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十五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十六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十五卷目录

     永平府部汇考一

      永平府建置沿革考

      永平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永平府星野考

      永平府山川考一水利附

    职方典第五十五卷

    永平府部汇考一

    永平府建置沿革考    畿辅通志

    本府

    《禹贡》冀州之域。初,虞分冀州东北为营州,此即其地。商为孤竹国。周属幽州。春秋时,为山戎、肥子二国地。秦为辽西、右北平二郡地。汉末,为公孙瓒所据。魏改卢龙郡。北燕置平州及乐浪郡。后魏改乐浪为北平郡。隋改为平州,后废州为郡。唐复改平州。天宝初,改北平郡。乾元初,复为平州。五代唐以为辽兴军。金升为南京。天会初,复为平州,升兴平军。元改兴平府。中统初,升为平滦路。大德中,改永平路。明洪武二年,改为永平府。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中直隶京师。

    皇清因之,领州一、县五、卫一。

    卢龙县附郭

    周肥子国,汉为肥如县,属辽西郡。南北朝、北齐属北平郡,析置新昌县。隋开皇中,省肥如入新昌,后为卢龙郡治。唐武德初,移平州治此,改为卢龙县。辽、金、元、明俱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十一里。

    迁安县

    汉为令支县,属辽西郡。东汉废。辽始为令支废城,迁定州安喜县民于此置安喜县。金大定中,改为迁安县,属平州。元至正初,省入卢龙县,寻复置。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十七里。

    抚宁县

    汉骊城县地,属右北平郡。东汉废。辽初,置新安镇。金大定末,升抚宁县。元至正初,省入昌黎县,寻复置,省昌黎、海山入焉。后复析置昌黎县。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十七里。

    昌𥟖县。汉本营州地,在平、辽二郡间。南北朝、后魏为辽西郡,属平州。隋开皇初,置营州。大业初,罢州,置辽西郡。唐复为营州。金皇统初,为广宁县。大定中,改为昌黎县,属平州。元至正中,省入海山县。未几,复置昌黎县,并海山入焉。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七里。

    滦州

    商孤竹国,汉为石城县地。东汉为海阳县地。晋属辽西郡。南北朝、后魏因之。隋、唐为北平、平州之境。五代契丹始析其地置滦州,在卢龙塞南,因滦河而名。金、元仍为州,领义丰、乐亭二县。明洪武二年,以义丰省入。

    皇清因之,编户六十七里。领县一:

    乐亭县

    汉本卢龙县地。唐开元中,析置马城县。五代契丹属滦州。金大定中,又析置乐亭县。元初,尝于此置溟州,寻废,复为乐亭县,属滦州。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七里。

    山海卫

    秦、汉属辽西郡,南北隋、唐俱仍之。五代石敬塘以其地贿契丹,遂终宋世。辽曰迁民。金曰海滨县。元曰迁民镇。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军徐达创建“山海卫,领十千户所,属北平郡指挥使司,后隶后军都督府。” 宣德中,属永平府。

    皇清因之。设卫撤关。二年复设关。七年,卫地多补滦

    州。以抚宁卫并入卫,无编户

    永平府疆域考        府志

    永平府疆域图

    永平府疆域图

    本府

    永平府东西广三百里,南北袤二百五十里。东至山海关外锦州府、宁远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铁城坎、蓟州丰润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乐亭县绿沟海,一百八十里。

    北至卢龙县桃林口,六十里。

    东南至昌𥟖赤洋海,一百里。东北至抚宁县石门寨关,一百六十里。

    西南至丰润县越支场二百里。

    西北至迁安县喜峰口关,二百三十里。

    西至

    京师五百五十里

    卢龙县:附郭。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东至双望堡,抚宁县界三十五里,至县七十里。西至安河堡,迁安县界三十里,至丰润县一百六十里。

    南至“刘各庄” ,“滦州界三十里,至州四十里。” 北至“刘家营” ,“迁安县界五十里。”

    “东南至黑石里庄” ,昌黎县界二十里,至县七十里。

    东北至燕河营抚宁县界五十里。

    西南至康家庄,滦州界二十五里。

    西北:至分水岭迁安县界二十里,至建昌营七十里。

    迁安县

    迁安县,在府西北四十五里。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七十五里。

    东至“孤庄,卢龙县界三十里,至刘家营” 五十五里。

    西至吕家庄丰润县界一百里,至遵化县一百八十里。

    南至“赤峰铺,卢龙县界四十里,至滦州七十里。” 北至“白羊关三十五里,至建昌营四十里。” 东南至“分水岭卢龙县界二十五里,至县四十五里。”

    东北至刘家口五十里

    西南至甸子铺,“滦州界六十里,至丰润县一百四十里。”

    西北至喜峰口,一百八十里。

    抚宁县

    抚宁县在府城东八十里。东西广九十五里,南北袤九十里。

    东至山海关九十七里,至广宁中前所一百三十二里。

    西至双望堡,卢龙界三十五里,至县八十里。南至张各庄,昌黎县界二十五里,至县四十里。北至界岭口关七十里。

    东南:至戴家河大海四十里,又至秦皇岛七十里。

    东北至黄土岭关,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两家店” ,昌黎县界,五十里。

    西北至燕河营,卢龙县界五十里,至迁安县一百二十里。

    昌黎县

    昌𥟖县在府城东南八十里。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东至裴家堡,抚宁县界三十里,至大海七十里。西至滦河岸,滦州界七十里。

    南至“沙乜庄” ,乐亭县界六十里,至“大海” 八十里。北至“山西社” ,抚宁县界三十里,至县四十里。东南至“七里海” 七十五里。

    东北至张家庄,抚宁县界二十里,至山海卫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会里庄,乐亭县界六十里,至县九十里。西北至黑石庄,卢龙县界五十里,至县七十里。” 《滦州》

    滦州,在府城南四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四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

    东至北释院昌黎县界四十里,至县七十里。西至“板桥铺” 丰润县界一百里,至县一百四十

    南至马头营海,一百一十里。

    北“至杨家庄,卢龙县界十五里,至迁安县七十里。”

    东南至定流河乐亭县界六十里,至祥云岛一百六十里。

    东北至郭家庄,卢龙县界十里,至县四十里。西南至“越支场” ,丰润县界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党峪里,丰润县界一百三十里。

    乐亭县

    乐亭县,在州东南九十里。东西广五十五里,南北袤七十五里。

    东至黄瓜堡,昌黎县界,三十五里。

    西至庄坨庄,滦州界,四十里。

    南至海六十里

    北“至胡芦河昌黎县界三十里,至卢龙县一百二十里。”

    东南“至沙崖庄,昌黎县界四十里,至汤家河集” 三十五里。

    东北至“博落庄” ,昌黎县界三十里,至县九十里。西南至“李各庄,滦州界四十里。”

    西北至茨榆庄,“滦州界四十三里,至滦州七十里。”

    形胜附

    本府

    《隋地理志》曰:“连接边郡。”

    《元和志》曰:“山如龙形。”

    《地志集略》曰:“四塞险固,南北雄邦。”

    《辽地理志》曰:“负山带河,为形胜之地。”

    《元志》曰:“地连青幽。”

    《卢龙志》曰:“阳山首昂于东南,桃燕尾蟠于西北。” 《抚宁志》曰:“碣石之依,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为辽左咽喉。”

    各州县

    卢龙县:附郭。

    迁安县 左环分水,右据尖山,滦水经其南,塞垣倚其北。

    抚宁县 :横山龙抱于东,兔峰虎据于西,阳河天堑于南,界岭云连于北。

    昌黎县 ,“南临渤海,北负仙台,东控榆关,西挹滦水。”

    《滦州 》:“滦水龙翔,岩山虎峙。”

    《乐亭县 》“背绕群山,西临沧海,左望碣石,右带清河。”

    《山海卫 》:大山北峙,巨海南浸。

    永平府星野考        府志

    在昔天文家所言,以尾箕属燕,尚矣。乃《汉书五行志》,高帝三年十月甲戌晦,日食斗二十度,而以为燕地,后二年臧荼之反当之。昭帝始元三年十一月壬辰朔,日食斗九度,而亦以为燕地,后四年刺王旦之反当之。文帝后七年九月有星孛于西方,其本直尾、箕,末指虚、危,而刘向以尾为宋,箕为吴、越,后三年七国之反当之,或以斗而系之燕,或以箕而系之他国,无惑乎占事之说,终古而不得其原也。况永平一郡之地,而曰“配某宿,入某度” ,其孰从而正之?姑存旧史之文,以俟知星者择焉。

    书传所载

    《淮南子》:尾十八箕十一四分一燕。

    《汉书律历志》:“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终于斗十一度。”

    《地理志》:“燕地,尾箕分野。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分也。乐浪、元菟亦宜属焉。” 自尾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晋书天文志》:“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属幽州。”《费直》,起尾九度。蔡邕,起尾四度。凉州,入箕中十度。 上谷,入尾一度。 渔阳,入尾三度。 右北平,入尾七度。 西河、上郡、北地、辽西,东入尾十度。 涿郡,入尾十六度。 渤海,入箕一度。 乐浪,入箕三度。 元菟,入箕六度。广阳,入箕九度。

    皇甫谧《帝王世纪》:“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终,曰析木之次。于辰在寅,谓之摄提格” ,于律为应锺。斗建在寅,今燕分野。

    《唐书天文志》:“尾箕,析木之次也。” 寅初起尾七度二千七百五十、秒二十一少。中箕五度三百七十六、秒六十七。终斗八度。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汉河间、涿郡、广阳及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

    辽东、乐浪、元菟、古北燕、孤竹、无终九夷之国,尾得云汉之末,泒龟、鱼丽焉。当九河之下流,滨于渤碣,皆北纪之所穷也。箕与南斗相近,为辽水之阳,尽朝鲜三韩之地,在吴越东南。初,贞观中,李淳风撰《法象志》,因《汉书》十二次度数,始以唐之州县配焉。而僧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 南地络之阴,东北抵常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至濊貊、朝鲜,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岷山、嶓冢负地络之阳,东南至于衡阳,乃东循岭徼,达东瓯、闽中: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故《星传》谓:“《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河源自《北纪》之首行,而东分为北河,江源自《南纪》之首行,而东分为南河。自北河下流,南距岱山为三齐,夹右碣石为北燕。自南河下流,北距岱山为邹、鲁,南涉江、淮为吴越。” 皆负海之国,货殖之所阜也。“自河源循塞垣北,东及海,为戎狄。自江源循岭徼南,东及海,为蛮越。” 观两河之象与《云汉》之所始终,而分野可知矣。

    《汉书·天文志》:“壬癸,常山以北,一曰壬,燕、赵。癸,北夷。”

    《晋书天文志》:“渤碣海岱之间,气皆正黑。”

    永平府山川考一  通志府县志合载

    本府

    平山 在城中,以其与南台山平,故名。或曰“平州” 之名取此,非也。按平州始因辽东之襄平名,后乃移之于此。

    南台山 在城南三里。左为首阳山,右为孤竹山。南台中峙,形如印,亦名“印山。” 上有开元寺,为郡人游赏之所。有井下通滦江,右为龙王坡,以祠名。滦水先经其下,今改而西矣。又南山腰有白石,曰“虎头” ,俗以为汉李将军射虎处,其下滦、漆交焉。

    凤头山 :在南台山,北社以之名。迤东有试剑石。

    大王山 ,在城南孤孤岭南有虎洞,深丈馀。“常福山 ” ,在城南笔架山之西。

    涧子山 在常福山西,有三跳涧,与常福山二山之阴合流入滦。

    烟墩山 :在城东八里。

    大牛山 :在城东十八里。

    近阳山 :在城东南四里。

    芝麻山 与《近阳山》近。

    阳山 在城东南七里,首山之阳也。山中有大穵寺,多谿谷,古阳乐县在焉。有狮子岭。按《通志》,“阳山在府城东南十五里,西有李广射虎石,峰峦高耸。”

    茄子山 在城东南,与昌黎界。

    分山 :在城东北里许,千松岭之东。

    红山 在城东北双望堡十一里,抚宁县界。铜矿山 ,阳山之阴,河源出焉。入沮达漆,为曰沟。由孤峰东北渡沟五里,为铜矿山。俗云“掘之得铜鼓。”

    阿罗卜山 :在城北二十里,曰牛尾岭。上为阿罗卜。山。前十里有烟墩。

    石虎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其状怪。西四家庄不产蝎,有取至者辄死。或曰“石镇之也。” 故又名蝎虎山。

    北安山 在府城东北四十里,形如鞍,下有河焉,起白云,日出方散,故寺曰白云。按《通志》:在府城东北三十里。《府志》又云:“有堡曰松崖。”

    鹰嘴山 :在北安山北陇端。

    茶叶山

    架炮山 俱在北安山西北。

    人首山 ,在架炮山西三里。磈礧万片,远视之若乱,近视纵横有章,如人垒而成。理柔可凿。先修郡城取之,后修桃林关桥取石。二岁而罄,如崩矣。

    多林山 :在人首山北。

    狼望山 :在人首山正北。

    三角山 ,在狼望山北十里馀。

    梦山 在三角山迤西。一云“墓山” ,云高丽王所葬。下为井里凹,后为黑崖子,有河焉,流入漆。有石花岭、晒甲峪。

    杏儿山

    梯子山

    盘龙山 俱在梦山东

    桃林山 由盘龙而东,为神树岭,为兵马峪,北极塞为桃林山。旧《志》云:“昔人于此种桃,百株成林,故名。” 非也。盖境外山势参差重叠,有崟遍产箭杆,似桃林,故以名关。

    瞭望山 :在桃林关西境外半里。嶕峣崒嵂,下有洞,深二十丈,广五、六丈,高杀于广。四壁五采如绘。前有水,颇艰涉,刻曰“普陀真境。”

    甑山 ,在桃林关西里许,巅有孔,周七丈馀,深可四十丈,直洞悬峡,下视青龙河如镜,以其象名之。

    卧龙山 在桃林关城东南十二里,山畔远望如仙人形,旁有盘石梳印迹。燕河营在此山西二里。

    石门山 在城北八里。两山如壁,有龙潭。万历初,戍卒修边楼,陶甓赤祈青,许为立庙,其帅未许。及视工,倏云而雹,帅惧,许之,甓乃青,立祠其巅。

    峰山 在城北,青龙河西。

    鹿尾山 在城北青龙河南,高峰四围悬绝。罗家山 在城西北,与双子山近。

    双子山 按《通志》:在府西北十五里,山有孤竹长君墓。《府志》一名长君山。南崖下其石黝刻曰“仰止。”

    白虻山 在城西北,前为枣坯,与双子山近。石矸山 在城西北,双子山西。

    行虎山

    刨钱山 :俱在城西北,龙王岛之西。

    洞山 在行虎、刨钱二山北,即古孤竹山也。前南台山下云。右为孤竹山,距城西十五里。其椒产金沙,半产银矿,矿产铁冶。其㟽有洞,麓有青莲寺。孤竹国城在其阴,而滦汇之。或曰即古卑耳溪。

    俞儿山 在洞山阳。《传》称齐桓公伐山戎,过卑耳之溪,见神人管仲对以为俞儿者,或即此。周王山 ,在俞儿山南,距城西南二十里,滦水绕之。

    灰山 按《通志》:“在城东南三十五里,上有龙神庙,下有龙潭。”

    佛洞山 ,一名“窟窿山” ,为昌黎、滦州界,距灰山五里。

    尼姑山 洞山西北有白莲寺,一名尼姑山。赤烽山 在尼姑山西,社以之名。按《通志》,“赤烽岭在府城西四十里,上有公孙神康墓” ,恐即此。四穵山 在赤烽山西南,一名狼窝,有寺,圣水源焉。

    烽火山 与四穵山近,一名“西安” ,安河之源也。瓦砻山 在烽火山北。

    门楼山 俱与裂坡山近,二山俱雄峙。

    裂坡山 按《通志》:“在城西南二十五里,下有龙潭,祈雨辄应。”

    独子山 ,与裂坡山近,距县二十五里。会圣安之流及清凉山泉为“横河” ,入于滦。

    笔架山 按《通志》:在府城南十五里,以形得名。按《明一统志》:“山巅有石如笔架。”

    马鞭山 按《通志》:在府城西北三十里,有孤竹少君墓。《府志》一名少君山。

    烟墩岭 在凤头山东南,距城南三里许。神堂峪 距烟墩岭二里。在城南。

    鹰窝峪 ,距神堂峪三里,在城南,有古洞青沙岭 ,与鹰窝近。

    井儿峪 自青沙岭折西,山半有井,为井儿峪。按《县志》是井儿峪,《府志》是井里峪。

    孤孤岭 与井儿峪近

    范家峪 ,在孤孤岭南。

    大小岭 在孤孤岭东,为昌、𥟖界。“孤峰 ” 在孤孤岭北,距城东五里。

    东岭 在城东八里

    部落岭 在城东十八里。唐时居黑水部于此。黑崖峪 ,在城东,与部落岭近。

    黑石坻 在黑崖峪七里外,狮子岭迤东,千松岭。

    马兰坡

    桃花峪 俱在城东北里许。

    青石峪 在城东北千松岭东。

    韩庄坨 在城东北千松岭东,与双望堡近。堡乃孤峰之一舍也。

    箭杆头 在城北,与茶叶山近。

    黑铁林 架炮山又西三里厜㕒,北接黑铁林、千头岭 ,俱在城北,距架炮山西三里,与青龙河近。按《府志》,是义都岭,《县志》是千头岭。

    龙王岩 在人首山北,与千头岭近。

    亭子岭 在龙王岩北

    神树岭

    兵马峪 俱在城北盘龙山东,见前“桃林山内关。” “城东嵌岩 ” ,在关下城东百步许,高三里馀,嵌岩青龙,旁日照之,其色黄,映水如金。产黄獖及金疮草。迤东斥堠相次。

    梧桐峪 在关城东逾河,其南十里为燕河营。羁徨岭 在城北八里石门山南,羁旅至此彷徨焉,因名。

    鸽子崖 在城北鹿尾山东,与孤窑寨近。正水峪 在鹿尾山北谷。城西有试剑石二道,与鸽子崖、孤窑寨泉合流,西入青龙。

    佛儿峪 在境外十三山,有风洞,每秋昼夜狂号损稼。成化三年,内官守备赛之而息。正德三年,立祠,今祀之,名“风王庙” ,是为外草地矣。八里坨 与南台山近。

    景峰坨 与“八里坨” 近。

    料马台 与城西北双子山近,有饮马河,以昔征辽兵过此料马,故名。

    铁石坨 在料马台西

    分水岭 在铁石坨北,水之从西北来者。其左由挝角山、盘头山入于漆,右由塔盘山、马鞭山入于滦。下迁安次君山条下云:“二十里为分水岭。” 《迁安县志》亦云:“岭在迁安,卢龙分界处。龙王岛 渡漆西十里曰石梯子,是为滦河渡。中流有龙王岛上祠。” 龙王今废。

    狑狗峪

    沙井坡 俱在龙王岛西。

    雪峰岛 :在城西南二十里外,前对钓鱼台,为邑人韩御史应庚别墅。

    “鹞鹰崖 ” 在城西南五里,灰山西,赤烽山之前。《石崖儿 》在烽火山前,连峰数十里。

    试剑石 在南台山北,凤头山之东谷。城西有“试剑石” 二道。

    龟谷 按《通志》:“在府城东南二里。其形如龟,谷气喣喣,岁暮万卉方凋。”

    滦水 ,古作“濡。” 濡,乃官反,详《水经注》。水入境,滦最大,发源于云州北二舍炭山,觱沸𣸣涌。四舍至宣府东北,又四舍至云州堡,又十舍至桓州道口北,而南入上都开平界,土人谓之“商都水” ,盖即上都水土音讹耳。东流七百里为九流河,其西北道也,自陈口外都山以西,有青龙河,又西有宽河,即豹河,产金沙,流百里入滦。其铁门关外分水岭,东者入长河,西者汇大池入关,出喜峰口而会之,过潘家口入团亭下与潵合。潵河 、潵河之源,正一旁二:一曰“黑水” ,自龙井口外七十里乔家岭河多石,溢涸有常,发于半岭,由三台关南入。一曰“横水” ,南自洪山旧关岭,西从三道岭雨溢则深二丈,广倍之,晴则广不过丈,深尺。合关北出口外孤石,西入潵,其正源自黄崖阴过大安山后黄门子二百馀里,会横水而入龙井关,合黑水,过汉儿庄,绕钓台北至桃源庄入滦。寿星山阴阳诸水亦入之。其流汹涌,名为强河。东麋石,有铁桩。《水经注》:“逆流水乱,东北注濡,又东南迳卢龙塞” ,是矣。此亦郡境之上游也。

    恒河 源出三屯城西北景山之阴,至四家峪流达城北,而东三里,会山麓诸流,广二丈,深数尺,至迁安中峰西与滦合,过唐山合长河。长河自口外聂门、龙须三坌,入董家口,会游乡而东下及青山关营,合驻操营南太平寨西二十里而下稔子口,此《水经注》之黄雒水也。

    又口外湖洞大岭塞西二里温泉山,会入关者为清河。《水经注》之敖水及口外干河川,入城子关,名蛤螺河,夹过太平寨前长岭峰,合长河,东出龟口,至官寨下入滦。《水经注》东得润水,又会敖水迳令支故城东,此亦郡境之源也。

    漆水 源从境外十八盘北旱落兀素,百五十里阿老各泉,至蔡家谷合下二百三十里为三坌口,洋河源自此隔矣。又二十里,土人呼乌填河,入桃林关,鹿尾山诸流会之。南行至峰山,西至燕河,谓凉河者,乃青龙也。按:漆为经流,近城西南行三十里,有石矶,为钓台潵及长清二河合过迁安黄台山之箕石,东会要孤分水四十五里入滦,在州东五里。按《通志》:入桃林南流至迁安为青龙,东为漆河,与滦河合入于海。沮水 ,《水经注》云:元水迳肥如县城南,而西南右会卢水者,沮水也。《水经注》:“沮有二渠,曰大沮、小沮。” 沮水源从境外都山东南龙王庙、豹崖之三坌,而清河源自此隔矣。又二十里,合寺儿崖。

    三温泉,十里入冷口关,冬暖夏凉,谓之“冷池。” 刘家关西之暖河,过徐流营北温泉、白羊河从境外入关下泉涌不竭,南绕石门、白道诸流,至建昌营南而干。若溢则并通青龙,是小沮也。又六里为峰山,青龙过而下,至孤竹故城之阴,中流有石为砥柱焉。其大沮自古阳乐县东北阳山出泉,曰“白沟” ,过大石如槽,俗谓之“驴槽。” 其西南为阳口。

    肥如水 城北十二里温泉为肥如水,曰“温溪” ,今淤。《水经注》:“西入元” ,元又迳孤竹城北,西入濡,肥如县南十二里,为水之会也。初由上水关入城中行,绕出下水关注漆,数经水患,乃塞上关堰水由北城外西行,南流入漆。按《通志》:肥如河在府城东二十里,源自部落岭,下流至城西入漆河。恐即此。

    淘金河 与昌黎界,河产金,曰“淘金河” ,今名“沙金厂。”

    饮马河 ,在长君山北。

    海 按:《通志》:“在府治南一百六十里,东连辽东,西抵直沽。”

    鲜龙水 ,按《通志》:“在府城东九十里,源自辽西新平县马山”

    黑水井 在府治内。有长石,端刻牛首形镇之。其为怪,久掩之。或曰:燕谓水曰龙,黑曰卢,县名取此,非也。卢龙,古塞名,自隋移此以名县。谯楼井 在治南谯楼前。将雨则气出,岁旱以以此占之,颇验。旧《志》称“谯楼飞雨” ,是也。今堙。三跳涧 在涧子山、常福、涧子二山之阴,合流入滦。又迁安万军山下,亦有三跳涧。

    白沟 阳山之阴,河源出焉,入沮达漆,为白沟。见前《铜矿山》下。

    雒子崖泉 :在鹿尾山东。

    孤窑寨泉 与雒子崖泉近,二泉俱西入于“青龙。”

    “鱼井 ” 与孤窑寨泉近,在刘家营北一里,满而不溢,鱼常出没。

    谷沟 与前佛儿峪近,系外草地谷沟前有泉三,涌如瀑布,并流为暖泉河。至徐流营西南入青龙,遂为水田。

    凉水河 自南台之龙王坡西渡漆里许,为南丘。凉水河自八里坨下过之。

    四绝水 卢龙境内诸水有名“四绝者:一石龟峪泉” ,西流至莲花池而绝。一五里塔泉,自狼家谷西流,至道东而绝。一“白望泉” ,自双子山流至白砂崖青石头而绝。一社台西峪泉,自部落馆阳岛谷合出,与肥如水至坛西而绝。

    横河,源 出卢龙县独子山及合安河东西山,流,南入横山营后北沙岸下,东至泡皮淀,经榆山后刘家庄,至偏凉汀而合。州西一里为玉带河,其源自菉豆湾转尹家坟至府君庙,沿沙堤十里至岩山之岬,折过岩山而下。玉带西二里为金鱼泉,在演武亭东北,南流入莲花池,达别故河。别故河在金鱼泉西,源自州西北二里庙儿山,东经柏树庄、高家庄、演武亭、西堰,合玉带及州南五里河。五里河源自刘家营而东,并经岩山、石桥入滦,委蛇而南如龙翔,五十里达岳婆港、乐亭界。东岐为二:左曰葫芦河,右曰定流河,夹县而南,六十里至马头营,又二十里为缘洋沟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