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第179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七十九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目录
蠹部汇考
蟦蛴图
诗经〈卫风硕人〉
尔雅〈释虫〉
方言〈蛴螬杂释〉
毛诗陆疏广要〈领如蝤蛴〉
埤雅〈蟦蛴 蝤蛴〉
尔雅翼〈蝤蛴〉
本草纲目〈本蠹虫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发明 桑蠹虫气味 主治 粪
主治 附方 柳蠹虫集解 气味 主治 粪主治 附方 桃蠹虫集解 气味 主治
粪主治 桂蠹虫集解 气味 主治 粪主治 柘蠹虫集解 屎主治 枣蠹虫集解
屎主治 竹蠹虫集解 主治 发明 蛀末主治 附方 芦蠹虫集解 气味 主治
苍耳蠹虫集解 主治 发明 附方 青蒿蠹虫集解 主治 发明 皂荚蠹虫气味
主治 茶蛀虫集解 蛀屑主治 蛴螬释名 集解 正误 修治 气味 主治 发
明 附方〉
蠹部艺文
籍田说 魏曹植
蠹化 唐陆龟蒙
蠹部纪事
蠹部杂录
蠹部外编
衣鱼部汇考
蟫图
周礼〈秋官〉
尔雅〈释虫〉
博雅〈释虫〉
尔雅翼〈蟫〉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
衣鱼部艺文〈诗〉
咏壁鱼 唐李远
蟫 宋邵雍
衣鱼部纪事
衣鱼部杂录
乳虫部汇考
蚃图
尔雅〈释虫〉
广雅〈释虫〉
埤雅〈蚃〉
本草纲目〈乳虫集解 气味 主治〉
天牛部汇考
天牛图
尔雅〈释虫〉
酉阳杂俎〈天牛虫〉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录飞生虫 附方〉
蜗牛部汇考
蜗牛图
尔雅〈释鱼〉
山海经〈中山经〉
古今注〈虫鱼〉
墨客挥犀〈蜗制蜈蚣〉
埤雅〈蜗〉
尔雅翼〈蜗牛〉
本草纲目〈蜗牛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发明 蜗壳主治 附方 蛞蝓集
解 正误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 缘桑螺释名 集解 主治 发明〉
蜗牛部艺文
蜗牛赋 唐马吉甫
蜗牛部纪事
蜗牛部杂录
禽虫典第一百七十九卷
蠹部汇考
释名
《蝤,蛴》。〈诗经〉 蝎。〈尔雅〉
《蛣,𧌑》。〈尔雅〉 《桑蠹》:〈尔雅〉 《蟦,蛴》。〈尔雅〉 《蛴,螬》。〈尔雅〉
《蠀,螬》。〈方言〉 《蝤,蠀》。〈方言〉
�《蠾》。〈方言〉 《蝖,𧎅》。〈方言〉 《蛒》。〈方言〉 蛭,蛒。〈方言〉 《天蝼》:〈方言〉 《蛴》。〈毛诗陆疏广要〉
《𧎅,蛴》。〈毛诗陆疏广要〉《木蠹虫》。〈本草纲目〉 《桑蠹虫》。〈本草纲目〉 《柳蠹虫》。〈本草纲目〉
《桃蠹虫》。〈本草纲目〉 《桂蠹虫》。〈本草纲目〉
《柘蠹虫》。〈本草纲目〉 《枣蠹虫》。〈本草纲目〉
《竹蠹虫》。〈本草纲目〉 《芦:蠹虫》。〈本草纲目〉
苍耳《蠹虫》。〈本草纲目〉青蒿:蠹虫。〈本草纲目〉
皂荚蠹虫。〈本草纲目〉茶。蛀虫。〈本草纲目〉
《蟦,蜰》。〈本草纲目〉 乳齐。〈本草纲目〉
蟦蛴图
《诗经》
《卫风硕人》
领如蝤蛴。
〈传〉蝤蛴,蝎虫也。〈注〉《尔雅》云:“蟦蛴,螬蝤,蛴,蝎。”郭云:“蛴螬在粪土中,蝎在木中。蝎,桑蠹”是也。〈朱注〉木虫之白而长者。〈大全〉《本草注》曰:“郭璞云。腐木根下有之,瘦而白。”
《尔雅》
《释虫》
蝎,蛣𧌑。
〈注〉木中蠹虫。〈疏〉《木中蠹虫。解》在下。
蝎:桑蠹。
〈注〉即蛣𧌑
蟦《蛴螬》。
〈注〉在粪土中。
蝤,蛴,蝎。
〈注〉在木中,今虽通名为“蝎”,所在异。〈疏〉此辨蝎在土、在木之异名也。其在粪土中者,名蟦蛴,又名蛴螬。其在木中者,《方言》云:“关东谓之蝤蛴,梁益之间谓之蝎。”上文“蝎,蛣𧌑。”郭云:“木中蠹。”下文“蝎,桑蠹。”郭云:“即蛣𧌑。”然则,蟦,蛴也,蛴螬也,蝤蛴也,蛣𧌑也,桑蠹也,蝎也,一虫而六名也。以在木中者白而长,故诗人以比妇人之颈。《硕人》云“领如蝤蛴”是也。
《方言》
蛴螬杂释
《蠀螬》谓之蟦。自关而东谓之《蝤蠀》,或谓之。�蠾,或谓 之《蝖𧎅》。
亦呼“当齐” ,或呼“地蚕” ,或呼“蟦蝖。”
梁益之间谓之蛒,或谓之蝎,或谓之“蛭蛒。”秦晋之间 谓之蠹,或谓之“天蝼”,四方异语而通者也。
按:《尔雅》云:“𧎅,天蝼。” 谓蝼蛄耳。而《方言》以为蝎,未详其义也。
《毛诗陆疏广要》
领如蝤蛴
蝤蛴生粪中。《尔雅》曰:“蟦,蛴螬也。”蝤蛴,蝎也。
《毛传》:“蝤蛴,蝎虫。” 陶隐居云:“一名蟦蛴,杂猪蹄作羹,与乳母不能别。” 陈藏器云:“蛴螬居粪土中,身短足长,背有毛筋,但从水入,秋化为蝉蝎,在朽木中食木心,穿如锥刀,一名蠹。身长足短,口黑无毛,节慢,至春雨化为天牛,两角,状如水牛,色黑,形质又别。” 苏恭乃混其状,总名蛴螬,乃千虑一失矣。此即木中蠹虫,亦曰桑“蠹。故古者谮从中起,谓之蝎谮。” 《名物疏》:“蟦蛴、蝤蛴,二物也。蟦蛴一名螬,亦名蛴螬,一名蜰蛴,一名𧎅蛴。” 《庄子》云:“乌足根所化。” 《淮南》云:“黍成。” 王充云:“化复育,转为蝉。” 《博物志》云:“以背行驶,便于用足者也。蝤蛴一名蝎,一名蠹,一名桑蠹,一名蛣𧌑。生于桑柳柏及构木中,诸腐木根下亦多有之,本是二种。” 陶隐居及苏恭俱混为一,误也。蝎,自“蝤” 、“蛴” 之异名,非虿尾之蝎也。天蝼,《尔雅》云:“𧎅,即蝼蛄也。” 扬子云言“蛴螬,或谓之天蝼。” 然则亦异物同名,非《尔雅》之“𧎅” 矣。
《埤雅》
蟦蛴
《尔雅》曰:“蟦蛴,螬蝤,蛴蝎。”盖蟦蛴一名螬,蝤蛴一名蝎。 《本草》亦曰,一名蟦蛴。旧说蝤蛴生于木中,内外洁白, 《符子》所谓“石生金,木生蝎”是也。蟦蛴在粪草中,外黄 内黑,亦或谓之蛴螬。《列子》所谓乌足之根为蛴螬是 也。蛴螬大者如足大指,以背行,乃驶于脚。《造化权舆》 云:“蛇豸腹窜,蛴螬背行。”今俗谓之蠀螬。《方言》曰:“蠀螬 谓之蟦,自关而东谓之蝤螬。”旧云:蛴螬化为复育,复 育转而为蝉。盖蝉之去复育。龟之解甲,蛇之蜕皮,可 谓尸解矣。《三教珠英》曰:“蒿成蛴螬。”
蝤蛴
《尔雅》曰:“蝎,蛣𧌑。”又曰:“蝤蛴蝎。”盖蝎一名蝤蛴,一名蛣 𧌑。蛣𧌑,曲貌,以形举也。《方言》曰:关东谓之蝤蛴,梁益 之间谓之蝎。《诗》曰:“领如蝤蛴。”盖蝤蛴之体,有丰洁且 白者,故《诗》以况庄姜之领。《七辩》曰:“蝤蛴之领,阿那宜 顾”是也。《化书》曰:“燥湿相育,不母而生”蝤蛴。此即木中 蠹虫,亦曰桑蠹。故古者谮从中起,谓之蝎谮。曹植《籍 田论》曰:“昔三苗、共工、讙兜,非尧之蝎欤。齐之诸田、晋 之六卿。鲁之三桓,非诸侯之蝎欤。”
==蝤蛴
《尔雅》:“蝤蛴螬,粪土中虫。”又云:“蝤蛴,蝎,谓在木中者。”二 物大抵相似,以所处为异。大者如足大指。而蝤蛴在 腐柳中者,内外洁白,故诗人以比硕人之领。其所谓 蝎,非虿尾之蝎也。至于蛴螬食李之半,于陵子尝匍 匐而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仲子之廉,不忍 受人一餐,而甘𫗦蛴螬之馀腐,以此而发皇视听,则 其节之苦甚矣。《淮南万毕术》曰:“黍成蛴螬。”言以秋冬 获黍,置沟中,即生蛴螬也。说者以为齐人曹氏之子 所化。《论衡》曰:“蛴螬化为复育,复育化为蝉。”言万物变 化如此。扬雄《方言》乃云:“或谓之蝖𧎅,或谓之蝎,或谓 之蛭蛒,或谓之天蝼。”此其为物多矣,非止一蛴螬也。
《本草纲目》
木蠹虫释名
李时珍曰:蠹,古文作蠹,食木虫也。会意。《尔雅》云:“蝤蛴, 蝎也。”蝎,蛣𧌑也。郭璞云:“凡木中蠹虫通名为蝎,但所 居各异耳。”
《集解》
陈藏器曰:“木蠹,一如蛴螬,节长足短,生腐木中,穿木 如锥,至春雨化为天牛。”苏恭以为蛴螬深,误矣。详《蛴 螬》下。
李时珍曰:“似蚕而在木中食木者为蝎;似蚕而在树 上食叶者为蠋;似蠋而小,行则首尾相就,屈而后伸 者为尺蠖。似尺蠖而青小者为螟蛉。”三虫皆不能穴 木,至夏俱羽化为蛾。惟穴木之蠹,宜入药用。
《气味》
辛平有小毒。
《主治》
陈藏器曰:“血瘀劳损,月闭不调,腰脊痛,有损血及心 腹间疾。”
《发明》
李时珍曰:“各木性味良、毒不同,而蠹亦随所居、所食 而异,未可一概用也。”古方用蠹,多取桑、柳。构木者,亦 各有义焉。
桑蠹虫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别录》曰:“心暴痛,金疮肉生,不足。”
《日华》曰:“胸下坚满,障翳瘀肿,治风疹。”
《蜀本》曰:“治眼得效。”
藏器曰:“去气补不足,治小儿乳霍。”
时珍曰:“小儿惊风,口疮风疳,妇人崩中漏下赤白,堕 胎下血,产后下痢。”
粪主治
时珍曰:“肠风下血,妇人崩中产痢,小儿惊风,胎癣,咽 喉骨哽。”
《附方》
崩中漏下赤白:用桑蝎烧灰,温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 堕胎下血不止:桑木中蝎虫,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二, 虫屎亦可。〈普济方〉
肠风下血:枯桑树下虫屎,烧存性,酒服一钱。〈圣惠方〉 产后下痢,日五十行,用“桑木里蠹虫粪炒黄,急以水 沃之,稀稠得所,服之以瘥为度”,此独孤讷《祭酒方》也。 〈必效方〉
小儿胎癣:小儿头生疮,手爬处即延生,谓之“胎癣。”先 以葱盐汤洗净,用桑树木蛀屑烧存性,入轻粉等分, 油和傅之。〈圣惠方〉
《咽喉骨哽》:桑木上虫粪,米醋煎呷。〈永类钤方〉
柳蠹虫集解
李时珍曰:柳蠹生柳木中甚多,内外洁白,至春夏化 为天牛。诸家注蛴螬多取之,亦误矣。
《气味》
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
李时珍曰:“瘀血,腰脊沥血痛,心腹血痛,风疹风毒,目 中肤翳,功同桑蠹。”
粪主治
李时珍曰:“肠风下血,产后下痢,口疮耳肿,齿龈风毒。”
《附方》
口疮风疳,小儿病此用柳木蛀虫矢,烧存性为末,入 麝香少许搽之。杂木亦可。〈幼幼新书〉
齿龈风肿:用柳蠹末半合,赤小豆炒、黑豆炒各一合, 柳枝一握,地骨皮一两,每用三钱,煎水热漱。〈御药院方〉 耳肿风毒,肿起出血:取柳虫粪化水,取清汁,调白矾 末少许滴之。〈肘后方〉
桃蠹虫集解
《别录》曰:“食桃树虫也。”
陈藏器曰:“桃蠹辟鬼,皆随出而各有功也。”
《气味》
辛温无毒。
===《日华》曰:“食之肥人悦颜色。”
粪主治
《子母秘录》曰:“辟瘟疫,令不相染。为末,水服方寸匕。”
桂蠹虫集解
陈藏器曰:“此桂树中虫,辛美可啖。”
李时珍曰:按:《汉书陆贾传》:“南越尉陀献桂蠹二器。”又 《大业拾遗录》云:“隋时始安献桂蠹四瓶,以蜜渍之,紫 色,辛香有味,啖之去痰饮之疾。”则此物自汉、隋以来, 用充珍味矣。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去冷气。”
李时珍曰:“除寒痰、澼饮、冷痛。”
粪主治
李时珍曰:“兽骨哽,煎醋漱咽。”
柘蠹虫集解
陈藏器曰:“《陶注詹糖》云:‘伪者,以柘虫屎为之。此即柘 蠹,在木间食木之屎也。詹糖烧之香,而此屎不香,既 不相似,亦难伪之’。”
屎主治
陈藏器曰:“破血。”
枣蠹虫集解
李时珍曰。此即蝤蛴之在枣树中者。
屎主治
李时珍曰:“《普济》聤耳出脓水。研末同麝香少许吹之。”
竹蠹虫集解
李时珍曰:“竹蠹生诸竹中,状如小蚕,老则羽化为硬 翅之蛾。”
《主治》
李时珍曰:“小儿蜡梨头疮,取慈竹内者,捣和牛溺涂 之。”
《发明》
李时珍曰:竹蠹,古方未见用者,惟《袖珍方》治小儿蜡 梨用之。按《淮南万毕术》云:“竹虫饮人,自言其诚。”高诱 注云:“以竹虫三枚,竹黄十枚,和匀,每用一大豆许,烧 入酒中,令人饮之,勿至大醉。叩问其事,必得其诚也。” 此法传自古典,未试其果验否,姑载之。
蛀末主治
李时珍曰:“聤耳出脓水,汤火伤疮。”
《附方》
聤耳出水。苦竹蛀屑、狼牙白敛等分为末,和匀频掺 之。〈圣惠方〉
耳出臭脓:用竹蛀虫末、胭脂坯子等分,麝香少许,为 末吹之。〈朱氏集验〉
耳脓作痛,因水入耳内者:“如圣散。”用箭簳内蛀末一 钱,腻粉一钱,麝香五分,为末。以绵杖缴尽,送药入耳, 以绵塞定,有恶物放令流出,甚者三度必愈。〈普济方〉 汤火伤疮:竹蠹蛀末傅之。〈外台秘要〉
湿毒臁疮:枯竹蛀屑、黄蘗末等分,先以葱椒、茶汤洗 净,搽之,日一上。
牙齿疼痛:“蛀竹屑、陈皮各一两,为末,乌梅肉同研如 泥,傅之。”〈救急方〉
芦蠹虫集解
陈藏器曰:“出芦节中,状如小蚕。”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小儿饮乳后,吐逆不入腹,取虫二枚煮汁 饮之,呕逆与”�《乳不同》,乳饱后。�出者为。�乳也。
苍耳蠹虫集解
李时珍曰:“苍耳蠹虫生苍耳梗中,状如小蚕。取之,但 看梗有大蛀眼者,以刀截去两头,不蛀梗多收线缚 挂檐下,其虫在内,经年不死。用时取出细者,以三条 当一用之。”
《主治》
李时珍曰:“疔肿恶毒,烧存性,研末,油调涂之即效。或 以麻油浸死收贮。每用一二枚捣傅,即时毒散,大有 神效。”
《发明》
李时珍曰:苍耳,治疔肿肿毒,故虫亦与之同功。古方 不见用,近时方法每用之。
《附方》
一切疔肿及无名肿毒恶疮:刘松石《经验方》:用苍耳 草梗中虫一条,白梅肉三四分,同捣如泥,贴之立愈。
《圣济总录》用麻虫即苍耳草内虫。炒黄色白僵蚕。
江茶各等分为末,蜜调涂之。 又“用苍耳节内虫四 十九条,捶碎,入人信少许,捶成块,刺疮令破傅之,少 顷,以手撮出根,即愈。”
===青蒿蠹虫集解===李时珍曰:“此青蒿节间虫也。状如小蚕,久亦成蛾。”
《主治》
李时珍曰:“急慢惊风,用虫捣和朱砂、汞粉各五分,丸 粟粒大。一岁一丸,乳汁服。”
《发明》
李时珍曰:古方不见用者。《保婴集》用治惊风,云十不 失一。其诗云:“一半朱砂一半雪,其功只在青蒿节。任 教死去也还魂,服时须用生人血。”
皂荚蠹虫气味
辛。
《主治》
《危氏》曰:“蝇入人耳害人,研烂同鳝鱼血点之。”
茶蛀虫集解
李时珍曰:“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
蛀屑主治
李时珍曰:“聤耳出汁研末,日日缴净掺之。”〈出圣惠〉
蛴螬释名
李时珍曰:“蛴螬”,《方言》作“蠀螬”,象其蠹物之声。或谓是 齐人曹氏之子所化,盖谬说也。蟦蜰言其状肥也,乳 齐言其通乳也。《别录》作“㪍齐”,误矣。
《集解》
《别录》曰:“蛴螬,生河内平泽,及人家积粪草中。取无时, 反行者良。”
陶弘景曰:“大者如足大指,以背滚行,乃驶于脚。杂猪 蹄作羹,与乳母不能别之。”
李时珍曰:其状如蚕而大,身短节促,足长有毛。生树 根及粪土中者,外黄内黑;生旧茅屋上者,外白内黯。 皆湿热之气熏蒸而化。宋齐丘所谓“燥湿相育,不母 而生”是矣。久则羽化而去。
正误
陶弘景曰:“《诗》云:‘领如蝤蛴’。今以蛴字在上,恐倒尔。” 苏恭曰:“此虫一名蝤蛴,有在粪土中,或在腐木中。其 在腐柳中者,内外洁白;粪土中者,皮黄内黑黯。形色 既异,土木又殊,当以木中者为胜,宜冬月采之。” 寇宗奭曰:“诸腐木根下多有之,构木津甘,故根下尤 多。亦有生于粪土中者,虽肥大而腹中黑,不若木中 者,虽瘦”而稍白,研汁可用。
雷敩曰:蛴螬须使桑树、柏树中者妙。 韩保升曰:按《尔雅》注云:“蟦,蛴螬,在粪土中。蝤蛴,蝎,蝎, 蛣𧌑。”又云:“蝎,桑蠹,并木中蠹也。”正与《本经》蟦蛴生积 粪草中相合。苏恭言当以木中者为胜,则此外恐非 也。切谓不然,今诸朽树中蠹虫,通谓之蝎,莫知其主 疗,惟桑树中者,近方用之,而有名未用曾用未识。类 中有桑蠹一条,即此也。盖生产既殊,主疗亦别。虽有 毒无毒易见,而相使相恶难知。且蝎不号蛴螬,蟦不 名蛣𧌑,自当审之。 陈藏器曰:“蛴螬居粪土中,身短足长,背有毛筋,但从 夏入秋,蜕而为蝉,飞空饮露,能鸣高洁。蝤蛴一名蝎, 一名蠹,在朽木中,食木心,穿木如锥,身长足短,口黑 无毛,节慢。至春雨后化为天牛,两”角如水牛,色黑,背 有白点,上下缘木,飞腾不远。出处既殊,形质又别。陶、 苏乃混注之,盖千虑一失也。惟郭璞注《尔雅》,谓“蛴螬 在粪土中,蝤蛴,桑蠹,在木中啮桑”似蜗牛,长角,善啮 桑树者为是也。
苏颂曰:“今医家与蓐妇下乳药,用粪土中者,其效殊 速。”乃知苏恭之说,不可据也。
《修治》
《雷敩》曰:“凡收得后阴干,与糯米同炒,至米焦黑,取出, 去米及身上、口畔肉、毛,井黑尘了,作三、四截,研粉用 之。”
李时珍曰:“诸方有干研及生取汁者,又不拘此例也。”
《气味》
咸微温有毒。
《别录》曰:“微寒。”
徐之才曰:“蜚蠊为之使,恶附子。”
《主治》
《本经》曰:“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 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别录》曰:“疗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结,金疮 内塞,产后中寒,下乳汁。”
《药性》曰:“取汁滴目,去翳障,主血止痛。”
《日华》曰:“傅恶疮。”
陈藏器曰:“汁主赤白游疹,疹擦破涂之。”
《苏颂》曰:“取汁点喉痹。得下即开。”
李时珍曰:“主唇紧口疮,丹疹,破伤风疮,竹木入肉,芒 物眯目。”
《发明》
陶弘景曰:“同猪蹄作羹食。甚下乳汁。”
苏颂曰:张仲景治杂病,大䗪虫丸方中用之,取其去 胁下坚满也。
李时珍曰:“许学士《本事方》治筋急,养血,地黄丸中用之,取其治血瘀痹也。”按:陈氏《经验方》云:“《晋书》吴中书 郎盛彦母王氏失明,婢取蛴螬蒸熟与食,王以为美。 彦还知之,抱母恸哭,母目即开。”与《本草》治目中青翳 白膜,《药性论》“‘汁滴目中去翳障’之说相合。予尝以此 治人得验,因录以传人。”又按鲁伯嗣《婴童百问》云:“张 太尹传治破伤风神效方,用蛴螬将驼脊背捏住,待 口中吐水,就取抹疮上,觉身麻汗出,无有不活者。子 弟额上跌破,七日成风,依此治之,时间就愈。此又符 疗踒折传恶疮、金疮内塞,主血止痛之说也。盖此药 能行血分,散结滞,故能治以上诸病。”
《附方》
小儿脐疮:“蛴螬研末傅之,不过数次。”〈千金方〉
小儿唇紧,蛴螬研末,猪脂和傅之。〈千金方〉
赤白口疮:蛴螬研汁,频搽取效。〈大观〉
丹毒浸淫走串皮中,名“火丹。”以蛴螬捣烂涂之。〈删繁方〉 痈疽痔漏:蛴螬研末傅之,日一上。〈子母秘录〉
虎伤人疮:“蛴螬捣烂涂之,日上。”〈唐瑶经验方〉
竹木入眼,蛴螬捣涂之,立出。〈肘后〉
麦芒入眼:以新布覆目中,持蛴螬从布上摩之,芒著 布上出也。〈千金方〉
断酒不饮:蛴螬研末,酒服之,永不饮。〈千金方〉
蠹部艺文
《籍田说》魏·曹植
封人有能以轻凿修钩去树之蝎者,树得以繁茂。中 舍人曰:“不识治天下者亦有蝎乎?”“寡人告之曰:‘昔三 苗、共工、鲧驩兜,非尧之蝎与’?问曰:‘诸侯之国亦有蝎 乎’?”“寡人告之曰:‘齐之诸田,晋之六卿,鲁之三桓,非诸 侯之蝎与’?”然三国无轻凿修钩之任,终于齐篡鲁弱, 晋国以分,不亦痛乎?曰:“不识为君子者亦有蝎乎?”“寡 人告之曰:‘固有之也。富而慢,贵而骄,残仁贼义,甘财 悦色,亦君子之蝎乎’?”天子勤耘以收一国,大夫勤耘 以收世禄,君子勤耘以显令德。夫农者,始于种,终于 获。泽既时矣,苗既美矣,弃而不耘,则故为荒畴。盖丰 年者期于必收,譬修道亦期于没身也。
《蠹化》唐·陆龟蒙
橘之“蠹,大如小指,首负特角,身蹙蹙然,类蝤蛴而青 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人或掁触之,辄奋 角而怒,气色桀骜。一旦视之,凝然弗食弗动。明日复 往,则蜕为蝴蝶矣。力力拘拘,其翎未舒,襜黑鞲苍。”〈集作 苍黄〉分朱间黄。〈集作苍〉腹填而椭。〈音堕〉《緌纤》且长,久醉方寤, 羸枝不扬。又明日往,则倚薄风露,攀缘草树,耸空翅 轻,瞥然而去。或隐蕙隙,或留篁端,翩旋轩虚,飏曳纷 拂,甚可爱也。须臾,犯蝥网而胶之,引丝环缠牢若桎。 〈文粹作拲〉梏,人虽甚怜,不可解而纵矣。噫!秀其外,类有文 也;嘿其中,类有德也;“不朋而游”,类洁也,无嗜而取〈集作 食〉《类廉》也,向使前不知为橘之蠹,后不见触蝥之网, 人谓之“钧天帝居而来”,今复还矣。天下大橘也,名位 大羽化也,封略大蕙篁也。苟灭德忘公,崇浮饰傲,荣 其外而枯其内,害其本而窒其源,得不为大蝥网而 胶之乎?观吾之蠹化者,可以惕惕。
蠹部纪事
《晋书盛彦传》:“彦母王氏因疾失明,彦每言及,未尝不 流涕,于是不应辟召,躬自侍养,母食必自哺之。母既 疾久,至于婢使,数见捶挞。婢忿恨,伺彦暂行,取蛴螬 炙饴之,母食以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以示彦。彦见 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母目豁然即开,从此遂愈。”
蠹部杂录
《庄子·至乐篇》:“乌足之根为蛴螬。”
《易林》:“桑华腐蠹,衣敝如络。女功不成,丝布为玉。” 《淮南子人间训》:“蠹,啄剖梁柱。”
《晋书庾峻传》:峻上疏曰:“山林之士,先王嘉之,出处有 地,秦塞斯路,利出一官,商君谓之‘六蝎,韩非谓之五 蠹’。”
《博物志》:“蛴螬以背,行快于足。”
《抱朴子对俗》篇:“桑树见断而蠹殄《博喻》篇:“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庙算不精,而穷兵 以侵邻。犹钐禾以讨蝗虫,伐木以杀蠹蝎。”
《搜神记》:“木蠹生虫,羽化为蝶。”
《发蒙记》:“蛴螬出朽刍。”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蠹。” 《物类相感志》:“木樨蛀者,用芝麻梗带壳束悬树上。” 《华川卮辞》:“蠹蚁仆柱梁,蚊虻走牛羊。小人虽寡,为害 盖甚巨也。”
蠹部外编
《宣室志》:平阳人张景者,以善射为本郡裨将。景有女 始十六七,甚敏惠,其父母爱之,居以侧室。一夕,女独 处其中,寐末熟,忽见轧其户者,俄见一人来,被素衣, 貌充而肥,自攲身于女之榻,惧为盗,默不敢顾。白衣 人又前迫以笑,女益惧,且虑为怪焉,因叱曰:“‘君岂非 盗乎?不然,是他类也’。白衣者笑曰:‘东选吾心,谓吾为 盗,且亦误矣,谓吾为他类,不其甚乎!且吾本齐人,曹 氏子也。谓我美风仪,子独不知乎?子虽拒我,然犹寓 子之舍耳’。”言已,遂偃于榻,且寝焉。女恶之,不敢窃视。 迨将晓方去。明夕又来,女惧益甚。又明日,具事白于 父,父曰:“必是怪也。”即命一金锥,贯缕于其末,且利铓 以授女,教曰:“魅至,以此表焉。”是夕又来,女强以言洽 之,魅果善语。夜将半,女密以锥剚其项,其魅跃然大 呼,曳缕而去。明日,女告父,父命僮逐其迹。出舍数十 步,至古木下,得一穴而绳贯其中。乃穷之,深不数尺, 果有一蛴,螬约尺馀,蹲其中焉。锥表其项,盖所谓齐 人曹氏子也。景即杀之,自此遂绝。
衣鱼部汇考
释名
《蟫》。〈尔雅〉 白鱼:〈尔雅〉
蛃鱼。〈博雅〉 壁鱼。〈尔雅翼〉
蠹。〈本草纲目〉
蟫图
《周礼》
《秋官》
《翦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订义〉郑康成曰:“翦,断灭之言,主除虫蠹者。” 郑锷曰:“除蠹之法,与庶氏除蛊,事同而义异,蠹比蛊,为害甚轻。”“《官》曰翦,教人以翦而去之之法也。”
掌除蠹物。
〈订义〉郑康成曰:“蠹物,穿食人器物者。蠹鱼亦是也。”郑锷曰:“《书》内有白鱼及白蠹食书之类。”然考之《传》有曰:“木将病,蠹生之。”则蠹亦为木之害也。
“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
〈订义〉郑康成曰:“攻禜祈名。莽草,药物杀虫者,以熏之则死。” 郑锷曰:“莽草,药名也。谓其有神,则以攻禜而攻之;谓其有毒,则以莽草而熏之。”
《翦氏》掌除蠹物,凡庶蛊之事。
〈订义〉《郑锷》曰:“又言凡庶蛊之事者,庶氏自掌除蛊。然蛊为难除,除之不得,或亦用翦氏之法。”
《尔雅》
《释虫》
蟫,白鱼。
〈注〉《衣书》中虫,一名蛃鱼。〈疏〉此衣书中虫也,一名蟫,一名白鱼。《本草》谓之“衣鱼”是也。
《博雅》
《释虫》
白鱼蛃鱼也。
《尔雅翼》
蟫
蟫白鱼,衣书中虫也。始则黄色,既老则身有粉,视之 如银,故名白鱼。荆楚之俗,七月曝经书及衣裳以为 卷轴,久则有白鱼。《穆天子传》:“蠹书于羽陵。”《周官》“翦氏 掌除蠹物。”郑氏谓器物生虫鱼。韩文公诗曰:“岂殊蠹 书虫,生死文字间。”谓是也。《毛诗草木疏》曰:天子赐诸 侯茝兰,可著藏衣书中。古者秘书之藏,置芸以辟之。 芸亦香草也。后世书敕用黄纸,味既苦而虫不生。王 充《论衡》曰:“变复之家谓虫食谷者,吏贪狼所致也。”书
卷不舒,衣襞不悬,皆生虫也。此复关何吏耶?一名蛃鱼,又名壁鱼,又名衣鱼。齐明帝疾,敕台省府署求白鱼为药,外始知之。蟫有“谈”、“寻”、“淫”三音,“淫”或讹为经籍 之经,故又有经音。
《本草纲目》
《释名》
寇宗奭曰:“衣鱼,生久藏衣帛中及书纸中。其形稍似 鱼,其尾又分二岐,故得鱼名。”
李时珍曰:白,其色也。壁,其居也。蟫,其状态也。丙,其尾 形也。
《集解》
《别录》曰:“衣鱼,生咸阳平泽。”
苏颂曰:今处处有之,衣中乃少,而书卷中甚多。身白 有厚粉,以手触之则落。段成式云:补阙张周封见壁 上瓜子化为壁鱼,因知《列子》“朽瓜化鱼”之言不虚也。 俗传壁鱼入《道经》中,食神仙字,则身有五色,人得吞 之,可致神仙。唐张裼之子,乃多书神仙字,碎剪置瓶 中,取鱼投之,冀其蠹食而不能得,遂致心疾,书此以 解俗说之惑。
李时珍曰:衣鱼甚蠹,衣帛书画,始则黄色,老则有白 粉,碎之如银,可扑纸笺。按段成式言:何讽于书中得 一发,长四寸,卷之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一方士 云:“此名脉望”,乃衣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夜持向 天,可以坠星求丹。又异于吞鱼致仙之说,大抵谬妄, 宜辨正之。
《气味》
咸温无毒。
甄权曰:“有毒。”
《大明》曰:“畏芸草、莽草、莴苣。”
《主治》
《本经》曰:“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 之。”
《别录》曰:“疗淋,涂疮,灭瘢,堕胎。”
陶弘景曰:“小儿淋闭,以摩脐及小腹,即通。”
《苏颂》曰:“合鹰屎、僵蚕同傅,疮瘢即灭。”
李时珍曰:“主小儿脐风撮口,客忤天吊,风痫,口㖞,重 舌,目翳,目眯,尿血转胞,小便不通。”
《发明》
李时珍曰:衣鱼乃太阳经药,故所主中风项强,惊痫, 天吊,目翳、口㖞淋闭,皆手足太阳经病也。《范汪方》治 小便不利,取二十七枚捣,分作数丸,顿服即通。《齐书》 云:“明帝病笃,敕台省求白鱼为药。”此乃神农药,古方 盛用,而今人罕知矣。
《附方》
小儿胎寒,腹痛汗出,用衣中白鱼二七枚,绢包,于儿 腹上回转摩之,以愈为度。〈圣惠方〉
《小儿撮口》:壁鱼儿研末,每以少许涂乳,令儿吮之。〈圣惠 方〉
小儿客忤,项强欲死:衣鱼十枚,研傅乳上吮之,入咽 立愈。或以二枚涂母手中,掩儿脐,得吐下愈。外仍以 摩项强处。
小儿天吊,目睛上视:用壁鱼儿干者十个,湿者五个, 用乳汁和研灌之。〈圣惠方〉
小儿痫疾:白鱼酒:用衣中白鱼七枚,竹茹一握,酒一 升,煎二合,温服之。〈外台秘要〉
偏风口㖞,取白鱼摩耳,左㖞摩右,右㖞摩左,正乃已。 〈外台秘要〉
小儿重舌:衣鱼烧灰傅舌上。〈千金翼〉
目中浮翳:《书》中“白鱼末”,注“少许于翳上”,日二。〈外台秘要〉 沙尘入目不出者,杵白鱼,以乳汁和,滴目中即出,或 为末点之。〈千金方〉
小便不通,白鱼散用白鱼、滑石、乱发等分为散,饮服 五分匕,日三。〈金匮要略〉
小便转胞不出。纳衣鱼一枚于茎中。〈千金方〉
妇人尿血,衣中白鱼二十枚,纳入阴中。〈子母秘录〉
衣鱼部艺文〈诗〉
《咏壁鱼》唐·李远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莫言鬐鬣小,食尽《白𬞟篇》。
《蟫》宋·邵雍
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居常游箧笥,未始在江湖。 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年年当盛夏,晒了又如初
衣鱼部纪事
《穆天子传》:“天子东游,次于雀梁,囗蠹书于羽林。” 《南史齐明帝本纪》:“帝性猜忌,亟行诛戮,信道术,用计 数,初有疾,无辍听览,群臣莫知。及疾笃,敕台省府署 文簿求白鱼以为药,外始知之。”
《酉阳杂俎》:建中末,书生何讽常买得黄纸古书一卷 读之,卷中得发卷䂓四寸,如环无端。何因绝之,断处 两头滴水升馀,烧之作发气。讽尝言于道者吁曰:“君 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据《仙经》曰:‘蠹鱼三食神 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 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 因取古书阅之。数处蠹漏。寻义读之。皆神仙字。讽方 哭伏。
《北梦琐言》:“唐张裼尚书有五子,文蔚、彝宪、济美、仁龟, 皆有名第,至宰辅丞郎。内一子忘其名,少年闻说壁 鱼入道经函中,因蠹食神仙字,身有五色,人能取壁 鱼吞之,以致神仙而上升。张子惑之,乃书神仙字,碎 剪实于瓶中,捉壁鱼以投之,冀其蠹蚀,亦欲吞之,遂 成心疾。每一发作,竟月不食,言语粗秽,无所回避。其” 家扃闭而守之,俟其愈,一切如常,餐啜一月,食料须 品味而饫之,多年方谢世,是知心灵物也。一伤神气, 善犹不可,况为恶乎?即刘辟吞人,张子吞神仙,善恶 不同,其伤一也。
《玉壶清话》:宋太宗不识“蟫”字,见杨蟫名曰:“以微类名 其子,何也?”御笔抹去“虫”字,名覃。
衣鱼部杂录
《酉阳杂俎》:补阙张周封言,尝见壁上白瓜子化为白 鱼。因知《列子》言“朽瓜为鱼”之义。
《秘阁闲话》:“司书鬼曰长恩除夕,呼其名而祭之,蠹鱼 不生。”
《澄怀录》:“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 里香,叶类豌豆,作小丛生。”
《居家宜忌七日》曝皮裘可以辟蛀。
七日取角蒿,置毡褥书籍中,可以辟蠹。
《珍珠船》陇州有鱼石子,置书籍中,能辟蠹。
乳虫部汇考
释名
《国貉》。〈尔雅〉 《虫蚃》。〈尔雅〉
知声虫。〈说文〉 《土蛹》。〈博雅〉
蚃图
《尔雅》
《释虫》
国貉,《虫蚃》。
〈注〉今呼蛹虫为“蚃。”〈疏〉此蛹虫也。今俗呼为蚃,一名国貉,一名虫蚃。《说文》云:“知声虫也。”
《广雅》
《释虫》
“土蛹”,蚃虫也。
《埤雅》
《蚃》
蚃,盖虫之知声者也。字从响省。或曰:蚃,善令人不迷, 故从向也。类从云,“带蚃醒迷,绕祠解惑”是也。《说文》亦 云:司马说蚃从向。旧说蝇于蚕身乳子,既茧化而成 蛆。俗呼蚃子入土为蝇。《韩诗外传》曰:“齿如编蚃。”非此 所谓蚃虫也。
《本草纲目》
乳虫集解
李时珍曰:按:《白獭髓》云:“广中韶阳属邑乡中有乳田其法掘地成窖,以粳米粉铺入窖中,盖之以草,壅之以粪,候雨过气蒸,则发开,而米粉皆化成蛹,如蛴螬 状。取蛹作汁,和粳粉蒸成乳食,味甚甘美也。此亦蛴 螬之类,出自人为者。《淮南毕万术》所谓‘置黍沟中,即 生蛴螬。《广雅》所谓‘土蛹蚃虫’’”者,皆此物也。服食用此 代蛴螬,更觉有功。无毒。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补虚羸,益胃气,温中明目。”
天牛部汇考
释名
《蠰》。〈尔雅〉 《啮桑》。〈尔雅〉
天“水牛。”〈本草纲目〉 八、《角儿》:〈本草纲目〉
独角仙:〈本草纲目〉 《飞生虫》:〈本草纲目〉
天牛图
《尔雅》
《释虫》
蠰,《啮桑》。
〈注〉似天牛,长角,体有白点,喜啮桑树,作孔入其中。江东呼为“啮发。”〈疏〉蠰一名“啮桑”,喜啮桑树,作孔入其中,因名云。
《酉阳杂俎》
天牛虫
天牛虫,黑甲虫也。长安夏中,此虫或出于篱壁间必 雨。《成式》七度,验之皆应。
《本草纲目》
《释名》
天牛一名天水牛,一名八角儿。一角者名独角仙。 李时珍曰:“此虫有黑角如八字,似水牛角,故名。亦有 一角者。”
《集解》
陈藏器曰:《蛴螬》云:蝎蠹,在朽木中食木,心穿如锥刀, 口黑身长,足短,节慢无毛。至春雨后,化为天牛,两角 状如水牛。亦有一角者,色黑,背有白点,上下缘木,飞 腾不远。
李时珍曰:天牛处处有之。大如蝉,黑甲,光如漆,甲上 有黄白点,甲下有翅能飞。目前有二黑角甚长,前向 如水牛角,能动。其喙黑而扁,如钳甚利,亦似蜈蚣喙, 六足在腹,乃诸树蠹虫所化也。夏月有之,出则主雨。 按《尔雅》:“蠰,啮桑也。”郭璞注云:“状似天牛,长角,体有白 点,善啮桑树,作孔藏之,江东呼为啮发。”此以天牛、啮 桑为二物也。而苏东坡《天水牛》诗云:“两角徒自长,空 飞不服箱。为牛竟何益,利吻穴枯桑。”此则谓天牛,即 啮桑也。大抵在桑树者,即为啮桑耳。一角者名独角 仙,入药并去甲、翅、角足用。
《气味》
有毒。
《主治》
李时珍曰:“疟疾、寒热,小儿急惊风,及疔肿、箭镞入肉, 去痣靥。”
《发明》
李时珍曰:天牛、独角仙,本草不载,宋、金以来,方家时 用之。《圣惠》治小儿急惊风吹鼻,定命丹、《宣明方》点身 面痣靥,芙蓉膏中俱用独角仙,盖亦毒物也,药多不 录。蝎化天牛有毒,蛴螬化蝉无毒。又可见蛴螬与蝎 之性味良恶也。
附录飞生虫
陈藏器曰:“状如啮发,头上有角。其角无毒。主难产。烧 末,水服少许,亦可执之。”
李时珍曰:此亦天牛别类也。与鼺鼠同功,故亦名“飞生。”
《附方》
疔肿恶毒。透骨膏:用八角儿杨柳上者,阴干去壳四 个,如冬月无此,用其窠代之,蟾酥五分,巴豆仁一个, 粉霜、雄黄、麝香少许先以八角儿研如泥,入镕化黄 蜡少许,同众药末和作膏子,蜜收。每以针刺疮头破 出血,用榆条送膏子麦粒大入疮中,以雀粪二个放 疮口,疮回即止,不必再用也。忌冷水。如针破无血,系 是著骨疔,即男左女右中指甲末刺出血糊药。又无 血,即刺足大拇血糊药。如都无血,必难医也。
箭镞入肉:“用天水牛取一角者,小瓶盛之,入硇砂一 钱,同水数滴在内,待自然化水,取滴伤处,即出也。” 寒热疟疾猪膏丸:治疟疾发渴,往来不定。腊猪膏二 两独角仙一枚独头蒜一个楼葱一握五月五日三 家粽尖,于五月五日五更时净处露头赤脚,舌拄上 腭,回面向北,捣一千丸,皂子大。每以新绵裹一丸系 臂上。男左女右。〈圣惠方〉
蜗牛部汇考
释名
《蚹,蠃》。〈尔雅〉 《螔,蝓》。〈尔雅〉
仆累。〈山海经〉 《陵螺》:〈古今注〉
陵蠡。〈尔雅翼〉 《土蜗》。〈尔雅翼〉
《蚹,蜗》。〈尔雅翼〉 蠡牛。〈本草纲目〉
《山蜗》。〈本草纲目〉 《蜗蠃》。〈本草纲目〉
蜒蚰螺。〈本草纲目〉 土牛儿:〈本草纲目〉
《缘桑》螺。〈本草纲目〉 桑牛。〈本草纲目〉
天螺:〈本草纲目〉
蜗牛图
《尔雅》
《释鱼》
蚹蠃,《螔蝓》。
〈注〉即“蜗牛”也。〈疏〉蚹蠃一名螔蝓。郭云:“即蜗牛也。”按《本草》“蜗牛。”陶注云:“生山中及人家屋头。形似蛣蝓,但背负壳尔。海边又一种,正相似,以火炙壳便走出,食之益颜色,名寄居”,亦可作醢。《周礼》:“馈食之豆羹葅蠃醢”是也。
《山海经》
《中山经》
《青要之山》,“北望河曲,是多鴐鸟。南望𫮃渚,是多仆累。”
〈注〉《仆累》,蜗牛也。
《古今注》
虫鱼
蜗牛,陵螺也。形如螔蝓,壳如小螺,热则自悬于叶下。 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壳,故曰“蜗舍”,亦曰“蜗牛之舍” 也。蜗壳宛转有文章,绞转为结,似螺壳文,名曰“螺缚。” 童子结发,亦为螺髻。亦谓其形似螺壳。
《墨客挥犀》
蜗制蜈蚣
蜗牛不特能伏蝎,亦能制蜈蚣。蜈蚣见蜗牛,则不复 能去蜗,徐登其背,以涎绕之,其足尽落。
《埤雅》
《蜗》
《释鱼》曰:“蚹蠃,螔蝓。”璞云:“即蜗牛也。”孙炎《正义》以为负 螺而行,因以名之。盖蜗背负壳,状如小螺,惊则缩人 壳中,如螺闭户,其肉中醢,则曰蜗醢是也。头有小角, 故又一名蜗牛,《庄子》所谓战于蜗角。旧说蜗涎规蝎, 每为蜗牛所食,先以涎画地规之,蝎不复去。崔豹《古 今注》曰:“蜗牛形如螔蝓,壳如小螺,热则自悬于叶下。” 野人为圆舍,曰“蜗牛之舍。”然则螔蝓与蜗牛异矣。先 儒以为螔蝓无壳。蜗似螔蝓而有壳。今亦有一种生 于卑湿,大于蜗牛,无壳而有角,盖螔蝓之类也。南方 积雨蜗涎,书画屋壁,悉成银迹,其卑湿如此。
《尔雅翼》
===蜗牛===蜗牛,似小蠃,白色,生池泽草木间,头有两角,行则触, 惊则缩,首尾俱能藏入壳中。盛夏日中,则自悬树叶 下,往往升高,涎沫既尽,随即枯死。一名蜗虫,以其有 两角,故以牛名。《三苍》云:“蜗,小牛螺也,俗谓之蜗牛。”又 “蜗”字有瓜、戈二音,故魏隐者焦先自作一瓜牛庐,瓜 即蜗也,为庐舍,圆而小,如蜗牛之壳云。蜗牛之壳,乃 “是区画中之最小者。故戴晋人说梁王以国于蜗之 左右角者曰蛮氏,触氏怒而相攻,伏尸百万,逐北旬 有五日而后反。以梁王无以异于蛮氏,蛮,伤也,为触 所伤,此所以极区内大小之见也。一名螔蝓,一名陵 蠡,一名土蜗,一名蚹蜗。螔蝓入三十六禽,又是四种 角之例,营室之精云。”《尚书大传》曰:“巨定螺。”郑元曰:“巨 定,泽也。螺,蜗牛也。”今按《内则》:“蜗醢而菰食。”岂谓是耶? 《中山经》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禹父 所化也,是多仆累蒲卢。”仆累者,蜗牛也。又有一种无 壳者,其形稍大,人家湿处多有之,云是蜗牛之老者。
《本草纲目》
蜗牛释名
蜗牛:一名蠡牛,一名《蚹蠃》,一名《螔蝓》,一名《山蜗》,一名 《蜗蠃》,一名《蜒蚰蠃》,一名《土牛儿》。
陶弘景曰:蜗牛,山蜗也。形似瓜字,有角如牛,故名。《庄 子》所谓“战于蜗角”是矣。
李时珍曰:其头偏戾如㖞,其形盘旋如涡,故有㖞涡 二者,不独如“瓜”字而已。其行延引,故曰蜒蚰。《尔雅》谓 之蚹蠃。孙炎注云:以其负蠃壳而行,故名蚹蠃。
《集解》
陶弘景曰:“蜗牛生山中及人家,头形如蛞蝓,但背负 壳耳。”
《大明》曰:“此即负壳蜒蚰也。”
韩保升曰:“蜗牛生池泽草树间。形似小螺,白色,头有 四黑角。”
《苏颂》曰:“凡用蜗牛,以形圆而大者为胜,久雨乍晴,竹 林池沼间多有之。其城墙阴处,一种扁而小者,无力 不堪用。”
李时珍曰:“蜗身有涎。往往升高。涎枯则自死也。”
《气味》
咸寒,有小毒。
《主治》
《别录》曰:“贼风㖞僻,踠跌,大肠脱肛,筋急及惊痫。” 甄权曰:“生研汁饮,止消渴。”
李时珍曰:“治小儿脐风撮口,利小便,消喉痹,止鼻衄, 通耳聋,治诸肿毒痔漏。制蜈蚣、蝎虿毒,研烂涂之。”
《发明》
《苏颂》曰:“入婴孩药最胜。”
李时珍曰:“蜗牛所主诸病,大抵取其解热消毒之功 耳。”
蜗壳主治
《苏颂》曰:“一切疳疾。”
李时珍曰:“牙𧏾,面上赤疮,鼻上酒㾴,久利下,脱肛。”
《附方》
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 妙。〈简易〉
大肠脱肛:《圣惠》:“治大肠久积虚冷,每因大便脱肛。用 蜗牛一两烧灰,猪脂和傅,立缩。” 又治上证及痢后 脱肛。用干蜗牛一百枚炒研,每用一钱,以飞过赤汁 磁石末五钱,水一盏,煎半盏调服,日三。
痔疮肿痛:丹溪用蜗牛浸油涂之,或烧研傅之。 《济 生》用蜗牛一枚,入麝香少许在内,碗盛,次日取水涂 之。
发背初起:活蜗牛二百个,以新汲水一盏,汤瓶中封 一夜,取涎水入真蛤粉旋调,扫傅疮上,日十馀度,热 痛止,则疮便愈。〈集验方〉
瘰𤻤未溃:连壳蜗牛七个,丁香七粒,同烧研,纸花贴 之。〈危氏方〉
瘰𤻤已溃:“蜗牛烧研,轻粉少许,用猪脊髓调傅之。”〈危氏 方〉
喉痹肿塞:用蜗牛绵裹,水浸含咽,须臾立通。 又:用 蜗牛七枚,白梅肉三枚,研烂绵裹含咽,立效。
喉风肿痛:端午日午时取蜒蚰十馀条,同盐三四个, 小瓶内封固,俟化成水,收水点之。〈唐氏〉
喉塞口噤:蜒蚰炙二七枚,白梅肉炒二七枚,白矾半 生半烧二钱,研为末,每水调五分服,得吐立通。〈圣惠方〉 耳腮痄肿及喉下诸肿:用蜗牛同面研傅之。
面上毒疮初起者,急寻水蜒蚰一二条,用酱少许共 捣涂纸上,贴之即退,纸上留一小孔出气,此乃凌汉 章《秘传》,《极效方》也。〈谈野翁试验方〉
赤白翳膜:生蜗牛一枚,捣丹砂末于内,火上炙沸,以 绵染汁,傅眦中,日二。〈圣惠方〉
鼻血不止:蜗牛煿干一枚,乌贼骨五分,研末吹之。〈圣济 总录〉
撮口脐风,乃胎热也。用蜗牛五枚,去壳研汁涂口,取效乃止。 又方:“用蜗牛十枚,去壳研烂,入莳萝末半 分,研匀涂之,取效甚良。”
滴耳聋闭蜗牛膏用蜗牛一两,石胆、锺乳粉各二钱 半,为末,瓷盒盛之,火锻赤研末,入片脑一字,每以油 调一字,滴入耳中,无不愈者。〈并圣惠方〉
蚰蜒入耳,蜗牛椎烂,置于耳边,即出也。〈瑞竹堂方〉 《染须方》:用蜒蚰四十条,以京墨水养之三日,埋马屎 中一月,取出,以白丝头试之,如即黑到尾,再入马屎 中埋七日,再取试之,性缓乃以染须,庶不致黑皮肤 也。〈普济方〉
消渴引饮不止:崔元亮《海上方》:“用蜗牛十四枚,形圆 而大者,以水三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不过一剂 愈。” 《圣惠》“用蜗牛焙半两,蛤粉、龙胆草、桑根白皮炒 各二钱半,研末。每服一钱,楮叶汤下。”
一切疳疾:“用自死蜗壳七枚,皮薄色黄白者,洗净,不 得少有尘滓,日干,内酥蜜于壳中,以磁盏盛之,纸糊 盏面,置炊饭上蒸之。”下饙时即坐甑中,仍装饭又蒸, 饭熟取出,研如水淀,渐渐与吃,一日令尽,取效止。〈韦丹 方〉
牙𧏾作痛:蜗牛壳三十枚,烧研,日日揩之,良。〈圣惠方〉 大肠脱肛:蜗牛壳去土研末,羊脂镕化调涂,送入即 愈。〈李延寿方〉
蛞蝓集解
《别录》曰:“蛞蝓,生太山池泽及阴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之。”
陶弘景曰:“蛞蝓无壳,不应有蜗名。蚹蜗,即蜗牛也。”岂 以其头形似蜗牛,故亦名蜗与?
韩保升曰:蛞蝓,即蜗牛也。而《别录》复有蜗牛一条。虽 数字不同,而主疗无别,是后人误出。正如草部有鸡 肠,而复出蘩缕也。按《尔雅》云:“蚹蠃,螔蝓。”郭注云:“蜗牛 也。”《玉篇》亦云:“螔蝓,蜗牛也。”此则一物明矣。形似小螺, 白色,生池泽草树间,头有四角,行则角出,惊之则缩, 首尾俱能藏入壳中。苏恭以蛞蝓为无壳蜗牛,非矣。 今《本经》一名“陵蠡。”《别录》又有土蜗焉,名“蜗蠡。”皆蠃壳 之属,不应无壳也。今下湿处有一种虫,大若蜗牛,无 壳而有角者,云是蜗牛之老者也。
寇宗奭曰:“蛞蝓,蜗牛二物也。蛞蝓二角,身肉止一段; 蜗牛四角,背上别有肉,以负壳行,若为一物,《经》中焉 得分为二条?”蜀本又谓蛞蝓为蜗牛之老者,甚无谓 也。
李时珍曰:按《尔雅》无“蛞蝓”,止云“蚹蠃、螔蝓。”郭注云,“蜗 牛也。”《别录》无“螔蝓”,止云“蛞蝓,一名蚹蜗。”据此,则螔蝓 是蚹蠃,蛞蝓是蚹蜗。盖一类二种,如虾蟆与蛙。故其 主治功用相似,而皆制蜈蝎。名谓称呼相通,而俱曰 蜗与蜒。蚰,螺也。或以为一物,或以为二物者,皆失深 考。惟许慎《说文》云:“蚹蠃背负壳者曰蜗牛,无壳者曰 《蛞蝓》。”一言决矣。
正误
陶弘景曰:“蛞蝓入三十六禽限,又是四种角虫之类, 营室星之精,方家无复用者。”
苏恭曰:“陶说误矣。三十六禽,亥上有壁水貐,乃豪猪, 毛如猬簪。”《山海经》云:“貐,彘身人面,音如婴儿。”《尔雅》云: “䝟貐类䝙,迅走食人。”三者并非蛞蝓,蛞蝓乃无壳蜗 蠡也。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本经》曰:“贼风㖞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㖞,苦乖切, 口戾也。轶音跌,车转也。”
《衍义》曰:“蜈蚣,蝎毒。”
李时珍曰:“肿毒、焮热,热疮肿痛。”
《发明》
寇宗奭曰:“蜈蚣畏蛞蝓,不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即死, 故人取以治蜈蚣毒。”
李时珍曰:按:蔡絛《铁围丛话》云:“峤南地多蜈蚣,大者 二、三尺,螫人觅死。惟见托胎虫,则局促不行,虫乃登 其首,陷其脑而死。故人以此虫生捣涂蜈蚣伤,立时 疼痛止也。”又《大全良方》云:“痔热肿痛者,用大蛞蝓一 个,研泥,入龙脑一字,胭脂坯子半钱,同傅之。先以石 薜煮水熏洗尤妙。五羊大帅赵尚书夫人病此,止以” 蛞蝓、京墨研涂亦妙,大抵与蜗牛同功。
《附方》
脚胫烂疮,臭秽不可近:用蜒蚰十条,瓦焙研末,油调 傅之,立效。〈急救方〉
缘桑螺释名
《缘桑螺》:一名“桑牛”,一名天螺。
《集解》
唐慎微曰:此蠃全似蜗牛,黄色而小,雨后好缘桑叶。 李时珍曰:“此蠃诸木上皆有,独取桑上者,正如桑螵 蛸之意。”
===汪方》。”
李时珍曰:“治小儿惊风,用七枚焙研,米饮服。 出《宫 气方》。”
《发明》
朱震亨曰:“小儿惊风,以蜜丸通圣散服之。间以桑树 上牛儿,阴干焙研为末服之,以平其风。”
李时珍曰:“桑、牛、蜗牛、蛞蝓三物,皆一类而形略殊,故 其性味功用皆相仿佛。而桑牛治惊,又与僵蚕、螵蛸 同功,皆食桑者,其气能入肝平气也。”
蜗牛部艺文
《蜗牛赋》〈并序〉 唐马吉甫
甲辰岁夏五月,余寓居官舍。时雨初止,有蜗牛蠢蠢缘堂砌而上。恐致践履之祸,因命稚子移于墙阴,乃潜角缩壳,而有《自卫之意。退为赋》云:
蕤宾,仲月,逆旅孤亭。薄宦春罢,闲门昼扃。云漫漫兮 雨冥冥,荷蕖红兮苔藓青。卷阴风于北幌,闲皓月于 南棂。观蜗牛之蕃育,何诡错之殊形。若乃顺阴而起, 背阳而化。夤缘于草木,萦委于台榭。傍庭庑以徐回, 循墙隅而乱下。纤角内奋,宁交触氏之兵;坚壳外围, 终结野人之舍。阙爪牙兮自达,无羽翼兮相借。本忘 情于蚌守,亦何惮于䲭吓。故其投迹多闲,冥心寡欲, 进不奔竞,退非饮啄。吸大道之淳精,体中庸之止足。 匪徇物而无悔,恒居冲而守朴。升清流兮不为宠,顿 黄污兮不为辱。岂蜾识之可量,何霓智之能较?借如 海蛤无胫,江龟有灵,怀珠胎以自伐,韬玉兆以先形。 螂之捕也,后黄雀而宁惧;鱼之贪也,前《翠竿》而不惊。 观万夫而恕己,会千载而作程。乃知无用之为用,求 生而丧生。
蜗牛部纪事
《庄子则阳篇》: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 将得人,刺之。犀首请攻之。季子曰:“衍乱人,不可听也。” 华子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 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 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 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 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 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 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 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 然若有亡也。
《酉阳杂俎》:睿宗为冀王时,寝斋壁上蜗迹成“天”字,上 惧,遽扫之,经数日如初。及即位,雕玉铸黄金为蜗形, 分置于释道像前。
《清异录》:临川李善宁之子,十岁能即席赋诗。亲友尝 以贫家壁试之,略不构思,吟曰:“椒气从何得?灯光凿 处分。拖涎来藻饰,惟有篆愁君。”拖涎,指蜗牛也。
蜗牛部杂录
《笔畴》:“蜗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疲,竟作粘 壁枯。”东坡此言,深可为知进不知退者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