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066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十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十六卷目录
永平府部杂录
永平府部外编
职方典第六十六卷
永平府部杂录
《水经注》:无终柘水南迳燕山上,悬岩之侧有石鼓,去 地百馀丈,望若数百石囷,有石梁贯之。鼓之东南有 石援桴,状同击势。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观 鸡水,水东有观鸡寺,寺内有大堂,甚高广,可容千僧, 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基侧 室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盖以此土寒严, “霜气肃猛,出家沙门,率皆贫薄。施主虑阙道业,故崇 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托焉。”
《左传正义》曰:《释例·土地名》以北戎、山戎、无终三名为 一,北平有无终县。太原即太原郡晋阳县是也。计无 终在太原东北二千馀里,远就太原,来与晋战,不知 其何故也。盖与诸戎近晋者,相率而来也。
《水经注》言右北平西北百三十里有无终城,亦非也。 考右北平郡,前汉治平刚,后汉治土垠。郦氏所引魏 氏《土地记》曰:蓟城东北三百里有右北平城,此后汉 所治之土垠。而平刚则在卢龙塞之东北三四百里, 乃武帝时郡治,李广所守,今之塞外,其不在土垠明 矣。又考《西京杂记》述此事则云:“猎于冥山之阳。”《庄子》 言:“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司马彪注:“冥山, 北海山名。”是广之出猎乃冥山,而非近郡之山也。《新 序》曰:“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 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韩诗外传》 张华《博物志》亦同。是射石者又熊渠,而非李广也。《吕 氏春秋》作“养由基”,王充《论衡》同。《黄氏日钞》曰:“此事每 载不同,要皆野人相承之妄言耳。即使二事偶同,而 太史公所述,本无其地,今必欲指一卷之石以当之, 不已惑乎?”
玉田汉无终县。《汉书·地理志》:故无终子国。浭水西至 雍奴入海。《史记》:“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后汉 书》:“吴汉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韦昭《国语解》:“无终,山 戎之国,今为县,在北平。”《水经注》:“蓝水出北山,东屈而 南流,迳无终县故城东。”故城,无终子国也。《魏氏土地 记》曰:“右北平城西北百三十里有无终城。”无终之为 今玉田,无可疑者。然《左传。襄公四年》:“无终子使孟乐 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昭公元年》, “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汉书。樊哙传》:“击 陈豨,破得綦母卭尹潘军于无终广昌。”则去玉田千 有馀里,岂无终之国先在云中、代郡之境,而后迁于 右北平与?
史言:“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福德之地,乃营 立宗庙宫阙,命曰龙城。”《一统志》:柳城在永平府西二 十里,龙山在府西四十里。永平府旧《志》:柳城在昌黎 县西南六十里。汉末为乌桓所据,曹操灭之。历魏、晋, 为慕容氏父子所据。隋置县,属辽西郡。唐置营州,元 省入昌黎,为静安社。其说与史不同。今府西二十里 全无遗迹。而静安社则嘉靖三十一年立为堡,然皆 非柳城之旧也。按《唐书》营州柳城郡下云:“城西四百 八十里有渝关守捉城。”又云:“西北接奚,北接契丹。”《通 典》营州柳城郡下云:“东至辽河四百八十里,南至海 二百六十里,西至北平郡七百里,北至契丹界五十 里,东南到安东府二百七十里,西南到北平郡七百 里,西北到契丹界七十里,东北到契丹界九十里。”而 平州北平郡下云:“东至柳城郡七百里,西至渔阳郡 三百里,东北到柳城郡七百里。”是柳城在今永平之 东北七百里,而慕容氏之龙城、昌黎及魏以后之营 州,并在其地。唐万岁通天元年,为契丹所陷,圣历二 年,侨治渔阳,开元五年又还治柳城。
《旧唐书宋庆礼传》:“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 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 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 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元宗乃诏庆礼及太子詹事 姜师度、左骁卫将军邵宏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 城,兴役三旬而毕。”诏书见《册府元龟》。
今之“昌黎”,乃金之广宁县,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昌黎”, 名同而地异也。
《三国志》,“魏武帝用田畴之言,上徐无山,堑山堙谷五 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徐无山 在今玉田,则柳城在玉田之东北数百里也。《北齐书》: “显祖伐契丹,以十月丁酉至平州,从西道趋长堑,辛
丑至白狼城,壬寅至昌黎城。”是昌黎在平州之东北齐主之行急,犹五日而后至也。《隋书》:“汉王谅伐高丽”,军出临渝关,至柳城。《唐书》:“太宗伐高丽还,以十月丙 午次营州,诏辽东战亡士卒骸骨,并集柳城东南,命 有司设太牢,上自作文以祭之。丙辰,皇太子迎谒于 临渝关。”关在今抚宁之东,则柳城又在其东。太宗之 行迟,故十日而后至也。
《辽史》载,柳城曰兴中府,古孤竹国,汉柳城县也。慕容 皝以柳城之北,龙城之南,福德之地,乃筑龙城,构宫 庙,改柳城为龙城县,而迁都之,号曰“和龙宫。”慕容垂 复居焉。〈垂都邺其子宝始迁龙城非垂也〉后为冯跋所灭。〈高云灭慕容氏冯跋 代高云非跋灭慕容氏也〉魏取之,为辽西郡。隋平高宝宁,置营州。 炀帝改柳城郡。唐武德初,改营州总管府,寻为都督 府。万岁通天元年,陷李万荣。神龙初,徙府幽州。开元 四年,复治柳城。八年,徙渔阳。十年,还柳城。《旧唐书奚 传》:“李大辅与契丹首领李大活请于柳城依旧置营 州都督府,从之。后为奚所据。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 建城,命韩知”方择其处,乃完葺柳城,号“霸州彰武军 节度。”重熙十年,升兴中府。有太华山、小华山、香高山、 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驻龙峪、神射泉、小龙河。 统州二,县四,其一曰兴中县。木汉柳城县地。太祖掠 汉民居此,置霸城县。重熙中,置府,更名。此文述柳城 之故,颇为详备。
元世祖至元七年十月己丑,降兴中府为州。以地图 案之,当在今前屯卫之北。但《唐书》平州下云:“又有柳 城军,永泰元年置。”盖唐时柳城之地,屡被陷没,移徙 无常。此其在平州者,或即今之静安社,未可知。 《通典》:“医无闾山在辽东,今于柳城郡东置祠遥礼。”此 即是移置之柳城。然不可以永泰元年之柳城为古 之柳城也。
《一统志》采辑诸书,不出一人之手。如柳城废县,既云 在府城西二十里矣,而于土产则云人参、麝香、豹尾 俱废柳城县出。今府西二十里,乃滦河之西,洞山之 南,沙土之地,其能出此三物乎?按《唐书》:“营州柳城郡, 贡人参、麝香、豹尾皮骨。”�《志》本引之,而不知所指府 西二十里废柳城县之误也。
按:昌黎有五。《汉书》:辽西郡之县,其八曰昌黎。渝水首 受塞外,南入海,东部都尉治。应劭曰:“今昌黎。”《水经注》: “白狼水又东北迳昌黎县故城西。《地理志》曰:‘交黎也’。” 《通鉴注》:“昌黎,汉交黎县,属辽西郡,后汉属辽东属国 都尉。魏齐王正始五年,鲜卑内附,复置辽东属国,立 昌黎县以居之,后立昌黎郡。”《晋书·武帝纪》:“太康二年, 慕容廆寇昌黎。二年,安北将军严询败慕容廆于昌 黎。成帝咸康二年,慕容皝自昌黎东践冰而进,凡三 百馀里,至历林口。”是则在渝水下流而当海口,此一 昌黎也。《晋书载记》:“慕容皝徙昌黎郡。”又云:“破宇文归 之众,徙其部人五万馀落于昌黎。”及慕容盛之世,有 昌黎尹张顺、刘忠。高云“以冯素弗为昌黎尹,冯跋之 世,有昌黎尹孙伯仁”,以史考之,当去龙城不远,此又 一昌黎也。魏并柳城、昌黎、棘城于龙城,而立昌黎郡。 《志》云:“有尧祠、榆顿城、狼水。”而《列传》如韩麒麟、韩秀、谷 浑、孙绍之伦,皆昌黎人,即燕之旧都龙城,此又一昌 黎也。齐以后,昌黎之名废。至唐太宗贞观三年,更崇 州为北黎州,治营州之东北废阳师镇。八年,复为崇 州,置昌黎县,后沦于奚。辽东建州永康县,本唐昌黎 县地,此又一昌黎也。辽太祖以定州俘户置营州邻 海军,其县一,曰广宁。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昌 黎,相沿以至于今,在永平府城东南七十里,此又一 昌黎也。郭造卿《永平志》辨昌黎有二,而不知其有五, 今序而列之,《论古》者可以无惑焉。
韩文公多自称昌黎。《唐书》载《韩氏世系》则云:“汉弓高 侯颓当裔孙,世居颍川,徙安定、武安、常山、九门而生 安定桓王茂”,为公之六世祖,与昌黎之韩,支派各别。 故先儒以为公之自称,本其郡望。宋元丰七年,封公 为昌黎伯,亦是取其本望。
唐、宋封爵,必取本望。元和中,朔方帅天水阎某者,封邑太原,乃自言非本郡。上谓宰相李吉甫曰:“有司之误,不可再也。宜使儒生条其源系,考其郡望,子孙职任,并总辑之,每加爵邑,则令阅视。” 乃命林宝撰次《元和姓纂》十一卷,明初亦如之。太平忠臣祠追封花云东丘郡侯、许瑗高阳郡侯、王鼎太原郡侯是也。
如韩长鸾、韩建封昌黎王、韩择木封昌黎伯、韩偓封 昌黎男之比。若昌黎之韩最著于魏,如麒麟、显宗,《史》 明言其为昌黎棘城人,又非今之昌黎也。然则文公 之没二百六十年而始封昌黎伯,又一百六年而始 立今之昌黎县,以金之县而合宋之封,遂谓文公为 此县之人,其亦未之考矣。
汉右北平郡之县十六,其三曰石城,后汉无之,盖光 武所并省也。至燕分置石城郡。考之《通鉴》及《晋载记》, 得二事:慕容宝宿广都黄榆谷,清河王会勒兵攻宝, 宝帅轻骑驰二百里,晡时至龙城,会遣骑追至石城不及。是广都去龙城二百里,而石城在其中间也。慕 容熙畋于北原,石城令高和与尚方兵于后作乱。注 云:“高和本为石城令,时以大丧,会于龙城。”是石城去 龙城不远也。《魏书·地形志》广兴下云:“有鸡鸣山、石城、 大柳城。”此即汉之石城矣。魏太平真君八年,置建德 郡,治白狼城。领县三:其一曰石城,有白鹿山祠。其二 曰广都。《水经注》:石城川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迳石 城县故城南,北屈迳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又东北 入广成县东广成即广都城。燕之石城在广都之东 北,而此在广都之西南,是魏之石城,非燕之石城矣。 《隋书》始无石城云“北齐废之。”而《唐书》平州石城下云: “本临渝,武德七年省,贞观十五年复置,万岁通天二 年更名。有临渝关,有大海,有碣石山。”是武后所更名 之石城,又非魏之石城矣。
《旧唐书。回纥传》:“追蹑史朝义至平州石城县,枭其首。” 《辽史》:滦州统县三,其三曰石城。下云:“唐贞观中于此 置临渝县,万岁通天元年改石城县,在滦州南三十 里,唐仪凤石刻在焉。今县又在其南五十里,辽徙置 以就盐官。”是辽之石城,又非唐之石城矣。今之开平 中屯卫,自永乐三年徙于石城废县,在滦州西九十 里,乃辽之石城。而《一统志》以为汉旧县,何其谬与? 《永平府志》:“北魏纥那三年,为石勒攻于陉北,不利,迁 大甯以避之。在广甯大北。”注:“为大宁也。五年,奔于宇 文部。后二年,石虎纳翳槐于大甯。纥那出居慕容部。 建国三十九年,拓跋国为秦破,大乱。世子圭依舅贺 讷,讷时摄东部,为大人,迁居大宁,行其”恩信,众多归 之。太宗永兴五年七月,破越勤倍泥部落,徙二万馀 家于大甯川。神瑞二年五月丁亥,上次于参合东,如 大甯。泰常元年闰十二月壬申,幸太甯。世祖始光元 年四月甲辰,东巡如大甯。称甯者三:曰大甯,曰广甯, 曰甯川。广甯,汉上谷属县也。上谷郡诸县,后多称“甯” 为“宁。”故广甯,今隆庆之永宁县。《古迹》有小甯城,在州 城西,则大甯在东北可知。
元许有壬《圭塘集》载喜逢口事,今关名喜峰,似失厥 义矣。其与丁文苑同科,为哀辞曰:“文苑移官山北,山 北置大宁右白霫,地去京师东北尚八百里,陆不可 以挈家,水萦纡五千里,扶病拥幼,殆不能为谋。”即斯 辞也,岂舟可通乎?按史将由滦通漕,于上都造船,视 为不可而止矣。今滦河之浒,尚有系缆铁桩,或以为 系浮桥,或以为系舟。正德初年,渔人获一铁缆锚,重 三百馀斤,则昔滦或深于今矣,岂亦以系浮梁者哉? 元通漕舰或不可至上都,岂其不容舠以达于大宁 乎?若召闽中清流之舟水手,今必可达小喜峰而至 大宁,亦未可知也。
《滦志》:别故河入菉豆湾。许庄云:“别故”,俗传别沟,声之 讹也。菉豆湾,一为绿头湾,谓泉内有绿头物,故云。一 为龙𩰚湾,谓昔龙𩰚于此,俗谓菉豆多,故从焉。 旧《志》:抚宁县东九十里有秦皇井,甘冽异常,世传始 皇过饮此,与扶苏泉类。《府志》:在府城北。《滦州志》:在州 城西北十五里。以《辽史》为信,则滦州是矣。孰知“扶苏” 乃“狐苏”讹乎?
《洪武录》,大宁有新城、木榆等卫,此非定名也。其云“滦 阳口外富民、宽河、柏山、会州、新城、大宁等处,宜置七 驿。”今考滦阳驿五十里为冨民,而宽河,而柏山,而会 州,而季庄,而冨谷,皆六十里。而七十里乃大宁都司。 今滦阳驿移于三屯,则多四十里矣。古城在喜峰,或 自口外移入也。
《宪章》诸录,皆列开平东西八驿名。今考元大都六十 里至顺义,七十里至密云,六十里至石匣,六十里至 古北口而出,五十六里为青松,东北六十里为兴州 中屯,西五十里为古城,六十里为灰岭,五十里为滦 河,又五十里为黄厓,又六十里为哈叭,又五十里为 沈河,又四十里为东凉,五十里为开平。大都至此七 百五十里,地高井深,星大。北去庆州,多古松,号曰“千 里松林。”宣德五年,徙卫于独石,弃地三百里,失龙冈。 滦河险,而独石非通途,原无驿也。
旧《志》:“昌黎仙台山后有石洞古井,张果老院在焉。石 碾石槽遗迹尚存。抚宁县东十五里以氏河,为其骑 驴曾陷焉。其饲驴石槽蹄迹宛然在府城五里。大石 盘礡上低陷如之。其墓在抚宁县东南七十里,韩湘 与张果老栖仙台山,常对奕,今有仙人奕石,脚迹石 盘文甚古。”又观音洞石壁上有韩仙真影,世传修仙 辞乡遗状云:“墓在昌黎城西南八里”,果老弗问矣。迩 者县令刻《蓝关记》,瑶华帝君韩若云自撰。云文公集 其弟滂《墓志铭》,支系甚明。其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是记以公为叔而父其伯祖会。会无子而有子,湘 有父而无父矣。竟篇言吕洞宾七度之成道,及诸与 游拾得辈未尝与张果老游,北至五台山,未尝言“入 燕”也。则昌黎县之仙迹,视斯《记》自辨矣。
《日知录》:今永平府卢龙县南有李广射虎石,广为右 北平将军,而此地为辽西郡之“肥如。”其谬不辨。自明《永平旧志》。金世宗大定十八年正月壬戌,如春水。二 月丙寅朔,次管庄。丙子,次华港。己丑,还宫。丁未,以春 水诘石城县令不称职。石城春水者,幸长春淀也。二 十年正月己巳,如春水。丙子,幸石城县行宫。丁丑,以 玉田县行宫地偏林为御林,大淀泺为长春淀,而有 长春宫,其殿曰“芳明。”二月丁未,还都。二十一年正月 甲子,如春水。戊子,元妃李氏卒于长春宫。二十四年 正月戊戌,如长春宫春水。二月壬申,还都。三月壬寅, 如上京。二十六年正月甲辰,如长春宫春水。二月癸 酉,还都。二十七年正月庚戌,如长春宫春水。二月乙 亥,还都。越二年,主殂金之春水,沿辽捺钵盖必地,坦 夷四方二三十里,木多榆柳,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 宋及诸国礼贡。国主“牙帐,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 每枪下黑毡伞一,以芘卫士风雪。枪外小毡帐一层, 每帐五人各执兵仗,为禁围。南有省方殿,北约二里 曰寿宁殿”,皆木柱竹欀,毡为盖,彩绘韬柱,锦为壁,衣 加绯绣额,黄布绣龙为地障,窗槅皆毡,傅以黄油绢。 基高尺馀,两厢廊庑亦毡盖,无门户。省方殿北有鹿 皮帐,帐次北有八方公用殿。寿宁殿北有长春帐,卫 以硬寨。宫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轮番千人祗直。禁 围外,卓枪为砦,夜则拔枪移卓。御寝帐周围拒马外 设铺,传铃宿卫,春而捺钵。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旬 国主方至。天鹅未至,设毡帐河上,密掩其门,凿冰窍 举火,鱼尽凑之,即垂纶罕失也。冰泮,刳木为舟,长可 八尺如梭,曰“梭船”,施一桨以捕渡,广则方舟或二三 焉。冰泮,乃从。鹰鹘捕鹅雁,必择鹅鹜聚处,晨出暮归, 从事弋猎。其侍御卫士皆服黑绿衣,备连锤、鹰食器、 刺鹅锥各一具,于滦周相去各五七步排立。主冠巾 衣时服,系玉束带,于上风望有鹅处,举旗探骑驰报, 远泊鸣鼓,鹅惊,稍腾水面,左右围骑举帜麾之。五坊 擎进海东青鹘,拜授于主,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 排立近者,举锥刺鹅,急取脑饲鹘。救鹘人例赏银绢。 主得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更酬酢致贺语 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赐从人酒,遍散其毛,弋猎网 钓,春尽乃还。世宗既殂,后主如春水,改都南行宫为 建春,又改遂城行宫为“光春”,而“长春”不书矣。至宣宗 南迁,而都入于元焉。按:世宗贤,主将幸金莲川,薛王 掾、梁襄上疏极谏。其论燕都、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 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皇畿,易于据守,皇天本 以限中外,开《大金》,万世基而设也。太康畋于洛汭,后 羿拒河而失邦;魏帝拜陵近郊,司马懿窃权而篡国。 隋焬、海陵,虽恶德贯盈,人谁敢议?止以离弃宫阙,远 事巡征,其祸遂速。”此皆可为殷鉴也。上为罢行,而竟 常幸,盖绳祖武而从国俗耳。长春则无谏者,非若金 莲之远耳。
《旧志》《古迹》双雁坨成化乙卯,滦州城南有李氏子,弋 获雄,锻其羽,雌随飞悲鸣,三日而去。雄畜久而驯,纵 野以媒他雁。及春,其雌复来,飞鸣如昔。累日,其家异 之,出雄于隙地伺之。雌哀鸣而下,周旋俯仰,鼓翅招 呼,若与之偕飞。雄竟不能出,纠颈弗释,并死之。乡人 云集而叹,瘗之于高坨,名曰“双雁坨。”
元主幸上下两都,而未尝东游。明之成祖,以征伐至, 若宣宗,以省方至,若武宗,以游观至正德十三年四 月朔,以“大行梓宫将祔葬,诣天寿山,祭告六陵,遂往 黄花镇、密云等处游猎。五月末旬还京。”喜峰有父老 手记:“四月二十七日乙未,驾幸关,过滦河,见溪流沙 回,意有宝物,命中宫侍从取之,得异珠不计。及驾过”, 土人往取并无之。临关,命家将六十员名护出口外, 酉到浓津岭,止回宿验马厅九日。五月五日癸卯,总 兵马永具筵,太监张永佛宝等侍乐工孙白毛供唱, 问“头上白,不知下头白否”,即令屠户阉之,驾遂起往 建昌滦州。旧志:十二日辰时,驾自建昌至偏凉汀打 鱼,乘舟顺风三里许,至北释院,口手打捕,竟日而还。 十三日,到大溯河,住山下观鱼,人遂号为“龙泊。”《新志》: “五月东巡狩,辛亥,观鱼于偏凉汀,驻跸于滦城。癸丑, 观海于溯河。”如旧志。当书庚戌于偏凉汀,辛亥于溯 河。癸丑,其望日也。然虽漫游,而行在从便如辽、金,故 无土木供帐之侈,民不至为烦乱焉。
“仙台山半绝壁间有龙潭洞,潭在洞中,去地九丈馀, 下临绝壑,洞中可容三百人。旧有石梯栏干,共一百 一级,可以达洞。级甚窄,但容半足,缘附而登,不可转 视。隆庆二年,为龙所毁,雷霆风雨逼水,齐山巨石如 剥扒去。中间数十级,压覆岩下寺宇十馀间,僧皆走 避,无伤者,后移置寺于下数百步。今之登者,则以巨” 绳上系洞门大树,援之而登,然而得至者少矣。 汉儿庄南山矿洞奉禁矣。而土人传庄北有谶云:“东 一箭,西一箭,万两黄金没人见。有人见,普救九州十 八县。”《陈游击解》云:“一箭者,地百步外也。东西常谷间, 南山一箭地,人常言有宝气”,乃以取煤为名。役兵二 百馀人凿洞,年馀黑石不成煤。或告宜一祭取其馂 犒兵。再三告,不忍予,第务必得之。而庄西南隔河里许盗矿者露,为三屯营守备魏文举密获十二驮,又 搜南觉寺盗首孙南华,掘地得百馀斤,以数十斤报 官。盗首前建昌胡总兵幕客,尝为领兵六宝谷,矿徒 习矣,乃荐之总理府,不得意,领旧徒为此。文举贪鄙, 既赢,而宝复益之。南华书生乃为徒劳谪戍。子密云 游击,亦徒劳人力,因无以解人口,罢官巨万,人益疑 之。中路协守羁留之,索矿百斤,乃出囊金五百奉之。 皆为此谶误也。
迁安县西十五里,官寨庄北,先银杏二株,可七八抱。 成化间,庄民韦氏锯其一以为奁具,流汁似血鸣,数 夜乃止,其家遂灭,一存一数抱,荫蔽二亩馀。七家岭 驿西南郭家庄西,有树连抱,乃银杏也。
石门子关天仙庙有神灯二盏,正德年间盗去其一, 今更深入百步外,望有灯近前,并不见之。
嘉靖壬子,路军马文章往玉王峪,日未没,忽见白发 翁尾之,疑为怪石,击之,不见,而见群鸡数百,遍山逐 之,皆入地,而山皆银矣。章以为铅锡,携数片而去。至 峪,投郭银家辨之。郭以铅锡绐之,因追所自出,章具 以实对。郭遂密运数夜,闭户炼为锭。家婢密持小锭 与邻家,婢曰:“吾家多多。”邻家亦盗取之。久而土人报 路将抚按以上闻。癸丑,遣锦衣卫千户取年有半,而 抚按往临,公私取用益多,民不胜困,恐为地方患,因 报绝产而罢。遂塞之上立庙镇压,至今毋敢盗。 龙潭下百步曰山心,洞之下有巨石,大如夏屋。石底 有穴,可容百人。石南面有字大如杯,其文曰:“大定乙 未岁”,北平牧高侯贰车王公全游衟者山。明日登圣 居岩,已而穷幽绝胜,啸歌磅礡,不减唐、晋名流。宾从 请磨崖以记,顾谓下客王密书之,时四月初吉也。其 西面有大字如斗,曰“独立不惧。”
崇祯壬申三月,有大鱼长九丈,浮千县南海滨,气蒸 如雾,三日而死。近海居民乘舟桴取其肉,煮油,家数 百斤,旬日方尽。后又有一大鱼复至其处,土人争取 之。鱼扬鬐鼓鬣,两目如双日,喷沫如雨,吐气若云,翻 波卷浪,舟几为覆而已,不知何往矣。
《迁安县城北门券》,有雌雄紫燕巢之,忽雄为乌鹊击 死,其雌不寻配,亦不食,飞鸣数日死。
永平府部外编
《旧志》: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 相见,神云:“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 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一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 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画 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趋焉。 《畿辅通志》:“汉灵帝时,辽西太守廉翻,梦人谓已曰:‘余 孤竹君之子,伯夷之弟,辽海漂吾棺椁,闻君仁善,愿 见藏覆’。”明日视之,水上有浮棺,蚩笑者皆无疾而死。 于是改葬之。又《晋书·地里志》曰:辽西人见辽水有浮 棺,欲破之,语曰:“我孤竹君也。汝破我何为?”因为立祠 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