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61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百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十一卷目录
重庆府部汇考五
重庆府兵制考
重庆府物产考
重庆府古迹考〈陵墓附〉
重庆府部艺文一
四贤阁记 宋黄庭坚
邻母洞记 刘干
唐质肃公祠记 王十朋
合州钓鱼城记 阙名
涂山古碑 元贾易岩
职方典第六百十一卷
重庆府部汇考五
重庆府兵制考 府志
府总
顺治十五年,设总督四川军务部院一员,驻札重庆。康熙七年,奉裁复设。兼制川湖总督一员,驻札荆州府。奉裁今设川陕总督一员,驻札汉中府。
“督标中军” 、管中营副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左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重夔镇总兵官一员
“镇标中军” 、管中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左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重庆城守” 副将一员。
左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康熙七年奉裁。今改设。
重庆镇总兵官一员
“镇标中军” 、管中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左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黔彭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添设忠州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重庆府物产考 府志
府总
麸金 合涪、忠州、大足俱有。
《土降香 》,黔江、武隆、彭水俱出。
盐 忠州、大足、荣昌、铜梁、酆都、武隆,彭水出,今仅忠州彭水煎。
茶 南川、黔江、酆都、武隆、彭水俱出。
铁 牡丹 、桃竹 补骨脂 ,合州俱出。荔枝 出涪州城西五里,唐时有“妃子园,中有荔枝百馀株,为妃所嘉。当时以马驰载,七日夜至京,人马多毙。” 然蜀中荔枝,叙、泸之品为上,涪次之,合州又次之。
大龟 涪州出
“松屏 ” ,出涪州石山间,不加人力,天然成文。《灵寿杖 》,涪州出。
引藤 忠州出,大如指,中空可吸,俗用取酒。苦药。子 ,忠州出,性寒。解诸毒。
黄心树 ,忠州出。白居易《水莲诗》,自序云:“巴民呼为黄心树。高四五丈,经冬不凋。身如青杨,叶如桂,花如莲,香色艳腻,超然独芳。四月初,花开连谢,仅二十日。”
《九节狸 》,长寿出。
方竹 、苏油 、天花粉 、威灵仙 ,俱出南川。孤瓜子仁 ,出江津县,近因迁闽人于此创种。《孤瓜子仁》,渐至繁穰。至土产粳稻、木棉,果蔬树蓄之类俱常物,无殊不录。
花竹簟 江津出
实竹 綦江出
《苏薰席 》,《垫江》出,色深碧。
重庆府古迹考 府志
本府。〈巴县附郭。〉
古巴子国 在署左巴子园内有巴山石二十七枚,石盆装盛,天造地设,不假人为,因名。古滩城 ,在府东。相传巴子于此置津立城。霸州城 ,在府东南二百六十里。唐贞观中,置南平州,后改霸州,后又废入南平县。
江州县城 在府西。张仪筑,汉为县。巴郡治枳县城 ,在府西。《史记》:“楚得枳而国亡” ,即此。晋桓温伐蜀,移枳县于临溪,其城遂废。
东阳城 在府西一百里。齐割巴阳置此县。废南平县 ,在府治东南三百三十里。唐分巴郡置此县。及置州后,州废,以县属于渝州。狼狈乡 ,在府治山谷中。土人构屋高树,谓之“阁槛。” 不解丝竹,惟击铜鼓,视木叶以别四时。父子同讳,夫妇共名,尚鬼祈福。
废丹阳县 ,在治东南三十里。唐置。
废隆化县 ,唐置,后改宾化,属涪州。宋属南平军。
废汉初县 在府西北一百九十里。梁置新兴郡。西魏改县曰汉初。隋属涪州。唐、宋属合州。废巴川县 ,在治南。唐置,属合州。宋因之。废隆渠县 ,在治东南。宋置,属忠州。
屈原塔 在治东一十里。苏轼诗:“屈原古壮士,就死义甚烈。世俗安得知,拳拳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万寿县城 ,在治西。唐初分江津置此县。初名万春,后改今名。
废赤水县 ,在治西北一百三十里。隋置,属涪州。唐、宋属合州。
禹王庙 在治南渡江里许。考禹娶涂山氏,故涂山禹庙历建久矣。郡人倪斯蕙题联云:“四日辛壬癸甲;八年河汉江淮。” 今祠废址存。
涂后祠 《水经》云:“江州涂山有夏禹庙、涂后祠” ,杜预所谓巴国江州乃今重庆府巴县,即江州,非九江之江州也。因并建焉。祠废址存。
“御书楼 ” 在府学内,收贮钦赐书籍。
澄清楼 ,在朝天门内,览秀环翠,俯瞰大江。桂香楼 ,在文昌宫后。
华光楼 一在府治西三里,一在忠孝坊。转阁楼 在治西。
潮音阁 在治北
紫金阁 在治北一里许。
万佛阁 “在府治前。”
金碧台 在府治后,宋制置使余玠筑。
招贤馆 在治左,宋余玠建,其供帐一如帅府所居,下命曰:“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聘之。” 故士之至者,咸得其欢心。言可用随才而任,不可用亦厚遣之。双状元碑 在儒学三贤祠外。渝州守黄凤翔为宋绍兴状元,冯时行开禧状元,满国宝题西湖池 ,天启癸亥嘉平月,郡人倪斯蕙题书《西湖古迹》:
洗墨池 在文昌祠内。相传张三丰画帝君像,洗墨于此。
温泉 在治北,有泉冬夏温融,浴之却疾。孝父石 在南纪门外一字城。先民居于下,其子至孝,城石崩坠,冒过房屋,寸木不损,因名。金子石 在金子门外。邑民偶游,遇张三丰民云:“此系吾宅所供仙像。” 三丰凿石与之,携归,父见黄金,奇之往观,以金合石痕上,竟长一块,因名。
文星石 :在治东学宫前,即县学《风水》。
岑阴石 在治北小江右,石上记“董公死难处。” 龙王塘八角池 在缙云山上。古传其龙万历间至京师,请封康济侯。今土人遇旱求雨颇验,其上四时有云气。
江津县
七门郡 在县西。魏置北郡,隋废。
荔枝园 在县厅西北。相传唐时置。
《金注字 》昔有僧憩此,有鸟衔僧衣袖牵之而上,见石缝中有一金注字,手不能及,遗迹尚存。
金钗影 在周溪上。石碛中有浅水一段,周回五、六尺,隐见双金钗影。按《县志》,在周望山下。昔有孝妇周氏姑以渴病思泉,旱甚水涸,妇方徘徊山下求之,忽遇异人谓曰:“与吾钗,吾与若泉。” 妇与钗!彼投地而清泉出,妇饮,姑病愈。今石碛中有浅水一泓,周四五尺,金钗一双,隐隐可见。碧云庄 在县西石壁上,书此三大宇。
御史坝 在小河岸贾师滩上,侧有古冢。传云“御史墓前有地可耕” ,人讹传为御史坝。
大佛岩 在石门对岸。古镌“大佛寺” 于岩上,约长十丈许。
状元字 在南江口石壁上刻“状元” 二字。下有墓,亦名状元墓,旁有溪,亦名状元溪。
挑灯石 即莲花石,在县江北,水中不常见,见则人占丰年。古有题咏,镌于江岸石壁云:“乾道辛卯正月十九,天水赵宜之陪王屋李希仲、泰原王直夫同寺首座珍况来游,饮不至醉。翌日晚,再陪希仲。” 王屋李孝友书此以记岁月云:“喜见挑灯石,还通饮阙洲。” 谚云:“传父老,间出显公侯。” 此石之生,其名挑灯。凡或出水,百谷用登。士必荣达,喜莫不增。谚云“实证,振古已曾。惜哉窄狭,难伍来朋。”
石蟹泉 一在石佛寺后,一在禅居寺前。岁旱求雨于此。石隙中微水出,有蟹随之。黑者即雨,黄者无雨。其在禅居寺者,古砌石磴九十九级,每级高一丈。级尽处,石壁十丈,大刻一十六字云:“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薄收。” 邑人徐大本、李廷实俱有诗,见《艺文》。
石滩双鲤 在长池里。有二石横卧于滩,状如鲤,鬐鬣皆备。里人周岐凤有诗。
卧牛滩 在县南笋溪河有石梁,委曲过河,以张孝子得名。详见《节孝类》。邑人王珙有诗。范镇村 在县治西长池里楼台山之麓。范镇常寓在此。后人慕之,因名。
石板井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明正德辛未,都御史林俊破贼曹甫于此。
仙马石 在张村溪,石壁上有马蹄迹二百馀处,故名。
邻母洞 在碓溪游心山之左二里许。
金紫 ,去县四十五里,日出云黄红,或云“以上有金紫光禄大夫墓。”
龙门 去邑六十里,两峰如门,故名。
“二贤 ” 去县七十里,以毋雅、石公恕先后居此。虎脑 去邑七十里,如虎蹲踞,上有杜萃老石刻。
官山 去县治八十馀里。上有坟冢,名为“官子墓。” 制度弘敞巧丽,因名。
龙登 去县一百里。旧传宋太祖曾登山。有虎跳岭、双峰绝顶有井泉。有龙塘、巨蟹泉、飞泉、棋枰石、聚宝峰、盘沱石、千佛岩、红岩等景。
东南之山曰“双山 ” ,去县一百二十里。二峰突起,青翠可人。邑进士邹鲁结书屋于中,因以自号。有歌。
紫金 去县八十里,邑进士杨钰有诗。
大垭 去县一百二十里,高峰联峙,仅通一垭为路。正德辛未,副使李钺以请兵破贼方四于此。
鹤山 去县二十里,上有仙鹤池。邑封御史杨济之庄居于此,因号“鹤峰。”
游溪 去县四十里,《唐史》:赵延之曾游此。楼台 去县八十里,邑参议陈渭世家其侧,上有观音阁,渭微时潜修,因扁“楼峰书院” ,遂以自号。
营盘 去县一百二十里。正德辛未,流贼方四屯兵于此,寻败去。一去县二十五里,四围峻绝,中如砥平,古屯营之地。正德庚午,都宪林俊破贼曹甫,屯兵于此。
宝鼎 去县一百三十里,上有三石如鼎。正德年中,乡耆邓纲率众筑城为寨,盗不敢侵。铜鼓 一在县治西一百三十里,与插旗山相对。一在县南一百里,上有石如鼓。
北之山曰“石佛 ” ,去县北一里,一名“锺秀” ,宋张商英隐此。
僰溪 在县东南十里。自播夜郎流经南川入江,即綦江河,今南川口是也。二水合流,故名。齐移江州县于此。见《方舆胜览》。
黄石龙 在汉东驿下,邑举人夏泽有《记》。“九溉 ” 有“董公、黑石” 、“金钗虎” 诸名。
“凌云 ” 在圣泉寺左。一石突起,上逼云霄。其端俯瞰,可覆数十人。嘉靖己亥,知县太和杨元吉奇之,始题今名。筑台于下。
双鹤 在县江北,提学张鲲题曰:“双鹤云流。” 佥事刘卿有诗。
虎岩 在虎头山。石壁上有字题云:“绍兴乙亥,右朝奉郎守司农少卿杜萃老题次乾道三年丙戌杜宗甫磨崖。”
文仙洞 在圣灯里
莲池 去县东二里许,广袤三十馀亩,池中莲花红白相杂可爱。宋元中,凿渠引水入泮池,环带学宫,由大通桥注之江,邑人以此卜科第。宣德初,知县袁旭以水东泄,乃筑堤捍水。成化中,知县宋潜亭于上,寻为左右者侵克。弘治中,知府毛泰行县复之,古渝学士江朝宗记。后开塞不常,嘉靖乙酉,知县王贡令疏之。至于丁酉,知县杨元吉复加疏理,葺其旧亭扁曰“君子池” ,建池亭三扁曰“水心亭。” 邑副使杨彝《记》,县令杨元吉有诗。
流杯 在县西二里大江侧。石盘磅礡,凿渠引水为九曲碑刻磨灭莫考。春夏之交,游人泛觞为乐,逾月则涨没矣。邑人明经龚恕有诗:“天水 ” 在县治北,铁佛寺之上。其水无源,四时不竭。相传摸石祈嗣,得石者男,得瓦者女,间亦有验。弘治季年,邑庠生季林曾有事于此,其子廷春诗载《艺文》。
龟子 在县西一里。谚云:“龟石跳,三公到。” 景泰中,三跳至腰。果江渊陞太子少师,工部尚书。石门 一在县石门驿。一在县南笋溪河,两岸巨石如门,邑举人曹英庄居于此,因以自号。《金钗 》在县东一里。清泉可饮,甚旱不竭。邑人李鉴有诗。
高寨 在思善乡。一山平地,突出插天,周匝县治,仅通一路。昔人避兵于此,卒成保障。今上有崇林寺。
北寨 在鲁市里,与石笋相接,上有屯兵遗址。茅草寨 ,在石门驿一里。
石寨 在龙登山后。一山突起,四围石壁皆一百丈,深阔百尺,仅有一路通焉。
七门废郡 在南江口
万寿废县 在汉东驿
江州废县 在马鬃岭
香草楼 在县西南三十里。李膺《益州记》:“江州县西南有仙池,昔仙人居此,池侧多植香草。” 清溪废井 ,在笋溪里。
皮袋废井 在华盖山下。
长寿县
炼丹台 在县北一里。相传徐神翁炼丹处。今石台有坐痕迹,含小窝可掬,指中常有朱砂见。明嘉隆间,士人取以画书史,每天清月朗,台间烟霞直起。故邑景以北观烟霞为最。里人何其徽《九日登台》诗:“径满藤萝石满苔,仙人不见瑞香开。登临尚有清风在,好对烟霞送酒杯。” 废乐温县 ,在治北一百一十里。唐初置,属南陵州,后属涪州。元省置,有巡检司。
魁星楼 旧址湫隘,知县黎时举捐料未建,署掾事史彰拓基闳制,捐俸庀材,鸠工以成之。知县黄龙见命匠丹彩黝垩之。
尊经阁 在治左。山势蜿蜒,直达大江。万历中,邑侯周廷侍建阁其上,形家名文笔点水。紫云岩 在治后一百里。石壁篆刻“紫云岩” 三字,有绍兴中古刻碑文,漫漶不可识。
清阴洞 ,在学宫左,丹岩下,高二十馀尺,形势深广。古有榕木,蓊翳阴森。昔人镌古诗于石上,楷书类黄庭坚。又有大碑,高寻于上,刻“端云岩” 三大字。壁多古刻,磨灭不可读。昔许鲁斋常憩此,门人赵进与立石以记其事。
蓬莱洞 ,在治南龙山寨下,高数尺,深广寻馀,其上有石刻人物。
风月台 在废乐温县白虎山,有石龛,题“风月之台。” 《图经》云:“风月之台四字甚古。其上石岩,桃花水出焉。有洞古邃幽深,银鸭石笋,杳然人境。” 今按:风月台在废乐温县,桃花洞在今县治侧。未知孰是。
㬊子山 在治北七十里。宋贤、谯定夫发、㬊亚夫渊所居讲学处。谯学于伊川,㬊学于考亭古书。山 去乐温四十里,有大历初石刻,云:“昔人砌山路,见石穴中有蝌蚪数轴,古书之名起于此。”
《凤山读书处 ,志》云:白虎山亦云凤山,在涪水西一里。山麓刻“读书处” 三大字,旁识云:“端平二年,鹤山赴召,过乐温,为史子书。” 按:眉人史大用读书于乐温白虎山撰崇德庙碑者。
《牧骡化 》在凤山下。有韩村。宋开禧中,土人韩
申之见山陂有绿衣端坐,指挥其仆入村沽酒,有白骡龁草其傍,即《文昌书》所谓“牧骡化” 也。今上石岩中有画风洞境象,即此。
三友岩 在治西,石壁上有“三友岩” 三字。《永川县》。
佛岩寺 去城二十里,凿石为洞,洞内镌诸佛像。有三井,俱名“圣泉。” 洞外旁修殿宇一层,如置空中,危岩峭壁,藤萝掩映,真有名胜景也。石笋 去城五十里,千嶂凌云,一峰如笋,故名。现有丹炉在上,相传有仙真来往。
《石脚迹 》,去城南三十里,其石磐广阔数围,上有仙人双足迹,其巨如箕,故名。
登云坪 在治南七十里,有毗卢寺,明建文帝潜修于此,有坊曰“隐帝流光。” 其山似盘,长十里,横八里,结为大坪。秀峰罗列,四面朝拱。
荣昌县
罗汉寺 建自唐天宝元年。左有圆觉硐,右有生佛硐。硐通中殿约百馀步,名曰气眼。修建僧怀忍批题者,“孝感皇帝昔有圣灯” ,今殿阁尚存。葛仙岭 ,去城东十五里,晋时葛洪遗有仙桃迹。岭巅有石乳,乳上生桃树,根无寸土,春生枝叶。县人以结桃多寡卜中式名数,乱后树毁无存。今尚有《桃香仙岭碑》。
五桂楼 在县东。宋乾道间,邑士五人同奏名,太守曹岍建造楼以旌之。
海棠香国 在县内。海棠无香,此地产者独有香。旧治前有“香霏亭” 、棠花亭,今俱废。
綦江县
废南平县 去治南九十里。宋置南平县。观音堂 在治南,石壁丈馀,勒观音大士像,傍书“吴道子写。” 万历三十二年,许忠建阁覆之。白云观 开创时掘得白云石砚及古镜,上铸湖州青铜照子并“淳祐通宝” 古钱。尚有古剑山开创时掘得古剑一口,今存。
大道观 有一石勒古佛,遇旱迎省焦枯,即兴云雨,往往有验。
铜钟寺 江心涌一铜钟,抬畀寺中,因以名寺。今存。
南川县
三溪县城 ,唐贞观置,属南川城,甚高险。赛乐国 在治西郭。宋太守封固以边境清宁,筑为游宴之地。有赏心、风月二亭。绿猗轩。怀清台 在治西二里。秦寡妇清得丹穴,而擅其利以自卫。始皇以为贞妇,为筑此台。今毁。老龙洞 在县东。宋时宫中灾,帝梦龙绕内殿,问其名,答曰:“吾重庆府南川县四十八渡老龙王也。” 因敕封四十八渡金角老龙王。明万历间,复至南京救火,加封普济洞行雨得道。《金角老龙王古碑》尚存。
孝妇泉 明初有民妇钱氏,甚窘,奉事孀姑至孝。其夫外营,姑病笃,思饮泉水。时天寒,严冰未解,氏把瓮涕泣。忽石穴中涌水清凉,乃汲归以饮姑,姑病遂愈,因号为“孝妇泉。”
飞云楼 普泽寺有四楼,曰《飞云》《万卷》《衍庆》《凝香》。
合州
巴子城 ,去州南五里。又忠州东一百里江北岸亦有巴子城,一名临江故城,盖濮县地也。石镜 :涪江中有石,圆正如月,冬出水三丈。碑目:涪内水《石镜题名》云:“大历三年此石出,兵甲息,黎庶归,六气调,五谷熟。” 石照,即石镜也。沉厚堂 ,唐张柬之守合州,姚崇荐其沉厚,具相才,故州治内有沉厚堂,今名景厚,本此。堂中篆《系辞》八字,字径四尺,李阳冰书碑阴。
招鹤亭 宣和间,许生爱其邻人朱受家群鹤起亭,作诗招之,鹤果来集。朱愤而诉诸朝,上命均之。鹤以离群,悲鸣不已。道君为书额赐焉。夜雨寺 ,僧智果所居,取李义山“巴山夜雨” 之句也。
龙骨寺 ,为龙蜕处。《巴中记》云:“垫江多龙。” 亦即秦汉之垫江县也。
通晓桥 周元公判州事,常与客奕,一老人来观,口流涎而香,公惊问曰:“汝龙也,何以至此?” 老人曰:“安知之?” 公曰:“以涎知耳。” 忽大雷电起,老人化龙溯溪而上。公乃令琢方石二十四片以镇之,即通晓桥。其处在城内之明月街。
龙多山 ,去州西一百二十里。
《赤水县 》,唐人刻字。“此山高明窈深,变态万状,下视涪水,如带烟霞出没” 等语。
志道观 。观东大池,为则天放生池。
灵山院 泉自岩出,潴为方池,大旱不竭。
《驾鹤轩 图经》云:“晋永嘉三年,有冯仙举家十七人此山升去。” 按冯仙即冯盖罗也。今仙台观有烧丹处,志道观壁问绘像犹存。
清华楼 在州东,晁公武作“记。”
紫清楼 在州治土主庙前。
朝宗阁 “在州内,下瞰金石碛。”
养心亭 宋张宗范所居。背山面水,构亭其中。周茂叔偶至爱之,题曰“养心亭” ,而为之《记》。读书台 一在州东北七里,汉末薛融读书处。一在州西二十里,唐康元良读书处。
合江楼 在治内。杜甫有诗。
姚皋山 ,去治西八里。古有姚皋庙。
巴岳山 ,去治南五十里。《胜览》云:“此去绝顶,蟠螭若炉,上建元天宫,旁有昆仑洞,在悬岩石壁上。有一窄路可进,乃张三丰修道之所,内有苍玉。” 山有仙茅,唐长庆中采樵者服之仙去。山中有古刹,巴岳寺侧有三丰手植木莲花树一株,高五六丈,叶如梗楠,花如菡萏。每遇科年,花朵可决乡试名数。又有玉版泉,其味甘美,四时不竭。相传昔人淘井得玉版印,扣之清响如磬声。此皆三丰遗迹也。宋周濂溪题有《木莲花》诗。计寿山 去治南三十里古寺后有云盖松一株,传云张三丰手植,每日出时,祥光照殿前。望仙楼 在治西南关山上。唐县令赵延之修建,并题。
元天宫 在治南巴岳山巅上。张佳荫有诗。祝英台寺 在治东二十里,寺前里许有祝英台故里坊。又数里有祝英台坟墓。又二十里白沙寺路瀑里滩岸上,有祝英台书题《大欢喜》石碑,行数武,又有《错欢喜》石碑,皆祝英台书。望仙楼 在治西。唐合州刺史赵延之仙去,后人为建此楼。
退思阁 在治厅后,嘉靖中,知县胡濂建,《忠州》。
东坡 《白居易诗》:“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 又有西坡,亦居易故迹。东坡有移政种花一亭,西坡有极目亭。
《宣公书》洞 ,在江之南。
“《乐天书》洞 ” ,在城内。
白鹿洞 ,在文昌宫后。昔有二猎人逐白鹿入洞,失鹿所在,但见二碧瓜,食之仙去。
木莲洞 在州治北八里许。宋绍定庚寅,嘉州钱子山有题咏。
荔枝楼 在州西南,白居易建,有《诗》:“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对谁尝。”
东楼 在治内。白居易诗:“林峦少湿地,露雨多阴天。赖此东楼夕,风月时悠然。” 向敏中诗:“南浦花临水,东楼月伴风。”
西楼 白居易诗:“小郡大江边,危楼月照前。” 四望楼 在州南,白居易所建,诗曰:“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
四贤阁 在州后,知州王辟之建。“四贤” ,谓刘晏、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宋黄庭坚为记。
鸣玉亭 在治西城外半里。
连理亭 ,去州东北十里,宋建,有连理树,相去二步而合。
神溪 在城南崖,以神禹得名。
巴子城 古汉县
皇华城 ,宋度宗潜邸于此,改名咸淳府。“屈原塔 ” ,春秋时属楚,因思屈原故建,在渰井溪边,苏子瞻有诗。
引藤山 在州之南,山出引藤,可以吸酒。白居易诗:“闲拈蕉叶题诗句,闷取藤枝吸酒尝。” 《酆都县》
五云洞 ,汉王方平、阴长生二仙修炼丹井也。常有五色云见,因名焉。久经兵燹闭塞,童谣云:“若要洞口开,除非王孙来。”
麻姑崖 :相传“摩姑” 飞升于此,故名。
《道山洞天碑 》,字大如轮,世传吕纯阳笔,在平都山中。
笔架山 在县治前枳江之中。心有一石,亭然澄峙如山。上有遗题,横勒数字云:“天下文章,莫大于是。” 旁一联云:“阁乾坤之大笔,写江汉之雄才。” 冬时水落石出,则见之。
“五灵楼 ” 在平都山上,唐段文昌建。
“挹翠楼 ” “在治右。”
拱辰楼 在治北
凌云阁 在平都山顶,有碑,刻“凌云” 二字。《涪州》
废乐温县 ,去州西北一百一十里。唐初置,属。
《南邻州》。后属涪州。
赤甲戍 ,汉末为赤甲兵所聚,事见《寰宇记》。江心石鱼 ,且湖上流有石刻双鱼,皆三十六鳞,一衔萱草,一衔莲花。有石秤、石斗在旁,现则年丰。
吴公堂 宋太守吴光辅疏“城南谿,便民取汲。其孙信仲仍守是邦,临溪建堂,因名。”
四贤楼 在北岩。“四贤” ,谓程颐、黄庭坚、尹焞、谯定也。
彭水县
绍庆城 宋时建,在大江南岸,故城尚存。采芹城 ,明洪武中建。相传施南土酋叛,上命蓝玉征之,筑土为城以屯兵者,在半山中。绿阴轩 在城内。黄庭坚筑。巉岩峭壁,俯临长江,上有榕树,夏则阴浓蔽日,清风徐来,凉气袭人,虽盛夏不知暑热也。游览者颇多题咏,或书或镌,满于石壁。
飞来石 在县治前,相传自月岩飞来。方广六、七尺,周身文甲,形势嶙峋。上有一窍如满月,傍联三星如贯珠。宋镌铭其上曰《月岩铭》,八景之一。
洗墨池 在县城南门外绿阴轩傍。黄庭坚著书洗墨于此,池水尽黑,至今如故,因名。
天仓 在县西北石峡中,有小迹,四围石限,沙石堆聚如仓。仓盈则年丰,仓虚则年歉,邑人以此卜岁。
万卷堂 在治东,黄庭坚建,聚书万卷,因名。
陵墓附
本府。〈巴县附郭。〉
巴子冢 在府治西北五里。左右石兽、石龟各二,麒麟、石虎各一,即古巴国君冢也。
蹇尚书墓 ,在府城北五十里。明宣德十年,奉敕葬此。
江津县
白君冢 在白君山。宋知县白启之墓。
杜莘老墓 在县南。宋殿中侍御史,丞相虞允文过此,题曰“刚直御史。”
“马将军墓 ” 在马骁山,宋马藐也。
王居士墓 在县治南一里,失其名。天顺盗发,有二绝镌墓中石壁。
宋王夫人墓 ,迪功郎刘鼎撰,有《墓志铭》。艾尚书墓 在鼎山后,名发明,仕至吏部尚书。弟发、其发官。三墓俱在,碑坏时,序莫考。
冯隐君墓 在石桥里。宋朝奉通判水州军州事。
栾巴墓 在鹤山下。《汉书》云:“巴字叔元,蜀郡人也。汉顺帝世,补黄门令,迁桂阳太守。定礼兴学,政事明察。后拜议郎,守光禄大夫,与杜乔循行州郡。素有道术,能役鬼神,寻拜尚书。” 有噀酒为雨,救成都失火事。灵帝时上书极理陈蕃、窦武之冤,下狱自杀。或云成都人。
江侍郎墓 在县北三河口,故云南参议、赠嘉议大夫、户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江英之墓。其享堂、封碑、葬祭、遣官如制。《碑文》则吏部尚书王直所撰,岁久堂倾颓。嘉靖辛卯,孙江远状上巡按御史丘道隆行提学道举行,议未决。己亥,提学副使毛稽故牍,责之郡县出帑钱若干,县令杨元吉治其工。
胡子照墓 ,在县南七十里。
綦江县
明王应熊墓 葬县治东龙角溪。
合州
濮子墓 在瑞应山
酆都县
杨御史墓 杨奉命巡方,登平都山,忽九蟒绕车而化,遂葬焉。邑人立祠于墓上,肖像祀之。前建“九蟒殿” ,世传“九炁化身” ,盖明弘治二年成神也。
彭水县
长孙无忌墓 在彭水县信宁乡内。唐显庆间,无忌贬黔州,殁葬此。
田祐恭墓 在县境内。祐恭仕宋知思州,殁葬于此。
元状元向午凤墓 在郁山镇凤凰山下。
重庆府部艺文一
《四贤阁记》宋·黄庭坚
忠州汉巴郡之临江、垫江县也,其治所在临江,故梁 以为临州,后周以为南宾郡。唐贞观八年,始为忠州。 其地荒远瘴疠,近臣得罪,多出为刺史司马。故刘尚 书以刺史贬,一年死,陆宣公以别驾贬,十年死;李忠 懿公以刺史居六年,白文公以刺史居二年。其后州 守以四公俱贤,图像为“四贤阁。”故相赠司徒、郑州刺 史南华刘晏士安,故相、赠兵部尚书、嘉兴陆贽敬舆, 中书侍郎、平章事、赠司徒、安邑李吉甫宏宪,刑部尚 书、赠右仆射下邽白居易乐天,由开元以来,讫于会 昌,四君子相望,凛然犹有生气。忠民每以此自负,而 郡守至者,必矜式焉。绍圣三年正月,知州事营丘王 君辟之,字圣涂,下车问民疾苦,曰:“吏惊而民困。”故圣 涂为州拊,养柔良,知其饥饱,锄治猾奸,几于伤手,治 声翕然。邑中豪吏,故时受赂舞文弄法者,相与谋曰: “属且无类。”即以智笼小𫘤。吏群诉于部使者,圣涂不 为变,且叹曰:“白头翁安能碌碌畏吏羞民耶?”亦会部 使者察其为奸。而圣涂治成时休,车骑野次,咨问故 老,咏《四贤》之逸事,而三君之政寂寥无闻葢!士安即 赐死,而敬舆别驾不治民,宏宪虽在州六年,亦嘿耳。 乐天由江州司马除刺史,为稍迁,故为郡最暇豫有 声尔。又其在州时诗见传。东楼以宴宾佐,西楼以瞰 鸣玉溪,登龙昌寺以望江南诸山,张乐巴子台以会 竹枝歌女。东坡种花,东涧种柳,皆相传识其处所。于 是一花一竹,皆考于诗,复其旧实,种荔枝数百株,移 木莲且十本,忠于一时,遂为三峡名郡。圣涂乃以书 夸涪翁曰:“为我记之。”涪翁曰:“圣涂急鳏寡之病,使远 方沐浴县官之泽,可谓知务矣;扫除四贤之室,思欲 追配古人,可谓乐善矣。”乐天忠州,于今三百七十有 九年,在官者鳃鳃然常忧瘴疠之病,已数日求去,故 乐天之遗事,芜没欲尽。圣涂,齐人也,盖不熟巴峡之 风土,又其击强拨烦,材有馀地,而晚暮为远郡守,乃 敢慨然不倦,兴旧起废,使郡中池观花竹,郁然如元 和己亥时,追乐天而与之友,圣涂于是贤于人远矣。
《邻母洞记》刘干
孝为百行先。予干承乏恭南教官,闻士人颇道李氏 孝友行,及予行邑,见李语及其母,则蹙额涕欲下,慨 而言曰:“某少失父,赖母兄之教。”及籍太学,而兄丧母 亡,号踊露哭来奔。既卜宅兆,则为居庐于侧庵,名为 《永慕》。既乃四顾于丘陇上,偶然数百步之外,觌异趣 焉。于是被荆榛,锄荒翳,则岩崖竦然,洞穴开豁,其高 宽可容数百人,上扳秀岭,下冽清泉,四周修竹,东垂 瀑布,而萧瑟潺湲之声,洞以虚容,闻之泠然善也。千 里抚掌,喜见眉间。咤曰:“天造地设,吾以母故得之。”名 曰邻母,以为岁时享祭休憩所洞之阴。北顾茔城,如 指诸掌。有乡人为之序,且属予记,因系以歌曰:重岩 千古辟灵踪,虚室萧然晻霭中。抉翳开荒正丰炽,应 知孝爱与天通。宣和辛丑上元日酉阳别乘刘行之 《梅轩书》。
《唐质肃公祠记》王十朋
予始闻彝陵巴东名,意其为邑必壮。自予适夔过焉, 皆蕞尔邑。巴东陋尤甚,问其名之所由著,曰:“昔寇莱 公、欧阳文忠公尝令二邑,地重以人,非山川城郭人 物之异于他邦也。”予因谒其祠,访其遗躅,叹息而去。 至一日,登郡之东城,城下临奉节县治,问喻君,思然 曰:“昔宰是邑,亦有如寇、欧二公者乎?”喻君以唐质肃 公对。予曰:“是皇祐中为御史,独立敢言,尝疏论贵戚, 廷斥宰相以贬,天下称为真御史,不敢斥其名,而曰 唐子方”者乎?熙宁中,首言王临川不可大用,及参大 政,奋然与争是非于天子前,气不为之屈,至不胜其 忿而死,天下至今称为正人。吾夫子叹未见刚者,唐 公非刚者欤?名节凛然,固无愧乎忠愍《决澶渊》之策, 文忠移司谏公书也。其令是邑,有殊绩异政,故相张 公天觉尝笔之于墓碑矣。邑故有令如此,而无祠,非 缺典欤?令闻之慨然不谋于僚,不役于民,即厅事之 东隅,易亭为祠,求画像于江陵,得之故家。丹青一新, 俨然如生。观者莫不起敬,如见其冠豸触邪正色立 朝时也。且丐予记其事。予谓质肃公之高名大节,固 已大书特书于国史,何以记为?然是邑赖公而重,有 不可不书者。令蜀人扪膝,先生子也,有家学,治邑有 能声。观其所慕,可以知其人矣。乾道二年六月,永嘉 梅溪王十朋记。
《合州钓鱼城记》阙名
山在州治之东北,渡江十里至其下。其山高千仞,峰 峦岌岌,耸然可观。其东南北三面据江,皆峭壁悬岩, 陡然阻绝。至修城之后,凿山通道,方可登临。其西南 山稍低,于此筑城,高一十仞。城之门有八,曰护国、青 华,正西、东新出,奇奇胜小。东始关其山脚周回四十 馀里,峰顶有寺,曰“护国”,堂殿廊庑百有馀间。宋绍兴 间,思南宣慰田少卿所建。至元戊戌,为兵火焚熄灰烬。寺门之外,突然一台,曰“钓鱼台。”其上平正,可坐十 馀人,上有巨人足迹。年代虽远,风雨不能磨灭,岸边 插竿之目犹存焉。此台乃在山之巅,俯视大江,悬崖 千仞,相去险远,钓可施乎?名为“钓台”,似不侔矣。窃尝 稽之,古之洪水为患,荡荡怀山襄陵,此山三面据岩 渠,嘉、陵二江自西北而来,冲于山之西流,至合州城 下,则与涪江会同,皆浩浩荡荡,环绕山足而东下。往 古水患之际,势必怀抱此山,则钓鱼之名必自始矣 乎?后有石庵,凡二十四片,石斲成,乃开山祖僧石头 和尚自造也。宋高宗南渡之后,北兵益炽,彭大雅奉 命入蜀,命郡县图险保民。太尉甘闰至州,观此山形 势,可以据守。故城之郡牧王坚发郡所属石照、铜梁、 巴川、汉初、赤水五县之民,计户口八万,丁一十七万, 以完其城。西门之内,因沟为池,周回一百馀步,名曰 “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棹舟举网。又 开小池十有三所,井九十二眼,泉水春夏秋冬,足备 不干。“城中之民,春则出屯四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 运薪,以战以守。厥后秦、巩、利、沔之民,皆避兵至此,人 物愈繁,兵精食足,兼获池地之利,官民协心,是以能 坚守力战,而效忠节。东有沟曰天涧沟”,东北有山曰 天涧岭。龟山与鱼山对峙,城上呼语相闻。元宪宗蒙 哥以此驻跸。王坚去任之后,继任乃安抚张玨也。有 谋略,应敌出奇,制胜,尤有过人。其时北兵大营驻汉 中利沔,初冬严寒则来攻围,春夏暄热则复退去。已 来岁值大旱,自春至秋,半年无雨,北兵围逼其城,意 城中无水,急攻之。一旦至西门外筑台,建桥楼,楼上 接桅,欲观城内之水有无。城内知其计,置炮于其所。 次日,宪宗亲率其兵于下玨,命城中取鱼二尾,重三 十斤者,蒸面饼百数。俟缘桅者至其竿木,方欲举首, 发炮击之,果将上桅人远掷,身殒百步之外。即遗鲜 活之鱼及饼以赠。谕以《书》曰:“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 守十年,亦不可得也。”时北兵遂退。宪宗为炮风所震, 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遗诏曰:“我之婴疾,为此 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次 过金剑山温汤峡而崩。期年之间,世祖皇帝即位,北 兵大集,总元帅蒙古等军,于本州云门、虎头、渠口、鱼 村、富谷、石子山等处,连营对垒,攻围甚急。而城中设 奇制胜,或击却之,或掩袭之,斩获累捷。是后不敢久 留城下。春去秋来,去没不常者十有馀年。安抚张玨 以功陞渝州制置使,继以王立为安抚。立至任,益严 守备,兵民相为腹心。声息稍缓,即调兵讨捕邻邑之 降北者,取果州之青居城,复潼、遂州境土,攻铁炉城 堡,承命旌赏,权授迁秩矣。至元丁丑,北兵攻围甚急, 加以两秋致旱,人民易子而食,王命不通三年矣。戊 寅春正月,渝城为守门者,献之北兵矣。制署张玨被 俘而鱼城孤而无援矣。北军毕至,攻城,且曰:“宋已归 我国久矣,尔既无主,为谁守乎?”城中之民惶惶汲汲, 危如累卵釜鱼,知其祸在顷刻,然皆协力而无异谋。 王立命众曰:“某等荷国厚恩,当以死报,然其如数十 万生灵何?今渝城已陷,制置亦擒,将如之何?”愁蹙无 计,归家不食其家之义妹者,乃北营所掠北平渠帅 之妻,名熊耳。夫人初至,王立问之,答曰:“妾姓王氏。”立 乃喜曰:“作吾之妹,侍吾之母,待获尔夫,俾其完娶,待 之若同乳之妹,已数年矣。”至是熊耳夫人亦忧城危 祸及,素知有兄在北营而不敢言,因见王立之忧而 告之曰:“妹本姓李,今成都总兵李德辉是吾亲兄,若 知安抚待我恩礼,必尽心上闻,亲来救此一城人民。” 立乃大喜,即命致书熊耳夫人:“常为兄作鞋有式,兄 甚爱之,仍作一鞋以奉,必见手泽为信。”遂遣儒生杨 獬等潜赴成都纳款。李相得其降书,知妹在鱼城,喜 不自胜,乃遣使星驰赴阙奏闻,仍领兵亲至城下,先 遣獬归语王立。夤夜竖降旗于城上。次日,北兵见说 纳款降,欲登城,而门闭,壁坚而不能入。又次日,乘舟 至城下,民皆欢呼焚香望拜。李麾退围兵。汪总帅《蒙 古军》曰:“我等攻守此城十馀年,战而死者以万计。宪 宗皇帝亦因此城致疾而崩,临崩遗诏来降,必因攻 困致毙。赭城则当上为先帝雪耻,下为亡卒报仇。”李 相谕慰未决。又数日,朝使适至,奉诏旨:“鱼城既降,可 赦其罪,诸军毋得擅便杀掠,宜与秋毫无犯。”李相仍 推其功于汪总帅,赍立降书,大军随退。李相命城中 之民悉力陷城,筑门旬日,仍徙其民,复旧治所,士农 工商,各复其业。黔黎老稚,咸感李相再生之恩。安抚 王立随李相至京,奏贺对品,蒙授怀远将军、合州军 民安抚使。合民遂于城之西南隅建楼立祠,以奉李 忠宣公,岁时祭祀以报其恩云。
《涂山古碑》元·贾易岩
至正十五年三月初四日,涪陵贾易岩撰《华阳志》云: “渝郡涂山,禹后家也。古庙废于宋。至元郡守费著仍 建庙。”尝考娶于涂山之说,一谓在此,一谓在九江当 涂。《东汉郡志》云:“涂山在巴郡江州。”杜预考曰:“巴国也。 有涂山禹庙。”又《古巴郡志》云:“山在县东五千二百步岷江东圻,高七里,周围三十里。”郦道元《水经》云:“江州 涂山有夏禹庙,涂后祠。”九江当涂亦有。杜预所谓巴 国,江州乃重庆府巴县,江州非九江之江州,《汉史蜀 志》可稽。至今洞曰涂洞,村曰涂村,滩曰遮夫,石曰启 母,复合《帝王世纪》《蜀本纪》《华阳国志》《元和志》等书参 考之,禹乃汶山郡广柔人,其母有莘氏感星之异,生 禹于石纽、广柔,隋改广柔为汶川。石纽,在茂州域,隶 石泉军。所生之地,方百里,彝人共营之,不敢居牧,灵 异可畏。禹为蜀人,在于蜀,娶于蜀,古今人情不大相 远。导江之役,往来必经,过门不顾,为可凭信。先是,帝 曾大父曰昌意,为黄帝次子。娶蜀山氏,生帝颛顼,颛 顼生鲧,鲧生帝。帝之娶于蜀,又有自来。又谓“蜀涂山, 肇自人皇,为蜀君,掌”涂山之国,亦一征也。至会诸侯 于涂山,当以九江郡者为是。《东溪郡志》云:“山在当涂。” 杜预云:“在寿春东北。今有禹会村”,柳子有铭,苏子有 诗。且于天下稍向中,会同于此,宜矣。《通鉴外纪》亦:禹 娶涂山之女,生子。启南巡狩,会诸俟于涂山,如是则 娶而生子,生子而后南巡而后会诸侯。娶则在此,会 则在彼,次序昭然。会稽乃致群臣之地,或崩葬之所, 故有禹穴。所谓涂山,一曰栋山,一曰防山,纷纷不一。 太平乃晋成帝世当涂之民徙居于此,故亦名其县 曰当涂。好事者援此为说,而实非涂山世次绵远,地 名改易,烦乱傅会不足征,况会稽、当涂,在禹时未入 中国,禹安得娶彼哉?今特辨而正之,庶祠“庙之建,得 其本真,而禹后受享于诞生之地,尤不可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