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二十九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三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目录

     益母部汇考

      益母图

      錾菜图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中谷有蓷

      罗愿尔雅翼

      毛诗名物解

      诗集传名物钞中谷有蓷一章

      徐光启农政全书郁臭苗考

      本草纲目茺蔚 錾菜

     贝母部汇考

      贝母图

      诗经鄘风载驰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言采其虻

      诗集传名物钞载驰三章

      本草纲目贝母

     贝母部艺文

      贝母           宋张载

     贝母部选句

     知母部汇考

      知母图

      尔雅释草

      本草纲目知母

    草木典第一百二十九卷

    益母部汇考

    释名

    《蓷》。诗经     《萑》。尔雅

    《益母》。广雅    《益明》。本经

    《茺蔚》。本经    《火锨》。本经

    《贞蔚》。别录    野天麻。会编

    猪麻纲目    土质汗。纲目

    郁臭草。图经   《苦低草》。图经 夏枯草:外台   錾菜。拾遗

    錾菜图

    錾菜图

    {{{2}}}

    {{{2}}}

    《诗经》

    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中谷 有蓷,暵其湿矣。

    《释草》云:“萑,蓷。”李巡曰:“臭秽草也。”郭璞曰:“今茺蔚也。叶似萑,方茎白花,花生节间。又名益母。”陆玑《疏》云:“旧说及魏博士、济阴周元明皆云‘庵䕡是也。《韩诗》及《三苍说》悉云益母,故曾子见益母而感。按《本草》云:‘益母,茺蔚也。一名益母。故刘歆曰:‘蓷,臭秽’。臭秽即茺蔚也’’。”朱注蓷,鵻也。叶似萑,方茎,白华,华生节间,即今“益母草”也。大全《本草》曰:“茺蔚一名益母节。节生花如鸡冠。其子三棱。”华谷严氏曰:“据《本草》,茺蔚正生海滨池泽。其性宜湿。”

    《尔雅》

    释草

    《萑,蓷》。

    今茺蔚也。叶似荏,方茎,白花。华生节间,又名“益母。”《广雅》云。萑一名蓷。李巡曰:“臭秽草也。”郭云。“今

    茺蔚也。《广雅》名益母。叶似荏,方茎白华,华生节间。《诗·王风》云:“中谷有蓷。” 陆玑云:“旧说及魏博士、济阴周元明皆云庵䕡是也。” 《韩诗》及《三苍说》悉云益母,故曾子见益母而感。按《本草》:茺蔚一名益母,故刘歆曰:蓷,臭秽,即茺蔚也。

    《毛诗陆疏广要》

    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

    蓷似萑,方茎白华,华生节间。旧说及魏博士济阴周元明皆云庵䕡是也。《韩诗》及《三苍说》悉云:“蓷,益母也。” 故曾子见益母而感。案《本草》云:茺蔚,一名益母。故刘歆曰:“蓷,臭秽。” 即茺蔚也。

    《尔雅》云:“萑蓷。” 郭璞曰:“今茺蔚也。叶似荏,方茎,白华,华生节间。” 《广雅》云:“又名益母。” 《本草经》云:“茺蔚子,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一名贞蔚,生海滨池泽。” 《图经》云:“今园圃及田野见者极多,形色皆如郭说,而苗叶上节节生花,实似鸡冠子,黑色,茎作四方棱。” 《衍义》云:“茺蔚子,叶,至初春亦可鬻作菜食,凌冬不凋悴。” 陈藏器云:“此草,田野间人呼为郁臭草。” 《外台秘要》云:“益母草,一名负澹子,一名夏枯草。三月采,治产妇诸疾,神妙,故曰益母。” 《埤雅》曰:“茺蔚,一名蔚臭,一名蓷。” 《诗》曰:“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旱干曰暵。” 蓷者,能暵之草。今曰暵其干矣,则非一日之亢也。故《序》以为“凶年饥馑,室家相弃。” 李巡曰:“臭秽草也。” 《传》云:“蓷,鵻也。” 《名物疏》云:“毛《传》云,‘蓷鵻,大车’。” 《传》云,“菼鵻。” 考《本草》诸书,茺蔚子并无鵻名,岂毛以蓷为菼乎?毛又云:“陆草生谷中,伤于水。” 据《本草》,茺蔚正生海滨池泽,非陆草也。魏博士等以为庵䕡。《本草》,庵䕡生雍州川谷及上党道边。春生苗,叶如艾蒿,高三、二尺,七月开花,八月结实。亦无蓷名。不知古人何以云尔?

    按:蓷鵻庵䕡《异种名物疏》辨之甚核。余意《毛传》之误,《尔雅》萑字误之也。朱注亦云“鵻也。” 又云:“叶似萑。” 不惟传讹,且两岐矣。至如夏枯草,一名郁臭,因入夏即枯,故名。别是一种,经中所不载。陈藏器及《外台秘要》混以为蓷。独不见蓷草夏间始著花,何云枯耶?但花有紫、白二种,陈藏器以白花者为是,孙思邈以紫花者为是。李时珍又云:“二色皆是。白花者主气分,紫花者主血分,如牡丹、芍药有红白之类。”

    但据《说文》,从草从隹,朱惟切,草属。即此。《尔雅》:“萑,蓷也。” 从艸上又加卝者,即八月萑苇之萑也。从𦫳从隹者,胡官切,䲭属也。首既不同,因有三音。今从俗混作一字。

    罗愿尔雅翼

    萑蓷,郭璞曰:“今茺蔚也。”叶似荏,方茎白华,华生节间, 全似杜天麻而不生横枝。《中谷有蓷》之诗,一章暵其 干矣,二章暵其修矣,三章暵其湿矣,此烧薙行水之 序也。郑氏解“季夏之月,烧薙行水”,以为薙谓迫地芟 草也。欲稼菜地,先薙其草,草干烧之,至此月大雨流, 水潦畜于其中,则草死不复生,而地可稼也。《说文》又 称:“耕暴田曰暵。”然则暵其干者,先暴之也;暵其修者, 火烧之修修然也;暵其湿者,水浸之也。此即《周礼》薙 氏掌杀草,夏日至而薙之,如欲其化也,则以水水变 之者也。夫暴虽猛,犹可苏也;焚虽烈,犹可糵也。复加 之以水,则生意尽矣。每变愈甚,此所以兴夫日以衰 薄者也。张衡《东京赋》称:“秦之暴也,如”薙氏之芟草,既 蕴祟之,又行火焉,彼特以为君民之譬,而犹恶之,况 施之夫妇之际耶?虽然,草之遇此者多矣,而独言“夫 蓷”者,盖蓷一名益母,曾子见之而悲;诗人之托此,亦 其穷而反本。《氓》之诗“色衰相弃”,则叹兄弟之不知;《竹 竿》“适异国而不见答”,则叹父母之相远。此所以独感 于益母欤?

    《毛诗名物解》

    蓷,茺蔚也,萑也,茂于沃壤,当夏中和之时,旱则干,水 则死,有和平之性,此诗人所以况夫妇也。《中谷有蓷》 之诗,一章言暵其干矣,言生之艰难;二章言暵其脩 矣,脩甚于干,况恩衰薄也;三章言暵其湿矣,湿甚于 脩,况饥馑则相弃也。夫蓷,阴草也,而附于阳,生于中 谷之寒水,则非遂性之地也。其始也干,其中也脩,其 卒也湿。下疑有缺文

    《诗集传名物钞》

    中谷有蓷一章

    鵻、萑并音隹。《尔雅》:“萑蓷”,盖草木名。萑又名蓷。毛氏以 “鵻”字代“萑”字,故传从之。叶似萑,《尔雅》注及《诗疏》皆作 “叶似荏”,今传中“萑”字误。盖“鵻”即萑,不可谓之似萑也。 《尔雅疏》:“臭秽草。茺,蔚也”,又名益母。荏者,白苏、紫苏类 也。

    ====徐光启农政全书====

    郁臭苗考

    《本草》名茺蔚子是也。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火锨, 一名贞蔚,皆云蓷,益母也,亦谓蓷臭秽。生海滨池泽, 今田野处处有之。叶似荏子叶,又似艾叶而薄小色 青,茎方节,节开小白花,结子黑茶褐色,三棱细长。味 辛甘微温,一云微寒,无毒。明目益精,除水汽。久服轻 身。

    救饥

    采苗、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

    茺蔚释名

    李时珍曰: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 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之称。其茎方类麻,故 谓之野天麻,俗呼为“猪麻”,猪喜食之也。夏至后即枯, 故亦有夏枯之名。《近效方》谓之“土质汗。”林德云:“质汗 出西番,乃热血,合诸药煎成,治金疮折伤。益母亦可 作煎,治折伤,故名为土质汗也。”

    掌禹锡曰:《尔雅》:“萑蓷。”注云:“今茺蔚也。又名益母。”刘歆 云:“蓷,臭秽也。”臭秽即茺蔚也。陆玑云:“蓷,益母也。”故曾 子见之感思。

    集解

    《别录》曰:“茺蔚,生海滨池泽,五月采。”

    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叶如荏,方茎。子形细长,有三 棱,方用亦稀。”

    苏颂曰:“今园圃及田野极多。”郭璞注《尔雅》云:“叶似荏, 方茎白华,华生节间,节节生花。实似鸡冠子,黑色。茎 作四方棱,五月采。”

    又云:“九月采实。”《医方》“稀有用实者。”

    寇宗奭曰:“茺蔚,初春生时,亦可浸洗,淘去苦水,煮作 菜食。凌冬不凋悴也。”

    李时珍曰:“茺蔚近水湿处甚繁。春初生苗如嫩蒿,入 夏长三、四尺,茎方如黄麻。其叶如艾叶而背青,一梗 三叶,叶有尖岐寸许一节,节生穗,丛蔟抱茎。四、五月 间,穗内开小花,红紫色。亦有微白色者,每萼内有细 子四粒,粒大如同蒿子,有三棱褐色。药肆往往以作 ‘巨胜子’”货之。其草生时有臭气,夏至后即枯,其根白 色。苏颂《图经》谓“其叶似荏,其子黑色,似鸡冠子,九月 采实。”寇宗奭《衍义》谓其凌冬不凋者,皆误传也。此草 有白花、紫花二种,茎、叶、子、穗皆一样,但白者能入气 分,红者能入血分,别而用之可也。按《闺阁事宜》云:“白 花者为益母,紫花者为野天麻,返魂丹。”注云:“紫花者 为益母,白花者不是。”陈藏器《本草》云:“茺蔚生田野间, 人呼为臭草。天麻生平泽,似马鞭草,节节生紫花,花 中有子,如青箱子。”孙思邈《千金方》云:“天麻草,茎如火 麻,冬生苗,夏著赤花,如鼠尾花。”此皆是以茺蔚、天麻 为二物,盖不知其是一物二种。凡物花皆有赤、白,如 牡丹、芍药、菊花之类是矣。又按郭璞《尔雅注》云:“蓷音 推,即茺蔚,又名益母。叶似荏,白华,华生节间。”又云:“藬 音推,方茎,叶长而锐,有穗,穗间有花,紫缥色,可以为 饮,江东呼为牛蘈。”据此,则是蓷、藬名本相同,但以花 色分别之,其为一物无疑矣。宋人重修《本草》,以天麻 草误注天麻,尤为谬失。陈藏器《本草》又有錾菜,云“生 江南阴地,似益母,方茎对节,白花,主产后血病。”此即 茺蔚之白花者,故其功主血病亦相同。

    子修治

    李时珍曰:“凡用微炒香,亦或蒸熟,烈日曝燥,舂簸去 壳,取仁用。”

    气味

    辛甘微温,无毒。

    《别录》曰:“甘,微寒。”

    李时珍曰:“甘、辛,温。灰制硫黄。”

    主治

    《本经》曰:“明目益精,除水汽,久服轻身。”

    《别录》曰:“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

    《大明》曰:“产后血胀。”

    吴瑞曰:“舂仁,生食,补中益气,通血脉,填精髓,止渴润 肺。”

    李时珍曰:“治风解热,顺气活血,养肝益心,安魂定魄, 调女人经脉,崩中带下,产后胎前诸病。久服令人有 子。”

    发明

    朱震亨曰:“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故名益母。” 凡胎前产后所恃者,血气也。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 其行中有补也。

    李时珍曰:“茺蔚子,味甘、微辛,气温,阴中之阳,手足厥 阴经药也。白花者入气分;紫花者入血分。治妇女经 脉不调,胎产一切血气诸病,妙品也,而医方鲜知用。 时珍常以之同四物、香附诸药治人,获效甚多。”盖包 络生血,肝藏血,此物能活血补阴,故能明目益精调 经,治女人诸病也。东垣李氏曰:“瞳子散大者,禁用茺” 蔚子,为其辛温主散,能助火也。当归虽辛温而兼苦甘,能和血,故不禁之。愚谓目得血而能视,茺蔚行血 甚捷,瞳子散大,血不足也,故禁之,非助火也。血滞病 目则宜之,故曰“明目。”

    茎苗叶根

    《大明》曰:“苗、叶、根同功。”

    气味

    陈藏器曰:“寒。”

    李时珍曰:“茎叶味辛、微苦,花味微苦甘,根味甘,并无 毒。”

    《镜源》曰:“制硫黄、雄黄、砒石。”

    主治

    《本经》曰:“瘾𤺋可作浴汤。” 苏恭曰:“捣汁服,主浮肿,下水,消恶毒,丁肿,乳痈丹游 等毒,并傅之。又服汁,主子死腹中,及产后血胀闷。滴 汁入耳中,主聤耳捣傅蛇虺毒。”

    陈藏器曰:“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

    李时珍曰:“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 下,血运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打 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

    发明

    李时珍曰:“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 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则 单用茺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 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子 则行中有补故也。”

    附方

    济阴还魂丹昝?《殷产宝》曰:“此方乃吉安文江高师禹 备礼求于名医所得者,其效神妙,活人甚多,能治妇 人胎前产后诸疾危证。用野天麻,又名益母,又名火 锨,又名负担,即茺蔚子也。叶似艾叶,茎似火麻,方梗 凹面。四五六月节节开花,红紫色,如蓼花,南北随处 皆有。白花者,不是。于端午小暑,或六月六日花正开” 时,连根收采,阴干。用叶及花子忌铁器,以石器碾为 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随证嚼服。用汤使其根,烧存 性,为末,酒服。功与黑神散不相上下。其药不限丸数, 以病愈为度。或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又可捣 汁摅净熬膏服之。 胎前脐腹痛或作声者,米饮下。

    胎前产后,脐腹刺痛,胎动不安,下血不止,当归汤。

    下。 产后以童子小便化下一丸,能安魂定魄,血气 自然调顺,诸病不生。又能破血痛,养脉息,调经络,并 温酒下。 胎衣不下,及横生不顺,死胎不下,经日胀 满,心闷心痛,并用炒盐汤下。 产后血运,眼黑血热, 口渴烦闷,如见鬼神,狂言不省人事,以童子小便和 酒化下。 产后结成血块,脐肠奔痛,时发寒热,有冷 汗,或面垢颜赤,五心烦热,并用童子小便、酒下,或薄 荷自然汁下。 产后恶露不尽,结滞刺痛,上冲心胸 满闷,童子小便、酒下。 产后泻血水,以枣汤下。 产 后痢疾,米汤下。 产后血崩漏下,糯米汤下。 产后 赤白带下,煎胶艾汤下。 月水不调,温酒下。 产后 中风,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童便、酒下。 产 后气喘欬嗽,胸膈不利,恶心,吐酸水,面目浮肿,两胁 疼痛,举动失力,温酒下。 产后月内欬嗽,自汗发热, 久则变为骨蒸,童便、酒下。 产后鼻衄,舌黑口干,童 便、酒下。 产后两太阳穴痛,呵欠心忪,气短羸瘦,不 思饮食,血风身热,手足顽麻,百节疼痛,并米饮化下。

    产后大小便不通。烦躁口苦者。薄荷汤下 。妇人

    久无子息。温酒下。

    益母膏《近效方》治产妇诸疾,及折伤内损有瘀血,每 天阴则痛,神方也。三月采益母草,一名“负担”,一名夏 枯草,连根、叶、茎、花,洗泽令净,于箔上摊暴水干,以竹 刀切长五寸,勿用铁刀,置于大锅中,以水浸过二、三 寸,煎煮,候草烂,水减三之二,漉去草,取汁约五六斗, 入盆中澄半日,以绵滤去浊滓,以清汁入釜中慢火 煎取一斗,如稀饧状,瓷瓶封收。每取数匙,暖酒和服, 日再服,或和羹粥亦可。如远行,即更炼至可丸收之。 服至七日,则疼渐平复也。产妇恶露不尽及血运,一 二服便瘥,其药无忌,又能治风,益心力。外台秘要 女人难产:“益母草捣汁七大合,煎减半,顿服立止。无 新者,以干者一大握,水七合,煎服。”韦宙独行方 胎死腹中:益母草捣熟,以暖水少许和绞取汁,顿服。 韦宙独行方

    产后血运,心气欲绝:益母草研汁,服一盏,绝妙。子母秘录 产后血闭不下者,益母草汁一小盏,入酒一合,温服。 圣惠方

    带下赤白:益母草花开时,采捣为末,每服二钱,食前 温汤下。集验方

    小便尿血:益母草捣汁,服一升,立瘥。此《苏澄方》也。外台 秘要

    赤白杂痢困重者,益母草日干、陈盐梅烧存性,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白痢干姜汤,赤痢甘草汤下,名“二灵 散。”卫生家宝方小儿疳痢垂死者:益母草嫩叶,同米煮粥食之,取足 以瘥为度,甚佳,饮汁亦可。广利方

    痔疾下血:“益母草叶捣汁饮之。”食医心镜

    一切痈疮,妇人妒乳乳痈,小儿头疮,及浸淫黄烂,热 疮疥疽,阴蚀,并用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半,煮一 斗,分数次洗之,以杀痒。千金方

    急慢疔疮:《圣惠方》:“用益母草捣封之,仍绞五合,服之 即消。” 《医方大成》:“用益母草四月连花采之,烧存性。 先以小尖刀十字划开疔根,令血出;次绕根开破,捻 出血,拭干。以稻草心蘸药撚入疮口,令到底,良久当 有紫血出,捻令血净,再捻药入,见红血乃止。一日夜 撚药三、五度。重者二日根烂出,轻者一日出。有疮根 胀”起,即是“根出”,以针挑之,出后乃傅药,生肌易愈。忌 风寒房室、酒肉一切毒物。

    疖毒已破:益母草捣傅甚妙。斗门方

    勒乳成痈:益母草为末,水调涂乳上,一宿自瘥。生捣 亦得。圣惠方

    喉闭肿痛:益母草捣烂,新汲水一盏,绞浓汁顿饮,随 吐愈。冬月用根。卫生易简方

    聤耳出汁,茺蔚茎、叶汁滴之。圣惠方

    “粉刺黑斑。”《闺阁事宜》云:“五月五日收带根天麻紫花 者,晒干烧灰,以商陆根捣自然汁,加酸醋和,搜灰作 饼,炭火锻过,收之,半年方用。入面药甚能润肌。” 苏 颂曰:“唐天后炼益母草泽面法:五月五日采根苗具 者,勿令著土,暴干捣罗,以面水和成团,如鸡子大,再 暴干。仍作一炉,四旁开窍,上下置火,安药中央,大火 烧”一炊,即去大火,留小火,养之,勿令火绝,经一伏时 出之,瓷器中研,治筛再研,三日收用,如澡豆法,日用。 一方,每十两加滑石一两,胭脂一钱。

    马咬成疮:“苦低草切细,和醋炒涂之。”孙真人方 新生小儿:“益母草五两”,煎水浴之,不生疮疥。简要济众方

    錾菜集解

    陈藏器曰:錾菜,生江南阴地。似益母,方茎对节,白花。 李时珍曰:“此即益母之白花者,乃《尔雅》所谓蓷是也。 其紫花者,《尔雅》所谓藬是也。”蓷、藬皆同一音,乃一物 二种。故此条亦主血病,与益母功同。郭璞独指白花 者为益母昝。殷谓白花者非益母,皆欠详审。嫩苗可 食,故谓之菜。寇宗奭言:“茺蔚嫩苗可煮食”,正合此也。

    苗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破血,产后腹痛,煮汁服。”

    贝母部汇考

    释名

    虻:诗经     《莔》。尔雅 贝母。尔雅    《勤母》。别录

    苦菜:别录    苦花:别录

    空草。别录    瓦垄斑。药谱

    《药实》:李时珍

    贝母图

    贝母图

    《诗经》

    鄘风载驰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

    正义陆玑《疏》云:“虻,今药草贝母也。其叶如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著,有分解是也。”朱注贝母主疗郁结之疾。

    《尔雅》

    释草

    《莔》。音萌贝母。

    根如小贝,圆而白,华叶似韭。《药草》:贝母一名莔。郭云:“根如小贝,圆而白华,叶似韭。”《诗·鄘风·载驰》云:“陟彼阿丘,言采其虻。”陆玑云:“虻,今药草贝母也。其叶如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著,有分解也。”《本草》“一名空草。”陶注云:“出近道,形似聚贝子,故云贝母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鄘风载驰

    ====言采其虻====

    虻今药草贝母也。其叶如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著,有分解也。

    《尔雅》:“莔,贝母。” 注云:“根如小贝,圆而白,华叶似韭。” 疏云:“药草贝母,一名莔,今常用之药出近道,形似聚贝子,故云贝母。” 《本草》云:“一名空草,一名药实,一名苦花,一名商草,一名勤母。能散人心胸郁结之气,殊有功。” 《诗》云:“言采其虻” 是也。《图经》云:“根有瓣子,黄白色,二月生茎,细青色,叶亦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 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晒干。又云:“四月蒜熟时采之良。”

    《诗集传名物钞》

    载驰三章

    虻:《本草》:贝母根有瓣子,黄白色,如聚贝子,故名贝母。 《尔雅》作“莔”,音萌。

    《本草纲目》

    贝母释名

    陶弘景曰:“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李时珍曰:《诗》云:“言采其莔”,即此。一作虻,谓根状如虻 也。苦菜药实与野苦荬、黄药子同名。

    集解

    《别录》曰:“贝母,生晋地。十月采根,暴干。”

    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若十月苗 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诸州 亦有。”

    苏颂曰: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 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 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黄白 色,如聚贝子。此有数种。陆玑《诗疏》云:“莔,贝母也。叶如 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 著,有分解。今近道出者,正类此。”郭璞注《尔雅》言:“白花 叶似韭”,此种罕复见之。

    《雷敩》曰:“贝母中有独颗团,不作两片,无皱者,号曰‘丹 龙精’”,不入药用,误服令人筋脉永不收,惟以黄精、小 蓝汁服之,立解。

    根修治

    《雷敩》曰:“凡使,先于柳木灰中炮黄,擘去内口鼻中有 米许大者心一颗,后拌糯米于鏊上同炒,待米黄,去 米用。”

    气味

    辛平无毒。

    《别录》曰:“苦,微寒。”

    苏恭曰:“味甘、苦,不辛。”

    徐之才曰:“厚朴、白微为之使。恶桃花,畏秦艽、莽草、矾 石及乌头。”

    主治

    《本经》曰:“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痈,金疮风 痉。”

    《别录》曰:“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 欬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陶弘景曰。服之不饥断谷。

    《大明》曰:“消痰,润心肺。末和沙糖,丸含,止嗽。烧灰油调, 傅人畜恶疮,敛疮口。”

    甄权曰:“主胸胁逆气,时疾黄疸。研末点目,去肤翳。以 七枚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与连翘同服,主 项下瘿瘤疾。”

    发明

    陈承曰:贝母能散心胸郁结之气,故《诗》云:“言采其莔” 是也。作诗者,本以不得志而言,今用治心中气不快, 多愁郁者,殊有功,信矣! 王好古曰:“贝母乃肺经气分药也。仲景治寒食结胸, 外无热证者,三物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 有贝母也。”

    成无己曰:辛散而苦泄。桔梗、贝母之苦辛,用以下气。 汪机曰:“俗以半夏有毒,用贝母代之。”夫贝母乃太阴 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何可以 代?若虚劳欬嗽,吐血喀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 及诸郁之证,半夏乃禁忌,皆贝母为向导,犹可代也。 至于脾胃湿热,涎化为痰,久则生火,痰火上攻,昏愦 僵仆。蹇涩诸证。生死旦夕。亦岂贝母可代乎。

    苏颂曰:“贝母治恶疮。”唐人记其事云:“江左尝有商人, 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他苦。商人戏以酒滴口中, 其面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多则膊内肉胀起,或不 食则一臂痹焉。有名医教其历试诸药,金石草木之 类,悉无所苦。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目。商人喜,因以 小苇筒毁其口灌之,数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 《本经》言主金疮。此岂金之类与。

    附方

    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 丸。每服七十丸。征士锁甲煎汤下。集效方

    化痰降气。止欬解郁。消食除胀。有奇效。用贝母去心 一两。姜制厚朴半两。蜜丸梧子大。每白汤下五十丸 笔峰方

    《小儿晬嗽》:百日内欬嗽痰壅: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 炙二钱,为末,沙糖丸芡子大,每米饮化下一丸。全幼心鉴 孕妇欬嗽:贝母去心,麸炒黄为末,沙糖拌丸芡子大, 每含咽一丸,神效。救急易方

    妊娠尿难,饮食如故:用贝母、苦参、当归四两,为末,蜜 丸小豆大。每饮服三丸至十丸。金匮要略

    乳汁不下,二母散,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为末,每用 猪蹄汤调服二钱,此祖传方也。王海藏汤液本草 冷泪目昏:贝母一枚,胡椒七粒,为末点之。儒门事亲方 目生弩肉:“《肘后方》:用贝母、真丹等分为末,日点。” 《摘 元方》: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乳汁调点。

    吐血不止:贝母炮研,温浆水服二钱。圣惠方

    衄血不止:贝母炮研末,浆水服二钱,良久再服。普济方 小儿鹅口,满口白烂:贝母去心为末,半钱,水五分,蜜 少许,煎三沸,缴净抹之,日四五度。圣惠方

    吹奶作痛,贝母末吹鼻中,大效。危氏得效方

    乳痈初肿:贝母末,酒服二钱,仍令人吮之,即通。仁斋直指 方

    便痈肿痛:贝母、白芷等分为末,酒调服,或酒煎服,以 滓贴之。永类钤方

    紫白癜斑: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擦之。 《德 生堂方》:用贝母、干姜等分为末,如澡豆,入密室中浴 擦,得汗为妙。 《谈野翁方》:以生姜擦陈醋,磨贝母涂 之。 《圣惠方》:用贝母、百部等分为末,自然姜汁调搽。 蜘蛛咬毒,缚定咬处,勿使毒行。以贝母末酒服半两 至醉,良久酒化为水,自疮口出水尽,仍塞疮口,甚妙。 仁斋直指方

    蛇蝎咬伤:方同上。

    贝母部艺文

    《贝母》
    宋·张载

    《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刚强顾我蹉跎 甚,时欲低柔警寸心。

    贝母部选句

    汉张衡《西京赋》:“王刍莔台。”

    蔡邕《述行赋》:“𧄸菼薁与台莔兮。”

    知母部汇考

    释名

    尔雅     《莐藩》。尔雅 《蝭母》。尔雅注   《知母》。尔雅疏

    《蚳母》。本经    连母。本经

    《货母》。本经    地参:本经

    《苦心》。别录    《儿草》:别录

    《孝梗》。药谱    水参:

    水须        水浚。

    儿《踵        草》《女》。

    《雷女        理鹿》。

    列韭        逢“东根。”

    野蓼        昌支。

    知母图

    知母图

    《尔雅》

    释草

    音谭《莐》。音沈藩。

    生山上,叶如韭,一曰《蝭母》。《药草》:知母也,一名一名莐藩。郭云:“生山上,叶似韭,一名蝭母。”案《本草》此名之外,更有十馀名,文多不载。陶注云:“形似菖蒲而柔润,叶至难死,掘出随生,须枯燥乃止也。”

    《本草纲目》

    知母释名

    《别录》曰:“又名儿踵草、女雷、女理、鹿列、韭逢、东根、野蓼、 昌支。”

    李时珍曰:“宿根之旁初生子根状如蚳虻之状,故谓 之蚳母”,讹为知母、蝭母也。馀多未详。

    集解

    《别录》曰:“知母,生河内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陶弘景曰:‘今出彭城。形似菖蒲而叶润,叶至难死,掘 出随生,须枯燥乃止’。”

    掌禹锡曰:按《范子》云:“蝭母出三辅,黄白者善。”郭璞释 《尔雅》云:蝭母也。生山上,叶如韭。 《苏颂》曰:“今濒河怀卫彰德诸郡及解州、滁州亦有之。” 四月开青花如韭花,八月结实。

    根修治

    《雷敩》曰:“凡使,先于槐砧上锉细,烧干,木臼杵捣。勿犯 铁器。”

    李时珍曰:“凡用拣肥润里白者,去毛,切,《引经》,上行则 用酒浸焙干,下行则用盐水润焙。”

    气味

    苦寒无毒。

    《大明》曰:“苦、甘。”

    甄权曰:“平。”

    张元素曰:“气寒,味辛、苦,气味俱厚,沈而降,阴也。” 又云:阴中微阳,肾经本药。入足阳明、手太阴经气分。 李时珍曰:“得黄蘗及酒良,能伏盐及蓬砂。”

    主治

    《本经》曰:“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 气。”

    《别录》曰:“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 内疽。多服令人泄。”

    甄权曰:“心烦燥闷,骨热劳往来,产后蓐劳,肾气劳,憎 寒虚烦。”

    大明曰:“热劳传尸疰痛,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安 心,止惊悸。”

    张元素曰:“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 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王好古》曰:“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馀。”

    李时珍曰:“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

    发明

    甄权曰:“知母,治诸热劳,患人虚而口干者,加用之。” 李杲曰:“知母,入足阳明、手太阴。其用有四:泻无根之 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仲景 用此入白虎汤,治不得眠者烦躁也。烦出于肺,躁出 于肾,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肾之源;缓以 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閟塞而渴者,热 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 用气薄味薄淡渗之药,以泻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 化源。若热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 干涸,乃无阴则阳无以化。法当用黄蘗、知母大苦寒 之药,以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自化,小便自通。 方法详载木部黄蘗下。

    李时珍曰:“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辛以 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 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蘗则是肾经血分 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 附。补阴之说,详黄蘗条。

    附方

    久近痰嗽,自胸膈下塞停饮,至于脏腑:用知母、贝母 各一两为末,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每服一字,用姜 三片,二面蘸药,细嚼咽下便睡,次早必泻一行,其嗽 立止。壮人乃用之。一方不用巴豆。医学集成

    久嗽气急:“知母去毛切,五钱隔纸炒、杏仁姜水泡去 皮尖焙,五钱”,以水一锺半,煎一锺,食远温服。次以萝 卜子、杏仁等分为末,米糊丸,服五十丸,姜汤下,以绝 病根。邓笔峰杂兴方

    妊娠子烦,因服药致胎气不安,烦不得卧者:知母一 两,洗焙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医 者不识此病,作虚烦治,反损胎气。产科郑宗文得此 于陈藏器《本草拾遗》中,用之良验。杨归厚产乳集验方 妊娠腹痛,月未足,如欲产之状:用知母二两为末,蜜 丸梧子大,每粥饮下二十丸。陈延之小品方

    溪毒射工凡中溪毒,知母连根叶捣作散服。亦可投 水捣绞汁,饮一二升。夏月出行,多取其屑自随,欲入水,先取少许投水上流,便无畏,兼辟射工。亦可煮汤 浴之,甚佳。肘后良方

    紫癜风疾:醋磨知母擦之,日三次。卫生易简方 嵌甲肿痛:“知母烧存性,研掺之。”多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