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1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十一卷目录
葍部汇考
葍图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
尔雅〈释草〉
山海经〈中山经〉
贾思勰齐民要术〈葍〉
毛诗陆疏广要〈言采其葍〉
段成式酉阳杂俎〈通脱木〉
罗愿尔雅翼〈活莌〉
徐光启农政全书〈葍子根考〉
本草纲目〈通草 通脱木〉
𦬣部汇考
尔雅〈释草〉
罗愿尔雅翼〈菵草〉
本草纲目〈𦬣草〉
葛部汇考
葛图
易经〈困卦〉
诗经〈周南葛覃 樛木 邶风旄丘 王风葛藟 采葛 唐风葛生 大雅旱麓〉
周礼〈地官掌葛〉
陆佃埤雅〈葛〉
罗愿尔雅翼〈葛 鸡齐〉
徐光启农政全书〈葛根考〉
王象晋群芳谱〈采葛 练葛 洗葛衣〉
本草纲目〈葛 铁葛 葛花菜〉
葛部艺文〈诗〉
葛覃三章章六句
越采葛妇歌
若何歌
古逸诗
晋乐府前溪歌
黄葛篇 唐李白
采葛行 鲍溶
和李尹种葛 戎昱
小游仙诗 曹唐
采葛篇 明张时彻
葛部选句
葛部纪事
葛部杂录
葛部外编
草木典第一百十一卷
葍部汇考〈按诗经言采其葍郑云即是商陆而本草诸家谓是通草今依本草为通草云〉
《释名》
《葍》。〈诗经〉 《䔰》。〈尔雅〉 《藑,茅》。〈尔雅〉 离南。〈尔雅〉
活莌。〈尔雅〉 《寇脱》:〈山海经〉
《蔉》。〈诗疏〉 《燕,葍》。〈诗疏〉
通脱木。〈酉阳杂俎〉 通草。〈本经〉
附支:〈本经〉 《木通》。〈陈士良〉
丁翁。〈吴普〉 万年藤。〈甄权〉
《燕覆子》。〈子名〉 乌覆子。〈苏恭〉
畜葍子。〈江东名〉 《拏子》。〈江西名〉
桴,《棪子》。〈陈士良〉
葍图
《诗经》
《小雅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正义〉陆玑《疏》云:“葍,一名䔰,幽州人谓之燕葍。其根正白,可著热灰中温啖之。饥荒之岁,可蒸以御饥。”
《尔雅》
释草
《葍》。〈音福〉《䔰》。〈音富〉
〈注〉大叶白华,根如指,正白,可啖。〈疏〉葍一名䔰。郭云
大叶白华,根如指,正白,可啖。《诗·小雅》云:“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陆玑云:“幽州人谓之燕葍,其根正白,可著热灰中温啖之。饥荒之岁可蒸以御饥也。”
《葍,藑》。〈音敻〉茅。
〈注〉葍华有赤者为藑,藑葍一种耳,亦犹菱苕,华黄白异名。〈疏〉葍与《藑茅》,一草也。华白者即名葍,华赤者别名藑茅。故郭云:“亦犹菱苕,华黄白异名也。”
离南,《活莌》。〈音夺〉
〈注〉草,生江南,高丈许,大叶,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祖日“贯之为树。”〈疏〉离南草也,一名活莌。《山海经》又名寇脱。生江南,高丈许,大叶而肥,茎中有瓤,正白者是也。云“零陵人祖日贯之为树”者,祖,且也。贯,事也。言零陵郡人且日事之,使科大若树然也。郭又注《山海经》云:“零桂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然所未详。
《山海经》
中山经
升山,“其草多寇脱。”
“寇脱草” 生南方,高尺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
熊山其草多寇脱。
《贾思勰齐民要术》
葍
《夏统别传》注:“获,葍也,一名甘获,正圆,赤而粗。”
《尔雅》云:“葍,藑茅。”郭璞曰:“葍,大叶,白华,根如指,正白,可 啖。葍华有赤者为藑。藑葍一种耳,亦如菱苕,华黄白 异名。”
《诗》曰:“言采其葍。”《毛》云:“恶菜也。”《义疏》曰:“河东关内谓之 葍,幽兖谓之燕葍,一名爵弁,一名藑。根正白,著热灰 中温啖之,饥荒可蒸以御饥。汉祭甘泉,或用之。其草 有两种,一种茎叶细而香,一种茎赤,有臭气。”
《风土记》曰:“葍,蔓生,被树而升,紫黄色。子大如牛角,叶 长七八寸,味甘如蜜。其大者,多抹。”
《毛诗陆疏广要》
《小雅我行其野》
言采其葍
葍一名䔰,河内谓之“蔉”,幽州人谓之“燕葍。”其根正白,可著热灰中温啖之,饥荒之岁,可蒸以御饥。汉祭甘泉,或用之。其草有两种,叶细而花赤,有臭气也。〈《一本》作“花” ,叶有两种,一种叶细而花赤,一种叶大而花白,复香。〉《尔雅》云:“葍,䔰。”郭云:“大叶白华,根如指,白正可啖。”郑云:“即商陆也。”《尔雅》又云:“葍,藑茅。”郭云:“葍华有赤者为藑,藑葍一种耳,亦犹菱苕华,黄白异名。”郑云:“商陆有二种,赤者为藑茅。”毛传云:“葍,恶菜也。”郑笺云:“葍亦仲春时生,可采也。”《博雅》云:“乌麮,葍也。”邢氏曰:“葍,一名䔰,与藑茅一草也。华白者即名葍,华赤者别名藑茅。”故郭云。“亦犹菱苕。华黄白异名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
通脱木
《通脱》木如萆麻,生山侧花上。粉。主治恶疮。心空中有 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罗愿尔雅翼》
活莌
离南活莌,今通脱木也。《山海经》名寇脱,生山侧,高丈 许,叶如萆麻,花上有粉,茎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 以饰物。按此物为饰,不知起自何世。汉王符《潜夫论》 固已讥花采之费,至梁宗懔记荆楚之俗,四月八日 有染绢为芙蓉,捻蜡为菱藕,亦未有用此物者,今通 行于世矣。亦用蜜藏食之,今俗谓之通草。按通草作 藤,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 头出五叶,夏秋开紫花或白花,结实如小木瓜,核白 瓤黑。食之甘美,南人谓之燕。�亦云“乌。”�非此类也。
《徐光启农政全书》
葍子根考
俗名“打碗花”,一名“兔儿苗”,一名“狗儿秧。”幽蓟间谓之 “燕葍根。”千叶者呼为“缠枝牡丹”,亦名穰花。生平泽中, 今处处有之。延蔓而生,叶似生山药叶而狭小,开花 状似牵牛花,微短而圆,粉红色。其根甚多,大者如小 著麄,长一二尺,色白味甘性温。
救荒
采根洗净蒸食之。或晒杵碎炊饭食亦好。或磨作面, 作烧饼蒸食皆可。久食则头晕破腹,间食则宜。 元扈先生曰:“尝过吴,人呼秧子根弃地,宜移植,备荒。”
《本草纲目》
通草释名
李时珍曰:有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 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宋本草》混注为一, 名实相乱,今分出之。
集解
《别录》曰:“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二月采枝,阴 干。”
陶弘景曰:“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葍藤茎 也。”
苏恭曰:“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 叶,子长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为‘燕覆 子,或名乌覆子。遇七、八月采之’。”
陈藏器曰:“江东人呼为‘畜葍子,江西人呼为拏子。如 算袋,瓤黄子黑,食之去皮’。”苏云:“色白者,乃猴葍也。” 苏颂曰:“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藤生,蔓 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一枝五叶,颇类石韦,又 似芍药,二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 小木瓜,食之甘美,即陈士良《本草》所谓‘桴棪子也。其 枝’”,今人谓之木通,而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古 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其通脱木稀有用者。或以 木通为葡萄苗者,非矣。按张氏《燕吴行纪》载:“扬州甘 泉东院两廊前有通草,其形如椿,少叶,子垂梢际,如 苦楝。”与今所说不同,或别一物也。
李时珍曰:“今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 者皮薄味淡,《本经》言味辛,《别录》言味甘,是二者皆能 通利也。”
气味
辛平无毒。
《别录》曰:“甘。”
甄权曰:“微寒。”
《吴普》曰:“神农、黄帝辛,雷公苦。”
李杲曰:“味甘而淡,气平味薄,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
《本经》曰:“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去恶虫。”
《别录》曰:“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 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肉,堕胎, 去三虫。”
甄权曰:“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 大。”
孟诜曰:“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
陈士良曰:“理风热,小便数,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 葱饮有效。”
大明曰:“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 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 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 乳。”
陈藏器曰:“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李珣曰:主诸瘘疮,喉痹咽痛。浓煎含咽。 《李杲》曰:“通经利窍,导小肠火。”
发明
李杲曰:“《本草》十剂,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 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之滞,又通大便。通草甘 淡,能助西方秋气下降,利小便,专泻气滞也。肺受热 邪,津液气化之源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 约缩,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其证胸中烦热,口燥舌干, 喉干,大渴引饮,小便淋沥,或闭塞不通,胫酸脚热,并 宜通草主之。凡气味与之同者,茯苓、泽泻、灯草、猪苓、 琥珀、瞿麦、车前子之类。皆可以渗湿利小便。泄其滞 气也。
又曰:“木通下行,泄小肠火,利小便,与琥珀同功,无他 药可比。”
李时珍曰:“木通,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 之药也。故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疼,利九窍;下能泄湿 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本经》及《别录》皆不言 及利小便治淋之功,甄权日华辈始发扬之。盖其能 泄丙丁之火,则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既清,则津 液自化,而诸经之湿与热,皆由小便泄去。故古方导” 赤散用之。亦泻南补北。扶西抑东之意。杨仁斋《直指 方》言。人遍身胸腹隐热。疼痛。拘急足冷。皆是伏热伤 血。血属于心。宜木通以通心窍。则经络流行也。
根主治
甄权曰:“项下瘿瘤。”
子气味
甘寒无毒。
《孟诜》曰:“平南人多食之,北人不知其功。”
子主治
孟诜曰:“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恶气,续五脏断绝 气,使语声足气,通十二经脉,和核食之。”
陈士良曰:“除三焦客热,胃口热闭,胃不下食。”
李时珍曰:“止渴。利小便。”
附方
心热尿赤,面赤唇干,咬牙口渴,导赤散:用木通、生地 黄、炙甘草等分,入水竹叶七片,水煎服。〈钱氏方〉 妇人血气:木通浓煎三五盏饮之即通。〈孟诜本草〉 金疮踒折:通草煮汁酿酒,日饮。
鼠瘘不消:方同上。
===通脱木释名===苏颂曰:《尔雅》:“离南活莌。”即通脱也。《山海经》名寇脱,又 名倚商。
李杲曰:阴窍涩而不利,水肿闭而不行,用之立通。因 有通草之名,与木通同功。
陈嘉谟曰:“白瓤,中藏脱。木得之,故名通脱。”
集解
陈藏器曰: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蓖麻。其茎空心,中有 白瓤,轻白可爱,女人取以饰物,俗名“通草。”
《苏颂》曰:“郭璞言生江南。高丈许,大,叶似荷而肥,茎中 瓤正白。今园圃亦有种莳者,或作蜜煎,充果食之,甘 美。”
李时珍曰:“蔓生山中。茎大者围数寸。”
气味
甘淡寒,无毒。
李杲曰:“甘,平,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
李杲曰:“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闭,泻肺。”
《苏颂》曰:“解诸毒虫痛。”
汪机曰:“明目退热,下乳催生。”
发明
李杲曰:“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 同功,宜生用之。”
李时珍曰:“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 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 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
花上粉主治
陈藏器曰:“诸虫瘘恶疮痔疾。纳之。” 《苏颂》曰:“疗瘰𤻤。及胸中伏气攻胃咽。”
附方
洗头风痛新通草,瓦上烧存性,研末二钱,热酒下。牙 关紧者,斡口灌之。〈王璆百一选方〉
𦬣部汇考
《释名》
《葞》。〈尔雅〉 《春草》:〈尔雅〉
芒草。〈尔雅注〉 菵草:〈尔雅注〉
《皇》。〈尔雅〉 守田:〈尔雅〉
《守气》。〈尔雅注〉
图缺
《尔雅》:
释草
《葞》。〈音尾〉《春草》:
〈注〉一名“芒草。”《本草》云:〈疏〉“药草也,郭云一名芒草,《本草》云”者,案《本草》“芒草一名葞,一名春草。陶注云:‘今是处皆有,叶青辛烈者良,今俗呼为菵草也。郭云芒草者,所见本异也’。”
皇《守田》。
〈注〉《似燕麦》,子如《雕胡米》,可食。生废田中,一名“守气。”〈疏〉皇,一名守田。郭云:“似燕麦,子如雕胡米,可食。生废田中”,一名守气。雕胡,即菰也。
《罗愿尔雅翼》
菵草
菵米可为饭,生水田中,苗子似小麦而小,四月熟。久 食不饥,《尔雅》所谓“皇守田”也。
《本草纲目》
𦬣草释名
李时珍曰:“皇、𦬣”音相似也。
集解
陈藏器曰:“𦬣草,生水田中,苗似小麦而小,四月熟,可 作饭。”
李时珍曰:《尔雅》:“皇守田。”郭璞云:“一名守气。生废田中。 似燕、麦,子如雕胡,可食。”
米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作饭去热,利肠胃,益气力,久食不饥。”
葛部汇考
《释名》
葛。〈易经〉 《鸡齐》。〈本经〉
鹿藿。〈别录〉 黄斤。〈别录〉
铁葛。〈附〉 葛花菜:〈附〉
葛图
《易经》
困卦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疏〉葛藟,引蔓缠绕之草。臲卼,动摇不安之貌。〈程传〉“葛藟”,缠束之物。臲卼,危动之状。
《诗经》
《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传〉覃,延也。葛所以为𫄨绤,女功之事,烦辱者。施,移也。中谷,谷中也。萋萋,茂盛貌。〈笺〉《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此因葛之性以兴焉。〈朱注〉葛,草名,蔓生,可为𫄨绤者。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𫄨为绤, 服之无斁。”
〈传〉莫莫,成就之貌。濩,煮之也。精曰𫄨,粗曰绤。〈笺〉“成就”者,其可采用之时。〈朱注〉《莫莫》,茂密貌。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疏〉藟与葛异,亦葛之类也。陆玑云:“一名巨菰,似燕薁,亦延蔓生,叶艾白色,其子赤,亦可食,酢而不美”是也。〈大全〉《本草注》曰:蔓延木上,叶如葡萄而小,五月开花,七月结实,青黑微赤,即《诗》云藟也。此藤大者盘薄,又名千岁蔂子。
《邶风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笺〉土气缓,则葛生阔节。〈大全〉东莱吕氏曰:“葛始生,其节蹙而密,既长,其节阔而疏。”
《王风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传〉绵绵,长不绝之貌。水厓曰“浒。”〈笺〉“葛也藟也”,生于河之厓,得其润泽,以长大而不绝。〈疏〉绵绵然枝叶长而不绝者,乃是《葛藟》之草。所以得然者,由其在河之浒,得河之润故也。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传〉葛,所以为𫄨绤也。〈笺〉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朱注〉《采葛》所以为𫄨绤,盖淫奔者托以行也。
《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传〉“葛生延而蒙楚”,“蔹生蔓于野。”〈疏〉此二者皆是蔓草。
《大雅旱麓》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
〈传〉《莫莫》,施貌。〈疏〉言“莫莫然而延蔓”者,是葛也,藟也,乃施于木之条枚之上而长也。
《周礼》
地官
《掌葛》“掌以时征𫄨绤之材于山农。凡葛征,征草贡之 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
〈注〉《草贡》出泽䔛纻之属,可缉绩者。〈疏〉所以征𫄨绤于山农者,以其葛出于山故也。“凡葛征”者,其征𫄨绤之材,即葛是也。又云“凡葛征”者,总结之也。云“征草贡之材于泽农”者,以䔛纻出于泽故也。经直言草贡,不言䔛纻者,设文以互换为义,故以其𫄨绤亦以葛草,草贡亦是䔛纻者也。〈订义〉王昭禹曰:“《诗》言‘葛之覃兮,继之是刈是濩’。为𫄨为绤,则𫄨、绤皆葛也,言其物则曰葛,言其服治之功则曰𫄨绤精者为𫄨,粗者为绤。”
以权度受之。
〈注〉以知轻重长短也。〈疏〉角人齿骨与角不须称,直言度量。《此经》葛草等不须量,故以权度受之,使知斤两长短故也。
《陆佃埤雅》
葛
葛性柔韧,蔓生可衣,女事之烦缛者,故《葛覃》引以为 赋。盖知稼穑之艰难,则可以为王矣;知女功之勤劳, 则可以为王后矣。故序以为《葛覃》,后妃之本也。夫礼, 后织元𬘘,今乃亲葛事如此者,盖王后亲蚕以劝女 功之正事,亲葛以劝女功之馀事。丝麻者本事也;䔛 葛者馀事也。《诗》曰:“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言诸侯 以国相连属,忧患相及,如葛之蔓延相连及也。今生 阔节,则于忧患相及缓矣。故曰“何诞之节兮”也。何者以所不知为问。《兵法》曰:“其节短。”故此以诞节讥切卫 伯。又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葛所以为𫄨 绤。”言事虽小,一日不见于君,忧及于谗矣。又曰:“绵绵 葛藟,在河之浒。”河浒为水所荡,危地矣。然润泽葛藟 而生之,则亦所以自固。今王弃其九族,则曾是之不 如也。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属绵远者,取譬瓜葛。又曰: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言葛生高而蒙楚,蔹生卑,蔓于 野,各系所遇,犹之妇人外成于夫,荣悴随焉,所以一 心乎君子。语曰:“嫁鸡与之飞,嫁狗与之走。”此之谓也。 《左传》曰:“葛藟犹能庇其根本。”
《罗愿尔雅翼》
葛
葛,𫄨绤草也。《国风》曰:“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惟叶莫莫, 是刈是濩。”又曰:“葛生蒙楚,蔹蔓于野。旄丘之葛兮,何 诞之节兮。”葛生山泽闲,其蔓延,盛者牵其首以至根, 可二十步。《释丘》云:“前高后下曰旄丘。旄丘之葛,其节 诞阔。”此言虽同根一体,然相去差远,其缓急不相应 也。故曰:“叔兮伯兮,何多日也。”黎之望于卫,亦如此矣。 《吴郡赋》:“蕉葛升越。弱于罗纨。”《禹贡卉服》注云。草服葛。 越葛花藤。皆可醒酒。去酒毒。
汉·《江都王建传》云:“繇王闽侯,遗建荃葛。” 注云:“荃,细布也。字本作絟葛,今之葛布也。”
《鸡齐》
鸡齐,一名鹿藿,一名黄斤。今之食葛,非为𫄨绤者也。 其生延蔓甚者,其蔓首至根可二十步,人皆掘食之。 生食甜脆,亦可蒸食,有粉。今江南人凶岁则掘取,以 御凶荒。大抵南康、庐陵者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然 当取入土深大者。或又曰:“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 脰,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其花藤皆可醒酒,而去 酒毒。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博物志》曰:“野葛,食之杀 人。家种之,三年不收,后旅生,亦不可食。”《吴都赋》:“食葛 香茅。”注云:“食葛蔓生,与山葛同根,特大,美于茅也。”
《徐光启农政全书》
葛根考
一名“鸡齐根”,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川谷,及成 州、海州、浙江并澧鼎之间,今处处有之。苗引藤蔓长 二三丈。茎淡紫色,叶颇似楸叶而小,色青。开花似豌 豆花,粉紫。结实如皂荚而小,根形如手臂。味甘性平 无毒。一云性冷。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救饥
掘取根入土深者,水浸洗净,蒸食之。或以水中揉出 粉,澄滤成块,蒸煮皆可食。及采花,晒干,炸食亦可。
《王象晋群芳谱》
采葛
夏月葛成,嫩而短者,留之一丈上下者,连根取,谓之 “头葛。”如太长,看近根有白点者,不堪用,无白点者,可 截七八尺,谓之“二葛。”
练葛
采后即挽成网,紧火煮烂熟,指甲剥看,麻白不粘,青 即剥下,长流水边捶洗净,风干,露一、二宿。尤白,安阴 处。忌日色,纺之以织。
洗葛衣
清水揉梅叶洗,经夏不脆。或用梅叶捣碎泡汤,入磁 器内洗之,忌用木器则黑。
《本草纲目》
葛释名
李时珍曰:“葛从曷谐声也。”鹿食九草,此其一种。故曰 鹿藿。黄斤未详。
集解
《别录》曰:“葛根,生汶山山谷。五月采根,暴干。”
陶弘景曰:“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 者,破而日干之。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 但为药不及耳。”
苏恭曰:葛虽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已上者,名葛脰。 脰者,胫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本经》葛谷即是 其实也。
苏颂曰:今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引藤蔓,长一、 二丈,紫色。叶颇似楸叶而小,色青。七月著花,粉紫色, 似豌豆花,不结实。根形大如手臂,紫黑色。五月五日 午时采根,暴干,以入土深者为佳。今人多作粉食。 寇宗奭曰:“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捣烂入水中,揉出 粉,澄成垛,入沸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拌 食。捺入生姜少许尤妙。又切入茶中待宾,虽甘而无 益。”又将生葛根煮熟,作果实卖,吉州、南安亦然。 李时珍曰:“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取治可作𫄨 绤。其根外紫内白,长者七、八尺。其叶有三尖,如枫叶 而长,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累累相缀,红紫色。其荚如 小黄豆荚,亦有毛。其子绿色,扁扁如盐梅子”核,生嚼, 腥气。八、九月采之。《本经》所谓葛谷是也。唐苏恭亦言 葛谷是实,而宋苏颂谓葛花不结实,误矣。其花晒干, 亦可炸食
葛根气味
甘辛平无毒。
《别录》曰:“生根汁,大寒。”
王好古曰:“气平,味甘,升也,阳也。阳明经行经的药也。”
根主治
《本经》曰:“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别录》曰:“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 金疮,止胁风痛。”
甄权曰:“治天行上气呕吐,开胃下食,解酒毒。”
《大明》曰:“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 傅蛇虫啮罯,毒箭伤。” 徐之才曰:“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陈藏器曰:“生者堕胎,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作粉 尤妙。”
《开宝》曰:“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压丹石,傅 小儿热疮。捣汁饮,治小儿热痞。”
苏恭曰:“猘狗伤,捣汁饮,并末傅之。”
李时珍曰:“散郁火。”
发明
陶弘景曰:“生葛捣汁饮,解温病发热。五月五日中时 取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为要药,亦疗疟及疮至良。” 苏颂曰:“张仲景治伤寒有葛根汤,以其主大热,解肌 发腠理故也。”
张元素曰:“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勿多用, 恐伤胃气。”张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 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此以断太 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头颅痛如破,乃阳明 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为阳明仙药。若太阳初病,未 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发之,是反引 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
朱震亨曰:“凡斑痘已见红点,不可用葛根升麻汤,恐 表虚反增斑烂也。”
李杲曰:“干葛,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 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
徐用诚曰:“葛根气味俱薄,轻而上行,浮而微降,阳中 阴也。其用有四:止渴,一也。解酒,二也;发散表邪,三也; 发疮疹难出,四也。”
李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 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 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 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葛谷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本经》曰:“下痢十岁以上。”
李时珍曰。解酒毒。
葛花气味
同《谷》。
主治
《别录》曰:“消酒。”
陶弘景曰:“同小豆花,干末酒服,饮酒不醉也。”
李时珍曰:“肠胃下血。”
叶主治
《别录》曰:“金疮止血,挼傅之。”
蔓主治
苏恭曰:“卒喉痹,烧研,水服方寸匕。”
李时珍曰:“消痈肿。”
附方
数种伤寒,庸人不能分别。今取一药,兼治天行时气, 初觉头痛,内热,脉洪者。葛根四两,水二升,入豉一升, 煮取半升,服生姜汁尤佳。〈伤寒类要〉
时气头痛壮热,生葛根洗净,捣汁一大盏,豉一合,煎 六分,去滓分服,汗出即瘥,未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 仁十枚。〈圣惠方〉
伤寒头痛,二三日发热者:葛根五两,香豉一升,以童 子小便八升,煎取二升,分三服,食葱粥取汗。〈梅师方〉 妊娠热病:葛根汁二升,分三服。〈伤寒类要〉
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二升生地黄一升香豉半 升为散。每食后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有病五服。〈安常 伤寒论〉
辟瘴不染生葛捣汁一小盏服,去热毒气也。〈圣惠方〉 烦躁热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 拌匀煮熟,以糜饮和食。〈食医心镜〉
小儿热渴久不止:葛根半两,水煎服。〈圣惠方〉
干呕不息:葛根捣汁,服一升,瘥。〈肘后方〉
小儿呕吐,壮热食痫:葛粉二钱,水二合调匀,倾入锡 锣中,重汤荡熟,以糜饮和食。〈食医心镜〉
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捣汁半升,顿服立瘥。〈广利方〉 衄血不止:生葛捣汁服,三服即止。〈圣惠方〉
热毒下血,因食热物发者:生葛根二升,捣汁一升,入 藕一升,和服。〈梅师方〉伤筋出血:“葛根捣汁饮,干者煎服,仍熬屑傅之。”〈外台秘要〉 肾腰疼痛:生葛根嚼之咽汁,取效乃止。〈肘后方〉 金疮中风,痉强欲死:生葛根四大两,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去渣分服。口噤者,灌之。若干者,捣末调三指撮, 仍以此及竹沥多服,取效。〈贞元广利方〉
服药过剂苦烦,生葛汁饮之,干者煎汁服。〈肘后方〉 酒醉不醒:生葛汁饮二升,便愈。〈千金方〉
诸药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葛根煮汁服。〈肘后方〉 解中鸩毒气欲绝者。葛粉三合,水三盏调服,口噤者 灌之。〈圣惠方〉
虎伤人疮:生葛煮浓汁洗之,仍捣末,水服方寸匕,日 夜五六服。〈梅师方〉
妇人吹乳:葛蔓烧灰,酒服二钱,三服效。〈千金方〉 小儿口噤,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吐沫,不能乳食: 葛蔓烧灰一字,和乳汁点之,即瘥。〈圣惠方〉
铁葛
陈藏器曰:“葛,味甘,温,无毒。主一切风,血气羸弱,令人 性健。久服治风缓偏风。生山南峡中。叶似枸杞,根如 葛,黑色。”
葛花菜释名
李时珍曰:“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 精华也。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上,其色赤脆,盖蕈 类也。”
气味
苦甘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醒神。治酒积。”
葛部艺文〈诗〉
《葛覃三章章六句》
盖后妃既成《𫄨绤》而赋其事。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赋也〉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𫄨为绤, 服之无斁。”〈赋也〉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赋也〉
《越采葛妇歌》
《吴越春秋》曰:“越王自吴还国,劳身苦心,悬胆于户,出入尝之,知吴王好服之被体,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作黄丝之布,以献之。吴王乃增越之封,赐羽毛之饰,机杖诸侯之服,越国大悦” ,采葛之妇,伤越王用心之苦,乃作《若之何诗》云:
《葛不》连蔓纷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尝胆不苦甘如 饴,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 霏霏。号𫄨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吴王欢兮 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机杖茵褥诸侯仪。群臣拜 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若何歌》
尝胆不苦甘若饴,令我采葛以作丝。
《古逸诗》
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𫄨纻。良工不得, 枯死于野。
《晋乐府前溪歌》
“黄葛结蒙茏,生在洛溪边。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 还亦不复鲜。
《黄葛篇》唐·李白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羃。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𫄨绤。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采葛行》鲍溶
春溪几回葛花黄,黄麝引子山山香。蛮女不惜手足 损,钩刀一一率利长。葛丝茸茸春雪体,深涧择泉清 处洗。殷勤十指蚕吐丝,当窗袅袅声高机。织成一片 无一两,供进天子五月衣。
《和李尹种葛》戎昱
弱质人皆弃,唯君手自栽。藟含霜后竹,香惹腊前梅。 拟托凌云势,须凭接引材。绿阴如可借,黄鸟定飞来。
《小游仙诗》曹唐
方士飞轩驻碧霞,酒香风冷月初斜。不知谁唱《春归 曲》,落尽溪头白葛花。
《采葛篇》明·张时彻
种葛南山下,春风吹葛长。二月吹葛绿,八月吹葛黄。 腰镰逝采掇,织作君衣裳。经以长相忆,纬以思不忘。 出入君箧笥,长得近辉光。层冰布河水,中夜皓凝霜。 吴罗五文采,蜀锦双鸳鸯。君恩长断绝,叹息摧中肠。 中肠日以摧,葛叶日以衰。愿留枯根株,化作萱草枝
葛部选句
汉刘向《九叹》:“葛藟累于桂树兮,䲭鸮集于木兰。” 魏曹植诗:“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
唐孟郊诗:“葛花零落风。”
《韩翃诗》:“葛花满把能消酒。”
《罗邺诗》:“石井晴垂青葛叶。”
《项斯》诗:“萤归葛叶垂。”
葛部纪事
《说苑》:“昔尧之葬者,空木为椟,葛藟为缄,其穿地也,下 不乱泉,上不泄臭。”
《吴越春秋》:越王念复吴仇,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 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中夜潜泣, 泣而弗啸。越王曰:“吴王好服之离体,吾欲采葛,使女 工织细布献之,以求吴王之心于子何如?”群臣曰:“善。” 乃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黄丝之布。欲献之,未 及遣使。吴王闻越王尽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 虽有五台之游,未尝一日登玩。吾欲因而赐之以书, 增之以封,东至于勾甬,西至于槜李,南至于姑末,北 至于平原,纵横八百馀里。越王乃使大夫种索葛布 十万,甘蜜九党,文笥七枚,狐皮五双,晋竹十廋,以复 封礼。吴王得之,曰:“以越僻狄之国,无珍,今举其贡货 而以复礼,此越小心念不忘吴之效也!夫越本兴国 千里,吾虽封之,未尽其国。”子胥闻之,退卧于舍,谓侍 者曰:“吾君失其石室之囚,纵于南林之中,今但因虎 豹之野,而于荒外之草,于吾之心,其无损也!”吴王得 葛布之献,乃复增越之封,赐羽毛之饰,机杖诸侯之 服,越国大悦。采葛之妇,伤越王用心之苦,乃作《若之 何》。诗曰:“葛不连蔓纷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尝胆不 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 罗兮轻霏霏,号𫄨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吴 王欢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机杖茵蓐诸侯仪。 群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越绝书》:“葛山者,勾践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 王夫差,去县七里。”
《吴志士燮传》:“燮领交趾太守,孙权加燮为卫将军。燮 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无岁不至。” 《晋书文帝纪》:“甘露二年八月,吴将朱异帅兵万馀人, 留辎重于都陆,轻兵至黎浆,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周 泰御之,异退。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袭都陆,焚其粮 运,苞、泰复进击破之。异之馀卒馁甚,食葛叶而遁。” 《南史吴苞传》:“苞儒学,善《三礼》及老庄。宋太始中过江, 聚徒教学,冠黄葛巾,竹麈尾,疏食二十馀年。”
《任昉传》:“昉有子东里、西华,南容、北叟,并无术业,坠其 家声,兄弟流离不能自振,生平旧交莫有收恤。西华 冬月著葛帔练裙,道逢平原刘孝标,泫然矜之,乃著 《广绝交论》,以讥其旧交。”
《周书李迁哲传》:“太祖令与田弘同讨信州。及田弘旋 军,太祖令迁哲留镇白帝,更配兵千人,马三百匹。信 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 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 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宋史五行志》:“淳熙八年春,江州饥,人采葛而食。诏罢 守臣章骍。”
《邯郸县志》:“葛山在城西北三十里,上有双井涌泉,葛 藟森蔚,每霜后,树叶皆赤,谓之葛山红叶云。”
《雒南县志物产》:“葛可为布,诸山之产最多,民止以秣 畜绞索供爨具耳。洪令其道,始教之为布,实非难成, 后王令象,艮亦教之,终怠废不率,诚可重叹。”
《浙川县志》:“葛花崖,县西北百里,旧出葛花。”
葛部杂录
《左传》:“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注〉葛之能藟蔓繁滋者,以 本枝荫庥之多。
《汲冢周书》:“砾石不可谷,树之葛。”
葛部外编
《洞冥记》:“帝于望鹄台西起俯月台,台下穿池,广千尺, 登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仙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 娥池,亦曰眺蟾台。”酌云菹酒,菹以元草黑蕨、金蒲甜 蓼,果以青樱龙爪白芋、紫茎寒蕨,地花气葛,此葛于 地下生花,入地十丈乃得此葛,其根倒出,亦名“金虎 须草,因名紫须葛”也。
《辍耕录》:吾乡临海章安镇有蔡木匠者,一夕手持斧 斤自外归,道由东山,东山众所殡葬之处,蔡沈醉中将谓抵家,扪其棺曰:“是我榻也。”寝其上,夜半酒醒,天 且昏黑,不可前,未免坐而待旦。忽闻一人高叫,棺中 应云:“唤我何事?”彼云:“‘某家女病损证,盖其后园葛大 哥淫之耳。却请法师捉鬼,我与你同行一观何如’?棺” 中云:“我有客至,不可去。”蔡明日诣主人曰:“娘子之疾, 我能愈之。”主人惊喜,许以厚谢。因问屋后曾种葛否? 曰:“然。”蔡遍地翻掘,内得一根甚巨,斫之且有血煮啖, 女子病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