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七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七卷目录

     五岳总部汇考一

      有虞氏帝舜一则

      周总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武帝天汉一则 宣帝神爵一则

      魏文帝黄初一则

      晋武帝泰始一则 明帝太宁一则 穆帝升平一则

      梁总一则

      北魏太祖天平一则 太宗泰常二则 世祖太延一则 太平真君一则

      北齐文宣帝天保一则

      隋文帝开皇三则

      唐元宗开元六则 天宝七则 代宗广德一则 永泰一则 大历二则 德宗贞元三

      则 宪宗元和二则 穆宗长庆一则 文宗太和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二则

      宋太祖乾德二则 开宝二则 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淳化一则 至道一则 真宗景

      德一则 大中祥符四则 仁宗庆历一则 神宗元丰三则 徽宗政和一则 高宗绍兴

      一则

      金世宗大定二则

      元世祖中统一则 至元二十四则 成宗元贞一则 大德一则 武宗至大一则 泰

      定帝泰定三则 文宗大历一则 至顺二则 顺帝至正一则

      明太祖洪武六则 成祖永乐一则 世宗嘉靖三则

     五岳总部汇考二

    皇清总一则 顺治一则 康熙四则

    山川典第七卷

    五岳总部汇考一

    有虞氏

    舜受终于文祖望于山川岁以四仲月行巡守礼各望秩于方岳

    按《书经舜典》:“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皆一时望祭之。《释山》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山为中岳。”《白虎通》云:“岳者何?捔也。捔考功德也。”应劭《风俗通》云:“岳者,捔考功德黜陟也。”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 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 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 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既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岱宗。泰山为四岳所宗,燔柴祭天,告至东岳诸侯境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谓五岳。牲礼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馀视伯、子、男。正义曰:正月班瑞,二月即行,故云“既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春位在东,故顺春也。《尔雅》泰山为东岳。此巡守至于岱。岱之与泰,其山有二名也。《风俗通》云:“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之长。”是解岱即泰山,为四岳之宗,称岱宗也。《郊特牲》云:“天子适四方,先柴。”是燔柴为祭天告至也。四时各至其方岳,望祭其方岳山川,故云东岳,诸侯境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也。言秩次而祭,知遍于群神,故云“五岳牲礼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馀视伯子男”也。其尊卑所视,《王制》及《书传》之文,“牲礼”二字,孔增之也。诸侯五等,三公为上等,诸侯为中等,伯子男为下等,其所言诸侯,惟谓侯爵者耳。其所言“视”,盖视其祭祀,祭五岳如祭三公之礼,祭四渎如祭诸侯之礼,祭山川如祭伯子男之礼。公侯伯子男既有等级,其祭礼必不同,但古典亡灭,不可复知。郑元注《书传》云:“所视者,谓其牲帛粢盛、笾豆爵献之数。”案:五等诸侯适天子,皆膳用太牢,礼诸侯祭皆用太牢,无上下之别。又《大行人》云:“上公九献,侯伯七献,子男五献。”《掌客》,“上公饔饩九牢,飧五牢;侯伯饔饩七牢,飧四牢;子男饔饩五牢,飧三牢。”又“上公豆四十,侯伯三十二,子男二十四”,并伯与侯同。又郑注《礼器》“四望五献。”据此诸文,与孔传《王制》不同者,《掌客》、行人自是周法,孔与《王制》先代之礼,必知然者,以《周礼》侯与伯同。《公羊》及《左氏传》皆以公为上,伯、子、男为下,是其异也。《释山》云:“河南华,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李巡云:“华,西岳,华山也;岱,东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郭璞云:“恒山一名常山,因避汉文帝讳。”《释山》又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岱之与泰,衡之与霍,皆一山而有两名也。张揖云:“天柱谓之霍山。”《汉书地理志》云:“天柱在庐江灊县。”则霍山在江北,而与江南衡为一者。郭璞《尔雅注》云:“霍山今在庐江灊县,潜水出焉,别名天柱山。汉武帝以衡山辽旷,故移其神于此。”今其彼土

    俗人皆呼之为南岳。南岳本自以两山为名,非从近来也。而学者多以霍山不得为南岳。又云:“汉武帝来,始乃名之。” 即如此言,谓武帝在《尔雅》前乎?斯不然也。是解衡、霍二名之由也。书传多云五岳,以嵩高为中岳。此云四岳者,明巡狩至于四岳故也。不巡中岳者,盖近京师,有事必闻,不虑枉滞。且诸侯分配四方,无属中岳,故不须巡之也。

    “王祭五岳,秩视三公”,因巡守行升中之礼。

    按:《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 渎视诸侯。”

    “《视三公》,视诸侯”,谓视其饔饩牢醴之多寡,以为牲器之数也。

    按《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 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 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

    名,犹大也。升上也。中,犹成也。谓巡狩至于方岳,燔柴告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孝经说》曰:“封乎泰山,考绩燔燎;禅乎梁甫,刻石纪号也。”泰山,谓方岳也。巡守至于方岳,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此之谓封禅也。太平乃封禅,其封禅必因巡守而为之。若未太平,但巡守而已。其未太平巡守之时,亦燔柴以告之。故《王制》说天子巡守必先柴。若太平巡守之时,初到方岳,以燔柴告,至之后,乃考诸侯功绩,乃封土为坛,更燔柴祭天,告诸侯之成功也。此唯泰山为之,馀岳则否,其巡守则每岳皆至也。而皇氏云“太平乃巡守。”案《诗·颂时迈》,“巡守若祭柴望”《时迈》,武王之诗,而有巡守之礼。武王未太平,何得云太平乃巡守?其义非也。云“《孝经说》云”至“刻石纪号”,皆《孝经纬》文也。“封乎泰山”者,谓封土为坛,在于泰山之上。“考绩燔燎”者,谓考诸侯功绩,燔柴燎牲以告天,“禅乎梁甫”者,禅读为𫮃,谓除地为𫮃,在于梁甫以告地也。梁甫是泰山之旁小山也。“刻石纪号也”者,谓刻石为文,纪录当代号谥。案《白虎通》云: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明,交代之处也。必于其上何?因高告?高顺其类。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甫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劝也。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甫之基以报地。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故孔子曰:“封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有馀。”三皇禅于绎绎之山,五帝禅于亭亭之山,三王禅于梁甫之山。绎绎,无穷之意。禅于有德者,而居之无穷已。亭亭者,制度审谛,道德著明。“梁甫”者,梁,信也;甫,辅也。信辅天地之道。今案《书》说,禅者除地为𫮃,而《白虎通》云:“禅以让有德。”其义非也。案《史记·封禅书》:齐桓公欲行封禅,管仲谏止,辞云:“自古封禅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焉。昔有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牺氏封泰山,禅云云;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皆封泰山,唯禹禅会稽,成王禅社首,其馀皆禅。云云者,亦泰山旁小山名也。但《白虎通》与《史记》禅处不同,未知孰是也。

    按《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五岳:“东曰岱宗,南曰衡山,西曰华山,北曰恒山,中曰嵩高山。”“五岳,东曰岱宗,南曰衡山,西曰华山,北曰恒山,中曰嵩高山”者,此五岳所在,据东都地中为说。案《大司乐》云“四镇五岳崩”,注云:“华在豫州,岳在雍州。”彼据镐京为说,彼必据镐京者,彼据灾异,若据洛邑,则华与嵩高并在豫州。其雍州不见有灾异之事,故注有异也。案《尔雅》,江、河、淮、济为四渎,为定。五岳不定者,周国在雍州时为西岳,故权立吴岳为西岳,非常法,《尔雅》不载,以东都为定,故《尔雅》载之也。若然,此南岳衡。案《尔雅》霍山为南岳者,霍山即衡山也。故《地理志》扬州霍山为南岳者,今在庐山。彼霍山与冀州霍山在嵩、华者别。

    大司乐奏姑洗,歌南吕,舞大㲈,以祀四望。

    四望,五岳,四镇,四窦。云“四望、五岳、四镇、四窦”者,以《大宗伯》五岳在社稷下山川上,此文四望亦在社稷下山川上,故知四望是五岳、四镇、四窦也。

    始皇二十八年令祀官定岳渎之祀

    按《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 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 川之事。”按《封禅书》,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 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 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 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 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 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 曰太室、恒山、太山、会稽、湘山。自华以西名山七,曰华 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

    武帝天汉三年始封禅周遍于方岳

    按《汉书武帝本纪》,“天汉三年春二月,行幸泰山,修封, 祀明堂,因受计还幸北地,祠常山瘗”元玉按《郊祀 志》,“自封泰山后,十三岁而周遍于五岳四渎矣。” 按《汉旧仪》,祭五岳,祠用三正牲色,十月凅冻,二月解 冻,皆祭祀,乘传车,称使者。

    宣帝神爵元年始定五岳四渎礼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郊祀志》,昭帝即位,冨于 春秋,未尝亲巡祭云。至神爵元年,制诏太常:“夫江海, 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 以四时祠江海雒水,祈为天下丰年焉。”自是五岳四 渎皆有常礼。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 灊山于灊,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常山于上曲阳,河 于临晋,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济于临邑界中,皆使者 持节特祠。唯泰山与河岁五祠,江水四,馀皆一祷而 三祠云。

    文帝黄初二年六月庚子初祀五岳四渎咸秩群祀按魏志文帝本纪云云

    按《晋书礼志》:黄初二年,“初礼五岳四渎,咸秩群祀,瘗 沈圭璧。”

    武帝泰始元年诏五岳四渎按旧礼具为之制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礼志》,泰始元年十二月 诏曰:“昔圣帝明王,修五岳四渎,名山川泽,各有定制, 所以报阴阳之功故也。然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 其神不伤人,故祝史荐而无愧辞。是以其人敬慎幽 冥而淫祀不作。末世信道不笃,僭礼渎神,纵欲祈请, 曾不敬而远之,徒偷以求幸,妖妄相煽,舍正为邪,故 魏”朝疾之。其按旧礼,具为之制,使功著于人者,必有 其报,而妖淫之鬼,不乱其间。

    明帝太宁三年诏详处岳渎山川之祀

    按:《晋书明帝本纪》:太宁三年七月诏曰:“自中兴以来, 五岳四渎名山大川,载在祀典,应望秩者,悉废而未 举,主者其依旧详处。”

    穆帝升平 年何琦请正五岳之祀不省

    按《晋书穆帝本纪》,不载。按《礼志》,穆帝升平中,何琦 论备五岳祠曰:“唐虞之制,天子五载一巡狩,顺时之 方,柴燎五岳,望于山川,遍于群神,故曰因名山,升中 于天,所以昭告神祇,飨报功德。是以灾厉不作,而风 雨寒暑以时降。及三代,年数虽殊,而其礼不易。五岳 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著在经记,所谓有其举之,莫敢 废”也。及秦、汉都西京,泾、渭长水,虽不在祀典,以近咸 阳,故尽得比大川之祠,而正立之祀,可以阙哉?自永 嘉之乱,神州倾覆,兹事替矣。惟灊之天柱,在《王略》之 内也。旧台选百户吏卒,以奉其职。中兴之际,未有官 守。庐江郡常遣太史兼假四时祷赛,春释寒而冬请 冰。咸和迄今,又复隳替。计今非典之祠,“可谓非一。考 其正名,则淫昏之鬼;推其糜费,则百姓之蠹。而山川 大神,更为简缺,礼俗颓紊,人神杂扰,公私奔惑,渐以 繁滋。良由顷国家多难,日不暇给,兴建废滞,事有未 遑。今元憝已歼,宜修旧典,岳渎之域,风教所被;来苏 之众,咸蒙德泽。而神明禋祀,未之或甄,巡狩柴燎,其 废尚矣。崇明前典,将俟皇舆北旋。稽古宪章,大釐制 度,俎豆牲牢,祝嘏大辞,旧章靡记。可令礼官作式,归 诸诚简,以达明德。馨香如斯而已。其诸妖孽,可粗依 法令,先去其甚,俾邪正不黩,时不见省。”

    梁制,“五岳置宰、祝,岁以孟春仲冬祠。”

    按《隋书礼仪志》:“梁每以仲春仲秋,并令郡国祠社稷。 其郡国有五岳者,置宰祝三人。及有四渎若海应祠 者,皆以孟春仲冬祠之。”

    北魏

    太祖天平三年诏以初宅雒都遣官吏告岳渎山川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天平三年正

    月乙酉,诏曰:“初宅雒都,将行郊祀,应岳渎名山大川, 及诸州灵迹,封崇神祠,各宜差官吏,精虔祭告。”三月 甲戌,车驾发西都。庚辰,至河中府,分命群臣告祭山 川灵迹。八月,诏曰:“封岳告功,前王重事,祭天肆觐,有 国常规。朕自以眇身,躬临大宝,既功德未敷于天下, 而灾祥互见于域中,虑于告谢之仪,有阙齐虔之礼。 宜修昭报,用契幽通。宜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于竞 往东岳拜祝讫奏闻。”

    太宗泰常三年始定岳渎及山川诸神之祀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泰常三年,立五岳 四渎庙于桑干水之阴,春秋遣有司祭,有牲及币。四 渎唯以牲牢,准古望秩云。其馀山川及海若诸神在 州郡者,合三百二十四所。每岁十月,遣祀祭官诣州 镇遍祀。有水旱灾厉,则牧守各随其界内祈谒,其祭 皆用牲。王畿内诸山川皆列祀次祭,若有水旱则祷之。”

    泰常七年“南巡祀恒岳。又遣使祀嵩高华岳及所过 山川。”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泰常七年正月,南 巡恒岳,祀以太牢。幸洛阳,遣使以太牢祀嵩高、华岳, 还登太行。五月至自洛阳,诸所过山川群祀之。”

    世祖太延元年立庙于恒岳华岳嵩岳春秋遣官祀之十二月祀北岳

    按《魏书世祖本纪》,“太延元年十有二月癸卯,遣使者 以太牢祀北岳。”按《礼志》,“太延元年,立庙于恒岳华 嵩岳上,各置侍祀凡十人,岁时祈祷。水旱其春秋泮 涸,遣官率刺史祭以牲牢,有玉币。”

    太平真君十一年冬十一月南征祀恒山又祀岱宗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按礼志太平真君十一年

    十一月,“世祖南征,迳恒山,祀以太牢;浮河、济,祀以少 牢;过岱宗,祀以太牢。”至鲁,以太牢祭孔子。遂临江登 瓜步而还。

    北齐

    文宣帝天保元年遣使祭五岳四渎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元年,受魏禅诏分遣使 人致祭于五岳四渎,凡载于祀典者,咸秩罔遗。” 按《文献通考》:北齐有巡狩之礼,并登封之仪,竟不行。

    文帝开皇十四年诏立五镇祠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按《礼仪志》,“开皇十四年闰 十月,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冀州 镇霍山,并就山立祠。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于南海 镇南,并近海立祠。及四渎、吴山,并取侧近巫一人,主 知洒扫,并命多莳松柏。其霍山雩祀日,遣使就焉。 开皇十五年,至自东巡狩,望祭五岳海渎。”

    按:《隋书文帝本纪》云云。

    开皇十六年,诏诸镇立祠。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按《礼仪志》。“开皇十六年正 月。又诏北镇于营州龙山立祠。东镇晋州霍山镇。若 修造。并准西镇吴山造神庙。”

    元宗开元五年诏礼官详定岳渎等祭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开元五年十 二月戊寅诏曰:“国之大事在祀,神之所歆,惟敬洁诚 而斋精意以享,则可臻介福,致休祥。深虑有司,未副 厥旨,所缘岳渎等祭,宜令礼官博士斟酌古今,务加 虔肃,合于典礼,即详定奏闻。”

    开元十四年,定《开元礼》,以岳镇海渎为中祀。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五岳四镇岁一 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东岳岱山于兖州,东镇沂 山于沂州;南岳衡山于衡州,南镇会稽于越州;中岳 嵩高于河南,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北 岳恒山于定州,北镇医巫闾于营州。又岳镇海渎 祭于其庙,无庙则为之坛。又岳镇海渎以山尊,实 醍齐皆”二以两圭,有邸币如其方色。笾豆十,簋二,簠 二,俎三,牲皆太牢。按《开元礼》,五岳、四镇、四海、四渎 每年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前祭五日,诸祭官 各散斋三日,致斋二日,如别仪。前一日,岳令、渎令清 扫内外。又为瘗坎于坛壬地,方深取足容物。赞礼者 设初献位于坛东南,亚献、终献于初献南,少退,俱西 向北上。设掌事者位于终献东南,重行西面,以北为 上。设赞唱等诸位于终献西南,西向北上。设献官等 望瘗位于瘗坎东北,西向。设祭官以下门外位于南 门之外道东,重行西向,以北为上。祭器之数:樽六,笾 十,豆十,簋二,簠二,俎二。岳、渎令帅其属,诣坛东陛升, 设樽于坛上东南隅,北向西上。樽皆加酌,羃有坫以 置爵。设玉篚于樽坫之所。设洗于南陛东南,北向。罍 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樽罍洗篚 者各位于樽罍篚之后。祭日未明,享牲于厨,其牲各 随方色。斋郎以豆先取血毛,置馔所。“夙兴,掌馔者实 祭器,牲醴、牛羊豕皆用右胖。前脚三节,节一段,肩、臂、 臑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节,载上肢、胳二节。 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正胁、代胁各二骨以并,馀 皆不设。簋实稷、黍,簠实稻、粱。笾十,实以盐、干鱼、枣、栗、 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十,实以韭、葅、醯醢、菁葅、鹿 醢、芹葅、兔醢、笋、葅、鱼、醢、脾菜、葅、豚拍。若土无者,各以 其类充之。凡祭官,各服其服:三品毳冕,四品绣冕,五 品元冕,六品以下爵弁。若有二品以下,各依令。岳令 帅其属入诣坛东陛,升,设岳神座于坛上,近北,面南 向。席以莞文,实樽罍及玉。凡樽,一实醴齐,一实盎齐, 一实清酒。其元酒各实于上樽。祭神之玉,两圭有邸。 祝版置于坫,岳令又以币置于篚,斋郎以豆血皆设 于馔所。其币长丈八尺,各随方色。赞唱者先入就位。 祝与执樽罍篚者入当坛南,重行北面,以西为上。立 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执樽者升自东陛, 立于樽所,执罍篚者各就位。祝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扫除于下讫,各就位。质明,赞礼者引祭官 以下俱就门外位。立定一刻顷,赞唱者曰:“再拜。”在位 者皆再拜。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祝跪取玉币 于篚,兴,立于樽所。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兴。奠 物奠讫,俛伏而后兴。掌馔者帅斋郎奉馔陈于东门 之外。赞礼者引初献诣坛,升自南陛,进神座前,北面 立。祝以玉币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进,北向跪奠于 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赞礼者引初献降还本位。掌 馔者引馔入,升自南陛,祝迎引于坛上,设于神座前。 掌馔者帅斋郎降自东陛,复位,祝还樽所。赞礼者引 初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南陛,诣酒樽所。执樽者 举羃,初献酌醴齐。赞礼者引初献进诣神座前,北向 跪奠爵,兴,少退,北向立。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面 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某,谨遣 某官某,敢昭告于东岳岱宗。唯神赞养万品,作镇一 方,式因春始,南岳云夏始,中岳云季夏,西岳云秋始, 北岳云冬始。谨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朝荐于东岳 岱宗,尚飨。”讫,兴,初献再拜。祝进奠版于神座,还樽所。 祝以爵酌清酒,进初献之右,西向立。初献再拜受爵, 跪祭酒,啐酒奠爵。祝率斋郎以俎进减神座前胙肉 前脚第二节,共置一俎上,以授初献,初献受以授斋 郎。初献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初献兴, 再拜。赞礼者引初献降复位于初献,饮福酒。赞礼者 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东陛,诣樽所。执樽者 举羃,亚献酌盎齐。赞礼者引亚献诣神座前,北面跪 奠爵,兴,少退,北向再拜。祝以爵酌清酒,进于亚献之 右,西向立。亚献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祝受虚 爵,复于坫,亚献兴,再拜。赞者引亚献降复位。初亚献 将毕,赞礼者引终献盥洗,升献饮福如亚献之仪讫, 赞礼者引终献降复位。祝进神座前,彻豆还樽所。赞 唱者曰:“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献官以下皆再 拜。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请就望瘗位。”赞唱者引初 献就望瘗位,西向立。于献官将拜,岳令进神座,跪取 币,斋郎以俎载牲醴黍稷诣瘗坎,以馔物置于坎东 西厢各二人寘土。半坎,赞者进初献之左,白:“礼毕。”遂 引初献以下出。祝与执樽罍篚羃者俱复执事位。立 定,赞唱者曰:“再拜讫。”遂出祝版燔于斋所。

    开元十八年,诏郡县祭岳渎山川。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十八年正月 丁巳,亲迎气于东郊,礼毕,诏凡海内五岳四渎及诸 镇名山大川及灵迹,各令郡县逐处设祭。”

    开元二十年四月。命有司祭岳渎。十一月。命祭岳渎 山川。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二十年四月 戊申,命有司择日就祭五岳四渎。十一月庚申,祀后 土于脽上,命有司陈礼,帝质明而享。是日大赦。制五 岳四渎名山大川,各令致祭,务竭诚敬。”

    开元二十二年正月制。“岳渎海镇用牲牢。”六月命祭 岳渎山川。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二十 二年春正月癸亥朔,制岳渎海镇用牲牢,馀并以酒 酺充奠。”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二年六月诏曰:“春来多雨,岁 事有妨。朕自诚祈,灵祇降福,以时开霁,迄用登成。永 惟休征,敢忘昭报!宜令所司择日享九庙,仍令高品 官祭五岳四渎。其天下名山大川,各令所在长官致 祭。务尽诚洁,用申精意。”

    开元二十五年。敕尚书李林甫等分祭五岳。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五 年十月戊申,敕曰:“时和年丰,神所福也;精意备物,祭 之义也。朕每为苍生,常祈稔岁,微诚有感,丕应乃彰。 今宗社降灵,神祇效祉,三时不害,百谷用成,使京坻 遍于天下。和平之气,既无远而不通;禋祀之典,亦有 期而必报。宜令兵部尚书兼中书令晋国公李林甫、 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豳国公牛仙客,即分祭 郊庙社稷。尚书左丞相裴耀卿祭中岳,礼部尚书杜 暹祭东岳,御史大夫李适之祭西岳,太子宾客王丘 祭北岳;国子监祭酒张说祭南岳。“其四渎、四海、四镇, 及诸名山灵迹等,各委所繇州长官祭。仍令所司即 择日开奏。务修蠲洁之礼,以致精明之德。冀申诚恳, 如朕意焉。”

    天宝元年诏祭五岳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天宝元年正 月丁未改元。制曰:“前王重典在乎祭祀。况事属惟新。 宜昭告五岳四渎名山大川诸灵迹,及自古帝王忠 臣义士,并令所繇州县致祭。”是月甲寅得灵符于尹 喜台西,百官请崇徽号。壬申诏曰:“神仙所缄,造化同 固。爰初有待,经韫椟而多时。潜应改元,若符契之相 合。景福修介,祗畏良深。”而群官宗室,抗疏于外;元良 诸子,屡请于中。逮夫缁黄,兼彼耆老,以至恳诚不已前后相仍。愿加天宝之名,用益《开元》之号。顾惟菲薄, 曷以当之。然则元贶在乎钦承,人心难以称拒,顺天 从众,义叶至公。敬依所请,实用多愧。斯盖上元厚载, 爰自百神,孚佑效灵,通于睿祖,幽赞惟“新之历,克彰 永代之祥,宜遵祀典,式陈昭报。宜差公卿择日祭五 岳四渎,其名山大川,各令所在长官备礼陈祭,务申 诚敬,副朕意焉。”十二月乙亥,诏曰:“岁之丰俭,虽系于 常数,天之感应,实在于精诚。顷者按以阴阳,求诸推 步,至于今岁,不合有年。朕所以斋心妙门,恳其元德, 灵征不远,丕应乃彰,果”获西成,颇为善熟。盖至道储 祉,惠于蒸人,亦群神叶赞,锡以昭报。《诗》不云乎:“无德 不报。”宜令光禄卿嗣郑王希言祭东岳,太子詹事嗣 许王瓘祭中岳,太常卿韦绦祭北岳,所司即择日录 奏。其四渎及诸名山大川,或远近不同,各委所繇郡 长官便择吉日致祭,务崇丰洁,以称朕怀。

    天宝三载,复遣使分祀岳渎。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天宝三载四 月丙辰,遣使分祭岳渎。诏曰:“务农劝穑,虽用天道;人 和岁稔,实赖休征。顷者春夏之交,稍愆时雨,收获之 际,复属秋霖。虑害农功,每祈孚佑。遂得百神降福,群 望效灵。既不为灾,仍多善熟。幽赞之德,普洽于生人; 昭报之仪,式遵于祀典。宜令太子詹事嗣许王瓘祭 东”岳,光禄卿嗣郑王希言祭中岳;宗正卿濮阳郡王 彻祭西岳,少府监李知柔祭南岳,所司择日录奏。“其 名山大川,有路近处,亦合便祭,僻远处委所繇长官 备礼致祭,务陈蠲洁,以达精诚。”

    天宝五载,封中岳、南岳、北岳等神各为王。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 五载春正月。“封中岳为中天王,南岳为司天王,北岳 为安天王。”

    按《册府元龟》五载正月乙亥诏曰:“五方定位,岳镇总 其灵;万物阜成,云雨施其润。上帝攸叙,寰区是仰。且 岱宗、西华,先已封崇,其中岳等三方,典礼所尊,未齐 名秩,永言光被,用叶灵心。其中岳神宜封为中天王, 南岳神为司天王,北岳神为安天王。应须告祭,仍令 所司择日闻奏。”

    天宝八载九月,遣使分祭岳渎。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天宝八载九 月,命宗正卿褒信郡王璆祭西岳,太子詹事李旭祭 北岳。诏曰:“朕肃恭明祀,祈福上元,冀敷佑于黎蒸,将 昭报于灵应。顷蛮夷款附,万里廓清,稼穑丰穰,群方 乐业。岂惟菲德,以致元和,实赖神休,永绥景贶。思崇 望秩,用展虔诚。宜令宗正卿褒信郡王璆等即分往 五岳四渎致祭。所经道次者名山大川,亦便致祭。务 令精意,以称朕怀。”

    天宝十载正月癸丑,加海镇封号分遣嗣吴王祗等 十三人祭岳渎海镇。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按《册府元龟》,“天宝十载正月甲子,有事于南郊,大赦 天下。制曰:‘岳渎山川,蕴灵毓粹,云雨之泽,利及生人。 春秋之义,存乎祀典。况正其运序,式遵咸秩。其五岳 四渎及诸镇山,宜令专使分往致祭。其名山大川及 诸灵迹先有庙者,各令郡长官逐便致祭’。”二月己亥, 分遣嗣吴王祗祭东岳齐天王,嗣鲁王宇祭南岳司 天王,秘书监崔秀祭中岳中天王,国子监祭酒班景 倩祭西岳金天王,宗正少卿李成裕祭北岳安天王, 卫尉少卿李浣祭江渎广源公,京兆少尹韦尝祭河 渎灵源公,太子左谕德柳偡祭淮渎长源公,河南少 尹豆卢回祭济渎清源公,嗣道王链祭沂山东安公, 江东道采访使、吴郡太守赵居贞祭会稽山永兴公, 大理少卿李祯祭吴岳山成德公,颖王府长史甘守 默祭霍山应灵公,范阳郡司马毕悦祭医巫闾山广 宁公,并取三月十七日庚子一时致祭。

    按,《文献通考》:“天宝十载,封东西南北海为王,封沂山 为东安公,会稽山为永兴公,岳山为成德公,霍山为 应圣公,医巫闾山为广宁公。”

    天宝十二载。命长官致祭岳渎山川。并修祠宇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天宝十二载 二月。制五岳四渎。及名山大川。并灵迹之处。各委郡 县长官致祭。其祠宇颓毁者。量事修葺。

    天宝十四载,复命祭岳渎山川。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天宝十四载 八月辛卯制曰:“《书》云‘咸秩群望’,《诗》曰:‘怀柔百神’。永惟 明征,岂忘昭报。今秋稼穑,颇胜常年,实赖灵祇,福臻 稔岁。其五岳四渎所在山川,及得道升仙灵迹之处, 宜委郡县长官至秋后各令醮祭,务崇严洁,式展诚 享。”是月癸未,诏曰:“朕永念蒸人,祈谷上帝,而阴阳式 序”,风雨不愆,今获稼穑阜成,允赖神明幽赞也。“顷者 虔心精享,已申昭告,其五岳四渎及天下诸郡山川, 近令秋后展祭,收获既就,农亩事隙,报功咸秩,抑惟

    其时。宜令所在郡县长官,即择良辰,以崇明祀
    考证

    代宗广德二年令祭岳渎山川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广德二年二 月乙亥。亲拜南郊。祀昊天上帝于圆丘。戊子诏五岳 四渎名山大川。宜令所管致祭。”

    永泰元年制岳渎山川令牧宰致祭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永泰元年正 月癸巳改元。制曰:“《书》称咸秩,诗美怀柔。仰惟众灵,念 兹多祐。其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宜令所管牧宰精诚 致祭。”

    大历元年十一月改元命祭岳渎山川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大历元年十 一月甲子日,长至御含元殿,大赦改元。制曰:“五岳四 渎,名山大川,祀典攸存,神理昭著,宜以礼致祭。” 大历五年,诏中书门下分使祭岳渎山川。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大历五年六 月诏曰:“五岳四渎,名山大川,神明所居,风雨是主,宜 委中书门下分使致祭,以达精诚。”

    德宗贞元二年四月诏太常少卿裴郁等十人各就方镇祭岳镇海渎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贞元四年五月,始复御署《祭岳镇海渎祝版》。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贞元四年五 月,初复御署祭岳镇海渎祝版。准《开元礼》,每岁祭岳 渎祝版咸御署而遣之。自上元元年权亭中祀已下, 繇是因循不署。及是,太常卿董晋举奏之,帝方崇祀 典,乃复旧制。”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四月诏所在长吏祭 岳渎山川。

    按《唐书顺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贞元二十一 年正月,顺宗即位,四月册皇太子,诏五岳四渎名山 大川,委所在长吏量加祭祀。”

    宪宗元和四年十月诏岳渎山川长吏量加致祭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纪。按《册府元龟》:元和四年十 月“庚寅,册皇太子,诏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委所在长 吏量加祭祀。”

    元和七年,诏“所在长吏祭岳渎山川。”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元和七年十 月庚戌,册皇太子,制“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委所在长 吏量加祭祀。”

    穆宗长庆元年七月诏祭岳渎山川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长庆元年七 月“壬子,受册尊号礼毕,诏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并自 古忠臣烈士,各令所在以礼致祭。”

    文宗太和八年诏岳渎山川各委长吏致祭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太和八年二 月庚寅,以疾瘳,大赦。诏曰:百灵所佑,获遂痊和,虔奉 神休,敢忘昭报。其五岳四渎天下名山大川,各委所 在长吏致祭,仍加丰洁,以副精诚。”

    后晋

    高祖天福二年命使祠五岳四渎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天福二 年八月下诏曰:“五岳承天,四渎纪地,自正当阳之位, 未伸望秩之仪。宜令差官遍往告祭,兼下逐州府量 事脩崇。所有近庙山林,仍宜禁断樵牧。”十月丙戌,命 使祠五岳四渎。

    天福六年,诏脩岳镇海渎庙宇。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天福六 年诏曰:“岳镇司方,海渎纪地,载诸祀典,咸福蒸民,将 保丰穰,宜申虔敬,俾加崇饰,以奉神明。其岳镇海渎 庙宇等,宜令各修葺,仍禁樵苏。”

    太祖乾德四年重制五岳神衣冠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玉海》云云。

    乾德六年。诏祭四镇。准唐开元礼。七月。复南岳祠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玉海》云云。

    按《图书编》:宋初缘旧制,祭东岳泰山于兖州,西岳华 山于华州,北岳恒山于定州,中岳嵩山于河南府。干 德六年,有司言:“祠官所奉止四岳。今案《祭典》,请祭南 岳于衡州,东镇沂山于沂州,南镇会稽山于越州,西 镇吴山于陇州,中镇霍山于晋州,北镇医无闾山在 营州界,未行祭享。”从之。此后望祭北镇于定州北岳 祠。

    开宝五年诏岳渎各以本县令尉主祀事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礼志》,“太祖诏岳、渎、井、东 海庙,各本县令兼庙令,尉兼庙丞,专管祀事。”

    开宝九年秋七月丁亥,命脩五岳、四渎祠庙。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始定岳渎海镇常祀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太平兴国八年,秘 书监李至言:“按五郊迎气之日,皆祭逐方岳镇海渎。 自兵乱后有不在封域者,遂阙其祭。国家克复四方间,虽奉诏特祭,未著常祀。望遵旧礼,就迎气日各祭 于所隶之州,长吏以次为献官。”其后立春日祀东岳 岱山于兖州,东镇沂山于沂州,东海于莱州,淮渎于 唐州。立夏日,祀南岳衡山于衡州,南镇会稽山于越 州,南海于广州,江渎于成都府。立秋日,“祀西岳华山 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西海、河渎并于河中府,西 海就河滨庙望祭。立冬日,祀北岳恒山,北镇医巫闾 山并于定州,北镇就北岳庙望祭,北海、济渎并于孟 州,北海就济渎庙望祭。”土王日,祀中岳嵩山于河南 府,中镇霍山于晋州。

    淳化元年夏四月庚戌遣中使诣五岳祷雨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至道元年以旱祀五岳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玉海》,至道元年二月八 日,以旱祀五岳故事,御书祝版。学士言:五岳视三公, 称名恐非古。上云:“唐德宗犹拜风雨,朕为民祈福,无 惮桑林之祷,旧制岂可废。”

    真宗景德三年置岳渎庙于澶州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玉海》,景德三年七月,以 汴口复通祭河渎。十二月己卯,诏澶州于河南置岳 渎庙。初,帝幸澶州,大河不冰,敌若见阴兵助战。故立 祠。

    大中祥符四年五月加五岳帝号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阴。二月壬子, 出潼关。渡渭河。遣近臣祀西岳。乙丑加号西岳。五月 乙未。加上五岳帝号作《奉神述》。”九月辛卯。向敏中等 为五岳奉册使。冬十月戊申。御朝元殿。发五岳册 按《玉海》,“四年二月壬子,驾出潼关。遣官祀西岳。次河 中。丙辰祀河渎。并太牢三献。甲子亲谒河渎庙。西海 望”祀坛,诏礼官定。坛制,高四尺,四面为陛。五月十七 日乙未,加上五岳帝号;十月九日戊申,上衮冕,御朝 元殿,授玉册。

    大中祥符五年二月,命晁迥等撰《五岳碑》。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玉海》云云。

    大中祥符七年十月,上亲制《东岳醮告文》。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玉海》云云。

    大中祥符八年三月,制“南、西、北、中岳《醮告文》”,刊石于 庙。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玉海》云云。

    仁宗庆历三年夏四月丙辰以春夏不雨遣使祷祠于岳渎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神宗元丰二年祥定礼文所议四望之礼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元丰二年。知湖州 陈侗请依《周礼》。建四望坛于四郊。八月详定礼文所 言。“小宗伯兆四望。郑注。为坛之营城。《祭法》:祭坎坛。祭 四方也。坛以祭山川丘陵。坎以祭山谷泉泽。”魏立四 望位于祭地坛。隋史官南郊图。有东西南北望之位。 各居其方。唐开元礼祈岳镇海渎于郊。四方山川各 附“岳渎下请兆四望于四郊,每方岳镇海渎共为一 坛望祭以五时迎气日祭之,用血祭瘗狸。”

    元丰四年,始定望祭圭玉。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四年三月。礼官言。 五时望祭。制两圭有邸及瘗玉。

    元丰六年二月,望祭,每位皆一牢。八月,脩西方岳、镇、 渎坛。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按《玉海》云云。

    徽宗政和三年沂山会稽医无闾霍山皆改封王号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沂山旧封东安公

    政和三年,封王;会稽旧封永兴公,政和封永济王;医 巫闾旧封广宁公,政和封王;霍山旧封应圣公,政和 封应灵王。是年,兖、郓耆寿遵释等及知开德府张 为等五十二人表请东封,优诏不允。

    高宗绍兴七年命举岳镇海渎祀礼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七年五月壬申,命礼官举岳 镇海渎之祀按《礼志》:“太常博士黄积厚言,岳镇海 渎请以每岁四立日分祭东西南北,如祭五方帝礼。” 诏从之。

    世宗大定四年定岳渎祭礼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四年六月庚午,初定祭五岳 四渎礼。按《礼志》:“四年礼官言,岳镇海渎当以五郊 迎气日祭之。”诏依典礼,以四立土王日就本庙致祭, 其在他界者遥祀。立春祭东岳于泰安州,东镇于益 都府,东海于莱州,东渎大淮于唐州。立夏望祭南岳、 衡山、南镇会稽山于河南府,南海、南渎、大江于莱州。 季“夏,土王日祭中岳于河南府,中镇霍山于平阳府。 立秋祭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望祭西 海、西渎于河中府。立冬祭北岳恒山于定州,北镇医 巫闾山于广宁府,望祭北海、北渎大济于孟州。”其封 爵并仍唐、宋之旧。明昌间,从沂山道士杨道全请,封沂山为东安王,吴山为成德王,霍山为“应灵王,会稽 山为《永兴王》,医巫闾山为广宁王;淮为长源王,江为 会源王,河为显圣灵源王,济为清源王。”每岁遣使奉 御署祝版,奁芗乘驿诣所在,率郡邑长贰官行事。礼 用三献。读祝官一,捧祝官二,盥洗官二,爵洗官二,奉 爵官一,司尊彝一,礼直官四,以州府司吏充。前三日 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二“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如常 仪。前二日,有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庙门外,掌庙者 扫除庙之内外。”前一日,有司牵牲诣祠所,享官以下 常服,阅馔物,视牲充腯。享日“丑前五刻,执事者设祝 版于神位之右,置于坫及以血豆,设于馔所。次设祭 器,皆藉以席,掌馔者实之。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 实以干䕩、干枣形盐、鱼鱐、鹿脯、榛实、干桃、菱、芡、栗。”右 “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实以芹菹、笋菹、韭菹、葵菹、菁 菹、鱼醢、兔醢、豚拍、鹿臡、醓醢。左簠二,实以粱稻;右簋 二,实以稷黍;俎二,实以牲体。”次设牺樽二、象樽二,在 堂上东南隅,北向西上。牺樽在前,实以法酒。牺樽,初 献官酌,象樽,亚终献酌。又设太樽一、山樽一,在神位 前,设而不酌。有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在东阶之下, 直东溜,北向;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 执罍篚者位于其后。又设揖位于庙门外,初献在西, 东向;亚终及祝在东,南向,北上,开瘗坎于庙内廷之 壬地。享日丑前五刻,执事官各就次,掌馔者帅其属 实馔具,毕。凡祭官各服其服,与执事官行止,皆赞者 引点视陈设讫,退就次。引初献以下诣庙南门外揖 位,立定,赞礼者赞“揖。”次引祝升堂,就位立。次引初献 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 向立。搢笏洗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堂,诣酌樽所, 西向立。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搢笏,执爵,执樽者 举幂,执事者酌酒。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神位 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 祭酒,奠爵讫,执笏,俛伏,兴,少立。次引祝诣神位前,东 向立,搢笏,跪,读祝讫,执笏兴,退复位。初献再拜,赞礼 者引初献复位,次引亚献、酌献,并如初献之仪。次引 终献,并如亚献之仪。赞者引初献官诣神位前,北向 立。执事者以爵酌清酒进初献之右,初献跪祭酒,啐 酒奠爵。执事者以俎进减神座前胙肉前脚第二节 共置一俎上,以授初献,初献以授执事者。初献取爵, 遂饮卒爵。执事者进受爵,复于坫。初献兴,再拜,赞者 引初献复位。赞者曰:“已饮福。”受胙者不拜。亚献官以 下皆再拜,拜讫。次引初献以下就望瘗位,以馔物置 于坎。东西厢各二人。赞者曰:“可瘗。置土半坎。”又曰:“礼 毕。”遂引初献官已下出。祝与执樽罍篚幂者俱复位。 立定,赞者曰:“再拜。”再拜讫,遂出。祝版燔于斋所。 大定七年,议改五岳,不果。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按《范拱传》:大定初,拱上封 事。七年,召赴阙,除太常卿。议郊祀,或有言前代都长 安及汴洛,以太华等山列为五岳,今既都燕,当别议 五岳名。寺僚取嵩高疏,周都鄷镐,以吴岳为西岳,拱 以为非是,议略曰:“轩辕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 坂,在华山之北。”以此言之,未常据所都而改岳祀也。 后遂不改。

    世祖中统二年遣使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二年秋七月乙丑。遣使持香 币祀岳渎。按《祭祀志》。岳镇海渎代祀自中统二年 始。凡十有九处。分五道。后乃以东岳、东海、东镇、北镇 为东道。中岳淮渎济渎、北海、南岳、南海南镇为南道。 北岳、西岳、后土河渎、中镇、西海、西镇、江渎为西道。既 而又以驿骑迂远。复为五道。每道遣使二人。集贤院 奏遣汉官,翰林院奏遣蒙古官,出玺书给驿以行。中 统初,遣道士,或副以汉官。

    至元三年夏四月始定岁祀岳镇海渎之制秋七月遣使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三年秋七月丙午,遣使祀五 岳四渎。按《祭祀志》:“三年夏四月,定岁祀岳镇海渎 之制。正月东岳镇海渎土王日祀泰山于泰安州,沂 山于益都府界。立春日祀东海于莱州界,大淮于唐 州界。三月南岳镇海渎立夏日遥祭衡山,土王日遥 祭会稽山,皆于河南府界。立夏日遥祭南海大江于 莱州界。”六月,中岳镇,土王日祀嵩山于河南府界,霍 山于平阳府界。七月,西岳、镇海、渎,土王日祀华山于 华州界,吴山于陇县界。立秋日,遥祭西海、大河于河 中府界。十月,北岳镇海、渎,土王日祀恒山于曲阳县 界,医巫闾于辽阳、广宁路界。立冬日,遥祭北海于登 州界,济渎于济源县。祀官以所在守土官为之。既有 江南,乃罢遥祭。

    至元四年夏四月辛未,遣使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五年夏四月壬寅,遣使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至元六年夏四月甲午,遣使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八年秋七月,置祠祭岳渎官。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八年秋七月壬戌,以郑元领 祠祭岳渎,授司禋大夫。”

    至元九年春正月辛巳,遣使持香幡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一年三月己丑,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二年二月庚午,命怯薛丹罕不花、侍仪副使 关思义、真人李德和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三年五月乙未朔,以平宋,遣使代祀岳渎。秋 七月丙辰,遣使持香币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四年二月甲子,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五年二月壬午,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七年二月庚子,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八年春正月辛亥,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九年二月癸巳,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一年春正月甲戌,遣蒙古官及翰林院官 各一人祠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甲申。遣使代祀五岳四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三年春正月,遣使祀岳渎东海。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三年春正月壬午,太阴 犯轩辕,太民遣使代祀岳渎东海。”

    至元二十四年春正月庚寅,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五年春正月丁酉,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六年。春正月辛丑。遣使代祀岳渎东南海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七年。春正月丁巳。遣使代祀岳镇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八年。以饥遣祷中岳。定岳渎祀礼。加封号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八年饥。二月己卯。遣官 持香。诣中岳南海淮渎致祷。丁酉。诏加岳渎四海封 号。各遣官诣祠致告按《祭祀志》。二十八年正月。帝 谓中书省臣曰:“五岳四渎祠事。朕宜亲往。道远不可。 大臣如卿等。又有国务。宜遣重臣代朕祠之。汉人选 名”儒及道士习祀事者。其礼物,则每处岁祀银香合 一,重二十五两,五岳组金幡二、钞五百贯,四渎织金 幡二、钞二百五十贯,四海、五镇销金幡二、钞二百五 十贯,至则守臣奉诏使行礼。皇帝登宝位,遣官致祭, 降香幡合如前礼,惟各加银五十两,五岳各《中统》钞 五百贯,四渎、四海、五镇各《中统》钞二百五十贯,或他 有祷,礼亦如之。其封号: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加上 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西 岳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中岳中 天大宁崇圣帝。”加封江渎为广元顺济王,河渎灵源 弘济王,淮渎长源溥济王,济渎清源善济王,东海广 德灵会王,南海广利灵“孚王,西《海广润灵通王》,《北海 广泽灵祐王》。”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甲子,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三十年春正月丁亥,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成宗元贞二年二月丙寅遣使代祀岳渎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二年二月禁诸王驸马祀岳镇海渎三月加封四镇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二年二月癸未,诏诸王驸马 毋擅祀岳镇海渎。三月壬子,诏加封东镇沂山为元 德东安王,南镇会稽山为昭德顺应王,西镇吴山为 成德永靖王,北镇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岁时与 岳渎同祀,著为令式。”

    武宗至大元年三月丁卯遣使祀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按:《元史武宗本纪》云云。

    泰定帝泰定二年八月辛丑遣使代祀岳渎名山大川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云云。

    泰定三年,遣使分祀山川岳渎。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三月乙巳朔,帝以不雨,遣使分祀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及京城寺观。 泰定四年闰九月,命祭岳渎山川。”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四年闰九月甲戌,命祀天 地,享太庙,致祭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文宗大历元年九月壬戌遣使祭五岳四渎

    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至顺二年冬十月甲辰遣秘书太监王圭等代祀岳镇海渎后土

    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至顺三年六月癸丑,遣使分祀岳镇海渎。

    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顺帝至正二年遣翰林学士三保等代祀五岳四渎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太祖洪武元年合祀岳镇于山川坛

    按《明会典》:“国初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间, 祭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锺山之神。东 西庑各十五间,分祭京畿山川、春夏秋冬四季月将 及都城隍之神。坛西南有先农,坛东有旗纛,庙南有 籍田。”

    按《图书编》:“洪武元年,令郡县各立山川坛,制同社稷。 洪武二年,始定岳镇海渎及山川诸祀。”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二年,以岳镇海渎山川诸神止 合祀于城南诸神享祀之所,未有坛壝等祀,非隆敬 神祇之道。命礼官考古制以闻。礼官奏:“岳镇海渎之 祀,虞舜以四仲月巡狩,而祭四岳。东岳曰泰山,四岳 之宗也,故又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岳曰华山,北岳 曰恒山,而未言五岳。《王制》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 五岳四渎,始有五岳之称,盖以中岳、嵩山并列。又《周 官·小宗伯》:“兆四望于四郊。”郑元注:“四望为四岳四渎。 渎者,江、河、淮、济也。四镇者,东曰沂山,西曰吴山,南曰 会稽,北曰医巫闾。”《诗》又曰:“巡狩而祀四岳河海”,即又 有四海之祭。盖天子方望之祀,无所不通,而岳镇海 渎在诸侯封内,诸侯亦各以其方祀之。秦罢封建,岳、 渎皆领于祀官。及汉复建诸侯,则侯国各祀其封内 山川,天子无预焉。武帝时,诸侯或分或废,五岳皆在 天子之邦。宣帝时,岳渎始有使者持节祀之礼。由魏 及隋,岳镇海渎皆即其地立祠,命有司致祭。唐、宋之 制,有命本界刺史、县令之祀,有因郊礼而望祭之祀, 又有遣祭之祀。元遣使祭岳镇海渎,分东、西、南、北、中 为五道。其天下山川之祀,《虞书》:“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周颂》曰:“怀柔百神。”《周礼》小宗伯:“兆山川、丘陵、坟衍,各 因其方。”《王制》:凡山川之小者,其祭秩视伯子男。刘向 谓:山川能生物,出云雨,施润泽,品类以百数,故视伯 子男。其在诸侯封内者,诸侯又自祭之。为楚祭睢、漳, 晋祭恶池,齐祭“配林”是也。秦罢封建,则皆领于祠官 焉。由汉唐以及宋、元,岳镇海渎之外,又有其馀山川 之祀,不独岳渎也。今国家开创之初,常以岳镇海渎 及天下山川与太岁、风云雷雨、城隍皆祀于城南享 祀之所,既非专祀,又室而不坛,非理所宜。夫海岳之 神,其气本流通畅达,无有限隔。今宜以岳“镇、海、渎及 天下山川,与太岁、风云、雷雨、城隍合为一坛,春秋祀 之。”诏可。

    “洪武三年合祀泰山于山川坛,始正岳、镇、海、渎封号。” 按《明会典》:“东岳、泰山,洪武三年春秋合祭于山川坛。 又正岳、镇、海、渎、城隍诸神号,合祀太岁、月将、风云雷 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又令每岁用惊蛰、 秋分各后三日,遣官祭山川坛诸神。是日上皮弁服 御奉天殿,降香中严,坐殿上。献官复命解严还宫。 按《春明梦馀录》,是年夏六月,始正岳镇海渎及各城 隍等称号,惟孔子之封不改。遂诏为制:“一、五岳之神, 称东岳泰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 岳恒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 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 镇医巫闾山之神。”一、“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 海之神、北海之神。一、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 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一、各处府州 县城隍,称某府城隍之神、某州城隍之神、某县城隍 之神。”一、历代忠臣烈士,并依当时初封名爵,录某之 神,馀祠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一切禁罢。降诏云:“五 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谥,历代有 加。渎祀不经,莫此为甚。至于忠臣烈士,虽可加封号, 亦惟当时为宜。”今依古定制,岳、镇、海、渎并去前代所 封名号,郡县城隍神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亦 依当时初封以为实号。后世谥封美称,皆与革去。其 孔子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功一 方一时者,比所有封爵,仍因其旧。遂为令。未几,复降 仪注,凡府州县新官到任,必先宿斋城隍庙,谒神与 誓,在阴阳表里,以安下民。而祠祀之文,礼仪之详,备 载《明集礼》。

    按《日知录》:三年六月癸亥诏曰:“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也。崇名美号,历代有加。在朕思之,则有 不然。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广水,自天地开辟以至于 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皆受命于上帝,幽微莫测, 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至如忠 臣烈士,虽可加以封号,亦惟当时为宜。夫礼所以明” 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僭差。今宜依古定制,凡岳、镇、海、 渎并去其前代所封名号,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郡 县城隍神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亦依当时初 封以为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庶几神人之 际,名正言顺,于礼为当,用称朕以礼事神之意。其《东 岳祝文》曰:“神有历代之封号。”予详之再三,畏不敢效, 可谓卓绝千古之见。乃永乐七年正月丙子,进封汉 秣陵尉蒋君之神为“忠烈武顺照灵嘉佑王”,则何不 考之圣祖之成宪也。

    洪武七年,令礼部颁祭岳、镇海渎仪于所在有司。 按“《明会典》,岳、镇、海、渎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州祭西岳 华山,陕西华阴县祭中岳嵩山,河南河南府祭南岳 衡山,湖广衡州府祭北岳恒山,直隶真定府祭东镇 沂山,山东青州府祭西镇吴山,陕西陇州祭中镇霍 山,山西平阳府祭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府祭北镇 医巫闾山,辽东祭东海,山东莱州府祭西海,山西蒲 州祭南海,广东广州府祭北海,河南怀庆府祭江渎, 四川成都府祭河渎,山西蒲州祭淮渎,河南南阳府 祭济渎,河南怀庆府祭。”是年,令春秋仲月上旬择日 祭。未几,以诸神从祀南郊,省春祭。

    按《图书编》,“洪武七年,令祭山川诸神于春秋仲月上 旬择日,后又以孟春郊祀。时诸神既预祭,坛内一定 以仲秋祭社稷后择日祭。”

    洪武十年。令山川等七坛。上亲行礼。馀以功臣分祀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定岳、镇、海渎、帝王陵庙祀典。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著令,凡五岳、五镇、四海、四 渎及帝王陵庙,已有取勘定拟致祭去处,所在官司 以春秋仲月上旬择日致祭。近布政司者,布政司官 致祭;近府州县者,府州县官致祭。”各用帛一。五岳、五 渎、四海各随方色,四渎用黑色,帝王陵庙用白色。其 牲物祭器仪注,并与社稷同。但献官奠爵讫,就读祝, 惟瘗毛血望燎,与祀风云雷雨等神同。其四海四渎, 祝帛俱沈水中,毛血仍瘗之。祝文:“五岳如东岳,则称 曰东岳泰山之神。”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 岳嵩山皆仿此。惟神灵峙方岳,锺秀厚祇,主司生民, 其功允大。时维仲春秋谨具牲醴庶品,用申常祭,尚 享五镇如东镇,则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西 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皆仿此。维神锺秀 崇高,一方巨镇,封表有年,功著民社。时维仲春,秋,谨 具牲醴庶品,用申常祭。尚享”是年初定仪:一、斋戒前 一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二日,次 日进铜人。凡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同礼部官诣城 隍庙发咨。一、省牲与太庙同。牛十四,后十五,羊十三, 后十四,豕十四,后十五,鹿一、兔七一。陈设正殿七坛, 太岁犊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西盏三十,五岳陈设同《帛五》,五 色礼神制帛,各依方位。五镇陈设同帛五,五色礼神 制帛。共设酒尊三、爵七、篚七于殿东南,西向。读祝文 案一,于殿外正道西。正祭。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 官司其事。导引官导皇帝至御拜位。内赞奏“就位。”典 仪唱“迎神”,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一层酒,乐 止。内赞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 执事官各捧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皇 帝左。内赞奏“跪”,典仪唱“读祝。”读毕,置于案上。内赞奏 “俯伏、兴,平身。”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 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二层酒,乐止。典仪唱“行终献 礼。”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三层酒,乐止。太常 司卿立于殿东,西向。唱“赐福胙。”典仪唱“饮福受胙。”光 禄司官捧福胙自神位前由正门左出,至皇帝前。内 赞奏“跪。”奏“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内赞奏“饮福 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内赞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 身。奏两拜。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于神 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百官 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奏 乐。内赞奏“礼毕。”一、祝文:维洪武年月日,皇帝御名致 祭于太岁“之前风云雷雨之神,岳镇海渎山川月将 城隍之神。惟神主司民物,参赞天地化机,发育有功, 历代相承有秋报之礼。今农事告成,谨以牲帛醴齐 粢盛庶品,用申报祭。尚享一乐章迎神吉日良辰,祀 典式陈。太岁尊神,雷雨风云京畿山川城隍之神濯 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奠帛灵旗莅 止,有赫其威。一念潜通,幽明弗违。有帛有篚,物薄而 微。神兮安留,尚祈享之。”初献:“神兮我留,有荐必受。享 祀之初,奠兹醴酒。晨光初升,祥征应候。何以侑觞?乐 陈雅奏。”亚献:“我祀维何?奉兹牺牲。爰酌醴齐,二觞再升。洋洋如在,式燕以宁。庶表微衷,交于神明。”终献:“执 事有严。品物斯祭,黍稷非馨。式将其意,荐兹酒醴。成 我常祀。神其顾歆!永言乐只。彻馔。春祈秋报,率为我 民。我民之生,赖于尔神。维神祐之,康宁是臻。祭祀云 毕,神其乐歆。”送神三献礼终,九成乐作。神人以和,既 燕且乐。云车风驭,灵光昭灼。瞻望以思,邈彼寥廓。望 燎“俎豆既彻,礼乐已终。神之云旋,倏将焉从。以望以 燎,庶几感通。时和岁丰,惟神之功。”

    成祖永乐十八年建山川坛

    按《明会典》:“永乐中,建山川坛。位置陈设。悉如南京旧 制。”

    按《春明梦馀录》:“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 年建,缭以垣墙,周回六里。”

    按《图书编》:“山川坛,吴元年间坛址无可考。”今坛在洪 武门外正南,不知创自何年,约地百馀亩,周圈以墙, 四面各立圈门一所,内设坛,崇三尺许。坛覆以殿屋 七间,左右斜廊各三间,转角俱西,两庑房各十间,环 接前殿五间,岁以仲秋择日祭太岁风云雷雨、五岳、 五镇、四海、四渎、锺山之神于殿内。

    世宗嘉靖 年科臣陈棐请正岳祀

    按《续文献通考》:嘉靖初,科臣陈棐请正岳祀,略曰,真 定府曲阳县有北岳恒山庙,为朝廷秩祀之所。及查 其实,恒山在迤北浑源州,南北相去甚远,俗传曾有 飞石一方,自恒山坎中飞来,坠于曲阳,故立庙祀。今 其庙扁有‘飞石殿,臣窃疑之’。”臣考《舜典》,“十有一月,巡 狩至于北岳。”《周礼》载恒山为并州之镇,《水经》为北岳, 为元岳。《天文志》:“大梁析木,以负北海,其神主恒山。”三 代而下,历隋、唐,俱于此致祭。石晋失燕、云十六州之 地,宋未能混一,北为契丹所据,无缘至幽蓟之域,而 睹所为北岳者,所以止得祭之于曲阳,诡言飞石之 谬,以粉饰其削弱之迹耳。然宋都汴,而真定在汴京 之北,以为北门,不得已权宜祭之,犹之可也。我太祖 高皇帝恢复中夏,奄有万方,首定岳镇海渎之号,但 时都金陵,真定迥在京师之北,所以因循,未曾厘正。 我成祖文皇帝建都北平,而真定已在京师之南,使 当时有礼官建明,顾有南面而祭,踵宋人削弱之迹 哉?臣因此而论及五岳焉。臣观《祀典》载:嵩山中岳在 河南登封县,泰山东“岳在山东泰安州,衡山南岳在 湖广衡山县,华山西岳在陕西华阴县,祠祀皆近在 本山之麓,而恒山北岳则即大同府东南浑源州是 也。今不惟北岳之祀缺谬,而东岳行祠遍天下,尤为 惑妄。乞将浑源州北岳恒山定为秩祀之所,其庙制 量加修拓,以后凡遣告祈请,皆诣此致祭。其曲阳祠 庙但”令有司致祭,“《飞石殿匾》,并令改撤。于凡东岳行 祠,除京师及齐鲁之境外,其馀量改书院社学,仍不 许加修刱建,以昭皇上厘正典礼之盛,则治道幸甚。 嘉靖九年,分岳镇为地祇,祭以仲秋。

    按《明会典》:“嘉靖九年,更风云雷雨之序曰云雨风雷。 又分云师、雨师、风伯、雷师以为天神;岳镇海渎、锺山、 天寿山、京畿并天下名山大川之神以为地祇。每岁 仲秋中旬,择吉行报,祭礼同日异时,而祭城隍神于 其庙。”

    嘉靖十八年南巡,祭岳渎之神。

    按《明会典》,“嘉靖十八年,南巡经过处所,真定望祭北 岳恒山之神,用牛犊羊豕。上具常服,行礼如常仪。五 府九卿、巡抚大臣吉服陪拜。卫辉遣官祭济渎之神, 用大牢;钧州望祭中岳嵩山之神,荥泽祭河神,俱用 大牢,行礼如北岳。南阳遣官祭武当山之神,用牲犊。 俱翰林院撰祭文。”

    五岳总部汇考二

    《皇清》。

    国朝详定《岳镇祀典》。

    《大清会典》。凡各处岳镇、恭遇

    登极、亲政、尊加徽号、“册立”

    东宫一应庆贺大典、颁布

    恩诏、必遣官分行祭告。每年仍令有司以时致祭。现

    在举行者:“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州祭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县祭中岳嵩山,河南登封县祭南岳衡山”,湖广衡山县祭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州祭顺治初,于直隶曲阳县致祭。十七年,移祭《浑源州》。东镇沂山,山东青州府祭西镇吴山,陕西陇州祭中镇霍山,山西霍州祭南镇会稽山,浙江会稽县祭北镇医无闾山,辽东广宁卫祭内阁撰拟祭文,工部造香亭、罩袱、缎袱等项,户部备降真香、速香等项,太常寺备制帛。遣内阁、宗人府、翰林院、詹事府、六部、都察院、卿寺、銮仪卫等衙门,满、汉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开列职名、具题

    钦点差往致祭。钦天监选择吉日、先期致斋一日、至

    期早、礼部太常寺官陈设祭文香帛于

    中和殿恭请

    皇上陞殿阅毕遣行。祭品:“牛一、羊一、豕一、豋二、笾豆。”

    各十、簠簋各二。酒烛、俱行该地方司府官备办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以亲政遣官祭告岳镇。”是年恭

    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遣官七员祭告西岳、西镇、东岳、

    东镇,中岳中镇,南岳南镇,北岳北镇。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六年

    皇上亲政。七月,遣官祭告岳镇海渎等八处,凡八员。

    南镇、南海分为二差,馀如旧。

    康熙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四年。

    册立

    东宫遣官祭告岳镇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滇南荡平。遣官祭告岳镇”于

    所遣正祭各官外,每处遣看守香、帛、祭文官各一员,于礼部、太常寺笔帖式内移取。又每差给黄缎伞一柄,御仗一对,纛一对,钦差牌一对。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三年,东巡,遣官祭岳镇。其应差”

    各官开列具题

    钦点。并遣看守香帛官、俱与二十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