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277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七十七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二百七十七卷目录
医部汇考二百五十七
霍乱门一
黄帝素问〈气交变大论〉
张机金匮要略〈转筋 因食成霍乱〉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治〉
王叔和脉经〈脉法〉
脉诀〈脉法〉
孙思邈千金方〈总论〉
刘完素六书〈总论〉
成无己明理论〈总论〉
张从政儒门事亲〈吐泻死生如反掌说〉
朱震亨心法〈霍乱证治 绞肠沙证治〉
戴思恭证治要诀〈霍乱〉
楼英医学纲目〈霍乱〉
王纶明医杂着〈霍乱〉
李梴医学入门〈霍乱证治〉
李中梓医宗必读〈总论治法〉
王肯堂证治准绳〈总论证治〉
喻昌医门法律〈病分冒暑避暑〉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证 治法 调摄宜素 分别三因〉
陈士铎石室秘箓〈霍乱治法 干霍乱治法〉
艺术典第二百七十七卷
医部汇考二百五十七
霍乱门一
《黄帝素问》
《气交变大论》
岁土不及,风迺大行,民病飧泄霍乱。
〈注〉“土运不及,六己岁也,飧泄霍乱”,风木伤土之病,
土郁之发,民病霍乱。
〈注〉感土气而发。
《汉张机金匮要略》
转筋
转筋之为病。其人脚臂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 者。鸡屎白散主之。
因食成霍乱
驴马肉合猪肉食之,成霍乱。
兔肉著干姜食之,成霍乱。
《伤寒论》
《辨霍乱病脉证治》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是名霍乱。”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 “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 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似欲大 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去鞕,十三日 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下利后当便鞕。鞕则能食者愈。今更不能食。到后经 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 属阳明也。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 小和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 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 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 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发汗后,水谷不得入口者,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 止,呕吐而利者,名曰霍乱。
《晋王叔和脉经》
《脉法》
右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太阴经也。病苦泄注,腹满气 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
脉伏者霍乱。
《脉诀》
《脉法》
《杂病歌》曰:“霍乱之候脉微迟,气少不语大难医,三部 浮洪必救得,古今课定更无疑。”
伏脉歌曰:“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蓄饮 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总论》
原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饮食,非关鬼神。夫饱食腥脍, 复餐乳酪,海陆百品,无所不啖。眠卧冷席,多饮寒浆, 胃中诸食,结而不消,阴阳二气,拥而反戾。阳气欲升, 阴气欲降,阴阳乖隔,变成吐利,头痛似破,百节如解, 遍体诸筋,皆为回转。论证虽小,卒病之中,最为可畏。 虽临深履危,不足以谕之。养生者宜达其旨趣,庶可 免于夭横矣。
凡霍乱,务在温和将息,若冷,即遍体转筋。凡此病,定 一日不食为佳,乃须三日少少粥食,三日以后,可恣 意食息,七日勿杂食为佳,所以养脾气也。
大凡霍乱,皆中食脍酪,及饱食杂物,过度不能自裁, 夜卧失覆,不善将息,所致陨命者,众人生禀命,以五 脏为主。夫五脏者,即是五行,内为五行,外为五味,五 行五味,更宜扶抑,所以春夏秋冬逆调理之,食啖不 可过度。凡饮食于五脏相克者为病,相生者无他。《经》 曰:“春不食辛,夏无食咸,季夏无食酸,秋无食苦,冬无” 食甘,此不必全不食,但慎其太甚耳。谚曰:“百病从口 生”,盖不虚也。四时昏食,不得太饱,皆能生病。从夏至 秋分,忌食肥浓,然热月人自好冷食更与肥浓,兼食 果菜,无节极遂逐冷眠卧,冷水洗浴,五味更相克贼, 虽欲无病,不可得也。所以病苦,人自作之,非关运也。 《书》曰:“非天夭人,人自绝命。”此之谓也。
凡诸霍乱,忌与米饮,胃中得米即吐。不止,但与厚朴 葛根饮。若冬瓜叶饮,但沾渍咽喉,而不可多与。若服 汤时,随服吐者,候吐定乃与之。诊脉绝不通,以桂合 葛根为饮。吐下心烦,内热,汗不出,不转筋,脉急数者, 可与犀角合葛根为饮。吐下不止,发热心烦欲饮水, 可少饮米粉汁为佳。若不吐,与葛根荠苨饮服之。 霍乱吐多者,必转筋,不渴即脐上筑。霍乱而脐上筑 者,为肾气动,当先治其筑,治中汤主之。去术加桂心。 去术者,以术补虚故也,加桂者,恐作贲㹠也。霍乱而 脐上筑,吐多者,若下多者,霍乱而惊悸。霍乱而渴,霍 乱而腹中痛,呕而吐利,呕而利,欲得水者,皆用治中 汤主之。
《金刘完素六书》
《总论》
医之用药,如将帅之用兵。《本草》曰:良医不能以无药 愈疾,犹良将无兵不足以胜敌也。故用药如用兵。转 筋霍乱者,治法同,用兵之急,不可缓也。故吐泻不止 者,其本在于中焦,或因渴大饮,或因饮而过量,或饥 而饱甚,或湿内甚,故阴阳交而不和,是为吐泻。仲景 曰:“邪在上焦则吐,邪在下焦则泻,邪在中焦则既吐” 且泻,此为急病也。然吐利为急,十死其一二。如挥霍 撩乱,而不得吐泻,此名干霍乱,必死。法曰:既有其入, 必有所出。今有其入而不得其出者,否塞也。故转筋 吐泻者,其气有三:一曰风,二曰火,三曰湿。吐为暍热, 王注曰:炎热薄铄心之气也。火能炎上,故吐也。泻为 湿。叔和云:湿多成五泄。《内经》曰:“湿胜”则濡泻。又曰:“风 胜则动筋。”属肝而应于风木,故脚转筋而燥急。《内经》 曰:诸筋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故仲景治法曰:热 多欲饮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凡觉此 证,或先五苓益元,桂苓甘露饮,乃吐泻之圣药。慎无 与粟米粥汤,谷入于胃则必死。《本草》曰:“粟米味咸,微 寒,无毒。主养胃气,去”脾胃中热而益气。霍乱者,脾胃 极损,不能传化,加以粟米,如人欲毙,更以利刀锯其 首,岂有能生者耶?如吐泻多时,欲住之后,宜微以粥 饮渐渐养之,以迟为妙。
如吐泄不止,身出冷汗无脉者,可服《泄利门》中浆水 饮兼桂枝汤、白术汤皆可服。《痢门》中药,亦可选用。 吐下霍乱,三焦为水谷传化之道路,热气甚则传化 失常,而吐泻霍乱,火性躁动故也。或云热无吐泻,止 是停寒者,误也。大法吐泻烦渴为热,不渴为寒。或热 吐泻始得之,亦有不渴者,若不止则亡液而后必渴。 或寒本不渴,若亡津液过多,则亦燥而渴也。但寒者 脉当沉细而迟,热者脉当实大而数。或损气亡液过 极,则脉亦不能实数而反弱缓,虽尔亦为热矣。 霍乱吐下,湿为留饮痞隔,而传化失常,故甚则霍乱 吐泻也。
一切吐泻霍乱,通宜五苓散、益元散、白术散。吐泻烦 渴,并中外诸邪所伤而吐泻腹满痛闷者,并皆桂苓 甘露饮、淡渗汤。
《成无己明理论》
《总论》
《伤寒》霍乱,何以明之?上吐而下利,挥霍而撩乱是也。 邪在上焦者,但吐而不利;邪在下焦者,但利而不吐。 若邪在中焦,胃气不治,为邪所伤,使阴阳乖隔,遂上 吐而下利。若止呕吐而利,经止,谓之吐利必也。上吐 下利,躁扰烦乱,乃谓之霍乱。其与但称吐利者,有以 异也。伤寒吐利者,邪气所伤;霍乱吐利者,饮食所伤 也。其有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者,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也。《经》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 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是霍 乱兼伤寒者也。霍乱头痛发热,热多欲饮水者,五苓 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以其中焦失治, 阴阳乖隔,必有偏者,偏阳则多热,偏阴则多寒。许仁 则曰:“病有干霍乱,有湿霍乱。干霍乱死者多,湿霍乱 死者少。”盖吐利则所伤之物得以出泄,虽甚则止于 胃中,水谷泄尽则止矣,所以死者少。其干霍乱而死 者多,以其上不得吐,下不得利,则所伤之物不得出 泄,拥闭正气,关隔阴阳,烦扰闷乱,躁无所安,喘胀而 死。呜呼!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者,岂得致霍乱耶。饮食 自倍,肠胃乃伤,丧身之由,实自致尔。”
《元张从政儒门事亲》
《吐泻死生如反掌说》
巢氏先贤也,固不当非之。然其说有误者,人命所系, 不可不辩也。今之医者家,置本以为绳墨,呜呼!何今 之人信巢氏而不信《素问》也?此余不得不为之说。且 巢氏论霍乱吐泻,皆由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相 干,致肠胃之间变而为霍乱。寒气客于脾则泻,寒气 客于胃则吐,亦由饮酒食肉,腥脍生冷过度,或因居 “处坐卧湿地,当风取凉风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 脾胃得冷,水谷不消,皆成霍乱。其名有三:一曰胃反。 胃气虚逆,反吐饮食。二曰霍乱。言其病挥霍之间,便 致撩乱也。三曰晡,食变逆者也。霍乱者,脉必代。”又云: “七月间食蜜,令人暴下霍乱。”此皆巢氏霍乱之论也。 予以为不然。夫医之治病,犹书生之命题,如秋伤于 湿,冬生欬嗽,是独以湿为主,此犹书生之独脚题也。 风、湿、暍三气合而成霍乱、吐泻、转筋,此犹书生之鼎 足题也。风者风木,内应足厥阴肝木;湿者雨化,内应 足太阴脾土;暍者火热,内应手少阴心火。此风、湿、暍 三气之所生也。《内经》曰:“土气之下,木气乘之。”是肝木 乘脾土也。又曰:“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阳所至为 呕涌。注云:食不下也。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太 阴所至为濡化也。”注云:“湿化也。”又曰:“太阴所至为湿 生,终为注雨。故转筋者,风主肝,肝主筋,风急甚,故转 筋也。吐者暍也。火主心,心主炎上,故呕吐也。泄注者, 土主湿,湿主脾,湿下注,故泄注也。”此三者,岂非风湿 暍?如《书生》鼎足题耶?脾湿土气,为风木所克,土化不 行矣。亢无雨,火盛过极,土怒发焉。极则为雷霆骤雨 烈风,盖土气在上,木气乘之故也。是以大水横流,山 崩岸落,石迸沙飞,岂非太阴湿土怒发之象耶?故人 病心腹满胀,肠鸣而为数便,甚则心痛胁䐜,呕吐霍 乱厥,发则注下胕肿,身重。启元子云:“已上病证,皆脾 热所生也。”乃知巢氏所论,正与《素问》、启元子相违。故 《内经》治法,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先可用淡剂 流其湿,辛凉以退其风,咸苦以解其暍,冰水以救其 内涸。大忌食粟米粥,饮者立死。伟哉!王冰之言,脾热 一句,可以为方。世俗止知取其头巾而濯之,以饮其 水,亦取黑豆、皂矾头垢寒凉,然近似终不足以制其 甚。又有以寒水沃其手足者,大非四肢已厥,更以寒 水沃之,则益厥矣。曷若以寒水沃其心之为愈也。 夫霍乱吐泻不止者,可用五苓散、益元散,各停冰水 调下五七钱。如无冰水,可用新汲水调下桂苓甘露 散、玉露散,清凉饮子调下五七钱亦可。如无已上诸 药,可服地浆三五盏亦可。地浆者,可于净地掘一坑, 用新汲水一桶于内,搅令浑,候澄清,连饮三五盏,立 愈。大忌白术汤、姜桂乌附种种燥热之药,若服之,则 必死矣。
霍乱吐泻,水谷不化,阴阳错乱,可服淡剂,调以冰水, 令顿服之则愈。
凡呕吐而泻,病名曰何也?《内经热论》云:此乃转筋霍 乱之证也。何气使然?此乃邪气在于中焦,使阴阳二 气不能升降。其证先心痛则吐,先腹痛则泻,心腹俱 痛则吐泻并作,致使挥霍之间,自然撩乱。此证喜寒 冷之物,可用冰水调五苓益元则愈矣,大忌热物。转 筋之病,治之奈何?经曰:劳者温之。温者温存之意也。 又一法:生姜汤、益元散、白术散、禹攻散加冰沉,冷细 细呷之。渴未止者,频频饮之,如无冰,新汲水亦得。
《朱震亨心法》
《霍乱证治》
内有所积,外有所感,致成吐泻,仍用二陈汤加减作 吐,以提其气。此非鬼神,皆属饮食,前人确论,乃阳不 升,阴不降,乖隔而成。切莫与谷食,虽米饮一呷,入口 即死。必待吐泻过二三时,直至饥甚,方可与稀粥食 之。脉多伏欲绝,或吐泻不彻,还用吐提起其气,或用 樟木煎汤吐之亦可。《大法》生姜理中汤最好,不渴者 可用。如渴者用五苓散。有吐者以二陈汤探吐。亦有 可下者。
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其乳近两 边,此《千金》妙法也。
转筋皆属乎血热,四物汤加酒芩、红花、苍术、南星,前服。
干霍乱者,最难治,死在须臾,升降不通,当以吐提其 气,极是良法。世多用盐汤,此系内有物所伤,外有邪 气所遏。有用吐者,则兼发散之义。有用温药解散者, 不可用凉药,宜二陈汤加解散药。
霍乱之候,挥霍变乱,起于仓卒,多因夹食伤寒,阴阳 乖隔,上吐下利,而躁扰痛闷,是其候也。偏阳则多热, 偏阴则多寒,卒然而来,危甚风烛其湿,霍乱死者少, 干霍乱死者多,盖以所伤之物,或因吐利而尽,泄出 则止,故死者少也。夫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所伤之物, 拥闭正气,关格阴阳,其死者多。或有寒腹满而痛,四 肢拘急,转筋下利者,以理中汤加生附子、官桂。 中暑霍乱,烦躁大渴,心腹撮痛,四肢冷,冷汗出,脚转 筋,用藿香散。《千金》云:“转筋者,用理中汤加火煅石膏。” 若霍乱吐泻,心腹㽲痛,先以盐汤探吐,后服藿香正 气散,加木香半钱。若频欲登圊不通者,更加枳壳一 钱。人于夏月多食瓜果,多饮冷乘风,以致食留不化, 因食成痞,隔绝上下,遂成霍乱。以六和汤倍加藿香 煎服,皆要药也。
《绞肠沙证治》
绞肠沙作痛。以樟木煎汤大吐。或白矾调汤吐之。盐 汤亦可。探吐。宜刺委中出血。
《明戴思恭证治要诀》
霍乱
霍乱之病,挥霍变乱,起于仓卒,与中恶相似,俗呼为 触恶,但有吐利为异耳。其证胸痞腹㽲,气不升降,甚 则手足厥逆,冷汗自出,或吐而不泻,或泻而不吐,或 兼作吐泻,或吐泻不透,宜苏合香丸,以通其痞塞,继 进藿香正气散加木香半钱,仍以苏合香丸调吞来 复丹。若果泻已甚,则不可用来复丹。泻而不吐,胸膈 痞满,先以阴阳汤或浓盐汤顿服,以导其吐,已吐未 吐,并藿香正气散,间进苏合香丸。吐而不泻,心腹㽲 痛,频欲登圊,苦于不通,藿香正气散加枳壳一钱,多 下来复丹,欲捷则用生枳壳。若不能见效,逼迫已甚, 其势不容不用神保丸。但神保丸虽能通利入大肠 有功,若隔于上而不能下,转服转秘,须用来复丹研 末,汤调,吞下养正丹百粒,庶可引前药到下。“吐泻兼 作,心腹缠扰未安者,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木香各半 钱。不愈则投四顺汤。”
吐利不止,元气耗散,病势危笃,或水粒不入,或口渴 喜冷,或恶寒战掉,手足冷逆,或发热烦躁,欲去衣被, 此盖内虚阴盛,却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为热,宜 理中汤,甚则附子理中汤,不效则四逆汤,并宜放十 分冷服。
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心腹缠扰,痛不可忍,上下不通, 言语不定,如见鬼神,俗谓之干霍乱。先以浓盐汤顿 服,次调苏合香丸吞下来复丹,仍进藿香正气散,加 木香、枳壳各半钱。近世俗医谓之“卷肠沙”,人多信之, 殊不知即是霍乱,侥幸而愈者,一通之功耳。
霍乱转筋:理中汤加冻胶锉炒一钱,仍令其系缚腿 胫。若筋入腹,即通身转筋者,不可治。转筋者,以造曲 蓼汁暖热浸,或用浓盐汤浸。
霍乱已透,而馀吐,馀泻未止,腹有馀痛,宜一味报秋 豆叶煎服。干者尤佳。
霍乱之后,阳气已脱,或遗尿而不知,或气少而不语, 或膏汗如珠,或大躁欲入水,或四肢不收,皆不可治。 霍乱并诸吐泻后,胸膈高起,痞塞欲绝,理中汤加枳 实半钱,茯苓半钱,名“枳实理中汤。”吐泻已愈,而力怯, 精神未复者,十补饮。
夏天感暑吐泻如霍乱者,六和汤、香薷汤,皆是要药。 大吐泻,复厥逆躁扰,审其因暑得者,止宜香薷饮。 人于夏月多食瓜果,及饮冷乘风,以致食留不化,因 食成痞,隔绝上下,遂成霍乱,六和汤倍藿香,煎熟调 苏合香丸。
《楼英医学纲目》
霍乱
霍乱证本自胃家,或因寒饮,或因饮水,或伤水毒,或 感湿气,冷热不调,水火相干,阴阳相搏,转筋挛痛,经 络乱行,暴作吐泻,中焦胃气所主也。察其色脉,随经 标本,此治霍乱吐泻之法也。
霍乱,遍身,转筋,肚痛,四肢厥冷欲绝者,其脉洪大,易 治;脉微,囊缩舌卷,不治。
吐泻不止,当渴而反不渴,脉微细而弱者,理中汤。 吐泻转筋,身热脉长,阳明本病也,宜和中,四君子汤、 平胃散。建中汤:每服一两,水三盏,姜五片,煎至一盏, 去查温服。或四君子汤:“脉浮自汗者,四君子加桂主 之,脉浮无汗者,四君子加麻黄主之。”
如吐泻转筋,自汗脉浮者,四君子加桂五钱主之。 如吐泻转筋,胁下痛,脉弦者,宜木瓜柴胡汤,平胃散 加木瓜五钱亦可也。
如吐泻后。小便不通。胃中实痛者。四君子汤加大黄一两主之。
如吐泻转筋,腹中痛,体重,脉沉而细者,宜四君子汤 加芍药、高良姜《四君子汤》四味各一两,芍药、良姜各 五钱,同煎服。
如吐泻霍乱,四肢拘急,脉沉而迟者,此少阴也,宜四 君子汤加姜、附、厚朴、四君子、四味各一两,生姜、附子、 厚朴炮制各三钱,同煎服。
如“吐泻转筋,四肢厥冷,脉微缓者,属厥阴”,宜建中汤 加附子当归汤。
香薷饮治非时霍乱。大渴烦躁。汗出转筋。疼痛不可 忍者。
霍乱转筋:“香薷煮汁饮之,无不瘥者。” 霍乱腹痛,心烦短气,未得吐下。若转筋,“烧栀子二十 枚,研末,熟水调下。”
霍乱转筋,吐泻不止,宜半夏汤为末。渴者凉水下,不 渴者,温水下无时。如吐泻不止,身无汗者,可与泻利 门浆水散,兼桂枝汤,又可与白术汤。
霍乱转筋者,用理中汤去术,加附子一枚生用。 霍乱之证,轻则上吐下泻,两脚转筋,甚则遍体转筋, 腹肚疼痛,手足厥冷。若欲绝者,仓卒之际,宜于脐中 灼艾,及用蓼一把煎汤泡洗,次投以“姜附理中汤”之 类。其脉洪大者易治;脉微肾缩舌卷者不治。
《素问》:“土郁之发,民病呕吐,霍乱注下。”又“太阴所至为 中满,霍乱吐下。”此湿土霍乱,即仲景五苓散、理中丸 之类是也。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霍乱飧泄,此土虚风胜霍 乱,即罗谦甫“桂苓白术散”之类是也。
热至则身热。霍乱吐下。此热霍乱。即《活人书》。香薷散 之类是也。
《王纶明医杂着》
霍乱
暑热之时,外无寒邪,内伤冰水冷物,腹痛泄泻,或霍 乱吐逆,宜缩脾饮,砂仁、草果、甘草、扁豆、干姜、乌梅,或 理中汤加神曲、麦芽、缩砂、苍术,此专治内温中消食 也。若吐泻脉沉微甚者,不可用凉药,可用附子大顺 散、熟附子、甘草、干姜、杏仁、桂,或附子理中汤加芍药。 夏月多食冷物,及过饮茶水,致伤脾胃,吐泻霍乱,故 治暑药多用温脾消食,治湿利小便,医者要识此意。 若既伤暑热,复伤生冷,外热内寒,宜先治其内温中 消食,次治其外清暑补气,而以理脾为主,于前阴阳 二条内,相兼取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已兼此意。其用 黄芪、升麻、人参、白术、甘草、麦门冬、当归、五味、黄蘗、葛 根,是清暑补气也。苍术、神曲、陈皮、泽泻、青皮,是治内 补脾也。
〈注〉按:前证又当分别中暑、中暍、脉虚、脉沉、无汗、有汗、发热、不热、作渴、不渴,或泻、不泻、饮寒饮热,辨其阴阳虚实,不可泛投寒凉之剂。盖为夏月伏阴在内,古人用附子大顺散之类温补阳气,厥有旨哉!何今之老弱,至夏月患食少体倦,发热作渴,或吐泻腹痛、头痛诸证,反服香薷饮,复伤元气,无不招引暑证,以致不起。至若清暑益气汤内用猪苓泽泻之类。必审其果有湿热壅滞。方可用之。否则亏损其阴。而伤其目矣。用当审察。
若夏秋暑热,因过用冷物茶水伤其内,又过取凉风 伤其外,以致恶寒发热,胸膈饱闷,饮食不进,或兼呕 吐泄泻,此内外俱伤寒冷也。人参、干姜炒至紫色厚 朴姜水炒、陈皮、羌活、枳实、白茯苓各一钱、白术一钱 五分、甘草炙五分,姜水煎,食前温服。
〈注〉按前证宜用此方,如未应,宜用藿香正气散。若内外已解,寒热未退,或饮食不进,宜用六君子。《保命集》云:“霍乱属阳明证,宜用和中、平胃、建中汤辈,或四君子汤。脉浮自汗,四君子加桂枝主之。脉浮无汗,四君子加麻黄。吐利转筋,胁下痛,脉弦者,木克土也,用平胃散加木瓜,或建中加柴胡、木瓜。吐利转筋,腹痛体重”,脉沉而细,四君子加白芍药、良姜。吐利,四肢拘急,脉沉而迟,属少阴,四君子加姜、附、厚朴。吐利,四肢厥冷,脉微缓,属厥阴,建中加归、附。吐利头痛而身热,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寒多不欲水者,理中丸主之。《元戎》云:“太阴证,霍乱者,理中加橘红。吐下腹痛,手足逆冷,理中加熟附子。吐利后,转筋者,理中”加火煅石膏一两。
若夏暑在途中常服以壮元气,清热驱暑,服之免中 暑、霍乱、泄泻、痢疾等证。方用:人参一钱二分白术一 钱五分五味子十粒杵碎麦门冬去心白芍药炒白 茯苓各一钱知母炒陈皮香薷各七分黄芩炒三分 甘草炙五分姜水煎食温服。
〈注〉按:“前证若人元气虚弱,宜用补中益气去柴胡、升麻,加麦冬、五味,或少加炒黑黄蘗,人参益气汤亦可用。”
若遇劳倦辛苦,用力过多,即服后方二三服,免生内 伤发热之病。此方主于补气。黄芪一钱半,蜜炙人参麦门冬去心陈皮白术各一钱甘草炙七分姜枣水 煎,食前温服。劳倦甚,加熟附子四五分。
〈注〉按:前论开世俗之蒙聩,济无竆之夭枉。“若素畏寒饮食者,附子尤宜。若素喜寒饮食者,去肉桂,或以炮姜代之。若果因暑热伤气,而四肢困倦,或手足麻木者,先用人参益气汤,后用补中益气汤。”
《李梴医学入门》
《霍乱证治》
一种暑霍乱,即湿霍乱,但此疾夏秋为甚,纵寒月亦 多,由伏暑故名。一种湿霍乱,有声有物;一种干霍乱, 有声无物。其标因外感四气,或日间感热,夜间受冷, 或内素郁热,外又感寒,一时阴阳错乱。然病本因饮 食失节,或酥酪酒浆生冷,以致湿热内甚,中焦脾土 失运,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是以上吐下泻,脉多伏绝。 又有挟七情郁气,痰涎聚膈,痞塞不通者。外感痰喘 眩运,亦必由伤饮食为之根也。
又有本伏暑而成者。盖伏暑即冒暑,久而藏伏三焦、 肠胃之间,热伤气而不伤形,旬月莫觉变出寒热不 定,霍乱吐泻,膨胀中满、疟痢、烦渴、腹痛、下血等证。但 暑病多无身痛,间有痛者,或为澡浴水湿相搏耳。偏 阳分则多热而渴,偏阴分则多寒而不渴。
痰喘,二陈汤、加味半硫丸。虚烦不眠,既济汤。烦渴,九 君子汤、桂苓甘露饮。大渴,大躁,大汗,遗尿者死,回生 散、养正丹救之。
“阳明胃与大肠以养宗筋。暴吐暴泻,津液骤亡,筋失 所养,故轻者两脚转筋”而已,重者遍体转筋。手足厥 冷欲绝者,仓卒之际,宜以盐填脐中,灼艾不计壮数, 虽已死而胸有暖气者,立苏。急用茱萸散加小茴、甘 草、苏叶煎服,再研生蒜涂脚心,虽昏危入腹者亦效。 如血热转筋不已,四物汤加黄芩、红花,或苍术、南星。 水药不入,古椒豆散。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 子以手牵乳近两边,如舌卷囊缩,转筋入腹者死。 《绞肠沙》:腹痛不可忍,或连心痛,展转在地,手足亦有 冷者,乃肠绞缩在腹,须臾能死。急用热汤调盐一两, 灌入即安。或再用陈艾、陈樟木、陈壁土各等分,水煎, 连进三四服。仍刺血阴沙,腹痛而手足冷,看其身上 有红点,以油灯心点火燎之,即愈。阳沙腹痛而手足 暖,以针刺其十指背近爪甲半分许,即捋爪甲,而指 背皮肉,捋处血出即安。仍先自两臂捋下其恶血,令 聚指头,血出为好。
霍乱,乃湿热兼风木为害,治宜散风寒,利湿降火,故 四时通用藿香正气散,为散风寒湿之要药。寒月厥 冷,脉沉不渴者,五积散、理中汤、古姜附汤。暑月烦渴 者,黄连香薷饮冷服。俱宜合五苓散以分上下,或更 合益元散降火尤妙,此皆分利法也,又当引清气上 升,使浊气自然下降。吐泻未彻者,宜用二陈汤加芎、 芷、苍术、防风,探吐以提其气。如吐涌不止,宜所服药 中加木瓜、槟榔,以降其气。又有可下者,俱不可纯用 凉药。挟七情者,七气汤、古参萸汤。伤饮食者红丸子、 保和丸,俱姜汤送下。通用四君子汤。有汗加桂枝,无 汗加麻黄。吐利转筋,腹痛体重,脉沉细,加白芍、良姜。 四肢拘急,脉沉迟,属少阴,加姜、附、厚“朴。吐利转筋,胁 痛脉弦者,木克土也。平胃散加木瓜。或小建中汤加 柴胡、木瓜。四肢厥冷,脉微缓,属厥阴者,小建中汤加 当归、附子。”
“三焦为水谷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 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病因饮食不节,清浊相 干,阴阳乖隔,轻者止曰“吐利,重者挥霍扰乱,乃曰霍 乱。”外证必发热恶寒,头疼身痛,本伤寒病也,因邪入 脾胃,故发为吐利。然中焦为寒热之半,邪偏高,居阳 分者,则多热而渴,五苓散分利之;邪偏下居阴分者, “则多寒不渴,理中汤分利之。”风寒湿胜者,藿香正气 散、除湿汤、五积散主之。暑胜大渴者,二香黄连散、益 元散、柴苓散选用。伤食甚者,平胃散、治中汤主之。转 筋者,气不和也,俱加木瓜,或单用鸡屎白略炒为末, 温汤化下方寸匕。凡霍乱多责于热,故夏秋为盛,或 热伏于内,手足如冰,六脉沉伏,食即𩚬逆,此火气上 奔而然,不可误为阴证。若吐利,小便亦自利,而大汗 出,下利清糓,寒热,四肢拘急,厥逆,脉微欲绝,乃为阴 证,四逆汤或加吴萸、生姜救之。少阴吐利,烦躁欲死 者,三味参萸汤。吐利止,自汗厥逆,不渴,脉微欲绝者,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吐利止,身痛不休者,桂枝加 人参汤。吐利止,发热者,随证微汗之。吐利止,亡津而 渴者,竹叶石膏汤、白虎加参汤。吐利不止者,灵砂丹、 木香、干姜煎汤下。凡霍乱,不可遽与米饮粥饭等食, 以助邪气,必所伤物尽,然后淡食,少少养之。伤寒心 痞,发热吐利者,大柴胡证也,不可误为霍乱。
干霍乱者,气痞于中,欲吐不得吐,欲泄不得泄,所伤 之物,壅闭正气,关格阴阳,烦躁喘胀者必死。急以盐 汤一盏,入童便、姜汁顿服,探吐令透,未吐再服。外用 盐炒吴茱萸熨脐下,即以理中汤加陈皮调之,或藿香正气散加官桂,倍枳壳、茯苓、木瓜,吞苏合香丸。如 发热头腹痛者,桂枝加大黄汤。
《李中梓医宗必读》
《总论治法》
按霍乱者,挥霍变乱,起于仓卒,心腹大痛,呕吐泻利, 憎寒壮热,头痛眩运,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泻, 心腹俱痛,吐泻并作,甚者转筋,入腹则毙,阴阳反戾, 清浊相干,阴阳痞膈,上下奔迫,须遵《内经》,分湿、热、风、 暑、虚、实而为施治。干霍乱者,心腹胀满搅痛,欲吐不 吐,欲泻不泻,躁乱昏愦,俗名搅肠沙,此繇脾土郁极, “不得发越,以致火热内扰,不可过于攻,过攻则脾愈 虚;不可过于热,过热则火愈炽;不可过于寒,过寒则 火必捍格。须反佐以治,然后郁可开,火可散。”古方用 盐熬汤,调以童便,不独降火,兼能行血,极为稳妥。霍 乱多起于夏秋之间,皆外受暑热,内伤饮食所致,纵 冬月患之,亦由夏月伏暑也。转筋者,兼风木,建中加 木瓜柴胡汤。厥冷唇青,兼寒气,建中加附子干姜汤。 身热烦渴,气粗兼暑热,桂苓白术散,或香薷散。体重 骨节烦疼,兼湿化,除湿汤。风暑合病,石膏理中汤。暑 湿相搏,二香散。多食寒冷,六和汤倍藿香,煎熟调苏 合香丸。情志郁结,七气汤。转筋逆冷,吴茱萸汤,或通 脉四逆汤。邪在上者宜吐,虽已自吐利,仍当吐之,以 提其气,用极咸盐汤三碗,热饮一碗,指探令吐,不吐 再服一碗,吐讫仍饮一碗,三吐乃止,此法极良。吐利 不止,元气耗散,病势危笃,或口渴喜冷,或发热烦躁, 欲去衣被,此阴盛格阳,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为 热,理中汤,甚者附子理中汤,不效,四逆汤并宜冰冷 与服。霍乱已透,馀吐馀泻未止,腹有馀痛,宜一味报 秋豆叶煎服,干者尤佳。《保命集》云:“有从标而得者,有 从本而得者,有从标本而得者。六经之变,治各不同。 细察色脉,知犯何经,随经标本,活法施治,此大法也。”
《王肯堂证治准绳》
《总论证治》
《灵枢》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 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 切痛,虚则蛊胀,取之所别,有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 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取 之足太阴;阳明不下,取之三里。巢氏因此 条乃云: “霍乱者,由阴阳清浊二气相干,乱于肠胃间,因遇饮 食”而变,发则心腹绞痛。挟风而实者身发热,头痛体 疼,虚者但心腹痛而已。亦有因饮酒食肉腥脍,生冷 过度,居处不节,或露卧湿地,或当风取凉,风冷之气 归于三焦,传于脾胃,水谷不化,皆成霍乱。自巢氏之 说行,后世守之以为法,无复知《内经》诸条者矣。至刘 河间乃云:“吐下霍乱,三焦为水谷传化之道路,热气 甚则传化失常,而吐泻霍乱,火性躁动故也。世俗止 谓是停食者,误也。转筋者,亦是脾胃土衰,肝木自甚, 热气燥烁于筋,则筋挛而痛,亦非寒也。张戴人则以 风、湿、暍三气合而为邪。”盖脾湿土,为风木所克,郁则 热乃发,发则心火炎上,故呕吐。呕吐者,暍也。脾湿下 注,故注泄。注泄者,湿也。风急甚故筋转,筋转者风也。 可谓善推病情者乎?王海藏亦谓:风湿热外至,生冷 物内加,内外合病者,此条殆似之矣。凡治病当从《内 经》,随宜施治,安可执一端而已哉!然则此病当以何 为要?曰:脾胃之湿为本,诸邪感动者,为病之由。然其 间脾胃有虚邪,有实邪,有阴阳相干之邪,孰微孰甚, 皆宜消息处治。至若《明理论》谓伤寒吐利者。由邪气 所伤。霍乱吐利者。由饮食所伤。其有兼伤寒之邪。内 外不和者。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者。是霍乱伤寒也。 原仲景之意。岂必在饮食始为是病。彼于寒邪传入 中焦。胃气因之不和。阴阳痞隔者。安得不有以致之 乎。不然何以用理中四逆等汤治之。
《医门法律》〈臣喻昌著〉
病分冒暑避暑
深居广厦纳风凉,�生冷遏抑其阳而病暑者,一切 治暑清凉之方,即不得径情直施。如无汗,仍须透表 以宣其阳;如吐利,急须和解以安其中,甚者少用温 药以从治之。故冒暑之霍乱吐泻,以治暑为主;避暑 之霍乱、吐泻,以和中温中为主,不可不辨也。
《景岳全书》〈臣张介宾著〉
《论证》
霍乱一证,以其上吐下泻,反复不宁,而挥霍撩乱,故 曰“霍乱”,此寒邪伤脏之病也。有外受风寒,寒气入脏 而病者;有不慎口腹,内伤食饮而病者;有伤饥失饱, 饥时胃气已伤,过饱食不能化而病者;有水土气令, 寒湿伤脾而病者;有旱潦暴雨,清浊相混,误中沙气 阴毒而病者。总之,皆寒湿伤脾之证,邪在脾胃,则中 焦不能容受,故从上而出则为吐,从下而出则为泻。 且凡邪之易受者,必其脾气本柔,而既吐既泻,则脾 气更虚,故凡治霍乱者,必宜以和胃健脾为主。健者 培补之谓因邪气已去,而胃气受伤,故非培补不可和者调和之谓以胃气虽伤,而邪犹未尽,故非察其 邪正而酌为调和不可。若寒少滞多,则但以温平之 剂调之。若滞因于寒,则非温热之剂不能。而诸家有 言为火者,谓霍乱之病,多在夏秋之间,岂得谓之伤 寒乎?吁!谬亦甚矣。夫夏秋之交,正多脏寒之病。盖一 以盛暑将杀,新凉初起,天人易气,寒之由也;一以酷 暑当令,生冷不节,疾病因时,寒之动也。人以夏秋之 外热易见,而脏腑之内寒难见。故但知用热远热。而 不知用寒远寒。见之浅陋如此。所以多误也。
转筋霍乱证,以其足腹之筋拘挛急痛,甚至牵缩阴 丸,痛迫小腹,最为急候,此足阳明、厥阴气血俱伤之 候也。观河间曰:转筋,《经》云:“反戾也。”热气燥铄于筋,则 挛瘛而痛,火主燔铄,燥动故也。或以为寒客于筋者, 误也。盖寒虽主于收引,然止为厥逆禁固,屈伸不便, 安得为转筋也?所谓转者,动也。阳动阴静,热证明矣。 丹溪亦曰:“转筋属血热。”余谓此二子之言,总属一偏 之见,不可从也。试以《内经》质之,不有曰:经筋之病,寒 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此转筋者,谓非反折 筋急之病者乎?而何以谓之热也?夫所谓转者,以其 坚强急痛,有如扭转之状,是谓转筋。今西北方以转 字作去声者,即其义也。而河间曰:“转者动也”,则不为 强矣。且凡患转筋者,必于大吐大泻之后,乃有此证。 未闻于吐泻之前,而先见转筋者也。若转于吐泻之 前而谓之火,犹可云因火而病也。既转于吐泻之后, 则上下皆已火去,岂因吐泻反生火耶?又何以吐泻 之前火不转耶?河间其何以解之?盖阳明为五脏六 腑之海,主润宗筋。此证以阳明血气骤损,筋急而然, 本非火也。观无择陈氏曰:“转筋者,以阳明养宗筋,属 胃与大肠。今暴吐下,津液顿亡,外感四气,内伤七情, 攻闭诸脉枯削于筋,宗筋失养,必至挛缩,甚则卵缩 舌卷,为难治。”此说始为切当,若从河间而作火治,能 无误乎?余故曰:“不可从也。”
干霍乱证,最为危候。其证则上欲吐而不能出,下欲 泻而不能行,胸腹搅痛,胀急闷乱。此必内有饮食停 阻,外有寒邪闭遏。盖邪浅者易于行动,故即见吐利; 邪深者阴阳格拒,气道不通,故为此证。若不速治,多 致暴死。宜先用盐汤探而吐之,一以去其滞隔,一以 通其清气。但使清气得升,然后浊气得降,从泻而出, 斯不致害。药以温中散滞破气等剂。庶乎胃气可舒。 而邪随以散。宜排气饮加减主之。或神香散。或“《局方》 七气汤。”亦可酌用。
《治法》
《霍乱》初起,当阴阳扰乱,邪正不分之时,惟宜以姜盐 淡汤徐徐与之,令其徐饮徐吐,或以二陈汤探吐之, 则吐中自有发散之意。必俟滞浊大出,胃气稍定,乃 察其有无泄泻,有无胀满,有无呕恶,以辨邪正虚实, 然后随其证而调理之,自无不愈者。但于吐泻搅乱 之后,胃气未清,邪气未净之时,凡一切食饮之类,宁 使稍迟。切不可急与粥汤。以致邪滞复聚。则为害不 小也。不可不慎。亦不可妄用凉药。
初起胃口不清,邪气未净,或胀痛呕恶不止,察其邪 甚于上者,宜和胃饮、神香散、平胃散择而用之。邪甚 于下者,宜五苓散、胃苓汤,或苓术二陈煎之类主之。 无胀无痛,而但呕恶不宁者,此脾胃受伤,虚寒证也。 若胃气微虚兼滞者,宜六君子汤,或温胃饮主之。若 但虚无滞者,宜理中汤,或五君子煎主之。若虚而无 “寒者,止用四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亦可。若虚在阴 分,水中无火,因泻而呕恶不已,胸腹膨膨者,必用理 阴煎,或去当归加人参主之。若吐利四肢拘急,脉沉 而迟,此脾肾证也,宜四君子加姜、附、厚朴,或理阴煎 主之。”
“凡霍乱后,身热不退,脉数无汗者,宜酌其虚实,于前 治法中加柴胡主之。寒邪甚者,宜用麻黄。吐利脉浮 自汗者,宜四君子加桂枝主之。吐利头痛身热而渴 者,宜五苓散。吐利因于过食,或瓜果生冷,以致食留 不化,遂成痞隔。霍乱者,宜大小和中饮,或六和汤主 之。若生冷寒胜者,宜加炮姜、肉桂、吴茱萸之类。” 《元戎》曰:“太阴证,霍乱者,理中加橘红,名治中汤。若吐 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理中去白术加熟附子,名四 顺汤。若吐利后转筋者,理中加火煅石膏一两。 转筋腹痛者,因胃气暴伤,以致阳明厥阴血燥筋挛 而然,法当养血温经,乃为正治。若邪滞未清者,或先 宜和胃饮加肉桂、木瓜主之。若气虚者,宜四君”子汤 加当归、肉桂、厚朴、木瓜之类。阴虚少血者,宜理阴煎 加肉桂、木瓜主之。又治转筋法,男子以手挽其阴,女 子以手揪乳近两边,此《千金》法也。
霍乱之后,多有烦渴者,此以吐利亡津,肾水干涸,故 渴欲饮水。但宜温暖调脾,以止吐泻,脾气得和,渴将 自止。或以独参汤徐徐与之,最妙法也。其有本以阳 脏,而因泻亡阴,或见火盛喜冷,内热脉洪者,宜益元 散,或竹叶石膏汤之类,甘凉以济之,亦无不可
调摄宜素
“夏秋新凉之交,或疾风暴雨,或乍寒乍暖之时,此皆 阴阳相驳之际,善养生者,最于此时宜慎。凡外而衣 被,内而口腹,宜增则增,宜节则节,略为加意则却疾 亦自不难。其或少有不调,而为微寒所侵,则霍乱吐 泻,搅肠腹痛,疟痢之类,顷刻可至,此其所忽者微,而 所害者大也。”且膏粱与藜藿不同,薄弱与强壮迥异, 矧!强者犹不可恃强,而弱者顾可以忘弱耶。此自珍 者之不可忽也。
分别三因
陈无择曰:“霍乱者,心腹卒痛,呕吐下利,憎寒壮热,头 痛眩运,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泻,心腹俱痛则 吐利并作,甚至转筋入腹。霍乱恶证,无越于斯。盖阴 阳反戾,清浊相干,阳气暴升,阴气顿坠,阴阳痞隔,上 下奔迫,治之惟宜温暖,更详别三因以调之。外因中 风则恶风有汗,伤寒则恶寒无汗,冒湿则重著;伤暑” 则热烦,内因九气所致,郁聚痰涎,痞隔不通,遂致满 闷,随其胜复,必作吐利,不内外因。或诸饱食脍炙,恣 饮乳酪冰脯,寒浆旨酒,胃既䐜胀,脾脏停凝,内郁必 发,遂成吐利,当从不内外因也。
《石室秘箓》〈臣陈士铎著〉
《霍乱治法》
霍乱之证,一时而来,少顷即定,切不可与之食,当令 忍饥。一日以陈皮、香薷、木瓜各一钱,白术二钱,山楂 五粒,藿香、甘草各五分,白芍、茯苓各三钱治之,则痛 不再发。盖霍乱乃暑之热气也,暑热得食,复聚而不 可解,所以必使之饿,则暑邪尽散,名为“定乱汤。” 夏令火热,铄石流金,人有一时感犯暑邪,上吐下泻, 立刻死者,最可惧之证,切勿轻用香薷饮,亦莫妄用 白虎汤。“我有一方,名曰解热消暑散。”青蒿、茯苓各一 两,干葛、香薷、陈皮各一钱,白术三钱,白扁豆二钱,治 之即安。此方妙在用青蒿、茯苓为君。青蒿最能解暑 而去热,一物而两用之,引其暑热尽从膀胱而出,而 干葛、香薷之类,不过佐青蒿以去暑也。尤妙少用白 术,以健脾胃之气,则暑热退而胃气不伤,胜于香薷 饮多矣。
《干霍乱治法》
夏月感暑,致生霍乱,欲吐不能,欲泄不可,最急之病 也,用香薷饮亦可得生。然有用之而不纳,随饮即吐, 尤为至凶,法当从治之。方名“转治汤。”白术、茯苓各三 钱,芍药五钱,藿香、天花粉各一钱,紫苏、陈皮、肉桂、香 薷各五分,白豆蔻一粒,水煎冷服,下喉即纳,霍乱即 定矣。此方之妙,妙在芍药为君,而佐之白术、茯苓,则 肝气自平,不来下克脾土,则霍乱自定,况又有解暑 之药乎。尤妙在用肉桂、藿香温热之药,顺暑热之气, 引邪下行,而暗解纷纭。此实有鬼神不测之机,而用 之刀圭之内也。
霍乱腹痛,欲吐不能,欲泻不得,四肢厥逆,身青囊缩, 必死之证也。然而其人一刻不亡,岂可听之而不救 乎?此证乃下虚寒而上感暑热之气,阴阳拂乱,上下 不接,最危最急之候。法当用阴阳水吐之。若不应,急 以救乱汤治之。人参五钱,香薷、吴茱萸、茯苓、白术、木 瓜各三钱,附子五分,藿香一钱,水煎服,下喉而气即 回矣。此治干霍乱之神方也。若湿霍乱,又不可用此 方,用白术、青蒿、茯苓各五钱,香薷、陈皮各一钱,砂仁 三粒,一剂即回春矣。
“腹痛之最急者,绞肠沙也。”世人惧用官料药,殊不知 药能去病,何畏官料哉。吾有一方最妙,不用官料之 药,而功力十倍胜之。方用马粪一两炒黑,入黄土一 撮微炒,用黄酒乘热服五钱,一剂即痛去如失。盖马 粪最善止痛,而治腹痛尤神。用黄土者,因马粪过行 之迅速,得土而少迟,且黄土与脾土同性相亲,引之 “入于病处,使马粪易于奏功也。况又有黄酒佐之,则 无微不达,非吐则泻,气一通而痛辄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