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八十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八十卷目录

     琼州府部汇考八

      琼州府风俗考

      琼州府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八十卷

    琼州府部汇考八

    琼州府风俗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琼山县附郭。

    民性朴茂,习礼义之教,有邹鲁之风,衣冠礼乐班班焉。

    士多怀琦尚实,《四礼》宗吴进士锜,遵文公《家礼》,及丘文庄浚著为仪节。乡落之间,吉凶往来不辍。郡城之中,尤多近古。黎俗以巫为医,以牛为药。礼尚槟榔,多用为生。田畴二熟,蚕绵八登。产多蓣芋,堪代菽麦。酒无麹糵,民皆服布。语有数种,有官语,即《中州正音》,缙绅士夫及居城所者类言之,乡落莫晓。有东语,又名客语” ,似闽音。有西江黎语,即广西梧州等处音;有“土军语” 、“《地黎语》,乃本土音。大率音语以琼山郡城为正,使乡落一切,以此渐相染习,皆四通八达之正韵矣。乌得以“杂语” 病之?然习以成俗,弗能易也。

    琼郡枕山带海,时有海溢飓风之虞,故公私宫室,不甚高美。然规制与中土略同。惟遐僻州县多用茆茨,即公署亦沿其陋。至民居近海者与蜑杂处,常为风涛飘淹;附黎者与黎人相为杂居,未免栖峒巢木。若缙绅士人家,虽好营建,大概不尚华饰,惟取其完固,有古风云。

    立春 前一日,府县官至东郊迎春馆,街坊各办杂剧会聚,俟祭芒神毕,前导土牛,自河口街过南桥,从北门入府老稚洒以豆谷,谓“消压痘疹。” 是日相馈以春饼。

    元旦至四日 ,各相拜贺,阴阳家选颁,出行吉利方,是谓“牛图。” 六日后,坊间邨落行傩礼,设醮、抬神,贴符逐疫。立天灯,作秋千,或为鳌山诸灯。每夜群游放烟火,环街出灯谜,用糯粉制元宵以相送。

    元夕 ,城门弛禁。乡落男妇入城聚观各处作“上元道场” ,建幡结彩为“鳌山” ,祈祝年丰。

    清明 ,男妇插柳,以米易海蛳咂之。

    四月八日 ,浮屠氏习荆楚岁事,以五香和蜜水,浴释迦太子佛谓“龙华会。”

    五月一日至四日 ,轮流迎龙于会首家唱饮。至五日,各邨迎龙会于大溪,划船夺标,城落束角黍相馈,男妇系香袋,男女彩索缠臂,涂雄黄,饮菖蒲,带艾。十一日,扮装“关王会” ,至十三日毕集庙中。

    六月六日 祀灶,晒衣服,祛蠹湿。七月七夕 乞巧。用彩色纸糊制冠履衣裾,剪金银纸,备牲醴祀先祖,谓之“烧冥衣。” 富室斋醮,焚纸衣,以赈孤魂。十五日,城落寺庙皆作盂兰会。

    八月中秋 玩月,制面为饼,名“团圆饼。” 九月重阳 ,士大夫携酒登高咏赋,儿童作大小纸鸢,相担搭为胜负。

    冬至 迭相交贺

    腊月二十四日 ,取竹枝扫屋尘,换炉灰,夕祀灶,宣《灶经》,送灶君朝帝,除夕 设酒殽,祀先乡落。又谓辞岁子妇儿女辈盛列酒馔,为父母围炉,即夜设酒果迎灶君,阖家共坐不寐,节序之所尚类如此。大抵琼俗民专务农,鲜为商贾,士人故家多矜门第,谨于结纳。近虽奢侈略敝,然文物不异中州,犹可挽也。

    澄迈县

    澄僻居海岛,旧俗殊陋,与中州相远。一变于汉光武时,锡光教耕稼、制冠履,立学校;再变于唐王义方,召诸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礼,清歌吹龠,登降有序;三变于宋郡守,宋守之教诸生讲《五经》于

    文庙建“尊师亭。” 暇日躬自讲授,兼以名贤放谪士

    族侨寓,故其风声气习,自尔反薄还淳。故《郡志》云:“澄民性温直,子弟多嗜学,女工务纺绩,田饶家给,颇类琼山。” 以今观之,俗尚俭朴,地土广腴而产少千金,多务农业,少事商贾,服用布帛,不事艳丽。疾病则求神,以巫为医,以牛为药,贫者

    至,鬻子女以禳祷。日用饮食;婚娶通问,宾友往来,槟榔为命;岁歉亦藉薯蓣为粮。士皆习于制艺,居恒则以教其子弟,故衣冠之家不绝。男女出入,多缦布帕、戴藤笠。至于远乡妇女,妆饰颇近黎俗。遐落樵佃,先皆椎髻,今皆丕化。田岁两收。麦冬春种夏收者曰“小熟” ,夏种冬收者曰“大熟。” 亦有冬种春收、春种夏收、夏种、冬收者,为三熟。语有三种:澄多闽人寄居,语类闽音者曰客语,土音者曰黎语。海旁蜑人语类客、黎音参半者曰蜑语。居处少丽屋,城邑乡落,茅瓦相半。买卖鱼菜等物,量约估直,少用秤。其称谓间不少假借,上户之家则称为官,下户则称为哥。姊家育厮仆发呼,男则称“那” ,女则称“嬛” ,间有吉凶之礼,如冠,则卜吉,告于祖先父兄,加帽焉。三加之礼,士夫家间行之。婚礼必择门户,专用槟榔。初以庚帖请,庚帖者,书女之生年庚甲也。男家报可,则奉金银钗环以从。已而纳币,则两家各用婚书,槟榔动以千万计,至有以金银为蒂者,彩币、猪羊、酒果、茶面,惟女家是命。已而请期,已而亲迎,间仿《六礼》行之。女至男家,首饰器皿,俱用金银,或有折为奁田者。既合卺之明日,乃谒庙。已乃谒舅姑,而献布帛鞋被之仪。已乃以次谒诸尊长,视其亲疏,答以贺仪。富者装办以美观,而贫民亦勉强以从事。旧志云:“遣女不忌空囊,教子辄吝一金。” 何轻重之舛也?丧礼,间作佛事。初丧棺殓,称家有无。每七日一奠,四十九日乃止,名曰“七七。” 百日乃卒哭,期年曰“对周” ,俱以奠胙致馈,或置酒殽以邀亲朋。葬不拘年月久近,不爱谢金厚仪以延地师,必得风水年月利便乃襄事。绝无水火之葬,虽贫亦寻抔土以为掩覆计。富者用石冢或灰隔,行丧多用鼓乐导引,竹轝亭架幢旌,雕刻彩画,无一不备。婿家盛设酒席,列于郊外以侑众,曰“食百客。” 祭祀惟岁节奉荐于寝,而无祠堂,惟乡士夫家有之。吉凶之礼,重事而不简略如此。

    迎春日 ,县官盛服至东郊迎春馆祭芒神毕,众官前导。城市内外村落,男女拥观,各以豆谷洒土牛,谓之“消痘疹及鞭春。” 城郭之民以县治界分东西列于牛左右,候官府行礼毕,左右人相协力推仆土牛,任其左右,以占凶吉。

    正月元旦 ,各家蒸糕,设肴酒果,以供岁祀。毕,各以少长先后纳拜。亲朋踵门交贺,四日乃已。上元 ,通衢立竿结篷,缀灯于上,结彩射谜,烧爆放火,树装《僧道狮鹤》等剧,达曙为欢。

    二月,雷禁 ,“凡一切事,于初一、二三日皆不兴作,只亲戚互相往来探问。乡落间以为祈年,犹重”

    三月清明 ,插柳于门。先期添墓土、除草莱,曰“拨墓。” 至期,男妇载酒殽上墓,张挂纸钱,宴饮而归。至念三日系天妃诞日,各会首齐设庆醮。四月八日 ,细民之家凡婚姻亲事有未知择日者,多于是日举行。六月六日,亦然。

    “五月端午 ,采取菖蒲及百卉有芬气者,浸水供馀饮浴,悬艾虎,饮昌阳,馈角黍。” 黎明,集营兵、乡勇齐赴教场祭旗。操毕,较射巡城。下午,官民赴天妃庙前竞渡,龙舟夹岸,左右观者如堵。十三日,寿亭侯诞辰,营兵设醮。

    六月六日 ,祀灶晒衣。此时澄俗农工方急,谓之“农忙。”

    七月 ,自初一日至十五日止,民家各具牲醴、焚纸衣,以祀祖先,或请释教作《盂兰会》以荐亡灵,亦有“乞巧” 之戏。

    八月中秋 ,聚亲朋以赏月。

    九月九日 ,俗不甚重,好事者间亦具酒殽,登高会饮,儿童放纸鸢、风筝为乐,及观海潮之大小,以验来岁丰歉。

    十月 ,农家割禾相助,以毕其事,佃仆醉饱,喧歌道路。

    十一月冬至 ,俗多不尚。收成后,或亲朋故旧作米糕相问,谓之“送新” ,而少交贺。

    十二月 ,乡民有祀祖、祭雷之举。俗之婚姻、死丧、移徙,率于是月举行。二十四日,具酒果,送灶君朝帝。除夕一鼓,复设迎之。三十日换炉灰,各具酒殽祀先,谓之“除岁。” 又具酒醴奉尊长,谓之“送节。” 合室长幼相聚,谓之“围炉。” 以竹枝扫屋尘,燃灯于破箩内,贯以扫尘竹,掷于门外,谓之“送穷。” 挂楮币,易桃符。夜分不寝,曰“守岁。” 一岁风土好尚,大略如此。

    定安县

    风俗与上各县同

    正月元旦上元与上各县同。

    二月三日 ,文昌诞辰,士子叙会庆祝。

    三月三日 ,真武诞辰,或请神出游,谓之“保境。” 四月 ,各家设醮酬恩,名曰“谖雷公斋。” 遇雷劈物,则曰“斋不到” ,又复再设。凡设醮,必先期斋戒半月。若雷劈牛,则各坊争取其肉与孩子食,为平安。

    五月端午 ,好事者放风筝,不论老少,聚满山头,出花红竞放,以至高者为胜。

    六月 作客,取槟榔肉为货。

    七月八月俱同上。“各县。”

    九月九日 ,官绅士子会赴文笔峰,登高具酒会饮,谓之“兴文运。”

    十月同上各县

    十一月至,岁逼 多嫁娶。谚曰:“做亲家,往来拜贺者无虚日。” 冬至,惟士夫家行拜墓之事。十二月同上,《各县》

    文昌县

    风俗与上各县同

    邑无黎而有蜑蜑,世渔户也。茅檐覆地,屋顶出入,男女结网取鱼,不知耕种,鱼课贻累,望洋立稿云。

    “正月元夕 ,偷青” ,偷者以受詈为祥,失者以不詈为吉。

    “二月 ,迎南天火雷电。” 母高凉郡主夫人以下诸月与上各县同。

    会同县

    土田腴瘠相半,各种槟榔,以资输纳。民淳俗朴,文教儒风未改。

    乐会县

    县居山海之间,民风习尚不齐,性多和柔而少犷悍。贵衣冠,尚文物,日用饮食不侈,待宾客不丰。来往会遇以槟榔相传递,婚姻亦以榔蒌为定。聘礼用牲果,少仪币。村居零星茅屋,散处榔园之内,鲜比闾焉。“亦皆安土重迁,鲜有去乡井而谋什一者。”妇女勤纴织针刺,少桑间挑闼之风。士习淳朴,知廉耻礼让,鲜入公门,而尤好学谈文。然里巷之子,学识浅薄,偶尔操弧,遂相夸炫,且摴蒲陆博父兄,还为子弟羞也。居家行家礼,丧礼犹重;居官负正气,多以清白垂后。民俗犹怀刑畏法,勉输急公,不喜争讼。其耕种,冬稼夏获曰“小熟”,夏种秋刈曰“大熟。”百亩之粪,用以培榔。田工不治,沟洫旱涝易伤。少储积,遇凶荒,遂至大歉。土产鸭脚粟、薯蓣、番葛等物,聊可济饥。地方栽槟榔,赖以供粮税。然难成易败,风拔霜殒,则十仅半存。每岁惟取《农家口诀》,如元旦喜干三月三日雨,则天蚕损殃,百果不结。芒种后栽禾忌犯星上。以“燕窠草长占有小熟禾,夏夜气冷,占有大熟禾。”“十月之朔,以雨旸知来岁丰歉。冬至湿知”年丰,干知年歉。他如贝母蜂窠高低,苦芦草节多寡,占风以榕根蚁路;电闪东西,占雨以“蚿。”“生上东郊,占荒以加麻”,实益智,实占丰。土俗称呼,尤重官字,仆婢称主,幼则称官、称娘,中则称官爹、官姩,老则称官公、官婆,仆婢唤那、唤嬛,平等相遇,老称公,幼曰侬,同侪称兄。佃人田者为佃丁,有事则听田主命惟谨。亲朋来往,庆吊馈送,多加密厚。出入无马,多骑黄牛,此风俗之大较也。他如田舍佣家,畜产稍盈,便侈衣服鼓乐,不循法度,寡尚医药,病多祈鬼神。其无知村子,犹滥杀牲命,呼邻舍共图醉饱。甚有聚巫女歌舞灯醮,谓之乐神。皆流俗之恶,犹当惩戒。《郡志》所谓“民俗野侈,少知礼度”者,此之谓也。

    节序与上各县同。惟仲冬后于山坡掘地深数尺,以榔皮盖之,上加木钉,以绳横两头击之,声闻一、二里,名曰《击土鼓》,则异矣。

    临高县

    民性梗直,俗多僻野,竞喜事神,不信医术,读书善俗,大概与《澄迈》同。

    儋州

    风俗节序,与上各县同。惟尚佛,相袭为“佛日会” ,有上帝会、白衣会、天妃会、邓天君会、羊元帅会、大村大会、小村小会,各以其类相赛,不可胜数。每会中轮年会首一人,营办交迎,装饰五采鸾轝,不下数十百。神驾既迎,每至村,即大享酒席,会中之人,相聚酒食。会首,贫则鬻产以为之,甚者鬻子至不敢避。乡无老壮,时时以佛为事。每村立一庙或二三庙,最为严整。子弟自幼但知随父兄从事于佛,虽有明秀之资,亦格于习俗,而不知有学,故人才所以不古也。

    昌化县

    周岁多东风。秋夏间飓风,或一岁累发。或起东

    考证

    北转西,或起西北,转东,必对时回南,大作后息。发在夏秋,有云物之先驱,青华为起末。率然凌寻,飘忽怒号,极万籁之变。屋瓦皆飞,坤轴欲转,人物愯慑,沆瀣湃奔,《儋志》涛倏吼,海鸟翔天,脚晕若半虹则飓。《方舆志》:“周岁皆东风,秋夏飓风。” 《投荒录》:“南荒诸郡,皆有飓风。” 康熙十一年闰七月二十三日,飓风怪作,平地拥水数尺。同日三州十县城垣尽圮,官舍民居,片瓦不存,合抱之木,拔根飞空。班船行空中,自东海过西海,飞腾数十里,伤人民数千,田禾尽没。父老言:“亘古来未曾闻有。自儋至崖八百里许,沙深尺馀,色白如银,兼四时日中蒸热,不可以昼行,强行者肤肉溃烂,虽林木蔽天,无虎狼之患,故夜行便之。潮来则路阻。居民熟谙水候者,坐在岸上,俟潮退方渡,随足有金光迸出,大者如火,小者如萤,往来之人,皭然可鉴。” 东坡书柳子厚《牛赋》后,岭外俗皆恬杀牛,而海南为甚。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以巫为医,以牛为药,人牛皆死而后已。有日无风则热不可受,有风又苦难犯,伤人实多。惟日西沉始有“清气,有雨则犹善矣。若夏秋雨潦若多,又难为摄。一日之内,一身之间,冷热互见,是以人腠疏多汗,体倦脚气之患,不时有也。” 海南诸种皆备。蝇无四时皆有。蚊有二种,有小而黑者,昼不避人,咿唔左右间为可厌。夜间流毒者,诸方所有也。鳖虱比岭北壳独坚厚,抵之不易死。蚁有数种,有小而白者,“衣物书册,久置则结窠其中,残噬略尽;大者如岭北草间生者,首尾黑色而红腰。二物游人几案间,驱之不能绝。海南酒造不贵冬而失时,糟只计斗而失材,麹惟择辛而失煤,火概贪多而谷气不能胜水,故不耐藏,乃入烧酒以固之。” 是烧酒之毒,初少用之以存酒味,非用之以为饮也。惟俗惯饮而“不忌,故遂酣酽而不舍,甚至狂迷而纯饮者,烂腑焦脏,折夭,相继而不知悔。” 王桐乡《鸡肋集》:“琼俗侑食,以酒之出自火焰者尚之,以为尤物。酒无醇醨,皆入其半,或纯侑焉,久耽则病作矣。琼产耐热,肠胃习此,稍延时月以待毙,远客贵客,多为所误。” 出《唐西州劝俗说》,“邑东北近黎岐高燥,民以刀耕火” 种为业,名曰“斫山。” 集山木而焚之,播萆麻子、吉贝二种于积灰之上,昌民之利尽于是矣。阅三年即弃去。西南浮沙荡溢,垦之为田,必积牛之力,蹂践既久,合其坚实,方可注水。自分秧之后,民不复有。家无男妇、老稚,昼夜力于田事,踹风车取水灌田,或一日辍功,则无成。田边置金,煮𧄔粥供给,至有襁褓之子,置筐于树,就而乳之。东坡云:“南海多荒,所产粳稌,不足于食,乃以𧄔芋杂米作糜粥以取饱。” 此实录也。一遇海水氾涨,黎水充凑,竭子妇之全力,付河伯之一怒矣。

    万州

    汉仍雕题之俗,言语各异,顶髻徒跣。晋永嘉中,中国人杂居,言服渐变。唐、宋、明以来,声教日洽,民力农安,土重离不服远贾,服用布葛,不事文绮。田冬种夏收曰“小熟” ,夏种秋收曰“大熟。” 禾担用《秦数》十二把为一担,钱六百为贯。城市有穿织粗藤器者,乡村务纺织,岁凶,以𧄔蓣、桄榔面、鸭脚粟、狗尾粟充饥焉。树槟榔为业,居常昼夜啖槟榔,宴会以敬客。婚定槟榔,当委禽冠礼不行。居丧无度,宰牲设筵,箫鼓招宾客。殡日,鼓吹幡旐导于前,结楮为神像,墓所具酒食待客,曰“作墓头。” 病不服药,用巫觋踏歌降神,跳舞说祸福,曰“调灯祭。” 重鬼神而轻祖祢,岁时伏腊,先祀鬼焉。俗称锲薄喜怒,偏执任情,事涉正,虽一钱不忍割,至于祈禳游戏,罄家赀为之,无悔也。大扺富无积金、贫无行丐。惟《通志》云“耻为胥吏与盗” ,则不然尔。

    蜑人隶州者,若新泽、东澳等处,茅屋居海滨,业渔,以鱼趁墟换谷。岁纳鱼课。妇人髻垂后,或插簪包金,戴平头藤笠负贩。长至日,宰牲备酒,招亲邻曰“作冬节。” 近日不使得捕鱼,仍纳岁课焉。节序与上各州县同。惟端阳午后浴于河,披发归,谓之《吊屈原》,异矣。

    陵水县

    俗尚朴略有古风。急公畏法,婚丧循礼。疾病以巫为医,间服土草药。《礼》尚槟榔,多用为生。不产菽,民皆服布。男事耕读,妇婢贸易。语有“土语” 、“黎语” 、“官语” 、黎语间有能言者,官语则男妇儿童类能言之。琼属言语之颇正者,以陵为首。陵处海滨之末,时有飓风之虞。屋用茅茨,低檐即公署亦沿其陋。日色最毒,能裂人肌肤。旦晚有瘴露。太重受其侵。即生病。男妇每出入往来。头戴藤

    崖州

    地近海滨,士习民风,淳漓间出。土瘠人穷,富者仅百金之产,贫者无立锥之地。衣服宫室,概从简略。皆穿麻缕,不著茧丝。所居房舍,编竹为篱,结茅为盖。时患飓风颓破,高只六、七尺,低仅四、五尺。官署公廨,虽用瓦甃,不能华饰。绅士之家,概从茅茨,土阶,惟取完固。妇女不事蚕桑,止织吉贝。田畴一岁再熟,人多耕种,少有佣佃。春常苦旱,涉夏方雨。樵牧渔猎,与黎獠错集。每岁正月三日出猎,先用小鸡祭于土地,视其骨以占岁之丰歉。柳子厚诗云:“鸡骨占年拜水神。” 崖人多有此者。有疾病,不事医药,只迎神辟鬼,吹螺响鼓而已。

    崖地虽遥远,水土颇善,气候不正。春常苦旱,涉夏方雨。樵牧渔猎,与黎獠错杂。出入必持弓矢。妇女不事蚕桑,止织吉贝。家自耕植,田无佣佃。士多业儒,人重廉耻。郑廷鹄《志稿》:“崖有迈俗、客俗,迈人不知所耻,语音与广州相似。客俗,闽人也,语音与潮阳相似。” 椰根、永宁二处,迈俗、客语、黎俗、民俗多尚朴茂,不喜华靡,衣服宫室,概从简略。农务种植,士兼耕读。田畴一岁再熟。无业者喜渔猎,妇女不事蚕桑,止织吉贝,婚姻通媒妁。礼重槟榔,饶者继以彩币。每岁元旦,乡里亲朋酌酒相庆。元宵亦张灯火,或扮狮子、麒麟为戏。清明节,往先人茔墓,设祭哭泣,焚挂纸钱。午节,人采芦花、香草、菖艾沃水为角粽,以祀先祖。其日皆出观竞渡,闾阎妇女亦不之禁。七月十四日暮,人各以酒食纸衣祭先祖父母,谓之“寒衣节。” 中秋长至,不以为重。腊月二十四夜,以茶果纸钱送灶神。元旦迎灶亦如之。除夕以帚扫屋掷之于外,谓之“送穷。” 入夜,置酒相聚,俗多类此,绰有古风。惟疾病不事医药,偏信道童诞妄,迎神、杀牲,虽严饬不能禁也。

    方语有六种:曰官语,即《中原正音》州城七坊言之,其始皆中原人,或仕宦、或商贾家于崖,故其语犹存。曰“迈” ,语音与高凉东筦相似,附城五厢及东四里言之。曰客语,与闽音相似,永宁乡保平里及西六里言之,与郡语同。曰番语,所三亚里言之。曰“地黎” 语,黄流及黎伏里言之,与崖黎语相似。俗传其先本黎人,后化为民,语音犹未尽变也。曰:黎语东西岐黎,言之亦互有异同。蜑民世居保平港、大蜑港、望楼里。濒海诸处,男子罕事农桑,惟缉麻为网罟,以渔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鱼课。间有种山园、置产、养牛耕种,妇女兼织纺布被为业。

    番俗本占城人。宋、元间,因乱挈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谓之“番邨” 、番浦,今编户入所“三亚里” ,皆其种类也。其人多蒲姓,不食豕肉,家不供祖先,共设佛堂,念经礼拜。其言语像貌,与回回相似。今从民俗,附版图。采鱼办课,间置生产。婚嫁不忌同姓,惟忌同族。不与民俗为婚,人亦无与婚者。居处因地逼海滨,时虞飓风,公私室不甚高美,民舍多用茅茨,官署亦沿其陋。近海者常为风涛淹卷,附黎者亦效栖峒巢木。即绅士之家,概不尚华饰,惟取完固而已。

    感恩县

    民性朴野,寡争讼,士亦农桑,婚嫁多从俗礼。

    琼州府祠庙考        府志

    本府。琼山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宋元在城东北,明洪武迁于南桥外东厢。

    社稷坛 “宋、元建,在城西南。明洪武二年,知府宋希颜迁于城西北。正德六年,知府王子成、副使刘浩重修。”

    城隍庙 “宋元在西关。明洪武二年,知府宋希颜建于府东南。成化间,知府蒋琪迁于府东。正德十四年,因罢真武庙,乃迁于城中。万历间,迁于今道治之东,以其旧庙为都御史海忠介特祠。” 崇祯十七年,仍迁于忠介祠,复其旧庙,而以道治东庙为“忠介祠” ,在府西南县治之东。郡厉坛 在城东北一里。明洪武三年,知府宋希颜创建。

    旗纛庙 在卫治左,每岁霜降日卫官致祭。飓风祠 在东关外迎春馆后,府县官于端午日祭,行“通献礼。” 祠坛明万历四十五年重建。天

    启七年崩坏,基址犹存,今未修复。

    关王庙 元在海南卫右。明洪武以来累葺。弘治初,拓府治,卫僚迎祀关王,于江东祠专祀关王,其庙后祀观音。万历戊子创正厅,乙巳地震,复修。四十三年,谢继科建大门牌坊。至四十五年,增筑后基,建“圣母祠。” 今在府右琼台福地抱珥山。

    皇清康熙十年六月内修。

    天妃庙 在海口,元建。妃姓林,莆田人。都巡林愿六女,出处见《灵着录》。庙历明洪武间累葺。商人谭海清等建后寝三间,筑观音山及诸神像。今渡海来往者,官必告庙行礼,四民必祭卜方行。

    灵山祠 在灵山。宋、元建。祀灵山、香山、琼崖、定边、通济、班师六神。明洪武三年,奏入祀典,旱祷辄应,始大其庙,有《记》。万历壬子重修,改向俯长江,建中亭。丁巳,郡守欧阳璨筑外垣墙,通判潘大熙拨入田米三石,推官傅作霖拨入田米四石。

    九贤祠 在城东门内。明弘治初,守张英迁于兵备道右。

    景贤祠 在北门外,旧建祀宋苏文忠公。因丘文庄少读书祠中,明正德十年,始奏请并祀。嘉靖三十二年重修。至万历年间,移建于旧基上街。今复迁建于社稷坛之东南隅。

    海祠 在城中,原旧城隍庙,明万历年间建。梁祠 在西关外,祀梁思泰。

    敬事堂 在下窑塔下,明万历年间建。

    汉二伏波祠 在教场演武亭西。明万历四十五年创建,以祀路伏波、马伏波二将军。

    皇清康熙,分巡道马逢皋复创建于郡治北关外。

    宋二苏祠 在城外北隅金粟泉上。明万历四十五年创,以弟文定同祀,扁曰“高山仰止。” 文昌祠 有二,一在小西门,原系黎婺庙基,改建。明万历乙巳,地震倾圮。四十五年,乡官郑尚智、王一造,合众捐建,重修。中厅。一在西关内,今总府前之右。

    “真武宫 ” :在城北楼上。原建庙于城中,今始移于北楼之上。

    戴祠 在水会所,有《记》。今废。

    蔡祠 在城北街,有记。今废。

    李祠 在城中街,有记。今废。

    黎母庙 在府城西,元建。旧传,雷摄一卵,在山中生一女。岁久,有交趾人过海采香,因与婚,子孙甚众,是为黎母,乃黎人之祖也。出《广舆记》。今废。

    谢祠 在城北隅粟泉书院。明万历四十三年,太守谢继科建,扁曰“岭南瞻依。” 因谢卒于官,转为遗爱祠,有记。久废。

    都督邓祠 在南门外街,有《记》。今废。

    赵元帅庙 在小北门外,祀其神像。

    东岳庙 在城外北隅。今基址犹存。

    晏公庙 在小北门内。元封其神为“平浪侯。” 明洪武以来重葺,乡人至今祈祷。

    五显庙 在锁𬬭门官市内,祀《五圣贤聪》、显明、《显正》《显真》《显德》、显神像。其封号自唐光启中始有。

    皇清顺治间,千总宋德隆捐资暨众重建。

    马王庙 :在郡治马鞍街。顺治九年,总兵高进库创建。

    柔惠祠 在郡城大西门内,祀诚敬夫人洗氏。副使邝彦誉重修。

    南宫庙 在南桥。前祀火雷圣母、泰华三夫人;后祀白衣大士。顺治年间,僧寂德募缘重建,勒石。并祀“太上感应” 诸圣位,暨里中名贤,吴坦斋、陈秀卿、唐必周、陈汝中四先生。

    泰华庙 在县东十里兴义都陈村。元建,祀泰华仙妃。按妃姓陈,于元至正三年十月望日升化。乡人灾旱、疫盗随祷即应。每岁六月十三日赛祷。知府张第扁曰“英灵显赫” ,并记。

    小灵山庙 在县南七里大路傍。其庙石山磊落,榕树清阴,殊有幽致。士民祈嗣,应如影响。班帅庙 ,在大英村。其神即灵山祠第六位也。仁孝祠 ,在宜洲都。明洪武初,孝廉文以纯文秀协族建祠,因置义田六十馀丁,追祀,功德垂济乡族。嘉靖年间,副使史朝宜扁其祠曰“仁孝” ,有记。

    孝义庙 在县东南顿林都博冲村。元建,祀孝子王绍南、教谕叶茂易今名。明永乐以来,府、卫继修。成化间,乡老黄福募绿建,有《碑记》。

    东昌庙 在县东二里东昌都马坡村明初乡。

    人建。祀黄、王二元帅,为本都境主。递年上元设醮。凡祈年祷雨、捍灾御患,屡验。

    林庙 在西关外。元立。按神即本坊姓林者,为雷化,号雷庙。祈祷灾疫多应,故祀之。行人许子伟议毁后入梦。行人异之,赠扁“灵公。” 至今显应,祀为境主。

    兴义庙 :在兴义权瓮坡。王夔辅等建。祀关王,以为会役劝输讲约之所。举人何日亨扁曰“兴义宫。”

    大林关王庙 :在大林市;本都生员李捷芝合《图老》等修建,为劝输讲约之所。贡生李凌霁有记。

    张庙 在郡治西南城外。

    三仙庙 在城南郊二里。即山川木下神,祈祷应验。

    澄迈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旧在城南一里,后迁东门外。

    社稷坛 在城西一里

    城隍庙 :在县治西。明末,寻圮。

    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王学典重修。

    邑厉坛 在城北一里

    伏波庙 在县东南二里。元建。明天顺间,副使邝彦誉重修,有记。万历四十年,知县曾拱璧迁于西门桥之南,寻圮。崇祯末黎乱,知县汪之光建于博见地。今已久圮。

    关王庙 在通潮驿右。近坏,复修。

    柔惠祠 在分司后

    天妃庙 初在城西下寮地,明洪武丙寅建。天顺甲申迁通潮门。嘉靖间,县丞杨文卿捐俸置田。万历十年,知县俞效龙增拓庙制。四十年,知县曾拱璧重修。崇祯末圮。

    皇清间重建。

    真武庙 明万历三十七年,知县周士昌建。崇祯间,圮。

    皇清间,复迁建于“天妃庙左。”

    文昌祠 在儒学东。明成化辛卯,训导刘孟纯建。万历四十一年,知县曾拱璧重修。崇祯间,移于分司右。今圮。

    雷庙 在县东五里。明正德六年建。嘉靖二年,提学道魏校以淫祠废之。

    皇清间,复修、“增建。”

    南辽伏波庙 在封平都石矍港,乡人建。明万历二十一年,兵巡提学道杜业自海安渡海,被风飘入本港登岸。捐金增拓庙制,有记。

    三圣庙 在南楚都。元乡人吴善根立。施入田地一十二段,为香烛费。岁久田散,庙亦毁坏。明成化九年,善根六世孙清,修复旧规,仍施田若干亩,附祀其祖于庙。

    灵山庙 在县东七里

    土地庙 在县南六十里。

    浮石庙 在县西北

    定安县

    “风云雷雨山川” 坛 在南郊。

    社稷坛 在北郊

    邑厉坛 在县北二里

    城隍庙 在县东南

    文昌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

    社稷坛 在县北一里

    邑厉坛 在县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西,后移县北。康熙四年,邑令邓生柏重修。

    旗纛庙 在清澜所,今废。

    七星岭坛 在县北五十里。明洪武三年,厘革淫祠,知县周观以神能御灾患,特请祀之。观音堂 在县南一里。

    天妃庙 在便民桥南紫贝山。

    柔惠祠 在新安桥右,明永乐间建。

    清澜天妃庙 在城南门外。

    万寿堂 在清澜所,城东一里。

    真武庙 :在城北镇田山上。康熙二年,城守拓福禄与乡人李天宜迁建。

    觉照堂 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宋建,明修。世为南溪韩氏香火。今废。

    文昌阁 在儒学戟门内。

    邓尹庙 在县北三里

    周祠 祀周廷凤,催科、抚字俱善。旧祀县治之右,今废。

    关王庙 与天妃庙接。明万历戊申,知县冯一凤建。

    会同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

    社稷坛 在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西。康熙十一年,知县曹之秀倡集士民重建。

    邑厉坛 在县东一里

    天妃庙 :在东门外。康熙十年,知县曹之秀同训导梁《英裘》并绅衿捐创。

    乐会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半里。

    社稷坛 在县北二里

    城隍庙 在分司东。明季颓坏。

    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潘汝奇重修,随坏。康熙五年

    知县林子兰重修葺

    邑厉坛 在县北

    三山神坛 在县南

    三江庙 在县东十五里博敖浦。宋天圣元年乡人建,祀三江晶信夫人。明洪武三年,取勘祀典神祗,知县王思恭以其能祛疫疠、兴云雨,请赐今封入祀典,岁以七月二日特牲祭。

    迈州神坛 在迈州山下。

    讨论神坛 在县东北十五里傅敖田埠中。故老相传,明正统间,常有鸡集食于田,远望见之,近忽失其所在。人以为耗神,为坛其上,岁旱常祈祷之。

    观音庙 在县西南。明洪武间建,再改建北门壕侧。后建县之中街,榜曰“兴乐寺。”

    真武庙 在县西,继移北门城楼后起中街兴乐寺观音殿前。其二像皆铜铸,古甚。元末时,有番船载至港口,即不能前。舟人以筮卜之,乃知神意欲留兹土。乡人遂舁至庙而祀之。明初,真武像偶为盗窃,至《下上》地方之界山,欲碎其像,槌其膝,其声震天,因怖而去。邑人闻之,取回斧,痕尚在。后其痕自满,竟无凹迹。奇哉!

    天妃庙 :在县东门外。知县潘汝奇查故绝杨尔持田为庙田,康熙八年,因本户欠粮欲卖此田,署县事曹之秀同训导梁英裘用价赎还,给印约付庙祝收,永存香火。

    关王庙 在朝阳市东,有庙田。

    临高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 :在城北郊。

    社稷坛 :在城西北郊。

    城隍庙 在县治东

    邑厉坛 在城北郊

    关王庙 旧名“武安庙” ,在县西,元乡人建。明永乐间,县丞张文忠重修。隆庆间,典史林荣迁东城外,即今址。

    皇清康熙十年,知县陈垂重修。十一年,飓风撼伤,复

    行修葺

    天妃庙 在东郊外

    龙潭庙 在县西三十里。宋范椁有记。

    表功祠 :典史林邦达有功保障,建祠以祀之。高山昆耶神坛 在昆耶山,今圮。

    湛祠 在城东

    儋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东“朝天宫” 旧地。社稷坛 在《城外西门隅》。

    城隍庙 在州治右

    州厉坛 在州外西北隅。

    旗纛庙 在本州千户所。

    宁济庙 在州治南,祀谯国夫人。

    五显庙 在州治南

    关王庙 在所前。明弘治间,指挥周远创建。忠显庙 在城西。

    广利侯庙 久废

    贞利侯庙 在州西神尖山上。

    神桶庙 在州西零春都。

    将军庙 在城东北六十里官道傍。俗传,元末,乡老苻元德辈自州城夜归,见一人戎服执戈,坐榕树下曰:“我劳珦将军也,同奥里天祥平黎死,当庙食此地。” 言讫不见。乡人像祀之,祈祷有应。

    东坡祠 初在城南东坡桄榔庵,元延祐廉访佥事大都军建。后祠圮,移于城东二里,祀于“载酒堂。”

    皇清康熙九年,知州滕元鼎、游击张星耀、教官崔廷。

    芳,举人曾开等,协捐重修建。

    周庙 在所前。明弘治间,苻南蛇乱,本卫指挥周远有破贼功,州人立祠祀之。久废。

    董祠 在城北门内

    蔡祠 在城南门内。明崇祯元年,庠生蔡招、蔡

    廷桢等建祠以祀教谕蔡克刚、训导蔡克敬、同知蔡克恭,并祀《合族宗祠》。

    三贤祠 :在城东门内。州民立祠,以祀贤牧陈荣选、潘楠、徐时用,名曰“三贤祠。”

    白衣祠 在松林岭上,以祀宋僧和靖,给事许子伟重建。

    凌霄庵 在州西北五十里,乃宋僧和靖寂化之处。乡人陈道源建庵祀之。

    曾祠 在水井村,举人曾开建。

    马王庙 :在城南门内。顺治间,游击徐登云暨众捐创建。

    昌化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南。

    社稷坛 在县西北

    城隍庙 在县北

    邑厉坛 在县北一里

    旗纛庙 在千户所后

    关王庙 在千户所右

    神山峻灵王庙 三:一在县北,一在乌泥港口,一在千户所南,神甚灵应。东坡有诗。

    天妃宫 在县西小岭上。

    文昌祠 在儒学东

    真武宫 ,在城北楼上。

    五岭庙 在县西

    东岳庙 在县西

    万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 在城南。

    社稷坛 在城西北

    城隍庙 旧在城东,明成化八年迁于州学址。州厉坛 在城北。

    旗纛庙 在所后

    真武庙 在州城拱北楼上。

    昭应庙 在州东北三十五里莲塘港门。其神名曰“舶主。” 明洪武三年,同知乌肃以能御灾捍患,请敕封为“新泽海港之神。” 祀忌豚肉,往来船只必祀之,名曰“番神庙。”

    关王庙 在州西

    江东庙 在城东一里

    天妃庙 在城东

    东岳庙 在城东郊

    《维石堂 》在东山岭。

    海云庵 在城北一里

    陵水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旧在教场。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潘槐移于马鞍山。

    社稷坛 原在旧学西。明万历十年,知县周文仲移建于旧学址。

    邑厉坛 旧在教场左,因河崩蚀,移于旧社稷坛。

    城隍庙 在城内。明万历十年,知县周文仲建。旗纛庙 在所治仪门内东,久废。

    关王庙 在所治左,南向。

    天妃宫 在南城外

    火雷祠 在城西

    刘祠 在南楼上。祀本所正千户刘宽。威灵显应,邑人多皈依之。

    南朝祠 在县城外东一里。

    崖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东南一里。

    社稷坛 在城西北半里。

    城隍庙 在州治前

    州厉坛 在城北一里

    旗纛庙 附所

    土地祠 在州大门之右。

    郡主夫人庙 在州治右,废。

    毛知军祠 在南山铺前山中,祀宋毛奎。林丛暗,俗号“暗山庙。” 明永乐间,知州姚瑾砌台。正德庚午,知州何冈建亭于上。

    王悼祠 在州治西。明正德乙卯,知州陈尧恩以副使昆山王悼有平黎功,建祠祀之。黄芳《记》。万历壬辰,知州郑瑞星重建。

    关王庙 :在州治右。游击张德远重建,知州张擢士协修。

    晏公庙 在城西

    赵元帅庙 在城内西街。

    文昌祠 在儒学

    东岳庙 在城东门外

    五显庙 在城南

    西山庙 在西郊

    石三娘庙 在州西南海边。

    伏波祠 在城西,明万历甲寅,副使姚履素建。

    天妃庙 在州治南海边。

    真武庙 即城北楼址,今重修。

    五贤祠 在城西门外。祀唐李德裕,宋赵鼎、胡铨,元王士熙,明王悼。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州张擢士重修。

    玉皇庙 在城南,隔河一里。明万历七年,知州张永昌重建。

    南极庙 旧在南城上。明万历庚寅,参将邵曾和命千户胡继建。万历癸丑,因迁学有妨,改建于此。

    观音庙 :在城西门外。

    感恩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南

    城隍庙 在县北。明万历二十七年,知县朱景和建。

    关王庙 在县南

    文昌祠 在儒学东

    元坛庙 在县北

    寺观附

    本府。琼山县附郭。

    天宁寺 在城外北一里西厢。宋建为天南寺,元更今名。明洪武癸酉,僧录司差人照例归并原无名额庵堂作一寺因拆天宁堂殿宇于今址,建两廊普庵、六祖讲堂。丁丑,指挥桑昭捐赀重建。永乐间,知府王修扁其门曰“海南第一禅林。” 宣德间,知府程莹以湫隘,又辟地迁其构于后为观音阁。于旧址重建大雄宝殿,暨诸楼阁、法藏、斋堂、僧舍咸备。御史唐舟《记》。万历戊寅,知府唐可封建亭于正殿后,名曰“万寿。” 乙巳,地震倾圮。知府翁如遇重建万寿亭,僧普宥护印,募修正殿。尚书王弘诲有记。

    三清观 在北城外天宁寺左。宋名天庆观,元改今名。明永乐癸巳,照磨廖均锡重建。知府王修扁曰“琼台仙境。” 中设道纪司,有田一十八丁,后有玉皇阁。

    皇清康熙壬子年,道士石静一,武庠生孙光宗募众。

    重建

    地藏宫 ,在天宁寺左。明万历三十四年,尚书王弘诲同乡人募创神像两廊,筑十王殿。

    皇清顺治间,总兵高进库倡捐,同僧澄湛募化重修。

    三元宫 原在小北门内,商人张朝肃捐建。后乡宫盛尚志同商钱中节等募建,改移于北城外河边。上有玉皇阁,后有观音庵。张氏捐田三丁,为香灯之费。崇祯间,举人冯嘉遇捐修。金粟庵 在金粟泉上。明万历四十三年,知府谢继科创建,以祀金粟如来、观音。谢郡守买胡大勋田,土名“黄铁” 等,共十一丘,价银三十两,每年租米三石六斗七升。许大没官田土名“六角井” 等田共三十一丘,每年租米十三石七升。侯可赞推入田土名“洗马桥” 等共三丘,每年租米一石九斗一升,经署府事推官傅作霖委勘丈苗分贴收租,为书院会课及庵中养赡等费,付僧收管。

    白衣庵 在城北海口,官路五里,清惠亭侧。明万历戊申,知府倪栋建亭,乡人募立。

    皇清顺治间,署分巡兵学道戚元弼募首黄鼎等复

    创建南桥之右,亦名曰《白衣庵》。

    海口观音庵 在海口所南门内。明万历年间,乡人募缘修。

    三山庵 在郡东五十里苻离都惠通泉侧,即宋苏东坡历至饮泉处也。今废。

    大士庵 在总府之左。明崇祯庚辰,推官罗其纶建。今改“准提阁。”

    莲华庵 在东关内。明崇祯年间,指挥李开永妻王氏,系尚书王弘诲之女,捐资创建。

    真如庵 在郡治西门外,林庙之左。

    西竺庵 在北门外

    下窑文昌塔 在郡城北三里许下窑村前。明万历间,知府凃文奎、给事许子伟及乡士夫同建。乙巳地震崩颓,给事子伟重修,未完而卒。侧有敬事堂、文昌阁、关王庙,置田一十五丁,以为塔田。按塔,火星也,宜建于东南,今建北,文风不复大振。堪舆家尝谓“火居水位,文星克陷” ,此其验欤。似宜移置,改去塔名,仍以为给谏塔。其境内尚有丁村、张吴、东岸、苍驿买、椰石山、雷虎塔市及三元峰、雁塔,半属元时僧无我并乡人所建,今俱废。按:雁塔及下村塔,乃一郡文治所关。雁塔峙于两学,前为两学文笔。丁村塔在府治丁方,又为府治寿星,似宜修举。

    澄迈县

    辑瑞庵 在县南四十里。

    西门塔 在里桥左,元时建。

    锺村前塔 在县西四十三里。举人锺秀建学前塔。

    美椰二塔 在辑瑞庵前。一座八角,一座四角。那驿塔 在县南十五里。元时李文英建。龙光塔 在傥驿都,明万历间创建。

    于利塔 在县东,明天启间,庠生王一默建。《文昌县》。

    “紫云庵 ” 在城南紫贝山上。

    象山庵 去城四十里,多寻都,乡绅林有鹗建“乐籁庵 ” ,与象山庵隔溪相对,僧体空建《会同县》。

    聚奎塔 在县西南半里许。知县卢章创,王弘诲有铭。

    觉林禅院 :在马岭。康熙癸卯年募建。

    三宝堂 康熙九年,知县曹之秀同训导梁英裘及绅衿捐创。按《县志》作“三教堂。”

    临高县

    潭流庵 在县西二十里,宋建。

    大海庵 在县西东塘都那罹村。元至正间,乡人苻真琚建。石座、石壁、《碑记》俱存。

    儋州

    开元寺 在城东

    三清观 在城东南

    昌化县

    宁寿寺 在县东

    三清观 在县东,今废。

    万州

    天宁寺 在州城西

    三清观 在州城东

    陵水县

    双容寺 离城五里

    崖州

    天宁寺 在城西,俗呼“同佛寺。” 明洪武间,千户李旺移建于此。见有《碑记》。

    三清观 在州西,元建。明洪武间,千户洪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