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二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百三十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三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三十卷目录

     嘉定州部汇考四

      嘉定州祠庙考二寺观附

      嘉定州驿递考

      嘉定州兵制考

      嘉定州物产考

      嘉定州古迹考陵墓附

     嘉定州部艺文一

      修城记          明张鹏

      九峰书院记        朱廷立

      改建宋谏议田公修文书院记  刘江

      蜀水记          祝之至

      采木记略          毛起

      筑堤御水议        陕嗣宗

     嘉定州部艺文二

      夜宿龙吟滩思隐者     唐岑参

      初至犍为作         前人

      登峨眉山          李白

      峨眉山月歌         前人

      峨眉顶          宋苏轼

      虎洞一名少阳一名飞霞  陆游

      初到荣州          前人

      来熏亭           张觉

      前题           杨嘉谟

      竹王祠          陈其力

      眉山天下秀        范成大

      集海云院          宋郊

      访金釜观         明黄辉

      筠山虎          无名氏

     嘉定州部纪事

     嘉定州部杂录

     嘉定州部外编

    职方典第六百三十卷

    嘉定州部汇考四

    嘉定州祠庙考二寺观附

    总志州县志合载

    本州

    凌云寺 在凌云山,一名大佛寺。唐开元初,僧海通于水滨石壁凿一大牟尼像,几就而止。贞元初,韦皋在成都,乃足成之。高逾三百六十尺,饰以金碧,覆以层阁。元时寺废,明初重建。寺麓有唐放生碑。循石磴而上,有雨花台,有兜率宫、弥勒石像,甚古。殿旁两庑列罗汉十八,甚有生气。殿左冈为洗墨池,最胜。东坡洗砚于此,有近河亭。立亭上则三峨凝黛,水自天来,烟波极目,绿野无际。此下有竞秀亭,在佛顶旁。浮玉亭在竞秀南,俯视澄潭如浮玉,今废。殿后有清香亭,东坡题,后人重刻。亭上为旧书院,今圮。书院西为浮图,唐时建十三级,右为祖师堂,俱兵毁。按《总志》,“寺在州治东,对江二里。”

    皇清康熙六年,按察司李翀霄重修。

    乌尤寺 一名正觉寺,在乌尤山。山门旁为尔雅台。相传郭璞入蜀注《尔雅》于此。知州魏瀚建亭其上,名曰“旷怡。” 久废,袁子让重建。

    东山寺 在圣冈山。宋创。正统中,州人刘洪禹重建。寺有胜会泉,泉甘可酿,东坡所谓“一时付与东岩酒” 也。又有化龙池,澄泓清洌,石上刻“鱼化龙” 三字,甚古健,传为东坡书。

    龙泓寺 一名龙岩寺,又名灵岩。在九龙,泓水出焉,最幽邃,名小桃源。有寓公楼,以祀诸流寓,今圮。又有三高亭在寺前,今圮。寺创于宋,明洪武中重修。按《总志》,“寺去州治四里,壁间有九龙,相传唐明皇幸蜀时镌。”

    圣水寺 一名观音寺,在竹溪桥北,亦古刹。正统永,僧智莹重修。有上下两院。下院佛座前有井,深不可测,州人取以祈禳,名“圣水。” 知州袁子让建,有圣水潮音坊。

    洛都寺 ,在洛都山,望九峰山水甚有致。苍云寺 ,在金灯山,按《总志》,在治南。

    “古佛寺 ” ,与“洛都” 《苍云》二寺俱在安谷乡。《普贤寺 》,在旧市乡。

    《玉屏寺 高倍凌云》,石磴斗绝。

    三教寺 与《屏玉寺》俱在旧市乡。

    万福寺 “在《高标》右翼” ,新创。

    圆通寺   、宝陀寺   、无相寺。

    龙凑寺 俱在平羌乡

    西禅寺   、《社丰寺   》《永镇寺》。

    天池寺   、兴福寺 俱在保平乡。

    天王寺   、东坡院   。《万峰寺》。

    登云寺   、云峰寺   、《观音寺》。

    弥陀寺   、兴福寺 ,俱在苏稽乡。

    宝陀寺   、德山寺 ,俱在符文乡。德山、“太平寺   ” 、千佛寺 ,俱在治东。

    能仁寺   、鹤云寺 按《总志》,俱在治北。万寿观 在高标山。渐就圮按《总志》,明建,康熙七年知州高仰崑重修。

    道海观 、天庆观 ,今俱废。

    峨眉县

    报恩寺 在东门内,凡习仪皆于此。

    顺水寺 在北门外,今废。

    大佛寺 在县东

    西坡寺 在县西一里

    慈济寺 在县北河岸上。

    云庆寺 在县西北七里环山中。昔人多读书于此,今废。

    普慧寺 在县西北八里,今废。

    胜水寺 在县西山十五里。

    玉屏寺 在县西山十六里。

    《圣积寺 》“在《了鸨》楼。”

    圆通寺 、普贤寺 ,俱在县北二十里。

    伏虎寺 在县西南光明山之上。

    华严寺 ,即归云寺,在花岭。

    中峰寺 ,即集云寺,在五十三步之上。

    牛心寺 在双飞桥南

    万年寺 ,即“白水寺” ,在峨山。康熙四年,张巡抚重修。

    黑水寺 、洪春坪寺 ,俱在峨山。

    光相寺 ,在峨眉山顶。

    灵岩寺 在县西

    西禅寺 在县南二十里,青龙场西。

    《不到寺 》,在大峨山下。

    新开寺 在县南二十三里。

    伽蓝寺 在绥山下

    石龙寺 在绥山上

    “二郎寺 ” 在绥山下。

    弥陀寺 在扬镇场

    棋盘寺 坪前有“石常温” ,在城外东南。

    古今寺 在县西南山行八十里中镇河岸上。飞来殿 在县西北。相传殿系飞来,无可考据。宋淳化间重建,元大德间再建,明万历间重修。药师庵 在治东南街,今废圮。

    《白衣观音庵 》:在城西街内。

    定慧庵 在县东大佛寺北。

    “卧云庵 ” 在峨眉山顶。

    三教庵 在县南一里

    水月庵 在县北十里。溪水围绕,地形如月,因名。

    救苦庵 在西北水次门外,今废。

    月影庵 在城西一里河岸。

    乐道庵 在县北二十里。

    三清观 即“广福观” ,在城内西街。万历丁亥年,知县宣训建。

    峨眉观 在西南伏虎寺上,一名“宋皇观” ,今废。《洪雅县》。

    圣寿寺 ,在城中,为习仪所。

    白云寺 在八局山

    天池寺 在蓼头坝

    慈航寺 ,在白𬞟洲。旧名“三宝” ,王饬易今名。西京寺 ,在中保坝。

    阿吒寺 有“田公洗墨池。”

    安宁寺 敕赐“飞凤山。”

    福田寺 千丘坪下

    义恭寺 在义恭坝

    三华寺 在花溪三华镇。

    龙潭寺 在小溪

    月珠寺 在月珠山

    皈正寺 在九胜山麓

    慈云寺 在中峰山

    临江寺 在隐蒙山

    龙泉寺 、乌尤寺 ,俱在栀子坪。

    大士阁 在西城外

    万寿观 在城西南隅

    三清观 在漏仓山下

    回龙观 在泸溪口

    真武观 在真武山

    金釜观 在金釜山白𬞟洲。联云:“瑶池泉出长生水,金釜砂烹不老丹。”

    峡江县

    毗卢寺 在县北二里云吟山之下。幽敞宏丽,面水负山,乃习仪之所,宦客游人,每宴集焉。崇圣寺 ,在县北五里千佛岩之巅。俯瞩江流,峻险可爱,乃人士游览之所,今废,止存浮图。牛仙寺 在县北三十里。传闻为异僧所创,建寺时牛用力焉,寺成而牛仙去,飞升时蹄迹在石,今存。

    月居寺 ,在县东二十里。刹旁多松,月照松间,闪烁有致,故名。

    鸣凤寺 ,去县西五里,隔青衣江,似依凤冈得名。

    云泉寺 去县东二十里,今废。

    依凤寺 ,在县西五里,化成山之上,景最可观。正觉寺 去县西南十里,突屼江边,颇称佳景。碧云寺 去县西北二十里,南安镇之后。定慧寺 去县东十五里。

    金龙寺 去县东二十里。

    蟠龙寺 去县东十里,山势蟠曲,故名。

    中山寺 ,去县东北二十里。高出群峰,俯视一切。

    古寺 ,去县北十五里。曲径层峦,峻极云表。宝华寺 ,去县南十五里。

    法上寺 ,在县南三十里弱漹镇之上。即皇甫坦清修处。

    白龙池寺 ,去县东三十里,眉郏公地也。金陵无碍和尚卓钖于此,蜀王闻其行而礼敬之,因建刹焉。

    灵泉寺 俗名“千秋观” ,在县西北五里,与千佛岩对峙,上有白蟹井。

    黑虎观 去县西北五里。山水所聚,今废。元阳观 ,在县东二十里山中,今废。

    《问石居 》,在县南五里鹤洲之下,滨江幽静,常为课士之所。

    仪凤阁 ,去县南七里。平原广野,面依凤冈,故名“新建。”

    犍为县

    资圣寺 在县西二里,即大定山。有圣泉,故名“资圣。” 在西城外。甲申后残毁,康熙元年重修。真觉寺 ,在城西北,为犍为名刹。甲申后殿宇将颓,今重修。

    巨那庵 内有《古硐》,新建。

    兴隆庵 新建

    沙凤庵 在县北三十里。

    白衣庵 屡建

    真武观 在县城西隆角池。

    玉皇观 ,在县南十五里。

    东岳观 ,在县南三十里。

    铁山观 在县东六十里。

    青山观 ,在县北五十里,旧属荣州,名“集贤院。” 《上下牟罗残碑》。

    金山观 ,在县东八十里,应临县界。

    三清观 在县南五十里,铁炉寺界。

    斗母阁 在城西隅,御史赵稽建,今颓毁无存。观音阁 在北门外关圣祠后,今颓毁无存。《荣县》。

    万寿寺 在城中

    千佛寺 在南城外

    水月寺 与千佛寺近

    舞龙寺 ,去县东十里,宋敕赐“慈云寺。”

    清水寺 在城南

    莲花寺 ,去县南六十里,僧习武。甲申岁,贼兵焚毁,株连各寺。

    金川寺 在县南八十里。

    松林寺 在县南三十五里。

    鼎新寺 在县南四十里。

    洞云寺 在县南六十里。

    照石寺 在县南四十里。倚溪为寺,岸有巨石,日色映之,光布四头,故名。

    天庆观 在城中

    祖师观 在县南一里

    真如观 在县东南一里。

    希彝观 按《总志》,“去县东十五里。”

    菩提寺 在旧威远县东鸣角山,今废。

    天皇寺 在旧威远县北。

    五云寺 在旧威远县南。

    龙兴寺 在旧威远县东三十里。

    文峰寺 在旧威远县南三十里。

    宝光寺 在旧威远县西四十里。

    柏林寺 ,在旧威远县北四十里,纯阳题《古柏丛林》。

    嘉定州驿递考   总志州县志合载

    本州

    “凌云” 水驿 站船六只,每年修造银一十二两;水夫三十六名、库子二名,共三十八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二百七十三两六钱;支应银每月二十二两,共银二百六十四两;“馆夫今改。” 厨子六名,原编银五十四两,今议共减银十两八钱;每名实编银七两二钱,共银四十三两二钱;每年实用银五百七十六两八钱。

    平羌水驿 站船四只,每年修造银八两。水夫三十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四十四两。支应银每月七两,共银八十四两。馆夫今改。厨子二名,原编银一十八两,今议共减银三两六钱。每名实编银七两二钱,共银一十四两四钱。每年实用银二百五十两四钱,按季于本州支领。

    递运所 :马船一十三只,每只每年修造银十两;红船八只,每只每年修造银三两,共银一百五十四两;水夫二百八十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二千一十六两。每年实用银二千一百九十四两,按季于本州支给。

    凌云驿陆站 :站马四匹,夫二名,扛夫六名,岁支银二百四十四两八钱。

    嘉定州水站 ,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八名,岁支银四百九十六两八钱。

    铺兵 :白岩、九溪、绵竹、青皮、普庵、茅桥、磨池、横梁、平羌等十铺,司兵各三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二百十六两,有闰加银一十八两;中渡、苏稽、海会、古城四铺,司兵各二名,工食银各七两二钱,共银三十七两六钱,有闰加银四两八钱。州门铺兵五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三十六两,有闰加银三两。内裁白岩、九溪二铺司兵六名,工食银四十三两二钱,有闰加银二两六钱,抵补坍课。天启七年详允遵照,馀照旧征支。

    渡夫 “横梁” 渡夫四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二十八两八钱,有闰加银二两四钱。府河渡夫四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二十八两八钱,有闰加银二两四钱;《雅河》渡夫二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十四两四钱,有闰加银一两二钱。内改一名于小湾渡撑渡外,一名银七两二钱,有闰加银六钱。查系空闲,裁补坍课,详允遵照。“尖山” 渡夫二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一十四两四钱,有闰加银一两二钱;《苏溪》渡夫一名,工食银七两二钱,有闰加银六钱;《峨眉县》

    界牌铺 在县东十里,接州界。

    圣积寺铺 在县南三里。

    程家河铺 在县南七里。

    白答卤铺 在县南十里。

    青龙场铺 在县南二十里,入归化乡。

    回溪铺 在县北十里

    界牌铺 在县北二十里,接峡江县界。又云:旧制县门、惠灵、回溪三铺,司兵九名,每名工食银五两二钱,遇闰加银四钱三分三釐三毫,额编于大粮内扣支。

    洪雅县

    高岩等渡:渡夫七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三宝寺” 渡:渡夫三名,每名各给银二两六钱。今裁。

    修理渡船:“原编” 板料银七两二钱,今裁。

    峡江县

    旧额,应递马三十三匹,每匹草料银岁支三十六两,遇闰加银三两。马夫工食银每名岁支二十八两八钱,遇闰加银二两四钱。扛夫工食银,每名岁支七两二钱八分,遇闰加银三钱六分。康熙初年,设马四匹。后以冲僻通移,撤调兼补,改为二匹,照安徽裁四之例,岁支草料银四十三两二钱,遇闰加银三两六钱。马夫一名,岁支工食银一十七两二钱八分,遇闰加银一两四钱四分。扛夫六名,岁支工食银二十五两九钱二分,遇闰加银二两一钱六分。又按《总志》:站马四匹,马夫二名,扛夫六名,岁支银二百四十四两八钱。

    板桥铺 在县东十里

    罗汉铺 在县东二十里。

    土门铺 在县东三十里,接眉州界。

    观音铺 在县南十里

    干江铺 在县南二十里。

    九盘铺 在县南三十里。

    门坎铺 在县南四十里,接嘉定界。

    凤凰铺 在县西十里

    双佛堂铺 在县西十五里,接峨眉界。

    双路铺 去县北十里

    高桥铺 去县北二十里,接洪雅界,又过十里甫接丹棱。

    犍为县

    沉犀驿 驿丞一员,每季菜薪银九两;吏一名,每季银二两七钱;纸札茶果银每月三钱五分,每季一两零五分。每年扣除月小一日不支。又支应银:每月一十五两,每季四十五两。水夫二十五名、厨子二名、抄牌夫一名,共二十八名,每名每季工食银一两八钱。

    “三圣驿 ” :驿丞一员,菜薪银每日一钱。吏一名,每日三分。纸札茶果银每月二钱三分,每季六钱九分。每年扣除,月小一日不支。又支应银二十两。水夫三十名,厨子一名,每名工食银每季一两八钱。

    下坝驿 驿丞一员,菜薪银每日一钱。吏一名,每日三分。纸札茶果银每月二钱三分,每季六钱九分。每年扣除,月小一日不支。又支应银二十两。水夫二十名,厨子一名,每名工食银每季一两八钱。

    以上三驿官吏菜薪、茶果、纸札并水夫工食,本县止给春夏、秋,不足,冬季各役在本州补领,有闰请详补支。

    马二十五匹,每匹草料、雨具、鞍辔、人夫工食每匹银二十一两六钱,共银五百四十两,闰月各加六钱。

    “县门” 、石峒、净江、石马、杏坝、新窑、三圣、吟峨、红岩、杨柳、《孝女》、下坝、赖里、隆池、沙溪、三江、石牛、竹园十八铺,每铺兵三名,共五十五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三百九十六两;有闰各加银六钱。又“迎恩” 、三溪、罗城、南阳、石板、老马六铺,每铺兵一名,共六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四十三两二钱;有闰不加。

    象鼻渡:渡夫三名、费家渡渡夫二名。沙湾渡渡夫一名、孝女渡渡夫三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六十四两八钱;有闰各加银六钱。水夫二十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四十四两;有闰各加银六钱。

    募夫五十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三百六十两。有闰各加银六钱。

    以上铺兵、渡夫、水夫、募夫四项,俱在《条编》存留内。

    陆站 ,额设驿马二匹。马夫一名,遵照“《安徽》例” ,除“小尽不支” ,每马一匹,日支草料银六分。马夫一名,日支工食银四分八釐。二项每季共该银一十四两九钱五分,按季赴按察司领给。扛夫六名,遵照“《安徽》例” ,除“小尽不支” ,每名工食银一分二釐,每季该银八两四钱九分六釐,按季赴按察司领给。其草料、工食等项,前因钱粮不敷、每岁具领赴布政司库收贮。本省及外省协济银内请领支给

    水站 额设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六名。除小尽不支,照“《江南》例” ,每名日支工食银二分。二项每季共该领银四十二两七钱二分,按季赴按察司领给。

    沉犀驿陆站 ,站马四匹、马夫二名,扛夫六名,岁支银二百四十四两八钱。

    下坝驿水站 ,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八名,岁支银四百九十六两八钱。

    荣县

    飞仙铺 在县门左

    高山铺   、渔子铺 ,俱在县东。

    观音铺   ,沙滩铺   ,罗村铺。

    西冲铺   、来苏铺   、桥头铺。

    赖远铺 俱在县南

    白石铺   ,筠山铺   ,青冈铺。

    长山铺   、来牟铺   、竹园铺 ,俱在县西。

    石笋铺   、广教铺 俱在县西南。

    双青铺 在旧威远县城西十里。

    馀荫铺 在旧威远县城西二十里,抵荣界。《观音》铺 在旧威远县东十里。

    界牌铺 在旧威远县东二十五里,抵冨顺界。瓦子铺 在旧威远县北十里。

    纸马铺 在旧威远县北二十里。

    考证

    嘉定州兵制考

    州总

    《峨眉县志》

    按旧《志》,“县西南去为龙池,为中镇,为猡𤞑,其地皆蛮种。自万历十五年大征缮后,土司管辖者归附版图,收为归化一乡,编立里排,每年认纳马价差银。又恢复七盘子等处,收其田地,设建平彝等堡城池及太平、镇远等墩。遂题将原设本县主簿一员、武职三员兼理把守,督领官兵防御,于附近嘉、眉、邛、雅、荣、经等” 州县,抽追工食,给散官兵。其丈出彝田,召民李万朝等耕种,每岁征租米,收贮堡仓,以充兵饷。自明末变乱之后,边隘失防,平彝堡地方陷入蛮地。至

    皇清定鼎,始全设武官衙门,分防各隘;以《峨边营》游

    击统之

    峨边营游击一员  ,太平墩守备一员,归化堡千总一员  ,卷木营把总一员,牛漩堡把总一员。

    马、步兵共四百五十八名。其粮饷赴布政司支领。

    隘汛凡九处  :太平墩  、归化堡。

    卷木营    牛漩堡  、金口墩。

    杨村堡    、靖远堡  ,新建营。

    瓜芦营

    以上九隘,皆蛮彝错处,为汛防要地。

    嘉定州物产考     州县志合载

    州总

    谷属

    糯稻 :有《百金早》、“三百颗” 、花壳、红壳、猪脂、虎皮、尖刀等名。

    粘稻 有毛香子、百日早老、鼠牙盖草黄、黑泥、黄泥等名。

    粟 :有黄沙、白沙等名,黄者佳,可以煮粥。亦有酒粟,其壳黑。

    《黍 》:有酒、有饭。

    荞 :有甜、苦,春、冬四种。

    麦 :有小麦、大麦、青窠、燕麦等名。燕麦亦名“油麦” ,惟漂山中种之。

    豆 有蚕豆、黑豆、黄豆、花腰、茶褐、箸头、菉豆、豌豆等名。黄最多,黑最少,菉豆亦少。蚕豆,霜降种,清明熟。多食令人面黑,盖伤肾也。

    稷 惟深山中有之,以酿郫筒酒,亦作饭,稗 作面。近亦以酿酒,颇清苦,须和糯米为之,糯居十之七。

    芝麻 所产不多

    菜属

    蒟蒻 大似南星,磨汁灰煮之成块。《中元食物》见《通鉴注》,然非蒟酱。凡食须令及熟,生则戟喉,行疾损真气。

    萝卜 胜他地,老江坝者尤胜,大可重数斤。又有红者,其色艳,然味不及白。

    《莙荙 》俗名《厚皮菠》。

    葱 :小者名“香葱” ,然亦北方之大者。

    苋 红、白二种,红者佳。

    菠棱 :近于北地,传种颇长而脆,绝胜往时矣。江豆 红、白二种,红者佳。

    西瓜 胜他种,《但穰不红》。

    葫芦 二种:“甜者食,苦者为瓢。”

    《随坡 》俗名“猪鼻孔。”

    木属

    塔松 ,出峨山,状如杉而叶圆细偃蹇如浮图松 ,附郭者皆童然,惟远近山差多而小可作薪,仅有高标数十株。

    丝栗 ,实似栗而小,如北方榛子,亦可食,然味短。木似橡,可为屋材。

    《青冈 即橡》,可薪可炭及斧柯。

    紫荆 :其木最坚,可作油柞之撞,似闽中之轿竿木。

    麻柳 :《叶似椿板》可造舟。

    皂角 :牝牡二种,牡者不实。

    茗子 :即野茶,可作杵。

    《黄葛 》蟠石罅而生,不霑土润多近水。

    《润楠 》黄楠 似真楠而非润,尤不材,以为器则速蠹。

    楸 木里有文如花者名“花楸” ,刺者名“刺楸” ,惟深山中有之。花楸少,极良。

    杉 无油,油者出建昌马湖。

    柏 楠 无巨材

    竹属

    《鸳鸯竹 》,出《峨眉》,

    凤尾 细而丛生

    对青 ,苦竹类,即所谓《金嵌玉》也。

    花属

    《辟窦草 》,出峨眉山,光如萤火,或隐或见,虽夜其光不掩。

    蝉花 :有青、红二种,摘插樽中,经久不坏,春初即开。按《州志》有芷蝉花,此云芷花、蝉花,各异。莎萝 出峨眉山莎萝坪,每萼数枝,多者十馀枝,开共蒂,大可尺围,色有大红、粉红、白三种,灿烂如锦,散满谷屿中。山僧呼为莎萝花,惟此山有之,移之他处,则槁而不生。

    《紫薇 》二种。近红者佳。

    《赛兰 》,即黄白以染香者。

    西番莲 :似蕉而小,红色。

    “延景 ” 栽假山上红者佳。隆冬盛开。

    葵 茎高而花大者,不多见。

    茜草 ,深山中有之,然不见其用,惟采取以货之他所。

    向日莲 :有黄、白二种。

    药属

    黄连 产于山岩人迹罕到之处,采者必以藤系腰,悬于岩上,自为升降以觅之,然亦不能多得。

    《三七 》,俗名《见肿消》,但力薄,不及广中。

    《黄药 》味苦涩,取其色易入。

    货属

    白蜡 蜡树似冬青,近水买虫。他处以清明时用桐叶包裹,挂于枝上,最忌风雨,至孟秋则枝皆似绵矣,然盈缩不可必。

    粗竹纸 ,俗用以作楮钱。

    茶 产九峰者佳,初出时不异天池,然不多,率以伪者参入之,便恶。

    酒 酿具苟简,色味不佳,惟在外觅方者,稍见清辣,然亦不可多得。

    盐 成饼者不涩,散者则否。须用灶灰滴去卤水,乃稍可用。

    “放光石 ” ,出蛮地山涧中,雨后觅之,大者如指兽属。

     《食银杏》,颇肥而美。羽属。

    《山》。 喙足俱赤,身似鹊,尾长可观。鹤比羊, 喙长足赤,似鹤而非者。

    拜天子 ,似瓦鹊而稍大,头尾俱点如拜者,雁 前此未有。近间一有之,少不成阵,俗名“天鹅。”

    鬼车 ,俗名九头虫,不见形,常以夜晦过,啾啾作声,里人击竹器喊声以逐之。俗云“滴血。” 或落羽于人家屋上,则不利枭及此物与凤凰并生鳞属。

    鱼舅 ,味肥。出《中镇》河。

    桃花鱼 :形小味美,备五色。三月内水浅处可得。

    墨头 以立春后泛子乃盛行,渔者以火烛之,辄止味肥美。过此时则不然,从古有之,未必《尔雅》,研池一滴,便能染也。按《总志》:“形如鳝,惟郭璞岩前有之。世传璞著书岩上,鱼吞洗砚之墨,故其首黑。”

    鳝鱼 在在有之,不限时节,味佳为诸鱼之冠,或曰鱼舅。按《总志》惟嘉州有之。

    江团 ,一名“水底羊” ,出江水。荞熟时得之,无鳞,肥而美,然易败。

    《客朗》鱼 似鲥鱼,嫩而美,不易得。

    泉水鱼 出沫东,似墨鱼而小。

    临江鱼 出临江溪,洁而美,大不盈三寸。嘉鱼 出青衣水,非丙穴之嘉鱼,不甚佳。按《总志》:“每岁三月随水而下,至七月逆水而上。鲵鱼 小而无鳞。”

    鳗 :一名“蛇鱼” ,渔者忌之,人亦不食。

    嘉定州古迹考   总志州县志合载

    本州

    龙游废县 在州治东南二百五十步。洪武九年,改府为州,县并入焉。今为递运所。

    平羌废县 在州治北四十里。今为平羌驿。凌云岩 在州东凌云寺前。一径沿岩下,宽五尺许,平视三峨,俯窥二水,为一郡胜概。苏东坡每载酒游此,有“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之句。

    明州守郭卫宸刻“苏东坡载酒时游处” 八大字于岩上。

    《放生碑 》唐建,在凌云寺前。

    歌凤台 ,在州治“三峨馆” ,绘楚狂接舆像。黄花台 ,在州治东北二百步。

    雨化台 在州治凌云寺。

    尔雅台 在州东乌尤山,临江一台。相传郭璞注《尔雅》于此洗墨,池中鱼尽黑。今此鱼惟春初出游,上不过十里。暮春则藏台下。昔人有“墨鱼犹自向灯来” 之句。

    “尊贤堂 ” 在州治西,有《李白等七人像》,今为先贤祠在。

    文庙西南

    尽心堂 在州治内。宋杨王休以一路渠堰源派锺泄,及西南边塞堡障道里斥堠,绘之壁间。太白亭 在州北十里锦冈山下,即平羌峡。太白曾游此,人为立亭于上。亭废,尚有石斗、石鲸在荒址中。又云:“太白读书于此。”

    “清音亭 ” 在州治凌云寺九峰坎,苏东坡读书之所,有东坡书额并邵博《小记》。

    竞秀亭 在州治西。宋陆游诗:“是邦山水窟,领会得佳处。竹叶溯江船,春荠隔烟树。” 亭已久废。成化中,知州魏瀚重修。

    旷怡亭 在乌尤山绝顶,即景纯注《易》之所。涪翁亭 在州治南。宋黄尝有诗:“水绕乌尤谈笑外,江连洪雅画图中。” 魏瀚建,今复废。

    八角亭 在州学明伦堂后。

    劝农亭 :在州治,知州锺振建。

    “三高亭 ” 在《三峨》书馆内,以其面三江之胜,故名。

    先天阁 在《高标》绝顶,旧有琳宫。弘治中,知州瞿刚更今名。设“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 之座于其中。

    大像阁 ,在州治东九顶山,凿石为弥勒像,高逾三百六十尺,建七层阁以覆之。

    枕江楼 在州治东,宋建。左窥龙泓,右瞰乌尤,高明爽垲,尽得江山之秀。

    壁津楼 在州治东南隅。跨城为楼,下瞰三江,三峨九顶,森列左右。宋提刑陈谦建。

    荔枝楼 宋建

    万景楼 在治南。宋郡守吕由诚建。宋齐愈诗:“面赡北阙三千里,俯瞰嘉阳十万家。”

    景苏楼 在烂柯洞前,知州曹介建。

    “明月楼 ” 在州治谯楼右,以“明月湖” 得名。《峨眉县》

    绥山废县 ,在县西四十馀里。隋升绥山镇为县。唐改属嘉州。宋初,省入峨眉县,后地入州境。罗目废县 ,在县西南九十里许。唐麟德间,开生獠置,属嘉州。宋初省入县。

    神水 ,即玉液泉,在峨山大峨石下流出,渟泓澄澈,味颇清洌。石上有吕仙、陈希彝题迹。昔智者禅师居中峰,常饮此水,后病卧荆州玉泉寺,思此水,俄有丽女入礼,自称玉泉。龙女曰:“师思峨眉水,吾能致之。” 师曰:“果尔,吾昔寄一钵一杖于彼,能与俱来,吾始信也。” 已而龙女以师钵盛水,携杖自玉泉中出,师饮而愈,始“知此水通荆楚。”

    《石船 》在南目坪下河间,从纯阳殿向下望之可见。

    紫芝洞 明弘治年间,四川督学王至峨眉罗目街,言地中有异物,掘地果得吕纯阳题“紫芝洞” 三字,旁注“一山吾道人书碑刻” ,笔意奇古,迄今犹竖道旁。按《总志》,绥山之腰有洞,山腰结成芝形,悬洞口上。

    玉蝉洞 在绥山,可容十数人。洞壁石色如云母,仿佛见背皆衣绦,相传为玉蝉尸解处。溪下有石,刻“玉蝉湾” 三字,笔意古劲。

    孙真人“药臼药罐 ” 在双飞桥侧“观音阁。” 罐铜质,大容数升;臼,铁质,有六足,重二十馀斤,制甚古朴。

    牛心石 在双飞桥下。状如牛心,漱水有声,牛心寺即以此名。

    呼应台 在峨山上。相传唐天宝初,孙思邈导行云至庭墀,见元宗求赐武都雄黄,敕遣中使往赐。山中不知其栖隐处,因置之崖上,炷香宣诏。俄见其形,谓使者但留雄黄,自取之石上有朱书谢表,旋录旋灭。

    宋皇观 ,在峨山。相传轩辕访道于天皇真人,授《九仙三一》五牙经处。今尚有授道台。

    歌凤台 在神水上,即楚狂旧庐也。明弘治间,四川督学王以《歌凤》题其祠,因以名台。

    睹光台 ,在峨山绝顶,台东向,悬岩万仞,雨后辄有云气纷郁而上,至岩数丈辄止,僧称为兜罗锦云。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云上,外晕三重,青黄红绿色相间,光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己形,举手动足,影皆随形。然光中惟己形自见,同观者不互相睹也。光将现时,有鸟鸣,若云“佛现。” 佛现者,因以“佛现” 名鸟。

    真景楼 去县西南五里,即今圣积寺了宝楼。门前有古慈福院碑,明万历壬午年分巡道高任立。按本县志,寺观内又云“了鸨楼” ,未知孰是。水星楼 在城中街,因兵毁,今存基址。

    雁门楼 在县北二里,因兵毁,今存基址。“峨山真境” 楼 去县五里。

    洪雅县

    废洪雅县 ,在县西四十五里。《寰宇记》云:“后周武帝初立为镇” ,隋开皇十二年,改镇为县,元并革为洪雅乡,成化间,仍为县。

    废严道县 在瓦屋冈,址犹存。《汉书》载:“邓通,南安县人。” 今南安废,属峡江,文帝赐通严道铜山,在洪西南境。

    流杯池 在八面山半,吴大郎所凿。

    苟王寨 在八面山半。悬木梯而下,崖上刻唐、宋、元避乱人姓名甚多。

    龟山古祠 在义恭坝石坊。上刻“龟山古祠” 四大字。

    彝獠誓碑 《寰宇记》:“在洪雅市中。”

    《张道陵碑 》汉灵帝时,在“洪雅易俗乡” 上有“嘉平二年三月一日” 等字。

    “修文井 ” 、“洗墨池 ” 俱田锡读书处。

    “看花台 ” 即葛洪炼丹处,在花溪江中,夏涨不没。

    歇马台 ,在董村山,相传吴大郎歇马处。真武台 ,在尉廨后。

    仁者亭 在县北九胜山。额曰“静气自得。” 知县周咨谋建。

    知者亭 在县南隐蒙镇。江右知县周咨谋建,额曰“活泼泼地。”

    六游亭 :在月珠寺内,知县杨麟修。

    桂溪亭 在六游亭西,县令闻道立建。

    心远堂 在圣寿寺后

    遗直堂 在县北。正德间,知县杨麟创建。“飞仙阁 ” 在三堆山。

    桂香阁 在学城外

    蓬瀛楼 在土主祠前

    《螽斯》楼 在二峨山,邑令闻道立建。

    明月楼 宋建

    峡江县

    鹤洲 在县北二里,即“三洲” 之一也。虞允文子方简卜居洲旁,多花竹之胜,今废。

    南安废县 在县西北十里。汉为邑,即此。今为南安乡。旧有邓通故宅,今废。

    安和里 ,在县北三十里。元焦豆,牛生二犊在此。

    龙脑石 在县西北五里千佛岩下。潭中头角森然。

    象鼻岩 去县北五里,与龙脑石相映,插入江滨,舟行望之,俨然象鼻。

    花腔鼓 去县西北五里,双岩并峙,俨若鼓然。“马蹄石 ” 在县西北五里江岸,形如马蹄。“酒泉 ” 在治前数武,今废。碑刻尚存,书系《八分》,精雅绝伦。杨升庵以为汉刻。今观其年号,则在宋淳熙间,但半没不可句读,知者惜之。

    《异文端石 》。宋太平兴国四年,邑民王诸得江石二,皆黝质丹文,隐起成字,一曰“君王万岁” ,一曰“赵二十一帝。”

    凤头石 ,昔提学王懋伦识于江滨,上有文若“凤头” 状,命县令陆纶寘于学宫,今无。

    古泾口 ,去县西北五里。昔秦惠王徙秦人万家于南安,思泾水不得,饮此似之,故名。石壁上有“古泾口” 三大字。

    《牛皮沟 》在牛仙寺旁。建寺时,牛用力为多。工成,牛仙去,沟即牛脱化处也。

    仙掌洞 去县西北五里。相传李阿真人飞升于此,击掌洞门迹尚存焉,今人谓之“紫府洞” 是也。其山云常五色黄居其中,邑中有大喜庆则现。跨江而交于千佛岩之巅,土人谓之“金桥。” 千佛岩 去县西五里,数峰崭然,岩石峭拔,唐人镌佛以千计。西岩瀑布,响振林壑。

    白龙洞 ,去县东十里,古镌石龙于中,遇旱祈祷辄应。

    探原洞 ,张庭读《易》之所,中有月窟天根四大。

    庞坡洞 去县西北三十里,古善士庞德公夫妇隐此。岩石峭拔,曲折幽邃,真佳景也。洞中深不可测,昔人列炬游之,将十里,闻有鸡犬水声,惊怖而反,后再无敢入者。

    虎擘泉 按《明一统志》:“在凤凰山,唐契觉道人结庵于此,有虎为之擘地出泉。”

    《开道碑 》在邑西,通蜀郡青衣越巂道中有“汉和帝永元七年” 、“八年” 等号,今碑久失矣。

    清静轩 宋高宗隶书“清静” 二字赐皇甫坦,因以名轩。弘治中,耕者得一玉印,刻曰“卫生药宝” ,又一药臼,碎以铸器,遇火即为烟矣。《总志》云:在弱漹镇。

    大观轩 在崇圣寺,以“大观山” 为名也。

    紫君轩 宋南安氏恬憩之所。

    览胜轩 在县西北五里,崇圣寺后。

    超然亭 在灵泉观内,宋于续建。

    登仙亭 宋县令张如建。

    蓬莱阁 “在崇圣寺后” ,宋建。

    水云阁 在“千佛岩。” 明县令杨可贤建。

    “家庆楼 ” 在弱漹镇,有记,魏了翁隶书。

    望峨楼 :县令叶复茂建。

    桂华楼 在文昌祠后。宋吴宗旦诗:“金波银液泛仙槎,妙手梯云折桂花。文阁风吹香满袖,一枝长近玉皇家。”

    驾说堂 宋县令杨仲修建。

    平川堂 正德七年,县令陈光创建。张喜“重修” “同人书院 ” ,宋建,今废。

    平川书院 昔为邓艾祠,后易为书院以造士,后改为“忠臣宿公祠” ,今废。

    一崖书院 在县西北五里千佛岩之上,宿公进读书处。《石刻》今存。

    探原书院 在县西五里,依凤寺之左。邑先哲讲《易》于中,故名。

    犍为县

    资官旧县 ,在县西南。晋义熙置,后省入县。玉津废县 ,在县内。隋大业间置,唐属嘉州。宋初省入县。

    沉犀城 在县南。后周保定间筑,隋开皇间废。应灵旧县 ,在县内,洪武初并入县。

    子云旧城 ,在县东。子云曾居此,后人避兵,筑土城于上。

    安乐窝 去城南二里。邵博宅。

    凤凰台 在县西北。万历初,知县徐景元建。“子云亭 ” 在治南三十里。

    荣县

    《古荣州 》,在荣王府右,唐贞元二年建。今碑移东桥。

    废绍熙府 旧州治,宋理宗绍定六年二月丁亥,升为府。元末兵毁,伪夏建万户府。《碑记》略云:“府治背水面山,形势高爽,平林广阜,前后映带,雅称大邦云。” 按府治既没,碑文今可见者三:一、儒学封祀,《五臣碑》末载绍熙府儒学教授宜差从政郎支南荣跋;一、荣德山磨崖刻《判绍熙府曹公保守记》;一、洞云寺刻《绍熙府》荣德县寺僧记集,《州志》者谓府无据,人因光宗潜邸及登极改元绍熙,误呼之尔。及考其志中载本州便民事迹,记内云绍熙府自昔二州四县,可为确证。按《总志》,绍兴旧府县西,元建,遗址今存,与绍熙府异。

    古南安县 ,距县五十里,遗址存。

    古公井县 ,去城南八十里。隋开皇三年建。宋绍熙四年并入荣州。《总志》:“公井旧城在县东,唐武德元年置。元中统元年并入县。”

    废和义县 在城南

    废荣川驿 去城南二里。

    废白沙盐司 在城东

    废铜麻盐司 去城南四十里。

    《八方琉璃》旧井 ,今为池。

    “槐花井 ” 在城中,水清冷异他泉。

    《古流杯池 》,今没于堰砌。

    古郊社基 去城南十里。

    古穰基 :去城东七里。

    古《九域图碑 》在文庙后。

    荣王旧城 在县西。宋光宗绍熙元年,诏以卫国公昀为皇子,赐名贵诚,封荣王,筑城周二百丈。元末,废址存。

    旭川旧县 。隋开皇十年置。元中统元年并入县。

    啸台 在县东,孙登啸处。宋陆游有“孙登载酒云生履” 之句。

    钓鱼台 在县南十里荣川之滨。相传荣隐先生渔于此。水中有二大石,唐人篆《心月矶碑》于上。今碑移入县谯楼下,知县王梦魁刻“一丝九鼎” 于石,高三丈许。

    栗亭 在县南五十里。相传汉县名无考。郡人蔡廉讲《易》于中,今废。

    “一胜” 亭 “在啸台” 右,今废。

    归来亭 在双溪左,今废。

    龙门亭 在龙洞上,今废。

    迎恩亭 在县西,今废。

    省耕亭 在县东,今废。

    赏莲亭 “在县后” ,今废。

    劝农亭 在县南。知县张九思修,今废。

    仰高亭 在凤栖山畔。知县熊大辂建,今废。“濯缨亭 ” 在县南,今废。

    六合亭 在县署内。今废。

    来薰亭 在旧土城内

    “此君轩 ” 为察院行台,久废,在县岩后山。讲教堂 在县北五里。宋王庠、王序读书之所,今废。

    岁寒阁 在县南真如崖下。宋守李焘建,今废。万景楼 在县西凤栖山。知县熊大辂修,今废。清富楼 在县西城荣王府内。宋郡守岑象修葺,今废。

    横溪楼 在县北三里,又名“双溪阁。” 宋学士王序建,今废。

    谯楼 唐武德三年建,在中街,石基高三丈,巍然邑镇。知县孙钦改为县。

    睹仙台 在旧威远县六十里,昔有仙游于此,古碑剥落。

    护城台 在旧威远县学后。

    陵墓附

    本州及《峨眉县志》俱未载。

    洪雅县

    宋主簿毛朝弁墓 在“月珠山后。”

    峡江县

    二杨墓 在县南二十里汉川乡地,有碑二通,形貌古甚。其一镌“汉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道” ,一镌“汉中宫令杨府君讳畅字仲普,墓道。” 俱隶书。今石尚存,字漂没不可识。按《总志》,在治东二十里。

    梁王墓 ,在县北三里。昔梁武帝封其第十子萧信于蜀郡,后卒葬此地,因名“梁王漕。”

    犍为县

    邵伯温墓 伯温,宋康节邵雍子,仕至四川制置司参议,卒葬于此。

    荣县

    古周荣彝公墓 ,在县南十里。

    古姬子居墓 ,在县北五里。

    宋卫尉寺丞、谥靖公杨见素墓 ,在县南二里。宋赠通奉大夫王梦易墓 ,去县北四里,赐号廉逊先生,谥“靖节。” 朝散大夫王庠墓,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尤袤墓 ,去县南二十里。礼部尚书刘光墓 ,在县南二十三里。

    进士勾龙湜墓 在县南十二里。

    朝奉大夫王庭坚墓 ,在县南二里。

    嘉定州部艺文一

    《修城记》
    明·张鹏

    国朝着令,郡县有卫有所,始有城。盖要害必屯兵,屯 兵必设备,备无逾城也。故有城以为备,馀虽大郡县 弗城也。《洪雅》介在蜀西南,邑且小,复无屯兵,则自昔 无城也固宜。正德戊辰,蜀民起,为盗,弄兵潢池,窃发 萑苻,劳重臣而后定。然当时有城皆不陷。重臣议曰: “备无逾城也。”已因便宜,下令所司,虽无屯兵,皆城焉。 邑有城自此始。戊辰迄今逾十年,无良有司,苟且卒 事,虽甃以石,弗坚弗完。雨至辄圮,与无城同也,民财 力则并竭矣。甲戌,杨侯来尹兹土,周行叹曰:“是何以 卫民也?”慨然志于改筑,徐视其民,凋瘵甚焉,乃卵育 而乳字之。既二年,瘠者起,流者复,民庶且丰。侯视其 力可用矣,遂请诸当道。或止之曰:“寇息矣,恶乎城?”侯 曰:“有司之政废,而后寇盗之端起;城池之备弛,而后 寇盗之患长。蜀郡县使始有城,寇必不至,以至陷也。 今不城,后有急,恶乎御?”以《三川大势》论,雅州邻吐番, 通南诏,蜀门户也。邑去雅州仅百里,且据东南上游独可无城耶?余以其言白当道,合辞曰:“杨令议是。”侯 得请。乃穷日夜,殚心力,经营规画,弗亟弗弛。自丙子 冬十月始事,民负畚荷锸,登登冯冯,筑杵恐后。越丁 丑春二月,听民归耕。逮十月复事事如初,再逾月告 成。侯之功不与斯城同罔极耶?众咸曰:“愿勒之,庶来 者有劝也。”侯名麒,邓川人,起家弘治壬子乡进士。

    《九峰书院记》
    朱廷立

    柱史云梦熊子按节嘉定,乃与少参何子、佥宪锺子 谋筑书院于九峰山,其守郏子鼎领之,乃今工竣。于 是训导蒋瑜者持鼎之牍来请记。余曰:“建学育才,国 典有常,乃复有书院耶?”瑜曰:“九峰有奇胜。”余曰:“书院 固以胜耶?”曰:“嘉之士且众,学舍弗容,士业弗集,以涣 散之累也。兹之举,学宫之翼也,胜其次耳。”余曰:“然。汝 谓诸子之为是谋也,为进取者之便耶?”瑜曰:“是非所 敢知,愿教焉。”余曰:“不然也。夫学,觉也,士类聚而讲说 之,求以觉此心焉尔矣。是故善学者,充吾本然有觉 之心,以行于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各中其 则,是曰正学,是曰正道,而吾始谓之完人。非是之学, 不谓之道,乌得为完人耶?故曰:三代之学,所以明人 伦也。”子谓书院者,学宫之翼也,其道乃在于是。若曰: “吾之为是也,将以便民之进取也,则士之于家容膝 之地,皆能为之,虽学宫可虚也,奚书院也欤哉?”瑜曰: “瑜也,闻命矣。学贵立本,功在知要,愿奉以授之为《书 院记》,归以致于郏子。”余曰:“然。”熊子名爵,何子名鳌,锺 子名锡稽。

    《改建宋谏议田公修文书院记》
    刘江

    明兴,圣道中天,文教大辟,一百六十年薪槱作人之 化,士以道德功业、气节文章著者,炳炳烺烺,远轶前 代也。大都涵泳圣真,出之修道之教,迺黉序之外复 有书院,率以景祀贤哲,彰前迪后,助流政教之所未 逮,国家崇文重道,若斯之勤也。吾邑《洪雅》,风土灵洁, 在宋科第,栉比如董氏祖孙父子兄弟蝉联继美者 十三人。其正直立朝,光史册而昭来兹。有《表圣田公 邑故祠》公九胜山麓,庑栊圜道,无有也。陕令来守兹 土,拜公宇下,慨然改建而更诸爽垲。而虑夫时诎之 举赢也,已累,岁课之,通计若干缗请两台报可,且檄 公镪佐之。乃占气筮良,庀材鸠工,堂庑阁楔,尽依夫 子之墙,欲下路人之马。祠成,而形家者言,址在黉宫, 艮垣,栋宇翼翼,遥与巽土文昌阁相辉映,灵运因之 益开。先是,公读书邑之沙溪寺,缁衲有公像在焉,垂 数百年,凛凛有生气。侯迎妥于堂,匾曰“天下正人”,曰 “古之遗直。”本文正范公、文忠苏公之颂。辟其门曰修 文书院,即公读书处,名修文山云。已,率章缝弟子礼 数拟释,望瞻仰而兴“百世之风,将所谓《周礼》尽在鲁 矣。”公以太平兴国擢进士第二,拜左拾遗、直史馆谏 议,历仕两朝,始终以谏诤为己任,朝贵侧目,人谓宜 少晦以远祸,公不移,疏凡五十三上,不欲藏副示后 谤,时卖直,悉焚之。今读其《遗疏》十三篇,参天地之化, 关盛衰之运,说者方之贾谊,未足尽公也。当时太宗 褒诏“优答,真宗手集以贻仁宗。初,赵普为相,令群臣 章奏先封白君臣上下之间,庶几千载一时,而惜未 究其用也。范希文、司马君实、苏子瞻皆一代伟人,而 仰公正直,甚以不得见为憾。想公之精诚正直,有横 绝一代而克塞两间者,其修之文也。”盖公少负奇气, 博通古今,已有担当世道之志。长游长安,与昌黎韩 丕复栖骊山白鹿观,数年,器志大成,始出为世用。彼 其四十年缮修工力,修之意,修之身,刚大正直之气, 固得之定静安虑之后,其修之文也。士生其乡,距公 几七百馀年,武寥寥焉。噫嘻!王通以来,世无河汾之 席;郑庄而后,时乏北海之门。惟造士有塾,塾有期,期 有课,课有高山之仰。或亦王之席而郑之门也。侯迁 公祠,辟为书院,意在斯乎?《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诸生处有正学,出为正人,如田公者,踵相接也。是侯 之所期于今日者也。余佩《大学》揭,治国平天下,先修 身,先正心。夫子曰:“人之生也直。”而子舆衍之以直养 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易·文言》括之曰:直言其正也。 上修此为教,下修此为学。夫士患不正,直耳。一正而 道德备,修止矣。建天下之事业,立天下之气节,焕天 下之文章,皆是物也。曰:公以全收之,其修之文也欤 哉?士服膺圣训,豪杰易兴,愿学其学,人其人,家修廷 献于前哲。道德功业,气节文章,岂有让焉?前哲为伍, 以知斯文之未地也。侯功伟矣,而侯与田公若脉脉 一心者。公出典睦州时车甫下,建孔子庙,兴学造士, 请天子颁国学、赐《九经》,教诸生,睦人文遂彬彬盛,后 事之师师,前事之不忘,公前作侯后因耶?至恢伦堂 崇雉牒,后先与书院次第举侯,皆不以裨益吾洪者。 损民而文,勾自奉以供兹役也。作人棫朴,而捍吾圉, 远矣大矣,宜不一书,兹不赘。侯名嗣宗,号颍湛,楚公 安人。

    《蜀水记》
    祝之至

    杨升庵云:“四川以岷江、沱江、白水、黑水为名,江则合而言之也。《家语》:孔子曰:‘江始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风,则不可以涉’。郭璞《山 海经注》:‘岷山,大江水所出;崃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 江水所出’。夫所谓北江者,疑即中江也。其水下流历 五津,过马头岩,至滟滪,合众派而始大。”王象之云:“江 之内水有七,曰绵水,曰雒水,曰湔水,曰嘉陵水,曰渠 水,曰巴水,曰涪水。出于绵竹之神泉,曰绵水。”古有神泉县 “自紫岩山迳德阳,出于什邡之章洛山,曰洛水。自什 邡入洛,分流于永康之湔堰,曰湔水。迳导江,崇宁九 陇濛阳亦入雒,三水皆合于雒,迳资简富顺,至江阳 与江合,发于江油之清川,迳潼绵东至合州,曰涪水。” 其实自西羌至劎,则清川者近言之也。中载潼、垫二 水。升庵云:“蔡松年补《南北史志》载,吐谷浑酋长阿豺”, 登其国西疆山,观垫江,问群臣曰:“此水流更有何名, 由何郡国入何水也?”长史曾和曰:“此水经仇池,过晋 寿,出宕渠,始号垫江。《水经注》载潼水自华阴县南入 垫,则二水皆合涪也。自隋炀改合州为涪陵,移垫江 于忠州。桂溪则今之垫江,古之桂溪也。发源于沔水 之青泥岭,迳巴达之伏虞,西南至于”渠,曰巴水。出万 顷池,迳明通至渠,与巴水合,曰渠水。两水既合,迳广 安新明,至合州,与嘉陵涪水合。嘉陵水与西汉之发 于嶓冢山者,至略阳合,由广元昭化过苍溪,与宋江 合,至保曰阆,阆即《书》之所谓漾也,又名白水,皆汇于 渝城。其外水有三:曰青衣,曰羊山,曰马湖。青衣江一 名沬江,出崃山,至荣经与罗夷州水合,至雅州与灵 关之和夷水合。羊山出铁豹岭,迳嘉定与沬江合。祝 穆曰:天下大川以汉名者有二:班固谓东汉、西汉,而 沉黎之发于飞越岭者不与焉。则羊山亦名汉水也。 马湖即金沙江,自夷都至叙,所谓黑水也。沈约《宋书》 曰:资江为中江,涪江为内江,中江即沱江也。《水经注》 云:“沱江,开明之所凿。”未知果否,姑记以俟。

    《采木记略》
    毛起

    《洪雅》:“采木之难有七:往岁木材多近水次今近者数 十里,远者百里。山多危峰穷谷,古所谓不毛之地。夫 近则易为力,远则难为功,此一难也。凡木之产山,必 穹窿嵂崒,黎土深箐,方能干霄蔽日,备大栋之用。然 性多香蠹腐贯,伐其十得一二焉以为幸,或有尽一 山不成一锺者,此二难也。凡水之道,越冈度岭,必有 飞栈焉。岩砦嵚”,“必有偏栈焉。凡栈必以巨木为之, 下皆以树实其空窍,两旁拖服厢栈,或数十丈、百馀 丈,有远数十里者。此皆浮功浪费,难以岁月计,此三 难也。凡木之行,衅牲酾酒,祈神吁天,而后系缆以挽, 挽盈数百千人终日不移寸,如饥马之龁草焉。或一 行数十丈,或百丈,挽不及趋,若有神以相之。凡木之 登架,首有枕木、拨”木,或中架落箐,虽盈丈之木,势如 拉朽,少有完者,幸完则施缴车绠而陟之,为功万倍。 尽陆临江,谓之点水,千人呼唱以为幸。然江多巨石, 激浪漩伏盘涡,势不可矶,度此始为成材,然为水所 冲折,十或减三四。此四难也。山在蜀西南徼外,故邛、 莋诸夷不格化木,商至多予金帛布缯,谓之“山本钱”, 需酒肉犒劳不时至;稍不如意,则以革缠缚人于道, 悬索偿值,若贩贾焉,官不为取。其人非死,转鬻他夷, 无可逃者。其夷道皆度索寻艟,人迹不至。惟土夷惯 习跳梁,于上甚捷便利,刃不释,身与命俱,故不敢激 恐为变。此五难也。山浓云淋,雨不时至,古谓之漏天 者也。春夏之交,瘴疠中人转相传染,人“不敢近,病无 生理,枕藉莫收,腐秽之气达数百里,夔魈蛇虺之怪, 往往而有,亦能杀人。此六难也。鸟道羊肠,挽运之夫, 不可担簦负戴而行,十数锺致一石,以故人食不再 饱,饥疲劳倦。又无室以居,蓬木编叶,故易蒸沴之疾。 此七难也。斤斧器械,诸工匠之费不与焉。”嗟乎,此特 言采木之苦耳。及至,请官视,鸠众僝工,转输万里。江 湖河闸,或流或连,夫动盈亿计,为费不赀,波涛风雨, 诸苦倍出。比归考工之室,在廷臣工,增秩赐金,拱手 以享其成,谁复言采木之苦者?

    《筑堤御水议》
    陕嗣宗

    县南岸义和一乡,田庐半没。冯夷先年亦曾议修,而 迄无长计。非以夫役不均,偷安偏累,则缘布置无策, 冒用废时。兼之董事者惰秽干没,而编籍者任意脱 漏,工之成也,何日之有?且南岸下市坝一带,沙松土 薄,春不可树,冬不凝冰。非有厚土高栅密柳根盘难 以固其基,非多竹篓累石,纵横交锁无以遏其冲。非 预勤工备料,察田之多寡,酌地之近远,而轻重布之, 俾其劳逸均而甘苦适,令人人协心,而种种应手,终 非画一经久之算。亦尝细察之矣。夫以下市有人有 田,然或田在此而居则在彼有田宅现在本处,而税 粮向寄人别里者,则编夫要矣。逐户而督之,非法也。 宜以本坝中心为界,近河者以一石“田为夫一名,十 石有十总,百石有百总;远者以一石三斗为夫一名, 十三石为十总,百三十石为百总。各挨次编定,多者

    分拨,少者帮合。总各率其夫,夫各勤其力。”彼近者灾
    考证
    切剥肤,远者患及唇齿,有不跃然图捍者乎?则稽田

    要矣。田亩数载鱼鳞簿就,一乡有鳞长,而《各家归户 册》与《塘堰水分簿》,至较然也。且令人各报其田,人共 觉其隐,照种认夫,照行口认堤,仍各插签为界,画界 砌筑,而广狭高卑有定程也,什百丈尺有实数也。即 狡黥者欲就中盈缩推诿,而所睹记田亩者最确,谁 任那移而不各凛凛毕事者乎?则辨用要矣。河流湍 急,河口宽淼,会须于应塞处丈量明白,仍各分差等 而计其什用度木栏若干、竹篓若干,仍共稽编夫若 干,何户几总、几夫、何人、几竹几木、何竹木、几钱几分, 按田粮之实数而次第程之。不分士民亦不分城市 村镇,谁无思患豫防而吝有备无患之具乎?则择人 要矣。然夫虽编而不无暗销希免、混顶躲避者,田既 察而又不无欺诡增减者,辨用物料虽布置而又恐 有贿脱不理,堕累难承者。为今日计,工责在长吏所 为,巡行监督,“日日而程之,人人而稽之”,则佐领方终 日兀坐无一事,何靳于拮据而不悉心力以董率?且 合邑犹有公直廉能之义,民保长在选择而令集事, 是亦可效一臂而济缓急之用,无虞独拍不响,独力 难成矣。至夫从中坝大河沿边取土,就湮没故道,用 船运石,是疏其流,转其冲塞之易易耳。若自城西北 外始修文山至节峨渡等处为邑城防。东南外由下 坝至关祠前,为附郭防,皆近二百丈,士民并力筑之, 庶几免削割之灾乎?

    嘉定州部艺文二

    《夜宿龙吟滩思隐者》
    唐·岑参

    官舍临江口,滩声已惯闻。水烟晴吐月,山火夜烧云。 且欲求方士,无心恋使君。异乡那可住,况复久离群。

    《初至犍为作》
    前人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登峨眉山》
    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 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 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 还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承高座,白玉麈 尾谈重泉。我似浮云滞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 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峨眉山月歌》
    前人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谿向三 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顶》
    宋·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兴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 雪,峨眉翠扫雨馀天。

    《虎洞》一名少阳一名飞霞
    陆游

    空山秋高木叶黄,茫茫百草凋秋霜。逶迤深谷白昼 静,群鸦竞噪众鸟翔。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 如铁。奋髯掉尾初出穴,昂头四顾吐其舌。双睛忽动 飞电回,层崖长啸阴风来。山中藜藿谁敢采,野外狐 兔皆悲哀。嗟虎之猛有如此,自是贪残日无已。岂无 壮士裴将军,弯弓射之殄其类。方今上有明圣君,广 爱民物怀深仁。推诚不但祝罗网,登用牧守需贤人。 四郊无事民安堵,有若刘琨多善政,嗟虎虽猛当如 何。胡为饮泉卷之阿,明当负子东渡河。

    《初到荣州》
    前人

    乱山缺处城楼呀,双溪冉冉晚吹笳。烟深绿树临绝 壁,霜落浅濑鸣寒沙。废台已无隐士啸,遗宅尚有高 人家。铃斋下榻约僧话,松阴枕石放吏衙。杯羹最珍 慈竹笋,瓶水自养山姜花。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 蚓烹秋茶。少年远游无百里,一饥能使行天涯。岂惟 惯见蓬雪资,直恐遂泛星河槎。故巢肯作儿女恋,异 境会向乡关夸。一杯径醉帻自堕,灯下发影看婆娑。

    《来熏亭》
    张觉

    向明轩槛满烟云,延得薰风似故人。愠解为宣虞帝 化,南来不是庾公尘。林深兰芷香先到,地胜溪山影 亦新。不必常挥《谢安扇》,自扬仁德在斯民。

    《前题》
    杨嘉谟

    亭枕古城隈,轩窗四面开。颁条宣帝化,兴利阜民财。 吹见棘心盛,生从𬞟末来。熙熙目前景,止此是春台。

    《竹王祠》
    陈其力

    何处仙桥是渥洼,天生龙种亦奇哉。《浣纱》人去溪流 在,封竹祠非世事乖。芳誉至今传姓字,遨游不用索 形骸。人间回首闲云鹤,赋就东风入醉怀。

    《眉山天下秀》
    范成大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二峨之秀甲天 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 青鸟。石龛石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丹崖瀑布 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栖岩阿。四时青黛如绣绘,岷嶓蔡蒙实相对。昔生 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

    《集海云院》
    宋·郊

    地胜祠仍古,春馀物遍华。山云时抱石,佛雨不萎花。 岭狭梯楼峻,岩牢殿墄斜。淙谿杂环佩,怪蔓走龙蛇。 供坐僧飞钵,香园客戏沙。吾游真草草,深意寄青霞。

    《访金釜观》
    明·黄辉

    珠树分苔径,琼泉绕石台。楼看青涧沸,帐对碧桃开。 烛影尊前合,钟声枕上来。浮丘何日到,相约几徘徊。

    《筠山虎》
    无名氏

    《筠山》高极入穹苍。人道虎为殃。人行过此不曾伤,咸 阳宫阙在平地,高鹿食人无数记。吁嗟苛政猛于虎。 斯言垂万古。

    嘉定州部纪事

    《州志》:“汉李雄之季父骧引兵屯南安江上,以断罗尚 运道,犍为太守龚恢与战,死之。”

    “隋,赵昱,青城人,与道士李玨游,累辞征聘。后炀帝征 为嘉州太守。时州有蛟为害,昱令民募船数百,率千 馀人临江鼓噪,自被发仗剑入水,有七人亦被发仗 剑随之。天地晦暝,少顷云雾敛收,七人不复出,惟赵 昱左手持剑,右手提蛟首,奋波而出。河水尽赤,蛟害 遂除。开皇间,挈家入山,踪迹不复见。后有运饷者,见” 昱乘白马,引白犬,一童子腰弓,挟弹以从,驺从如平 生焉。唐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庙祀灌口。明皇幸蜀, 进封赤城王。宋张咏治蜀,蜀乱,咏祷祠乃得神助,蜀 平事闻,封川主清源妙道真君,今所祀川主者是此。 人咸谓川主祀秦蜀守李冰,而李冰实无川主事焉。 唐李德裕征吐蕃,旧例,嘉州水运期以六月至军前, 暴涨时死者亡算。德裕改邛、雅陆运,接济嘉饷,至秋 深乃发,多所全活。

    唐懿宗咸通十年十一月,吐蕃寇巂州,逾雪岭,渡沐 源川,大掠至嘉州,集九顶山。州城陷,刺史杨忞遁去。 《五色线》,欧阳彬为嘉州刺史,喜曰:“青山绿水中为二 千石,作诗饮酒为风月主人,岂不佳哉!”

    《州志》:昭宗大顺元年四月,嘉州刺史朱实举州降于 王建。旧志以为文宗,且其年号曰龙化。安得有龙化? 惟昭宗有龙纪年耳,距文宗六十三年,王建尚未生 也。

    景福元年二月,王建遣族子嘉州刺史宗裕将兵灭 《城武》节度使杨晟于彭州。

    宋太祖乾德四年,全师雄党吕翰据嘉州,水陆转运 使曹翰攻之,吕贼走,复结众围城,期以夜三鼓进兵。 曹谍知之,戒掌漏者止击二鼓,贼众不集,乃溃。曹追 及,大破之。

    太宗至道元年,王小波之乱,其党张馀攻陷嘉、戎等 八州,西川行营卫绍钦、杨琼等复之。至是,馀战败,走 嘉州,为军士所获。

    都统王夔,素残悍,绰号“夜义”,恃功骄恣,所至劫掠,蜀 人苦之。余玠帅蜀过嘉定,夔率所部迎谒,故匿其精 锐。玠诘之,对词颇不逊,须臾,尽出其军。江上班声如 雷,江水为沸,器械犀利,旗帜鲜明,舟中皆失色,而玠 自若也。徐命吏颁赏,夔始心服,曰:“儒者中乃有此人 哉!”是夜,玠与亲将杨成谋诛夔。计定,召夔议事,潜以 成代领其众。众素苦夔,亦遂贴然。夔至,乃斩之。今高 标山小玉皇殿后,相传为王夔冢。

    理宗景定四年七月,知嘉定府洪涛上言,“新繁县御 容殿前枯木再荣。”适有顺化人杨嗣光奉列圣遗像 来归。

    度宗咸淳七年,嘉定府城震者三,诏金钱令昝万寿 城、嘉定诸要害,以备蒙古。

    恭宗德祐元年,安抚使昝万寿以三龟、九顶、“紫云”诸 城降于元,都统侯兴死之。

    元末,明玉珍养子三奴攻嘉定,城陷,守臣完者都、朗 革仄皆遁走,独行省参政赵资守凌云山。奴执其妻 子以招资,资曰:“痴妇不死何为?汝不见平章妇乎?”盖 指朗革仄之妻,成都陷时赴水而死也。遂引弓射杀 妻,援绝亦遁去。会二人于龙州谋兴复,为逻者所获, 玉珍欲用之,不可,会有讹言,斩之。蜀人称曰三忠。 城西北隅水次门外,旧有白鹤潭,深数十丈。潭中有 龟,大如箕,每浮水面,即有投河者。城居民家,或以忿 𩰚辄投水,间有无知童稚无故迷惑自投者。明万历 间,县令某于岸上置小刹,名“救苦庵”,内募二三僧人 轮次守望,以援溺者。然亦不能尽救之。后县令江某 率县人千人,以石填之,患始息。

    天启四年,峨眉仲秋朔夜,县北铁桥河忽大水声甚。 救苦庵僧惊起,见水中如二炬并行,光烛两岸。僧惧亟伐鼓钟,光伫片时,水涌数丈,漂没河岸数百家。河 岸崩决自此始。

    嘉定州部杂录

    《后山谈丛》:“嘉州旧产紫竹、楠、榴、樱、木等,仕于蜀者竞 采之以为器,人甚苦之。吴中复作《嘉阳四咏》诗以悼 之。”

    《蜀都杂抄》:“蜀中山水称嘉定,自古名人寓居其间,汉 则扬子云,晋则郭景纯,唐则李太白,宋则苏东坡、黄 山谷、晁公武。”

    咸淳间,文尚忠字敦诗,隐居峡江,爱邑西江山之胜, 并“大观堂筑二亭,前临翠岭,下瞰大江,暇则击鲜治 具,招避地名胜,相与登临觞咏为乐。”

    嘉定州有鸟,一名山和尚,一名雨道士,堪作对偶。按: “雨道士”,《州志》所载是水道士,对“山”字更工。

    扬雄曾寓此。城西一里有“扬雄山”,石洞幽邃。

    王勃《春思赋》云:“旅寓蜀巴,《浮游岁序》。”又云:“北来作客 住临邛。”则泥谿、麻坪之诗确矣。

    飞来庙基,古名陇鼻头山,相传自唐时飞来,世远无 考。但按淳化景祐《断碣》略云:“庙址神所自择,常一夕 有风雷之变,迟明,有殿巍然,因有飞来之名。云来时 过丹棱,遗一枋,今其地有吊枋池,人每见枋浮水面, 少顷复没”,而此殿后柱果缺一横枋,后屡有补之者, 竟不克成。门外有石二,围约三丈,高六尺馀,上有门 限痕迹。当年曾有铁铸门限,人不敢进,进者辄迷惑, 祷祀者不敢近。庙在一里外,望庙而祀,迄今地名纸 钱街,谓焚楮于其地也。后某县令识其庙之凶,由门 限率县民将铁门限撤去,人始得进庙即以铁铸四 牛,为山溪桥墩,迄今犹以铁桥河名,即其遗事也。 苏子瞻云:“自庆历、皇祐以来,蜀始创筒”井,圜刀凿如 碗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以隔 横入淡水,则咸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入井中为 桶,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入水中,气自呼吸而 启闭之,一筒致水数斗。按:此盐井取水之法,至今犹 然,人但知食盐,而不识其法之所自始,故附载之。 《蜀中广记》云:“平羌县,本汉平羌戍,在荣州应灵县界”, 则荣州当日一州辖六县可信已。

    《春明梦馀录》:“峨眉抵镇西新开路:自峨眉县至箭坪 公馆、金口堡、猡𤞑公馆,入水路至嘉定,自嘉定至板 房堡、一碗水堡、龙溪沟溪、木坪公馆、麻沟堡、舒快公 馆、小菩萨堡,不一百五六十里至镇西。”

    嘉定州部外编

    《嘉定志》:“宋太平兴国七年,嘉州通判王衮奏住峨眉 山,提点白水寺。忽见光相寺西瓦屋山上皆变金色, 有丈六金身。次日午间,有罗汉二尊空中行坐,入紫 色云中。”

    明初,凌云寺鸣洪钟。一夕大雷雨掣钟去,坠于渊,盖 “龙宫恶闻之也”,至今不敢大声撞焉。

    明初,州人邓志德,号“梅雪道人”,世工画,尤善塑,今《凌 云》诸像,皆出其手。志德每作画,必闭室静坐,鸡犬皆 远之,如是者数日而后下笔。尝画一锺离,有客馆其 家,窥见此仙晨出而暮返,恳得之,献于藩府,得百金 云。

    正德辛巳,有丐者夫妇弄猴觅食,寓白塔山。一日,丐 夫死,瘗之塔旁,猴日夜守而号。亡何,丐妇又招一夫, 猴起,揶揄之,令之作技,不应,鞭之入夜走,先丐瘗所 号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