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993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百九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九十三卷目录
绍兴府部汇考十一
绍兴府古迹考〈陵墓附〉
职方典第九百九十三卷
绍兴府部汇考十一
绍兴府古迹考 府志
本府。〈山阴、会稽二县附郭。〉
灵台 在龟山
《东武亭 》在龟山,以山自《东武》飞来也。
候轩亭 唐观察使李绅建。
兼山亭 在蕺山巅。明嘉靖十五年建。
西楼 在西山
修竹楼 宋时王英孙监簿所构,与秦望山相对。
星宿阁 在卧龙山麓,城隍庙西偏。
沈氏园 在禹迹寺南,宋时池台绝盛。
许元度宅 即今大能仁寺址。晋许询父旼,从元帝过江,迁会稽内史,因居焉。
唐少卿宅 在新河坊。宋宣和中,为鸿胪少卿唐翊宅,一术士善相宅。至少卿宅,夜登屋卧视,云:“此宅前开门则出两府,后开门则出台谏。” 而所应者非本宗。后建炎四年,高宗驻跸于越,凡空第皆给百官寓止。礼部尚书谢任伯寓此宅,拜参知政事,中使宣召,开前门赴都堂治事。上虞丞娄寅亮与唐为姻家,暂假投检,奏封章乞立嗣,中旨除监察御史,开后门诣台供职,其言皆验。
王奇宅 在府东南槿木巷。
陈大夫宅 在府东南四、五里许。
郭骠骑宅 在府东四里许。晋郭伟所居,今禹迹寺是。
江护军宅 在都赐里,今名“都泗。”
张志和宅 唐张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赵宗万宅 在照水坊。
《北馆书苑 》:“王右军为会稽守,子敬出戏,见北馆新垩土壁,白净可爱,取扫帚沾泥汁中,书壁为方丈字,晻暧斐亹,极有好势,观者成市。” “五云梅舍 ” ,未详所载。
《王右军别业 》,今“戒珠寺” 是也。羲之别业,有“养鹅池” 、“洗砚池” 、“题扇桥。”
望乌台 越王入吴,有丹乌夹王而飞,起“望乌台” ,以表其瑞。
《贺台 长》,湖山之西岭。
斩将台 在涂山东。禹会诸侯,防风氏后至,以其人长筑台斩之。
驾台 周六百步,今安城里。
浴龙宫 在迎恩门外虹桥北。宋理宗童时浴于此河,因名。
金堂玉室 ,许迈尝遗王右军书,“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
双阙 《旧经》云:“城北门外双木阙,夹道阙楼内有筑土,汉时载长安土以为阙也。” 《水经注》:“越事吴,故北其门,以东为右,西为左也。” 故双阙在北门外,阙外百步有雷门,门楼两层,勾践所造,时有越之旧木矣。州郡馆宇,屋之大瓦,亦多是越时故物。
白楼亭 在常禧门外,附城起,今有白楼堰焉。柯亭 ,汉时名。“高迁亭” ,在府城西三十里。兰亭 ,在府城西南二十七里。勾践种兰渚田,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与同志四十二人修禊于此。
兰亭书院 在天章寺前。明嘉靖二十七年,移兰亭曲水于其地,今所谓“兰亭” 是也。
“适南” 亭 在梅山顶,宋熙宁中筑。
《蜀山草堂 》在蜀山。
“小隐园 ” 在府城西南镜湖中侯山上,四面皆水。
孔车骑宅 ,在府城西南三里。晋孔愉初以讨华轶功,封馀不亭侯,授车骑将军。及为会稽,三年,营山阴湖南山下数亩地为宅。
“施肩吾宅 ” ,未详其处。
陆放翁宅 宋宝谟阁待制陆游所居,在三山,地名“西村。”
“朱山人别业 ” ,未详所在。
《书巢 》,宋陆游读书处也。
离台 ,“在府城东南二里,周五百六十步,今淮阳里丘。”
中宿台 ,又作“中指台” ,周六百馀步,今高平里丘。
宴台 在府城东南
呼鹰台 在石姥山。相传有异人登岩呼鹰,鹰即下挥即去。
“陶朱公钓台 ” 在城南。
松花坛 在云门,唐大历中建。
美人宫 在府城东五里。周五百九十步。陆门二,水门一。今北坛利里丘土城,勾践所习教美女西施、郑旦宫台也。
冰室 在县东郭外三里。
《王子敬山亭 》在云门山。
《皇甫秀才山,亭 近方干墅》。
光风亭 在城东二百里。
“镜光亭 ” 未详所在。
“飞翼亭 ” 在龙山之巅。
智永禅师书阁 在云门寺。
《辨才香阁 》在云门寺。
《王处士草堂 》未详所在。
“齐抗书堂 ” 在石伞峰下,唐丞相齐抗所筑。“蘸碧轩 ” 在镜湖上。
齐氏家园 在府城东少微山。山甚小而近湖。齐祖之分司东归,遂家焉。
昌园 在府城东南二十里,有梅万馀株,花时雪色可爱,芳香闻数里。
“郑太尉宅 ” 汉郑弘所居,在若耶溪侧。
何骠骑宅 在府城东南七十里。晋何充尝为会稽内史,居于此。
谢敷宅 在五云门外一里。
何子平宅 在东土乡。子平,宋海虞令,有孝行。何中令宅 ,在秦望山下,齐何引,仕至中书令。孔稚圭宅 ,在府城东南三十里,地名“尚书坞。” 张彪宅 ,在若耶山。
贺监宅 在五云门外,一名“道士庄。” 唐贺知章以秘书监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
徐季海宅 在五云桥东。
严长史宅 在东鉴湖,唐严维所居。
秦隐君宅 唐秦系所居,在若耶溪上。
义门 在平水、云门之间,有裘氏义门,自齐、梁以来七百馀年无异爨。宋大中祥符四年,旌其门闾。元至元末,始毁于兵,而族亦渐陵替矣。王大令《笔仓 》在五云山显圣寺后。
《鹊巢 》唐时有僧,栖止秦望山长松上,号“鹊巢和尚。”
萧山县
越王台 在越城
吴越两山亭 在北干山玉顶峰。宋景德四年,令杜守一建。
《丽句亭 》唐处士秦系所作,在秦君里,一在嵊剡中里。
会景亭 在溪口寺
临江亭 旧在西兴镇,久废。正德末,知县伍希周裁革税课局,更建。
一览亭 在石岩山。嘉靖十一年,知府洪珠建。玩江楼 在县西十里西兴渡口,久废。弘治十年,知县邹鲁重建,改名“镇海楼。”
“《江声》草堂 ” 在西兴镇。
许询园 在北干山下。询尝登永兴县西山,筑室其上,萧然自放,乃号其岫为“萧山。”
江文通宅 在县东北一百三十步。
《荷担僧宅 》在《来苏乡》。
厉大资宅 在许贤乡
诸暨县
灵女台 在县东北
范蠡坛 在县南九里。有陶朱公祠。
芝山亭 在县西南三里,唐天宝中建。其山多芝草。
龟山亭 在县东二里放生湖中,郭密之建。“浣溪亭 ” 在浣溪。
梁武帝“读书堂 ” “在永福寺” ,有砚水井。
“碧莲堂 ” ,在永庆院,宋杨次公飞白书额三大字。
琉璃轩 “在上省院。”
逍遥斋 “宋吴处厚有记。”
范蠡宅 在长山侧,今为翠峰寺,山后有“陶朱井。”
馀姚县
“祭忠台 ” 在龙泉山绝顶,台即岩石也。《明正统》
间,刘球死狱中,邑人设鸡酒祭之,因名其陈俎之石曰《祭忠台》。
雩咏亭 ,在秘图湖北,元越帅刘仁本建。更好亭 在龙泉寺后。宋高宗尝幸寺,登此望风物,诧曰:“更好亭。”
鹿亭 在四明山,梁孔祐遗迹。
唤仙阁 在龙泉山。本王安石“唤取仙人来住此” 之句。
中天阁 在龙泉山之半,取方于“中天气爽星河近” 之句。
养亲堂 ,晋右卫将军虞潭东归起堂,为养亲之所。
世友堂 在烛溪湖西北。雪斋孙不朋,居烛湖上,安贫乐道,终身不愿仕,有古人之节。三子应求、应符、应时,皆以文学知名。兄弟相友爱,卉衣草食,厚薄必均。应符之子崇缉先志,嘉定甲戌为新堂,名曰“世友” ,合膳同室,期永不替。
“樊榭 ” 在四明山,汉樊夫人遗迹。
虞国宅 在江之南,其北正直龙泉山。国汉日南太守。旧《志》云:“宅今为百官仓,即双雁送国归处。” 初号西虞,以兄零陵太守光居县东,称东虞也。
黄昌宅 在黄桥南。昌仕汉为大司农,又云“居近学宫。”
虞国墅 在罗壁山,襟带溪山,表里畴苑岩囿,大势具体金谷。郗太宰遍游诸境,栖情此地,每至良辰,携子游憩。后以司空临郡,遂卜居之。贺墅 在云楼乡,晋贺循所居。
日门馆 在太平。梁杜景产寓馆也。《陶弘景碑》:“吴郡杜征君,构宇太平之东,结架菁山之北,爰以幽奇,别就基址,栖集有道,多历岁年。” 石田山房 ,在四明山祠宇观旁,元毛道士永贞所筑。菖蒲、河车、芝草、苍耳,随采而足,故曰石田。同时薛毅夫乐其幽胜,亦同隐焉。
上虞县
葛洪钓台 在十二都。高数丈,枕山麓,下瞰深潭,水流为双溪。
陶弘景钓台 ,皆山岩石,其山皆名钓台山。王弘之钓台 ,在兰芎山。《宋王弘之传》:“性好钓,上虞江有三石头,弘之尝垂纶于此。” 人问:“‘得鱼卖否’?答曰:‘钓自不得,得亦不卖’。”
《适越亭 》在昼锦门外。
湖心亭 在西溪湖之阳,久圮废。明万历十二年,知县朱雍藩以复西溪湖,乃构“子来亭” 于其侧。
虚籁亭 在县西南八里,宋杜思恭建。
迎山阁 在县治内
《不碍云山堂 》在县城中。宋时中训郎陈策读书之所。
怀谢轩 宋绍兴初,令张彦声建。
“始宁园 在东山下,谢灵运所栖止也。” 《宋书》本传:“灵运出为永嘉太守,称疾去职。父祖葬始宁,有故宅及墅,遂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
孟尝宅 在县南二十三步,有孟宅桥。尝汉合浦太守。又东一里有还珠门,取珠还合浦之义。谢太傅宅 在东山。《晋书》本传:谢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 《晋阳秋》:“谢安石家于上虞县,优游山林六七年,后人谓即国庆院址。” 是有东西二眺亭、洗屐池、蔷薇洞、白云、“《明月二堂遗迹》。
“谢车骑宅 ” ,《水经注》:“浦阳江自嶀山东北迳太康湖,车骑将军谢元田居所在。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曲起楼,楼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人号为桐亭楼。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芦人渔子,汎滥满焉。湖中筑路,东出趣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云,垂檐带空,俯眺平烟,杳然在下,水陆宁宴” ,足为避地之乡矣。
《顾墅 》梁顾欢授学之处。
凝虚馆 在县簿厅侧
嵊县
挟溪亭 在剡山顶圆超寺,尽得溪山之胜,旁有“俯山堂” ,下瞰群山。
翠寒亭 在剡山惠安寺。明弘治中,僧广达建,即高坡为台。
戴溪亭 在望仙门外,宋知县事姜仲开建。佳水清濡,芊林古渡,蔚茂平远,尽入临眺。后改名“兴尽。” 今复旧名。
嵊亭 在嵊山下。《水经注》:“江水北迳嵊山,山下有亭,其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浓平净。” 《十道志》:“自剡至北溪,溪流湍险,商客往来,皆以装束。” 杨黄门埭亭,《水经注》:“白鹿山北湖塘上旧有亭。吴黄门郎杨裒明居于弘训里,太守张景数往造焉,使开渎作埭,埭之西作亭,亭埭皆以杨为名。孙恩作贼,从海来。杨亭被烧,后” 复修立,厥名犹存。
王右军书楼 在金庭山金庭观之西北。舣云楼 在东曦门外,旧访戴驿之南。宋嘉定八年知县史安之建,下俯清流,前对叠嶂。半仙楼 在望仙门外。
藏书楼 在县西三十里东湖山。元处士张爚建。今遗址在。
归鸿阁 在县北三里黄土岭。宋治平三年建,旁有“归云亭。”
隐天阁 在下鹿苑寺
“李绅书堂 ” 在龙藏寺侧。
“接山堂 ” 在上鹿苑寺。
玉峰堂 在明心寺东。宋庆元中,翰林学士高文虎作。内有“秀堂” 、“藏书寮、雪庐。”
王右军宅 ,在金庭山。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后舍读书楼为观,即金庭观。观之东庑有右军像及墨沼鹅池在焉。戴安道宅 ,在桃源乡。乡有戴村,村多戴姓者。《世说》:郄超每闻欲高尚隐退者,辄为办百万资,并为造立居宇。在剡为戴公起宅,甚精整。戴始往旧居,与所亲书曰:“近至剡如官舍。”
阮肇宅 在县南十里,即今“阮公庙。”
太平馆 ,《南史》:“褚伯玉居剡中,齐高帝诏吴、会二郡以礼迎遣,辞病归,乃敕于剡西白山立太平馆居之。孔稚圭从其受道,于馆侧立碑。” 《宋书》:“伯玉隐身求志,居剡县瀑布上,常处一楼,卒葬楼前。” 今西白山有瀑布泉。
王翁信旧居
王公别业 ,唐王绪居剡,一名“王绪” ,旧居新昌县。
《任公子钓台 》在南安山,半壁矶石也。
“爱山亭 ” 在孟塘山。宋尚书黄度建。
来青楼 在县东陆家巷,宋参军吕嵘建。元末,刘诚意、吕不用读书于此。
黄氏山堂 在县南百步许。宋黄庭坚所居,中有“饱山阁” 、“老山楼” 、“得心亭。”
石氏山斋
小小斋 在县后,宋孝子吕升所居。又有“看秋楼” ,楼前古柏一株,自宋迄今尚存。
涉趣园 宋石茂诚所营,中有虚心庵、栖息轩、双清阁、可疑轩、松洞、桃洞殿、春径、散金径。王家园 在长潭。宋丞相王爚建。中有沂春亭、苍雪观、答春堂、闲远楼、石板街、松花石。
陵墓附
本府。〈山阴、会稽二县附郭。〉
夏禹陵 在会稽山西北五里。《越绝书》:“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及其王也,巡狩大越,因病亡死,葬会稽。” 《皇览》:禹冢在会稽山。自先秦古书帝王墓皆不称陵,陵之名实自汉始。《吴越春秋》:“禹命群臣曰:‘吾百岁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日无改亩’。” 《史记正义》又引《会稽旧记》云:禹葬茅山,有聚土平坛,人功所作,故谓之千人坛,独悬窆处不可亿知。《嘉泰志》:是山之东有陇,隐若剑脊,西向而下,下有窆石。或云此正葬处,疑未敢信。窆石之左,是为禹庙,背湖而南向。然则古之宫庙,固有依丘陇而立者。明嘉靖中,闽人郑善夫定在庙南可数十步许,知府南大吉信之,立石刻“大禹陵” 三大字,覆以亭,恐亦未足为据。而庙之建,则似起于无馀祀禹之日。《吴越春秋》:无馀从民所居,春秋祠禹墓于会稽,传世十馀。末君不能自立,转为编户,禹祀断绝千有馀年。有人生而言语,其语曰:“鸟兽呼,燕喋。” 燕喋,指天向禹墓曰:“我无馀,君之苗末,我方修前君祭,复我禹墓之祀,为民请福于天。” 众民悦喜,皆助奉禹祭,因共立以承越后复夏王之祭。宋建隆二年,诏先代帝王陵寝,令所属州县遣近户守视,其陵墓有隳毁者,亦加修葺。乾德四年,诏吴越立禹庙于会稽,置守陵五户长吏,春秋奉祀。绍兴元年,诏祀禹于越州。绍熙三年十月,修大禹陵庙。明洪武三“年,遣官访历代帝王陵寝,令各行省臣同诣所在,审视陵庙,并其图以进。浙江行省进《大禹陵庙图》。” 九年,令五百步之内,禁人樵采,设陵户二人,有司督近
陵人看守。每岁春秋致祭。
皇清康熙五十七年,遣官致祭。
周越王允常墓 在木客山。《水经注》:勾践都琅琊,欲移允常冢,冢中生分风,飞沙射人,人不能近。勾践谓不欲,遂止。
越王勾践墓 ,在府城南九里。《越绝书》:“独山大冢者,勾践自治以为冢,徙琅琊,冢不成,去县九里。” 今独山乃在城西三十五里。
勾践子墓 在夫山,《越绝书》:“夫山大冢,勾践庶子冢也。去县十五里。”
陈音墓 在陈音山
灼龟公墓 在府城南一里。《越绝书》:“大冢者,勾践客秦伊,善灼龟者冢也。” 因冢乃名秦伊山。《十道志》:在龟山下。
若耶大冢 ,《越绝书》:“勾践葬先君夫镡冢也。” 文种墓 在卧龙山北麓。《舆地志》:“潮水至越山,失其尸。” 今缺处是也。
汉薄父墓 ,汉薄太后父,吴人,死山阴,因葬焉。后文帝即位,追尊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长丞以下,使奉守寝庙上食,祠如法。马太守墓 ,在府城南二里鉴湖铺西,即汉守马臻。
谢夷吾墓 在府署仪门下。初,夷吾将死,嘱其家曰:“汉末当乱,必有发掘露骸之祸,宜悬棺下葬府门下。” 其家从之,故墓独存。
曹娥墓 在曹娥庙东
丁固墓 《十道志》:“在会稽,又名司徒冢” ,今不知何所。
八仙冢 在白塔山。旧志:“晋嵇康善琴,过白塔,宿传舍,遇古伶官之魄,而得《广陵散曲》。曲终,指其葬处,至今窟穴犹存。”
冢斜 在平水上三十馀里,接嵊界。相传越之坟墓多在。所谓斜者,如“唐宫人斜” 之类耳。孔愉墓 ,在府城西二十九里,即孔车骑。晋郗愔墓 ,在府城西南二十五里。愔以会稽内史老,因居于此。
谢𬨎墓 ,在府城西南三十三里。晋会稽内史。宋谢灵运墓 ,在府城西南三十三里。灵运死广州,归葬于此。
徐浩墓 ,在府城南二十一里。
唐贺知章墓 在府城南九里,其地因名。九里墓在山巅,乡人呼为“贺墓。”
康希诜墓 在兰亭旁。旧有墓碑,颜鲁公撰并书,宋郡守吴奎携去。又康德言墓,在离渚屃石湖旁。湖之得名,以其墓碑石屃。
吴越忠逊王墓 在昌源。《宋史》:“钱倧疾殂,东府以王礼葬焉。”
宋攒宫诸陵 俱在宝山,今名攒宫山。绍兴元年四月,哲宗昭慈皇后孟氏崩,遗诏:殓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宝贝,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他日迁奉之便。朝廷欲建山陵,是时曾䊸以江东漕兼摄二浙应办,议曰:“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宜以攒宫为名。” 遂从之。攒宫之名,实始于䊸之请也。是年,徽宗显肃皇后郑氏崩于五国城。五年,徽宗亦崩。七年,何藓还。始闻帝后讣音,先上陵名曰永固。九年,高宗显节皇后邢氏崩于五国城。十二年八月,金人以三梓宫来还。十月,徽宗、郑后合攒于昭慈太后攒宫西北,改陵名永祐,而邢后攒昭慈攒宫西。二十九年九月,高宗母显仁皇后韦氏崩,攒永祐陵西。三十一年,金人以钦宗讣闻,遥上陵名曰“永献。” 乾道中,朝廷遣使求陵寝地,金人乃以礼陪葬于巩县。钦宗皇后朱氏从北去,不知崩所岁月。淳熙十四年十月,高宗崩,攒会稽上陵,名曰“永思。” 庆元三年十一月,高宗慈烈皇后吴氏崩,祔永思陵。绍熙五年六月,孝宗崩,攒永思陵西上陵,名曰永阜。开禧三年五月,孝宗成肃皇后谢氏崩,祔永阜陵。庆元六年八月,光宗崩,攒会稽上陵,名曰永崇。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宁宗崩,其冬,命吏部侍郎杨华为按行使。华归奏云:“独泰宁寺之山,山冈伟特,五峰在前,直以上皇青山之雄,翼以紫金白鹿之秀,层峦朝拱,气象尊崇,有端门旌旗簇仗之势。加以左右环抱,顾视有情,吉气丰盈,林木荣盛,以此知先帝弓剑之藏,盖在于此。” 寻令太史局卜格,一起一伏,至壬而后融结,宜于此矣。诏迁寺,而以其基定卜上陵,名曰永茂。绍定五年十二月,宁宗仁烈皇后杨氏崩,祔永茂陵。其孝宗成穆皇后郭氏、成恭皇后夏氏、光宗慈懿皇后李氏、宁宗恭淑皇后韩氏,攒在山陵之前,并不迁祔攒。
所亦无考。景定五年十月,理宗崩,攒会稽上陵,名曰“永穆。” 咸淳十二年七月,度宗崩,上陵名曰“永绍。” 元至元中,西僧杨琏真珈奏发诸陵。宋遗民山阴唐玨潜易以伪骨,取真者瘗之。山阴天章寺前六陵各为一函,独理宗颅巨,恐易之事泄,不敢易杨琏真珈,遂筑白塔于钱塘,藉以骨,而以理宗颅为饮器。明洪武二年,诏下北平,返理宗,颅归旧陵。三年,遣官访历代帝王陵寝,令各行省臣同诣所在,审视陵庙,并图以进。浙江行省进《宋诸陵图》,唯孝、理二陵献殿三间,缭以周垣,馀仅存封树。九年,令五百步之内,禁人樵采,设陵户二人,有司督近陵之人看守。三年一传制,遣道士赍香帛致祭于孝宗、理宗二陵。登极则遣官祭告。理宗陵有“顶骨碑亭” ,其右为义士祠。内外禁山三千七百三十五亩,田三十八亩九分,岁久为居民所侵。正统间,赵伯泰奏复。弘治元年,复帖县典史张弘检勘,具册以覆。其后或以山无守者,虽有厉禁,侵盗无已时乃割禁山之半,佃为民业,其半亦令居民守之,而入其租。然樵采之禁,守卫之夫,亦寖以疏矣。冬青穴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天章寺前,宋唐、林二义士埋宋陵骸骨处。六陵各为穴,上植冬青树六根。
太傅信王赵璩墓 在昌源石伞峰。宋宗室璩以少保、恩平郡王判大宗正,始赐府于绍兴,后罢大宗正,进少傅。王薨,赠太保、信王以葬。至庆元六年,加赠太傅。
荣王赵希瓐墓 即理宗父也,在昌源。钱内翰易墓 在天柱峰下。子“集贤、彦远,伊孙伯言祔。”
陆谏议轸墓 ,在五云乡焦坞。
“齐贤良唐墓 ” ,在昌源石伞峰。
顾内翰临墓 ,在昌源石伞峰。
陆左丞佃墓 ,在陶宴岭支峰下。
“胡尚书《直孺基 》” “在秦望山。”
韩左司膺胄、枢密肖胄、运使髦墓 并在日铸岭。
傅编修尧咨墓 ,在石旗山,给事中嵩卿、左藏桧并祔。
“尹和靖先生焞墓 ” ,在龙瑞宫前峰石帆山下。“梁司谏仲敏墓 ” ,在秦望山。
蔡孝子定墓 ,在观岭下。
王尚书定肃希吕墓 ,在三都之破塘里。陆太师游墓 ,在云门卢家嶴。
魏惠宪王恺墓 ,在法华山天衣寺法堂故址。王讳恺,宋孝宗第二子也。王尝领雍州牧,既薨,命厝绍兴善地,遣使致祭,且视窆焉。
杜太师祁衍墓 ,在永吕乡苦竹村。
孙敏威沔墓 ,在承务乡。
陈中书过庭墓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黄祊岭上。
迈里古思墓 ,在蕺山。古思以绍兴录事司官掌总督越兵,为御史拜住所杀,溺其首溷中。未死前三日,有星大如盘碗,坠镇越门,化为石。明傅墨卿墓 ,在承务乡。
曾文清几墓 ,在凤凰山。
陆太保昭墓 ,在承务乡左。承之祖,四世葬于此,墓碑尚存。
赵太师墓 在承务乡。清宪之祖,与“陆氏墓” 正相对。《墓碑》亦存。
唐运史阅墓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兰亭相近。李太尉显忠墓 ,在府城东南三十里秦望山之北,翁仲俱在。
白太守墓 在卧龙山之阴。太守名玉,汉中人。正统中,合家病卒,无所归,因葬焉。嘉靖二十一年,知府张明道因永福寺故址立祠,有司春秋祭。
唐少卿翊墓 ,在兰亭西。
“王文成守仁墓 ” ,在府城南二十里花街。洪溪“张文恭元忭墓 ” ,在小南山。
王特进俊义墓 ,在府城西六十里栖山西,尚书佐墓祔焉。地名西山村,有王佐祠,题额曰“忠孝祠。”
吕副枢珍墓 ,在府城东南七十里汤浦狮山之麓。
倪文贞元璐墓 ,在白莲嶴山圣仪洞。
刘宗周墓 在下《蒋》。
萧山县
晋郭璞墓 在孝悌乡,或云“郭母。”
许旼墓 询之父,在凤仪乡。
夏靖墓 在螺山
《山遐墓 》简之子,涛之孙,晋东阳太守,在由化乡。
“羊太守元保” 墓 ,在长兴乡。
陈休墓 在凤仪乡
劳流墓 在凤仪乡
徐鸿墓 在长山乡
唐罗隐墓 在许贤乡
张尚书亮墓 ,在北干山下。以下《朝代阙》。许圭墓 ,在凤仪山。
沈职方衡墓 ,在凤仪乡。
厉大资墓 在郭墓山,石兽俱存。
张待制称孙墓 ,在湘湖,龟山,石兽俱存。华郡王墓 ,在长兴乡。
王侍郎丝墓 ,在碑牌岭。
诸暨县
晋王右军墓 ,孔晔《记》曰:在苎罗山,孙绰作碑,王献之书,碑亡已久,或云在嵊金庭山,或云在会稽云门山。《智永传》云:“欲近祖墓便拜扫,移居云门寺。” 则在云门者近是。然云门今无迹也。永师为右军七代孙,云门或其别祖墓耳。
刘龙子母墓 ,晋时刘姓一男子钓于五泄溪,得骊珠,吞之化龙飞去,人号“刘龙子。” 其母墓在撞江石山,每清明龙子来展墓,必风雨晦冥。墓上松二株,至今奇古可爱,相传龙子所植云。《馀姚县》。
汉严子陵墓 ,在客星山华清泉之左。数十百步,又蹑而上登复数百步,冈平垄合,左顾右旋。东望山凹处,如吻仰张状,凹外隐隐见海,是先生墓所,故有题石曰:“汉严光墓” ,唐人笔也。今莫存。明正德八年,府同知屈铨复立石镌曰:“汉征士严光之墓。” 《舆地志》:光墓有石阜为卫。宋乾道四年,史浩镇越,作客星庵,置墓田,即墓建书院,今并废。
虞国墓 ,在双雁乡。国守日南,双雁随还馀姚。国死,雁栖墓不去,死乃瘗之墓旁,名之曰“雁冢。” 刘纲墓 ,在四明乡。纲,上虞令,与其妻樊夫人并升仙,其蜕骨皆合葬云。
三国吴虞翻墓 ,在凤亭乡罗壁山下。汪亮墓 ,在四明乡石井山。
宋赵秀王墓 在从山。“秀王” 者,孝宗本生之父,名伯圭,家馀姚而葬焉。
明陈侍郎橐墓 、黄忠端尊素墓 俱在安化山。
莫殿撰子纯墓 ,在乌戎山。
莫将仕当墓 在菁江
李庄简光墓 ,在姜山。
倪侍郎思墓 ,在贺溪。
史岩之墓 在梅梁山。石柱及石门、石香亭尚存。石柱远在山外,临溪水。
于家大墓 在县西南隅山川坛之右,于肃愍祖墓也。肃愍之先家馀姚,父老犹能识其处。后自姚徙杭,姚之里正,岁科督之厉,甚不能堪,乃籍于钱塘。明正统初,始除馀姚之籍,自是以姚为讳,而墓尚存焉。其说如此。然考《肃愍碑志》,家传绝无“馀姚” 字,一代名臣,不应忘祖,且云为讳,何解传疑可也。
孙矿墓 在穴湖
上虞县
古黄冢 《会稽十城志》:“上虞县东南,古冢二十馀坟。永嘉之初,潮水坏其大冢,所坏一冢砖题文云:‘居在本土厥姓黄,卜筑于此大富强。易卦吉,龟卦凶’。”
周孟尝墓 ,在县东南。
汉魏朗墓 ,在县西北四十里。
蔡墓 在五龙山,世传为蔡邕父母之墓。旁有石室,为邕妻守墓之所,盖傅会也。
晋谢安墓 旧《志》云“在始宁乡。” 史称“安墓在建康梅冈” ,此云“安墓” ,未详。
谢元墓 在东山南。《史》云:“谢灵运父祖并葬始宁。”
包孝女墓 ,在罗岩山。
杨威母墓 《水经注》:“县东北上亦有孝子杨威母墓” ,今不知何所。
葛仙翁墓 在嵩公山,有石室丈馀如冢。《神仙传》:“葛元居会稽,语弟子张恭曰:‘今当解去’。遂入石室而卧三昼夜,大风折木,良久而止。然烛视之,但有衣在” ,岂即此地而名墓耶?
五代吴越公主墓 ,在小越伏龙山。
朱娥墓 ,在县南六里。
刘汉弼墓 ,在瑞象寺前。
宋赵龙图墓 ,在汉弼墓北,断碑犹存,今不知。
何所
林希元墓 在瑞象寺东。元至正间,希元为上虞令,卒于官,贫不能归,民捐地葬之。
董𤣱墓 在隆祐山。《嵊县》。
晋阮裕墓 ,在县东九里。裕以病筑室剡山。征金紫光禄大夫,不就,卒。
戴颙墓 在县北一里。王僧逵《吴郡记》曰:“颙死葬剡山” ,今石表犹存。嘉定三年,楼钥为书本传,立碑于道左。今俱不存。
山桐公墓 :在县东故港。有高冢,世传以为“谢氏祖墓。”
许元度墓 在孝嘉乡济度村。盖元度居济度卒。
齐褚伯玉墓 在县西白石山,今名西白山。《南史》本传云:“齐高帝于此山立馆居之,伯玉尝居一楼,及卒,葬焉。”
梁朱侯墓 在桃源乡乌榆山。齐朱士明官至吏部尚书,梁封汉昌侯。
姚参政墓 在灵芝乡。按《旧志》,姚太师舜明墓在诸暨。今曰“参政墓” 者,疑其为祖墓耳。
陈灵济侯墓 在县西十里许浦桥之上,去家一百步。侯之孙某筑亭墓上,奉时祀。
新昌县
晋支遁墓 在南明山,戴安道尝过之,叹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
宋石氏墓 《夷坚志》:“新昌石氏之祖,本山东人,因适越,挈家徙居焉。时有韶国师,善地理,每经从石,必迎伫致敬。其妻尝出拜曰:‘夫妇皆年老,欲从师求一藏骨地’。韶许之。与往近山,得一处,五峰如莲花,溪流平,过其下,回抱环揖,指示之,且指示窆穴而去,翁媪葬焉。” 后数十年,孙曾登科,相仍至以百数。宣和以后顿衰,越五举略无齿《乡书》者。而里中一民,家产寖丰,生四子,容质如玉。或告石氏:“是人窃以父骨埋于君祖茔之上,故致此。” 密引石往,发土得木桶,藏枯骸其中,弃之民家自此遂微,四子相继夭逝。先是,石茔有《棠棣》一本,每抽新枝,则族系一人必策名,若改秩。或一枝萎折,则有当其咎者。民思报怨,夜往伐其树。自是科级视昔年不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