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268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六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六十八卷目录
青州府部汇考十
青州府古迹考〈坟墓附〉
职方典第二百六十八卷
青州府部汇考十
青州府古迹考 府志
本府。〈益都县附郭。〉
雪宫 ,在阳水北,旧城隍庙西。一云在今道署“星落” 石侧,是昔齐宣王见《孟子》处。
广县城 ,汉齐郡属县。城旧在府治西南四里瀑水涧侧。
广固城 ,晋《永康城》名,在府治西北八里,尧山之阳有大涧,因之为固,逐名。后为刘裕所废。东阳城 ,晋城名。刘裕伐南燕,废广固,留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筑此。
花园 :在府治东门外。齐庶人养植之所,今废为田。
华州“杞梁故宅 ” ,在城西北一十五里。
刘善明故第 ,国初为齐世子府,今复为“城隍庙。”
淘米涧 在城西北隅。《齐乘》载:宋刘善明富好周急。元嘉中,岁饥赈民,人呼其田为“续命田” ,所居适近兹涧,因谓刘氏淘米涧。俗以为孟尝者,非。
龙兴寺 老柏院,今并不存,见《齐乘》。
苏丕隐居 在城东弥水滨。丕,德祥孙,试礼部不第,辄隐居,足不入城市者五十载。欧阳修守青,荐于朝,赐号“冲退处士。”
松林书院即矮松园 ,府治西南。万历八年,阁臣张居正废天下书院,知府某因毁伐其树,别用之。
尧庙 在尧山之麓。详见《山志》。旧未有祭,万历四十三年,知府王家宾重修。春秋举祭。
益王府第 元宗室,即今东隅圜阓基。
《地镜 》在府治南。旧传,宋文帝时,其地中有水,倒影如镜,故名。又云:海蜃气幻结,掩映楼台人物,状若登州海市,然殊不可晓。
《武成王赞碑 》在府治北太公庙中,宋真宗撰。“星落石 ” 在城内水门前,今察院门内一处,色如生铁。
海岱楼 在府治东门内。金统军司廨也。楼下有荣镇、中和二堂。元至元间,更名凝翠。明改建于西北,上有完颜所铸铜铎,形制奇古。弘治间,知县金禄迁铎于元帝观,楼址遂圮。旧《志》载,“凝翠” ,晓钟青之一景。
表海亭 旧在南洋桥北,取《左传》“世祚太公,以表东海” 为名。不知创自何代?圯废已久,惟存古台。成化初,知府李昂别建于北关西。嘉靖初,知府胡湘修,知府杜思、王世能重修。
范公井亭 在府城西。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洋溪侧出醴泉,公构亭泉上,郡民感恩,俱以“范公” 目之。
富公亭 在府治西瀑水涧侧。宋富弼知青州时祷雨处,尝建亭。后人思之,即亭祀公。又建“水廉堂” ,今废。
太虚宫 ,旧普照寺南。初,金季有全真道士丘长春,自栖霞西入关,过益都,知府事徐君馆之。长春相其宅曰:“此福地也。” 徐即施与之。有井卤不食,使弟子诅茶投之,即成甘泉。
山斋 唐建,在旧府治中。
“归思堂 ” 按宋黄庶为向宗道撰《堂铭》当在县治内,今无考,仅存铭亭,见《遗文》。
水磨亭 “在府城东壕上” ,今废。
南楼 宋建无考
三元阁 在旧府治内。寇准典郡日建,今废。遗爱堂 在府治西。文林书院成化间知府李昂建,今废。
《肖蓬瀛》亭 在颜神镇镇人张道源别墅,大观间建。
临淄县
齐古城 ,今邑城之北,周围四十里,邑城之半,故子城旧址居中俱存。
安平城 ,在县东十里。《春秋庄公三年》“秋,纪季以酅入齐。”〈《杜预计》,在齐国东安平县。〉齐灭纪,季故入齐为附庸。田单封安平君,即此。汉为东安
平县,属淄川国。内有石槽城。徐广曰:“临淄东十九里,古纪国之酅邑。齐改为安平。秦灭齐,改为东安平县,属齐郡。” 以定州有安平,故加“东” 字。索头城 ,在临淄东南二十里女水之南。后魏慕容白曜围沈文秀于青州,筑此城,因有索头村。
营丘城 临淄西北三里塔寺后,即太公望所封。《尔雅》云:“水出其左曰营丘” ,淄萦其东南,故 以名也。画邑城 ,去城西北二十里。《史记》:燕昭王令乐毅伐齐,闻画邑王蠋贤,兵不入境,即西南近邑也。代远无考。
西安城 ,去城西三十里,北距时水。汉置县,属齐郡。后汉建武五年,耿弇讨张步于临淄,言“西安城小而坚” ,是也。
高阳城 去城西北三十里时水之阳。北魏立高阳城置郡,后改为时水县。唐废。今城址存焉。庄岳里 在今城中南街。《孟子》曰:“引而置之庄、岳之间。” 《朱子》曰:“庄岳,齐街里名。”
士孙里 ,《左传襄二十五年》注:“士孙,人姓,因名荡阴里 。” 有诸葛孔明梁甫吟曰:“步出齐南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古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里。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清节里 在古齐国北门外东北二百步。齐相晏婴冢宅。
梧台里 《齐乘》云:台下有糸水北注,一名曰泥河,又俗名曰苇子河,即临淄西门申池水北流者。势极曲屈,俗称“九里十八湾。” 过梧台北,小泥河入焉。泥河出梧台下,又北至博兴入时水。此正渑水也。
“鱼里 ” ,陈文子居。
两汉元里
章武里
汜里
唐修行里 。段成式私第。
至德坊 段成式“三从伯父所居之里。”
吾台 ,去城西北十五里,管仲有《三归》在此。葵丘 ,在临淄县西三十里。《左传》鲁庄八年,“齐侯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 杜注:“在临淄” ,即此地。
齐坛
襄宫。雍门 ,齐城门。
杨门 齐西门
“东闾门 ” 、“齐东门” ,俱《左》。襄十年
《虎门 》:子良伐虎门。注:“路寝门” ,画虎以明勇猛,于守宜也。
鹿门 齐城门
曲门
石室
曹彦正堂
炼珍堂
袁楼 《博物记》曰:临淄县西有袁楼,详见《左传》。天齐观 在县治内。大定间,道士杨善渊卜居建三清观,掘地得古砖,《志》云:“天齐丙戌二年,南郭石洋巷杨道圆施花砖三千在天齐观。” 因知此地高齐时天齐观故基也。今二观址俱废,石洋亦无存,不复知所谓南郭矣。
遄台 在县西。《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对和同之论于遄台” ,即此。今俗呼歇马台。稷下 ,在县古城西。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故驺衍、淳于髡之徒,名于稷下。
阿育王塔 在县治西。石虎于临漳修治旧塔,少承露盘佛。《图澄》曰:“临淄阿育王塔下地中有佛像承露盘,虎掘得之。唐太和中建,宋增塔为十二级。祥符更名广化寺。” 黄康弼诗有“宝塔万年灯” 之句。今圮废。
梧台 在县古城外。齐王享楚使于梧宫,使者曰:“大哉梧宫!” 王曰:“江海之鱼吞舟,大国之树必巨,使何怪焉?” 即此。宫侧有台曰层秀,台西有碑,汉熹平间立,今废。
檀台 在县东北一里。《史记》“齐简公与妇人饮于檀台” ,即此。
钓鱼台 在县东北五里淄河东岸,其西岸曰“晒鱼台” ,二台对峙,疑昔高贤栖隐处,名不雅驯,而迹甚奇峭。
桓公台 在县西。故老云:“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以匡天下,筑此台会盟。” 按:桓公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其一葵丘,不闻于齐筑台也。考县葵丘,已非昔会盟之处,而此台去营丘不远,岂
里人误以“丘” 为“台” ,而遂附会为桓公盟处耶?然今不可考矣。
韩信宅 ,在县东北古城内。汉四年,信请立为假王,镇齐,时所居地隐隐高丘在焉,光武曾劳耿弇军于此。
温泉 在县南十里淄水南岸,悬崖泉涌,汇池溅珠。上有“碧霞三元昊天宫” ,其水温洁可浴。上巳,士女贾客云集,宛然兰亭风致。
严矶 在县南二十里,即《汉史》载光武物色严陵,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此其遗迹。两矶对峙,淄水旋回,风景入画,齐且藉以为重。
矮槐亭 县西南二十里邮亭处有古槐十株,高五尺许,人传“宋艺祖未帝时过此,尝挂袍于上” ,盖俗言不足道也,今人家园圃多有之。《博兴县》
博姑城 ,在县北十五里。《史记》:“薄姑氏,殷诸侯,至周作乱,武王灭之,以封太公四世孙胡公,徙都于此。”
贝丘 在旧博昌县南。《春秋》庄公八年,“齐侯田于贝丘” ,即此。
利县 ,在县南四十里。汉属乐安国。
沙浦 ,古郡名。世传地居阳明之处,沙河流绕其左,故以名之。
吕仙翁祠 在城内,祠即韩氏酒垆也。仙翁尝饮于此,书屋壁云:“吕岩独酌洞滨,宣和壬寅六月书。” 凡十三字。后盗焚民居殆尽,惟韩氏室完,土人因名为“辟火符。” 按:仙翁游人间,多称回道人,而此显书名姓宾字复加水,岂以辟火而然耶?
锦秋亭 在东南城上,元中统间建。
高苑县
古狄城 在县治北二里。《括地志》云:“淄州高苑县西北狄故城,《史记》田单攻狄,三月不下,即此。” 马局湾 在县治东南,相传齐桓公牧马处。凤亭台 在县治北二十五里。宋元丰间,断碑云:“凰凤停此三日,故名。”
济川墟 见《晋书》。文帝咸熙初,封秀为济川侯,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
乐安县
青丘 在县治内。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 ,即此。
桓公台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齐桓公盟诸侯于此,故名。
劝农亭 在县治东五里。明成化间,知县沈清建。
鉴青馆 在县治西北二十八里石新镇,以而小清河,故名。知县奚铭建,丘文庄公扁。
寿光县
凤凰台 在县西北三十里。宋天圣间,有凤凰至此,因筑台。金永安二年碑刻在焉。疑即古平望亭也。平望亦汉县,见伏琛《齐记》,今俱废。马陵台 ,在县西南四十里,亦曰臧台,旧有宋碑云。
臧武仲居 ,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致防而奔齐。昭公十年,平子伐莒,武仲在齐,闻之曰:“周公其不享鲁祭乎?” 是时武仲客齐已十馀年矣,其终不归鲁而卒死于齐乎?
官台 ,在县北七十里。古有灌亭,岂灌转为官,亭废为台耶?此地周回有十城九台。
纪台城 ,在县东南三十里西青龙乡纪台社。纪台,即纪人之所筑也。
望海台 ,在县东北四十里。秦始皇东游所筑,俗名“黑冢。”
过宋台 在县南二十五里。
官台场庙 在县北七十里营里社。创于元大德十一年,元末废。
仓颉台 在县西北,洱水所经。《水经注》谓孔子问经石室也。《通志》云:“《仓颉石室记》二十八字,在北海仓颉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无人识,至秦李斯始识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 汉叔孙通识十二字。岂孔子至齐,亦尝访焉,故有问经之目。
《斟𬩽城 》,即今县城,乃夏斟𬩽氏所居。
斟灌城 ,在县东北四十里。即夏仲康子相所依寒浞,使浇用师伐斟灌氏,以灭夏后相,今灌亭是也。汉北海郡有斟县。
牟城 县东北二十里。按《春秋》牟子国,周封牟子于齐,齐人忌其与临淄相近,遂迁牟子于牟平,今宁海州也。
王胡城 ,在县北十里。
乐城 ,在县东二十里。
盐城 ,在县北八十里。
赤乌城 ,在县南十五里。置县,属北海郡。东汉属乐安国。《寰宇记》为“魏益都城” ,非也。
暇亭 在县治前
清溪书院 在城西门,刑部尚书赵鉴建。“熙熙亭 ” 在后北城上。
昌乐县
昌乐故城 ,在县西北十里。
营陵城 ,在县南,有营台。
剧县城 ,在县西十里。
瑞华堂 宋建
临朐县
郱城 在县东南
朱阳城 ,《左氏》曰:“晏弱城。”
《校城 》武帝封城阳王子云为侯。
朱虚城 ,在县东六十里。
临原城 在县东。汉封淄川王子始昌为侯。《寰宇记》:今不知所在。
李靖读书台 在县南一百里。相传李靖微时,读书于此。又云:“靖从太宗征辽左,因于此阅《司马法》焉。” 今有书堂社。
五龙堂 在县北十里龙山社。
逢山石鼓 在县逢山上。《从征记》曰:“齐地乱则石鼓鸣,声闻数十里。”
飞云楼 元建
冶官祠 。临朐南冶原,《水经注》载之,祀朱虚侯刘章,曰“大孝王。”
穆陵关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古齐关也。详见《关隘》。
安丘县
弃金坡 又名“堆金山。” 管宁旧居,华歆掷金于此,故名。
郚城 在县西南六十里。《春秋》“齐迁纪郱、鄑、郚” ,此即古郚城也。后魏置平昌郡。北齐废郡,置琅琊县。隋改曰郚城。唐省入辅唐,即安丘。
古城 在牟山北,安丘故城也。
平昌城 ,在县西南六十里。汉置县,属琅琊郡。东汉属北海郡。
渠丘亭 在县城南一里。莒人公渠丘所筑,今“渠丘驿” ,即其地也。
防亭 在平昌城西
古长城 一名长城岭,在太平山。《史记》载:齐威王曰:“赵侵我长城。” 《竹书记》年:“梁惠成王二十年,周显王十八年,齐人筑防为长城。” 又《方舆胜览》云:城西接岱,东连琅琊巨海,齐人之防塞也。昌安城 在境之西北。郦道元云:“潍水北迳昌安县故城东,汉明帝中元中封。”
邓袭为侯国也。
《郡国志》曰:“汉安帝延光元年立也。”
杞城 在东北三十里。古淳于国也。郦道元云:“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遂号淳于。” 《春秋·桓公六年》冬,州公如曹。《传》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后为杞人所有。” 古城 在牟山,安丘故城也。孟康曰:“今渠丘亭、莒渠丘城是也。” 伏琛、晏谟《齐记》并言亭在安丘城东北十里,非也。城对牟山,隋开皇中,改为牟山县,大业初复为安丘。
郚亭 在郚城西地里。《风俗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郚城亭。”
印台 在邑南一里许。一名大敦台。上北望,正值县厅,故名。其西一丘,名“小墩。”
康王台 在邑西十里。俗传齐康王被逐,夜乘马渡汶,马化为泥为台,日中不见,夜中隐隐如城。台前一水,有无不常,一名潮河,一名“干河。” 祈嗣崖 在东北十八里汶水滨。旧传杞子祷嗣于此,上有遇仙观。
晏公堂 在金沟河西。旧传为晏婴“休沐之所。” 公冶长书院 在南七十里。
管公都 在管公里中。昔魏邴原华歆千里访朱虚高士管幼安于故里,即此。
郑公乡 在潍河东宿家里中,汉大司农郑元之故乡。《汉书》:“公高密人。” 唐贾公彦谓“北海人。” 安丘古来多属北海,高密虽境土分割,而公冢实在安丘之东境,《水经》所谓“砺埠” 是也。
韩信坝 在东五十里。昔韩信与楚将龙且夹潍水而阵于此,信令为万馀囊,盛沙填遏潍水,引军击,且伪退,且追北,信决水,水大至,且军半不得渡,遂斩龙且,于是水。苏长公《超然台记》曰:“北望潍水,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盖谓此诸城县。
《越王国 》,相传国在琅琊城是也,尚未可信。盖
勾践之徙琅琊,非暂徙也。观其欲取父元常之丧迁葬琅琊,可知其徙之之意,欲于此传世无穷耳。岂以弹丸之地,不容数十室,足以称国,而延其子孙至二百馀年之久乎?
琅琊国 ,今县城南是也。琅琊、东武同地并称。封琅邪土者为琅琊国,封东武侯者为东武国。东武国 ,即汉东武县,今县南城。以封建王侯,谓之国;以统属县邑,谓之郡。东武先为县,次为郡,兼之矣。
胶西国 ,齐悼惠王子卬,孝文十六年,以平昌侯进封胶西国,都高密。孝景三年,坐同吴楚反,伏诛,国除。胶西国凡十年,地入于汉,为胶西郡,属琅琊郡。
东武郡 ,元魏改东武为郡治。苏文忠守密州时,常称为东武郡。大德年间《东岳庙碑》云:“临海郡治胶西,足为东武剧邑。盖控东南海道,风颿信宿,可至吴、楚。” 据此足见东武实为郡治胶西,其属县云。
平昌郡 即汉平昌县,属琅琊郡,光武改属北海郡。魏文帝黄初三年,分城阳置平昌郡,寻复省。昔惠帝十年,复置平昌郡,在今县东北六十里紫沟东南。
东武县 今本县南城是。
胶西县 ,汉文帝分齐立胶西县,宣帝更为高密郡。光武建武十年,入北海郡。晋惠帝分胶西立城阳郡。唐武德三年,省入高密。宋开宝间,复胶西,仍为密州。
析泉县 在马耳分流山西,析泉水出。
邞县 ,《地名志》:“胶水出邞县。音扶。”
横县 卢山南,卢水所出。
昌县 今县北昌城
平昌县 柴沟社东南,即汉《平昌郡》。
昆山县 ,在邑西南六十里,昆山西七里丰泉县 。隋县名。开皇间以琅琊城改丰泉县,隶密州。大业三年以丰泉县为琅琊县,属高密郡,在琅琊山下。
�淇县, 元魏县名,魏庄帝改立。�淇县,今未详其地。《随书》�淇县有常山祠、云母山。�淇,《水经》作“扶淇。”
梁乡县 ,元魏县名。魏庄帝分胶西立梁乡县。《隋书》梁乡有琅琊台,《始皇碑》。梁乡,在县城南一百二十里。
古城 在今县治城东南门外里许高冈之上,址周约五六里。东北、东南、西南三面城角犹隆,然圮而不废。独西北角一面尽为雨水冲成沟壑,无复遗址,土人从来称为古城,莫知何城也。娄乡城 ,按《水经注》:涓水出马耳山之阴,北流迳娄乡城东,入于潍。《春秋?昭公五年经》书:“夏,莒牟彝以牟、娄、防、兹来奔” 者也。是娄乡城在诸城西南方矣。
琅琊城 在琅琊台下。相传越王勾践所徙都也。广七十步,袤一百七十步,狭隘已极。南北二面城址犹存,东西二面皆成巨壑。有东南二门,址亦存。隋开皇间改为丰泉县。
东武城 即今县南城。隋开皇十八年,以东武县为诸城,县有东、西、南、北四城门,北门改为“双门” ,以通北城。
城阳城 汉城阳国,浯水入焉。韩信北追齐王广至城阳城,即此。内有“斗鸡台。”
古诸邑城 在今县西南三十里石屋山东北三里。《春秋》庄公二十九年,“城诸。” 及《文公十一年》,“季孙行父帅师城诸” ,即此。
芝盘城 :在县治北六十里城阳乡崇文社内。曾于此置芝盘巡检司,后革。
曹郚城 ,汉献帝十一年,曹操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割东海之襄贲、郯城益琅琊。十二年,操自淳于还。兴平二年,操复东征,略定琅琊诸城在县东南诸众也。谓琅琊所属之众城,故略定之,非指诸城县也。
长城 在县治南五十里。《齐记》:“宣王乘山岭筑长城,西起齐州,东至海,以备楚。” 《括地志》:“长城西北起郓州平阴县,沿河历泰山北冈,由穆陵关至密州琅琊台入海。” 《史记》:“齐有长城,足以为塞。” 琅琊台 ,即琅琊山,以山形似台,故名。所谓勾践徙都琅琊,起观台周七里,以望东海者此也。𩰚鸡台 ,在城阳城内东北角,高三丈,围六百步。《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季氏与郈氏𩰚鸡。” 季氏介鸡,介甲也,郈氏金距。《史记》:苏秦说齐王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𩰚鸡走狗。” 则春秋、战国君臣上下多为此戏矧。此台筑于封国之内,其
名为“𩰚鸡” 者信矣。饮酒台 在卢山巅。详见《山川》。
观览台 在县治东北门外一里馀。台高二丈,围六十步,近黑水一里。一名“观澜台。” 未知刱始,苏轼尝登焉。
北极台 在北城东市尽北城上,与西市北城台相并。嘉靖初,于上建祠三间,以奉安真武像,后复铸为铜像,名为“北极台” ,亦名真武庙。超然台 在北城,古东武县北关厢也。至元魏永安二年,始筑为城。城北面无门,当城东西分中立州治,北抵城根,为马道,仅通人行。于治东东市北城上,因为一台。又于治西市北城上,亦因城为一台,两台东西并列,盖前人筑城时所为,意应有在,今不可晓矣。
宝台 :在城西三十里。
《钓台 》,一在棘津太公钓处,一在柳林河严光钓处,俱盘石滨水。
“广丽亭 ” 在常山绝顶。
《凤凰台 》在。�淇乡荆山社大埠岭上,相传谓古时有凤凰止于其上,因作台,即以名之。风台 在县治南九十里望仙乡。《王制》“岁二月东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此其遗址也。将军台 在县治东二十五里辛兴社。台高二丈,围约百步。
四时祠 古在琅琊山上,今失其址。按《史迁纪》,“齐地有八神祠:一曰天齐渊祠,天主;二泰山梁父祠,地主;三平睦监乡祠,兵主蚩尢,四阴主祠;三山,五阳主祠之罘;六莱山祠,月七成山祠,日。八琅琊台祠四时。” 世远礼荒,莫知起时,不可得而详也。
斋堂 在琅琊山东五里海水中,岛名也。岛南产苦竹,北产金竹,又产黄精、海枣。堂建于上,乃秦皇、汉武祀神斋宿之所,故名。后改为“龙母祠。” 元时海运粮船,悉泊于此,舟人赖祐,利涉无虞。勒石祠前。
盖公堂 旧在密州治内,今废。苏子来守胶西,知盖公为乡人,求其子孙坟墓不可得,慨然想见其为人,舍黄堂之北而不自居,以待如公者,名之曰“盖公堂。”
雩泉亭 在县常山雩泉上,宋苏轼建。
“山堂 ” ,在“超然台” 上。
周公堂 在县治西十五里齐吉社。本社人周则,不知何代人。为人心性朴实,正直不阿,当时乡人重之,称为“周公。” 临终端坐而化。子二人,长曰仁,次曰义,奉其骸骨,塑像于此堂中。嘉靖壬子、万历己丑,乡民王通、李昂相继重修。
后盖公堂 新建。万历己亥,颜侯于县治内东隙地内创建,盖仿苏文忠“崇尚” 遗意。有大门西向,折而北,中门南向,为堂三间,名曰“盖公堂。” 墀迤南为碑亭二。
防亭 、牟娄、防兹,皆邑名。莒、牟彝以奔鲁者,在今县治东北。
兹亭 在故姑幕县东北。姑幕属诸城北境内,今废。
广丽亭 在常山顶上,创建莫考。宋熙宁八年,苏文忠公轼尝登,有《登常山绝顶广丽亭》五言古风诗。
慕贤亭 在超然台上苏祠前。四围。楹与枋皆以石为之,极其坚固。枋北面刻“慕贤亭” 三字。景泰六年,知县黄武建。
“水心亭 ” 在县治内后盖公堂东。
远览亭 在常山之阴。山腰为亭三间,北向直北,一望无际,若木落天空,可以望见邑城雉堞。苏子所谓“下临城中,如在山下,雉堞楼观,仿佛可数” 者是也。万历三十一年春,侯之臣创建望越楼 在琅琊山东顶。相传越王所筑,以望会稽越国者。今址不存。
望海楼 在县治南五十里桃林店。创建莫详。遗址在常山高顶上。今址不存。
高丽馆 在县东关厢旧驿左,今废。
玉山馆 新建,在白玉山之阳。万历二十七年,颜侯创建。临南北通衢,可游可观,且以为迎送祖饯之所。
沧浪书院 在西市超然台迤西南。成化七年知县阎鼐创建。后不知何年改为养济院。东武书院 在北城兵备道后。嘉靖己酉,知县祝天保以本道后私衙,改为“东武书院。”
蒙阴县
“堂阜 ” ,《左传庄公九年》:“桓公杀公子紏,管仲请囚,鲍叔牙受之,及堂阜而脱之。” 即此。
夷吾亭 ,在县西北三十里。杜预曰:“蒙阴西北。”
有“夷吾亭” ,乃叔牙解管仲桎梏处。
古城 一在县东十里绵山社,周围二里,世传战国时所筑。一在沂水县西北,云即古东莞城。一在日照县相家庄。
铁城 ,在县东四十里。
古刻 在书堂社云云山西岩之石室中,有唐磨崖古篆刻,约数百言,世传“古帝王之禅” 云云文也。字经寸馀,文古难辨,火毁剥灭者亦十七。汉柏 ,在桃墟村刘十八郎庙。
雁趐树 ,在中山寺。按此树北地绝无。
唐银杏 ,在南竺寿圣寺。干围数丈,阴庇二亩。唐缁衣明琛植。
刘裕祭天五坛
闵子书院 在县西八十里。
薛王台 ,台不知所始,但称“薛台” ,或曰“雪台。” 东安故城 故治之南三十里。
莒州
寿馀 《左传》:“齐伐莒,莒人败之寿馀” ,即此。五花营 ,在州南二十里。
向城 ,在州南七十里。
“贤贤堂 ” 在子夏祠东。
姑幕城 在州东北
沂水县
《郓亭 》即莒、鲁所争东郓之地。
盖都 ,在县东八十里。
东莞城 旧东莞县
东安城 ,在县南五十里。
莲花池 在玉交里
纪崓 在县西北七十里,《日照县》。
古城 ,在县西一十里。
刘三公庄 在县西八十里,旧有巡检司。“沙浦 ” ,古郡名,沙河流绕其左,故以名之。
坟墓附
本府。〈益都县附郭。〉
齐景公冢 在城西金岭,西北铁山。临淄亦有景公墓。
田和冢 ,在城北二十里普通店。乡人云“太公冢。” 按和亦称齐太公,疑即和冢。
纪侯冢 在城东四十五里香山之阴。
臧武仲墓 ,在城北四十里朱虚社。
孟尝君墓 ,在城北四十里朱良店。
苏秦墓 在城东北苏埠社。秦自燕奔齐,齐王裂其躯葬此。旧传般阳西亦有秦冢,今淄川地。淳于髡墓 ,在城西四十里窝驼村。
汉霍陵 :在城东三十里许霍林社。
郑康成母墓 ,在城东四十里郑母店。
唐“平卢兵马《张素》” 墓 ,在尧山西。
平卢节度使梁及墓 在望所乡。
杨成云墓 ,在城西永固村。成云,关中隐士,从其子弘立,仕唐为青州兵马,因家焉,葬此。节度兵马江可观墓 ,在城西永固村。
隐士唐鲁墓 在城北高柳庄西。
宋王鲁墓 ,在城东四十里。
周沆墓 在驼山南。沆,宋枢密直学士。
元开国功臣刘国杰墓 ,在城东北四十里。冯总管墓 ,在城北三十五里北马兰社。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太原郡公王罴墓 ,在城三十五里王车社。
王英墓 在城西南四十里芹泉侧。英,海南北宣慰使。至正末,毛贵陷青州,不食而死。
内台御史傅公让墓 在城东二十五里。齐郁墓 在城东北五里大尹社。郁,博兴人,元末山东佥事,守御益都。明朝兵取益都路,死之。秦将军墓 在府城西尧山下。墓不甚高,碑可三尺许,勒大字,有“秦将军之墓” 在焉。
明衡恭王陵 在三阳山。
衡庄王陵 ,在尧山西。
衡康王陵 在马山南
“衡定王陵 ” 在尧山南。
“衡宪王陵 ” ,在炉山之原。
吏部左侍郎王让墓 在城西“八陡社。”
兵部郎中高昱墓 在城北。
彰德府知府刘或墓 ,在城北崔府君庙西北。浙江参政曹凯墓 ,在城西四十里南仇社。福建参议徐弼墓 ,在于家河之北。
工部尚书陈清墓 在城南。
陕西按察司副使刘赞墓。
四川布政使熊佑墓
赠户部尚书陈庆子、兵部尚书陈经墓 俱在东关草场街后。
江西布政使黄卿墓 在北古城。
贵州按察司副使冯裕墓 在北古城。
南京户部郎中董汝瀚墓 在城西。
赠鸿胪卿李鉴墓 在北关外。
兵部侍郎谥“端恪” 冀链墓 在城东。
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恭襄石茂华墓 在城西,大学士于慎行撰志。
光禄寺卿李用敬墓在城北。
刑部侍郎赠尚书朱鸿墓 在城西尧山,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王基墓 在城南二里。大学士王钖爵撰志。
甘肃巡抚杨锦墓 在城东二里。
南赣巡抚张焕墓 在城南马山。
江西副使刘一孚墓 在古西关。
宁夏巡抚党馨墓 在城西马山。
户部左给事中石鲸墓 在城南二里。侄尚书茂华撰志。
陕西按察使房如式墓 在城北五里。谕德赵秉忠撰《志》。
尚宝寺卿蒋春芳墓 在“杨姑桥。”
赠修撰赵禧墓 在“郑母店。”
陕西参政张巽言墓 在城南二里。
封御史张钾子陕西巡按御史张宪翔墓 俱在瓜市。
谕葬兵部尚书少保邢玠墓 在城东南扈家庙。大学士叶向高撰“志。”
山西按察司副使陈梦鹤墓 在“小涧。”
山西提学副使郑光溥墓 在邀兔崖。
开封知府宋伯华墓 在城东十五里。
临淄县
周太公墓 县南十里。《齐记补遗》曰:“太公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
桓公墓 在县南七里淄水南。《括地志》云:“齐桓公墓在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一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冈。一所二坟,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得金蚕数十薄,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又以人殉葬,骸骨狼籍。”
顷公墓 近太公墓
“景公墓 ” 与“桓公墓” 同处。
隰朋墓 ,在城东北七里。
四王墓 在鼎足山之阴。《齐记补遗》云:“方基圆顶,东西直列,乃齐、威、宣、湣、襄四王墓。”
管仲墓 在城南牛山麓。旧碑题“管子之墓。” 嘉靖乙巳,按察司鲍象贤立石冢上。
杞梁墓 在城东三里。齐庄公袭莒,杞梁死焉。其妻迎柩而哭,卒葬于此。事见《檀弓》。
晏婴墓 在城北一里。按《晋载记》曰:“慕容德登营丘,望晏婴冢,顾谓左右曰:‘礼,大夫不逼城而葬。平仲,古之贤人,达礼者也,而生居近市,死葬近城,岂有意乎’?” 青州晏谟对曰:“孔子称臣先人之贤,岂不知高其梁,丰其礼。盖政在家门,故俭以矫世。存居湫隘,岂择地而葬乎?所以不远市门者,冀见平生意也。” 以谟考之,婴墓疑在此。唐贞观中,禁民十五步内不得樵采。
三士墓 在城南一里许,一基三冢。三士事见《晏子春秋》。孔明《梁父吟》云:“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按:孔明《梁父吟》别有所指,岂晏子贤相有此,夫亦《春秋》附会之言,后人误信欤?
愚公墓 在愚公山
汉王蠋墓 ,在愚公山。
蒯彻墓 在城西
博兴县
汉董永墓 在县城北崇德社。永,千乘人,博兴汉千乘地,墓在此。其称“葬鱼台长山” 者,未详何据。
将军墓 ,在伏李庄城北十五里。世传“李左车墓。” 未详。
高苑县
周三灵侯墓 在县东。“三侯” ,周厉王时,谏官唐宸、葛雍、周武死于谏
卫灵公墓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高三丈。按《春秋》,“灵公薨于正寝” ,墓在此,未详。
鲁仲连墓 ,在县西北五里,俗呼为“鲁先生墓。” 《乐安县》。
汉李左车墓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成化间,盗发墓,得铜鼎,上有“汉将军李左车” 字,盖韩信封齐,左车卒,葬于此。其传在海丰金乡者,或非。八博士墓 ,在县西南二里。自欧阳生事伏生,传受《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葬此。
倪宽墓 近“八博士墓。” 成化间,知县马亮建,祠沈清《广地肖像》。
元綦公直墓 ,在县北五里。元学士王盘撰《志》。明都御史张清墓 ,在县西南十里。
御史阎宽墓 在县西北十八里。子户部主事江祔。
御史许鹏墓 在县北
太仆寺卿李舜臣墓 在城南。
寿光县
“古仓颉墓 ” 在县西,旧有庙,今废址存。此等传疑之例。
晋辟闾浑墓 ,在县西南。浑尝为青州刺史,慕容德陷广固,欲杀浑,浑子道秀愿与父俱死,遂原之。
魏侍中司徒贾公墓 在县南十里张孙社,有《碑》云“迁镇东大将军、使持节、督青徐、兖三州军事、开州司徒,兴和三年葬此。”
宋殿中丞牟公墓 在县西北。
元御史赠兵部尚书宋彦英墓 ,在县东北四十里。
明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和》。〉刘珝墓 在县西四十里洋河社,父昺墓侧。大学士徐溥撰碑。子知府钫、祔。
山西按察司副使刘甄墓。
广西监察御史刘璧墓
太常乡刘鈗墓 在洋河。
刑部尚书、太子太保〈谥《康敏》。〉赵鉴墓 在县东《临朐县》。
周伯氏墓 ,在城西七里许。
古逢伯陵墓 ,在县逢山之巅。春秋齐尉孙平墓 ,在城隍庙后。
“明恭王陵 ” 在三阳山。
“安王陵 ” 在西安庙。
谕葬状元马愉墓 在县南十五里,名回龙冈。“玉田” 王墓 在逢山西三里。
布政吕三才墓 在城南。
谕葬“侍郎迟凤翔” 墓 在城南。
安丘县
汉郑元墓 ,在县东四十里。唐贞观中,尝禁樵采。《高士传》袁绍屯官渡,请元随营,元不得已,载病从魏郡,卒,葬于剧东,后归葬砺埠山,即此。管宁墓 ,在县四十五里。
孙宾硕兄弟墓 ,在县西南牟山下。
“三国汉相苏禹圭”墓 ,在县南二十五里。宋参知政事。〈谥《文烈》。〉明镐墓, 在县东二十里。“徐孝女墓”, 在县西三里。
孝子毋卬墓 在县西三里。孝子名卬,神宗时人。进士周元宾铭墓。
元都元帅郑衍墓 在县南十里仁顺乡。江西巡抚马文炜墓 在虎林。于慎行撰志“谕葬。” 侍郎辛应干墓 、翰林王孟煦墓 俱在城东一里。
明礼部郎中马应龙墓 在县东五里。
诸城县
周公冶长墓 在县西四十里锡山东南冶长山麓。正德间,墓颓,士民巩宗王修,知县韩肇《记》:汉项王冢 在县市苗乡方市社。汉宣帝封广陵王,少子为高密王,其子项王章葬此。
琅琊王墓 在县西普庆社。又古冢前后相错百有馀所。按《史记》诸书,“琅琊自西汉初置王侯国,传至后王熙,为曹操灭,国除。”
魏秦王墓 在柴沟社。魏武帝封子翰为秦王,卒葬此。
大司徒阳都侯伏湛墓 ,光武亲吊,遣使送丧修冢。湛兄子司空恭肃宗赐葬,未详其处。明广西布政使臧哲墓 ,在城西四十里甘泉社。
谕葬侍郎臧一墓
蒙阴县
汉吴王墓 ,在县东三十里。
明陕西参政李奈墓 在县东十里宝堆山子,户部郎中炯然、推官餐然祔。
陕西按察副使李梦龙墓 在县东南傅家寨,都御史公勉仁墓 在县东八十里石门山之阳。
昌乐县
“汉命士黄愚” 墓 ,在县黄山之阳。
征士北海逄萌墓 ,在县东南五十里。王莽时,避乱辽东。光武即位,始还,后卒,葬营丘废城内。魏孝子王裒墓 ,在县东南六十里王保社,每岁冬十月,有司致祭。
宋明威将军段绮墓 在县南洪阳埠。
元赠礼部侍郎刘用墓 怀远将军刘泽墓沧州节度使刘秀实墓 以上三墓俱在县北黄村。
明礼科给事中曹晟墓 在县东南七十里,监察御史柴圮墓 在县东三十里。
知府夏清墓 在县西二十里。
刑科给事中刘三畏墓 在县城南《洪阳埠》之东。
江西“布政刘雍” 墓 在县东三里庄。
御史赵鹗荐墓 在县北三里庄。
莒州
周莒子墓 ,在州西三十里浮来山。
元状元周惟新墓 在州南六里邹家庄《沂水县》。
周孟母墓 在县东北六十里莲花乡。按邹县马鞍山有孟母墓。邹,鲁地,孟子自齐葬鲁,即此处。或谓他孟氏墓,未详。知县马之图新建,庙有碑记。
明吏部尚书杜泽墓
山西按察副使杨光溥墓。
监察御史武衢墓
《太常少卿兼翰林学士武卫墓》:
日照县
金镇西军节度使张莘卿墓 在县南十里刘家寨。“子礼部侍郎;𬀩,莒县县丞;华;孙,太子太傅。”〈谥《文正》。〉行简,谏议大夫。行信,祔。
殿元徐公墓 ,在县南三十里。
元宣武将军日照县令兼总领相林墓 在县西四十里。
明都御史郑聚墓 在县西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