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468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百六十八卷 |
第四百六十八卷目录
汝宁府部汇考二
汝宁府山川考上
职方典第四百六十八卷
汝宁府部汇考二
汝宁府山川考上 府志
本府。〈汝阳县附郭。〉
天中山 府城北三里,一名天台山,高丈馀,自古考日景,测分数,莫正于此。所谓“豫州在天地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 者是也。
东冈 ,府城东三十里。
中冈 ,府城东南六十里。
南冈 ,府城南三十里。
西冈 府城西五里
汝水 ,其源向出汝州天息山,东南入西平县界,流经上蔡、汝阳、新蔡、固始、朱皋镇,合于淮。元季因水势泛溢为蔡害,故自舞阳截断其流,约水东注,其患稍宁,遂陞蔡州为汝宁府。今之源止出西平、云庄诸石、遂平、马鞍等山,细水合流,经上蔡、汝阳、真阳、新蔡,至息县、固始达于淮,非出天息山之汝水矣。宋秦观有《汝水汎溢说》。澺水 在府城东四十里,俗名洪河,源出郾城周家陂,经西平东北受汝水支流,东经五浒营,东南经上蔡,又东南受泥河,经朱浒受杜沟,东南入汝水,受马常河,又东南经平舆,又东经新蔡,东流入汝。
荆河 在府城东北二里。源出天中山,西经石羊桥,汇悬瓠池,流经城北堤外,受穆家河,又东至射桥南入澺。
穆家河 :在府城东南五里。源出黑龙潭,下流入于荆河。
溱河 在府城南十八里,俗名“沙河。” 源出桐柏山,东经朗陵城西折而南,受吴卫河,又东经北宜春,南受淇河,东经官庄、鱼子河,又东北经溱口店入汝。又东南经平舆、安成,北折而南,入真阳境,受固城港、塘下河,经寒冻店东受杭陂港水,又东南受滇水,东入息县境,受涧头港、曲闾港诸水,东北经新蔡官津店入汝。
练江 在府城西十里。一名黄酉河。源出乐山紫花涧,东经驻马店,南过黄龙村,又东过董村,又东八里,受寨河水,经断济桥,西北受泠水河,东经李秀桥、九座塔北,转而南,折至城西北入汝。宋孟珙会元那颜倴盏攻金蔡州,珙决柴潭,盏决练江,即此。
瀙河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俗名“泥河。” 源出舞阳县西苏寨山,经象河关,由泌阳、遂平南至狼家口分流。一由东北过黄埠,西转而南入汝,一由东南受傅家沟,至姚家湾入汝。
寨河 在府城西十五里。源出乐山白龙泉,东经马庄桥、半截塔,受锣鼓河水,北入练江。锣鼓河 在府城西十八里,源出驻马店,经黄练铺、白马将军庙,西北入寨河。
英河 在府城西南十六里,俗名“牛截河。” 源出朱家林,南经白马桥,又东经十二里桥入汝。方良河 在府城东南十八里,上承汝水。马常河 在府城北二十里,源出丘家坡,经金乡铺,南过板桥店,东入澺。
西湖 在府城西南。宋孔武仲隐居此中。有翠光亭、待月台,废。
南湖 在府城南。前亘长堤,后倚郡郭,东环观音阁,西绕吉祥寺,湖光荡漾,周围千顷。昔有亭榭花竹,掩映水滨,汝南游览之地,于斯为胜。今毁于兵燹,惟夏月芙渠盛开,香闻数里,风景犹佳。
十家湖 在府城北十里。
三角湖 在府城东北。中产菱芡,俗呼为“菱角湖。”
粳陂港 :在府城东南一百三十里。水自青龙陂入汝。
龙陂港 :在府城南二百里。源出洪山,下流合清水港入淮。
西阳池 在府治内。宋刘敞诗:“出郭无所诣,入门少佳趣。空有西阳池,犹为赏心具。”
洪河 在府城东六十里。水自上蔡县东流,合戚桥河入汝水。
上蔡县
蔡冈 在上蔡县东十五里。
芦冈 在上蔡县西五里。陵阜峻耸,南北绵延四十馀里。
白云洞 ,在上蔡县城内东北隅卷阿下。《卷阿》高十馀丈,周数百馀步,相传“有白云常出于洞中。”
《汝水 ,经》上蔡县南。详《汝阳山川》。
澺水 ,经上蔡县东。详《汝阳山川》。
沙河 在上蔡县西南三十里。源出遂平县嵖岈山,流入县境,至蔡家埠口姚家湾入汝。朱马河 在上蔡县有二,一在县东二十七里,一在县西二十七里,东流合戚桥等河,下至新蔡县三叉河入汝。
包河 在上蔡县东九里。
枯河 在上蔡县东北。相传曹操居许昌,此其运河也。一名“古黄河。”
朱里桥河 在上蔡县。源出仪封店,经县南大堰、义亭,又东经重渠桥入汝水。
小茅河 在上蔡县东六十里,流入澺。
黑河 在上蔡县东四十里,一流若线,岸多黑壤,故名。
五花涧 在上蔡县西南三十里。涧有五色土,故名。
蔡沟 在上蔡县东南三十里。流入澺,东达颍,世传龟行之迹成沟,所谓“白龟浮于蔡河” 是也。龙潭 ,在上蔡县西李文简公墓前。水甘美,大旱不涸,其流绕县城之北,东注杜一沟。
新蔡县
宋家冈 在新蔡县东二十里。
蒙冈 在新蔡县西四里,近名“仰止冈。” 冈势耸峙,上多古冢,下有莲池。
顿家冈 在新蔡县东二十五里,俗呼为邓家冈。《陈书》“鲁悉达保新蔡,置顿居流移就食之民” ,此其地也。
虎皮冈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土色如虎皮。汝水 在县东北七十里。详见《汝阳山川》。澺水 在县北。上承汝水别流,经县之葛陵,东南至新蔡县故城,东注于汝。北齐改新蔡为澺水县以此。俗名洪河。详见《汝阳山川》。
新河 在县古城外。县令于文征欲引汝水至城下,以招商舶,然地势高亢,水不上行,劳费虽多,竟无底绩。
延河 在县城北四十里。自汝阳入县之龙口,至姜寨南,东入颍州。颍河不通舟楫。
鲖水 ,在县北七十里。《水经注》:“葛陂东出为鲖水。” 汉置鲖阳县以此。
莲花湖 在县东二里
车辋湖 在县南六里
南思湖 在县东南三里。
北思湖 在县东北二里。二湖今俱废。
东湖 在新蔡县东古城外。明季湖堙,弥望荒草,邑人刍牧共之。今则开垦殆尽,尚馀十分之一。
青陂 在县。《水经注》:“汉建宁三年,新蔡长李言请复青陂” ,即此。
墙陂 在县南。《水经注》:“源起桐柏淮川,别流入于潺湲,经新蔡城墙陂,衍于褒信界” ,即此。胜泉 ,在县北二十五里,澄澈不竭。相传有龙在下,当大旱,祷雨辄应。
西平县
诸石山 ,在县西百里,势甚高峻。悬崖之上,背有石磨,刻曰:“此山有乌石,这磨亦能平。” 未详何谓。
云庄山 在县诸石山南,汝水源出二山之间。九女山 在县西七十五里,上有九女墓。鸡山 在县九女山西北。相传有人登山闻鸡声,故名。
马鞍山 在县西
牡丹峡 在县西,山顶有牡丹花,树大一围,人不能登。
走马岭 在县西。其地平坦,可走马,相传为东汉郅君章《演武》之所。
义亭冈 在县南二十里。相传为管、鲍分金处。汝水 在县,详见《汝阳山川》。按:汝水故道环绕城西,水涨时派分城内,由西水门入,从东水门出。其时风景蕃盛,人文蔚起,有“小洛阳” 之号。后因水汎侵城,乡绅某上疏请改离城二里,水遂直向北流,不经城内矣。
阏泥河 在西平县北十五里。发源黄龙池,东经周家泊入汝。
㶏阳河 在县西五十里,经仪封镇,北入汝。流堰河 ,在县西五十里。发源螺翅坑,经县南东入汝。
金水河 在县西北十八里。东经周家泊入汝。双义河 在县南二十里,经朱家庄入流堰河。官桥河 在县城西二十里,东经周家泊入汝。白波河 在县北十五里。
周家泊 ,在县北二十五里。水则产鱼,旱则生苇。
遂平县
横山 ,在县西四十五里。相传明万历间,有道人过此,指谓居人曰:“此山有玉,何不名为玉山?” 故一名玉山。
面剂山 在县西五十里。马鞍山 ,在县西六十里。以形似马鞍得名。土山 ,在县西七十里。
洪山 ,在县西六十里。
嶴崃山 在县西七十里。每天气清爽,则有彩云出。又西二里曰平头垛,平衍可佃,上有真武庙,旁二池水常不竭。昔人常避兵于此。层峦叠嶂,为一邑伟观。
牛心山 ,在县西七十里,相连平头垛。
嵖岈山 在县西七十里。山势崚嶒,一名嵯峨山。状类莲花,一名“莲花掌。” 又空洞百孔,风嘘则鸣,故又名“玲珑山。” 唐李诉讨吴元济,战嵖岈山,以取冶𬬻城。黄巢由颍、蔡退保嵖岈山,皆此地。其中有平地可居。明正德间,刘齐倡乱,为邑人避兵之所,盖地险易守耳。
天磨山 在县嵖岈山西。其形高耸如磨嵢。峰垛 在县西七十里,与嶴崃山相连。下有黑龙潭,祷雨辄应,即石洋河之源也。
尖垛山 ,在县西北,高十馀里。山洞有池,名“白龙池” ,邑人祷雨恒应。
黄花山 在县横山之西,下有乌枪洞。
蔡冈 在县城东三十里。相传孔子自楚返蔡经此。
仙人洞 ,在县嵖,岈山幽邃,迤𨓦竟抵舞阳县百馀里。相传有仙人寓此,故名。
石洋河 在县北五里。源出黑龙潭,东流入汝。沙河 在县南门外一里许,源出平头垛、嵖岈诸山,合流入汝。按沙河每遇水溢,冲决数百里,为害甚大。明万历五年,县令徐世隆筑堤捍之,水害少息。今故堤已坏,决口甚多,不可胜筑,亦有民社者之忧也。
新河 在县东七里。明天启间,县令胡三省疏通,引石洋河水,使南流入沙河,人呼为“玉带水。” 菱角湖 在县东二十五里。周围五十里。紫花涧 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确山马鞍山,北流入沙河。
神沟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有古岳庙遗址。上渠沟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源出嵖岈山,东流合阳奉沟入沙河。
确山县
确山 ,在县南十里。昔何曾受封于此,出游其上,睹石臼,石杵自动有声,令人取之,不出,再往,遂失其所在。
朗陵山 ,在县南四十里。俗呼为“马鞍山” ,下有汉朗陵城。
秀山 在县西北十里。浮烟积翠,视诸山特秀,故名。
佛光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势极高峻。春时天气晴霁,常现圆光,初如明镜,渐如车轮,故名。“乐山 ” ,在县西北四十里。旧名“朗山” ,宋避讳,改今名。上有双龙泉、皓月池,池生四季莲花。下有泉,流为马庄河,又东一泉,流为黄酉河。山麓有陈平庙,及李诉平蔡时所筑军营石垒。今山顶建真武庙,祷祠不绝。
张山 ,在确山县北三十里,纯土无石。
五里山 在确山县东五里,上有白云观、朝阳观,山势尖耸如笔,又名“文笔峰。”
黄山 在确山县东南二十五里,以居民黄氏得名。
惊牛山 在确山县东南二十五里,上有洞,下产美石。
横山 在确山县东南六十里,南北横亘,故名。“登高山 ” ,在确山县东南二里。峰峦秀出,为邑人游赏之地。
蟠龙山 在确山县南二里,旋绕县城,如蟠龙之状。
博山 在确山县南四十里。
三山 、马鹿山 、会龙山 ,三峰并峙,俱在确。
山县南五十里
二郎山 ,在确山县西南二里,上有二郎庙。大仪山 ,在确山县西南十五里。
月山 在确山县西南五十里,上有月山寺。南泉山 ,在确山县西十五里,绵延数千丈,中有南泉寺,多植牡丹,俗又称牡丹寺。
中泉山 在确山县西十里,中有中泉寺。北泉山 在确山县西北十里,中有北泉寺。香山 在确山县北四十里,上有香山寺。老君山 在确山县南五十里,上有老君庙。二王坡 在确山县四二十里。山势偃蹇,中通一路,世传“周世宗、宋太祖龙潜时曾经此。” 凤凰山 在确山县西四十里。
平顶山 在确山县西四十里。
金顶山 在确山县西四十五里。
峰子山 在确山县西五十里,状若驼峰。走马岭 ,在确山县南五十里,上有平冈数里许,可以走马。
瘦驴岭 在确山县西南。
鹰窝寨 ,在确山县西南五十里。其山高险,止有一路,乃昔人避兵之处。
联珠寨 ,在确山县。其山蜿蜒数十里,与诸寨相接,若联珠然。
石龙冈 在确山县东六里。其石奋迅攒簇,形如龙甲。
独山 ,在确山县东南二十五里。山势联属,其名各殊。
淮水 在确山县南四十里。源出南阳唐县之桐柏山,东南潜流三十里,东出大复山,东流入县境,经真阳、信阳、罗山,至息县东南合汝水,东注固始朱皋镇。出境又南合淝水、涡水,纳沂、泗水入海。《禹贡》所云“导淮自桐柏” 也。
黑河 在确山县北门外。源出秀山,东流入汝。杨村河 在确山县北十里,东流入三里河。黄酉河 在确山县北三十里。源出乐山,东流至汝阳,曰“断济河” ,下流即练江也。
淇河 在确山县东南三十五里。源出横山,东流入汝。
十里河 在确山县南十里。源出大仪山,东流入汝。
溱河 在确山县南三十里。源出桐柏山下,东流至汝阳。详见《汝阳山川》。
孔家河 在确山县西三里。
竹沟河 在确山县西六十里。
毛城河 在确山县东南三十里。
南泉 在确山县西十五里。
中泉 在确山县西十里。
北泉 在确山县西北十里,乐、秀二山之间,泉水涌出,作莲花状。宋曹庠、魏著、夏侯冲、贺填常隐于此。
沙河 在确山县南四十五里,一名吴寨河,源出桐柏山,东流合三里河入汝水。按:《明一统志》云云,今《府志》不载。
真阳县
横山 ,在真阳县西四十里。
“南龙冈 ” ,在真阳县南三里,势甚高峻。
滇水 ,在真阳县,源出县西王家冲,经县南一里,东入汝。汉时置滇阳县,以此水得名。
汝水 县东北七十里。详见《汝阳山川》。
汶水 ,在真阳县北三十里,自青龙陂流入汝,今称“汶口。”
淮水 ,在真阳县南九十里。
闾河 在真阳县南二十五里。源出确山县高皇陂,东流入撞陂港,经柳寨寺西入淮。
清水港河 在县南四十里。自确山县横山发源,通板桥河,东入淮。
彭家河 县南十二里,通闾河,东入淮。
塘下沟河 县北二十三里。自确山县金牛山发源,通淇河,经县北,东入汝。
光州
车谷山 ,在光州南七十里,群山拥抱,前后左右清流萦绕。
凤凰山 在光州东七里。
浦口冈 在光州西二十五里。按二山实为州之左右翼,长岭蟠踞,势若卧龙。
南岳山 ,在光州南三十里,东亘高冈一带,有水北流。按《水经》,“淠水入弋阳南岳山,北流入淮。”
《图经》谓之白露水
彭山 在光州东南七十里,俗名“砖塔冈。” 中有九子岩、三教洞,下有小川百折通小商河。上有古塔,相传有姑嫂二人,一夕造成,后皆仙去。
上油冈 在光州北六十里,有古寺。相传明太祖微时游淮上,龙潜此寺,曾上油于佛灯,故名。潢河 在光州,一名“小黄河。” 源出湖广麻城县分水岭,经光山县界,至州西北流,贯城东,出合恨沟入淮。
白露河 在光州东四十里。源出弋阳县南,北流历阴山关,会淠水北流入淮。
“元湖 ” 在光州北郭外,明给谏刘绘别业。每集名流觞咏其中。
马家湖 在光州西三十里。
金线泉 在光州南七里平源乡。其水涌出不竭,流通沙沟达小黄河。
潢水 在光州。源出黄土、白沙两关之间,东流至州南,抱城而东,与淮水合流。赵彦珖诗:“潢河绕出郡城楼,楼枕潢南城上头。天阔星连翼轸分,地长川带汉江流。”
光山县
浮光山 在光山县北八十里。其山仰凌碧落,俯映长淮。一名浮弋山,即弋阳山也。晋改名弋阳郡,以此。又名濮公山。中有濮公祠及石洞、石池、仙迹,相传濮公炼丹此山,光俘于天,故州郡咸以“光” 为名。又出黑石,温润可为棋子。按浮光山即濮公山也。
龙山 在县南十五里
会龙山 ,在县南四十二里,与龙山相连。其峰并峙,若两龙相会然。
迎春山 在县南四十里。
仙人山 在县南四十里。相传有人于山顶拥车,羽蜕仙去,履辙之迹犹存。
三山 ,在县南七十里。绵亘二百里,千峰万壑,迥出云表。
四面山 在县南八十里。其峰四面拱立,一水回绕,俨如图画。
白压山 在县南八十里。绝顶有洞,洞有古井,泉水流出为高陌河。
龙蟠山 ,在县南八十里。每云出必雨。
石盘山 在县南九十里。山岫险峻,其巅平衍若盘,有古寨,可屯千馀骑。石上又出万年松。马鞍山 ,在县南一百里。
黑石山 在县南一百里,上有黑龙王庙。磨云山 ,在光山县南一百二十里。山顶出云,常盘旋凝结不散。
净居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中有净居寺。北齐天宝中,僧慧思结庵于此,内有苏东坡“读书堂” 并诗存焉。
杏山 在县西六十里。上有《抱朴子种杏仙迹》。金泉山 ,在县南一百里。上有泉水,色如金,流为梅林河。
花石山 在县内,有五色石,上有花石洞。棋盘山 ,在县南九十里,有仙人棋石。
千金山 ,在县南一百里。
独山 ,在县西六十里。
香炉山 在县南一百里,有黑石,形如香炉。张果老山 ,在县南五十里,有白云观。
撞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两山夹河中流,又浮出小石山。
天台山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壁立万仞,一望千里,其上有铁瓦寺。
仙居山 在县杏山西南七里。其南西山石室,仙人所居也。梁置仙居县以此。刘宋公置乐安。晋葛洪为乐安宰,年饥,济之以丹。
雾山 在县西七十里。高插霄汉,虽晴亦雾。寨山 在光山县南七十里,上有三井,元陈老立寨避兵。
五马山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相传有五仙人乘马而去,马迹犹存。
春风岭 在县南六十里。
淮水 ,在县北九十里。详见《确山山川》。
寨河 在县北二十里,合清流河北入淮。官渡河 在县南五里,源出分水岭,至光州为小黄河,合梅林河入淮。
临仙河 在县南二十里。合官渡河北流入淮。高陌河 在县南四十五里。源出白压山,东流入临仙河。
紫水河 在县城外,源出仙居山。
竹竿河 在县西四十里。
陡山河 在县南九十里,东流入官渡河。三道河 在县。源出界河,东北流入官渡河。梅林河 在县南八十里,东流入官渡河。泊陂河 在县南四十五里。
红石河 在县南三十里。
乔亭河 在县南七十里。
龙门河 在县西二十五里。
双伦河 在县东南六十里。
清流河 在县西四十五里。
龙池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天台山下。祈雨辄应。
雨施陂 在县南八里。唐永徽中,刺史裴大觉开陂溉田,号曰“雨施。”
固始县
安阳山 在固始县东南五十里,一名“大山。” 山势高耸,上有白龙池。唐平蔡,常屯兵其上。大阳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大步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上有三圣仙姑庙。白牙山 ,在县南九十里。产桑,可为弓。
独山 在县南七十里,高五里,上有杨行密庙。三峰山 ,在县南七十里,三峰并出云表,状如笔架。
木贼山 在县南一百里。上产木贼艸,故名。雩娄山 ,在县西四十里,大灌水出焉。《旧经》云“在雩娄之顶” ,是也。俗讹为雾露山。
五尖山 在县五。峰尖削如指。
青峰岭 在县南一百里,跨商城县界。其下出水,名“梅山河” ,东流入淮。
横溪山 ,在县南二百八十里,夹横水上,旧传为唐武后梳洗崖,相对有照镜,崖内有胭脂石、粉石、油石、火石,其下有沙,分为十八道。
淮水 在县北七十里。自张庄入境,受白露河、曲河、史河水至朱皋出境。《山海经》云“淮在期思北” ,是也。详见《确山山川》。
史河 在县东二十里。源出商城县三河,东北流入县境南五十里,经均济等闸,下流东入于淮。
杨林河 在县南九里
春河 在县南十五里。源出商城县黑山坡,东流入淮。
淠水 ,在县西五十里。《水经》云:“淠水入弋阳南岳山,北流入于淮。” 《图经》谓之“白露水。”
大灌水 、小灌水 ,在固始县西南四十五里,俗讹为浍水。褚先生论“神龟出于江、灌水之间,嘉林之中” ,即此。
金浆涧水 ,在县。源出大苏山,本名金水,司马陈顺德谓此水“味如白浆” ,故改今名。
圣湖 ,在县东六十里。受石梁堰沿城涧等水入淮。
子安河 在县南七十里。源发苏仙石,入长江里。
石漕河 在县南四十五里。源出大苏山,入史河。
曲河 在县西十五里。源出上斛山,东北流入淮。
龙井泉 在县东南,源出大步山,水势西流如线。
潢天涧 在县。源发于城南十里山涧中,东入于史河。
茹陂 在县东三十里
龙潭 在县旧瑞光院,亦名“恽泉。” 岁旱祷之,有应。又有圣人潭、石佛潭,皆在县境。
金线源 在县城外,自西南沿城东北与潢水合。按《明一统志》有此二条,今《府志》不载。
息县
濮公山 在息县。山虽在淮河,南属光山,然距县五里,固息之封内山也,故两存之。
汝水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详见《汝阳山川》。淮水 ,在县南四里。详见《确山山川》。
澺水 ,在县北十里。详见《汝阳山川》。
泥河 在县东四十五里。源出万安塘,东流入淮。
谷河 在县东四十里。源出竖斧堰,东入淮。闾河 在县东北九十里。源出确山县高皇陂,东流入淮。
营河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东流入淮。羊角湖 ,在县东六十里。
木苓湖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
车辋湖 在县东二十里。
玉梁渠 在县西北五十里。隋仁寿初,尝浚以溉田。唐开元中,县令薛务更加疏导,为陂十六所,溉田至三十馀顷。
商城县
金刚台山 在商城县南三十里,旧名“石额山” ,延袤六十馀里,双峰高峙,上有风洞龙井,祷雨辄应。宋绍兴初,张昂据为寨。嘉熙初,筑石城于
山之阳,为光州治。元末余思铭又据之。《仓廪》遗址尚存。
孟家山 在县南十五里。
回头山 在县南四十里。世传有人行兵于此,难进,旋师而回,故名。
上天山 ,在县南六十里。世传吴真人修道处,有石洞丹炉存焉。后有妇人欲入洞避兵,洞门自合。
熊山 ,在县南六十里。
豗𬯎山 ,在县南六十里。
九龙山 ,在县南七十五里。上有九龙王庙及古井。
两仙山 ,在县南一百里。
马头山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有古寨遗址,今为巡检司。
万安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上有古寨遗址。斛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曲河源出其下,流经县西北,为龙潭。
横溪山 ,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夹水横流,旧传为唐武后梳洗崖,相对有照镜,崖内有胭脂石,粉石殊属不经。下有河,分为十八道。
马鞍山 在县西三十里。状如马鞍,傍有三教洞,遇旱祷雨辄应。
磨盘山 在县西七十里。
凤凰山 在县北三十里。
悬劎山 在县西北,以形似名。铜井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上有古井,以铜作口。其下出水,名“考溪、十八道河。”
梅林山 在县东北十里。险隘可以守御。大婆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铁林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上有寨,可以避兵。青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一名“峡口。” 下涌泉,流为寨河。
大苏山 在县东四十里。世传为苏真人升仙之处。山下有苏仙市,涂水出焉。司马陈顺德更名“金浆涧水。”
金鸡笼山 :在县南八十里。上有石鸡。
葛藤山 ,在县东南一百七十里。上产葛藤,可为𫄨绤。
竹根山 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群山列峙,有招军寨、躲军寨、三官寨、钵盂寨、金家寨、铜罗关、松子关、蛮王寨,皆高峻险隘。世传元徐寿辉曾据其地。
聚云山 ,在县东南一百里。崇峻插天,云雾恒滃集其上。
鼓镇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相传,余思铭建鼓其上。
《大伏山 》《小伏山 》,俱在商城县南三十里,以其俯伏于《金刚台》之下也。
牛山 在县南七十里。大小二山,流为牛山河。冠石山 在县南八十里。其山戴石如冠。黄檗山 在县南九十里。上有法眼寺。
石鼓山 ,在县南四十里,上有石,形如鼓。东葛山 ,在县南百馀里,界连六安。
七里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山长七里。
莲花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形如莲花。
茅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相传三茅君曾居于此。
车毂山 ,在县北二十里。
界岭 在县西南九十里,南接麻城县界,故名。老鹳崖 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上有白云庵。黄龙崖 在县南九十里,下有深潭。
张果老崖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上有梳妆石、照镜台遗迹。
三教洞 ,在县西五十里,可容百馀人,中塑儒、释、道三教像,故名。祷雨辄应。
“仰天洼 ” ,在商城县西南一百八十里,下有溪涧,上有深洞,可避兵。
牛山河 在县南。源出高牛山,流六十里,合固始县史河入淮。
梅河 在县东。源出青峰岭,流六十里入于龙潭河。
《考》溪十八道河 在县。源出铜井山,东流合五水关,经光山南会泊陂河入淮。
五水关河 在县西南十里。有五关:一曰白沙,二曰土门,三曰斗木岭,四曰黄土岭,五曰修善岭。自考溪十八道河旋转纾回,五水相合,古有隘口,可以守御。
商城河 泰苏河 、下马河 四道河 麻埠河 在县。以上五河,源俱出金刚台山下,北流经固始,会定河入淮。
卤水 在县。发源猫儿石下,为郑家河。由县南绕西北至木头河入龙潭。《水经注》云:“卤水出自汉之新郪者” 是也。
圣人潭 在县南五十里。
九姑潭 在县南六十里。相传兵乱,九女同投入水,故名。
石潭 在县西五十里。相传有龙就山为潭,至今渊泓澄彻。
太子滩 在县北三十里。俗传有太子自崖舍身投河,故名。
太湖 在县北四十里,周五里,上有龙王庙。粳陂湖 在县东北六十里,长五里,内有龙洞。温泉 ,在商城县西南三十里,冬夏沸热,昔人以石甃为池凡四,第一池甚热,不可浴,至三四池方温和。凡疮疡等疾,濯之即愈。
信阳州
义阳山 在信阳州城东。昔名“武山” ,后依山立义阳郡,因名。旧有义阳书院,今为邮亭。
钟山 在州东南十八里。隋时因山名县。龟山 ,在州东南五里,上有土陇,纵横有文,首足昂伏,俨如巨龟。
震雷山 在州东二十里。上有二石沼,水无增减,人或以石投下,则划然作声,如雷震然。相传有龙潜于内。
劈破山 在州东南十里。两山相峙,状如刀劈,故名。
石城山 在州南七十里。《史记》:“魏攻冥厄。” 《晋书》:“石季龙将夔安陷义阳,进图石城” ,即此。又《水经注》云:浉水出石城。
麒麟山 在州东南三十里,以形得名。众山环抱,俗呼“关儿口山。”
灵山 ,在州东南六十里。
釜山 在州南六十里。山势连环约五十里,状如覆釜,《方舆胜览》所载“釜山” 者,即此。魏辛祥曾于此夜袭胡武城。
士雅山 ,在州南六十里。晋祖逖尝避兵淮西,即此。
鸡翅山 在州南七十里。一名“鸡头山。” 上有怪石,名“鸡公石。” 傍有泉,名鸡公泉。
贤首山 在州西南七里。峰峦秀丽,蜿蜒数里,上有梵宫石洞,为州人游赏胜地。或云前代有贤人隐此,故又名“贤隐山。”
响山 在州东十五里。履之有声如鼓。
坚山 在州西五十里。高耸如削,又名尖山。观音山 在州西七十里。上有石龛,肖观音像。岘山 在州东南七十里。魏攻义阳,梁曹景宗凿岘山以救,即此。
天目山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形势高峻,下有白龙潭,即名港河源也。
华山 ,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春多绯桃秾李,绚丽可观。
卓斧山 在州北五十里。《寰宇记》云:“上有寺,下有潭。”
笔架山 ,在州东南三十里。状若笔架。
万善山 在州南五十里。众山竞秀,一水环流,上有普济寺。
龙爬山 在州南五十里。有二石龙,一升一降,故名。上有龙华寺。
紫云山 在州南五十里,上有龙旋寺。
明月山 在州南六十里。月映山峰,光芒射人,上有“金华寺。”
秀峰山 在州西南十里。山峰圆秀,状若联珠。腊梅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山岭多梅,故名。董峰山 在州西南五十里。峰峦峻起,高出群山,上有黑龙潭。
四望山 在州西六十里,上有云台观,下有明山寺。
七盘山 在州西六十里,七峰相峙。
三角山 在州西五十里。高峰插云,状如鼎足。大滴水崖 在州西五十里,悬流如喷雪。小滴水崖 在州西南六十里,俗名“潭沟。” 拖刀岭 在州南二十里。
走马岭 在州东五十里。
乌龙洞 ,在震雷山东。其中深邃,风过有声如雷。
淮水 ,在州北四十五里。
明河 在州北九十里。一曰“明港河。” 源出天目山,东流入淮。
洋河 在州东北七十里。一名“旴河” ,东流入淮。浉河 ,在州南四十里。源出随州黄土山,流抱州城入淮。
三弯河 在州南六十里。源出应山县界,流经东北,合浉水入淮。
九渡河 在州南六十里。《水经注》云:“水出鸡翅山,溪涧潆委,沿溯九渡矣。” 其犹零阳之九渡水,故亦谓之九渡,又曰九曲河。
卧牛河 在州南二十五里。合下梁河入浉。双河 ,在州东南二十五里九渡河与卧牛河相汇处。
黄土河 在州西南七十里。界连随州应山,为浉水之源。昔为西关,梁武帝谓“通西关以临贼垒” ,指此。
杨柳河 在州西南四十里。源出应山县界,一名“杨龙河” ,流入浉河。
清澌涧 在州西南四十五里。合翁家河入浉。黑龙潭 在州西数里,与浉河通。
台湖 在州东三十五里。
车辋湖 在州北四十里。
冯家湖 在州北六十里。
杨家湖 在州北六十里。
蔡家湖 在州南三十里。
罗山县
罗山 在罗山县南一百里。隋以此名县。小罗山 在县南十里,一名“龙山” ,其形如印,有石类玛瑙。旧建南岳庙,峰峦环抱,为一邑之胜地。
独山 ,在县南五十里。突兀直上,不连他山。蘼芜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
掘山 ,在县南八十里。有水四面萦回。
鹊山 在县南九十里。山水秀丽,一邑奇观。旧传有鹊群栖其上,风雨将至,鹊必先噪,人常以为候。
翻车山 在县南一百四十里。三爪山 ,在县南一百六十里。三峰耸出,形如指爪。
仙花山 ,在县南一百八十里。昔有仙花一株,其色如琼,开月馀方落。
鸡笼山 ,在县南一百九十里。昔有鸡在岩穴间,羽毛鲜丽异常,居人呼为“赵官家鸡。”
仙居山 ,在县南二百三十里。昔有人居此,仙去。
子路山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上有子路祠。大确山 ,在县南七十九里。
小确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
黄神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下有唐南罗州遗址。
六斗山 ,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六峰并峙,形类南斗,故名。
红山 在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土色皆赤。灵山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方舆胜览》云:“灵山视众山最高,每有云气覆顶,天必雨。” 验之信然。下有白马洞,相传白马常出洞,人逐之,忽不见。
凤凰嘴山 :在县北三十里。
牛头山 在县东三十里。
老君山 ,在县东一百八十里。俗传老君曾停车于此。
牢山 ,在县东南九十里。层峦叠翠,势极崇峻。淮水 ,在县西北二十里。
小黄河 在县南门外。源出灵山,萦绕县城,东流合于竹竿河。水色纯黄,故名。
子路河 在县西南六十里。世传“子路宿石门,道经于此。”
天磨河 ,在县西南一百七十里。
金关河 在县西六十里。
泺清河 在县北三十里。即泺米涧,下流入淮。月儿湾河 ,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掘山,流入淮。
竹竿河 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掘山,北流入淮。
马寨河 在县西南五里,入小黄河。
羊马河 在县西南三十里。发源莽张店,入竹竿河。
龙潭 在县东五里。上有龙王庙,祷雨必应。西湖 在县西南二百三十里,灌田百馀顷。武昌湖 在县西五十里,灌田三百馀顷。大乘寺泉 蓄水灌田,其利甚溥。
灵山寺泉 有二,一在绝顶,一在僧寺,相传有龙潜于中。
黑龙池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弥陀寺前。渊深莫测,投以石,訇然有声,谓有黑龙潜其中,祷雨辄应。池之东有茶园,名“龙池。” 茶池之西,众岭盘
踞,山峰缥缈,亦一邑之胜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