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二百五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五十四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二百五十五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五十四卷目录

     汝水部汇考

      考

     汝水部艺文一

      汝水涨溢说        宋秦观

     汝水部艺文二

      汝河           元张政

      汝水拖蓝         明祝富

      汎汝水新涨        阎调羹

      汝水秋风          马蕙

      汝上有怀二首       方应选

     汝水部选句

     汝水部纪事

     汝水部杂录

     汝水部外编

    山川典第二百五十四卷

    汝水部汇考

    汝宁汝州之汝水

    汝水源出今河南汝州伊阳县城西天息山,东南流 过汝州城南,又南流迳宝丰县城北,郏县城南,又南 过南阳府界,至汝宁府,历西平、上蔡、汝阳、新蔡、真阳、 息、固始诸县境,又至开封府襄城县城南,凡合数十 水,东流入江南凤阳府颍州朱皋镇,入于淮河。

    按,《诗经周南汝坟》章:“遵彼汝坟。”朱注汝水,出汝州天息 山,经蔡、颍州入淮,坟大防也。

    按《尔雅释水》:“汝为𣸣。”《诗》曰:“遵彼汝坟。”此《周南汝坟》 篇文也。毛传云:“汝,水名也。坟,大防也。”毛意以为伐薪 宜于厓岸之上,故以“大防”解之。郭意以为,汝坟所分 之处有美地,因谓之𣸣。且毛传“坟”从“土”,此“𣸣”从“水”,所 以异也。

    按:《山海经。海内东经》,“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 入淮,极西北。”今汝水出南阳汝阳县。淮极,地名。 按《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女阳。应劭曰:“汝水出弘农 入淮。”

    定陵。高陵山,汝水出,东南至新蔡入淮。

    按《淮南子·地形训》,“汝出猛山。”

    按:《后汉书郡国志》,“颍川郡定陵有东不羹。”《地道记》 曰:“高陵山,汝水所出。”

    按《水经》,“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地理志》 曰:“出高陵山,即猛山也。”亦言“出南阳鲁阳县之大盂 山。”汝州志大盂山在鲁山县西五十里山顶低洼囚围若城又言“出弘农卢氏县 还归山。”《博物志》曰:“汝出燕泉山”,并异名也。余以永平 中,蒙除鲁阳太守,会上台下列山川图,以方志参差, 遂令寻其源流。此等既非学徒,难以取悉,既在遘见, 不容不述。今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岩 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岖,人迹裁交,西即卢氏界 也。其水东北流,迳太和城西,又东流,迳其城北,左右 深植,筠柏交荫。尹公度之所栖神处也。神仙传尹轨字公度博学 五经尤明天文星气河洛议纬晚乃学道常服黄精华日三合许年数百岁腰佩漆竹筒十数枚中皆有 药言可辟兵疫又能销铅为银销锡为金后到太和山中仙去又东届尧山西岭下, 水流两分,一水东迳尧山南为滍水也,即《经》所言“滍 水出尧山”矣。一水东北出为汝水,历蒙柏谷。孙云按上文当 作黄柏谷左右岫壑争深,山阜竞高,夹水层松茂柏,倾山 荫渚,故世人以名也。津流不已,北历长白沙口,狐白 谿水注之。夹岸沙涨若雪,因以取名。其水南出狐白 川,北流注汝水,又东北趣狼皋山者也。

    东南过其县北。汝水自狼皋山东出,世谓之汝厄 也。东历麻解城北,故鄤乡城也,谓之蛮中,《左传》所谓 “单浮馀围蛮氏,蛮氏溃”者也。杜预曰:“城在河南新城 县之东南,伊洛之戎陆浑蛮氏城也。”俗以为麻解城, 非也。盖蛮、麻读声近故也。汝水又迳周平城南,京相 璠曰:“霍阳山在周平城东南者也。”汝水又东与三屯 谷水合,水出南山,北流迳石堨东,柱侧刊云“河南界。” 又有一碣,题言“洛阳南界。”碑柱相对,既无年月,竟不 知何代所表也。其水又北流,注于汝水。汝水又东,与 广成泽水合,水出狼皋山北泽中。安帝永初元年,以 广成游猎地假与贫民。元初二年,邓太后临朝,邓骘 兄弟辅政,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寝蒐狩之 礼,息战阵之法。于时马融以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 材之用,无或可废,作《广成颂》云:“大汉之初基也,揆厥 灵圃,营于南郊。右矕三涂,左枕嵩岳。面据衡阴,背箕 王屋。浸以波溠,演以荥洛。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神 泉侧出,丹水涅池。怪石浮磬,耀焜于其陂。”桓帝延熹 元年,挍猎广成,遂幸函谷关。其水自泽东南流,迳温 泉南,与温泉水合。温水殷。一作数源扬波于川左,泉上 华宇,连荫茨甍,交池石沼,错落其间,颐道者多归之。 其水东南流,注广成泽,泽水又东南,入于汝水。汝水又东得鲁公水口,水上承阳人城东鲁公陂城,古梁 之阳人聚也。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陂水东南流,合 乎宋本作于涧水水出兆山,南流注之,又乱流注于汝水。 汝水之右有霍阳聚,汝水迳其北,东合霍阳山水,水 出南山。杜预曰:“河南梁县有霍山者也。”其水东北流, 迳霍阳聚东,世谓之华浮城,非也。《春秋左传哀公四 年》:“楚侵梁及霍。”侵左传作袭服虔曰:“梁、霍,周南鄙也。建武 二年,世祖遣征虏将军祭遵攻蛮中山贼张满、时厌、 新柏率馀贼合攻,得霍阳聚,即此。”水又迳梁城西,按 《春秋》,周小邑也,于战国为南梁矣。故《经》云:“汝水迳其 县北,俗谓之治城,非也,以北有注城故也。”今置治城 县,治霍阳山水又东北流,注于汝水。汝水又右。一作左 合三里水,水北出梁县西北,而东南流,迳其县故城 西,故单狐聚也。单当作𢠸史记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𢠸狐徐广曰𢠸音惮单狐 聚在洛阳南百五十里梁新城之间《地理志》云:“秦灭西周,徙其君于此, 因乃县之。”杜预曰:河南县西南有梁城,即是县也。水 又东南,迳注城南。司马彪曰:河南梁县有注城,《史记》 魏文侯三十二年,败秦于注者也。又与一水合,水发 注城东坂下,东南流注三里水,三里水又乱流入于 汝。汝水又东,迳成安县故城北。按《地理志》,颍川郡有 成安县,侯国也。《史记建元以来功臣侯者年表》曰:“汉 武帝元朔五年,校尉韩千秋击南越死,封其子韩延 年为成安侯。”即此邑矣。世谓之白泉城,非也,俗谬耳。 汝水又东,为周公渡,藉承休之徽号而有周公之嘉 称也。汝水又东,黄水注之。水出梁山,东南迳周承休 县故城东,为承休水,县故子南国也。汉武帝元鼎四 年,幸洛阳,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 乃得孽子嘉,封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按《汲冢古文》 谓“卫将军文子”为子南称矣。称矣一作弥牟据檀弓卫将军文弥名弥牟 其后有子南、劲。《纪年》:“劲朝于卫,后惠成王如卫,命子 南为侯。”秦并六国,卫最后灭。疑嘉是卫后,故氏子南 而称君也。自按汲冢至此六十字皆史记周子南君臣瓒注中语初元五年为 周承休邑。《地理志》曰:“侯国也,元帝置。元始二年,更曰 郑公,王莽之嘉荑也。”故汝渡有周公之名,盖藉邑以 纳称也。谓之黄城水,曰“黄水”,皆非也。其水又东南迳 白茅台东,又南迳梁瞿乡西,世谓之期城,非也。括地志云 周承休城一名梁雀坞在汝州梁县东北二十六里按《汉书》,“世祖自颍川往梁 瞿乡,冯鲂先诣行所。”当作行在所即是邑也。水积为陂,世 谓之“黄陂。”东转迳其城南,东流右合汝水。

    又东南,颍川郏县南。汝水又东与张磨泉合,水发 北阜,春夏水盛,则南注汝水。汝水又东,分为西长湖, 湖水南北五十馀步,东西三百步。汝水又东,扈涧水 北出大刘山,南,迳水蓼堆,东,郏城西,南流入于汝。汝 水又右迤为湖,湖水南北八九十步,东西四五百步, 俗谓之“东长湖。”湖水下入汝,古养水也。水出鲁阳县 北将孤山北长冈下,数泉俱发,东历永仁三堆南,又 东迳沙川,世谓之沙水。历山符垒北,又东迳沙亭南, 故养阴里也。司马彪《郡国志》曰:“襄城有养阴里。”京相 璠曰:“在襄城郏县西南。养,水名也。”俗以是水为沙水, 故亦名之为沙城,非也。又城处水之阳,而以阴为称, 更用惑焉。但流杂闲居,栵溉平移。一作筑溉频移宋本作裂溉互移 致令川渠异,容,津途状改。当作改状故物望疑焉。又右会 董沟水。水出沛公垒西六十许步。盖汉祖入关往征。 一作往往是由故地擅斯目矣。其水东北注养,养水又东 北入《东长迪》。一无迪字《湖乱注》“汝水县。”宋本县作也汝水又迳 郏县故城南,《春秋?昭公十九年》,楚令尹子瑕之所城 也。《滶水》注之,水出鲁阳县之将孤山,东南流。许慎云: “水出南鲁阳,入父城。”从水,敖声。吕忱《字林》亦言在鲁 阳。滶水东入父城县,与柏水宋本作桓水下同会。柏水出鲁 阳北山,水有二源,奇导于贾复城,合为一渎,迳贾复 城北,复南击郾所筑也。俗语讹谬,谓之寡妇城,水曰 寡妇水。北渎水有穷通,故有枯渠之称焉。其水东北 流,至父城县北,右注滶水,乱流又东北至郏入汝。汝 水东南,左合蓝水,水出阳翟县重岭山,东南流迳纪 氏城西,有《增台记》、纪氏台。《续汉书》曰:“世祖车驾西征, 盗贼群起,郏令冯鲂为贼延裒所攻,力屈,上诣纪氏, 群贼自降,即是处,在郏城东北十馀里。其水又东南 流,迳黄阜东,而南入汝水。汝水又东南流,又与白沟 水合,水出亭城西,而南迳夏亭城西,又南迳龙城西, 城西北即摩陂也,纵广可一十五里。魏青龙元年,有 龙见于郏之摩陂,明帝”幸陂观龙,于是改摩陂曰“龙 陂”,其城曰“龙城”,其水又南入于汝水。宋本叠汝水二字又东 南,与龙山水会。水出龙山龙谿,北流,际父城县故城 东。昔楚平王大城城父,以居太子建,故《杜预》曰:“即襄 城之城父也。”按汉地理志颍川有父城县而沛郡有城父县此注自说颖川之父城乃忽引 楚平王城父事故并举说苑襄城君与黄帝襄城问涂以实社注岂父城与城父本为一耶冯异 据之以降世祖,用报巾车之恩也。其水又东北流,与 二水合,俱出龙山,北流注之,又东北入于汝水。汝水 又东南,迳襄城县故城南,王隐《晋书地道记》曰:“楚灵 王筑。”刘向《说苑》曰:“襄城君始封之日,服翠衣,带玉佩, 徙倚于流水之上”,即是水也。楚大夫庄辛所说处,后乃县之。说苑云襄城君灰翠衣带玊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楚大夫庄辛遇而说之遂拜谒曰 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城君忿而不言庄辛曰君独不闻鄂君子晢有感于越人之歌乎襄城君乃奉 手而进之吕后元年,立孝惠后宫子义为侯国。王莽更名 相成也。黄帝尝遇牧童于其野,故嵇叔夜赞曰:“奇矣 难测。襄城小童,倦游六合,来憩兹邦”也。其城南对汜 城,周襄王出郑居汜,即是此城也。《春秋?襄公二十六 年》,楚伐郑,涉汜而归。杜预曰:涉汝水于汜城下也。晋 襄城郡治京。相璠曰:“周襄王居之,故曰襄城也。”今置 关于其下。汝水又东南流,迳西不羹城南。《春秋左传 昭公十二年》,楚灵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 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其畏我乎?”《东观汉记》曰: “车骑马防以前参药,勤劳省闼,增封侯国。襄城羹亭 千二百五十户”,即此亭也。汝水又东南,迳繁丘城南, 而东南出也。

    又东南过定陵县北。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 东南流历鱼齿山下为湛浦,方五十馀步。《春秋》?襄公 十六年,晋伐楚,报杨渠之役。楚公子格及晋师战于 湛阪,楚师败绩,遂侵方城之外。今水北悉枕翼山阜 于父城东南湛水之北,山有长陂。宋本作阪下同盖即湛水 以名陂,故有湛陂之名也。湛水又东南,迳蒲城北。《京 相璠》曰:“昆阳县北有蒲城,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汉 水又东,于汝水九曲北,东入汝。杜预亦以是水为湛 水矣。《周礼》:“荆州,其浸颍、湛。”郑元云未闻,盖偶有不照 也。今考地则不乖其土,言水则有符经文矣。汝水又 东南,迳定陵县故城北。汉成帝元延三年,封侍中卫 尉淳于长为侯国,王莽更之定城矣。《东观汉记》曰:光 武击王莽二公,还到汝水,上于涯,以手饮水,澡颊尘 垢,谓傅俊曰:“今日疲倦,诸君宁惫也?”当作邪即是水也。 水右则滍水左入焉,左则百尺沟出矣。沟水夹岸层 崇,亦谓之为“百尺堤”也。自定陵城北通颍水于襄城 县,颍盛则南播,汝泆则北注。沟之东有澄潭,号曰“龙 渊”,在汝北四里许,南北百步,东西二百步,水至清深, 常不耗竭,佳饶鱼笋。湖溢则东注漷水矣。汝水又东 南,昆水注之,水出鲁阳县唐山,东南流迳昆阳县故 城西。更始元年,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选练武卫,招 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又驱诸犷兽虎豹犀象 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世祖以 数千兵激之阳关。激宋本作邀后汉书作微诸将见寻邑兵盛,反 走入昆阳。世祖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 常留守,夜与十三骑出城南门,收兵于郾、寻邑,围城 数千里。本纪作数十里云车十馀丈,瞰临城。积弩乱发,矢下 如雨,城中人负户而汲。王凤请降,不许。世祖帅营部 俱进,频破之。乘胜以敢死三千人径冲寻、邑兵,败其 中坚。于是水之上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 合势,震呼动天地。会大雷风,屋瓦皆飞,莽兵大溃,昆 水又屈迳其城南。世祖建武中,封侍中傅俊为侯国。 故《后汉·郡国志》有昆阳县,盖藉水以氏县也。昆水又 东,迳定陵城南,又东注汝水。汝水又东南,迳奇雒一作 额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𣸣水出焉,世亦谓之大 㶏水。《尔雅》曰:“河有雍,汝有𣸣。”然则𣸣者,汝别也,故其 下夹水之邑,犹留汝阳之名。是或𣸣、㶏之声相近矣, 亦或下合㶏、颍,兼统厥称矣。 又东南过郾县北。汝水迳奇额城西,东南流。其城 衿带两水,侧背双流。汝水又东南流,迳郾县故城北, 故魏下邑也。《史记》:楚昭阳伐魏,取郾是也。汝水又东, 得醴口水,水出南阳雉山,亦云导源雉衡山,即《山海 经》云衡山也。郭景纯以为南岳,非也。马融《广成颂》曰 “面据衡阴”,指谓是山在雉县界,故世谓之雉衡山,依 《山海经》不言有水焉。然醴水东流历唐山下,即高凤 所隐之山也。醴水又东南与皋水合,水发皋山,郭景 纯或作“章。山”,东流注于醴水。醴水又东南,迳唐城北, 南入城而西流出城,城盖因山以即称矣。醴水又屈 而东南流,迳叶县故城北,《春秋?昭公十五年》,许迁于 叶者也。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 于北方,以逼华夏,故号此城为万城,或作方城。唐勒 《奏土论》曰:“我是楚也,世霸南土,自越以至叶、垂,弘境 万里,故号曰万城也。”余按,《春秋》,屈完之在邵陵,对齐 侯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杜预曰:“方城,山名也,在叶南。” 未详孰是。楚惠王以封诸梁子,号曰叶公城,即子高 之故邑也。叶公好龙,神龙下之。河东王乔之为叶令 也,每月望,常自诣朝堂。后汉书作诣台朝帝帝怪其来,数而不 见车骑。显宗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 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鸟。乃 诏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 时,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下玉棺于堂 前,吏民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独欲召我耶?”乃沐 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宿昔葬干城东,土自成坟。 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无知者。百姓为立庙, 号“叶君祠。”牧守每班录,皆先谒拜之,吏民祈祷,无不 如应。若有违犯,亦立能为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 下,略无复声焉。或云即古仙人王乔也。是以干氏书之于神化。神化干宝搜神记篇名醴水又迳其城东,与烧车水 合。水西出苦菜山,东流侧叶城南,而下注澧水。旧本作醴 水澧水又东,迳叶公庙北,庙前有《公子高诸梁碑》。旧 秦汉之世,庙道有双阙、几筵,黄巾之乱,残毁颓阙。一作 顿阙魏太和景初中,令长修饰旧宇。后长汝南陈晞以 正始元年立碑,碑字破落,遗文殆存,事见其碑。醴水 又东与叶西陂水会。县南有方城山,屈完所谓“楚以” 一作国“方城以为城者也。”山有涌泉,北流蓄之以为陂, 故塘方二里,陂水散流。又东迳叶城南,而东北注醴 水。醴水又东注叶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七里,二陂并 诸梁之所堨也。旧本作地陂水又东,迳𣲘阳县故城北,又 东迳定陵城南,东与芹沟合。其水导源叶县,东迳𣲘 阳城北,又东迳定陵县南,又东南流注澧。其水迳流 昆、醴之间,经络四县之中,疑即吕忱所谓涀水也。今 于定陵更无别水,唯是水可当之。澧水东迳郾县故 城南,左入汝。《山海经》曰:“澧水东流,注于涀水也。”山海经作 视注云或曰宜为瀙瀙水在今南阳也汝水又东南流,迳邓城西,《春秋 左传?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者也。汝水又东南 流,𣲘音武今在南阳舞阳县水注之。

    又东南过汝南上蔡县西。汝南郡,楚之别也。汉高 祖四年置。王莽改郡曰汝𣸣县,故蔡国。周武王克殷, 封其弟叔度于蔡。《世本》曰:上蔡也。九江有下蔡,故称 上。《竹书纪年》曰:“魏章率师及郑师伐楚,取上蔡者也。” 建安元年,安帝封邓骘为侯国。汝水又东迳悬瓠城 北,王智深云“汝南太守周矜,起义于悬瓠者是矣。”今 豫州刺史汝南郡治城之西北,汝水枝别左出,西北 流,又屈西东转,又西南会汝,形若垂瓠。耆彦云:“城北 名焉。”我疑作比湾中有地数顷,上有栗园,栗小殊不并固 安之实也。魏都赋云信都之枣故安之栗注云故安属范阳出御栗然岁贡三百 石,以充天府。水渚即栗州也,树木高茂,望若屯云积 气矣。林中有栗堂射埻,甚闲敞,牧宰及英彦多所游 薄。其城上西北隅,高祖以太和中幸悬瓠,平南王肃 起高台。一作济于小城建层楼于隅阿,下际水堨。一作湄 “降栗渚”,左右列榭,四周参差竞跱奇,为佳观也。 又东南过平舆县南。一作平兴按汉书地志汝南有平兴县舆音豫 注溱水 出浮石岭北青衣山,亦谓之青衣水也。东南迳朗陵 县故城西。应劭曰:“西南有朗陵山,县以氏焉。世祖建 武中,封城门校尉臧宫为侯国也。”溱水又南,屈迳其 县南,又东北,迳北宜春县故城北。汉地理志汝南郡有宜春县后汉郡 国志作北宜春王莽更名之为宣孱也。豫章有宜春,故加北 矣。永元三年,安帝封后父侍中阎畅为侯国。溱水又 东北,迳马香城北,又东北入汝。汝水又东南,迳平舆 县南安成县故城北,王莽更名“至成”也。汉武帝元光 六年,封长沙定王子刘苍为侯国矣。汝水又东南,汶 水当作陂水水首受慎水于慎阳县故城南陂。陂水两分, 一水自陂北迳宋本作绕慎阳城四固。一作圂《城堑》。颍川荀 淑遇县人黄叔度于逆旅,与语移日,曰:“子吾师表也。” 范晔《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 者,靡不深服远后汉书作服深远“去疵吝,将以道周性全,无 得而称乎。”堑水又自渎东北流注七陂,一水自陂东 北流,积为同陂。陂水又东北,又结而为陂,世谓之“窖 陂。”陂水上承慎阳县北陂,东北流,积而为土陂。陂水 又东为窖陂。陂水又东南流注壁陂。陂水又东北,为 大陂。陂水又东入汝。汝水又东南,迳平陵亭北,又东 南,迳阳遂乡北。汝水又东迳乐亭北,《春秋》之“棘栎”也。 杜预曰:“汝阴新蔡县东北有栎亭。”今城在新蔡故城 西北,城北半沦水。汝水又东南,迳新蔡县故城南。昔 管、蔡间,王室,放蔡叔而迁之。其子胡,能率德易行,周 公举之为鲁。宋本无鲁字卿士以见于王,王命之以蔡,《中 吕》地也,以奉叔度祀,是为蔡仲矣。郡国志云汝南郡新蔡县有大吕亭 故吕侯国也此中吕未详宋忠曰:故名其地为新蔡,王莽所谓新 迁者也。世祖建武元年,封吴国为侯国。《汝南先贤传》 曰:“新蔡郑敬,字次都,为郡功曹。都尉。高懿厅事前有 槐树,白露,类甘露者,懿问掾属,皆言是甘露,敬独曰: ‘明府政未能致甘露,但树汁耳’。”懿不悦,托疾而去。汝 水又东南,左会澺水,水上承汝水,别流于奇额城东, 东南流为练沟,迳邵陵县西,东南流注至上蔡西冈, 北为黄陵陂,陂东流于上蔡冈,东为蔡塘。又东迳平 舆县故城南,为澺水县,旧沈国也,有沈亭。《春秋定公 四年》,蔡灭沈,以沈子嘉归,后以为县。《史记》曰:“秦将李 信攻平舆,败之者也。”建武三十年,世祖封铫统为侯 国。后汉书铫期传云期卒谥忠侯子丹嗣复封丹弟统为建平佞似非平舆或别有据也于。宋本 作本《汝南郡治》。昔费长房为市吏,见王壶公,悬壶郡市, 长房从之,因而自远。改本作退同入此壶,隐沦仙路。骨谢 怀灵,无会而返。虽能役使鬼神,而终同物化。城南里 馀有神庙,世谓之张明府祠,水旱之不节则祷之,庙 前有石碑。旧本作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复寻。碑侧有小石 函,按《桂阳先贤画赞》。张熹乃桂阳郡临武县人吴本作信阳误临武张熹 字季智为平舆令时天下大旱熹祷雩末获应。宋本作未 获嘉应熹乃积柴自焚。主簿崇,小史。宋本作吏张化从熹焚

    焉,俟旧本作矣宋本无矣字火既燎,天灵感应,即澎雨。此熹自
    考证
    焚处也。澺水又东南,左迤为葛陂,陂方数十里,水物

    含灵,多所苞育。昔费长房投杖于陂,而龙变所在也。 又劾东海君于是陂矣。神仙陈云壶公以一竹仗与费长房骑之到家以杖汇葛 陂中视之乃青龙耳后到东海值大旱三年谓请雨者曰东海神君前来淫葛陂夫人吾系之故久旱今 当赦之令其行雨即便大雨陂水东出为鲖水,俗谓之三丈陂,亦 曰三严水。水迳鲖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鲖水之 阳。”汉明帝永平中,封卫尉阴兴子庆为侯国也。县有 葛陵城,建武十五年更名,封经侯。宋本作铚侯《铫丹》为侯 国。城之东北有楚武王冢,民谓之《楚王瑟城》。瑟城当作琴城 城北祝社里下,土中得铜鼎,铭云“楚武王。”是知武王 𡑞也。铜陂东注为富水,水积之处谓之陂塘,津渠交 络,枝布川隰矣。澺水自葛陂东南迳新蔡县故城东, 而东南流注于汝水。又东南迳下桑里,左迤为横塘 陂,又东北为清陂者也。汝水又东南迳壶丘城北,故 陈也。《春秋左传文公九年》,楚侵陈,克壶丘,以其服于 晋,是也。汝水又东与清陂合,水上承慎水于慎阳县 之上慎陂,右沟北注马城陂,陂西有黄丘亭,陂水于 东迳新息亭北,又东为绸陂。一作纲陂陂水又东迳新息 县,结为墙陂。陂水又东迳遂乡东南而为壁陂,又东 为青陂,陂东对大吕亭。《春秋外传》曰:“当成周时,南有 荆蛮。中吕,姜姓矣”,蔡平侯始封也。西南有小吕亭,故 此称大也。侧陂南有青陂庙,庙前有阪。汉灵帝建宁 三年,新蔡长河南缑氏李言上请修复青陂。司徒臣 训、尚书臣袭奏可于洛阳宫青陂东塘南树碑。碑称 “青陂在县坤地,源起桐柏淮川,别流入于潺湲迳新 息墙坡。”宋本作阪衍入褒信界,灌溉五百馀顷。陂水又东 分为二水,一水南入淮,一水东南迳白亭北,又东迳 吴城南。《史记》:楚惠王二年,子西召太子建之子胜于 吴,胜入居之,故曰“吴城”也。又东北屈迳壶丘东,而北 流注于汝水,世谓之“薄谿水。”汝水又东迳褒信县故 城北,而东注矣。

    又东至原鹿县。汝水又东南,迳县故城西。杜预所 《释地》曰:“汝阴有原鹿县也。”

    南入于淮。所谓汝口侧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会 也。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汝出汝州梁县天息山,迳 颍州,入淮。”

    按:《金史地理志》:“裕州舞阳。”有汝水。

    汝州。《梁》。有汝水。

    郏城。宋隶许州。有汝水。

    息州,“真阳。”本隶蔡州,泰和八年来属。有汝水。 颍州汝阴有汝水。

    按:《续文献通考》:“凤阳府:汝水在颍州城南一百二十 里,源发汝州天息山,经新蔡县朱皋镇东流入于淮 水。”

    按《河南通志》:“汝河源出伊阳县天息山,东北流入汝 州境,南流迳宝丰县,折而东迳叶县,过汝宁府东入 江南界。”

    按《伊阳县志》,“县城西有天息山,汝水出焉。东流过县 城南门外,出文石。昔有马家书房,绿柳掩映,芰荷缤 纷,为伊人游赏之处。今则沦于河滨矣。明时河水绕 云瑞山而行,去县二里北崖浚渠一道,开堰寺儿湾 及锣鼓庄,上下六七里,皆亩可种。频年以来,山水暴 涨,冲决一空,河石磷磷,流沙弥漫,城隍去河止数武” 矣。

    按《汝州志》:“汝河在州城南五里,源出天息山,经伊阳 过州境,东流合扈涧水达于河。”

    黄涧河在州城东三十里。一名“赵落河。”源出左村之 北,南流合于汝河。

    烧车水,源出花山,下注澧河,东流入汝水。

    按《宝丰县志》,汝河在县北二十里。《毛诗》“汝水出汝州 天息山,经蔡颍入淮”,是也。

    净肠河在城北门外,发源青条岭,自城西环绕而东, 经流东南境上入汝。

    浣河在县东北十里。发源双酒务金家泉,经流县北 境上,而东入于汝。

    石河,在县北二十里。发源双酒务观音沼,经流县北 境上入汝。

    润水河在县北城外。自西而来,发源双酒务龙潭,合 净肠河入汝。

    按《郏县志》,汝水在县南十里。《水经》所谓“又东南经颍 川郏县南”者也。郦道元注:汝水所经有张磨泉水、西 东长湖水、扈涧水、养水、董沟水、傲水、柏水、蓝水、白沟 水、龙山水,今惟蓝水汨汨流入于汝。其桥以水名,土 人呼为长桥柏水俗犹谓之寡妇水。扈涧已久涸,故 道仅存,馀皆填阏堙塞。虽迥野弥望,高下不一,而川 寖遗迹渺不可寻矣。

    封家谿,在县东南三十里。北入汝水。

    长桥河即“蓝桥”,在县东四十里。源自钧州,南流入汝 河。

    阴山在县东三十里,汝水经其下按《南阳府志》,“汝水源出嵩县分水岭,流经郏县,会扈 涧、长桥等水,东流入淮。”

    按《叶县志》,“湛水源出汝州马跑泉,东南流经叶县合 汝水。”

    按《舞阳县志》,三里河在县西,即叶县于江河流迳县 南,入舞泉水,即《水经》所谓𣲘水也。东流会港河,至上 蔡入汝水。

    按《汝宁府志》,“汝水其源向出汝州天息山,东南入西 平县界,流经上蔡、汝阳、新蔡、固始、朱皋镇合于淮。元 季因水势泛溢为蔡害,故自舞阳截断其流,约水东 注,其患稍宁,遂陞蔡州为汝宁府。今之源止出西平 云庄诸石、遂平马鞍等山,细水合流,经上蔡、汝阳、真 阳、新蔡,至息县固始达于淮,非出天息山之汝矣。” 按《西平县志》,汝水故道,环绕城西,水涨时泒分域内, 由西水门入,从东水门出,其时风景蕃盛,人文蔚起, 有小洛阳之号。后因水泛浸城,请改离城二里,水遂 直向北流,不经城内矣。

    阏泥河在县北十五里。发源黄龙池,东经周家泊入 汝。

    㶏阳河在县西五十里,经仪封镇北入汝。 流堰河在县西五十里,发源螺翅坑,经县南东入汝。 金水河在县西北十八里,东经周家泊入汝。

    官桥河在城西二十里,东经周家泊入汝。

    云庄山,在诸石山南,汝水源出二山之门。

    按《上蔡县志》,“汝水自西平来,经县城南,东入汝阳县 城东南,以达于淮。”

    朱马河,在县东二十七里。会于汝。

    朱里桥河源出仪封店,经县南大堰义亭,又东经重 渠桥入汝水。

    瀙水,源出中阳山,东过县界,入汝水。

    𣲘水,源出𣲘阴西北扶予山,东流过县界,入汝水。 按《汝阳县志》,汝河自上蔡来,过县治南,又东至新蔡 县界。

    洪河在县治东北七十里。源出西平县周家陂,流经 上蔡、汝阳,至新蔡界入汝河。

    沙河在县治南十八里。源出桐柏山,东北流经确山、 汝阳界,南会于汝。

    汶水在县治南九十里。自青龙陂流入于汝河。 瀙河在府城西北三十里,俗名“泥河。”源出舞阳县西 苏寨山,经象河关,由泌阳、遂平南至狼家口分流:一 由东北过黄埠西转而南入汝,一由东南受傅家沟, 至姚家湾入汝。

    黄酉河,源出乐山,流经汝阳界,曰“断济河”,又曰“练江”, 东流合于汝。

    梦江水在府城南三十里。源出佛容山,下注汝水。 苦竹水,在县北四十五里,乃汝水之上流也。

    粳陂港:在县治东南一百三十里。水自青龙陂入汝 水。

    英河在县治西南十六里,俗名“半截河。”源出朱家林, 南经白马桥,又东经十二里桥入汝水。

    方良河:在县治东南十八里。上承汝水。

    按《新蔡县志》,“汝水自汝阳县流入县城西,东过县城, 南至息县界。”

    澺水在县城北。上承汝水别流,经县之葛陵,东南至 新蔡县故城东,注于汝水。

    溱河在县城南十八里。源出桐柏山,东北流至县境 官津店,入于“汝水。”

    按《遂平县志》:“石洋河在县城北五里,源出嵢峰垛山 下黑龙潭,东流入于汝水。”

    沙河在县南门外一里许。源出平头垛、嵖岈诸山,合 流入汝水。

    按《确山县志》,“黑河在县北门外,源出秀山,东流入汝 水。”

    淇河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源出横山,东流入汝水。 十里河在县南十里。源出大仪山,东流入汝水。 吴寨河在县城南四十里。源出天目山,东流达于汝 水。

    按《真阳县志》,“汝水在县城东北七十里。”

    滇水,源出县西王家冲,经县南一里,东流入汝水。 汶水,在县北三十里,自青龙陂流入汝水。

    塘下沟河在县北二十三里。自确山县金牛山发源, 通淇河,经县北,东入汝水。

    按《息县志》,“汝水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

    曲吕港,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水自清沟东流入汝 水。

    涧头港在县东百馀里。水自莫陂塘东流入汝水。 淮水,在县城南,源出桐柏山,东南潜流三十里,东出 大复山,又东迳确山、真阳、信阳、罗山诸境,至县城东 南合汝水。

    按《开封府志》,“汝河在襄城县,入淮河。”

    按《襄城县志》:“汝河一名溵水,郾以西为汝,郾以东为 溵。发源于伊阳县天息山,经汝州过郏县,至襄城县, 始大薄城而行,城南门下,横以石桥,东流经郾城县, 收澧河、溏河,东至周家口,又东入于淮。”又按汝故道, 由汝州襄郾东南至汝南郡,由新蔡县合洪河入于 淮。元季因水势泛溢,为蔡州害,自舞阳县截断其流, 约之使东注,水患稍宁,故陞蔡州为汝宁府。而汝水 之由舞阳而东者,入郾城县,土人始呼曰“沙”,或传古 之名曰“溵”也。 县城西二十五里有紫云山,其山峰峦崒嵂,林木蓊 郁,自中峰而下,重𪩘叠嶂,如纳陛然。南北两山,左右 环拱,一泉从中涌出,旋绕东北入汝水,襄山第一奇 观也。

    按《郾城县志》,“澧河在县南二里,源出鲁山,东南流经 叶县南,又东流经舞阳北至郾城合于汝河。”

    按《江南通志》凤阳府,“汝河在颍州城南一百里,源发 汝州天息山,经汝宁东北流至桃花店入州境,又东 过永安废县,至朱皋镇入淮。”

    按《颍州志》,汝河在颍州城南一百里,自汝宁东北流, 至桃花店入州界。按《淮南子?地形训》,汝出猛山,《博物 志》云“出燕泉山。”《水经注》:“出鲁阳县大盂山。”《通志略》云: “汝水出汝州鲁山县,其地与弘农卢氏接界”,故许慎 谓出鲁氏也。其水南过上蔡,至褒信县汝口,南入于 淮。班固云“行千三百四十里”,《诗传》谓“出汝州天息山” 者,皆误也。

    汝水部艺文一

    《汝水涨溢说        》宋秦观

    汝南风物甚美,但入夏以来,水潦为患,异时道路化 为陂波,汝水涨溢,城堞危险,湿气薰蒸,殆与吴越间 不异,郡人岁岁如此。《汉书》称“汝南有鸿隙陂,翟方进 为相,始奏罢之,郡人怨甚。”窃意鸿隙陂者,非特灌溉 之利,菱芡蒲鱼之饶,实一郡潴水处也。夫陂既废,水 无归宿,则自然散漫为害。又《水经》称:“汝水至汝南郡” 西北,枝左别出一枝,又屈而东转南,形如垂瓠,故号 “悬瓠城。”今汝水故道已亡,惟存别枝,水潦暴降,则有 泛溢之患,亦其势然也。在汉时为豫州刺史治之。诸 邑皆春秋时沈江道柏之国,事迹甚多,未暇为作《记》, 无文字可检尔。

    汝水部艺文二

    汝河           元·张政

    湛湛清流九曲湾深沉彻底似拖蓝扁舟一叶无人 系风动横移向碧滩。

    汝水拖蓝         明祝富

    汝河环绕伊城流,天光云影共沉浮。风摇不定碧簟 色,翠拖万顷玻璃秋。源头遥发天息山,古今不断声 潺湲。我来无事发长啸,沦漪坐弄春苔斑。

    汎汝水新涨        阎调羹

    回首苍茫水汽深,晚云容易结层阴。直虞城势馀三 版,可识堤形筑万金。乘兴斗牛聊可犯,哀时璧马亦 须沉。旧知汝水深通海,羌自明余蹈海心。

    汝水秋风          马蕙

    一带清溪绕故城,蒹葭淅沥动秋声。霞随孤鹜天边 没,柳映残阳雨外明。红蓼岸平樵唱入,白𬞟香散钓 舟横。临流独爱清如许,何必桃源问渡情。

    汝上有怀二首       方应选

    故园日以疏,故人日以隔。奈此头上冠,负却山中屐。 望望吴天遥,蘪芜春一碧。同心旷难期,异乡谁结客。 二陆想平原,五湖招少伯。存者半参商,殁者成往昔。 而我徒索居,流光坐愁惜。白云何处寻,桃花空脉脉。

    其二

    汝水清且纡,明霞生远空。何来得双鲤,溯自江之东。 素书不盈尺,白雪满邮筒。经术彭宣老,清言徐稚雄。 朱张故无恙,王杨激颓风。升沈各异趋,幽事总相同。 蹇余《周南》留,天涯怜转蓬。延津会须合,长啸倚崆峒。

    汝水部选句

    唐刘禹锡《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诗:“遥望旌旗 汝水头。”

    孟郊《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诗:“汝水无浊波,汝 山饶奇石。”

    薛能《蒙汝州任中丞寄书》诗:“舟浮汝水通淮去,雨出 嵩峰到郡来

    汝水部纪事

    《文献通考》:“汉高后四年秋,河南大水,汝水流冲八百 馀家。”

    《册府元龟》:“贾逵为豫州,南与吴接,修守战之具,堨汝 水,造新陂,又通运渠二百馀里,所谓贾侯渠者也。” 《河南通志》:“安帝义熙四年,汝水竭。”

    《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年五月辛酉,伊、汝水溢。” 《宋史五行志》:“太祖开宝四年六月,蔡州淮及白露、舒、 汝、庐、颍五水并涨,坏庐舍、民田。”

    《河南通志》:“梅尧臣,宣城人。宝元中,知襄城县。汝水暴 至溢岸,尧臣亲率士民救护修筑,邑人赖之。”

    《金史哀宗本纪》:天兴二年十二月“丁丑,大元兵决练 江,宋兵决柴潭入汝水。”

    三年正月己酉,承麟即皇帝位,百官称贺。礼毕,急出 捍敌,而南面已立宋帜。俄顷,四面呼声震天地,南面 守者弃门大军入,与城中军巷战,城中军不能御,帝 自缢于幽兰轩。末帝退保子城,闻帝崩,率群臣入哭, 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城溃,诸禁近举火焚之。奉御绛 山收哀宗骨,瘗之汝水上。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五年八月己巳,平滦路霖雨,滦、 漆、淝、汝河溢,民死者众。免其今年田租,仍赈粟三万 石。”

    《汝宁府志》:“李不作,大名人。为西平县尹,化民以德,不 尚威严,民兴礼让。汝水泛溢,率民筑防,补隙二十馀 处,其患遂息。故当时歌之曰:‘公忧官事如家事,人道 诗声似颂声’。”

    《松江府志》:“潘允哲字伯明,嘉靖乙丑进士,授新蔡令。 时淮汝水溢,漂没民居,请糓赈之,流移尽复。” 《河南通志》:“神宗万历二十年,汝宁汝水忽变,其味甚 恶,饮者辄泻,人皆汲泉水为炊,旬日后始如初。” 《汝宁府志》:“岳和声,浙江嘉兴人,进士,万历癸巳,知汝 阳。汝水每当泛涨,百里之内,田亩室庐多被渰没,和 声力请于直”指涂疏,留大司农金钱,筑堤于汝河东 岸,逶迤五十里,广四丈,高倍之,自是远近无患。 崇祯十年丁丑,汝水复变。先是万历二十年,汝水变, 味甚恶,人皆汲泉以爨,是年复然。

    汝水部外编

    《汝水志》:开化寺钟,钟从汝水浮来,县民收之,寺中重 不能举,一丈夫突自至,谓众曰:“第为我置食,我当为 若代举。”及炊熟而钟已举,丈夫亦不复见矣。及击之, 声震遐迩。

    汝水部杂录

    《诗经周南》:“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管子》:“楚有汝,汉之金。”

    桓公问《管子》曰:“吾闻海内玉币有七䇲,可得而闻乎?” 管子对曰:“汝汉水之右衢,黄金一䇲也。”

    黄金起于汝,汉水之右衢。

    子夏《诗序》:“《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 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

    《淮南子》:“昔者楚人地,颍汝以为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