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68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六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六十八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四十八
小儿痢门一
刘完素六书〈泻痢〉
张从政儒门事亲〈痢〉
朱震亨幼科全书〈痢疾 西江月〉
鲁伯嗣学婴童百问〈泻痢 诸色痢〉
楼英医学纲目〈痢疾 赤白痢 热痢用凉药 纯血痢 冷痢用温热药
白脓痢 脓血相杂痢 五色痢 蛊痢 泻痢兼证 羸瘦 浮肿 脱肛〉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八痢论〉
方一〈经验大黄汤 黄蘗汤 治中结肠圆 栀子丸 藜芦圆 四物粱米汤 龙骨
汤 大黄汤 生金牛黄汤 泽漆茱萸汤 枳实散 𪔀头圆 除热结肠圆 香连丸
益黄散 香连丸 丹溪方 食积痢方 二术汤 三黄丸 大承气汤 保和丸 清血
丸 固肠丸 和中丸 二根丸 益元散 参苓白术散 又方 香连丸 金锁散 神
仙救苦散 驻车丸 香连丸 调中汤 五苓散 车前子散 泼火散 葛根汤 四逆
散 石莲散 香脯散 香连丸 黄连香薷饮 茅花汤 顿止丹 败毒散 地榆散
芍药蘗皮丸 宽肠枳壳散 三黄熟艾汤 神芎丸 黄连解毒汤 汤氏异功丸 胃风
汤 地榆饮 升阳益胃汤 羌活散 水浸丹 宽肠丸 地榆散 又方 川草散 备
急方 钱氏黄蘗丸 外台子芩汤 圣惠栀子仁散 乌梅散 开胃散 养脏汤 广济
方 婴孺方 雄朱散 玉脂散 艾汤 养脏汤 香连丸 金粟丸 白附香连丸 豆
蔻香连丸 吉氏香连丸 葛氏鸡子饼 脂附丸 朱氏家传方 附子散 血痢方 又
方 又方 又方 黄连散 马齿菜汁粥 水蓼丹 茜根汤 厚肠丹 圣效散 必效
丹 又方 又方 又方 吉氏地榆散 白头翁丸 肘后乳母方 肘后近效方 圣惠
吴蓝散 樗根皮散 人参散 鸡屎矾丸 黄连阿胶丸 燔发散 张涣健胃丹 青橘
丹〉
艺术典第四百六十八卷
医部汇考四百四十八
小儿痢门一
《金刘完素六书》
泻痢
小儿脾疳泻痢者,皆热甚。急惊泻痢色多青,为热证 明矣。痢色黄者何?为火甚则水衰而脾土旺,故痢色 黄也。痢色红赤者,为心火热甚深也。痢色黑者,为火 热过极,则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
《元张从政儒门事亲》
痢
凡小儿久泻不止,至八九月间变为秋深冷痢,泄泻 青白者,时时撮痛,乳癖不化。可用“养脾丸”如黍米大, 每服二三十丸,米饮送下,日进三服则愈。益黄亦可 用之。
《朱震亨幼科全书》
痢疾
凡痢不论赤白,皆属湿热。或谓“白为寒者”,非也。亦有 食积而成者,其治有补有泻。赤白湿热皆有,但热证 腹痛,湿证腹不痛耳。
凡赤痢者,湿热伤在血分,从小肠中而来也。治法以 四物汤加黄连、黄芩、黄蘗治之。
凡白痢者,湿热伤在气分,从大肠中而来也,以四君 子汤加黄连、苍术治之。
凡赤白相杂者,此血气俱伤也,以八物汤加黄连、黄 芩、黄蘗、滑石、苍术治之。
以上三证后重者,俱加槟榔、枳壳。
凡治痢疾,不问赤白,初起之时,里急后重,腹中胀痛 者,先用三黄丸下之,大者承气汤下之,后用香连丸 补之。
凡痢赤白日久,人事虚弱,原未经下者,若下之则人 事虚空,不可损其不足,若不下,则其积不去而难愈。 只用“保和丸”连服数次,以腹痛愈为度,后用香连丸 调之。
凡治痢者,通药中切不可妄用巴豆、牵牛等药,只用 三黄丸为是。
凡痢下鲜血者,治法用清血丸,车前草、陈米炒煎汤 吞下,神效。
凡痢下白涎,久不止者,用固肠丸,陈米饮送下,神效。 凡痢下赤白,日久不止者,用二根丸,陈米饮送下,即 效。
凡暑月下痢纯赤者,以益元散炒过滑石加红曲为 丸,陈米饮送下。
凡赤白痢脱肛者,此气下陷也,宜升提之,用和中丸, 以升麻汤下。
凡赤白痢作渴者,用白术散主之。
凡赤白痢呕吐不食者,此名“噤口痢”,用木香则失之 温,用山药则失之闭,只以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末, 以陈米饮调下,胸次一开,自然思食。
一《海上方》:“用初生小儿胎粪,将小磁罐盛之,入麝香 一分,水银一钱,搅匀收之。如小儿噤口痢,将此药点 入眼内二、三次,神效。”
凡痢止后,身热不退,或人事瘦弱者,只以“集圣丸调 之凡痢疾日久,大热大渴不退者,不治。六脉洪数,面赤 身弱者不治。呕吐不食,服药无效者不治。日久不止, 下紫血成块者不治。下黑水如屋漏尘水者不治。痢 久转作惊搐者不治。痢后变作泄泻,虽饮食如常者 不治。日久作渴不止,饮食渐减者不治。手足消瘦,大 肉折者。不治。脱肛一寸不收者。不治。
以上俱痢疾日久,犯此者不救。
《祖传》治痢不问赤白,先以解毒丸下之,后以香连丸 调之。
西江月
痢疾古名滞下,食积湿热相参,肠鸣疼痛不能安,里 急后重无偏。赤乃小肠火盛,白乃大肠邪传。愚医以 白作寒看,辛热乱行丸散。
治痢“初无二法,《河间秘诀》流传,行气和血术中先管, 取子全无变。气行后重自止,血行下痢须安。寒凉淡 渗禁辛甘,不怕年深日远。”
凡痢先行,通药,黄连枳壳槟榔,当加酒蒸过大黄甘 草芒硝相傍。若还赤白,日久人事,虚弱彷徨,保和丸 子是仙方,最要认病的当。
下后痛除里急,再将赤白猜详。“赤痢无过剪红方,白 痢固肠稳当。赤白相兼不愈,香连丸子高强,明医四 海把名扬,夺取锦𦆑头上。 若遇时行痢疾排门一样无差,头疼身热慢吁嗟,疫 疠时行须怕,先用人参败毒,次将承气推车,然须察 脉再减加,虚实分明方罢。”
痢久前方不止,气陷肠滑无停。急将良药与提升,固 涩兼行甚稳。参术升麻归芍,乌梅粟壳莲芩,干姜诃 子赤茯苓,粳米、陈皮作引。
记取“痢家药品,解毒栀子连芩,硝黄二味可推陈,木 香青皮痛定,枳壳槟榔后重,升麻柴胡提升固肠。粟 壳诃梅灵,泽泻猪苓水顺。”
痢疾不治数证。脉如洪大。须防噤口不食吐水浆,大 热渴烦腹胀。大孔不收。魂户粪如尘。黑瓜穰。面红唇 赤陷眉眶。气急闷乱死样。
《鲁伯嗣学婴童百问》
泻痢
小儿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 则壮热,冷气入胃变下痢,或赤白滞起数去。小儿腹 胀痛极壮热,气脉洪大,或急数,热者,宜调中汤下之, 热便歇,痢亦瘥也。但壮热不吐下者,亦宜服之。又夏 月秋初,急有暴寒,折于盛热,无可发散,客搏肌中,发 于外则为疟,发于内则为痢,内外俱发则疟痢俱作, 皆由荣卫不和,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客于肠胃。 又因饮食所伤,冷热不调,夹冷则白,夹热则赤,冷热 交攻,则脓血相杂。亦因沉积所作,赤痢积热,白痢积 冷,赤白相杂,冷热之积。若脾胃气虚,不能消化水糓, 则糟粕不聚。或春间解脱,风冷所伤,肠胃虚弱,卒被 风寒所折,便为下痢多矣。《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故也。调中汤去大黄加枳壳。更痢不止,则加黄连治 之。其暴下痢者,车前子末之,米饮调下亦效。暑月用 五苓散、车前子散,灯心汤调服,泼火散加减服。太阳 阳明合病者,必下痢,葛根汤主之。呕者,加半夏,四逆 散亦可服。
诸色痢
小儿痢候,皆因饮食无节,或餐果食肉物,不知厌足, 乃脾胃尚弱,不能克化,停积于脏,故成痢也。热搏则 赤,风寒之气入于肠胃,致令津液凝滞,则成白痢。或 夹青者有惊积;或如鱼脑,肚中疼甚者,大扺八痢。但 冷、热、赤白,药性虽有不同,治法不相远矣。又有赤白 相杂者,当先去其热积,须用大黄、枳实、𥐚、硝之剂,以 去其热毒,然后以黄连、黄芩、黄蘗解其热,痢自止,疼 自定,此妙法也。如痢不止,则用地榆、熟艾等剂调理, 自然平复。脾虚者,不可轻用粟壳涩滞等剂,必致危 困,须用没石子、黄连、阿胶、地榆以止之,方为尽善。其 枳谷、芍药,皆要药也。噤口痢不能食者,石莲散主之, 香脯散亦可。冷痢如豆汁,肚疼者,胃风汤主之。脾毒 痢,脏热,常服香连丸、黄连香薷饮,去桂,五苓散、茅根 汤、当归、芍药、枳壳、地榆、川芎等剂。先与解毒退热,却 与开胃进食,分利水糓,宽肠定痛,先与水浸丹、败毒 散、地榆饮,宽肠枳壳散。有热而痢不止者,三黄熟艾 汤主之。积滞不通者,神芎亦可用。热甚烦躁者,黄连 解毒汤解之,泼火散亦效。
《楼英医学纲目》
痢疾
小儿痢疾,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饮食过伤,停滞不能 克化,又为乳母恣食生冷热毒厚味以传之,又为风 温湿热之邪以干之,故有此疾。有里急窘迫、急痛者, 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或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 于内,无所发散,客搏肌肤之中,发于外则为疟,内外 俱发则为疟痢。凡痢久则令肿满,下焦偏冷,上焦热 结,则为上实下虚。若脾胃湿热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而成噤口之证。又有一方一家之内, 上下传染,长幼相似,是疫毒痢也。当先推其岁运以 平其外,察郁结以调其内,审其所伤,别其虚实冷热 以治之,条然明白,不致妄投也。
赤白痢
赤白之痢,世人莫不曰:“赤为阳,为热;白为阴,为冷。”或 曰无积不成痢。至于调治,若以冷热之剂互进,或投 去积之药,必难取效,不究其原,何由可疗?且四时八 风之中人,五运六气之相胜,夏秋人多痢疾。《内经》曰: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在泉,火淫 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其可拘于无积不成痢之说?若 专以积为论,岂一岁之中,独于夏秋人皆有积,春冬 不然?盖风邪入胃,木能胜土,不为暴下,则成痢疾。赤 白交杂,此为阴阳不分,法当分正阴阳,五苓散以导 其逆,理中汤以温其胃,使色归一,然后施治。若一分 之后,仍赤白同下,则当究其所患之因。若先白后赤, 乃内伤生冷,失于盖覆,由元气感于暑热。治法先救 其里。次解暑毒。若先赤后白。乃先伤热而后失。盖感 冷先宜解热。后治其痢。
有挟热而痢者,则下纯鲜血,此风能动血,宜冷服黄 连香薷散、川草散及当归散,加酢炒蒸柏叶,水姜煎 服,或羌活散加三和汤,水姜、仓米煎。
有挟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 猪肝瘀血,皆为阴证。盖血得寒则寒涩故也。先用㕮 咀五苓散,加守中汤煎投,次以附子理中汤带凉服, 或“固真汤。”倘不辨其虚实冷热,妄行施治,以致脾胃 愈虚,不能乳食,或噤口痢者,则难疗矣。又有里急后 重,盖里急为阳,后重为阴。未圊前腹痛,为里急,已圊 后腹痛,为后重。故里急者,大肠涩也。先以大顺饮加 宽气饮和解,及羌活散水姜、仓米煎服,次以宽肠丸。 后重为气虚,用五苓散加人参、生姜煎服,并投香连 丸。若二证俱作,前二丸子并进,或双金饮、金粟丸亦 佳。然“泻痢”二字,自是二证。粪夹水来多而顺者曰泻, 带血冻白冻来三五点而痛者曰痢,轻重阴阳,由此 而分,斯为治法。有脓血交杂,经久不止,昼轻夜重,或 昼夜频数,食减痛多,并用万金散、神效散主之。 有五色痢者,乃因五脏蕴热,日久不散,故有是证。盖 五脏受热,荣卫不调,五糓不化,熏腐脏腑,神气昏沉, 此候已危,最是腹中刺痛。儿小者无治法,盖五色者, 乃五脏之色,皆见于外,儿大者。可用《局方》三神丸。或 小来复丹。以五苓散送下。或者可疗。若投药如故。不 可为也。
又有风痢,多是黄褐色,与疳泻颇同,但不臭为异耳。 此风毒停滞于脾,宜去脾经风毒,泻黄散主之。若见 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少涩,痛热并作,唇裂眼赤, 气促心烦,坐卧不安,狂渴饮水,糓道倾陷,时复面容 如�饮食不进者,难治。 泻痢黄赤黑,皆热也。泻痢青白,米糓不化,皆冷也。东 垣云:“白者湿热伤于气分,赤者湿热伤于血分,赤白 相杂,气血俱伤也。”《海藏》用四君、芎、归,治虚弱之痢;四 君、干姜治虚寒之痢。愚常治手足指热饮冷者,为实 热,用香连丸。手足指冷饮热者,为虚寒,用异功散送 香连丸。若兼体重肢痛,湿热伤脾也,用升阳益胃汤。 小便不利,阴阳不分也,用五苓散。若湿热退而久痢 不愈者,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倍加升麻、柴胡。 泻痢兼呕,或腹中作痛者,脾胃虚寒也,用异功散加 炮姜、木香。或变而为疟者,肝克脾也,用六君、柴胡、钓 藤钩。若积滞已去,痢仍不止者,脾气虚也,用四君子 送下香连丸。若因乳母膏粱厚味。六淫七情。致儿为 患者。当各推其因。仍兼治其母。并参冷热泻。及积滞 腹痛等证。览之。若挟表证。宜发表。
治痢之法,若欲取积,只用“官局进食丸”甚稳,取积又 能治痢,万无一失。积已下,急以四君子汤加豆蔻、诃 子补之,次服厚肠香连丸得效。
热痢用凉药
《海藏》:“治赤痢,用四君子加赤芍药、当归,入粟米少许 同煎。”
纯血痢
《巢氏》云:“小儿痢如膏血者,此是赤痢。肠虚极,肠间脂 与血俱下故也。”
《圣惠》云:“夫小儿血痢者,由热毒折于血,血入大肠故 也。血随气循环经络,通行脏腑,常无停滞。若为毒热 所乘,遇肠虚血渗入于肠,则成血痢也。”
《宝鉴》云:“小儿肠热,即痢下鲜血,一如肠风。”
冷痢用温热药
《海藏》:“治白痢,用四君子等分,加干姜减半,入粟米少 许同煎。”
白脓痢
《婴童宝鉴》论:“小儿肠寒,即下白脓、腹痛。”
脓血相杂痢
《圣惠》云:“夫小儿脓血痢者,由毒气在脏,血得热则流溢渗入大肠,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腹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
《葛氏肘后》云:“小儿脏毒,滞下如鱼脑。”
五色痢
《形证论》歌曰:“五色之痢最多端,见此方知有五般。青 色只有惊积聚,黄多食积在脾间。白色冷虚肠胃患, 赤为积热最难安。鸡肝隐积多成片,黑血相和不易 安。唇搐胸高兼露齿,脸红筋出每居前。急安脏腑和 汤散,医者留心按古贤。”
又歌曰:“五色之痢莫言奇,四岁之前始有之。青色只 因惊积聚,黄因食积毒于脾,赤黑已知心肾病,白多 残害是脾为。三七以前无变动,休令多睡饮餐迟, 此疾且须和五脏,补荣卫方渐渐安愈。如目肿不进 饮食,只与平胃散补之。”
蛊痢
《巢氏病源》云:“小儿蛊毒痢,岁时寒暑不调,而有毒厉 之气。小儿解脱,为其所伤,邪与血气相搏,入于肠胃, 毒气蕴积,值大肠虚者,则变痢血。其痢状,血色蕴瘀, 如鸡鸭肝片,随痢下,此是毒气盛热,食于人脏,状如 中蛊,故谓之蛊毒痢也。”
《石壁经》脾毒痢歌曰:“脾间有毒号纯阳,本为医人热 药伤。致使大肠多结涩,多饶枯血在枯肠。如风腹闭 难开眼,身热头温脚转凉。舌赤胸高为此候,多啼喘 急更如狂。先须解热并开胃,便是明医用药良。 此脾受热积失治,则伏毒,治当凉脾,次去其积。若胸 前骨忽然高者,更加喘急,则不治也。”
《凤髓经》注云:“宜与金华散、香连丸。”
《形证论》风毒痢歌“八痢之中风转难,形如青草汁多 般。毒风豆汁添邪热,胃败鸡肝片片全。加积不须先 下积,闭眸食绝不堪看。若归白痢还须下,脏腑频温 得本原。”
泻痢兼证
《巢氏病源》云:“小儿痢兼渴候,此是水糓痢,津液枯竭, 脏腑虚燥,则引饮。若小便快者,痢断渴则止;若小便 涩,水不行于小肠,渗入肠胃,渴亦不止,痢亦不断。凡 如此者,皆身体浮肿,脾气虚不能克水故也,亦必眼 痛生障。小儿上焦本热,今又痢,下焦虚,上焦热气转 盛,热气熏肝故也。”
茅先生以为食伤脾胃所致,先用醒脾散、匀气散,调 一日后,下调中饮,夹乳香散、龙涎膏调理即愈。或单 捣冬瓜汁饮之。
羸瘦
《巢氏》云:“小儿肠胃虚弱,受风冷则下痢,痢断后,脾胃 尚虚,糓气犹少,不能荣血气,故羸瘦。”
浮肿
《惠济》论“小儿痢瘥后遍身肿候歌云:‘冷痢日久失医 治,遍身浮肿却如吹。脉洪是气化为水,沉实还因积 有之。顺气肿消为上法,气平两日定多尿。莫交食饱 还忧滞,此疾元因积损脾’。”
脱肛
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闭结不 通,肺虚寒则肠头出露。有因痢久里急后重,努力肛 开,为外风所吹,或伏暑作泻,肠滑不禁,或禀赋怯弱, 易于感冷,亦致大肠虚脱。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 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盖风属木,木胜则制土,土主 脾胃,虚而受制。又湿喜伤脾,用虚受湿,不能分别清 浊,水糓交杂,则为洞泄。洞泄既久,大肠亦虚。大肠乃 手阳明燥金,而土虚不能生金,金气既虚,则传送之 道亦虚,又为风冷所袭,故肛门脱而不收。法宜补脾 温胃,使金得受母之益而气实,宜藿香饮、匀气散、平 胃散主之。次则内投固肠之剂,用健脾饮、养脏汤服 饵。外以敷贴之法,用伏龙肝散傅之,及萆麻膏贴顖 门,使引气上,令其自收。如收尽,仍以水洗其膏。及有 邪热积滞于大肠,未经疏涤,亦成此疾。其肛门色红 而软,肺脉浮数,右手指纹紫见,身微有热,时或烦躁。 先投清肺饮疏解,次用薄荷散、蟠龙散为治,间服万 安饮亦佳。
巢氏云:“实热则大便秘结,虚寒则肛门脱出,此多因 吐泻,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 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若脱出绯赤,或作痛者, 血虚而有热也,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四物、牡丹皮。微 红或作痛者,气虚而有热也,佐以四君、牡丹皮。”大凡 手足指热者,属胃气热;手足指寒者,属胃气寒。 《汤氏方》:治脱肛,大肠自粪门出,宜用葱汤熏洗令软, 款款送上。此因泻利得之者,亦可服泻利之药,然后 用槐花等药。又有用一味五倍子煎汤,入𥐚硝熏洗 而缩者,又有用真蒲黄碾极细,以猪肝拌匀,傅肛门 上而入者。《全婴方》用涩肠散。兼有痔证肿痛者,用黄 丹、滑石等分,井水调涂即消。井用铅白霜半钱,片脑 半字,好酒调傅肿处,甚佳。黄连解毒汤亦可服用苦 参汤洗亦效。亦有用蜜陀僧、白矾、脑子末之傅上,更用荆芥、防风等项洗之,用生瓜蒌根者亦效。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八痢论
小儿气血怯嫩,脏腑软弱,因触冒风寒,饮食冷热,以 邪干正,致脾胃不和,凝滞停积,蕴毒结作,或水糓不 聚,或脓血纯杂,变而为痢。其候有八:一曰水糓痢,谓 便下粪稀薄而不聚,𫘝利出易,水糓不化也。然虽是 泻,便时亦觉里急后重,故为痢也。二曰冷痢,谓便下 纯白脓也。三曰热痢,谓便下纯赤血也。四曰滞痢,谓 便下脓血相杂也。五曰积痢,谓有积伤为痢,浸久或 差而复发也。六曰疳痢,谓患疳积而下痢也。七曰蛊 痢,谓如蛊毒,下紫黑血,或如赤豆汁,或如鸡鸭肝片 也。八曰休惜痢,谓下血黑黯,中有白物,如肠中之脂, 或如烂鱼肠之状。此肠胃溃伤,患者更休爱惜,故以 名之。亦名“休息者”,谓患即无休息而至死也。凡痢若 粥药不能进者。此便为死候也。
方一
经验大黄汤〈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暴冷水糓下,或乳冷下青结不消,或冷实吐下,干呕烦闷,及冷滞赤白下者,良。若已服诸利汤去实,胃中虚冷,下如水,干呕,眼陷烦扰,不宜利者,可除大黄。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汽未消,饮儿遂为霍乱者,但用大黄。小儿诸霍乱宜利者,便用大黄,不须利,宜温和者除之。
大黄六分, 桂心, 厚朴, 甘草、 干姜各一分, 人参, 茯苓, 白术, 当归各二分, 桔梗三分。
右十味,以水三升半,煮取八合。“凡儿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一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以来,一服三合。”
黄蘗汤
治“小儿夏月伤暴寒,寒折大热,热入胃,下赤白滞如鱼脑,壮热头痛,身热手足烦。此太阳之气,外伤寒,使热气便入胃,服此方良。若误以利药下之,或以温脾汤下之则热剧。以利药下之,便数去赤汁如烂肉者。或下之不瘥,宜以涩热药断之。下既不止,倍增壮热者,服之即效。或是温病热盛,复遇暴寒折之,热入腹” 中,下血如鱼脑者。服之良。
黄蘗 黄连 升麻 当归 白头翁一作《白敛》。 牡蛎 石榴皮 黄芩 寄生 甘草各二分 犀角 艾叶各一分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百日儿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半。
治中结肠圆
治小儿湿冷滞下赤白,青色如鱼脑,肛脱出,积日腹痛,经时不断者。
赤石脂五分, 吴茱萸三分, 干姜、 《附子》
当归 厚朴 白术 木兰皮 白头翁 黄连 石榴皮 黄蘗各二分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大豆。“二岁儿五丸,三岁已上服十丸,十岁已上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许便瘥,积下者尽一剂更合。”
栀子丸
治少小热痢不止
栀子七枚 大枣四枚,炙黑 川黄连五分
矾石四分, 黄蘗三分。
右五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至十丸。
梨芦圆
治少小泄清痢
梨芦二分, 《黄连》三分, 《附子》一分。
右三味,为末,蜜和丸如麻子大,以粥饮下二丸,立愈。
四物粱米汤
治少小泄注
粱米、 稻米、 黍米各二升, 蜡如弹子大
右四味,以水五升,“东向灶煮粱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以蜡内汁中和之,蜡消,取以饮之” ,数试有验。
龙骨汤
治小少壮热,引饮下痢。
龙骨 甘草、 大黄 赤石脂、 石膏、 寒水石 瓜蒌根 桂心各二两
右八味,治下筛,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儿大小服之。
大黄汤
治“少小下痢,苦热不食,伤饱不乳。”
大黄、 甘草、 麦门冬各一两
右三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三岁儿分三四服。
生金牛黄汤
治少小积下不止。因发痫。
生金三铢,一方用六铢,无生金,用热金亦得,法应作 屑,今方尽用成器者 牛黄三铢 麻黄二分 黄连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一分 细辛半分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去滓。临服研牛黄以煮汤中。嫌儿热者,用生姜代干姜。今世乏生金,但用成器亦善,二三两皆得用之。
泽漆茱萸汤
“治小儿夏月暴寒,寒入胃则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折则壮热,经日不除,经月许日变通身虚满腹痛,其脉微细” ,服此汤一剂,得渐渐安神。
泽。� 青木香、 海藻各二分, 吴茱萸、 茯苓、 白术、 桔梗、 芍药、 当归各三分, 大黄一分。
右十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二百日至一岁儿,一服二合半,一岁已上至二岁,一服四合。”
枳实散
治少小久痢淋沥,水糓不调,形羸不堪,宜此。
枳实二两。
治下筛。三岁已上饮服方寸匕。若儿小。以意斟酌。日三服。
𪔀头圆
治“小儿积冷久不瘥,后馀脱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
死𪔀头二枚,炙令焦 磁石四两 桂心三两 小猬皮一枚,炙令焦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儿年大以意加之。”
除热结肠圆
断小儿热下黄赤汁沫。及鱼脑杂血。肛中疮烂。坐𧏾生虫。
黄连、 蘗皮、 苦参、 鬼臼、 独活、 橘皮。
芍药、 阿胶各半两
右八味,为末,以蓝汁及蜜丸如小豆,日服五丸至十丸。冬无蓝汁,可用蓝子一合,皆蜜和为丸。
香连丸〈直诀方〉
治赤白痢疾。并水泻暑泻。
黄连净,二十两 吴茱萸去梗,十两
右先将二味用热水拌和,入磁器内,置热汤中顿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为末。每末入木香末一两,淡酢米饮为丸,如麻子大。
益黄散〈儒门事亲下同〉
治小儿痢
陈皮一两, 青皮、 诃子肉、 甘草各半两
丁香二钱。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煎,食前服之。
香连丸
木香 诃子肉面炒 黄连炒,各半两 龙骨一钱
右为细末,饭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饮汤下。
丹溪方〈平治会萃下同〉
治食积痢疾
黄芩、 黄连、 陈皮、 甘草。
煎服
赤痢加红花桃仁
白痢加滑石末
一方去陈皮加大黄
食积痢方
炒曲 苍术 滑石 芍药 黄芩 白术 甘草 陈皮 茯苓
右㕮咀,煎下《保和丸》。
二术汤
治小儿八岁下痢纯血,以《食积》治。
苍术、 白术、 黄芩、 白芍、 滑石、 茯苓。
甘草、 陈皮、 神曲炒。
右煎下保和丸
三黄丸〈幼科全书下同〉
黄连、 黄芩、 大黄
右共为末,神麹糊丸,以木香、槟榔汤下。
大承气汤
枳壳, 厚朴, 大黄, 芒硝, 甘草, 槟榔。
右作一服,此通肠去积之药也。
保和丸
《南山楂肉》二两, 神曲炒 半夏 白茯苓 白术各一两, 萝卜子 连𧄍 陈皮各五钱。
右为末,粥丸如黍米大,饮吞下。盖小儿食积脾虚,以补药下之者此也。
清血丸
槐子炒 荆芥穗煨 侧柏叶炒
右为末,醋糊丸,陈米汤吞下。
固肠丸
樗根白皮“不拘多少,细切,略炒
右为末,糊丸如黍子大,陈米汤吞下。
和中丸
黄连炒 陈皮各五分, 泽泻 车前子 白茯 山药 人参 干姜各二钱。
右为末,酢糊丸,陈米汤吞。
脱肛用升麻汤送下
二根丸
《红椿木根皮》 《白椿木根皮》,即樗根。
右为末,米糊丸,陈米饮下。
益元散
滑石炒,一两 甘草二钱五分 红麹去壳炒,五钱
右为末,米糊丸,陈米饮下。
参苓白术散
此药性平,凡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及大病后助补脾胃,必用之药也。
人参、 白术、 白茯、 山药、 甘草、 桔梗。
苡仁 莲肉 石菖蒲 白扁豆姜汁制,各一两
右为细末陈米饮下
又方
治痢疾
陈细茶、 生姜等分。
无根水浓煎,露一宿温服。
香连丸〈片玉心书〉
治“赤白痢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吴茱萸同炒,五钱,去茱萸 木香五钱
石莲肉三钱。
共为末,酢糊丸如粟米大,陈米汤送下。
久痢不止者。加肉豆蔻。面包煨去油五钱。
金锁散〈全幼心鉴下同〉
治小儿久痢赤白
桂去皮,姜汁炙紫 黄连以茱萸炒过。
右等分为末,紫苏、木瓜煎汤服之。
神仙救苦散
治“小儿赤白痢下,日夜百行不止。”
御罂粟壳醋炒为末,去筋净,再以铜器炒过。
槟榔炒赤,研末,各收。
右每用等分
赤痢蜜汤下
白痢。砂糖下。忌口味。
驻车丸
治小儿积痢
《百草霜》二钱 巴豆煨去油,一钱
右研匀,以飞罗面糊和丸菉豆大,每服三五丸,赤痢甘草汤下。
白痢米饮下
红白姜汤下
香连丸〈穷乡便方〉
宣黄连一两,去芦须,用吴茱萸浸水拌蒸,不用茱萸, 以黄连炒干为细末, 小茴香微炒,地上存性 元胡索各五钱,酒拌蒸
俱为细末,用早米糊为丸,如粟米大,米汤送下。量儿大小,大每服一钱,小者五分。
调中汤〈婴童百问下同〉
治“夏末秋初。忽暴折于盛暑。热结于四肢。则壮热头疼。伤寒于胃。则下痢赤白。”
大黄七钱半 桔梗 藁本 茯苓 甘草炙 干葛 黄芩炒 芍药炒 白术炒,各半两
右,㕮咀,白水煎,量大小加减服。得快气利,壮热便歇,去大黄,加黄连、枳壳,止利尤妙。或加地榆,或加当归皆可。
感风加荆芥
五苓散
治“伤寒温热病,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治吐泻下痢。”
泽泻二两半 猪苓、 白术炒 白茯各一两半 肉桂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车前子散
治“暑月伏热,霍乱吐泻,烦闷引饮。”
白茯苓、 猪苓、 陈香、薷 车前子各一两
人参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灯心泡汤调下。
腹痛加芍药
泻不止加石莲
泼火散
治中暑烦躁,发渴口干,及治血痢。
青皮 赤芍药 黄连,去须 地榆各一两
右为细末,冷水调下一钱。
如血热妄行加甘草
===葛根汤===
治“太阳病项强兀兀。恶风无汗。不恶寒。”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肉桂 生甘草各一两 白芍药二两,炒
右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服,取微汗。
四逆散
治“少阴病,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者。”
甘草炙 枳实炒 柴胡 白芍药炒,各一两
右捣筛为细末,水饮调下二钱,日进三服。
如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半两。
下利悸者加桂半两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半两。
泄利下重,先浓煎薤白汤,内药末三钱匕,再煮一二沸,温服。
石莲散
治小儿噤口痢,哕逆不食,止而复作。
莲肉去心,炒。
右为末米饮下一钱
一方,用山药为末,米饮调服亦妙。
香脯散
治小儿刮肠下痢,噤口不食,闭眼合口,危急之证。
精猪肉一两,薄批一片, 腻粉一钱。
右将肉于炭火上慢炙,旋铺腻粉,炙令成脯。每以少许与吃,如未知吃,且放鼻间,自然要吃。《此方》治胃口有毒,至奇至妙。
香连丸
治瀼积泻亦治痢
黄连 吴茱萸各一两,炒,去茱萸 木香二钱半 诃子半两
右为末,面糊丸如“麻子大” ,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黄连香薷饮
治暑热所伤,下痢赤色。
扁豆炒 厚朴姜炒,各半两 黄连姜汁炒
香薷各一两。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姜煎服。
茅花汤
治“鼻衄不止,吐血下血。”
茅花一大把,
右用水三盏,煎浓汁一盏,分二服即瘥。无花,根梗代之。亦治血痢黑痢。
顿止丹
治泻利先锋之药
《黄丹》一两, 《巴豆》四十九个, 《乳香》二钱。
右用麻油二钱,蜡半两,溶化和丸。
冷证加木香二钱半
败毒散
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
人参 茯苓 生甘草 前胡 川芎䓖 羌活 独活 桔梗 柴胡 枳壳麸炒黄,各一两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薄荷各少许。止泻痢,用陈仓米煎,粳米亦可。
地榆散
治泻痢血痢
地榆、 诃子、 生甘草各一两。
右为末盐米汤调下
有热加黄芩
芍药蘗皮丸
治一切恶痢,窘痛脓血。
芍药炒 黄蘗各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右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一方加枳壳。
宽肠枳壳散
顺气止痢
甘草六钱,炙 枳壳炒,二两四钱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沸汤点服。
三黄熟艾汤
治下痢赤白。及治伤寒四五日而大下。热痢时作。诸药不效。宜服此汤。
黄芩 黄连 黄蘗各七钱半, 熟艾半鸡子大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服。
神芎丸
治小儿痢
生大黄 黄芩各二两 生牵牛头末,一两
滑石四两。 黄连、 薄荷叶、 川芎各半两。
右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食后服。一方加蒲黄,止血证用。
黄连解毒汤
治热痢如神之剂
黄连三钱, 黄蘗半两, 栀子四个, 黄芩一两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煎服。
汤氏异功丸
治渴止泻,消暑毒,生津液,夏月出路含化免吃水妙。
泽泻一两二钱 猪苓去皮,七钱 肉桂三钱半, 茯苓 人参、 白术 辰砂各半两。
右末,蜜丸芡实大,灯心竹叶汤下二三十丸。一方加陈皮。
胃风汤〈保婴撮要下同〉
治“风冷客于肠胃,乳食不化,泄泻肠鸣,腹满而痛,或下如豆汁,或瘀血,日夜无度。”
白芍药 白术 肉桂 人参 当归 川芎 茯苓。
右为末,每服二钱,入粟米水煎,空心热服。
地榆饮
治“冷热痢,腹痛下痢,赤白频并。”
地榆三分, 甘草、 赤芍药炒 枳壳各二分
右水煎服
升阳益胃汤
止渴消暑生津液
黄芪二钱, 半夏、 人参、 甘草、炙 白术、 川黄连各一钱, 川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各五分, 陈皮、 茯苓、 柴胡、 泽泻各三分。
右,水二锺,姜三片,枣二枚,煎四分,食远服。
羌活散〈证治准绳下同〉
治伤风时气,头痛发热,身体烦疼,痰壅咳嗽,失音,鼻塞声重,及解时行痢赤白。
人参 羌活 赤茯苓 柴胡 前胡 川芎 独活 桔梗 枳壳“麸炒微黄色,去麸不用。”
苍术米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滤干,锉片,炒微黄色 甘草各一两
右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三叶,煎七分,无时温服。
发散风邪。入葱白同煎。
痢证姜仓米煎
水浸丹
治泻痢先锋之药
黄丹研细,一两 大巴豆二十五个,去皮膜,研出油
右研匀,用黄蜡半两,镕作汁拌匀,量大小旋丸,水浸吞下,临病随意用。
一方:“黄丹二两半。”
宽肠丸
治“痢后里急,大腑闭涩不通。”
枳壳炒微黄,仍用清油浸透一两,焙干,五钱
麻仁去壳 木通去皮节 大黄半生半炮。
槟榔 大腹皮洗净焙干,各二钱半
右除麻仁用乳钵极细研,外五味,槟榔不过火,馀焙,同研成末,入乳钵中,与麻仁再杵匀,炼蜜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以枳壳甘草煎汤,空心送下。一二岁婴孩,温蜜汤下。
地榆散
地榆 诃子 厚朴姜制,各等分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姜枣煎服。
又方
地榆、 乌梅、 蘗皮、 甘草, 当归各等分。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煎服。
川草散
治腹痛下痢赤白,不拘远近。
川芎 白芷 甘草半生半炙,各七钱 赤芍 当归酒洗 黄连各五钱
右锉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
白痢白姜汤调
赤痢甘草汤调
赤白痢,温米清汤调,并空心服。
备急方
治热痢
蜡茶 蜜磨《生姜》。
右用井花水调,渴则饮之。
钱氏黄蘗丸
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蘗去皮,半两 赤芍药四钱
右为末,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量儿加减。
外台子芩汤
治小儿热痢
子芩十二分 知母, 女萎各六分 竹叶八分 黄蘗, 甘草炙,各四分
右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甚妙。
圣惠栀子仁散
治小儿热痢,腹痛,心烦口干,小便赤黄,不欲饮食。
栀子仁 当归酒洗,锉,微炒,各半两 黄蘗地榆微炙,各三分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右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乌梅散
治小儿热痢,但壮热多渴,而痢不止。
乌梅肉二枚,微炒 黄连微炒 蓝叶各一分 犀角屑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炙草各半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开胃散
治赤痢
白术 茯苓 人参各半钱, 石莲子肉十个。
右为末,藿香汤下半钱。
养脏汤
主“生津益气,温肠止痢。”
人参 炙草各二钱半 白芍药 白术各半两 南木香 肉桂去粗皮,各一钱 肉豆蔻煨
罂粟壳去蒂,蜜水炒 诃子肉各一钱半
右件㕮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入仓米同煎。
广济方
疗客冷白痢
人参六分 厚朴炙 甘草炙,四分 《茯苓》
桔梗各五分, 梁州榉皮八分,炙
右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可一合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婴孺方
治五六岁儿冷痢
当归 黄连、 龙骨各四分 赤石脂 厚朴炙 干姜 酸石榴皮各二分
右切,以水三升半,煮一升六合,为四服,相去一炊久服。
雄朱散
治“小儿肠胃虚冷,下痢频并,日夜疼痛不可忍。”
雄黄一分,研飞 乳香细研 白矾煅,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陈米汤调下,一日三服。
玉脂散
治冷痢,大便青色,甚则有脓。
白石脂 当归洗焙干 丁香 白术炮,各一两 草豆蔻去皮 厚朴生姜汁制,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艾汤
治白痢
艾叶微炒 当归各一两 干姜《炮 木香》
诃梨勒皮炮,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粟米少许,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养脏汤
治白痢频并
当归洗焙 乌梅肉 干姜 黄芪 白术炮 龙骨各一两
右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粟米各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乳食前,量大小加减。
香连丸
治“赤白下痢。烦渴作痛。”
净黄连一两,锉。用吴茱萸同炒黄,仍去茱萸。
乌梅肉二钱半,薄切片,用新瓦上慢火焙干。
南木香半两,不过火。
右为末,用阿胶半两,锉碎炒胀,水化为糊,候冷入乳钵内,同前药末停分杵匀,丸作麻仁大,赤痢每服三十三丸至五十五丸或七十七丸,甘草汤空心下。
白痢丸数同前,白姜汤空心下。
赤白交作。温米清汤。空心咽服。
金粟丸
治“下痢赤白,水糓不化。”
净黄连一两 川芎 枳壳制 糓芽洗焙 赤茯苓 白芷 木香各半两。
右除木香别锉,不过火,馀六味焙,入木香同为末,用神曲末一两,煮糊丸粟米大,每服七十丸至百丸,空心温米清饮汤下,或不拘时。
白附香连丸
治“肠胃暴伤,乳哺冷热相杂,渴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扭撮,昼夜频并,乳食减少。”
黄连、 木香各一钱, 白附尖二个。
右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三十丸,米饮下,食前日夜各四五服。
豆蔻香连丸
治泻泄。不拘寒热赤白。阴阳不调。腹痛肠鸣切痛
立效如神
黄连炒,三钱 肉豆蔻、 木香各一钱
右为细末,粟米饭丸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日夜各四服,食前米饮下。
吉氏香连丸
治赤白痢
黄连、 木香、 诃子皮各一两 肉豆蔻二个, 子芩半两
右末,蜜丸菉豆大,空心酢浆汤下,小儿五丸,空心日午再服,煎姜蜜汤下。
葛氏鸡子饼
疗小儿秋夏暴冷痢,腹胀,乍寒乍热,白滞下。
鸡子一枚 胡粉一丸,碎绢筛
右合鸡子黄白调熬令熟,如常鸡子饼。儿年一岁,一食半饼,日再,不过二饼即瘥,儿大倍作。凡羸弱不堪与药,宜与此饼。
脂附丸
《王氏手集》治小儿纯脓白痢,其效如神。
大附子一枚。
右“先用猪膏摅成油半盏许,醮前件附子令裂,捞出放冷,削去皮脐,研为细末,以枣肉和丸如菉豆大” ,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米饮送下,空心食前服。
朱氏家传方
治小儿白脓冷痢,脐下绞痛。
诃子皮、 青木香各等分。
右为末,以粳米饭丸如菉豆大,米饮下五丸。
附子散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疳痢,多有白脓,腹内㽲痛。
附子炮去皮尖,一枚 龙骨 赤石脂各半两 蜜陀僧 黄丹 胡粉炒 乌贼鱼骨烧灰
赤芍药各一分。
右件为末。每服米钱,米饮下,一日三服。
血痢方
治小儿热毒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麦草五合。
右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儿大小服。
又方
葱白三两, 香豉三合, 栀子七枚, 黄连一两
右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又方
《外台》:“刘氏疗小儿血痢。”
地榆、 酒黄蘗、 川黄连、 酒黄芩各六分。
马蔺子二分, 茜根一两, 生姜三分。
右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与一合至二合为度。”
又方
《食医心鉴》治小儿血痢。
生马齿苋绞汁一合。
右和蜜一匙匕,空心用之。
黄连散
《圣惠》治小儿血痢,烦热,口干,腹痛。
黄连去须,微炒 犀角屑 白袭荷根 黄芩 蔓青根 吴蓝各一两 白头翁三分, 炙草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马齿菜汁粥
《圣惠》治小儿血痢不瘥。
马齿菜汁一合, 蜜半合, 粟米一合。
右以水一大盏,煮作粥,后入二味和调,食前服之。
水蓼丹
治血痢疳瘦
蛇蜕皮烧灰。 鸡豆壳烧灰,各一两 胡黄连 水蓼各半两。各捣罗为细末。次用 “朱砂半两。 真芦荟、 牛黄 粉霜各细研一分”
右件都拌匀,再研细,软饭和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麝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茜根汤
治血痢不瘥
茜根锉 地榆锉 黄连去须 赤石脂煅 阿胶炙熟,各一两 甘草炙 黄蘗各半两
右件药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厚肠丹
治血痢肠虚
黄连 川楝子各一两 木香 阿胶蛤粉炒 吴茱萸微炒 当归洗焙,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乳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圣效散
治血痢久不瘥
赤石脂烧赤 白龙骨煆 阿胶炙,各一两
诃梨勒皮 木香, 炮姜、 黄连、 炙草,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煎粟米饮调下,食前服。
必效丹
治血痢烦并
川黄连去须,二两 大枣半升 干姜一两
白矾半两。
右件用瓦器盛,盐泥固济,留一窍子,以木炭火烧,烟息为度,取出捣罗为末,白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
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蘗去皮,半两 赤芍药四钱
右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 ,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大者加丸数。
又方
《吉氏家传》治小儿血痢。
宣连为末。
右以“鸡子捻作饼子,炭火煅令赤,便盖著,勿令泄气,候冷细研,空心米饮下半钱,以意加减服。”
又方
好郁金末半钱。
右用热水调下
吉氏地榆散
治小儿血痢,日久不瘥。
地榆一分,炒 诃子五个,炮去皮 陈槐炒
黄连各一钱,炒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陈米饮下。
白头翁丸
白头翁三分 黄连六分,研 石榴皮三分
右三物,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儿生四十日,以五合为三服,大者则加药。
一方去石榴皮。用犀角屑三分。
肘后乳母方
扁豆茎一升,炙干,切 人参三两
右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取汁,煮粟米粥,与乳母食之良。
肘后近效方
疗“小儿三岁即患痢,初患脓少血多,四日脓多血少,日夜四十馀行。”
生地黄汁五小合, 羊肾脂一小合
右先温肾脂令暖,分三四服立效。乳母须禁服,并有《乳母方》在前。
圣惠吴蓝散
治小儿脓血痢如鱼脑,腹痛。
吴蓝 川升麻 赤芍药 龙骨煅,各一两 栀子仁半两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豉三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樗根皮散
治小儿脓血痢如鱼脑,困重。
臭樗根皮一分,锉,炒微黄 枳壳去瓤,麸炒
黄连去须,微炒 芜荑微炒 赤芍药各半两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豉三十粒,葱白一茎,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人参散
治小儿脓血痢,多时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饮食。
人参 当归微炒 地榆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连 子芩 黄蘗炙 赤芍 白芜荑微炒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薤白一茎,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鸡屎矾丸
治小儿脓血痢不瘥,渐加瘦弱。
鸡屎矾烧灰。 龙骨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连去须微炒,各一两 胡粉一分,炒微黄
右件药捣罗为末,煎酽酢为膏,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以暖浆水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黄连阿胶丸
治小儿热痢下重,脓血疼痛,腹中痛不可忍。
真川黄连去须,一两半 白茯苓 白芍药炒 阿胶“杵碎,慢火炒如珠子白色,别杵为细末”,各半两
右上三味为细末,斟酌米酢多少,熬胶得所,和匀入臼杵万下,众手丸如菉豆大。每服“自二十丸为始,至于五十丸,食前温米饮下,日二三,以知为度。”
未知。加药更丸一等如黄米大。与小儿服。
燔发散
治肠澼下脓血
白石脂一分 发灰 甘草炙,各二分
右为末,米汁和二刀圭,日二服。
张涣健胃丹
治泄痢兼脓血。日渐羸瘦。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枯白矾一分 乌梅肉炒 龙骨 白石脂 神麹炒 干姜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酢煮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青橘丹
治“冷热相交。赤白相杂脓血。”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当归酒洗,焙 黄连
干姜各一两 厚朴、生姜制 肉豆蔻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白面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食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