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7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七十四卷 |
第四百七十四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五十四
小儿疮疡门二
王肯堂证治准绳〈疔疮 时毒 流注 天蛇毒 天泡疮 杨梅疮 王
烂疮 红丝疮 恶核瘰𤻤 疮疥 斑疹 黄水粘疮 头面疮 头疮 面疮 眉炼
耳脓 口疮 腮痈 臂痈 腋痈 胁痈 腹痈 肾痈 腿痈 肺痈 肠痈 便毒
囊痈 脚冻疮 汤火疮 翻花疮 多骨疽 漏疮〉
方一〈漏芦汤 五香连𧄍汤 连𧄍圆 五香枳实汤 苦参汤 枳实圆 麻黄汤
又方 塌方 泽兰汤 神功散 柳华散 仙方活命饮 越鞠丸 神效当归膏 神芎
丸 三黄丸 理中丸 拔毒散 三圣散 清凉饮子 小儿丹瘤方 胡麻丸 连𧄍汤
解毒汤 大补汤 紫金锭 防风升麻汤 急救法 三解散 当归百解散 拂毒散
疏风活血散 大连𧄍饮 胡麻丸 溯源解毒汤 雄黄解毒丸 败毒散 天乌散
青黛解毒丸 黑参剂 又 五福化毒丹 青露饮 惊毒掩子 惊毒诸般肿痛掩子
凉膈散 清凉饮子 龙胆汤 大圣散 又方 槲皮散 白芨散 葛根橘皮汤 黄连
橘皮汤 元参升麻汤 化斑汤 葛根白术散 辛芎散 败毒散 防己散 白玉散
消毒饮 金华散 摩风膏 羌活散 升麻汤 牛黄散 三黄真珠散 莹肌散〉
艺术典第四百七十四卷
医部汇考四百五十四
小儿疮疡门二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疔疮
诸疮,惟疔疮为甚,杀人亦速。古云:“疔有十二种,种各 不同。内三十六疔,满其数即不可救。”亦有不满其数 而死者,乃毒气走散故也。若痘毒染人,发于头面或 遍身者,又非此类。在小儿多因乳母食有毒之物,或 儿卒中饮食之毒,或感四时不正之气,皆能致之。其 疮多生头面四肢,形色不一,或如小疮,或如水泡,或 痛或痒,或麻木不仁,外证寒热呕吐,恶心,肢体拘急, 大要当分邪之在表在里,急用隔蒜灸法,并解毒之 剂。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急以夺命丹为末,热酒调 灌。如食生冷之物,或用凉水淋洗,则轻者难愈,重者 不治。生于两足者,多有红丝至脐;生于两手者,多有 红丝至心。生于唇口之内者,多有红丝入喉,急用针 挑出恶血,以泄其毒,可保无虞。其在偏僻之处,药难 导达者,惟灸法有回生之功,若投峻厉之剂,是促其 危矣。小儿肌肉柔脆,且不能言痛否?灸法须将蒜切 薄片,著肉一面,略剜少空,灼艾燃蒜,先置大人臂上, 试其冷热得宜,然后移著疮上,又别灼艾如前法试 之,以待相易,勿令间歇。
时毒
小儿时毒,因四时不正之气,致鼻面耳项或咽喉赤 肿,寒热头疼,甚者恍惚不宁,咽喉闭塞,状如伤寒,五 七日间亦能杀人。脉浮数者,邪在表;脉沉涩者,邪在 里。在表用葛根牛蒡子汤,在里栀子仁汤。表里俱病 者,犀角升麻汤。甚则宜砭,及用通气散,宜泄其毒,旬 日自消。若不消而欲作脓者,用托里消毒散。欲收敛 者。用“托里散。”若咽肿不能言。头肿不能食者,必死。
流注
小儿流注,乃气流而滞,血注而凝,元气不足之证也。 或因闪跌堕伤,或因肝火气逆,或因六淫内侵,或因 脾虚食积,或因禀赋所致,结于四肢节,髀,患于胸腹 腰臀,或结块,或漫肿,或作痛,悉用“葱熨之法,须固元 气为主。闪跌者,和血定痛丸;肝火者,九味芦荟丸;食 积者,四味肥儿丸。”药能对证,未成自消,已成自溃。若 脓成不溃者,元气虚也,先补而针之,庶使毒气不致 内攻,气血不致脱陷。若脓出而反痛者,气血虚也,用 八珍汤。作呕少食者,胃气虚也,用四君子汤。欲呕不 食,或腹作胀者,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口噤搐搦者, 气血虚极而变证也,十全大补汤。内热晡热,阴血虚 也,四物参芪白术。表热恶寒,阳气虚“也,十全大补汤。” 热来复去,或昼见夜伏,昼伏夜发者,虚热也,当大补 元气。若色赤肿起而脓稠者,尚可治。不赤硬而脓清, 或脉洪大,寒热发渴,及不受补者,皆不可治。
天蛇毒
手指头生疮,俗名“天蛇毒。”然五指各有经络,拇指属 手太阴肺经,食指属手阳明大肠经,中指属手厥阴 心包络经,无名指属手少阳三焦经,小指属手少阴 心经。亦有患于足者,足趺属肝胆胃三经,大指属肝 脾二经,次指属胆经,小指属膀胱经。各当随经而治。 其致患之由,或因胃中积热所致,或因乳母膏粱厚 味所致,或因湿热下流,或因风毒外中,大率多由所 禀足三阴之经虚,故邪得以入之也。其初患肿痛者, 先用“仙方活命饮,次用托里消毒散。”元气下陷,重坠 作痛,久而不溃者,用补中益气汤。若服败毒散,及敷 寒凉之剂,则疮口变黑,或努肉突出,或指皆黑。《大扺》 手足为气血难到之处,手属于胃,足属于脾,不可损 其真气。丹溪以臀居僻位,尚言气血罕到,况肢末乎? 故寒凉克伐之药,所宜深戒者也。
===天泡疮===天泡疮,状如水泡,属肺胃二经风热。若发热焮痛,邪 在表也,用“人参败毒散。”发热咳嗽,邪在肺也,用加味 泻白散;热渴便秘,邪在内也,用加味清凉饮。此肌肤 之证,当去毒水,以金黄散或黄蘗蚯蚓敷之,当归膏 亦善,既安不必服药。若因攻伐过度,元气虚而变生 别证者,当参各门治之。
杨梅疮
杨梅疮,乃天行时毒,亦有传染而患之,或禀赋所得 者,受证在肝,故多起于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蚀伤眼 目,腐败肾茎,拳挛肢节。初起之时,上体多者,先用荆 防败毒散;下体多者,先用龙胆泻肝汤;大便秘者,先 用大连𧄍饮,后用换肌消毒散。若蚀伤眼目,兼用九 味芦荟丸、六味地黄丸;肢节拳挛,兼用蠲痹解毒汤。 若因脾胃亏损而不能愈者。先用异功散。后用“换肌 消毒散。”若用轻粉之药。多致败证也。
按:杨梅疮起于近代,多淫夫御不洁之妇,传染而致者。其在小儿得之乳抱传染者轻,得之父母遗体者重。治法与大人同,更当求之专科。
王烂疮
夫小儿腑脏有热,热熏皮肤,外为湿气所乘,则变生 疮。其热偏盛者,其疮发势亦盛。初生如麻子,须臾出 大汁,溃烂如汤火所伤灼,故名“王烂疮”也。
红丝疮
有一种红丝疮,虽非丹胗,其毒实同。多生于两手中 指节上,男左女右则尤甚也。其状但一水泡,清澄光 莹,如小鸡头大,其底下《濈濈》然数十,如小针孔,不痒 不痛,都无妨碍。泡边则有一丝,脉如红丝,隐隐在皮 里,其行甚速,循臂而上,过肘则危,至心即死。有此证 者,急以针迎头挑断,或嚼白梅封之,丝即不行。
恶核瘰𤻤
《瘰𤻤》一证,先贤名曰“九漏”,究其所因似热,稽考形状 非一,不过随象命名。大概初发于颈项肌肉之间,未 成脓者,从本引末,可使衰去,针之灸之、傅之,从其所 因而施疗。然小儿幼弱,岂堪针灸,但以服饵涂贴之 剂为治。此疾多生于耳后及颈项两旁,初发止是一 枚,次必连生,大小十数,缠绕项下,累累如贯珠,逐个 先肿,作脓穿破,轻者可愈,重者难治。先穴漏脓,长岁 不干,谓之“漏项。”原其得病之初,自是三阳感受风热, 与血气相搏而成。治以百解散加当归散,水姜葱、灯 心煎服;次用元参饮及牛蒡汤、木通散、内消丸与之 宣热化毒,洗以槲皮散,涂用白芨散、二香散,使血气 行,脓干汁尽,则自愈矣。仍忌臊毒野味。其证不致再 作。
热毒《瘰𤻤》,乃手足少阳、足厥阴二经风热之证,或肝 疳食积所致,其证发于项腋,或耳前后,或如贯珠,当 分表里虚实。若焮赤肿者,肝经热毒也,用“人参败毒 散。作痛寒热者,肝火内作也,用加味小柴胡汤。不痛 而小便黄,肝血虚也,用六味地黄丸。隐于肉里而色 不变者,肝疳内作也,用九味芦荟丸。”脓成而不溃,或 溃而不敛者,脾气虚弱也,用“益气养荣汤。”凡此肿焮 疼痛,寒热作渴者,属病气有馀,形气不足,宜清肝火, 生肝血。肿硬不溃,溃而不敛者,属病气形气俱虚,治 宜补肾水、实脾土。若因乳母恚怒,肝火遗患者,又当 随所因而治之。
惊风结核,属肝胆二经。风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风热 同化,其病抽掣扰动,此乃风热血燥而然耳。盖风动 则肝火盛,火盛则肝血内消,血不能养筋,故筋挛结 核如贯珠然。颈项两侧,正属肝胆经部分,治宜滋肾 水,清肝火,养阴血,壮脾土。盖肾水旺则肝火自清,肝 火清则阴血自生,阴血生则相火自宁,火既宁则无 热伤元气,火乘土位之疾矣。
胎毒瘰𤻤者,乃禀肝胆二经郁火气滞所致。盖肝胆 经行人身之侧,若因肝火动而受患,故发于肝胆二 经部分,当审其因而药之。或因乳母恚怒,或血虚内 热者,当审其所因而调其母,不可用峻厉之药,恐伤 元气也。
疮疥
小儿经络蕴热,头面及身体生疮,四君子加瓜蒌根、 桔梗各半钱煎服。
小儿恶疮,天气温和,频与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 宜服药。小儿不得已而服药,此乃下法。若将养合宜, 何疾可侵?更令乳哺有节,勿令过饱,此养生之理也。 胎毒疮疥,因禀胎热,或娠母饮食之毒,七情之火,初 如干癣,后则脓水淋漓,或结靥成片。或发于两耳眉, 或耳前后发际之间,属手少阳经。若发于四肢,属脾 胃经。发于两胁,属肝经。发于额,属心经;发于脑,属膀 胱经;发于颏颊,属肾经。当随各经所主五脏胜负,及 乳母食啖厚味郁怒所传致而调治之,不可骤用化 毒、犀角等丸。设元气复伤,转变他证,尤为难疗。 热毒疮疥,因乳哺过早,或嗜甘肥,脏腑积热;或母食 膏粱厚味,或七情内火所致,当分脏腑所属之因,病之虚实,调其血气,平其所胜。如“肝经实热,用柴胡清 肝散,虚热用六味地黄丸。心经实热,用导赤散,虚热 用补心汤。脾经实热,用泻黄散,虚热用补中汤。肺经 实热,用泻白散,虚热用五味异功散;肾经热,用六味 地黄丸。大凡手足冷者属虚寒;手足热者属实热。脉 沉数有力,作渴饮冷,大便”干实,此邪在里,宜内疏。若 脉浮数有力,作渴饮冷,此邪在表,宜发散。若脉浮大, 按举无力,或作渴饮汤,乳食少思,此真气虚而发热 也,调理脾胃,其病自愈。切不可用寒凉之剂,复损真 气。婴儿宜调治乳母为主。
诸疳疮疥,因脾胃亏损,内亡津液,虚火妄动,或乳母 六淫七情,饮食起居失宜,致儿为患,当分其因,审其 经而平之。如面青寒热,或白翳遮睛,肝经之证也;面 赤身热,或作渴惊悸,心经之证也;面黄体瘦,或作渴 泄泻,脾经之证也;面白咳嗽,或鼻间生疮,肺经之证 也;面黧体瘦,或喜卧湿地,肾经之证也。婴儿宜调治 乳母,若不审五脏胜负,形病虚实,妄行败毒,多致不 救。
《癣疮治法》“浸淫疮宜用苦瓠散涂之。干癣宜用羊蹄 根绞自然汁,调腻粉涂之。湿癣宜用青金散贴之。”
斑疹
《洁古》云:“斑疹之病,焮肿于外者,属少阳相火也,谓之 斑;小红靥隐于皮肤中者,属少阴君火也,谓之疹。斑 疹并出,则小儿难禁,然首尾俱不可下。大抵安里药 多,发表药少,小便秘则微疏之。身温者顺,身凉者逆。 大忌外敷寒凉,内用疏导,无此二者,可保无虞。”
黄水粘疮
小儿黄水粘疮,属肝脾二经风热积热所致。邪在表 而痛痒者,轻则犀角消毒散,重则连𧄍防风汤。邪在 内而大便秘者,轻则九味解毒散,重则大连𧄍饮。若 头目不清,憎寒壮热,作渴便秘者,表里俱有邪也,加 味清凉饮。若误服克伐之药而致发热恶寒者,肺气 伤也,用四君、桔梗、柴胡。发热呕吐,胃气伤也,用异功 “散。发热作泻。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并加柴胡升麻。 馀当随证裁之。”
头面疮
“人身诸阳之气,会于首而聚于面。其有患疮痍者,因 脏腑不和,血气凝滞于诸阳之经,或禀赋肾阴虚肝 火,或受母胎毒,或乳母六淫七情,或食膏粱醇酒,或 儿食甘肥厚味所致,其因不同,当各辨其经络,审其 所因而治之。”若发于目锐眦、耳前、上颊,抵鼻,至目内 眦者,皆属小肠经。发于巅,及头角、下颊、耳后、脑左右 者,皆属胆经。发于颊前、鼻孔,及人中左右者,皆属大 肠经。发于鼻之挟孔,下唇口,及承浆、耳后、颊车、耳前、 发际、额颅者,皆属胃经。发于目内眦上额尖,至后脑 项者,皆属膀胱经。既察其经,即当分治。若禀肾火者, 用“六味地黄丸。胎毒者,犀角消毒丸。食积疳者,四味 肥儿丸。乳母膏粱者,东垣清胃散。”至于诸腑受病,必 兼诸脏,故患于“额间”属心经。发热饮冷者,为实热,用 导赤散。发热饮汤者,属虚热,用养心汤。《左腮》属肝经, 或颈项劲强者,为实热,用柴胡清肝散,或咬牙烦闷 者,虚热,用六味地黄丸。《右腮》属肺经,咳嗽饮冷者,为 实热,泻白散。发热咳嗽者,为火刑金,用人参平肺散。 “鼻间”属胃经,发热饮“冷,大便黄硬者,为实热,用泻黄 散。发热饮汤,大便清白者,为虚热,用异功散。”患于颏 及耳轮者,属膀胱经,肾无实证,用地黄丸。若疮已溃, 久而不愈,则当审其脏气之相胜,病邪之传变,而以 调补脾胃为主。若因乳母遗热为患者,当先治其母, 则儿病自愈也。
头疮
小儿头疮,是六阳受毒,热而攻头成疮也。若头上散 成片,常常燥痒,毛发稀少,有类白屑,此因积热上攻, 名曰秃疮。疮虽生于头,世人只知以药外傅得愈,不 逾旬月,其疮又发。何为而然?盖头者,诸阳所会之处。 《洪范》五行,火曰炎上。热毒上攻,两阳相灼,故疮生于 头。法当解陈莝之积热,导心经之烦躁,斯可矣。 又用“防风通圣散”酒制。除大黄另研为末。再用酒拌 晒干为末。每一钱水煎。日四五服。至三十贴见效。
面疮
治小儿面疮,通面烂无全肤,脓水淋漓不效者,陈年 腊、猪油不入盐者,傅之神效。
眉炼
眉炼者,小儿两眉间生疮如疥癣,当求其因而药之。 盖眉属胆经,若原禀肝胆经热,或乳母肝胆经有热 者,用“柴胡栀子散。或乳母食厚味醇酒者,用加味清 胃散。或乳母有郁怒者,用加味逍遥散,俱与乳母服, 子亦饮少许。”仍参前证主之。
《眉炼治》法,用青金散傅之,如不愈,烧小麦存性,细研, 好酒调涂。
耳脓
汤氏云:“耳有五般,常出黄脓者为聤耳;出红脓者为脓耳,出白脓者为缠耳,疳臭者为伍耳;耳内虚鸣,出 青脓者为震耳。证虽五般,病源一也,皆由风水入耳, 积热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则成聋,宜胭脂膏治之, 仍服化痰退热等剂即愈也。”
口疮
“口疮”一证,形与名不同,故治法亦异。有发于未病之 前,有生于已病之后。大抵此疾不拘肥瘦,有血气盛 者,又加将养过温,或心脾二经有热,或客热在胃,熏 逼上焦而成其疮,此为实证。宜宣热拔毒,使无炎炽, 自然作效。可用当归散加升麻、干葛、黄芩,水姜、葱灯 心煎服,及投牛蒡汤、拔毒饮、木通散,点以硝黄散。 若口内白烂于舌上,口外糜溃于唇弦,疮少而大,不 甚为痛,常流清水,此因脾胃虚热上蒸,内已先发而 后形于外,宜百解散疏表,当归散水姜枣煎服,和胃 气,理虚热,次投牛蒡汤、三解散,涂以“绿袍散”、立效饮、 黄金散,或投天竺黄散、地黄膏。
若疮生于口角,是脾有积热,才开口则燥痛,饮食多 难,甚至再有外风吹着,便觉拆裂,微有清血,谓之“燕 吻疮”,治法同前药饵。轻者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亦 验。
有口唇下成小片赤烂,此因饮食腻汁,淋漓不洁。盖 以婴儿皮肉脆嫩,浸渍成疮,及有风热乘之,名曰“承 浆疮”,又谓之“疳蚀疮”,其所因者一也。治法同前证内 药剂。
有无故口臭,糜溃而不成疮,或服凉剂,或涂末药不 能疗者,此名元焦。故叔和《脉诀》曰:“阴数脾热并口臭”, 是脾家有虚热,上攻于口,宜服回阳散。儿大者用黑 钖丹,早食前新汲水入盐少许,调匀送下,与正元气 及参苓白术散、调元散服之,以立效饮。黄金散干点 溃烂处,或用蜜同熟水调点舌上,令其自化,咽下无 妨。仍忌毒物。
诸疳口疮,因乳哺失节,或母食膏粱积热,或乳母七 情郁火所致。其证口舌齿龈如生疮状。若发热作渴 饮冷,额间色赤,左寸脉洪数者,此属心经,先用导赤 散清心火,次用地黄丸滋肾水。若寒热作渴,左颊青 赤,左关脉弦洪者属肝经,先用柴胡栀子散清肝火, 次用六味地黄丸生肝血。若两腮黄赤,牙龈腐烂,大 “便酸臭,右关脉洪数,按之则缓者,属脾经,用四味肥 儿丸治脾火,以五味异功散补脾气。若发热咳嗽,右 腮色赤,右寸脉洪数,按之涩者,属肺经,先用清肺饮 治肺火,用五味异功散补脾胃。若发热作渴,两颏黧 色,左尺脉数者,属肾经不足,先用六味地黄丸以生 肾水,次用补中益气汤以生肺气。”又有走马疳者,因 病后脾胃气血伤损,虚火上炎,或痘疹馀毒上攻,其 患甚速,急用铜绿散、大芜荑汤。轻则牙龈腐烂,唇吻 腮肿;重则牙龈蚀露,颊腮透烂。若饮食不入,喘促痰 甚,此脾胃虚而肺气败也。腮颊赤腐,不知痛者,此胃 气虚甚而肉死也,并不治。
经云:“手少阴之经通于舌,足太阳之经通于口。”因心 脾二经有热,则口舌生疮也。当察面图部位,分经络 虚实而药之。若元气无亏,暴病口生白屑,或重舌者, 用乱发缠指,醮井花水揩之。或刺出毒血,以柳花散 傅之。上腭肿胀,或有泡者,并令刺破,敷前散,或以青 黛搽之。刺后又生又刺。若唇吻坼裂者,用当归调柳 花散敷之。若元气亏损,或兼服寒凉之药,作呕少食 者,此虚热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若泄泻作 渴者,脾胃虚弱也,用七味白术散。若腹痛恶寒者,脾 胃虚寒也,用六君、姜、桂。若因母食酒面煎煿者,用清 胃散。若因母饮食劳役者,用补中益气汤。肝脾血虚 者,用加味逍遥散。郁怒内热者,用加味归脾汤,母子 并服。若泥用降火,必变慢脾风矣。仍参吐舌弄舌治 之。
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宜“附 子理中汤。”
腮痈
腮,属足阳明胃经。其生痈者,多因儿食甘甜厚味,脾 胃积热所致。亦有乳母郁怒,儿受其患者。若因积热 于内,二便不通者,用凉膈散。风邪相搏,二便如常者, 用漏芦汤。胃经风热,或兼咽喉肿痛,用升麻防风汤。 若禀赋阴虚,火动颏间,或两耳内生疮,或脓出不止 者,宜用地黄丸。若因乳母肝火乘脾,用加味逍遥散。 脾经郁热。用“加味归脾汤。膏粱积热。用东垣清胃散。” 脾胃风热。用清咽利膈汤。仍参口疮治之。
臂痈
臂痈之证,当分经络所属,受证之因而治之。上廉属 手阳明经,下廉属手太阳经,“外廉”属手少阳经,“内廉” 属手厥阴经。内之上廉属手太阴经,内之下廉属手 少阴经。或经络热郁,风邪外干,气血有乖,即生痈毒。 若因心经有热者,导赤散加黄连;“心包络有热者,柴 胡栀子散;肺经有热者,泻白散;大肠经有热者,大连” 𧄍饮。焮肿作痛者,血气凝结也,用“仙方活命饮。”肿痛不散者,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脓熟不出者,气血 虚也,用托里消毒散。脓出反痛者,气血虚甚也。肌肉 不生者,脾胃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不可外傅生肌 散,恐反助其邪,而肌肉难长也。
腋痈
腋痈属足少阳、手少阴、手厥阴三经,小儿患之,多禀 赋肝火所致。初起先用活命饮,次用柴胡栀子散。五 七日间,作脓,焮肿作痛者,亦用活命饮,杀其大势,虽 溃亦轻而易敛。若脓已成,用托里消毒散,已出,用托 里散。如有变证,当随证治之。
胁痈
胁痈者,足厥阴、少阳之经,相火之司也,乃木之主。肝 胆之气不平,则风火内搏,荣逆血郁,热聚为脓,而痈 肿之所由生也。亦有禀赋母气,肝胆之热,恚怒之火 而致。然初患焮肿作痛者,宜用柴胡栀子散;未消者, 用仙方活命饮。其热既杀而肿不消者,则必成脓也, 乃用托里消毒散。其脓已成,以代针膏决之,仍用托 里散自愈。若脓出而痛止肿消。则不必用药也。
腹痈
腹痈者,患于脐下,或傍二寸许,属脾经,近胁属胆经。 盖因脾经阴虚,气滞血凝,或因脾虚饮食积热所患。 若焮肿作痛者,泻黄散;坚硬肿痛者,清胃散;肿痛便 秘者,清凉饮。如此而仍痛者,瘀血凝滞也,活命饮。既 用此药而不消,则内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若脓 出而痛不减者,毒未解也,亦用前药。若脓出而反加 痛,及脓水清稀者,气血虚也,用参芪托里散。若食少 体倦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柴胡、升麻。 晡热内热者,脾血虚也,用四君、当归、丹皮。如有他证, 当随证治之。
臀痈
臀痈属膀胱经湿热,或禀赋阴虚。若肿硬作痛,用内 托羌活汤。微肿微痛,用托里消毒散。若初起大痛,或 五日之间,似消不消,似溃不溃者,先用“仙方活命饮”, 饮后用托襄消毒散。若已溃食少体倦,疮不生肌,脾 胃虚弱者,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禀赋阴虚,小 便数而不敛者,加减八味丸。气虚久不生肌收口,用 “豆豉饼及补中益气汤。培养元气。”若用解热攻毒及 敷围寒凉之剂。则气血受伤。必成败证矣。
腿痈
腿痈之证,所主之经不同,而所治之法亦异。发于内 侧者,属肝脾二经。发于外侧者,属胆胃二经。漫肿坚 硬者,元气虚弱也,用内补黄芪汤。肿势高焮者,元气 未虚也,用内托柴胡黄芪汤,外并用隔蒜熨法。若瘀 血凝滞而不消,或不作脓者,用活命饮。血气虚弱而 不能溃,及不生肌肉者,用托里散。此其梗概云尔。
肺痈
“肺痈”肺痿: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或母食 辛辣厚味,遗热于儿;或儿有病,过于汗下,内亡津液, 虚火烁肺;或服克伐之药,亏损脾胃,不能生肺金。其 证恶风咳嗽,鼻塞项强,呼吸不利,甚则四肢微肿,咳 唾脓血,若吐臭秽,胸中隐痛。脉数而实者,为肺痈。咳 嗽涎沬。脉数而虚者,为肺痿。恶寒喘嗽者,寒邪内蕴 “也,小青龙汤。”咳唾脓秽者,此肺痈内溃也,桔梗汤。窃 谓前证若喘咳短气者,脾肺气虚也,五味异功散。咳 唾脓痰,左尺脉数而无力者,肾气虚也,六味地黄丸。 咳唾脓痰,右关脉数而无力者,脾气虚也,七味白术 散。若发热喘嗽,唾脓不食者,脾肺虚甚也,难治。大要 补脾肺,滋肾水为善。仍审五脏相胜,“乳母七情”,后证 仿此。
肠痈
张仲景云:“肠痈之证,因饮食积热,或母食辛热之物 所致,小腹按之则痛,小便数似淋,腹急恶寒,身皮甲 错,或自汗恶寒。若脉迟紧,未有脓者,用仙方活命饮 以解其毒。脉洪数,已有脓者,服太乙膏以下其脓。小 腹疼痛,小便不利者,脓壅滞也,牡丹皮散主之。”窃谓 《经》云:“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故坐卧转侧 之间。须令徐缓。时少饮薄粥。及用八珍汤。固其元气。 静养调理。庶可保也。
便毒
便毒,因肝火肝疳,或禀肝经热毒。若初起肿硬作痛 者,先用龙胆泻肝汤一二剂。肿痛不减,用仙方活命 饮二剂。五七日不减。肿尚硬,亦用前二药各一剂。如 不消,或更痛,欲成脓也,用活命饮一剂,却用托里消 毒散加柴胡、山栀一、二剂。若脓已成而不溃者,血气 虚也,用托里消毒散一、二剂。脓已溃而痛不止者,毒 “气不解也,用活命饮”一剂。若脓已出而反痛者,血气 虚也,用“内补黄芪汤。脓已溃而发热烦躁者,气虚血 脱也,用当归补血汤。脓已溃而恶寒发热者,血气俱 虚也,用十全大补汤。”脓已溃而恶寒者,元气虚也,用 补中益气汤。脓已溃而不生肌者,脾气虚也,用六君 子汤。若禀赋怯弱,或因饮食劳倦而“为患者,但用补中益气汤加射干自消。”设使不分经络,不别虚实,概 行攻伐,亏损气血,则轻者难治,重者必变瘵证,甚至 不起。
囊痈
囊痈,属肝经湿热,或禀胎肝热所致。初起肿痛,小便 赤涩者,湿热壅滞也,先用“龙胆泻肝汤。如不消,用仙 方活命饮。若肿痛数日不止,欲成脓也,用托里消毒 散。”若肿未溃而小便不利者,毒气壅滞也,当分利之。 脓已成而小便不利者,毒气未解也,当针泄之。脓出 而反痛者,气血虚也,当补益之。若元气无亏,虽阴囊 悉溃,睾丸悬露,亦不为害。若乳母恚怒,令儿患此者, 加味逍遥散。肝经气血虚者,八珍散、加味柴胡、山栀, 俱加漏芦,子母并服。
脚冻疮
“足指冻疮”,因受禀虚怯,故寒邪易乘,气血凝滞,久而 不愈,则溃烂成疮。治法须壮脾胃,温气血,则死肉自 溃,良肉自生。若骨脱筋连者,宜急剪去,否则毒延脚 面而死。盖肢末之处,气血难到,又为外邪遏绝,则气 血不能运行。若用汤荡火烘,其肉即死而不仁,至春 必溃腐脱落,元气无亏,虽患无害。如外敷寒药,内服 消毒之剂,则元气受伤,必成败证。凡初冻时,以热手 频熨之为妙。北方冻耳,莫误以手触之,其耳即落。大 寒能裂肤堕指,信然。
汤火疮
汤火之证,若发热作渴,小便赤涩者,内热也,用四物 加山栀、连、𧄍、甘草。若肉未死而作痛者,热毒也,用四 君加芎、归、山栀、连、𧄍。若肉已死而不溃者,气血虚也, 用四君加当归、黄芪,外傅当归膏,或柏叶末蜡油调 搽,至白色,其肉自生。若因烟熏将死者,以生萝卜汁 灌之即苏。若饮食后被汤火所伤,发热腹胀,恶食发 搐。变证者。当参“食积惊搐门”治之。
翻花疮
翻花疮之证,由疮疡溃后,风寒袭于患处,或肝火血 燥生风,或乳母肝火生风,必致疮口努肉突出如菌, 或如指,大小长短不同。如风邪承袭者,先用补中益 气汤加防风、天麻;风寒凝滞者,先用十宣散加羌活、 天麻儿。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逍遥散加天麻、羌活 母。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 散加漏芦、天麻。其风邪所乘,外用豆豉饼。风寒所凝, 外用熨葱法,更用太乙膏护疮口。突肉不消,更以藜 芦膏涂之。如疮口不敛,而恶寒发热者,元气虚也,用 补中益气汤。晡热内热者,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汤,倍 加参、芪。食少难化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若饮 食少思,大便不调,或肌肉消瘦,小便澄白者,此兼肝 脾疳证也。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用五味异功散 以补脾气,外仍用熨治之法。
多骨疽
“多骨疽”,由疮疡久溃,脾胃损亏,血气不能荣于患处, 邪气陷袭,久则筋烂骨腐,故骨脱出,非禀胎所有也。 当补脾胃,壮元气,内用大补汤、地黄丸,外以附子饼、 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元气,则骨自脱,疮自敛。若用 克伐之剂,复伤真气,鲜有不危。婴儿患此,当调补乳 母,外用葱熨,以岁月除之,尤不可用追蚀之药。
漏疮
漏疮之证,因禀气血不足,或久病血气虚弱,或儿肝 脾食积内热,不能生肌,或乳母七情不和,脾气不能 收敛。当审其所因,调补元气,佐以“如圣饼”、葱熨之类 为善。若用流气破血、追蚀等药,反为败证矣。馀当参 各门主之。
方一
漏芦汤〈千金要方下同〉
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
漏芦 连𧄍一用白薇、 白敛、 硭硝一用芍药、 甘草各六铢。 大黄一两, 升麻、 枳实、 麻黄、 黄芩各九铢。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
五香连𧄍汤
治小儿风热毒肿,肿色白,或有恶核瘰𤻤,附骨痈疽,节解不举,白丹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
青丁香, 薰陆香, 鸡舌香, 沉香, 麻黄。
黄芩各六铢 大黄二两 麝香三铢, 连𧄍 海藻, 射干, 升麻 枳实各半两, 竹沥三合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四升,煮药减半,内竹沥,煮取。
一升二合。儿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期岁。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黄。
连𧄍圆
治小儿无故寒热,强健如故,而身体颈项结核瘰𤻤,及心腹胁背里有坚核不痛,名为结风气肿。
连𧄍 桑白皮 白头翁 丹皮 防风 黄蘗 桂心 香豉 独活 秦艽各一两 海藻半两
右十一味,为末,蜜丸如小豆。“三岁儿饮服五丸,加至十丸。五岁已上者,以意加之。”
五香枳实汤
治小儿暑风热㾦㿔坚如麻豆粒,疮痒,搔之皮剥汁出,或遍身头面年年常发者。
青木香九铢, 麝香六铢, 鸡舌香, 薰陆香, 沉香, 防风, 秦艽, 漏芦各半两, 升麻
黄芩、 白敛, 麻黄各一两, 枳实一两半。
大黄一两十八铢。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儿五六岁者,一服四五合,七八岁者一服六合;十岁至十四五者,加大黄半两,足水为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苦参汤
治小儿身上下百疮不瘥。
苦参八两 地榆 黄连 王不留行 独活 艾叶各五两 竹叶二升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儿疮上,浴讫,傅黄连散。
枳实圆〈千金方〉
治小儿病风瘙,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㾦㿔如麻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干枯,毛发细黄,及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此则少时热盛,赤体当风,风热相薄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风疾。
枳实 菊花 蛇床子 防风 蒺蔾子 白薇 浮萍各一两 天雄 麻黄 漏芦各半两
右十味,为末,蜜丸如大豆许。五岁儿饮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五岁已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麻黄汤
治小儿丹肿及风毒风疹。
麻黄一两半, 独活、 射干、 甘草、 桂心
青木香、 石膏、 黄芩各一两
右八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为四服,日再。
又方
治小儿恶毒、丹毒及风疹。
麻黄, 升麻, 葛根各一两, 射干, 鸡舌香, 甘草各半两, 石膏半合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三服,日三。
塌汤
治小儿数十种丹
大黄、 甘草、 当归、 芎䓖、 白芷、 独活。
黄芩、 白芍药、 川升麻、 沉香、 青木香。
木兰皮各一两, 《硭硝》三两。
右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及四升,去滓,内硭硝,以绵浸汤中,适寒温塌之,干则易之,取瘥止。
泽兰汤
主丹及瘾疹入腹杀人
泽兰 芎䓖 附子 茵芋 藁本 莽草 细辛各十二铢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先与此汤,然后作馀治。
神功散〈小儿直诀下同〉
治疮疡肿臖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溃者敷之即愈。丹瘤用之尤妙。但砭缝作痛。
黄蘗炒 草乌炒 血竭各等分。
右为末津调敷患处
柳华散
治热毒口疮
黄蘗炒 蒲黄 青黛真正者 人中白煅,各等分
右为末敷之
仙方活命饮
治一切疮毒,未成内消,已成即溃,此消毒排脓、止痛之圣药也。若脓出而肿痛不止者,元气虚也,当补之。
“穿山甲、 白芷、 防风、 没药、 甘草、 赤芍药、 归尾、 乳香、 花粉、 贝母”各一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皂角刺二钱。
右每服二三钱,酒水各半钱煎。
越鞠丸
治乳母六郁,传儿为患,或胸满吐酸,齿痛、疮疥等证。
苍术 神麹炒 香附子 山楂 山栀炒抚芎 麦芽炒,各等分
右为末,水调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月二三十丸,白滚汤下,子母并服。
神效当归膏
治“跌扑汤火等疮,不问已溃未溃。”
当归、 黄蜡、 生地黄各一两, 《麻油》,六两
右先将当归、地黄入油煎黑,去渣,入蜡镕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
神芎丸〈儒门事亲下同〉
大黄, 黄芩各二两, 滑石, 黑牵牛各四两, 黄连, 薄荷, 川芎各半两。
右,水丸梧子大,水下。
三黄丸
大黄、 黄芩、 黄蘗各等分
右为末,水丸。每服三十丸,水下。
一方去“黄芩” 用黄连。
理中丸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草 附子炮,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稍热空心服之。
拔毒散
寒水石不以多少,烧令赤。
右研为末,以新水调,鸡翎扫痛处。
三圣散
治“臁疮、疔疮瘩、手背疽等疮。”
葱白、 马苋、 石灰各一斤
右三味,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贴疮。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溃死肉药。”
清凉饮子〈儒门事亲〉
治小儿月里生赤,肌肤如赤丹涂者。
大黄蒸 赤芍药 当归 甘草炒,已上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食后以意加减。
小儿丹瘤方〈东垣十书〉
木𪔀子新者,去壳。
右研如泥,淡酢调傅之,一日三五次,便效。
胡麻丸〈片玉心书〉
治小儿风疮疥癣
苦参五钱 何首乌 胡麻仁炒 蔓荆子炒 葳灵仙 荆穗 白蒺蔾去剌 牛蒡炒,各三钱 石菖蒲 干菊花各二钱
共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竹叶、灯心汤下。
连𧄍汤
连𧄍 人参 川芎 黄连 生甘草 陈皮 白芍 木通
水煎入竹沥服
解毒汤
元参 连𧄍 升麻 黄芩 赤芍 当归 羌活 防风 生地 甘草 荆芥穗。
水煎服
秘结者加大黄木通
大补汤
人参 黄芪 川芎 连𧄍 白芷 白茯苓 当归 生地 白术 甘草 赤芍
姜枣引水煎服
紫金锭
山慈姑三两, 《五倍子》三两, 《大戟》一两半。
续随子一两, 麝三钱, 雄黄、 朱砂各一两。
为末。糯米糊作锭子,磨水搽。
防风升麻汤
防风 升麻 山栀仁 甘草 麦冬去心。
荆芥穗、 木通、 葛根、 薄荷叶、 元参、 连𧄍、 牛蒡子。
水煎服
便秘者加大黄
急救法
取灶心对锅底焦土,研末。
右以新汲水调搽,干即易之。
三解散
人参 防风 天麻 郁金 茯神 白附子 大黄 黄芩 僵蚕 全蝎 薄荷叶 枳壳、 粉草 赤芍
灯心引水煎服
当归百解散
当归 赤芍 大黄 川芎 升麻 薄荷叶 干葛 麻黄 黄芩 甘草 枳壳、 皂角剌。
葱姜引煎服
拂毒散
半夏一钱。 贝母、 大黄、 𥐚硝、 五倍各二钱半。
共为末,淡酢调敷患处,干则易之。
疏风活血散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荆芥、 防风。
甘草、 红花、 苏木
水煎服入酒少许
大连𧄍饮〈幼科发挥下同〉
治小儿丹瘤及疮疹壮热,小便不通,诸般疮疖丹毒,脐风。
连𧄍、 瞿麦、 滑石、 车前子、 大力子、炒 赤芍各一钱, 木通、 山栀子仁、 川当归
防风、 黄芩各钱半, 柴胡、 炙草各二钱。
荆芥穗一钱五分, 蝉蜕一钱。
右锉细灯心水煎服
一方加石膏
《婴童百问》加紫草,煎温服。
热甚加大黄。更详证加减。
胡麻丸
胡麻仁炒 苦参 甘菊 大力子炒 石菖蒲 何首乌 葳灵仙 蔓荆子、 乌蛇肉各等分 蒺藜炒 黄连炒,各量加减。
右为末,酒糊为丸,麻子大,竹叶汤下之。此《祖传十三方》也。
溯源解毒汤
小儿疮疥,以此方调乳母。
人参 归身 赤芍药 川芎 黄连酒炒。
连𧄍、 木通 生地黄、 陈皮 甘草
水煎服。以少许喂儿佳。
一本有竹沥
雄黄解毒丸
治儿疮入腹,腹胀,大小便不通,或喘或作搐者。
鸡冠雄黄飞,二钱 真郁金 大黄各二钱
巴豆霜一钱。
右共碾匀,麹糊丸小豆大,每服一二丸,茶清下。《一本》无大黄。
败毒散〈奇效良方〉
治小儿痹毒初发,游走遍体,燥闷腹胀,啼哭。
桔梗 花粉 干葛 川升麻 川芎 赤芍 独活 柴胡 甘草各等分。
右锉碎,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煎至六分,不拘时服。
天乌散〈婴童百问下同〉
天南星。 赤小豆。 草乌。 黄蘗。
右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贴患处,用米酢调尤佳。
青黛解毒丸
寒水石 石膏研,各八两 青黛四两
右研如粉,入青黛和匀,蒸饼七个,水调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新汲水化下,或细嚼,生姜汤下亦得。如中诸毒,并宜服。及小儿惊风潮热,痰涎壅塞,心胸烦躁,颊赤多渴,坐卧不稳,每三岁儿可服半粒,量大小加减。
黑参剂
解诸般热消疮疖
生地黄 黑参各一两 大黄煨,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煎灯心竹叶汤化下,入沙糖少许亦可。加羌活、川芎、赤芍药、连𧄍、防风。
又
治疹痘后馀毒不散,遍身生疮不已,大能解毒。
黑参、 赤芍药、 生地黄、 赤茯苓、 荆芥。
防风、 木通、 桔梗、 黄芩、 朱砂、 青黛各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调下,大小加减服之。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蕴积毒热,惊惕狂躁,颊赤咽干,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谵言烦躁,头面身体多生疮疖。”
黑参、 桔梗各三两, 茯苓二两半, 人参
牙硝、 青黛各二两, 甘草七钱半, 麝香一字, 金箔、 银箔各十片,为衣。
右为末,炼蜜和剂,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不拘时。及治疮疹后馀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以生地黄汁化下一丸,及用鸡翎刷在口内。
青露饮
治背疽一切恶疮。围药不开。
白芨、 白敛、 白薇、 白芷、 白藓皮 𥐚硝 青黛 黄蘗 大黄 花粉、 “青露叶”,即芙蓉叶, “老龙皮”,即老松木皮,各等分。
右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涂,留小孔,如干,再用生姜汁润。
惊毒掩子
治“疮疖初发,掩上即退,已成速破。”
葱白带根七个, 《木𪔀子》七个, 《香白芷》三个《巴豆》十四个, 《黄丹》二两, 油四两
右“先用油入前四味,武火熬,用柳木篦搅,以白芷焦黑为度,用绵滤去滓,再入铫,用文火熬,却入黄丹熬令紫黑色,成膏为度。治诸般疮疖,去脓收疮口。”
惊毒诸般肿痛掩子
蒲黄、 大黄、 黄蘗、 真粉、 连𧄍、 白芷、 白芨、 白敛、 牡蛎、 丹参。
右为末水调涂肿处
凉膈散
治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结,便溺赤涩,一切风肿,并宜服之。
川大黄 𥐚硝 甘草炙,各一两 连𧄍二两 栀子仁 黄芩 薄荷叶去土,各半两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四分,食后温服,大小加减。
清凉饮子
大黄 连𧄍 芍药 羌活 当归 防风 甘草 山栀仁各等分。
右为饮子,每服一大钱,水半盏,煎三分,去滓,不拘时候。
龙胆汤
龙胆草 钓藤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各六铢 蜣螂二枚,去翅足 甘草六铢 大黄二两,煨《直指》二钱半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药者,有虚实,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以渐加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直指方》“为末,每服一钱,北枣煎服。或加防风、麦门冬以导心热,黄芩减半,去蜣螂亦可。”
大圣散
治瘰𤻤,消风毒肿,上壅内热,多生瘾疹,风丹风证,食煎煿多致此疾。
羌活、 荆芥、 升麻、 薄荷、 防风、 甘草。
大黄、 黄芩、 黑参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又方
《牡蛎》二两,火煅为末 黑参一两 甘草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清茶调下。
槲皮散
治小儿瘰𤻤作痛
槲皮去粗皮,此树处处有之,即包盐槲皮叶也。
右不拘多少,切碎,用水煎温汤频洗。
白芨散
治瘰𤻤脓汁不干
白芨 贝母去心,各五钱 轻粉一钱
右为细末,先用槲皮散洗过,后用清油调傅。
葛根橘皮汤
治“冬温未即病,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泄,至天气暄热,其温毒始发,肌中斑烂瘾疹如绵纹,咳嗽心闷,但呕吐清汁,服此药即静。” 兼治小儿痳痘疮。
葛根 陈皮 杏仁去皮尖 麻黄去节 知母 黄芩 甘草各半两
右锉散白水煎
有热不吐去陈皮
“冷证。” 去黄芩知母。
黄连橘皮汤
治温毒发斑,兼治痳证泄泻,并去血。
黄连一两 陈皮、 杏仁去皮尖 枳实炒
麻黄炒,去根节 干葛根各半两 厚朴制
炙草各一钱半。
右锉散,每服二钱,白水煎服。亦治烦渴,或不用厚朴、甘草。
元参升麻汤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绵纹,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元参 升麻 甘草炙,各半两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服。又煎升麻汤,内加黑参亦可。
化斑汤
人参、 石膏、 萎蕤、 知母、 甘草各二钱半。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糯米半合,煎六分,米熟为度,温服。
葛根白术散
治赤白丹肿毒
白术二钱半 茯苓二钱 术香、 甘草各二钱 芍药、 葛根各三钱 枳壳去穰麸炒,二钱五分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
辛芎散
治赤游肿。不可服冷药。
茯苓 白术 人参 甘草 枳壳 细辛。
川芎各等分。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
败毒散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炒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炒 人参各一两 甘草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㕮咀,加蝉蜕、防风。治惊热,可加芍药、干葛、黄芩。
无汗加麻黄
防己散
治丹毒候,乃热毒之气与血相搏,而风气乘之,故赤肿及游走遍体者,又名“赤游风” ,入腹入肾则杀人。
汉防己半两。 𥐚硝、 犀角、 黄芩、 黄芪、 川升麻各二钱半。
右锉散,加竹叶煎,大小随病加减。
一方去𥐚硝,有泽泻。
白玉散
治赤游丹毒
滑石、 寒水石各一两
右为末,米酢调傅患处。或肿至外肾有破处,只用水调。
消毒饮
治丹毒痘疮已出,毒气壅遏,壮热狂躁,睡卧不安,大便秘涩,咽喉肿痛,胸膈不利,痘疹消破,却可服之。
牛蒡子炒,二两 荆芥穗 甘草炙,各半两
右锉散,水煎自利。及疮痘未破,不可轻服,或加防风、连𧄍、升麻、蝉蜕、赤芍药。有热加黄芩、防风、犀角消毒饮。
金华散
治干湿疮癣
黄丹煅,一两 轻粉一钱 黄蘗 黄连各半两 麝香少许
右为末,先洗次干,掺之。如干癣疮,用腊月猪脂和傅。如无,用麻油亦可。加黄芩、大黄。
摩风膏
治小儿遍身疥癣瘙痒
苦参、 沥青、 芜荑、 黄蜡各一钱, 巴豆三粒, 轻粉五分, 全蝎二枚, 《真麻油》半两。
右用麻油煎至巴豆焦,滤去所煎物,入轻粉和匀,傅疮疥效。
《一方》:“治恶癣,以紫贝草根、生白矾少许,同擂烂涂患处,两次,可断根。”
一方:“用砒少许,滴酢同熬为膏涂之。”
一方:“以斑猫去头足,糯米炒黄,去米,以淮枣煮熟,去皮取肉为丸,唾津调搽之,尤妙。”
羌活散
川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白茯苓 桔梗 枳壳 人参 地骨皮 天麻各等分。 甘草减半。
右,㕮咀,生姜、薄荷煎。加《蝉退》,治惊热。
升麻汤
升麻 葛根 白芍 药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服药身凉即止。
加紫苏、陈皮、香附子,名“升苏散。”
有热加黄芩
咽痛加桔梗
发斑丹毒,加黑参乃效。
牛黄散
牛黄 龙脑 丹砂飞,各一分 铅霜半两
太阴元精石一两。
右为末,每服半钱。先于肿处针破出血,盐汤拭口了,掺药口内。
三黄真珠散
治疳积壮热,生浸淫疮,俗呼为“溜脓” ,水流处更湿烂成疮,此证当内服消食退疳之药,后用此。
松香、 五味子、 黄连、 黄丹、 海螵蛸各三钱, 轻粉、 雄黄各少许。
右七味,并为细末,疮干则以香油调傅,湿以干掺。先以“莹肌散” 煎洗,然后用此药。
莹肌散
洗疮用之
赤芍、 防风、 薄荷、 苦参、 甘草、 刘寄奴、 黄蘗
右等分,煎汤,洗去患处宿脓后,以前《三黄散》末掺。
疮上三二度。即成痂而愈。或只服“化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