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七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百七十八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七十八卷目录

     苏州府部汇考十

      苏州府祠庙考二寺观附

    职方典第六百七十八卷

    苏州府部汇考十

    苏州府祠庙考二寺观附  府志

    本府。吴县长洲县附郭。

    报恩讲寺 在府城内北陲,故称北寺,本通元寺旧址。吴赤乌初,孙权为乳母陈氏刱。隋吴令孙宽废之。唐僧慧𫖳再建。开元中诏改开元。乾宁间毁于兵,吴越钱氏移支硎山“报恩寺” 额于此,故名。梁僧正慧造浮图于中。

    承天能仁禅寺 在府城内治北甘节坊内。梁卫尉卿陆僧瓒舍宅刱,初名广德重元寺。《吴地记》云:“僧瓒见住宅有瑞云,奏为重云寺。台省误书云为元。” 宋初,改承天。宣和中,禁称天圣皇王等字,遂改能仁。元并存故额,称承天能仁。又名双峨寺,以寺前有二土阜也。或云:旧有二异石,故名。寺有无量寿佛铜像及万佛阁、经钟二楼相继毁,至元间重建。至正末,张士诚据以为宫。明洪武初,复为寺,立僧纲司于寺内。宣德十年,巡抚侍郎周忱建“赐经阁。” 正统八年,寺俱毁。成化十年,僧道泽、戒昌重建。万历初,优婆塞性仁募建“西方殿。”

    雍熙寺 在府城周武状元坊内。本周瑜故宅,梁为陆襄太守宅。天监二年,舍以为寺,僧清闲开山,名“法水寺。” 唐僧壁法重建,宋改今名。元毁。明洪武初,以其地为城隍庙,僧广宣乃即城隍庙左重建。成化二十二年僧宗翼修。万历元年僧名空重修。天启五年僧默大修。

    东。华严讲寺 在府城周武状元坊内。吴赤乌间僧德云建。旁有张大帝祠,俗称“大帝庙。” 宋咸淳初赐今额。明永乐二年住持性乘建讲堂。西华严寺 ,在府城内西北隅。旧名“华严梵行院。” 元至元二十年报恩寺僧同觉开山,其徒玄冲嗣建。明洪武间归并报恩寺。正统间重建,万历四十七年毁。崇祯十二年住持西如复建“朱明寺 ” ,在府城内城隍庙西。晋朱明,富而孝友。其弟听妇言,避兄离居,明以金糓尽与弟,唯留空室。一夕风雨,财悉飘还明宅,弟与妇愧而自缢,明遂舍宅为寺,后为民居,继为官署。至

    皇清顺治十一年,巡抚周国佐因署中屡见“神光”,遂

    迁南城,发地得须菩提碑刻五百罗汉,“朱明” 字迹在焉。副戎朱光照异之,重建“娑罗阁。” 巡抚张中元捐造准提阁,渐成丛席。

    《海弘寺 》:在府城内朱明寺南。创自楼子和尚至,康熙十年,侩竹怀重修。

    景德教寺 在府城内黄牛坊桥东。晋隆安中,僧法震建。本王珣故宅。元末毁。明永乐二年,僧智仁偕徒嗣贤、如珦、净琚重建。杨载、姚广孝俱有记。嘉靖四年废。

    观音宝林讲寺 在府城内西北隅。旧名“宝林庵。” 元至正间,僧圆明开山,其徒拓之。明宣德二年毁。正统十一年,僧昙英重建,奏改今额。内有“栟榈迳” 、梧桐园、水竹亭、山茶坞、煮雪寮、“停鹄馆” 诸景,沈周各有题咏。

    定光讲寺 ,在府城内徐胡桥西。宋景定间,崇慧僧创建。乃定光佛再世,始称庵。明英宗召天下名僧讲演经典,寺僧永琮本贤首正宗,应召称旨,赐紫伽黎,敕额“定光讲寺。”

    瑞光禅寺 在府城盘门内开元寺南。吴赤乌四年,孙权为报母建舍利塔十三级,僧性康居之,名普济禅院。唐天福二年,僧智明、琮远重修宝塔。宋元丰二年,神宗命漕使李复圭延圆照宗本禅僧说法。时有白龟听讲,法鼓自鸣,翠竹合欢,宝塔放光,故堂名“四瑞。”

    泗洲教寺 ,在府城内杉渎桥东南。本报恩寺子院。宋景定间,僧惟一感泗洲大圣梦,移置南城。头陀现相,指地开山,四围绕河,赐额“泗洲禅寺。” 崇宁间改教寺。明初为丛林寺。嘉靖间毁。隆庆三年僧净明重建。天启五年大雄殿崩堕。龙兴禅寺 ,在府城内县治西。范文穆《成大志》云:“梁置。” 《吴地记》云:“则天后置,御书额。开” 元五年再兴。刺史张廷圭募勒御书于碑。然房琯所撰碑,与此不同,明初废。

    北禅讲寺 在府城齐门内。晋戴颙宅也。狮子林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元至正二年僧维则建。多聚奇石,状类狻猊,故名。十二年赐额“菩提正宗。” 寺内有卧云室、立雪堂、问梅阁、指柏轩、禅窝、竹谷诸景。明嘉靖间为势家所占,止存弥陀院。万历二十年,僧明貹具奏追复,敕赐“圣恩寺” 额。藏经全部,重建普光明殿。

    皇清顺治八年重修《建藏经阁》。

    普福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相传创自晋朝,后废,仅存土山银杏三株,大各二十围。

    皇清顺治初,“遍云普润”矢愿兴复,出家走汉中募缘。

    时当积雪,立雪中,经旬不懈,檀施辐辏。十年归,恢复基址一十六亩,鼎建大殿、祖堂、斋堂、天王殿。康熙五年,延嘉定僧大休驻锡,塑佛像三躯。昭庆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元天历间,宣政院阿咱剌建,僧怀寿开山。至正九年,又建栴檀阁,后废为民居。崇祯末年,僧养素募赎复兴梵宇。

    皇清康熙乙丑,僧佛端重建大殿。

    宝光讲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本郁林太守陆绩宅。吴赤乌间,赐今额。宋绍熙间,僧蕴仁、元至正间,僧绍隆先后重修。初,寺在娄门内,有郁林石,石今迁察院前。明洪武中,即寺为军营,遂废。其后普薰庵僧善识舍本庵地改建。

    万寿禅寺 在城内府治东北。晋义熙中,西域僧法愔建,名“净寿院。” 梁改“安国。” 唐改长寿。宋大中祥符二年,丁谓奏改万寿禅院。崇宁中,诏加崇宁,寻改天宁。绍兴中改万寿报恩光孝禅寺天宫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初名“武平刱” ,自晋末后废为民居。唐景福五年,光禄大夫许台舍宅僧了然建,改今名。

    广化教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后梁乾元三年,诸葛氏舍宅建,名“崇吴禅院。”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中更兵火。淳熙二年,都僧正清立善医,以所得药资增建经楼。

    禅兴寺 在府城内乘鲤坊,一名传法寺,梁天监二年,刺史孙文建。或云孙玚故宅,孙玚尚主,内有妙严公主墓。

    积庆禅寺 在府城内善教桥北。李王为寺伽蓝,今名为“李王庙。” 宋开宝八年,郡人盛名舍宅建,僧法翌开山。绍兴间赐额,元季兵毁。

    资寿寺 一云“尼寺” ,在府城内县治东北。宋绍兴间建,有正法堂,又有砖浮图,靖康初建。灵鹫教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梁天监中僧永光建,名“永光院” ,又名东林院。

    大智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宋端平元年,万户姚八郎舍宅为寺,僧本筌开山。景定二年,赐今额。明洪武间,汰去庵院,存十二大寺,大智与焉。祥符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宋祥符元年建。普门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宋景德中,日本僧寂照入贡,愿游天台。丁晋公言“姑苏山水奇秀” ,遂居此。明永乐间重建。

    东禅教寺 在府城内万寿寺东南。吴赤乌二年,陈丞相宅池中生瑞莲,遂舍为寺,名镇国院。唐大中间,敕改“东禅明觉寺。”

    双塔禅寺 在府城内东南隅。唐咸通中,州民盛楚建,名“般若院。” 吴越钱氏改“罗汉院。” 宋雍熙中,王文罕建。两砖塔对峙,遂名双塔。

    定慧禅寺 在府城内双塔寺西。初名“西方院” ,本双塔之子院也。天禧中,赐今额,始贰于双塔。宋僧卓契顺常居此。元季兵毁,明洪武中,僧景新、惠泽先后重建。

    皇清康熙十一年,延僧大休驻锡里人唐尧仁捐资。

    建大殿、观音殿。重修弥勒殿。

    正觉寺 即竹堂寺,在府城内东南隅。其先为宋杨和王别墅,元为陆志宁寓馆,多植美竹,寻舍为大林庵。明洪武中废,永乐中再建,奏赐今额。寺壁有唐寅画《达摩像》并书赞,今寺圮赞存。天王寺 在府城内东北隅。唐大历元年僧不空建,即天王堂。

    高禅禅寺 唐开成间,僧元遂建,有千佛堂、转轮经藏。白居易在郡,尝书《长庆集》,留千佛堂。本名集云寺,明洪武中改今名。

    西禅寺 即南观音庵,在吴县县学前,唐贞观间僧壁法建。咸通间有僧自南泉来,称西禅和尚,寺因得名。宋绍兴间,信安郡王孟忠厚改建,为隆祐太后荐严之所。景定间兵毁,唯观音像存,故称观音庵。按:西禅,吴中四大禅寺之一也。永定普慈天台讲寺 ,在府城内吴县治东南。尝按《吴地记》云:“梁天监中,吴郡太守” 郡人顾彦先舍宅建,唐乾符间,赐今额,陆羽书。韦应物罢郡,寓居寺中,故多题咏。

    利济教寺 在府城阊门外南壕。宋绍兴间,僧道隆建。明洪武初,为丛林。成化六年毁。二十三年,寺僧弘毅、大心、净心重建。

    寒山禅寺 在府城阊门外西十里枫桥下。旧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太平兴国间,节度使孙承祐建,浮图七级。嘉祐中,改普明禅院。然唐人已称“寒山寺” 矣。相传寒山、拾得尝止此,故名。绍兴四年,僧法迁重建。元季兵火,寺塔俱毁。明洪武中,僧昌崇辟建。内有寒山、拾得二像,甚奇。正统四年,知府况锺再为营缮。嘉靖中,僧本寂募铸巨钟,建钟楼并修寺。万历四十年,僧圆鉴、明吾建藏经阁。四十六年,大殿毁。

    普光寺 在府城外枫桥西。

    石佛净土寺 在府城阊门外南壕上。齐隐士何求尝开讲于此。宋嘉定间,僧巨川重建。明洪武间,归并利济寺。成化间,又建。

    慧庆禅寺 在府城阊门外西五里。元延祐间,僧宗璁建。本在白莲泾东,后移今所。

    治平教寺 在府城外上方山下。梁天监二年僧法镜建,名“楞伽寺。” 宋治平元年改今名。寺旁有石井,隋人刻字,盖杨素移郡横山时也。上方寺 在府城外楞伽山上。隋大业四年吴郡太守李显建浮图七级,吴郡司户严德盛有记,司仓魏瑗书。

    宝积寺 在府城外治平南紫微村西。隋大业四年僧永光建。

    寿圣广福禅寺 在府城外吴山岭上。晋天福间,吴越中军节度使钱文奉建,为其父广陵王元璙《墓祀》之所。本名“寿圣院” ,宋天圣间,僧惟久屡迁其址。治平中,改赐今额。

    荐福禅寺 ,在府城外荐福山下,不知所始,或云亦钱氏建。

    金仙寺 在府城外吴山陈湾。顺治初,湖州龙华寺僧蕃光、净璨建。光开堂于卞山。顺治五年,来隐于此,自书寺额。

    宝华寺 在府城外宝华山,旧名“智显禅院。”梁天监间。“尊者尝卓锡于此。”中有泉宋祥符间,知府秦羲重葺,孙觌有记。

    寿圣寺 在府城外克峰山。唐为免水院,宋改寿圣寺。有宝云禅僧居之,继以昙暹,后废。兴福寺 ,在府城外下尧封。宋咸淳中,僧性澄建。明万历戊子,湛川性禅僧重兴。

    思益讲寺 在府城外狮山。唐开元中僧胜光建。宋高宗南渡,值寿圣公主薨,择葬球山,赐名“思忆。” 元季毁。明洪武间彻庵,宣德间定峰重建。灵岩禅寺 在府城外灵岩山,即吴故馆娃宫。晋司空陆玩舍宅为寺,梁天监二年重建,名秀峰寺。刱宝塔感智积菩萨之异,称智积道场。宋兴改为秀峰禅院。太平兴国二年,藩臣孙承祐为姊钱王妃资冥,建砖塔九层。绍兴中,诏赐韩蕲王荐先福,更号“显亲。” 崇报寺僧智讷重建智积殿。明洪武中,赐今名为“丛林寺。” 永乐十年,僧应机修。弘治中,僧伙酿酒至千馀石。一日,火自酒瓮中发,一寺皆毁。后更建一小殿,今东向面塔者是。旁列僧舍数楹。万历庚子五月,雷雨大作,火起塔中,凡木皆毁,而砖《甓岿》然独存。僧智含于烬中得一木箧,中有佛牙,长三寸,今供寺中。

    明月寺 在府城外木渎灵岩山前。唐清泰二年,僧明智创建。

    观音寺 在府城外支硎山东麓。晋支道林建。唐景龙间,赐额“报恩。” 大中十二年,僧清贽募刺史卢简求重建。宋乾德二年,僧文谦修。明洪武归并白云寺。春时香火特盛,士女骈集。

    北峰寺 在府城外支硎山。支道林建。南宋时,徙清流山弥陀岭,仍称北峰寺。有朱钦《碑记》。白云禅寺 ,在府城外天平山,一名天平寺。唐宝历二年,僧永安建,名“白云庵” ,以山有白云泉也。宋天圣间,宝谛律僧拓之。庆历间,范文正以先墓所在,奏为功德寺,改律为禅,赐今额。普贤教寺 ,在府城外天平山之东牛头峰坞内。宋景定间僧智赟建。明洪武初为丛林。西资寺 在府城外吴山西,系古吴山寺。穹窿禅寺 在府城外穹窿山阳。旧名“福臻禅院。” 相传朱买臣古宅。梁天监二年建。

    金山寺 在府城外金山下。元至正间,万峰蔚禅僧开山。康熙十三年,僧香雨建佛殿。

    贺九寺 一名“普济院” ,在府城外鹿山之南岭,岁久淹没。明正统间,僧立传修复。

    宁邦寺 ,在府城外穹窿山阴宁邦坞。宋绍兴十二年,韩蕲王世忠部将战还,薙发隐此学禅。

    赐额“宁邦禅院。” 明永乐间改寺。

    白马禅寺 在府城外香山之麓。相传萧梁时,因伐树祀白马之神,故名。晋支道林开山,宋景德四年重建。元季毁,明永乐初再建。

    天宫教寺 在府城外胥山南太湖滨。梁天监三年僧法云开山,唐德宗重建。宋天圣中修,明洪武中为丛林寺。

    光福讲寺 在府城外邓尉山龟峰下。梁大同间九真太守顾某舍山建,有舍利塔七层。天寿圣恩禅寺 在府城外邓尉山右。唐天宝间,建天寿禅寺。宋宝祐间,又建圣恩禅庵。元季寺毁庵存。万峰禅僧时蔚开山说法,又创天寿寺,寻毁。明洪武九年,辟建观音阁,徒普寿构法堂,普隐建大殿、斋厨三塔院,普持铸巨钟,建层楼。永乐中,建藏经阁、天王殿、方丈、山门、寮库、碧照轩。正统八年,僧道立奏请,赐今额。

    昭明教寺 在府城外锦峰山。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建。或谓山产文石,故名。唐会昌中废。宋嘉泰中,白马寺僧南重拓建。

    宝寿教寺 在府城外八都黄芦村,唐大中七年僧文奉开山。宋乾德二年吴越钱氏重建。延庆寺 在府城外横金。唐长庆三年僧宗琏建。吴越钱氏修,宋天圣间重建。

    报本寺 在府城外,楞伽山西。

    实相教寺 在府城外太湖滨,旧名“实相院。” 长山教寺 在府城外二十三都。梁大同间,僧养吾建。

    晋庆寺 在府城外皋峰山坞,晋支道林开山。宋雪窦禅僧修建,明毁。今灵岩僧椒庵重建。秀峰禅寺 ,在府城外西华乡。宋绍兴间,僧佛智开山。元至正间僧隐云重修。

    姑苏寺 在府城外横山之钱庄,梁天监二年,僧普照建。

    华山寺 在府城外莲华峰东南。明僧鹿亭结茅于此,后讲僧一雨卓锡,法嗣汰如苍雪。二僧相继兴建殿宇,长松夹径,寺门幽绝。

    崇义院 ,在府城内西北。宋绍兴间,僧真如建。洪范净慧院 ,在府城内西北隅。宋景祐四年僧明吉建。

    白云禅院 在府城阊门外。宋庆历间,范文正公仲淹奏即天平山“白云庵” 改“功德寺” ,移庵于此。明万历二十年,郡绅徐元正鼎新。

    贝叶禅院 亦名云泉庵,在府城外白莲泾慧庆寺后。内有古井,名云泉,元至治间刱。明万历间僧巢松开讲于此,葺垣得碣,有陆龟蒙“时翻贝叶添新藏,闲插松枝护小泉” 之句,更今名。明因禅院 在府城外横山下,即荐福山感慈院。宋景祐间僧璇玠建。熙宁间僧性广修。妙音禅院 在府城外行春桥西茶磨山麓。宋淳祐中,尧山主开山。明洪武中重建,有“石湖佳山水” 匾额。

    中峰禅院 ,在府城外支硎山寒泉上,本支公古刹也。不知废于何年。地归王文恪。鏊至天启中,文恪元孙永思,施为讲僧。一雨通润静室。其嗣汰如明河,苍雪读彻,相继主之。

    慧隆庵 旧名“法云塔院” ,在府城内西北隅。明洪武初,僧大昕建。

    庆云庵 在报恩寺西。宋元丰三年,僧智伦建。明弘治中,僧文玉修。

    善护庵 在报恩寺西北,元大德间,僧普应建。积庆庵 俗称“北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元至正间,僧文信建。

    吉祥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中街路仁风坊,即猛将庙。宋景定二年僧智谨建,为“宝幢寺下院。” 集福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宋嘉定间僧智明建。明宣德间重建,杨翥有记。后废为叶氏别业。

    皇清顺治戊戌,僧证研买地复兴,金文通之俊建藏。

    经阁改名“兴福。” 中有鸳鸯殿、连环池、准提台。能仁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仰家桥西。元至治间,僧法震建。

    准提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桃花坞廖家巷,即解元唐寅桃花庵。明万历十年僧旭小构。龙德庵 在府城西北桃花坞。明崇祯元年建。净心庵 在府城西北隅桃花坞内。明崇祯间僧净虚建。

    集庆庵 在府城内西北,元至顺间建。

    定慧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元至元二年建。宝志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元至正间建。慕栖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明万历末年建。崇祯间僧萝云重修。”

    休休庵 在府城内县治西,宋咸淳中刱始元。

    至正间,蒙山僧重建。明成化间修。万历间,申文定时行鼎新。

    慈氏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顺治六年建。“尚义庵 ” 在府城内西北隅。明万历三十六年间,僧松石重建。

    栴檀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桃花坞。” 福田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桃花坞》。

    华藏庵 在府城内西北。元丙子年,僧慧观建。宝月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梵门桥西。相传古法会庵基也。创自宋高宗时,名“宝志。” 明万历初,仅存大士殿三楹。十四年殿毁而像独存,人咸异之,重建。以庵旁要离墓,有池清浅,夜月印渠,因改今名。崇祯十年,僧普洁、普经重修。

    莲花庵 :在府城内西城。梁天监初建,为治平寺子院。法镜僧倡净土之社,对峰古心继之。申文定时行感梦,塑像题额曰“水月禅林。” 崇祯年,僧元音、文彻重建《山门佛像》。

    皇清康熙间,僧月衷等募建大殿,禅林一新。

    祗园庵 在府城内西北隅许蕴子巷。宋景定初,僧居祐建。元延祐间,僧远重建。

    灵隐庵 在府城盘门内。宋绍兴间,僧智明建。法圆庵 在府城内西南隅陆家巷。宋淳熙中,僧成益建。

    梅隐庵 在府城内西南隅,瑞光寺西。宋开禧间,郡人陈一如建,后废。明崇祯元年,僧弘彻诛茅,获宋碑,欲图兴复。郡人陈应鹿重建。

    百花庵 在府城内百花洲上。宋延祐间,僧德润偕其徒继先刱。

    幻住庵 在府城阊门外雁宕村。元大德四年,郡人陆德润舍地中峰院,僧明本建。初本至吴,喜其地名与雁宕山合,遂结草庵于此。赵孟𫖯亲为运甓,题额“栖云。” 其后别创精舍,改今名。竹影庵 在府城阊门外。明洪武间行僧西宗结茅于此,隐士葛可久建为墓旁香火院,初名报亲,弘治中郡绅杨循吉重修,万历间再修。申文定时行题额,改今名。崇祯末,僧圆晖重建龙树庵 在府城阊门外白莲泾南包家墩,即古文殊庵故址。明万历间,云栖僧广传募建。周忠介顺昌以老树拒门如龙,因名“龙树。” 中建法堂、放生池、普同塔。

    地藏庵 在府城阊门外,旧名“资福庵。” 元至元间,僧本来建。

    华严庵 在府城阊门外。宋宣和间,僧异大建。雁宕庵 在府城阊门外雁宕村。旧名“怀敬庵。” 元至正间,僧宗昶建。

    镜水庵 在府城外雁宕村,即古宝觉庵。元至正间建,明万历间重建。

    大慈庵 在府城外雁宕村,元至正间建。华雨庵 “在府城外雁宕村南。明万历三十八年,乡绅王在晋捐资,属僧大渡智照创建。” 闻思庵 在府城阊门外义慈巷南社稷坛北。明万历十年,僧鹫峰创建。

    寿生庵 在府城阊门外望墅墩。元至正间,僧道在捐资建,即华山寺天池下院。

    祗园庵 在阊门外南壕。宋景定间僧居祐建。云泉庵 在阊门外东虹桥侧。元至治间创建。信心庵 在阊门外南壕。元至正间僧法聪建。金山庵 在阊门外南壕。明正统十二年僧广传建,杨循吉有《记》。

    云隐庵 在阊门外。宋元祐间僧月潭建。明永乐三年,僧法涌重建。有“法雨轩” 、“立雪堂” 、“山水窟。” 馀庆庵 在胥门外怀胥桥西北,即古福庆庵。宋咸淳间僧志珍建。

    穹窿庵 在胥门外十一都。元至正间,僧朴庵建。

    衍庆庵 在府城外怀胥桥西南岸。元至正间建。明洪武中就庵为乡约所。

    长生庵 在盘门外如京桥下。宋景祐间建。接待庵 在盘门外,今顺治年间重加修建。青松庵 在盘门外堰桥南,旧名“清隐庵。” 宋端平间僧法立建。明万历间头陀源净重建。感德庵 在府城外双桥下。旧名“般若庵。元咸祐间僧大诚建,后废。明天启四年僧大伟重建。” 华藏庵 在府城外木渎灵岩山前。康熙三年僧明初建。

    寂鉴庵 在府城外莲华峰西。刘宋时会稽太守张裕宅。赵宋乾道间,为秘书监张廷杰别墅造像立寺。元至正中,僧道在重建,名“天池寂鉴庵。” 明弘治中,僧普惠重建,名“华山天池院。” 化成庵 在府城外支硎山西。内有石壁峭立,水溅石上,日夜不绝声,因称“千尺雪。”

    法螺庵 在府城外寒山上。有二楞堂,为中峰下院,势如旋螺,径绝幽秀。康熙年间,僧德坚建大悲殿,化成法螺,空空皆赵宧光三径也。法螺庵主,岁首必祀赵氏父子。

    磐陀庵 在支硎山之西。晋支遁建,后废。

    皇清康熙间,僧鞠诚重建。佛殿东有《盘陀石》。

    空空庵 在府城外寒山左,面对天平岭。怀荆庵 一名怀敬庵,在府城外支硎山。文殊庵 在府城外金山东岭。元至正间僧时蔚建,与狮山相对,取“文殊坐狮” 之义,故名。合流庵 在府城外东隆池西北。顺治初建。胜莲庵 在府城外支硎山。顺治间僧灵曦建。云泉庵 在府城外天平山,范文正祖墓旁。庆历间僧远建。

    崇福庵 在府城外铜坑山。梁大同初建。宋嘉熙间,僧祖倡复兴。

    正觉庵 在邓尉山。元元统二年建,明废。

    皇清康熙十五年,僧咸可重建。

    奉慈庵 在府城外邓尉山,宋时建。

    福济观 在府城内红桥西北,俗称“神仙庙。” 宋淳熙间,道士陆道坚建,初名“岩天道院。” 元至大间,道士叶竹居奏赐今额。

    太一宫 在府城内北寺侧,宋太平兴国六年,道士楚芝兰建。

    崇真宫 在府城内永丰仓东。宋政和八年,里人黄悟微舍宅,道士项举之开山,赐额“崇真圣寿宫。” 建炎中再改“崇真广福宫。” 明正统间再建。三茅观 在府城内中街路仁风坊。宋淳熙中,道士倪元素建,祀三茅真君。元天历二年,住持葛仙岩重葺,奏赐额。

    元和道院 “在城内府治后。宋端平间,道士顾道坚建。元至正间废,明洪武间重建。”

    清微道院 在城内府治西支家巷内。宋端平间建。明永乐间废,里人成普元募资重建。安隐道院 在府城内石岩桥南。宋嘉泰间建。高真道院 在府城内织里桥南。宋嘉泰间建。芥隐道院 在府城内广书桥南。旧名“一青道院” ,即袁安节祠。

    太初道院 在府城盘门内。宋宝庆间,道士颜守常建。

    太微道院 在府城外阊门南城下。旧在城西北隅桃花坞,元至正八年道士李息安建。佑圣道院 在府城外阊门南壕。元至正间道士杨道常建。

    朝真观 在府城阊门外义慈巷。宋景定中,道士沈道祥建。元季毁。明宣德三年,住持吴允中重建。正统五年,其徒徐洞辉奏赐今额。万历四十一年,住持马契真重修。

    修和观 在府城盘门外五里。唐进士毕瑊舍宅建。令狐楚、皮日休、王禹偁各有记,明季颓废。上真观 在府城外穹窿山三茅峰,相传汉初平中建,祀三茅真君。岁久倾颓,惟峰顶断碑,依稀见“上清司命三茅真君” 字及宋延祐年号。

    皇清顺治七年,朝真观道士施道渊,兴建殿堂台阁。

    遂成巨构

    丹霞观 在府城外吴山东麓。唐道士陆应祥建。元至大间,道士叶薇生重建。

    希夷观 在府城外灵岩山下。宋绍兴间,咸安郡王韩世忠建。

    朗吟谷 在府城外邓尉山妙高峰僧庵内。顺治间辟糓。道人吕毖凿石架木,构阁以供斗姥。又筑桴庵,在灵岩山塘南。其村多植桃,名“小桃源。” 毖修静于此,卒即葬焉。

    富春道院 在府城外木渎镇。宋治平间建。东岳行宫 在府城外虎山,向着灵应,万历毁。

    皇清康熙十年,里士黄修捐资重建。

    全真道院 在府城外光福迂里。康熙庚申,道士黄清静募修。

    灵应道院 旧名“高真堂” ,在东洞庭梁家濑。灵顺宫 在东洞庭之杨湾。祀相国伍子胥。唐贞观二年刱。宋高宗南渡时,扈跸官军,分道经湖,风涛不可航,祷神立应。为遣官赍金葺治,封子胥为“忠武英烈显圣安福王。”

    圆极宫 在东洞庭莫釐峰庙山之麓。明宣德间,金陵朝天宫道士曹雪溪刱建,名“灵祐庙。” 嘉靖中废。万历间,里人许氏重建,改今名。前有大树,相传莫釐将军手植,因呼“将军树。”

    上真宫 在西洞庭,龙头山西三里,梁大同四年,隐士叶道昌舍园宅建。宋元丰间,天庆观道士叶绍先重修。

    灵祐观 在西洞庭林屋洞旁,即神景观。《旧传》

    宫廊百间,环绕三殿,故名“百廊三殿。” 堂前有垂丝桧三株,又名缨络树。唐高宗乾封二年,诏天下名山大川,皆刱灵祐观,因建。元和四年,道士周隐遥悉力经营。宋天禧五年,诏康孝基重建下宫观 ,在灵祐观西。

    仙坛观 在毛公坛侧,唐至德二年建,岁久颓圯。长庆中,复建其宫,即今杨师殿也。殿宇虽古,梁柱各无欹侧,相传鲁班为之。

    神景宫 在西洞庭

    西升观 在西洞庭西圻村上岸,梁大同中建,隋大业六年废。今址尚存。

    圆妙观 在府城内东北隅。刱自晋咸宁中,唐名开元宫,宋改天庆观。建炎中毁于兵。绍兴十六年,郡守王焕重建。两廊画《灵宝度人经》变相,山林人物,各极工致。淳熙六年复毁,郡守陈岘重建。初,道士募缘御前,既成,御书“金阙寥阳宝殿” 六字赐之。元至元元年,始改今额。殿中有吴道子画老君像,唐元宗御赞,颜鲁公书。东庑有通神庵,淳熙三年建,亦御书额。明洪武中,清理道教,为正一丛林,置道纪司于此。观中历代所出仙真,有寇谦之、王侍宸、张皮雀、莫月鼎、步云罡、何蓑衣、周鹤林、张洞元,事载仙释。正统间,建弥罗宝阁,请赐《道藏经》。万历三十年,阁圯。

    皇清顺治间,三清殿倾颓,耆儒鲁芳募建,延《穹窿道》。

    士施道渊经营成之,并建雷尊殿、天王殿。道纪陶弘化募建东岳殿,两庑,诸司又建五岳楼。康熙十二年,藩司慕天颜疏募重建“弥罗宝阁” ,复延道渊经理,就蓑衣院道房为方丈,毕力经营,费镪数万。十四年,阁成,顿还旧观,巍焕甲于郡城。十五年,郡守高晫悯穷民遗弃子女,即雷尊殿西设育婴堂,牧养遗婴。属诸绅衿许玉俨、蒋德峻、许定升、张遇恩等月司其事。

    清真观 在府城内圆妙观东。元皇庆元年,道士黄孤山卖药吴城,以所得药资刱建。初称“道院。” 至正间始赐今额。明洪武中废,永乐中重修。

    皇清顺治间,儒生吕毖辟糓修炼于观中,出所积建

    山门里人沈景文建“斗母阁。” 邹子上募修《真武殿》。

    白鹤观 在府城内东北隅,鹤舞桥之东。相传,其地为宋信安郡王藏春园。元平江路总管张世昌舍宅建,称“报恩道院” ,寻废。道人张应元复建。有群鹤自东南来,一鹤结巢树上,每晨鸣则得檀施,因名“白鹤观。” 应元弟子席应珍主之。观有施主祠堂,祀世昌也。

    天妃宫 在府城内北寺东。宋元祐间刱。元泰定四年敕建。明嘉靖二十二年,又敕赐重建。

    皇清顺治三年,陕西朝邑县人马昱捐资重建。按:神

    姓林。宋时莆田都巡检林愿之女。生而神异。能言人祸福。立庙祀之。祈祷辄应。

    端威道院 在府城内子城东北。有台高耸,故又名“紫宵峰。” 宋淳祐元年,道士龙原清建。修真道院 在府城内东北隅平江路庆历桥南。宋淳祐间道士李祖真建。明嘉靖中,石文献拓址修建,杨成有《记》。

    卫道观 在府城内东北隅。宋季蜀人邓道枢以教法显于理度。两朝游吴中,得上官氏废圃建,初名会道。明嘉靖辛丑,迁县学于东城,以观在学后。形家言“此为学之外卫” ,易今名。

    皇清康熙四年,回真住持周弘教重修。

    回真道院 在府城内东北隅。宋咸淳间,道士沈道祥建。因有自称“回道人” 者常往来,后觉其为吕祖师,忽不见,而留“回道人” 者像于壁间,故名。随建望鹤楼。明隆庆己巳修,天启癸亥重修。

    皇清顺治己丑,道士郑秉中捐赀修,康熙十一年道。

    士李允升建“斗姥阁。” 十三年,住持周弘教建“天倪堂。”

    灵隐道院 在府城内乌鹊桥东南。宋嘉定元年敕建,道士谷初阳开山。明崇祯十七年,道士何如珍重修。

    老君堂 ,在府城内东北隅。明万历甲寅,松江朱国盛因祈嗣感应,建堂以奉垢仙刘真人。

    皇清康熙乙卯,高道人等请《正一施道渊,修葺道渊》。

    没。守道祖泽深,延全真姚淮珠,经营二载,寻去。里中周国杰等,延道士黄守中接待云水堂基六亩,向纳灰银

    崇寿观 在府城外“阊” 字三图,元至正间建,明洪武初毁。至天顺初,里人管宗德以所居为道观,复其旧额。天启间倾圯,崇祯癸酉重兴。元和山居 在府城外“阊” 字四图,明洪武时道士周鹤林建,天顺间重修。

    皇清顺治初,增建“玉皇阁

    祐圣山居 在府城外九都《二十九图》,明弘治甲子,道士杨道常建。

    皇清康熙乙卯,建“斗姥阁。”

    悟真道院 在府城齐门外。宋何蓑衣真人退修之所,有墓在院东。明洪武初,叶道元修。天顺壬午,道士童守初重建。崇祯初,钮道禄修。

    皇清康熙间,恢扩旧址,募建“真武殿、玉皇阁。”

    冲和道院 在府城外上十四都,《一图》蠡口。宋何真人赐茔之侧。元末道士周鹤林退修之所。明洪武庚戌,赐诰敕匾额。今供奉文昌帝君之位。

    崇福道院 在府城娄门外。元元统初,道士周守仁建。

    善成道院 在府城娄门外官渎,唐初建。

    皇清康熙壬子,郡绅蒋德峻捐资建“斗姥阁。”道士吴

    昭科募缘恢复旧址

    灵应观 在府城外相城。宋咸淳间建。元延祐间修,升为宫。明洪武初,席应珍修炼成道于此。

    皇清康熙十七年,住持赵弘科建“集元堂。”二十四年,

    道士周正谊与其徒宋正衍建“文昌阁。”

    龙井庄道院 在府城外葑门塘。元至元间邓道枢建。明洪武间重修。今为僧舍,称“龙井庵。” 报恩道院 在府城葑门外。明洪武中道士周元初重建。

    崇元道院 在府城外,宋隆兴间建。元至正间,道士张志和复建。

    通明道院 在府城外下二十都,甪直镇之西。张汇。宋祥符中建。明崇祯中里人募修。

    皇清顺治间,里人塑玉帝像建斗母阁,内有《金氏世》

    祠祀明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金应征暨子太仆寺少卿金士衡,甪直民居旧服田赋,有司横加门税,比于市廛。应征父子引故事,请诸当道而免之。里人歌舞功德,立石置主祀之。

    通神道院 在府城外陈墓镇。元泰定三年,道士陈师澄建。为何蓑衣真人下院。

    皇清顺治间重修。

    太微律院 在府城外浒墅关,明末毁。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榷关礼部员外黄懋重建为阁。

    又建三元阁、戒堂、方丈。会同郡绅彭珑、沈世奕、缪彤等,延请传戒。黄虚堂守正在内焚修。巡抚余国柱题“人文化成” 匾额。二十三年,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手书“戒堂” 二大字,并题“法戒总持” 匾额。道门戒律,载在《道藏》,自秦火散佚。迨宋王重阳祖师,辑付丘长春真人传法演戒,称全真,与正一异,故所建名律院。又有下院,在阳山北秦馀山漆字圩,知府陈常夏建,名“大石山房。” 天主堂 在府城内卧龙街通关坊内,向在东北隅,贞字三图长庆巷,顺治初,天学传教士潘国光、贾宜睦来苏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