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七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七十一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二百七十一卷目录

     医部汇考二百五十一

      呕吐门四

      方二藿香安胃散 藿香散 大七香丸 小七香丸 木香饼子 参术调中汤 铁

      刷汤 四味藿叶汤 古参萸汤 古丁夏汤 单人参汤 单白蔻散 金水六君煎 和

      胃二陈汤 苓术二陈煎 和胃饮 排气汤 大和中饮 小和中饮 大分清饮 小分

      清饮 神香散 正柴胡饮 柴陈煎 抽薪饮 太清饮 四味回阳饮 六味回阳饮

      理阴煎 温胃饮 参姜饮 黄芽丸 一炁丹 温脏丸 圣术煎

      单方

      针灸

      导引

      医案

    艺术典第二百七十一卷

    医部汇考二百五十一

    呕吐门四

    方二

    藿香安胃散宝鉴下同

    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得腐熟。”

    人参、 丁香各一钱, 藿香七分半, 陈皮二钱半。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查凉服。

    藿香散

    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治胸膈痞闷,腹胁胀痛,短气噎闷,欬呕痰水,噫酢吞酸,哕逆恶心,山岚瘴气。

    厚朴姜制 半夏炮 藿香叶 陈皮去白

    炙甘草各等分。

    右五味,㕮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子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日三服。

    大七香丸

    治“脾胃虚冷,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痢,反胃呕吐。”

    香附子二两, 麦糵一两, 丁香三两半, 藿香、 缩砂仁、 官桂、 甘草、 陈皮各二两半, 甘松、 乌药各六钱。

    右十味,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盐酒盐汤任嚼下。忌生冷肥腻物。

    小七香丸

    温中快膈,化积和气。治中酒呕逆,气膈食噎,茶酒食积,小儿疳气。

    甘松八两, 益智仁六两, 香附子, 丁香皮, 甘草各十二两, 蓬术, 缩砂各二两

    右为末,蒸饼为丸菉豆大,每服二十丸,温酒姜汤熟水任下。

    木香饼子

    快气消食,利胸膈,化痰涎,止宿酒痰、呕吐,哕恶心。

    木香 官桂去皮 姜黄 香附炒,去毛 川芎 香白芷 甘松 缩砂仁各二两 甘草炙,半两

    右九味,为末,水和捏成饼子,每服十数饼,细嚼,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参术调中汤

    治“内伤自利,脐腹痛,肢体倦不喜食。食即呕。嗜卧懒言,足胻冷。头目昏”

    人参 黄芪各五钱 当归身 厚朴姜制 益智仁 草豆蔻 木香 白术 甘草炙,

    神麹《炒 麦糵》麹 橘皮各三钱。

    右十二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二盏,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铁刷汤

    治“积寒痰饮,呕吐不止,胸膈不快,不下饮食。”

    半夏四钱,汤泡 草豆蔻 丁香 干姜炮。

    诃子皮各三钱, 生姜一两。

    右六味,㕮咀,水五盏,煎至二盏半,去柤,分三服,无时。“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钱、生姜半两。”

    四味藿叶汤

    治胃寒呕吐。粥药不停。

    藿香、 人参、 橘皮、 半夏各等分。

    右姜煎温服

    古参萸汤

    治气虚胃寒,呕吐冷涎,阴证干呕通用。

    吴茱萸、 人参各等分。

    右姜枣煎服

    古丁夏汤

    治脾中虚寒。停痰留饮。哕逆呕吐。

    丁香、 半夏各三钱

    右姜煎温服

    单人参汤

    治气虚呕吐

    人参三两。

    右用水三盏,煎至八分,热服,兼以参查煮粥食。若卒吐呕逆,粥饮入口即吐,困弱者,为丸服之,调胃亦宜。

    单白蔻散

    治胃冷有积,吃食欲吐者。

    白豆蔻五钱。

    右为末好酒调服

    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下同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呕吐等证。”

    当归、 半夏、 茯苓各三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和胃二陈汤

    治“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

    干姜炒,一、二钱 砂仁四五分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半 甘草炙,七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苓术二陈煎

    治“痰饮水汽停蓄心下,呕吐吞酸” 等证。

    猪苓 泽泻、 茯苓各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炙甘草八分 干姜炒黄 白术各一、二钱

    陈皮一钱。

    水一锺半。煎服。如肝肾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钱。

    和胃饮

    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汽,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证,此即平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证,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陈皮 厚朴姜汁制,各一钱半 干姜炮,一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之类。皆可随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排气汤

    治气逆食滞,胀痛呕吐等证。

    “陈皮、 藿香、 枳壳”各一钱五分, 香附、 泽泻、 乌药各二钱, 木香七分或一钱, 厚朴一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热服。

    大和中饮

    治饮食留滞,积聚呕吐等证。

    陈皮一、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山楂、 麦芽各二钱, 泽泻、 厚朴各一钱半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小和中饮

    治胸膈胀闷。呕吐等证。

    陈皮 茯苓、 厚朴各一钱五分 山楂肉、 扁豆炒,各二钱 甘草五分

    水一锺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

    大分清饮

    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呕吐等证。”

    茯苓、 泽泻、 木通各二钱, 猪苓、 枳壳。

    栀子或倍之。 车前子各一钱。

    水一锺半,煎八分,食远温服。

    小分清饮

    治“小水不利,湿滞呕吐,肿胀不能受补等证。”

    茯苓、 泽泻、 猪苓各二、三钱, 薏仁二钱。

    枳壳、 厚朴各一钱。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神香散

    治“胸胁胃脘逆冷难解,疼痛,呕哕胀满,痰饮膈噎,诸药不效者,惟此最妙。”

    丁香 白豆蔻或砂仁亦可。

    二味等分为末,清汤调下五七分,甚者一钱,日数服不拘。

    正柴胡饮

    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呕吐等证。

    柴胡一、二、三钱, 防风、 甘草各一钱, 陈皮一钱 半 芍药二钱, 生姜三、五片。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热服。

    柴陈煎

    治“伤风兼寒,欬嗽发热,痞满多痰,呕吐等证。”

    柴胡二、三钱, 陈皮一钱半, 甘草一钱, 半夏 茯苓各二钱, 生姜三五七片。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抽薪饮

    治“诸凡呕吐,火炽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炒 黄蘗各一、二钱细甘草三分, 枳壳、 泽泻各钱半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内热甚者。令服更隹。

    太清饮

    治胃火烦热,发斑呕吐等证,与白虎汤出入酌用。

    知母、 石斛、 木通各一钱半 石膏生用,五七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或加“麦门冬。”

    四味回阳饮

    治呕吐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人参一二两,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锺,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六味回阳饮

    治呕吐,阴阳将脱等证。

    人参一、二两或数钱 炙甘草一钱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钱 熟地五钱或一两 当归身三 钱泄泻或动血者以冬木代

    水二锺,武火煎七八分,温服。

    理阴煎

    治“真阴虚弱,胀满呕哕,痰饮恶心,吐泻腹痛等证。”

    熟地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炙甘草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干姜炒黄色,一、二、三钱 或加肉桂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八分,热服。

    温胃饮

    治“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 ,及妇人脏寒呕恶,胎气不安等证。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 白术炒,一二钱或一两 扁豆炒,二钱 陈皮一钱,或不用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焦,一二三钱 当归一二钱滑泄者勿用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参姜饮

    治“脾胃肺气虚寒,呕吐欬嗽气短,小儿吐乳” 等证。

    干姜炮五分或一二钱。或用煨生姜三五片。

    人参三、五钱。或倍之。 炙甘草三、五分。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徐徐服之。

    黄芽丸

    治“脾胃虚寒,或饮食不化,或时多胀满泄泻,吞酸呕吐等证。”

    人参二两, 焦干姜三钱。

    炼白蜜为丸,芡实大,常嚼服之。

    一炁丹

    治脾胃虚寒,呕吐等证。

    人参、 制附子各等分。

    炼白蜜丸,如菉豆大。每用滚白汤送下三五分或一钱。凡药饵不便之处,或在途次随带此丹最妙。

    温脏丸

    治吐蛔

    人参随宜。无亦可 白术米泔浸炒 当归各四两 芍药酒炒焦 茯苓 细榧肉 史君子煨取肉 川椒去合口者,炒出汗 槟榔各二两 干姜炮 吴茱萸汤泡一宿炒,各一两

    右为末,神麹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百丸,饥时白汤下。

    圣术煎

    治寒湿泻利,呕吐尢,为圣药。

    冬白术“五六七八钱,炒或一二两” 干姜炒。

    肉桂各一二钱, 陈皮酌用。或不用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热服。

    单方

    呕吐阳厥卒死者,饮新汲水三升佳。千金方

    心痛吐水,不下饮食,发止不定:雌黄二两,酢二斤,慢 火煎成膏,用干蒸饼和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姜汤下。 圣惠方

    暴得吐逆不下食生滑石末二钱匕,温水服,仍以细 面半盏压定。寇氏衍义 胃弱呕逆不食:用草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水一 盏,煮取汁,入生姜汁半合,白面作拨刀,以羊肉臛汁 煮熟,空心食之。普济方 口吐清水。干蕲艾煎汤啜之。怪证奇方

    食已即吐。大黄四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半。分 再服。千金方

    呕逆厥逆,内有寒痰:半夏一升洗滑焙研,小麦面一 升,水和作弹丸,水煮熟,初吞四五枚,日三服,稍增至 十五枚,旋煮旋吞,觉病减再作。忌羊肉、饧糖。此乃《许 仁则方》也。外台

    干呕不息:葛根捣汁,服一升,瘥。肘后方呕啘不止:白脂麻一大合,清油半斤,煎取三合,去麻 温服。近效方

    呕逆不止:麻仁杵熬,水研取汁,著少盐吃,立效。李谏 议常用极妙。外台秘要

    中酒呕逆:赤小豆煮汁,徐徐服之。食鉴本草 呕逆不止:真火酒一杯,新汲井水一杯,和服甚妙。频湖 干呕厥逆,频嚼生姜,呕家圣药也。

    呕吐不止:生姜一两,酢酱二合,银器煎取四合,连滓 呷之,又杀腹内长虫。食医心镜

    头运吐逆,胃冷生痰也。用川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 一钱二分。水一锺半,煎减半服。累用有效。传信适用方 嘈杂吐水:真橘皮去曰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 之即睡,三日必效。皮不真则不验。怪证奇方

    呕吐痰水:白槟榔一颗煨熟,橘皮二钱半炙为末,水 一盏,煎半盏,温服。千金方

    酢心吐水:槟榔四两,橘皮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空 心生蜜汤调下。梅师方

    呕啘厥逆:蘡薁藤煎汁呷之。肘后方 干呕不息:蔗汁温服半升,日三次,入姜汁更佳。肘后方 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三个,陈橘皮一块,去白 焙,水煎热服。十便良方

    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饮食:厚朴一两,姜汁炙黄 为末,非时米饮调下二钱匕。圣惠方

    呕逆不食:“诃黎勒皮二两,炒研,糊丸梧子大。”空心汤 服二十丸,日三服。广济方

    天行呕逆,食入即吐:鸡子一枚,水煮三五沸,冷水浸 少顷,吞之。外台

    吐逆不止,不拘男女,连日粥饮汤药不能下者,即效: 五灵脂治净为末,狗胆汁和丸芡子大。每服一丸,煎 生姜酒磨化,猛口热吞,不得漱口,急将温粥少许压 之。经验

    脾虚吐食:羊肉半斤作生,以蒜薤、酱豉五味和拌,空 腹食之。心镜

    天行病后呕逆,食即反出,用青羊肝作生淡食,不过 三度,食不出矣。外台

    呕逆酸水:羊屎十枚,酒二合,煎一合,顿服,未定更服 之。兵部手集

    食后喜呕:鹿角烧灰二两,人参一两为末,姜汤服方 寸匕,日三。肘后方

    呕吐酸浆,水煎头垢豆许,服一杯效。普济方

    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莘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 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

    呕哕不止,厥逆者:芦根三斤切,水煎浓汁,频饮二升, 必效。若以童子小便煮服,不过三升愈。肘后方 呕哕不止:酢和面作弹丸二三十枚,以沸汤煮熟,漉 出,投浆水中,待温吞三两枚,哕定即不用再吞,未定 至晚再吞。兵部手集

    呕哕心下痞坚:生姜八两,水三升,煮一升,半夏五合 洗水五升,煮一升,取汁同煮一升半,分再服。千金方下同 干呕吐逆,涎水沫出,半夏、干姜各等分,二味㕮咀,以 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日三。 病人干呕,取羊乳汁饮一杯。

    干呕:酒浸马原一宿,取汁服之。

    又方:煮豉三升,饮汁,佳。 又方:空腹饮姜汁一升。

    恶心:取苦瓠瓤并子一升,碎,以酒水三升,煮取一升, 顿服,须臾吐,并下如虾䗫衣三升。 又方:“服小便一百日,佳。”

    又方“麻子一升,熬令香熟,捣取酒三升,熟研,滤取一 升,饮尽,日二服尽,一石瘥。”一切病,自能饮食,不能酒, 任性多少。

    《治食饮辄吐方》:顿服生熟汤三升,即止。

    上气呕吐:芥子二升为末,蜜丸,寅时以井华水服如 梧子七丸,日二。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以酒浸服。

    针灸

    《素问》曰:“心热病者,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 赤,无汗,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刺足太 阴阳明。

    《灵枢》曰:“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 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 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 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甲乙经》曰:“热病汗不出而苦呕烦心,承光主之。 头项恶风,汗不出,凄厥恶寒,呕吐,目系急痛引頞,头 重项痛,玉枕主之。”

    醉酒风热发,两角眩痛,不能饮食,频满呕吐,《率谷》主 之。

    伤寒热盛烦呕,大椎主之。

    背痛恶寒,脊强俛仰,难食不下,呕吐多涎,鬲俞主之。 胸胁胀满,背痛恶风寒,饮食不下,呕吐不留住,魂门 主之。

    振寒瘈疭,手不伸,欬嗽唾浊,气鬲,善呕鼓颔,不得汗, 烦满因为疭衄,尺泽主之。“左窒刺右,右窒刺左。 热病烦心而汗不止,肘挛掖肿,善笑不休,心中痛,目 赤黄,小便如血,欲呕,胸中热,苦不乐太息,喉痹嗌干 喘逆,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短气胸痛,太陵主之。 热病烦心善呕,胸中憺憺,善动而热,间使主之。 热病腹满善呕”烦闷,大都主之。

    热病汗不出,善呕,苦痓,身反折,口噤,善鼓颔,腰痛不 可以顾,顾而有似拔者,善悲,上下取之出血,见血立 已。

    疟,欬逆,心闷不得卧,呕甚,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 寒厥足热,太谿主之。

    阳厥,凄凄而寒,少腹坚,头痛,胫股腹痛,消中,小便不 利,善呕。三里主之。

    欬而呕鬲,寒食不下,寒热,皮肉肤痛,少气不得卧,胸 满,支两胁,鬲上兢兢,胁痛,腹䐜,胸脘暴痛,上气肩背 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积聚,默然嗜卧,怠惰不欲 动,身常湿湿,心痛,无可摇者,脾俞主之。

    肺系急,胸中痛,恶寒,胸满悒悒然,善呕胆,胸中热,喘 逆,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鬲 中食饐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胀,皮肤骨痛,寒热烦满, 中府主之。

    寒濯濯,舌烦,手臂不仁,唾沫,唇干引饮,手腕挛,指肢 痛,肺胀上气,耳中生风,欬,喘逆痹,臂痛呕吐,饮食不 下,膨膨然,少商主之。

    寒热欬,呕沫,掌中热,虚则肩臂寒栗,少气不足以息, 寒厥交两手而瞀,时则寒热,饥则烦,饱则善面色变, 口噤不开,恶风泣出,列缺主之。

    寒热善呕,商丘主之。

    呕,厥寒,时有微热,胁下支满,喉痛嗌干,膝外廉痛,淫 泺胫酸,腋下肿,马刀瘘,肩肿,吻伤痛,太冲主之。 气疝哕呕,面肿,奔肫,天枢主之。

    胸胁背相引,心下溷溷,呕吐多唾,饮食不下,幽门主 之。

    欬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俞府主之。 胸满欬逆,喘不得呕吐,烦满不得饮食,神藏主之。 胸满呕无所出,口苦舌干,饮食不下,胆俞主之。 胸胁榰满,痹痛骨疼,饮食不下,呕逆气上烦心,紫宫 主之。

    胸胁榰满,鬲塞,饮食不下,呕吐,食复出,中庭主之。 伤食胁下满,不能展转反侧,目青而呕,期门主之。 胁下榰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胃中寒胀,食多,身体羸瘦,腹中满而鸣,腹䐜风厥,胸 胁榰满,呕吐,脊急痛,筋挛,食不下,胃俞主之。

    头痛食不下,肠鸣胪胀,欲呕时泄,三焦俞主之。 食饮不化,入腹还出,下脘主之。

    腹中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中,不嗜 食,胸胁榰满,喘息而冲鬲,呕,心痛,及伤饱,身黄疾,骨 羸瘦,章门主之。

    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欬逆呕吐,卒阴跳,腰痛,不 可以俛仰,面黑热,腹中䐜满,身热厥痛,“行间主之。” 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如颜青者,上星主之。取上 星者,先取譩譆,后取天牖。”风池 头身风,善呕怵,寒中少气,掌中热,胕急腋肿,“间使主 之。”

    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 衰,即取公孙及井俞。实则肠中切痛,厥,头面肿起,心 狂多饮,霍则鼓浊,腹中气大滞,热痛不嗜卧,霍乱,公 孙主之。

    呕吐烦满,魄户主之。

    黄瘅善欠,胁下满欲吐,脾俞主之。

    食饮善呕,不能言,《通谷》主之。

    寒热头痛如破,目痛如脱,喘逆烦满,呕吐,流汗难言, 头维主之。

    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 膺急,息难振栗,脉鼓气膈,胸中有热,支满不嗜食,汗 不出,腰脊痛,肺俞主之。

    气痛癃。小便黄。气满塞则遗溺。身时寒热。吐逆。溺难。 腹满。石门主之。

    《脉经》曰:“左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心脉也。苦心下毒 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刺手太阳经,治阳。 左手关上阴绝者,无肝脉也。苦癃,遗溺难言,胁下有邪气,善吐,刺足少阳经,治阳。”

    右手关上阴绝者,无脾脉也。苦少气下利,腹满身重, 四肢不欲动,善呕,刺足阳明经,治阳。

    《千金方》曰:“期门,主目青而呕。”

    胆输、章门,主“胁痛不得卧,胸满呕无所出。”

    章门,主心痛而呕。

    商丘、幽门、通谷,主喜呕。又云:“商丘,主脾虚冷,人病寒 不乐,好太息,多寒热,喜呕。”

    俞府、灵墟、神藏、巨阙,主呕吐胸满。

    率谷,主烦满呕吐。

    天容,主欬逆呕沫。

    胃腧、肾腧主呕吐。

    曲泽,主逆气呕涎。

    中庭、中府,主呕逆吐食不还出。

    石门,主呕吐。

    阳陵泉,主呕宿汁,心下憺憺。

    维道,主呕逆不止。

    少商、劳宫,主呕吐。

    绝骨,主病热欲呕。

    大锺、太谿,主烦心满呕。

    魂门、阳关,主呕吐不住,多涎。

    隐白,主膈中呕吐,不欲食。

    膈腧主吐食,又灸章门、胃脘。

    巨阙、胸堂,主吐食。

    头维,主喘逆烦满,呕沫流汗。

    魄户、中府,主肺寒热,呼吸不得卧,欬逆上气,呕沫喘 气相追逐。

    侠白,主欬,干呕烦满。

    少海,主气逆呼吸,噫哕呕。

    巨阙,主烦心喜呕。

    百会,主“汗出而呕痓。 商丘,主寒热好呕。”

    大椎,主伤寒热盛烦呕。

    肾腧,主“头身热。赤振栗。腰中四肢淫泺欲呕。”

    “尺滓”主气隔,喜呕鼓颔,不得汗,烦心身痛。

    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俛仰,身黄腹满,食呕,舌根直,灸 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 干呕,灸心主尺泽亦佳。

    又方灸乳下一寸,三十壮。

    又方,“干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不停,灸手间使五十 壮。若四肢厥,脉沉绝不止者,灸之便通”,此起死人法。 吐逆呕不得食,灸心腧百壮。

    《吐》,呕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者,灸膈腧百壮。 吐变不得下食,灸胸堂百壮。

    吐逆不得食,灸“巨阙”五十壮。

    吐逆食不住,灸胃脘百壮,三报。

    吐逆饮食却出,灸脾募百壮,三报。章门穴也

    吐呕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胆募百壮,三报。

    吐逆霍乱,吐血,灸手心主五十壮。

    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

    肺胀胁满呕吐上气等病,灸上椎并两乳上第三肋 间,各止七壮。

    胸中痛引腰背,心下呕逆。面无滋润,灸幽门上,随年 壮。穴在侠巨阙两边相去各半寸。一云一寸

    脾中风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满,身通黄,吐咸汁出者, 尚可治,急灸脾腧百壮,服续命汤。若目下青,手足青 者,不可复治。

    导引

    《古今医统》曰:“呕吐导引法,正坐,两手向后捉腕摩肋, 上下七息,左右换手亦然。除腹冷宿气积胃口饮食 进退,吐逆不下。”

    又法:偃卧,展胫,两手左𫏋,两足踵,以鼻内气,自极七 息。除腹中食呕。

    又法:坐,直舒两脚,以两手挽两足,自极十二通,愈肠 胃不能受食,吐逆。以两手直交两足底,脚痛舒,以头 枕膝下,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保生秘要》曰:“吐酸导引法,先念背推开至肾,其于肾 处,想水升上顶门,滴下心头以洗之。”

    伤食呕吐导引法:按“寅卯辰候,空心披衣起床,正身 直立,双手用力拿两肘膊,脚尖著地,脚跟双悬,起倒 力舂二九之数”,醉饱勿令,恐伤脏腑

    医案

    《卫生宝鉴》曰:“中书左丞相史公,年六旬有七,至元丁 卯九月间,因内伤自利数行,觉肢体沉重,不思饮食, 嗜卧懒言语,舌不知味,腹中疼痛,头亦痛而恶心。医 以通圣散大作剂料服之,覆以厚衣,遂大汗出,前证 不除,而反增剧,易数医四月馀不愈。予被召至燕,命 予治之。予诊视,得六脉沉细而微弦,不欲食,食即呕” 吐,中气不调,滞于升降,口舌干燥,头目昏眩,肢体倦 怠,足胻冷,卧不欲起。丞相素不饮酒,肢体本瘦,又因 内伤自利,又复发汗,是重竭津液,脾胃愈虚,不能滋 荣周身百脉,故使然也。非甘辛大温之剂,则不能温 养其气。《经》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又脾不足者,以 甘补之。黄芪、人参之甘,补脾缓中,故以为君。形不足 者,温之以气;当归辛温和血润燥;木香辛温升降滞 气;生姜、益智、草豆蔻仁辛甘大热,以荡中寒,理其正 气;白术、炙甘草、橘皮甘苦温,乃厚肠胃;麦糵宽肠胃 而和中,神曲辛热导滞消食而为佐使也。右件㕮咀 一两,水煎服之。呕吐止,饮食进,越三日,前证悉去。左 右侍者曰:“前证虽去,九日,不大便,如何?”予曰:“丞相年 高气弱,既利且汗,脾胃不足,阳气亏损,津液不润也, 岂敢以寒凉有毒之剂下之?”仲景曰:“大发汗后,小便 数,大便坚,不可用承气汤。如此虽内结,宜以蜜煎导 之。”须臾去燥屎二十馀块,遂觉腹中空快,上下气调, 又以前药服之,喜饮食,但有所伤,则以橘皮枳术丸 消导之,至月馀,其病乃得平复。丞相曰:“病既去矣,当 服何药以防其复来?”予曰:“不然,但慎言语,节饮食,不 可服药。夫用药如用刑,民有罪则刑之,身有疾则药 之。无罪妄刑,是谓虐民。无病妄药,反伤正气。军志曰 允当则归,服而舍之可也。”丞相悦而然之。

    《奇效良方》曰:“政和中,一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 呕吐,药与饮食俱不下,医者皆进丁香、藿香、滑石等 药,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后馀热留胃,孙兆竹茹汤 正相当尔,急治药与之,即时愈’。”

    《医学正传》曰:“在城黄氏妇,年将三十,产后因食伤致 胃虚,不纳谷四十馀日矣。闻谷气则恶心而呕,闻药 气亦呕,求予治。予曰:‘药不能入口,又将何法以治之 乎?恳求不已,遂制一方,用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甘 草二分,陈皮、藿香、砂仁各五分,炒神曲一钱,十年以 上陈仓米一合,顺流水二大,白盏煎沸,泡伏龙肝,研’” 细搅浑,放澄清,取一盏,加姜枣同煎前药至七分,稍 冷服此药,遂纳而不吐,别以陈仓米煎汤,时时与之, 日进前药二三服,渐能食粥而安。后以此法治十馀 人,皆验。

    《医宗必读》曰:“兵尊高元圃,久患呕吐,阅医颇众,病竟 不减。余诊之曰:‘气口大而软,此谷气少而药气多也。 且多犯辛剂,可以治表实,不可以治中虚,可以理气 壅,不可以理气弱。投以熟半夏五钱,人参三钱,陈仓 米一两,白蜜五匙,甘烂水煎服,二剂减十剂。安 屯院孙潇湘,夏月食瓜果过多,得食辄呕,十日弗止。 举家’”惊惶,千里迎余,比至署中,已二十日矣,困顿床 褥,手足如冰。余曰:“两尺按之有神,胃气缕缕不绝,袛 因中气本弱,复为寒冷所伤耳。”遂用红豆丸连进三 服,至明日便能食粥,兼与理中汤加丁香、沉香,旬日 之间,饮食如常矣。

    薛己《医按》曰:“府庠沈文姬母,食湿面,吞酸呕吐,绝食, 服芩连等剂,加寒热,口干流涎,又食冬瓜一星,而呕 吐愈甚。余谓此脾气虚寒也,急用盐艾、附子炒热熨 脐腹,又令其子口气接其母气,神气少苏,以参、术、附 子、陈皮为丸,如粟米大,津咽五七粒,次日加至十馀 粒,渐服煎剂一二匙,乃思粥饮。又以参术药五十馀” 剂而愈。

    谭侍御每头痛必吐清水,不拘冬夏,吃姜便止。余作 中气虚寒,用六君、当归、黄芪、木香、炮姜而瘥。 赵吏部文卿患吐不止,吐出皆酸味,气口脉大于人 迎二三倍,速予投剂。予曰:“此食郁上宜吐,不须用药。” 乃候其吐清水,无酸气,寸脉渐减,尺脉渐复,翌早吐 止,至午脉俱平复,勿药自安。

    余母六十有五,己卯春二月,饮食后,偶闻外言忤意, 呕吐酸水,内热作渴,饮食不进,惟饮冷水,气口脉大 而无伦,面色青赤。此胃中湿热郁水,投之以药,入口 即吐。第三日吐酸物,第七日吐酸黄水,十一日吐苦 水,脉益洪大,仍喜冷水。以黄连一味煎汤,冷饮少许。 至二十日加白术、白茯苓;至二十五日加陈皮;三十 七日加当归、炙甘草。至六十日始进清米饮半盏。渐 进薄粥饮。调理得痊。

    一妇人,吞酸嗳腐,呕吐痰涎,面色纯白,或用二陈、黄 连、枳壳之类,加发热作渴,肚腹胀满。余曰:“此脾胃亏 损,末传寒中。”不信,仍作火治,肢体肿胀如蛊。余以六 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胃气渐醒,饮食渐进,虚火归经; 又以补中益气加炮姜、木香、茯苓、半夏,兼服全愈。 陈湖陆。母,久患心腹疼痛,每作必胸满呕吐,厥逆面赤唇麻,咽干舌燥,寒热不时,而脉洪大。众以痰火 治之,屡止屡作。迨乙巳春,发热频甚,用药反剧。有朱 存默氏谓服寒凉药所致,欲用参、术等剂。彼疑痛无 补法,乃延予以折中焉。予诊之曰:“此寒凉损真之故, 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且脉息弦洪而有怪状,乃脾气 亏损,肝脉“乘之而然,惟当温补其胃。”遂与补中益气 加半夏、茯苓、吴茱萸、木香,一服而熟寐彻晓,洪脉顿 敛,怪脉顿除,诸证释然。

    《医门法律》曰:“倪庆云病膈气十四日,粒米不入咽,始 吐清水,次吐绿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呼吸将绝,医 已歇手。”余适诊之,许以可救。渠家不信。余曰:“尽今一 昼夜,先服理中汤六剂,不令其绝,来早转方,一剂全 安。”渠家曰:“病已至此,滴水不能入喉,安能服药六剂 乎?”余曰:“但得此等甘温入口,必喜而再服,不须过虑。” 渠诸子或庠或弁,亦知理折,佥曰:既有妙方,何不即 投见效,必先与理中,然后迺用,此何意也?余曰:“《金匮》 有云:病人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吾于此 病,分别用之者有二道:一者以黑水为胃底之水,臭 水为肠中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液久已不存, 不敢用半夏以燥其胃也。一者以将绝之气,止存一 系,以代赭坠之,恐其立断,必先以理中分理阴阳,脾 气易于降下,然后代赭得以建奇奏绩,一时之深心, 即同千古之已试,何必更疑。及简仲景方,见方中止 用煨姜而不用干姜,又谓干姜比半夏更燥,而不敢 用。余曰:尊人所噫者,下焦之气也;所呕者,肠中之水 也。阴乘阳位,加以日久不食诸多,蛔蛊必上居膈间, 非干姜之辣,则蛔虫不下转,而上气亦必不下转,妙 处正在此,君曷可泥哉?诸子私谓言有大而非夸者, 此公颇似,姑进是药,观其验否。进后果再索药。二剂 后,病者能言,云:“内气稍接,但恐太急,俟天明再服后 旦转方为妥。”至次早未及服药,复请前医参酌,众医 交口极沮,渠家并后三剂,不肯服矣。余持前药一盏, 勉令服之,曰:吾即于众医前立地转方,顷刻见效,再 有何说?乃用旋覆花一味煎汤,调代赭石末二茶匙 与之,才一入口,病者曰:“好药,吾气已转入丹田矣,但 恐此药难得。”余曰:“易耳。”病者十四日衣不解带,目不 交睫,惫甚,因图脱衣安寝,冷气一触复呕,与前药立 止。思粥令食半盏,渠饥甚,竟食二盏,少顷已食六盏 复呕,与前药立止。又因动怒,以物击婢复呕,与前药 立止。已后不复呕,但困惫之极,服补药二十剂,丸药 一斤,将息二月,始能远出,方悔从前少服理中二剂 耳。

    岵翁公祖,偶因饱食当风,忽然一吐,倾囊而出,胃气 大伤。随召诊问,体中微似发热,左关之脉甚大。自云: “始先中脘不舒,今觉气反攻左,始用梨汁不投,今用 蔗浆稍定,不知此何证也?”《昌因断》曰:此虚风之候也, 以胃中所受之水谷,出尽无留,空虚若谷,而风自内 生,兼肠中久蓄之风,乘机上入,是以胃中不安。然风 入于胃,必左投肝木而从其类,是以气反攻左,而左 脉即为之大且劲。《内经》云:“风淫于内,治以甘寒。”梨汁、 蔗浆,俱甘寒对证之物,而一效一不效者,又可知胃 中气虚已极,不耐梨性之达下,而喜蔗性之和中也。 于是以甘寒一派之药定方,人参、竹沥、麦门冬、生地 黄之属。众议除参不用。服后腹中呱呱有声,呕出黄 痰少许,胸中遂快,次早大便亦通,证似向安,然有可 怪者,本是胃经受病,而胃脉反不见其病袛是上下 两旁心肾肝肺之脉,时时另起一头,不安其常,因为 剖心。争论谓此非上下两旁之见病端也,乃中央气 弱,不能四迄,如母病而四子失乳,故现饥馁之象耳。 观祖翁自云:“口中之味极淡。”又云:“水到喉管”,即汪注 不肯下行,明明是胃中之气不转,宿水挡住喉间,不 能更吞新水耳。宜急用四君子汤以理胃气,则中央 之枢轴转,而四畔之机关尽利,喉管之水汽不逆,而 口中之淡味亦除矣。如不见信,速请明者,商之不便 在此,羁时误事也。然而言过激烈,反怪为故意惊骇, 改召二医,有谓中风者,有谓伤寒者,见各不同。至于 人参之可用,则同声和之;谓证之轻而易疗,则同力 担之;微用发表之药,即汗出沾濡,又同口赞之。曾不 顾已竭之胃气,追之实难,反开关而纵之去,于是气 高神荡,呃逆不休矣。再徼幸而投黄连一剂,将绝之 系,加极苦以速其绝。二医措手不及,复召昌至,则脉 已大乱,如沸如羹,频转频歇,神昏不醒,身强莫移,年 寿间一团黑滞,其气出则顺而入必哕,通计昼夜一 万三千五百息,即得一万三千五百哕矣。二医卸祸, 谓昌前所议四君子汤,今始可用。吁嗟!呼吸存亡,尚 图雍容樽俎乎?据理答之曰:“气已出而不入,再加参、 术之腻,阻立断矣。惟有仲”景旋覆代赭石一方,可收 神功于百一进一剂而哕势稍减;二剂加代赭至五 钱,哕遂大减,连连进粥,神清色亮,脉复体轻。再用参、 苓、麦冬、木瓜、甘草平调二日,遂康复如初。此盖祖翁 少时纯朴不凋,故松柏之姿,老而弥劲,非尽药之功能也。即论药亦非参、之力,乃代赭、坠参下行之力也。 《景岳全书》曰:“凡胃寒者,多为呕吐,而中寒毒者,又必 吐而兼泻。”余在燕都,尝治一吴参军者,因见鲜蘑菇 肥嫩可爱,令庖人贸而羹之,以致大吐大泻。延彼乡 医治之,咸谓速宜解毒,乃以黄连、黑豆、桔梗、甘草、枳 实之属连进之,而病益甚,遂至胸腹大胀,气喘水饮 皆不能受,危窘已甚。延救于余,投以人参、白术、甘草、 干姜、附子、茯苓之类,彼疑不敢用,曰:“腹胀气急,口干 如此,安敢再服此药?”乃停一日,而病愈剧,若朝露矣。 因而再恳,与药如前。彼且疑且畏,而决别于内,阃曰: “必若如此,则活我者此也,杀我者亦此也。余之生死, 在此一举矣。”遂不得已,含泪吞之。一剂而呕少止,再 剂而胀少杀,遂大加熟地黄,以兼救其泻亡之阴。前 后凡二十馀剂,复元如故。彼因问曰:“余本中毒致病, 乡人以解毒而反剧,先生以不解毒而反愈者,何也?” 余曰:“毒有不同,岂必如黄连甘桔之类,乃可解耶?即 如蘑菇一物,必产于深坑枯井,或沉寒极阴之处,乃 有之,此其得阴气之最盛,故肥白最嫩也。公中此阴 寒之毒,而复解以黄连之寒,其谓之何?兹用姜、附,非 所以解寒毒乎?用人参、熟地,非所以解毒补元气乎? 然则彼所谓解毒者,适所以助毒;余所谓不解毒者, 正所以解毒也。理本甚明,而人弗能辨,凡诸病之误 治者,无非皆此类耳。”公顿首愀然叹曰:“使非吾丈,吾 几为含冤之魄矣。”祈寿诸梓,以为后人之鉴云。 金宅少妇,宦门女也。素任性,每多胸胁痛及呕吐等 证,随调随愈。后于秋尽时,前证复作,而呕吐更甚。病 及两日,甚至厥脱不省,如垂绝者再。后延予至,见数 医环视,佥云汤饮诸药,皆不能受,入口即呕,无策可 施。一医云:“惟用独参汤,庶几可望其生耳。”余因诊之, 见其脉乱数甚,而且烦热躁扰,莫堪名状。意非阳明 之火,何以急剧若此?乃问其欲冷水否,彼即点首,遂 与以半锺。惟此不吐,且犹有不足之状,乃复与一锺, 稍觉安静。余因以太清饮投之,而犹有谓此非伤寒, 又值秋尽,岂堪此乎?余不与辨,及药下咽即甘睡,半 日不复呕矣。然后以滋阴、轻清等药调理而愈。大都 呕吐多属胃寒,而复有火证,若此者,《经》曰:“诸逆冲上, 皆属于火。”即此是也。自后凡见呕吐,其有声势涌猛, 脉见洪数,证多烦热者,皆以此法愈之。

    “胡宅小儿,年甫三岁,偶因饮食不调,延幼科诊治,所 用之药,无非清火化滞等剂,因而更损胃气,反致呕 吐溏泄。复加清利,遂致吐蛔。初止数条,渐至数十条, 细如灯草,甚至成团,搅结而出,早晚不绝,所下者亦 如之,羸困至极,求治于余,因与温胃饮二三剂,其虫 朝夕不止,其多如故。初不识其何所从来,而神化之” 速,一至如此。乃翁切恳曰:“止此一儿,生死在公矣。万 望先逐此虫,虫不尽则病日甚,其能生乎?”予弗之听, 但以前药倍加人参,仍加附子,二三剂而呕吐渐稀, 泻亦随止。泻止后,乃以理阴煎、温胃饮出入间用十 馀日而虫渐少,一月馀而饮食进,肌肉生,复元如故 矣。其翁积诚称谢,因问曰:“小豚之病,诚然危矣,今何 以不治虫,不治呕泄,而三者俱愈,可闻教乎?”予曰:“公 之所畏者,虫也,予之所畏者,胃气也。且凡逐虫之药, 无有不伤胃气者,向使胃气再伤,非惟不能逐虫,而 命必随之矣,其害孰甚?故保全之权,在知本末。但使 脾胃日强,则拔去化虫之源,而三病同归一得矣,尚 何虫泻之敢横哉。”

    “王宅少妇,年未二旬,素喜瓜果生冷,因常病心腹疼 痛,每发必数日不食。后及二旬之外,则每发必至吐 蛔,初吐尚少,自后日甚日多,每吐必一二十条,每发 必旬日不食。所经诸医,但知攻虫,旋去旋生,百药不 效。予为诊视脉证,并察病因,知其伤于生冷,以致脾 胃虚寒,阴湿气聚,故为此证。使不温养脾胃,以杜寒 湿化生之源,而但事攻虫,虫去复生,终无济也。”因制 温脏丸与之,药未完而病随愈矣。后因病愈,而少年 任意,仍耽生果,旧病复作,再制丸服乃得愈。观此二 证,如前之小儿,乃因凉药伤脾,所以生虫;后之女人, 乃因生果伤胃,所以生虫。可见阴湿内淫,而脾胃虚 寒,是即生虫之由也。故凡治虫之法,“但察其别无疳 热等证者,悉当以温补脾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