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九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百九十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九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九十一卷目录

     成都府部汇考七

      成都府祠庙考二寺观附

      成都府驿递考

      成都府兵制考

    职方典第五百九十一卷

    成都府部汇考七

    成都府祠庙考二寺观附  总志

    本府。成都县附郭。

    大慈寺 ,在府城东。唐至德间建。明皇书“大圣慈寺” 四字,毁于献贼。

    皇清顺治间重修,知府冀应熊扁书“大慈寺”三字。

    “金花寺 ” 在府治西南,即相如故宅也。

    圣寿寺 在府治西南。汉建。在唐为空慧寺,后改“龙渊。” 孟蜀时,宰相王处回舍宅以广其基,规制壮丽。至宋大中祥符间,移“圣寿寺” 额于此。中有秦太守所凿石犀,今在殿前,俗呼为石牛寺。殿中有井,相传与海通,所谓“龙渊” 也。或云:寺后有邓艾庙,为有识者撤去之。内有唐太和中马季武所书经咒石幢。县令雷叔闻尝结诗社于此,名曰《竹林》。

    净因寺 :在府城西北,俗呼“万福寺。”

    昭觉寺 ,去府治北十五里。宋建圆悟祖师道场,贼毁。

    皇清康熙五年,巡抚张德地、布政使郎廷相、按察使。

    李翀霄捐俸重建知府冀应熊扁,书“昭觉寺” 三字。

    马觉寺 :在府治东,旧名“正觉。” 相传马祖常经此。

    普慈寺 在府治东,蜀人多于此饯客。宋汉仲明诗:“城东萧寺无人迹,几度曾因送客来。” 正法寺 ,去治西一里。

    白马寺 “去治北一里” ,明参政郭斗建。

    宝光寺 在治东北隅,唐建。康熙四年,知县张行重修。

    祇园寺 ,在治东南。殿壁有琴声,抚掌则闻。龙潭寺 ,在治东。寺内有古八角井。

    金沙寺 去治东南五里。

    梵安寺 去治西南五里。前代为尼居,名“桃花寺。” 隋文帝时易以僧。大历中,崔宁镇蜀,以冀国夫人任氏本浣花女,遂重修之,绘任氏真于其中。会昌中,欲毁寺,夜闻女子啼泣之声,乃止。已而祷雨有验。明改今名,俗呼“草堂寺。” 康熙四年,巡抚张德地重修。

    广济寺 去城东四十馀里,路无居民,行人苦无憩所。布政司金俊相地度里,捐俸创建“净居寺 ” 在府治东,宋潜溪先生墓在焉。康熙三年重修。

    准提阁 :在府治东北。康熙四年,知府冀应熊捐俸建。

    大悲阁 在府治万里桥东。明蜀献王建青阳宫 ,去府治西南十里。老子谓关令尹喜曰:“后于青羊肆相寻。” 即此。明蜀府重修,贼毁。康熙七年,巡抚张德地捐俸建。

    真武宫 :在府治东,顺治十七年重建。

    玉局观 去府城北二十里,相传汉永寿初,老聃与张道陵至此,有局脚玉床自地而出。老聃升座与道陵说《南北斗经》,既去而座隐地中,故以“玉局” 名之。

    集灵观 在府治西

    通真观 ,去治北十里,晋孝武时,张伯子于此飞升。

    度人观 在治东,亦名大道重阳观。相传康保和真人修炼于此,有《钦赐经典》。

    玉皇观 去府治东三十里。元建。

    大悲庵 在龟化桥之左,金水河北岸。在唐为金马寺。文宗太和八年十一月,监察御史王甫监造。蜀自汉遣王褒求金马碧鸡之神,至今有祠及坊。金马之名,意或本此。以其内奉观音大士,为比丘尼所居,因谓之大悲庵,详《虚明子》。永清庵 在县东,明蜀府建。

    延庆寺 在府城南门大街,康熙十年重修。《温江县》。

    龙兴寺 ,在县南门内,献逆焚毁,今重建。文殊寺 ,去县东十里,建自唐时,传言鲁班所造。内有拍掌听琴音景致。

    龙回寺 在县西门内,俗呼“新开寺。” 建自唐时。

    乃“习仪祝圣之所。” 献贼焚毁。今建

    华严寺 去县东二十里,古刹见存。

    天王寺 ,去县东二十里。古刹见存。

    南禅寺 去县南一里,古刹久废,今新建。涌泉寺 去县南五里,久废,今新建。

    开讲寺 ,去县西八里,古刹。献逆焚毁,仅存经楼。康熙年间,新建大雄殿,知府冀应熊于康熙八年临此,亲书“开讲寺” 三字于山门上。

    清泰寺 去县西十里,建自唐时献逆焚毁。今僧重建。

    报恩寺 ,去县北十五里。古刹,献逆焚毁,今僧重建。

    会觉寺 ,去县北十五里。古刹久废,今重建。迎恩寺 ,去县东一里,久废。

    桃花寺 去县西二十里,久废。

    三清观 在县南门内,久废,今重建。

    仙女观 在县北门内,久废。

    白衣庵 去县东二里。今重建。

    水月庵 去县东十三里。今重建。

    白莲庵 去县西十五里。今重建。

    培风塔 去县南一里。前建关帝庙。

    新繁县

    龙兴寺 ,在旧彭县北门外一里。寺殿俱废,惟存一塔。宋大观中预知禅师所建。十七级,高十丈许。

    寂光寺 去旧彭县北门外五里。

    定光寺 ,去旧彭县东北三十里。

    慈光寺 去旧彭县北门外四十里。

    观音寺 去旧彭县东门外二十里。

    涌山寺 去旧彭县南门外十五里。

    大乘寺 在旧彭县治西二十五里。

    元妙观 在旧彭县治西一里。

    南河院 去旧彭县东门外十五里。

    金堂县

    寂光寺 去治南七里

    高楼寺 去治西十二里。

    长寿寺 去治南十里

    古佛寺 在治内

    龙尾寺 去治南九里

    梵音寺 去治东三里

    尊寿寺 去治南十五里。

    洪都观 去治东四十三里。

    仁寿县

    能仁寺 去治东六十里,古有滴米佛,今废。万寿寺 去治东七十里,今废。

    开元寺 在治东北,今废。

    跨鳌寺 去治东二里,在鳌山之半。

    石院寺 去治北十里,今废。

    东风观 去治东二里,今废。

    显忠观 在治西,宋仆射何栗墓在焉。明嘉靖中建。

    新都县

    宝光寺 去治北一里,即唐悟达建塔处。静方寺 去治北二十五里。

    高台仙观 在治东门外。

    井研县

    千佛寺 去治南十里

    大坝寺 去治北二十里。

    狮子庵 去治南三十里。

    元帝观 ,去城南一里。康熙五年,知县王配京重修。

    郫县

    景德寺 在治前

    显中观 在治南

    资县

    永庆寺 在城中重龙山。上有天池,大旱不涸,与河水相为消涨。世传“水灌神僧道场。” 至今寺左有神僧石像。

    东皋寺 去县东二里,今废。

    北皋寺 去县东北二里,今废。

    报恩寺 去县西一里,今废。

    胜水寺 去县西一里

    北岩寺 在北关外,今废。

    宁国寺 去县西十里

    法轮寺 ,去县西九十里。

    龙形寺 去县北八十里,今废。

    龙山寺 去县东六十里,周冕讲学授徒处。陶家寺 ,去县西五十里,今废。

    云山寺 去县西八十里,今废。

    龙洞观 苌弘“读书处” ,今废。

    天庆观 在西关外,今废。

    玉皇观 去县南五十里,今废。

    凌云观 ,去县西八十里。

    灌县

    飞赴寺 去治西南三十五里,内有四望亭,今废。

    报恩寺 在治东

    马祖寺 ,去治东南四十里,唐马祖禅师开建,后有马祖肉身塔。宋百丈禅师以寺闻于朝,敕建承天寺,明末贼毁。

    皇清知县马玑捐金督《醉月和尚》修复如故。

    长生观 ,去治西南三十五里,汉昭烈时有范无为于此修炼。

    丈人观 去治西南五十里,宋陆游诗:“黄金篆书榜朱门,夹道巨竹屯苍云。” 又范成大《吴船录》云:丈人自唐以来号五岳丈人。《储福定命真君传记》略云:“丈人姓甯名封,黄帝同时,问龙𫏋飞行之道。”

    清都观 ,去治西南六十三里。宋文彦博镇蜀,市观侧地以赠张愈,号“白云隐居。”

    朝阳观 去治西南六十里,今废。

    建福宫 即“丈人观” 旧址。

    安县

    万寿寺 在治北郭,今废。

    西岩寺 ,在治西郭。康熙四年,僧寂相募建。飞鸣寺 ,在治西浮山。顺治十六年,僧界恒复唐故刹。

    圣灯寺 去治西一里

    宝乘寺 :在治西,赵圣符先生读书处,近世呼为“月堂庵。” 康熙八年重建。

    云谷寺 ,在治西,广善禅师道场。

    圣果寺 :在治东,康熙七年重建。

    皇恩寺 ,在治东十里,易宜庵先生读书处。永福寺 ,在治东,康熙四年,僧普覆募建。雍齿寺 ,在治东,赵汶水先生读书处。汉雍齿将军曾造箭于此。

    好峰寺 在治南,聂峨雪先生读书处。

    莲花寺 在治南,名刹。

    罗汉寺 “在治南” ,神泉县学故址。

    北塔寺 ,在治南。神泉,故治县脉。

    辕门寺 在治北,皇帝辕门故址。

    东山观 在东门外

    玉虚观 “在治西浮山。”

    梓潼观 一在治东二十里,一在治西香溪堡。般若庵 “去治北十里,李涵白先生读书处。” 康熙六年重葺。

    “圆觉庵 ” :在治西,无际禅师行脚。

    圣者堂 ,在治东,有神井八,大圣者所居,亦称“汶阳。”

    内江县

    东林寺 “在治东北隅。宋绍兴十一年僧会照建。明洪武中耆民阴觉贤重修。傍崖结楼,即石鑴像。高阁临江渚,俯秋水之清涟;绀殿列峰峦,望晴云之缥缈。消蝉鸣于六月,听渔唱于三更。” 西林寺 去治北一里,宋咸淳五年僧道果建。明洪武中昌慈重修。万松郁郁,俯瞷江流,多水云逸趣,日光初出,影浴金波,与东林并胜。资圣寺 在治西南一里,后枕龙冈,前临玉溪。宋绍兴间,僧世林创建。明洪武初,住持圆昶增拓。至嘉靖三十九年,僧正海复修其殿宇楼阁,于诸寺为冠。崇祯乙亥,寺僧道唯为惠王国师,于金陵造《大藏经》,姑苏造阿罗汉数十躯,作大会,置常住田数百亩,其龙额绣幡,金函玉轴,皆分玉府之珍,内邑从来未有也。

    金象寺 在治西

    龙谷寺 在治东

    般若寺 在治北

    诸古寺 ,在治北十里,山明水秀,昭觉丈雪禅师发迹于此。

    华萼寺 去治东二十里,唐范状元读书于此。隆教寺 去治东三十里,右傍大江,左耸巨镇,诸山簇拥,一溪环流,为内邑形胜。

    蓬瀛寺 去治北四十里,即蓬瀛山之寺也。孤峭高耸,四望平原,苍色濛郁,春雨初霁,遥见峨眉诸山,诚中川之大观也。今圮。

    大阜寺 即古朝阳寺,有大佛石像,崇伟几二十尺,相传为“接引佛。” 云“梵刹创自元初,明因之。” 嘉靖甲子,少司空刘养直命工饰其像,文以金衣。梵宇楹桷,焕然一新。状其胜概,同于浙之灵隐、匡庐之天台焉。

    复觉寺 ,去治西三十里。元初旧寺毁圮多载,至万历二十七年,僧道极建。楼殿廊舍,巍焕可

    观,宫保何氏遣人助其工赀,遂名“何家寺。” 献逆之变,治西诸刹,咸绝人迹,独此寺高敞可侦。贼信避乱,全活甚众。后行僧然确、法枝相继葺治,今称胜地。

    玉虚观 :在城内,康熙六年重修。

    资阳县

    圣禅寺 去治西二里,宋淳熙癸卯建,今废。延寿寺 去治西半里,今废。

    莲台寺 在治北莲花山,今存。

    宝台寺 去治东二里,今废。

    天台寺 去治南二里,今废。

    鹫台寺 去治南十里,今废。

    大高寺 去治西二十里,今废。

    三学寺 去治东北二十里。今废。

    祥符寺 去治西三十里,今废。

    大佛寺 去治南四十里,今废。

    百福寺 去治东六十里。重修未备。

    南峰寺 去治东南六十五里。今废。

    云台寺 去治东南七十五里。今废。

    西陵寺 去治南一百里,今废。

    成仙寺 去治东北六十里。今废。

    佛广寺 去治东三十里,今存。

    宣阳观 去治西半里,今废。

    梓潼观 去治北五里,今废。

    简州

    长松寺 :在治西北五十里长松山,系马祖禅师道场。左侧有蚕丛王庙,兵火毁废。

    白塔寺 在治南一里。唐乾符中建,今废。北岩寺 在治北三里,今废。

    石经寺 在治北四十五里。正德间,楚山和尚道场。甲申,贼三举火而三灭,遂相骇去。

    定水寺 在治北五十里。

    觉林寺 在治南五十里界上。系王褒读书处,有宋王钦若《题咏》。

    东岩寺 在治东三里东溪之侧。今废。

    黑水寺 在治西五十里乌江之滨。

    天庆观 在治内,永乐时建。

    天光观 在治南二十里。

    崇庆州

    乐寿寺 去治南十里

    水陆寺 去治东十五里。唐明皇避安禄山之变,于青城驻跸忙城子,因命建“水陆道场” ,以度阵亡将士,因名。

    宝宁寺 去治东南四十里。

    清凉寺 去治北四十里。

    元天观 去治北二里

    新津县

    金藏寺 在治内

    观音寺 :在治东九莲山,汉建。康熙五年,知县常九经重修。

    正觉寺 宋建。康熙六年,知县常九经重修。宝华寺 ,在治东南二里。

    雪峰观 在治南

    永祚寺 在旧双流县治北关外。按《州志》,“明永乐中建。”

    应天寺 在旧双流县治南八里。

    龙池寺 在旧双流县治北二十里。

    汉州

    开元寺 :在治东,宋建毁。康熙九年,知州李永纯重建。

    龙兴寺 :在城之西。宋建毁。康熙七年,知州张万寿重建。

    临水寺 :在城北三十里。康熙二十一年,知州熊可智重建。

    本尊寺 :在城北二十里。

    玉皇观 :在城北三里许。康熙九年,知州李永纯建。

    三清观 ,明建毁。康熙六年知州张万寿建。“三教庵 ” 在城北三里许,知州张万寿建。东禅院 在城北三十里许,知州张万寿建。什邡县。

    惠剑寺 在治东一十里。唐波沦禅师尝以剑飞卓于此。

    罗汉寺 在治东。唐中宗景龙三年建,康熙三年重修。

    圆光寺 唐武德三年建,今毁。

    雪门寺 二程夫子讲学于此。顺治年间重修,有遗像,今名“夫子院。”

    绵竹县

    祥符寺 在县小西门外,唐建。康熙初年,知县李如梴补修。

    高尊寺 在治南十里

    紫极观 在治东

    吞道观 ,去治西十里。明时殿廊庑舍,巍焕可观。遭献逆之变,蹂躏倾圮,仅留正殿三间。今康熙二十五年,里人各劝施重修。

    玉皇观 ,去治西城外一里。

    《观真》观 在城南隅,今俱毁。

    绵州

    圣水寺 在治北四十里。

    报恩寺 在治东

    妙光寺 :在旧彰明县治西北二里。

    登仙观 :在旧彰明县治南。

    “空庵 ” ,在旧彰明县香火寺,僧得悟禅宗,每岁买药以济病者。以谷粟饲鸟,至千百,下食环集肩背。善吟咏,有《语录》,至百有馀岁坐化。

    德阳县

    崇果寺 在治东南

    老君观 ,去治东南二十里。

    景乐寺 在旧罗江县治东。

    三清观 在旧罗江县治北一里。

    茂州

    治平寺 “在州治南门内,宋治平间建。明洪武间,设僧正司。” 正统间,掌茂州事,府同知陈敏范铸铜钟,建钟楼,兵火后毁。顺治间重修。今茂州庆贺习仪于此。

    报恩寺 在州治城内,宋元祐间建。明洪武间重修。康熙二十五年,知州李斯佺重葺。左有准提殿,右有地藏殿。

    升平寺 在阜康门内,今无。

    景元寺 在州治北,唐时建,今无。

    光孝寺 “在州城内” ,废久。

    月峰寺 在州治东四里。明正统间敕建,今毁。海会寺 在州治阜康城内。明洪武间建,兵火后毁,顺治间重修。

    万安寺 在州治东五十里。宋元祐间建,明洪武间重修。

    圣寿寺 在州治东四十里。宋元祐间建,明洪武间重修。

    普庆寺 即“普安寺” ,在州治东五十六里,元泰定间建,明洪武间重修。

    龙泉寺 在州治东六十里。元泰定间建。明洪武间重修。寺侧有泉,龙潜其中。

    回龙寺 在州治南十五里。明时重修。

    延洪观 在州治南。元至正间建,明洪武间重修。

    灵祐宫 在护林驿左。明嘉靖间修,兵火后毁,顺治间重修。

    三官殿 ,铁范《三官大像》,在阜康门内。

    灵官殿 ,在外城正街,顺治间重修。

    观音殿 三,一在治平寺左,一在东岳庙右,一在灵祐宫左。

    《五瘟殿 》二,一在治平寺右,一在关帝庙侧。“普贤殿 ” 在治平寺右。

    “接引殿 ” 在东岳庙前。

    莲华庵 在文庙右。明崇祯四年,州人刘士魁舍宅建。

    明水庵 在州治东。明洪武间建,今废。

    普贤庵 在州治南,明永乐间建,今毁。

    药师院 在州治南。明洪武间建,今毁。

    观音堂 在灵官殿右,今毁。

    玉皇楼 在内城延洪观右。

    纯阳楼 在《关帝庙》左。

    观音楼 二:一在关帝庙右;一在州治北舍棠村。

    藏经楼 ,在外城海会寺后,今毁。

    玉清楼 明游击李葵建,顺治间重修。

    “华光” 楼 在外城正街,今毁。

    川主楼 在州治南宗渠村。

    “岷山楼 ” 在阜康门外岷山下,康熙乙卯年新建。

    武安楼 :在关帝庙前。崇祯十二年,兵备副使何闳中建,一曰《壮缪楼》。

    汶川县

    天官寺 ,在治东,前建观音殿,后大石特立,石上如盘,覆以层楼,有世尊像。四时往眺,备极耸观。

    福缘寺 ,在治北山门,古柏老槐,偃蹇有虬龙之势。甲申变后,惟此寺独存。

    广福寺 在尢溪。康熙九年,知县田卜昌重建。长乐庵 在古溪。

    天王殿 唐建

    胜因院 宋蒲宗闵有记。

    威州

    大悲寺 ,在城内,知州崔元恺改名“仁寿寺。” 龙头寺 ,在城东。

    玉峰观 在玉垒山上,唐建,今废。

    保县

    报恩寺 在治东

    成都府驿递考   总志州县志合载

    本府。成都县附郭。

    锦官驿 在府东门外,毁。

    旱馆驿 在府治北大安门外,毁。

    广都水驿 在华阳县治东南三十里,毁。木马水驿 ,在华阳县治东南六十里,未建。递运所 在府东门外,毁。

    成都县驿站夫马 :站马十六匹,马夫八名,扛夫二十名,岁支银九百五十两四钱。

    华阳县

    驿站马十六匹,马夫八名,扛夫二十名,岁支银九百五十两四钱。

    温江丝

    《驿传》,原编银一千四百九十六两三钱二分一厘五毫九丝,先年加增银三百十八两五钱零。拨运协济驿传银一千八百一十四两八钱二分七釐二毫四丝四忽六微。存留应递马二十二匹,每匹连草料、鞍辔、人夫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共银四百七十五两二钱。今俱缺额无征。县门铺 、安谷铺 ,俱在县东十里。

    苏坡铺 在县东二十里。

    三水铺 在县西十里

    新繁县 、金堂县 、仁寿县 《驿递》俱未载,无考。

    新都县

    广汉驿 按《县志》,新都旧名广汉驿,乃京师通途,为成都首站。西至省城锦官驿五十里,东至汉州广汉驿五十里。明时设驿马三十匹,卫百户掌管,故《原志》有“军站” 之称。今

    《皇清》酌定冲僻、设驿马二十匹。岁给料草银四百三

    十二两。马夫十名,岁给工食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扛夫二十四名,岁给工食银一百三两六钱八分。三项每年共给银七百八两四钱八分。又按《总志》:“新都县驿站,站马十六匹,马夫八名,扛夫二十四名,岁支银九百七十九两二钱。” 井研县 驿递未载无考。

    郫县

    驿传银:原编一千二百一十六两一钱四釐四毫六丝三忽,先年各起加增银五百七两五钱二分二釐三毫三丝三忽,实编一千七百二十三两六钱二分六釐七毫九丝六忽。拨运本府协济各驿传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六钱二分六釐七毫九丝六忽。存留应递马:原编三十匹,加增四匹,每匹连草料、鞍辔人夫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共银七百三十四两四钱;遇闰加银六十一两二钱,今俱缺额无征。

    资县

    珠江驿 在县治东一里。原额中马十匹,每匹每年工食草料银二十六两四钱。旱夫四十一名,每名每年各给工食银七两二钱。抄牌夫一名,每年工食银七两二钱。馆夫六名,每名每年工食银十两八钱。俱按季具文领赴布政司承领支给。至康熙元年,额设站马十二匹,每匹日支草料银一钱。马夫六名,每名日支工食银八分。至康熙十三年吴逆叛乱,马匹无存。于十九年恢复时,军务浩繁,安设站马二十五匹,后奉文停止九匹,实在站马十六匹,马夫八名,照原额十分裁四。每马一匹,日支草料银六分,马夫日支工食银四分八釐。二十年,奉文准复二分,每马日支草料银八分,马夫日支工食银六分四釐。二十一年,奉文裁去所增外,仍照原额实留站马十二匹,马夫六名。二十二年,奉文照安徽例,每马一匹,日支草料银六分,马夫日支工食银四分八釐。扛夫十六名,每名日支工食银二分。二十三年,又照安徽例,每名日支工食银一分二釐。以上每年按季赴按察司承领支给。铺舍 路设九塘,自县门铺东至内江,曰唐明铺、莲池铺、金紫铺、银山铺抵界;西至资阳,曰新安铺、双石铺、跳墩铺、金带铺抵界。

    灌县

    永康驿 :在治东南一里。原编《驿传》银共一千六百九十四两二钱二分七釐三毫九丝八忽。

    “八微三尘九纤。” 驿丞一员,马匹无考,今废安县。

    原额“驿马一十五匹,在县,以供差使” ,每匹连草料、鞍辔人夫工食银一十八两六钱。今未设铺舍 :“县门铺,东十里石子铺,二十里浆池铺,三十里陡沟铺,西十里岩鸽铺,二十里水井铺,三十里篾巴铺,四十里通远铺,五十里青冈铺,北十里辕门铺,二十里中渡铺,三十里曲山铺。每铺司兵一名,每名工食银六两。今” 废。

    内江县

    安仁驿 在治南十里。旧额应递马四十匹,每匹草料、鞍辔、人夫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共银八百六十四两。因兵燹之后,驿递废弛,自

    皇清开复全川后,四川督抚司道因时度势酌量冲

    僻。于顺治十六年、康熙二年、六年三次请设陆站五十一:内江安仁驿,上至资县珠江驿八十里,下至隆昌龙桥驿一百三十里。奉设驿马一十二匹,每匹岁支草料银三十六两,共银四百三十二两;马夫六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共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扛夫一十六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岁该草料、人夫工食共银七百二十两,遇闰加银六十两。于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内开,驿站钱粮裁减四分,今著准复二分,岁支夫马工料银五百七十六两。又于二十四年四月内奉行为驿递之差使甚少,复二之站银实多” 等事内开,“驿站钱粮著照安徽之例,不必复二。” 每马一匹,岁支草料银二十一两六钱,共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每马夫一名,岁支工食银十七两二钱八分,共银一百零三两六钱八分。每扛夫一名,岁支工食银四两三钱二分,共银六十九两一钱二分;岁该支草料、人夫工食共银四百三十二两,遇闰加银三十六两。查此项银两,因本县钱粮不敷、每岁具领赴按察司兼摄驿传道衙门、请领支给

    资阳县

    南津驿 在治东三十里。站马十二匹,马夫六名,扛夫十六名,岁支银七百二十两。兵燹后,废弛及。

    《皇清》额设站马一十二匹,马夫六名,扛夫一十六名。

    岁支银七百二十两。于康熙二十一年奉文裁“四” ,又于二十二年准复二分,至二十四年准照“安徽” 例支给。今每岁共支银四百三十二两。遇闰加银照例具领。

    简州

    阳安马驿 在治西一里。站马十二匹,马夫六名,扛夫十六名,岁支银七百二十两。

    龙泉驿 在治西。站马十二匹,马夫六名,扛夫十六名,岁支银七百二十两。

    旧制额设阳安、龙泉二驿。阳安驿马八十一匹,扛夫九十名。“龙泉” 驿马三十六匹,扛夫三十名。明崇祯末倒废。至

    皇清康熙初,每驿设马六匹。每匹日支草料银一钱。

    每驿马夫三名,每名日支工食银八分。每驿扛夫十名,每名日支工食银二分。因州路冲繁,夫马不足,康熙四年内,知州王孙盛详请增设,准抽调犍为县马六匹,加添龙泉驿应站,每匹日支草料银一钱。加添马夫三名,每名日支工食银八分;加添扛夫六名,每名日支工食银二分。又本年抽调宜宾县马六匹,加添阳安驿“应站” ,加马夫三名,扛夫六名,草料、工食日给如前。以上两驿,共马二十四匹,马夫十二名,扛夫三十二名,工料二项,岁费帑金一千四百四十两。康熙二十二年奉行裁四,岁领工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遇闰加增如例。

    崇庆州

    唐安驿 在治南

    新津县

    驿传原额银六百六十一两一钱四分四釐九毫六丝五忽,先年加增银二百一十四两一钱一分二釐五毫二丝三忽六微三尘九纤,拨运本府协济驿传银八百七十五两二钱五分七釐四毫八丝八忽六微三尘九纤。此照《旧时全书》开载。自甲申乱后,在在荒芜,此额遂缺。旧额应递马四十八匹,每匹鞍辔、草料、人夫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共银一千三十六两八钱。自兵燹之后,驿站废弛。今奉驿粮道造册,照驿站冲僻、程途远近撤调,通融酌定,以均劳逸。见设站马八匹,每匹岁支草料银二十六两,共银二百八十八两;马夫四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共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扛夫十

    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七十二两。以上每岁该草料工食,共银四百七十五两二钱。于康熙二十一年内开,驿站钱粮,裁减四分,今著准复二分,实支夫马工料银三百八十两一钱六分,遇闰加银三十一两六钱八分。此项草料工食,因本县钱粮不敷,每岁俱赴布政司请领支给。

    三江铺 在治内

    长春铺 镇龄铺 串头铺 以上俱东路,接旧双流县界。

    铁溪铺 ,卷桐铺 ,俱治西路,接邛州北马铺界。

    熊家店 在治北,抵崇庆州界。

    柏木铺 彭祖铺 俱在治南,抵彭山,界《汉州》。

    广汉驿 旧驿在州治北,今毁。康熙元年,知州张万寿建治左。

    旧额应递马三十六匹,原编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自兵燹之后,驿站废弛。今移准驿粮道册造,照驿站冲僻、程途远近撤调,通融酌定,以均劳逸。见设站马二十匹,每匹岁支草料银三十六两,共银七百二十两;马夫十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共银二百八十八两;扛夫三十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二百一十六两。以上岁该草料工食银一千二百二十四两。于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内开,驿站钱粮裁减四分,今著准复二分,实支夫马工料银九百七十九两二钱,遇闰加银八十一两六钱。查此项草料工食,因本州钱粮不敷,每岁具领赴布政司库收贮,本省及外省协济银两内请领支给。

    铺舍 按《州志》:“西路由成都杨源铺、宗桥铺、泥浓铺至新都界,北路由保宁广汉铺、石佛铺、白云铺、连山铺、石潭铺、皂角铺至中冲界,北路由德阳,北路由什邡瓦窑铺、高平铺、龙桥铺至什邡界。”

    什邡县 、绵竹县 、德阳县 ,《驿递》俱未载,无考。

    绵州

    金山驿 在州治后。今毁。

    茂州

    长宁马驿 在治北十五里。今毁。

    护林驿 在治南门外。今毁。

    安远驿 去治南四十里。今毁。

    旧《志》:本州设有护林驿,治北六十里设有长宁驿,治南六十里设有安远驿。先年系崇庆州崇宁县、新繁县每年帮贴协济马匹,以供走递,每年赴驿传道,请支藩司传银。今兵火后,三驿人民逃亡殆尽,亦无协济马匹,难以复设。

    汶川县

    寒水驿 在县治南门外半里。旧有驿丞一员,驿马十五匹,今废。驿传钱粮无考。

    太平驿 在治南八十里。旧有驿丞一员,驿马十五匹,灌县七匹半,汶川县七匹半,合马十五匹,今废。驿传钱粮无考。

    威州 驿递:未载无考。

    保县

    水尽山穷之处,并无经过,不设驿跕。

    成都府兵制考        总志

    府总

    旧设抚标左右营中军游守等官 ,今裁。现设四川提督总兵官左都督一员 ,住札成都府。

    “提督” 标下中军管中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左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成都城守副将一员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潼绵营守备一员 。隶“成都城守营”

    威茂营参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安县志》

    本县旧设关三、堡六,各有兵防,今废。惟有睢水关,西北通茂州番人,今仍设兵把守。

    ===
    《茂州志》
    ===
    考证

    顺治十年,设西南监军道一员,中军守备一员,标兵三百名,驻札茂州。协守参将一员,中军守备一员,左右哨千总各一员,左右哨把总各二员,或分防汛隘,或在城操守,俱以次轮流。康熙二年,裁去监军,设分巡威茂道一员。康熙五年裁去,寻于康熙九年补设。分巡松威道,每岁驻札龙安、茂州各半年。康熙十九年,兼设成龙、保宁、潼川三府一州。春夏驻札成都,秋冬驻札龙安。康熙二十五年,改分巡松茂道,仍驻札茂州,管辖成龙、潼川、松潘卫四属。

    军数 :按《旧志》,“除七路土著戍守外,四所原额马步军士共四千八百名,增添馀丁一千七百名。”

    《皇清经制》裁定马步战守官兵共六百名,除七路分

    布外,存城操防者,马步战守兵共三百四十三名。

    “军器 ,每岁额造共计一万三千二百二十件枝,每岁派细料价银一百六十四两二钱三分四釐。本卫差人赴布政司领回买造粗料,水黄牛皮四百八十张,马皮三百二十张,牛角三百二十只,羽毛四万八千朵,添造银一十九两七钱五分。原派崇庆、汉州、安、灌、郫、彭、双流、绵竹、新都、崇宁等十二州县,本卫四所屯” 丁认办本卫差官下屯追征,解卫成造。

    本州原额马军五百一十名匹,每岁春冬二季,共支折色料银一千三百一十六两八钱二分。今止额设马兵一百一十名匹。

    《汶川县志》

    汶堡 在治西一里。石城。周围三十八丈,高一丈二尺,门二。正西城上楼一座,西北一门通土司番寨。明设把官一员,守军二十名,管马原堡、彻底、茶关三堡。今止委把官,减守兵十名。马原堡 ,在治西五里,为番彝出没之所,遇有警,则登高瞭望。旧设堡官一员,军兵十名守御,皆有粮筹。今官兵如旧。

    彻底关 在治南五十里岩上。设关门二,晨昏启闭,讥察非常;为松、茂第一要隘。旧设堡官一员,军兵皆有粮筹。今官兵如旧。

    茶关 ,在治南一百四十五里。关设两门,势不甚险。一名“蚕岩关。” 旧设堡官一员,军兵四名,皆有粮筹。今官兵如旧。

    雁门堡 ,在治北五十里石城。周围四十丈,高一丈二尺。旧设把官一员,管四堡军兵二十名,皆有粮筹。今官兵如旧。

    《威州志》

    本州裁革世职军兵,属威茂参营掌管,委守备、千总,拨兵防守羌番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