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027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十七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十七卷目录
沂山部汇考一
图
考
沂山部汇考二
上古〈黄帝一则〉
陶唐氏〈帝尧一则〉
周〈总一则〉
汉〈武帝太初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唐〈元宗开元一则 天宝一则〉
宋〈太祖乾德一则 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徽宗政和一则〉
金〈世宗大定一则 章宗明昌一则〉
元〈世祖中统一则 至元一则 成宗大德一则〉
明〈太祖洪武三则〉
沂山部汇考三
皇清〈顺治二则 康熙一则〉
沂山部艺文一
游沂山记 明乔宇
沂山部艺文二〈诗〉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感 宋苏轼
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 苏辙
沂山 明乔宇
沂山瀑布泉〈并序〉 前人
瀑布泉 陈凤梧
游沂山百丈崖歌 公鼐
至沂山寻百丈崖不及 前人
沂山部杂录
云门山部汇考
图
考
云门山部艺文一
云门山赋 明黄卿
云门山记 王世贞
云门山部艺文二〈诗〉
投金龙环璧 唐赵居贞
咏云门山 宋赵忭
云门山 明石存礼
云门山绝顶新构小亭 前人
云门山二首 陈经
前题 李尹耕
前题 陆瑜
前题 张焕
前题二首 冯琦
登大云顶题名 杨应奎
云门山绝顶新构小亭 前人
登云门山 锺羽正
花林畽 前人
登云门山 马之骥
前题 王世贞
前题 吴维岳
云门拱壁 李本纬
劈峰夕照 前人
驼岭千寻 前人
劈山 冯裕
前题 刘渊甫
前题 陈梦鹤
登云门山有感 王士先
花林畽 刘澄甫
前题 黄卿
登云门山 王若之
云门山部纪事
云门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二十七卷
沂山部汇考一
东镇沂山
沂山一名东泰山,在今山东青州府临胊县城南九 十里。其南为沂水,前代属沂水县,今属临胊。其西南 有百丈崖,汶水之源出焉。西北有二龙湾,巨弥二水 出焉,流入沂水。《周礼职方氏》以为镇山,自虞夏有望 秩之典,汉武欲封不果,令礼官祠之。至唐加公爵。宋 封王。历代致祭。明削爵号,但称“东镇沂山之神
沂山图
考
按《周礼夏官职方氏》:“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订义〉 易氏曰:唐沂州沂水县,本汉东筦县,属琅琊郡。沂山 在县北一百二十四里。贾氏曰:《地志》沂水出泰山盖 县。《禹贡》沂水在徐州,在青州者,周以《禹贡》徐州地为 青故也。黄氏曰:公玉带,所谓东泰山也。
按:《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朱虚。”〈注〉凡山,丹水所出,东北 至寿光入海。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潍。有三 山、五帝祠。
按:《后汉书郡国志》,“北海国,朱虚侯国,故属琅邪,永初 元年属。”〈注〉《郑志》曰:有小泰山,公玉带曰:“岐伯令黄帝 封泰山”,即此山也。
按:《水经》,“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北过其县西。”〈注〉泰山 即“东小泰山”也。
按:《唐书地理志》:“沂州琅邪郡沂水。”〈注〉有沂山。
按《图书编山东山考》,沂山在青州府临胊县。舜肇十 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禹奠高山大川,沂山其一 也。《周礼职方氏》:“正东青州,其山镇曰沂山。”沂山在临 胊南百馀里,即古盖与朱虚地。颜师古曰:“沂山在盖。” 《郑志》曰:“朱虚有东泰山。”考之《水经》云,“巨洋水出朱虚 县泰山。”郦道元《注》曰:“泰山者,东泰山也。”巨洋水即《国 语》所谓具水,袁宏所谓巨昧,王韶之以为巨蔑,亦或 曰胊弥,一水也,而广其目焉。西则远宗岱岳,东则俯 视琅邪。山之巅为百丈崖,有飞泉下洒,曰瀑布。左麓 为东镇庙,或曰中有尧柏,背负凤凰岭。南有穆陵关, 界长城。书案二岭之间,管仲所谓“南至穆陵”是也。大 岘、柳龙诸山环其左,石门、仰天、逄山绕其右,嵩、胊、《委 粟》奠其北,金泉、《弥水》经其后,斯则沂山之灵秀,为东 方之巨镇也。自虞、夏有望秩之典,至周有埋沉之祭, 秦祠加车乘骝驹。
按《山东通志山川》:“沂山在临胊县南一百二十五里, 西接岱宗,东连琅琊巨海,即沂水所出。山半有东镇 庙,庙西有百丈崖,壁立万仞,形如斧削,路皆蒙翳,有 泉自山巅而下,洒若飞雨,曰瀑布泉,宛有庐峰之胜。 明尚书乔宇篆‘百丈崖大字,刻于岩壁’。”
按《青州府志山川》,“沂山在县北百里,其阴为临胊,其 阳为沂水。”今《一统志》省志郡志皆入临胊,而山之奇 峻多在山之阳。杜佑《通典》曰:“沂水随县有穆陵山,齐 南界。”《元史·地理志》亦云:“沂水县有沂山,为东镇。”则山 之属沂旧矣。《周官职方氏》,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 山,又名东泰山,一曰小泰山。汉公玉带曰风,后封巨 “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武帝泰初二年,设祠具,至东 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夫山为 镇首,又号东岱,非极崇高,何以得名?而《汉志》以为卑 小,何也?”于钦曰:“沂山远望之则高压群山,缘坡麓曼 衍八九十里,渐而升,逮至其巅,则失其峻极耳。”此语 得之左思《齐都赋》:“神岳造天”,盖以山名东泰,故称岳 焉。广固以南,群山环列,冈峦重复,而沂山一峰出于 云表,特立数百里之外,左思之言,信不诬也。山顶有 二冢,相传周穆王葬宫殡于此,故大岘关,因号穆陵。 然召康公赐太公履已曰“南至于穆陵”,其在穆王之 先尚远也,盖二冢乃齐东野人之语耳。山下有东镇 庙,历代俱载祀典。
百丈崖,沂山之脊,东极于此,从外至其下,“缘山之侧 径而行,可三二里许,颇难于陟降。崖实不足百丈,石 壁峻立,如斧劈然。石罅侧出松桧,不知其何自生植 也。”崖下冬有积雪,须四五月乃消。
按《临胊县志山川》:“沂山,城南九十里,古称东泰山,高 巍踞肆,旷远宏深,为众水之渊源。《周礼职方氏》五镇 之一,山之东谷为东镇庙,规模宏丽,松柏皆数千年 物,历代石碣森立。自黄帝封东泰山,禅丸山,汉武设 祀具祀之,后世修之不绝也。庙西南五六里为百丈 崖,崭绝云表,其上复十五里,有法云寺,寺基下汶水之源出焉。西倚绝𪩘,南北高岩环围中,开敞如双阙, 天然伽蓝,泉源潨涌,沙石喷起,佛殿在其上。水曲屈 东流,自崖端奔腾而下,如龙蛇,舒缩断连,隐现如珠 如雾,如轰雷溅雪。其下巨石平旷,积冰至三四月乃 消。沂水出其南,入沂水县,具弥出其西北二龙湾。每 天欲雨,则山巅有云如冠。谚曰:“沂山戴笠,雨不一日。”
沂山部汇考二
上古
黄帝封沂山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
按:《汉书郊祀志》:“黄帝封东泰山。”〈按九山东泰山皆沂山别名〉
陶唐氏
帝尧时舜居摄肇青州封沂山
按:《书经虞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蔡传〉封,表 也。每州封一山,以为一州之镇也。
周
周立沂山为青州镇山。
按《周礼夏官职方氏》:“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
汉
武帝太初二年祀沂山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郊祀志》,武帝太初二年, 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 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天子既令设祠 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迺令祠官礼之, 而不封焉。
隋
文帝开皇十四年诏立东镇神祠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按《礼仪志》。开皇十四年闰 七月,“诏东镇沂山就山立祠。并取侧近巫一人,主知 洒扫。并命多莳松柏。”
唐
元宗开元十四年定岁祀东镇礼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五岳、四镇岁一 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东镇、沂山祭于沂州东镇, 庙以两圭,有邸币如其方色,边豆十,簋二,簠二,俎三, 牲太牢。”
天宝十载封东镇为东安公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 十载正月“癸丑,加海镇封号,分遣人祭。”
按《册府元龟》十载“二月己亥,遣嗣道王链祭沂山东 安公。”取三月十七日庚子致祭。
按:《文献通考》:“天宝十载,封沂山为东安公。”
宋
太祖乾德六年诏祭东镇沂山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玉海》,“乾德六年。诏祭四 镇。准唐开元礼。”
按《图书编》,宋初缘旧制,乾德六年,有司言,“祠官所奉 止四岳。”今案《祭典》,“请祭东镇沂山于沂州,从之。”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定以立春日祀东镇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太平兴国八年,秘 书监李至言,“国家克复四方,望遵旧礼,就迎气日各 祭岳镇海渎于所隶之州,长吏以次为献官。”其后,立 春日祀东镇沂山于沂州。
徽宗政和三年封沂山为王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沂山旧封东安公, 政和三年封王。”
金
世宗大定四年诏祀东镇沂山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大定四年,诏依典 礼以立春祀东镇于益都府,其封爵仍唐宋之旧。”
章宗明昌 年封沂山为东安王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明昌间从沂山道 士杨道全请,封沂山为东安王,每岁遣使奉祀。”
元
世祖中统二年定以东镇为东道遣使二人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祭祀志》云云。
至元三年夏四月,定祀沂山于益都府界。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 月。定岁祀岳镇海渎之制。正月东岳镇海渎土王日 祀沂山于益都府界。”
成宗大德二年三月壬子诏加封东镇沂山为元德东安王岁时与岳渎同祀著为全式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明
太祖洪武三年正东镇封号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三年夏六月,始正岳镇海渎及 各城隍等称号。东镇称东镇沂山之神。”
洪武七年、令东镇沂山、山东青州府祭。又令春秋仲月上旬、择日祭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定《东镇祀典》。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著令,凡五镇致祭去处,所 在官司以春秋仲月上旬择日致祭。祭东镇则称“东 镇沂山之神。”
沂山部汇考三
《皇清》。
顺治八年
按《临胊县志》:“顺治八年四月朔七日,遣都察院右都御史仍管工部左侍郎事刘昌致祭于东镇沂山。”
顺治十八年
按《临胊县志》,顺治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遣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一级左敬祖致祭于东镇沂山。
康熙六年
按《临胊县志》,“康熙六年八月十七日,遣内秘书院学士刘芳躅致祭于东镇沂山。”
沂山部艺文一
《游沂山记》明·乔宇
季夏癸巳日黎明,出蒙阴县,雾大涨,山弥谷盈,已犹 不收,突见两虹涧走。弘治戊申季夏,榆社山中暨此 两见。北涉沂水,宿于县。甲午,缘北冈行,遥望沂山。� 礡,岌𪩘特崭群峰,始知名东泰山者,有由然也。且载 于《周礼》,职方氏为青州镇,在三代时已名,故自汉武 礼官祠以下至于今,列诸祀典。未刻。过穆陵关,关在 大岘山上。传云:“齐桓公曰:‘赐吾先君履,南至于穆陵’。” 即此。又为刘宋武帝伐南燕所度之地,峣樯。�堞,耸 带壮峙,遵关而北十里。参政甯君惟臣来迓香帛,折 而西,至东镇庙,宿于斋房。乙未习祀仪,洁蠲斋沐。丙 申昧爽,临事毕,遂明见山上霞光彩映,汎汎炜炜,颇 为奇玩。稍顷,又顿阴霏。�槛。�雨,乃急下,期以饭后 往观百丈岩,又忽杲然出,日向庙西山行十五里,皆 涉涧蹑砾,肩棘踵莽而入,时闻鸟声清哢于林间,意 为奇羽逸翮,而荟蔽不可睹。至于岩下,岩削立百丈, 广数十丈,瀑布泉自中而下,蜿蜒垂动,宛如玉龙。湍 奔流迅,輷輷作响,又若飞雨倒空,沫沫四下并,泉石 常沾苔润。萝下汇为澄潭,幅员十馀丈,中有大石,色 皆青葱可爱。坐岩下,命从者汲泉,烹阳羡茶以饮,甘 馨清美,畅达肺腑。又择岩石可大书者二所,在泉之 南,高二丈许;泉之北,高丈许。乃伐木为梯,余登而书 “惟臣在下”,视之为余凛凛,南书“瀑布泉”,北书“百丈岩。” 潭之石二,为书“飞虹流电篆。”毕,惟臣持酒觞余,于潭 上坐石仰对飞泉,意象觉在世表。因叹古今遨游之 士,但知庐山、开元之有瀑布泉耳,而此泉亦为瀑布, 且出自东镇,乃泯尔“无闻,殆地僻林奥,人迹罕臻,故 奇伟之士偶无所遇欤?抑造化秘惜,不欲翕露,待时 而显欤?”然则天下之物体同而显晦异者,岂独兹泉 哉?山出三泉:一为沐水,出山后流经沂水县东北达 于莒,入沂州。一为汶水,出东麓,东南流入安丘。一为 弥水,出西麓,一名巨洋水,《国语》谓之“具水”,袁宏谓之 “巨昧”,王韶以为巨蔑,东北流至益都寿光,入于海。即 此瀑布泉也。
沂山部艺文二〈诗〉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感》宋·苏轼
“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 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不知雨从何处 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 粟青城堆。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半年 不雨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今朝一雨聊自赎,龙 神社鬼各言功。无功日盗太仓谷,嗟我与龙同此责。” 劝农使者不汝容,因君作诗先自劾。
《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苏辙
宿雪虽盈尺,不救春夏旱。吁嗟遍野天不闻,歌舞通 宵龙一战。旋开云雾布旌旗,复遣雷霆助舒卷。雨声 一夜洗尘埃,流入沟河朝不见。但见青青黍与禾,老 农起舞行人歌。污邪满车尚可许,供输到骨期无它。 水行天地有常数,岁岁出入均无颇。半年分已厌枯 槁,及秋更恐忧滂沱。谁能且共蛟龙语,时布甘泽无 庸多。
===限,云雨能收造化功。翠𪩘入空高落雁,玉泉垂阔下 成虹。明廷忧旱来香币,六事都归一念中。
《沂山瀑布泉》〈并序〉前人
东镇庙之西,缘麓而上,路皆蒙翳,峻绝十里,迤逦至百丈崖。有泉自山巅而下,映若晴虹,洒若飞雨,为江北瀑布之冠。历汉、唐、宋来,士大夫到者,寥寥未闻。以是兹泉不得纪载,籍入题咏,良可惜也。正德庚午夏六月,宇以户部侍郎奉命祷雨于沂山。祀礼既竣,乃周访遐历,得见所未见。因叹天地间奇踪胜迹,不为世所知者,岂止此哉?漫赋长句,聊以补《郡志》之阙云尔。
匡庐瀑布天下知,沂山隐在齐东陲。丹崖斗绝三百 丈,蜿如白龙身倒垂。层峦曲涧何逶迤,松萝荫湿苔 藓滋。古今游人到绝少,谁复表白山川奇。我来岳镇 举祀事,历览形胜将无遗。穆陵西北屹东镇,三泉涌 出山两颐。下为巨浸分入海,万古元气常淋漓。踏遍 巑岏坐大石,飞雨汇作青涟漪。人间琼液岂浪语,天 上银河真在兹。山深六月少炎暑,水晶影动帘栊移。 平生溪山颇登涉,如此名泉初见之。徘徊尽日不忍 去,似觉岩壑生春姿。欲归把酒更相祝,造化何物非 神司。只今海内望霖雨,慎勿水底藏蛟螭。
《瀑布泉》陈凤梧
“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长飞 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 娟娟。晚山倒著肩舆下,回首斜阳景更妍。
《游沂山百丈崖歌》公鼐
《北海先生爱名山携余同瞰沂山百丈之飞泉》“五岳 之外有副岳,东西两岱同巍然。飞泉上从绝顶出,凌 空中界两山间。谁使岷江能逆折,谁取龙门为倒悬。 阳侯鼓势直奔海,列阙垂光横亘天。巨灵手挽汉津 落,箕斗移向岩石边。吴门练影千万丈,挈来倒挂齐 都前。不知香炉在何处,恍然身在匡庐巅。晴空白昼” 无纤翳,雷声砰磕响重渊。滴沥如丝浡如雾,垂珠馀 沬流溅溅。我来四月雨初霁,草绿松青生紫烟。飞瀑 豁心风满耳,爽如秦人酌我桃花源。脱帽振衣聊四 望,员峤蓬莱如可攀。醉倾醇酒向君笑,静扫松枝石 上眠。
《至沂山寻百丈崖不及》前人
盘行历叠嶂,峻极抗危峰。不忝名东岱,何妨失汉封。 弁云螺黛敛,海气蜃楼重。更问飞泉处,西岩接万松。
沂山部杂录
《临胊县志路史疏仡纪》云:“黄帝乘龙四巡,东薄海,禅 凡山。”注:“沂山县之沂山也。”《寰宇记》:“黄帝封泰山,禅凡 山。”是明以凡山为沂山也。又云:凡山在益都泰山即 东泰山也。是知临胊之兼名沂山,而凡山之统于沂 山矣。
沂山旧有古冢,在山之绝顶,世传周穆王葬宫嫔于 此。考《穆天子传》有葬盛姬事,曰“葬于乐池之南地”,非 管仲对楚子之穆陵也。穆陵盖古有之,在周之先已 表镇云。
云门山部汇考
青州之云门山
《水经注》曰:劈头山,《齐乘》曰:“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如 门,今曰云门山。”山阴有石井、水帘洞及八仙台、花林 畽诸胜。东南为劈山,西为驼山,南为凤凰岭,周环众 山,为青齐之冠
云门山图
考
按《水经淄水注》:青州城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 水出南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 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 馀,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 势,状同洪井,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 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同 《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恨此水时有 通塞耳。
按于钦齐乘,府城南五十里,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 如门,可容百馀人,远望如悬镜,泉极甘冽。崖壁上衔 蚌壳结石,相传海田所变。如沈存中《笔谈》载太行山 崖,螺蚌石子,横亘如带之类,齐地尤多。又有碎石子, 或间瓦砾凝结作石,殆不可晓。盖蚌石杂沙土凝者, 水所渍也;石子自凝成石者,气所化也。岂天地之终, 万物皆碎为尘,及其开辟,渐复凝聚,元气渣滓中融 化未尽者,犹有其质邪?以理逆之,无足怪者。
按《图书编》:《山东山考》:云门之东曰劈山,山峰分裂如 劈,古名劈头山。西则驼山,三峰联翠,障城如画。 按《山东通志山川》:云门山在青州府城南五里,一名 劈头山,谓与劈山相连,山椒为大云顶。《水经注》云:山 窟洞开,望若门焉。山阴有石井,有水帘洞,宋知州富 弼刻名石壁,明尚书乔宇篆“‘云门’二大字于门。”《齐乘》 曰:宋“熙宁间,知青州卢士宗《山路记》云:‘营丘,东秦旧 服,周环众山,云门为之冠’。”然此山实不闻于天下。其 磨崖题刻唐天宝间北海太守赵居贞《投龙环璧序》 并诗,及有宋庆历八年富文忠公题名七人;熙宁二 年欧阳文忠公六人;四年赵清献公二人,吴文肃公 十一人;政和五年安抚使梁子美十七人。金泰和间 亦有益都少尹夹谷璋十一人,然其“云门绝景”,前贤 题品尚矣,图经散逸之后,乃不得与龙山、虎丘角雄 天下,为可惜也,故特表而出之。上有大云寺,今废。崖 壁所刻石佛像数十尚存。其唐赵居贞《投龙环璧诗》 并序,其文剥缺,不具录。
劈山在云门山东南。石壁自顶开裂,二峰屏峙,高插 云霄,远望若刀劈之状。其南有八仙台。台之阿旧有 皇化寺,今为广福寺。
驼山在府城西南八里云门山右,以形似名。山阴有 龙湫,上有龙洞,祷雨辄应。明尚书乔宇篆“驼山”二大 字,刻于岩上。日照县亦有驼山。
水帘洞在云门山。洞有泉清冽,有石枕石榻,相传为 仙迹,登临者憩焉。又蒙阴县蒙山之阴,亦有水帘洞。 石平坦,水瀑布,如垂帘之状,世传为贺仙翁所居。民 瘟疫者,取水饮之,多愈。
按《青州府志山川》:“云门山在府南五里。”《水经注》云:“山 窟洞开,望若门焉。”《齐乘》云:“山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 可容百人,远望如悬镜,噏欱清风,吞吐云气。虽炎熇 入之,毛骨淅洒,凛在冰壶玉井。”
晓山阴石井名龙潭,水旱不加盈涸,有亭曰“耸翠。” 东南为劈山,山峰分裂如劈,故名。
右为“八仙台。”
西为驼峰,山形似驼。三山联翠,障城如画。上有潭,名 “龙湫。”
南为凤凰岭,在云门山左。山势蹁跹若飞凤。
山麓为花林畽地多柿,秋深霜叶,蔓衍平铺,登山远 望如锦,青州一佳景。
按《益都县志山川》:“云门山在县南五里,下坦而上锐, 将及巅,有中虚之洞,以穿其背,可容百馀人,远望若 悬镜,噏欱清风,吞吐云气,虽炎熇入之,毛骨淅洒,凛 在冰壶玉井。山半有灵官庙,山巅有碧霞祠、关帝庙 及东西阆风诸亭。明末荒芜,倾圮殆尽。后有知府夏 一凤捐俸重修,庙貌鼎新,亭阁轩敞。又凿石种松数” 百株,一望翠霭,凭虚远眺,最为游观之胜劈山 语同《府志》。
驼山在云门山西。山形似驼,三山联翠,障城如画。上 有潭,名“龙湫。”有昊天宫,明衡王乐善子修,邑人尚书 陈经撰文,副使冯𥙿篆额,知府扬应奎书丹。识者观 之,称为“三绝。”
凤凰岭。
《花林畽 语》俱同《府志》。
云门山部艺文一
《云门山赋》明·黄卿
“望群山之连亘,观丛邃之菁葱。形胜西蟠于岱岳,苍 翠东入于渤溟。盖有绘画,所未易罄,咸葺裒而登之 《图经》。乃若地处伊迩而独着,形不峻极而称灵。眷兹 云门之挺峙,实我郡国之南屏。前若陵阜之刜削,北 引崥麓于郊坰。标翠霭于芳野,叠确硌之崚嶒。”羌暇 豫而邀同志,饰筇屐而惬游观。修坂逶迤而缓策,石 “《磴摄》齐而盘旋。假牧竖以先导,得藤萝以跻攀。择密 阴而屡憩,相箕蹲于巨磐。隐有助于腋趾,忽超陟于 平峦。顾丛樾之骈罗,聆潾溜之泠涓。快四望之昭旷, 渺川陆之彩斓。步容与而倚霞壁,神飘飘而当石门。 坐停翣而暑解,岚已尽而润新。灵曜烜烜其流昪,景 风袅袅而披襟。诵昔人之题咏,拂磨”崖之镌文。谅彼 美之发兴,同登高之矢音。于是客避席而授简,撤席 上之芳樽。时有锦雉嗝嗝而远下,皓鹤冲烟以翂翂。 松涛飂飂而欲偃,异鸟睕睕其迁林。予乃振衣长啸, 却立瞠视曰:“异哉斯门!非峡非砻。实壮游之罕睹,噫 何代之奇踪?远望如侧悬之巨瓮,又隐若攻透之巨 墉。满月胧胧于岩畔,天镜冏冏于半空。近则阔如驰 车之巷,窅如藏舟之壑。伐豫章不足为之扉,结藤萝 不足为之箔,谁为扫彗而无尘,何庇风雨而不剥。”复 夏凉而冬燠,痕非斸而非凿。疑吾邦之滨海,有窈奥 之洞天。时出弄乎烟霞,作别馆于斯巅。或大蜃之戏 触,或雄蛟之横穿。或五丁之掷神杵,石豃裂而自圆。 昔北游于恒岳,有舜时飞石之窟。又闻达嚫国之五 寺,穿大石而建屋。原有质于诸客,相酬答于空谷曰: “辞其近矣,考实未也。”余乃迁坐再思,俛愧非才。爰稽 《道书》,混沌以来,越五百年。名山一开,金精玉液,如泻 如洄。奇锦异水,猗与邈哉!客笑不答,余请正语。夫山 者,含泽孕灵,布德也;云者,山泽之通,阴阳之聚也,触 石肤寸,“泰山之云也,齐云如绛衣。”殆兹山之谓乎?尔 其天气下接,景色梦梦,初氤氲以如嘘渺林石之如 蒸蔚兮荟兮。��腾腾蓊郁,缥缈渰凄翩。�变化卷 舒,霮䨴飘漩。奇纹繁缛,非尘非烟。霖澍霰雪,渥沐霈 霑。洋洋发育,维山之宣。洞岫无兴于翕散,寂然莫测 其幽元。彼有夸丹𪩘翠嶂之嵂崒,绝壁崇岩之嵥岏。 异称玉浆石髓之涵渌,瑞有丹芝朱草之蕤鲜。虽播 谈之藻缋,较实用之孰先。愿山灵之恒德,岁锡我以 丰年。客嘕嘕以连酌,歌大田而言旋。
《云门山记》王世贞
出青州之南门可五里而近,曰“云门山。”山下夷而再 成锐,上将及巅,宛有中虚之洞,以穿其背而上,望之 为镜为射的焉,正与郡斋对。晴则荧荧然,小雨则濛 濛滃滃然。岁时更献状于几席,若觊余游者而未果。 会学宪吴峻伯东按行海上,道青,余乃以间得从峻 伯往。时春雪初霁,未尽消也。道泞甚,篮舆踯躅陂陀 间,舁卒肩相辅,后趾蹑前趾,而分级之半,猿贯上。久 之,始抵洞。洞高丈馀,纵倍之,横杀之。予与峻伯乃舍 舆而步,穿洞旁蹑百馀级,至绝顶,则磐石重𪩘,可列 坐数百人。东望青葱郁蒸,不别天地,其大海之气乎? 西南连山亘带不尽,若斧劈,若剑锷,若驼,若狻猊。若 率然者,吞吐云雾,与旭日相媚,晶莹玲珑,掩映霏亹, 紫翠万状,下𫖯郡会,雉堞历历,雪宫之鸱,出没松柏, 若翡翠之戏兰苕也。余命酒饮峻伯已,各分韵为七 言一章,成互歌之。余雅《吴咏》为羽声,嘘之入霄汉,缥 缈徐下,与天籁会。虚谷和响,万木奏节,觉群山秀色, 时时来袭人衣裾。余强峻伯而酒之迫,则踉跄下,繇 故洞走西间道袭之,乃复得小龙洞焉。伛而入,深可 四丈许,中裂为涧水,泓澄不干,旁有石床,枕可偃卧。 余乃与峻伯卧饮,甚欢也已,相谓曰:“《爽鸠》之乐,可再 乎卑矣!牛山之涕也”,有晏子之对在。虽然,东方之人 称牛山者,即不得舍齐君臣而他咏也,均之乎不朽 矣。则《牛山》之乐,《爽鸠氏》不得而有之,齐之君臣独以 微言“而得有之至于今也。吾二人毋亦易自废而千 古兹日”《既罢酒还,明日乃以诗付山僧》。使刻石而为 之记
云门山部艺文二〈诗〉
《投金龙环璧》唐·赵居贞
《晓登云门山》,“直上一千尺。绝顶弥孤耸,盘送几倾窄。 前对竖裂峰,下临削成壁。阳𪩘灵芝秀,阴崖仙乳滴。 兀然超群山,远望何所隔。沛恩惟圣主,祈福在方伯。 霞间朱绂萦,岚际黄裳襞。玉瑗奉诚信,仙佩来奔驿。 香气入岫门,瑞云出岩石。至诚必招感,大福施来格。”
《咏云门山》宋·赵忭
十里峥嵘到忽平,兀然如觉梦魂醒。石通幽室心生 白,迳拥寒云步入青。一水下窥疑绝线,两山前列似 开屏。重城归去仍堪喜,岁稔人家户不扄。
《云门山》明·石存礼
山险疑无路,萦回一径通。钟声寒瀑外,塔影夕阳中。 窗出茶烟白,炉分葑火红。禅房文会处,清话几人同。
《云门山绝顶新构小亭》前人
江汉遨游兴渺漫,云门绝顶始跻攀。小亭飞构当今 日,高阁宏开壮此山。寒倚石阑烟霭外,静看岩穴斗 牛间。恐惊太史占星象,一醉乘风跨鹤还。
《云门山》陈经
灵窟巉岩驾紫烟,翠微开凿自何年。青连齐鲁天门 迥,势接虚危石镜悬。山阔雨晴龙变化,霞明春晚鹤 蹁跹。结根泰岳锺神秀,奇绝还应此地偏。
又 《前人》:
披迳寻祇苑,盘空蹑白云。山门通上界。石室霭清氛。 夜钵看龙蜕,秋岩识鹿群。还闻飘桂粟,花雨共纷纷。
《前题》李尹耕
飞磴层层响碧云,回看明灭海山分。仙家井灶依狐 穴,齐国宫庭半鸟耘。羽士扫松迎客惯,芝童送酒过 花薰。倚门长啸惊栖鹤,空谷相传处处闻。
《前题》陆瑜
云门迢递白云间,石磴重重不易攀。河影倒旋回北 斗,朝光初动见南山。一匡起霸遗风在,四百分州此 地偏。乘兴远来登绝顶,望中三岛隔尘寰。
《前题》张焕
翠削芙蓉望迥然,扪萝攀磴到山巅。天㘅飞窦云空 泻,璧透晴空星昼悬。斜月疏林千嶂外,回风落雁一 樽前。凭虚顿觉尘嚣远,乘兴磨崖纪岁年。
《前题》冯琦
矫首层巅御远风,晴岚万壑散鸿濛。乍惊阊阖通天 上,遥指河山落掌中。九叠云屏高自掩,千秋宝鉴照 还空。未论三岛神仙窟,咫尺人间路不同。
又 《前人》:
万仞巑岏倚太空,洞云深处碧云丛。清风白日悬孤 月,古水苍崖锁大风。疑有五丁开道路,欲从四塞吊 英雄。《海氛》东望频翘首,安阜何人仲父功。
《登大云顶题名》杨应奎
“我居云山下,我爱云山巅。”一上舒清眺,白云兴杳然。
《云门山绝顶新构小亭》前人
云门高削金芙蓉,晶荧空旷走游龙。何处高人在空 谷,乃向危颠结华屋。亭亭独立古石坛,长风飒飒动 高寒。星辰错落手可攀,玉女夜行锦囊翻。自是孤绝 可独往,白榆朱草次第长。轩栋虚白趁高卧,吐纳沆 瀣心神爽。
《登云门山》锺羽正
云门出云云昼开,中峰云窦悬崔嵬。门辟天回日月 窟,云生幻出金银台。阴崖入夏飞元雪,幽洞经年结 绿苔。欲唤羲和启灵锁,时从阊阖望蓬莱。
《花林畽》前人
天畔群山山下村,涧溪回合绕丘樊。桃源地暖花连 坞,栗里人闲柳覆门。万叠云霞蒸晓日,几家鸡犬傍 高原。平生漫有寻芳兴,小结衡茅此避喧。
《登云门山》马之骥
云门危削势峥嵘,一窍何年凿五丁。环向千峰围翠 幄,回看双阙出金城。霞飞神女台前落,露滴仙人掌 上擎。欲报山灵无丽句,徘徊漫自赋《西京》。
《前题》王世贞
十二齐封自郁然,荡胸秋色锁层巅。危崖日月时双 堕,急雨蛟龙乍一穿。鸟道白从杯底落,薜衣青入镜 中悬。夸君更有天门在,策杖春褰万壑烟。
《前题》吴维岳
十里丹梯趁鹿群,洞门残雪锁氤氲。城阴半入千家 树,海气全通万壑云。石扇倚空虹欲堕,松祠映坐鸟 初闻。漫惊丽藻援孤赏,玉笛春风醉右军。
《云门拱壁》李本纬
苍翠霭朝昏,悬崖箭括存。丁开螺欲断,灵擘窦仍吞。 星斗窥天阙,云霞出洞门。采真邻爽气,萝薜自堪扪。
《劈峰夕照》前人
崭削崩崖断,空青两界通。分披宵漏碧,倒射影翻红。 霹雳惊神斧,巉岩怒鬼工。挥戈傥有术,回照意何穷。
《驼岭千寻》前人
《芙蓉》凝望里,横亘立巑岏。叠翠三千丈,埋云十二盘峰骈肩若耸,冈坦脊偏宽。怪道驼为号,丰茸紫气攒。
《劈山》冯𥙿
雨霁携壶上劈峰,峰头遥带夕阳红。游人散去杨花 径,樵子归来木叶风。仙境茫茫天地外,霸图眇眇有 无中。自惭潦倒登临晚,一笑还须向烛龙。
《前题》刘渊甫
秦帝鞭山走六丁,巨灵持斧下青冥。双峰岌嶪窥沧 海,返照微茫绕翠屏。图画向谁开晚障,乾坤留此结 茅亭。幽人日暮频回首,为尔孤高一勒名。
《前题》陈梦鹤
神斧何年劈,双峰竦翠螺。鲜云春自合,隹气夕偏多。 影倒《崦嵫峪》,光回若木柯。群山无与并,天外倚嵯峨。
《登云门山有感》王士先
“云门亦可隐,青山何处买?得见云门高,难见云门矮。” 载酒上云门,白云正叆叆。曲曲洱与洋,茫茫灌东海。 千古多变更,山青浑未改。吁嗟乎!云门秋,云门春,出 入云门多少人。我登云门不忍下,俯瞰荒冢满郊野。 莫怜垒垒是无情,应有曾上云门者。
《花林畽》刘澄甫
碧水青山何处村,百花千树半柴门。山藏柳市无车 马,水隔桃源有子孙。问舍地偏为得计,寻幽心远遂 忘言。悠然迥出尘嚣外,垂老犹矜兴味存。
《前题》黄卿
背城临水柿成林,茅屋炊烟入望深。花远蝶蜂晴漠 漠,丛游猿鹿午沉沉。田中樵径排萝蔓,溪上渔矶映 柳荫。愿结薹蓑同静侣,紫芝黄菊寄幽心。
《登云门山》王若之
削壁巍巍插混茫,横穿规窦矞云翔。疑开阊阖临寰 宇,总使氤氲遍上方。岱岳西来延秀色,沧溟东合泛 流光。漫言鬼斧残灵异,孕毓千年正未央。
云门山部纪事
《居易录》:“李焞字振雅,长垣人。万历甲辰进士,好道术, 官青州知府。一日坐公堂,忽对城南云门山咄咄久 之,呼两隶前曰:‘南山某处有两狼厄一担夫,亟往救, 缓无及矣’。隶驰往,至南门外,过一妓馆索茶,焞坐堂 上,忽发怒曰:‘吾戒谕严切,乃淹留妓馆耶’?即遣急足 侦之,果在。为述守言,乃大惊,急同至南山下,则一担” 夫与两狼相持,力尽几毙矣。遂协力殪一狼,担夫得 脱。其神异往往类此。在都无疾,一日忽召二子曰:“吕 仙召我,我将游矣。”遂卒。
云门山部外编
《集异记》:“李清,北海人也,代传染业。清少学道,多延齐 鲁之术士道流必诚敬接奉之,终无所遇,而勤求之 意弥切。家富于财,素为州里之豪氓,子孙及内外姻 族近百数家,皆能游手射利于益都。每清生日,则争 先馈遗,凡积百馀万。清性仁俭,来则不拒,纳亦不散。 如此相因,填累藏舍。年六十九,生日前一旬,忽召姻” 族大陈酒食,已而谓曰:“吾赖尔辈勤力无过,各能生 活,以是吾获优赡。然吾布衣蔬食,逾三十年矣,宁复 有意于华侈哉?尔辈以吾老长行,每馈吾衣装玩具, 侈亦至矣。然吾自以久所得,缄之一室,曾未阅视,徒 损尔之给用,资吾之粪土,竟何为哉?幸天未录吾魂 气,行将又及吾之生辰。吾固知尔辈又营续寿之礼, 吾所以先期而会,盖止尔之常态耳。”子孙皆曰:“续寿 自古有之,非此将何以展卑下孝敬之心?愿无止绝, 俾姻故之不安也。”清曰:“苟尔辈志不可夺,则从吾所 欲而致之,可乎?”皆曰:“愿闻尊旨。”清曰:“各能遗吾洪纤 麻縻百尺,总而计之,是吾获数千百丈矣。以此为绍 续吾寿,岂不延长哉?”皆曰:“谨奉教,然尊旨必有所以。” 清笑谓曰:“终亦须令尔辈知之。吾下界俗人,妄意求 道,精神心力,夙夜勤劳,于今六十载矣,而曾无影响。 吾年已老耄,朽蠹殆尽。自期筋骸,不过三二年耳。欲 乘视听步履之,尚能将行,吾志尔辈,幸无吾阻。”先是, 青州南十里有高山,俯压郡城,峰顶中裂,豁为关崖, 州人家家坐对岚岫,归云过鸟,历历尽见。按《图经》云: 云门山,俗亦谓之劈山,而清蓄意多时。及是,谓姻族 曰:“云门山,神仙之窟宅也,吾将往焉。吾生日,坐大竹篑,以辘轳自缒而下,以纤縻为媒焉。脱不可前,吾当 急引其媒,尔则出吾于媒末。设有所遇而能肆吾志, 亦当复来归。”子孙姻族泣谏曰:“冥寞深远,不测纪极, 况山精木魅,蛇虺怪物,何类不储?忍以千金之身,自 投于斯,岂久视永年之阶乎?”清曰:“吾志也。汝辈必阻, 则吾私行矣,是不获竹篑洪縻之安也。”众知不可回, 则共治其事。及期,而姻族乡里凡千百人,竞赍酒馔, 迟明大会于山椒,清乃挥手辞谢而入焉。良久及地, 其中极暗,仰视天才如手掌扪,四壁止容两席许。东 南有穴,可俯偻而入,乃弃篑游焉。初甚狭细,前往则 可伸腰。如此约行三十里,晃朗微明,俄及洞口,山川 景象,云烟草树,宛非人世。旷望久之,惟东南十数里 隐映若有居人焉,因徐步诣之。至则陡绝一台,基级 极峻,而南向可以登陟。遂虔诚而上,颇怀恐惧。及至, 窥其堂宇甚严,中有道士四五人,清于是扣门,俄有 青童应门问焉,答曰:“青州染工李清。”青童如词以报。 清闻中堂曰:“李清伊来也。”乃令前。清惶怖趋拜,当轩 一人遥语曰:“未宜来,何即遽至。”因令遍拜诸贤。其时 日已午,忽有白发翁自门而入,礼谒启曰:“蓬莱霞明 观丁尊师新到,众圣令邀诸真登上清赴会。”于是列 真偕行,谓清曰:“汝且居此。”临出顾曰:“慎无开北扉。”清 巡视院宇,兼启东西门,情意飘飘然,自谓永栖真境。 因至堂北,见北户斜掩,偶出顾望,下为青州,宛然在 目,离思归心,良久,方已悔恨,思返诸真,则已还矣。其 中相谓曰:“令其勿犯北门,竟尔自惑,信知仙界不可 妄至也。”因与瓶中酒一瓯,其色浓白。既而谓曰:“汝可 且归。”清则叩头求哀,又云:“无路却返。”众谓清曰:“会当 至此,但时限未到耳。汝无苦无途,但闭目,足至地则 到乡也。”清不得已,流涕辞行。或相谓曰:“既遣其归,须 令有以为生。”清心恃豪富,讶此语为不知己。一人顾 清曰:“汝于堂内阁上取一轴书去。”清既得,谓清曰:“脱 归无依,可以此书自给。”清遂闭目,觉身如飞鸟,但闻 风水声相激。须臾履地开目,则青州之南门。其时才 申未,城隍阡陌,仿佛如旧,至于屋宇树木,人民服用, 已尽变改。独行尽日,更无一人相识者。即诣故居朝 来之大宅,宏门改张,新旧曾无仿像。左侧有业染者, 因投诣与之语,其人称姓李,自云“我本北海富家。”因 指前后闾闬:“此皆我祖先之故业。曾闻先祖于隋开 皇四年生日,自缒南山,不知所终,因是家道沦破。”清 悒怏久之,乃换姓氏,寓游城邑,因取所得书阅之,则 疗小儿诸疾方也。其年青州小儿疠疫,清之所医,无 不立愈。不旬日,财产复振。高宗永徽元年,天下富庶, 而北海往往有知清者,因而齐、鲁人从而学道术者, 凡百千辈。至五年,乃谢门徒云:“吾往泰山观封禅。”自 此莫知所往。
《益都县志》:明张三丰隐于云门山之阳,修炼洞中,太 宗赐号三丰,后莫知所终。今有张仙洞,尝在日照县 傅畽社张翔家佣工同众耘植,其所植苗,无草且茂, 一日布芝麻数亩,主嫌其密,戏令芟去一半,即如其 言复之。一日种菜,县中乏种,使往诸城买之,嘱曰:“‘路 遥可宿于桃林某友家’。张即日回,主讶其速,曰:‘汝尚 未去耶’?”曰:“已买得矣。”主曰:“诳我。”诘之再三,不信。时有 邻妪语人曰:“适见老张骑鹳从半空中而下,不知其 为鹤也。后访其友家,果一饭,始信其为仙矣。”自是辞 去,世号为“躐蹋张。”临行指翔曰:“此子令读书,必高中。” 后果中省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