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六十九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七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目录

     僧部列传四十五

      唐二十一

      欢喜附无侧     皎然附福琳

      怀空          慧演

      行觉附皓玉     元晏

      澄心          道齐附法如

      慧涉          云邃附清源

      唯俨          常遇

      永安          慧闻

      无漏          宝达

      隐峰附亡名 鴙鸠和尚亡名

      文爽          本净

      法工附异僧     圆寂附掘多

      甄叔          怀海

      恒月附真亮     思公附昙真

      道隐          道晤

      崇惠          无名

      智常          楚南

      元泰          元畅

      宗亮          罗僧

      契此          文质

      昙休          智广

      法藏

    神异典第一百六十九卷

    僧部列传四十五

    唐二十一

    欢喜附无侧

    按《宋高僧传》,“欢喜,不知何许人也。性无羁束,慈忍宽 和,人未尝见其愠色,故号之焉。观国之光,至于京辇, 贵达下民。延之少见违拒,言语不常,事迹难测。德宗 皇帝闻而重之。兴元十二年,敕永泰寺置戒坛度僧。 时喜与保唐禅宗别敕令受戒,缁伍荣之。至其年六 月十九日,卒于本寺焉。”有会稽云门寺释无侧者,外 国人,未知葱岭南北生也。若胡若梵,乌可分诸?建中 中,越碛东游,得意则止,度其冬夏。后栖越溪云门寺 修道,然善体人意,号利智梵僧焉。相传侧是康宝月 道人后身也,必尝以事征验,而知与名德相遇,谈话 终夕。吴兴皎然《题侧房壁》云:“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 貌古还名月。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其 高邈之状然也。

    皎然附福琳

    按《宋高僧传》,“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康乐侯十世 孙也。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 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于篇 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俊丽,当时号为 释门伟器哉。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 攻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 敦重,诸郡则邦伯所钦,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入佛 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 门,与武丘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故时谚曰:“霅之 昼,能清秀。”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非禅 者之意,而自诲之曰:“借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 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我真性。岂若孤松 片云,禅座相对,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吾将入 杼林,与松雪为偶。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 因顾笔砚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 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 放汝各归本性,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遂命 弟子黜焉。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 负谴,再移为湖守。初相见,未交一言,恍若神合,素知 公精于佛理,因请益焉。先问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 后答。他日言及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 命门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早年曾见沈约品藻, 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奈何学小 乘褊见以宿志为辞邪?”遂举邑中辞人吴季德,梁常 侍均之后,其文有家风,予器而重之。昼以陆鸿渐为 莫逆之交,相国于公𬱖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 十馀卷,好为《五杂俎》篇,用意奇险,实不沗江南谢之 远裔矣。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浮名薄利所不能啖, 唯事林峦。与道者游,故终身无惰色。又兴冥斋,盖循 燋面然故事,施鬼神食也。昼旧居州兴国寺,起意自 捐衣囊施之。尝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也,夕从州出, 乘马到骆驼桥,月色皎如,见数人盛饰衣冠,钊怪问 之:如何到此?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在兹 伺耳。”钊翼日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长城赳胥钱沛行 役泊舟吕山南,见数十百人,俱各提食器,负朿帛,怡

    然语笑而过。问其故,云:“赴然师斋来。”时颜鲁公为刺
    考证
    郡,早事交游,而加崇重焉。以贞元年终山寺。有集十

    卷,于𬱖《序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 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清壮,亦一 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 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 之交结,必高吟乐道,其同道者,始与定交。故著《儒释 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流 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就 影堂伤悼弥入,遗题曰:“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 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遗德。 后贤所慕者,相继有焉。又唐黄州大石山释福琳,姓 元氏,荆州人也。父为襄阳判司,素崇释氏。琳幼好佛 门,恒循检操,早知割爱,就元静寺谦著师下剃染。登 满足法已,躬礼荷泽祖师,乃契真心。后至黄陂,剪茅 营舍,终成大院,安集四方禅侣。琳终时年八十二,兴 元二年四月入塔。

    怀空

    按《宋高僧传》:“怀空,俗姓商氏,河阳人也,膏粱之子,幼 且矜庄,乃辞所亲,就本州大都山广福院出家。大明 禅师默识空之器局,不常教诵群经。纳法之后,观方 京都,属北秀禅师阐化,造而决疑。后往安陆定安山, 倏遇一叟,劝空:‘镇压此山,我霑大利,乃结茅而止。前 叟即土地神耳。寻因村民逐虎入山,见空欢喜而白’” 之曰:“此中多虎暴,村落不安,愿和尚示以息灾之法。” 空曰:“虎亦众生也,若屠害于彼,彼必来报,迭相偿报, 何时断期乎?老僧为诸君计者,善,可禳去。”乡人曰:“愚 下无知,唯教所在。”空曰:“汝归舍同心,陈置道场,施设 大会。”空预法筵,至日之夕矣,有一虎于庵前瞑目伏 地,空曰:“咄哉恶类,一报未灭,更增宿殃,噬人伦也。天 不见诛,死当堕狱,吾悯汝哉。”虎被责已,忽迟回而逝。 明日斋散上山,其虎在庵前,领其七子,将斋馀掷之, 各食讫,为其忏悔。七虎相次俱亡。百姓胥悦,且曰:“从 师居此,俗无疵疠。”仍年谷熟,致拜而退。时张𨖚大夫 为州牧,遣府吏慕容兴往请入州,空谢病不起。部领 工匠,为建禅宫毕,示“疾而终,享年八十三。贞元三年 三月十六日火葬,收舍利入塔焉。”

    慧演

    按《宋高僧传》:“慧演姓苗氏,襄阳人也。父为东平纠曹。 演幼入开元寺,闻经欢喜,求于辩章法师所度脱。章 日讲《涅槃经》,演常随听入神。既通深义,复能讲谈。一 日,结侣同游华下,思登毛女峰观仙掌。路出洛中,乃 参荷泽祖师,通达大观,因入南岳,遂住澧阳。江南得 道者多矣。贞元十二年终,享龄七十九云。”

    行觉附皓玉

    按《宋高僧传》:“行觉,姓刘氏,巨鹿人也。稚岁英敏,立不 易方,负志出家,亲难阻劝,早投本部永泰伽蓝受业。 纳戒后于洛都遇会禅师,开悟元理,秉心矫迹游方, 见江陵古寺,殿宇摧堕,閴而无人,觉卸囊挂锡。明日 见樵夫惊怪,言此是国昌寺,废已三周。将知人事相 因,道从缘会,学者至矣,乡人来矣,郁成一寺。”时节使 崔尚书请召入城,谢而不赴。檀施继臻,乃兴盛化。贞 元十五年告终,年九十二。荆楚之人营塔焉。又南岳 山释皓玉者,赵氏之子,上党人也。出尘于法清寺,后 于荷泽会下大明心印,入岳中兰若养道。衡阳太守 王展大加倾重,终时年八十馀。兴元中入塔云。

    元晏

    按《宋高僧传》:“元晏,江夏人也,姓李氏。祖善,博识多学, 注《文选》,行讲集于梁宋之间。李邕北海太守。晏稚昧 之龄,决志离俗。至德初年,诵经高第,依僧崇真剃落, 配住开元寺。大历三年,从大阇梨真悟受具足法,便 寻律范,目不睹靡曼,足不履邪径,于四仪中,无终食 之间违教。仪形峭拔,眉目秀朗,如孤鸿野鹤,独立迥” 泽,望风瞻想,自有远致。性多分剂,苟与恶比丘共住, 皇皇然如以佉陀罗炭浴身也。不出户牖,焚香扫地, 端坐尽日,人不堪其忧而晏居之,以为三禅之乐不 敌也。晏少习毗尼,长学《金刚》,解空破相,臻极元奥。而 闻律藏,有一时外学之说。或赋诗一章,运思标拔,孤 游境外。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大嗟赏之。由是风云 草木,每有赋咏,辄为工文者之所吟讽也。晏房舍在 寺之北隅,颇为湫陋。凡当时名士,共营草堂,有若陈 郡袁滋、赵郡李则、卢来卿、于文炫、蔡直,偕檀舍同缔 构也。鄂岳连帅何公旌其行业,请居晋安,不移其志。 建中伊始,符载与杨衡、李演约,晏为尘外之侣焉。以 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灭。春秋五十八。僧腊三 十四。迁塔于黄鹤山南原也。

    澄心

    按《宋高僧传》:“澄心,姓朱氏,东海人也。厥父任济源令。 天宝中,安史之乱,遇害。心稚齿,随母氏至河内,贫极, 母即从人,心不乐随嫁。心之志气不群,乃投应福寺 智明法师,求教勖披削。登戒后,云游鸟宿,务急参元 于秀师高足门下,了其法要,乃观诸方名迹,遂止衡岳。请益之僧,摩肩骈足。时太守吴宪忠请心入州治”, 谢而不行。再命栖于龙兴寺。来问道者。丈室恒满。贞 元十八年壬午十一月示灭。春秋七十六。以其月二 十七日入塔。

    道齐附法如

    按《宋高僧传》:“道齐,俗姓赵氏,钱塘人也。幼而察慧,器 度浩然。入于庠序,经籍淹通。偶立当衢,见僧分卫行 讽《净名经》,冥然喜之,且召入家设食。问僧为居何寺, 答曰:‘定水伽蓝’。因请父母出家,母曰:‘吾生汝时,梦手 擎日月,尝占是梦,云:‘贵子有五等之分,脱或舍家,吾 无望矣’。由是往定水从师。年十七进具,习毗尼法。复’” 投灵隐寺,学《华严》经义。自尔于天竺寺修习禅定,行 杜多行。其山有石窟,齐于中坐,忽巨蟒矫首唅呀为 吞噬之状,愀然不动。时有虎豹近于石室,群鹿时时 驯扰。又山椒乏水,以锡杖剟地,其泉迸流,实供其用。 贞元二十一年,四方学者劝请讲《华严经》。时雪飘飞, 忽生华二本,状若芙蕖,熠爚光发。观“者嗟叹,见所未 见,齐道誉惟馨。其节俭,恶衣恶食,人所不胜。后终于 山寺焉。”又唐太行山释法如,俗姓韩,慈州人也。少为 商贾,心从平准。至今东京相国寺发心,依洪思法师 出家,隶业偕通,遂往嵩少间,游于洛邑,遇神会祖师, 授其心诀。后登太行山,见马头峰下可以栖神,结茅 而止。有褚塾戍将王文信率众建精庐焉。刺史李亚 卿中丞命入城。不赴。示寂。报龄八十九。元和六年三 月迁塔云。

    慧涉

    按《宋高僧传》:“慧涉,俗姓谢氏,会稽人也,即东晋太傅 安之后。”是知杰气英灵,间代而出津梁拔俗,异世岂 无?涉“为人清素,戒节孤峻,好寂为乐,不栖名闻。以大 历之初,于金陵庄严寺遇牛头山忠禅师,一言知归, 遂命入室,授其法要,服膺道化。待之弥载,不惮其劳。 洎忠捐世,踵武兹岭,无游人境,一衣方丈,操节弥高。” 自是以来,问道者众,四维方域,无不霑洽。五十年中, 翕然归德。以长庆二年终于山院,春秋八十有二。门 弟子惟晏等,奉全师礼,建塔于寺之西北,勒铭纪德。 若考师之艺文,则草堂庐岳,各美于当代矣。

    云邃附清源

    按《宋高僧传》云:“邃,不知何许人也。通综经论,解将行 兼,仍贯群书,号为该博,好远汎爱,人无间然。累朝诏 入内道场,顺宗已来掌领译务。宪宗初勾当右街诸 寺观释道二教事,别敕充西明、千福两寺上座,风猷 淹雅,纲任肃然。昔贤以道生比郭林宗,邃公有焉。”次 润州栖霞寺释清源,姓冯,南徐延陵人也。稚年贞素, 长亦弗群,俗态不拘,法流爰入造涉公为弟子焉。学 赡经律,人罕俦匹。栖于摄山,积其龄稔。长庆初,工部 尚书李相国德裕镇于浙西,洗心道域,延居京口,咨 禀禅要,雅契夙心。及赞皇去郡,返锡栖霞,终于住寺。

    唯俨

    按《宋高僧传》:“唯俨,俗姓寒,绛县人也。童龀慷恺,敏俊 逸群。年十七,从南康事湖阳西山慧照禅师。大历八 年,纳戒于衡岳寺希澡律师所,乃曰:‘大丈夫当离法 自净,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遂谒石头禅师,密 证心法,住药山焉。一夜明月,陟彼崔嵬,大笑一声,声 应沣阳东九十许里。其夜,沣阳人皆闻其声,尽云是” 东家。明辰展转寻问,迭互推寻,直至药山。徒众云:昨 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自兹振誉,遐迩喧然。元和中, 李翱为考功员外郎,与李景俭相善。俭除谏议,荐翱 自代。及俭获谴,翱乃坐此出为朗州刺史。翱闲来谒, 俨遂成警悟。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 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答曰: “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 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凝 冰顿泮。寻有偈云:“链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 经。我来相问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又偈:“选得幽 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 披云笑一声。”初翱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文会之 交,日相与述古言,法六籍为文,黜浮华,尚理致言,为 文者韩、柳、刘焉。吏部常论“仲尼既没,诸子异端,故荀、 孟复之。杨、墨之流,洗然遗落。迨周、隋之世,王道弗兴, 故《文中子》有作,应在乎诸子左右。”唐兴,房、魏既亡,失 道尚华,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残。吾约二三子同致 君复,“尧舜之道。不可放清言而废儒,纵梵书而猾夏。 敢有邪心归释氏者,有渝此盟。无享人爵,无永天年, 先圣明神,是紏是殛。”无何,翱邂逅于俨,顿了本心。末 由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复遇紫 玉禅翁,且增明道趣,著《复性书》上下二篇,大抵谓本 性明白,为六情玷污,迷而不返。今牵复之,犹地雷之 复见天地心矣,即内教之返本还源也。其书露而且 隐,盖而又彰,其文则象系《中庸》,隐而不援释教,其理 则从真舍妄,彰而乃显。自心,弗事言陈,唯萌意许也。

    韩、柳览之,叹曰:“吾道萎迟,翱且逃矣。俨陶链难化,护
    考证
    法功多,回是子之心,拔山扛鼎,犹或云易。”又相国崔

    群、常侍温造,相继问道,俨能开发道意,以太和二年 将欲终,告众曰:“法堂即颓矣。”皆不喻旨,率人以长木 而支柱之。俨抚掌大笑云:“都未晓吾意。”合掌而寂,春 秋七十云。

    常遇

    按《宋高僧传》:“常遇,俗姓阴,范阳人也。出家于燕北安 集寺。襟怀洒落,道貌清奇,晦迹林泉,避脱声利。大中 四年,杖锡离燕,孤征朔雪,祁冱千里,径涉五峰,诣华 严寺菩萨堂。瞩文殊睟容,施右手中指,沃以香膏,爇 以星焰,光腾半日,怡颜宛然。次遍游圣境,终始两期, 其所睹祥瑞不可胜纪。后至西台,遇古圣迹,曰秘魔” 岩,乃文殊降龙之处也。遇稽首之际,忽见轻云,金光 烂烂,骇目渐分,雉堞,方势如城,咸曰:“金色世界也。”化 事毕,复问其处,僧曰:“是地古德尝止国赠金光照大 师,名节孤峻,神异不测,载录图记,人具尔瞻遇,悲喜 交感,久而不已。始结茅玆地,涤虑澄神,入三摩呬,多 四十九日。鸟排华雨,人萃香云,扬袂”抠衣,归依若市。 乃创兴佛庙僧宇,十有七年不下山顶。日以《九会杂 华》五部等法,玩味精课,不遗寸阴。觉圣力潜通,道出 凡境,事或礼问,他见莫寻,士向庶归,克念如圣。洎懿 皇运末,遇易旧规,或拊掌大咍,或系石异语,类不轻 之《海记》,同楚客之佯狂。及祸发中原,寇盗交骋,夷撤 宫壸,銮辂蒙尘。因省师言,其若合契矣。时属河东武 皇遥向真德,就山致信。迨文德元年夏四月,命宪州 刺史马师素传意邀请。遇曰:“浮世之宠辱,我何累哉?” 坚拒远征,确乎不拔。以其年七月十八日召门弟子 曰:“尔可检护戒足,好住馀生,吾与汝诀矣。”言讫,俨然 蝉蜕。俗岁七十二,僧夏五十一,门人太文等哀恸哽 绝。龙纪初祀,四月十八日阇维,获设利罗凡数十粒。 文公坚贮孝思,旌建灵塔。衔哀出入,投诣天府。武皇 赗赠加等。“文武崇烈及岚、宪等州牧守,例刻清俸,俾 助良因,建乎坟塔。”即以九月二十五日封窆基𡑞焉。

    永安

    按《宋高僧传》:“永安,眉州洪雅人也。身裁幺麽,面色黧 䵟,言音鄙恶,而识量宽舒,大抵不可赀也。大中八年 三月中,诣成都,云造谒府帅白公敏中,请奏寺额。以 其足跋肩舆而至,人皆未尝见其登圊而旋溺也,故 时呼为无漏师,安置圣寿寺中且十日,白公令差僧 五六昼夜互守之而伺察焉。内外饮食,亦略同常人”, 而无解衣去二行之意。详其十辰之积,便旋何所,毕 不可知。司徒白公奏额到日便辞归。眉郡判官卢求 见之,谓为小沙弥耳。人云:“此师年已八十馀矣。”

    慧闻

    按《宋高僧传》:慧闻,信安人也。多劝勉檀那,以福业为 最。常言:“未预圣位,于五道中流转,非福何凭?尝于瀔 江铸丈八金身像,州未听许,铜何从致?且曰:‘待大施 主居。无何,有清溪县夫妻二人将嫁资鉴来舍,闻为 誓,咒之曰:‘此鉴鼓铸,若当佛心前。乃是夫妻发心之 至也’’。”迨脱摹露像,果然鉴当佛心胸间矣。又尝往豫 章劝化,获黄金数镒。俄遇贼劫掠,事急,遂投金水中 曰:“虑损君子福田,请自捞摝”,舍闻闻去,贼徒泳水求 之不得。及闻到州,金冥然已在其院中。若役人用匠, 不避讥嫌。得物见多,自提鱼贯彘肩饲工人焉。又山 路虎豹,闻或逢之,将杖叩其脑曰:“汝勿害人,吾造功 德,何不入缘”明日,虎御野猪投闻前,弭尾而去。凡举 事皆成,归信如流。率多奇异焉。

    无漏

    按《宋高僧传》,无漏姓金氏,新罗国王第三子也。本土 以其地居嫡长,将立储副,而漏幼慕延陵之让,故愿 为释迦法王子耳。遂逃附海舰,达于华土,欲游五竺, 礼佛八塔。既度沙漠,涉于阗已西,至葱岭之墟,入大 伽蓝,其中比丘,皆不测之僧也。问漏攸往之意,未有 奇节,而诣天竺。僧曰:“旧记无名,未可辄去。此有毒龙 池,可往教化。如其有验,方利涉也。”漏依请登池岸,唯 见一胡床,乃据而坐。至夜将艾,霆雷交作,其怪物吐 气蓬勃,种种变现,昡曜无恒。漏瞑目不摇,譬如建木 挺拔,岂微风可能倾动耶?持久,乃有巨蛇,骧首于膝 上。漏悲悯之极,为受三归而去。复作老人形来致谢 曰:“蒙师度脱,义无久居。吾三日后,舍鳞介苦依,得生 胜处。此去南有磐石,是弟子舍形之所,亦望闲预相 寻遗骸可矣。”后见长伟而夭矫,僵于石上,寺僧咸默 许之。又曰:“必须愿往天竺者,此有观音圣像,祷无虚 应,可祈告之,得吉祥兆,可去,勿疑漏。”乃立于像前,入 于禅定。如是度四十九日,身婴虚肿,略无倾倚。旋有 鼠儿犹弹九许,咋左胫,溃黄色薄脓,可累斗而愈。漏 限满获应,群僧语之曰:“观师化缘,合在唐土,心存化 物,所利滋多。足倦游方,空加闻见,不可强化,师所知 乎?”漏意其贤圣之言,必无唐发,如是却回。临行谓漏 曰:“逢兰即住。所还之路,山名贺兰。”乃凭前记,遂入其 中,得白草谷,结茅栖止。无何,安史兵乱,两京版荡。元宗幸蜀,肃宗训兵灵武,帝屡梦有金色人念《宝胜佛》 于御前。翼日,以梦中事问左右,或对曰:“有沙门行迹 不群,居于北山,兼恒诵此佛号。”肃宗乃宣征不起,命 朔方副元帅、中书令郭子仪亲往谕之,漏乃爰来。帝 视之曰:“真梦中人也。”迨乎寇逆荡平,翠华旋复,置之 内寺供养。既而猴轻金锁,鸟厌雕笼,累上表章,愿还 旧隐。帝心眷重,答诏迟留,未遂归山,俄云示灭焉。一 日,忽于内门右阖之上,化成双足形,不及地者数尺。 阍吏上奏,帝乘步辇,亲临其所,得遗表,乞归葬旧隐 山之下。即时依可,葬务官供。乃宣卸门扇,置之设奠, 遣中使监护,卤簿送导。先是,漏行化多由怀远县,因 置廨署,谓之下院。丧至此,神座不可辄举。众议移入。 构别堂宇安之。则上元三年也。至今真体端然。曾无 变坏。所卧中禁户扇。乃当时之现瑞者存焉。

    宝达

    按《宋高僧传》:“宝达者,不知何许人也。遁是名山,高乎 道望,号刹利法师,以持密咒为恒务。其院中有印沙 床,照佛鉴。往者浙江苦惊涛巨浪,为害实深,其潮大 至,则激射今湖上诸山焉。达哀其桑麻之地悉变为 江,遂诵咒止涛神之患。一夜,江涛中有伟人,元冠朱 衣,导从甚繁而至,谓达曰:‘弟子是吴伍员,复仇雪耻 者,非他人也。师慈心为物,员已闻命矣’。”言讫而灭。明 日寺僧怪问:昨夜车马之喧,为谁?具言其事,其冥感 神理,多此类也。自尔西岸沙涨弥年,还为百姓殖利, 时所推称。翕然敷化,后罔知所终。

    隐峰附亡名 鴙鸠和尚

    按《宋高僧传》:“隐峰,俗姓邓氏,建州邵武人也。稚岁憨 狂,不徇父母之命,出家纳法。后往观方,见池阳南泉 禅师,令取澡罐提举相应,为愿公所许焉。终认嗣马 禅师耳。峰,元和中言游五台山,路出淮西,属吴元济 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峰曰:‘我 去解其杀戮’。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介两军阵” 过,战士各观,僧飞腾,不觉抽戈匣刃焉。既而游遍灵 迹,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时议 灵穴之前,当舁就爇,屹定如山,并力不动。远近瞻睹, 惊叹。希奇。峰有妹为尼,入五台,瞋目咄之曰:“老兄畴 昔为不循法律,死且荧惑于人。”时众已知妹虽骨肉, 岂敢携贰,请从恒度。以手轻攘,偾然而仆。遂茶毗之, 收舍利入塔,号邓隐峰。遗一颂云:“独弦琴子为君弹, 松柏长青不怯寒。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 看。”又汉州开化寺释亡名,先因入寺见瑞应交现,遂 誓舍身,克苦为期。忽于殿中焚香次,俄睹地屋皆为 琉璃色,有菩萨乘五色云下庭中曰:“汝极坚至,必当 得道,吾来证汝。”亡名叩头礼拜,斯须不见。寺僧至云: 庭院内皆变琉璃色。叹嗟不已,其僧复勤节行焉。又 邓州有僧亡名,年且衰朽,游行穰邓州间,日食二鴙 鸠,僧俗共非之,老僧终无避回。尝馔羞之次,有贫士 求餐,分其二足与之食。食讫,老僧盥漱,双鸠从口而 出,一则能行,一则匍匐在地。贫士惊怪,亦吐其饭。其 鸠二足复全。其僧实不食此禽,自尔众人崇重,号曰 “南阳鴙鸠和尚”也。有叹之曰:“昔青城山香阇梨,饮酒 啖肴,然后吐出鸡羊肉,皆化作本形,飞鸣而入坑穴 中同也。”

    亡名

    按《宋高僧传》:“亡名者,不知何许人也。居褒城西数十 里,号中梁山。数峰回负,翠碧凝空,处于厥中。行终诡 异,言语不常,恒见者弗惊,乍亲者可怪。平常酷嗜酒 而食肉,粗重公行,又纲任众事,且多折中,僧亦畏焉, 号为上座。时群缁伍一皆仿习,唯此无惧。上座察知 而兴叹曰:‘未住净心地,何敢逆行?逆行非诸人境界。 且世云金以火试,待吾一日一时试过’。”开成中,忽作 大饼,招集徒众曰:“与汝曹游尸陀林去。”盖城外山野 多坟冢,人所弃尸于此,故云也。上座踞地舒饼,裹腐 烂死尸,向口便啖,俊快之状颇嘉。同游诸僧见之,皆 掩鼻唾地而走。上座大叫曰:“汝等能喂此肉,方可喂 他肉也已。”自此缁徒警悟,化成精苦焉。远近归信。时 右仆射柳仲郢任梁府,亲往礼重。终时云“年可八九 十。”真影存于山寺。至今梁益三辅间止呼为“兴元上 座”云。

    文爽

    “按《宋高僧传》文爽不详姓氏,早解尘缨,抉开爱网,从 师问道,天然不睡。纵困惫之极,亦唯趺坐此行,长坐 头陀也。后独栖丘陇间,霖雨浃旬,旁无童侍,有蛇入 爽手中蟠屈,时有人召斋,彼怪至时不赴主重来请, 见蛇惊惧失声,蛇乃徐徐而下,固命往食,爽辞过中, 不食终夕。翼日,有狼呀张其口,奋跃欲噬咋之状者” 三。爽悯其饥火所熬,复自念曰:“秽囊无吝,施汝一餐, 愿疾成坚固之身。汝受吾施,同归善会。”斯须,狼乃弭 耳而退。及乎卒日,空中钟磬交响,迟久方息。门徒乡 人聚送殡之。尔日有幡数十竿蔽空前导,异香普熏, 举众悲叹,如失恃怙焉

    本净

    按《宋高僧传》本,净者,未详何许人也。道气高抗,人睹 肃然。闻闽岭多禅宗知识,故历参之。又闻长溪县霍 童山多神仙洞府,乃经中所谓“天冠菩萨领徒侣居 此,说《华严性海》法。采樵者多闻天乐异香鸟兽之瑞, 然山中不容凡恶,故多被斥逐。净入山结茆为室,有 石穴,谓之毒窟。净居于穴侧,其龙夭矫而出,变现无” 恒,遂呼召之而驯扰焉。又诸猛虎横路为害,采樵者 不敢深入,净抚其头,诫约叮咛,弭耳而去。尝清宵,有 九人冠帻裤褶,称“寄宿”,尽纳诸庵内。明旦告辞,偕化 为鹤,鸣唳空中而去,净罔知其终也。

    法江附异僧

    按《宋高僧传》:“法江者,江东人也。来游岷蜀,居于法聚 寺。寺即隋蜀王秀所造也。寺内有仁寿中文帝树舍 利塔。江以慈悯为怀,多逆知其来,言无少误。尝在房 中,谓门人曰:‘外有万馀人,尽戴帽,形且挛’。”“从吾乞 救,汝速出寺外求之,不见人物。”弟子怪师之言何其 倒乱。徙倚之间,有数十人荷担竹器中螺子,至江曰: “此之是欤?”命取钱赎之,投于水中。又长安大兴善寺, 本隋舍卫寺也。至唐先天中火灾,殿宇荡然,唯遗基 耳。明庆中,东明观道士李荣者,本巴西人也。好事薄 徒多与释子争竞优劣。荣来元都观,因率黄冠指其 灰烬而嘲之曰:“道善何曾善,言兴且不兴。如来烧赤 尽,唯有一群僧。”僧中有愤其异宗讥诮者,急募劝重 新缔构,复广于前十二亩之地。化缘虽日盈千万计, 未能成。僧众搔首蹰躇,未知何理克成。忽有一僧,衣 服粗敝,形容憔悴,负一破囊入缘,言速了佛殿,步骤 而去,启视之,则黄金一千两焉。时人奇之。由此檀施 日繁。殿速成矣。

    圆寂附掘多

    按《宋高僧传》:“圆寂,不知何许人也。恒以禅观为务,勤 修匪懈。就嵩山老安禅师请决心疑,一皆明焕。寂化 行相部,依附者多。久居天平等山,稠禅师往迹,无不 遍寻。时大司空严绶倾心信重。享寿一百五十五岁, 咸亨二年己巳岁生,世号无生和尚。寂之高岸,恒不 欲人致礼邀请,必有不可犯之色,时或非之。”然则志 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非其傲诞,势使然 也。释掘多者,印度人也。从逾沙碛,向慕神州,不问狄 鞮,旋通华语,而尚禅定。径谒曹溪,能师机教,相接犹 弱丧还家焉。多游五台,路由定襄,历村见一禅者,结 庵独坐。问之曰:“子在此奚为?”曰:“吾观静多。”曰:“观者何 人,静者何物?得非劳子之形,役子之虑乎?”其僧茫昧, 拱默而已。作礼数四,请垂启发。多曰:“子出谁门邪?”曰: “神秀大师。”多曰:“我西域异道,寔繁有徒,最下劣者,不 堕此见,兀然空坐,蓐烂身疲,初无深益。子莫起如是 见,立如是论,早往韶阳,请决所疑。”能曰:“子何不自观 自静邪?不观相不观,如子游历日用,自然安乐也。一 如多所言,略无少异。伊僧抉开罗网,多后,莫知攸往。”

    甄叔

    按《宋高僧传》:“甄叔,不知何许人也。幼而聪敏,倜傥不 羁,心目融明,具大人相。观生死轮上,见九地群迷,犹 如蟭螟处在蚊睫。受胜妙欲,似嚼蜡无味。遂投簪削 顶,具佛幖帜,求正觉了义,扣大寂禅师,一造元机,万 虑都寂,乃曰:群灵本源,假名为佛。体竭形消而不灭, 金流朴散而常存。性海无风,惊波自涌。心虚绝兆,万” 象齐照。体斯理者,不言而遍历沙界,不用而功益元 化。如何背觉,反合尘劳,于阴界中妄自囚系?于是形 同水月,流浪人天哉!叔见宜春阳岐山,群峰四合,叹 曰:“坤元作镇,造我法城。”才发一言,千岩响答。松开月 殿,星布云廊,青岚域中,化出金界。始从宴坐,四十馀 年,满室金光,昼夜常照。于是化缘已毕,机感难留。元 和庚子岁正月十三日,忽弃尘区,还归大定。门弟子 如坦、良宝等,心没悲海,哀声动山,如月隐天,群星失 耀。大集众木,𧂐为香楼,用作茶毗,获舍利七百粒,于 东峰下建窣堵波上,足任运者命志,闲为碑纪述矣。

    怀海

    按《宋高僧传》:“怀海,闽人也。少离朽宅,长游顿门,禀自 天然,不由激劝。闻大寂始化南康,操心依附,虚往实 归,果成宗匠。后檀信请居新吴界,有山峻极,可千尺 许,号百丈欤。海既居之,禅客无远不至,堂室隘矣。且 曰:‘吾行大乘法,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邪’?或 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乎’?海曰:‘吾 于大小乘中博约折中设规,务归于善焉’。”乃创意不 循律制,别立禅居。初自达磨传法,至六祖已来,得道 眼者号长老,同西域道,高腊长者呼须菩提也。然多 居律寺中,唯别院异耳。又令不论高下,尽入僧堂。堂 中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撘道具。卧必斜枕床唇,谓之 带刀睡。为其坐禅既久,略偃亚而已。朝参夕聚,饮食 随宜,示节俭也。行普请法,示上下均力也。长老居方 丈,同维摩之一室也。不立佛殿,惟树法堂,表法超言 象也。其诸制度,与《毗尼师》一倍相翻,天下禅宗,如风偃草。禅门独行,由海之始也。以元和九年甲午岁正 月十七日归寂,享年九十五矣。穆宗长庆元年,敕谥 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焉。

    恒月附真亮

    按《宋高僧传》:“恒月,姓韩氏,上党人也。厥父为土监,商 西江往还,俄遇剽掠溺死。月虽幼弱,念父葬于鱼腹, 母又再行,乃决志出家,求报恩育,受教于圣善寺。慧 初得度,已造嵩山禅会,便启发心要。后访道寻师,靡 惮夷险,抵望湖山翠微岩下古院,挂锡四方,学者如 蜂得王,翕然盛化。建中元年,示疾而终,春秋七十九。” 其年三月十二日迁塔焉。洛京广爱寺释真亮,姓侯 氏,景城人也。家训儒雅,辞采粲然,洁素持操,与群少 年有异。忽以樊笼为厌,且曰:“去情除馑,是所愿也。”乃 于本州开元寺智休师下披染服。然其刈薪汲水,率 先于人,习行头陀行。受具已,游嵩少,遇普寂奖训,顿 开蒙昧。入龙门山居,而禅默问津者交集,声望日隆。 属留守尚书王公铎《保釐》闻而钦奉召入广爱寺,别 住居焉。示人禅观匪倦,教诏得道者亦多矣。以贞元 四年十一月三日,忽告门人以“桑榆末照,诚难久留。” 嘱累而终,年八十八焉。

    思公附昙真

    按《宋高僧传》:“思公姓李氏,恒阳人也。早出家,于本府 龙兴寺得度。后游伊洛间,见普寂禅师开畅禅法。寂 始见提诱,寻彻钩深。至南雍,隐夹石山,翛然自处。属 牛公观政汉南,闻其声绩,请入城谢病,不应其命。牛 帅亦不夺其志,檀施相望,学众侁侁,若栴檀之围绕 焉。以兴元初年示疾归灭,春秋八十四焉。”亳州安国 院释昙真,姓陈,维青人也。少小随父往彭城,鬻枣于 逆旅,而亡所怙。真叹恨无依,乃投徐大云寺为僧。其 土是嵩法师之后,经论薮泽,真玩习该通。后游胜境, 入嵩山学禅观。已至任城,邂逅李中丞,讽赴职谯郡, 接真谈道,抵掌盱衡,如披云雾。李恨相识之晚,请以 同行。时聚风亭月观,谈道达旦。李后入为京尹,因从 容称奏“真道盛德。”至德皇下诏征而不奉诏。贞元七 年四月示灭,门人建塔云。

    道隐

    按《宋高僧传》:“道隐,姓王氏,彭原人也。风宇高峙,情性 宏淡。少脱尘劳,誓从冲漠。既循师范,因愿游方。得荷 泽。师顿明心要,迨旋乡土,道声洋洋,慕其法者,若登 华阴之市也。匪召员臻,檀施丰洽,郁成精舍焉。以大 历十三年三月晦,嘱累四部,从于中夜趺坐而终。春 秋七十二,法腊三十五。弟子辩真建塔缄藏焉。”今师 资二座,全身不朽矣。议者以为得道真正,其器亦然。 譬犹链丹之鼎,药成鼎亦化金矣。在《华严》“有诸菩萨, 成就如虚空忍,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不生身。以不 灭故,得不聚身。以无散坏故。”其隐师之谓欤!

    道晤

    按《宋高僧传》:“道晤者,不知何许人也。高趣放荡,识量 难赀。末住永嘉陶山侧精舍,则隐居修《真诰》之所也。 大历中,代宗为陶真君树此精舍,晤于此,进修靡怠, 人亦倾仰。一夕跏趺而卒,身肉无沮,如入三昧,议不 焚葬。后五年,忽举右手,状若传香。州官民庶异之,以 事奏敕,赐紫袈裟,谥曰实相大师。”至今塔中,州民祈 祷,幡华填委焉。

    崇惠

    按《宋高僧传》:崇惠姓章氏,杭州人也。稚秫之年,见乎 器局,鸷鸟难笼,出尘心切。往礼径山国一禅师为弟 子,虽勤禅观,多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 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 山,卓小尖头草屋,多历年月,复誓志于潜落云寺遁 迹。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 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凌轹,其危若 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心亦劳止。择木之故, 于章信寺挂锡,则大历初也。三年戊申岁九月二十 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 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偏重, 故有是请也。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 如常磴道焉。时缁伍互相顾望推排,且无敢蹑者。惠 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 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 廷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 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蹈烈火,手探油汤,仍 餐铁叶,号为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 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 庭玉宣慰,再三便赉,赐紫方袍一副焉。诏授鸿胪卿, 号曰护国三藏,敕移安国寺居之。自尔声彩发越,德 望峻高。代宗闻是国一禅师亲门高足,倍加郑重焉。 世谓为“巾子山降魔禅师”是也。

    无名

    按《宋高僧传》:“无名姓高氏,渤海人也。祖宦,今西京,乃 为洛阳人矣。冲孺之龄,举措卓异,口不哜辛,血性不狎喧哗。邈矣出尘,故难留滞。年二十八,若瘦雁之出 笼。投师习学,依随隶同德寺。及精律藏,解一字以无 疑。闻有禅宗,思千里而请决。举领整裘,开扃见路。辞 飞笔健,思若涌泉。因随师游方,访祖师之遗迹,得会” 师付授心印。会先语诸徒曰:“吾之付法。无有名字。”因 号无名也。自此志历四方。周游五岳罗浮庐阜双峰。 “公、垆岭、牛头、剡溪、若耶、天台、四明,罔不询问。风格 高远,神操朗澈。博识者睹貌便伏,僻见者发言必摧。” 时德宗方纳鲜于叔明、令狐峘料简僧尼事,时名有 表,直谏并停。寻时鲜于叔明、令狐峘等流南海百姓, 至贞元六年,往游五台,居无定所。九年十二月十二 日,于佛光寺先食讫,俨然坐化。春秋七十二,腊四十。 三。十一年阇维获舍利一升。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建 塔于佛光寺。贞元六年庚午岁也。或云名著疏解《弥 陀经》焉。

    智常

    按《宋高僧传》:智常者,挺拔出伦,操履清约。遍参知识, 影附南泉,同游大寂之门,乃见江西之道。元和中,驻 锡庐山归宗净院,其徒响应,其法风行。无何,白乐天 贬江州司马,最加钦重。续以李渤员外元和六年隐 嵩少,以著作征起,杜元颖排之,出为虔州刺史南康。 曾未卒岁,迁江州刺史。渤洽闻多识,百家之书无不 该综,号李万卷矣。到郡,喜与白乐天相遇,因言浔阳 庐阜山水之最,人物贤哲隐沦,论惠远遗迹,遂述归 宗禅师善谈禅要,李曰:“朝廷金榜,早晚有嗜菜阿师 名目?”白曰:“若然,则未识食菜阿师欤?”白强劝游二林, 意同见常耳。及到归宗,李问曰:“教中有言,须弥纳芥 子,芥子纳须弥,如何芥子纳得须弥?”常曰:“人言博士 学览万卷书籍,还是否耶?”李曰:“沗此虚名。”常曰:“摩踵 至顶,只若干尺身,万卷书,向何处著?”李俛首无言,再 思称叹。续有东林寺僧神建,讲诸经论,问触目菩提, 常略提举。神建不体,乃发状讼,常示恶境界。时李判 区分,甚闻诣理。常有异相,目耀重瞳,遂将药熏,手恒 磨错,不觉目眦俱红,号《赤眼归宗》矣。

    楚南

    按《宋高僧传》:“楚,南闽人也。俗姓张氏。爰在髫龄,冥然 跪于父母前,诉志出家,投开元寺昙蔼师而受训焉。 当授经法,目所经睹,辄诵于口。执巾侍盥,洒扫应对, 颇能谨愿。迨乎冠岁,乃落发焉。”诣五台登戒,就赵郡 学相部律,往上都学《净名经》,一律一经,略通宗旨,则 知顿机,不甘为渐教缚。遂往芙蓉山,根性未发。谒黄 蘗山禅师,问答虽多,机宜顿了。倏值武宗废,教南遂 深窜林谷。大中兴教出,遇升平相裴公休出抚宛陵, 请黄蘗出山南随侍。由此便诣姑苏报恩寺,专行禅 定,足不逾阈,仅二十馀载。乾符四年,苏州太守周慎 嗣向风,请住宝林院,又请居支硎山。至五年,昌化县 令徐正元与紫溪戍将饶京同召住千顷慈云院,训 示禅徒之外,唯俨然在定,逾月或浃旬。光启三年,前 两浙武肃王钱氏请下山供施。昭宗闻其道化,赐其 鹿胎衣五事,别赉紫衣。文德六年二月,忽双虹贯堂 室,二鹿蹶然入寺,法堂梁折。至五月辞众后,于禅床 垂两足,伸二臂于膝,奄然而卒。春秋七十,僧腊五十 六。迁塔于院西隅。大顺二年壬子岁二月,宣州孙儒 寇钱唐之封,略兵士发塔,见南全身不败,爪发俱长, 悔罪而去。南公平昔著《般若经品颂偈》一卷,《破邪论》 一卷,以枝梧异宗,外敌见贵于时也。

    元泰

    按《宋高僧传》:“元泰者,不知何许人也。性操方正,言不 浪施,心静之情,义而后动。所居兰若,在衡山之东,号 七宝台。不衣蚕缕,时谓泰布衲。从见德山禅师,豁如 自适,誓不立门徒,逍遥求志,而于词笔若有神助。四 方后进,巡礼相见,皆用平怀之礼。尝以衡山之阳,多 被山民莫傜辈斩木烧山,损害滋甚,泰作《畬山谣》,远” 迩传播,达于九重。敕责衡州太守,禁止。岳中兰若由 是得存,不为延燎,泰之力也。终年六十五。临逝说偈 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一堆猛炎,千足万足。”偈终,垂 一足而逝。阇维,收舍利袝坚固大师塔左,营小浮图 焉。又为《象骨偈》、诸禅祖塔铭、歌颂等,好事者编聚成 集,而行于代焉。

    元畅

    按《宋高僧传》:“元畅,字申之,俗姓陈氏,宣城人也。畅爰 在弱龄,便持异操,戏则聚沙为塔,摘叶为香。年九岁 于泾邑水西寺依清逸上人教授经法。年十九削发。 二十岁往福州兜率戒坛,受具足戒。听掇律科,深得 宗旨。新缯细缕一染,色佳,而往越中求闻异说。仰京 室西明寺有宣律师旧院,多藏毗尼教迹,因栖惠正” 律师法席。自入京华,渐萌头角,受京城三学大德,益 广见闻。方事讲谈,遽锺堙厄,则会昌废教矣。时京城 法侣,颇甚彷徨。两街僧录灵冥辩章同推畅为首,上 表论谏。遂著《历代帝王录》,奏而弗听。由是例从俗服, 宁弛道情,龙蛇伏蛰而待时,玉石同焚而莫救。迨夫武皇厌代,宣宗在天,坏户重开,炎冈“息炽。”畅于大中 中,凡遇诞辰,入内谈论,即赐紫袈裟,充内外临坛大 德。懿宗钦其宿德,蕃锡屡臻,乃奏修加忏悔一万五 千佛名经,又奏请《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皆入藏。 畅时充追福院首领,又充总持寺都维那,寻署上座。 畅讲律六十座,度法者数千人。撰《显正记》一十卷、《科 六帖》《名义图》三卷,《三宝五运》三卷。虽祖述旧闻,标题 新目,义出意表,文济时须。乾符中,懿宗简自上心,特 赐师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示灭,俗龄七十 九,僧腊五十九。弟子赐紫惠柔大德师遂宗绍以其 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长安邑高阳乡小梁村。四年 丁酉岁,尚书礼部侍郎崔沆与畅交分殊深,著碑述 遗迹焉。

    宗亮

    按《宋高僧传》:“宗亮,姓冯氏,奉化人也。家傍月山而居, 后称月僧焉。亮开成中剃落纳法,方事毗尼,循于四 仪,且无遗行。而云:‘我生不辰,属会昌之难’。”便隐家山, 深岩洞穴。大中再造国宁寺,征选清高者隶名,亮预 住持。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云:“于清心行不污者,得 二十八人,以补其员,广住持也。”律僧宗亮、禅僧全祐 而已。国宁经藏,载加缮写,躬求正本,选纸墨鸠聚䞋 施,建造三门藏院诸功德廊宇,皆亮之力焉。晚年专 事禅寂,不出寺门。处士方干赠诗云:“秋水一泓常见 底,涧松千尺不生枝。空门学佛知多少,剃尽心华只 有师。”终于本寺,春秋八十。亮恒与沙门贯霜、栖悟、不 吟数十人,皆秉执清奇,好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撰 《岳林寺碑》、诗集三百许首,赞颂并行于代,而于福敬 二田,锐心弥厚焉。亮为江东生,罗隐追慕乐安孙郃, 最加肯重,著《四明郡才名志序》,诸儒骏士外,独云释 宗,亮多为文士先达仿仰焉。

    罗僧

    按《宋高僧传》:“罗僧者,蜀圣寺中得果位人也。尝寝疾 于五台山,同会僧人俱不测也,而瞻视之,曾无怠慢。 将及九旬而病愈。临诀之际曰:‘深感所苦,而烦看视, 今遂平复,由师之力,我住在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 尔,异日游方,无忘相访也’。”暮岁而至蜀,历访群峰,遍 讯老樵辈,且曰:“未尝闻兹山名。”乃叹曰:“噫!病禅之妄 也。”将回,遇山童曰:“某是彼岩之聚沙者。”即前导而去。 俄睹殿塔俨空,房廊环肃,果值昔之卧病者,迎门叙 故。日将暮矣,而谓之曰:“兹寺非得漏尽通,不能至此。 尔以我宿缘一谐,遘止,言寄宵乎,斯为未可。尔其克 勤修证,至此胡难。”乃命旧童送师归去。其僧回望,但 见岩壁峭峻,杉桧莽苍而已,则开成中也。时晤达国 师,知元著传之次,得僧可思,尤闲地理,命为元作。他 日安茔兆之地,得景丹前峰,其山若雉堞状,虽高低 起伏,而中砥平。俄有里人耆老曰:“古相传云茶笼山 矣。”

    契此

    按《宋高僧传》,“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 短小,蹙頞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 入廛肆,见物则乞,至于䤈酱鱼葅,才接入口,分少许 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 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等 句,人言慈氏垂迹也。又于大桥上立,或问:和尚在此 “何为?”曰:“我在此觅人。”至于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 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 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共埋之。后 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 焉。

    文质

    按《宋高僧传》:“文质,俗姓祝氏,尚丘之远孙,衢州须江 人也。叔氏为僧,号惟宽,学通经论。宽被诏入长安,止 大兴善寺。重诏入内道场,兼请受菩萨戒。质随宽入 内。年十五,诵《法华》《华严》《维摩》等经。二十三受具,七日 诵《周戒本》,二夏便讲《四分律》,二十七讲通《俱舍》。四十 年中,精晓诸大经论。后约束大悲、禹迹二禅师参问” 心要,既博达矣。归诸暨法乐寺领徒。时有虎来听法, 质摩其顶而去。后往永嘉锺会昌之《搜简》,乃隐乐成 县大芙蓉山,胎息而已。大中重兴,太守韦君累请不 来,强置于榻。舁出州开元寺居,檀施骈貤,回造大佛 殿并讲堂、房廊形像,并写藏教,无不备焉。越州廉使 沈贰卿命住吕后山院,本宁贲禅师旧化之地也。质 唯居草庵而止。咸通二年十月十四日,告众言别,十 五日端坐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二。窆于云谷 建塔。越州刺史段式为《行录》焉。

    昙休

    按《宋高僧传》:“昙休,字德敷,姓李氏。器度宏廓,志行修 饬,纳法已来,未容少缺。习通渐教,颇至精微。《四分律》 相部疏宗,蔚成渊府,初机请学,皆到甚深。休于讲训 之馀,纠绳寺任。”伊寺者,梁所创,年涉四百,虽观阁岿 然,且棁倾弛休,革故有方,缔构无隙,特加壮丽,轮焉奂焉。又护国经楼,迨诸栋宇,悉见鼎新。次以寺之 门楼,则长安四年故昙一律师之经始也。既而颓废, 仍重整覆,一同创制。永徽中,康僧会法师应身堂座 卑庳,乃募人釐变旧规,咸通年中也。休之一言,檀信 响应,后终于住寺,今之大善伽蓝是也。

    智广

    按《宋高僧传》,“智广姓崔氏,不知何许人也。德瓶素完, 道根惟固,化行洪雅,特显奇踪。凡百病者造之,则以 片竹为杖,指其痛端,或一扑之,无不立愈。至有挛者 则起,跛者则奔。其他小疾,何足言哉。乾宁初,王氏始 定成都,雅郡守罗罢任携广来谒蜀主王氏素知奇 术,唯呼为圣师焉。”先是,咸通中,南蛮王及坦绰来围, 成都府几陷。时天王现沙门形,高五丈许,眼射流光, 蛮兵即退。故蜀人于城北宝历寺立五丈僧相,后为 牛尚书预毁次兵火相仍,唯惧毗沙门之颓圯耳。王 氏乃语广曰:“郎之异术,道德动人,乘此可料理天王 否?”往吴尚书行鲁曾梦令修吾像,方事经营,除书忽 到,请法力成之。广唯其命,徙就天王阁下,居一隅小 榻而已。翼日,病者填其门,日收所施二十万至三 十万钱。又发言劝人出材木,浃旬皆运至堆积,令三 纲掌管焉。初广在雅郡,本寺揭帝神堂内,居其半室, 低门苫蓐,不许女人到门。唯有一竹箜子,每斋受䞋 二十文,必投箜内,满则置之佛殿,声钟集众,自他平 等分之。常日俗家请斋,亦体广意,止施二十文。净饭 菜豉汁,此外不许一物,䞋多不取,食毕而去,亦无辞 告。其后益加神验。或遇病者,一掴一叱皆起。或令烧 纸缗掇散饮食。或遇甚痛恼者,捩纸蘸水贴之,亦差。 光化元年,修天王阁向毕,乃循江渎池咒食饲鱼。经 夜,其鱼二尺已上万亿许,皆浮水面而殒。聊蹑流水, 救十千鱼生,忉利同也。

    法藏

    按《宋高僧传》:“法藏,不详氏族,厥性方正,好行惠物。尝 于苇川化众造寺,佛殿僧坊,一皆严丽,雕刻华花鄜 畤,命为壮观。藏遇病笃暴终,至一精庐,七宝庄严,非 世所有。门外有僧,梵貌且奇,特,倡言曰:‘法藏,汝造伽 蓝,不无善报,奈何于三宝物有互用之𠍴,何从洗雪’? 藏首露之。僧曰:‘汝但缮写《金刚般若经》,恒业受持,岂 特罪消,更可延乎寿命’。”言讫而苏。自躬抄度其经,午 夜口诵藏终,时年一百一十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