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22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二百二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二百二十一卷目录
公辅部名臣列传四十一
宋七
庞籍 宋庠
王曙 杜衍
富弼 贾昌朝
官常典第二百二十一卷
公辅部名臣列传四十一
宋七
庞籍
按《宋史》本传:“籍字醇之,单州武成人。及进士第,为黄 州司理参军,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调开封府兵 曹参军,知府薛奎荐为法曹,迁大理寺丞,知襄邑县。 预修《天圣编敕》,为刑部详覆官,擢群牧判官。因转对, 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枢密院以带甲 马借,内侍杨怀敏群牧覆奏,乃赐一马,三日迺复借 之,数日而复罢。枢密掌机命,反复乃如此。平时百官 奏事上前,不自批章,止送中书、枢密院。近岁玺书内 降,濅多于旧,无以防偏请、杜幸门矣。往者王世融以 公主子殴府吏,法当赎金,特停任。近作坊料物库主 吏盗官物,辄自逃避,以宫掖之亲,三司遽罢追究。今 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祥符令检下稍严,胥吏 相率空县而去,令坐罢免,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 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诏,章惠太 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辩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 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 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 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 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 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 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 常博士、知临江军。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景祐三年, 为侍御史,改刑部员外郎、知杂事,判大理寺,进天章 阁待制。元昊反,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坐令开府府吏 冯士元市女口,降知汝州,徙同州,就除陕西都转运 使。文彦博鞫黄德和狱未上,诏籍同案,籍言曰:“德和 退怯当诛。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又建言:“频 岁灾异,天久不雨,宫中费用奢靡,出纳不严,须索烦 多,有司无从钩校虚实。臣窃谓凡乘舆所费,宫中所 用,宜务加裁抑,取则先帝,修德弭灾之道也。今宿兵 西鄙,将士力战,弗获功赏,而内官、医官、乐官无功劳, 享丰赐,天下指目,谓之三官。愿少裁损,无厚赉予,专 励战功,寇不足平也。”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俄兼 鄜延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明年,改延州观 察使,力辞,换左谏议大夫。自元昊陷金明,承平塞门、 安远栲,栳砦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 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金 明西北有浑州,川土沃衍,川尾曰桥子谷,寇出入之 隘道。使部将狄青将万馀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 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周美袭取承平砦,王信筑龙安 砦,悉复所亡地,筑十一城,及开癿,名平戎道,通永和、 乌仁关,更东西阵法为方阵,颇损益兵械。元昊遣李 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 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 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 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 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 ‘《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会敌新破 泾原城,砦方议修复,使者往返逾年,又遣贺从勖来, 改名曰曩霄,称男不称臣,籍不敢闻。从勖曰:“子事父, 犹臣事君也。若得至京师,天子不许,更归议之。”籍送 使者阙下,因陈便宜,言:“羌久不通和市,国人愁怨。今 辞理濅顺,必有改事中国之心,请遣使者申谕之。”朝 廷采用其策。元昊既臣,召籍为枢密副使,籍言:“自陕 西用兵,公私俱困,请并官省属,退近塞之兵,就食内 地。”从之。于是颇省边费。改参知政事,拜工部侍郎、枢 密使,迁户部,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监修国史。籍初入相,且独员,而遽为昭文馆大学士, 出殊拜也。侬智高反,师数不利,遣狄青为宣抚使,谏 官韩绛谓武人不宜专任,帝以问籍,籍曰:“青起行伍, 若以文臣副之,则号令不专,不如不遣。”诏岭南诸军 皆受青节度。既而捷书至,帝喜曰:“青破贼,卿之力也。” 遂欲以青为枢密使、同平章事,籍力争之,不听。岭南 平。二广举人推恩者六百九十一人,论者以为过。顷 之,齐州学究皇甫渊以捕贼功,法当赏钱,数上书求 用。道士赵清贶与籍娣家亲,绐为渊白,籍迺与堂吏共受渊赂。小吏诉之,下开封府捕清贶,刺配远州,道 死。韩绛言籍阴讽府杖杀清贶以灭口,覆之无状,言 不已,乃罢知郓州。居数月,加观文殿大学士,拜昭德 军节度使、知永兴军,改并州。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 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坐擅听麟州筑堡, 白草平,而州将武戡等为夏人所败,复为观文殿大 学士、户部侍郎、知青州,迁尚书左丞,不拜,徙定州。召 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 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 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籍晓律令,长于吏事, 持法深峭,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 士卒畏服。治民颇有惠爱。及为相,声望减于治郡时。
宋庠
按《宋史》本传:“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 丘。父杞,尝为九江掾,与其妻锺祷于庐阜。锺梦道士 授以书曰:‘以遗尔子’。视之,《小戴礼》也。已而庠生。他日 见许真君像,即梦中见者。庠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 礼部皆第一,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召试,迁太子中 允、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再迁左正” 言。郭皇后废,庠与御史伏阁争论,坐罚金。久之,知制 诰。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 “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 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兼史馆修撰、知审刑院。 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 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 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改权判吏部流内铨,迁尚 书刑部员外郎。仁宗欲以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 院事。中书言:故事,无自知制诰除执政者,乃诏为翰 林学士。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 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 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 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 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尝从容论及唐入阁仪,庠退 而上奏曰:“入阁,乃有唐只日于紫宸殿受常朝之仪 也。”唐有大内,又有大明宫,宫在大内之东北,世谓之 东内。高宗以后,天子多在大明宫之正南门曰丹凤 门,门内第一殿曰含元殿,大朝会则御之。第二殿曰 宣政殿,谓之正衙,朔望大册拜则御之。第三殿曰紫 宸殿,谓之“上阁”,亦曰“内衙”,只日常朝则御之。天子坐 朝,须立仗于正衙殿,或乘舆止御紫宸,即唤仗自宣 政殿两门入,是谓东西上阁门也。以本朝宫殿视之, 宣德门,唐丹凤门也;大庆殿,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 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今欲求入阁本意,施 于《仪典》,须先立仗文德庭,如天子止御紫宸,即唤仗 自东西阁门入。如此则差与旧仪合。但今之诸殿,比 于唐制,南北不相对耳。又按:唐自中叶以还,双日及 非时大臣奏事,别开延英殿,若今假日御崇政、延和 是也。”乃知唐制,每遇坐朝日,即为入阁,其后正衙立 仗,因而遂废,甚非礼也。庠与宰相吕夷简论数不同, 凡庠与善者,夷简皆指为朋党,如郑戬、叶清臣等悉 出之。乃以庠知扬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 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 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 政事。庆历七年春旱,用汉灾异策免三公故事,罢宰 相贾昌朝,辅臣皆削一官,以庠为右谏议大夫。帝尝 召二府对资政殿,出手诏策以时事。庠曰:“两汉对策, 本延岩穴草莱之士。今备位政府而比诸生,非所以 尊朝廷,请至中书合议条奏。”时陈执中为相,不学少 文,故夏竦为帝画此谋,意欲困执中也。论者以庠为 知体。明年,除尚书工部侍郎,充枢密使。皇祐中,拜兵 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享明堂, 迁工部尚书。尝请复群臣家庙,曰:“庆历元年赦书,许 文武官立家庙,而有司终不能推述先典,因循顾望, 使王公荐享,下同委巷,衣冠昭穆,杂用家人,缘偷袭 弊,甚可嗟也。请下有司论定施”行,而议者不一,卒不 果复。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 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 弟又言庠在政府无所建明,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 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 迁兵部尚书。入觐,诏缀中书门下班,出入视其仪物。 以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封莒国公。数言:“国 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 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既而与副使程戡不协,戡 罢,而御史言庠昏惰,乃以河阳三城节度、同平章事 判郑州,徙相州。以疾召还。英宗即位,移镇武军,改封 郑国公。庠在相州,即上章请老,至是,请犹未已,帝以 大臣故,未忍遽从,乃出判亳州。庠前后所至,以慎静 为治,及再登用,遂沈浮自安。晚爱信幼子,多与小人 游,不谨。御史吕晦请敕庠不得以二子随,帝曰:“庠老 矣,奈何不使其子从之。”至亳,请老益坚。以司空致仕。 卒,赠太尉兼侍中,谥元献。帝为篆其墓碑曰“忠规德范之碑。”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 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 《补音》三卷。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垣 丛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天资忠厚,尝曰: “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沈邈尝为京东 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麹院,因出借 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 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 称其长者。
王曙
按《宋史》本传:“曙字晦叔,隋东皋子绩之后,世居河汾, 后为河南人。中进士第,再调定国军节度推官。咸平 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定 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六 卷,上之。迁太常丞,判三司凭由理欠司。坐举进士失 实,降监庐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 制,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 寿州。徙淮南转运使、勾当三班院、权知开封府,以枢 密直学士知益州。绳盗以峻法,多致之死。有卒夜告 其军将乱,立辨其伪,斩之。蜀人比之张咏,号“前张后 王。”入为给事中。仁宗为皇太子,与李迪同选兼宾客, 复坐贡举失实黜官。复为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 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准再贬,曙亦贬 郢州团练副使。起为光禄卿、知襄州,又徙汝州。复给 事中、知潞州。州有杀人者,狱已具,曙独疑之。既而提 点刑狱杜衍至,事果辨。曙为作《辨狱记》以戒官吏。徙 河南府、永兴军,召为御史中丞兼理检使。理检置使 自此始。玉清昭应宫灾,系守卫者御史狱。曙恐朝廷 议修复,上言:“昔鲁桓、僖宫灾,孔子以为桓、僖亲尽当 毁者也。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 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 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下听,明年复灾。今所建宫非 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 应天变。”仁宗与太后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 不复缮修谕天下,又请三品以上立家庙,复唐旧制。 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改户部侍郎、 资政殿学士、知陕州,徙河阳,再知河南府,迁吏部,召 为枢密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逾月,首发疽卒。赠 太保、中书令,谥文康。曙方严简重,有大臣体。居官深 自抑损。喜浮图法,斋居蔬食,泊如也。初,钱惟演留守 西京,欧阳修、尹洙为官属,修等颇游宴,曙后至,尝厉 色戒修等曰:“诸君纵酒过度,独不知寇莱公晚年之 祸邪?”修起对曰:“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 曙默然,终不怒。及为枢密使,首荐修等,置之馆阁。有 集四十卷,《周书音训》十二卷,《唐书备问》三卷,《庄子旨 归》三篇,《列子旨归》一篇,戴斗《奉使录》二卷,集《两汉诏 议》四十卷
杜衍
按《宋史》本传:“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遂良,仕至尚 书度支员外郎。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 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 县。使者荐之,通判晋州。诏举良吏,擢知乾州。陈尧咨 安抚陕西,有诏藩府,乃赐宴。尧咨至乾州,以衍贤,特 赐宴,仍徙衍权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 曰:“何夺我贤太守也?”以太常博士提点河东路刑狱, 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按行潞州,折冤狱。知州王曙为 作《辨狱记》。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 捕系治,久不决。衍辨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 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守将不伏,诉之。诏为置狱, 果不当死,徙京西路,又徙知扬州。有司奏衍辨狱法 当赏,迁刑部。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 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 矣。”徙河东转运副使、陕西转运使。召为三司户部副 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未行,会河北乏军费,选 为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于民而用足。还为 枢密直学士。求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始,衍 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仁宗 特召为御史中丞。奏言:“中书、枢密,古之三事大臣,所 谓坐而论道者也。止只日对前殿,何以尽天下之事? 宜迭召见,赐坐便殿,以极献替可否,其他不必亲烦 陛下也。”又议《常平法》曰:“岁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 平之,则农有馀利矣。今豪商大贾,乘时贱收,水旱则 稽伏而不出,冀其翔踊,以图厚利,而困吾民也。请量 州郡远近,户口众寡,严赏罚,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 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籴毕而储之, 则察其以供军为名而假借者。州郡阙母钱,愿出官 帑助之。否则劝课之官,家至日见,亦奚益于事哉?”兼 判吏部流内铨,选补科格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 受赇,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 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 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官院,其裁制如判铨时。 迁尚书工部侍郎、知永兴军。民有昼亡其妇者,为设 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 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 学士。宝元二年,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时方用兵, 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奸。衍区处计划,量道里远近,宽 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比他州费省过半。召还,权 知开封府。远近闻衍名,莫敢于以私。拜同知枢密院 事,改枢密副使。夏竦上《攻守策》,宰相欲用出师,衍曰: “侥幸成功,非万全计。”争议久之,求罢,不许。赐手诏敦 勉,为河东宣抚使。拜吏部侍郎、枢密使。每内降恩,率 寝格不行,积诏旨至十数,辄纳帝前。谏官欧阳修入 对,帝曰:“外人知杜衍封还内降邪?凡有求于朕”,每以 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还也。契丹与元昊战 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 曰:“二国方交𩰚,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 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 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 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中国主 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 丹近亲,而逋逃来归,其身谋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 之何益?不如还之。”乃还三嘏。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 学士兼枢密使。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 不悦。其婿苏舜钦,少年能文章,论议稍侵权贵,监进 奏院,循前例祠神,以伎乐娱宾。集贤校理王益柔为 衍所知,或言益柔尝戏作《傲歌》,御史皆劾奏之,欲因 以危衍。谏官孙甫言丁度因对求大用,请属吏。度知 甫所奏误,力求置对。衍以甫方奉使契丹,寝甫奏,度 深御之。及衍罢,度草制,指衍为朋比。时范仲淹、富弼 欲更理天下事,与用事者不合。仲淹、弼既出宣抚,言 者附会,益攻二人之短。帝欲罢仲淹、弼政事,衍独左 右之,然衍平日议论,实非朋比也。以尚书左丞出知 兖州。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 少师致仕。衍为宰相,贾昌朝不喜,议者谓故相一上 章得请,以三少致仕,皆非故事,盖昌朝抑之也。皇祐 元年,特迁太子太保,召陪祀明堂,仍诏应天府敦遣。 就道都亭驿,设帐具几杖待之,称疾固辞。进太子太 傅,赐其子同进士出身,又进太子太师、知制诰王洙 谒告归应天府,有诏抚问,封祁国公。衍清介,不殖私 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 如也。出入从者十许人,乌帽、皂履、绨袍、革带。或劝衍 为居士服,衍曰:“老而谢事,尚可窃高士名邪?”善为诗, 正书、行、草皆有法。病革,帝遣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 不及,卒,年八十。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戒其子努力 忠孝,敛以一枕一席,小圹庳冢以葬。自作《遗疏》,其略 曰:“无以久安而匆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早建 储副以安人心。”语不及私。
富弼
按《宋史》本传:“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 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 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 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才 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仲淹坐争废后事 贬,弼上言是一举而二失也。纵未能复后,宜还。仲淹。” 不听。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赵元昊反,弼疏陈八事, 乞斩其使者。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康定元年,日 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执政不可, 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丹果罢宴,帝 深悔之。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 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元昊寇鄜延,破金明,钤辖 卢守勤不救,内侍黄德和引兵走,大将刘平战死,德 和诬其降贼。弼请按竟其狱,德和坐要斩。夏守斌为 陕西都部署,又以入内都知王守忠为钤辖。弼言:“用 守斌,既为天下笑,今益以守忠,殆与唐监军无异。守 勤、德和,覆车之辙,可复蹈乎?”诏罢守忠。又请令宰相 兼领枢密院。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但补借奉职。弼 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 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 除盐铁判官、史馆修撰,奉使契丹。庆历二年,为知制 诰,纠察在京刑狱,堂吏有伪为僧牒者,开封不敢治, 弼白执政,请以吏付狱,吕夷简不悦。会契丹屯兵境 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 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 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 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 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 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弼开怀与语,英感悦,亦不复隐其情,遂密以其主所 欲得者告曰:“可从从之,不然,以一事塞之足矣。”弼具 以闻,帝唯许增岁币,仍以宗室女嫁其子。进弼枢密 直学士,辞曰:“国家有急,义不惮劳,奈何逆以官爵赂之?”遂为使报聘。既至六符,来馆客,弼见契丹主问故, 契丹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 将以何为?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 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曰:“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 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 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 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 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晋高祖欺天叛君,末帝昏 乱,土宇狭小,上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 马,物故大半。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 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就使其胜,所 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 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 弼又曰:“塞雁门者,以备元昊也。塘水治于何承矩,事 在通好前。城隍皆修旧,民兵亦补阙,非违约也。”契丹 主曰:“微卿言,吾不知其详,然所欲得者,祖宗故地耳。” 弼曰:“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皆异代事。 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既退,《六符》曰:“吾主耻受金 帛,坚欲十县,何如?”弼曰:“本朝皇帝言朕为祖宗守国, 岂敢妄以土地与人!北朝所欲,不过租赋尔,朕不忍 多杀两朝赤子,故屈己增币以代之。若必欲得地,是 志在败盟,假此为词耳。澶渊之盟,天地鬼神实临之。 今北朝首发兵端,过不在我,天地鬼神,其可欺乎!”明 日,契丹主召弼同猎,引弼马自近,又言得地则欢好 可久。弼反复陈必不可状,且言:“北朝既以得地为荣, 南朝必以失地为辱。兄弟之国,岂可使一荣一辱哉!” 猎罢,《六符》曰:“吾主闻公荣辱之言,意甚感悟,今惟有 结婚可议耳。”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长公主出降, 赍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哉!”契丹主谕 弼使归,曰:“俟卿再至,当择一受之。卿其遂以誓书来。” 弼归复命,复持二议,及受《口传》之词于政府以往。行 次,乐寿谓副使张茂实曰:“吾为使者而不见国书,脱 书词与《口传》异,吾事败矣。”启视,果不同。即驰还都,以 晡时入见,易书而行。及至,契丹不复求婚,专欲增币, 曰:“南朝遗我之辞,当曰献,否则曰纳。”弼争之,契丹主 曰:“南朝既惧我矣,于二字何有?若我拥兵而南,得无 悔乎?”弼曰:“本朝兼爱南北,故不惮更成,何名为惧?或 不得已,至于用兵,则当以曲直为胜负,非使臣之所 知也。”契丹主曰:“卿勿固执,古亦有之。”弼曰:“自古唯唐 高祖借兵于突厥,当时赠遗,或称献纳,其后颉利为 太宗所擒,岂复有此礼哉!”弼声色俱厉,契丹知不可 夺,乃曰:“吾当自遣人议之。”复使刘六符来。弼归奏曰: “臣以死拒之,彼气折矣,可勿许也。”朝廷竟以“纳”字与 之。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命,闻一子生,皆不顾。又除枢 密直学士,迁翰林学士,皆恳辞曰:“增岁币非臣本志, 特以方讨元昊,未暇与角,故不敢以死争,其敢受乎?” 三年,拜枢密副使,辞之愈力,改授资政殿学士兼侍 读学士。七月,复拜枢密副使。弼言:“契丹既结好,议者 便谓无事。万一败盟,臣死且有罪。愿陛下思其轻侮 之耻,坐薪尝胆,不忘修政。”以诰纳上前而罢。逾月,复 申前命,使宰相谕之曰:“此朝廷特用,非以使辽故也。” 弼乃受。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 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 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馀条及《安边》 十三策,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欲 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 悦矣。元昊遣使以书来,称男不称臣。弼言:“契丹臣元 昊而我不臣,则契丹为无敌于天下,不可许。”乃却其 使,卒臣之。四年,契丹受礼云中,且发兵。会元昊伐呆 儿族,于河东为近,帝疑二边同谋。弼曰:“兵出无名,契 丹不为也。元昊本与契丹约相左右,今契丹独获重 币,元昊有怨言,故城威塞以备之。呆儿屡寇威塞,契 丹疑元昊使之,故为是役,安能合而寇我哉?”或请调 发为备,弼曰:“如此正堕其计,臣请任之。”帝乃止。契丹 卒不动,夏竦不得志,中弼以飞语,弼惧,求宣抚河北。 还,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郓州。岁馀,谗不验。加给事中, 移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 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 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 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 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 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 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蒙。”明年,麦大熟,民 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馀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 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 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 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王则叛, 齐州禁兵欲应之,或诣弼告齐非弼所部,恐事泄变 生。适中贵人张从训御命至青,弼度其可用,密付以 事,使驰至齐,发吏卒取之,无得脱者,即自劾颛擅之罪。帝益嘉之,复以为礼部侍郎,又辞不受。迁大学士, 徙知郑蔡、河阳,加观文殿学士,改宣徽南院使,判并 州。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 士,与文彦博并命。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 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 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帝弗豫,大臣不得 见,中外忧栗。弼、彦博入问疾,因托禳禬事,止宿连夕, 每事皆关白乃行,宫内肃然。语在《彦博传》。嘉祐三年, 进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 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 无事。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 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 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居二年,以 足疾求解,拜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 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熙宁元年,徙判汝州。诏入觐, 许肩舆至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 且命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弼知帝果于有为,对 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 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 罪无不得其实矣’。”又问边事,对曰:“陛下临御未久,当 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帝默然,至日昃乃退, 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 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 事。时有为帝言灾异皆天数,非关人事得失所致者, 弼闻而叹曰:“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 者?此必奸人欲进邪说以摇上心,使辅拂谏争之臣 无所施其力。是治乱之机,不可以不速救。”即上书数 千言力论之。又言:“君子小人之进退,系王道之消长, 愿深加辨察,匆以同异为喜怒,喜怒为用舍。陛下好 使人伺察外事,故奸险得志,又多出亲批,若事事皆 中,亦非为君之道。脱十中七八,积日累月,所失亦多。 今中外之务渐有更张,大抵小人惟喜生事,愿深烛 其然,无使有悔。”是时久旱,群臣请上尊号及用乐,帝 不许,而以同天节契丹使当上寿,故未断其请。弼言: “此盛德事,正当以此示之,乞并罢上寿。”帝从之。即日 雨,弼又上疏:“愿益畏天戒,远奸佞,近忠良”,帝手诏褒 答之。王安石用事,雅不与弼合,弼度不能争,多称疾 求退,章数十上。神宗将许之,问曰:“卿即去,谁可代卿 者?”弼荐文彦博。神宗默然良久,曰:“王安石何如?”弼亦 默然。拜武宁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改 亳州。青苗法出,弼以谓如是则财聚于上,人散于下, 持不行。提举官赵济劾弼格诏旨,侍御史邓绾又乞 付有司鞫治,乃以仆射判汝州。安石曰:“弼虽责,犹不 失富贵。昔鲧以方命殛,共工以象恭流,弼兼此二罪, 止夺使相,何由沮奸?”帝不答。弼言:“新法臣所不晓,不 可以治郡,愿归洛养疾。”许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 韩国公,致仕。弼虽家居,朝廷有大利害,知无不言。郭 逵讨安南,乞诏逵择利进退,以全王师;契丹争河东 地界,言其不可许;星文有变,乞开广言路;又请速改 新法,以解倒悬之急。帝虽不尽用,而眷礼不衰。尝因 安石有所建明,却之曰:“富弼手疏称‘老臣无所告诉, 但仰屋窃叹者,即当至矣’。”其敬之如此。元丰三年,王 尧臣之子同老上言:“故父参知政事时,当仁宗服药, 尝与弼及文彦博议立储嗣,会翊日有瘳,其事遂寝。” 帝以问彦博,对与同老合,帝始知至和时事。嘉弼不 自言,以为司徒。六年八月薨,年八十。手封《遗奏》,使其 子绍庭上之。其大略云:“陛下即位之初,邪臣纳说图 任之际,听受失宜,上误聪明,浸成祸患。今上自辅臣, 下及多士,畏祸图利,习成敝风,忠词谠论,无复上达。 臣老病将死,尚何顾求?特以不忍上负圣明,辄倾肝 胆,冀哀怜愚忠,曲垂采纳。去年永乐之役,兵民死亡 者数十万,今久戍未解,百姓困穷,岂讳过耻败,不思 救祸之时乎?天地至仁,宁与羌夷校曲直胜负?愿归 其侵地,休兵息民,使关、陕之间稍遂生理。兼陕西再 团保甲,又葺教场,州县奉行,势侔星火,人情惶骇,难 以复用,不若寝罢以绥怀之。臣之所陈,急于济事。若 夫要道,则在圣人所存与所用之人、君子小人之辨 耳。陛下审观天下之势,岂以为无足虑邪?”帝览奏震 悼,辍朝三日。内出祭文致奠,赠太尉,谥曰文忠。弼性 至孝,恭俭好修,与人言必尽敬。虽微官及布衣谒见, 皆与之亢礼,气色穆然,不见喜愠。其好善嫉恶,出于 天资。常言:“君子与小人并处,其势必不胜。君子不胜, 则奉身而退,乐道无闷;小人不胜,则交结构扇,千岐 万辙,必胜而后已。迨其得志,遂肆毒于善良,求天下 不乱,不可得也。”其终身皆出于此云。元祐初,配享神 宗庙庭,哲宗篆其碑首曰《显忠尚德》,命学士苏轼撰 文刻之。绍圣中,章惇执政,谓弼得罪先帝,罢配享。至 靖康初,诏复旧典焉。
贾昌朝
按《宋史》本传:昌朝,字子明,真定获鹿人,晋史官纬之
从曾孙也。天禧初,真宗尝祈谷南郊,昌朝献颂道左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主晋陵簿。赐对便殿,除国子监说书。孙奭判监,独称昌朝“讲说有师法。他日书路随、 韦处厚传示昌朝曰:‘君当以经术进,如二公’。”为颍川 郡王院伴读。再迁殿中丞,历知宜兴、东明县。奭侍读 禁中,以老辞,荐昌朝自代。诏试中书,寻复国子监说 书。上言:“《礼》,母之讳不出于宫。今章献太后易月制除, 犹讳父名,非尊宗庙也。”诏从之。景祐中,置崇政殿说 书,以授昌朝,诵说明白,帝多所质问,昌朝请纪录以 进,赐名《迩英延义记注》。加直集贤院。太平兴国寺灾, 是夕,大雨震雷,朝廷议修复,昌朝上言:“《易》·震之象曰: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近年寺观屡灾,此殆天示 警告,可勿缮治,以示畏天爱人之意。”西域僧献佛骨、 铜像,昌朝请加赐遣还,毋以所献示中外。悉行其言。 天章阁置侍讲,亦首命昌朝。累迁尚书礼部郎中、史 馆修撰。刘平为元昊所执,边吏诬平降贼,议收其家。 昌朝曰:“汉族杀李陵,陵不得归,而汉悔之。先帝厚抚 王继忠家,终得继忠用。平事未可知,使收其族,虽平 在亦不得还矣。”乃得不收。擢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 铨兼侍讲。初,铨法,县令奉钱满万二千乃举令。昌朝 曰:“法如此,则小县终不得善令,请概举令而与之,奉 如大县。”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迁右谏议大 夫、权御史中丞兼判国子监。议者欲以金缯啖契丹, 使攻元昊。昌朝曰:“契丹许我有功,则责报无穷矣。”力 止之,乃上言曰:“太祖初有天下,监唐末、五代方镇武 臣、土兵、牙校之盛,尽收其威权,当时以为万世之利。 及太宗时,将帅率多旧人,犹能仗威灵,禀成算,出师 御寇,所向有功。近岁恩幸子弟,饰厨传,钧名誉,多非 勋劳,坐取武爵,折冲攻守,彼何自而知哉!然边鄙无 事,尚得自容,自西羌之判,士不练习,将不得人,以屡 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则必败,此削方镇太过之 弊也。况亲旧恩幸,出即为将,素不知兵,一旦付以千 万人之命,是驱之死地矣,此用亲旧恩幸之弊也。今 杨崇勋、李昭亮尚任边鄙,望速选士代之。方镇守臣 无数更易,刺史以上,宜慎所授,以待有功。此救弊之 一端也。”又上备边六事,其一曰驭将帅。自古帝王以 恩威驭将帅,赏罚驭士卒,用命则军政行而战功集。 太祖脱裘帽赐王全斌曰:“今日居此幄,尚寒不可御, 况伐蜀将士乎?此驭之以恩也。”曹彬、李汉琼讨江南, 太祖召彬“至前,立汉琼等于后,授以剑曰:‘副将以下 不用命者,得专戮之’。汉琼等股栗而退,此驭之以威 也。太祖虽削武臣之权,然一时赏罚及用财集事,皆 听其专,有功则赏,有败则诛。今每命将帅,必先疑贰, 非近幸不信,非姻旧不委,今陕西四路总管而下,钤 辖、都监、巡检之属,悉参军政,谋之未成,事已先漏,甲 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将不专,号令故动则必败。请自 今命将去疑贰,推恩惠,务责以大效,得一切便宜从 事。偏裨有不听令者,以军法论,此驭将之道也。其二 曰复土兵。今河北、河东强壮、陕西弓箭手之类,土兵 遗法也。河北乡兵,其废已久,陕西土兵,数为贼破,存 者无几。臣以谓河北、河东强壮,已召近臣详定法制, 每乡为军,其材能绝类者,籍其姓名递补之。陕西蕃 落弓箭手贪召募钱物,利月入粮奉,多就黥涅为营 兵。宜优复田畴,使力耕死战,世为边用,可以减屯戍、 省供馈矣。”内地州县增置弓手,如乡军之法而阅试 之。其三曰训营卒。太祖朝,令诸军毋得食肉衣帛,营 舍有粥酒肴则“逐去,士卒有服缯彩者笞责之。异时 被铠甲、冒霜露,战胜攻取,皆此曹也。今营卒骄惰,临 敌无勇。旧例三年转员,谓之落权正授,虽未能易此 制,即不必一例使为总管、钤辖,择有才勇可任将帅 者授之。况今之兵仗制造,殊不适用。宜按八阵、五兵 之法,以时教习,使启殿有次序,左右有形势,前却相” 附,上下相援。令之曰:“失一队长则斩一队”,何虑众不 为用乎?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 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 势,借使以岁币羁縻之,臣恐不可胜算。古之备边,西 有金城、上郡,北则云中、雁门。今自沧之秦,绵亘数千 里,无山河之阻,独恃州县镇戍尔,岁“所供赡,又不下 数千万,一谷不熟,或至狼狈。契丹近岁兼用燕人治 国,建官一同中夏;元昊据河南列郡而行赏罚,此中 国患也。宜度西方诸国,如沙州唃厮、明珠、灭臧之族, 近北如黑水女真、高丽、新罗之属,旧通中国,募人往 使,诱之使归我,则势分而衅生,体解而瓦裂矣。”其五 曰:“绥蕃部属户者,边陲之屏翰也。延有金明,府有丰 州,皆戎人内附之地。朝廷恩威不立,强敌迫之,塞上 诸州,藐焉孤垒,蕃部既坏,土兵亦衰,破敌之日,未可 期也。臣请陕西缘边诸路守臣,皆带安抚蕃部之名, 择其族大有劳者为首帅,如河东折氏之比,庶可为 吾藩篱之固也。”其六曰“谨觇候。古者守封疆,出师旅, 居则”有行人之觇,国战则有前茅之虑,无其谨如此。 太祖命李汉超镇关南,马仁瑀守瀛州,韩令坤镇常 山,贺惟忠守易州,何继筠领棣州,郭进控山西,武守琪戍晋阳,李谦溥守庆州,董遵诲屯环州,王彦升守 原州,冯继业镇灵武。筦榷之利,悉输之军中,听其贸 易,而免其征税。边臣富于财,得以为间谍,“羌夷情状, 无不预知,二十年间,无外顾之忧。今日西鄙任边事 者,敌之情状与山川道路险易之势,绝不通晓,使蹈 不测之渊,入万死之地,肝脑涂地,狼狈相藉,何以破 敌制胜耶!愿监艺祖任将帅之制,边城财用悉以委 之。募敢勇之士为爪牙,临阵自卫,无杀将之辱;募死 力为觇候,而望敌知来,无陷兵之耻。”书奏,多施行之。 昌朝请度经费罢不急,诏与三司合议,岁所省缗钱 百万。又言:“朝臣七十筋力衰者,宜依典故致仕,有功 状可留者勿拘。”因疏耄昏不任事者八人,令致仕。庆 历三年,拜参知政事。上言:“用兵以来,天下民力颇困, 请诏诸路转运使,毋得承例折变科率,须科折者,悉 听奏裁。虽”奉旨及三司文移于民不便者,亦以上闻。 以工部侍郎充枢密使,寻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 贤殿大学士,仍兼枢密使。居两月,拜昭文馆大学士、 监修国史。元昊归石,元孙议赐死,昌朝独曰:“自古将 帅被执归者多不死。”元孙由是得免。诏有司议升祔 奉慈庙三后,有司论不一,昌朝曰:“章献母仪天下,章 懿诞育圣躬,宜如祥符升祔元德皇后故事。章惠于 陛下有慈保之恩,当别享奉慈庙如故。”乃奉二后神 主升祔真宗庙。密诏迁中外官一等,优赐诸军。昌朝 与同列力疏乃止。又诏迁二府官,益固辞。元昊既款 附,请宰相罢兼枢密使。六年,日食,帝谓昌朝等曰:“谪 见于天,愿归罪朕躬。卿宜究民疾苦,思所以利安之。” 昌朝对曰:“陛下此言,足以弭天变,臣敢不夙夜孜孜 以奉陛下。”帝又曰:“人主惧天而修德,犹人臣畏法而 自新也。”昌朝因顿首谢。明年春,旱,帝避正寝,减膳。昌 朝引汉时灾异册免三公故事,上表乞罢。参知政事 吴育数与昌朝争议上前,论者多不直昌朝。有向绶 者,知永静军,疑通判谮己,诬以事,迫令自杀。高若讷 知审刑院,附昌朝议,欲从轻坐,吴育力争,绶卒减死 一等。未几,若讷为御史中丞,言“大臣廷争不肃,故雨 不时若”遂罢育,而除昌朝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 安抚使。帝使赐银饰肩舆。寻以讨贝州贼有功,移山 南东道节度使。杨偕言贼发昌朝部中,不当赏,弗从。 契丹聚亡卒勇伉者,号“投来南军。”边法,卒亡自归者 死,昌朝除其法,归者辄迁补,于是来者稍众。因廉知 契丹事,契丹遂拒亡卒,黜南军不用。边人以地外质 契丹,故稍侵边界。昌朝为立法质地,而主不时赎,人 得赎而有之,岁馀地悉复。三司使叶“清臣移用河北 库钱,昌朝格诏不与”,清臣论列不已,遂出清臣河阳, 徙昌朝判郑州。过阙入觐,留为祥源观使,拜尚书右 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朝会班中书、门下, 视其仪物。岁中求外,复除山南东道节度使、右仆射、 检校太师兼侍中、判郑州,固辞仆射、侍中,改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赐《中谢》,自昌朝始也。母丧去位,服除,判 许州。召对迩英阁,帝问《乾卦》,昌朝上奏曰:“《干》之上九, 称‘亢龙有悔’。悔者凶灾之萌,爻在亢极必有凶灾。不 言凶而言悔者,以悔有可凶可吉之义,修德则免悔 而获吉矣。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圣人用刚健之德,乃 可决万机。天下久盛,柔不可以济,然亢而过刚,又不 能久。独圣人外以刚健决事,内以谦恭应物,不敢自 矜为天下首,乃吉也。”手诏优答。又言:“汉、唐都雍,置三 辅内翼京师;朝廷都汴,而近京诸郡皆属他道,制度 不称王畿。请析京东之曹州,京西之陈、许、滑、郑,皆隶 开封府,以四十二县为京畿。”帝纳之。将行,命讲读官 饯于资善堂。复判大名府兼河北安抚使。时河决商 胡,昌朝请复故道,不从,语在《河渠志》。六塔功败,宾、棣、 德、博民多水死,昌朝振救之甚力。内侍刘恢往视,迁 言:“河决赵征村,与帝名,嫌为不祥。”时皆谓昌朝使之 以摇当国者。嘉祐元年,进封许国公,又兼侍中,寻以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枢密使。三年,宰相文彦博请 罢谏官,御史恐昌朝代彦博,乃相与言,“昌朝建大第, 别刱客位以待宦官,宦官有矫制者,枢密院释不治。” 遂以镇安军节度使、右仆射、检校太师、侍中兼充景 灵宫使,出判许州。又以保平军节度、陕州大都督府 长史移大名府兼安抚使。英宗即位,徙凤翔节度使, 加左仆射、凤翔尹,进封魏国公。治平元年,以侍中守 许州,力辞弗许。明年,以疾留京师,迺以左仆射、观文 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卒,年六十八,谥曰文元。御书 墓碑曰《大儒元老之碑》。所著《群经音辨》《通纪》《时令》、奏 议、文集百二十二卷。昌朝在侍从,多得名誉,及执政, 乃不为正人所与,而数有攻其结宦官、宫人者。初,昌 朝侍讲时,同王宗道编修资善堂书籍,其实教授内 侍,谏官吴育奏罢之。及张方平留唐询,而询谮育,世 以为昌朝指也。然言者谓昌朝释宦官矫制后验问 无事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