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目录

     潮州府部汇考三

      潮州府城池考

      潮州府关梁考

      潮州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潮州府部汇考三

    潮州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海阳县附郭。

    潮州府城池 ,旧有子城,依金山由北而南,绕以壕,东临大江,外廓以土为之。宋绍兴十四年,知州李广文乃移近循壕流旧址甃砌。绍定、端平间,知州王允应、许应龙、叶观相继甃筑完之,为门十有一。元大德间,总管大中怡里修东城之滨溪者,谓之“堤城。”明洪武三年,指挥俞良辅辟其西南,筑砌以石,改门为七,谓之“凤城。”城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五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围一千七百六十三丈。东距溪曰广济,曰上水门。左有涵洞一通引韩江水入郡学泮池,经太平桥,绕县治,过潮头桥,透西湖,出三利溪,今为民居填塞。曰“竹木”,曰“下水。”南曰南门,前有涵沟,通韩水,过城西,出三利,为乡民灌溉田畴。西曰安定门,左有水关一座,引韩江水入下水门,经开元寺,绕小金山,会大街、新街、西街诸巷沟水而出。西关门原广五六尺,深亦如之,近被民居填淤隘,其尾间稍有暴雨,水涨不便。北曰“北门”,门各有楼,内有兵马司。东、南、西、北四门,今增为义仓。外罗以月城,城有敌楼台四十四座,窝铺六十七间,雉堞二千九百三十二。弘治八年,大水,冲决城垣一百六十馀丈,同知车份筑砌之。嘉靖十三年,知府汤冔重建南门城楼。万历二十四年,兵备王一干修砌外城马路石基其池。初,宋庆元三年,术家谓“壕西流不利”,惑其说者,凿堤为二关,取廊门石甃之。决河流东入于溪,地势东仰,西流如故。五年,溪流暴涨,水溃堤。知州沈杞率居民负土石塞之,壕复故流。日久,民多侵居,填塞过半。开禧元年,知州赵卿将正壕稍加疏辟,水复导流,通三利溪,有水关、石桥二所。康熙戊午年,提督侯袭爵,潮镇马三奇、守道仇昌祚、知府林杭学会议将西湖山周围置建灰城十一县,合力

    丰顺镇城 ,嘉靖末,丰政都弗靖。隆庆初,筑城,设通判一员驻镇。继盗平,通判仍居郡城。明末,设把总一员,募兵百名汛守。原系

    皇清饶镇吴六奇祖居,“太平公馆”建在城外。

    外州县

    潮阳县城池 :唐初置县,治于临昆山。元和间改于棉阳,距临崑三十五里。宋因之。元至正间,县尹熊按摊《不花》筑土捍之。洪武辛未,指挥杨聚置潮阳千户所旧城,岁久日圮。正统间,知县刘源洪修砌。天顺间,海寇、山寇相继起,知县陈宣甃石增高之。弘治元年,知县王銮重修城及各楼,为门七。五年,知县姜森凿东城外壕为溪,以通舟楫。正德四年,析四都置惠来。北达府一百四十里。东滨海。南惠来,西普宁,北揭阳。广四百七十里,袤二百五十七里。城围一千二百六十二丈,高二丈。嘉靖间,增高四尺,壕深一丈,广三丈。

    海门所城 在县东招收都。洪武间建。天顺六年,知县陈宣修,高二丈,围九百七十丈,门四。康熙三年迁斥,七年展复。八年,知县张弘美重修。编户一百零有五里。

    揭阳县城池 :宋宣和三年,割海阳县永宁、延德、崇义三都地置县,曰“揭阳。绍兴二年废。十年,复卜治留隍村,不果卜玉窖村。元至正十二年,达鲁花赤答不歹因海寇作,始砌内城二百丈,筑外城八百馀丈。明天顺间,知县陈侯爵于城之东北、西、北各增修一百丈,阔三百丈,周围一千六百丈,高一丈四尺,砌以石,为” 门四。东北达府八十里,东澄海,西长乐,南潮阳。广二百八十里,袤八十里。成化间,流贼突入,按察司陶鲁命增筑之,甃石为址,上垒以甓,未几甓脱。十一年,知县敖公辅易甓以石,门楼警铺俱饬。嘉靖间,海寇作,岭东道行文筑四门月城。万历十八年,城垣倒塌,知县李俨申兵备王一干重修,增高城垣五尺。其地周围七百五十丈,深一丈,广二丈,南北跨溪,东西浚壕。天启间,知县曾应瑞增

    考证

    进贤门,为五门水关三,编户七十八里。

    程乡县城池 ,隋大业三年置,以程旼名。五代南汉,割县为敬州。宋开宝四年,以翼庙讳,更名梅州。熙宁六年废。元丰五年,复梅州。绍兴六年,犹熙宁制。九年,犹元丰制。元至元十六年,改置梅州路总管府。二十三年,复为梅州,领程乡县。宋皇祐间,始筑土城。洪武二年,省州为县,隶潮州。十八年,易以石,拓西城垣,广其基,筑石为址,垒以甓。周围九百八十五丈,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为门,建楼其上,窝铺一十有六,雉堞九百八十有五。东南至府三百里。东大埔,西兴宁,北平远。广二百一十里,袤三百五十里。弘治元年,知县刘彬修筑。八年,大水崩一百七十馀丈,通判郭伟修筑。嘉靖十年,大水崩十馀丈,知县林坛、戴光复相继修筑。崇祯间,增高三尺,壕广二丈,深一丈,门四。其南临溪。

    皇清康熙九年、十年,霖雨,东西北各崩六七丈十七。

    年霖雨,又崩三十馀丈。知县王仕云、王吉人相继修筑,编户十三里。

    饶平县城池 ,“明成化十四年,析置今县,皆甃以砖城,高一丈八尺,周围七百二十一丈。” 始皆参政刘洪寔总其事。次年知县杨昱至董之,筑高一丈馀。嘉靖十四年秋,大水冲决城垣四十丈,县丞徐澄补葺之。十七年,四门城屋皆废。十八年,知县罗彻重建四楼,雉堞还拱,以灰甓新之。嘉靖戊午,知县林丛槐建镇北“楼,其壕广二丈,深丈馀,引欧陂水入焉。”

    皇清顺治间,饶镇吴六奇修筑,高二丈,马路广三尺。

    增置“尊君楼” 、“铳楼” 、敌楼共十七座。

    大城所城 在宣化都。洪武间,百户顾寔筑。围六百“四十三丈,高一丈六尺八寸,门四,其池加城之数五十三丈。” 康熙三年迁斥,七年展复。八年,知县刘鸿业重建。

    黄冈镇城 在县东宣化都。嘉靖间,知府郭春震建,围一千二百馀丈,门四。

    皇清顺治间,饶镇吴六奇重建,围六百五十丈,高一

    丈馀,坚厚倍昔。经迁展复。康熙八年,知府宋征璧重建。

    南澳城 在本县信宁都海岛中。明万历副总兵晏继芳建,何斌臣修。高二丈二尺,围五百丈,门四。

    惠来县城池 ,明弘治末,因流贼劫掠,嘉靖四年,析潮阳、惠来、酉头、大坭、隆井四都,又析海丰、龙溪一都置今县,以县治在惠来都,故名。东潮阳,西海丰,北普宁。指挥程鉴、通判陈硕始建。周围七百丈,高一丈七尺,门四,上各有楼。嘉靖,署县府知事饶经济将北门填塞。癸卯,通判诸燮拓南城四十四丈,合旧城七百七十四丈。隆庆己巳,知县施冔申请增设敌台一十四座,其池广一丈五尺,东西水关二

    靖海所城 在县南大坭都。明洪武间建,高二丈一尺,围五百六十丈,门四。嘉靖、万历,知县林春秀、游之光相继重修。康熙八年,知县孙汝谋重建。

    神泉澳城 在县南十里。嘉靖间,知县林春秀建。围三百丈,高一丈三尺,门二。康熙八年,知县孙汝谋重建。共编户二十里。

    大埔县城池 “明嘉靖五年,析饶平二都置今县,以县治在大埔村,故名。西达府一百六十里,东永定,南饶平,北程乡。广二百二十里,袤二百五十里。” 创于知县欧淮,城未就而卒。知府王袍、推官李乔木董其事,二载始竣。周围五百一十有九丈四尺,高一丈七尺,广一丈二尺,上广九尺。内外甃以石为门三:东潮阳,北“拱辰,西通津” ,据茶山之麓,前临大溪。后知县曾广翰、吴思丘继修,重建窝铺,为城兵巡守栖息之所,增高垛墙。万历间,知县谢九鼎继修,及新楼堞。

    三河镇城 在大埔县西恋洲都。嘉靖间,佥事张冕建。周围四百九十丈,高一丈三尺,门四。

    皇清顺治间,饶镇吴六奇重修,共编户二十里。

    澄海县城池 ,明嘉靖四十二年,析饶平之苏湾,揭阳之𬶍江、鳄浦、蓬洲,并海阳之上、中、下、外三莆,共七都,置今“县。西达府七十里,东大海,南揭阳,北饶平。广五十里,袤六十五里,高一丈七尺,腰城雉堞各三尺,周围九百二十五丈。四十三年,知县周行议建。四十五年张浚兴砌,隆庆五年知县蔡楠竣工。万历三年知” 县顾奕增高三尺五寸。垛垣一千二百八十有三,门五,东西、南、北四。小北门一,楼四。东曰“常春” ,南曰“承明” ,西曰“保义” ,北曰“拱辰。” 设水关以通三川溪之水。窝铺二十有六,知县左承芳建其池。东北有天堑。

    西南,有址,编户五十五里。康熙五年,因滨海寇患,无年无之,三次迁斥,并全县裁斥讫。七年奉

    旨展复。八年,署县通判闫奇英依旧基重建。

    蓬洲守御千户所 明洪武三十一年,百户董兴建。围六百四十丈,高一丈五尺,门四。原属揭阳。嘉靖四十二年,改隶“澄海。” 天启五年,知县冯明玠修。康熙五年迁斥。七年展复,署县通判闫奇英重建。

    修水寨城 在澄海县西苏湾都。明洪武三年,指挥俞良辅创筑。围二百一十三丈八尺,立四门,凿池置水关,西北隅通海港,可泊战船。其池围二百一十丈,深一丈。展复后,署县通判闫奇英新建。围二百丈,高一丈四尺。

    鸥汀寨 ,隶澄海;通判闫奇英因旧址重建。围六十丈,高一丈四尺。

    樟林寨 在澄海。通判闫奇英新建。围一百四十丈,高一丈四尺。

    普宁县城池 ,明嘉靖四十三年,析潮阳、洋乌、泧水、黄坑三都,置县贵屿,名普宁。初立,知县赵钺时在贵屿,借居民舍。万历三年,知县刘钝筑县城于厚屿,规模略定。至十年,归洋乌、泧水于潮阳,仅存黄坑一都。十四年,佥事卢仲佃谕知县赵献改析旧料,筑建今县。门四:东曰凝和,西曰阜财,南曰迎薰,北曰拱极,门各有楼。其年始浚溪为壕,以潴潮水。北达府一百二十里,东潮阳,南惠来,西北揭阳。广袤四十里。城高一丈八尺,崇祯间,增高三尺,围六百馀丈。顺治乙未年九月,海寇陈豹破县,将城摧拆平地。丙午年三月,寇退,知县张如榜复任,督民夫修砌如旧。共编户一十四里。

    平远县城池 :嘉靖三十八年,设通判府于程乡豪居林子营。四十一年,割福建武平、上杭、江西安远、广东兴宁地置县,隶赣州府。四十三年,议还武平等三县地,惟程乡之义化、长田、石镇三都并兴宁之大信一都合为县,名平远,隶潮州府。西达府三百八十里。东上杭,南程乡,北赣州。周围五百二十丈,高一丈二尺,门四。万历二十五年,知县王文雷建镇山楼,设警铺一十二间。城北依山,其池东西、南三面皆阻水,广二百里,袤二百五十里。崇祯间,增高三尺,编户四里。镇平县城池 ,明崇祯六年,石窟、焦岭之间,草寇窃踞,至勤三藩之师。巡按钱守廉相度会题,析程乡之松源、龟浆下半图、平远之石窟一二图,共“四里。” 谕平远令沈惟耀筑置今县。南达府三百六十里。东上杭,南程乡,西平远,北武平。广八十里,袤七十里。城围八百丈,高一丈九尺,厚一丈五尺。垛口九百,门楼各四,敌楼八座,水关二洞。十年春雨,冲圮一百五十丈,知县胡会宾修。十一年,浚壕,起东南至西北,五百丈,阔一丈,深五尺。康熙十一年,霖雨,冲坏十馀丈,知县程梦兰委典史冯士槵督修。编户四里。

    潮州府关梁考        府志

    本府。海阳县附郭。

    广济桥 在城东,跨韩江上。广二丈,长一百八十丈。旧名“济川西洲” ,创于宋州守曾汪。后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增筑为十东洲,创于沈宗禹,后陈宏规、林㟽、林会增筑为十有三。久之,洲坏梁断。宣德中,知府王源垒石为墩二十有三,架亭屋百二十有六,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梁,更今名。会稽姚友直为之记。弘治中,大水,梁坏,同知车份重修石洲,建亭屋二十间。正德中,知府郑良佐、谭伦易梁以石。嘉靖间,知府丘其仁立桥东西二亭,以息过客。而桥南北皆甃石栏,而圬以灰。岁佥桥夫四十四名,渡夫十名司守。万历间,御史蔡梦说重修石梁。崇祯间先火灾。

    皇清顺治庚寅,郑成功毁之,亭屋石梁,存者仅十一。

    后,总镇郝尚久将城内旗竿暂架为梁。次年,道镇府委蔡元将杉木造为桥梁,盖板,便民往来。癸巳,郝尚久叛,又自毁木桥数洲。后署道田委蔡元仍修桥梁。乙未年,知府黄廷献将大木头架造二洲,并修理别洲。辛亥年,学道迟宣、知府宋征璧,委经历童士超督造桥梁。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四夜,桥洲有声,骤倒一洲知府林杭学修建。十九年,知府林杭学委生员李奇俊重建桥梁及浮船路板。

    太平桥 在大街,引上水门江水绕县治。《去思桥 》在城西北隅。宋嘉定间赵谧建,以谧有惠政,故名。

    南壕桥 在第三街北

    湖头桥 一名“石人。” 在城西。

    西门桥 在西门外

    沈侯桥 在南门外。开禧间,知州沈植建,故名。“云梯冈桥  ” 、枫溪桥   、吴塘桥 俱在城西南。

    思古桥 俗名“洗马。” 元泰定间建。

    黄金塘桥 久废

    凤塘桥 康熙十五年,陈用廷捐赀倡募重建。临白桥   、万里桥 旧名“李浦。” 二桥俱在大和都。

    南溪桥   “平福桥 ” 即秋溪桥。二桥俱在秋溪都。

    黄陇桥   庵头桥   、新关桥 俱在龙溪都。

    通济桥 在龙溪都庄陇,邑人薛侃建。

    黄潭桥 “顺治年,经历谢天恩建。”

    小陂桥   、双港桥 、二桥康熙十六年,李奇俊捐赀倡募重建。

    凤栖弥陀桥 康熙十八年,李奇俊捐赀倡募重建。俱在东厢。

    象头猪蹄桥 康熙二十年,知县刘永建,在北厢。

    长美桥 在归仁都

    产溪渡 在丰政

    意溪渡 :在东北厢界。

    南窑渡   深河溪渡 在东厢。

    云步渡 在登云

    林兜渡   、獭狗狮渡 俱在大和。

    蓬洞渡 在江东

    园头渡   、梅溪渡 :俱在南桂。

    汤头渡 登瀛温泉在此。

    辟望渡 在下外莆都

    广济渡 在城东

    潮阳县

    华亭桥 “在县治前。”

    “四人桥 ” 在城内,以四隅有石人也。

    华阳桥 在城北

    河溪桥 在城北,宋嘉定知县李巩建。

    官桥    、康济桥 俱在城北。

    和平桥 在城西南,宋宣和僧大峰建。长三十丈,广九尺,计一十九间。其南北距岸两间未完,而大峰逝。邑进士蔡震成之。元末,土人谢均正僭据焚毁。洪武初,僧无言修。

    胪溪桥 在胪冈

    官桥    、成田桥   、茆港桥 :俱在城南。

    麒麟桥 在举练

    下淋桥 在城西

    贵屿桥 在城西北

    洞内桥   、南塘桥   、冈头桥 俱在城东南。

    十家桥 在白土

    潇湘桥 在潇渡村。唐进士洪奋虬建。石梁七间。今废。

    东溪桥 在东溪村

    峡山桥 在峡山麓

    湖东桥 在青洋坂。宋咸淳二年,乡人林士平建。石梁五间。今寇毁。

    水头渡 达府城路

    隆井渡   、营前渡 ,达省城路俱官渡。门辟渡   、金沟渡 在直浦。

    青林渡 在招收

    临崑渡   、铜钵盂渡  、仙村渡 俱在举练仙村,今改名“流西渡。”

    潇溪渡 在洋乌

    牛湾渡 在海门。俱民渡。

    京冈渡

    揭阳县

    太平桥 在县治前

    南津桥 在南门

    《北窖 》亦名“石狮桥。”

    新桥    :东桥    、南窖桥 :跨县治西。

    学前桥 在学前

    田尾桥   :马山窖桥 :跨县治东。

    市尾桥 更名“李雨桥” ,在南市尾。

    猛水桥   “吴西窖桥 ” 跨南市俱在城内。迎恩桥 在东门外。

    北镇桥 在北门外

    西清桥 在西门外

    化龙桥 宋咸平二年,民陈翁建。

    吉贝浦桥 俱在渔湖

    深浦桥 宋元祐时建

    竹桥    、大沟桥 宋咸淳二年建,俱在碧溪。

    羊稠冈桥 在霖田。宋元祐间建。

    牛程桥 宋咸淳二年建。

    龙门桥 元至正间建

    大窖桥 元大德间建

    木棉桥 俱在梅冈

    万里桥 宋绍兴间建

    登冈桥 邑人薛侃建

    官路桥   、龙头桥   、市尾桥。

    东集桥 俱在桃山

    官溪桥 一名《硫冈仙》。

    铺前渡 去桃山驿七里,有坊曰“揭阳。” 古渡、长埔渡 ,俱在桃山。

    南溪渡 在南门

    北溪渡 在北门

    官溪渡 在官溪

    白银渡   、东村渡 俱在盘溪。

    龙门渡   “问津” 渡 在梅冈。

    棉湖寨渡 在巡司前。俱官渡。

    仙桥渡 在官溪

    洋尾渡 在霖田都

    程乡县

    登瀛桥 元泰定间建

    状元桥   、嘉应桥 宋淳熙间建,俱在东城外。

    小溪桥   、洋门桥 俱元泰定间建。金沙桥 在城北。

    梯云桥 在县治南,宋淳熙间建。

    济川桥 元泰定间建,造舟四十有二,为浮梁以济梅溪,今废。

    百花桥 在南城外

    惠政桥 在东门外

    履信桥   、通广桥 俱在西城外。

    城南渡   。《江津》渡   。《严子渡》。

    黄沙渡 俱官渡

    水巷渡   。梅塘渡   。金坑渡。

    小立渡   、榄潭渡   、畬坑渡。

    西洋渡   、丙村渡   、松口渡 ,俱民渡。

    松源渡

    饶平县

    双义桥   、济南桥   、迎恩桥 俱在城内外。

    横溪桥   、广德桥 俱在弦歌里。

    秋溪桥 在龙眼都

    陈塘桥 在信宁

    许家桥   、铺上桥   、连樟桥 俱在宣化。

    柏子桥 在柏嵩岭

    南塘村桥 在龙眼都

    仙市桥   :“济川” 上下桥 。金沙桥。

    山港桥 俱在苏湾

    良田渡   、汤溪渡   、东洋渡。

    大榕渡   、樟溪渡   、黄冈渡。

    李乌渡   、崎头渡   、登塔溪渡、松柏门渡 ,俱官渡。

    井洲渡 民渡

    陈九渡   八字渡   。杜亭渡。

    惠来县

    光华桥   、“武宁桥   ” 、惠政桥 俱在县东。

    禄昌桥   。“黄善桥   。” “林招桥。”

    龙冈桥   、百丈桥 俱在县西。

    大陂桥 在大陂驿

    林招渡   龙冈渡   、大陂渡 俱在县西。

    榄表渡   吉钓涌渡 俱官渡在县西南。神泉渡   赤洲渡 俱在县南。

    靖海渡 在靖海所。今为民渡。

    大埔县

    方公桥 在北门外

    犁壁石桥 在县南

    安靖桥 在石柱坑

    左通、“右达” 二桥 在大田径,今毁。

    桂子桥 在桂子坑

    南济桥 在大水坑

    通济桥 在白堠水口

    庵前桥 在黄山坑

    下历桥 在下历村

    孚惠桥 在高圳

    云川桥 在湖寮,古城,二水合。

    猫儿渡 在县北

    龙潭渡 在水安社

    三河渡   大麻渡 在县西。

    深渡    乌槎渡 :在营堡前。

    河头渡 在县南

    双溪渡 在杨梅田

    鯬黄渡 在新村

    高圳渡 改名“清戍。”

    新矶渡 在西门

    长潭渡 在大埔村

    洋松渡 在洋淘

    上埔渡 在东山社

    白罗渡 在白寨社

    下历渡   、永济渡   、永惠渡。

    小湖口渡  ,小溪口渡  。沙冈渡。

    虎头渡   、《官陇》渡   、《利宅》渡。

    沙角院《渡  黄》:《渡   流》黄石渡,东门埔渡,  羊桃坪渡,  麻沙湾渡,高陂渡,   安乐渡。

    澄海县

    王济桥   、龙潭桥 :俱在城内。

    《关外桥   》、东门桥   、南门桥。

    大北门桥  、南桥    、北桥。

    新桥    沙砻桥 “宋时建。”

    𬶍济桥 在蓬洲所

    溪东桥 在𬶍江都。宋翁直姑建,原名“放生桥。” 后溪桥 在沙浦村。

    仙市桥   、济川上桥  、济川下桥 ,知府王原建,有碑。

    金沙桥   山港桥   、唐桥 俱在苏湾都。

    治生桥   、通济桥 :俱在乌汀背。

    渔洲桥 宋咸平间建

    水关桥   全济桥 “在外沙。”

    北关渡 在北门

    南洋渡 官渡

    石尾渡   、山尾渡   、陈九渡 俱民渡。

    李乌渡   。外沙渡   。富沙渡。

    冠陇渡   园头渡 :在渡头村。

    《水吼》桥渡  、“深湖。” 《三角渡 》、紫服渡 在鳄浦,俱官渡。

    大牙渡   、下埔渡 :俱在蓬洲。

    牛田洋渡 在𬶍江,俱民渡。

    普宁县

    太平桥 在县前

    泮桥 在学左

    仓前桥 在县东

    庙前桥 在昆山南

    百里桥 在昆山东

    钱湖桥 在昆山东南

    通济桥 在西门外

    南渡桥   、东洋桥 俱在南门外。

    接龙桥   第三桥 :俱在北门外。

    东山桥   、鲤湖桥 :俱在城西。

    蓝兜渡 官渡

    后沟渡   、洪沟仔渡 俱民渡。

    平远县

    青云桥 在城外东门

    太平桥 在石镇

    落马桥 在大柘

    架虹桥 在东门外

    永昌桥 在南门

    大济桥 在邹坊

    登瀛桥 在下坝

    漳田桥 在九乡

    女德桥 在坊村,妇廖氏建。

    热水渡 以“温泉” 名。

    横梁溪渡 在县南,俱官渡。

    长潭口渡 在县东

    镰子渡 :在《差干》堡,俱民渡。

    镇平县

    北角铺桥  ,“寨背桥   。大路背桥。下城桥   。北角铺渡  。《榕子树下渡》。章坑口渡  。马鞍潭渡  ,神冈渡。”

    《柚树下渡  》。《长冈渡》。

    潮州府公署考        府志

    本府

    潮州府治 旧枕金山麓,本晋义安郡。宋景炎中,毁于兵。元至正中,总管丁聚建总管府。明洪武初,改为卫,通判张杰移建新街,创作正厅,后为后堂。堂前为川廊,左广盈库,右架阁库,前列仪门、六房、土地祠、迎宾馆、谯楼。堂北为知府廨,左通判、推官、知事廨,右同知、经历、照磨、检校廨。东西垣为吏舍。正统元年,知府王元重建后堂。成化元年,知府陈瑄重建府堂、六房、谯楼。六年,知府谢光重建后堂及仪仗库、经历司、照磨所。弘治十年,知府骆珑重建经历厅。是年添设防御通判一员。十二年,同知车份改推官廨为防御通判廨,改经历廨为推官廨,前为经历、照磨廨。嘉靖十年裁知事、检校,改知事廨为经历司。二十二年,知府龚湜重建后堂。二十五年,知府郭春震改戒石亭于仪门,重建广盈架阁二库,申明、旌善二亭,东西榜亭二所。三十二年,知府陈叙重建仪门。四十二年,添设海防同知一员。或曰:“其廨与清军并,后废。” 隆庆中,裁防御通判。万历初复设,廨仍旧。九年,裁清军同知,以海防兼之。十一年,知府郭子章重修谯楼。崇祯初,裁照磨,后推官贺宽即其廨建本厅堂舍。知府刘柱国重修府堂。十一年裁督捕通判,改其廨为“陈仓。”

    皇清顺治初,裁“督捕”即“防御。”复“督粮廨”,仍“防御”之旧。

    十五年,知府黄廷献重建川廊。十七年,知府吴颖重修两庑。康熙元年,知府宋征璧重修谯楼。十二年,知府魏櫆祥重建府堂。

    海防同知 :在府署西偏。

    督粮通判 :在府署东偏。

    理刑推官 :在府署西南,康熙五年奉裁。经历司 在府署东。

    照磨所 在府署东,今官裁。

    沈公府 旧无公署,康熙六年,借民居驻札。镇守总兵府 ,嘉靖间,奏移潮州驻札。府在郡治右,万历元年建。崇祯末,移驻潮州卫,在道署左,今因之。康熙七年,总兵刘进忠改建谯楼,以木易石,稍差方向。

    察院行台 在府内东隅。明成化十年设,今废。分巡道公馆 在府城金山之前,后为分守行署。

    分守道行署 即“屏翰” ,今改新仓。

    参将府 ,在第三街王阳明祠右。今废。

    总兵府 在府治西,今废。

    海防外馆 在总兵府前,今废。

    清军外馆 、督捕外馆 俱在金山麓,今废。督粮外馆 ,在道治前。崇祯间改建卲巡道生祠。

    理刑外馆 “在总兵府左” ,今废。

    税课司 在金榜联芳亭边,名“下市向东” ,现住公标。

    司狱司 在府治右

    永丰仓 在府前新街西。

    陈仓 在府治内

    教场 在府南门外西南,周围七百六十二丈。康熙元年,镇海将军王国光重建演武亭。刘进忠叛,毁于兵。康熙二十二年,知府林杭学重建。海阳县治 在正街宝善坊旧在海阳山右,宋迁入州治内华萼坊。明洪武初迁今地,即元录事司故址。知县伍遂建厅、仪门、鼓楼。厅后为知县廨,左丞廨,右簿廨;南典史廨。西南为吏舍狱房。正统间,知县陈新、黄钺相继修葺。成化间,知县郭端重建。弘治间,知县饶榶重建县廨、鼓楼。嘉靖间,知县邹架、周相重建厅堂及簿廨。崇祯间,裁主簿,改其廨为吏舍。顺治十三年,知县张璥重建鼓楼。十七年,知县王运元重修厅堂、两庑。

    县丞署 在县署左

    典史署 在县署右

    预备仓 一在永丰仓内,一在下水门左,今废。四门义仓 ,万历间,御史刘会建,今废。

    惠民药局 久废

    阴阳学 ,在府治西北。

    医学 在府治西北,俱废。

    僧纲司 在开元寺

    道纪司 在府治南门东,久废。

    枫洋巡检司 旧在归仁都。洪武初,迁南桂都。嘉靖末废。

    潘田巡检司 在丰政都饶镇。吴六奇就旧址重建并公馆。

    养济院 在北门外

    漏泽园 一在南门外,一在西门外,一在北门外堤下,一在登瀛都。

    外县

    潮阳县治 “旧在临昆山。唐韩愈刺潮,迁于棉阳。元至正毁。明洪武间,知县姚复初建。正统八年,知县张惠重建正厅、仪门。十年,知县刘源洪建谯楼。天顺六年,知县陈瑄重建官廨。成化十八年,知县张坚重建谯楼。正德十二年,知县宋元翰重修后堂。嘉靖十八年,知县胡景华重修。顺治九年,知县王觉民重建县堂。”

    县丞署 在县署左

    典史署 在县署右

    际留仓 在县西南

    预备仓 四乡各一,后并“入际留仓。”

    儒学仓 在明伦堂东

    海门仓 在海门所内

    养济院 在县东水门外。

    僧会司 在治平寺

    道会司 在超贞观

    教场 在县东一里

    察院行台 在新街城隍巷口。

    布政分司 在县前仁育坊东。

    按察分司 在县前仁育坊东。

    吉安巡检司 在县西贵屿村。

    云落巡检司 在县西南。水都门辟巡检司 在县北门辟村。

    桑田巡检司 在县北竹山都。

    招宁巡检司 在县东招宁村。

    招收盐课司 在县东招收都。

    隆井盐课司 在县南练江村,后改属“惠来。” 河泊所 在县西和平村。

    海门守御千户所 在县南。

    揭阳县治 在宣化街北。宋绍兴十年建。成化间,知县谢宁重建。嘉靖间,季本重修“节爱堂” ,知县邓祥重建谯楼、龙亭库。知县王凤重修。崇祯间,知县冯元飙重建后堂。顺治十三年毁于《海寇》,暂移于按察分司。康熙十一年,知县张方圣重建。

    典史署 在县署左

    际留仓 在戟门右

    预备仓 一在双峰,一在东岳,一在城隍庙。惠民药局 在大街西南。

    “申明” 、“旌善” 二亭 嘉靖间,知县舒国光重建。阴阳学 在县治北。

    医学 在大街西,俱废。

    僧会司 在双峰寺

    道会司 在马山窖,元妙观,俱废。

    布政分司 在宣化街

    按察分司 在县治东

    府馆 在双峰寺南,久废。

    养济院 “在朝天坊。”

    漏泽园 四所

    北寨巡检司 在冈头山,今移桃山。

    湖口巡检司 在棉湖寨。

    教场 在西门外三里

    程乡县治 旧在西城外曾井之东。自隋始置。唐无考,宋绍定以前无载。端平元年毁。继是仅葺厅事、门庑、寝室。淳祐间,知州杨应已建中和堂于厅事之北,乃复其旧。景炎间,寇毁。天历间,知州冯惟吉重建。明洪武二年,知县樊思明乃自旧县治迁于州治。十七年,寇毁,葺茅为宇。二十八年,知县陆隽重建衙署,住廨颇为完备。嗣是知县文琳、黄进修、张钦林坛前后增修。

    皇清顺治三年毁于寇,移察院行台。十年,署县事董

    效舒、吴人龙相继重建。自正堂廨署及仪门、谯楼左右,“申明” 、“旌善” 二亭,焕然整新。康熙丙辰,潮州叛镇刘进忠逼县,库吏黄梦奎乘乱焚库,延烧大堂、川堂、后堂。康熙一十六年,大师克复郡邑,知县王吉人重建。

    典史署 在县署东,即原主簿署。因崇祯间裁革主簿,改为今署。原典史署废。

    际留仓 在城西南

    预备仓 在城西南

    养济院 在西城外

    漏泽园 在县西南四里。

    察院行台 在城北门,即今县署。

    布政分司 在城西南

    按察分司 在城东南

    府馆 在城西南,久废。

    太平巡检司 在县西

    丰顺巡检司 在县西北。

    石窟巡检司 在县北,后割隶平远。

    程乡守御千户所 在城北。

    教场 在城外东北三里。

    饶平县治 在拱辰街琴峰之麓。成化十五年,知县杨昱建。弘治二年,县堂门库火,知县丘天祐重建。天启间,知县邓全慎重建。

    典史署 在县署西

    预备仓 旧在城西北。嘉靖十六年,知县翁五伦改建今所。

    阴阳学 在县治左

    医学 久废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明末废。顺治乙未,饶镇驻札重建分司,为镇署。

    按察分司 久废

    府馆 在县治西,久废。

    东洋公馆 在县东三十里。

    养济院 “在县治后。”

    漏泽园 在西门外

    演武场 在县南门外

    小江场盐课司 在黄冈村。

    《乡约》所 在黄冈村。

    凤凰巡检司 在凤凰山。

    黄冈巡检司 在黄冈村。

    大城守御千户所 在宣化都。

    惠来县治 嘉靖四年知县蒋恩建。十八年飓风大作,公署摧颓,知县何英才修。二十二年,知县官德章修。万历二十三年,知县游之光重修。典史署 在县署东。万历间典史陈钶增建。预备仓 在架阁库西。

    际留仓 在架阁库西

    义仓 在按察分司后

    靖海仓 在靖海所

    甲子仓 在甲子所

    阴阳学 在谯楼东,今废。

    布政分司 在县治北

    按察分司 在县治东

    养济院 在北门,今废。

    义阡二所 一在南坑埔,一在洋冈山。

    教场 在东门外

    神泉巡检司 旧在北山村,后改建神泉村。隆井盐课司 在县东九十里潮阳练江村。靖海守御千户所 在县东六十里。

    大埔县治 在茶山之麓,北向。嘉靖五年,知县欧淮建;三十二年,知县章奎修。

    典史署 在县署前

    预备仓二 :一在际留仓左,一在申明亭后;际留仓 在县堂左。

    义仓 在县门左,知县王演畴建。

    阴阳学 在县前

    察院行台 在县治左

    布政分司 在十字街左,今废。

    按察分司 在十字街左。今废。

    养济院 在县后

    漏泽园 在西门

    教场 在县东一里

    三河巡检司 在县西,因寇废。顺治丙申年,饶镇重建,在北门城侧。

    乌槎巡检司 在县西乌村,后移高陂。

    大产巡检司 在县南大产村。

    澄海县治 ,万历三年,知县左承芳建,康熙三年奉。

    旨迁斥县城,康熙八年,复县。今县治,葺茅以居。

    典史署 在县署西

    际留仓 久废

    察院养仓 在城隍庙前。

    蓬州仓 在蓬州所城,今废。

    按察分司 在县南

    府馆 在城隍庙东

    海防馆 为同知驻札所。隆庆间建。

    总兵府 :在南澳之深澳山,今俱废。

    养济院 在城外东南隅。

    漏泽园 一在县北门外,一在小北门外,教场 在墩台南。

    辟望巡检司 在南洋村。

    𬶍浦巡检司 在𬶍浦镇。

    小江场盐课司 ,在𬶍浦西门。

    𬶍浦河泊所 在司北,今废。

    东陇河泊所 在东陇村,今废。

    蓬州守御千户所 在蓬州都夏岭村,后移𬶍江都西埕。

    普宁县治 踞厚屿之麓。明万历三年,知县刘钝初建。十四年,知县赵钺迁治焉。三十六年,知县阮以临重建。

    皇清顺治五年戊子,土寇陷邑,官署民居焚拆俱尽。

    顺治八年,知县李廷梁重建,改大门直南门大街。顺治十二年,“海寇” 陈豹陷邑,摧拆城垣,并拆官署。后知县胡《贡策》至,仅葺茅为宇。康熙四年,知县程养初重建。

    典史署 在县署东

    预备仓 在县大门内

    义仓 在县治东。久废。改建关王庙。

    按察分司 在县治东北,今废。

    《乡约》所 在城隍庙西,今废。

    养济院 在南门外

    漏泽园 在教场埔

    教场 在南门外西二里。

    平远县治 依山。明嘉靖四十三年,知县王化建。

    典史署 在县署东

    预备仓 在县治西

    裕武仓 在城隍庙后

    文曾仓 在明伦堂东

    按察分司 在儒学东

    养济院 在西门外

    漏泽园 在北门外

    石窟巡检司 在县治北石窟都。崇祯间改隶镇平县。

    镇平县治 在蕉岭之阳。明崇祯六年,知县沈惟耀建。崇祯十年,知县胡会宾改建于旧治之左。

    典史署 在县署左

    预备仓 在县治东北

    义仓 在城内东北

    《乡约》所 在城隍庙后。

    察院行台 在南门城内。

    布政分司 在西门城内。

    养济院 在城北一里

    漏泽园 在县北五里

    教场 在东门外一里

    蓝坊巡检司 在县东二十里。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