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七十七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七卷目录

     千岁蘽部汇考

      千岁蘽图

      诗经周南樛木 王风葛藟 大雅旱麓

      毛诗陆疏广要莫莫葛藟

      本草纲目千岁蘽

     千岁蘽部纪事

     千里及部汇考

      千里及图

      本草纲目千里及

     百两金部汇考

      百两金图

      本草纲目百两金

     半边莲部汇考

      半边莲图

      本草纲目半边莲

      闽书半边莲草

     荆三棱部汇考

      荆三棱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黑三棱考

      本草纲目荆三棱

     醍醐菜部汇考

      本草纲目醍醐菜

     捶胡根部汇考

      捶胡根图

      本草纲目捶胡根

     延胡索部汇考

      延胡索图

      本草纲目延胡索

     淡竹叶部汇考

      淡竹叶图

      本草纲目淡竹叶

     蓬莪荗部汇考

      蓬莪荗图

      本草纲目蓬莪荗

    草木典第一百七十七卷

    千岁蘽部汇考

    释名

    《藟》。诗经     苣瓜。拾遗

    推《蘽》:纲目    《蘽芜》。别录 《千岁蘽》。别录

    千岁蘽

    千岁蘽

    《诗经》

    《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南有 樛木,葛累萦之。

    藟与葛异,亦葛之类也。陆玑云:“藟,一名巨菰,似燕薁,亦延蔓生。叶艾白色,亦可食,酢而不美”是也。朱注藟,葛类。大全《本草注》曰:蔓延木上,叶如葡萄而小,五月开花,七月结实,青黑微赤,即《诗》云藟也。此藤大者盘薄,又名千岁藟子。

    《王风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绵绵 葛藟,在河之漘。

    《绵绵》,长不绝之貌。“葛也藟也”,生于河之厓,得其润泽,以长大而不绝。

    《大雅旱麓》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

    《莫莫》,施貌。葛也藟也,延蔓于木之条枚而茂盛。

    《毛诗陆疏广要》

    《大雅旱麓》

    莫莫葛藟

    藟一名巨菰,似燕薁,亦延蔓生,叶如艾,白色。其子赤,可食,酢而不美,幽州谓之“推藟。”

    《尔雅》云:“诸虑,山櫐。” 郭注云:“今江东呼櫐为。藤,似葛而粗大。” 郑注云:“诸虑,山藤也。” 《诗》称葛藟。《本草》、千岁櫐、櫐,皆谓藤。《本草》云:千岁櫐,一名蘽芜。陶隐居云:“树如葡萄,叶如鬼桃。” 陈藏器云:“似葛蔓,叶小,白子。”

    “赤条,中有白汁。” 《图经》云:“藟生泰山川谷。作藤,蔓延木上,叶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茎,汁白而甘。五月开花,七月结实。八月采子,青黑微赤。冬惟凋叶。” 此即《诗》云“葛藟” 者也。苏恭谓是蘡薁藤,深为谬妄。《左传》云:“葛藟犹能庇其本根。” 按:《经》中“藟” 必与“葛” 同咏,如“葛藟累之” 、“绵绵” “葛藟” 诸什是也。疑是草属《尔雅》入释木,后人多以木类解之。但《葛覃》采葛,“葛生。” 咏葛者甚多。陆氏《疏》不载,因附补遗于卷末。

    《本草纲目》

    《千岁蘽释名》

    陈藏器曰:“此藤冬只凋叶,大者盘薄,故曰‘千岁蘽’。”

    《集解》

    《别录》曰:“千岁蘽,生太山山谷。” 陶弘景曰:“藤生如葡萄,叶似鬼桃,蔓延木上,汁白。今 俗人方药都不识用,《仙经》数处须之。”

    陈藏器曰:“蔓似葛,叶下白,其子赤,条中有白汁。”陆玑 《草木疏》云:“一名苣瓜,连蔓而生,蔓白子赤可食,酢而 不美,幽州人谓之推櫐。”《毛诗》云:“‘葛藟’。注云:‘似葛之草’。 苏恭谓为蘡薁,深是妄言。”

    苏颂曰:“处处有之。藤生,蔓延木上,叶如葡萄而小。四 月摘其茎,汁白而味甘。五月开花,七月结实。八月采 子,青黑微赤。冬惟凋叶。春夏间取汁用。陶、陈二氏所 说得之。”

    寇宗奭曰:唐开元末,访隐民姜抚,年几百岁,召至集 贤院,言服常春藤,使白发还黑,长生可致。藤生太湖、 终南,帝遣使多取以赐老臣,诏天下使自求之。擢抚 银青光禄大夫,号冲和先生。又言终南山有旱藕,饵 之延年,状类葛粉。帝取之作汤饼赐大臣。右骁骑将 军甘守诚云:“常春藤乃千岁蘽也,旱藕乃牡蒙也。方” 家久不用,故抚易名以神之。民以酒渍藤饮之,多暴 死乃止。抚内惭,乃请求药牢山,遂逃去。今书此以释 世疑。

    李时珍曰:按:千岁蘽原无常春之名,惟陈藏器《本草》 土鼓藤下言“李邕名为常春藤,浸酒服,羸老变白。”则 抚所用,乃土鼓藤也。其叶与千岁蘽不同,或名同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别录》曰:“补五脏,益气,续筋骨,长肌肉,去诸痹。久服,轻 身,不饥,耐老,通神明。”

    《蘽根主治》

    《别录》曰:“缓筋,令不痛。”

    千岁蘽部纪事

    《唐书姜抚传》:“抚,宋州人。自言通仙人不死术,隐居不 出。开元末,太常卿韦绦祭名山,因访隐民,还白抚已 数百岁。召至东都,舍集贤院。因言服常春藤,使白发, 还鬒则长生可致。藤生太湖最良,终南往往有之,不 及也。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赐中朝老臣,因诏天 下,使自求之。宰相裴耀卿奉觞上千万岁寿。帝悦,御” 花萼楼,宴群臣,出藤百奁遍赐之。擢抚银青光禄大 夫,号冲和先生。抚又言: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状 类葛粉。帝作汤饼赐大臣。右骁骑将军甘守诚能铭 药石曰:“常春者,千岁藟也;旱藕,牡蒙也。方家久不用”, 抚易名以神之。民间以酒渍藤饮者,多暴死,乃止。抚 内惭悸,请求药牢山,遂逃去。

    千里及部汇考

    释名

    《千里》。及。拾遗   《千里光》,图经

    千里及图

    千里及图

    《本草纲目》

    《千里及集解》

    陈藏器曰:“千里及藤,生道旁篱落间,叶细而厚,宣、湖 间有之。”

    《苏颂》曰:“千里及,生天台山中。春生苗,秋有花。土人采 花叶入眼药。又筠州有千里光,生浅山及路旁。叶似 菊而长,背有毛,枝干圆而青。春生苗,秋有黄花,不结 实。采茎叶入眼药,名黄花演。”盖一物也。

    《气味》

    苦平有小毒。

    苏颂曰:“苦、甘,寒,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天行疫气,结黄瘴疟蛊毒。煮汁服,取吐下。 亦捣傅蛇犬咬。”

    《苏颂》曰:“同甘草炙汁饮。退热明目,不入众药。”

    李时《珍》曰:“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

    《附方》

    烂弦风眼:“千里光草”以笋壳叶包煨熟,捻汁滴入目 中。经验良方

    百两金部汇考

    释名

    百两金。图经

    百两金图

    百两金图

    《本草纲目》

    《百两金集解》

    《苏颂》曰:“百两金,生戎州、云安军。苗高二、三尺,有干如 木。叶似荔枝,初生背面俱青。结花实后,背紫面青,凌 冬不凋。初秋开花,青碧色,结实大如豆,生青熟赤。采 根入药,捶去心。河中府出者,根如蔓菁,赤色,茎细,青 色。四月开碎黄花,似星宿花。五月采根,长及一寸,晒 干用。”

    《根气味》

    苦平无毒。

    《根主治》

    《苏颂》曰:“壅热咽喉肿痛,含一寸咽津,又治风涎。”

    半边莲部汇考

    释名

    《半边莲》:纲目   急解索。纲目

    半边莲图

    半边莲图

    《本草纲目》

    《半边莲集解》

    李时珍曰: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塍堑边,就地细梗 引蔓,节节而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 如莲花状,故名。又呼“急解索。”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蛇蛔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又治寒齁气 喘,及疟疾寒热,同雄黄各二钱捣泥,碗内覆之,待色 青,以饭丸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盐汤下。”出《寿域方》。

    《闽书》

    《半边莲草》

    半边莲草最小,苗高一、二寸,叶阔三分许,长不及三 分。五六月间,开细白花,花偏一边,无有圆者。邵武人 捣烂调水以愈痢。

    荆三棱部汇考

    释名

    荆三棱。纲目   石三棱。纲目

    京三棱。开宝   草三棱。开宝

    黑三棱。图经   鸡爪三棱。开宝

    荆三棱图

    荆三棱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黑三棱考》

    旧云“河陕江淮荆襄间皆有之”,今郑州贾峪山涧水 边亦有。苗高三四尺,叶似菖蒲叶而厚大,背皆三棱 剑脊,叶中撺葶,葶上结实,攒为刺球,状如楮桃样,而 三颗瓣甚多。其颗瓣形似草决明子而大,生则青,熟 则红黄色。根状如乌梅而颇大,有须,蔓延相连,比京 三棱体微轻,治疗并同。其葶味甜,根味苦,性平,无毒。

    《救饥》

    采嫩葶,剥去粗皮,炸熟,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

    《荆三棱释名》

    苏颂曰:三棱,叶有三棱也。生荆楚地,故名荆三棱,以 著其地。《开宝本草》作“京”者,误矣。又出草三棱条云:“即 鸡爪三棱,生蜀地。二月、八月采之。其实一类,随形命 名耳,故并见之。”

    《集解》

    陈藏器曰:“三棱,总有三四种。京三棱,黄色,体重,状若 鲫鱼而小;又有黑三棱,状如乌梅而稍大,体轻,有须 相连蔓延作漆色。蜀人以织为器。一名。”者是也。疗 体并同。

    《苏颂》曰:“京三棱,旧不著所出地土,今荆襄、江淮、济南、 河陕间皆有之,多生浅水旁及陂泽中。春生苗,叶似 莎草,极长,高三、四尺;又似茭蒲叶而有三棱。五六月 抽茎,高四、五尺,大如人指,有三棱,如削成。茎端开花, 大体皆如莎草而大,黄紫色。苗下即魁,初生成块,如 附子大,或有扁者,其旁有根横贯,一根则连数魁,魁” 上亦出苗,其魁皆扁长如小鲫鱼,体重者三棱也;其 根末将尽,一魁未发,苗小圆如乌梅者,黑三棱也;又 根之端钩曲如爪者,“鸡爪三棱”也。皆皮黑肌白而至 轻。或云不出苗,只生细根者,谓之“鸡爪三棱”;又不生 细根者,谓之“黑三棱。”大小不常,其色黑,去皮即白。三 者本一种,但力有刚柔,各适其用,因其形为名,如乌 头、乌喙、云母、云苗之类,本非两物也。今人乃妄以凫 茈、香附子为之。又河中府有石三棱,根黄白色,形如 钗股,叶绿如蒲。苗高及尺,亦有三棱。四月开花,白色 如蓼葓花。五月采根,亦消积气。今举世所用三棱,皆 淮南红蒲根也。秦州尤多。其体至坚重,刻削鱼形,叶 扁形圆,不复有三棱,不知何缘命名为三棱也。虽太 医亦不以为谬。流习既久,用根者不识其苗,采药者 莫究其用,因缘差失,不复辨别。今三棱皆独旁引下 根,无直下根,其形大体多如鲫鱼。

    李时珍曰:“三棱多生荒废陂池湿地,春时丛生,夏秋 抽高茎,茎端复生数叶,开花六、七枝,花皆细碎成穗, 黄紫色,中有细子。其叶茎、花、实俱有三棱,并与香附苗、叶、花实一样,但长大耳。其茎光滑,三棱如棕之叶, 茎茎中有白穰,剖之织物,柔韧如藤。”吕忱《字林》云。 “草生水中,根可缘器。”即此草茎,非根也。《抱朴子》言: “《根化》鲫”,亦是此草,其根多黄黑须,削去须皮,乃如鲫 状,非本根似鲫也。

    《根修治》

    张元素曰:“入用须炮熟。”

    李时珍曰:“消积须用醋浸一日,炒或煮熟,焙干入药 乃良。”

    《气味》

    苦平无毒。

    陈藏器曰:“甘,平,温。”

    《大明》曰:“甘,涩,凉。”

    张元素曰:“苦、甘,无毒,阴中之阳。能泻真气,真气虚者, 勿用。”

    《主治》

    《开宝》曰:“老癖症瘕,积聚结块,产后恶血血结。通月水, 堕胎,止痛利气。”

    大明曰:“治气胀,破积气,消扑损瘀血,妇人血脉不调, 心腹痛,产后腹痛,血运。”

    张元素曰:“心膈痛,饮食不消。”

    王好古曰:“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

    李时珍曰:“下乳汁。”

    《发明》

    王好古曰:“三棱色白属金,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药 也。三棱、莪荗治积块疮硬者乃坚者削之也。” 《马志》曰:“俗传昔人患症癖死,遗言令开腹取之,得病 块干硬如石,文理有五色,以为异物,削成刀柄,后因 以刀刈三棱,柄消成水,乃知此药可疗症癖也。” 李时珍曰:“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 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按戴原礼《证治要诀》云:“有 人病症癖腹胀,用三棱、莪荗以酒煨煎服之,下一黑 物如鱼而愈也。”

    《附方》

    症癖鼓胀:三棱煎:用三棱根切一石,水五石,煮三石, 去滓更煎,取三斗汁,入锅中重汤煎如稠饧,蜜器收 之。每旦酒服一匕,日二服。千金翼方

    痃癖气块:“草三棱、荆三棱、石三棱、青橘皮、陈橘皮、木 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为末,糊丸 梧子大,每姜汤服三十丸。”奇效方

    痃癖不瘥,胁下硬如石:京三棱一两炮,川大黄一两 为末,醋熬成膏,每日空心生姜橘皮汤下一匙,以利 为度。圣惠方

    小儿气癖:三棱煮汁作羹粥,与奶母食,亦以枣许与 儿食。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问痫热痃癖等, 皆理之秘妙,不可具言,大效。子母秘录

    痞气,胸满,口干,肌瘦食减,或时壮热石三棱京三棱 鸡爪三棱并炮蓬莪荗三枚槟榔一枚青橘皮五十 片,醋浸去白陈仓米一合,醋浸淘过巴豆五十个去 皮,同青皮、仓米炒干,去豆为末,糊丸绿豆大,每米饮 下三丸,日一服。圣济总录

    反胃恶心,药食不下:京三棱炮一两半,丁香三分,为 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圣济总录

    乳汁不下:京三棱三个,水二碗,煎汁一碗,洗奶,取汁 出为度,极妙。外台秘要

    浑身燎泡如棠梨状,每个出水有石一片,如指甲大, 其泡复生,抽尽肌肤肉,即不可治。用荆三棱、蓬莪荗 各五两为末,分三服,酒调连进愈。危氏得效方

    醍醐菜部汇考

    图阙

    《本草纲目》。

    《醍醐菜集解》

    李时珍曰:唐慎微《证类本草》收此,而形状莫考。惟雷 敩炮炙论云:“形似牛皮蔓,掏之有乳汁出,味甜入顶。 采得,以苦竹刀细切,入砂盆中,研如膏,用生绢挼汁 出暖饮。”然亦不云治何病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千金方》曰:“月水不利,捣叶绞汁,和酒煎服一盏。”

    《附方》

    伤中崩赤:醍醐杵汁,拌酒煎沸,空心服一盏。千金方

    捶胡根部汇考

    释名

    捶胡根。拾遗

    捶胡根图

    捶胡根图

    《本草纲目》

    《捶胡根集解》

    陈藏器曰:“生江南川谷荫地。苗如萱草,其根似天门 冬。凡用,抽去心。”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润五脏,止消渴,除烦去热,明目,功如麦门 冬。”

    延胡索部汇考

    释名

    元?胡索:纲目   《延胡索》。纲目

    延胡索图

    《本草纲目》

    《延胡索释名》

    王好古曰:“本名元《胡索》,避宋真宗讳,改元为延也。”

    《集解》

    陈藏器曰:“《延胡索》生奚国,从安东来。根如半夏,色黄。” 李时珍曰:“奚乃东北裔也,今茅山上龙洞种之。每年 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 根丛生,如芋卵样,立夏掘起。”

    《根气味》

    辛温无毒。

    李珣曰:“苦甘。”

    李杲曰:“甘、辛、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王好古曰:“苦、辛,温。纯阳,浮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

    《开宝》曰:“破血,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 后诸血病,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煮酒或酒磨服。” 《大明》曰:“除风治气,暖膝,止暴腰痛,破症癖,扑损瘀血, 落胎。”

    王好古曰:“治心气,小腹痛,有神。”

    《李珣》曰:“散气,治肾气,通经络。”

    李时珍曰:“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发明》

    《李珣》曰:“主肾气,及破产后恶露,或儿枕与三棱、鳖甲、 大黄为散甚良。虫蛀成末者尤良。”

    李时珍曰:延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 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 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荆穆王妃胡氏,因食荞麦面 著怒,遂病胃脘,当心痛不可忍。医用吐下行气化滞 诸药,皆入口即吐,不能奏功,大便三日不通。因思《雷 公炮炙论》云:“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乃用延胡索末三 “钱,温酒调下,即纳入,少顷大便行,而痛遂止。”又华老 年五十馀,病下痢腹痛垂死,已备棺木。予用此药三 钱,米饮服之,痛即减十之五,调理而安。按:方勺《泊宅 编》云:“一人病遍体作痛,殆不可忍,都下医或云中风, 或云中湿,或云肺气,药悉不效。周离亨言是气血凝 滞所致,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三四钱,随量频进,以止为度,遂痛止。盖延胡索能活血化 气第一品药也。其后赵待制霆因导引失节,肢体拘 挛,亦用此数服而愈。

    《附方》

    老小欬嗽:延胡索一两,枯矾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 软饧一块和,含之。仁存堂方

    鼻出衄血:延胡索末,绵裹塞耳内。左衄塞右,右衄塞 左。普济方

    小便尿血: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为末。每服四钱, 水煎服。活人书

    小便不通“捻头散”治小儿小便不通,用延胡索、川苦 楝子等分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白汤滴油数点调 下。钱仲阳小儿直诀

    膜外气疼及气块。延胡索不限多少为末,猪胰一具, 切作块子,炙熟蘸末频食之。胜金方

    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用延胡索 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温酒或白汤下二钱。圣惠 方

    下痢腹痛:方见《发明》下。

    妇女血气,腹中刺痛,经候不调用“延胡索去皮醋炒、 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橘红二两,为末,酒煮米糊丸梧 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艾醋汤下。济生方

    产后诸病,凡产后秽污不尽,腹满,及产后血运,心头 硬,或寒热不禁,或心闷,手足烦热,气力欲绝诸病,并 用延胡索炒研,酒服二钱,甚效。圣惠方

    小儿盘肠气痛:延胡索、茴香等分,砂研,空心米饮,量 儿大小与服。卫生易简方

    疝气危急: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 服半钱,空心盐酒下。直指方

    冷气腰痛:延胡索当归桂心三味方见《发明》下 肢体拘痛。方同上。

    偏正头痛不可忍者: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二 个,去皮、子,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一丸,灌 入病人鼻内,随左右口咬铜钱一个,当有涎出成盆 而愈。永类方

    坠落车马筋骨痛不止:延胡索末,豆淋酒服二钱,日 二服。圣惠方

    淡竹叶部汇考

    释名

    淡竹叶:纲目   碎骨子。纲目

    淡竹叶图

    淡竹叶图

    《本草纲目》

    《淡竹叶释名》

    李时珍曰。竹叶象形碎骨,言其下胎也。

    《集解》

    李时珍曰:“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 俨如竹米落地所生。细竹之茎叶,其根一窠数十须, 须上结子,与麦门冬一样,但坚硬尔。随时采之,八、九 月抽茎,结小长穗。俚人采其根苗捣汁和米作酒曲, 甚芳烈。”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根:能堕胎催生

    蓬莪荗部汇考

    释名

    蒁药。拾遗    《蓬莪》,荗。开宝

    蓬莪荗

    蓬莪荗

    《本草纲目》

    《蓬莪荗集解》

    《马志》曰:“蓬莪荗,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叶似蘘荷,子似 干葚。荗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西人取之, 先放羊食,羊不食者弃之。”

    陈藏器曰:“一名蓬莪,黑色;二名蒁,黄色;三名波杀,味 甘,有大毒。”

    《大明》曰:“即南中姜黄根也。海南生者,名蓬莪蒁。” 苏颂曰:“今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其茎如 钱大,高二、三尺。叶青白色,长一、二尺,大五寸以来,颇 类蘘荷。五月有花作穗,黄色,头微紫。根如生姜,而荗 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 暴干用。”

    《根修治》

    《雷敩》曰:“凡使,于砂盆中以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烘 干,重筛过用。”

    《苏颂》曰:“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 乘热捣之,即碎如粉。”

    李时珍曰:“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药,取其引入血 分也。”

    《气味》

    苦辛温无毒。

    《大明》曰:“得酒醋良。”

    《主治》

    《开宝》曰:“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 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结积,丈夫奔 豚。”

    甄权曰:“破痃癖冷气,以酒醋磨服。” 《大明》曰:“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 痛,下血,及内损恶血。”

    王好古曰:“通《肝经》聚血。”

    《发明》

    苏颂曰:“蓬莪荗,古方不见用者,今医家治积聚诸气, 为最要之药,与荆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 王好古曰:“蓬莪色黑,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虽 为泄剂,亦能益气,故孙尚药用治气短不能接续,及 大小七香丸、集香丸、诸汤散,多用此也。又为肝经血 分药。”

    李时珍曰:“郁金入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入脾,兼治 血中之气;蒁入肝,治气中之血。稍为不同。”按:王执中 《资生经》云:“执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药反胀。用耆域 所载蓬莪蒁面裹,炮熟研末,以水与酒、醋煎服,立愈。” 盖此药能破气中之血也。

    《附方》

    一切冷气抢心切痛,发即欲死,久患心腹痛时发者, 此可绝根。蓬莪荗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为末。每服 五分,淡醋汤下。卫生家宝方

    小肠脏气,非时痛不可忍:蓬莪荗研末,空心葱酒服 一钱。杨子建护命方

    妇人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蓬莪荗、干漆二两,为末, 酒服二钱。腰痛,核桃酒下。普济方

    小儿盘肠内钓痛:以莪荗半两。用阿魏一钱。化水浸 一日夜。焙研。每服一字。紫苏汤下。保幼大全

    小儿气痛:蓬莪荗炮熟为末,热酒服一大钱。十全博救方 上气喘急:蓬莪荗五钱,酒一盏半,煎八分服。保生方 气短不接“正元散”:治气不接续,兼治滑泄及小便热。 王丞相服之有验。用蓬莪荗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 为末,入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 空心服。孙用和秘宝方

    初生吐乳不止:“蓬莪荗少许,盐一绿豆,以乳一合,煎 三五沸,去滓,入牛黄两粟大服之,甚效也。”保幼大全 “浑身燎泡。”方见荆三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