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329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卷目录
惠州府部汇考五
惠州府风俗考
惠州府祠庙考〈寺观附〉
惠州府驿递考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二十九卷
惠州府部汇考五
惠州府风俗考 府志
府总
苏轼云:“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 李西美《广南摄生方论》云:“岭南溟海挹润,温风徐来,是谓东南之仁气。濒海地卑土薄,故阳焕之气常泄,阴湿之气常盛,二者相薄,寒热之疾所由作也。阳气泄,故四时常花,三冬不雪,一岁之间,暑热过半,腊晴或至摇扇,故人气上壅多汗,腠理不密,盖阳不返本而然。阴气盛,故晨多雾昏,春夏雨淫,三伏之内,反不甚热,夏阴即复凄寒,衣服之内,皆生白醭,故人类多中湿体倦脚气之病,盖阴常偏盛而然,故一日之内,气候屡变,昼则多燠,夜则多寒。” 《十府》大同小异。
《通志》:岭南诸州,通号瘴乡,然郡邑之依山者,草茅瘴翳,炎气郁蒸,故为害也。
《旧志》瘴候始于三月,止于九月,故有青草、黄茅、桂花、菊花之号。商旅氓隶,触热征行,与夫饭食失节,不善调摄者,固自有以取之。大抵其热以炎蒸,其寒以风雨,其生常早,其肃常迟。天以阳施,地以湿感,是谓炎蒸。其常也,故曰:四时皆似夏。风嘘雨噏,虽盛夏亦寒,其暂也,故曰:“一雨便成冬。” 其生常早,如正月桃花,二“月蝼蝈鸣,蚯蚓出,黄瓜生,苦菜秀” 之类。然生而不力,气常宣泄也。其肃常迟,如九月禾登,十月水始涸,蛰虫坏户,草木黄落之类。然肃而不严,气不收敛也。隆寒见冰,或以为祥瑞云。
《天顺志》:“地多暑、小寒。夏秋间淫雨连日,潦水暴涨,时有飓风间发,甚则折木扬沙,数日方止,颇有寒气袭人。又于秋仲季月,瘴疠发作,人多疟证。”
《兴宁新志》按:邑地联于赣,居者腊,惟御夹。逾杜田河之北山径,飞雪挟纩,犹苦寒,相去仅百里,风气迥异,信乎天作江广界限也。野岚无间,冬夏滃然,远近昏翳,气味如硫黄。栋宇受其触,其色黯,其质朽。地湿多白蚁,民居率不耐百年,家无藏书。
元旦 ,内外夙兴,设香烛酒果,盛服拜天地先祖毕,拜尊长,各以少长先后纳拜。乡人交贺,三日、四日乃止。五日送穷
迎春 先日,各里社扮戏剧鼓吹导士,牛迎于市,观者塞途,乡落不知“于支” 之义。视牛色,辨雨旸,以麻豆赤米掷牛,云散瘟疫。坊厢则相过啖春饼、生菜、饮酒,以庆新春。八县同。
元夜 ,自十三至十六,各坊神庙门结彩张灯,士女嬉游。达曙放花管、罗酒肴,相聚为乐,或作诗谜,俟观灯者射焉。市井童子彩衣鬼面,鸣金鼓入人家,跳舞索赏。十六夜,咸走百病。
春社 祈榖,城中醵钱市酒肴祀神。乡落椎牛酾酒,聚而群饮,乃罢。秋社,亦如之。
清明 插柳于门,无贵贱男女同行扫墓。东坡谓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日上冢是也。士大夫举族杀牲墓祭,比祠祭尤盛,列祖墓远者以次举行,至四月八日乃止。谚云“是日闭墓。” 故祭亦以是日止。
朝拜会 《归善》。三月二十七日,郡中有所祈祷者,皆会众自元妙观沿街拜至东岳宫,装扮杂戏为乐。博罗亦然,至今犹未尽革。
端午 ,归善自初一至初六,于西湖为龙舟竞渡,费用甚巨。然有禁即止,不常为也。博罗、龙川、河源、兴宁、和平皆同,海丰、长乐无此,惟有“艾虎悬门,菖蒲泛酒,角黍互馈” 而已。
中元 旧俗,惠民多居南雄,因元兵将至,预于十四日祀祖,次日避兵。故今居惠犹循十四日为中元节,家备酒肴,荐楮衣,祀先祖。龙川中元,或从惠十四日,或十五日,和平先一日,乡里各挂纸钱,谓之“吊田纸。”
中秋 ,士民具酒馔会亲朋,荐新芋,妇女则拜月,卜祥兆。《长乐志》云:“熟芋去皮而食,名曰剥鬼皮。” 《兴宁志》云:“食螺肉,谓之挑鬼眼。”
重阳 拜扫坟墓,亦如清明之仪,童子放纸鸢为乐,具酒登高,好事者间有之。
十月朔 ,城中作粉食荐祖,乡落以粉食挂牛角,云“以报其劳。”
冬至 具米丸,肴核荐祖。
除夕 ,是日,亲友以仪物相馈,以竹枝扫除屋尘,更桃符春帖。至夜,具香烛酒肴,奉祖先家神,烧爆爇炬,聚宴通夕,谓之“守岁。” 先六日,言百神有事于上帝,画幡幢、舆马、仪从于楮,焚而送之。至正月初四日,乃迎而复之,如送之礼,于灶尤谨。
《冠礼》,士大夫多行之,惟庶民之家或简略从事。止父兄与子弟加冠,亦多受贺。
婚礼:俗用槟榔为聘。亲迎于女家,即谒其祖祠。姑迎妇、母送女及媒,咸用四轿。其聘仪妆奁,则称家之丰约为之。
丧礼,在宋多用鼓乐,或作佛事,故苏子有钟鼓不分哀乐事”之句,言婚丧皆用乐也。归善之俗,沿革不变,惟士夫执礼者遵行。丘文庄仪节不用鼓乐,朝夕多行奠礼,或作佛事,近时尤从简约,亲朋往吊,相答以帛。初丧七日一奠,至四十九日乃止,名曰应七。或十日一奠,至百日乃止,曰应旬。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则置酒作乐,惑于佛事。长乐和平,溺不忍弃亲于土之说。有停柩期年,三年而后葬者;或葬不数年,惑于风水,启土易棺,火化而改葬者。《县志》:兴宁亲丧,凡七日,饭僧度厄,名曰“报本。”挝鼓屠牛待宾朋,名曰“看斋。”以金珥珠翠,结锦綳缨络,导僧过市闾。布银牌红帛于地,招少年走马,垂手取之如拾芥,致观者一邑毕至。名曰“抢红。”以大轿尾其后。设死者魂帛冠裳。轿中覆以帛盖生虽屠贩舆台,死必张盖缛仪,名曰“《游魂。导僧》水滨,鬻禽鱼纵之,名曰“放生。”谓为死者修福灭罪。日费二十金,少亦四五金。倘贫乏不能举,或�于日,制不得举。久之,赀赢禁弛,必补为之,以偿夙志。有待补于孙者,有未死预作生斋者,沦肤入髓,必不可祛。坟费百金,炫人观美。葬数岁,子孙有疾厄,则曰:“葬地独不利于我。”清明岁暮发出之,剖其棺,火其尸,拆其骸,贵骨而贱肉。肉未即朽,联缀于骨者,剔以竹刀,投诸火,纳骨于瓦瓶,名曰金城。迁葬而之他。诸子偶诖,误系于官。又曰:“墓为祟也,再出之岁月不吉,委之荒榛之下,易岁辄失其瓶,虽无疾苦,亦惑于堪舆家,数数迁易,或幸免于子妇之手,不能免于其孙,仁人孝子所当厉禁也。”
祭礼,旧四代神主设于正寝,今多立祠堂。春秋祭祀,一依《朱文公家礼》,遇忌日,素服具奠。乡曲多重墓祭,惟时节奉荐而已。
品官崇阁树坊,士庶陶瓦砌甓或楼房,乡落多有茅茨土垣者。
衣冠与东南多同。龙川、长乐、兴宁,多服绫绢纱罗。归善、博罗、河源、海丰,惟年节庆贺,始一服之,馀多布素。旧俗有盘游饭,以鲊脯埋之板中,至则共相笑曰:“掘得窖子。” 又以杂肴于锅中烹之,名曰“谷董羹。” 诗人陆道士遂为诗云:“投醪谷董羹锅内,掘窖盘游饭碗中。” 东坡喜甚,亲为书之,遂传闻于世,今皆无矣。
惠之方言,大率齐韵作灰,庚韵作阳,如黎为来声、为商,石为铄之类,与江南同,乃出自然,益信昔人制韵释经之不谬。亦有阳王不辨之陋,如天王寺为天洋之类。谓父为亚爸,母曰亚姐,或呼为爹为奶,兄曰亚哥,弟曰亚泰。谓午食曰晏、昼无曰冒溪、曰“开岭” 、曰雨,大都归善、河源、龙川。其音轻以柔博罗,重以急海丰。谓“粥” 为糜,屋为厝。近潮,多潮音,与闽、漳、泉语相通。长乐、兴宁、和平,谓母为“哀” ,谓父为“亚公。” 三县山川风气与赣州近,语稍类赣。
附:史立模曰:“归善崇儒力本,有文献风;博罗敦约啬,乐仕进,儒风原盛。海丰业儒力稼,有古遗风。河源士习庄雅,民趋诈伪,语言好尚,与归善同。龙川力农习技,文物无异。河源、长乐士淳民朴,然性颇嗜讼、乐斗、兴宁俗尚简素,颇敦文行,亦闲武事。和平阻山负险,力本者寡,近坊之以礼,始知乐生向善矣。”
惠州府祠庙考 府志
本府。〈归善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明洪武初,立坛于南关。中为风云雷雨神,左为山川神,右为城隍神,木主,并南向。“《仪注》:岁以春秋二仲月,于祭社稷之明日祭之。”
社稷坛 “明洪武初,立坛于府北关三里,左社右稷,石并北向。岁以春秋二仲上戊日祭。郡厉坛 明洪武初,立坛于府城外二里,奉城隍神主之,设无祀鬼神牌,左右向。岁三祭,春清明,秋七月望,冬十月朔,明有《钦定祝文》。”
城隍庙 :在府署西二仲。合祭于风云、雷雨、山川坛。郡厉岁三祭,皆奉神主之。
景贤祠 在府城西丰湖上,故东岳庙地。嘉靖初,提学魏校毁东岳祠,知府顾遂以建周元公祠。丙申,知府史立模以罗从彦配,改名“崇道祠。” 何元述记。万历三年,郡守以原祀“会英祠。” 唐张锡,宋杨万里、陈鹏飞、陈次升、吴潜、文天祥,明王守仁与元公合祀,更今名。岁以春秋二仲望日祭。
“会英祠 ” 久废,主并祀于景贤。
野吏祠 在府治东北隅城上,祀宋陈尧佐。明成化中,徙建元妙观左。弘治丙寅,同知雷复复之。岁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祭之。
东坡祠 即白鹤峰故居。宋苏轼谪惠时,卜筑于此,再徙昌化,留家于其间,独与子过渡海。后人因其居肖像祀之,以唐庚、苏过配。明嘉靖丙戌,知府顾遂建;丙申,增以苏辙;丙辰,通判吴普重修。杨载鸣《记》。
孤忠祠 在崇道祠后,祀明监察御史王度。嘉靖丙戌,知府顾遂建。丙申,知府史立模以明谅江判官刘简合祀,改曰“表忠。” 万历四年,改建超然亭下。
彭令公祠 在白鹤峰。祀知县彭长臣。事详《本传》。
殷都宪祠 在元妙观左。旧祀都御史殷正茂,以参议顾养谦配,以报其有平寇功也。
顾公祠 在南隅社学,祀知府顾言、参议顾养谦。有郡人叶梦熊《记》。
文昌祠 在府治左。明万历十三年,知府黄时雨建。
汉寿亭侯庙 在府治南。旧庙基,改社学,知府黄时雨复建为庙。
县城隍庙 在辅阳门内,右知县林民止建。博罗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一里。
社稷坛 在县北二里
邑厉坛 在县北三里
城隍庙 在县西二十步。明洪武二年,知县阎义重建。
豫章祠 在县西北五十步。明提学副使魏校改华光庙为“豫章书院” ,祀宋罗从彦,岁以春秋二仲月祭。
郑令公祠 在县儒学之东。宋治平间,郑勋为邑宰,士民思之,故立祠以祀。今废。
孝女祠 在县西五十里。按孝女,梁大同中沙河民陈志年八十,独一女。志卒,女哀毁过甚,葬毕亦卒。广州刺史萧誉为之祠曰“孝女。” 南汉封昌福夫人,祷雨有应,见《一统志》。明嘉靖间,提学副使魏校始正其名曰孝女祠。翟宗鲁增建门宇,叶春及复祀田,俱有记。
长宁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东门外一里。
社稷坛 在西门外一里。
邑厉坛 在西门外二里。
城隍庙 在县治东。明万历元年,知县陈仲立建。
报恩祠 :在县清贵都雪峒。乡民请建,以祀明南赣巡抚李棠、兵备副使刘稳。
永安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渡河二里。社稷坛 在北门外一里。
邑厉坛 在北门外
城隍庙 在分司东
海丰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南二里。
社稷坛 在县西北二里。
邑厉坛 在县东北二里。
城隍庙 在县治西,深广各八丈。明洪武四年,县丞吕诩、永乐九年主簿卢景清修。弘治八年知县刘璇复修葺。
郑邑簿祠 在学内,旧为宋主簿郑梦翊祠,宋人,郡博士《纪善》记。
表忠祠 在县五坡岭,祀宋丞相文天祥,以行府僚属邹凤、陈龙复、刘子俊、杜浒、萧明哲、张唐、熊桂、林奇、吴希奭、陈子全、徐榛、萧资从祀。正德丙子,提学副使章拯建,明大学士方献夫记。
皇清康熙四年,知县阮士鹏修之,后圮知县范逢春。
继修
龙川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三里。
社稷坛 在城西一里
邑厉坛 在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西大街。明洪武八年,典史黄九成建。永乐十年,知县费思铭修。
二贤祠 在县东五里。祀宋苏辙、陈次升。景定癸亥,郡守彭亿始建。明成化中改建。
洪令公祠 在县治仪门左,祀明知县洪祉。旧祠在县西,弘治间建,嘉靖二年,知县韦邦宪迁于今所。
长乐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一里。
社稷坛 在城西一里
邑厉坛 在县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西青源门内。明洪武四年,主簿李仁建。永乐九年,典史黄必贵重建。
兴宁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一里。
社稷坛 在西河外半里。
邑厉坛 在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东南。明洪武四年,知县周仕贵建。正德戊寅,知县祝允明重修。
罗学士祠 名探花祠,在县墨池上。《惠大记》云:“明洪武间废于兵” ,今遗址仿佛犹存。连平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西郊二里许。
社稷坛 在城北郊
州厉坛 在城西郭隅
城隍庙 :在城内西街。
关王庙 :在城东镇连门外。知州牟应受捐俸建。
天妃宫 :在城内分司之左。
河源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二里。
社稷坛 在县西北一里。
邑厉坛 在县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治左。明洪武八年,知县马仕彪建。
和平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一里。
社稷坛 在县西二里
邑厉坛 在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城外西南一里。明嘉靖二年,知县刘珙建。十二年,知县梁鼒以庙不当在城外,欲改建城北,不果。二十四年,知县周隆盛重修。王新建祠 在县治北。明嘉靖五年,知县刘琰建。祀明都御史王守仁。春、秋二仲月丁后二日祭。
保惠祠 在县学内左。明嘉靖四年邑人建,祀知县刘琰。后以琰入祀名宦,祠遂废。归善黄锦《记》。
寺观附
本府。〈归善县附郭。〉
永福寺 在西湖傍,神霄宫故址。洪武二十四年,以栖禅、嘉祐、光孝僧田并入。
栖禅寺 在六如亭西。宋唐庚曾游于此,诗曰:“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回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今废。
嘉祐寺 在水东白鹤峰东。宋苏轼南迁,凡两寓居焉。洪武二十四年,归并永福寺。今其地建县城隍庙并预备仓矣。
光孝寺 在府治南。洪武中,归并永福,以其地为纳受仓。
海会寺 在“平远台” ,今废。
圆通庵 在黄塘。洪武中,归并永福寺。
万寿塔院 在城西二里塔圮,今为御史利宾墓。
泗州塔院 在西湖塔圮,今建“超然亭。”
元妙观 在府治西。旧系天庆观。宋进士梅夫子之宅。天顺元年,同知苏润新改大门,今习仪于此。
东岳庙 废为“景贤祠田” 并元妙观。
五显庙 提学余本废为“卫官听事厅。”
“真武庙 ” :在万寿坊。后改为社学,又为“二顾祠。” 今复庙于上堂。
关王庙
天妃庙 小东门外
华光庙 废地,仍属元妙观。
广平王庙 废地,佃为民居。
“兴祚泰民王庙 ” 、“左辅侯庙。”
三山“辅国庙 ” 、善庆庙 ,俱废。
浮碧堂 即集虚堂,废田并元妙观。
“医灵堂 ” 废地,佃为民居。
慈济堂 今废。明崇祯十三年,归善知县王孙蕙重建。元妙观捐赀三百两。
博罗县
延庆寺 在浮碇冈下,五代时建。嘉靖初,徙登高镇。
万寿寺 在县东,景泰三年建。
明月寺 在神护都,宋雍熙初建。
资福寺 在罗浮山
“花手寺 ” 在罗浮山。
护国寺 在石湾巡司北。
龙华寺 在沙河驿东
香积寺 在新策都
大云寺 在水北
南楼寺 在横岭
东林寺 :在“善政司” 侧。
宝积寺
延祥寺 俱在罗浮山
长寿观 在县治西榕溪上,即古之廨观。元皇庆间,道士黄实谷始改建“长寿。” 嘉靖初,徙并于冲虚。今存观场习仪于此。
冲虚观 在罗浮山。晋咸和间,葛洪止此山炼丹,始置四庵。山南日都虚,后又名元虚。唐天宝初,置守祠十家,仍度道士一人。宋元祐二年,赐额“冲虚观。” 有铜玉皇像,南汉所铸。
长宁县
永兴寺 :在县治东城之内。万历十年,知县陈茂蕙建。
南禅寺 在象冈都沙田。
凉山寺 在象冈遥田
永乐寺 在《清贵》雪峒。
太平寺 在甘棠小溪皮村。
贵新寺 “在甘棠塘村。”
万寿寺 在甘棠小溪
金山寺 在长吉小水
太平寺 在长吉双岭
龙兴寺 在长吉锡场
溪东寺 在长吉
《竹林庵 》在甘棠蜡溪。
新塘庵 在象冈沙田
“应龙庵 ” 在象冈杨火窖。
《灯塔庵 》在甘棠塘村。
《苦竹坳》庵 在长吉小长江。
河坝庵 在长吉
《青云庵 》“在象冈黄沙坑。”
元和宫 在县治西城之内。万历十一年,知县江天济建。
永安县
东岳宫 在东门外
龙归寺 在北门外
海丰县
万寿寺 在县东,明景泰三年重建,今习仪于此。
永福寺 《县志》“福” 作“兴。”
西峰寺 在甲子门千户所城西,今改为“书院。” “净恩寺 ” 延福寺 清净寺
法留寺 在今法留铺,唐建国初废。
龙川县
光孝寺 ,在县治西,即赵佗故基,今习仪于此。《灵山寺 》废。
南山寺 今建“二贤祠。”
正相寺 、《天宁寺 》《广福寺》。
宝林寺 、《智庆寺 》《普安寺》。
东山寺 今俱废
元妙观 在城内县治东,旧名“天庆。”
青华观 ,在霍山太乙峰前。
长乐县
禅定寺 在北城外。明永乐元年重建,今习仪于此。
开宝寺 在七都驿右
“太平寺 ” 在榕树前。
林间寺 在横陂
兴福寺 在大渡
濮溪寺 在濮溪
昭果寺 在董源
宝林寺 在华阳
福田寺 在中镇
莲龙寺 在黄龙
万安寺 在护口
玉泉寺 在棉洋
长生观
晏公庙 在河头街
石鼓庙 在县西城外一里。
东岳庙 在县东城外
兴宁县
宝成寺 ,在老街,旧名“宣化寺” ,今习仪于此。罗冈寺 ,即天王寺,在县治北。
寿庆寺 在神光山
太平寺 有二,一在李田,一在吴田岭背河。清渠寺 在十三都。
中州寺 在石马峒
临亭寺 在石马峒。《县志》“亭” 作“江。”
福庆寺 :在城西,古名“西林。”
东山寺 在陈塘
净居寺 在顺化乡
黄铜寺 在黄铜
诸光寺
集福庵 在蓝田
西禅庵 :在社稷坛侧。
元妙观 在城北废
东岳宫 在西北一里,后有观音阁。
南岳宫 在南门外林头。
五显宫 在通海桥侧
天妃宫 在西门城北
蛋家宫 在逆船渡
连平州
白云寺 在城西三里,万历十八年建,天启六年重修。
永丰庵 在白云寺之左,相距一里,万历三十三年建。
永兴庵 在白云寺右,万历四十五年建。九峰庵 在城北五里。唐仪凤三年建,寖废。崇祯九年鼎修。山水秀丽,有鱼台石室。
双桂庵 “崇祯六年重修。”
回龙庵 在茶山地,万历三年建。
九龙寺 土名“石龙” ,天启六年重修。
禅定寺 土名“麻坡” ,成化十八年建,后寖废,今始重修。
太平寺 下坪地。崇祯五年重建。
西禅寺 上坪地,宣德元年建。
西域庵 “隆庆六年建,天启六年重修。”
高山庵 “崇祯八年重修。”
紫云寺 天启元年建,接黄牛仙石。汉时有曾公修炼,山顶石池,穷冬不涸。
东林寺 在溪东龙泉山。嘉靖元年建,万历二十七年重修。
金山寺 万历二十年建。
净土庵 万历四十年建。
高峰庵 “隆庆三年建。”
紫华山 土名“大田。”
黄龙庵 “隆庆元年建。”
宝丰庵 在梨坑地
“香积寺 ” 在莲塘地。
兴隆寺 嘉靖年建
回龙庵
观音堂 “万历三十年建。”
九峰寺 嘉靖丙寅建
石峰庵 “隆庆三年建。”
南庆庵 在楠木山
“隆兴庵 ” :“弘治年建。”
龙驯庵 万历二十八年建。
河源县
崇报寺 在县西,今习仪于此。
寿春寺 即旧县治
资圣寺 废
云泉寺 在县治东隔江一里马草塘尾。今故址犹存。
资福寺 废
栖禅寺 在逍遥岩西,今废。
福林寺 在县治西北立溪村,今废。故址铁钟犹存。
开元观 在县南。明洪武四年建,今废。
和平县
高王寺 在县北二十里。明正德五年兵火,僧徒离散,寺宇尚存。
潭头寺 在县东三里
隆兴寺 在县北八十里浰头。
兴隆寺 在县东五里,今废。
龙华寺 在县东八十里乌虎镇。
新兴寺 在梨坑
民安寺 在苏𪨶
天龙寺 在小水
长塘寺 在县东六十里。
镇江寺 在林证
环溪寺 在县城西一里。
西禅寺 在惠化都
太平观 在县东门外八里,今废。
赤山院 在县南。元至正中创,今习仪于此。
惠州府驿递考 府志
本府。〈归善县附郭。〉
递运所 明洪武二年建。正统四年并入“欣乐驿。”
欣乐驿 在城北。明万历丙申,改建于拱北桥。平山驿 、平政驿 、水东驿。
总铺 在府前
甘棠铺 ,莲塘铺 ,《茶亭铺》。
冷泉铺 ,《山角铺 》,《白花铺》。
平山铺 ,迳口铺 ,秀鹿铺。
笔山铺 ,白云铺 ,平桥铺。
分水铺 ,梅实铺 ,平政铺。
以上诸铺属东路
北津铺 属北路
本府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及留支新定经制官兵粮食外,尚银五千零二十八两零六分八釐一毫四丝八忽四微;内除原迁银三十四两一钱一分五釐四毫四丝、又续迁银一百三十三两七钱四分三釐九毫,尚存征银四千八百六十两零二钱零八釐八毫零八忽四微。内除新奉裁充饷银八百五十两,实存银四千零一十两零二钱零八釐八毫零八忽四微。遇闰加银二十六两五钱七分二釐九毫。内除原迁银九釐零六丝、续迁银一两一钱五分四釐九毫,实存闰银二十五两四钱零八釐九毫四丝。归善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八百四十两零八钱六分六釐五毫七丝九忽四微。内原荒银二钱八分六釐六毫,原迁银二十五两一钱七分五釐二毫,续迁银四十四两零二分三釐九毫,尚实征银七百七十一两三钱八分零八毫七丝九忽四微,遇闰加银七两四钱五分七釐一毫。
博罗县
苏洲驿 在县西。明嘉靖间徙于河泊,旧址在县东北水口。
莫村驿 “明洪武四年建。”
东铺 在县前
汤泉铺 ,《小金铺 》,《迳心铺》。
黄沙塘铺 ,白茅铺 ,乌石铺。
双冈铺 、黄塘铺 、大桥铺 以上诸铺俱在东路。
蓼洲铺 ,清塘铺 ,莲塘铺 ,以上三铺俱在南路。
万安铺 ,石田铺 ,冷水铺。
槎冈铺 ,浮簰铺 ,花园铺。
官陂铺 凤凰铺 以上诸铺俱属西路,本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一千三百六十八两一钱零四釐一毫八丝。内除新奉裁充饷银五百两,尚银八百六十八两一钱零四釐一毫八丝,遇闰加银四两二钱。
长宁县
县前铺 ,黄麖牙铺 ,严村铺,榉林铺。
本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一百二十八两。
永安县
苦竹派驿 在宽得都
县前铺 在县前
樟村铺 、贺冈铺 、姜𪨶铺 ,以上诸铺俱属“东路。”
林田铺 、猪母坑铺 、埔尾铺。
“黄塘铺 、蜡石铺 、围子潭铺、留狗铺 、下江东铺 、苦竹派铺 ” ,以
上诸铺俱属西路
白石馆 在东路
柏埔馆 在西路
本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四百五十一两四钱四分九釐八毫九丝四忽;内除新奉裁充饷银二百两,尚银二百五十一两四钱四分九釐八毫九丝四忽。
海丰县
东滘驿 在县东
南丰驿 在县西
平安驿 在县西七十里。三驿并明洪武四年建,今俱废。
县前铺 在县前
赤岸铺 ,罗山铺 ,长桥铺。
白沙铺 ,法留铺 ,沙塘铺。
东海滘铺 ,磨海铺 ,廪头铺。
涌口铺 、砖头铺 、蛟溪铺。
南山铺 ,横翠铺 、长山铺 ,以上诸铺俱在东路。
佛头铺 ,小液铺 ,陇春铺。
王化铺 ,味田铺 ,茶亭铺。
杨桃铺 、新迳铺 ,凤河铺。
香坑铺 、水尾铺 、长陇铺 ,以上诸铺俱在西路。
屯于铺 、清湖铺 、水口铺。
冷饭铺 ,横陇铺 ,新田铺。
麻竹坑铺 、杨家庄铺 、赤花铺。
半迳铺 ,车田坝铺 ,迳头铺。
船埠铺 以上诸铺俱在北路。
本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三百八十七两九钱五分四釐三毫一丝;内原荒银七两六钱九分五釐零四丝;原迁银九钱五分八釐六毫、续迁银八十九两七钱二分,尚实征银二百八十九两五钱八分零六毫七丝;遇闰加银五两五钱九分二釐九毫。内原迁银九釐零六丝、续迁银一两一钱五分四釐九毫,实闰银四两四钱二分八釐九毫四丝。
龙川县
递运所 “明洪武初,建于县东,今革。”
雷乡驿 在县南,明洪武二年建。
通衢驿 在宁仁都。明洪武九年建。
县前铺 在县前
涧步铺 ,赤岭铺 ,干坑铺。
两头塘 《通衢铺 》以上诸铺俱在东路。《官桥》铺 在西路。
铁龙铺 在东南路
吉祥铺 在东北路
本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二百二十一两六钱九分八釐六毫六丝。遇闰加银一两八钱六分四釐三毫。
长乐县
递运所 明洪武初建。正德八年并入“兴宁驿。” 兴宁驿 在县西南。
七都驿 在县东南。俱明洪武五年建。
县前铺 在县前
观音铺 、练溪铺 、东洋铺。
大锦铺 ,七都铺 ,牛冈铺。
古正铺 ,陇西铺 ,以上诸铺俱在东路。曾冈铺 ,高沙铺 ,清溪铺
黄沙铺 、绿水铺 以上诸铺俱在西路。《店前铺 》在东北路。
石桥铺 ,冷水铺 ,薛塘铺。
乌石铺 ,横陂铺 ,滑石铺。
锡坑铺 ,葵潭铺 ,黄流铺。
迳口铺 、北斗铺 、五通铺 ,以上诸铺俱在南路。
本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一百四十八两六钱零九釐八毫零六忽。遇闰加银三两七钱三分。
兴宁县
县前铺 在县前
刀坊铺 、官陂铺 、大坑铺。
水口铺 以上诸铺俱在东路。
小峰铺 ,沙塘铺 ,消坡铺 ,以上三铺俱东南路。
宋坑铺 濮洞铺 俱在南路。
茅塘铺 在西路
谭坑铺 ,罗冈铺 ,十三都铺,小寨铺 ,俱在北路。
本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五百九十九两零七分八釐九毫。
连平州
洲前铺 ,茶山铺 ,东叶陂铺,百口塘铺 ,严村铺 ,榉林铺。
锡场铺
本州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及留支新定经制官兵粮食外,尚银二百七十三两九钱一分八釐七毫。内除新奉裁充饷银一百五十两,尚银一百二十三两九钱一分八釐七毫。
河源县
驿三 在南门外。曰“宝江驿” ,明洪武八年建,在蓝能都;曰“义合驿” ,洪武六年建,曰“蓝口驿” ,洪武二年建。
翔鸾铺 在县城
木京铺 ,山塘铺 ,和溪铺。
黄石铺 ,白马铺 ,古桑铺。
小园铺 ,都罗铺 ,杨柳铺。
柳城铺 以上诸铺俱在东路。
石迳铺 ,水东铺 ,白石铺。
三铺俱在西路
本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三百五十两零八钱五分六釐九毫五丝。遇闰加银三两七钱二分八釐六毫。
和平县
县前铺 在县前
合水铺 ,永丰铺 ,杨峒铺。
黎树下铺 ,浊溪铺 ,石头塘铺,黄竹坑铺 ,以上诸铺俱在南路。
水车铺 、岑冈铺 以上二铺俱在北路本县《驿传》存留,除节裁充饷外,尚银二百三十七两五钱三分零一毫六丝九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