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296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九十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九十六卷目录
庐江水部汇考
考
庐江水部艺文
庐江四辩 唐卢藩
庐江水部纪事
庐江水部杂录
赣水部汇考
考
赣水部艺文〈诗〉
赣水 宋余靖
赣水部纪事
赣水部杂录
章水部汇考
考
章水部艺文〈诗〉
南昌晚眺 唐韦庄
豫章江楼望西山有怀 陈陶
春日同诸宗侯游章江寺 明熊洪
章水部纪事
涢水部汇考
考
涢水部艺文〈诗〉
涢口 明潘之恒
涢水晴波 高联捷
涢水部选句
涢水部纪事
沮水部汇考
考
沮水部纪事
沮水部杂录
山川典第二百九十六卷
庐江水部汇考
山海经之庐江
庐江水,源出今江西吉安府安福县萧庐山,合上庐、 中庐之水,西流为庐源,又合王江水,会于鄱阳湖,西 北流入于江。
考
按:《山海经海内东经》:“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 一曰天子鄣。”
按:《汉书地理志》,庐江郡。〈注〉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别为 国。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属扬州。庐江出陵阳 东南,北入江。
按《水经》,“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彭泽县,西北入于 江。”〈注〉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竦,其 状若门,因有“石门”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 近三百步许,下散漫千数步,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 于宵中矣。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冠军将军刘敬宣 每登陟焉。其水历涧迳龙泉精舍南,太元中沙门释 慧远所建也。其水下入江,南岭即彭蠡泽西天子鄣 也。又有二泉常悬注,若白云带山。《庐山记》曰:白水在 黄龙南,即瀑布也。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林 表,望若悬素。注处悉巨井,其深不测,其水下入江 按《明一统志》江西吉安府萧庐山在安福县西二百 二十里,相传有道士姓萧者,结庐山下,因名,庐水出 焉。
寅陂在安福县西四十里,横截庐水,下流达县前。 按《续文献通考》:江西吉安府:“庐江在吉水县南,源发 永丰县界,合上庐、中庐之水,西流为庐源,又西北流 为庐陂,灌田数万顷。又西流入义昌水。”
按《江西通志》,吉安府庐水在安福县城北,自庐山发 源,距县一百八十里,合二小江东流绕县北,与王江 合。又东会永新县水,出神冈山下,入聚赣江。郭璞《地 钤书》云:“庐水接沙田,安福出魁元。”
按《吉安府志》安福县庐水,源出永丰县界,下流与庐 陵清溪合,故名庐水。
按《安福县志》,“县西有泸潇山,山顶二水,泸水东流,汇 于彭蠡,潇水南流,汇于洞庭。”〈按泸江即庐江〉
庐江水部艺文
《庐江四辩 唐》·卢藩
凡作事必法古,名地者必求于古。秦一天下,破国为 郡,名地者惟求于《禹贡》与《山海经》。故始皇二十六年, 以扬州之地为九江、鄣郡、会稽、九江。会稽出《禹贡》,鄣 出《山海经》。按《海内南经》云:“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注云: “在歙县东,浙江出焉。”《海内东经》云:“庐江出三天子,都 入江彭泽西。”注云:“即彭蠡也,今彭泽西是也。”《经》又曰: “一名天子鄣。”江南之鄣,由此名也。庐山在彭蠡西涯, 因庐江以立名。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尽有扬州之 地。汉高改九江为淮南,即封英布为淮南王。十一年, 布诛,立皇子长为淮南王。孝文八年,长死,徙封长子 安为淮南王,赐为庐江王,勃为衡山王。《汉书·诸侯王 年表》: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衡即今霍山。《东汉·地 理志》:“建武十年,省六安国,以县属庐江郡。郡十四,城 有舒、浔阳。”襄安郡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大江之南, 与彭泽相接,既得有浔阳,浔阳有庐山,庐山因庐江 而名古矣。庐江之地,包江南北而有之。周景式《庐山 记》云:“匡俗,周威王时人。生而神灵居于山上,世称庐 君。”则是俗因山为号,不因俗为庐而名山。慧远作《庐 山记》,不知所始,乃曰:匡俗出殷周之际,结庐山上,因 名山曰庐。其谬甚矣。《豫章旧志》言俗父与鄱阳令吴 芮佐汉定天下而亡,汉封俗于浔阳,武帝南巡,封为 大明公。是山不因俗而名愈明矣。余故曰:事必法古, 名地者必求于古。庐山自《山海经》所谓出三天子都 者是也。今山在彭泽之上,亡其所谓庐江者,时移事 古,名与地改故也。今浔阳在大江之南,古浔阳在大 江之北。名地为国者,岂限江之南北哉?求于古而已 矣。
庐江水部纪事
《宋史五行志》:“开宝四年六月,蔡州淮及白露、舒、汝、庐、 颍五水并涨,坏庐舍民田。”
庐江水部杂录
《水经注》:按《山海经》创志,大禹记录远矣。故《海内东经》 曰:“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是曰庐江之名。山 水相依,互举殊称,明不因匡俗始,正是好事君子强 引此类,用成章句耳。
赣水部汇考
《山海经》之赣水
“赣水”者,就章水、贡水合流而名之也。二水俱会于江 西赣州府,一为东江,一为西江。东江即贡水,西江即 章水也。东江发源于福建汀州府长汀县西北之展 旗山,西北流过赣州府之瑞金县,与绵江水合流,经 会昌、雩都二县至赣州府与章水合。西江发源于江 西南安府大庾县之聂都山,东流至赣州府与贡水 合。二水俱北流三百馀里,至万安县,其间有滩十八, 怪石多险。折而东经吉安、临江,达南昌,而汇于彭蠡 湖。
考
按:《山海经海内东经》:“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于江, 入彭泽西。”〈注〉今赣水出南康南野县西北。赣音感。 按《水经》,“赣水出豫章南野县,西北过赣县东。”〈注〉《山海 经》曰:“赣水出聂都山,东北流,注于江,入彭泽西。”班固 称“南野县,彭水所发,东入湖。”汉水,庾仲初谓大庾峤 水北入豫章,注于江者也。《地理志》曰:“豫章水出赣县 西南,而北入江。”盖控引众流,总成一川。虽称谓有殊, 言归一水矣。故《后汉·郡国志》曰:“赣有豫章水。”雷次宗 云:“似因此水为其地名。虽十川均流,而此源最”远,故 独受名焉。〈十川者赣庐牵淦盱浊馀鄱僚循是为十此源谓赣水也九水俱入于赣水诸本作 北源误〉刘澄之曰:“县东南有章水西,有贡水西。”是为谬 也。县治二水之间,二水合“赣”,字因以名县焉。刘氏专 以字说水,而不知远失其水实矣。豫章水导源东北 流,迳南野县北,赣川石岨,水急行难,倾波委注,六十
馀里,迳赣县东,县即南康郡治。晋太康五年,分庐江立。豫章水,右会湖汉水,水出雩都县,导源西北流,迳金鸡石,其石孤竦临水,耆老云:“时见金鸡出于石上”, 故石取名焉。《湖汉》水又西北,迳赣县东,西入豫章水 也。
又西北过庐陵县西。〈注〉庐陵县,即王莽之桓亭也。《十 三州志》曰:“称庐水西出长沙安复县。”〈安复当作安成〉武帝元 光六年,封长沙定王子刘苍为侯国,即王莽之“用成” 也。吴宝鼎中立,以为安城郡。东至庐陵入湖,汉水也。 又东北过石阳县西。〈注〉汉和帝永平九年,分庐陵立。 《汉献帝初平》。〈一作兴平〉二年,吴长沙桓王立庐陵郡,治此。 《豫章水》又迳其郡南,城中有井,其水色半清半黄,黄 者如灰汁,取作饮粥,悉皆金色,而甚芬香。〈异物志云庐陵城中 有一井中有二色水半青半黄黄者灰汁取作縻粥皆作金色土人名灰汁为金因名为金井〉 又东北过汉平县南,又东北过新淦县西。〈注〉牵水西 迳。〈宋本作出〉宜春县,汉武帝元光六年,封长沙定王子刘 成为侯国,王莽之循晓也。牵水又东迳吴平县,旧汉 平也。晋太康元年,改为吴平矣。牵水又东迳新淦县, 即王莽之偶亭也,而注于豫章水。湖,汉及赣并通称 也。又淦水出其县下,注于赣水。
又北过南昌县西。〈注〉旰水出南宫县西。北流迳南昌 县南,西注赣水。又有浊水注之。〈南宫当作南城按汉志南城县注旰水西 北至南昌入湖汉入建成县注云蜀水东至南昌入湖汉〉水出康乐县,故阳乐也。 浊水又东迳望蔡县,县因汝南,上蔡民萍居此土,晋 太康元年,改为望蔡县。浊水又东迳建成县,汉武帝 元光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刘拾为侯国,王莽更名之 曰多聚也。县出然石。《异物志》曰:“石色黄白而理疏,以 水灌之便热,以鼎著其上,炊足以熟,置之则冷,灌之 则热,如此无穷。元康中,雷孔”章入洛,赍石以示张公。 张公曰:“此谓然石。”于是乃知其名。浊水又东至南昌 县,东流入于赣水。赣水又历白社,西有徐孺子墓。吴 嘉禾中,太守长沙徐熙于墓隧种松,太守南阳谢景 于墓侧立碑。永安中,太守梁郡夏侯嵩于碑傍立思 贤亭,松大合抱,亭世修治,至今谓之聘君亭也。赣水 又北历南塘,塘之东有孺子宅,际湖南小洲上。孺子 名稚,南昌人,高尚不仕,太尉黄琼辟,不就。桓帝问尚 书令陈蕃:“徐稚、袁闳谁为先后?”藩答称:“袁生公族,不 镂自雕。至于徐稚,杰出薄域,故宜为先。”桓帝备礼征 之,不至。太原郭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于庐 前而去,众不知其故,林宗曰:“必孺子也。《诗》云:‘生刍一 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年七十二而卒。赣水又 迳谷鹿,州旧作大艑处。赣水又北迳南昌县城西,于 春秋属楚,即令尹子荡师于豫章者也。秦以为庐江 南部。汉高祖六年,始命灌婴以为豫章郡治此,即灌 婴所筑也。王莽更名县曰宜善,郡曰九江焉。刘歆云: “湖、汉等九水入彭蠡,故言九江矣。”陈蕃为太守,署徐 稚为功曹。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 悬之,此即悬榻处也。建安中,更名西安,晋又名为豫 章。城之南门曰松阳门,门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 二十五围,枝叶扶疏,垂荫数亩。应劭《汉官仪》曰:豫章 郡树生庭中,故以名郡矣。此树常中枯,逮晋永嘉中, 一旦更茂,丰蔚如初,咸以为中宗之祥也。《礼斗威仪》 曰:“君政讼平,豫章常为生。”太兴中,元皇果兴大业于 南,故郭景纯《南郊赋》云“弊樟擢秀于祖邑”是也。以宣 王祖为豫章故也。赣水北出际,西北历度支步,是晋 度支校尉立府处。步即水渚也。赣水又迳,郡北为津 步,步有故守贾萌庙,萌与安侯张普争地,为普所杀, 即日灵见津渚,故民为立庙焉。水之西岸有磐石,谓 之“石头,津”步之处也。西行二十里,曰散原山。〈当作厌原〉叠 嶂四周,杳邃有趣。晋隆安末,沙门竺昙显建精舍于 山南,僧徒自远而至者相继焉。西北五六里有洪井, 飞流悬注,其深无底,旧说洪崖先生之井也。北五六 里有风雨池,言山高濑激,激著树木,树木霏散,远洒 若雨。西有鸾冈,洪崖先生乘鸾所憩泊也。冈西有鹄 岭,云王子乔控鹤所迳过也。有二崖。〈似当作峰〉号曰大萧、 小萧,言萧史所游萃处也。雷次宗云:“此乃系风捕影 之论,据实本所未辩,聊记奇闻,以广井鱼之听矣。”又 按谢庄诗,庄常游豫章,观井赋诗,言鸾冈四周有水, 谓之鸾陂,似非虚论矣。东太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 北与城齐,南缘回折至南塘,水通大江,增减与江水 同。汉永元中,太守张躬筑塘以通南路,兼遏此水,冬 夏不增减,水至清深,鱼甚肥美。每于夏月,江水溢塘 而过,民居多被水害。至宋景平元年,太守蔡君西起 堤开塘为水门,水盛则闭之,内多则泄之,自是居民 少患矣。赣水又东北,迳王步,步侧有城,云是孙奋为 齐王镇此城之渚,今谓之王步,盖齐王之渚步也。郡 东南二十馀里,又有一城,号曰齐王城,筑道相通,盖 其离宫也。赣水又北,迳南昌左尉廨西。汉成帝时,九 江梅福为南昌尉,居此,后福一旦舍妻子去九江传 云得仙。赣水又北,迳龙沙西,沙甚洁白,高峻而陁,有 龙形,连亘五里中,旧俗九月九日升高处也。昔有人 于此沙得故冢,刻砖题云:“西去江七里半。”筮言其吉卜言其凶,“而今此冢垂没于水,所谓筮短龟长”也。赣 水又迳椒丘城下,建安四年,孙策所筑也。赣水又历 钓圻邸阁下,度支校尉治,太尉陶侃移置此也。旧夏 月邸阁前洲没,去浦远。景平元年,校尉豫章因运出 之力,于渚次聚石为洲,长六十馀丈,洲里可容数十 舫。赣水又北迳鄡阳县,王莽之豫章县也。馀水注之。 水东出馀汗县,王莽名之曰“治干”也。馀水北至鄡阳 县注赣水。赣水又与鄱水合,水出鄱阳县东,西迳其 县南,武阳乡也。地有黄金可采,王莽改曰“乡亭。”孙权 以建安十五年,分为鄱阳郡,水又西流注于赣,又有 僚水入焉。其水导源建昌县,汉元帝永光二年,分海 昏立。僚水东迳新吴县,汉中平中立。僚水又迳海昏 县,王莽更名宜生,谓之上僚水,又谓之海昏江。分为 二水,县东津上有亭,为济渡之要。其水东北迳昌邑, 而东出豫章大江,谓之“慨口。”昔汉昌邑王之封海昏 也,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世因名焉。其一水枝分 别注入于循水也。
又北过彭泽县西。〈注〉循水出艾县,而东北迳豫章宁 县,故西安也。〈汉地理志豫章艾县有修水东北入湖此注作循误也〉晋太康元 年,更从今名。循水又东北,迳永循县,汉灵帝中平二 年立。循水又东北注赣水,其水总纳十川,同凑一渎, 俱注于彭蠡也。
北入于江。〈注〉大江南赣水总纳洪流,东西四十里,而 清潭远涨,绿波凝净,而会注于江川。
按:《隋书地理志》,南康郡,“赣。”〈注〉旧曰南康,置南康郡。平 陈,郡废。大业初,县改名焉,寻置郡。有储山,有赣水。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赣水,《山海经》云:出聂都东 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汉·地理志》云:赣县,豫章水出 西南,北入大江。”《通典》云:“虔州赣县有章水,贡水合流, 故曰赣。”〈注〉郭璞云:“赣水出南野县西北。南野,今南安 军大庾县,聂都山在县西南,虔州今改为赣。东江发 源于汀州新乐山,经雩都会于章水,西江导源于大 庾县之聂都山,与贡水合。”
按《方舆胜览》江西路赣州赣水,“东江发源于汀州界 之新乐山,经雩都会于章水;西江导源于南安大庾 县之聂都山,与贡水合,会于赣水。二水合而为赣,在 州治后,北流一百八十里,至万安县界。由万安而上, 为滩十有八,怪石如精铁,突兀廉隅,错峙波面。自赣 水而上,信丰、宁都俱有石碛险阻视十八滩,故俚俗” 以为“上下三百里赣石”也。
按《汀州府志》,“长汀县城西七里有展旗山,峦岫逶迤, 达瑞金界,有牛岭,又有白头岭,又有新路岭,上有隘, 亦名隘岭,赣水出焉。”
按《瑞金县志》:“贡水出汀州新乐山白头岭,下流五十 里抵县前,与绵水合流,经会昌雩都,会章水。”
按《南安府志》:“大庾县治西南一百二十里有聂都山, 高一百六十仞,连亘四十里,赣水出此,东流注江,入 彭泽。”
章江水自县西来,横郡治南门之外,过东折往巽方, 复折西北,经南野县赣县,至干豫章,故名。又入于彭 蠡,又谓之彭水。昔郡皆谓“南野”,此水发源者也。又谓 之赣水,以其经于赣也。聂都之山,赣水所出,今赣郡 水谓之“贡水”,合章水,乃名为赣。此水出聂都沙溪洞, 如星宿海然。
按《南康县志》,“南野水在县治西,一名南野湾”,源出豫 水,历南坑口与莲塘会赣水
按《赣州府志》:贡水在府城东。《汉志》名湖汉水。源出汀 州府新乐山,西经瑞金,南过会昌,北会宁都、石城、安 远、雩都、兴国、信丰、龙南之水,流至府东,环城而北,与 章水合流。
章水在府城西。《汉志》名彭水。源出南安聂都山,自大 庾东折而北,经南康,会上犹水,至府西,环城而北,合 贡水,是为豫章水。
赣水在府城北,章贡二水合而为一,故名。北流三百 里至万安县,其间有滩十八,怪石多险。折而东,经吉 安、临江,达南昌,而汇于彭蠡湖。按桑钦《水经》云:“赣水 出豫章南野县,西北过赣县东。又西北过庐陵县西。 又东北过石阳县西。又东北过新淦县西。又北流入 于大江。”《水经注》:“豫章水导源东北流,迳南野县北,迳” 赣县东,会湖汉水。水出雩都县,导源西北流,迳金鸡 石,西北迳赣县东,西入豫章水。《山海经》曰:“赣水出聂 都山,东北流注于江,入彭泽西。”班固称南野县彭水 所发,东入湖。汉水庾仲初谓大庾峤水北入豫章,注 于江。《前汉·地理志》曰:豫章水出赣县西南,北入大江。 雩都湖汉水,东至彭泽入江,行千九“百八十里。”《后汉· 郡国志》曰:“赣有豫章水。”刘歆曰:“湖、汉等九水入彭蠡, 故言九江。”《注》又曰:“豫章、湖、汉及赣,并通称也。”盖控引 众流,总成一川,虽称谓有殊,言归一水矣。雷次宗《豫 章记》云:“赣县豫章水,出郡西南,故以名郡。虽十川均 流,而北源最远,故受名焉。”应劭《汉官仪》谓:“城南松阳 门有樟树,垂荫数亩”,郡以此得名。又一说也。独刘澄之云:“县东南有章水,西有贡水,二水合赣字,因以名 县。”郦道元以为谬,谓刘氏专以字说水,而不知远失 其水之实。盖缘《经志》止有豫章湖、汉赣水,“赣”一作赣, 亦作“赣”,而无贡水名,岂“赣”、“贡”二字同音,而刘之谬误 或在是,故道元从而驳之与?然章贡水合为赣,诸载 籍亦有之。若豫章郡以赣水得名,次宗南昌人,所记 当不妄,今并存之以备考。
螺湖绕府城西北,而东流注于赣江。
长步水在府城西北四十里。源出黄家山,四十里流 入赣水。
龙溪水在府城北一百里,源出黄竹岭,流入赣水。 梁水在府城北一百六十里,源出龙头岭,西流入赣 水。
皂水在府城北二百馀里,自东流出皂口,会赣水 按《吉安府志》,赣江在府城南,原本章贡二水北流至 赣县始合,故谓之赣。三百里至万安县,其间十八滩, 水性湍险,惟黄公滩为甚。东坡南迁,讹为惶恐,舟过 此其险始平。赵抃守虔州时,未置万安县,地尚隶虔, 尝疏凿惶恐。以上八滩,按《陈史》,赣水旧有二十四滩, 多巨石。陈高祖发虔州,水暴涨,高数丈,三百里间巨 石皆没,今止有十八滩云。折而东六十里,逾泰和,东 北流八十里,经邑界以达郡城。又东北四十五里,经 墨潭而下吉水,过临江,至南昌而汇于彭蠡。
王江在庐陵县东南五十里,源自富田之上而来,至 此合明德水入赣江。
云亭江在泰和县南,一名“僧水。”源发兴国县界,西北 流至珠林入赣江。
禾水在泰和县西五十里。合永新江,又合安福江,至 庐陵神冈山下入赣江。
牛吼江在泰和县。源发自龙泉拔铁山,其间有清江、 蜀水、禾溪、横江诸水,皆经此入于赣江。
仙槎江在泰和县东。源发兴国县界小窑岭,西北流, 其间有大蓬江水、仁善江水,皆经此入赣江。
横石江水在泰和县西北,与吉水县界。一自儒行乡 大湾,有泉从石中出,一自吉水中鹄乡来,其间有清 湖水、三江桥水,皆经此入赣江。
牛吼石在泰和县西一十里。赣江自黄公滩来,皆平 澹,经此则险悍,声如群牛之吼,故名。
习溪在泰和县南。源出吉塘渡,流入赣江。
白鹭洲在泰和县东赣江中,长数里。
恩江在永丰县治东南。源发自抚州乐安、赣州宁都、 兴国三县界,合麻江诸小水,流出吉水,入赣江。 上横江水,在永丰县西北六十里,其源自龙泉潭,流 经泰和牛吼江入于赣江。
清水在永丰县城东十五里,其源发自龙头山,经元 桥入于赣江。
皂口江在万安县南六十里,其源出赣县《三龙,经》《上 造》《下造》而流入赣江。
射洲江在万安县西北六十里。发源自龙泉,流经泰 和牛吼江,入于赣江。
梁口江在万安县南八十里。发源自西平江,迳黄塘 南流入赣江。
城江在万安县北六十里。发源自蕉源,流经南州观, 合庐溪,经两江口流入赣江。
韶江在万安县西北三十里。其源来自西韶,会黄鹄 水东入赣江。
永丰水在吉水县城南。发源自抚州乐安、赣州、宁都、 兴国三县界,其间有麻江、黄竹渡、摇步、永宁、龙门、永 丰、白水、阳丰、庐陵峡、乌江诸水,皆会于此,入赣江。 吉水在吉水县南,赣江下流与永丰江合。
南溪水在吉水县西北五十里。源自中鹄乡,东流二 十里为罗陂,经柘溪,又五里出柘口,入于赣江。 同江水在吉水县西北六十里,源出分宜、安福、庐陵 之境,其间有枫子江、柿陂、何湖诸水,皆经此入赣江。 庐水在安福县城北。自庐山发源,距县一百八十里, 合二小江,东流绕县北,与王江合。又东会永新县水, 出神冈山下,入赣江。
舟湖在安福县南四十里,漕粮水次公署在焉。临江 小溪,怪石错立,峡束浪激,如霏雪纷雨,挟风作势。东 五里历复真书院,又十五里过书冈,合修水会王江 水达于赣江。
遂水在龙泉县南。其源有左右二溪,左溪一出自郴 之桂阳堀渡,一出自南安上犹之大林,至南江口始 与右溪水合。右溪之源,出自衡之茶陵沴阳,经双溪 坑至西溪口,由渡口而东,历八十四滩,乃入赣江。 五云洲在万安县北赣江滨。
按《临江府志》:“赣江自南来至郡境,又有袁江自西来 至郡境。二水合流,南经郡城北入于江,而郡治适临 焉。”此临江所由名也。自明成化末,赣水北冲蛇溪,不 复西折,止有横河一线,通其吐纳之势。于是郡城止 临袁江,不临赣江。直至城北二十里外,二水复合,水势益涨,时有冲决之患矣。
中洲在袁、赣二江之中,长二十里,广半之。
清江在府城南五里。袁、赣合流为清江。
太平江在府城西三十五里。出蒙山之阳,经华阳江 会袁江入赣江。
淦水,源出茂村乡离岭,经紫淦山至清江镇会蛇溪 水入赣江。
小皋水在府城西南十里,合袁水入于赣江。
湄湘水在新淦县南一里。自东三十里高岭发源,经 会政桥入赣江。
金水在新淦县北六十里小庐山西经庐陂,西流出 石口,入于赣江。
喻水在新喻县,一名“秀水。”其源出袁州萍乡之卢溪, 经新喻达于赣江。
界头水在新喻县南四十里。自渝水达于新淦,至于 乌口,入于赣江。
蒙山水,出蒙山之源,入十四源,合于颍江,经清江县 黄埇桥,至华阳江口入渝水,汇于赣江。
按《瑞州府志》:“曲水在府城南六十里,发源蒙山,流入 潦许口,东入赣江。”
隐泉水在府城南三十里,均山之东北,泉沸涌出于 平田,自三十六陂流出曲水桥,入清江界,合于赣水。 按《抚州府志》:“鳌溪水,在乐安县治南,源出芙蓉山,东 流至县,又西流与赣水合。”
按《南昌郡乘》:章江在府城西,一名赣江,上从丰城县 界流至南浦,折而北流,下入鄱阳湖。
蓼洲在南塘湾上。内外二洲相并,水自中流入章江。 有民居数百家,一名谷鹿洲。郦道元云:“赣水又经谷 鹿洲”,即此地也。
云韶水,在丰城县东一百十三里,源出抚州横㲼河, 东北入县界合赣江。
富水在丰城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源出罗山,西北流 合丰水,东入赣江。
丰水,在丰城县南一百八十里。出自杯山,绕丰城、剑 池,入赣江。
赣水部艺文〈诗〉
《赣水 》宋余靖
万堆顽碧耸嶕峣,壅遏江流气势骄。铁马阵横秋战 苦,水犀群乱夜声嚣。《吕梁》谩托《庄篇》险,灔滪休夸蜀 道遥。怒激波声犹可避,中伤荣路不相饶。
赣水部纪事
《吉安府志》:“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嘉靖八年赐进士 及第第一人,授翰林修撰,改左春坊赞善。罢后家居, 削迹城市,应酬礼文,辞受取与,一裁以义。时赣江水 涨,宅舍漂没,假宿田家,抚院马公森念其贫,窭馈以 数千金,又檄县使为构室,悉却之。”
《广东通志》:“黄宪,琼山人。嘉靖间举于乡,令南康。有叶 楷者,赣湖巨寇,宪条陈捕治状,抚院江一麟允行之, 檄乡民剿其巢穴,湖寇遂平。”
赣水部杂录
《临江府志》:临郡昔有谶云:“金凤洲连丞相出,乌龟石 转状元生。”金凤洲在郡东岸,袁、赣二水会于郡前,后 赣水大涨,洲遂中断,故袁水绕郡,而赣江之水自洲 外泻入大江矣。
章水部汇考
南昌府之章江
章水源出今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之聂都山,东北流 过县,经南康府城南,与豫水合,是为豫章水。又至赣 州府城北,与贡水合,是为赣水。下流至南昌府城西, 汇于鄱阳湖。
考
按:“《方舆胜览》,江西路隆兴府章江源出豫章。”
按:《续文献通考》:“江西南安府,章江,源出大庾县之聂 都山,经南康县东流会贡水。”
按《明一统志》江西南昌府,章江在府城西,一名赣江。 上从丰城县界流至南浦,折而北流,下入鄱阳湖。 按《江西通志》,章江在南昌府城西。南江自南来,西历 滕阁,北抱龙沙,注鄱湖。按章水出南安之聂都山,东 北至大庾,经南康而会豫水,是为豫章水。至赣州又 会贡水,是为赣水。《后汉志》云:“赣有豫章水。”郦道元云: “赣水北迳南昌县城西,又北迳龙沙西”是也。章水发 源最远,控引众流至此,故江独以章名按《南安府志》:章江水自西来,横郡治南门之外,过东 折往巽方,复折西北,迳南野县赣县,至于豫章,故名。 又入于彭蠡,又谓之彭水,昔郡皆谓南野,此水发源 者也。又谓之赣水,以其经于赣也。聂都之山,赣水所 出,今赣郡水谓之“贡水”,合章水,乃名为赣。此水出聂 都沙溪洞,如星宿海然。又各乡亦有诸流西来。又湖 广之郴州桂阳有孤山,水自西北来,入南安界。又大 庾岭谓之“峤。”峤水南来,会为江。大庾峤水北入豫章, 注于江。豫章水出赣县西南,北入于江。盖控引众流, 总成一川。
平政水在府城西南五十里。源出广东仁化县长岭, 东流合凉热水,又七十里合聂都水,通章江。
南江在府城南门外。源出聂都山,流经城南,迤逦入 章水。一名“横江”,又名“横浦。”
大沙河在府城南一十里,东流经东山麓,入章江。 南源水在府城西北七十馀里,源出南源山,下流入 章江。
凉热水在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水源一温一冷。热 水池围二丈馀,深尺馀,流四步,合凉水,东入章江。 大里水在府城东十五里,源出丫山,经大里桥出,合 章江。
灵岩水在府城北二十里。源出丫山,从双牌铺流合 章江。
和溪水在府城东北三十里。源出𪩘山,经和溪村合 章江。
密水在府城东三十里。源出云山,南流经小密桥,合 章江。
慨江口在府城北八十里。源发宁州,迳建昌县,又东 流至此,与章江合。
蜀水在府城西南六十里,即筠河也。亦名“锦江。”源出 高安县,东流合象牙潭水入章江。
湛口江在府城东南四十里。源出留地坑,东流五十 里与章江合。水浅而清,故名。
池江水在府城东六十里。源出云主山,流合章江。 正泉在府城西五里。山下平地正出,俗名滚水井,泉 清洌,馀以溉田,入章江。
巽水,一名“西流水”,有二源,一出大坳头,由合江会龙 坑经马岭。一出卢源坑,由三角庙至东岳庙。二水合 而西流,会于章水。
稍水在上犹县治南十里南坝,源出石溪,由稍口八 十里至南康沙口入章水。
料水在上犹县治北三十里料村,源出赖塘坑,南流 入《章水》。
犹水在上犹县南。源出湖广郴州桂阳县,流经县东, 又东至南康入章水。
石门水在上犹县治北一百里,源出百夹洞,东南入 《章水》。
斗水在上犹县治西四十里,源出益浆,流于东南,与 县前水合入《章水》。
礼信水在上犹县治西北一百五十里。源出石溪,南 至琴江口,经县前入《章水》。
芙蓉江在南康县南门外,源出大庾县聂都山,即章 水委注也,故又名“章江。”
南野水在南康县西。一名桃水,下流合莲塘入章水。 蕉溪源发南康县西三十五里,流至浮石入章水 河。田水在南康县西一百四十里黄雀坳,源出至坪 里铅场,派分为二,其一界茆坪桑坝注龟湖而出长 龙,其一自新溪迳长龙合至坪江,又四百五十里至 太平里瑞阳江,合于章水。
封侯水,在南康县西南三十里,源出布尾,东流至小 溪,西南入凉热水,盖经凉热水入章江也。
西符水,在南康县北。源出镬山,东流二百里,至南野 口入《章水》。
禽水在南康县西北,源出禽山崇文里,东流一百五 十里,至南野口入《章水》。
大田水在南康县西北四十里。源出景泰阳山,东流 三百里入《章水》。
丰水,在丰城县南一百八十里。源出杯山,西北流绕 剑池,会富水,至小港口入章江。
崇义水在崇义县西南八十里。源出崇义里,入章江。 带围水在崇义县北,源出大嶂山,自西绕城而东,会 于东溪,合上犹江入章江。
牛皮龙水在崇义县六十里。源出湖南益桨,经牛皮 山东流入章水。
义安水在崇义县西六十里。源出玉泉山,流经义安 村入《章水》。
麟潭水在崇义县西一百里水竹坑口。源出益浆,有 兽见潭上如麟,因名。东北入章水。
西符水在崇义县东南六十里。源出镬山,东流出南 康南野口,入《章水》。
南源水在治西南五十里。出南源山,东转流合符江口入《章水》。
按《瑞州府志》:“锦江一名蜀江,一名锦水。自袁之万载 发源,至上高合新昌水入江,经府城东入于章水。 凌江在上高县南,发源袁州之万载八叠山,于龙河 渡东流分脉,经县城与滕江合流,入于章水。”
滕江绕上高县治,会凌江入于章水。
按《袁州府志》:“秀江,从上源稠江流至府北,下经分宜 县入临江府,合章水。”
按《赣州府志》:“章水即彭水。源出南安府聂都山,流至 府城西,环城而北,会于贡水。贡水源出汀州新乐山, 西经瑞金,南入会昌,北会雩都、宁都、兴国、信丰之水, 流至府城东,环城而北,与章水合,是为赣水。北流至 万安,又北入鄱阳湖。”
锦江水,源出陈石岩,下流五十里扺瑞金县前,又合 乌村智水、铜钵山灞水、罗田浮图水,流经会昌、雩都, 绕府城入章水。
按《南昌郡乘》,章江在府城南,来自丰城界,至南浦北 流入鄱阳湖。
筠湖自瑞州高安县流入境内,与章江合流。
曹溪水,在南昌县西南八十里。其脉分自三江,与西 洛水合流入章江。
蓼洲在南塘湾上。内外二洲相并,水自中流入章江。 杨子洲在城西北章江中。
凤凰洲在章江中。
章江堤在府城西章江门上下。成化间,巡视大理卿 夏时正因江水啮岸,迫于濠,捐官银修砌,未竟。成化 十二年,知府祝续成其绩。
章水部艺文〈诗〉
《南昌晚眺 》唐·韦庄
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 宅,落霞红衬贾人船。霏霏阁上千山雨,嘒嘒云中万 树蝉。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家楼在斗牛边。
豫章江楼望西山有怀 陈陶
水护星坛列太虚,烟霓十八上仙居。时人未识《辽东 隺》,吾祖曾传《宝鼎书》。终日章江催白鬓,何年丹灶见 红蕖。桃花谷口春深浅,欲访先生赤鲤鱼。
春日同诸宗侯游章江寺 明熊洪
苍茫远树接天齐,矫首扶筇溪复溪。寺峙江滨舟似 屋,春归沙岸絮如泥。松风恰响幽人梦,花雨宁邀俗 士题。谁念王孙芳草绿,等闲游过画桥西。
章水部纪事
南昌郡乘汉章文豫章人高祖遣灌婴讨定南方文 献地于婴筑豫章城郡人怀之祀于章江之滨。
涢水部汇考
水经之涢水
涢水源出今湖广德安府随州大洪山黑龙池,东流 过府城西北隅,又东流与漳水合,入云梦泽。又合泽 水至安河会襄水、沔水,又东至汉阳府汉口,入于江。
考
按:《水经》,涢水出蔡阳县。〈注〉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 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盘基所跨,广圆一百馀 里。峰曰“县钩”,处平县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 石门,夹鄣层峻,岩高皆数百许仞。入石门,又得锺乳 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锺乳,凝膏下 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幽穴潜远,行者不 极穷深,而穴内常有风势。〈旧本作风势吴本改作风热〉火,无能以 经久故也。涢水出于其阴,初流浅狭,远,乃广厚,可以 浮舟筏巨川矣。时人以涢水所导,故亦谓之为涢山 矣。涢水东北流,合石水,石水出大洪山,东北流注于 涢,谓之小涢水,而乱流东北。迳上唐县故城南,本蔡 阳之上唐乡。旧唐侯国。《春秋·定公三年》,“唐成公如楚, 有两肃霜马,子常欲之,弗与,止之。三年,唐”人窃马而 献之,子常归唐侯是也。涢水又东,《均水》注之。水出洪 山,东北流迳土山北山上。〈山上二字疑脱误〉土山又东北流, 入于涢水。涢水又屈而东南流。
东南迳隋县西。〈注〉县故隋国矣,《春秋左传》所谓“汉东 之国。”隋〈左传作随〉为大者也。楚灭之,以为县。晋武太康中 立为郡。有溠水,出县西北黄山,南迳㵐西县西,又东 南,㵐水入焉。㵐水出桐柏山之阳。吕忱曰:“水在义阳。” 㵐水东南迳㵐西县西,又东南流于溠。溠水又东南迳隋县故城西。《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左传 作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 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 故谓之“断蛇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侯珠”,亦 曰“灵蛇珠。”丘南有隋季良。〈左传作梁〉大夫池。其水又南,与 义井水合,水出隋城东南,井泉尝涌溢而津注,冬夏 不异,相承谓之“义井。”下流合溠溠水,又南流注于涢 涢水,又会于支水,水源亦出大洪山,而东流注于涢 涢水。又迳隋县南,隋城山北,而东南注
又南过江夏安陆县西。〈注〉《辽水》:〈当作随水〉出隋郡永阳县 东石龙山,西北流,南回迳永阳县西,历横尾山,即《禹 贡》之陪尾山也。辽水又西南,至安陆县故城西,故郧 城也。因冈为墉,峻不假筑。涢水又南,迳石岩山北,昔 张昌作乱于其下笼彩凤以惑众。晋太安二年,镇南 将军刘弘遣牙门皮初与张昌战于清水,昌败,追斩 于江夏。〈旧本作斩于江矣吴本改作斩于江夏按晋书刘弘传云追斩张昌于下隽山〉即《春 秋左传定公四年》,“吴败楚干,柏举从之,及于清发。”盖 涢水又东南流,而右会富水,出竟陵郡新市县东北 大阳山,水有二源也。大富水出山之阳,南流而左合 小富水,水出山之东,而南迳三王城东,前汉末王匡、 王凤、王常所屯,故谓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文字阙 落,不可复识。其水屈而西南流,右合大富水,俗谓之 “大泌水”也。又西南流,迳杜城南。〈按汉志江夏郡有云杜县杜城疑误〉新 市县治也。《郡国志》以为南新市也。中山有新市,故此 加南,分安陆立县。又王匡中兴初举兵于县,号曰“新 市兵”者也。富水又东南流于安陆界,左合土山水,世 谓之章水。水出土山,南,迳随郡平林县故城西,俗谓 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中兴之始,兵有“新市”、“平林” 之号。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东入于涢。涢水又迳 新城南,永和五年,晋大司马桓温筑涢水,又会温水。 温水出竟陵之新阳县东泽中,口径二丈五尺,垠岸 重沙,端静可爱。静以察之,则渊泉如镜,闻人声则扬 汤奋发,无所复见矣。其热可以𬊈鸡,洪浏百馀步,冷 若寒泉,东南流注于涢水。又右得潼水,潼水出江夏 郡之曲陵县西北潼山,东南流迳其县南,县治石潼 故城,城圆而不方,东入安陆,注于涢水。
又东南入于夏。〈注〉涢水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 入于沔,谓之“涢口”也。
按《方舆胜览》。湖北路德安府,“涢水在安陆西北,绕城 西隅入云梦。”
按:《续文献通考》:“湖广德安府涢水,在府城西北,源出 陪尾山石岩下,绕城西隅,东流入汉。”
按《汉阳府志》,涢水在汉川县东四十五里,自随州东 南流,经云梦入本县界,至涢口与汉水合。
按《湖广通志》:“涢水源出随州大洪山,东流迳德安府 城外,又东流合漳水入云梦泽,又合泽水至安河会 襄水。沔水东流至汉口入江。”
按《德安府志》:“涢水在府治外一里,出大洪山黑龙池, 绕城西北隅,东流至黄港,与漳水合,入云梦泽,至安 河,会襄水、沔水,又东流至汉口入江,俗称府河渡,亦 名石潼。”
漻水在府治西北五十里。源出应山,会于涢。
漳水在府治西南五十里。源出大洪山,东流会于涢。 青龙潭在府治西三十里,涢水所经。
滚钟潭:在府城外东北隅。相传有滚钟于此,遂成潭 水。自此绕城而西,会至东三板桥水入涢。
石牛潭在府治西北二十五里,俗名斗牛石,舟人畏 之。《舆地纪胜》云:“水中有石如牛,涢水所经。”
随州涢水,源出大洪山黄仙洞,绕州前南流,下入汉 江。
“黑龙池”,在大洪山北,即涢水源也。泉穴极深。
溠水在栲栳山汪家店东南,与鲁城河会于唐县镇。 至治西安贵会㵐水入于涢。 浪水,在州南四十里。出于大猿,东南流至于光化,入 于涢。
㵐水出太山,南至随州西,名“扶恭河”,又名“浮缨河”,入 于涢。
暖水,在大洪山下,入于涢。
安陆县涢河绕城西流,入云梦泽,会汉水入江。山水 穾发,害田稼,旱则可引溉田。
云梦县县河在县南里许,涢水之支流也。
史河,在县西北三十里安陆境。涢水故道。
石羊湖在县东南三十里,经刘家隔,会流入涢口。 西河在县西二里,即涢水。
孝感县沦河,即涢水支流,迳云梦八埠口,其东为瀹 河湖。
瀖河,源出白兆山,达云梦,入涢。
应山县白泉河,在县东三十里,入《涢水》。
应城县汤池港,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源出玉女泉,入 景陵境,注于汉水,至涢口。
温泉,在县北六十里京山上。渊静如鉴,闻人声则汤辄奋发,其热可以𬊈鸡,东南流注于涢。
按《汉阳府志》:汉阳县涢水,在县治西北一百里。旧志 曰:“其源出陪尾,经德安孝感至此。名涢口者,专流入 汉也。晋陶侃为杜曾所败,将奔涢口,即此。”《通典》:安陆 县有涢水,亦名涢口,境内临漳山,晋安陆县治在焉。 唐人有诗云:“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直到穆陵西。”《水 经注》:涢水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入于沔,谓之 《涢口》也。
破冈:在县治东八十里。涢水经流其下。
汉川县涢水,在县治东北三十里。自随州来,经云梦, 入本县界,至涢口与汉水合。
大松湖在县治北一十八里。上达景沔,下通涢汉。 扬子港在县治北二十里,即襄汉支流。至柘树口仍 与涢水合。
府河口在刘家隔西边,通涢水。
算河在县治北三十里。源出随州,经孝感县,出柘树 口与涢水合。
安河在县治东北三十里。源出随州,经孝感县合于 《涢水》。
涢口在府治东北三十里。其源自随州,经云梦县至 涢口。
涢水部艺文〈诗〉
《涢口 明》·潘之恒
《汉口至涢口》,晨昏两见星。开篷荒雾白,系缆断烟青。 蛾月闺情引,渔歌旅梦醒。朱弦弹不尽,容易感“湘灵。”
涢水晴波 高联捷
汎汎城西水,泱泱日夜流。波清时见底,风正促行舟。 野旷天容瘦,云空月色遒。朝光生潋灔,相对一闲鸥。
涢水部选句
唐刘长卿《闻虞沔州有替将归上都登汉东城寄赠》 诗:“淮南摇落客心悲,涢水悠悠怨别离。”
李涉《经涢川馆寄使府群公》诗:“涢川水竹十家馀,渔 艇蓬门对岸居。”
涢水部纪事
《宋史五行志》:“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六月,均州涢水、汉 江并涨,坏民舍人畜,死者甚众。”
沮水部汇考
湖广之沮水
沮水源出今湖广郧阳府房县之房山,东南流至荆 州府远安县东,与漳水合流。又南过安陆府当阳县 南,与沱江合流。又东至枝江县界,入于江。
考
按:《汉书地理志》,“南郡临沮。”〈注〉应劭曰:“沮水出汉中房 陵,东入江。”师古曰:“沮水即《左传》所云江、汉沮、漳,楚之 望也。”
汉中郡“房陵。”〈注〉《东山》,沮水所出,东至郢入江。
武都郡河地。〈注〉泉街水,南至沮入汉。
沮。〈注〉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
按:《水经》,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淮水东南过临沮县界。 〈注〉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 高峰霞举,峻竦层云。《山海经》云:“金玉是出。”亦沮水之 所导。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高诱云:“荆山在左冯翊 怀德县。”盖以洛水有漆沮之名故也。斯谬证耳。杜预 云:“水出新城郡之西南发阿山”,盖山异名也。沮水东 南流,迳沮阳县东南,县有潼水,东迳其县南,下入沮 水。水又东南,迳汶阳郡北,即高安县界。郡治锡城,县 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邑,义熙初,分新城立,西表悉 重山也。沮水南迳临沮县西,青谿水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谿之源也。口径数丈,其深 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无时,以秽物 投之,辄能暴雨。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青 谿为名。寻源浮谿,奇为深峭。盛弘之云:“稠木傍生,凌 空交合,危楼倾岳,恒有落势。风泉传响于青林之下岩猿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苦目不周玩,情不给 赏,是以林徒栖托,云客宅心,泉侧多结道士精庐焉。” 青谿又东流入于沮水。沮水又屈迳其县南,晋咸和 中为沮阳郡治也。沮水又东南,迳当阳县北,县城因 冈为阻,北抗沮川,其故城在东一百四十里,谓之东 城,在绿林长坂南,长坂即张翼德横矛处也。沮水又 东南,迳驴城西、磨城东,又南迳麦城西,昔关云长诈 降处,自此遂叛。《传》云: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沮 水又南迳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 云“西接昭丘”是也。沮水又南与漳水合焉。
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南,入于江。〈注〉沮水又东南,迳长 城东,又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沮口”也。
按:《隋书地理志》,“房陵郡永清。”〈注〉旧曰“大洪”,后周改焉。 有沮水。
按:《明一统志》湖广郧阳府,沮水在房县西南,源出景 山,东流入汉江。《左传》:“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按:《湖广通志》,安陆府沮水在当阳县城北一里,源出 房陵县,流过临沮县,与漳水合流,通沱江,至枝江县 界入大江。
郧阳府“沮水”,在房县南五里。
按《荆州府志》,远安县,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淮水东南 过临沮县界,出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 远安,古临沮也。沮水出县西,纳漳水。又青溪水注之。 青溪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 口径数丈,其深不测,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青 溪为名。青溪又东入于沮水。沮水又东南经当阳县 北,又南迳楚昭王墓,又南与漳水合焉。
灵水溪:在旧城西北十里,源出洞中,有深潭,以石投 之,似锣鼓声,东与沮水合。
枧水口在县北八十里。源出鸡头山石穴中,土人作 枧,引水灌田,南流入于沮。 《石洋河》,源出甘霖洞,东经新城西,又经城北,环城曲 折二里许,东入于沮。
按《安陆府志》:汉西县沮水,源出房陵县,过远安县与 漳水合流,俗名河溶,通沱水,至枝江县入于江。 玉泉在覆舟山迳寺东,又迳当阳治前入于沮。 远安县鬼谷洞山与当阳接壤,相传鬼谷子尝游此 山之阴,沮水迳焉。
沮水部纪事
《宋史孟珙传》:“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拜宁武军节度 使,四川宣抚使。淳祐四年,兼知江陵府。珙至江陵,登 城叹曰:‘江陵所恃三海,不知沮洳有变为桑田者,敌 一鸣鞭,即至城外。盖自城以东,古岭先锋,直至三汊, 无所限隔。迺修复内隘十有一,别作十隘于外,有距 城数十里者。沮、漳之水旧自城西入,水因障而东之’”, 俾绕城北入于汉,而三海遂通为一。随其高下,为匮 蓄泄,三百里间,渺然巨浸。土木之工百七十万,民不 知役。绘图上之。
沮水部杂录
《左传》:“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华阳国志》“泉街县水入沮,合汉也。”
《述异记》:“沮、涣二水,波文皆若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