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74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七百四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四十四卷目录
淮安府部汇考四
淮安府关梁考
淮安府封建考
职方典第七百四十四卷
淮安府部汇考四
淮安府关梁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山阳县附郭。〉
南锁关 在府南一里
安乐关 在府西北三里。
柳淮关 在城东门外,即下关,去治三里。淮北关 ,在府北十里。
泾河关 在府南五十里。旧于河东坝设,禁私盐。今废。
淮北护盐关
草湾护盐关 :以上旧设。
赤岸护盐关 新设。以上“护盐关” ,各差千、百户一员,领侩手护送商盐。
云梯关 在府东海口,墩台十座,大河卫指挥一员、百户五员,领军五百八十名防守。
板闸关 在府北十五里。
八字桥 在府西北,二桥分跨市河。南桥宋之州桥;北桥曰“宜民” ,明成化六年重修。
三思桥 在谯楼前。宋名“谯门桥” ,元更今名。南市桥 在府西南。明正德十二年,纳粟指挥陈锱重修。
高公桥 在府西北
大圣桥 在府西,即宋孔市桥,又名“丰登桥。” 大圣堂在旁。
章马桥 在北门内
青龙桥 在城隍庙东
白虎桥 在青龙桥南
朱雀桥 在青龙桥旁
真武桥 在《小教场》西大街。
古山桥 在台山寺前
台山寺桥 在寺稍西
望仙桥 在驸马巷北。俗传孙卖鱼于此仙去。升仙桥 在天妃宫内,即吕祖试林灵素飞升处。旧误作“驸马街。”
《鸳鸯桥 》在驸马巷南。
史坝桥 在府西北
草桥 ,在西门内转西。
水关桥 一在西门外,一在北门外。
骆家桥 在府东北
通会桥 在西门外水关侧。
毕家桥 在北门内通水关。义官毕文德重建。通济桥 在南门外。
谷家桥 在东门内
梁皮桥 在东长街北,近北城。
鹤步桥 在刑部东
兴文桥 在县大门内
聚奎桥 在县西铜王巷中,旧名“铜王桥。” 方便桥 ,在水陆寺东。
长桥 在西门外,旧名仁济桥。《旧志》:西有桥三,曰楚望、迎恩、“清风。” 今废。以上旧城
清平桥 在大河卫东,明洪武十年创。
高桥 在南门内
香桥 在高桥东
小新桥 在大河卫南通流石闸口,明洪武九年建。
下闸桥 在大河卫东北。
东仁桥 在望洋门外,明洪武九年建。
西义桥 在览运门外。旧有楼覆于上,明宣德十年毁,是年重建。
便益桥 在西义桥东
旧板桥 在便益桥东北,通西运河,达礼字坝。以上新城。
罗家桥 在府西北三里罗家沟旧小沟,义民罗文振浚,建石桥三丈。
姜桥 在西义桥东南
杨家桥 在罗家桥西
菜桥 在杨家桥西
通津桥 在柳淮关厢,去府东北十里。
伏龙桥 在府东八十里奉国村。
羊寨石桥 在府一百里羊寨乡。
北沙石桥 在府东一百六十里北沙镇,今废。
以上乡镇
中路桥 在府东北十里,马逻港南。
广惠桥 、“常家桥。”
盐城县
清沟关 喻口关
盛魁桥 在儒学西十馀武。明嘉靖十七年,县丞胡鳌建。自是盐有登魁者,故名。
青云桥 在南门内
端平桥 在县治前三十馀步。一名“三思桥。” 直道桥 在县治南旧关王庙前。
凤凰桥 在县治西南二十武。旧传有凤凰集于此。
灵应桥 在城隍庙前
迎春桥 在县治东二百武。
谢家桥 在县治东南二百二十武。邑人张凤修。
永兴桥 在察院南,一名“澄清桥。”
中市桥 :在县治西南一百五十步。
新桥 在县治西南一百七十步。邑民刘均举重建。今圮。
开平桥 在千户所前
弥陀桥 在永宁寺西,今废。
米市桥 在县治北门内。明万历九年,知县杨瑞云创建。
登瀛桥 在西门外,邑民成咏重修。
通海桥 在北门外十里。
七里桥 在西门外七里,后更名“通济” ,今废。方桥 ,在冈门镇。一名“安福桥。”
马永桥 在冈门镇中
顺济桥 在冈门镇中西北。
通济桥 在伍祐场镇
永安桥 在新兴场
新河桥 在县治西五十里。邑民陈暕、陆宗同修,今圮。
仁和桥 :在西沙沟镇,邑民陈淑善修。
新杨浦桥 :在县治西一百二十里。
唐桥 :在县治西八十里。邑民陆宗修。
马家荡桥 在马家荡,邑民陈暕修。“升仙桥 ” 在清沟镇。
昌明桥 在县治西
清河县
北关 :按本邑旧无关税,马头巡检司额设巡检一员、司吏一名、弓兵二十名,以司讥盘。今弓兵裁存十名,仅以巡盐。而惠济祠与淮口大王庙前部差设有小关,商船自南而北者过淮关纳税,至此验票;船之自北而南者至此登号,抵关输税。以故往来商贾,称为“北关。”
王家营关 ,商货自南而北者,于淮关纳税,至此验票,谓之“验票关。”
张福口关 按本邑旧无关税,因河东闸座所在,例有部差稽查过关船料,先于口闸报单,名为“北关。” 后因河水南冲张福庄,刷成水口,北关部差尝就近稽巡南贩小商,防其潜渡漏税,侵渐移踞河北,更立小关,综核居民日用薪米。张福口水道既淤,商船不能飞渡。康熙二十八年,复于中河广济闸设立小关,查察商船。
《清河护盐关 》,《洪泽护盐关》。
霍山涧桥 在县南九十里。
平康桥 在县西
登瀛桥 在县东
西门桥 在县西三里
汤家涧桥 在县北六十里。
沙埠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有铺。
瓦子滩桥 在县东三十里。
石人沟桥 在县西十里。
爬泥荡桥 在县北七十里官亭镇南。
棠梨沟桥 在县北十里。
洪泽桥 在洪泽镇。《后汉书》“陈登庙祀于泗之洪泽桥” ,即此。久湮于水。
搭连沟桥 在娘子庄
凌家桥 在县西北十五里。
夏家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
中河浮桥 一在治东青龙庵。一在治西双金闸,一在王家营。以上三桥俱因新“凿中河,阻隔行路,商民胥困。土人好义者于各渡募造桥船,水涨则分船为渡,水涸则联船为桥,往来称便。” 《安东县》
护盐关 旧设石闸,后因议分黄导淮,奉文拆毁,以泄黄水入海。
化龙桥 在县东,为白鳝化龙处。太平桥 ,在县北一里。因近太平镇,故名。
绣衣桥 在县北一里。旧名“天宁桥。” 明洪武三年,知县朿贽建。因近陈御史居,更今名。
东市桥 在县东三百五十步。旧名“新桥。” 元季毁于兵,明洪武间建,更今名。
西市桥 在县北半里。明洪武年,训术金胜建。清平桥 在县西半里。旧名“迎宣桥” ,跨古大城西壕,元季毁。明洪武初,浚河通舟,更今名,后废。水关门桥 在县东北二里。
夏家口桥 在县北三十五里。
白洋河桥 在县东北九十里。
平望河桥 在县东北八十里。
盐场河桥 ,在县东北一百里,长乐巡司东南。遏蛮河桥 ,在县东北七十里。
兰墩河桥 在县东北四十里长乐南乡张家庄桥。
浮桥 在县北六十里。旧跨中涟河口,因河阔,架木浮水上,故名。今废为堰。
桃源县
三岔关 明时设关,有巡检司,查纳桅封。明末改移白洋河,今总河部院又题设巡检司于此。洋河关 ,今有小关,往来船只,报纳桅封。新桥 在县北十里。
通济桥 在县北六十里。
崇亭桥 在县东北六十里,与清河县界,石崇所建。明天启二十年,知县朱长庚建匾额于上。白龙桥 汤福新建,联云:“赤鲤湖分三界首;白龙桥对四隅头。” 即此。
孙家桥 毛家集有湖稍十五里,水浅无渡。孙九锡筑堤一道,桥九座。本府张奖曰:“德美行高。” 石板桥 ,在城北,通宿迁大道。
张泗冲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
赤鲤湖桥 在县北七十里。
崇河乡桥 在县北四十里。
迎恩桥 在县西北数十步。
五里桥 在县南五里
萧家桥 在县南五里
崔镇桥 在县西北二十二里。
通集桥 在县西半里
东门桥 :在城东门外。
沐阳县
泮桥 西南诸冈埠之水,泮池受之,故土人临池而为桥。惜东南无旋绕,又堪舆家所必究也。文峰桥 在南门外,直跨前河,旧有石甃,名“紫阳桥。” 明永乐四年建,后圮,每河涨溃,民人多病涉。崇祯四年,知县吴侣置木梁,改题“迎薰桥。”
皇清顺治十年,知县王国泰见桥当公署直冲,东迁。
数十武改题今名
迎恩桥 在县东里许,接诏之所,故名。明洪武八年,知县马希颜建。
来春桥 在县东十五里。旧为迎春之所。桑墟桥 ,在县北四十里。明洪武三年,知县冯益建。
朝宗桥 在县东八十里。以大湖在东,为众水所归,故名。明洪武三年,知县冯益重修。
窑沟桥 在县北二里。明宣德年间造。
蛤蜊沟桥 在县西四十里阴平镇西里许。《海州》
磨巷护盐关 旧设
虎西桥 在城西门外
水门桥 在西城坊,跨市河。明洪武二十四年,千户魏玉改为“水关。”
清宁桥 在敦化坊
西市桥 在阜民坊
东市桥 在敦化巷,跨市河。
沙坝桥 在城西二里。明洪武间建,跨蔷薇河。洪门桥 在城北里许。海潮上逆,河水下注之处,而往来人众,有争渡及走涉致溺者。明万历初,耆民雷大明倾赀产,又募得千金,当河起石壁五座,横巨木为梁,铺以厚木板,数月桥成,遂为南北通衢。明寿九十馀,临终跨鹤而去。后又有内监高公、山东耆民王氏,相继修葺。
九洪桥 在石湫镇,宋建,石刻俱存。
独树浦桥 在城北八里。
下坊桥 在城南五十里。明永乐十三年建。嘉靖三十五年,商人刘梓重修。
板浦镇桥 在城东南四十里,明洪武九年建。张家店桥 在城南一百三十里,明洪武间建。小伊河桥 在城东南六十里,明永乐元年建。青伊镇桥 在城西南九十里,明洪武间建。莞渎镇板桥 在城东南一百六十里。
赣榆县
紫阳桥 在城西门外一里,通玉带河。
厉坛桥 在城北一里
人济桥 在城西北隅通衢。明万历二十二年,道人阎世化等募建。
会潮桥 在城北十五里。旧名大石桥。知县樊兆程重建,改名“会潮。” 今仍旧。
潮河桥 :在城北三十五里。
石羊桥 在城北五十里。
柘汪桥 在城北五十里。
旦头桥 :在城北七十里。
青口桥 在城南十二里。
唐生口桥 在城南二十里。
朱稽桥 在城南二十里。
临洪桥 在城南六十里。
范家口桥 连三座,在城南三十里。
双树桥 连二座,在城南三十五里。
章埠墩桥 在城南五十里。
上庄桥 在城南七十里。
小河口桥 :在城南五十里。
浦南桥 在城南七十里。
浦北桥 在城南六十里。
卢家站桥 :在城南四十五里。
邳州
官湖桥 在城东六里
玉虹桥 旧名“沂水桥,州城西北一里。” 明洪武四年,判官裴玨所建,今改西南厢。冬水涸,架木梁,春夏涨,以舟渡。
南桥 在南门外
北桥 在北门外
西桥 在西门外
履旦桥 在城北二十里。明成化年建。
淇河桥 在州东南三十里。久废。
高桥 ,在州西北三十五里。久废。
黄家沟桥 在州东北十里。今废。
引河桥 ,去城十馀里。有泇口镇。
横沟桥 在州西北一百里。今废。
溜沟桥 在州东二十里,久废。
步云桥 即“五丈桥” ,在州西北四十里。
姜石桥 地石如姜,在州北一百二十里。登龙桥 旧名“石桥”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营河桥 ,在州北九十里泇口集东。明嘉靖年建。
宿迁县
上口桥 在县南十里。明永乐间民苏原建。小河口桥 在县南十里。明永乐间刘清逋建。广济桥 在旧治北一里。明永乐元年孟义建。弘治七年刘奉重修。嘉靖年苏民、施瑞重修。坡石桥 在围田湖。
朝阳桥 在县南三里
拱辰桥 在县北四里
迎恩桥 在县西四里
化龙桥 在旧儒学东
汇征桥 在红桥东
红桥 在汇征桥西
惠政桥 在县前右街。明万历四年,知县喻文伟建。
通贤桥 在县东抚绥坊下,知县喻文伟建。“灵杰桥 ” 在楚王祠前。
睢阳县
白龙桥 在县南二里
余家桥 在县东二里
通济桥 在县北关外
永惠桥 在县北关外
化龙桥 在学门西
邵公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邵公输财建,故名。吕公桥 ,在县南二十里。石桥
戚家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
姜家桥 在县东十五里。
通水桥 在县内各巷口,共桥五座。明万历十三年,知县申其学重修。
青云桥 在学前,长十馀丈,直接“城头。” 教谕孙大经建。
淮安府封建考 通志府志合载
夏
邳 ,夏时封国,今邳州。
周
莒子 、嬴姓,武王封少昊之后,兹《舆期》于莒,其东境即今赣榆县。
郯子 ,巳姓,少皞氏之裔。武王封之,为鲁附庸,《春秋》“郯子来朝” 是也。今沭阳地。
《鄫子 》春秋时附庸于郯。今睢宁县地。
秦
“楚王 ” 二世时秦嘉立景驹为楚王,在下邳,今邳州。
汉
楚元王交 ,高祖同父弟。与萧、曹等俱从攻战,封文信君。汉六年,既废楚王韩信,分其地立为楚王,王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二十三年薨,至宣帝时,国除。
上邳侯郢客 ,楚元王子。高后二年封,文帝元年,封为楚王,国除。
睢宁侯定国 ,江都易王非子。元朔元年封。元鼎五年,坐《酹金》免,国除。今睢宁县。
彭侯偃 ,城阳王顷子。元狩元年封。五年,坐《酹金》免,国除。今淮安、赣榆、海州地。
淮陵侯喜 ,《广川》惠王子。武帝时封,坐酹金免。淮陵,汉属临淮,今淮安府。
父城侯光 ,城阳顷王子。武帝封,坐酹金免。父城,汉属东海。
东淮侯类 ,城阳顷王子。元狩元年封。五年,坐《酹金》,国除。东淮,汉属东海。
东阳侯弘 ,清河纲王子。宣帝本始开封。汉东阳属临淮,今淮安属地。以上封同姓诸王侯。楚王韩信 ,淮阴人,汉王以为大将军,灭楚,封齐王,徙都下邳。坐擅发兵,废为淮阴侯。高祖十一年,吕后诛信,国除。
东阳侯张相如 ,高祖六年为中大夫,以击陈豨功,十一年封。三传至强,无后,国除。汉东阳属临淮,今淮安府。
《睢宁侯张广国 ,张耳》元孙,武帝建元时封,今睢宁县。
术阳侯越建德 ,汉武帝元鼎四年封。五年,有罪,国除。《汉志》注:“术阳在下邳。”
了侯毕取 。汉武帝元鼎六年,以南越将降封了侯,在下邳。
“扶德侯马宫 ” ,《平帝元始》元年以大司徒封地在今赣榆县,以土封异姓诸王侯。
山阳公荆 ,《光武子》。建武十五年封,十七年进爵为广陵王。后有罪自杀,子孙降为侯。
下邳惠王衍 ,明帝子。永明十五年封。章帝即位,以临郡及九江之锺离、东城、历阳、全椒合十七县益下邳国。衍立五十四年薨。三传至宜,无后,国除。
晋
《下邳献王晃 》,字子明。武帝受禅封。咸宁六年薨,追赠太傅。
《睢宁公》王祥 ,字休征,今睢宁县。
宋
齐王 顺帝三年三月封太傅萧道成为齐公,四月进封为齐王。兰陵、东海、山阳皆其封地。《宋》
下邳公冉。子雍 ,真宗咸平三年封。
明
沭阳伯金濂 ,永乐朝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山阳人。
淮安侯华《云龙 》定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