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百二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卷目录

     桂林府部汇考四

      桂林府户口考

      桂林府田赋考

      桂林府风俗考

      桂林府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二卷

    桂林府部汇考四

    桂林府户口考     府县志合载

    府总

    原额人丁并兴安县《米折丁》共六万二千四百三十九丁一分八釐五毫。内除全州崇祯十四年大造审豁人丁一百九十七丁。

    《寔在人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二丁一分八釐五毫。

    该丁银八千九百六十两零六分九釐有奇。《临桂县》:附郭。

    户二万零五百九十。口十二万三千四百一十三。

    原下中则旧额:人丁一万七千七百一十丁。每丁一钱。

    共丁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并征回优免在内,全熟无荒。以上载《新订全书》。

    兴安县

    户三千八百八十三,口一万四千二百九十。《人丁并米》折丁八千二百七十四,丁八分三釐有奇。

    该丁银一千二百四十一两二钱二分五釐零。灵川县:

    户七千六百七十三。口五万一千五百六十。《人丁》一万六千零六十三丁。

    该丁银二千七百三十两七钱一分。

    阳朔县

    自顺治十年恢复,因未经编审,仍按旧额造报人户三千八百一十三丁。

    共征丁银五百七十一两九钱五分。康熙四年,知县李嘉会奉文编审,虽除荒绝四百八十一丁,尚造报寔在丁三千三百三十丁零,其报垦所加新丁,每岁增加未定。

    永宁州

    户三千七百四十,口一万三千七百零九。永福县:

    户一千九百八十七,口一万五千九十八。《人丁》四千五百九十七,丁五分。

    丁银二百六十六两五钱一分七釐有奇。义宁县:

    户二千九百八十四。口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一。人丁三千四百七十四丁。

    丁银三百八十二两一钱四分。

    全州

    户一万四千八百三十七。口四万五千七百一十二。

    原额人丁五千九百六十一丁八分五釐。又每丁编银二钱九分五釐有奇。

    共银一千七百六十一两七钱二分六釐有零。除荒外,

    《寔征》人丁三千零七十五丁一分有奇。

    该征银九百零八两六钱九分三釐有奇。《灌阳县》

    户一千八百九十。口九千七百三十九。

    《人丁》二千三百四十八丁。

    丁银二百三十四两八钱。

    桂林府田赋考        府志

    本府

    原额官民猺田地塘税二万三千五百一十九顷八十三亩一分六釐零。内除灌阳县康熙二年洪水为灾,划去下则民田税一十二顷九十七亩三分五釐。

    实在官民田地、塘税二万三千五百七顷八十二亩四分零。

    额编秋粮米、一十一万八千三百九十九石七

    斗七升六合零内

    本色米九万四百九十七石六斗三升二合零。内除“永福” 减三米一千三百七十九石二斗九升七合零。

    《额编》本色米八万九千一百一十八石三斗三升四合零

    折色米、二万七千九百零二石一斗四升三合有奇

    实征官民田地塘税并附征“奉文归民” 及康熙十九年据里民首出共地二万三千七百四十八顷零七亩七分三釐有奇。

    地银并附征草场磨租禾把、禾耗,及康熙十九年据里民首出共银七万五千一百五十七两一钱八分有奇。

    地粮并附征归民及康熙十九年据里民首出共粮一十二万二千六百四十九石五斗二升六合有奇。

    本色米并归民及首出共米八万九千三百六十石零三斗零一合有奇。

    人丁并《兴安米折丁》共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二丁一分八釐有奇。

    丁银八千九百六十两零六分九釐有奇。通共地丁粮银八万四千一百一十七两二钱四分九釐有奇。

    又临桂县,康熙十九年“据草头首出草八万四千束。”

    屯地并康熙十九年里民首出共地三百五十五顷八十八亩一分九釐有奇。

    屯地并里民首出共银一千七百八十六两三钱四分二釐有奇。

    屯地并里民首出共粮四千一百五十一石四斗二升五合有奇。

    《屯粮》本色并里民首出共米二百八十六石六斗八升七合二勺。

    土贡 概行改折。桂林府属额办解京银一千五百一十六两一钱四分有奇。

    盐课 本府八属共盐引一千四百八十八道七分。

    临桂县:附郭。

    额征官民猺獞田地塘税五千八百零六顷六十七亩一分六釐零。

    秋种米、三万一千六十五石六斗九升三合零。内:

    本色米二万九千一十五石九斗二升五合零,折色米二千四十九石七斗六升八合零。实征官民田地塘税并附征归民共地五千八百一十八顷四十七亩四分一厘有奇。

    地银并附征草场磨租及“康熙十九年据里民首出共银” 一万六千一百二十一两三钱四分五釐有奇。

    地粮米并附征归民共粮三万一千三百零五石四斗二升一合有奇。

    本色米并附征归民共米二万九千一百九十五石六斗二升五合有奇。

    又“里民首出都司草场” 银八十两九钱一分九釐有奇。

    又康熙十九年,据“草头阳月周、李思元首出每年交草八万四千束。”

    桂林中右二卫 、原额屯地一十顷零九十二亩五分七釐有奇

    卫屯本色米一百零九石二斗五升七合有奇。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共七千二百一十八两五钱八分。

    商税课程钞、一千七百四十八贯零五百文。兴安县

    额征官民猺獞田地塘税二千零三十七顷九十六亩一分六釐零。

    秋粮米、一万二千八十五石三斗一升六合。内本色米六千零八石三斗一升九合。

    折色米六千零七十六石九斗九升六合零,实征官民田地塘税并附征“奉文归民” 及康熙十九年据里民首出共地二千一百零七顷二亩五分七釐有奇。

    地银并附征竹苞地租出税粗茶共银八千五十六两八钱二分二釐有奇。

    地粮并附征归民及“康熙十九年里民首出地粮” 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二石八斗九升三合有奇。

    本色米六千零八石三斗一升九合有奇。桂林中卫 原额屯地二十六顷七十八亩五分,康熙十九年里民首出未入。《全书》中、右二卫

    屯地四十二顷八十九亩七分九釐有奇。屯地并首出共六十九顷六十八亩二分九釐有奇。

    屯地并首出共银四百一十八两零九分七釐有奇。

    屯地粮并首出共六百九十六石八斗二升九合有奇。

    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四千七百八十二两七分。

    商税课程钞、五千一百二十六贯零一百一十文

    灵川县

    额征官民田地塘税三千三百四十顷零二亩有奇。

    秋粮米、一万九千七百五十二石四斗二升零。内:

    本色米、一万七千七百零五石八斗六升一合零

    折色米二千零四十六石五斗五升八合零,“实征官民田地塘并附征奉文归民” 及康熙十九年据里民首出共地三千三百四十二顷五十四亩五分二釐有奇。

    地银并附征州园草场,共银一万零四百七十六两二釐有奇。

    地粮并附征及康熙十九年据里民首出共粮一万九千七百七十八石六斗八升六合有奇。本色米并附征归民及里民首出共米一万七千七百三十二石一斗二升八合有奇。

    桂林中右二卫 原额屯地一十三顷八十四亩。康熙十九年,里民陆文庆等首出,未入《全书》。中、右二卫屯田一顷四十四亩一分。

    屯地并首出共一十五顷二十八亩一分。屯地粮并首出共一百五十二石八斗一升。《屯地》本色并首出共米一百五十二石八斗一升。

    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四千四百三十八两三钱五分。

    《商锐》课程钞、五千一百五十三贯

    阳朔县

    额征官民猺獞田地塘税一千二百八十九顷七亩二分二釐。

    秋粮米六千八百九十六石五斗三升六合,本色米六百九十九石九斗二升九合。

    折色米、六千一百九十六石六斗零

    实征官民田地、塘税并附征共地一千三百零九顷三十九亩三分三釐有奇。

    地银并附征共银六千零四十一两一分九釐有奇。

    地粮并附征共粮七千零五十四石一斗三升六合有奇。

    本色米六百九十九石九斗二升九合有奇。人丁三千八百一十三丁。

    丁银五百七十一两九钱五分。

    桂林中右二卫 、屯地二十四顷一十七亩九分

    《屯地》银一百九十三两四钱三分二釐。

    屯粮二百四十一石七斗九升。

    以上地丁,共征本色米六百九十九石九斗九升九合有奇。

    共征:银六千八百零六两四钱零一厘五毫有奇。

    起运本县每年订造《荒熟全书》内编定。

    拨充兵饷银四千二百五十九两零七分一厘有奇。现在除荒征熟,遇闰加编。

    解京胖袄,除原编折色银九两外,加增银五十二两五钱零。每两水脚银三分,该银一两八钱四分五釐零。每年除荒征熟,后奉文归入“地丁” 项下起解。

    药材折色额银五两四钱五分零。每两水脚银三分,共银一钱六分零。每年除荒征熟,奉文归入地丁项下起解。

    《药材本色》额银八两四钱一分零。每两铺垫银三分,共银二钱五分零。每年除荒征熟,采买药材十五味解京,因定价不敷,县令屡苦赔累。至康熙七年,奉文改折三味,康熙七年,奉文改折三分之二,仍解一分本色。至十年,巡抚题允全折。

    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二千五百四十七两三钱三分。

    商税课程钞、八千一百零二贯

    永宁州

    额征官民田一千零七十八顷七十五亩三分九釐。

    秋粮米三千五百二十四石二斗一升九合,本色米三千二百九十五石三斗八升三合,折色米二百二十八石八斗三升五合。

    实征官民田地、塘税并附征共地一千零八十八顷五十四亩五分九釐有奇。

    地银并附征禾价,共银一千八百零九两七钱八分五釐有奇。

    地粮三千五百二十四石二斗一升九合零。本色米三千二百九十五石三斗八升三合有奇。

    按《州志》原额官民镇堡兵田、山地税共一千零八十八顷五十四亩零。

    应征“差簟地亩胖袄水脚及三镇没官禾吊社学山地税” 等项,共银一千六百七十九两六钱零。

    秋粮米三千五百二十四石二斗一升九合零。内:

    本色米三千二百九十五石三斗八升三合零。折色米二百二十八石八斗三升五合有奇,折征银一百三十两零一钱八分有奇。遇闰加银一百零九两六钱五分有奇。

    实征成熟税七百八十二顷六十四亩五分有奇。

    共征:银一千五百一十六两一钱四分七釐零,遇闰加银一百零八两三钱一分五釐有奇。熟秋粮米二千五百六十石零六合有奇。内熟本色米二千三百四十五石三斗五升零,折色米二百一十四石六斗四升零。

    《折粮》银一百二十五两八钱二分零。

    尚荒官民镇堡兵田及山地税三百零五顷九十亩零。荒差簟地亩、胖袄水脚及三镇没官社学山地税,共银一百六十三两五钱五分有奇。荒闰加银一两三钱三分七釐有奇。

    荒秋粮米九百六十四石二斗一升二合零。内荒本色米九百五十石零二升六合有奇。荒折色米一十四石一斗八升六合零。

    《荒折粮》银四两三钱六分二釐零。

    起运地粮共银一千一百七十三两四钱七分三釐零。遇闰加银三十八两一钱三分三釐零。除荒现征熟银一千一百三十三两六钱六分五厘二毫零。

    外,旧裁灵川县“协济本州地粮” 银八十一两六钱正,每年差役关领,来州起解。

    熟银六十四两三钱四分零。康熙十年,裁归灵川县起解。

    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六百三十六两三钱一分。

    商税课程钞一百七十八贯零六百四十文。永福县:

    额征官民田地塘税八百五十九顷三十七亩五分六釐。

    秋粮米四千五百九十七石六斗五升九合,内除减三米一千三百七十九石二斗九升七合,本色米三千二百一十八石三斗六升一合,实征官民田地、塘税并附征共地八百九十二顷九十六亩一分八釐有奇。

    “地银并附征禾把禾耗及康熙十九年里民首出” 共银三千零三十二两七钱一分二釐零。“地粮并附征及康熙十九年里民首出” 共粮六千八百七十四石七斗四升九合有奇。

    本色米三千二百一十八石三斗六升一合有奇。

    桂林中右二卫 上、中二屯地一十五顷零二亩。康熙十九年,里民李赛梅等首出未入。《全书》中、右二卫屯地一十四顷七十九亩二分,屯地并首出共二十九顷八十一亩二分。中、右二卫屯地并首出共银一百六十四两一钱。

    屯粮并首出共米二百九十八石一斗二升。屯粮首出本色米二十四石六斗二升。

    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二千四百一十二两二钱七分。

    商税课程钞、七百五十七贯零四百九十文。义宁县

    额征官民猺獞田地塘税一千一百二十八顷九十二亩二分一厘。

    秋粮米、六千二百九十九石九斗八升一合。本色米四千六百八十六石一斗九升四合。折色米、一千六百一十三石一斗八升七合。有

    实征官民田地塘税并附征归民共地一千一百三十三顷七十六亩二分一厘有奇。

    地银并附征归民共银三千三百零五两七钱三分九釐有奇。

    地粮六千三百三十六石七斗零八合有奇,本色米四千七百二十二石七斗九升四合。桂林中右二卫 原额屯地三十一顷四十一亩五分二釐零。康熙十九年里民萧秀喜“首出未入。” 《全书》中右二卫屯地三十亩零七分七釐九毫。

    屯地并首出共二十一顷七十二亩三分,屯地并首出共银一百九十两零八钱二分五釐有奇。

    屯粮并首出共米三百一十八石零四升二合有奇。

    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一千二百一十九两五钱四分。

    商税课程钞、二千二百八十贯零八百八十八文

    全州

    额征官民猺田地塘税六千三百一十二顷九亩八分三釐零。

    秋粮二万八千一百一十三石四升有零,本色米二万零九十石零四斗二升三合,折征米八千零二十二石六斗一升六合有奇,实征官民田地、塘税并附征共地六千四百顷零四十二亩有奇。

    地粮并附征共粮二万九千二百五十七石八斗零三合有奇。

    “地银并附征归民” 及康熙十九年里民首出共银二万一千一百零八两二钱八分九釐。本色米二万零九十石零四斗二升三合零。起运工部项下 本色鱼线胶银一十六两五钱三分零。采买鱼线胶二十七斤八两八钱一分,铺垫银四钱九分五釐零。除荒外,实征银一十两零六钱八分五釐零。采买鱼线胶一十七斤十二两九钱零,铺垫银三钱二分零。

    本色生铜银一两零五分四釐有奇。采买生铜八斤一十二两六钱六分,铺垫银三分一厘有奇。除荒外,实征银六钱八分一厘有零。采买生铜五斤十两九钱二分零,铺垫银二分零五丝有奇。

    折色《翠毛》银十两零五钱六分,水脚银三钱一分六釐八毫。除荒外,实征银六两八钱二分五釐零,水脚银二钱零四釐有奇。

    折色黄麻银五钱九分九釐零,水脚银一分七釐零,寔征银四钱三分一厘零,水脚银一分二釐零。

    熟铁银四十三两五钱零九釐有奇,水脚银一两三钱零五釐有奇;除荒外,实征银三十一两三钱一分九釐零。水脚银九钱三分九釐零。翎毛银三两六钱一分三釐有奇,水脚银一钱零八釐有奇。除荒外,实征银二两六钱零一厘有奇,水脚银七分八釐有奇。

    “礼部项下改征折色 本色药材,除奉文全折及三分折二” 外,尚本色一分,额银一十三两六钱八分六釐零。采买药材一十二味,共一十四斤零八两七钱零,铺垫银四钱一分零。除荒外实征银八两八钱四分六釐零。采买药材一十二味,共九斤六两四钱零,铺垫银二钱六分五釐零。康熙十年五月内,奉文改征折色解部。十一年正月,奉准部咨,免解赴部,候文拨饷改入地丁数内。折色药材,额银二十七两四钱四分零,水脚银八钱二分三釐零。除荒外,实征银一十七两七钱四分零,水脚银五钱六分二釐零。一奉文改折砂仁等十二味,三分改折二分及芩香、蓬木、草果全折,共额银二十八两六钱八分零,水脚银八钱六分零。除荒外,实征银一十八两五钱四分零,水脚银五分六釐有奇。光禄寺项下 活鹿二只,额银一十一两,水脚银三钱三分。全熟。

    工部项下折色 胖袄银二百七十九两九钱九分,水脚银八两三钱九分九釐零。除荒外,实征银一百八十两零九钱八分有奇,水脚银五两四钱二分九釐有奇。

    《户部》项下 地亩银五千一百三十六两零。除荒外,实征银三千二百二十六两六钱零。《优免》额银一千八百零七两八钱有奇。除荒外,实征银一千一百六十六两三钱零。

    裁存留银七百四十两零九钱,闰银三十二两。

    六钱零。除荒外,实征连闰熟银五百零一两二钱七分有奇。

    裁各官俸银八百四十一两三钱一分,闰银三十二两八钱零。内有桂平道俸银六十五两,今奉裁缺,收入原裁项内;又闰银五两四钱一分零,收入原裁闰银之内。除荒外,实征连闰共银五百六十六两二钱零。

    裁各役工食银一千二百零七两六钱,闰银九十七两六钱三分零。内有桂平道门子快手工食银九十两,今奉裁缺,收入原裁项内;又闰银七两五钱,收入原裁闰银之内。除荒外,实征连闰共银八百四十七两四钱零。

    留充兵饷银三千七百九十一两一钱零。除荒外,实征银二千四百五十两零五钱八分七釐零。

    《编剩额》银二百零四两六钱零。除荒外,实征银一百三十二两二钱五分零。

    奉文“归民” 共银一千三百五十七两三钱五分有奇。除荒外,实征银一千零五十两零三分有奇。

    新增八十山河路银三十两,全熟。

    守御所屯田,额银二百零九两七钱零。除荒外,实征银一百三十二两九钱八分有奇。

    里民首出屯田折粮,并全书《马步旗军米》内首出额折粮共银二百三十两零八钱有奇,除荒外,实征银一百八十九两九钱九分零。

    《协济项款 》,协济永福县额银一百二十七两五钱四分;除荒外,实征银八十二两四钱四分零。

    新裁项款“存留” 项下 岁考生员试卷果饼给赏花红半存银四十两,除荒外实征银二十五两八钱五分六釐。

    迎春、鞭春、除夕、封印、新正开印,共银四两九钱五分。除荒外,实征银三两一钱七分。

    《乡饮酒礼》原半存银十两,除荒外,实征银六两四钱六分四釐。

    童生进学花红,原半存银一两,除荒外,实征银六钱四分零。

    应试生员《花红盘缠》:每年带银四十一两三钱零。除荒外,实征银二十六两七钱一分。

    上司经过驿递、修理公馆银五两二钱五分。除荒外,寔征银三两三钱九分零。

    上司按临行香,讲书生员纸札银三两。除荒外,实征银一两九钱零。

    上司按临修理公署银十两,除荒外,实征银六两四钱零。

    《官俸》项下 布政司《心红纸张》银一百二十两,除荒外,实征银七十七两五钱零。

    提学《心红纸张》银五十两,除荒外,实征银三十二两三钱二分。

    本州知州《心红纸张》银二十两,除荒外,实征银十二两九钱二分八釐。

    驿站:原额银三千八百零五两有奇,闰银三百一十七两一钱零;除荒外,实征连闰银二千六百七十七两二钱有奇。除存银八两已在后项列造外,内裁二额银七百六十一两一钱零,闰银六十三两四钱三分零;除荒外,实征连闰共银五百三十五两零四分有奇。

    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七千一百三十二两三钱三分。

    守御千户所 原额屯地六十顷零七十九亩六分三釐二毫零。康熙十九年,里民黄广瑶等首出。未入《全书》。中、右二卫屯地五十六顷三十三亩九分九釐。

    屯地并首出共一百一十七顷一十三亩六分二釐有奇。

    屯地并首出共银四百一十七两一钱零七釐有奇。

    屯粮并首出共米一千一百九十一石一斗三升六合有奇。

    按《州志》、今全书所载民猺田地塘原额六千三百一十二顷零九亩八分三釐有奇。

    秋粮二万八千一百一十三石零四升零,内本色米二万零九十石零四斗二升三合有奇,折色米八千零二十二石六斗一升六合零。该地粮四差、连闰等项,共银二万零三百四十二两五钱零。除荒外,康熙二十二年全书实在官民猺田地塘税三千九百九十七顷六十七亩四分零。

    实征秋粮米一万五千二百八十八石八斗九升九合零。内:

    本色米、一万零九百二十五石九升零

    折色米四千三百六十二石九斗九升一合零。该地粮四差《连闰》银一万三千三百一十六两零六分七釐有奇。

    一、附征奉文“归民共税” 八十二顷三十二亩二分二釐零。

    折色米一千一百四十四石七斗六升二合有奇

    折粮银一千三百五十七两三钱五分八釐零。除荒外,康熙二十二年《全书》

    实征归民税七十二顷三十五亩七分四釐零,该折色米九百零八石九斗一升二合零,该折米银一千零五十两零三分四釐有奇。一新增八十山河路银三十两全熟。

    一、原额“守御千户所屯田并里民首出共税” 一百一十七顷一十三亩六分二釐零,折银不等。该折色米一千一百九十一石七斗三升六合零。

    该征折粮,并《全书》内“马步旗军米内首出额折粮” 共银四百四十两零五钱五分四釐有奇。除荒外,康熙二十二年全书

    实征屯田税七十九顷八十亩零四分五釐有奇。

    该折色米八百二十一石一斗六升三合有零,该折银三百二十二两九钱七分五釐有奇。原额人丁五千九百六十一丁八分五釐有奇。每丁编银二钱九分五釐五毫。

    共银一千七百六十一两七钱二分六釐有奇。除荒外,康熙二十二年《全书》:

    实征人丁三千零七十五丁一分零。

    该征银九百零八两六钱九分三釐有奇。以上地丁连闰共额银二万三千九百三十二两一钱零七釐有奇。除荒外,实征连闰共地丁银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七两七钱六分八釐有奇。

    商税课程钞、一万九千五百五十九贯零六百五十文

    灌阳县

    除“洪水划去田亩前项注明外,额征官民猺田地塘税” 一千六百五十四顷九十四亩八分二釐零。

    秋粮米、六千零六十四石九斗零

    本色米四千三百九十七石三斗三升四合有奇。

    折色米一千六百六十七石五斗七升三合零,实征“官民田地塘税共地。” 康熙二十二年,屯地一千六百五十四顷九十四亩八分有奇,地银四千六百零五两四钱六分三釐有奇,地粮六千零六十四石九斗零八合有奇,本色米四千三百九十七石三斗三升有奇,桂林、中、右二卫及轻资守御所 屯地五十七顷一十四亩二分;

    《屯地》银四百零二两七钱八分。

    《屯粮》并首出共粮一千一百四十二石八斗四升。

    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一千三百八十五两八钱三分。

    商税课程钞、三千六百八十五贯零二百六十三文

    桂林府风俗考        府志

    本府。临桂县附郭。

    范成大《虞衡志序》:“习俗淳古。”

    李彦弼《八桂堂记》:“民俗笃信阴阳,多尚巫卜,病不求医药。士知经术,虽家贫未尝废学。”

    《地理志》:“楚地火耕水耨,民食常足。故老相传,自陶崇登进士以来,科第代不乏人。”

    士尚经术而礼让兴,民安常业而“狙诈鲜。” 婚姻丧祭,是训是式。衣冠文物,蔚然可观。

    《桂林志》:“八桂之俗,不事波靡。岭南地气卑下,惟静江与湖湘接。民风习俗与中国同。婚姻吊祭,以槟榔为礼。”

    病祈鬼神,丧用歌乐,士夫知矫陋习,但乡落间稍有存者。临桂、灵川、兴安、阳朔多祀令公鬼,中秋大会,罄赀不吝。又祀武婆,谓“武则天” 也。永福、永宁,尤重巫觋。

    兴安县

    按《县志》,婚姻丧祭悉遵文公家礼,凡馈以槟榔。

    《为先》:“民务农而简讼,士知礼而崇文。”

    灵川县

    按《县志》:“人赋性朴实而浅谋,治生易足而少聚,冨无千金,贫无乞丐,不健讼,不苟偷,重廉耻,鄙轻薄,惟事耕渔,不乐工商,士知教化,女不蚕桑,祭重淫祀,病不求医。大抵皆楚俗也。”

    阳朔县

    “民朴而不知法,士文而鲜好古。” 考其素业,非渔则猎,非农则樵。谷蔬𫄨布,衣食常足。俗信巫鬼,人崇淫祀,病不服药,女鲜缠扎。士宦丧尚歌乐,庶民丧尚斋醮。獞多民少,征输掣肘,未云易治。《永宁州》。

    按《州志》:“城郭军民杂处,汉土殊音。好纤啬而少浮夸,安本业而无积聚。士不知教化,女不识蚕桑,疾病多信鬼巫,民用悉资异境。” 然壤接桂林,礼度好尚,多与相类。

    永福县

    农务力穑,不为商贾。家无屯积,不忧饥寒。吉凶之礼,惟尚节俭。

    义宁县

    民性质朴,多务耕种,不喜工商,而好称贷,故民多贫窭。其士夫则笃行谊、耻浮薄,而忠信足尚焉。村落之民,恶医药而信鬼神淫祀之术。婚姻丧葬,称家有无。贫则佣工,不为乞丐,不作狗偷。一遇丰年,即抬“广福” 神像于乡落庙中奠祭,既遍,乃旋本庙。每子午卯酉墟日贸易毕,虽甚贫窭,必买酒饮,是日多醉人。

    全州

    郡当湖南尽处,接轸广右,风俗淳朴,狱讼稀简,无大豪姓。田野沃润,以耕渔为业。王禹偁云:“民讼甚𥳑,兵赋甚鲜。” 李之仪《全州记》云:“清湘间,山深水润,生理不渔则樵。”

    灌阳县

    按《县志》,宋熊询《儒学记》云:“龆龄之童,皆善诵书,负贩者莫不能笔其字。故民闲而性淳,事简而讼少,盗贼希有,囹圄常空。”

    郡属通俗,元日设香烛,盛服拜天地君亲及尊长乡党交贺,三五日而止。迎春日,惟郡城竞看土牛,啖春饼,外乡则否。元夜自初十至十六,各门悬一灯,嬉游以为乐。清明祭墓,新葬者老少聚哭,远年则否。五月一日为龙舟竞渡之戏。午日折艾插户,饮菖蒲酒,以角黍相饷。妇人制五色香袋以佩。八月中秋为赏月之会。九月重阳,携酒登高。乡落或椎牛酾酒,聚众赛会,或有迎神者。十月制纸衣往墓前焚奠,谓之“送寒衣。” 除夕,扫庭户,祀神祗,家人毕集燕饮,别具殽饭,以达明旦,谓之“送旧迎新” 云。惟全州二月八日为无量寿佛,得道之日,各具香烛往湘山参拜,谓之“松花会。” 腊月八日为万寿佛诞辰,亦如之。

    桂林府祠庙考        府志

    本府。临桂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东南,武胜门外,马王阁西。

    社稷坛 按《通志》:“明洪武间立。”

    郡厉坛 在府城北

    旗纛庙 、“诸卫所俱建”

    城隍庙 在府东隅。宋淳熙间,敕赐“嘉祐” 额。明弘治中重修。

    唐帝庙 在城东尧山下。按开元二年,衡岳道士轩辕弥明有“祖龙开国尽遐荒,庙建唐尧镇此邦” 之句,则知秦世已置祠矣。宋淳熙二年,经略使张栻重修,又撰《谒庙记》:“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层丘。木偃蹇兮枝相樛,皇胡为兮于此留。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再陈。纯衣兮在御,东风吹兮物为春。皇之仁兮其天,四时序兮何言。出门兮四顾,渺宇宙兮茫然。” 宋石仲元诗:“仙驭何年适此游,山中风景妙难俦。几重云雾藏宫殿,万里烟霞照冕旒比屋有民蒙惠化,土阶无草不惊秋要知皇泽无穷处,请看前溪碧水流。” 按《通志》:宋淳熙二年,经略使张栻重修立《庙田碑记》:有田三百五十八亩,坐落灵川县白石潭,高建庄后,庙坏田荒。元皇庆间,宪副余琏修庙,清复田租。至明时,田复散没。

    《皇清》无从考核,编入“灵川县春秋致祭”

    虞帝庙 在虞山下。宋经略使张栻,元中书省平章也儿吉尼,明正统间参政朱纯皆重修。

    关将军庙 按《通志》:“一在朝京门外榕树门上,一在城东。明巡按朱焫如以古田韦银豹越城隙处新建,以示镇压。”

    伏波庙 在伏波山下,祀汉将军马援。明天顺闲重修。按《通志》:一在明王府北,然杂以土神,非其称也。

    李卫公庙 按《通志》:“在城东七星山下,宋绍圣二年建,洪武初修。”

    黑神庙 按《通志》:“在城内西,祀元广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也儿吉尼。”

    陈崇仪庙 在府西。宋狄青征侬智高,责崇仪使陈曙斩之。桂人以死非其罪而祀之。

    二贤祠 在宣城书院,祀张南轩、吕东莱。“三先生祠 ” 在府学。宋淳熙二年,静江守臣张栻即学宫明伦堂之旁,立三先生祠,濂溪在东序,二程先生在西序。

    诸葛武侯祠 在宝积山上。明成化间重修,旧在山巅,万历二十三年,郭宗磐移在山麓。裴中丞祠 在府城西訾家洲,祀唐桂州刺史裴行立。

    庆元伯祠 在城南一里,弘治中建,祀孝穆皇太后父母。

    东泉姚公祠 在宣城书院之左。明正德间,省城士夫军民人等请于巡抚监察御史曹圭,为提学副使姚镆建,后毁。今附入“二贤祠。”

    俞公祠 在总兵府东,祀总兵俞大猷。

    名宦祠 在府学戟门左。

    乡贤祠 在府学戟门西。

    兴安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外西北。

    社稷坛 在城外西北

    邑厉坛 在城外东北

    城隍庙 在县西南

    灵济庙 在县分水塘侧。按《通志》:“祀龙王暨伏波将军。”

    灵泽庙 按《通志》:即海阳庙,湘、漓二水发源处。宋乾道间,桂州经略使范成大请封灵泽侯,每岁以九月九日祭。

    灵川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门外。

    社稷坛 :在县北门外。

    邑厉坛 在县西门外

    城隍庙 在县北街

    显震威德王庙 在县西峰山中。其神三:中曰雷祖,左曰盘古,右曰广福王。岁四月初三,八月十三日,乡民作佛事以祭之。广福王名当,里人,从诸葛武侯征牂牁蛮,溺水死,浮智慧江西出,乡人立庙祀之。常著屐坐石矶钓鱼有屐迹。五代马启南节度杜州时,神昼见,振金甲兜鍪,挥石大呼,声若雷,又为新其祠庙。宋崇宁间赐额“会宁。” 绍兴间,赐爵义宁侯,屡加英济广福王。世传盘古氏者已属荒唐,大抵盘瓠即盘氏。天地混沌,洚水为灾,乘盘系瓠得存遗类于万山之中者,即再造之种也。盘瓠疑为盘古。

    阳朔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城外一里。

    社稷坛 在县西北

    邑厉坛 在县西城外

    城隍庙 在县南

    广德庙 按《县志》,在都利山下。

    应诚庙 在县东二十里。东人山之神也。广惠庙 按《县志》“在雄岐村” ,今废。

    灵惠庙 按“县志” ,在县西都山魏村,今废。惠应五神庙 ,按《县志》,在县东水源村。

    神女祠 按《县志》,在云源山下。

    茅公祠 。公名坤,抚江兵备使者,嘉靖三十一年亲征鬼子等巢有功,生民立祠以祀之。永宁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北。

    社稷坛 在州北

    厉坛 在州北

    国殇坛 :在州西门外。

    城隍庙 在州西。万历六年,知州郑应龄建。三十三年,知州林裕阳重修。

    关王庙 在州城内西南。万历四年,参将永三瑞建。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州朱王造同参将周世亨《捐资》。

    重建

    灵王庙 按《县志》,“旧在州治西,万历五年知州郑应龄改迁南门外。”

    龙王庙 在东门对河

    俞公祠 :在关王庙前。总兵俞大猷以恢复古田有功。万历二十一年,知州庞尚龙建扁于其堂,曰“怀德惟宁。” 每岁春、秋二祭。

    于忠王庙 按《通志》:“在州南门外,祀唐团练使于向,有传。宋咸淳间建。”

    永福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旧在县南,洪武二年立,万历二十年,知县翟著迁于县东南之“甘泉亭。” “社稷坛 在县西城外,北向。洪武二年,县丞康孝良立。”

    邑厉坛 在县西城外社稷坛之北。洪武二年,县丞康孝良立。

    城隍庙 在县西

    义门社 在县东关外。护国庙左,关帝祠右。邑人祷祀焉。

    回龙社 在县西城外城隍庙后,祖师殿右。冨义社 在县西南三界祠右。状元王公祠 在县儒学右凤巢山下。祀宋王世则。正德间知县刘敔建。

    涌珠庙 《府志》无。按《通志》:在县凤巢山顶,景泰四年建,祀宋李珙。

    义宁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城外。

    社稷坛 :在县城南门外。

    邑厉坛 在县城外西北。

    城隍庙 在县南

    全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西门城外三里。社稷坛 在州城北门外三里。

    厉坛 在州城北三里

    城隍庙 在州西北隅

    二妃庙 在州城。汉初平元年建,唐元和间重修。按《通志》:“二妃,尧女,舜妻也。”

    盘石庙 在州西,祀故州守王世行。

    威信侯庙 侯柴姓,唐时守邢州,后从无量主人游,以感异立祠。宋隆兴元年,赐“显佑庙” 额。嘉定十年,封威信侯。庙在治西十六里大陂之阳。行祠在城西门外,岁有常祀。

    东岳庙 在治北三里

    令公庙 在城隍庙西

    清源庙 在进贤坊东

    关王庙 :在东岳庙前。

    赵大夫庙 在城南三十五里。或云晋大夫赵宣子也。按范九皋《庙记》:“五代时有赵信者,河东人,为湘源令,因家焉。即所居立庙,祀其先祖,乡人以感应祀之。”

    亭渡庙 在城北升乡宜湘渡南。祀英布、韩信、彭越三像。

    李将军庙 在治北六十五里。

    中殿庙 在州北六十里山口,原建于白茅滩,肇自唐天祐,至宋天圣迁此。元延祐四年,清湘尹陆承直复建于旗鼓山。

    唐相公庙 “晋天福二年建。” 相传梁唐时有唐相国者,溺舟三日,见梦于人,立庙江浒,有祷辄应。

    三圣庙 宋嘉定间,郡守刘学裘建。

    仰止庙 宋淳熙间,郡守施广文建。

    王文思祠 按《县志》,在城西盘石之侧。

    七先生祠 宋嘉定八年林岊建,以祀濂溪、明道、伊川、横渠、南轩、晦庵及州刺史柳开刺全州,有惠政。

    东郊柳先生祠 在州,宋建,以祀柳开。

    伍子胥祠 在州升乡,宋绍兴间建。

    忠孝祠 按《通志》:“在州湘山寺前,为御史曹学程、庠生曹正儒父子立。”

    邓侯祠 在州升乡,祀汉高密侯邓禹。

    婆仙祠 按《县志》“在升乡三都浮山岩之侧,孝妇也。”

    灌阳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 :在西门城外。

    社稷坛 :在北门城外。

    邑厉坛 在县东城外

    城隍庙 在县西

    三皇庙 在县西

    舜庙 在县西南五里华山上。

    禹庙 在县南三里白鱼洞。

    九龙圣水庙 在县西十五里。

    寺观附

    本府。临桂县附郭。

    万寿寺 :在文昌门外。隋建,名“开元寺。” 宋改为“宁寿寺。” 明改今名。顺治十五年,缐国安重修。

    定粤寺 在府城东北。顺治辛卯年,定南王孔有德建寺,踞郡龙正脉。青乌家言不利于民居。栖霞寺 在府城东七星岩下。唐时建,内有藏经楼、听月亭、寿佛峒、香积厨。顺治八年,楚僧浑融募化拓建。殿阁亭台,备极宏丽佳胜。

    安仁寺 在府城东城下。明正统十四年,靖江王建。

    《皇清重修》:

    铁佛寺 “在府治北” ,古建。

    西山寺 ,在府城西,古建,顺治十八年重修。南院寺 ,在南门外一里,康熙七年重修。广福寺 ,在北关二里,顺治八年定藩左翼总兵全节建。

    永宁寺 ,在府城南,旧名开元,宋改今名。元顺帝尝书,赐“圆觉” 二大字,虞集作记。

    五岳观 在府城西。唐建,名“天庆观。” 宋咸淳二年,改今名。

    皇清仍之。顺治十五年,缐国安重修。

    七星观 ,在水东门外,景定庚申年建。

    刘仙观 在文昌门外,明靖江王建。

    皇清定南王孔有德重修。康熙十九年复修。

    庆林观 按《明一统志》:“在七星山,唐李靖在桂州所贡瑞石处,因置观。”

    紫极宫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东,宋建。”

    “三清殿 ” 在七星岩上。

    天妃宫 在独秀山下

    观音堂 在府城西。明崇祯四年,进士张茂梧建。

    皇清顺治十八年,缐国安重修。

    兴安县

    宝塔寺 在县东北,宋宣和元年建,内有塔南宫观 。按《明一统志》:“在县城内,宋时建灵川县”

    南寺 在县城南。唐时建。顺治十年重修。大雄寺 在县东城外,明正统间,如县包至道迁至城内。今毁。按《明一统志》:旧名福善寺。如意寺 在县南田村,汉时创立,明嘉靖年重建。今毁。

    龙泉寺 在县北,唐贞观建,今废。

    神珠观 在县南二十里,宋乾道间立。

    普照观 在县西三十里。宋绍兴间立,今圮。元真观 按《明一统志》:“在县治西,元建”

    崇真观 按《明一统志》,在县治北,元建。

    紫竹庵 在县东大雄寺之右。康熙二十一年,知县黄士垐、训导毛文灿重修。千佛楼 在县西北十里路江山麓。

    阳朔县

    鉴山寺 在县南寿阳山下有《佛母宫轮藏》。康熙十五年,知县陈石庵修。相传万历时,寺内洪钟常入潭与龙斗,后钟化龙去,人见于昭平道中,犹勒朔人姓氏。

    报恩寺 在县治西北城隍庙左,宋刱。明正统间,知县万霁鼎新。万历庚子,知县陈天德令乡人复建。

    明觉寺 在县治西南。元至正三年刱。明万历乙未,知县李栻重建。

    化成寺 在附郭里东村。

    澄心寺 在附郭里木山村,宋隆兴二年建。广化寺 在附郭里陶家村。

    觉华寺 在附郭里思龙口。

    真教寺 在思明里思和村。

    龙成寺 在思明里龙成村。

    广寿寺 在思明里大塘头。

    化渡寺 在思明里涌村。

    三学寺 在进贤里下村,宋政和六年建。邑人莫知微撰“记。”

    定光寺 在进贤里倪家村,唐同光三年建。广慈寺 在进贤里枫林村,宋端平年建。宝梵寺 在冨和里强村,宋庆元丙申年建。普润寺 在崇冨里历头街,宋建炎年刱。普宁寺 ,在崇冨里螳螂村。祖教寺 在广和里白竹赛。

    印土寺 在广和里和山村。

    寿圣寺 在永宁里。《业明》。

    隆回寺 在永宁里碎江。

    崇教寺 在县西北四十里,翠屏。

    等法寺 在忠善里杨梅岭,宋嘉定乙亥建。鹤洞寺 在县南五里,旧名白鹤山,久为荒没。万历间县令王之臣命工辟之,题曰“来鹤。” 罗汉寺 ,在县南二十里石门天成,唐时题为“广福岩。”

    龙跃寺 在县治三里许。相传,昔有神龙出没其间。明万历年,邑人莫之先开创。

    善兴寺 ,在永宁里杨梅庄,宋端平丙申年建。隆隐寺 ,在永宁里葡萄墟。

    六通寺 在永宁里,宋绍兴己丑年建。

    崇庆寺 在永宁里陵陂村。

    松林寺 在新平里思和洞。

    北斗观 :在县治北鹿山上。

    南斗观 :在县治西门外。

    文昌阁 在南斗山下。崇祯年间建。

    真武观 在伏荔市

    长峰观 在大村

    万云楼 成化间,知县杨纲重修。

    碧莲阁 阁近学前

    观音阁 :在县治南寿阳山麓。康熙十五年,知县陈石庵修。

    祝国庵 :在县治西,顺治十五年建。康熙十二年,知县陈洪畴、训导权汝骏修。

    腾蛟庵 在县西北沿江四十里,横倚江滨,初呼为螺蛳岩。自县令童公辟之,题名曰:“腾蛟。” 大乘庵 在县治北,报恩寺前。

    北极宫 在县治北二百步。创自有宋迨,元至正年重建。

    普照堂 在附郭里白沙湾。

    永宁州

    太平寺 ,知州唐执中建,今废。

    太华寺 “在州南八十里双瑞岩。”

    北极观 在州北门外,今毁。

    清净庵 在州南门外

    长寿庵 在州南覆釜山下。

    桥头庵 在州北里半

    永福县

    上乘寺 在县东门外,明洪武二年建,今废。龙兴观 在县城内,元建。

    义宁县

    香林寺 在县治西南。唐咸通五年建,今圮圣德观 。按《明一统志》:“在县城内,宋建。”

    全州

    报恩光孝寺 在州湘山,即无量佛道场,唐元和二年建,宋绍兴十三年赐额,明洪武十六年开设僧正司,中有亭榭佳胜。按:《明一统志》“旧名景德寺。”

    高山寺 在州儒学西

    《觉苑寺   》《下生寺   》《宝昌寺》。

    《德藏寺   》《三学寺   》《隐静寺》。

    净界寺   、超化寺   、《昙惠寺》。

    《悟本寺   》《等觉寺 》以上诸寺俱在升乡。“慈恩寺   。” 《广山寺   》。《楞严寺》。

    清果寺   。九莲寺   、《净杜寺》。

    道林寺   、《荐福寺   》《禅惠寺》。

    《大安寺   》《毗卢寺 》,以上诸寺俱在恩乡。《崇胜寺   》。《吉祥寺   》《慈光寺》。

    广教寺 以上诸寺俱在宜乡。

    真如寺   、《大善寺   》。《空王寺》。

    治平寺   、定惠寺   、《多宝寺》。

    《净众寺   》。《鹫台寺 》,以上诸寺俱在万乡。《大教寺   》。《兜率寺   》。《青莲寺》。

    惠日寺 以上诸寺俱在建乡。

    普满寺   、《永净寺   》《兴善寺 》以上诸寺俱在长乡。

    金仙寺   、鹤林寺 “俱在西延。”

    元妙观 在州治西。明洪武间,设道正司。按《明一统志》:旧名天庆,宋改今名。

    栖真观 在州城内

    宝坊观   、常清观 俱在升乡。

    玉宸观 在恩乡

    十华观 在长乡

    崇真观 在宜乡

    云归庵 在湘山寺侧

    “西山庵   。” “鹫峰庵   。” “普济庵。”

    灵山庵   “白云庵   ” 、真空庵 以上诸庵俱在升乡。

    “朝阳庵   。” “太平庵   。” 《白鹤庵》。

    龙溪庵 以上诸庵俱在宜乡。

    《波斯庵   》。《苦炼庵   》。《白云庵》。

    “飞鸡庵   。” “曹溪庵   。” 《七星庵》。

    莲汤庵   、《快乐庵 》以上诸庵俱在长乡。“回龙庵   ” 、“崇善庵 ” 俱在万乡。

    灌阳县

    慧明寺 在灌阳县,唐建。宋祥符间赐额。明洪武初,置僧会司。

    大觉寺 在灌阳县。宋熙宁五年赐额,今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