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96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九十六卷 |
第一百九十六卷目录
竹部纪事二
竹部杂录
竹部外编
草木典第一百九十六卷
竹部纪事二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九年五月戊辰,尚书省奏,越王 永中、隋王永功二府有所兴造,发役夫。上曰:“朕见宫 中竹有枯瘁者,欲令更植,恐劳人而止。二王府各有 引从人力,又奴婢甚多,何得更役百姓?”
《五行志》:“卫绍王至宁元年,宣宗彰德故园竹开白花, 如鹭鹚藤,紫云覆城上数日,俄而入继大统。”
《元史食货志》:“竹之所产虽不一,而腹里之河南怀孟, 陕西之京兆、凤翔,皆有在官竹园。国初皆立司竹监 掌之。每岁令税课所官以时采斫,定其价为三等,易 于民间。至元四年,始命制国用使司,印造怀孟等路 司竹监竹引一万道,每道取工墨一钱,凡发卖皆给 引。至二十二年,罢司竹监,听民自卖输税。明年,又用” 郭畯言,于卫州复立竹课提举司,凡辉、怀、嵩、洛、荆、襄、 益都、宿、幵等处竹货皆隶焉,在官者办课,在民者输 税。二十三年,又命陕西竹课提领司差官于辉、怀办 课。二十九年,丞相完泽言:“怀、孟竹课,频年斫伐已损, 课无所出,科民以输,宜罢其课,长养数年。”世祖从之。 此竹课之兴革可考者也。
西吴《枝乘》管道升画,传者绝少。在吴兴者,错龙殿画 竹耳。
文湖州《竹》,生平仅见真迹一帖,在横册上,乃折竹也。 其题者二人:柯九思题云:“湖州放笔夺造化,此事世 人那得知。跫然何处见生气,仿佛空庭月落时。”金粟 道人何瑛题云:“湖州昔在湖州日,日日逢人写竹枝。 一段枯梢作三折,分明雪后上窗时。”
《芸窗私志》:“凝波竹实,服之肌滑体轻,出区吴山,紫枝 绿叶,坚滑如玉,风吹有声如环佩。成帝种于临池观, 更名曰‘环佩竹,花如海榴,实如莲子而小。近谢芬兰, 庭中忽生此竹,人以为瑞,而不知为何物’。”其后读《海 外志》始知之,第无花实,明年出笋如常竹,前种亦渐 不然,人以为积善所致。
《辍耕录》:“白廷玉先生珽,号湛渊,钱塘人。家多竹,忽一 竿上岐为二,人皆异之,赋《双竹杖》诗。未几,先生殁。先 生有二子,或以为先兆云。”
《云林遗事》:“元镇常自题其画竹云:‘以中每爱予画竹,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 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 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 中视为何物耳’。”
《该闻集》:旧称竹实为鸾凤所食。今近道竹间,时见花 开如枣,结实如麦,江淮闲号为“竹米”,以为荒年之兆。 其竹即死,信非鸾凤之食也。近有馀千人来言,彼有 竹实,大如鸡子,竹叶层层包裹,味甘如蜜,食之令人 心肺清凉,生满竹林茂密处,顷因得之,虽日久干枯, 而味尚存。乃知鸾凤所食,必非常物也。
《妮古录》:高皇帝燕处武楼中,詹同在左右,偶理竹事。 帝曰:“竹之类其亦多乎?”同对曰:“其实。晋戴凯之谱五 十馀种,或根如盘轮,或节若束针,或细则胜箭,或巨 可为舟,有未能尽举者,大概其色皆青,其体皆圆也。 惟吴越山中有名方竹者,最为佹异,四棱直上,弗匾 弗颇,若有廉隅不可犯之色,故士大夫爱之,往往采” 而为筇。既退。获一枝以献。帝摩挲观之。亲御翰墨。草 《方竹记》一通。
《珍珠船》友人张棠宗以片纸录奇竹事云:“同邑安幅 西乡地名下庄,有周俊叔得十二时竹一根,绕节所 生子,凡十二时,点画可数。”
书蕉:武林山西旧有双竹,院中所产修篁嫩筱皆对 抽,并引王子敬《竹谱》,所谓“扶竹,譬犹海上之桑,两两 相比,谓之扶桑”也。
罗浮山第三十一岭,半是巨竹,皆七八围,长一二丈。 《闽部疏》:“延福以南,有竹丛生,涉冬抽萌。慈竹类也,而 长刺云,大者拱把。吴越慈竹,迥出其下。”
粉竹春丝为佳纸料者,美于江东白苎。
《居山杂志》:“美竹高者至数丈,其名曰‘毛竹,并山左右 皆有之,三伏荫其下,无暑气。然独宜山冈则生,移之 平陆则弗活。其馀竹数甚多,无逾此品。游人多爱刻 名其上,题迹可经数年不坏,久之益若虫书古篆可 观’。”
《月河梵苑记》:聚景亭东隙地植竹数挺,曰“竹坞。” 游台宕路程,玉京洞天前荫美竹,从竹间见晚烟,野色甚媚。
《玉堂漫笔》:“衡山后生竹最大,名曰‘南竹。土人截取其 筒,以为甑节处可制盥盆,然在深山中,人迹不到之 处’。”
《越游杂记》:“太平庵看竹,俱大如汲桶,而毛叶离离,不 啻云凤之尾。”
《燕都游览志》:“驸马都尉万公白石庄在白石桥北,台 榭数重,古木合抱,竹色葱蒨,盛夏不知有暑,附郭园 亭为第一。”
《西吴枝乘》:近世有妇人曹希蕴者,颇能诗,虽格韵不 高,然时有巧语。尝作《墨竹》诗云:“记得小轩岑寂夜,月 移疏影上东墙。”此语甚工。
《镇江府志》:“金山金玉悬岩,一名竹径,在山东南江天 阁下。山有竹,色黄节绿,名黄金,嵌碧玉。”又有竹,色绿 节黄,名“碧玉,嵌黄金。”
《福建志》:“古田县有马山,多竹,可为楮。”
武彝山白云岩,下为寒岩,右为毛竹洞。唐李商隐诗: “武彝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福清县石竺山,其产少竹而多笋。春夏之交,乡人于 此采笋,欲多则不可得,号“济贫笋。”
南安县苦竹山有隐君寓,石床石臼存焉。隐君好竹, 至今竹数里弥漫山中,乡人取笋,号曰《英竹》。
《兴化府志》:“城东南谷城山,旧有梅隐、松隐、竹隐三精 舍。”
《四川志》:“笋筤山在大渡河西北五十馀里,曰前筤,又 行数十里,曰后筤,山多笋,故名。樵苏者以为衣食之 源。”
《广东志》:“清远县五十里曰峡山,相传黄帝二庶子南 采阮俞竹为黄钟之管,与二臣俱隐此山,祠在广庆 寺东庑。”今山上小竹节间长九寸,圆径三分,疑此山 即阮俞,旧志误为昆仑耳。
东安县之东南五里,曰“云浮岭”,上产异竹。
《贵州志》:圣婆不知何许人,领五男行至镇远卭水司 岑楼山,以竹植地,祝云:“我得地,竹当成林。”果成林时, 挥涕竹上。今雾雨,竹有液如涕。
《溧阳县志》:“明洪武初,嘉竹瑞麦生。”
《松江府志》:“正统戊午春,富林焦震家生瑞竹,凡二本, 皆异梢同干,森然齐长。壬戌生一本,亦如之。震隐居 教授,与弟雨友爱深至,人以为和气所钟云。”
《江津县志》:“瑞竹亭在棂星门内,旧无竹,景泰三年忽 生笋,一本二岐,节节相对。知县顾亭作亭,名曰瑞竹。” 《上高县志》:“成化二年丙戌,刺竹实遂枯。”
《兰溪县志》:“成化十五年,纯孝乡寿昌界上竹生实如 麦,民采食之。”
《昌化县志》:“成化十七年夏五月,箭竹生花,明年结实 如麦。”
《延平府志》:“吴仁泽者,恭之父也,葬云盖里俞坑之阳, 近墓旧无竹,永乐十六年,墓之左忽一笋迸出。是岁 恭领乡荐登进士,至成化元年复一笋出于故处。其 秋曾孙珙中乡试,八年又出一笋。是春珙亦登进士 第,十九年又出一笋。珙由龙泉尹陞户部主事,笋出 惟一竿,挺然独秀,不复别出也。里人皆以为异,因呼” 为“瑞竹。”
《武义县志》:“成化乙巳,岁大荒,山乡小民多食蕨,蕨尽 丐食于乡,忽见竹林中枝头出穗,形如米如麦而色 赤,民采食之,赖以活。自后不复得。”
《新昌县志》:“成化闲,张蕴存蟠缚黄杨,折竹一枝插土, 未几,生笋数茎,人谓瑞竹。”
《徐州志》:“弘治元年,竹开花。”
《青浦县志》:“弘治闲,玉屏山顾廷仪家生瑞竹,一根两 干。”
《平凉府志》:“正德三年,府西南山竹结实,有猫食之,毛 如貂,可为裘,人亦可食。是冬竹尽枯,数年乃复生。” 《高安县志》:“正德三年春,民饥,桃竹生子,舂之可以炊 食。”
《宜春县志》:“正德四年,竹生花结米,民采食之。”
“正德八年,刺竹有花结子。”其年田禾不收,刺竹花结 子可食。
正德十年,刺竹又花,而实,仍可食。
《靖江县志》:“嘉靖五年,通邑竹节生花,大如豆,形如人 面,色亦肖。”
《青阳县志》:“嘉靖六年,邑内九华山丛竹结实,延十馀 里,小者如米,大者如麦,中赤外青,甘食如饴,民赖以 不饥。”
《漳浦县志》:“嘉靖九年饥,山竹生实如米,采之数百石, 饥民赖以供食。”
《宜章县志》:“嘉靖戊戌,平和粟山竹林广七八里,竹梢 生米如稷。”
《昌化县志》:“嘉靖二十年,马筱山箭竹开花结实,采之 而舂,得黑色碎米,食之泻痢。”
《富川县志》:“嘉靖二十三年,竹结实如米。其年饥,民采而食之。”
二十四年,竹又结实。
《鹤庆府志》:小西湖广袤约十里许,有竹翛翛然参差 于老树间,在水最深处,飘摇如荇藻。冬春闲开放梅 花一两枝,似可以手探取,及以舟篙触之,深不可及。 修撰杨升庵同侍郎李中溪载绳一舟,以铁钩系绳 头,钩取枝叶,绳没尽,竟不能至竹树所。收绳量之,足 六十丈,叹为奇观。题“‘澄潭竹树’四大字及诗,两绝而” 返。
《石埭县志》:“嘉靖二十五年,八九都历山竹生实,可万 石,民皆为食。”
《武平县志》:“嘉靖三十二年癸丑,黄竹华,其实如米,可 食,时以为兵兆。”
《蓝田县志》:“嘉靖三十四年大祲,秦岭山一带,竹开花 结子,人取以充饥。”
《馀杭县志》:“嘉靖三十八年,馀杭竹生米甚多,民闲煮 食之,如大麦,人云是岁凶之兆。”
《钟祥县志》:“嘉靖三十八年,竹尽花。”
《长汀县志》:“嘉靖三十九年,黄竹华,其实如米,居民取 食之。”
《合浦县志》:“嘉靖四十一年,刺竹悉华实如麦,随枯死, 自壬戌至丙寅无遗竿,他竹皆无恙。”
《临湘县志》:“嘉靖四十二年,竹尽开花,次年枯死。” 《浦江县志》:“万历壬申,洪氏海塘有砍断枯竹,三年复 节,闲抽笋放梢四五尺。山阴张天复记其事。”又“祝氏 祖茔孤竹,三四节已上,再分两岐,而放梢亦复生于 倪氏园。”〈按壬申乃隆庆六年神宗未改元也县志称万历误〉 《重庆府志》:“万历三年,荣昌瑞竹生。”
《沙县志》:“万历丙戌,四郊竹开花四瓣下垂如灯笼,黄 色中红。是处有之。”
《永昌县志》:永平民有受直为人佣作者,以他役逾期 不赴,主人怒而逐之,哀求不纳,哭而去曰:“去则母无 以食,奈何?”行未几,倦卧道傍,梦一人抚其背曰:“无伤 也,某山之原有竹,试往攀而摇之,可得米以养。”觉而 忆其山旧游也,往之竹下,果得米。于时万历庚寅、辛 卯间也,滇中一时所在皆有之。晋宁杨全太守,时为 司徒郎,出差归里,及入京,携以馈人。其米非稻非麦, 长三倍。稻米作粥,不稠浊,为饮润而甘,微带香味。 《永昌府志》:“万历二十一年,腾越竹多实。”
《临安县志》:“万历二十二年,观音寺生瑞竹。”
《浪穹县志》:“万历二十四年,岁饥,民多乏食。县西山后 及凤羽山后一带,林竹皆生。竹米可炊而食,其味香 美,饥民采之振林,则坠下如雨。事上闻,上司皆取用 以为奇,自后绝无山竹,由此亦枯矣。”
《诸暨县志》:“万历二十六年,岁大歉,饥馑相望。箭竹内 每节产米一粒,传为箭米,人采之疗饥。”
《如皋县志》:“万历二十七年,新泰令李上林池畔插竹 扈鱼,忽生枝叶。人以为异,移栽砌下,久遂成林。” 《如皋县志》:“万历二十九年,东乡产金笋一株,长五六 寸,夜时有光。乡人怪之,入市以示银工,遂为工人易 去。”
《孝丰县志》:“万历二十九年,竹实,民采以为食。”
《昌化县志》:“万历三十五年,箭竹生花结实。”
《婺源县志》:“万历丁未春,瑞竹生于玉川后龙山,一本 自十节以上分为两岐,节节相偶,直上,枝叶蓁盛。” 《阳江县志》:“万历三十有六年戊申,刺竹开花,结实遂 尽。枯竹实状如小麦,民争采食,而枯枝干叶,微风一 起,如哀角悲笳,不堪听闻。或云兆饥兆兵,然来年大 疫,亦不祥之征也。”
《邛州志》:“万历三十七年,异竹产于临邛县治东北半 里杨氏园中,一本二干并挺,扶疏高几二十丈。” 《德庆州志》:“万历三十八年,竹生花。”
《徐州志》:“万历三十九年,桃山岳武穆王祠竹开花。” 《太平县志》:“黄山自浮丘源抵洋湖三十里,皆生小竹, 干粗如著,其叶颇大。山僧作静室,取以盖屋,可代瓦。 崇祯辛巳岁饥,竹皆产实,离离似稷,饥民争往捋之, 赖以全活者甚众。传致远方,疫者得少许,煎汤饮之 即愈。自此竹尽死。十年来复森茂如故。”
《庐陵县志》:“真常观,今改为金竹庵。崇祯时生篁竹,其 干节有黄文,相间而垂,《竹谱》谓之黄金间碧玉,故名。” 《涞水县志》:“竹子缠在传房山之西,其地多丛竹,故名。” 《淄川县志》:“龙口竹园,西园流泉灌中,曲折北出门,前 置小桥,园中修竹万个,绿阴合围,东园竹亦森列,泉 低不可引溉。”
高氏竹园中,旧一草亭,今圮。亭南一池,池上石桥,亭 北杂蔬数畦,馀三面皆竹,竹颇盛。
《志壑》堂前凿池种芙蕖,池边修竹千竿,径可四五寸, 绿荫萧森,江以北所未有也。
《峄县志》:“燎竹峪在沧浪渊西北一里许,峪藏大岩中, 其竹尽如火燎,故名。”
《济宁州志》:“竹园北地艰水,此地城潦所集,宜竹,故名淇园。相里铺北,植竹满园。”
《蓬莱县志》:“小竹岛、大竹岛产竹,故名。”
《招远县志》:“六公涧,相传神仙唐公、郎公、化公、志公、张 公、寥公修真处。洞之土者凡六区,石碾、石臼各一。又 有芍药、毛竹,皆不植自生,亦奇迹也。”
《莱州府志》:“两髻山,在平度州东北十三里,地产竹,高 二三尺,丛伏如豹。”
云山,在平度州东北五十里,产竹成林,苍翠可爱。 《通许县志》:“北郊太学生杨茂春直谅,乐善园居,修竹 一丛,新篁方出,偶园丁伤其一竿,主人惜之,意殊不 乐。忽一羽士至前,诘所以不乐之故,主人告之,羽士 曰:‘无伤也,余能为公活之’。因举手若抚摩状,约以次 早方可验视,飘然而去。主人如其言,诘朝则篁已挺 立”如未始伤者。其折处微臃肿,类木瘿状,始知昨所 至者乃仙人也。缙绅题轩曰“来仙亭。”
《汜水县志》:“竹川,古三窟村也。去城南二十里,汜水经 其东,近西高岸丈馀,岸上有泉,曰太溪,一泓澄静,不 见水出,而下自潺湲,满川绿竹,赖以为润。万竿亭立, 潆波绿阴,暑月浸浸生凉。”
《洛阳县志》:“明太守沈公于郡城西南里许,毁佛寺为 亭,植竹数竿于内,匾曰‘清风亭’。”
会隐园,唐白乐天园也。乐天云:“吾有第在履道坊,五 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是也。今张氏 得其半为会隐园,水竹尚甲洛阳,园中《乐天石刻》,存 者尚多。
《永宁县志》:“金门山,一名律管山,其山产竹,可为律管。 黄帝时命伶伦取之,以造律吕。”
《卢氏县志》:“箭干岭在县西一百六十里,上产竹,可为 箭干。”
《盩厔县志》:“司竹监,周穆王游元池,植之竹,竹皆成斑, 其大如椽,其密如箦。秦益繁盛,设官守之。汉谓之渭 川千亩竹,亦名芒竹,以芒水之渠而多竹林也。居摄 二年,三辅豪杰霍鸿起兵讨王莽,据芒竹。魏置司竹 都尉,秩六品。又有司竹监丞,秩八品。”《晋地道记》:“司竹 都尉苻健兵至长安,杜洪奔,司竹死。及称帝,豪杰胡” 阳赤起兵司竹。隋废都尉。唐制,司竹监,监丞掌之。高 祖起兵,第三女平阳公主举兵司竹园,号“娘子军。”武 德二年,何潘仁为左屯卫将军,驻司竹。宋、元皆有监。 明置司竹局,大使典之。后竹渐耗。正统间,募民种艺, 属秦藩。后废。
《渭源县志》“五竹山,即青省山之支,与露骨山相连,有 五色细竹丛生,盛夏积雪不消。”
《延安府志》:“葭州西三十里有竹箭坞,以地产竹箭也。” 《洋县志》:“筼筜谷县北十里土门内是也,产佳竹。文与 可甚赏,作披锦亭于谷中,夫妇尝偕游。今亭废,竹亦 荡然。”
《江宁府志》:“慈姥山在城西南一百一十里二百步,周 二里,高三十丈,积石临江,岸壁峻绝。山产竹,可为箫 管,故俗亦呼为鼓吹山。”
《溧阳县志》:史氏竹墅在上水关外,题曰“水竹平分。”盖 园中水一层,竹一层,相闲以成也。
《太湖县志》:“法华,邑西古刹也。环刹生竹,竹皆方削成 如矩,迥异群竹。过客题咏,刻画于青琅玕。久之有类 蝌蚪,或断节如老人杖,轻莹可爱。今失其种。”
《太平府志》:“青山李白墓上,产芦如笔,有竹散点如星。” 《无为州志》:“竹子山去城西五十里,多产竹。”
《海州志》:“竹岛在海中,去东海城八十里,上多小竹。” 《如皋县志》:“万竹轩许则柴湾别业,为水竹最胜处。则 尝临流置轩,环以琅玕万个,名流多赋咏之。”
瑞竹楼李新泰上林园居。枯竹成枝,故名。
《常熟县志》“竹林二,其一在广安寺,简大师插竹成林。 其一在乾元宫,申元道插竹成林。”并见“神通。”
《杭州府志》:“钱塘瑞庆院内有双竹矫立,斜透枯树,冠 其顶,森然并竦。”
《仁和县志》:“曲竹坞在临平山西,唐丘丹隐此,后化去, 弃杖于坞中生竹,皆曲可为杖。”
《海宁县志》:“参政祝萃墓在妙果山,每产竹斜,文曰‘龙 竹’。”
《嵊县志》:“毛竹洞在金庭山,洞口有竹生毛,节覆一节, 故名。”
《瑞昌县志》:“墨竹在亭子山。东坡赴黄州过此,题壁,墨 沈洒竹间,至今山竹点点墨痕,人争异之。”
《永新县志》:“眠竹在县北二都,相传宋隐士曾庭坚遇 方外人话元于此地,久之,各倦思卧,遂覆筱竹寝其 上,既觉,其人已去,竹眠生至今云。”
《新喻县志》:“白竹冈,县西三十五里,山平而小,所生唯 小白竹。”
《襄阳府志》“谷城县薤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山上有孤 竹三茎,三年生一笋,笋就竹死,代谢不已。”
《临湘县志》:“金竹山在县东三十里,上有小竹,枝干纯 黄,遇冬愈鲜润,类黄金色,相传神人所植《黔阳县志》:“赤竹山在城东一百四十里,冈陇盘纡,赤 竹丛生。”
《金龙山》有竹数竿,偃如扫土。
《祁阳县志》:“苦竹山在县东百里,山多苦竹。”
竹岭,在县东六十里,山产筱竹,峻壁四周,苍翠无闲。 《重庆府志》:黔江县“斑竹山,上有仙池,池边每岁生斑 竹二株,及尾则环连焉。”
《长寿县志》:“相思崖在黄草峡上,崖产相思竹,竹连理, 若桃钗之形,今绝种矣。”
《沙县志》:善硖团斑竹。溪有竹,可为烛,燃毕亦无灰。相 传昔有一人夜借宿其家,辞之曰:“吾小村,无灯可照, 今晚不敢纳也。”借宿者曰:“何患无烛?”前岭上竹皆烛 也,教取以燃,遂传至今。
《瓯宁县志》:“郭岩多修竹,出仙笋,味甘脆。”
《葛仙山》:“山色青润,多修竹,笋味甘脆。”
《龙门县志》:赌妇潭在蓼溪水口,潭深数丈,滩长里许。 故老传,有牧童村女戏睹,各持竹一边从上流掷下 云:“竹能相合,夫妇相配。”至下流观之,竹果相合如生, 遂成夫妇,故名赌妇潭。
《翁源县志》:“纸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产竹,可造纸。” 《平远县志》:“梅子畬有竹数丛,叶上有红点如血。相传 文信国天祥过此,摘竹叶嚼血点卦,至今血痕犹存。” 《四会县志》:“贞山在县西南十里,绝顶有三池,傍有巨 石如坛,有竹下垂,风至辄自扫坛石。”
《贵县志》:“县之西山出方竹,传有番人过此,以数百金 易竹八节作酒杯,杯中隐隐有仙籁焉。”今已无种。 《楚雄府志》:“定边县西北三十里大山顶有石佛二,竹 生四围,每叶落,即随风扫去。”
竹部杂录
《诗经·秦风·小戎》:“竹闭绲縢。”
《庄子》:“鹓鶵非练实而不食。”〈注〉练实竹实,取其洁白也。 《家语》:“南山之竹,不抟自直,斩而为箭,射达犀革。” 《战国策》:“蓟丘之植,植于汶篁。”〈注〉竹田曰篁。《索隐》云:“言 蓟丘之植,植齐王汶上之竹田。”
《吕氏春秋》:“和之美者,越簬之箘。”〈注〉竹笋也。
《淮南子》:“竹以水生。”
汉水重安而宜竹。
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植竹木。
《史记货殖传》:“渭川千亩竹,此其人与千户侯等, 竹竿万个。”
《龟策传》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
《河渠书》:“褒斜材木竹箭之饶,儗于巴蜀。”
《风俗通》:杀青书可缮写。谨按刘向《别录》曰:“杀青者,直 用青竹简书耳。”
《说文》:“竹,冬生草也。笋,竹胎也。”
《晋书律历志》:候气之法,灵台用竹律。《杨泉记》云:“取弘 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管,河内葭莩为灰。”或云:以律 著室中,随十二辰埋之,上与地平,以竹莩灰实律中, 以罗糓覆律吕,气至,吹灰动縠。 《征祥记》:“王者德至于天,和气感而甘露降,尊贤容众, 不失细微,则竹苇受之。”
《道书》:“竹笋者,日华之胎,一名大明。”
《水经注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毛云:“菉,王刍也。竹, 编竹也。”汉武帝塞决河,斩淇园之竹木以为用。寇恂 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馀万,以给军资。今通望淇 川,无复此物,惟王刍编草,不异毛注。
《续博物志·河图》曰:“少室山大竹,堪为甑器。”《山海经》:“舜 林中大竹一节,可以为船。汉竹大者一节受一斛,小 者数升为舁榼。”《广志》曰:“云母竹,大竹也。䙰竹细而多 刺也。𥯨竹堪作笛。篃竹宜为屋椽。”�竹:皮青肉白如 雪,软韧可为索。
《梦书竹为处士》。梦者当归隐也。
《埤雅》:“笋从勹从日。”包之日为笋,解之日为竹。 东坡志林:竹有雌雄,雌者多笋,故种竹当种雌,自根 生上至生梢二节发者,为雌。物无逃于阴阳,可不信 哉!
《苏东坡集》:“昔人以海苔为纸,今无复有。今人以竹为 纸,亦古所无有也。”
《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 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梦溪笔谈》:“淮南孔旻,隐居笃行,终身不仕,美节甚高。 尝有窃其园中竹,旻愍其涉水,水寒,为架一小桥渡 之。推此则其爱人可知。然予闻之《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妻死而不辍鼓,可也,为其死而歌之,则不若不鼓 之愈也,犹邴原耕而得金,掷之墙外,不若管宁不视 之为愈也。”
淡竹对苦竹为文,除苦竹外,悉谓之淡竹,不应别有 一品,谓之淡竹。后人不晓,于本草内别疏淡竹为一 物。今南人食笋,有苦笋、淡笋两色,淡笋即淡竹也。 《冷斋夜话》:老杜诗曰:“竹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并 母眠。”世或不解“稚子无人见”何等语,唐人食笋诗曰: “稚子脱锦䙀,骈头玉香滑。”则稚子为笋明矣。《赞宁杂 志》曰:“竹根有鼠,大如猫,其色类竹,名竹豚,亦名稚子。” 予问韩子苍,子苍曰:“笋名稚子”,老杜之意也。不用《食 笋,诗》亦可耳。
《酒谱》:老杜诗云:“醉倒终同卧竹根。”盖以竹根为饮杯 也。
《老学庵笔记》:“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西蜀又有竹 炭,烧巨竹为之易。然无烟耐久,奇物。”
拄杖,斑竹为上。竹欲老瘦而坚劲,斑欲微赤而点疏。 贾长江诗云:“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莫 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善言拄杖者也。 吴人谓杜宇为谢豹。杜宇初啼时,渔人得虾曰谢豹 虾,市中卖笋曰谢豹笋。唐顾况诗曰“绿树村中谢豹 啼”也。
《西溪丛话》:杜牧之朱坡诗云:“小莲娃欲语,幽笋稚相 携。”言笋如稚子,与杜甫“竹根稚子无人见”同意。 《二老堂诗话》:紫芝云:“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此高 力士诗也。鲁直作《食笋诗》云:“尚想高将军,五溪无人 采”是也。张文潜作《虀羹诗》乃云:“论斤上国何曾饱,旅 食江城日至前。尝慕藜羹最清好,固应加糁愧吾缘。” 则是“高将军所作,乃《荠》诗耳,非《笋》诗也。二公同时,而 用事不同如此,不知其故。”予按二诗各因笋、荠而借 用作斤卖之句,初非用事不同,紫芝何其拘也? 《缃素杂记》:李济翁尝论《诗》,《淇澳》云:“绿竹猗猗。”按陆玑 《草木疏》称:“‘《尔雅》云:‘菉,王刍’。郭璞注云:‘菉,蓐也。今呼为 鸱脚莎’。或云:即鹿蓐草也’。又《尔雅》云:‘竹,萹蓄’。注”云:“似 小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亦作筑。《韩诗》作𦺇,音笃, 亦云:‘𦺇,萹竹’。”则明知非笋竹矣。今为词赋,皆引猗猗 入竹事,大误也。当时谢庄《竹赞》云:“瞻彼中唐,绿竹猗 猗。”便袭其谬,殊乖理趣。苟谢赞若佳,何不预《文选》,所 以为昭明之弃也。陆玑字从王旁,非士衡者。余按《舒 王新传》解绿竹云:“虚而节,直而和”,疑当时亦指萹竹 而云,非笋竹也。又任昉《述异记》云:“卫有淇园,出竹,在 淇泉之上。”《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是也。又云尔,何 耶?
《金城记》:黎举尝云:“欲以芥嫁笋,但恨时不同耳。” 臆乘思牢竹,南番思牢国产竹,质甚涩,可以砺指甲。 唐崔鷃诗云:“一自出轻芒,皑皑落微雪。”又李商隐《射 鱼曲》云:“思牢弩箭磨清石,绣额蛮渠三虎力。”是知亦 可作箭。今东广新州有此种,制琴样,为砺甲之具,但 微滑,当以酸浆渍之,过信则涩。后视《字书六书豪韵》 簩字下注云:“𥯨簩,竹名。” 《临汉诗话》:竹有黑点,谓之斑竹。非也。湘中斑竹,方生 时,每点上苔钱,封之甚固。土人斫竹浸水中,用草穰 洗去苔钱,则紫晕斓斑可爱,此真斑竹也。韩愈曰:“剥 苔吊斑林,角黍饵沈蒙”是也。
《丹铅总录》:竹亦有香,人罕知之。杜诗:“风吹细细香。”李 贺诗:“竹香满幽寂,粉节涂生翠。”
《书画记》:画家朱竹,始于东坡,前此未有所本。宋仲温 在试院,于卷尾埽得一枝,笔态甚奇,故张伯雨有“偶 见一枝红石竹”之句。管夫人亦写悬崖朱竹一枝。杨 廉夫题云:“网得珊瑚枝,掷向筼筜谷。明年锦䙀儿,春 风生面目。”高季迪《扣舷集》中亦有《题朱竹画卷水龙 吟》。
《蜀都杂抄》:“月竹,嘉定州之产,每月生笋。”
蜀都大抵风少雨多,故竹树皆修耸。少陵古柏二千 尺,人讥其瘦长,诗固有放言。要之蜀产与他迥异者, 谓柏之“森森”者,惟蜀为然;所谓“乔木如山”者,亦惟蜀 为然。
《群碎录》:桃笙,宋魏之间方言谓簟为笙,桃笙,以桃竹 为簟也。桃竹叶如棕,身如竹,密节而实中犀理瘦骨, 见柳子厚诗。
书蕉:陈陶《咏竹诗》:“青岚帚亚思君祖,绿润偏多忆蔡 邕。”注:“《陈张君祖竹赋》:‘青岚运帚,碧空扫烟’。”《蔡邕竹赞》: “绿润碧鲜,绀文紫钱。”
《岩栖幽事》:山谷赋苦笋云:“苦而有味,如忠谏之不误 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能得贤。”可谓得擘笋三昧。“汹 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浩浩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可 谓得煎茶三昧。
侍儿。《小名录拾遗》:东坡寄柳子玉云:“闻道床头惟竹 几,夫人应不解卿卿。”又《送竹几与谢秀才》云:“留我同 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盖俗谓竹几为夫人也。 山谷云:“竹夫人乃凉竹器,憩臂休膝,非夫人之职。而冬夏青青,竹之所长,故名曰‘青奴’。”尝作诗曰:“秾李四 弦风扫席,昭华三弄月侵床。我无红袖堪娱夜,正要 青奴一味凉。”秾李昭华,贵人家两女奴也。张文潜后 作《竹夫人传》。
《笔记》。文太史家有《墨竹笔铭》,耐辱居士撰《玉局散吏 书》。咸通三年,予登进士,叨职史馆。适有客自西山来 者,馈予以墨竹一本。本长二尺许,如指大,本纯黑色, 叶元碧节二,萧疏森秀,郁郁峥峥,予甚爱之。越戊戌, 予归中条山,自后召拜礼部员外郎,迁知制诰,寻以 中书舍人拜礼、户二侍。岁月长迈,无日不与竹对。昭 “宗播迁,予以密迩乘舆,奔走弗暇,及竹遂毁。予恋恋 不忍舍,因命从事断笔成千,配以《毛颖》,醉涂醒抹,颇 知人意。”后与予游砚席者二十馀年,今为梁庚寅,予 年八十有二矣。予亦耄昏,不时作书,笔忽蠹。余忆由 咸通中至播荡日,几四十年,而竹之隆替判然。其生 也,以时蒙雨露洗洒之恩,人工栽培之力。其没也,以 浥浥不遂生意。及断笔后,虽日涉翰墨风流间,而本 性已枯,虽生亦死矣。其蠹可伤哉!亦固然也。嗟嗟!运 数岂独竹然?予岂复忍弃之?乃瘗于休休亭之西池 上,并系之铭。铭曰:君子者姿,改节者岂其蛊之蹇者 《易》,藏行者惟其时。入亦尔也,于物奚疑!
《山阳县》,成都北二十里。父老犹谓“嵇康竹林地”,以时 有遗竹也。
石田好竹者也。辟水南隙地,因宇其中,将以千本环 绕之,然未易卒致。作《化竹疏》,皆四六文。
销夏唐房千里《竹室记》有云:“环堵所栖,率用竹以结 其四角,植者为柱楣,撑者为榱桷。”王元之《竹楼记》盖 其馀意。予尝至江上,见竹屋,截大竹长丈馀,平破开, 去其节,编之,又以破开竹覆其缝脊,檐则横竹夹定, 下施窗户,与瓦屋无异。此屋甚宜大暑也。
《珍珠船》竹得风,其体大屈,谓之“竹笑。”
《瓶花谱》:“三品七命竹。”
《农政全书》,元扈先生曰:“筑竹为籓,可御大寇。”余为南 中宦游者言之,御寇长策,惟有村居者,家有此籓而 已。今南土苗乱,或至村落无居人,而不知作此,何哉? 此竹亦可移至北土,而无人为我致之,徒有舌敝唇 焦耳。又曰:“种篥竹以御寇。”余曾为广西大参张叔翘 言之。渠寇至广右,赍奏入都,大以吾言为然。后安南 之寇来侵土司,沿江有篥,皆不能渡,当益信余言不 诬耳。篥竹实中劲强有毒,锐以刺虎,中之则死。 《花草蒙拾》。古今竹枝,皆泛咏风土,惟田艺蘅云:“阿娘 拘束好心痴,白玉阑干护竹枝。春色到来抽乱笋,石 头缝里迸牙儿。若个郎来讨竹秧,雌雄须得要成双。 明年此日春雷发,管取婴儿脱锦腔。”共四首,皆赋本 意,盖仿《杨柳枝》《采莲》曲体也。卓珂月以为正格,要亦 不必。
竹部外编
《外国图》:“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者,帝怒放之,于是 相抱而死。有神鸟以不死竹覆之,七年男女皆活,同 颈异头,共身四足,是为蒙双民。”
《神仙传》:“苏仙公者,桂阳人,汉文帝时得道,升云汉而 去。后母终,乡人见州东北牛脾山紫云盖上有号哭 之声,咸知苏君之神也。先生哭处有桂竹两枝,无风 自扫,其地恒净。”
李常在者,蜀郡人也。少治道术,百姓累世奉事,计其 年已四五百岁而不老。常如五十许人治病,困者三 月,微者一日愈。在家有二男一女,皆已嫁娶乃去。去 时从其弟子曾家、孔家各请一小儿,年皆十七八。家 亦不知常在欲何去,即遣送之。常在以青竹杖度二 儿遣归,置其家所卧之处,径还,勿与家人语。二子承 教以杖归家,家人了不见儿去后,乃各见死在床上, 二家哀泣,殡埋之。百馀日,弟子从郫县逢常在,将此 二儿俱行,二儿与弟子泣语良久,各附书到。二家发 棺视之,惟青竹杖耳,乃知非死。
《山堂肆考》:“介象令人骑青竹,自吴往蜀。”
《南康记》:“南野县有汉监匠陈邻,其人通灵,夜常乘龙 还家,龙至家辄化青竹杖。邻内致户前,母不知,因将 杖去。须臾光影满堂,俄尔飞失杖,乃御双鹄还。” 《搜神后记》:“临川陈臣家大富。永初元年,臣在斋中坐, 其宅内有一町著竹,白日忽见一人,长丈馀,面如方 相,从竹中出,径语陈臣,我在家多年,汝不知,今辞汝 去,当令汝知之。去一月许,臣家大失火,奴婢顿死,一 年中便大贫《述异记》:和州义城郡葭萌县有玉女房,盖是一大石 穴也。昔有玉女入此石穴,前有竹数茎,下有青石坛, 每因风自扫。此坛玉女每遇明月夜,即出于坛上,闲 步徘徊,复入此房。
《明皇杂录》:罗公远引明皇游月宫,掷一竹于空中为 桥,色如白金。行数里,至一大城阙,曰:“此月宫也。” 《异闻实录》:“陈季卿者,江南人,举进士,至长安,十年不 归。一日,于青龙寺访僧不值,憩于大阁,有终南山,翁 亦候僧,偶坐久之,壁间有《寰瀛图》。季卿寻江南路,太 息曰:‘得此归,不悔无成’。翁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 置图上渭水中,谓陈曰:‘注目于此,如愿矣’。”季卿熟视, 即渭水,波涛汹汹,涌一舟甚大。恍然登舟,其去极速。 逾旬至家,兄弟妻子迎见甚喜。信宿乃复进棹,倏然 复至渭水,径趋青龙寺,山翁尚拥褐而坐,僧犹未归。 《酉阳杂俎》:唐大和五年,汉州什邡县百姓王翰,常在 市日逐小利,忽暴卒,经三日却活。云至一司,见一青 衣少年,称是己侄,为冥官厅子,遂引见推典。又云是 己兄,貌皆不类。其兄语云:有冤牛一头,诉尔烧畬,枉 烧杀之。又曾卖竹与杀狗人作箜篌,杀狗二头,狗亦 诉尔。尔今名未注死籍,犹可以免,为作功德翰,请持 《金刚经》七遍与之,其兄喜曰:“足矣。”及活,遂舍业出家。 《福建志》:“罗源县回仙岩,一”石突起,高数十丈。有僧名 秀者,常见吕洞宾来游,啖以一笋。复以手画石,作“回 仙岩”三字,“回”字盖隐吕字也。秀从此绝食,飞锡而去。 《清异录》:比丘海光住庐山石虎庵,夜梦人长清瘦而 衣斑衣,自言舍身为庵中供养具。俄窗外竹生一笋 花紫箨,如梦者之衣。及成竹,高六尺馀,无节,其色黄 绿,莹净可爱,光用为拄杖,目曰“直兄。”后来都下,因言 梦中之人,自称圆通居士。
《万花谷》:郑郊,河北人,游陈蔡间,过一古冢,上有竹二 竿,青翠可爱,因驻马吟曰:“冢上二竿竹,风吹常袅袅。” 久不能续,忽闻冢中言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郊惊问,不复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