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89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百九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九十一卷目录
临江府部汇考一
临江府建置沿革考
临江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临江府星野考
临江府山川考
职方典第八百九十一卷
临江府部汇考一
临江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为吴越地。战国属楚,逮秦灭楚,遂分属九江郡。汉析九江为淮南,又析淮南为豫章郡。新淦地即属豫章,为都尉治所。新喻地隶豫章之宜春,清江地亦属豫章之建城。东汉新淦、清江、新喻地属如故。三国吴仍属建城、豫章,而新喻改隶安成郡。晋平吴,割安成郡属荆州,清江、新淦仍属如旧。宋、齐、梁、陈因之。隋改属洪州,又为庐陵郡。唐仍隶洪州,其新淦、新喻地分属吉州、袁州、吴州,析置不一。南唐始以萧滩镇为清江县,仍隶洪州,而馀邑分隶如前云。宋以清江地建临江军,郡名至此始见,盖从转运使张鉴之请也。遂并吉之新淦,袁之新喻,俱隶之。元置临江路。明改为临江府,属江西布“政司。” 领县四
皇清因之,领县四:
清江县:〈附郭。〉
汉地,属豫章之建城。东汉属如故。三国吴仍属建城。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属建城如故。宋、齐、梁、陈因之。隋开皇九年,地改属洪州。唐武德五年,以改建城为高安,置靖州。七年,又改筠州。八年废,仍隶洪州。后唐属吴洪州之高安。南唐天福五年,李氏篡吴,明年,以萧滩镇为县,仍隶洪州。保大十年,置筠州,清江隶焉。宋淳化三年,建临江军,县附郭与今同。元属临江路。明属临江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五十三里。
新淦县
汉地属豫章。东汉仍属豫章。永元以后,分置石阳巴丘县,即今峡江地。三国因之。晋因之。宋、齐、梁、陈属如故。隋并入石阳巴丘县地,属庐陵郡。唐属吉州。后唐属吴吉州。南唐吉州。宋隶临江军。元隶临江路,升县为州。明复为县,属临江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二十七里。
峡江县
东汉永元之间,分新淦置石阳、巴丘县,即今峡江地。隋新淦并入石阳、巴丘县,地,属庐陵。明嘉靖五年,从郡守钱琦之请,析新淦之南置,即古石阳、巴丘地,属临江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七十六里。
新喻县
汉地,属豫章之宜春。东汉如故。三国吴宝鼎三年,始置县,隶安成郡。晋割吴安成郡属荆州。宋、齐、梁、陈因之。隋开皇中,因废安成郡,遂废县入吴平,属豫章。十年,又废吴平入宜春。十八年,置袁州,其地又属袁州。唐初,仍属袁州,继析县置西南吴州,寻废,改为县。南唐属袁州。宋隶临江军。元属临江路,升县为州。明复为县,属临江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六十七里。
临江府疆域考 通志
临江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南昌府丰城县界八十里。
西至袁州府分宜县界七十里。
南至吉安府吉水县界,一百七十里。
北至瑞州府高安县界九十里。
自府至省城二百二十里。至
京师五千二百三十五里。
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里。《清江县》。
清江,附邑也。东至南昌府丰城县界八十里,西至新喻县界五十三里。
南至新淦县界,二十五里。
北至瑞州府高安县界二十里。
东西广一百三十三里,南北袤四十五里。《新淦县》:
府南六十里为“新淦” ,东至抚州府乐安县界九十里。
西至新喻县界三十里
南至峡江县界,四十里。
北至清江县界,四十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峡江县
府南一百三十里为“峡江” ,东至广信府永丰县界四十里。
西至新淦县界三十里
南至吉安府吉水县界,四十里。
北至新喻县界八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新喻县
府西一百二十里为“新喻。” 东至清江县界八十里。
西至袁州府分宜县界五十里。
南至吉安府庐陵县界七十里。
北至瑞州府高安县界八十里。
东西广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形胜附
本府。〈清江县附郭。〉
南唐吴鸾议当南粤、虔、吉舟车四会之冲,《图经》“阁皂玉笥为镇山。”
未魏知古诗:“碧嶂清江。”
新淦县 “玉笥、玉涧、《选胜》宜游” 、萸冈、桂湖,至今不改。
峡江县 石洞当水口之冲,玉笥总仙坛之会。新喻县 北有蒙山,南临渝水。
临江府星野考 通志
府属总
《后汉书天文志》:“玉衡,斗九星也,第六星主扬州,常以五巳日候之,乙巳为豫章。”
蔡邕《月令章》:“自斗六度至须女二度,谓之星纪,吴越分野。”
魏太史令陈卓曰:“豫章入斗十度。”
《晋书天文志》:“豫章入斗十度。”
《一统志》:临江、袁州、南安俱斗四度。
临江府山川考一 通志
本府。〈清江县附郭。〉
章山 在府治西偏。晋有罗浮道人章昉修真于此,故名。又曰富寿冈。宋宣和中,太守汪师心修郡圃,得碑石于池中,始知古名“富寿。”
瑞筠山 在府城南二里。唐欧阳处士董宅。丛生瑞竹,色烂如银,故名“瑞筠山。”
皇清康熙二年,参议施闰章建亭山左,既成,产紫芝。
数十本。因《赋诗纪事》,以“紫芝” 名亭,改山曰《紫芝山》。
龙冈山 :在府城西南十里。旧传:有赤土如环者二,若龙眼状。掘出则雨,雨过如初。
云谷山 :在府城东北二十五里。
紫淦山 在府城东四十里。《寰宇记》作“紫金” ,以石色紫翠,淦水经其下,作金色,故名。
栖梧山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有太平、玉虚二观,及灵芽丹井、青蚨塘、蟾蜍谷、葛峰著竹崖、真君泉、圣水亭,故云。
黄冈山 在府城西南三十五里。有仙女塔。东晋王长史遇仙女张丽英栖梧山,没葬此。夏山 在府城东北六十里。上有石潭,其流可灌田数百亩。
银嶂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石色如银。
阁皂山 在府城东四十里。形如阁,色如皂,《道书》以为“第三十三福地。” 汉张道陵、晋丁令威、葛孝先修炼于此。有宫曰崇真潭,曰投龙塘、曰九龙泉、曰漱玉池、曰磨剑山中有灵仙馆,山北有
高峰为“丁真人坛” ,唐、宋时宫观甚胜,碑记题咏颇多。自后迭修迭毁,散佚略尽。
金凤洲 在府治文明门对岸。形如凤。古谶云:“金凤洲圆丞相出” 是也。宋黎立武,有金凤书院,今废。有来凤亭其上。
万硕洲 在府城南十里。上有柑园最盛。其地则清江、新淦各隶其半也。
清江 在府南五里。袁赣合流为清江。宋罗知古诗:“层层碧嶂来无尽,滚滚清江远莫追。” 于是有“清江” “碧嶂” 之名。自固本堤成,二水东下,壅不得泄,直啮西岸。沿江由清碧桥而上,至清波门,石砌及街俱摧圮,渡以木栈。宋郡守赵希恺、潘冈中、赵师吕元、李倜、明戴瑶、尚缙、吴叙相继甃筑,民始赖之。
太平江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出蒙山之阳,经华阳江会袁江入赣。
萧水 在府城西五里,又名小阳水。源出栖梧山及乌塘,合流而为萧水,中有滩曰“萧滩” ,亦曰“萧洲” ,下流至南昌府境入江。
淦水 ,源出茂村离乡岭,经紫淦山至清江镇会蛇溪水入赣江。
小皋水 在府西南十里,合袁水入于赣江。按:《水经》云:“泸溪水合小皋,经袁州。” 其源颇远。旧《志》云:“县西南十里” ,未详。
萧滩 在府治,滩以萧水得名。梁武帝南幸,曾驻此水,又呼“判官滩。”
蛇溪 在府城东。其源自永泰下五里,分江水为溪,三十里复与江流合,此即铜锣江水也。昔时春夏水泛,弥数十里,民不可田。宋淳熙初,部使者筑堤捍之,患始息。明成化末,赣水暴至,径北冲蛇溪,遂成大江,田上没入几千百亩。嘉靖,参政陈大宾、知府徐灏先后议塞,不果。议者谓:“塞铜锣江,俾江水尽经府前,入大” 江,则贾舶通,生理蕃,祗候便,官民省,且与形家诸吉合。然水深广矣,又驶挟山拒河,万牛不力,计将安出?况鸠众移粟,括金问藏,非铢锱之较而旬月之积也。又谓“塞不善”
沉香溪 在府城北,即阁山水也。阁山左界水,会淦水至镇入江。右界水出沉香溪,南流,又东折至丰城界小江口入江。
虎跑泉 在府城东南。唐鲁孝子庐墓,感虎得泉,故名。
新淦县
东山 在县东二里,有永寿寺。宋刘次庄卜筑,前为堂斲池,名戏鱼池,自号戏鱼翁。下有练中丞宅。
秋山 ,在县东五十里。有苏令祠。陈永定中,苏为巴丘令。
丰城山 ,在县东五十里。旧名“百丈山” ,唐天宝六载改今名。
尚乐山 在县东六十里。上有宋武帝庙、秃女冈、皇后陂、六尺源、罗公坑、三百陂诸踪。
湓峰山 在县东六十里。其山环拥十二峰,有王郭、浮丘三仙坛。
石屋山 ,在县东北七十馀里。有石岩如屋,广三丈,中有石山。
刻木山 在县南十里。下有孝子刻木庙。伏泉山 ,在县东七十里。上有泉,飞空而下,皎然而素。旧名“石泉山” ,亦唐天宝中改。
秀峰山 在县南二十里,有双峰、席帽峰。小庐山 ,在县北六十里,上有石池、马迹、印石,飞瀑四注。
峡山 在县南十里,有雾峰祠,祈祷辄应。凤凰山 一在县迎春门外。一在县北五里岳庙前。
枫冈山 在县南十里,对学宫挹秀门,有枫冈寨,唐末彭玕拒杨行密于此。
大罗山 ,在县南三十二里。出云则雨,下有甘泉,岁旱则人汲泉以祷。
安山 ,在县南六十里。上有陈岳阳王祠墓。仙女峰 ,在县东南七十里。唐时李氏女得道于此,乡人为立庙于峰顶。
葛仙峰 ,在县西二十里。上有葛洪丹灶及祠宇。
绵峰 在县南二十里。上有黄蘗馆,一名黄蘗山。唐权载之有《黄蘗馆遇雨诗》。
天柱峰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两峰并起,名“大天柱峰” 、“小天柱峰。”
梅仙峰 ,在县东四十五里。有梅、栾、邓、叶四仙祠,山下有白竹寺。
玉华峰 ,在县北三十五里,对山有“著棋峰” 相
传为浮丘修炼之地。又云“王、郭二仙著棋处。” 东皂岭 ,在县东十五里,一名玉华峰。
茱萸冈 在县北五里。上产茱萸。
大洋洲 :在县西北四十里许。有英祐侯萧公祠。
湄湘水 在县南一里。自东三十里高岭发源,经惠政桥入贛江。泥江水 ,一名“沂溪” ,在县南十里,源出乐安县,西北流入于清江。
金水 在县北六十里小庐山。西经庐陂,西流出石口,入于贛江。蓝陂水 ,在县西八里,源出百丈峰下芦溪,至黄荆渡入江。
逆溪水 在县西十里,出源头,经南坑湖田桥入江。
桂湖 在县南挹秀门外。明万历戊申,县令朱邦祯以水势径泄惠政桥于学泮,漫无关锁,率民开浚,绕迎春门,循秀峰学泮而出,名玉带水。玉涧 在县南七十里,源出玉笥山,回互纡曲,号三十六涧。宋朱熹诗:“独抱瑶琴过玉溪,朗然清夜月明时。如今已是无心客,却怕山前荷蒉知。”
秀溪 在县东北二十里,达于江。宋曾宏迪尝请御书“秀溪” 二字,刻石其上。
莲花潭 在县南三十里。潭畔有巨石,状如莲花。
读书潭 在县西南十里。唐卢肇读书锺山,尝扁舟溯洄,寓居潭上。
鼎泉 ,出县南鼎峰之上,为瀑布下注,数十里外皆见焉。
刘仙井 在县南一十里。旧传仙人刘守真炼丹井,其泉清甘,病者饮之可愈。
九星井 在县治内。相传斲井时,泉涌出,有浮沤若九星隐映其中。
峡江县
凤凰山 :在县城基跨之。
铁雷山 ,在县北三里,即古巴丘镇山。
“石洞山 ” 有狮象石。明解缙游此,留四十日。李中有诗。
安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有陈岳阳王墓及庙。《记》云:“岳阳王墓在玉笥乡馆头安山。”
玉笥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道书》以为第十七洞天曰“大秀法乐之天” ,郁木为第八福地。旧名群玉峰。汉武帝时,尝降玉笥于山,故名。汉梅福及晋郭桂伦、彭真一、袁景立、梁杜昙永、萧子云皆尝学道于此。有峰三十二、坛二十四、洞六十二,亭十一、泉五,池七,潭一、石四,井四,坞二,宅二,岩四,祠一。其他名胜,不可悉纪。
都督岭 在县西七里。相传周瑜屯兵于此。旧有相公祠,今废。
亭头水 在县西三里。源出七里洞,环城北,经新田大安桥入峡。
堰水 ,在县北二十里,合新喻界头水,东流入清江,一名乌口堰。旧《志》作“沤。”
黄金水 在县南三十里。自新喻界东流,入断金乡九十里入峡。昔有人穷水源,得黄金珠数升,即此处,故名黄金江。
踏石水 在县,自吉水界巷里流经员岭、黄金江入峡。有大石亘江中,石有足迹,深寸许,世传“张果老迹。”
新喻县
虎瞰山 在县治之南。势如虎踞,俯瞰渝水。旧有临梁馆,废为学宫。下为虎瞰岩,有二泉如目,曰“虎瞰泉。”
云岑山 在县治后,有阁,旧名镇远楼。邑人傅鹗有《记》。
玉几山 县后。上有山如几,故名。山巅有亭,旁一小阜,方正砥平,呼为“印台。”
钟山 在县西六十里。裴子野《宋略》云:“永嘉元年,庐陵洪水有钟自山峡流出,验铭,乃是秦时乐器山,以此得名。” 《安成记》云:“钟山临水阻峻,春夏湍洑涌沸,喷上白沙如米,两岸各九十馀里,名曰米沙” ,以之候岁。若一岸偏饶,则其方丰穰,地与分宜接界。《寰宇记》所谓“水南曰南钟山,水北曰北钟山” 也。隋时,欲于新喻设钟山府。其名本此。山下有《卢肇读书台》。
铜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山产铜矿,唐大历后置官场。宋平南唐,罢。
玛瑙山 ,在县北六十里蒙山之右。有雷祠、浮丘、王郭三仙坛。
东山 ,在县北四十五里。上有广教洞,虚敞如
“室’者八九石乳所溜,作钟磬花木蚪龙之状。石壁多宋、元题咏,剥落不可读。
鼎山 在县南五十里。顶有泉,常不竭。泉旁寺曰“顶泉” ,睦宦之水出焉。宋尚书谢谔读书其中,相传有野猿听讲。
三山 在县南三十里,三峰并峙。宋进士陈大猷居此,乃尧咨兄弟之裔。明陈纶有读书阁在其下,名“三山书阁。”
贞华山 ,在县南三十里,一名萨阳山。形如火,邑多火灾,土人立北极庙于其上。
蒙山 ,在县北七十里。巉岩插天,上有天云标、月光峰、弹子岭。
蟠龙山 在县北十里。自仰天冈至此,山势蜿蜒如龙蟠,石泉清冷,可溉田数千顷,上有古刹。石梅峰 在县东三十里,上有双巨石,俗呼“丫髻冈。” 岭上有雷祠,峰下为何神童墓。
白梅峰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山出猴笋,亦呼猴竹岭。上有习凿齿庙。明詹事习嘉言、庶吉士习侃家其下,云即凿齿后也。
吟峰 在县北四十里。宋初吴鸾与弟凤吟啸其上,山以此得名,有亭曰“啸亭” ,泉曰“啸泉。” 石门峰 ,在县北五十里。三峰秀耸,巨石对峙如门。峰。北有赐护台、紫云寺、吴将军庙,明梁寅读书于此。
玚冈 在县东三十里。《纪胜》云:“江西有小白花,玉洁幽香,土人以为玚花。县东有玚冈,多此花也。” 按:此花即今山矾。
仰天冈 在县西北十五里。上有仰山祠,祠前有仰天池,泉甘,岁旱不竭。山半有石梁,跨属绝壁,可渡,号“仙人桥。”
曹王洞 在县。王,不知何时人,尝驻军此山,有跃马石迹,洞广数丈,相传有龙居、灵隐寺、道明禅师塔皆在焉。明梁寅尝读书讲学于此,著有《蒙山赋》及诗。
喻水 在县,一名“秀水。” 其源出袁州萍乡之卢溪,经新喻达于贛江。睦宦水 ,在县南二里,源出鼎山,北流三十里入渝水。
距河水 在县东北,出袁州分宜之洞村,有两源,一涂塘,一龙塘,合距村南三十里,经过济桥,合渝水,滩峻多石,舟楫难通,故县治迁于虎瞰之旁。其水秋后产白鱼,甚美。
板陂水 在县,自分宜之崇法院东流过界首,入县江。《寰宇记》所谓“五浪” 者,即江口之合流处也。
醴泉 在县西三十里。宋黄太史庭坚尝饮之而甘,曰:“昔张又新、陆鸿渐辈不及知也。” 因题其旁石柱曰“醴乳。” 县有醴泉铺,以此名。
凤凰池 在凤凰门外数步,深广不数尺,四时汲取不竭,水清且甘。旧时有凤凰浴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