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443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卷 |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卷目录
南宁府部汇考三
南宁府公署考
南宁府学校考
南宁府户口考
南宁府田赋考
南宁府风俗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四十三卷
南宁府部汇考三
南宁府公署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
南宁府治 在城中稍南,周围坦平,至府后突起盈丈,即五花岭之中脉也。明洪武三年,同知王骊始建。永乐中,知府李晟修之。弘治间知府刘芳又修之。正德八年知府汪献复修。中为堂曰“忠爱” ,进则穿堂、后堂旧有双梅堂、瑞文堂,久废,再进则太守之衙,清风台之旧址也。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方瑜修之,题曰:“清风馆。” 后有高明楼,有易安轩,有记。
皇清初,止存大堂一座、中堂一座、“高明楼一座、中堂。”
左侧官衙一座,康熙五年,知府张文明于高明楼前建造“太守衙” 一座。至十一年,署府事周起岐于大堂后建造穿堂一座。堂左同知衙,顺治十八年,同知薛尔宾重修,有《碑记》。推官衙,康熙六年,推官奉裁,改推官衙为通判衙。堂之右原通判衙,今毁。前则照磨知事衙。大堂左侧为经历衙。仪门内甬道有戒石亭,知府梁炫改为牌坊,今毁。仪门左土地祠,今存。聚星馆,同知张贯建,为会宾之所,今圮。前有池,名“一鉴亭” ,知府梁炫建,今圮。大门上为谯楼,右为司狱司,左为羁省所,今存。大门外有申明、旌善二亭,今废。左阴阳学正副术二员,今废。大堂、仪门多年倾圮,知府金先声会同本府官员等各捐俸百金,重修大堂五间,暖阁、地平库房、茶房、架阁库门子房俱全。又修仪门一座,上下丹墀,左右川阶;东西书吏房十八间,皂快房各一间,焕然一新,允称粤西都郡官署之冠。
察院司 在府治东北。正堂南向,穿堂、后堂左右房,堂内外各有东厢房,仪门、大门如制。今废。布政司 在府治左,正堂南向,有穿堂,后堂内外各有东西房,仪门、大门如制。今废。
左江道 在府治右。正堂南向,有穿堂、后堂中衙后有楼,上下堂房,仪门大门如制。后又有“孤鹤” 、留阴、“心远” 三亭,皆徐兵宪所作。先司后有废园一区,徐辟除之,修葺旧射亭为孤鹤亭。其左林木掩映,作亭曰“留阴。” 园之东民舍数间,本府购之为理刑馆,以其近于司后,故并入之,撤其破屋,制为“心远亭。” 今废。崇祯五年,黄兵宪于衙后创建后楼,衙右建“景榕堂” ,今存。
儒学署 在府学内
递运所 在府城外,今废。
税课司 在府城西门外,今废。
预备仓 今改附《大军仓》。
阴阳学 、医学 今俱废。
僧纲司 在天宁寺,今废。
道纪司 在三清观
宣化县治 旧在府治南。明嘉靖二十三年,兵备陈褒、知府张健以旧址卑狭,议迁三清观地,即今大军仓也。正堂南向,有穿堂。后堂左为县丞衙,右为主簿衙。后主簿奉裁,衙遂毁。东为典史厅,六房列左右两廊。仪门外为土神祠,为狱。大门外有申明、旌善二亭。明末兵燹,衙宇尽毁。今县治权移民房,基址窄狭,不能创建库狱及县丞兴史衙宇,且又北向阴幽。知县张琼正在详请议迁。
武职公署 ,明设。有南宁卫堂门各备,左为经历厅,右为知事厅,前为四所衙舍。堂外左为左江道、中军厅,后改为典史厅,右为镇抚司,为卫狱。兵燹后俱圮,仅存地基,为兵丁占住。
左江镇署 在县学右,系民房。
中营公署 在府治南
左营公署 在东门城内。
右营公署 在城外下郭街。
前营公署 在府治南
思南城守中军公署 在府治内。
公衙门 在府治前南。以上各衙,俱借住民房。演武场 在城西北外三里。大堂三间,本道张元芳额曰:“风清岭表。” 内堂三间,额曰:“退食。自公” 左右有府厅一间,县厅、卫厅各一间,今废。
小演武场 在城外东北。有关帝庙一座,面前演武堂三间,屏墙一树。明季兵燹,圮废。
儒学署 在学内
“阴阳学 ” 、“医学 俱废。”
“僧会” 、“道会” 二司 俱废。
旧驿馆八 今废
旧巡检司八 今废
外州县
新宁州治 在城东门内。隆庆六年开州创建大堂一座,后堂一座,内宅一座,宅旁书房一座。大堂左建库房,堂之两廊为六房,仪门一座,仪门左为土谷祠,大门一座。大门左为吏目厅,门右为禁狱。今皆重修未备。
儒学署 在学内
僧正司 在寺内
“道正司 ” ,在观内。
演武场 在城外东南隅。
隆安县治 。明嘉靖十二年,知府喻义创建正堂三间,额曰“牧爱宜民。” 川堂一间,万历十一年,知县张邦燮见规模狭小,复增饰之,扁曰“戴星堂。” 十六年,知县袁璧又修补。后衙一座二间,左右厨房一间,书舍一座。旁廊六间,井一口,后有园塘。正堂内两廊为书吏六房,左右为皂隶亭。正堂前为卷棚,前扁曰“青天白日” ,后扁曰“甘雨和风” 、“甬道” 、戒石亭。堂之左为幕厅、右为架阁库,始建预备仓。县堂之左为耳库房,右为仪仗库,两旁栏杆。仪门之左为土地祠三间,右为监房一所,周围缭以墙。大门一座。《规则碑》一座,在大门外。左自明季兵燹之后,颓圮者多,今止有县堂三间,卷棚一座。左侧幕厅三间,仓房三间,右侧库房一间,两廊书办茆房六间,堂后川堂一间,内后衙平房六间,左右厨房二间,下房二间,外仪门一座,左土地祠三间,右监房一所,大门一座。馀俱无存。
典史署 原在县大门之左。官堂三间,后衙三间,书手房一间,门楼二间。嘉靖二十八年,典史叶茂建。明季颓圮。今移设于县治左街,止存官厅三间,后茆房三间,厨下茆房二间,“旌善” 、“申明” 二亭,亦颓圮无存。
分司署 在县治南门内。嘉靖十四年,章圭建。正堂三间,扁曰“端揆贞度。” 万历十六年,知县袁璧重修。后堂三间,川堂一间,左右厨房二间,左右各廊房二间。大门一座、仪门一座、候厅一间,今俱无。
千户所 二座各三间,大门一间。嘉靖四十五年裁革,废为书院。知县张邦燮改为“西城社学。” 明季颓圮无存。
那楼寨巡司 原在县西二十五里那楼村。明季衙宇颓废,空遗旧址。
驮演寨巡司 原在县西北三十里驮演村。明季衙宇颓废,空遗旧址。
那造驿 洪武三年设,旧在那庄,继迁城北外地。嘉靖四十五年裁革,衙宇遗址犹存。
仓廒 设县治后,后改为千户所。知县姚居易重建于幕厅后。仓一座六间,仓厅三间,日久颓废,改为县衙书舍。知县张邦燮复于幕厅左,置预备仓一架。万历十五年,知县袁璧以规模狭小,创建大仓于西城内。仓廒二座,各三间。仓厅三间,左右书吏房二间,左右皂隶亭二间。大门三间,门子房二间,俱明季颓圮。今于县堂之左,置仓廒三间,备贮米谷。
“演武场 ” 在西门外,仅存基址。
医学 设在分司后,地一座三间,门亭一间。知县袁璧建,有《记》。明季颓圮。
僧会、道会二司 在县西,原系“三教祠” ,知县袁璧改立扁额,明季颓圮。
乡约所 久废
养济院 :正厅一间,大门一间。知县何一麟原建于县东门外空地。明季颓圮,基址俱废。“漏泽园 ” 在马挽岭。
横州治 在城内西南隅。明洪武二年,知州薛明理建。宣德八年,判官卢深重建。成化十七年,知州罗文会复修。中为堂,有后堂,左为知州衙,右为吏目厅。堂之前,左右六房,东南为土地堂,前为仪门,门东为判官衙。嘉靖二十五年,判官江汝瑞重修。西为狱,又前为大门。门外右为申明亭,左为旌善亭。阴阳医学。
皇清郡侯佟淮年见州治圮坏,且僻在西南隅,遂迁。
于大街《世科》坊之左为公署,后堂各三间,中堂三间。堂之左、右两廊为六房,前为仪门。仪门右为狱,狱右为吏目廨。仪门左为判官廨,“为寅宾。”
馆馆之下为土神祠。按《州志》:“州署莫详所始,宋置戒石亭,元为总管府治。中为堂五间,左为吏目厅三间,右为架阁库三间,又中为川堂一间,后为后堂三间,又后为知州廨。元时建。明洪武二年,知州薛明理重修。”
按察司 在州治之左。中为堂,后为轩,又后为后堂,前为东西房,为仪门,为大门。正德间,知州侯康远建,后何尧中、何章俱重修。万历四十八年,知州赵廷忠以后堂倒塌,且地基短促,临塘不堪居处,用美材鼎新改为州廨而迁居焉。察院司 在按察司左,制如按察司。弘治十一年,俞文焕因总督至廉州,采珠创建。嘉靖三十六年,知州高士楠重修。
布政司 在察院司之左,制如察院。正统中知州侯康远建。成化间知州何尧中、弘治间知州俞文“焕、何章,嘉靖间知州高士楠俱重修。” 卫署 “在州治东。洪武二十二年指挥徐建。景泰二年,指挥范信重修,久圮。弘治二年指挥吴玮重建。正德四年指挥钱勋增建后堂。”
经历司 原署在卫左,今移居城中。
镇抚司 在卫西毁
千户所 五曰“左、右、中、前、后” ,分署在卫前东西,今废。
演武场 在城外北隅。演武堂一座、旗台一座,今废。
右江口巡检司 今废
南乡巡检司 在城西六十里。
乌蛮水驿 在州东六十里。
州门水马驿 旧在州西儒学左。成化乙巳,迁于州东,今废。
税课局 ,泰昌元年,并税南宁府,今废。
海棠递运所 旧在州西,今废。
军储仓 在州北
预备仓 在军储仓内
僧正司 在寿佛寺
道正司 在元妙观
养济院 在州西
永淳县治 旧迁置不常,明洪武二十二年,知县何辅重建。正统十一年,知县萧棋修。中为堂,后为后堂,为知县衙,前为仪门,为鼓楼;堂东西为六房,为典史厅,为狱,为土神祠,今存。县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今圮废。
察院 按察分司 俱在县西,今圮。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右,今废。
“僧会” 、“道会” 二司 俱废。
上思州治 旧在溪南,明弘治十七年改建溪北。本府知府刘芳委同知曾昺创建,后知州罗环继完之。有正堂、后堂,有穿堂、居署。堂之两廊为六房,中道立戒石亭。仪门三楹,左土谷祠,右州狱,谯楼门外传更漏焉。门之左申明亭、阴阳学,门之右旌善亭、医学,岁久俱各倒坏,惟存州堂倾斜,馀止数间,茆屋破壁、颓垣而已。
“阴阳学” 、“医学 俱废。”
“僧正司 ” ,“在州之寺。”
“道正司 ” 在州之观。
演武场 在州之南门外。
乡约所 按《州志》,自土改流以来,从无约所。近州牧见汉土杂处,语言迥异,居衷叵测,遂设立乡约,择其高年颇知王章者充之。每于朔望,率士民赴约所宣讲六谕,俾遵律法焉。
养济院 按《州志》,原有一所于州城东北三界庙后,久经废弛。《全书》:额设孤贫五名,月粮银两。奉文裁汰充饷。自
皇清定鼎,至康熙四年,知州朱士毅捐资复建养济。
院一所。于东厢城隍庙后。孤贫口粮,按《全书》支给。
下雷州治 ,系竹茆盖造居住。然按《府志》云:归德州、忠州、下雷州、迁隆峒、湖润寨各土官衙门,俱系自置自修,例所不载。
南宁府学校考 府志
本府
南宁府学 在府治北。旧在城外沙市西北隅,再徙城中南隅,基址凡五易。宋迁城西。宝庆丙午,安抚使谢守明迁于城中五花岭第一峰,即今学。淳祐戊申,督学使梁应龙重修,邓容有记。元赵修己尝新庙制。明洪武三年,署府事焦源、教授谢成伯重修。正统间,知府陈鼒恢旧贯,增新制,修殿庑、讲堂、斋舍,塑圣贤像,造乐器。《弘治》
间,郡守萧蕙、刘芳、李津相继修饰。中为大殿,两翼为东西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有宰牲房、神厨、明伦堂。堂之后为敬一亭,御制碑在焉。后敬一亭改为尊经阁,左右为四斋,曰“志道” 、“据德” 、“依仁” 、“游艺。” 门外有半月池,护以石栏,障以屏墙。有箴亭、射圃、“公廨。” 嘉靖十六年知府郭楠,二十二年知府朱黼,二十九年知府王贞吉先后重修,规制悉备。又于戟门左建文昌祠。兵燹后,仅存棂星㦸门正殿、文昌祠,馀俱圯。
皇清康熙四年,知府虞宗岱、同知刘光荣、训导刘上
杰倡修明伦堂
学田 南乡田五十九亩六分二釐,额粮米二石五斗,额租银六两正,逐年起解。
学塘 额租银八钱。逐年起解。
平峒吴邨田一十二亩三分八釐有零,该米五斗正。地僻,久荒。
宣化县学 。明洪武三年建于城之西北。正统二年,御史唐慎改迁城内。正统十一年,知县卢彰重建庙学。正德十六年,知县盛泷重建堂斋、门舍。嘉靖八年迁附府学之右,庙总于府学,十年更定如府学制。二十九年,知府王贞吉重修,有明伦堂,堂后建启圣祠,祠左为名宦祠,祠右为乡贤祠。明伦堂左右有斋,东曰“进德” ,西曰:“修业。” 有仪门、大门、箴亭、植松亭,陈大纶有记,今俱圮废。
敷文书院 在城内之北,县学旧址。明嘉靖七年都御史王守仁建。有正厅、东西廊房。后厅塑阳明像,春秋祭之。后有田塘园地。十六年知府郭楠重修。万历十一年兵备道陈纪重修,有《记》。东泉书院 在城内。嘉靖六年建,以祀督府东泉姚公镆。岁久颓敝,猥亵殊甚。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方瑜以为不称,奉东泉公像,安于敷文书院,与阳明王公并祀焉。迨明末兵燹,书院圮废,基址为兵占居。左江道宋翔、知府韩章、通判顾鼎植、县令张琼取复原地,捐资建造大门一座、大堂一座,后堂立阳明像,规制焕然一新。书院右修复“报德祠” ,以祀文成宋公讳寅秋,士民感其表章文成之功,并建祠附于左。
东郭书院 在城东一里。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府王贞吉毁千佛堂为之。中厅额曰:“幼学壮行。” 东西斋舍大门。郡人熊林作记。今圮。
西郭书院 在城西一里。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府王贞吉毁崇善寺为之。有正厅,扁曰“尊贤育才” ,有后厅,前大门,左右房舍。郡人邓继科作《记》。碑石现存。书院圮废。
中郭书院 在城西五里。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府王贞吉废堡平寺为之。有前厅、后堂、东西斋舍、大门。郡人潘槐作《记》。今废。
上郭社学 以三界庙为之,今废。
衣锦社学 在下郭,以神霄庙为之,今废。府后社学 在府治东。明嘉靖七年,知府蒋山卿建,今废。
官塘社学 ,废,金牛寺为之,今废。
凌铁社学 废。宝圣寺建,今废。
学田 西乡田三十六亩八分,额官米一石零八升,额租银三两六钱八分,逐年起解。
西乡田一十八亩,额官米一石一斗,租银一两七钱,逐年起解。
西乡田四十亩,额官米六斗三升六合,租银四两正,逐年起解。
西乡田三十二亩,额官米一石六斗,租银三两二钱,逐年起解。
平峒吴村田一十二亩三分八釐有零,地僻荒绝。
外州县
新宁州学 ,旧为宣化四峒地,向无学校。明隆庆六年,左江道霍与瑕开建州治,详请建立学宫。卜地于城内东隅。正殿一座五楹,殿前东西庑各五楹,殿后建明伦堂,殿左建启圣祠,两庑前建戟门五楹。戟门外为泮池,池外棂星门,门外筑照墙。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东西斋、敬箴亭在明伦堂前。学正衙在学右,年久倾圮,先后相继修葺。至崇祯十三年,知州王文林重修,焕然聿新。兵燹后,又皆颓坏,尚未修复。学田 、学田税二顷一十二亩二分五釐八毫三丝,额粮米三石零六合九勺有奇,坐落一都五图,额租银九两,内除纳钱粮银六两一钱八分五釐二毫,又内除荒银二两,尚实存银八钱一分四釐八毫。
隆安县学 明嘉靖七年,县治始立。嘉靖十六年,知县章圭建。学在城内东南隅,规制狭隘,三
十九年,知县姚居易迁于城东郊,规模始宏,有《记》。四十二年,知府方瑜捐资重加修葺,制度始备。万历十四年,灾燎圮坏,知县袁璧重修。
文庙、一座、五间。东西翼以两庑、各五间。戟门三间
前有泮池,池上有桥。棂星门三间,前有月池,池外有照墙。启圣祠一座三间,在庙后。“明伦” 堂一座三间,在庙左。两斋各五间。前仪门一座三间,外大门一间。明季兵燹,俱各倾圮。
皇清县令查继甲再兴工修建。
社学 万历二年,知县何一麟刱建,共四十二处。
本学田亩银 ,思龙田租七十三亩三分三釐八毫有奇,额粮米三石一斗三升八合有奇,额租银三两三钱九分五釐七毫有奇,逐年起解。横州学 旧在宁浦郡学,建置始末无可考。宋绍兴乙亥,知州何先觉置夫子二石像于学中。元至元二十二年冬,达鲁花赤朵儿赤重建,升礼殿于明伦堂,迁堂于教授厅,俱在州城外,改寺为之,后迁城外西隅。庙在儒学前,启圣公祠在儒学右,文昌祠在儒学左。敬一亭今圮。按《州志》:“旧儒学在城外西隅。明洪武三年,知州薛明理因旧址重建。三十二年,学正徐浩修。宣德间,知州郭友仪、学正孔定建斋舍、讲堂;正统间,知州侯康远修葺殿、庑、戟门、明伦堂;景泰间,知州曾文” 玉、学正卢瑞建戟门、棂星门两庑。成化甲午,知州何尧中视旧基隘陋,鼎建殿堂门庑,俱增高大。又填筑明伦堂基址,阔二丈馀,建东西斋、馔堂、号房二十间。弘治间,少参任谷白于分巡道蔡公相暨后道蔡公链,扩学右“元妙观” 地,改建明伦堂。后知州萧岑复请置办工价,构完两斋。正德十六年,知州黎磐复新移礼殿,戟门两庑,益增宏敞,圣贤绘像一新。时有术士为迎水之说,欲向于西南。嘉靖六年,摄印永安知州陈尧恩以士子纷言新堂弗便,复移明伦堂于殿后。九年,学正石尚宝复棂星旧向,略对宝华殿,庑未及改。二十二年,南宁府推官黄冕、学正陈上达复移明伦堂于殿右,而改殿后堂为启圣公祠。二十六年,又有新堂非旧址,“弗利于科目” 之说,知州王时中乃复迁于殿后迨。四十四年,南宁节推何𫄧、判官郑凤、学正锺钦咸董其事,复迁明伦堂于殿右,易朽重丹。中为殿,两翼为庑,前为戟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又前棂星门。学署在庙右,中为明伦堂,两翼为时习、日新斋。学门在棂星门右,外两坊东曰“崇正学” ,西曰“育真才。” 万历乙酉,知州林守万重修正殿,又仍移明伦堂于殿后,移启圣祠于殿右。及庚寅、辛卯年,知州锺大成填学后为三台山。至丁巳年,知州刘子𫍯迁学于北郭,改寺为之,中建正殿。殿之两翼为庑,各五间,庑尽为门。中戟门三间,旁楹各为耳门。联耳门而屋者,东名宦祠、西乡贤祠,各三间。前凿泮水为池,池上跨以桥。桥上有栏杆,有龙头二石吞吐水道,俱坚石甃之。楹道而出,为石棂星门。泮池左右分儒学门两路升堂。殿后建明伦堂,有月台。侧立两斋,各三间。斋尽,各竖坊扁。其左曰“池龙竞跃” 、右曰“钵凤齐飞。” 殿左为启圣祠,祠后谕亭三间,后有小碑亭。殿之右为书院,其后为崇报堂,前为讲书堂,翼以廊房。又明伦堂两畔隙地,东构神厨三间,西构宰牲房三间,以备膳饩。后则因丘为台,有尊经阁,其扁额曰“聚奎楼。” 自棂星门以达尊经阁,地步四十馀丈,其等级自卑而渐高。其围垣前方后正。崇祯二年冬,知州王宠捐给丁夫填方塘,筑“青云堤” 一道,道中加屏墙焉。学正朱弘、训导蒋万龄成之。
淮海书院 在州西海棠亭。正德中,知州黄琮建,置扫除一人。今圮废。
中城社学 在城中四牌楼。明正德十六年,知府黎磐改关公庙为之。今圮废。
城西社学 在望高岭下。明嘉靖二十年,改观音庵为之。今废。
郭东社学 在下郭。明嘉靖二十三年,改观音寺为之。
学田 成熟学租田税三百亩零四分九釐有奇,额粮米三石七斗八升七合有零。坐落土名�陆北、清江佃丁韦元、马二、梁昂、梁绩等,额租谷二百六十七石九斗二升,例折纳银二十六两八钱。内除纳编本折钱粮银三两四钱七分零,尚实存额银二十三两三钱二分九釐有奇,逐年本州征解。
一、成熟学租田税二十亩零七分五釐,额粮米二石五斗七升七合有零。除纳粮外,尚实存银。
二十两零七钱五分。逐年儒学起解。
一、荒田税十亩,额粮米一石二斗四升二合,额租银十两,例设修理儒学衙宇公费。查此田接近永淳县地界,多年荒芜。
永淳县学 在县西。其先迁徙不常。明洪武三十二年,知县孙道源迁今址。永乐元年,教谕罗琇、典史罗暹建廊庑、讲堂。正统十六年,知县萧琪、典史方让建殿堂、斋舍。嘉靖十四年,知县方鹏、训导周文“重建棂星门,开凿泮池,中为大成殿,东西为庑,前为戟门,为泮池,有宰牲房、神厨、神库。知县潘文明置祭器。” 启圣祠在敬一亭前,“敬一亭” 在庙左,中为“明伦堂” ,东西分两斋,庙制重新。
腾蛟书院 明嘉靖十四年知县方鹏建。东隅社学 ,在县三门之东,今改为典史衙。西隅社学 ,在县西。
学田 :原额学租、田税六十一亩六分八釐五毫,额官米二石七斗五升六合一勺。坐落零竹、亭午二处,额租谷五十六石七斗,例折纳银一十一两三钱四分。内除纳粮银二两一钱六分七釐,又新加地亩银五钱八分六釐,尚实存额银八两五钱八分七釐。每年本县解银七两九钱四分有零,尚溢银六钱四分六釐有零。奉文令给贫生取领。
上思州学 ,古无学校肇于明。弘治末改流,始隶邕郡。正德五年,知州罗环请于督学,始选秀士肄业南宁。十一年,署州事通判陈玙请建学校,次年颁《儒学印记》。十三年,始建庙于郭外之东。嘉靖十三年,知州陈世瞻迁城内东隅。二十三年,知州周璞益恢前址。三十一年半毁于兵。三十七年,知州李时芳重修庙殿五楹,两庑五楹,戟门七楹,棂星门、明伦堂、东西斋、学门各三楹。学宫坊、泮池在学前。学池塘三在东门外。启圣祠、敬一亭各三楹,公廨二座各三楹。知州周璞匾曰“模范。” 南宁府知府郭应聘有《记》。历年既久,圣殿半缺,启圣祠两庑丘墟,明伦堂、学斋荒废。崇祯十六年,署印知州详请学租修理殿庭,并“各庑祠。”
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州高科、署州事照磨叶汝懋《相》。
继修葺,建“明伦堂” 三间、“文昌祠” 三间。
学铺 按《州志》:“州自改流时,原未有设,续于万历二十九年内奉拨银两,贾置学铺十间,招人承住,每岁共输租银五两。年久铺坏,经前朝知州卢学诗详允,动支学田租银买料修复。后因霖雨连绵,尽行倾卸。至崇祯十二年,州详批允议,减租大半,招人自办茆竹,刱建承住,每间岁税地租银二钱,去留听民自便。自”
皇清顺治十六年恢复以来,铺颓地荒,至今无人承
建:“租税无凭供输。”
学田 。州改流时,原未置买学田,续于万历三十二年内,奉本府详允,修理府城南门,存剩银四十两,发买田粮一斗四升六合有奇。其米附载本州粮米项下,分晰例免,四差不编,岁纳银三钱六分二釐二毫有奇,还回本州,扣作丁粮。其田坐落本州西都、共口、雷、吞、表、那三村,招佃承种,递年输纳粮差,租银三十四两八钱,内除纳回本州扣作丁粮外,尚实存额银三十四两四钱三分七釐有奇,贮库听候支解。续经前朝知州侯将额银申详批允每年动支十两,给儒学生员领作灯油,助济贫生。又详支三两给儒学,作各季供应通学诸生日课茶果纸张等费。又本州量奖季考生员纸笔。至崇祯八年内,奉文申饬“灯油月考” 等费,不许擅支。迨至
皇清顺治十六年,恢复州地,佃逃田荒于康熙元年。
三月,奉文令署州事叶汝懋兼摄学务,招佃开垦,至今递年输纳粮差租银,照依原额解赴本府投纳汇解,并无缺额。
南宁府户口考 通志
府总
原额人丁二万二千一百零八丁二釐,内除永淳县狼目人丁一百八十三丁,例不编差。又横州于明崇祯十五年大造,新垦丁三丁八分,新宁州于
皇清顺治十八年,“自清出亡冬溢丁”三百二十九丁。
五分
《实编人丁》二万二千二百五十八丁三分二釐。
按《府志》,编丁银四千八百四十一两三钱九分四釐三毫有奇。
宣化县
《人丁》九千一百八十五丁九分二釐。
《征丁》银一千九百八十二两二钱三分九釐九毫有奇。
新宁州
《人丁》四千八百九十四丁五分。
《征丁》银九百七十一两五钱四分五釐。
隆安县
《人丁》一千九百六十八丁五分。
《征丁》银五百二十九两六钱九分三釐八毫有奇。
横州
《人丁》二千四百九十三丁九分。
《征丁》银六百九十两零三钱三分二釐七毫有奇。
永淳县
人丁三千三百七十七丁五分。内除《狼目》人丁一百八十三丁,例不编外,
《征丁》银六百二十三两整。
上思州
《人丁》五百二十一丁。
《征丁》银四十四两五钱八分二釐八毫有奇。《下雷州》:
民户原额一千三百户,计丁三千口。后被莫彝强占,失去民户九百户,失去丁二千口。见存民户四百户,丁一千口。
湖润寨
民户五十一户,计丁一百四十二口。
忠州及迁隆峒,户口无考。
南宁府田赋考 府志
本府
额编秋粮米四万一百八十二石二斗一升七合有奇
本色米七千八百四十六石七升七合有奇。折色米三万二千三百三十六石一斗三升九合有奇。
实征折粮银一万四千四百八十三两八钱四分二釐有零。
实征地亩四差,并奉文征回三差、优免新增胖袄、翎毛、黄麻熟铁鱼线胶、生铜加增水脚铺垫各项,共银三万一千五百六十两七钱二分一厘二毫有奇。
实共银四万六千四十四两五钱六分三釐四毫有奇。
一、“本府所属土司田。无顷亩。”
额征秋粮折色米九百三十四石三斗六升六合有奇。
实折征银六百五十四两五分六釐二毫一丝有奇。
一、本府附征“太平府属土司田。无顷亩。”
额征秋粮折色米、一千一百八石六斗五升三合
实折征银七百七十六两五分七釐四毫五丝零。
一原额南宁驯象二卫屯馀、并查出未入卫馀田、共税三百九十顷一十七亩九分五釐六丝有奇
秋粮折色米三千九百七十一石四斗五升六合五勺有零。
折征粮银一千四百二十二两四钱七分八釐九毫有奇。
起运
《户部》项下 共折色银一万一千一百六十九两一分四毫一丝四忽有奇。
礼部项下 共本折色银一百一十九两三釐二毫有奇。
工部项下 共本折色银六百九十三两八钱六分五釐六毫有奇。
存留
“留充兵饷” 项下 解司充兵饷银六千三百九十二两六钱七分四毫有奇。
解司解府及州县支应等项,共银三万三千九百四十一两五钱二分一厘有奇。
本府起运存留通共银五万二千三百一十六。
两七分一厘有奇。俱本府六属及本府土属,并附征太平府土属《赋役丁徭》银两支应
宣化县
实征官民田、塘地税四千一百九十三顷二十二亩九分八釐有奇。
秋粮米一万八千八百三十五石七斗五升五合一勺有奇。
本色米五千三百六十一石五斗七升九合二勺有奇。
折色米、一万三千四百七十四石一斗七升五合八勺有奇
征折粮银六千六百六十一两三钱六分八釐五毫六丝有奇。
征地亩四差,并奉文征回三差,优免新增胖袄、翎毛、黄麻、熟铁、鱼线胶、生铜、水脚铺垫,共银一万三千三百九十两四钱四分六釐二毫有奇。因兵燹荒芜,虽经极力招垦,尚未尽辟。现在照年除荒征熟,于奏销册内造报。
一、本县南宁卫原屯馀地三百四十六顷二分四釐五丝二忽。明万历九年内丈量过,沙崩水陷,荒没难垦,奉文豁免馀田税五十二顷四十九亩四分八釐七忽,历年无征。又于康熙元年里冬开报查出,未报入卫馀田税二十二顷六十二亩五分三釐有奇。
卫屯馀地、三百一十六顷一十三亩二分九釐有奇
屯馀地银九百八十九两三钱四分八釐有奇。屯馀地粮二千六百二十六石三斗三升有奇。起运
原额编征条粮二万三千零二十三两四钱三釐一毫有奇。
解礼、工二部本折及《地丁兵额》银一万六千九百九两六钱四分六釐一毫有奇。
存留
官俸役食驿站银六千一百一十三两七钱五分。
新宁州
实征官民田地、塘税一千七百二十九顷三十一亩四分二釐有奇。
秋粮折色米一千一百二十一石三斗八升九合一勺有奇。
征折色粮银四百八十九两二钱六釐零。征“地亩四差” 并奉文“征回三差、优免水脚铺垫” ,共银二千八百五十五两一钱九分零。
存留
官俸役食驿站银一千三百五十两八钱零。《隆安县》:
实征官民田地、塘税一千五百八十八顷六十四亩四分七釐有奇。
秋粮米、六千一百三十八石二升九合七勺有零
折征粮银二千六百一十三两三钱二分七釐五毫零。
征地亩四差,并奉文征回三差,优免新增胖袄水脚,共银三千八百九十七两一钱二分九釐有零。因兵燹荒芜,虽极力招垦,尚未尽辟。现在照年除荒征熟,于《奏销册》内造报。
存留
《官俸役食》驿站银一千三百七十九两五钱一分。
横州
实征官民田地、塘税二千三百九十九顷七十亩四分六釐有奇。
秋粮米、一万一百四十五石一斗三升七合有零
本色米二千一石三斗五升六合九勺有零。折色米八千一百四十三石七斗八升有零,征折粮银二千九百八十九两三钱七分一厘六毫有零。
征“地亩四差” 并奉文征回三差,优免新增胖袄、翎毛、黄麻、熟铁、鱼胶、生铜、水脚铺垫共银六千四百六十九两九钱二釐有零。
一本州“驯象” 卫屯馀地、七十四顷四亩六分五釐有零
屯馀地银四百三十三两一钱三分有零。屯馀地粮一千三百四十五石一斗二升五合有零。
起运
额征米二千五百石。每石折征银五钱,该银一千二百五十两。无《簟笪》。
解桂林府广储仓米二千石,折银一千两
解柳州府大军仓米五百石折银二百五十两,折色额征米四千四百三十九石一斗八升五合七勺有零每石折征银三钱,该银一千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五分五釐有零。有《簟笪》
解布政司充宗禄饷折色米一千二百七十六石三升三合有零,该银三百八十二两八钱九釐九毫有零。
以上起运折色料价《簟笪》名为“四项粮银” ,共银二千八百四十九两四钱一分五釐五毫零。存留
官俸役食驿站银二千三百二十三两五钱一分按《州志》申改折色存留米三千一百六十三石一斗五升二合六勺有零,该银九百四十八两九钱四分五釐有零。
本色存留该米一千九百九十一石五斗三升一合。有零人户赴仓纳支,给本州官吏军兵孤老囚粮等用。
永淳县
实征官民田地、塘税九百三十八顷八十三亩六分五釐三毫有零。
秋粮米、三千八百七十三石四斗五升三合四勺有零。
本色米四百八十三石一斗四升一合五勺有零。
折色米、三千三百九十石三斗一升一合九勺有零
征折色粮银一千六百四十一两三钱。
征“地亩四差” 并奉文征回三差,优免新增胖袄、翎毛、黄麻、熟铁、鱼胶、生铜、水脚铺垫共银三千三百七两二钱九分三釐有零。
存留
官俸役食驿站银一千六百二十一两五钱八分。
上思州
顺治十六年恢复州地,至康熙元年奉文清丈,续署州事平乐府照磨叶,“查本州地方,系自弘治间改土为流,田地俱在坑堑之中,不成丘段,不分四至。详准照依旧额粮米六十八石四斗五升二合四勺有零,征输并无增减。”
按《新订全书》“额征秋粮米六十八石四斗五升二合四勺有零” ,内除官学米一斗四升六合有零,例免四差;又原优免乡官、举、监生员吏、农等米十石四斗六升五合三勺有零,例免编差。今奉文不准优免,征回解司充饷,归民一体同编,该实米六十八石三斗五合有零。
起运
按:《州志新订全书》内载实编本州四差折粮征回优免并加增水脚铺垫共银一千七百七十四两六钱一分一厘四毫有零。
礼部项下 本折色药材,额银四两。水脚铺垫银一钱二分。
一、“征回不准优免” 银一百三十五两六钱六分一厘有零。
《兵饷》项下 计三款,共额编银三百二十九两七钱七分八釐。
存留
官俸役食驿站银五百七两二钱一分。按《州志》“存留” 项下计二十七款,共额编银二百八十九两九钱二分。
各官俸项下 计七款,原额俸薪、心红等项,共银二百八两七钱二分四釐。永淳县协济心红、油烛、迎送上司伞扇银四十两,本州实编银一百六十八两七钱二分四釐。
各役工食项下 ,计二十二款,原额工食等项,共银一千二百四两八钱。内横州协济银五百三十两四钱,永淳县协济银五十七两六钱,隆安县协济银八十六两四钱,本州实编银五百三十两零四钱。
原额编驿传银三百一十六两,编剩银八釐一毫有零。
以上丁编四差折粮征回、优免并水脚铺垫共银一千七百七十四两六钱一分一厘有零。外横州协济经费银五百三十两四钱,“永淳协济经费” 银九十七两六钱,“隆安县协济经费” 银八十六两四钱。
通共银二千四百八十九两一分一厘有零。《下雷州》:
田无顷亩,额征秋粮折色米一百石。每石折银七钱,实折征银七十两。
存留
无立驿站,惟存留官俸、役食银六十七两五钱。
二分
凡遇觐年朝贡、额征贡马一匹。折银一十二两。水脚银三钱六分。遇觐年、征解
迁隆峒
田无顷亩,额征秋粮折色米三十五石五斗五升,实折征银二十四两八钱八分五釐。
贡马一匹,银十二两,水脚银三钱六分。
湖润寨
田无顷亩,额征秋粮折色米四十七石,实折征银三十二两九钱。
贡马一匹,银十二两,水脚银三钱六分。
附商税盐课
本府河下,原额设有关厂,征收杂项货税银,每岁计四千馀两,支给驻防兵食。至天启七年,奉文将南宁厂税并归浔州厂合征,总名为“浔南厂。” 递年浔州、南宁两府正佐官员,轮流管理,南宁管理春夏,浔州管理秋冬。自
皇清康熙四年,详定浔、南二府轮管一年。
又本府河下额征槟榔税,岁计银五百一十六两,递年解司。
盐课“南宁所属三州三县,共额引六百三十七道九分,计盐八千九百三十包四十六斤零。” 每年各州县佥商给文赴东拆运,回至梧州厂查验盐引包数相符,每引纳税银六钱六分七釐有零给票。该商运经浔州厂、南宁厂,仍照引盐包数查验相符,将原给用印,运回各该州县销售。
宣化县 额引二百三十四道三分,该盐三千二百八十包零九十七斤。
新宁州 额引一百四十八道七分,该盐二千八十一包八十八斤
《隆安》县 额引四十一道六分,该盐五百八十一包九十斤。
横州 商税:酒、醋、纸、糟油榨课钞、房屋地货租,共钞八百六十七锭二贯六百六十文,闰月加钞七十二锭三贯九百八十文,每年折解银二十四两,遇闰加银二两。系《条编》均徭银出办。鱼课钞一百五十九锭二贯二百文,折银四两一钱一分七釐有零,水脚银八钱八分一厘有零,系缯蜑户出办。
渡税并水脚,共银三十四两三钱七分四釐有零。又酒税二两,借支解京鱼线、苏木等价银,用额引八十五道七分,该盐一千一百九十包,一百二十七斤。按《州志》:户口食盐钞七万二千六十六贯,共折钱十四万四千七十二文,该银一百八十四两五钱九分五釐,系条编里甲银出办。
永淳县 额引一百九道七分,该盐一千五百三十五包一百四十三斤。
上思州 额引一十七道九分。该盐二百五十包九十九斤按《州志》古以边荒土属。地瘠民贫。因时聚散靡定丁口难稽。又有三年贡马故无销引之额。缘于
皇清康熙六年,新宁知州以其引重,令忠州代销官。
盐每年分拨二十四包,目民分食,照价纳饷。近来数年,总商设立子埠自卖,便民买食,不定多寡。
南宁府风俗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宣化县附郭。〉
《旧志》。宁郡土厚民纯,恬淡不事乎浮华,农耕士读,人物酷类于中州。人品同青兖,言语似荆、襄,而不知有不尽然者,啙窳偷生,而无积聚。袯襫辈耕凿外,罔知他务。盐槟丝枲之利,尽入游商;陶渔珍错之息,全归客户。无怪乎家鲜担石之储,人无百金之冨也。重以迩来诗书之胄,逊于荒野,五方儇子,杂糅其间。陵竞渐开,浇风日炽,构讼者盈庭不绝,盖不无今昔之感焉。若夫绅士家,冠婚丧祭,犹遵《家礼》,深闺永巷,恪守壸仪,远乡之民,答歌“火葬” ,则尚未尽化也。
元旦 黎明,盛备香烛斋供,拜献天地香火、祖先毕,各诣亲友家贺岁。
元夜 ,各坊寺观老幼咸集庆灯宴乐,或扮故事游街,金吾不禁,乡村则未必然。
立春 先一日,街市行户各扮故事,迎春东郊。郡城远近乡落,竞看土牛。
清明 户插杨柳,或戴之头,或系衣带。有携榼郊游宴饮者,谓之“踏青。” 此后至三月晦,各染乌饭,备牲肴,垒坟拜扫。乡村则专用三月三日。三月三日 真武诞期,建醮祝寿,迎花爆扮故事,结彩演戏,辉煌街市。乡村则减。
四月八日 为“浴佛日。” 世俗以是日风雨之有无,占花果之实否。
五月端阳 ,竞渡如楚,俗悬艾虎于门,食角黍,饮菖蒲、雄黄酒。
六月六日 曝物晒衣,俗谓可以免蛀。
七月中元节 ,望前二三日,迎祖先于堂,朝夕祭奠,极其丰洁。十四薄暮化冥衣钱帛,乡城皆然,重追远也。
八月中秋 ,备米酒、月饼拜月,举家团聚宴飨,玩月为乐,两夜不寐。
九月重阳 ,具牲肴拜扫先茔,谓之“秋祭。” 佩茱茰,载菊酒,登高,少长咸集,放纸鸢,宴饮以厌灾。腊月念四 ,各备宝烛香供送灶神,俗谓之“小年夜。”
除日 具三牲,盛肴馔,祭香火祖先。是夜放爆竹达曙,谓之“守岁。” 以上节令俗尚,州邑大抵相同。
新宁州
州治新建四民,有土著流寓之别。流寓城居者,崇礼让,彬彬文物,婚祭则甚彩丽,而赌博为甚。朋党夜聚,往往费倾,家业覆而不鉴,大抵皆流寓民也。其前一二三都之民,原割自宣化,稍稍习于劲悍,虽婚姻、祭疗、贸易亦大概类七都之民,而衣冠居宇、宴会犹半有华风。迩来一都弦诵寖兴,礼教渐行,文士骎骎雅秀矣。其四、五、六、七、八、九十都土民,言语侏𠌯,少谙汉语。男括发以布,女椎髻垂额,俱跣足不履,若标枝鸟巢,无所安息。编竹架栏,上人下畜,同居一室。饮食则盘膝就地,啜冷咽生。不知甘食之为美,亦不知华居之为适。尤重槟榔,凡遇婚聘,俱不能外,即婚姻亦不论同姓。于归之后,又往来父母家为中冓之秽,略不为羞。葬皆火尸,未知封树。且惯盗善窜,反侧无常。本有牛可田,有马可乘,而又结党为盗,事发,且并其家而罄之。有疾病,不服药饵,惟请鬼童打两头鼓,鬼童额顶楮面,或持杖,或执铃拍,跳舞歌唱,刑牲烹调,罄食而散,未识其教所自来。或曰:“即婆娑乐神也。” 诸如此类,不可胜数。此土人沿习之大弊也。最可恨者,流寓棍徒潜入各村居住,武断乡曲,诱骗村妇,上流下接,兜贱卖贵,大秤大斗,如芝麻、绵花、长麻等物,俱三倍收息,以村人为鱼肉。有不从者,辄声言往告道府。村人口不习汉语,目不识“丁” 字,莫敢谁何。间有告在本州者,差人票方至,辄已往上脱空诬告矣。牧马者去其害马,余亦往往重惩之,然竟有莫绝其奸者矣。
隆安县
邑治三面,控羁縻州,地僻俗固,土瘠民贫,男事务耕,不事商贾,业《诗》《书》者仅数大家。墟市兴贩,多系妇人,鲜工蚕织,故土产麻花甚贱,而布帛多售自外省,价且倍之。土民之家,不侈宫室,即用砖石,栋宇亦不甚奢华。村落多茅茨栏房,星散而居,不相联接。不习浮靡,不为谩游,不事奇玩,衣服饮食,咸从俭朴。贫不雇工,饥不乞丐,犹为近古。迺溺于积染,病罕服药,惟事祭鬼。冠礼向昧三加,只具仪告祖而已。婚礼罔行,亲迎间不辨,同姓者有焉。丧礼崇尚僧道,燕饮吊客,旧多火化。万历迄今,稍用棺椁祭神,每于时节,或从墓祀。“民性悍,气不相下,一有小忿,辄至争讼。凡此皆由来者渐,卒难变易,久当自化耳。” 横州。
重廉耻,尚文学,男子不事耕商,妇女知守壸范,服饰视京师凶荒无乞丐。轻悍成风,视执政好恶以起讼,贸迁不事资异境工技以为生。士。笃志向学,咿唔之声,不息于庠序横邑。三代以前,政教未通,秦徙中县民杂处西瓯。汉、吴开学迪教于郁林。历唐及宋,中原士族代有占籍,父老相传,“多山东之族。明兴,设驯象” 卫官军,多南甸江浙之旧,验之郊关,绝无粤种。兼以圣化沦洽,旬宣日至,以故城郭风俗之美,悉同中华。男子慕礼义,尚文学,亦习性负气。人各有心。少耕农,好赌博,好唱戏,好背议人是非短长而不自省。妇女非岁节大事,不见家翁纺缉,刺绣剪制,间事蚕桑,然争华饰美。苍头入岭采草为炊,女婢盈街,贸米利糠养猪。日用资费,仰藉谷价贵贱为丰歉。疾病迎医药,兼行巫祷。节令所尚,大率同于建康。
永淳县
土瘠民贫,讼简质朴。男唯耕耘,不事商贾;女唯纺绩,不事蚕桑。原系中华游宦经商之遗俗,非荒裔土著之馀风,故恒习《诗》《书》而谙礼乐。但丧祭犹作佛事,冠礼概未举行。婚聘用槟榔,疾病兼医巫。远乡多盘瓠遗种,言侏𠌯而性犷悍。郭外近村,谓为本地人,亦谓上世来自中州者。男女衣服、冠髻,习尚与厢市同。其所有田粮,自耕、自赋,居住俱有碧瓦高楹。亦有奋志《诗》《书》擢拔、雍序乡科者。但葬多火化,病鲜服药,惟信巫淫祀。又武罗一乡,虽距城七十馀里,其衣冠民物亦与城郭同。山谷远村则为獞人,传言系盘瓠之苗裔,故盘瓠王庙今各郡山谷处处有之。但其性愚戅,强分为乡屯,每年轮一人为长以约束之。鲜有钱粮图籍,多以佃耕为业。言语侏𠌯,习尚鄙陋。居住茅屋矮檐,罄身出入,饮食不择毛腥。至其婚礼,尤为可笑。女归夫家即还,往嫁不成婚。正月初三日至十五日,男女连群踏歌为乐,父母弗禁。三月三日为乌饭,祀先扫墓。其族类十倍于民,而民常苦其为患。或纠峒蛮,或𫏋山寇,叛服靡常,顽梗成性,至叵测也。其界在宣化南,里啚者少为人佃,原有粮产,自耕自赋,是为“里冬。” 粮户习尚言语,稍与獞异,而其性尤犷悍,一有收租取债,及夫妇争论,口角忿激,辄服毒图赖,沿而成风,无能禁也。住屋似楼非楼,瓦盖作两层,内架以板,人居其上,则猪栅牛栏皆在卧榻之下矣。
上思州
本州风气渐新,彝獠睹文明之化,子弟颇学,荒裔开混沌之天。男耕女织,婚颇用媒聘,而相竞答歌;佞神尚鬼,疾不用医饵,而崇惑淫祀:则亦土俗之未尽化焉。
下雷州
本州原属边荒,逼处交趾,地僻民稀,止知耕种,不知商贾。男子裹头,女人戴笠,椎髻跣足,言语侏𠌯。居住之地,悉择山坡,用竹木结盖茅房,架竹铺簟,人居其中,下养牲畜等类。男女婚姻,俱凭鸡卜,日给饮食,多以酸糟调煮各味。不惯食盐。疾病惟祀鬼神,亦土俗之相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