入弥勒阁内焚香,经 声达旦者三。忽心中似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 刀子剜地,随便有水。虚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果获 甘泉,用之不竭。四年从少林寺坐夏,山顶有一佛室, 甚宽敞,人无敢到者,云鬼神居宅焉。尝有律师,恃其 戒行,夜往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狈下山,逡巡 气绝。又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重。众谓之曰:“君咒 力无双,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惧?”于是赍香火,入坐持 咒。俄而神出,以手揽足,投之涧下,七日不语,精神昏倒。虚闻之曰:“下趣鬼物,敢尔!”即往彼,如常诵经,夜闻 堂东有声甚厉,即念十一面《观音咒》。又闻堂中似有 两牛斗,佛像皆震。咒既亡效,还持本经一契,帖然相 次,影响皆绝。自此居者无患,神遂移去。神龙二年,准 诏入内祈雨,绝二七日雪降。中宗以为未济时,望令 就寺更祈请,即于佛殿内精祷,并炼一指,才及一宵, 雨周千里,指复如旧。才遇大水,寺屋皆垫溺,其院无 苦,若无涝没。凡诸异验,皆如此也。
少康
按《宋高僧传》:“少康俗姓周,缙云仙都山人也。母罗氏, 因梦游鼎湖峰,得玉女手捧青莲,授曰:‘此华吉祥,寄 于汝所。后生贵子,切当保惜’。及生康之日,青光满室, 香似芙蕖。綳褓之年,眼碧唇朱齿白,得佛之一相,恒 端坐含笑。时乡中善相人目之曰:‘此子将相之才,不 语吾弗知也’。年甫七岁,抱入灵山寺中,佛生日礼圣” 容。母问康曰:“识否?”忽发言云:“释伽牟尼佛。”闻皆怪之, 盖生来不言语也。由是父母舍其出家。年十有五,所 诵之经,已终五部。于越州嘉祥寺受戒,便就伊寺学 毗尼。五夏之后,往上元龙兴寺听《华严经》《瑜伽论》。贞 元初,至于洛京白马寺殿,见物放光。遂探取为何经 法,乃善导行西方化导文也。康见欢喜,咒之曰:“我若 与净土有缘,惟此轴文,斯光再现。”所誓才终,果重闪 烁,中有化佛菩萨。无算遂之长安善导影堂内乞愿。 见善导真豫化为佛身,谓康曰:“汝依吾施设,利乐众 生,同生安养。”康如有所证,南至江陵果愿寺,遇一法 师,谓康曰:“汝欲化人,径往新定,缘在于彼。”言讫不见, 止有香光,望西而去。洎到睦郡,入城乞食。得钱诱掖 小儿能念阿弥陀佛一声,即付一钱。后经月馀,孩孺 蚁慕,念佛多者即给钱。如是一年,凡男女见康,则云 阿弥陀佛,遂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聚人 午夜行道,唱赞二十四契,称扬净邦。每遇斋日云集, 所化三千许人。登座,令男女弟子望康面门,即高声 唱阿弥陀佛,佛从口出,连诵十声,十佛若连珠状。告 曰:“汝见佛身,即得往生。”以贞元二十一年十月示众, 嘱累止劝急修净土。言毕,跏趺身放光明而逝。天色 陡变,狂风四起,百鸟悲鸣,乌龙山也,一时变白。今坟 塔存于州东台子岩,岁久唯馀方石。石傍之土,相传 疗疾。州民凡婴众病,悉焚香取土,随服多差,石之四 隅若车辙焉。汉乾祐三年,天台山德韶禅师重建其 塔。至今高敞。时号“后善导”焉。
法正〈附会宗〉
按《宋高僧传》:法正,不知何许人也。宽旷其怀,慎修厥 行,司辰于三业,御史于六根,以其日讽《金刚般若》三 七过,执持恭恪,罔或云懈。长庆初得疾,暴终,云“倏至 幽冥。引见王者,问曰:‘师生平艺何福田,获何善果,正 以诵经为对’。”王乃揖上殿,令登绣座,请诵七通。王以 下侍卫,靡不合掌。阶下拷掠,搒击论诉,寂若无声。念 毕,后遣一人引正令还人间。王降阶揖送云:“上人更 得三十年在世,勿废诵持。”随吏行数里,至一巨坑,俾 正俯窥,为吏推堕,若陨空焉,飒然苏起。初正死,唯面 不寒。起述其事,变心迁善者不一。正后年暨八十馀, 卒于住寺。次荆州功安县释会宗,俗姓蔡,初泛尔为 僧,别无他技,忽经中蛊病,乃骨立。因发苦心志,诵《金 刚般若经》,以待尽尔。至五十过,梦有人令开口,喉中 引出发十馀茎。其夜又有梦吐蚓长一寸。月馀,因此 遂愈。当长庆初也。荆山僧行睹见其事,宗不测终所。
神英
按《宋高僧传》:神英,罔知姓氏,沧州人也。宿缘悟道,丱 岁从师,讽诵精勤,日夜匪懈。年当应法受具后,乃杖 锡萍游,寻访知识。早通元理,兼善论经。相次参神会 禅师,谓英曰:“‘汝于五台山有缘,速宜往彼瞻礼文殊, 兼访遗迹’。既承指授,以开元四年六月中旬到山瞻 礼,于僧厨止泊。一日食毕,游于西林,忽见一院,题曰 ‘法华’。”英遂入中,见多宝塔一座,𬀩晔繁华,如《法华经》 说同也。其四门玉石功德,细妙光彩,神工罕测。后面 有护国仁王楼,上有玉石文殊、普贤之像。前有三门, 一十三间,内门两畔有行宫道场,是文殊、普贤仪仗。 三门外,状台山十寺,杳然物外,观瞻浩荡,神情𢠳恍。 英试出院,又见众僧,且非恒所见者,而多诡异。疑豫 未决。遂出门东行,可三十步,忽闻闭户铿然,回目视 之,了无一物。英乃悲泣曰:“此大圣警悟我邪?于此地 必有缘矣。”遂于仿佛多宝塔处结庵而止。乃发愿曰: “我依化院,建置一所住持。”日居月诸,信施如林,归依 者众。遂召工匠有高价者,誓不酬之。乃于易州千里, 取乎玉石,用造功德,细妙光莹。功侔所见,其壁乃王 府友吴道子之迹,六法绝妙,为世所尚。此院前后工 毕,因号“法华耳。”英说法住持,其齐整若剪裁焉。后无 疾,召门人嘱付而终。春秋七十五。今坟塔存焉。
牛云
按《宋高僧传》,“牛云,俗姓赵,雁门人也。童蒙之岁,有似 神不足,遣入乡校。终日不知一字,惟见僧尼合掌,有畏惮之貌。年甫十二,二亲送往五台华严寺善住阁 院出家,礼净觉为师,每令负薪汲水。时众轻其朴钝, 多以谑浪归之。年满受具,益难诵习。及年三十有六, 乃言曰:‘我闻台上恒有文殊现形,我今跣足而去,傥 见文殊,惟求聪明,学诵经法耳’。”时冒寒雪,情无退屈, 至东台顶,见一老人然火而坐。云问曰:“如此雪寒,从 何而来?”老人曰:“吾从山下来。”云曰:“从何道上,何无屦 迹?”曰:“吾雪前来。”老人却问云曰:“有何心愿,犯雪徒跣 而至,岂不苦也?”云曰:“吾虽为僧,自恨昏钝,不能诵念 经法,此来欲求见文殊,只乞聪明果报。”老人曰:“奇哉!” 又曰:“此处不见文殊,更欲何之?”云曰:“欲上北台去。”老 人曰:“吾意亦然。”曰:“请师先行。”云乃游遍台顶,告别。老 人自西而去,薄暮方到北台,又见老人然火而坐,颇 为惊怪。问曰:“适于东台相别,为何先至?”老人曰:“师不 知要路,所以来迟。”云虽承此语,心乃犹豫。只此老人, 莫应文殊也。云乃鸣足礼拜。老人曰:“吾俗人也,不应 作礼,唯贪设礼,情属不移。”良久,老人云:“休礼,候吾入 定,观汝前身作何行业而昏钝也。”老人闭目,倏尔开 颜,语云曰:“汝前生为牛来,因载《藏经》,今得为僧而暗 钝耳。汝于龙堂边取一䦆来与汝,斸却心头淤肉,即 明快也。”云遂得䦆,度与老人曰:“汝但闭目,候吾教开 即开。”因闭目。次有似当心施䦆,身无痛苦,心乃豁然。 似暗室立于明灯,巨夜悬于圆月也。云开目,乃见老 人现文殊像,语云曰:“汝自后诵念经法,历耳无忘。又 于华严寺涧东院大有因缘,无得退转。”云乃行悲行 泣,接足而礼,未举头顷,不见菩萨矣。云后下山,四支 无损。凡阅经典,目所一览,辄诵于口。明年夏五月,绕 育王塔,行道念经。至更初,乃见一道直光,从北台顶 连瑞塔基,久而不散。于光明中现宝阁一所,前有金 牌,题云:“善住云忆菩萨授记之言”,依光中所现之阁 而建置焉。道化施行,人咸贵重。于开元二十三年,无 疾而终。俗龄六十三,法腊四十四矣。云名亡上,字承 文殊记识本迹为牛,故时号之焉。
道义
按《宋高僧传》:“道义,江东衢州人。开元中至五台山,于 清凉寺粥院居止。典座普请运柴,负重登高,颇有难 色。义将竹鞋一緉,转贸人荷担,因披三事衲衣,东北 而行,可五里,来于楞伽山下,逢一老僧,其貌古陋,引 一童子名字觉一老僧前行,童子呼请义东边寺内 啜茶去。乃相随入寺。遍礼诸院,见大阁三层,上下九 间,总如金色,闪烁其目。老僧令义早还所止,山寒难 住”,唯诺辞出。寺行及百步,回顾唯是山林,乃知化寺 也。却回长安,大历元载,具此事由,奏宝应元圣文武 皇帝,蒙敕置金阁寺,宣十节度助缘。遂召盖造都料 一僧名纯陀,为度土木,造金阁一寺。陀元是西域那 烂陀寺喜鹊院僧,寺成后,敕赐不空三藏焉义不测 其终。
神暄
按《宋高僧传》:“神暄,俗姓留,建阳人也。幼而沈静,非问 不言。客游婺州,入开元寺,志愿出家焉。无何,本郡太 守入寺访其师,见暄神彩朗练,太守,善相人也。顾之 数四,且曰:‘是子真出尘之器,异日承受深法,千众围 绕,必超上果,非凡器也’。乃诵七佛俱胝神咒,昏晓不 绝。纳戒毕,于金华山北洞百家岩有石穴,暄居中止” 息,不构庵室,作露地头陀,复无床榻。然有神人,吐紫 色云气而高覆之,遐望冉冉,犹独柱观焉。其神人时 来问道,拱手白暄曰:“赤松洞之东峰,有林泉卓异,师 可居之否?”暄随请往。住数年,越多征瑞。贞元二年,遇 志贤禅师,问暄:“如此持诵,魔事必生。欲灭魔怨,须识 身本。身本既真,无魔无佛。”豁然开悟,理事俱成,神咒 功倍。元和八年,范阳中丞知仰遣使赍乳香毡罽器 皿施暄,并回施现前大众。次,中书舍人王仲请于大 云寺为众受菩萨戒。十二载,平昌孟简尚书自会稽 甄请,不赴。八月俄回旧山,人莫详测,倏言示灭,春秋 七十六,弟子建塔焉。一云暄在金华山北,多寒少阳。 神人问曰:“师须何物?”曰:“吾在山之阴,苦于凛冽。”神曰: “小事耳。”至夜,闻喧阗之声,明旦,见一小峰移矣。
道行
按《宋高僧传》:“道行姓杨,桂阳人也。自生已来,神府聪 利,肌体冰雪如也。年甫十二,心誓慕道,于南岳般若 道场受学,于钟陵求诀,自默证法,号自在三昧。由此 布衲蒲鞋,用资残息而已。就澧阳西南,伐木为室,方 丈而居,虎豹多伏于床榻之间。后有赍材植,为营堂 宇,曾未浃旬,一皆周具。视之,寂无人焉,始知鬼神舍” 材输力也。太守苦召居州治开元寺。未久。元和十五 年终。年六十九。焚舍利建塔焉。
志元
按《宋高僧传》,“志元者,河朔人也,攻五天禁咒,身衣枲 麻布耳。行历州邑,不居城市寺宇,唯宿郊野林薄。元 有意寻访名迹,至绛州,夜泊墓林中,其夜月色如昼, 见一狐从林下将髑髅置之于首,摇之落者不顾,不落者戴之。更取艿草随叶遮蔽其身,逡巡成一娇娆 女子,浑身服素练,立于道左,微闻东北上有鞍马行” 声。女子哀泣,悲不自胜。少选,乘马郎遇之,下马问之 曰:“娘子野外深更号啕,何至于此耶?”女子掩泪绐之 曰:“贱妾家在易水,前年为父母聘与此土张氏为妇, 不幸夫婿去载夭亡,家事沦薄,无所依给。二亲堂上, 岂知妾如此孤苦乎?有一于此,痛割心腑,不觉哀而 恸矣。妾思归宁,其可得乎?郎君何怪问之?”乘马郎曰: “将谓娘子哀怨别事,若愿还乡,某是易定军。行为差 使,回还易水,娘子可乘其粗乘。”女子乃收泪感谢。方 欲攀踏次,元从墓林出曰:“君子,此女子非人也,狐化 也。”彼曰:“僧家岂以此相诬,莫别欲图之乎?”元曰:“君不 信,可小住,吾当与君变女子本形。”元乃振锡,诵胡语 数声,其女子还为狐走,而髑髅草蔽其身。乘马郎叩 头悔过曰:“非师之救,几随妖死。”元凡救物行慈,皆此 类也。
怀信
按《宋高僧传》,怀信者,居处广陵,别无奇迹。会昌三年 癸亥岁,武宗为赵归真排毁释门,将欲湮灭教法。有 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四明,旅泊之宵,梦中如泛海 焉。回顾见塔一所,东度,见是淮南西灵寺塔。其塔峻 峙制度,校胡太后永宁塔少分耳。其塔第三层,见信 凭栏与隐之交谈,且曰:“暂送塔过东海。”旬日而还。数 日,隐之归扬州,即往谒信,信曰:“记得海上相见时否?” 隐之了然省悟。后数日,天火焚塔俱尽,白雨倾澍,傍 有草堂,一无所损。由是观之,东海人见永宁塔不谬 矣。
怀空
按《宋高僧传》:“怀空,姓梁氏,阆州人也。幼适本州耆阇 山广福院削染。得戒之后,游方慕学,于大寂,禅法洗 然明畅。后至彭城安丰山,挂锡宴默,不数载间,成大 伽蓝。尝有一僧乘空而至,绕垣墙不息。或蹑莲华,或 时履地,人或瞻睹。数日之后,礼辞空,且曰:‘我三五稔, 却来依附’。言讫不见。空以兴元元年灭度,春秋八十” 八。长庆元年二月方迁入塔云。
圆观
按《宋高僧传》:“圆观,不知何许人也,居于洛宅,率性疏 简,或勤梵学,而好治生,获田园之利,时谓之空门猗 顿也。”此外施为绝异,且通音律。大历末,与李源为忘 形之友。源父憕居守。天宝末,陷于贼中,遂将家业舍 入洛城北慧林寺,即憕之别墅也。以为公用无尽财 也。但日给一器,随僧众饮食而已。如此三年,源好服 食,忽约观游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观欲游长安, 由斜谷路;李欲自荆入峡,争此二途,半年未决。李曰: “吾已不事王侯行不愿历两京道矣。”观曰:“行无固必, 请从子命。”遂自荆上峡。行次南浦,泊舟见数妇女,绦 达锦珰,负罂而汲。观俛首而泣曰:“某不欲经此者,恐 见此妇人也。”李曰:“自上峡来,此徒不少,奚独泣为?”观 曰:“其孕妇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已逾三载,尚未 解娩,唯以吾未来故。今既见矣,命有所归,释氏所谓 循环者也。请君用符咒,遣其速生,且少留行舟,葬吾 山谷。其家浴儿时,亦望君访临,若相顾一笑,是识认 君也。后十二年,当中秋月夜,专于钱塘天竺寺外,乃 是与君相见之期也。”李追悔此之一行,致观到此,哀 恸殆绝。召孕妇告以其事,妇人喜跃还。顷之,亲族毕 集,以枯鱼浊酒馈于水滨。李往授符,水为观具,沐浴, 新其衣装,观其死矣,孕妇生焉。李三日往看,新儿,襁 抱就明,果致一笑。李泣具告王氏,王氏厚葬观。明日, 李回棹归慧林寺,询问弟子,方知已理命矣。李常念 杭州之约,至期到天竺山寺,其夜桂魄皎然,忽闻葛 洪井畔有牧童歌《竹枝》者,乘牛扣角,双髻短衣,徐至 寺前,乃观也。李趋拜曰:“观公健否?”曰:“李公真信士,我 与君殊途,慎勿相近。君俗缘未尽,但且勤修不堕。即 遂相见。”李无由序语,望之澘然。观又歌《竹枝》,杳袅前 去,词切调高,莫知所谓。叹曰:“真得道之僧也。咫尺悬 隔,圣凡路殊,谅有之乎?”初,源忿父遇害贼庭,时方八 岁,为群贼所虏,流浪南北,展转人家,凡六七年,归于 近亲。代宗闻之,授河府掾。源遂绝酒肉,不婚娶,不役 童仆。常依慧林寺寓一室,随僧斋食。先命穴其野以 备终制,时时往眠其间。至于荣辱是非,一皆均等也。 时相国李公德裕表荐之,遂授谏议大夫。于时,源已 年八十馀矣,抗表不起,二年而卒,长庆二年也。
法藏
按《宋高僧传》:“法藏,俗姓周氏,南康人也。稚龄爽俊,始 研寻史籍,而于医方明得其工巧,同支法存之妙用 焉。有门僧卧疾,几云不救,藏切脉处方,信宿平复。其 僧多接谈元,自尔萌出尘之意。年已长矣,恳辞亲投 本郡平田山宝积院从愿师下,受教纳戒。后游谒大 寂禅师,言喻若石之投水,翛然北下庐山,登五老峰”, 爱其灵异,独止寒林,采橡栗,掬溪涧,聊延形气而止。 数年,有二仙乘云而来,终日谈论,或留宵宿,或经月不来,或继日而至。他人有见者,旁说不同,及乎学僧 臻萃,全无踪迹。又一日告辞,藏云:“且归山去,师当好 住。”由是道且馨香,檀越共营一院。宝历中示灭,年八 十二。其年三月四日入塔云。
鉴空
按《宋高僧传》:“鉴空,俗姓齐,吴郡人也。少小苦贫,虽勤 于学,而寡记持。壮岁为诗,不多靡丽。常困游吴楚间, 已四五年矣。干谒侯伯,所润无几,钱或盈贯,则必病 生用罄方差。元和初,游钱塘,属其荒俭,乃议求餐于 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馁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 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 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 谬?盖以空未为僧时,名君房也。梵僧曰:“子不忆讲《法 华经》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矣,盘桓吴 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饥火 所烧,不暇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 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 生事耳。”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呻,枕石而寝,顷 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问僧 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 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 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证无上菩提,必愿 为赳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唯 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也。”空泣曰:“某四十许年, 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 期福不完乎!”坐于饥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 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 清,终不可致。质伛形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奈何?”僧 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 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修 短之期,佛法兴替,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览照久之, 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遂 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 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太和元年诣洛阳, 于龙门天竺寺遇河东柳珵,亲说厥由。向珵,珵,闻空 之说,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有七,僧 腊三十二,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 其衰乎?”珵诘之,默然无答。乃索珵笔砚,题数行于经 藏北垣而去,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拏,牛 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
道行
按《宋高僧传》:“道行,姓梅氏,会稽人也。父为越州衙吏。 行弱龄知书,比成造秀,有僧分卫行接之谈道,颇精 禅观,遂求出家,至四明山保寿院智幽所,禀训进修, 拾薪汲水。后游南岳,闻江西大寂道化,往亲附焉。思 养圣胎,见罗浮奇异,高三千丈,有七十石室,七十二 长溪,仙人仙禽、玉树朱草,生于上半,入海中行,居于” 石室,默尔安禅。然或山精水怪,往往惊鸣,行视之蔑 如也。有老人容貌端正,衣冠华楚,再拜稽颡云:“我居 此中仅二百载,今因师住,冥感匪躬,逍遥脱苦,归人 趣受乐矣。”其感物多此类也。宝历九载疾终,春秋九 十五。其年九月十八日入塔焉。
普满
按《宋高僧传》,普满者,不知何许人也。于汾晋间所为 率意,不拘僧体,或歌或哭,莫喻其旨。以言决事,往必 有征。故时人以强练万回待之。或入稽胡,激劝修善, 至有罢弋猎者。建中初,于潞州佛舍中题诗数篇而 亡去。所记者云:“此水连泾水,双朱血满川。青牛将赤 虎,还号太平年。”题后,人莫能知。至朱泚为泾原叛徒, 推拥驾幸奉天,于时天下征兵,关辅贼据,围逼连战, 人方解悟。“此水”者,泚也。泾水者,泾州来兵始乱也。双 朱泚与滔也。“青牛”者,兴元元年乙丑,乙木青也,丑牛 也。其年改元贞元,至二年丙寅,丙火赤也,寅,虎也,至 是贼始平,故曰“还号太平年”也。
些些〈附食油师〉
按《宋高僧传》,些些师又名青者,盖是不与人交狎,口 自言“些些,故号之矣。德宗朝,于渚宫游,衣服零落,状 极憨痴,而善歌《河满子》。纵肆所为,故无定检。尝遇醉 伍伯,伯于涂中辱之,抑令唱歌,些便扬音揭调,词中 皆讦伍伯从前阴私恶迹,人所未闻事。伍伯惭惶,旁 听之者知是圣僧,拜跪悔过焉。”贞元初,多入市肆,聚 群小随逐,楚人以兴《笑本》矣。后不测其终次。有僧憨 狂游行无度,每断中唯食麻油几升,如见巨器盛,施 之则喜。荆渚一家特召啜麻膏。是日又在湖南斋,分 身应供,号“食油师”焉。
义师〈附证智 荐福寺老僧〉
按《宋高僧传》:义师者,不知何许人也。状类风狂,语言 倒乱。贞元初,巡吴苑乞丐,事多先觉,人以此疑之。市 肆中百姓屋数间,义师辄操斧斫㔉其檐,禁之不止。 其人素知其神异,礼白之曰:“‘弟子借此生活,无坏我 屋’。回顾曰:‘汝惜乎’?”投斧而去。其夜,市火连延而燎,唯所截檐屋数间存焉。好止废寺中,无冬夏常积聚,坏 “幡盖木佛像,悉代薪炭。又于煨火烧炙鲤鱼,而多跳 跃,灰坌弥漫,抚掌大笑。不具七著而食,面垢不𩔁,𩔁 之辄阴雨。吴人以为占候。及将死也,饮灰汁数十斛, 乃念佛而坐,士庶观之,满七日而死。”时盛暑,色不变, 支不摧,百姓舁出郊外焚之。又京兆安国寺僧事迹 不常熟地,而烧木佛,所言人事,必无“虚发”,此亦不测 之僧也。复次,京师永寿寺释证智,不详生族,贞元中 于京寺多发神异,而众罔知。或昼在张渎兰若治田, 夜归寺中。其兰若在汉阴、金州,相距京甸七百里焉, 时号智禅师,此之长足安、法云公也,皆能致远于瞬 息间,道家谓之缩地脉而能陟遐矣。若于色尘作神 变,虽远而近也。次荐福寺,老僧专务诵持,罕有间缺。 言未兆事,来如目击。大和初,相国韦公处厚好重空 门,逐月别召名德僧食。老僧见韦新登庸,曰:“大奇,相 公得如此好灭度处。”人皆不喻。后因奏对于文宗御 前,疾作,僵仆殿阶。及扶舁出殿前,气已绝矣。方验老 僧言死在内殿中,故云好灭度处。即开成中也。后不 知其终。
神鉴
按《宋高僧传》:“神鉴姓韩氏,浔阳人也。稚岁淳静,而不 杂群童。父为齐安掾,且归心释氏。尝于廨署陈像设, 命僧徒赞呗扬音,法乐俱作。鉴则喜色盈颜,随僧不 舍,求愿出家。父母无计阻之,潜投东林寺贞素律师 下修学,后讲通《大涅槃经》义,乃南格豫章,参大寂禅 师,续于怀安西北山居焉。是山先是猛兽旁午,率多” 作害。从鉴居之,虎灾弭息,远近称之。忽有戴平帻男 子,望法座致礼勤重,倏尔无踪。七日后,有冠裳宛异 者,于方丈前升空宣言曰:“此大师者,真法宝也,开人 天眼目,故来报之。”其徒闻见,知鉴道高。会昌四年入 灭,八月十五日藏之于塔。凡得道之人,地神报空神, 展转至于有顶,于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