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4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四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四十一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二十一
小儿诸热门三
方二〈升阳散火方 退内热方 栀子清肝散 柴胡清肝散 柴胡饮子 龙脑饮子
滋肾丸 三解牛黄散 牛黄凉膈散 当归补血汤 补中益气汤 加味逍遥散 清
解散 集验荆术散 人参羌活散 羌活散 人参辛梗汤 红绵散 大黄𥐚硝汤 五
和汤 宽热饮 七宝散 实脾散 参苓白术散 安神散 简易凝神散 地黄煎 火
府丹 金莲饮子 天竺黄散 甘露散 辰砂金箔散 地骨皮饮 柴胡饮 一粒金丹
绛雪丹 地黄煎丸 钱氏秦艽散 人参芎归散 十味人参散 曾氏百解散 当归
散 三解散 龙胆丸 六合汤 金星丸 四物二连汤 红绵散 六神散 银白散
桃枝丸 栀豉饮子 栀子汤 益元散 万安饮 调胃散 橘皮汤 酸枣仁汤 清暑
益气汤 清燥汤 加减泻黄散 张涣芦根汤 子芩散 茵陈汤 双连丹 当归丸
茯苓渗湿汤 丹溪棱术散 搐鼻瓜蒂散 又 秦王九疸散 千金翼方 赤苓散 犀
角圆 胜金散 金花散 凉肌圆 牛黄膏 克效散 镇心丹 梨汁粥 龙齿散 人
参牛黄散 竹沥汤 青金丹 四顺饮子 甘露散 牛黄散 鸡卵蜜 除热汤 又
又 凉肌粉 猪胆圆 升麻葛根汤 桔梗汤 小黑膏 脑子圆 薄荷散〉
单方
针灸
医案
艺术典第四百四十一卷
医部汇考四百二十一
小儿诸热门三
方二
升阳散火方〈赵氏医贯下同〉
因冬暖,小儿服之,升阳散火清滞。
山楂五分, 黄芩四分, 甘草、 干葛、 柴胡、 陈皮各二分, 黄连, 芍药, 防风, 连𧄍, 当归尾、 蔓荆子各三分。
右,水一锺,姜一片,煎六分,食远服。
如饮食过伤,山楂倍用。
退内热方
治小儿内热,神不爽,胸高。
芍药、酒炒 茯苓、 麦门冬、 白扁豆各五分, 山药、 当归各四分 甘草、 贝母、 干葛
陈皮各三分, 桔梗、 黄连各二分。
水一锺。姜一小片。煎六分。食远服。
栀子清肝散〈证治准绳下同〉
一名“柴胡栀子散。” 治三焦及足少阳经风热发热,耳内作痒生疮,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间作痛,寒热往来。
柴胡 栀子炒 牡丹皮各一钱 茯苓 川芎 芍药 当归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胆三焦风热怒火,或乍寒乍热,往来寒热,发热,或头发疮毒等证。”
柴胡 山栀炒,各一钱半 黄芩炒 人参
川芎各一钱, 连𧄍、 甘草各五分, 桔梗八分。
右水煎服
柴胡饮子
解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馀热,脉洪实弦数,大便坚实。”
黄芩七分, 甘草四分, 大黄八分, 芍药七分, 柴胡、 人参各五分, 当归一钱。
右每服一钱姜水煎
龙脑饮子
此泻脾经热,可代“泻黄散。” 用治小儿蕴热,咽喉肿痛,赤眼口疮,心烦鼻衄,咽干多渴,睡卧不宁,及除痰热咳嗽,中暑烦躁,一切风壅。
甘草四两,炙 大栀子三两,炒 藿香叶半两 石膏一两 缩砂 瓜蒌各七钱半
右为末,每服一钱,蜜调水服,不拘时。
治伤寒馀毒。潮热虚汗。加竹叶煎服。
滋肾丸
治肾热
黄蘗酒拌炒焦,三钱。 知母二钱, 肉桂五分。
右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百沸汤下。”
三解牛黄散
治实热潮热
白僵蚕、 全蝎炙 防风、 白附子 桔梗
川大黄 甘草炙 白茯苓 川黄芩 人参 川郁金皂角水煮
右各等分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薄荷蜜汤调。
牛黄凉膈散
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热,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忽,睡卧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牛黄一两 甘草炙,十两 寒水石 牙硝枯 石膏各二十两 紫石英飞 脑 麝各五两 胆星七两半
右末之,蜜丸,每两作三十丸,温薄荷人参汤嚼一丸,食后服,常服半丸,治急惊,并薄荷水化。
当归补血汤
治“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宜此主之。”
黄芪三钱, 当归一钱。
右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治“中气虚弱,体疲食少,或发热烦渴等证。”
当归三分, 人参、 黄芪各八分, 白术、 甘草、 陈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右姜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加味逍遥散
去牡丹皮山栀。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等证。
当归 甘草炙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七分
右水煎服
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虚,内热寒热,遍身瘙痒,肢体作疼,头目昏重,怔忡颊赤,口燥咽干,或发热盗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耳内作痛,胸乳腹胀,小便不利,致儿为患,尤宜用之。又治妇人阴虚发热,儿饮其乳,以致患疮者。”
清解散
治“感风发热。头疼。鼻塞涕流。及温壮悉主之。”
北参 防风 天麻 北前胡 茯苓 北梗 枳壳锉 甘草各二钱 细辛 柴胡各一钱半 川芎三钱。
右末,每一钱,水一小盏,干薄荷三叶,略煎,温和服。
集验荆术散
治小儿伤风伤寒,或疮或疹,此药无寒无热,疏风顺气,一切诸热证。
荆芥穗、 赤芍药各一两, 苍术二两,泔制。
甘草半两,炒
细末。随大小一二钱。又名“冲和散。”
《伤风》伤寒。壮热咳嗽。鼻塞声重。生姜葱白汤下。伤风潮热。或变蒸发热。薄荷汤下。
风热伤肺,鼻涕气粗,紫苏汤下。
暴卒急惊风热,宜“急惊门疏风散。”
久病后急慢惊热,“保婴全蝎散。”
发汗去节麻黄汤调
盗汗自汗,牡蛎浮麦汤调。
丹毒风热,煎四顺饮调。
眼暴赤热肿,煎羌活黄芩、生地黄汤调。
口舌腮项热肿生疮。煎防风牛蒡子汤调。
咽喉重舌,煎升麻、枳壳、大黄、防风、薄荷汤调。
人参羌活散
治“伤寒发热。头痛身疼。或潮热烦渴。痰实咳嗽。”
羌活 白独活 柴胡 川芎 人参 甘草炙 白茯苓 枳壳各一两 前胡 桔梗 地骨皮 天麻酒浸,焙,各半两
㕮咀,每一钱,水半盏,姜一片,枣半个,薄荷一叶,煎温服无时。疮疹未发,亦可服。
羌活散
治“伤风时气,头痛发热,身体烦疼,痰壅咳嗽,失音鼻塞声重,及解时行下痢赤白。”
人参去芦 羌活 赤茯苓去皮 柴胡去芦 前胡去芦 川芎 独活 桔梗锉炒 枳壳 苍术各如前制 甘草各一两
右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薄荷三叶,煎七分,无时热服。
发散风邪。入葱白同煎。
痢证姜仓米煎
人参辛梗汤
治小儿伤风发热,鼻塞咳嗽,时行疮疹。
人参七分, 细莘五分, 桔梗、 干葛、 升麻、 白术、 茯苓、 柴胡各七分, 薄荷、 甘草各五分。
每服水一锺,姜三片,煎五分,不拘时服。
红绵散
治小儿四时感冒风寒,遍身发热,变蒸诸惊,胎惊、丹毒等热,并皆治之。及急慢惊风,亦宜服之。
人参二钱五分 天麻洗 僵蚕炒 麻黄去节 全蝎去毒,各二钱 甘草炙 辰砂一钱五分,研
右为末,入朱砂和匀,再乳极细,每服半钱,用水半盏,煎数沸,入干胭脂少许,再煎一沸,不时温服。
大黄𥐚硝汤
治小儿惊热涎风,前后不通。
川大黄蒸 生甘草 𥐚硝各一两。
右锉碎,每服二钱,水半盏,入蜜少许,煎至三分,不拘时服。
五和汤
主宣利脏腑积热。调和荣卫。
当归酒洗 赤茯苓去皮,各半两 甘草炙
大黄 枳壳水浸去穰,锉,麦麸炒微黄,各七钱半
右㕮咀,每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宽热饮
主伏热在里,风壅满,气促昏闷,或脾胃停滞日久,饮食减少,面黄脉实,发热无时,并宜服之。
“粉草”七钱五分、 《元明粉》二钱五分、 《大黄》
枳壳去穰各一两。锉片。巴豆十五粒。作两片。去壳膜 心。同炒。枳壳见微黄色。去巴豆
右锉焙为末,临时入元明粉,乳钵内同药末杵匀,无时调服半钱至一钱。儿小止抄一字,并用姜蜜汤或薄荷汤。
七宝散
治小儿温壮伏热,伤寒烦躁,面赤气喘,夜热晓凉。此药凉心脏,消风热。
川大黄蒸 赤芍药 甘草炙 当归各二钱半 麻黄 白术 荆芥穗各二钱。
右为末,一岁一钱,水半盏,葱白一寸,薄荷一叶,煎至三分,不拘时温服。
实脾散
治小儿馀热不除
川芎、 茯苓、 甘草、 白术。
右锉散,用水煎,食远服。
参苓白术散
“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气,中满痞噫,呕吐逆。” 此药不寒不热,性味和平,常服调脾悦色,顺正去邪。
人参 白茯苓 粉草 白术土炒 白扁豆 山药去皮 桔梗锉炒 莲肉去心 缩砂仁 薏苡仁各一两
右锉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用枣汤空心调服,或温米汤亦可。
安神散
治“吐泻诸病后,心虚烦闷,触物易惊,气郁生涎,涎与气搏,睡不得宁,预防变生他证。”
人参 白茯苓 半夏制 甘草炙 陈皮去白 枳实制,各五钱
右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两片,枣一枚,竹茹小团,煎七分,无时温服。
有微热渴。入麦门冬去心同煎。
简易凝神散
治小儿经汗下,热去复作,收敛胃气,清凉肌表,神效。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山药炒,各一两 扁豆 粳米 知母 生地黄 甘草各半两 淡竹叶 地骨皮 麦门冬各一分
细末,每二钱,水小盏,姜二片,枣一枚,煎无时。
地黄煎
治小儿壮热烦心,眠卧不安。
生地黄汁一升 白沙蜜 酥 麦门冬汁各三合
右重汤煮至成膏,每服数匙。
火府丹
治小儿壮热
生地黄、 木通、 甘草、 黄芩。
右水一锺煎服
金莲饮子
治小儿蕴积壮热,赤眼口疮,心烦躁闷,咽干多渴,潮热不止。
防风、 炙甘草、 连𧄍、 柴胡、 山栀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用水六分,煎至三分,食后服。
天竺黄散
治小儿惊风热
“天竺黄研 郁金 山栀 白僵蚕炒,去丝嘴” 蝉壳去土 甘草各等分
右为末,一岁半钱,熟水薄荷汤皆可服,不拘时。
甘露散
治小儿惊热,通利小肠,去惊涎,清心腑,止烦渴,安神稳睡。加朱砂,名“加朱甘露散。”
寒水石、 石膏各二两, 生甘草末,一两
右件为末,和匀,量儿大小,或一钱,或半钱,热月冷服,寒月热服,用薄荷汤调,或灯心汤调。被惊,心热不安卧,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麦门冬灯心汤。若惊
热。入朱砂少许。不拘时服。
一方有“赤茯苓” 一两。
《苏沉方》用滑石,不是石膏。
《钱氏》。名玉露散。或服一字。或半钱。或一钱。食后温白汤调下。
辰砂金箔散
治“小儿心膈邪热,神志不宁,惊惕烦渴,恍惚怔忡,夜卧不安,齿龂肿烂,及痰实咳嗽,咽膈不利。”
辰砂、 桔梗各二钱半, 人参、 白茯各一钱半, 蛤粉四钱,飞 牙硝一钱半, 炙草一钱二分半, 片脑一分半, 金箔一片。
右为末,一岁半钱,薄荷汤调,不拘时。
《百晬》,小儿脏腑多热,睡卧不稳,大便不利。蜜汤调一字。
地骨皮饮
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伤寒后气未解。”
柴胡、 地骨皮各二两, 知母、 炙草 黄芩 𪔀甲酢炙黄 人参各二钱半。 赤茯苓五钱。
右锉碎,一岁二钱,水六分,姜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时服。
柴胡散
治“骨蒸疳气,五心烦热,日晡转盛,口干无味,渴多身瘦,胸满痰紧,小便黄色,食减神昏。”
北柴胡 人参 当归酒洗 黄芩 赤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大黄 桔梗锉炒 北五味 半夏各半两
右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小乌梅一个,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一粒金丹
治小儿五脏蕴热,胸膈烦闷,五心烦热。
人参、 犀角、 玳瑁、 琥珀、 防风各一钱。
白茯苓 寒水石煅 甘草各二钱 龙脑 朱砂水飞,各半钱
右为细末,入麝半钱,用陈米糊丸芡实大,金箔二十五片为衣,麦门冬去心,煎汤下。
绛雪丹
治小儿烦热
硭硝, 朱砂各一两
右为末,饭丸芡实大,三岁一丸,砂糖水化下。
地黄煎丸
治小儿风壅,上膈烦热,鼻衄口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血热,五心常热,多渴饮水。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两, 薄荷叶一两一钱, 甘草、炙 山栀仁、 黑参各七钱半, 《片脑》半钱。
右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白汤磨化,乳后服。
钱氏秦艽散
治潮热减食蒸瘦
秦艽切焙 炙草各一两 薄荷叶切焙,半两
右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锺,煎八分,食后温服。
人参芎归散
治小儿虚劳,内热潮热,或遍身疮。
北参 当归 远志浸取肉,姜制焙。 北前胡 柴胡 地骨皮 防风 北桔梗 枳壳制
半夏麹各一钱五分 川芎 赤芍药 茯苓 麦门冬去心,各二钱 甘草三钱,焙
右锉细,每服二钱,水小盏,姜三片,紫苏叶三四叶。发疮者,兼服“猪肚黄连丸” ,别作小丸,不惟治疮治渴,其发热而胀者,可与服二十丸。
十味人参散
治潮热身体倦怠
柴胡、 甘草、 人参、 茯苓、 半夏、 白术。
当归、 芍药、 葛根、 黄芩。
右㕮咀,水一锺,姜三片,煎服。
曾氏百解散
主和解百病,虚慢阴证不宜。
干葛二两半, 升麻、 赤芍各二两, 黄芩一两, 麻黄制,七钱半, 薄桂二钱五分, 甘草一两五钱。
右碎,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葱一根,煎七分,无时温服。
有风热盛。加薄荷同煎。
当归散
顺调气血,和解表里。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温热停积,自痢烦躁不宁。
当归酒洗 赤芍各二两 甘草半生半炙,一两 大黄半生半炮,一两二钱 川芎 麻黄各半两
右碎,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三解散
一名“宁心汤。” 主上焦蕴热。伤风面红目赤。狂躁气急饮水。惊啼烦闷。丹毒口疮。痰嗽搐掣。
人参 防风 天麻 茯神 郁金如无山栀代白附子、 大黄各二钱半 赤芍药、 黄芩。
僵蚕各五钱, 全蝎十五尾,去尖毒 枳壳二钱, 粉草六钱
右碎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用温薄荷汤,无时调下,或“灯心汤。”
龙胆丸
治“小儿食后发热,夜则凉” ,此血热证,疳热皆可治。
宣黄连去毛 赤芍药各半两 龙胆草去苗 青皮去穰,各二钱半 槟榔一大个 麝香少许
右为末,猪胆汁少入面糊为丸,“萝卜子大,每三二十丸,米饮空心服。”
六合汤
治小儿血热,每日巳午间发热,遇夜则凉。
当归、 大黄、 川芎、 熟地黄。
右为末,三岁水半盏,煎至三分,无时服。
金星丸
治“风热结聚,喉内痰鸣,喘粗咳嗽,面红腮肿,咽膈壅塞,发热狂躁,多渴。”
川郁金末 雄黄另研,各一分 腻粉半分
巴豆七枚,去油。
右为末,米酢糊丸,麻子、薄荷、腊茶下。
四物二连汤
治血虚劳。五心烦热。昼则明了。夜则发热。胁肋并一身尽热。日晡肌热
当归 生地黄 白芍药 川芎 川黄连。
胡黄连各等分。
右水煎服
红绵散
“白僵蚕炒 天南星切薄片,油浸黄”,各二两
苏木节另研,二两半 天麻生用,一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红绵少许,同煎至六分,温服。
凡小儿风热,头目不清,并宜服之。若伤寒有表证发热者,每服入去节麻黄末五分。有里热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钱,同煎服之。
六神散
人参、 白茯苓、 干山药、 白术、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姜二片,同煎至五分服。
治胃冷加附子
治风证加天麻
治痢加莺粟壳
银白散
干山药、 白术、 白茯苓各半两, 人参、 白扁豆
知母 、炙草 、升麻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姜二片同煎,温服,不拘时。
桃枝丸
疏取积热及结胸。又名“桃符丸。”
巴霜、 大黄、 黄蘗各一钱, 轻粉、 硇砂各半钱。
右细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汤下。一岁儿五七丸,五七岁二三十丸,未晬儿二三丸,临卧服。
栀豉饮子
治小儿畜热在中,身热狂躁,昏迷不食。
栀子仁七枚, 豆豉半两
右用水三盏,煎至二盏,看多少服之,无时。或吐不吐,立效。
栀子汤
治小儿积热心脏,小便赤肿,口内生疮。
栀子仁、 木通、 当归尾、 白芷各二钱, 防风、 甘草各一钱。
右为细末,麦门冬煎汤送下。
益元散
解暑毒,利小便,理烦渴,除惊悸。
滑石六两, 粉草一两,细锉
右二味,或晒或焙,研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水无时调服,凉水亦可。
万安饮
推陈致新,除邪辅正,和益脾胃,宣通气血,调顺饮食,疏解风寒,宁心化痰,去烦理热,不拘证在表里,并宜可投。常服百病不生,真元益固,补养诸虚,亦有奇验。此与《宣明》论“当归饮” 相类不远,治法最多。其药品之外,惟加枳壳、半夏。
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大黄生用 茈胡去芦 枳壳去瓤炒 半夏炮制 芍药洗净 黄芩 防风去芦 甘草各一两 滑石末,六两
右锉,除滑石末,临入和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加枣一枚同煎。
===调胃散===
桃枝丸。取积热后服之。
人参三钱、 白术二钱半, 《甘草炙 藿香》
莺粟子各一钱 白附子制,半分 白茯苓、 丁香各半钱。
右为末,紫苏汤下半钱或一钱。
橘皮汤
橘皮去白,一两半。 炙甘草 竹茹各半两
人参二钱五分。
右每服五钱,姜水煎,食前服。
酸枣仁汤
酸枣仁去壳,取白 炙甘草 生地黄 栀子仁 麦门冬 人参 当归身各等分
右锉细,加灯心,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清暑益气汤
治暑邪干卫,身热自汗。
黄芪 苍术泔浸去皮,各一钱 升麻七分 人参 白术 陈皮炒 神麹炒 泽泻各五分 甘草 黄蘗酒浸炒 当归身 麦门冬去心 青皮炒 葛根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杵
右水煎服
清燥汤
治小儿自汗,或因热伤元气,大小便秘涩。
黄芪炒 苍术各五分 白术 陈皮 泽泻 人参 白茯苓 升麻 麦门冬去心 当归身 生地黄 神麹炒 猪苓 黄蘗酒拌炒,各三分 五味子五粒,杵 《黄连》〈炒〉甘草炙,各二分
右,姜一片,水一锺,煎服。
加减泻黄散
此药“退脾土,复肾水,降心火。”
黄连、 茵陈各五分, 黄蘗、 黄芩、 山栀。
茯苓各三分, 泽泻二分。
右㕮咀,都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食后一服减半,待五日再服而良愈。
《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 又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黄连、茵陈之苦寒,除湿热为君;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所以黄蘗之苦辛寒,强筋骨为臣;湿热成烦,以苦泻之,故以黄芩、山栀子之苦寒,止烦满为佐;湿淫于内,以淡泄之,故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利小便导湿为使也。
张涣芦根汤
治黄病
芦根一两, 茵陈、 山栀、 黄芩 甘草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薄荷三叶,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子芩散
治黄病
黄芩 瓜蒌根 茯神去木,各一两 甘草
胡黄连各半两。
右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五分,去滓温服。
茵陈汤
治小儿发黄等病,身如橘色。
山茵陈、 山栀子仁各一两, 川大黄、 川硭硝 木通、 寒水石各半两。
右煎服法同前
双连丹
治疸病
川黄连去须 胡黄连各一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用“黄瓜一枚,去穰,留一小盖子,入二药末后,以盖子盖定,用面裹,慢火烧令面焦,去面捣熟,如豆菉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温水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当归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青黄,心腹多痛,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欲饮食,加枳壳尤妙,以下治阴黄。
当归、 白芍药、 人参、 川芎各三钱, 炙甘草、 白术各半两。
右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三岁儿每服十丸,粥饮下,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冷甚加陈皮
茯苓渗湿汤
治“小儿黄疸,寒热呕吐,而渴欲饮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得安卧,不思饮食。”
“茯苓”五分, 泽泻三分, 茵陈六分, 《猪苓》
山栀、 黄连、 防己、 白术 苍术 陈皮。
青皮、 枳壳、 黄芩各二钱。
右㕮咀,水煎,徐徐温服。
丹溪棱术散
治小儿吐泻黄疸
三棱、 蓬术、 青皮、 陈皮、 神麹、 麦牙。
黄连、 甘草、 白术、 茯苓各等分。
右为末温熟水调服
“若伤乳食吐泻,加山楂” ;“时气吐泻,加滑石。”
发热加薄荷
搐鼻瓜蒂散
治“小儿忽发心满坚硬,脚手心热,变为黄疸,不急治则杀人。”
瓜蒂七枚, 《赤小豆》七粒, 《秫米》七粒。
右为末,用一字吹两鼻内,令黄水出,馀末尽水调服之,得吐出黄水即愈。
又
瓜蒂一两, 《赤小豆》四两。
右为末,每一钱,温汤调服。服后即卧,当吐清黄汁为效。虚者不宜服。
秦王九疸散
兼治大人小儿
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仁主之。 心疸烦躁,心中热,茜 根主之。 肾疸唇干熬,葶苈子主之。 脾疸尿赤出 少,惕惕恐,瓜蒌主之。 膏疸饮水尿多,秦椒瓜蒂主 之。“膏”,一作“肺。” 舌疸渴而数便,锺乳主之。 肉疸小 便白,凝水石主之。 髓疸目深多嗜卧,牡蛎泽泻主 之。 肝疸胃热饮多,水激肝,白术主之。
右一十一味,等分,随病所在加半,捣筛为散。饮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至方寸匕,儿小者量与之。”
千金翼方
治大人小儿黄黑等疸
当归三两 桂心六两 干枣十七枚,去核
麦门冬一升 生大黄一两 茵陈 黄芩
黄芪《一本》无 干姜 茯苓 芍药 黄连 石膏碎 人参 甘草各二两
右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小儿减服。
赤苓散
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通治大人小儿。
赤小豆三十枚 赤茯苓、 女萎各六铢
雄黄一铢 《瓜丁》四铢 甘草二铢,
右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捣四味为散,和半钱匕服之,须臾当吐,吐则愈。亦主一切黄。小儿服半字匕。
犀角圆〈卫生总微下同〉
治小儿积热痰实,三焦蕴毒,及风热面赤,大小便秘涩。
生犀末,一分, 人参、 枳实、 槟榔各半两。
大黄酒浸切片,以巴豆一百个,去皮,贴在大黄上,纸 裹,饭上蒸三次,切碎,炒黄焦,去巴豆,只用大黄。 黄连去须,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圆,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圆,临卧熟水下。未利加圆数,疏导极稳。
胜金散
治小儿潮热温壮
雄黄一钱,水飞 白附子半钱 甘草半两,炙 芍药半两,水煮十沸,晒干 天南星半两,炮
荆芥穗一分。
右为末,每服半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金花散
治小儿潮热发躁
川大黄一两 秦艽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水一小盏,入青蒿三两叶,葱白二寸,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若变骨蒸劳气,用童子小便浸青蒿、葱白煎药。
凉肌圆
治小儿温壮,身热脸赤,烦渴躁闷。
龙胆草二两 元参一两 当归洗净,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圆菉豆大。每服二十圆。竹叶汤下。儿大增之。无时。
牛黄膏
治小儿温壮风热
寒水石四两,煅 雄黄、水飞 牙硝各一两 山栀一钱半 炙草一分 铅白霜半两
右为细末,入麝香少许,炼蜜和。旋取皂子许,薄荷水化下,乳食后。
克效散
治小儿温壮风热,睡卧不稳,咳嗽喘急。
薄荷二两 白僵蚕炒,去丝嘴 元胡索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蜜汤调下,无时。
镇心丹
治小儿风热、惊热,眠睡不安。
铁粉一分 蛇黄一两 代赭石俱煅,醋淬七次 马屁孛各半两 麝香一分,别研
右为细末。炼蜜入糊圆如小豆大。每服一粒,磨剪刀环水化下。食后。亦治惊痫发搐。
梨汁粥
治小儿风热,昏塞躁闷不食。
鹅梨三枚。
右切碎,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去滓,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
龙齿散
治小儿惊热如火,亦治温壮。
龙齿。
右为末,调服。或以“烂龙角研浓汁,服一二合。”
人参牛黄散
人参、 牛黄
右等分为末,以薄荷水调下最佳。
竹沥汤
竹沥二合。
右温之,分三四服。无即刮竹茹,以酢煎温服。
青金丹
治小儿积热啼叫,三焦壅滞。
青黛四两 生甘草二两 蝉壳去足,一两
麝香一钱,研 辰砂一分,研,水飞 牛黄研
脑子各三铢 龙齿末 天竺黄各半两。
右为细末。以饴糖和圆鸡头大。每一粒分四服,温水化下,无时。
四顺饮子
治小儿诸热
地骨皮去骨 防风 去芦并桠枝 山栀仁 连𧄍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用一钱或二钱,水一小盏,入灯心竹叶少许,煎至五分,放冷服,无时。
甘露散
治小儿诸热
薄荷叶一两, 大黄, 甘草各半两, 牙硝
芎䓖 雄黄水飞,各一分
右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无时。
牛黄散
治小儿诸热烦躁
郁金大者,湿纸裹,慢火煨熟。
右为末,入牛黄少许,冷水调下。大者一钱,小者半钱,无时。
鸡卵蜜
鸡卵一枚。
右和白蜜服之
除热汤
小儿立夏后,有病身热者,慎勿妄为吐下,但以此浴之。
白芷根苗各等分。
右为粗散,用清浆水煎,更入盐少许以浴儿,浴毕,用粉粉之。
又
白芷、 苦参、 《秦皮》
右煎汤。或无众药,但得一味,煮汤皆可。
又
楮叶一升。
右用水七升,煎至五升,适温暖,用之澡浴。
凉肌粉
白芷、 枫叶、 藁本、 苦参、 黄连。
右等分为细末,每用三钱,以蛤粉二大块同研匀细,入生绢袋子,每浴了以扑身,遍令匀。亦治夏月伏暍,遍身生赤痱子,用之极妙。
猪胆圆
治小儿血热,早食后发热,至晚则凉。
胡黄连 宣黄连去须,各半两 赤芍药一两
右为细末,以豮猪胆汁和成剂,却入在胆皮中,悬铫上,用浆水煮,勿令浆水入,煮熟取出,圆如菉豆大,每服三十圆,米饮汤下,食后临卧,日三。有《生瘰𤻤》一证,亦早食后身热颇相似,但以鼻衄泄泻,宜审辨之。
升麻葛根汤
治小儿温壮惊风,及伤寒身体发热,或作疮疥身热,未辨之间,并宜服此。
干葛细锉 升麻 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
右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桔梗汤
治小儿风热温壮,或伤寒时气,疮疹未发,并宜服之。仍兼“小黑膏” 服尤善。
桔梗 细辛 人参 瓜蒌根 白术 甘草 川芎 白茯苓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人生姜三片,薄荷三叶,同煎至七分盏。三岁以下儿作四服,无时。
小黑膏
川乌 南星各一枚,大者
右入一小瓶子内,用湿纸密搭封口,慢火烧之,候火灭取出,削出中心所存白处,如皂子大,用之须烧数枚,择中度者,方用为末。次入薄荷、元参末各五钱匕,研匀,炼蜜和成剂。每用旋剥豆许圆之,葱白汤下,频频服。
“若筋脉或缓或急,加乳香” 同葱白汤下之。
脑子圆
治小儿发热极甚,因伏留心经,昏迷不醒,或误服热药,蓄热所致,用之神效。
《生梅花脑子》半字或“一字。”
右取新杀猪心中血一两滴,同研作一圆,新汲水少许化下,大良。未醒即再服一粒。
薄荷散
治小儿风热温壮,及伤寒伤风,痘疹未辨之间,皆可服之。
薄荷叶 藿香叶去土 荆芥穗 甘松去土 白芷 防风去芦并桠枝 川芎 桔梗去芦 白僵蚕去丝嘴 甘草炙 藁本去土,各一两 细辛去苗,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茶调温服。亦治大人风气不顺,头面风等疾。大能清利头目,止昏眩,聪明耳目。
单方
小儿寒热及热气中人:用猪后蹄甲烧灰,乳汁调服 一撮,日二服。〈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伤寒发黄捣。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捣韭根汁澄清,取大豆许,滴儿鼻中,即出黄水,立 瘥。”
又:捣青麦汁服之。
小儿出汗有热:雷丸四两,粉半斤,为末扑之。
小儿热痛,口禁体热:竹青茹三两,酢二升,煎一升,服 一合。〈子母秘录〉
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饮食,时行痘疹,并宜用之。以葱 涎入香油内,手指蘸油摩擦小儿五心、头面顶背诸 处,最能解毒凉肌。〈直指方〉
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阴茎无故肿或痛缩,宜 宽此一经自愈。广木香、枳壳麸炒二钱半,炙甘草二 钱,水煎服。〈曾氏小儿方〉
小儿潮热,往来盗汗:用南番胡、黄连、柴胡等分为末, 炼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至五丸,安器中,以酒少许 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和滓服。〈孙兆秘宝方〉 小儿热渴久不止:葛根半两,水煎服。〈圣惠方下同〉 小儿天行,壮热头痛:木香六分,白檀香为末,清水和 服,仍温水调涂顖顶,取瘥。 小儿骨蒸,体瘦心烦,天灵盖酥炙黄连等分,研末,每 服半钱,米饮下,日二服。
小儿热病,壮热头痛:用瓜蒌根末,乳汁调服半钱。 小儿头热,鼻塞不通,湿地龙粪捻饼贴顖上,日数易 之。
小儿身热:苦参煎汤浴之,良。〈外台秘要下同〉
小儿蒸热,脾虚羸瘦,不能饮食,用白术、白茯苓、白芍 药各一两,甘草半两为散,姜枣煎服。
小儿五心烦热:胡黄连末,米饮服一钱。〈易简方〉 小儿心经实热泻心汤用黄连三钱半,水一盏,煎半 盏,食远温服。〈和剂局方〉
小儿发黄,皮肉面目皆黄:“用生瓜蒌根捣取汁二合, 蜜二大匙,和匀暖服,日一服。”〈广利方〉
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不可用大黄、黄芩伤胃之 药,恐生别证。以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为末,雄猪胆 汁和丸菉豆大。米饮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鉴〉 小儿五心烦热,渴欲饮水者,煮黑豆与食之,安。〈古今医统〉 小儿夏月伤暑,用赤茯苓、猪苓、泽泻、炒扁豆、姜制厚 朴、香茹各三分,用生姜一片煎。如有吐,加藿香。〈穷乡便方〉 小儿渴疾:桑叶不拘多少,逐片染生,蜜绵系蒂上,阴 干,细切煎汁,日饮代茶。〈胜金方〉
《小儿热渴》:“莲实二十枚炒,浮萍二钱半,生姜少许,水 煎,分三服。”〈圣济总录下同〉
小儿身热,汗出拘急,因中风起:丹参半两,鼠屎三十 枚,为末,每服三钱,浆水下。
小儿热病,壮热烦渴,头痛:生地黄汁三合,蜜半合,和 匀,时时与服。〈普济方下同〉
小儿挟风蕴热,体热,太阴元精石一两,石膏七钱半, 龙胆半两,为末,每服半钱,新汲水下。
小儿身热:石膏一两,青黛一钱,为末,糕糊丸龙眼大。 每服一丸,灯心汤化下。
小儿脑热,尝欲闭目:大黄一分,水三合,浸一夜,一岁儿服半合,馀者涂顶上,干即再上。〈至宝方下同〉 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竹沥夜服二合。
小儿多热:“熟汤研郁李仁如杏酪,一日服二合。” 小儿黄疸:“胡黄连、川黄连各一两,为末,用黄瓜一个, 去瓤留盖,入药在内,合定面裹煨熟,去面捣丸菉豆 大,每量大小温水下。”〈总微论下同〉
小儿躁渴:粉霜一字,大儿半钱,莲花汤调下,冬月用 莲肉。
小儿积热,毛焦睡语,欲发惊者:牛黄六分,朱砂五钱 同研,以犀角磨汁,调服一钱。
针灸
《古今医统》曰:“小儿饮水不歇,面目黄者,灸阳刚二穴 各一壮,在十四椎下,两傍各开一寸陷中。”
医案
《钱氏直诀》曰:“朱监簿子五岁,忽发热。医曰:‘此心热也。 腮赤而唇红,烦躁引饮,遂用牛黄丸三服,以一物泻 心汤下之。来日不愈,反加无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 利黄沫。钱曰:‘心经虚,而有留热在内,必被寒药下之, 致此虚劳之病也。宜先用白术散生胃中津液,次以 生犀散治之。朱曰:‘大便黄沫如何’’’?”曰:“胃气正,即泻自 止,虚热也。”朱曰:“医用泻心汤如何?”钱曰:“泻心汤者,黄 连一物耳。黄连性寒,多服则利,能寒脾胃也。”坐久,众 医至,皆曰实热。钱曰:“虚热。若实热何以泻心汤下之 不安,又加面黄颊赤,五心烦躁,不食而引饮?”医曰:“既 虚热,何大便黄沫?”钱笑曰:“便黄沫者,服泻心汤故也。” 钱与胡黄连丸,治愈。
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其子忽脏热,齐自取 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饵之。服毕,至三更,泻五行,其子 困睡,齐言子睡多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三行,加 口干身热。齐言尚有微热未尽,又与青金膏。其妻曰: “用药十馀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已成虚 羸,先用白术散时时服之,后服香。”�丸,十三日愈。 朱监簿子五岁,夜发热,晓即如故。众医有作伤寒治 者,有作热治者,以凉药解之,不愈。其候多涎而喜睡。 他医以铁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饮。钱曰: “不可下之。”乃取白术散一两,煎药汁三升,使任意取 足服。朱曰:“饮多不作泻否?”钱曰:“无生水,不作泻,纵多 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曰:“先治何病?”钱曰:“止泻治 痰、退热清神,皆此药也。”至晚服尽,钱视曰:“更可服三 升。”又煎白术散三升,服尽得稍愈。第三日又服白术 散三升,其子不渴无涎,又投乌胶散,二服而安。 曹宣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热,不食饮水。或用牛黄、 麝香二丸不愈,用止渴干葛散反吐。师谓食伏于胃 脘,先以白饼子下之,又以消“积丸”磨之而愈。
《儒门事亲》曰:“蔡寨成家一童子,年十五岁,病疸一年, 面黄如金,遍身浮肿,乏力,惟食盐与焦物。戴人以茶 调散吐之,涌涎一盂。临晚又以舟车丸七八十粒,通 经散三钱,下四五行。待六七日,又以舟车丸、浚川散 下四五行。盐与焦物见而恶之,面色变红,后再以茶 调散涌之,出痰二升方愈。”
万氏《幼科发挥》曰:一儿发热,至日晡尤甚。其医作疟 治不效,又作潮热治亦不效。予曰:“此胃虚有宿食也。” 谓疟疾则寒热有发有止,谓潮热则发有时如水之 潮,过即退,次日依时复发。此儿身尝温热,至申酉时 则甚,故知是宿食发热也。彼曰:“有所”�乎。曰。出仲景 《伤寒正理论》。阳明病证云。“潮热者实也。宜下之。以三 化丸下之愈。”
一儿惊风,时热不退,群医有议用小柴胡汤者,有欲 用竹叶汤者,有欲用凉惊丸者。予曰:“大惊之后,脾胃 已虚,宜温补之,三药寒凉不可服也。”乃作理中汤,用 炒干姜一剂热除。
《明医杂着》曰:“李阁老子患潮热,饮食如故,自申酉时 甚,至子丑时方止,遍身似疥,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热 渴饮冷。余以为脾胃实热,传于肺与大肠,先用清凉 饮四剂,结热始退;又用四物汤加柴胡、黄连数剂,其 疮渐愈。彼欲速效,另用槐角丸之类,诸证益甚。遂求 于施院长,亦用四物汤加柴胡、黄连,加桃仁、赤芍药至百剂而愈。
《保婴金镜录》曰:“一小儿四岁,发热饮冷,口内生疮,额 鼻黄赤,吐舌流涎,余谓心脾有热,用导赤、泻黄二散 而愈。后复作,余因他往,服清热化痰等药,前证益甚, 更弄舌,余用异功散加钓藤钩而安,又用六君子汤 而愈。盖吐舌者,为脾经实热而舌长出也;弄舌者,乃 脾脏虚热也,令舌时舒而即收也。治者审之。 一小儿”发热,饮食少思,大便不实,常服芦荟等丸,视 其鼻赤,此寒凉之剂,复伤脾土而虚热也,用五味异 功散数剂而元气复。
一小儿小便不利,鼻干衄血,鼻间色赤,属脾肺有热, 用《济生》犀角地黄汤,前证已愈。后颏间常赤,作渴有 痰,此禀赋肾气不足,用地黄丸而诸证皆瘥。
一小儿发热咳嗽,右腮色赤,此肺金有热,用“泻白散” 而愈。复感冒风邪,前证更作,又加声重流涕,用参苏 饮加杏仁、桑皮而愈。但右腮仍赤,兼额微赤,此兼心 火乘肺金也,用“人参平肺散”,一剂遂痊。
一小儿五岁作渴,右腮鼻准微赤,或饮冷水,或服凉 药,即时呕吐。余曰:“右腮微赤,肺经虚热也;鼻准微赤, 胃经虚热也。此胃虚不能生肺耳。”先用四君子加升 麻一剂服之而不吐,又用白术散二剂而不渴,再用 四君子四剂而安。
一小儿潮热烦渴,大便干实,气促咳嗽,右腮色赤,此 肺与大肠有热,用柴胡饮子一服,诸证顿退。后因微 惊,又发搐,咬牙烦闷,此肝脾气血虚也,用四君子加 芎、归、钓藤钩而愈。
一小儿潮热烦躁,左腮青赤,此心肝血虚,用“《秘旨》安 神丸”及四物汤加防风、酸枣仁治之,寻愈;又用六味 地黄丸,调补肝肾而愈。
《保婴撮要》曰:“一小儿先壮热便秘,服清凉饮之类,愈 而复作;服地骨皮散,而潮热不已,服四物、连、芩之类, 不时而热甚。余曰:‘不时而热,或昼见夜伏,昼伏夜见, 是虚火也,当滋化源’。不信,仍服寒药愈甚。余夕用六 味丸,朝用补中益气加山药、山茱萸而瘥。”
一小儿五岁,发热作渴,右腮鼻准微赤,或与冷水凉 药,即时呕吐。余曰:“右腮微赤,肺经虚热也;鼻准微赤, 胃经虚热也。此胃虚不能生肺耳。”先用四君子加升 麻三分,一剂而不吐,又用白术散二剂而不渴,再用 四君子四剂而顿安。
一小儿发热作渴,用泻黄散,大便重坠,口角流涎,仍 欲泻火。余曰:“鼻准青白,脾虚肝木所侮也;口角流涎, 胃气不能摄涎也;大便重坠,脾气不能升也。”不信,另 服凉剂,果眉唇微动,四肢微抽。余曰:“此元气虚极而 变慢脾风也。”用六君子加炮姜、当归、木香、钓藤钩二 剂益甚。彼欲更剂。余曰:“此药力不及也。设药不对其” 证祸在反掌。仍以前药加炮姜、附子一片。服之即安。 乃去附子。又二剂而愈。
一小儿旬日内,先两目发黄,渐及遍身,用“泻黄散”服 之,瘥。
一小儿因母食郁而致饱胀咽酸,遍身皆黄,余以越 鞠丸治其母,以泻黄散治其子,并愈。 一小儿患前证,服五苓散、消食丸之类,其黄不退,作 渴饮汤,腹膨少食。余谓胃气虚津液少故喜饮汤,脾 气虚故腹胀少食也。先用白术散渐愈,又用补中益 气汤而痊。
一小儿饮食不调,腹胀身黄,小便金色,杂用治疽剂, 作渴饮水。余谓胃气实热,先用泻黄散二剂,其渴顿 止;用栀子蘗皮汤,其黄亦退;用白术散而饮食进。 一小儿寅卯时发热,或兼搐有痰,服“《抱龙》泻青”二丸 而愈。后复患,服前药兼咳嗽气喘,不时发搐,面赤色, 或青黄,或浮肿,或流涎。予谓:“咳嗽气喘,脾肺气虚也, 不时发搐”,肝木乘脾也;面青而黄,肝入心脾也。浮肿 流涎,脾气虚也。用“益智丸”以养心血,“补中益气汤”以 补脾气而愈。
一小儿巳午时发热惊悸,发时形气倦怠,面黄懒食, 流涎饮汤,予谓“心气不足所致。”不信,反服凉心之药, 更加吐泻,睡而露睛,手足并冷,几致慢脾风,先用六 君姜桂汤,佐以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申酉时发热面赤,腹中作痛,或用峻利之剂 下之,致发搐吐痰,作渴腹痛,按之即止,此脾胃伤而 变证也,用七味白术散、补中益气汤顿安。
“一小儿亥子时发热,形气倦怠,面黄懒食,流涎饮汤, 用益黄散而愈。后又复发,服前药及清热之剂,病发 不时嗜卧露睛,作渴少食,大便频黄,此脾虚而肝木 胜之,兼元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地黄丸”而 愈。
一小儿夜间发热腹胀,此脾虚肝盛,朝用五味异功 散,夕用四味肥儿丸,热止。乃朝用六味地黄丸,夕用 异功散而痊。
一女子年十四,患注夏,经行之后,发热晡热,烦躁作 渴,面赤,脉洪大,按之如无,此血脱发躁,先用当归补血汤四剂,又用八珍汤而安。
“一小儿每春夏口干发热,怠惰嗜卧,劳则头痛,服清 凉化痰之药,喘泻烦躁不安,服香薷饮,脉大神思昏 愦。”余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五味、麦门、炮姜 一剂未愈,又加肉桂五分即苏,更用六味丸而愈。 一小儿禀脾肾虚弱,注夏发热,二便不调,朝用补中 益气汤,夕用地黄丸而愈。后因乳母怒气,致儿发热 惊搐,用柴胡栀子散,母子并服而瘥。 一小儿素有食积,注夏发热,倦怠少食,大便不实,朝 用五味异功散,少加升麻、柴胡,夕用四味肥儿丸而 寻愈。
一小儿禀赋肾虚,患注夏之疾,因乳母大劳,则发热 益甚,用补中益气汤,令母子并服而愈。后因乳母多 食膏粱,又患疮疾,烦躁作渴,先用竹叶石膏汤及补 中益气汤将瘥,母著怒气,大热发搐,用柴胡栀子散、 加味逍遥散而痊。
一小儿注夏食生冷之物,腹中作痛之甚,则发搐厥 冷,用“人参理中丸”而愈。
一小儿吐泻后患渴证,饮食少思,肌体消瘦,用七味 白术散,渴渐止;五味异功散加升麻,饮食渐进;又用 补中益气汤,肌肉顿生。
一小儿嗜膏粱甘味,发热作渴,小便白浊,用“四味肥 儿丸”,佐以泻黄散稍愈。复伤食吐泻,服消食丸,胃气 复伤,饮食少思,肢体倦怠而渴,先用七味白术散而 渴止,次用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面目色白,患渴证,吐痰发热,服清热化痰之 药,大便洞泻,小便频数,此脾肾虚而复伤也,朝用补 中益气汤,夕用四神丸,诸证渐愈,又佐以六味地黄 丸而愈。
一小儿烦躁惊悸,热渴饮冷,额间色赤,此心经实热, 先用“泻心汤一服稍缓,又用柴胡栀子散”而瘥。 “嘉靖甲寅敬臣之女,年十二,患脾胃素弱,自夏入秋, 时泻时止,小腹微痛,至八九月间,随成疳积之证,发 热凡二十馀日不止,汗泄热解,汗已复热,自中脘至 小腹膨胀坚直,大便溏,气喘咳嗽作嗳,俱昼轻夜重, 彻夜”烦躁不睡,鼻塞眼暗讝语,其家以为必死矣。余 诊之曰:“脉浮大而无根,此大虚证也,非独参汤不可。” 乃用参一两,加熟附三分,煨生姜三片,日进二剂,乃 并柤煎服之。大下疳积其气则腥,腹渐宽,热渐减,脉 渐敛,然手犹寻捻不已,鼻孔出血。余曰:“此肝证也。”煎 六味丸料与之,一服如脱,乃昼服独参姜附汤,夜服 六味丸料,脉渐有根,诸证渐退。先此手足恒热,至是 乃始觉寒。余喜曰:“此病邪尽退而真气见矣。”然犹饮 食不进,乃单用六君子汤加炮姜,遂能食,咳嗽独甚。 与补中益气汤,嗽遂止,夜始安睡而痊。
《证治准绳》曰:“罗谦甫治一小儿,季夏身体蒸热,胸膈 烦满,皮肤如渍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痿弱,不 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热,加以湿气而蒸热,搏于经络, 入于骨髓,使脏气不平,故脾遂乘心,湿热相合而成 此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胸膈烦满;脾湿胜则 皮肤如渍橘之黄。有馀之气,必乘己所胜而侮不胜”, 是肾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内经》言:脾热者, 色黄而肉蠕动。又言湿热成痿,信哉斯言也,所谓子 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盖脾土退其本位,肾水得 复,心火自平矣。又《内经》曰:“治痿独取于阳明。”正谓此 也。加减泻黄散主之。
《景岳全书》曰:“余之仲儿,生于乙卯五月,于本年初秋, 忽尔感寒发热,脉微紧,然素知其脏气属阴,不敢清 解,遂与芎、苏、羌、芷、细辛、生姜之属,冀散其寒。一剂下 咽,不惟热不退,而反大泻,作连二日,泻不止而喘,继 之愈泻则愈喘。斯时也,将谓其寒气盛耶?何以用温 药而反泻,将谓其火刑金耶?岂以清泻连日而尚堪 寒凉,将谓其表邪之未除耶,则何以不利于疏散?束 手无策,疑惧已甚,且见其表里俱剧,大喘垂危,又岂 浅易之剂所能挽回?”因沉思良久,渐有所得,乃用人 参二钱,生姜五片,煎汁半盏,然未敢骤进,恐再加喘, 必致不救。因用茶匙挑与二三匙,即怀之而旋走室 中,徐察其呼吸之进退,然喘虽未减,而亦不见其增 甚,乃又与三四匙,少顷则觉其鼻息似乎少舒,遂放 胆与以半小锺,更觉有应。自午及酉,完此一剂。适一 医至,急呼曰:“误矣,误矣!焉有大喘如此而尚可用参 者?速宜以抱龙丸解之。”余诺之而不听,乃复以人参 二钱五分,如前煎汤,自酉至子,尽其剂剂完,而气息 遂平,齁齁大睡,泻亦“止而热亦退矣。”此所以知其然 者。观其因泻反喘,岂非中虚?设有实邪,自当喘随泻 减,是可辨也。向使误听彼医易以清利,中气一脱,即 当置之死地,必仍咎余之误用参也。孰是孰非,何从 辨哉?余因纪此,以见温中散寒之功,其妙有如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