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002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卷 |
第二卷目录
职方总部艺文
舆地论 〈臣〉蔡方炳
前题 前人
地势论 前人
增订广舆记序 前人
车书图考序 〈臣〉张蜚声
方舆图书序 〈臣〉嵇仞𪩘
坤舆图说序 〈臣〉艾儒略
职方总部纪事
职方总部杂录
京畿总部汇考一
京畿建置沿革考
京畿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京畿星野考
职方典第二卷
职方总部艺文
舆地论 〈臣〉蔡方炳
“‘古之善治国者,未有不审疆域之冲僻以措为方略, 因事体之繁简以善其敷施,察土俗之淳漓以异其 恩威者也。故立朝行政者,在乎周知天下之利病;受 职分猷者,在乎周知一方之利病,而利病未易悉也。 有为百年之利病,则循其固然,去其太甚可也;有为 一时之利病,则更弦期其必调,拯溺不得不急者也’。 有此方之利行于彼而未必利,昔日之利行于今而 反不利者,当因时而制宜者也。有人初以为病,及其 成功而转为利。人未受其病,究其流弊而足为害者, 当先事而图维也。”若此等类,非从疆域冲僻、事体繁 简、土俗淳漓中辨之如列眉,何由使治道缓急运之 如指掌乎?今天下之士,绝不识天下之大所谓冲僻 繁简淳漓者何?若一旦临事,唯有避冲求僻、畏繁就 简、喜淳恶漓之思,能随时随地以施其实政者有几 人哉?夫天下之不能尽僻尽简、尽淳者,势也。而即其 为冲为繁为漓者治之,岂尽无术?或曰:“疆域冲僻有 定耳,若事体则更变不常也,土俗则美恶可易也。然 繁者岂必遽简,漓者”岂必遽淳?故不复论其形势,而 第考其丰亨凋耗之大略,则抚循拯救之方,从可思 矣。如盛京为畿甸重地,根本系焉,顺天役赋并繁,事 务掣肘,真定、保定路极冲要,河间亦然,而更多水患, 皆抚辑为难。且其中有圈为满洲庄地者,失业之民 尤宜怜惜。惟顺德俗淳讼简,大名、广平地僻土饶,稍 为易“治。至永平一带,向以逼近边陲,防守最为劳费, 今则无是患矣。”江南之江宁以及苏、松、常,皆为赋重 役繁之地,而苏为最,松次之,常又次之。合之镇江,其 财赋肩天下之半,而苏州又肩诸府之半。苏田亦等 耳,而赋独重者,不过因苏民为张士诚死守。故明太 祖听刘基言,重其粮以苦之,垂二百八十年矣。民谣 有云:“一亩田无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 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又有“黄金齐北斗,莫买洛 阳田”之句,先朝且然,况在今日,为民上者肯念及此, 吴民庶有瘳乎?若谓习俗刁伪,则质本柔弱,未为难 治也。镇江与太平、宁国、安庆、池州,皆民朴产瘠,吏事 殊简,特镇江为专阃重地,稍异于昔。徽俗健讼逐末, 且有山寇,守令非廉而有威,不能安于其职也。江以 北,庐为善地,淮、扬冲要,而淮为转漕之地,烦剧尤甚。 凤阳地广而荒,与淮北一带不困赋而困役。徐、邳俗 悍业盐,水陆孔道,州邑疲敝,为已极矣。“山东、济、兖、东, 患在役重,其民顽,轻于流移;登、青、莱,患在赋繁,其民 悍,敢于武断,且济、清依山多矿盗,登、莱濒海多盐徒, 临、淄之间多奸侠,单、曹之境多奸民。”绥辑之外,尤当 注意于不虞之戒者也。山西昔为冲边,今为内地,但 地皆山产则瘠,民鲜葢藏则贫,此太原、汾州、潞泽之 大概也。惟平阳可称富庶,然其实止蒲、绛、临汾、太平、 襄陵、曲沃、翼城足当富庶之称耳。休养之道,责“在民 牧矣。陕西外临三边,皆重镇也。内控八郡,半多凋敝。 比年生聚教训稍有可观。西凤、汉中虽饶裕而冲,供 应颇难。延庆、平凉、临巩逼近边陲,向有锋镝死亡之 虞,今则可谓安堵矣。河南夙称乐土,向因残破,土地 荒而人民少孑遗,殊不堪命。今能复其旧俗否也?开 封、河南、卫辉、怀庆、彰德五郡冲”繁则同,而彰德尤甚。 归德地联数省,宿奸大猾,时杂处焉。南阳疲弊,亦非 一日。殷富则汝、蔡差优,劲强则河、洛为最也。浙江亦 财赋要区,顷岁海氛未靖,宁、绍、温、台时被蹂𨅬,罢兵 辍饷,未敢言也。况定海为两浙门户,怀安攘之远图 者,奚容一日忘备哉?至杭、嘉、湖地似饶裕,而俗尚纷 华,赋役不均,逋“负日多,救弊补偏,诚非易事。”处州与 金、衢、严一带,山寇哨聚不常,防衅为急,而今日保釐 大臣,唯浙民独蒙其福云。江西土虽薄而民勤,赋虽急而俗啬,故犹称安壤。南昌以省会冲繁,吉安以健 讼奸猾,而豪右掣肘。田粮逋负,则二郡同之也。南赣 当闽、广之界,故称重地。饶州南枕彭蠡、九江,东据上 流;瑞州地狭民顽,抚州讼烦多盗,惟袁州、临江、建昌、 广信似易治耳。湖广民俗剽轻,其素然也。武汉、德安、 承天,民穷事烦,近为大水漂损田庐,亦未有之变。郧、 襄之间,盗又乘之。荆、岳、潜、沔,民疲地瘠。长沙稍沃,而 赋税甲于他郡。黄州浇顽,常、德困惫,辰、沅新经平靖, 俱赖民牧加意焉。衡、永僻饶,宝庆简“静,庶几可为四 川虔刘未己地方,新造尚当经始。大抵蜀地彝、汉杂 处,气习靡淳,地里辽邈,兵燹之馀,所望于生聚教训 者,非十年不为功。”福建僻处南服,福、兴、泉、漳以海为 襟,习俗犷悍,而月港、海沧、诏安、漳浦、同安、福清等属 则为溟渤要害焉。延、建、卲、汀以山为枕,民多负固,而 上杭、永定、大田、永安、松溪、光泽等属,则为逋逃渊薮 焉。福宁居通省上游,南粤系广、闽交界,尤难控制。大 抵“窥伺者未已,兵食之计不可缓也;反侧者未安,绥 靖之力不可后也。广东昔称饶富,近则师旅繁兴,残 疲已极。虽广、潮、惠、肇、南、韶诸郡盗炽事烦,雷、廉、高、琼 诸郡民淳务简,而总为南粤思息肩之日,则安辑当 何如”也?第地远法疏,官多黩货,积习讵易挽乎?广西 与广东,珠联绳贯,民情土俗,大抵相同,故昔以一大 臣总理之。云南远在天末,民隐希得上闻,大都桀骜 之习胜。今雄藩压镇,竭东南财力以保此一块土,而 西南之事一以付之矣。贵州官则流、土相参,民则汉 彝杂处,不当中土一大郡。但以一线之路“外通滇南, 故贵州开为云南也,无贵州是无云南也。”各省《大略》 如此。使能睹边陲要害,则思保障之略;睹远方凋弊, 则思拯救之术;睹盗贼,则思抚循而扫荡;睹灾伤,则 思赈恤而安全;睹冲疲,则思爱人而节用;睹刁顽,则 思更化而易俗。下吏以此而修善政,大吏以此而课 成绩,又何患政治之不返淳古,而民生之不臻康乐 也哉。
《前题》前人
“秦汉以前,天运旺于北,故天下之势举萃于西北。其 冠冕之盛,风化之美,谷粟之丰,机巧之利,财用之饶, 户口之登,毕在淮汉以北。”是以舜分天下为十二州, 淮汉以北居其九,淮汉以南止居其三。周公分天下 为九州,淮汉以北居其七,淮汉以南止居其二。汉武 分天下为十三部,淮汉以北居其九,淮汉以南止居 “其四”,是万里南邦,仅当天下四分之一而已。夫东南 之境,三代以前,荒凉实甚;春秋而下,又为吴楚之境, 两汉之际,未经缉理。自吴主孙权以来,始倚武昌为 重,更西晋南朝之时,始为重镇。兼以马援修骆越之 律,张霸兴吴会之学,王景导淮西以牛耕,韦宙教江 西以陶瓦,许荆以人伦之教新桂岭“之治。”任延锡以 诸华之风,移岭表之俗。驯至宋之南渡,而山川之改 观,民俗之变革,物产之丰阜,人才之涵养,大倍于昔。 吴特一隅,遂霸中国。于是南北成抗衡之势,而江淮 交界之地,遂为天下要害。故自淮以东,以楚、泗、广陵 为之表,则京口、秣陵得以藩蔽;自淮以西,以寿、庐、历 阳为之表,则建康、姑熟得以襟带。江西之镇,莫重于 浔阳,而舒、蕲者,浔阳之表也;湖北之镇,莫重于武昌, 而齐安者,武昌之表也;江陵、巫峡为长江之上流,则 又以襄阳、随、郢为之表焉。此为立国江左者言也。若 豳、岐、雍、冀,固自昔帝王所由兴乎?第古今来未必尽 成一统之势,则扼控要区,雄跨胜地,自不能已。如战 国七雄并起,合齐、楚、燕、赵以当西秦,而特以重轻系 之三晋。昔人谓“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诚以 三晋者,天下之肠胃也。若其居高而处天下之脊,则 关、陇是;负海而扼天下之吭,则青、齐是。昔人谓山东 之地,王者不得不可为王,霸者不得不可为霸。猾贼 得之,足以致天下不安。关中之地,北控河、朔,南挈荆 楚,东面足以临中原四塞,以为固天府之国者也。中 原以四达之郊,坐九围之冲,《春秋》之盟会聚于此,列 国之战争聚于此,鸿沟之画界,刘项之遗迹也。官渡 之相持,袁、曹之已事也。雍丘之镇,滑台之争,南北视 为胜负焉。虽守则险要之无凭,而战则搏击之最便 者。至闽、越,滇、粤昔为蛮邦,今悉与中土无异。然中国 有圣人,则“来享”、“来王”巳耳,不系天下之要害,宜周公 于此不复置属云。
地势论 前人
盖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度为九州,谓之九有, 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辅,于是土 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水有六品。何谓九州?东 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 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 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 “申土。”“何谓九山?”曰: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 行、羊肠、孟门。何谓九塞?曰:太汾、渑厄、荆阮、方城、殽坂、 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何谓九薮?曰:越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阳纡,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 隅,赵之巨鹿,燕之昭馀祈。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 水、黑水、江水、淮水。合四海之内,四方各二万八千里, 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昔禹使 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 极,各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其所产也,东 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东南方之美者,有 会稽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西南 方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 珠玉焉。西北方之美者,有昆仑之球琳琅玕焉。北方 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东北方之美者,有《斤山》之 文皮焉。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 焉。凡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 之毛,土为之肉。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 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谿谷为 牝。”是故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南 方为霍山”者,霍之为言护也,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 “西方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收获 也。北方为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中央为嵩山者,言其后大之也,后世王者至以比三 公焉。“五岳何以视三公也?能大布云雨焉,能大敛云 雨焉?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德博 大,故视三公也。“四渎,江、淮、河、济也。四渎何以视诸侯? 能荡涤垢浊焉,能通百川于海焉,能出云雨千里焉, 为施甚大,故视诸侯也。山川何以视子男也?能出物 焉,能润泽物焉,能生云雨焉”,为恩甚多,然品类以百 数,故视子男也。合而论之,山者水之源,水者山之委。 诸山皆发脉于昆仑,本虽同而末则异;诸水皆会归 于海,本虽异而末则同,所以山愈耸愈高而分则小, 水愈下愈大而合则多,其势然也。然山各镇一方,而 水则以江河为中原两大界也。是故河为北界,而济 会于河,江“为南界,而汉则会于江。”然河之源,发于崑 仑以西之星宿海,江虽发源岷山,若以云南之金沙 江言之,则江源亦本之西也。是水皆源于西也,虽因 江河以分于南北,不其会归于东海已乎?即水之两 界以观乎山,凡河北诸山,皆自代北《寰武》《岚宪》而来, 为华岳,为析城、王屋,为雷首,为太行,为恒岳,而“东为 岱岳。江南诸山皆来自岷、峨,由滇贵自广右经武冈、 宝庆至衡阳,为南岳,散为庐阜,为会稽、雁荡为金陵, 又别为闽粤。”是山之支分,又水之流派所由辨也。然 则论天下之大势,必周览乎山川明矣。若夫画野分 畿,不又有可得而言者乎?黄帝则东海南江,登空蹑 岱,至于崑峰振辔,风山访道,存“诸汗竹,不可厚诬。”高 阳任地,依神帝喾,顺天行义,始创制九州,统领万国, 东逾蟠木,西济流沙,北至幽陵,南抚交趾,日月所照, 莫不砥属。唐尧之时,禹平水土,分为九州,悉如旧制, 当时所载者山川也。冀州王都,不言所至,而壶口、碣 石、卫绛在其地焉。自是以及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 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 荆河惟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以 今考之,各州之山川岂异于古欤?所以兖州可移,而 济河之兖如故也;梁州可迁,而华阳、黑水之梁如故 也。岂非以山川定其疆界,斯固万世而可征者乎?至 于九州之内,分为五服,曰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咸暨,声教讫于四海。禹 之明德,洵可谓弘且远矣。虞舜登庸,厥功弥卲,冀北 创并部之名,燕、齐起幽、营之号,则《书》所谓“肇十有二 州,封十有二山”者也。禹复并为九州,商因之。其制,四 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 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 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闲田。天子之县内,方 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 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其馀以禄士, 以为闲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 侯之附庸,不与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 为御,千里之外曰采,曰流。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 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 遥;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千 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西不尽流沙,南 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 长补短,方三千里。”此有商疆域之概也。周武克商,自 丰徂镐,至成王时,改作《禹贡》:“徐梁入于青、雍,冀野析 于幽,营职方掌天下之士,以周厥利。”保章辨九州之 野,皆有分星。“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 具区,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其利金、锡、竹箭,民二男五 女,畜宜鸟兽,谷宜稻。”“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 泽薮曰云梦,川曰江、汉,浸曰颍、湛,其利丹”、银齿革;民 一男二女,畜及谷宜同扬州。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 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川曰荥雒,浸曰波溠,其利林漆、 丝枲;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扰,谷宜五种。正东曰青州, 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孟潴,川曰淮泗,浸曰沂、沐其利蒲鱼;民二男二女,畜宜鸡狗,谷宜稻麦。河东曰 “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野,川曰河泲,浸曰卢 维,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扰,谷宜四种。正西 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川曰泾汭,浸 曰洛渭,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畜宜牛马,谷宜黍 稷。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其 川河泲,其浸菑时,其利鱼盐,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扰, 谷宜三种。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泽薮曰杨 纡,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民五男三女,畜宜牛 羊,谷宜黍稷。”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 “昭馀祁,其川滹沱呕彝,其泽涞易,其利布帛,民二男 三女,畜宜五扰,谷宜五种。”而分天下以为九畿。中方 千里为王畿,其外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又其外 蛮貊镇藩皆曰畿,皆方五百里为之限,分五服而九。 盖禹之五服各五百里,自其一面而数之也;《职方》九 服各五百里,自其两面而数之也。大扺,周之王畿即 禹之甸服,周之侯甸即禹之侯服,周之男采即禹之 绥服,周之卫蛮即禹之要服,周之镇藩即禹之荒服, 大率二畿而当一服焉。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 七,合从《连衡》,经数十年。周后自分为东西,比其亡也, 七城而已。秦始皇初并天下,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 十六郡内史〈雍州之域〉北地。〈雍州之域〉陇西。〈雍州之域〉上郡。〈雍州之域〉九 原。〈雍州之域〉三川。〈荆州之域〉砀郡。〈豫州之域〉颍川。〈豫州之域〉南阳。〈豫州之域〉邯 郸。〈冀州之域〉上谷。〈冀州之域〉巨鹿。〈冀州之域〉渔阳。〈冀州之域〉右“北平。”〈冀州之域〉 辽东:〈青州之域〉河东。〈冀州之域〉上党。〈冀州之域〉太原。〈冀州之域〉代郡。〈冀州之域〉 《雁门》。〈冀州之域〉云中:〈冀州之域〉东郡。〈兖州之域〉齐郡。〈兖州之域〉薛郡。〈兖州之域〉 琅琊。〈青州之域〉泗水。〈徐州之域〉汉中:〈梁州之域〉蜀郡。〈梁州之域〉会稽:〈扬州之域〉 南郡。〈荆州之域〉《长沙》:〈荆州之域〉巴郡。〈梁州之域〉《黔中》:〈荆州之域〉于是兴师 逾江,平取百粤,又置闽中。〈扬州之域〉南海。〈南越之域〉《桂林》:〈南越之域〉 象郡。〈南越之域〉共四十郡,郡一守焉。其地西临洮,北沙漠, 东索南带,皆临大海,疆域之广,莫逾于此矣。汉兴,革 秦之弊,分内史为三部,更置郡国二十有三,文增厥 九,景加其四。武帝拓土开疆,初置十七,又增十四。昭 帝少事,亦增其一。至平帝元始二年,凡郡国合一百 一十有二,改“雍”曰“梁”,改“梁”曰“益”,又置徐州,凡为十三 部,司隶治河南。〈今河南府〉《豫》治谯。〈邺县〉《兖》治昌邑。〈鲁郡〉徐治郯。 〈下邳县〉青治临淄。〈北海郡〉“凉’。《怡陇》。〈天水郡〉并治晋阳。〈太原〉冀治 鄗。〈赵郡〉《幽》治蓟。〈范阳〉扬治历阳。〈今县〉益治雒。〈永昌〉《荆治》寿春。〈武陵 县〉交治。广信。〈苍梧〉“其地。东乐浪郡、西炖煌郡、南日南郡、 北雁门郡、西南永昌郡,土宇最广。光武投戈之岁,郡 国萧条,并省者八。建武十一年,省州牧,复置刺史员 十三人,各掌一州。明帝置一,章帝置二,和顺改作,其 名有九省朔方刺史”合之于司隶,凡十三部,而郡国 百有八焉。桓、灵颇增于前,复置六郡,疆理所届,何其 盛欤!三国鼎建,土宇分裂。至晋武太康元年,既平孙 氏,版图归一,凡十九州部置司,州治洛阳,兖治廪丘。 〈雷泽县〉《豫治》项:〈项城〉冀治房子。〈赵郡〉并治晋阳,青治临淄,徐 治彭城,荆初襄阳,后江陵,扬初寿阳,春后建业,凉治 武威;分三辅为雍,治京兆;分陇山之西为秦,治上邽; 益治成都;分巴、汉为梁,治南郑。〈汉中〉分云南为“宁治,云 南幽治。”�分辽东为平。治昌黎。〈安东府〉《交治龙编》。〈安南〉“分 合浦之北为广,治番禹,计郡国一百七十三,以为冠 带之国”,尽有殷周之土。及永嘉南渡,境宇殊狭,九州 之地有其二焉。元帝命祖逖镇雍丘。逖死,北境渐蹙, 于是荆、豫、青、兖四州及徐州之半,陷刘曜、石勒,而以 合肥、淮阴、寿阳四口角城为重镇。成帝时,酂守将退 屯襄阳。穆帝时,平蜀、汉,复梁、益之地。洎苻坚东平慕 容𬀩,西南陷蜀、汉,西北克姑臧,则汉水、长淮以北悉 为坚有。及坚败,再复梁、益、青、徐、兖、豫、司之地。其后,青、 兖陷于慕容德,豫、司陷于姚兴,以彭城为北境藩捍。 后梁、益陷于谯纵,唯大陵、上明、江陵、夏口、武昌、合肥、 寿阳、淮阴尝为晋氏镇守。义熙以后,虽复青、兖、司、豫、 梁、益之地,然自元帝植国于江右,终晋之世,究不能 逾淮而北,而政移于宋矣。宋武东灭南燕,西定梁、益, 北平广固,又克长安,前日诸人所悉力经画而不可 得者,次第以平,志气亦雄健矣。独惜其入关之后,不 能事形势以长国威,故东还之师,未及脱斾,而秦陇 之变,已窃发而不可御,此夏连勃勃所以得志于长 安也。至文帝元嘉,遣将北伐,水军入河,克碻、硗、滑台、 武牢、洛阳四城,其后复失。明帝时,后魏大武,一振兵 威,而淮北青、冀、徐、兖四州,以及豫州西境,拱手归魏 矣。虽到彦之统帅舟师,径趣河洛,魏人敛席而退,司、 兖之地,尝一平矣,未几而复失。柳伭景以襄阳之师 克复潼关,向义之徒,所在响应,关辅之地,尝一平矣, 又未几而复失。是晋、宋以来,凡植国于北方,未有能 久者也。刘渊父子奄有关、洛而称汉,虽赖石勒之力, 未几而反为石勒所取。石勒据河南而称赵,未几而 竟为冉闵所取。慕容隽之兴燕,慕容恪之功也;虽其 取中山,破青、齐,略取关、河之地,然不二世而遂并于 秦。苻坚之兴秦,王猛之功也,虽取洛阳,平关东,以据
中原之地,然肥水既败之后,遂分裂于慕容垂、姚苌之徒而不可禁。其馀后凉之吕光,北燕之冯跋、赫连勃勃之于夏,私自窃据,而无可久之长算,是以随起 随灭而不自知也。语北方之盛者,莫如魏,然自孝文 迁洛之后,亡形已见。其后孝明六镇之变才起,而东 西分裂之祸卒移于高氏宇文,亦可见矣。齐氏淮北 之地全少,州郡悉因宋代。其后频为后魏所侵。至东 昏永元初,沔北诸州,相继败没,又遣军北伐,败于马 圈,退屯彭城,又失寿春。后三年齐亡,始全盛也。梁氏 州郡,多法旧制,受禅数年,即失汉川及淮西之地。频 年与魏军交战于淮南北,互有胜负。虽得垂瓠、彭城, 俄而又失,又克寿春。大通初,大举北伐,城镇相次克 平,直至洛阳,暂为梁有。其后又复汉中。至东魏,将侯 景,以河南地降。逆乱相寻,有名无实。及景平后,江北 之地,悉陷高齐、汉川、蜀川没于西魏矣。陈氏比于梁 代,土宇弥蹙,西不得蜀、汉,北失淮、肥,以长江为境。宣 帝大建中,频年北伐,诸将屡捷,尽复淮南之地。更经 略淮北,大破齐军于石梁。及旋师,属高齐亡国,又总 军北伐,旋为周军所败,自是江北之地,尽没于周,又 以长江为界。及隋军来伐,自采石京口渡江而平之。 后魏起自北方,至道武,率兵下山东,攻拔慕容宝中 山,遂有河北之地,于是迁都平城。慕容氏丧败,遣将 南略地,至滑台、许昌、彭城。明元帝太常中,始于滑台、 许昌置兵镇守。太武帝时,又得蒲坂、长安。太延以后, 东平辽东,西平姑城,于是西至流沙,东至高丽。所未 得者,汉中及南阳、垂瓠、彭城、青州之南而已。其后帝 自南征,遂临瓜步,自河之南,长淮之北,皆为魏有。孝 文迁都洛阳,频岁亲征,皆渡淮沔。宣武初,又得寿春, 续收汉川,至于剑阁,兼得淮西之地。庄帝时,内难相 继,不暇外略,三四年后,分为东西魏矣。北齐神武,东 魏天平末,大举西伐,至蒲津,西魏乘胜攻陷陕州。神 武西至沙苑,西师又乘胜攻陷洛阳。其后神武攻围 西魏玉璧,不克。西师来伐,至于邙山,后神武又围玉 璧,不克。文襄遣将围颍川,拔之。于是河南自洛阳之 西,河北自晋州之西,皆入于西魏。文宣之世,命将略 地,际于江矣。幼主崇化末,西师攻拔晋州,因之国灭。 自东魏之后,天下三分,“梁陈有江东,宇文有关西,高 氏据河北。隋高祖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于九载,廓 定江表,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 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 守。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东西九千三百里,南 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未, 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极于此也。唐兴,高祖改郡为州, 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 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 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山北, 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劎南, 十曰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 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又增州三,县六。其后,北 殄突厥颉利,西平高昌,北逾阴山,西抵大漠。其地东 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东 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 里。景云二年,分天下郡县,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统之, 既而以其权重不便,罢之。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 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 十五采访使,简察如汉刺史之职。天宝盗起,中国用 兵,而河西、陇右不守,陷于吐番。至大中、咸通,始复陇 右。乾符以后,天下大乱,至于唐亡。五季迭兴,五十馀 年,更易八姓,㝢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 有州百一十一。建隆四年取荆南,平湖南,乾德三年, 平蜀;开宝四年平广南;八年平江南。至末年,凡有州 二百九十七,县一千八十六。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陈 洪进献地钱俶入朝;十四年,平太原。十五年,李继捧 来朝。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旧。其未入《职 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 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曰京东西,曰 京西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泰凤,曰河东,曰淮南 东、西,曰两浙、江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 曰福建,曰广南。东西东南际海,西尽巴、夔,北极三关。 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三十里。 崇宁四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 并黔南入广西,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 西路。当是时,共分天下为二十四路。迨宣和四年,又 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 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 谓极盛矣。嗣是,州郡沿革,无大增损,至熙宁,始务辟 土,而种谔先取缓州,韩绛继取银州,王绍取熙河,章 惇取懿、洽,谢景温取徽、诚,熊本取南平,郭逵取广源, 最后李宪取兰州,沈括取葭芦、米脂、淳图、安疆等砦, 虽尝以河东边界七百里地与辽人。当时,王安石议 葢曰:“吾将取之,宁姑与之也。”迨元祐更张葭芦等四 砦给赐夏人,而分画久不能定。绍圣遂罢分画,督诸路各乘势攻讨进筑,自三年秋八月迄元符二年冬, 凡陕西、河东置州一、军二、关三、城九、砦二十八、堡十。 又取青唐、邈州、宁塞、龙支等。建中靖国悉还吐蕃故 坏,稍纾民力。崇宁亟变前议,专以“绍述”为事。蔡京始 任童贯、王厚,更取湟、蔀、郭三州二十馀垒。陶节夫、锺 传、邢恕、胡宗回、曾孝序之徒,又相与凿空驾虚,驰骛 于元符封域之表。迄于重和,既立靖夏、制羌三城,虽 夏人浸衰,而民力亦弊。西事甫定,北事旋起,中原板 荡,故府沦没。高宗仓皇渡江,驻驆吴、会,中原、陕右“尽 入于金。东画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 存者,两浙、两淮东西、湖南北属福建、广东西十五路 而已。”建国江左,又百五十年。元兴,先并辽、金之地,次 辟宋室之疆,天下一统,亘古未有也。明祖龙兴,天下 既定,建都金陵,分王畿以外为省。成祖登基,以北平 省为行在,遂迁都焉,改曰北京,而改旧都曰南京,是 为两直隶而外,改贵州宣慰司为布政司,共十三省, 畿内郡县,亲领于六部,故曰“隶。”惟两京府南曰“应天”, 北曰“顺天”,在天子辇毂下,与内司相颉颃,不以直隶 称。又按永乐初平安南,又立交趾布政司,未几罢之。 而疆域所届,固已过于宋,敌于唐,特不及于汉耳。
增订广舆记序 前人
既置其身于天地间,讵无囊括古今、包举宇宙之志, 而势不能历九州以穷其所见,阅上下千百年以悉 其所闻,惟求之载籍,庶几得之。然载籍极博,散不可 纪,而力又不能多,聚书如邺侯之万签,茂先之三十 乘,于是摭拾旧闻,编荟成书,以资考镜。若《杜氏通典》 《郑氏通志》《马氏通考》,其尤著也。学者犹不能竟读,盖 乐简而畏繁,去难而趍易,人情类然。嗟乎!阅历不多, 见闻不广,而欲使九州之大,上下千百年之久,了然 如烛照而数计,是必不能无以烛照数计。于九州之 大,上下千百年之久,而欲裁天下之务,靡不当研天 下之几,无不悉证乎前而不为传闻所惑,垂乎后而 不为当世所讥,则更不能。故学者每兢兢求之,而又 欲得至简至易,可以览之而无遗、习之而有用者,莫 善于陆氏伯生所纂《广舆记》一书。夫考镜之所资,不 越阴阳历数,山海图志、政事沿革,人才隐显,以及殊 名诡号之物,而天官家言微渺难稽,宜俟之专门之 士。若山川土壤之殊宜,声名文物之迭出,飞潜动植 之类别,一以地为经,而以事纬之,亦彬彬可观矣。尝 读《禹贡》而知厥土之上下,读《周官》而知山川薮泽之 高广,读《风》《诗》而知士女之正淫,鸟兽草木之变态,则 此书未尝不合于经也。读《左氏》、司马氏、班氏、范氏、欧 阳氏诸史而知立事行政之得失,嘉言懿行之昭垂, 则此书未尝不合于史也。远合于经史之遗意,近则 与《一统志》相表里,特不载科第之目、土田户口之数, 以避进士录黄白册之诮。此所以为文人之绪言,而 骚雅之士恒尚之也。第胜代遗闻,缺焉弗载。余为采 辑补缀,颇为详备,岂犹是伯生、陆氏之士云尔哉?余 曩谬承纂修《江南通志》之役,得揽大江南北之胜,其 可以资考镜者何限?自伤鄙贱,弗获如太史公遍游 名山大川,采取旧俗风谣,残文断句,以成一家言;又 弗获如“《兰台》《虎观》”诸英,窥内府之藏,搜金石之秘,以 穷其讨论,仅沾沾是书,庸有当乎?然称说“先民”,或亦 士君子所不弃也。今
天子运际昌期,特命纂修《一统志》以昭同文之治。煌 煌巨典,自足轶宇宙而超今古。然《一统志》则职详,而 “广舆记”则职要,然云霞丽天而文绣亦焕其采;江湖 行地,而沟洫亦润其流。云霞江湖自成其大,文绣沟 洫自成其小;天地之间,正以小大并存而益彰其盛。 虽然,予尝闻象山陆子之言矣:东海有圣人出焉,此 “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 此理同也。”得乎此心此理之同,将印之千百世以前, 千百世以后,九州以内,九州以外,无不廓然符合,岂 区区一水一山,一言一行,遂足尽囊括包举之妙哉?
《车书图考》序 〈臣〉张蜚声
“昔酂侯收咸阳图书,故能周知天下山河关隘,及户 口盈虚之数,以佐时建竖”,诚得志经世者之能事已。 即学士家呫哔一室,睹前人往事,其道途郡邑为平 日辙迹所历者,必更爽然会心,与悬想于空文者不 同,是域图亦诵读之要务也。九州自禹迹规画方员 之后,为此图者,汉有班孟坚《舆地志》,今郡邑已非昔 日之旧。继是,而《水经注》《山海经》等书,语涉荒唐,其于 此道未尽善也。迩来朱、罗、潘、陈诸公,各有辑本,建置 因革,亦云备矣。奈卷帙犹烦,传摹多讹。其稗说里谭, 既无足取。至于州镇,或南北易向,远近岐形,当详反 略,岂作志之本务乎?余友薛君,苦心芸业,间亦留心 世务,编《车书图考》数帖,辞颇易简,事则详尽。至于《边 防》《海运》,《江防》《海防》,寸指之间,敷指数言,俱有领要,真 米可聚为山谷,箸可借为前筹者,我
兴朝膺天启运,指臂万方,“西南一尉,罔稽声教。若按 图而索之,何者可敷文教?何者可奋武威?”又未必非主张“世道”者之一助矣。
《方舆图书》序 〈臣〉嵇仞𪩘
地之有志,自《禹贡》始也,至《职方》而加详,至司马迁之 《货殖传》、班固之《地理志》而愈详。地之有图,自元人朱 思本始也,至罗念庵、陈伯玉而加备,至仪甫薛先生 之《车书图考》而益备。先生具奇伟卓荦之才,而刻志 镵心于经世之业,上自天文星历,以下及于兵盐河 漕,无不发栉而缗贯之。余尝观其所次日月五星、三 垣二十八宿,虽古之甘、石二家不能易也。其所次交 蚀岁差、时刻分秒,虽古之洛下闳、僧一行、郭守敬诸 人不能易也。已又出其《车书图考》,皆其所身历而目 见之者,而非传说窕言之士,徒剽旧闻,止同帖括讲 簏之具已也。余尝怪古今人不甚相远,至伯益所记, 如“东自大壑迄于赤水,以至不周附”禺,皆人迹之所 未蹍,一切轮蹄舟楫之所未至者,而其中女娲之肠, 女丑之尸,历历皆目睹焉。至读管敬仲之书,其手实 七尺而二十施,五山、十二草、九州、三土、九十物,胪列 而标命之,岂古人真有夸父之足,章亥之步?而要其 所以诠次而详志之者,亦足以见古人留心地职,其 学问该博如此也。今“天下东起蓟、辽,涉云中、上谷,西 接陇、蜀,南及苍梧、象郡、百越之地,纵横不过万里。此 其居大地之中,仅如黑子之著面。然而瓯粤之人,有 终身而不知罽者矣,秦晋之人,有白首而不识黂者 矣,又况其骋目于八荒之外乎?”先生生长齐鲁,足迹 半天下,因取秦、汉以来图牒所次者,复以己意增损 之,以“为阻要不出无以缮戍守也,故为之详。厄塞山 川,不出无以别险夷也,故为之标。形胜职掌不出,无 以辨烦剧也,故为之详。建置土产,不出,无以见沃瘠 也,故为之悉。物宜繁简,不出无以别任使也,故为之 注。”冲僻不越尺幅,而地域之广,轮已见于轩墀之外; 不出户庭,而一切民情风俗,物宜地利,与夫国家所 以建官设牧之旨,“辨土定方”之制,无不洞如观火,粲 若列眉。使后世之学士大夫得是图而熟悉之,或入 为从官大臣,或出而操符专城受方州之寄,其有裨 于经世之务,岂浅鲜哉!
《坤舆图说》序 〈臣〉艾儒略
造物主生我人类于世也,如进之大庭中,令飨丰宴, 又娱歌舞之乐也。尝试仰观天象,而有日月五星列 宿之丽,则天似室庐,列象似瑰宝之饰垣壁者然;俯 察地形,而有山川草木之罗列芬芳,则犹剧戏之当 场者然。其他空中飞鸟,江海潜鳞,地上百糓果实,则 集五齐八珍之荐列几筵者然。然则造物主之恩厚 “亦极矣。胡为乎人每日用不知”,若将谓固然宜然,而 曾莫究其所以然也。夫士抱雅志,将以周游四远,或 为采风问俗以弘教化,或为搜珍觅宝以充美观,或 穷此疆尔界以察地形,或访圣贤名流以资师友,或 通有无贸易以求赢羡,或考群方万国山川形胜,以 证经传子史之载纪,或探奇览秀以富襟怀,以开神 智。诸如此类,即有志焉,而势不无道里跋涉之劳瘁, 舟车赀费之经营,以至寇贼风波意外之警,又往往 足为我虞。矧人寿之几何,势非假羽翮以翔游,或莫 能遍历八荒,以毕吾一生壮游之愿也。兹赖后先同 志,出游寰宇,合闻合见,以成此书。不出户庭,可以周 知遐远。在创闻者固未免或骇为奇,然而非奇实常; 或疑为虚,然而非虚皆实。夫惟造物主之神化无量, 是故五方万国之奇诡不穷。倘一转念,思厥所由,返 本还原,径固不远。区区之愚,良有见于此耳。所愿共 戴天履地者,既幸宅是庭,飨是宴,观是乐,因而诉流 穷源,循末求本,言念创设万有一大主宰,而喟然昭 事之是惕,则卮言荟萃,庶其不贻《说铃》之诮乎?若曰 异闻异见,姑以炫耀耳目,则儒略何人,而敢于学海 名区呈此伎俩?是又与于玩物丧志之甚者也。
职方总部纪事
《春明梦馀录》:“《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定天下之 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 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居易录》:监察御史江蘩条奏会试事宜,奉。
旨与御史王承祐“前疏下九卿、詹事、科道再议。以直 隶、山东为北左,河南、山西、陕西为北右,江南、浙江为 南左,江西、湖广、福建、广东为南右,四川、云南为中左, 广西、贵州为中右。”从江请也。
成愚崑,青州乐安人。通知天文。贼据岳州,官军未即 攻拔。成时为御史,密疏言“当于某月日克复岳州。”已 而捷至,如所言。后长沙之捷,云、贵、川、广之捷,皆密疏 克复,时日不爽。遂内擢通政司参议,超拜太常寺卿。 进兵部右侍郎,罢归。
《牂柯漫志》:“南岳位离明,品秩视三公,历代崇奉,国有 大事,辄遣官祭告。”顺治三年
王师下湖南,即命有司修饬庙貌,遣大臣赍祝版往 行礼,盖“首重怀柔”之典也。庙故有神龟,大如钱,庙祝奉以银合,置神座下。龟故能服气不食饮,时游行合 中。凡以事至者祷于神,出龟视之,辄示以兆,或隐或 显,奇验类如响。康熙十二年冬,吴逆据滇、黔以叛,又 以次纠广西孙延龄、广东尚之信、福建耿精忠同反, 陕西、四川、江西、浙江俱骚动。十七年,筑台衡山,僭即 伪位。乃躬祷于神,陈《职方图》于前,谓:“能如吾志者,龟 则循图一周以示我。”祝罢,出龟置图中。龟矫首四顾, 逡巡,走图之西南隅。盘旋往复,不出辰、常、衡、岳之间。 吴逆再祝再如之,三祝三如之,竦然知历数之有在 也。韬图礼神而去。
《居易录》:辛未年九月十九日。
上谕户部、“河南连岁秋成未获丰稔非大蠲恤,恐致 生计艰难。康熙三十一年钱粮著通行蠲免,并漕粮 亦著停征。至山西、陕西被灾州县钱粮,除照分数蠲 免外其康熙三十一年春夏二季应征钱粮俱著缓 至秋季征收。自罢兵十数年来,凡被兵及运饷地方, 岁有捐恤”己巳。
南巡视河,所过蠲租,如山东、江南、浙江诸省蠲至二 千馀万,真亘古所稀觏也。《万年》有道之长,实基于此 矣。
十二月初二日,内阁传集九卿,宣
旨欲尽蠲三十一年天下直省漕粮。时有谓“正粮之 外,尚有馀米,京师地大人众,胥仰给焉。若漕粮不至, 京师米价翔贵,于事体未便。”或谓:“此固当虑,只须分 省分年作三年,递为蠲免。”两议启奏。
上以“分省递蠲”之议为然。寻颁。
谕云、“比岁各省额征钱粮业已次第蠲豁其岁运漕 米向来未经议免所有京通仓米谷。撙节支给数载 于兹今观历年储积之粟恰足供用应将起运漕粮 逐省蠲免以纾民力除河南省明岁漕粮已免征外 湖广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应输漕米著自康熙 三十一年始以次各蠲免一年至江宁京口杭州荆” 州、大兵驻防地方。亦应预行积贮。著将康熙三十一 年起运三十年漕米。各截留十万石。存置仓廒。令该 地方官敬慎守视。以备需用
《陆友记》:“天下汤泉知名者七:匡庐、汝水、尉氏、骊山、凤 翔之骆谷、和州之惠济、渝州陈氏山居。”又云:“燕之昌 平亦有温泉,而不及遵化之石门。”
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百官候宣
诏于天安门。户部赦江南等九省、山西平阳府积欠 钱粮二百三十馀万。刑部奏释系狱前陕西巡抚布 哈、湖广巡抚张汧、兵部督捕理事官熊赐瓒。
自平定额鲁特后,幅员益广,西北诸部落尽隶典属 国。三十七年戊寅时,《宪历》所列,有杜尔百特、札鲁特、 札赖特、郭尔罗斯、科尔沁、土默特、阿禄、科尔沁、奈曼、 乌朱穆秦、敖汉、阿霸哈纳、苏尼特、蒿齐忒、毛明安、阿 霸垓、巴林、喀尔喀、喀喇沁、翁牛特、克西克腾、吴喇忒、 鄂尔多斯、归化城,四子部落,盛矣哉!
康熙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恩。诏“军民七十以上,许一丁侍养,仍免杂汎徭役。八 十以上者,给绢一匹、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 上倍之。郡县各抚臣上其数于户部。直隶九十以上 五百三十五人;奉天九十以上五人;山东九十以上 一千三百三十人;百岁以上九人;山西九十以上二 百五十人;河南九十以上四百五十一人;江南九十 以上一千六十五人,百岁以上三人;浙江九十以上 九百八十二人;陕西九十以上三百十七人;湖广九 十以上二千八百五十人,百岁以上四人。江西九十 以上五百八十人;福建九十以上三百六十九人。广 东九十以上五百九十一人;广西九十以上一百十 四人;四川九十以上一十三人;云南”九十以上,四百 五十人;贵州九十以上,九十四人。按宋开宝五年,澶、 密、齐、沂、莱、江、吉等州各奏八十以上,吕继美等二十 九人并赐爵公士。史册书之,以为盛事,然未有能如 今日之盛者也,故备列之。
《宋九域志》十卷,总三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 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首。京、府、 郡、军名次,所隶县,县隶四京者分畿、赤凡二等,外郡 者分望、紧、上、中、中、下、下凡六等,止列地里、户口、土贡, 馀皆不及进表。自谓文直事核,顾太简略矣。承议郎、 知制诰、丹阳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王存,国史院编 修官奉议郎充集贤校理曾肇,宣义郎轻车都尉李 德刍同撰进。盖本“唐《十道图》”、“宋《九域图》”而为之者。康 熙戊午年奉。
旨令翰詹诸臣修《皇舆表》,仿《史记年表》之例,代为一 格,横书之,惟详历代沿革名号,他皆不及,与此书互 有详略。
隋大业初,命窦威等撰《区宇图志》五百馀卷,又命虞 世基等撰《十郡志》一千二百卷。其图序字极细,并欧 阳肃书。肃,询之长子,通之兄也
职方总部杂录
《图书编》:《左传注》:云:梦跨江南北,故有南梦、北梦。浯水 有南浯、北浯。北浯在琅琊灵门,南浯在九疑、零陵。冀 州之浸曰潞,有东潞、西潞。东潞,今之张家湾潞河驿。 西潞,山西之上党也。东阳,今之金华。西阳,今之黄州。 《山海经注》:东瓯,今之永嘉,在岐海中。西瓯,即闽越,今 之建安,亦在岐海中。山有东吴、西吴。〈西镇吴山在陇川〉水有 《东汉水》、西汉水,即此数处,可见各方地名异同,不可 不察。
《春明梦馀录》掌天下之地图,而隶于司马,何也?谨之 也。战国策士每言“窥周室,则可以按图籍争天下。”汉 大将军王凤亦云:“太史公书有地形厄塞,不宜在诸 侯王。”然则古人图志,虽司徒营之,即藏之司马,秘不 得见,所以弭奸而防患也。萧何入秦,独收图书,自汉 掌之,司空浸以泄露,当时如淮南诸王,皆按舆地图 谋变。以此知古人之虑远矣。
《日知录:书正义》言天地之势,四边有水。邹衍书言:“九 州之外,有大瀛海环之。”是九州居水内,故以州为名。 〈注〉州,古洲字。然《五经》无西海、北海之文,而所谓四海 者,亦概万国而言之尔。《尔雅》:九夷八蛮、五戎六狄,谓 之四海。《周礼校人》:“凡将有事于四海山川。”注:“四海犹 四方也。”则海非真水之名。《易卦》“兑为泽”而不言海。《礼 记·乡饮酒义》曰:“祖天地之左海也。”则又以见右之无 海矣。《虞书》禹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据《禹贡》但有一海, 而“南海”之名,犹之“西河”,即此河尔。
九州之名,始见于《禹贡》。《周礼职方氏疏》曰:“自神农以 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至黄帝以来,德不 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盖天下有九州,古之 帝者皆治之。后世德薄,止治神州。神州者,东南一州 也。”此荒诞之说,固无足采。然中国之大,亦未有穷其 涯域者。尹耕《两镇志》引《汉书地理志》言:“黄帝方制万” 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而疑不尽于禹九州 之内。且曰:“以今观之,涿鹿”〈今保安州〉“东北之极陬”也。而黄 帝以之建都《釜山》。〈在怀来城北〉塞上之小山也,而黄帝以 之合符,则当时藩国之在其西北者可知也。秦、汉以 来,如尔朱、宇文之类,往往祖黄帝,称“昌意后”,亦一证 也。厥后昌意降居,帝挚逊位,至于洪水之灾,天下分 绝,而诸侯之不朝者有矣。以《书》考之,禹别九州,而舜 又肇十二州,其分为幽、并、营者,皆在冀之东北,必其 前闭而后通,前距而后服者也。而此三州以外,则舜 不得而有之矣,此后世幅员所以止于《禹迹》。九州之 内,而天地之气,亦自西北而趋于东南,日荒日辟,而 今犹未已也。《驺!子》之言虽不尽然,亦岂可谓其无所 自哉?
幽、并、营三州在《禹贡》九州之外,先儒谓以冀、青二州 地广而分之,殆非也。幽则今涿、易以北至塞外之地, 并则今忻、代以北至塞外之地,营则今辽东、大宁之 地,其山川皆不载之《禹贡》,故靡得而详。然而益稷之 书,谓“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则冀方之北,不应仅数百 里而止。《辽史地理志》言幽州在渤、碣之间,并州北有 代、朔、营州,东暨辽海。《营卫志》言:“冀州以南,历洪水之 变,夏后始制城郭,其人土著而居。并、营以北,劲风多 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或其说之有所本 也。刘三吾《书传》谓孔氏以辽东属青州,隔越巨海,道 里殊远,非所谓因高山大川以为限之意。盖幽、并、营 三州皆分冀州之地,今亦未有所考。
禹画九州在前,舜肇十二州在后。肇,始也。昔但有九 州,今有十二州,自舜始也。然则谓《禹贡》九州为尽虞、 夏之疆域者,疏矣。
夏商以后,沿上世“九州”之名,各就其疆理所及而分 之,故每代小有不同。《周礼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 为九州。曰“分”,则不循于其旧可知矣。
州有二名。《舜典》:“肇十有二州。”《禹贡》:九州,大名也。《周礼 大司徒》:五党为州,州有长。〈注〉二千五百家为州。《左传》 僖十五年,“晋作州兵。”《宣十一年》,“楚子入陈,乡取一人 焉以归,谓之夏州。”《昭二十二年》,“晋籍谈、荀跞帅九州 之戎。”《哀四年》,“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国语》:“谢西之九州 何如?”并小名也。陈祥道:《礼书》:“二百一十国谓之州,五 党亦谓之州。万二千五百家谓之遂,一夫之间亦谓 之遂。王畿谓之县,五鄙亦谓”之县。
《居易录》:“自明改元行中书省为十三布政司,今因之 为十四”〈南直隶改江南〉而相沿,犹称“某某省”者,非也。三代以 后,秦并天下,置四十郡。两汉为十三部。唐初为十道, 开元分为十五道。宋初为十五路,熙宁分为二十三 路。元为十二省。中书省外,岭北、辽阳等处各置行中 书省,凡十有一。明废中书省。行中书省南北两直隶 外,置布政司者凡十有三。故自明及今,止当称布政 司,而不当称省。其相沿旧称,至形于奏牍文章,皆习 而不察也。至河南、京畿等道,则尚沿唐称
开宝四年,改密州辅唐县曰“安丘”,蜀州唐兴县曰“江 源”,寿州盛唐县曰“六安”,广南恩唐州曰“恩州。”当是去唐未远,人心思唐,故改之耶。
分野之说,谬悠傅会,予尝疑之。近见《黄太冲文集》,辨 之甚晰。《路史星次说》一篇,固先之矣。其最与予说合 者,如云:“春秋、战国,地每变迁,三晋未分,晋果何分?秦 拔西河,魏当何属?周既东西,何都而直鹑火,陈灭于 楚,何自而入?韩分”云云。终云要以九州之分为正,此 为直截不易之论。
日下旧闻:《禹贡》九州之名旧矣。《尔雅》“九州,商之制也。” 《职方》“九州,周之制也。”《职方》之冀,小于《禹贡》,则一分而 三也。既有冀而又有幽、并,故幽州多入《禹贡》之青、徐。 其山医无闾,在辽东,光武时以辽东属青州,又属幽 州,非幽州入青乎?其泽貕养在长广,其浸菑时菑出 莱芜,《地理志》以长广属徐州,琅琊有莱山,非幽之入 “徐乎?”
《广治平略》:三河:尧都河东,殷都河内,周都河南,故称 三河。三秦:项羽三分关中地,封章邯雍王、司马欣塞 王、董翳翟王,故称“三秦。”“三齐”,谓齐及齐北胶东也。三 楚,淮北沛、陈、汝南二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 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此南楚也。 或曰:楚文王都郢,楚昭王都鄂,楚考烈王都寿春,故 曰三楚。《三吴国经》云:“汉分会稽为吴,与吴兴、丹阳为 三吴。”《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指掌图》以苏、常 湖为三吴。其说不同。《九修稿》云:“春秋之吴,都苏、常之 间;汉封之吴,都会稽。”〈即苏常嘉杭非绍兴之会稽也〉三国之吴,初为 会稽太守,封吴侯,即苏、松、常、镇、杭、嘉、湖之地,《备记》之 “三梁”,谓南梁、大梁、少梁,“三蔡”谓上蔡、新蔡、下蔡。三苗 在尧时为蛮地,在今日则为中国,乃湖、广、江、鄂、岳之 三州,故今三州人尚有苗姓。
京畿总部汇考一
《京畿建置沿革考 》:《畿辅通志》。〈按:修《志》在康熙二十二年,宣化未改为府,故《志》止称“八府。” 〉直隶八府,古皆冀州之域。舜分燕以北为幽州,置牧,南仍为冀州。夏、殷省入冀,又为冀州地。《周礼职方考》为幽州兼兖州地。春秋时可考者,有邢、北燕、鼓肥、黎阳、共、鲜虞、赤狄、无终、山戎、潞十一国。秦并天下,置郡,巨鹿、邯郸、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皆其地也。汉为广阳、信都、中山、广平、河间、真定、赵国诸国,暨恒山、魏郡、巨鹿、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诸郡,魏并因之。晋置冀州、《幽州》、安平国、领八县,《赵国》领九县,巨鹿国领二县,章武国、领四县,博陵国领四县,《河间国》、领六县,《中山国》、领八县,高阳国领四县,范阳国、领八县,《燕国》领十县,上谷郡、领二县,辽西郡领三县,北平郡、领四县,广平郡、领十五县,《常山郡》、领八县,魏郡领八县,顿丘郡领四县,八府什居其八。隋曰常山、曰汲,曰襄国,曰武安、曰安乐、曰博陵、曰河间、曰信都、曰赵,曰涿,曰上谷、曰辽西、曰北平、曰渔阳,八府又什居其九。唐分置十五部,八府多属河北道,则有恒州、相州、邢州、定州、深州、瀛州、莫州、冀州、赵州、营州、平州、檀州、蓟州、顺州、妫州、幽州、涿州、易州、单于大都护府之分地焉。唐末,营、平二州没于契丹。梁初,刘仁恭父子据幽、燕,继而为晋王所灭,晋灭梁称唐。唐末,石敬瑭叛,以幽、涿、蓟、檀、顺、瀛、莫赂契丹,资其兵伐唐为晋,其建置变易,不可考已。晋亡,汉继之。汉亡为周,周世宗伐契丹,取瀛、莫二州,其他仍未复也。周亡而宋受命,分河北为东、西二路。宣和间,遣使攻辽,取石晋所没之地,金人止以蓟、景、檀、顺、涿、易六州二十四县来归,辽将张玨又以平州来降,后复为金所取。靖康后,冀地尽没于金。金袭辽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领之。顺天即其析津府,号“中都。”统府一,节镇一,刺史三,郡九,县四十九,后改大兴府。永平即其南京,后复为平州。兴平军,保定即其顺天军,隶河北东路,后改属中都。海陵“河间,仍曰河间,为河北东路。”真定即其镇州“成德军节度,后改府,置本路兵马都总管府。”顺德即其邢州,置安国军节度。广平为边地,置防御使。大名即其安武军府,后改总管府,以附近十二猛安隶焉。元立中书省行中书省,分镇藩服路。“顺天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后改中都,再改大都,置留守司,又置大都路总管府,永平改曰兴平,升平栾路置总管府,设录事司,寻复改为永平,升保定为顺天路,置总管
“府,后改保定路,设录事司。” 河间路置总管府,真定路亦置总管府。顺德置元帅府,后改安抚司,又分洺水之半,于武道镇置总管司,以武道镇置广宗县,后又以洺磁自为一路,顺德为顺德路总管府,广平置邢洺路总管府,后为洺磁路,再升广平路总管府。大名因旧名为总管府。明洪武初,设北平布政使司。太宗靖难,建都北平,为北京,统顺天、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八府,通、昌平、涿、霸、蓟、滦、祁、安、易、景、沧、定、冀、晋、赵、深、开、延、庆、保安十九州,大兴等一百一十二县。顺天府为京兆郡,置大宁等都指挥使司,领各卫所。嘉靖间,以易州、昌平州、通州为三辅,设经略使。而总督、巡抚因地特设,不常所治大约以边防为重焉。
皇清因之。顺治十六年,省顺天府之漷县入《通州河》。
间府之兴济入青县,真定府之阜平入曲阳。《行唐》裁大宁都指挥使司,留“左卫” 以统之。领州县共一百三十一。
京畿疆域考 畿辅通志
京畿疆域图
东抵
盛京界
东北抵
盛京界
西抵山西省界
西北抵山西省界
南抵河南省界
西南抵河南省界
东南抵山东省界
北抵长城
广二千里,袤一千八百里。
形胜附
《禹贡》注:“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
《周礼·夏官》:“其山镇曰常山,其薮泽曰昭馀祁,其川滹沱,其浸涞易。”
《史记》:“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湖、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碣石、雁门之饶。”
《汉书·地理志》:“其名山:林虑、白鹿、封龙,井陉、碣石、常岳。其大川:漳、卫、滹沱。”
魏刘邵《赵都赋》:“洪川巨渎,黄水浊河,发源积石,径拂太华,洒为九流,入于元波,天浪水府,百川是锺,包络坤维,连溥大濛。”
《六典》:“东至于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北通渝关、蓟门。”
《金史》:“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
《元史》:“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此不可。”
《辍耕录》:“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师,以为天下本。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峙万岁山,浚太液池,派玉泉,通金水。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壮哉帝居,择此天府。”
《刘诚意文集》:“元主中夏,虽因其迩于阴山以定都,而地形之强,实甲天下。抚据全盛,几将百年。”
一时文章,亦颇有奇气,未必非“山川形胜、风气之观感有以助之也。”
《明舆地指掌图》:京师形胜甲天下,展山带海,有金汤之固。
《大学衍义补》:“太行自西来,演迤而北,绵亘魏晋燕赵之境,东极于医无闾,重冈叠阜,拥护而围绕之,不知其几千里也。其东则汪洋大海,稍北乃古碣石,稍南则九河故道,浴日月而浸乾坤,所以界之者又如此其直截而广大也。况居直北之地,上应天垣之紫微,其对面之案,以地势度之,则泰岱万山之宗,正当其” 前。夫天之象以北为极,则地之势亦当以北为极。《易》曰:“艮者,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离》,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今之京师,居乎艮位,成始成终之地,介乎震坎之间,出乎震而劳乎坎,以受万物之所归,“体乎北极之尊,向乎离明之光。使万物之广,亿兆之多,莫不面焉以相见。则凡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者,莫不在于照临之下。” 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也。《明一统志》:“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天下。”
《景物略叙》,“北宅南向。威外福中,玉食航焉。捶勒九边,橐箧四海。阴阳异特,眷顾维宅。流泉膴原,士烝民止。”
《长安客话》:“国家建都幽朔,毋论山川峙濯,险甲寰区。而紫荆扼蜚狐之吭,居庸拊上谷之背,山海掣元兔之肘,其因地利而尽人谋,可谓千古石画。”
《吾学编》:“京师负重山,面平陆,地饶鱼盐谷马果蓏之利,又转东南之粟,财货骈集。天险地利,足制诸边,汴洛、关中、江左皆不及也。”
《凤洲笔记》:“北京虽号稍东北,南与饷远,然左沧海、右太行,风气敦厚,长安之下,此其最也。” 涌幢小品:“京师前挹九河,后拱万山,正中表宅,水随龙下,自辛而庚,环注皇城,绕巽而出,天造地设。”
《职方图考》:“京师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真定以北至于永平关,口不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喜峰口、古北口、黄花镇,险厄尤著。”
《治平略》:北京,上应天辰,以象天极,南面而听天下,天险地利,甲于关中。
《鸡肋集》:“居庸曹王大安黍谷崆峒之山,环抱如箕,而燕城峙其中,其池如掌。”
《庄渠遗书》:“大地之脉,咸祖昆仑,而南北二络最大。北络极于幽燕,大河至此入海,与鸭绿江会。东有下沙,此山水一大交会也。其北崇冈千叠,其前坦平千有馀里,泰山耸于南,诚国家万年之基也。”
《图书编》:“汉唐宋皆并建两京。汉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宋以汴为东京,洛为西京,其地皆相去不远。高皇帝定鼎金陵,文皇帝迁都金台,则跨江南、河北而各为一大都会。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用东南之财赋,会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
京畿星野考
《周礼》“保章氏” 注:“尾箕,析木,燕幽州。”
《史记》:“尾、箕,幽州。”
《汉书天文志》:“燕地,尾箕分野,自尾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张衡云:“五车东北星曰天狱,主辰星燕、赵也。” 《唐书天文志》:“尾、箕,析木津也。” 初,尾七度,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其分野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河间、涿郡、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乐浪、元菟、北燕、孤竹、无终等地。今为顺天府、永平府境、保定府、河间府北境及宣府。
《石氏星经》“北斗第六开阳星,主燕。”
《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东垣第三星主燕,第九星主九河,西垣第十星主河间。”
牛女下十二国星,楚南一星曰“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