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三百八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三百八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三百九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八十九卷目录

     开封府部纪事

    职方典第三百八十九卷

    开封府部纪事

    《穆天子传》:“天子饮于洧上,乃遣祭父,如郑圃。”用诸 侯。辛未,天子北还,钓于渐泽,食鱼于桑野。丁丑,天子 里圃田之路,东至于房,西至于。丘,南至于桑野,北 尽《经林煮》。之薮南北五十十虞:东虞曰兔台,西 虞曰栎丘,南虞曰富丘,北虞曰“相。”其御虞曰来《十 虞所》。辰,“天子次于军丘,以畋于薮。”甲寅,天子作 《居范》宫,以观桑者,乃饮于桑中,天子命桑虞出。桑 者,用禁暴人。

    有虎在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 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 东虞,是为《虎牢》。

    《国语》:郑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 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 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当成周者,南有荆 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翟、鲜虞、路、洛、泉、徐、 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 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 也,非亲则顽,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 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 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贪冒。君若以周难之故,寄孥与 贿焉,不敢不许。周乱而弊,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 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若克二邑,鄢、蔽、补、 丹、依。“历、莘,君之土也。若前莘、后河,右洛、左济,主芣、 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唯是可以少固。”公说,乃 东寄孥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十邑,谓虢、 郐、鄢、蔽、补、丹、依。历,莘也。后桓公之子武公竟取十 邑之地而居之。《贾侍中》云:“寄地犹寄止也。”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 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 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 城大叔。虢叔,东虢君也。恃制岩险而不修德。郑灭 之,恐段复然,故开以他邑。虢国,今荥阳县。京,郑邑,今 荥阳京县。

    《琅嬛记》:“子产死,家无馀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之。丈夫 舍玦佩,妇人舍珠玉以赙之,金银珍宝不可胜计。其 子不受,自负土葬于邢山,国人悉辇以沉之河,因名 金水”,至今时有金气。

    《战国策》: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 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 之。”段规曰:“不然。臣闻百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 利也;千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 必取郑矣。”王曰:“善。”果取成皋。至韩之取郑也,果从成 皋始大。

    苏秦为赵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 有宜阳、长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 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谿子、少 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 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 山。棠谿、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 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甲,盾鞮鍪铁幕,革抉㕹芮,无 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 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欲西面事 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 社稷而为天下笑,无过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 之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 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 更受其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 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 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 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 羞之。”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 死,必不能事秦,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 以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 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 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 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

    徼亭障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秦带甲百馀万,车
    考证
    千乘,骑万匹,虎鸷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

    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蹶后,蹄间二寻 者,不可胜数也。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 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 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 之与婴儿也。夫率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 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诸 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 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 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 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 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 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 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赵, 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 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 也,其地势然也。今能西面而事秦,以攻楚敝邑,秦王 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 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须以决事。韩王 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 宜阳。”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东为鸿沟、陈、汝, 南有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煮枣 无疏;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地方千 里,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 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 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訹王外交”, 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患,不被其祸。夫挟强 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天下之强国 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 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 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 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 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馀万,苍头二十 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 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劫于群臣之说,而欲臣 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 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 主之地以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 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 大王之熟察之也。《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若何,毫毛 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 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 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 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 之,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 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辏,无有名山大 川之限。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馀里,马 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 境,东与齐境,卒戌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 下十万。魏之地势,固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 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 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 裂之道也。且夫诸侯之为从者,以安社稷,尊主强兵, 显名也。合从者,一天下,约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 水之上,以相坚也。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 欲待诈伪反复苏秦之馀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 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 阳则赵不南,赵不南则魏不北,魏不北则从道绝,则 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 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 臣之所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 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 忧矣。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若魏。 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然而轻走 易北,不敢坚战。悉魏之兵,南面而伐楚,胜必矣。”夫亏 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乃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 不听臣,秦甲出而东伐,虽欲事秦而不可得也。且夫 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 约一国而成,反而取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 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 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 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魏王曰:“寡人蠢 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 外。”

    《史记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 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 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 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 曰:“善!”即封吴起为西河守。

    《范雎传》:范雎说昭王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 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 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王不 如收韩。”昭王曰:“吾固欲收韩,韩不听,为之奈何?”对曰: “韩安得无听乎?王下兵而攻荥阳,则巩成皋之道不 通;北断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师不下,王一兴兵而攻 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夫韩见必亡,安得不听乎?若 韩听,而霸事因可虑矣。”王曰:“善。”

    《秦始皇本纪》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 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郦食其传》: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 巩洛以拒楚。郦生因曰:“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 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 人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 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 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方今楚易取而汉 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 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 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 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 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 所归矣。”

    《高祖本纪》:“三年,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 敖仓。与项羽相距岁馀,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 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 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 疏楚君臣。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 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 彭城而死。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馀人被 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 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 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 不能从者,尽在城中。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 与守城。”因杀魏豹。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 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 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 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 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 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鲸布行 收兵。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 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 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 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 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汉王跳,独与 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 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益收兵 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 河南,飨军小修武南,欲复战,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 使高垒深堑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 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 军燕郭西,遂复下梁地十馀城。

    《汉书高祖本纪》:“汉数挑成皋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 数日,大司马咎怒,渡兵氾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 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 氾水上。”按《注》,张晏曰:“‘氾水在济阴界’。如淳曰:‘氾音 祀’。《左传》曰:‘鄙在郑地氾’。”臣瓒曰:“高祖攻曹咎于成皋, 咎渡氾水而战,今成皋城东氾水是也。”师古曰:“瓒说 得之。此水不在济阴也。鄙在郑地,《氾释》者又云在襄 城,则非此也。”此水旧读音凡,今彼乡人呼之音祀。 汉遣陆贾说羽,请太公,羽弗听。汉复使侯公说羽,羽 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 月,归太公、吕后军,皆称万岁。按《注》,应劭曰:“在荥阳 东南二十里。”文颖曰:“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 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即今官渡水 也。《索隐》曰:张华云:“一渠东流经浚仪县,是始皇所凿, 引河水灌大梁,谓之鸿沟。”一渠东至阳武县南,为官 渡水。《北征记》曰:“中牟台下临汴水,是为官渡水。” 《陈留风俗传》,昭帝时,蒙人焦贡为小黄令,路不拾遗, 囹圄空虚,诏迁贡,百姓挥涕守阙,求索还贡。天子听 增贡之,秩千石贡之,风化犹存。其名。“好学多贫”,此其 风也。

    《九域志》:梁孝王自汴州筑蓼堤,至洛阳三百里。 《后汉书荀彧传》:“彧为亢父令。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同郡韩融,时将宗亲千馀家,避乱密西山中。彧谓父 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密虽小 固,不足以捍大难,宜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会 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彧乃独将宗族从馥,留 者后”多为董卓将李傕所杀略焉《晋书傅祗传》:“祗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 济汎溢,邓艾常著《济河论》,开石门而通之,至是复浸 坏,祗乃造沉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 焉。”

    《陈𫖳传》:𫖳,陈国苦人,州辟从事。会解结代杨准为刺 史,问僚佐曰:河北白壤膏梁,何故少人士每以三品 为中正。答曰:“‘《诗》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夫英伟大贤 多出于山泽,河北土平气均,蓬蒿裁高三尺,不足成 林故也。”结曰:“‘张彦真以为汝颍巧辩,恐不及青徐儒 雅也’。𫖳曰:‘彦真与元礼不协,故设过言。老子庄周生’” 陈、梁、伏羲、傅说、师旷,大项出阳夏。汉、魏二祖,起于沛、 谯、准之众,州莫之与比。结甚异之,曰:“豫州人士,常半 天下,此言非虚。”会结迁尚书,结恨不得尽其才,用 《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 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石勒载记》:“勒讨刘曜,统步骑四万赴金墉”,济自大堨。 先是,流澌风猛,军至,冰泮清和。济毕,流澌大至,勒以 为神灵之助也。命曰“灵昌津。”

    《魏书太宗本纪》:“泰常八年,司空奚斤既平兖豫,还围 虎牢,刘义符守将毛德祖距守不下。”

    夏,四月,丁卯,幸成皋城观《虎牢》,而城门乏水,悬绠汲 河。帝令连舰,上施轒辒,绝其汲路,又穿地道以夺其 井。

    《周书王思政传》,“侯景叛东魏,拥兵梁、郑,为东魏所攻。 景乃请援乞师,当时未即应接。思政以为若不因机 进取,后悔无及。”即率荆州步骑万馀,从鲁关向阳翟。 思政入守颍川,景引兵向豫州,外称略地,乃密遣送 款于梁。思政分布诸军,据景七州十二镇。太祖乃以 所授景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河南大行台、 河南诸军事回授思政,思政并让不受。频使敦喻,唯 受河南诸军事。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 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 无人者。岳恃其众,谓一战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思 政选城中骁勇,开门出突,岳众不敢当,引军乱退。岳 知不可卒攻,乃多修营垒,又随地势“高处筑土山以 临城中,飞梯大车,昼夜攻之。”思政亦作火䂎,因迅风 便投之土山,又以火箭射之,烧其攻具。仍募勇士,缒 而出战,岳众披靡,其守土山人亦弃山而走。齐文襄 更益岳兵,堰洧水以灌城。城中水泉涌溢,不可防止, 悬釜而炊,粮力俱竭。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将慕容 永珍共乘楼船以望城内,令善射者俯射城中。俄而 大风暴起,船乃飘至城下,城上人以长钩牵船,弓弩 乱发,绍宗穷急,投水而死。丰生浮向土山,复中矢而 毙。生擒永珍。思政谓之曰:“仆之破亡,在于晷漏,诚知 杀卿无益,然人臣之节,守之以死。”乃流涕斩之,并收 绍宗等尸,以礼埋瘗。齐文襄闻之,乃率步骑十一万 来攻,自至堰下,督励士卒水壮,城北面遂崩,水便满 溢,无措足之地。思政知事不济,率左右据土山,谓之 曰:“吾受国重任,本望平难立功,精诚无感,遂辱王命。 今力屈道穷,计无所出,唯当效死,以谢国恩。”因仰天 大哭,左右皆号恸。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先是,齐 文襄告城中人曰:“有能生致王大将军者”,封侯重赏。 若大将军身有损伤,亲近左右,皆从大戮。都督骆训 谓思政曰:“公常语训等,但将我头降,非但得富贵,亦 是活一城人。今高相既有此言,公岂不哀城中士卒 也!”固共止之,不得引决。齐文襄遣其常侍赵彦深就 《土山》执手申意。引见文襄,辞气慷慨,无挠屈之容。文 襄以其忠于所事,礼遇甚厚。

    《唐书武后传》:“始作崇先庙于西京,享武氏。承嗣伪款 洛水石,导使为帝,遣雍人唐同泰献之,后号为宝图, 擢同泰游击将军。于是氾人又上瑞石,太后乃郊上 帝。谢况自号圣母神皇,作神皇玺,改宝图曰天授圣 图,号洛水曰永昌,水图所曰圣图泉,勒石洛坛左曰 ‘天授圣图之表’。”改氾水曰“广武。”

    《宋史韩通传》:“世宗征淮南,命通为京城都巡检。世宗 以都城狭小,役畿甸民筑新城,又广旧城街道,命左 龙武统军薛可信、右卫上将军史佺、右监门卫上将 军盖万、右羽林将军康彦环分督四面,通总领其役, 功未就。世宗幸淮上,留通为在京内外都巡检,权点 检侍卫司。是役也,期以三年,才半岁而就。”

    《吴择仁传》:择仁为京畿都转运使,郑州城恶,受命更 筑之。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 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坚致如 削铁,谗不能售。遂拜户部侍郎,兼知开封府。

    《蒋兴祖传》:“兴祖知开封府阳武县。武古博浪沙地,土 脉脆恶,大河薄其南。尝积雨汎溢,埽具溃,兴祖躬救 护,露宿其上,弥四旬,堤以不坏,治为畿邑最,使者交 荐之。”

    《吴革传》:“革为阁门宣赞舍人,金兵攻安上门,填道度 壕,革言之守将,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听。及填道将 合,欲用前议,则水已涸矣《王溥传》:溥父祚,显德初镇颍州,均部内租税,补实流 徙,以出旧籍。州境旧有通商渠,距淮三百里,岁久湮 塞,祚疏导之,遂通舟楫,郡无水患。

    《张方平传》:“方平以三司使召,建言:国家都陈留,当四 通五达之道,非若雍各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 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汴带引淮江,利尽 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故水行地中。其后浅妄 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今仰而望焉,是利 尺寸而丧丘山也。”乃画上十四策。富弼读其奏,漏尽 十刻,帝称善。弼曰:“此国计大本,非常奏也。”悉如其说 行之。

    《霍端友传》:“端友知陈州,陈地污下,久雨则积潦。时疏 新河八百里,而去淮尚远,水不时泄。端友请益开二 百里,彻于淮。自是水患遂去。”

    《杨汲传》:“汲字潜古,泉州晋江人,主管开封府界常平, 权都水丞,与侯叔献行汴水淤田法,遂酾汴流涨潦, 以溉西都瘠土,皆为良田。神宗嘉之,赐所淤田千亩。” 《符惟忠传》:“惟忠以西染院副使权提举仓草场,提点 开封府界县镇公事。惠民河与刁河合流,岁多决溢, 害民田,惟忠自宋楼镇碾湾横陇村置二斗门,杀水” 势以接郑河、圭河自是无复有水害。陕西用兵,除泾 原路兵马钤辖兼知泾州。三司使郑戬奏留都大管 勾汴河使,建议以为“渠有广狭,若水阔而行缓,则沙 伏而不利于舟,请即其广处束以水岸。”三司以为不 便,后卒用其议。再迁西上阁门副使。

    《石扬休传》:“扬休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 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 免役者,凡六十馀家,扬休请悉罢之。”

    《谢德权传》:“德权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 运。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 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 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 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 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 《杨佐传》:佐,累迁河阴发运判官,干当河渠司。皇祐中, 汴水杀溢不常,漕舟不能属,佐度地凿渎,以通河流, 于是置都水监,命佐以盐铁判官同判。京城地势南 下,涉夏秋则苦霖潦,佐开永通河,疏沟浍出野外,自 是水患息。又议治孟阳河,议者谓不便。佐言:“国初岁 转京东粟数十万,今所致亡几,傥不浚复旧迹,后将 废矣。”乃从其策。

    《癸辛杂识》:北客有咏前朝诗云:“当日陈桥驿里时,欺 他寡妇与孤儿。谁知三百馀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又咏汴京青城云:“万里风霜空绿树,百年兴废又青 城。”盖大金之亡,亦聚其诸王于青城而杀之。

    东坡《志林》:“予旧过陈州,留七十馀日,近城可游观者 无不至。柳湖旁有丘,俗谓之铁墓,云陈胡公墓也。城 濠水往啮其址,见有铁锢之。又有寺曰厄台,云孔子 厄于陈蔡所居者。其说荒唐不可信。或曰东汉陈思 三宠散弩台,以控扼黄巾者。此说为近之。”

    《石林诗话》:“许昌西湖与子城密相附,缘城而下,可策 杖往来,不涉城市,云是曲环作镇时,取土筑城,因以 其地导潩水潴之,略广百馀亩,中为横堤,初但有其 东之半耳,其西广于东增倍,而水不甚深。宋莒公为 守时,因起黄河,春夫浚治之,始与西相通。则其诗所 谓‘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者也。其后韩” 持国作大亭水中,取其诗名之曰“展江。”然水面虽阔, 西边终易堙塞。数十年来,公厨规利者,遂涸以为田, 岁入才得三百斛,以佐酿酒,而水无几矣。予为守时, 复以还旧,稍益开浚,渺然真有江湖之趣。莒公诗更 有一篇,中云:“向晚旧滩都浸月,遇寒新水便生烟。”尢 风流有味,而世不传,往往但记前联耳。

    贾文元《曲水园》在许昌城北,有大竹三十馀亩,潩河 贯其中以入西湖,最为佳处。初为本州民所有,文潞 公为守,买得之。潞公自许移镇北门,而文元为代。一 日挈家往游,题诗壁间云:“画船载酒及芳辰,丞相园 林潩水滨。虎节麟符抛不得,却将清景付闲人。”遂走 使持诗寄北门。潞公得之大喜,即以地券归贾氏,文 元亦不辞而受。然文元居京师后,亦不复再至,园今 荒废,竹亦残毁过半矣。

    《鸡肋编》:“‘陈州城外有厄台寺,乃夫子绝粮之地。今其 中有一字王佛,云是孔子像。旧榜文宣王,因风雨洗 剥,但存一字王’,而释氏附会为一字王佛也。其侍者 冠服,犹是颜渊之状,如杜甫之作十姨。天下如是者 不可胜数。”

    《清波杂志》:神宗初出,阁封颍川郡王,既即位,升颍州 为节镇。久之觉其非,遂以许州为颍昌府,人比之芳 州生杜若,吏部侍郎张舜民尔。尝考神宗嘉祐九年 授忠武军节度使,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封颍王,三 年立为皇太子,初不曾封颍川郡王。政和间,工部侍 郎刘嗣明奏:“恭惟神宗皇帝自忠武军节度使、颍王登大位,其《忠武军》止缘遥领节制,已升为颍昌府,有 颍川系受封兴王之地,伏望崇建府号。”遂以颍州为 颍川府,依旧《顺昌军额悉符前说》。

    《桯史》:开宝戊辰,艺祖初修汴京,大其城址,曲而宛如 蚓诎焉。耆老相传,谓赵中令鸠工奏图,初取方直,四 面皆有门,坊市经纬,其间,井井绳列。上览而怒,自取 笔涂之,命以幅纸作大圈,纡曲纵斜,旁注云:“依此修 筑故城”,即当时遗迹也。时人咸罔测,多病其不宜于 观美。熙宁乙卯,神宗在位,遂欲改作,鉴苑中牧豚及 内作坊之事,卒不敢更苐增陴而已。及政和间,蔡京 擅国,亟奏广其规,以便宫室苑囿之奉,命宦侍董其 役,凡周旋数十里,一撤而方之如矩,墉堞楼橹,虽甚 藻饰,而荡然无曩时之坚朴矣。一时迄功第赏侈其 事,至以表记两命词科之题,概可想见其张皇也。靖 康胡马南牧,黏罕斡离不扬鞭城下,有得色,曰:“是易 攻。”下令植炮四隅,随方而击之。城既引直,一炮所望, 一壁皆不可立,竟以此失守。太祖沉几远睹,至是始 验。宸笔所定图,承平时藏秘阁,今不复存。

    《农田馀话》:“汴京艮岳,元朝尝有回回入于内,取雄黄 炉甘石数万斤。”盖雄黄筑于岩穴地道间,可以辟蛇 虺。炉甘石,雨过之后,日炙之则有湿气蒸蒸然,以象 岚雾,故于中筑二物。

    《画墁录》:“许下西湖,一州之冠,始沮洳未广。自宋公序 开拓,遂弥漫,菰蒲鱼稻,采取不赀。于是以诗落成,都 人称美。西南水心有观音堂,昔乃四门亭子,常有大 蛇居之,民不敢近。其后改置此像,蛇不复出,像乃慈 光献法容云。”

    周世祖展汴京外郭,登朱雀门,使太祖走马,以马力 尽处为城也。

    《元史耶律楚材传》: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 “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 入奏曰:“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 无民,将焉用之?”帝犹豫未决,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 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帝然之,诏罪止 完颜氏,馀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 《癸辛杂识》:罗寿可《丙申再游汴梁,书》所见梗概,汴学 曰文学,武庙即昔时太学武学旧址。文庙居汴水南, 面城背河,柳堤莲池,尚有璧水遗意。太学与“首善阁 五大字石刻,皆蔡京奉敕书。先圣之右为孟,左为颜, 作一字位置不可晓。北方学校皆然,先圣、先师各有 片石,鑴宋初名臣所为赞,独先圣,太”祖御制也。讲堂 曰“明善藏书”,阁曰“稽古”,古碑数种,如宋初翰苑题名、 开封教授题名、九经石板堆积如山,一行篆字,一行 真字,又有大金登科题名、女真进士题名,其字类汉 而不可识。司天台太岁殿,徽宗草书九曜之殿,旧开 封府有府尹题名,起建隆元年居润,继而晋王、荆王 而下皆在焉,独包孝肃公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 楼阁甚高,而见存者,相国寺资圣阁、朝元宫阁、登云 楼。资圣阁雄丽,五檐滴水,庐山五百铜罗汉在焉,国 初曹翰所取者也。朝元宫阁即旧日上清储祥宫,移 至岧峣半空。登云楼俗呼为“八大王楼”,又称谭楼。盖 初为燕王元俨所居,后为巨珰,谭积有之,其奇峻雄 丽,皆非东南所有也。朝元宫殿前有大石香鼎二,制 作高雅。闻熙春阁朝元宫有十馀座,徽宗每宴熙春, 则用此烧香于阁下,香烟蟠结凡数里,有“临春结绮” 之意也。朝元宫虚皇台,亦上清移来,下有青石础二, 刻画龙凤团花,极工巧,旧时是朱温椒兰殿旧物。台 上有拜石,方广二丈许,光莹如璧玉,四畔刻龙凤,云 雾环绕,内留品字,三方素地,云是宣政内醮时,徽庙 立于中林,灵素王文则居两傍也。汴之外城,周世宗 时所筑,神宗又展拓,其高际天,坚壮雄伟。南关外有 太祖讲武池,周美成《汴都赋》形容尽矣。梁王鼓吹台, 徽宗龙德宫旧址尚存。开封府衙后有蜡梅一株,以 为奇,遂创梅花堂。北人言河北惟怀孟州号小江南, 得太行障,其后故寒稍杀,地暖故有梅,且山水清远 似江南云。南门外有五岳观、太乙宫、岳帝殿,极雄壮 华丽,宫连跨小楼,殿极天下之巧,俗呼为“暖障。”闻汴 有大殿九,闻者五,相国、太乙、景德五岳,尽雕镂,穷极 华侈。塑像皆大金时所作,绝妙。徽宗《定鼎碑》瘦金书。 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 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四方闻之,皆 捐金求取,其家遂专其利。蔡京题额“政和定鼎之碑”, 或云九鼎,金人未尝迁,亦只在土中或水中耳。如资 圣阁、登云楼覆压岁久,今其地低陷甚多。曾记佛书 言山河大地,凡为城邑宫阙、楼观塔庙,亦是缘业深 重所致。光教寺在汴城东北角,俗呼为上方寺。琉璃 塔十三层,铁普贤狮子像甚高大,座下有井,以铜波 斯盖之。泉味甘,谓通海潮。旁有五百罗汉殿,又云《五 百菩萨像》,皆是漆胎,装丽金碧,穷极精好。《普贤洞记》、 石碑甚雅。金皇统四年四月一日,奉议大夫行台吏 部郎中飞骑尉施宜生撰并书,所谓“方人”者也,后为“金相”,字步骤。东坡寺入门,先经藏殿。藏殿极工巧,四 隅不动,其中运转经卷无伦次,皆唐人书也,极精妙。 太庙街近城,有古观音寺北齐施主姓名碑。佛殿,开 宝皇后命孙德元画《西方净土》,极奇古精妙,仅存半 壁,僧崇化大师为之赞,书亦有法。相国寺佛殿后壁, 有咸平四年翰林高待诏画《大天王尢》,雄伟。殿外有 石刻。东坡题名云:“苏子瞻、子由、孙子发、秦少游同来 观晋卿墨竹,申先生亦来。元祐三年八月五日,老申 一百一岁。”又片石刻,坡翁草书哨遍,石色皆如元玉。 宝相寺俗呼为大佛寺,有五百罗汉塑像,甚奇古。又 噀水石龙鑴刻甚精,皆故宫物也。

    祥异附

    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其图之数,“一六居下, 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则之, 以画八卦。

    夏,仲康间,《辰弗》集于房。

    周庄王十一年,郑南门有蛇相𩰚,内蛇与外蛇𩰚,内 蛇死。

    襄王二十七年春,无冰。郑饥。

    景王十二年,夏四月,陈灾。

    二十一年夏五月。宋。卫。陈、郑。灾。

    廿二年,有龙𩰚于郑时门外洧渊。 《显王》四十七年,魏有女子化为丈夫。

    汉惠帝五年冬十月,“木华枣实。夏,大旱。”汉承秦制,以 十月为岁首。

    文帝十二年冬十二月,河决酸枣。

    武帝元年夏六月,客星见于房。

    五年,颍川大水。

    元光四年夏四月,陨霜,杀草木。

    元鼎二年春二月,大雪,平地深五尺。

    宣帝元康元年,凤凰集于陈留。

    建初八年,“颍川有凤凰、麒麟、甘露、嘉谷之瑞。”

    元帝建昭元年春正月戊辰,陨石梁国,六。

    东汉光武建武十七年,“五凤集颍川郡。”

    三十一年,陈留雨谷。

    章帝建初四年夏五月戊寅,颍阴有石从天坠,大如 《铁锧》,色黑,始下时,声如雷。

    和帝永元八年夏五月,陈留蝗。

    殇帝延平元年秋九月乙亥,陨石于陈留,《四》。

    安帝元初二年,颍川襄城临水化为血。

    延光元年春三月,颍川大风拔树。

    三年,颍川麒麟、白鹿、白虎二,见阳翟。

    桓帝延熹九年夏四月,河水清。

    灵帝建宁四年春二月,河水清。

    光和元年,彗星出亢北,入天市中,初出犹微,以后乃 渐长,至五六尺,赤色。

    中平元年夏,陈留、阳武等县异草生其茎,縻累肿大 如手指,状似鸠、雀、龙、蛇之形,五色各如其状,毛、羽、头、 目、足、翅皆具。

    献帝《建安》四年夏六月,寒风如冬。

    十七年秋七月,洧水、颍水溢。

    魏黄初七年春正月,许昌城门无故自崩。

    晋武帝泰始元年冬十二月,白虎见河南阳翟。 四年秋九月,大水。

    五年,陈留、荥阳雨雹。有青龙二,见于荥阳。

    咸宁四年,广武地震。

    太康七年冬十月,河阴有赤雪。孙甫曰:“赤雪,赤眚也, 人君舒缓之应。”

    惠帝永平三年,荥阳雨雹。

    元康四年,荥阳、襄城、汝阴、梁国地皆震。

    七年春三月己酉,成皋狱有青龙升天。

    九年,有声若牛。出许昌城。

    永康元年春三月,尉氏雨血。

    怀帝永嘉二年冬,项县桑树有声如哭。

    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十八年,河水溢。

    魏太和十三年,荥阳献“三足乌。”

    北齐河清元年夏四月,黄河清。

    后周建德六年秋八月,郑州获九尾狐。阳武有兽三, 状如水牛,一黄,一赤,一黑。赤与黑者𩰚。久之,黄者自 旁触之,黑者死。黄赤俱入于河。

    大象元年,荥州有黑龙见,与赤龙𩰚汴水侧,黑龙死。 六月,阳武鲤鱼乘空而𩰚,良久乃落。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冬十二月,郑州河清。

    中宗嗣圣四年冬十一月,宛丘《凤皇集》。

    “神龙三年冬十月,陈州《李有华》”,鲜茂如春。

    肃宗宝应二年秋九月,河清。

    宪宗元和八年,陈州、许州大雨大隗,山崩,水流出,溺 死万馀人。

    懿宗咸通七年,郑州永福湖水赤如凝血者三日。 僖宗中和元年三月,陈留有乌变为鹊。

    二年,有鹊变为乌《五代梁》开平元年,陈州进白鹿一。

    晋天福八年,陈州大蝗,遣官捕之。

    开运三年冬十月,河决原武。

    汉乾祐元年夏四月,河复决原武。

    周显德二年,氾水生紫芝数茎。

    广顺六年夏六月,汴京天地晦冥。

    宋太祖建隆四年夏四月,雷起开封县署,震死役夫 二人。

    乾德三年,开封河溢。

    五年,地震,京师建隆观火。冬十一月,许州开元观《老 君像》自动。

    开宝四年夏六月,河决原武,汴水决郑州。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凿汴金明池,有龟出,殆万馀数。 六年,汴京后苑产嘉谷,一茎七穗。

    八年,开封等八县河溢。

    真宗咸平五年夏,阳武野蚕成茧。六月,京师大雨,惠 民河决,漂没庐舍、民畜甚众。秋八月,龙图阁瑞木生, 或有文成字者,或有如北斗星,或有如蛇形者。 大中祥符二年,春夏大旱,有黑龟甚众,沿汴水而下。 秋八月,京东惠民河溢。

    三年夏,旱,竹有华。六月,咸平、尉氏蝗蝝生。冬雷。 六年夏五月,得小龙二,上迎奉圣祖,至谷熟,于圣母 舟中幢节上得小龙二,如茅山池中物,畜于禁中。已 而忽失一,守者求之不获。是夜闻雷声有光如火,照 殿阁。翌日,失者复至,即遣使送还茅山池。

    仁宗天圣三年,汴水溢,决陈留堤。

    七年夏六月丁未,玉清昭应宫火。汴京地震。

    明道元年秋八月,修文德殿成。壬戌夜,火。

    庆历元年春二月丙午,汴京雨药。

    皇祐三年秋九月,汴河绝流。

    嘉祐二年夏六月,开封大水,坏安上门及大社、大稷 坛。

    三年秋七月,河决原武,京、索、广济河皆溢。

    英宗治平二年秋八月庚寅,“大雨,漂坏军民庐舍牛 马不可胜纪。”令开西华门以泄宫中积水奔激,东殿 侍班屋皆摧。

    四年秋八月,地震。冬十二月壬子夜,睦亲宫火。 神宗熙宁元年夏五月,京师开化坊醴泉出。自秋七 月至冬十一月,地震者六,数刻不止,有声如雷,楼橹、 民舍摧折,压死者甚众。

    七年夏四月,大饥。监安上门郑侠绘上《流民图》。秋七 月,咸平县鸲鹆食蝗。九月壬子,汴京三司火,自巳至 戌,焚屋千八十楹。

    哲宗元祐六年冬十二月,开封府火。

    绍圣四年春闰二月癸卯,汴京雨雹,自辰至申。秋七 月甲子,禁中火,地震。

    元符元年,宗室宫院火,有黑眚见于禁中。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春二月丙申,汴京雨雹。夏六月 壬寅,集禧观火。

    大观元年夏,大水。冬十月,获双首龟于黄河,人皆骇 异,帝命弃于金明池。

    政和二年秋七月,玉芝产禁中。

    三年,夏至,北郊有黑气长数丈,绕祭所。

    五年夏五月,禁中芭蕉连理。

    七年夏,有二鱼落汴京殿上。六月,雨雹如拳,二时而 止。秋九月,掖庭火,自夜达晓,大雨如倾,火益炽,凡焚 屋五千馀间。

    宣和元年夏,汴京茶肆龙见,城中井水皆浑。宣和殿 后井水溢。后数日,大雨,水高十馀丈,坏民舍田墓。 六年春正月,汴京连日地震,宫殿门皆有声。

    七年,有妇忽生髭髯,长六七寸,疏秀甚美,帝诏为“女 道士。”有鹗鸣于郊宫端诚殿,是年甘露降。

    钦宗靖康元年春二月丙子夜,汴京火。夏六月壬子, 天狗坠地,有声如雷。冬闰十一月庚申,日出如血,无 光。

    高宗建炎元年,汴京大饥。

    绍兴初年,陈州鸡忽,人言近鸡祸也。后为伪齐所据。 七年夏五月,汴京有龙撼宣德门灭。“宣德”二字,刘豫 亟命葺之。君,龙象也,宣德,帝居也,非豫所宜僭。龙撼, 灭亡之兆。是岁,伪齐亡。

    八年夏五月,太康大雷雨,冰龟数十里,大小皆龟形, 具列卦文。

    金海陵贞元三年夏六月,汴京火。金主亮阴有南侵 之意,乃谋迁汴。遣完颜长宁为南京留守经略之,宫 室尽焚。金主怒,杖杀长宁。

    元光二年冬十一月,开封白日有虎入郑门。

    天兴元年春三月,汴京大疫。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冬十二月,河水清。自孟津东柏 谷至氾水蓼子谷,上下八十馀里,澄莹见底,数月始 如故。

    二十七年冬十一月,河决祥符、太康、通许等县,陈、颍等州大被其患。

    成宗大德元年,河决。县蒲口,泛溢汴梁、归德二郡。 七年,开封县虫食麦。

    十年夏四月,郑州管城县风雹,大如鸡卵,积厚五寸。 武宗至大元年夏五月,管城雨雹,深一尺,无麦禾。 仁宗延祐元年春三月,陨霜,杀果桑禾苗,汴梁路地 震。

    七年,汴梁路饥。秋八月,延津大风,昼晦,桑陨者十八 九。

    英宗至治二年,祥符县蝗,有群鹙食之,既而复吐,积 如丘山。

    泰定帝泰定二年夏五月,河溢汴梁,被灾者十五县。 三年秋七月,河决阳武。

    致和元年春二月,汴梁路饥。

    文宗至顺元年春三月,祥符封丘霜灾。

    二年夏四月,延津有虫食桑,昼匿土中,夜食桑,人莫 能捕之。

    顺帝元统二年春正月庚寅,汴梁雨血,着衣皆赤。 至正十四年春正月甲子朔,汴河冰成五色花草如 彩绘,三日方解。

    十七年,河南大饥,汴梁居民每夜二更闻文庙后“蔡 河湾水底牛鸣”,至四更方息。

    二十一年,黄河清,凡七日。

    明太祖洪武五年夏六月,开封蝗。

    八年春正月,河决开封城。

    二十二年夏六月,开封大旱。

    三十年秋八月,河决开封,移仓库于荥阳。

    成祖永乐二年秋八月,钧州神后山产驺虞,周王获 之,献于朝。

    英宗天顺五年,河决开封城。

    七年秋八月,延津产嘉谷,一茎二穗二十馀亩。 宪宗成化七年春二月,陈留大风昼晦,雨土盈尺。 二十年,大饥。

    孝宗弘治六年春正月,大星陨,光芒烛地。其年冬,大 雪,深丈馀。

    十一年,斗粟十钱。

    十五年,雨雹,杀麦。

    武宗正德五年,钧州“大刘山崩。”

    世宗嘉靖元年冬十二月,雷电雨雪。

    十七年春,大饥。

    三十二年春,大饥。

    穆宗隆庆二年秋七月,大雨三日,城中用水车掣水 出城。

    四年夏四月,祥符儒学《竹林》中产芝,五色俱备。 神宗万历九年夏,大疫。

    十五年春三月,地震,有声如雷,城堤摧圯。

    十六年,大疫,道殣相接。

    十八年庚寅,大风霾,昼晦如夜。

    二十二年,荒旱大饥。给事杨东明进《饥民图》。诏发帑 金四十万,留漕米十万石,遣官赈济之。

    三十三年,开封府学文庙火。

    三十四年,“鸲鹆来巢。”

    三十七年春正月,都察院火。

    四十四年夏六月,蝗食谷黍殆尽,生蝻甚多。官以谷 易之,捕者堆积如山。是岁民饥。

    熹宗天启二年冬十月,禹州有凤凰集于紫金山。 三年,陨石于氾水,《三》。

    六年,黄河清,自洛至徐,三日乃复。

    愍帝崇祯六年夏,旱。

    七年春二月夜,赤风竟夕,窗外如灯火。

    八年,黄河冰结如石。

    十年,郾城有豕生象。

    十一年春三月二日,昼晦,风沙,屋宇皆赤,四日乃止。 十二年秋七月十一日,许州“地震。”

    十三年夏四月,蝗食麦既。秋七月大旱蝗,禾草皆枯。 八月,陨霜杀菽,大饥。斗粟银二两,人相食,盗贼蜂起。 十四年夏,大疫,人相食,有鼠千百成群,渡河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