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28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卷目录
永州府部纪事
永州府部杂录
永州府部外编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八十四卷
永州府部纪事
《拾遗记》:“帝喾时,有丹丘国献玛瑙瓮,以盛甘露,舜移 之零陵。”
《府志》:相传唐尧时许由避地居油村源口,后人慕之, 故村曰油村,水曰“许由水。”
《道州志》:“虞皋陶从舜南巡,寓宁远,有德于民,民庙祀 之。”
《古彭祖》姓篯名铿,不知何代人,尝游九嶷。今宁远南 二十五里有彭祖塘,中有钓矶,仙迹宛然,土人寿或 高百岁。
周泰伯与弟仲雍逊国而逃,尝过宁远,民义而祀之, 至今不绝。
《零陵先贤传》:“郑产,零陵人,为白土乡啬夫。时民家产 子,一岁辄出口钱,以故贫家鲜有举子者。产劝百姓 勿杀子,口钱皆为代出,郡县具以闻,上钱因得免,改 白土曰‘更生乡’。”
《零陵县志》:“汉元鼎二年,南粤相国吕嘉反,诏粤人及 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往讨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 将军,出桂阳,下湟水;主爵都尉杨杰为楼船将军,出 零陵,或下漓水,或抵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 夜郎兵,下牂牁江,咸会番禺。”
《道州志》:“汉张骞出使西域,道经舂陵,曾游一岩,遂名 中郎岩,有读书处遗迹,见有中郎祠在岩中。”
《府志》:“刘昌,舂陵侯仁之子。仁祖节侯买,元封五年受 封于冷道舂陵乡,为舂陵侯。传国至仁,以舂陵地形 下湿,草木多眚,上书愿减封户,求南徙。以子昌留守 父祖坟墓,故昌后世为宁远人。”
《史记》:“汉司马迁以九疑舜帝所葬,有古文书,因诉沅 湘,游九疑而访求焉。”
《府志》:“龙述字伯高,建武初为山都长。”《三辅录》载马援 《戒兄子书》,称“‘伯高为敦厚周慎,口无择言,吾爱之重 之,愿汝曹效之’。光武见其书,擢零陵太守。在郡四年, 甚有治效,卒葬零陵城北。”
光武建武十年十二月,大星流如缶,出柳,西南行入 轸。比及灭,分为十馀,如遗火状,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鸣。
陈球字伯庚,为永州守。朱盖反,约贼分攻郡。时编木 为城,不可守,球乃弦木为弓,射千步之外。贼激水灌 城,球反水淹之,竟破贼。
章帝建初三年,零陵人传宁宅土中忽生芝艸五本, 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太守沈酆遣 门下掾衍盛以献。皇帝悦怿,赐钱衣食,五年复生。 五年,零陵湘水去邑七里,水上聚石曰“燕室丘”,临水 有狭山,其下崖淦深不测,二黄龙见,长十六丈,身大 于马,举头顾望,状如图中画龙。《燕室丘》民皆见之,去 龙可数十步。又见状如驹马,大小凡六出水,游戏陵 上。盖二龙之子也。并二龙为八出,移一时,复入于水 中。
杨璇字玑平灵帝时为永州太守苍梧桂阳贼攻永 郡县璇制马车数十乘排囊灰于上系布索于马尾。 又为兵车载弩克期会战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 得视以火烧布马尾热奔突后军弓弩乱发群盗骇 散追逐斩馘无算枭其渠帅郡县以宁。
蔡邕入永,凡名山胜迹,在在品题。道州西有含晖洞, 邕书“水天一色”四字,刻于石崖绝高处。又于宁远书 “九疑山”三字。宋淳祐间,郡守李袭之刻邕《九疑山铭》 于玉琯岩之右。
汉月给尚书郎隃糜墨,有尚书令仆丞郎尝游紫霞 岩,至第五渡,遗大小隃糜墨二枚,至今在焉。
《零陵先贤传》:叶谭字令思,零陵人。少负节操,未几举 孝廉。王济谓谭曰:“君吴楚人也。亡国之馀,有何秀异, 而应斯举?”谭曰:“君不闻明珠大贝,独生江海之滨乎?” 武子默然。
《府志》:“南齐李道辨时为南道开拓南蛮大使、荡寇将 军,筑垒于莲塘之墟,后卒,赐葬于末,子孙因定居焉。 至今族姓繁衍,散处于莲塘、冰塘、梅塘、藕塘、深塘庄 下。”
五代时,萧结为祁阳令。时方暮春,州符下取船竞渡。 结批其牍尾曰:“秧开五叶,蚕长三眠,人皆忙迫,划甚 闲船。”州为罢竞。
唐元结,字次山。父廷祖,调舂陵丞,辄案官去。天宝十一年,结举进士,拜道州刺史。初,西原贼掠道州,诸使调发符牒,民困甚。结不忍加赋,言:“道州为贼焚破,粮 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存,若岭南诸 州寇盗一日不靖,湖南且乱。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 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帝许之。明年,租庸使索 上供十万缗,结又奏减之,作《舂陵行》以纪时政。 元结爱祁之湘江西岸石壁,大历六年,属颜真卿大 书其颂刻之。溪水北汇于湘,结以为胜异,遂家溪畔, 命溪曰“浯溪”,台曰“峿台”,亭曰“𢈪亭。”自号“漫郎”,号其居 曰“漫郎宅。”元和十三年,子友让为宝鼎尉,假道州长 史,距其父作宅时已四十馀年,田地林园,潜更荒废。 维舟溪上,凄然感泣。乃罄所有,托祁阳长史卢归购 复之。颜真卿作《次山铭》云:“次山斌斌,王之荩臣。义烈 刚劲,中和俭勤。炳文华国,孔孟宁屯。率性方直,秉心 真纯。见危不挠,临难遗身。允矣全德,今之古人。柰何 蔽贤,素志莫伸。郡士立表,吞声涕零。”
阳城,德宗时以论裴延龄,贬道州刺史。道州产侏儒, 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诏问之,城奏曰:“道州 民尽短,若以贡,未知何者可供。”自是罢。州人感之。又 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州当上计功罪,城自署曰: “抚字心劳,催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遣判官督赋,至 道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 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 耳。”顺宗立,召用,而城已卒。
《唐书韦丹传》:“丹子宙为永州刺史。州方灾歉,乃斥官 下什用所以供刺史者,得九十馀万钱,为市粮饷。俗 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 之。州负岭,转饷艰险,每饥人辄莩死。宙始筑常平仓, 收谷羡馀以待乏,罢穴役九百四十四员。县旧置吏 督战,宙俾民自输,家十相保。常先期湘源生、零陵香”, 岁市上供,人苦之,宙为奏罢。民贫无牛以力耕,宙为 置社二十家,月会钱若干,探名得者先市牛,以是为 准。久之牛不乏。立学官,取仕家子弟十五人充之。初, 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 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至淫奔者。宙条约使略如 礼,俗遂改。邑中少年,常以七月击鼓群入民家,号“行 盗”,皆迎为办具,谓之“起盆。”后为解索,喧呼疻斗。宙至, 一切禁之。还为大理卿。
《零陵县志山海经》曰:章莪之山,有鸟如鹤,一足,赤文 白喙,其名曰毕方,见则其邑多讹火。唐元和七年夏, 有火灾,日夜数十发,或五六发,历三月乃止。八年夏 又如之。晨不爨,暝不烛,皆列坐屋上,左右视罢不得 休。盖类物为之者,讹言相警云。有怪鸟翔集于火中, 莫实其状,柳宗元遂命邑中状而图之,禳而磔之,为 之文而逐之,
《府志》:“柳宗元为永州司马,既经窜斥,地又荒疠,因自 放于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居永州所作诗 文,托讽箴规,往往而有。又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 恻。雅善萧俛贻书言情,又善京兆尹许孟容,然众畏 其才高,故终无用力者。宗元久沮厄,其为文益深。常 著书一篇,号《贞符悔》。念往咎,作赋自惩,曰《惩咎》。 吴武”陵,元和初坐事流永州。先是,吴少阳闻其才,遣 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俄而阳子元济 叛,武陵遗以书,元济不悟。朝廷用师讨蔡州,武陵自 硖石望东南气,如旗鼓矛盾,颠倒横斜。少顷,黄气起 西北,蟠蛇相交。武陵告韩愈曰:“今西北王师所在。气 黄白,喜象也。败气为贼,不过六十日,贼必亡矣。”师克, 元济卒如所言。武陵居永,柳州贤其人,赠之以诗。 唐世旻自太原徙居零陵,素骁勇,状貌英伟,眼环齿 露。昭宗时,黄巢寇起,世旻练乡兵,保安闾里,刘建锋 举为永州刺史。光化初,马殷据楚,命李唐攻永州,旻 力战,城陷死之。民思之,立庙以祀。
《道州志》:有欧阳程者,先名和,营道人,以本州解赴省 试,路逢一青衣,行甚速,和问之,青衣云:“以今科省榜 报各处城隍。”遂问湖广道州有欧阳和,中否?青衣曰: “有欧阳程,无欧阳和。”和遂赴省,改称程,盖禾口之下 加王字即是。是年果登王世则榜,进士时宋太平兴 国八年也。后仕至屯田员外郎。兄泽为郡吏,因程入 仕,罢役读书,后亦成“进士”云。
虞庙前江边多巨石,其下潭水甚深,有崖穴。或曰有 水怪,人多溺死者。柳因谒庙识之,作大书押字于石 上,字高三尺,广二尺。信宿风雨晦冥,雷电大作,霹霡 巨石两拆。逾数日有鳖鼋浮出。其后沙涨,潭水浅永, 人镌押字以记。今名“雷霹。”
《零陵县志》:永州澹岩有驯狐,凡贵客至则鸣。邹浩将 至而狐鸣,寺僧出迎,浩怪之,僧以狐鸣为言,浩遂题 诗云:“步入山来亦偶然,初无消怠与人传,驯狐底事 先知得,隔夜飞鸣报老禅。”
陈英公执中,初为右正言,谪监永州酒税。一日,楣间 见金牌书“仆射厅”字,后果至台辅。
《府志》:“杨万里由赣州司户调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 正心诚意之学,且曰:‘元符贵人,腰金纡紫者何限,惟 邹志完、杨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万里服其教,乃名 其室曰诚斋。子长孺,继为零陵博士。明廖道南赞曰: ‘诚斋豪士,精于音律,潇洒襟怀,吾谁与适’’。”
欧海以所作谒诚斋,杨曰:“汝器识远矣,文则未也。”令 熟读《孟子》。后复见诚斋,喜曰:“非吴下蒙矣。”果登第,出 知零陵。
宣和二年,永州瑞木生,民刘思斫薪,两边各有文“天 下太平”四字。
庆元间,韩𠈁胄攻正学,窜蔡元定于道州。元定闻贬, 即时就道。时祖客有泣下者,元定不异平时。朱文公 叹曰:“朋友相爱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谓两得之矣。” 与其子沉徒步行三千里,脚为流血,无几微见颜面。 至舂陵,远近来学者日众。逾年卒。所著有《洪范解》《律 吕新书》行世,学者尊为西山先生。道州有专祠祀之。 淳祐中,陶大社于郡圃中,既建四亭,浚涤莲池,忽生 并蒂二花,道州录事黎韶为记。
《宁远县志》:“宋县尉廨前,旧有岩桂,一日二枝忽合而 连理,并秀且甚馥,民趋而观者倾城市。”
宋时九疑山下有竹相对生,中合为一枝,叶斓漫,因 名“合欢竹。”
《府志》:“李芾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时盗起永州, 招之,岁馀不下。芾与参议提兵千三百人破其巢,擒 其魁蒋时选以归,馀党遂平。后知永州,有惠政,永州 人祠祀之。”
明洪武二年十二月,南宁人邓袒胜,以左江义兵万 户为元守衡州。庚子以兵复永州,元以其有劳,升为 左丞。至是,徐达遣指挥讨之,袒胜弃城,退保永州。 四年,道州府通判张元湜廉能有声。时宁远江华贼 猖獗,元湜率众擒其渠魁,降其馀党,州境以宁。 正德四年,永州雨桂子,状如皂角子,坚如石,有粪草 处独多。又云“娑罗树,子取种之,叶似橄榄,长六、七寸 即坏。”《祁阳县》同。
嘉靖三十一年,祁阳县旱。五月二十日戌时,有星火 大如盆,长六七尺,光如炬,从东南方出,行甚疾,势甚 低,声如群马飞流向斗下落,其声如雷。祁阳合县惊 骇,百里之外,见者皆同。后五日,邑大街火,毁民居延 至十数。继而每日大发,无定时,亦无定处,民皆露宿 汲水以待,至冬方歇。
三十六年秋,永州有“黑眚为祟。先是,黑气从道州来, 其状忽如萤,忽如猿,触之者多死,人惶恐,夜不敢卧, 金鼓之声达旦,越月乃止。”
崇祯十年丁丑,《山寇》犯永,至湘口,守道蔡官治提兵 御之,兵溃,杀死百姓三十馀人。
十一年戊寅,《山寇》复犯永起,道州守备沈至绪为将, 堵截木垒,请援兵,蔡阳许之不发,至绪为贼所杀。
永州府部杂录
《闻见后录》:柳子厚云:“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 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以妙语 起其可游者,读之令人翛然有出世外之意。”然子厚 别云:“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似。仆闷则出游,游 复多恐。涉野则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 水则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动成疮疣。”子厚前所记 黄溪西山钴𬭁潭,袁家渴果可乐乎?何言之不同也? 今道州古之有庳,獠夷所处,实荒服也。曰舜之于象 封之,非放也。象不得有为于其国,使吏治其国而纳 其贡税焉,皆孔子所不言。有庳距舜之都平阳,越在 江湖万里之外,如曰欲常常而见,源源而来,亦劳矣, 但出于《孟子》也,故《通鉴外纪》笔之不削去。
《稗史》:“道州有舜祠,凡遇正月初吉,山狙群聚于祠傍 以千百数,跳踉奋掷,狂奔疾超,如是者五日而后去。 次猿亦如之,三日乃去。土人谓之狙猿朝庙。”
《零陵县志》:按《山海经注》,天帝之二女处为神,即《列仙 传》江妃二女也。《离骚九歌》所谓湘夫人称帝子者是 也。而《河图玉版》曰:“湘夫人者,帝尧女也。”秦始皇浮江 至湘山,逢大风而问博士湘君何人,博士曰:“闻之尧 二女,舜妃也,死而葬此。”《列女传》曰:“二女死于湘江之 间,俗谓为湘君。”郑司农亦以舜妃为湘君,说者皆以 舜陟方而死,二妃从之,俱溺死于湘江,遂号为湘夫 人。按《九歌》,湘君、湘夫人,自是二神。江、湘之有夫人,犹 河、洛之有虙妃也。此之为灵,与天地并也,安得谓之 尧女?且既谓之尧女,安得复总谓之湘君哉?何以考 之?《礼记》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明二妃生不从征,死葬,义可知矣。即令从之,二妃灵达,通鉴无妨,尚能以 鸟工龙裳,救井廪之难,岂不能自免于风波,而有双 沦之患乎?假复如此,《传》曰:“生为上公,死为贵神。”礼,“五 岳比三公,四渎比诸侯。”今湘川不及四渎,无秩于今 祀,而二女帝者之后,配灵神祗,无缘当复下降小水 而为夫人也。参伍其义,义既溷错,错综其理,理无可 据,斯不然矣。原其致缪之由,由乎俱以帝女为名,名 实相乱,莫矫其失,冒是胜非,终古不悟。可悲矣! 《檀弓》云:“舜葬苍梧之野。”《汉纪注》应劭云:“舜葬苍梧九 疑山。”《书注释》云:“九疑一名苍梧山。”《舆地考》云:“岳州之 间谓之苍梧。”《文颖》云:“半在苍梧,半在零陵。”晋习凿齿 云:“虞舜葬零陵。”《元和郡县志》云:“舜葬九疑。”《汉志注》云: “九疑在营道县南。”诸家所指不同如此。按司马迁云: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归葬于零陵之九疑。”《山海经》: “舜所葬在今零陵县界。”苍梧、九疑,当是两处,后人误 引舜崩地以为葬之所耳。史迁遍历名山大川,必有 所据。由此言之,舜崩葬异地,亦若有据。又按《汉书》云: “舜南征不反。”《世纪》云:“景星出房,地出乘黄。舜荐”禹于 天,使摄政。于时有苗叛舜南征,崩于鸣条,葬于苍梧。 据此,则舜崩葬所在,又与诸说异。乃谓舜以南征有 苗而至,二书皆直指之。然《书传》云:“舜耄期倦勤,荐禹 于天,摄政十有七载,禹乃徂征有苗。”据此,则南征非 舜事,而谓舜以此至,其说抑何自与?又按:《孟子》云:“卒 于鸣条”,稽之鸣条,在今山西安邑县。《舆地考》云:“冀州 河中府安邑县,尧、舜旧都,今县西有鸣条陌,汤与桀 战于此。”虽不言舜卒于此,而谓鸣条在冀州,信矣。舜 卒于此,而远葬于荆,于理抑何取与?乃韩昌黎《娥皇 庙碑》则云:“谓舜死葬苍梧,于是二妃从之,不及而溺 者。”皆不可信。而欧阳文忠诗亦云:“虞舜老倦勤,荐禹 为天子。岂复有‘南巡迢迢渡江水’?”二子之言,所谓折 诸理者非与?或问:“‘鸣条,汤与桀战之地,而《竹书》有南 征不反,《礼记》有葬苍梧’之说,何也?”朱文公曰:“孟子之 言,必有所据。二书驳杂,恐难尽信,然无他考阙之可 也。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所信,固有在乎?”
《东安县志》:啸岩与株木岩通,有水汇而为潭。嘉靖中, 有祷雨者数十人入潭汲水,一人回视,见巨蟒如桶 大,卧危石上,白光如银,惊怖出而死,近岩者谓为龙 也。又人或见为白马,或见为白牛,岩外田不时壅塞。 永州苏山最多石,人取以水淋之,锯破其像,有观音 弥勒、寒山拾得像,有“天下苏山”四字。
《道州志》:按《檀弓》称舜崩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 而司马迁《史记》亦云,则舜之实崩苍梧明矣。而后之 儒者,又以孟子鸣条之说为据,宋罗长源《路史》亦主 鸣条为实。今考鸣条在安邑西北,不闻有所谓舜陵 者。且孟子考古亦疏,如百里奚饭牛一事,载籍俱有, 孟子独辨其非是,但直据理分疏,未有凿凿真出何 典者?若今之舜陵,固居然在零陵郡九疑山中,盖后 代所云宁远县是也。无论其他,即其陵前有古株二, 苍翠蓊翳,奇崛若老蛟怪虬,大皆十馀围,柯干亦至 有合抱者,盖数千年法物也。又汉哀帝时,零陵郡文 学奚景得玉琯十二于舜祠后石室之地,岂伪为者 哉?然或又以苍梧为南越地,舜置十二州时初未有 越,至汉元鼎六年,始以苍梧为郡。《戴记》及《史记》所称 “苍梧之野”云者,大略通指楚、粤、交壤一带言之耳,初 不屑屑属其地也。乃《山海经》亦曰:“苍梧山之川,其中 有九疑山焉。”则苍梧之属,今宁远无疑矣。
昔舜封象于有庳,后世以道为有庳之国。《唐通典》作 “有鼻”,柳子厚尝记之。薛伯高刺道州,斥庳亭神,亦以 “庳”为鼻下。孟注:“今道州鼻亭,庳亦作鼻。”岂庳与鼻古 皆通用之欤?
舂陵乃道之古郡名也,其源始于西汉。考汉武帝时, 封定王发于长沙。元鼎六年,长沙析为零陵,定王子 买受封,原在国内。元封五年,侯于零陵冷道之舂陵。 传国至戴侯仁,以舂陵地形下湿,上书求徙南阳。元 帝许之,以蔡阳白水乡徙仁为舂陵侯,实属南阳郡。 望气者苏伯阿望见舂陵郭,叹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此言南阳之舂陵县也。意当时迁冷道之舂陵而就 蔡阳之舂陵,盖不欲失故侯之名尔。故《史》谓光武起 兵始于舂陵,盖以此也。至建武二年,以仁之孙祉有 功,王之城阳,而蔡阳之舂陵为章陵县,冷道之舂陵 始可专其名矣。舂陵刘侯城,今在宁远西乡,故址尚 存,可考也。然稽郡治有营山,去州西“四十里,其绝顶 亦名舂陵。唐武德四年,置营州于山之下。明年,改南 营州,今营乐乡小坪村尚有南营州址。”然则吾郡之 以舂陵得名,盖实录也。谓舂陵为南阳者,实非。 公孙刺史,失其名,相传为隋公孙景。茂。州旧有五刺 史祠,曰公孙、曰元、曰杨、曰吕,曰薛。公孙隋人,元、杨、吕、 薛皆唐人。按《图经》,“隋时郡”为永阳、营道等县,安得有 刺史?《隋书》云:“公孙景茂,字元蔚,尝为道州刺史”,即颍 川之郾城,非唐道州也。然则隋之道州,自系他郡明 矣。但旧志与府志俱载,姑存古以备参考薛伯高,字景晦,原本一人。而《府志》伯高之后又载薛 景晦于伯高则宪宗元和七年任,而景晦则文宗太 和间任也。又明注二人,或者其姓同,其名又偶与字 同,俱未可知。此亦不决之,疑存之,俟博雅君子参考。 舂陵诸太守,自隋公孙景茂以下,其姓字班班可考 也。独唐有柳八大使及牛刺史尚书,不知何许人,然 因之而不削者,阙疑也。即姓名表著,又多“陶阴”亥豕 之误,如舒清国之为“靖国”,张文泫之为“又泫”、“方规”、方 重之为“万规”,“万重”“泠道”为“冷道”,犹曰字画之讹也。至 如舒师皋,舒清国子也,而曰“孙师皋。”向子忞,两莅兹 土也,而曰何子应文郁,营道县佐也,而列于“刺史。”诸 如此类,不可殚述,皆讹以传讹。其间年号次第,愈为 舛甚。今皆按古志、府志、群书碑阴,参互考订,勘而政 之,非敢臆见失实也。
按:潇水之出有三:其一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出潇山 下,其下有泉,名潇川,故即以名乡为“潇川。”其水绕宜 山,从宜江口出,与沱水合。其一在小西门城外官塘, 穿城入,由守备司前流至玉成山一带,分其坊为上 潇源、下潇源。其玉成山有石鳌逆水而生,须鳞鬐尾 俨然,相传每水流涌,首尾皆动,俗呼为“石鳌相公”,居 民皆祀之。其后石鳌为沙砾所壅,万历戊子,守备彭 显谟开之未竟,水复从玉成山流至城外,与沱水合。 其一出九疑朱明峰,南流百里至三江口,东北流亦 与沱水合,均曰“潇水。”均入沱水,而三见其所出毕竟 何主?大略以州西北潇山下所出之水为近是。然迹 其水之所至二百里汇零陵合湘之水,以达于衡阳 以下,号曰“潇湘”,为湖南佳景之最,骚人墨客往往属 咏焉。今所云《潇湘八景》是也。
潓泉二:一在九井。七泉之一,一在石鱼湖州治之后, 所云“玉城山之前”是也。元结有诗,《旧志》不知其处,今 皆指为七泉之一,恐非定案。
自汉元鼎六年立营道县,隶零陵,是时郡尚未设也。 唐高祖始置营州,县为倚郭,至洪武九年而县始革。 上下逾千百年,郡屡更而县不更,非若永明之或废 或立,又非若宁远之或分或合。其间临莅者不知凡 几,树绩者亦不知凡几。今所载者,仅仅文郁一县佐 耳。如吴登度之奏改永明,而增六乡之附,李彦章以 御史谪任,而致瑞梨之祥,张寅之建濂溪小学,皆贤 令也。张耕以文学名,安圭、张毅以干才名,皆贤倅也。 吴允元以明经而教谕营道,又贤广文也。尚昭昭在 人睹记间,而不获垂名邦乘,不几为漏典乎?故谨而 识之,示不敢没人善也。嗣有踵厥事者,尚其仿此意 以无遗美其可焉。
开元观前江水渊深,昔寇莱公升郡,谯望,水际腾腾 有光,使人没水求之,云“有鼎焉,两耳可通人。”百方取 之,不能举此,恐伪,姑存。
响石在州治东门外。临溪涧,即五如石之内。中有空 处若岩,有独石一片,击之其声清越,宛如玉磬然。今 岩与石皆壅填矣。
铁炉步按《青箱杂记》云:“岭南谓村市为墟,水津为步。” 今人改作埠。《地里志》:“扬州有瓜步”,作瓜埠,永属。惟零 陵有之,俗呼为老埠头者是也。
《府志》:“连理木有三,其一棠梨,在营道县西。政和中,御 史李彦章贬营道令,图上之。其二紫微花,在城北何 氏园。其三岩桂,在宁远县尉廨。”
石屏,出零陵白鹤山。绍兴间,有宗子于水中得一石, 光采绚异,其文“若峰峦耸秀,烟云雪月之景,波澜龙 凤之象,浑然天成,方广四五尺”,虽巧工画之妙,莫能 及也。
聻音积,又音笺。《玉篇》云:“人死为鬼,鬼与人为害,聻遇 鬼却为殃。”若人篆书此于门旁,即百鬼见之,远离千 里之外也。又音你字,出《吴韵》,“措物也。”刻在江东寺前 海水湾临江崖上,正与浯溪对。相传柳应辰舟发浯 溪,崖石震动,僧怆惶奔告,辰即大书此字,命镌以镇 之,乃不动。按字今已剥落上一截。隆庆中,兵备副使 陈觐命有司打刻,字甚古伟。又“聻”字上面,近大路一 大石刻云:不记年月,不记姓名,止记希夷子武陵人, 即应辰也。希夷子是其窃希夷子数学而号之,武陵 人,指其实也。若陈图南历查武陵诸志,并无以若名 仙,而志不载耶。
锅子桶在九疑无为洞永福寺后。相传自然水满则 流。盖石桶也。
《石人》,在九疑麓床山天湖之仙洞,左右各一,冠履剑 佩甚伟。
木鱼在永福寺。相传击之,或有风雷大作。
《大珠白上塔顶》为大珠也,以白金冠其上,屠者施焉。 既施不为屠。已而复屠。一夕雷震,白金变铁而坠于 地。
《山呼》嶂:在麓床之南。相传,昔有人过其下,闻山神呼 “万岁”者三。今名万岁山。
呼猪峡在永福寺之南,过者常闻呼猪之声,声类妇人,以石投之,则有风雷之变,今名为“呼猪峡。”
丹桂乡潇水旁有龙岩,龙潜其中,若闻岩中有龙吟 声,则其乡必有登贤书者。
洛阳山,汉舂陵侯故祠址,前有白竹夹道生,遇风则 梢自扫地,如或为之挥霍者。
《猪迷》在娥皇峰下。春间猪孳育,有过者,或取其子,辄 迷路不得归,必反子乃还。
《东安县志》:“石花在渌埠渡左,花开石上,如莲映水色 赤,开则为科目之兆,历验。”
永州府部外编
《宁远县志》:“昔舜帝南巡至九疑,每乐奏九成,则有凤 仪兽舞之异。一女子颇解音律,效为韶歌,极其柔婉。 近传韶歌自此始矣。”
天灯树,即舜祠前左右杉也,共十六株,大数围,长百 丈。常见有天灯照明其上。或云:盖木之精明所现然 也。
《太平乐》:相传象受封于有庳,舜情不自已,制小笛,令 人依《韶》韵协奏,以壮其行,象悦。
《府志》:“晋咸和七年,九德人袁荣家牛产犊,两头八足, 二尾共身。桓元之国,在荆州诣刺史殷仲堪,行至鹤 穴,逢一老公驱青牛,形色瑰异,元即以所乘牛易取。 乘至零陵泾溪,骏驶非常,息驾饮牛,牛迳入江水不 出。元遣人觇守,经日无所见。后元被诛。”
《零陵县志》:齐时零陵安明寺有古木,伐以为薪,木理 自然,有“法火德”三字。
《道州志》:“唐刺史阳公城,左迁州时,行至襄阳,有五老 人须眉皓然,衣冠甚伟,自云舂陵人来迎。问其所居, 曰:‘在州城西北五里。阳公慰劳之,与以缣帛各一。公 至,问之,无其人,但云西北有五龙井。公往视之,见一 井有缣帛五,乃昔所与者,为立庙祀焉。大观中,赐庙 号崇应。政和中,封五侯爵,曰寿灵、寿通、寿宁、寿成、寿 应’。”
舂陵苦旱,道士陈惟静诵《龙王经》,于月岩祷雨,遇老 妪曰:“上帝敕命封江,不得施雨。”陈乞之,妪遂举案上 笔点砚池,水洒成云雨,忽失所之。三日后,陈见一巨 蛇死于岩西,盖帝罚也。陈因葬之,有小蛇五绕坟,遂 化为五龙去。土人因为之立庙云。
《零陵县志》:“永州通判厅军员毛景得奇疾,每语,喉中 辄有物作声相应。有道人命学诵《本草》,药名至蓝而 默然,遂取蓝捩汁饮之,少顷,呕出肉块,长二寸馀,人 形悉具。刘襄子思为永倅,亲见其事。”
柳应辰在郡,夜读书,有物引手入窗,柳援笔书字于 其手而去。明日见于州治后古槐上,遂伐之。
陶弼,永州人,游吴中,舟行,忽双鲤戏溪上,伫观之,傍 一老父曰:“此龙也,行且斗,君宜亟去。”去百步许,雷大 震,而岸圮木拔,溺二十馀艘,而弼舟独完。
赵康靖公《见闻录》载:欧阳永叔说,永州有一亭,为火 所烧,独存一柱,柱根下倒刻三字云:“谢仙火。”好事者 问何仙姑,仙姑,永州之异人也。仙姑曰:“此雷部中有 姓名夫妇二人,所长才三尺,洁白如玉,其名谢仙,主 行火者。”谢仙,一云兄弟,一云夫妇,不可致诘。然其为 火神,容或然矣。
宋时宜阳乡一夕忽有神人造屋三十六间,壁瓦皆 具,不测其为何氏居焉,至今乡人呼为鲁班屋。 宋狄青奉命讨侬智高,道经零陵,问何仙姑,姑云:“汝 误杀人,有索尔命者。”青恳求解,姑与膏药一贴,嘱曰: “逢痈便贴,痈破脓出。”遂行。至道州,宿龙母庙,留甲胄 在庙而去。至广攻邕城,青悟仙姑隐语,遂将前授膏 药贴邕城上,邕城遂破,智高果出奔大理。后郴寇流 劫营乐,望见旌旗遁去。传云“狄将军屯兵于此”,问之 无踪,人始知为青英灵焉。今有庙祀之。
欧阳国辉,宋咸淳九年,因过茶溪源,迷路,误入岩中, 遇二仙对奕,问之不语。后得仙姥开关,示以大路,乃 与仙桃九颗。元大德八年,郡守蒲静斋游此,因名“仙 桃岩。”
神木在州治南门外,横亘江中,不知何年沉壅于此, 其长俱不可测,独露巨梢于水南晏公庙之河下。相 传有神人拽动,南城为之震。盖神木也。每至秋冬,江 水清浅,人皆见之。
《宁远县志》:“乐器在高士岩下。昔有猎者过岩下,遇群 豕逐而入岩,失其所在,因掘之,得乐器一部。”
《零陵县志》:成化中,永州知府杨诚赴任,途有永州太 守来拜,问其故,云是新除。杨疑之,彼言各行其事,无 相妨也。杨知是城隍,别去。及扺郡泊舟,其舟亦至,彼 此相拜如前,吏卒不之见也。在任每行香则神迓于 二门,僚属皆不见。一日入门,见廊下有妇悬一足,问 是何人,神言:“罗三守之妇也。天命谴责,吾不敢违。”杨 问何可解,神言:“烧《解冤结经》千卷,即可也。”杨以告罗, 时内患足痛,从之即愈。然自是神不复见。又杨但遇 郡有疾,令人持符水,以桃枝上门驱逐,即愈,号打鬼 杨云《宁远县志》:明成化中,丹桂乡民家有田十馀亩,苗甚 蔚。一夕雷雨,苗压死十馀丈,主人不觉也。越十馀日, 往视之,一物肉烂尽,鳞爪齿骨如神龙因拾取。归医 以治痰血疟痢。狂喘惊痿。有奇效。
《东安县志》“明嘉靖二十三年春,东安县北宣义乡有 巨石,长博约丈馀。忽风雨交作,石乃特立,声闻数里, 见者骇奔,至今屹然。”
《道州志》:“明万历丙申岁,有一新军李奇玉,异籍人也。 原在家武断健讼,尝为吏,舞弄文法害人,丛怨被犯, 充宁远卫军,寄居州东门内,恶状不悛。死之日方殓 在地,例安镜在两足上。众忽见镜中拥一朱衣贵官, 张黄盖,喝令隶卒锁军人去,唯见渠两手据门,若抗 拒者。数卒力曳而出,且泣且行,蓬头裸体,宛一囚徒。” 官每回首,即见彼两足跪地,愈行愈远,渐渐微细风 吹朱衣伞带,倏忽不见。时观者填门,众皆悚惧。此亦 足为凶恶者之戒。
《宁远县志》:“相传有主人畜一犬甚恩,而家有积报,当 沦没。一日,跣足坐垂堂,犬忽啮其履置诸门,主人讶 而逐之,则啮而且前,再逐再前,既里许乃止。及回顾, 家已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