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第147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四十七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目录
石首鱼部汇考
石首鱼图
魏武四时食制〈班鱼〉
述异记〈鱼化为凫〉
岭表录异记〈鱼顶石子〉
临海异物志〈石首异种〉
倦游杂录〈黄鱼化为鹦鹉〉
海槎馀录〈江鱼〉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附方〉
闽书〈筼筜脯〉
直省志书〈定海县〉
正字通〈释𩾃〉
石首鱼部艺文一
与人帖 晋王羲之
水族加恩簿 宋毛胜
鳇鱼鲞鱼铭 明张如兰
石首鱼部艺文二〈诗〉
佩之馈石首鱼有诗次韵奉谢
明李东阳
石首鱼部纪事
石首鱼部杂录
石斑鱼部汇考
石斑鱼图
墨客挥犀〈石斑鱼作鲊美〉
本草纲目〈集解 子及肠气味〉
石斑鱼部纪事
杜父鱼部汇考
杜父鱼图
临海水土记〈伏念鱼〉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正字通〈释�〉
鲙残鱼部汇考
鲙残鱼图
尔雅翼〈王馀〉
遁园居士鱼品〈面条鱼〉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名山藏〈舆地记〉
直省志书〈馀姚县〉
鲙残鱼部艺文〈诗〉
白小 唐杜甫
白小 宋唐庚
禽虫典第一百四十七卷
石首鱼部汇考
释名
石头鱼。〈岭表录异〉 �水。〈临海异物志〉 《春来》,〈临海异物志〉 江鱼。〈海槎馀录〉
白鲞:〈海味索隐〉 黄鱼:〈海味索隐〉
洋生鱼。〈海味索隐〉 《𩾃》。〈正字通〉
《鳘》。〈正字通〉
石首鱼图
《魏武四时食制》
班鱼
班鱼,头中有石如珠,出北海。〈按石首鱼顶有石班鱼不闻有石或即石首类
故附载于此
〉《述异记》
鱼化为凫
《吴郡鱼城》,城下水中有石首鱼,至秋化为凫凫,顶中 尚有石。
《岭表录异记》
鱼顶石子
石头鱼:状如鳙鱼,随其大小,顶有一石子,如《乔麦粒》, 莹白如玉。有好奇者,多市鱼之小者,贮于竹器,任其 坏烂即淘之。取其鱼顶石子,以植酒筹。
《临海异物志》
石首异种
石首,小者名。�水其次名“春来”石首,异种。又有石头, 长七八寸,与石首同。
==黄鱼化为鹦鹉
岭南海鱼之异者,黄鱼化为鹦鹉。
《海槎馀录》
江鱼
江鱼状如淞江之鲈,身赤色,亦间有白色者。产于咸 淡水交会之中。士人家以其肉细腻,初为脍,烹之极 有味,皮厚如钱。此品不但胜绝海乡,虽江左鲥鱼、鲈 鳜之味,亦无以尚也。
《本草纲目》
《释名》
李时珍曰。鲞能养人。人恒想之。故字从养。《罗愿》云。诸 鱼。�干皆为鲞,其美不及石首,故独得专称。以白者 为佳,故呼白鲞。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也。
《集解》
《马志》曰:“石首鱼,出水能鸣,夜视有光,头中有石如棋 子。一种野鸭,头中有石,云是此鱼所化。”李时珍曰:“生 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 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至秋化为冠凫,即野鸭有冠 者也。腹中白鳔,可作胶。”《临海异物志》云:“小者名”�水 其次名春来。田九成《游览志》云:“每岁四月来自海洋, 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 下网截流取之,泼以淡水,皆圉圉无力。初水来者甚 佳,二水、三水来者,鱼渐小而味渐减矣。”
《附方》
蜈蚣咬伤:“白鲞皮贴之。”〈集成〉
《闽书》
筼筜脯
江鱼生溪海之间,肉白易腐,独同安筼《筜港》挺可鲄 也,曰《筼筜脯》,泉人重之。
《直省志书》
定海县
石首鱼:鱼首有魫,坚如石,故名。冬月得之,又紧皮者 良。三月、八月出者次之。至四月、五月,海郡民发巨艘 往洋山竞取,有潮汛往来,谓之“洋山鱼。”用盐腌之,曝 干,曰“白鲞”,通商于外。
《正字通》
释𩾃
𩾃音免。石首鱼,一名𩾃,《岭表录》谓之石头鱼,《浙志》谓 之江鱼。又墨头鱼,出四川嘉州。状似𩽼子,头黑如墨, 头上有白子二枚,又名北斗鱼,二三月出,渔人以火 夜照取之。《本草纲目》石首鱼,附录载此鱼,然石首、墨 头,非一种也。别作鳘,或谓𩾃鳘,皆鲈鱼,误。
石首鱼部艺文一
《与人帖》晋·王羲之
节日萦牵少睡。鄿茶微炙善佳,令姊差耶。石首鲞食 之,消瓜成水。此鱼脑中有石如棋子。野鸭亦有,云此 鱼所化。干蜗青黛主风搐搦良。
《水族加恩簿》宋·毛胜
《石首鱼》名“元镇。”
令元镇,区区枕石子孙,德甚富焉,宜授新美舍人。
《鳇鱼鲞鱼铭》明·张如兰
《海味索隐》曰:鳇鱼、黄鱼,各有一种,肉与味亦自不同。即如吾郡梅鱼,比黄鱼极小,肉与味正相似,闽中呼为小黄鱼,其鳞色灿烂,金星如火,黄鱼也。然又各自一种。今铭合鳇鱼为一种,误矣。盖鲟鳇别是一种,吾郡嘉靖末年,网者得之,以为怪物,弃于海中,间有去鼻而煮食者,迩来亦知为鲊矣,终不甚贵也。黄鱼谓之石首者,脑中藏二白石子,故名。又谓之洋生鱼。土人从小满节候,黄鱼散子在海洋中,鱼贯串若山,移而过,商人倩渔师听鱼声,乃报曰:“钓鱼来有几里几里?” 云渔者举网,或得千万头,或空不得。盖遇与不也。今黄鳇大相悬绝,毫厘千里,用是订讹。
鳇鱼《一名𩼕鱼。骨软肉细,其味颇佳。春夏乃生谓之 春来惟多乃》�名曰“白鲞。”海水茫茫,亦有灌莽,舟人 以渔,四面举网。其意云何?千万垓壤,民利用生,亦可 以养。鲜者为鳇,岂不燕飨?干者为鲞,二簋用享,水陆 之间。行识受想,亦复如是。曰“鳇”曰鲞。
石首鱼部艺文二〈诗〉
《佩之馈石首鱼有诗次韵奉谢》
明李东阳
夜网初收晓市开,黄鱼无数一时来。风流不斗莼丝 品,软烂偏宜豆乳堆。碧碗分香怜冷冽,金鳞出浪想 崔嵬。高堂正忆东邻送,诗句情多不易裁
石首鱼部纪事
《吴地记》:阖闾十年,东夷侵吴,吴王亲征之,逐之入海, 据沙洲上,相守月馀。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 忽见海上金色,逼海而来,绕王所百匝,所司捞得鱼, 食之美,三军踊跃,夷人不得一鱼,遂降吴王以咸水 腌鱼腹肠与之,因号逐夷。王归会群臣索馀鱼,俱已 曝干,其味美,因书“美”下著鱼,是为“鲞”字。鱼作金色,不 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
《吴志薛综传》:“综上疏曰:‘交州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 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 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
《交州记》:“武宁县秋九月,黄鱼上化作鹑鸟。”
石首鱼部杂录
《初学记》:“石首服其石,能下石淋鱼鳞,色甚黄如金,和 莼菜作羹,谓之金羹玉饭。”�而食之。名为鲞炙。食之 主消瓜成水。
《雅俗稽言》:石首鱼小者名梅鱼,头大于身,亦呼为“梅 大头”,出四明梅山洋,或曰“梅熟鱼来也。”
石斑鱼部汇考
释名
高鱼。〈本草纲目〉
石斑鱼图
《墨客挥犀》
石斑鱼作鲊美
南方溪涧中,有鱼生石上,号“石斑鱼”,作鲊甚美,至春 含育则有毒,不可食,云与蜥蜴交也。
《本草纲目》
《集解》
李时珍曰:“石斑,生南方溪涧水石处。长数寸,白鳞黑 斑,浮游水面,闻人声则划然深入。”《临海水土记》云:“长 者尺馀,其斑如虎文而性淫。春月与蛇医交牝,故其 子有毒。”《南方异物志》云:“高鱼似鳟,有雌无雄。二、三月 与蜥蜴合于水上,其胎毒人。”《酉阳杂俎》云:“石斑与蛇 交,南方有土蜂,土人杀此鱼,标树上,引鸟食之,蜂窠” 皆尽也。
子及肠气味
有毒,令人吐泻。〈医说云用鱼鸟草汁少许解之〉
石斑鱼部纪事
《魏略》:“濊国出斑鱼皮,汉时恒献之。”
《酉阳杂俎》:僧行儒言:“建州有石斑鱼,好与蛇交。南中 多蜂,窠大如壶,常群螫人。土人取石斑鱼就蜂树侧 炙之,标于竿上,向日,令鱼影落其窠上。须臾,有鸟大 如燕数百,互击其窠,窠碎落如叶,蜂亦全尽。”
辟寒,元李孝光《大龙湫记》云:“予岁一至,常以九月十 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 庵外石矼上,渐闻有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 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 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潭中有斑鱼廿馀头,闻 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
《蓬栊夜话》:“黄山涧中生斑鱼,如蝘蜓而无足,善含水 登木隐树杪丛叶中,仰口,水汪汪然。渴鸟过而饮之, 辄箝翕曳而入水,恣其嚵嚼。小虫设机陷物,隐惨乃 尔,可畏哉
杜父鱼部汇考
释名
伏念“鱼。”〈临海水土记〉《渡父》鱼:〈本草纲目〉
《船碇》鱼:〈本草纲目〉 京鱼。〈正字通〉 吐。�〈正字通〉 黄。�〈正字通〉
杜父鱼图
《临海水土记》
伏念鱼
“伏念”“鱼似吹沙鱼。”
《本草纲目》
《释名》
李时珍曰:“杜父”当作“渡父。”溪涧小鱼。渡父所食也。见 人则以喙插入泥中。如船碇也。
《集解》
陈藏器曰:“杜父鱼,生溪涧中,长二三寸,状如吹沙而 短,其尾岐大,头阔口,其色黄黑有斑,脊背上有鬐刺 螫人。”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小儿差颓,用此鱼擘开口咬之,七下即消。”
差颓阴核大小也
《正字通》
释�
�鱼名。按�为鲋属。《鱼经》:“鲗鱼有附土者曰京鱼,一 曰吐。”�《食物本草》曰:“渡父”,《临海志》曰:“伏念鱼吐。”�即 杜父鱼,一名“黄。”�俗呼《船碇鱼》。
鲙残鱼部汇考
释名
王馀鱼。〈尔雅翼〉 银鱼:〈尔雅翼〉
面条鱼。〈遁园居士鱼品〉
鲙残鱼图
《尔雅翼》
王馀
“王馀,长五六寸,其圆如著,洁白而无鳞,若已鲙之鱼, 但目两点黑耳。”《博物志》曰:“吴王江行,食鲙,有馀,弃于 中流,化为鱼,名吴王鲙馀。”《高僧传》则云:“宝志对梁武 帝食鲙,帝怪之,志乃吐出小鱼,鳞尾依然。金陵尚有 鲙残鱼。”二说相似,然吴王之传,则自古矣。此鱼与比 目不同,刘渊林解《吴都赋》,第见其称双则比目,片则 “王馀,遂云比目鱼,东海所出。王馀鱼,其身半也。俗云: 越王鲙鱼未尽,因以其半弃之,遂无其一面,故曰王 馀。”则是以王馀为比目之半。而郭氏解比目亦云:“状 如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今水中 所在有之,江东又呼为王馀鱼。”亦与刘说相似。予按 二物今浙中皆有之,绝不类比目,乃只一目,生近海 处,土人谓之“鞋底鱼。”《王馀》状如前说,今犹呼鲙残鱼, 又名银鱼,多暴为脯,又作鲞,颜色可爱,自是一种,非 比目之半也。
==面条鱼
江东鱼国也。有“面条鱼”,身狭而长,不逾数寸。银,鱼之 大者也。裹以面糊,油炸而荐之。
《本草纲目》
《释名》
李时珍曰:按《博物志》云:“吴王阖闾江行,食鱼鲙,弃其 残馀于水,化为此鱼,故名。”或又作越王及僧宝。志者 益出傅会,不足致辨。
《集解》
李时珍曰:“鲙残,出苏、松、浙江。大者长四、五寸,彼人尤 重;小者,曝干,以货四方。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清明 后子出而瘦,但可作鲊腊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甯源》曰:“作羹食,宽中健胃。”
《名山藏》
《舆地记》
宝坻县生银鱼曰《面条鱼》。
《直省志书》
馀姚县
银鱼产《石巍桥》之东,傍南岸江水中,四五月间有。
鲙残鱼部艺文〈诗〉
《白小》唐·杜甫
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霑水族,风俗当园蔬。 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
《白小》唐·庚
“二年遵海滨,开眼即浩渺。谓当饱长鲸,糊口但白小。 百尾不满釜,烹煮等芹蓼。咀嚼何所得,鳞鬣空纷扰。 向来巨鱼戏,海面横孤峤。噞喁喷飞沫,白雨散晴晓。 终然不省录,从事此微眇。短长本相形,南北无定表。 泰山不为多,毫末夫岂少。词雄两月读,理足三语妙。 人生一沤发,谁作千岁调。安能蹲会稽,坐待期年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