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十二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二百十二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九十二

      四肢门四

      吴崑医方考脚气方论

      喻昌医门法律论增损八味丸治脚气 四肢不举 脚膝痿弱 鹤膝风

      张介宾景岳全书脚气论证 论治 敷熨淋洗 禁忌 论古 鹤膝风

      陈士铎石室秘箓手足痛 手痳木 脚板红 手足脱落 指甲脱落

      指缝流血 掌中突高 脚肚肉块 脚下生指

      方一小建中汤 崔氏八味丸 白虎汤 四逆汤 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真武

      汤 矾石汤 三圣散 乌头汤 越婢汤 脚弱神验方 风引汤 小𪔀甲汤 风缓汤

       脚气方 又方 又方 犀角旋蕧花汤 大犀脚汤 犀角麻黄汤 茱萸汤 小风引

      汤 四物附子汤 又方 深师增损肾沥汤 石膏汤 半夏汤 乌头汤 追毒汤 防

      风汤 防风汤 甘草汤 恒山甘草汤 丹参牛膝煮散 小续命汤 神功丸 五柔丸

       槟榔散 木瓜散 赤茯苓丸 除湿丹 无碍丸 加减白通汤 既济解毒汤 蛜螂

      丸

    艺术典第二百十二卷

    医部汇考一百九十二

    四肢门四

    《明吴崑医方考》

    《脚气方论》

    脚气类伤寒,则察之难;脚气能令人死,则治之难。一 病而有二难,是非可以浅浅论脚气矣。《考方》七首,同 志者尚教我哉。

    脚气,憎寒壮热者,防己饮主之。盖脚气者,湿热在足 而作气痛也。湿热分争,湿胜则令人憎寒,热胜则令 人壮热。此其为证,亦有兼头疼者,颇类伤寒,惟其得 病之始,本于脚气为异耳。又不可以脚肿为拘,亦有 痛而不肿者名曰干脚气,亦有缓纵不随者名曰缓 风,亦有疼痛不仁者名曰湿痹,亦有转筋挛急者名 曰风毒。此在医者体会而辩证尔,各有治法不同。大 抵脚气之疾,壅疾也,喜通而恶塞。故孙真人曰:脚气 之疾,皆由气实而死,终无一人以服药致虚而殂。故 脚气之人,皆不得大补,亦不得大泻。是方也,木通、防 己、槟榔,通剂也,可以去塞;犀角、黄蘗、生地黄、甘草梢, 寒剂也,可以去热;苍白二术,燥剂也,可以去湿。然川 芎能散血中之气,犀角能利气中之血。先痛而后肿 者,气伤血也,重用川芎;先肿而后痛者,血伤气也,重 用犀角。若大便实者加桃仁,小便涩者加牛膝。内热 加芩连,时热加石膏,有痰加竹沥。全在活法,初勿拘 也。凡脚气冲心,喘息不止,呕吐不休者皆死,水犯火 故也。

    “脚气痛肿,寒热相搏,脉来沉细者,越婢汤主之。”盖气 不得通则痛,血不得行则肿,此脚气之所以为壅疾 也。寒热相搏者,邪气与正气相激搏也。脉来沉者为 里,细者为阴。名曰越婢者,越以发越为义。婢,卑也,是 方能发越至卑之气,故以越婢名之。石膏性寒而重, 寒能胜热,重能就下,附子味辛而热,辛能行壅,热能 壮气,佐之以麻黄,则寒热之壅滞皆从汗孔而泄矣。 用白术甘草,取其气味温平,能致冲和之气于发越 之馀耳。而甘草独少者,恐其性缓,多则不能速达于 卑下之区也。

    寒湿脚气,疼痛不仁,两尺脉来沉细者,六物附子汤 主之。此痹证也。《内经》曰:“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 为著痹。”今疼痛不仁,是寒而且著也。两尺主两足,脉 来沉者为里,迟者为寒。是方也,用桂心、附子温其寒, 防己、白术制其湿,甘草、茯苓,脾家药也,扶土气之不 足,制湿气之有馀。然必冷服者,欲桂、附之性行于下, 而不欲其横于上也。

    干脚气者,谓脚气入腹,不得迩泄也。脚气干于肝,则 左胁有块;脚气干于脾,则令人痞;脚气干于心,则令 人死于夜,以夜气助其阴邪也,因大寒不知人者,阴 进而阳不舒也,以杉木汤主之。盖杉木节质重而气 芳,质重则能达下,气芳则能疏壅;橘叶味苦而厚,过 于青皮;槟榔质实而重,等于铁石,味厚则泄,质重则 降,故能令邪气大下。童便咸寒物也,咸则能引邪气 以走浊阴,寒则能平热气使不上逆。《经》曰:“道之远者, 制大其服。”故其量数五升云。

    凡人患寒湿脚气,疼痛不仁者,内服煎剂,外宜以椒 汤洗之。盖川椒能疗寒湿之痹;姜、葱辛温,能利肌肤 之气。又曰:诸脚气者,皆壅疾也,洗之无有不良。 脚气疼肿,湿热发黄者,当归拈痛汤主之。盖脚气内 壅,故令疼肿;湿热不得泄越,故令发黄。是方也,羌活、 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皆辛散之剂也,可以泄越壅塞 之脚气,苦参、黄芩、茵陈、知母,皆苦寒之品也,可以解 除内壅之湿热。乃泽泻、猪苓、白术,淡渗物耳,能导利 下焦之湿。当归、人参、甘草者,所以养血于败坏之馀, 益气于泄越之后也。

    “脾气虚弱,胃气下注,令人足跗气肿者,升阳顺气汤主之。盖脾虽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脾气冲 和,则升清降浊,无跗肿也。脾气一虚,土不制水,则胃 中水谷之气,随经而下注,令人跗肿。”是方也,半夏、甘 草所以益脾;人参、黄芪所以益气神;麹、豆蔻所以消 磨水谷;升麻、柴胡所以升举胃气;当归能使诸药归 脾,陈皮能利中宫之气,而蘗皮者,取其味厚,引升麻、 柴胡下走足跗,而升举其陷下之阳尔。

    《医门法律》
    臣喻昌著

    《论增损八味丸治脚气》

    古方崔氏八味丸,用附、桂二味阳药,入地黄等六味 阴药之中。《金匮》取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其意颇微。 盖地气上加于天,则独用姜、附之猛以胜之,地气才 入少腹,适在至阴之界,无事张皇,所以但用阳药加 于阴药内治之,不必偏于阳也。至肾水泛溢,妇人转 胞,小便不利,则变其名为肾气丸,而药仍不变,盖收 摄肾气,则肾水归源,而小便自行,亦无取偏阳为矣。 观此则治阳虚阴盛之卒病,其当用纯阳无阴,更复 何疑?后人于脚气入腹,少腹不仁,而见上气喘急,呕 吐自汗,不识其证,地气已加于天,袭用此方不应,乃 云“此证最急,以肾乘心,水克火,死不旋踵。”用本方加 附、桂各一倍,终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达,卒病大关。徒 以肾乘心,水克火,五脏受克为最急,不知五脏互相 克贼,危则危矣,急未急也。厥后朱奉议治脚气,变八 味丸为八味汤,用附子、干姜、芍药、茯苓、甘草、桂心、人 参、白术,其义颇精。于中芍药、甘草、人参,临证更加裁 酌,则益精矣。奈何无识之辈,复以此汤插入己见,去 桂心加干地黄,以阴易阳,奚啻千里。而《方书》一概混 收,讵识其为奉议之罪人乎。

    四肢不举

    中风四肢不举,有虚有实。阳明虚,则宗筋失润,不能 束骨而利机关;阳明实,则肉理致密,加以风邪内淫 正气,故不周流也。虚用六君子汤,实用三化汤合承 气汤。

    凡治中风四肢不举证,不辨虚实,妄行补泻者,医之 过也。四肢不举,皆属脾土。膏粱太过,积热内壅者,为 脾土瘀实,宜泻以开其壅。食少体羸,怠惰嗜卧者,为 脾土虚衰,宜补以健其运。若不辨而实者补之,虚者 泻之,宁不伤人乎?

    脚膝痿弱

    又有脚膝痿弱,下部尻臀皆冷,阴汗臊臭,精滑不固, 脉沉数有力,为火郁于内,逼阴向外,即阳盛拒阴,当 用苦寒药下之者,此水火征兆之微,脉证治例之妙, 当取之为法。

    鹤膝风

    鹤膝风者,即风寒湿之痹于膝者也。如膝骨日大,上 下肌肉日枯细者,且未可治其膝,先养血气,俾肌肉 渐荣,后治其膝可也。此与治左右半身偏枯之证大 同。夫既偏枯矣,急溉其未枯者,然后既枯者得以通 气而复荣。倘不知从气引血,从血引气之法,但用麻 黄、防风等散风之套药,鲜有不全枯而遂死者。故治 鹤膝风。而亟攻其痹。必并其足。痿而不用矣。比而论 之。其治法不益明乎。

    古方治小儿鹤膝风,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茸、牛膝共 八味,不治其风,其意最善。盖小儿非必为风寒湿所 痹,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而不 解,从外可知其内也。故以六味丸补肾中之水,以鹿 茸补肾中之火,以牛膝引至骨节,而壮其裹撷之筋, 此治本不治标之良法也。举此为例而推之。

    《景岳全书》
    臣张介宾著

    《脚气论证》

    脚气之说,古所无也。自晋苏敬始有此名。然其肿痛 麻顽,即《经》之所谓痹也;其纵缓不收,即《经》之所谓痿 也;其甚而上冲,即《经》之所谓“厥逆”也。逮夫后世,则有 类伤寒四证,而以脚气居其一,谓凡头痛发热,身痛 便闭,而但见脚膝屈弱无力者,便是脚气。此说太混。 予不然之。夫脚气本水湿下壅之病,而实非阳邪外 感证也。若诸证之兼见者则或有之。若以外感之脚 软者。便认作脚气。则淆乱意见。大不通也。兹予删诸 繁琐。述其节要。法既无遗,庶便理会。

    夫脚气之证,其初甚微,饮食动作,无不如故。或无他 疾而忽得之,或因病后而渐得之。及其病也,则自膝 至足,或见麻痹,或见冷痛,或见痿弱,或见挛急,或肿 或不肿,或日渐枯细,或蒸蒸发热,或洒洒恶寒,或如 水冷,或如火热,或到底能食,或不能食,或有物如指, 发自踹腓,而气上冲心,是皆脚气之正病也。其有为 发热头痛,寒热往来,或腹内作痛,或见饮食则呕吐, 或恶闻食气,或不欲见明,或语言错乱,精神昏愦,是 皆脚气之兼证也。大扺!此证有缓急,缓者其来渐,或 二三月而日甚;急者其来速,或一二日而即起。治之 若缓,恐其气上冲心,亦能杀人。

    脚气之因有二:一则自外而感,一则自内而致也。自外而感者,以阴寒水湿雨雾之气,或坐卧湿地,致令 湿邪袭人皮肉筋脉,而凡清湿袭虚,则病始于下,致 为腿足之病,此外因也。自内而致者,以肥甘过度,酒 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致令热壅下焦,走注 足胫,而日渐肿痛,或上连手节者,此内因也。然在古 人谓南方卑湿,病多外因;北方嗜酒酪,病多内因,此 固一说,然北方亦有寒湿,南方岂少酒湿?此固不必 分南北,其或内或外,凡受邪气,有病始于足而渐致 他证者,即脚气之谓也。必察其因而治之,则自无失 矣。

    《论治》

    “脚气之病,实三气之所为也,然亦有虚实之异。”又脚 气本为壅疾,古人忌用补剂,然必下元不足,及阳明 之气有亏者,而后邪气得以犯之,此其中亦有虚证。 总之,凡治此者,只因证施治,则万全也。但察其因于 表者,以发散为主;因于里者,以疏利为主。外因者多 寒湿,宜用温热;内因者多湿热,宜用清凉。若元气本 虚。及病久致虚者。必当培补下元。不得以忌补之说 为拘也。

    脚气初起,无非湿滞。如无他证兼见,而身体重著者, 单宜治湿,以分利为主。

    凡脚膝中湿,或腰腿酸疼,重著肿痛者,宜除湿汤。不 问久近,干湿并可用。若脚膝酸软重著,而胃气不清, 或见噫气,吞酸胀满者,平胃散。若脚气浮肿而兼泄 泻者,宜五苓散或胃苓汤。

    寒湿外侵,致成脚气者,十居六七。其证疼痛拘挛,恶 寒清厥,脉多弦细,治宜以温经除湿为主。是以古人 治此之法,大抵热药多,寒药少,故每用麻黄、川乌、桂、 附、干姜之属。《内经》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正以乌、附、 麻黄走而不守,故能通行经络;官桂、干姜辛甘大热, 故能助阳退阴,清湿既除,病无不愈。

    凡感寒湿雨水,或四气流注,致成脚气,肿痛不可忍 者,宜鸡鸣散如神。若寒湿内侵,阳虚阴盛,胃气不强, 经气不行,顽水浮肿,或疼痛不已者,独活汤。若寒邪 入腹,喘急疼痛,或筋急上冲,闷乱危急欲绝者,茱萸 丸,或茱萸木瓜汤。若寒湿在经,血脉不和,腰脚筋骨, 酸软无力,或拘挛疼痛,脉弱而涩者,酒浸牛膝丸。若 寒湿壅肿,气滞不行,或冷或痛者,立效散。若寒湿兼 风者,如五积散、小续命汤皆宜用。详具后条。

    一、湿热内蒸,致成脚气者,多因酒食不节,其证必烦 热多渴,脉见滑数,二便或多不利,治宜利湿清火为 主。若湿热下壅,足胫肿痛不消者,防己饮加减治之, 或苍术黄蘗丸,或二妙散,或加味二妙丸俱妙。若湿 热气壅,上冲胸腹,烦渴闷乱,头疼口干者,《活人》犀角 散。若湿热流注经络,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手足遍身 疼痛热肿者,当归拈痛丸。若感冒暑湿,肢节疼痛,身 热口渴,小便赤涩,气虚气促者,清暑益气汤。若肝肾 阴虚血热,脚膝疼痛,行止艰难,小水不利者,续断丸。 脚气有壅滞气逆者,其证必喘满气急,上攻心腹,甚 至危急可畏,治宜行滞降气为主。

    凡脚气上冲,心腹喘急,不得眠卧者,紫苏散、槟榔汤, 或加减槟榔汤,甚者四磨饮。若脚气喘急,腹满脚肿 者,“桑白皮散,或木通散。”若脚气脐下气升,冲心烦闷 者,“木香散,或槟榔散。”若脚气心胸壅闷,呕逆多痰,不 食者,半夏散,或紫苏汤。若浮肿,心腹痞闷,小水不利, 大腹皮散。

    凡风湿合邪而为脚气者,其证必兼外感,而或为寒 热往来,或为喘欬气急,或流走无常,或筋骨疼痛,治 宜以散风除湿,通行经络为主。若感四时风疫风湿, 或处阴湿之地,致为脚气痿弱,筋骨疼痛,或寒热往 来者,败毒散。若寒热如疟,赤肿疼痛者,加味败毒散。 若脚气以风寒湿邪客于经络,而骨髓酸痛不可忍, 或遍身疼痛,恶寒呕逆者,五积散。一法加全蝎三个, 入酒煎服。若脚气以风湿留滞,而阴寒外闭,表邪不 解,或欬嗽喘满寒热者,小青龙汤。若风湿留滞,肢节 烦疼,心神壅闷者,大腹子散。

    《千金》云:“若脚气脉大而缓,宜服小续命汤二剂,立瘥。” 《活人》云:“脚气属冷者,以小续命汤煎成,入生姜自然 汁服之,最快。”若脚气风湿胜,而兼发热欬嗽,肢体疼 痛者,芎芷香苏散。若脚气风湿流注,憎寒发热,无汗 恶寒者,麻黄左经汤。

    脚气有虚证者,凡脾胃肝肾之脉,皆出于足,邪之易 入,多有乘虚,故肝虚则筋病,肾虚则骨病,脾虚则肌 肉病,胃虚则宗筋病,或以劳欲不节,或以酒湿太过, 或以病后失调,凡内有亏损而外有脚气者,无非虚 证,此当以调补为主,而兼察四气以治之。若肝肾阴 虚,感触四气,而瘫痪顽木,半身不遂,脚膝无力,遍体 疼痛者,神应养真丹,或三因四斤丸,或虎骨酒,或八 味地黄丸。若脾胃大虚,阴寒在下,阳气不行而病脚 气者,独活汤、附子八味汤。若精血不足,阴虚于下,气 不归精,而脚气上逆冲心者,地黄汤。若脾胃虚寒,兼风湿外邪而成脚气者,《风引》独活汤,或追毒汤。若以 脾肾虚寒,而兼欬嗽气逆呕吐者,兼补厚朴汤。 脚气有实邪,凡壅盛肿痛,而或为闭结,或为胀满者, 治宜以疏导通利为主。若风湿壅盛,脚气肿痛,便结 腹满者,羌活导滞汤,或枳实大黄汤。若四气流注,阳 明风热,腰脚肿痛,大小便秘,喘满腹痛者,大黄左经 汤。若脚气饮食不消,心下痞闷,腿脚肿痛者,开结导 饮丸。

    敷熨淋洗

    凡脚气肿痛之甚者,可用敷药以散之,或用椒艾囊 以温之,或香散之药煎汤以洗之。如百草煎及防风、 荆芥、威灵仙、艾叶、苍术、蛇床子、当归、乌药之类皆可。 或单用紫苏或忍冬藤煎汤淋洗之,俱妙。

    禁忌

    观《活人》等书云:“凡脚气服补药,及用汤淋洗者,皆医 之所禁也。”此亦一偏之说耳。盖补有宜禁者,以邪壅 气实者也;淋洗有宜禁者,以水湿汤气之宜避者也。 如果下部虚寒,或以病后,或以克伐太过,而脚气不 愈者,岂尚堪禁补乎?又若寒邪湿热壅结不散,而为 肿为痛者,最宜以辛香疏散之药,煎汤蒸洗,则退邪 极速,岂禁洗乎?惟是湿热气逆而上冲心腹者,不可 骤洗,恐助湿气上升也。此必先降其气,俟其毒止在 脚,再行熏洗,自无不利。盖补以补其弱也,洗以逐其 滞也,夫何禁之有。

    《论古》

    杨大受曰:“脚气是壅疾,当用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 壅也。如羌活导滞汤之类所通用。又如苍白术、防己、 南星以去湿,羌活、独活、木瓜、槟榔,行气利关节以去 壅;佐木通、牛膝以引经;当归、生地黄以和血,此必用 之药也。又如东垣《拈痛》之类亦甚捷,馀因证之虚实 寒热而辨治之,此即通变活法也。”

    鹤膝风

    凡肘膝肿痛,腿胻细小者,名为“鹤膝风”,以其象鹤膝 之形而名之也。或止以两膝肿大,胻腿枯细,不能屈 伸,俗又谓之“鼓槌风”,总不过风寒湿三气流注之为 病也。然肿痛者,必有邪滞;枯细者,必因血虚。凡治此 者,必宜以养气滋血为主。有风者,兼散其风;有寒湿 者,兼去其寒湿。若果由邪郁成热者,必宜滋阴清火, 自无不愈。其有痢后而成者,又名“痢后风。”此以泻痢 亡阴,尤宜壮肾。凡寒胜者,宜三气饮、五积散或大防 风汤之类主之。湿胜者,宜五苓散、理中汤之类主之。 热胜者,宜保阴煎、大秦艽汤之类主之。若以阳气不 足而败及四肢者,非右归丸、理阴煎及八味地黄丸 之类不可。

    《石室秘箓》
    臣陈士铎著

    手足痛

    如人手足痛者,人以为脾经之热,不知非脾也,乃肝 木之郁结也。散其郁气,则手足之痛自去。用逍遥散 加栀子三钱,半夏、白芥子各二钱,水煎服,二剂即痛 如失。盖肝木作祟,则脾不敢当其锋,气散于四肢,结 而不伸,所以作楚。今一旦平其肝气,而脾气自舒,脾 舒而痛在手足,有不尽除者乎。

    手足疼痛者,以一人抱住身子,以两人两腿夹住左 右各足一条,轻轻槌之千数,觉两足少快,然后以手 执其“三里之间,少为伸之者七次,放足执其两手捻 之者千下”而后已,左右手各如是。一日之间,而手足 之疼痛可已。

    两足痛,腰以下痛,用黄酒二升,黄芪半斤,薏仁五两, 杜仲一两,茯苓、防风各五钱,车前子三钱,肉桂一钱, 水一碗,煎二沸,取汁二碗,入酒内,一醉而愈。以上皆 风入四肢,头上、背间、腰以下也,借黄酒一味,无经不 达,引其药味而直中病所也。夫腰足痛,明属肾虚,而 气衰不能运动,更加之湿,自必作楚。妙在不补肾而 单益气,气足则血生,血生则邪退。而又助之薏仁、茯 苓、车前之去湿,湿去则血更活矣。况更助之杜仲之 健肾,肉桂之温肾,防风之荡风乎。“相畏而相使,相佐 而相成,必然之理也。”

    “两腿酸痛,此湿气入于骨中,而皮外无湿也。”方用薏 仁二两,芡实一两,茯苓三钱,肉桂、萆薢各一钱,牛膝 二钱,水煎服。此方之妙,妙在薏仁能入骨而去水,加 芡实健脾以去湿,不使湿以增湿,而牛膝、萆薢又是 最利双足之品,又加肉桂引经直入于骨中,湿有不 去,酸疼有不止者乎。但脚中之病,乃人身之下流,一 有病不易去之。况湿气在骨,如陆地低洼之处,久已 成潭,如何车水即干,必多用人功,而后可以告竭,故 此必须多服久服,正是此意。

    “脚痛之证最多,而最难治。盖脚乃人身之下流,水湿 之气,一犯则停蓄不肯去,须提其气,而水湿之气始 可散也。今人动以五苓散治湿,亦是正经,然终不能 上升而尽去其湿也。”予今立一方,可以通治湿气之 侵脚者。方用人参白术各三钱黄芪一两防风柴胡肉桂各一钱薏仁白芍芡实各五钱陈皮五分半夏 二钱,水煎服。此方乃去湿之神剂,用防风于黄芪之 中,已是提气而去湿,又助之柴胡之舒气,则气更升 腾,气升则水亦随之而入于脾矣。方中又有白术、芡 实、薏仁,俱是去水去湿之圣药,有不奏功如响者乎? 人大腿肿痛,坚硬如石,疼苦异常,欲以绳系足,高悬 梁上,其疼乃止,放下疼即如砍,腿中大响一声,前肿 即移,大臂之上肿如斗,不可著席,将布兜之悬挂,其 疼乃止,此亦祟凭之也。方用:生甘草一两白芍三两 水煎服。盖生甘草专泻毒气,白芍平肝木以止痛也, 痛止则肿可消,毒出则祟可杜也。

    手痳木

    手之痳木,乃气虚而风湿中之,必须用手经之药引 入手中,而去风去湿之药,始能有效。方用:白术黄芪 各五钱人参二钱陈皮防风桂枝各五分甘草一钱 水煎服。方中黄芪、人参、白术补气去湿,防风去风,然 必得桂枝始能入于手经也。经络既清,自能奏功。

    脚板红

    人脚板中色红如火,不可落地,又非痰毒,终岁经年 不愈。此病亦因人用热药立而行房,火聚于脚心而 不散,故经岁经年不愈也。法当用内药消之。若作外 治,必然烂去脚板。方用:熟地三两山茱萸茯苓甘菊 花各五钱北五味泽泻车前丹皮牛膝各三钱麦冬 元参沙参金钗石斛各一两萆薢二钱水煎服。十剂 消,二十剂全愈。须忌房事三月,否则必发,发则死矣。

    手足脱落

    “人有手足脱下,而人仍不死之证”,此乃伤寒之时口 渴过饮凉水,以救一时之渴,孰知水停腹内,不能一 时分消,遂至四肢受病,气血不行,久而手足先烂,手 指与脚指堕落,或脚指堕落之后,又烂脚板,久之连 脚板一齐堕落矣。若有伤寒口渴,过饮凉水者,愈后 倘手足指出水者,急用吾方,可救指节脚板之堕落 也。方用:薏仁三两,茯苓二两,肉桂一钱,白术一两,车 前子五钱,水煎服。一连十剂,小便大利,而手脚不出 水矣。永无后患,不必多服。

    指甲脱落

    更有人手指甲尽行脱下,不痛不痒,此乃肾经火虚, 又于行房之后,凉水洗手,遂成此病。方用六味汤加 柴胡、白芍、骨碎补,治之而愈。

    指缝流血

    “有人指缝流血不止,有虫如蜉蝣之小,钻出少顷,即 能飞去,此证乃湿热生虫也。然何故生虫而能飞耶? 盖不止湿热,而又带风邪也。凡虫感风者,俱有羽翼 能飞,安在人身得风之气,转不能飞也。”方用:白术茯 苓当归白芍生甘草各三钱人参柴胡川芎荆芥各 一钱熟地黄芪薏仁各五钱水煎服。此方之妙,全不 去杀虫,而但补其气血,而佐之去湿去风,人身气血 和,自不生虫;补气血之和,则虫自无藏身之窟。况又 逐水消风,虫更从何处生活耶。此方之所以平而奇 也。服四剂,则血不流而虫不出,再服四剂,手指完好 如初矣。

    掌中突高

    人掌中忽高起一寸,不痛不痒,此乃阳明经之火不 散,而郁于手也。《论理》该痛痒,而今不痛痒,不特火郁 于腠理,而且水壅于皮毛也,法当用外药消之。盖阳 明之火盛,必然作渴,引饮不休,今又不渴,是胃中之 火尽散,而流毒于掌中,必其人本阳明之火盛,因手 按于床席之上作房,过于用力,使掌上之气血不行, 久而突高,不痛不痒,乃成死肉矣。方用附子一个煎 汤,以手渍之,至凉而止。如是者,十日必然作痛,再渍 必然作痒,又渍而高者平矣。盖附子大热之物,无经 不入,虽外渍无不内入者也。倘以附子作汤饮之,则 周身俱热,又引动胃火,掌肉不消,而内证蜂起,予所 以外治而愈也。或附子汤中再加轻粉一分,引入骨 髓。更为奇效耳。

    脚肚肉块

    人有脚肚之上,忽长一大肉块,如瘤非瘤,如肉非肉, 按之痛欲死。此乃脾经湿气结成此块,而中又带火 不消,故手不可按,按而痛欲死也。法宜峻补脾气,而 分消其湿为是。然而外长怪状,若在内,一时消之,恐 不易得。当用内外夹攻之法,自然手到病除。内服方 用:白术、薏仁、芡实各一两,泽泻五钱,肉桂五分,车前 子、人参、萆薢、白矾、白芥子各三钱半夏、陈皮、牛膝各 二钱,水煎服。二剂后用蚯蚓粪一两炒水银一钱,冰 片、麝香各五分,硼砂一分,黄蘗五钱炒儿茶三钱各 为细末,研至不见水银为度,将此药末用酢调成膏, 敷在患处,一日即全消矣。神效之极。凡有块者,以此 内外治之,无不效应如响。

    脚下生指

    有人脚板下忽生二指,痛不可忍者,乃湿热之气结 成,触犯神祗之故。方用硼砂一分,瓦葱一两,冰片三分,人参一钱为末,以刀轻刺出血,刺在生出指上,即 时出水敷星星在血流之处,随出随掺,以血尽为度。 流三日,不流水矣,而痛亦少止。再用白术五钱,生甘 草、人参、牛膝、萆薢、白芥子各三钱,薏仁一两,半夏一 钱,水煎服。四剂可全愈,而指尽化为水矣。外用膏药, 加生肌散敷之,即愈矣。

    方一

    小建中汤仲景下同

    治虚劳四肢酸疼。手足烦热。

    桂枝去皮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白虎汤

    治阳明病。手足冷者。此属热深厥深也。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逆汤

    治少阴病,温温欲吐,手足寒,脉弦迟者。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炙,二两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凉服。”

    附子汤

    治“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茯苓 芍药各三两 白术四两 人参二两 附子二枚,去皮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附子汤

    治“太阳病发汗,汗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桂枝去皮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

    真武汤

    治“少阴病有水汽,四肢沉重疼痛者。”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 芍药 生姜 白术各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

    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三圣散子和

    治臁疮

    葱白、 马齿苋、 石灰各一斤

    右三味,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贴疮。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溃死肉药。”

    乌头汤仲景下同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一两 川乌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右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如不止,尽服之。

    越婢汤

    治风痹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 大附子一枚,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掠去沫,入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胡洽方》只五味,若恶风者,加附子一枚;多痰水者,加白术四两。

    脚弱神验方千金方下同

    治脚弱

    防己、 蜀椒、 细莘、 桂心、 麻黄、 石膏。

    独活、 防风、 黄芩、 茵芋、 葛根、 芎䓖。

    芍药、 甘草各一两, 生姜、 茯苓各二两

    乌头二枚。

    右十七味,㕮咀,以竹沥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令一日一夜服尽,其间可常作“赤小豆饮。” 有人脚弱,

    先服常用竹沥汤四剂,未觉增损,作此方后觉得力。又云:“脉沉细,𫘝风在内者,作此汤也。”

    风引汤

    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不得行。

    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二两, 吴茱萸, 附子、 秦艽, 细莘、 桂心, 人参, 防风。

    芎䓖 防己 甘草各一两, 干姜一两半

    白术三两, 杏仁六十枚。

    右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小𪔀甲汤

    治身体虚胀如微肿。胸心痞满。有气壮热。小腹厚重。两脚弱

    𪔀甲 黄芩 升麻 麻黄 羚羊角 桂心 杏仁研,各三两 前胡四两 乌梅二十枚

    《薤白》三十枚。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此常用。若体强壮,欲须利者,加大黄二两。

    风缓汤

    治脚弱。举体痹不仁。热毒气入脏。胸中满塞不通。食即呕吐。

    独活, 麻黄, 犀角各三两, 半夏一升, 大枣, 乌梅各二十枚, 桂心, 𪔀甲, 升麻, 橘皮, 枳实, 甘草, 吴茱萸, 大黄各一两, 生姜、 石膏各六两, 贝齿七枚。

    右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不瘥,至三剂必瘥。《一方》有羚羊角,无犀角。

    脚气方

    治“脚气初发,从足起至膝,胫骨肿疼者。”

    《蜱》,麻叶切。

    捣,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消。蜱麻子似牛蜱虫,故名蜱麻也。若冬月无蜱麻,取蒴藋根捣研,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热及热,封裹肿上,如前法,日二即消。亦治不仁顽痹。此方非汤不当见,然以前后三方俱出《苏长史》,更不分出。

    又方

    治“肿已入䏶。” 至小腹胀。小便涩少者。

    乌特牛尿一升。

    右温服,日二,取消乃止。《千金翼》云:“羸瘦人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浮结乃服之。”

    又方

    若肿已消。仍有此候者。急服此汤。

    麻黄, 射干, 人参, 白茯苓, 防己, 前胡, 枳实各二两 半夏, 犀角, 羚羊角, 青木香, 橘皮, 杏仁, 升麻各一两, 生姜五两, 独活三 两, 吴茱萸

    右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相去二十里久,服之中间进少粥,以助胃气。“此汤两日服一剂,取病气退乃止,以意消息之。若热盛喘烦者,加石膏六两,生麦门冬一升,去吴茱萸;若心下坚,加𪔀甲一两。”

    犀角旋蕧花汤

    治脚气初起

    犀角 旋蕧花各二两 豉一斤 橘皮 茯苓 生姜各二两 大枣七枚 紫苏茎叶一握

    右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气下、小便利为度。《崔氏》名小犀角汤。如其不下,服后大犀角汤。

    大犀角汤

    疗脚气毒冲心。变成水。身体遍肿。闷绝欲死。

    犀角 旋蕧花 白术 桂心 防己 黄芩 生姜 橘皮 茯苓各二两 豉一升 桑白皮 前胡各四两 紫苏茎叶,一握 大枣十枚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取下气为度。若得气下,小便利,脚肿即消,能食。若服汤竟不下,气急不定,仍服后犀角麻黄汤。《崔氏》又以白前代白术,无防己、黄芩、桑白皮,名“旋蕧花汤。”

    犀角麻黄汤

    服大犀角汤后。仍不下。气急不定。

    犀角 麻黄 防风 独活 羚羊角 芎䓖 白术 防己 当归 黄芩各二两 石膏四两 生姜 甘草 杏仁 桂心各三两

    右十五味,㕮咀,以水二斗,煮麻黄,去沫,取汁八升,下药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讫,覆取汗。若不瘥,五日后更一剂。取汗同前。《崔氏》无独活、羚羊角、杏仁,有附子、茯苓、细莘。

    茱萸汤苏长史方

    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吴茱萸六斤 木瓜两颗,切

    右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此起死回生之方也。又二味等分为末,酒丸,每服五十丸或百丸,温酒下,名“茱萸丸。” 《治证》同。

    小风引汤

    治中风腰脚疼痛弱者。《胡洽》名“大风引汤” ,无干姜、石斛,有桂心、黄芪。

    独活 茯苓 人参各三两 防风 当归身 甘草 干姜 石斛各二两 附子一枚,去皮 大豆二升

    右十味,㕮咀,以水九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胡洽》云:“南方治脚弱,与此别,用升麻、半夏、芍药各一两,合十三味。本只有十味,减当归、石斛,名小风引汤。” 《删繁方》无石斛,以疗肉极寒,肌肉变,舌痿,名曰恶风,腰痛,脚弱。

    四物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痛,四肢拘急,不可屈伸,近之则痛,自汗出而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头面手足时时浮肿。”

    附子二枚, 桂心四两, 白术, 甘草各二两

    右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愈。大汗烦者,一服五合。

    体肿者加防己四两

    悸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三两。既有附子。今加生姜三两。

    又方

    治“脚弱风毒实。” 及岭南瘴气。面肿乍寒乍热。似疟状。脚肿气上。心闷欬嗽。瘫痪顽痹。

    麻仁, 升麻、 麻黄, 射干, 菖蒲, 芒硝。

    甘草, 大黄各二两, 豉三合

    右九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内芒硝,又煎三沸,分三服。微利一二行,解毒热,有肿即消之。凡觉气满,辄服一剂佳。《延年秘录》作“芒硝半两。” 《外台》同。

    深师增损肾沥汤

    治风虚劳损,热毒,脚弱疼痹或不随,下焦虚冷,胸中微有客热,心虚惊悸不得眠,食少失气味,日夜数过,心烦迫不得卧,小便不利,又时复下。湘东王至江州,王在岭南病悉如此,极困笃。余作此汤令服,即得力。病似此者,服无不瘥,随宜增损。

    人参 黄芪 甘草 芍药 麦门冬 肉苁蓉 干地黄 赤石脂 茯神 地骨白皮 当归 远志 磁石 枳实 防风 龙骨各一两

    桂心, 芎䓖各二两, 生姜四两, 五味子三合, 半夏一升, 大枣三十枚, 白羊肾一具。

    右二十三味,㕮咀,以水二斗,煮羊肾,取汁一斗二升,内诸药,煮取四升,分为五服。不利下者,除龙骨、赤石脂;小便涩,以赤茯苓代茯神,加白术三两;多热加黄芩一两;遗溺加桑螵蛸二十枚。《胡洽方》无黄芪、苁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枳实、防风、龙骨、半夏,有黄芩,为十五味。

    石膏汤

    治脚气风毒热气上冲头面,面赤筋急,鼻塞去来来时,令人昏愦,心胸恍惚,或若惊悸,身体颤掉,手足缓纵;或酸痹,头目眩重,眼反鼻辛,热气出口中,或患味甜诸恶,不可名状者。

    石膏 龙胆 升麻 芍药 贝齿 甘草。

    𪔀甲酥炙 黄芩 羚羊角各一两 橘皮 当归各二两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半夏汤

    治“脚气上入腹。腹急上冲胸。气急欲绝。”

    半夏一升, 桂心八两, 《干姜五两, 甘草》

    人参 细莘, 附子各二两, 蜀椒二合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初稍稍进,恐气冲上,格塞不得下。小小服,通人气耳。”

    乌头汤

    治“风冷脚痹,疼痛挛弱,不可屈伸。”

    乌头、 细莘、 蜀椒各一两, 甘草、 秦艽。

    附子、 桂心, 芍药各二两, 干姜、 茯苓

    防风, 当归各三两, 独活四两, 大枣二十枚。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若热毒,多服亦佳。

    追毒汤

    治脚弱。风热上入心腹。烦闷欲绝。

    半夏、 生姜各四两, 黄芪 甘草, 当归 人参 厚朴、 独活 橘皮各一两, 枳实

    麻黄、 干地黄、 芍药各二两, 桂心一两

    贝子七枚, 《大枣》十枚。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六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防风汤

    治脚气。并治毒气上冲心胸。呕逆。宿癖积气。疝气诸病。常服

    防风, 麻黄, 芎䓖, 人参, 芍药, 当归。

    茯苓, 半夏, 甘草, 橘皮各一两, 𪔀甲, 生姜, 桂心各二两, 杏仁两半, 赤小豆一升, 贝子, 乌梅各五枚, 大枣二十枚, 吴萸五合, 犀角, 羚羊角各半两, 薤白十四枚

    右二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尽。一方用水一斗二升,间食糜。一方:“半夏二两,随时用。”

    防风汤

    治肢体虚风,微痉发热,支节不随,恍惚狂言,来去无时,不自觉悟。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温和不损人,为胜于续命、越婢、风引等汤。罗广州一门及南州士人常用,亦治脚弱,甚良。

    石膏半两 防风 麻黄 独活 生姜 秦艽 半夏各一两 麝香六铢 当归 远志 甘草 防己 人参 黄芩 升麻 芍药各一两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初服厚覆取微汗,亦当两三行下,其间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一方有白术一两。

    有热加大黄二两

    先有冷心痛疾者,倍用当归,加桂心三两,不用大黄。

    甘草汤

    治脚弱,举身洪肿,胃反食谷吐逆,胸中气结不安,而寒热下利不止,小便难,服此汤即愈。亦服“女麹散” 利小便,肿消服大散摩膏有验。

    吴茱萸二升, 甘草, 人参各一两, 半夏一升, 桂心, 蜀椒各三两, 小麦八合, 大枣二十枚, 生姜八两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小麦,取一斗,去小麦,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为六服。

    恒山甘草汤

    若寒热日再三发,可服此方。

    恒山三两, 甘草一两半。

    右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相去五里久一服。

    丹参牛膝煮散

    治脚痹弱气满。身微肿。

    丹参 牛膝 桑白皮 杏仁 升麻 茯苓 猪苓各四两 犀角 黄芩 橘皮 防己 白前 泽泻 桂心 秦艽各二两 生姜

    《李根白皮》各二两, 《大麻仁》二升

    右十八味,捣粗筛,以水一升半,内散方寸匕,煮取七合,轻绢滤去滓,顿服,日再。“夏日热,不得服圆散,此煮散须年常用,大验。”

    小续命汤活人书

    治脚气痹弱。不能转侧者。

    附子生削去皮脐,五钱 防风一两半 芍药 白术 人参 川芎 麻黄去节,汤泡三次,焙干 防己 黄芩 桂枝 甘草各一两

    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取八分清汁,入生姜汁,再煎一二沸,温服,日三夜二。

    神功丸子和

    治“风气下流。腰疼脚重。脐下胀痛。溺赤如金。”

    大黄三两 人参半两 麻子仁五两,另研

    诃子皮炮取二两。

    右杵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三服,以通为度。

    五柔丸

    治“老人虚人脚气。津液虚,大便结。” 调补三焦。

    大黄四两 前胡一两 半夏洗 苁蓉酒浸 芍药 茯苓 细莘 当归 葶苈炒,各半两

    右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温水下二十丸,以通利为度。

    槟榔散

    治脚肿

    橘叶一大握 沙木一握, 童子小便一小盏, 酒半盏

    右同煎数沸,调槟榔末二钱,食后服。

    木瓜散

    治脚气

    大腹皮一枚 紫苏一分, 干木瓜 甘草炙 木香 羌活各一分

    右细锉为散,分作三服,每服用白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通口服。

    赤茯苓丸儒门事亲下同

    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

    赤涩

    木香半两, 赤茯苓、 防己各二两, 葶苈四两

    右为末,枣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一本》赤茯苓一两

    除湿丹

    治诸湿肿客搏,腰膝重痛,足胫浮肿。

    乳香研 没药研,各一两 牵牛头末,半两

    大戟炒,三两 槟榔 威灵仙 赤芍药 泽泻 葶苈 甘遂各二两 陈皮去白,四两

    右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温水送下,食前。得更衣,止后服。如服药前后,忌酒二日,湿面两三日。食后温淡粥补胃尤佳。

    无碍丸

    治“脾病横流。四肢肿满。”

    木香半两 蓬莪荗炮 京三棱炮 槟榔生 㮋李仁汤泡去皮,各一两 大腹皮二两

    右六味为末。炒麦芽杵为粉。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无时。

    加减白通汤

    治“形寒饮冷,大便自利,完谷不化,脐腹冷痛,足胻寒而逆。”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各一两 官桂去皮 甘草炙 半夏汤泡 草豆蔻面裹煨 人参 白术各半两

    右八味,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五茎,煎一盏三分,去柤,空心,宿食消尽,温服。

    既济解毒汤

    治“上热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膝尤甚,大便微秘。”

    大黄酒制。大便利勿服 桔梗 黄连酒炒 甘草炙 黄芩酒制炒,各二钱 柴胡 升麻 当归身 连𧄍各一钱

    右㕮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食后温服。忌酒湿面大料物及生冷等物。

    治鹤膝风及腰膝风缩。胡楚望博士病风疰。手足指节如桃李。痛不可忍。服之悉愈。

    《蛜》。一条头尾全者, 白附子、 阿魏研、 桂心、 白芷各一两, 乳香三分, 当归、 漏芦、 芍药、 威灵仙、 地骨皮、 川牛膝、 羌活、 安息香、 桃仁各一两,生,同安息香研 没药三分。

    右十六味,蛜。桃仁白附阿魏桂心白芷安息香乳香没药九味,同童子小便并酒二升,炒热冷定,入馀药为末,蜜丸弹子大。空心温酒化下一丸,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