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317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三百十七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三百十七卷目录
礼部部名臣列传三
明二
徐穆 李杰
顾清 刘瑞
吴山 毛澄
汪俊 吴一鹏
霍韬 黄宗明
孙陞 欧阳德
瞿景淳 尹台
官常典第三百十七卷
礼部部名臣列传三
明二
徐穆
按《明外史顾清传》:“清同年生吉水徐穆,字舜和,举进 士第二,为编修,进侍读。正德初,颁朔朝鲜,其驿使告 故事,王不郊迎。穆反复折辨,卒如礼。数与陪臣质疑 义,穆酬对无滞。及还,赠遗无所受。与清同改南京礼 部员外郎,同复职。穆才性敏捷,博涉群书,于国朝故 实,兵民利病,疆域险易,靡不通谙。每广座,言论风发”, 众咸嘉叹,穆亦以此自负。迁侍读学士,卒。
李杰
按《明外史张升传》:“‘李杰,字世贤,常熟人。成化二年进 士,入翰林。弘治中,累迁至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掌 院事。正德初,历礼部左右侍郎,常与升共事。既代为 尚书。会刘瑾势益张,晋府镇国将军表槏等贿瑾,请 进爵为郡王。杰言表槏父靖王由世子追封,与实封 之子不同,不宜许’。诏下廷臣议,议者多阿瑾意,言父” 既追封,其子亦应进爵。诏许表槏兄弟四人进封,而 切责杰等,诘前议者主名。杰言:“前寝周悼王庶子睦 梀等加封者,故尚书升也。”乃夺升散官及岁夫月米, 而责杰委罪前官,复令具状。杰言:“升主议时,臣及今 南京吏部尚书王华实为侍郎,与司官张琮等皆有 罪。”诏杰、华致仕,琮等降谪有差。杰持己矜严,在部逾 年,遽以忤权奄去,时论惜之,升与杰皆归。十年卒,升 谥《文僖》。杰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顾清
按《明外史》本传:“清字士廉,松江华亭人。弘治五年,举 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与同年生 毛澄、罗钦顺、汪俊相砥以名节,进侍读。正德初,刘瑾 窃柄,清邑子张文冕为谋主,附者立尊显,清绝不与 通。瑾衔之,摘《会典》小误,挫诸翰林。清降编修,又尽调 诸翰林为部属,清得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还翰林”, 擢侍读学士,掌院事。寻迁少詹事,充经筵日讲官,进 礼部右侍郎。时澄已为尚书,清协恭守职。前后《请建 储宫》《罢巡幸疏》凡十数上。世宗嗣位,为御史李献所 劾,罢归。清学端行谨,恬于进取。家居,荐者相继,悉报 寝。嘉靖六年诏举老成堪用内阁者,廷推及清,乃以 为南京礼部右侍郎。上言:“锦衣职侍卫,祖宗朝非机 密不遣。正德间,营差四出,海内骚然,陛下所亲见。近 乃遣千户勘扬州高瀹争私财事,囚其女归,憯毒备 加。请自今悉付所司,停旗校无遣。”从之。屡疏引疾,诏 进尚书,致仕。时方进表入都,道卒,谥文僖。
刘瑞
按《明外史》本传:“瑞字德符,内江人。父时敩,官山东佥 事,以廉惠称。瑞举弘治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好学洁修,遇事辄有论。建。清宁宫灾,请罢醮坛,时召 内阁讲官延访治道,疏言:‘故阉李广门下内臣,宜悉 罪。前太监汪直,先帝罪人,今来觊用,当斥远之。副使 杨茂元、郎中王云凤以直言获罪,宜召复其职。京师 之万春宫,兴济真武庙、寿宁侯第,在外之兴、岐、衡、雍、 汝、泾诸府,土木繁兴,宜悉罢不急者。都匀之捷,邓廷 瓒冒其功;贺兰之征,王越启其衅。请追正欺罔之罪’。” 报闻。阙里庙成,遣内阁李东阳祭告。瑞请更定先师 封谥,不果行。武宗即位,疏陈《端治本》九事,请召祭酒 章懋、侍郎王鏊、都御史林俊、雍泰,而超擢参政王纶、 副使王云凤、佥事胡献、知府杨茂元、照磨余濂。由是 诸臣多获进。刘瑾肆虐,瑞即谢病,贫不能还乡,依从 母子李充嗣于澧州。瑾榜瑞为“奸党”,又以前荐雍泰 除其名,罚米输塞上。坐是益困,授徒自给。瑾诛,以副 使督浙江学校,召为南京太仆少卿。嘉靖二年由南 太常卿就迁礼部右侍郎。因灾变偕同官条上六事, 且言斋醮无益且妨政,织造多费且病民。帝多纳用之。《大礼》议起,瑞偕九卿合疏,极言大宗、“小宗”之义,凡 数千言。四年卒官。赠尚书。隆庆初,谥文肃。
吴山
按《明外史》本传:“山字曰静,高安人。嘉靖十四年进士 及第,授编修,累官礼部左侍郎,入西苑供奉青词。三 十五年,改吏部,寻代王用宾为礼部尚书。明年加太 子太保。山与严嵩乡里,嵩子世蕃介大学士李本饮, 山欲与为婚姻,山不可,世蕃不悦而罢。帝欲用山内 阁,嵩密阻之。府丞朱隆禧者,考察罢官,献方术,得加” 礼部侍郎。及卒,请恤,山执不与。佥都御史唐顺之卒 于军,总督胡宗宪疏其以死勤事,请优恤,山亦不与。 大学士靳贵妻早寡及老,有司奏请旌表,山不可。徐 阶为之言。山正色曰:“相公虑阁老夫人再醮耶?”阶默 然而罢。𥙿、景二邸并建,国本未定。三十九年冬,帝忽 谕礼部具景王之藩仪。嵩知帝激于郭希颜,疏欲觇 人心,讽山留王。山曰:“中外望此久矣。”立具仪以奏,王 竟之藩。司礼监黄锦尝窃语山曰:“公他日得为编氓, 幸矣。王之藩,非帝意也。”明年二月朔,日当食,微阴。历 官言日食不见,即同不食。帝以为天眷,喜甚。嵩趣部 急上贺,侍郎袁炜亦为言。山仰首曰:“日方亏,将谁欺 耶?”仍救护如常仪。帝大怒,山引罪。帝谓山守礼无罪, 而责礼科对状。给事中李东华等震惧,劾山请与同 罪。帝乃责山卖直沽名,停东华俸。嵩言“罪在部臣。”帝 乃贳东华等,命姑识山罪。吏科梁梦龙等见帝怒山 甚,又恶专劾山,乃并吏部尚书吴鹏劾之。诏“鹏致仕, 山冠带闲住。”时皆惜山而深快鹏之去。穆宗即位,召 为南京礼部尚书,坚辞不赴。卒。赠少保,谥“文端。”
毛澄
按《明外史》本传:“澄字宪清,昆山人。举弘治六年进士 第一,授翰林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 武宗为太子,听澄讲辄解语帝。帝大喜,方秋夜置宴, 即彻以赐。武宗立,进左庶子,直经筵。以母忧归。正德 四年,刘瑾摘《会典》小疵,贬诸纂修者秩,以澄为侍读。 服阕还朝,进侍讲学士,再进学士,掌院事。历礼部左”、 右侍郎。十二年五月拜尚书。其年七月,帝始出巡幸。 澄偕诸大臣陆完等疏谏。会御史张钦闭居庸关,不 得出,帝乃还。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 疏请还宫。俟命。三日,又请。帝甫还,旋出居庸,幸宣府, 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 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七月,帝自称威武 大将军朱寿,统六师巡边,遂幸宣府,扺大同,历山西, 至榆林。澄等屡疏驰谏。至十二月,复偕廷臣上疏曰: “去岁正月以来,銮舆数驾,不遑宁居。今兹之行,又已 半岁。宗庙社稷享祀之礼,并系摄行。万寿、正旦、冬至 朝贺之仪,悉从简略。腊朔省牲,阙而不行,遂二年矣。 今岁律将周,郊禋已”卜,而六龙遐骋,旋轸无期。上则 长乐倚门,椒宫凝望;下则万几壅滞,四海惊忧。万一 冰雪阻违,道途梗塞。元正上日,不及躬执玉帛于上 帝之前,天下其将谓何?皇祖之训曰:“凡祀天地,精诚 则感格,怠慢则祸生。”今去上辛才二旬,万一旋不及 期,礼愆于素,陛下何以自安?边地荒寒,隆冬尤甚。臣 等处“重城,食厚禄,仰思圣体劳顿,根本空虚。遥望清 尘,忧心如醉。伏祈趣驾速还,躬亲祼享,宗社臣民幸 甚!”不报。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 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瞻 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 “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 有“皇帝”之号而已。今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 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夫出此旨者陛下也,加此 号者陛下也,不知受此号者何人。如以皇储未建,欲 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则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 必躬奉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况銮舆一动,师 众如林,吏民输将,不足供“亿,此不可者一。漕渠阻塞, 商贾不通,诸须匮乏,百物腾贵,此不可者二。江涛汹 涌,雨湿频仍,水土不宜,风俗不习,设有惊忧,悔将何 及?此不可者三。千乘万骑,蹴踏奔腾,禾稼被伤,蚕桑 失业,万姓怨咨,盗贼将起,此不可者四。车驾愈远,历 日愈多,宗社大器,谁可付托?倘北敌乘虚突来,奸人 投间蜂起,太仓无兼岁之储,诸将乏万夫之敌。羽书 猝至,何以应之?此又不可之大者五也。伏望早收成 命,为社稷计。”不报。宁王宸濠谋不轨,巡抚孙燧等奏 其孝行,澄力驳之。无何,宸濠反。帝南征,驻驆留都者 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 濠死。澄据汉王高煦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 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 乞额外赐茶九万斤,澄皆力争,不听。王琼欲陷彭泽, 澄独白其无罪。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 鹤龄、驸马崔元、太监韦霦等,迎兴献王长子厚熜于 安陆。既至,将谒见,有议用天子礼者。澄曰:“今即如此, 后何以加?岂他日劝进辞让之”礼,当遂废乎?世宗践 阼甫六日,有旨议献王主祀及尊称。澄大会文武群臣。上议曰:“考汉成帝立定陶王为皇太子,立楚孝王 孙景为定陶王,奉共王祀。共王者,皇太子本生父也。 时大司空师丹以为恩义备至。今陛下入承大统,宜 如定陶王故事,以益王第二子崇仁王厚炫继兴王 后,袭封,兴王主”祀事。又考宋濮安懿王之子入继仁 宗后,是为英宗。司马光谓濮王宜尊以高官大爵,称 王伯而不名。范镇亦言:“陛下既考仁宗,若复以濮王 为考,于义未当。”乃立濮王园庙,以宗朴为濮国公,奉 濮王祀。程颐之言曰:“为人后者,谓所后为父母,而谓 所生为伯叔父母,此生人之大伦也。然所生之义,至 尊至大,宜别立殊称,曰‘皇伯叔父某国大王,则正统 既明,而所生亦尊崇极矣。今兴献王于孝宗为弟,于 陛下为本生父,与濮安懿王事正相等。陛下宜称孝 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妃为皇 叔母兴献王妃。凡祭告兴献王及上笺于妃,俱自称 ‘侄皇帝某,则正统私亲,恩礼兼尽,可以为万世法’’。”议 上,帝愠曰:“父母可更易若是耶?”五月四日,旨下再议。 澄复会廷臣上议曰:“《礼》,为人后者为之子,自天子至 庶人,一也。兴献王子,惟陛下一人。既入继大统,奉祀 宗庙,是以臣等前议,欲令崇仁王厚炫主兴献王祀。 至于称号,陛下宜称为皇叔父。兴献大王,自称侄皇 帝,名实以宋程颐之说为可据也。本朝之制,皇帝于 宗藩尊行,止称伯父叔父,自称皇帝而不名。今称兴 献王为皇叔父,大王又自称名,尊崇之典已至,臣等 不敢复有所议。”因录程颐《代彭思永议濮王礼疏》进 览,帝不从。其月二十四日,命博考前代典礼,再议以 闻。澄乃复会廷臣上议曰:“臣等会议者再,请改称兴 献王”为叔父者,明大统之尊无二也。然加“皇”字于叔 父之上,则凡为陛下伯叔诸父皆莫能与之齐矣;加 “大”字于王之上,则天下诸王皆莫得而并之矣。兴献 王称号既定,则王妃称号亦随之,天下王妃亦无以 同其尊矣。况陛下养以天下,所以乐其心,不违其志, 岂一家一国之养可同日语哉?此孔子所“谓事之以 礼者。其他推尊之说,称亲之议,似为非礼。推尊之非, 莫详于魏明帝之诏;称亲之非,莫详于宋程颐之议。 至当之礼,要不出于此。”并录上魏明帝诏书。当是时, 帝既锐欲推崇所生,而进士张璁复抗疏极言礼官 之谬。帝益心动,持澄等疏久不下。至八月朔,再命集 议,澄等乃复上议曰:“先王制礼,本乎人情。武宗既无 子嗣,又鲜兄弟,援立陛下于宪庙诸孙之中,是武宗 以陛下为同室之弟。考孝宗母,慈寿无可疑矣,可复 顾私亲哉?”疏入,帝不怿,复留中。会给事中邢寰请议 宪庙皇妃邵氏徽号,澄上言:“王妃诞生献王,实陛下 所自出。但既承大统,则宜考孝宗,而母慈寿太后矣。 孝宗于宪庙皇妃宜称皇太妃,则在陛下宜称太皇 太妃。如此,则彝伦既正,恩义亦笃。”疏入,报闻。其月,帝 以母妃将至,下礼官议其仪。澄等请由崇文门入东 安门,帝不可。乃议由正阳左门入大明东门,帝又不 可。澄等执议如初。帝乃自定其仪,悉由中门入。时尊 崇礼犹未定,张璁复进《大礼或问》,帝益向之。至九月 末,乃下澄等前疏,复令博采舆论以闻。澄等知势不 可已,谋于内阁,加称兴王为帝,妃为后,而以皇太后 懿旨行之。乃上疏曰:“陛下孝心纯笃,亲洒宸翰,谕以 至情,天地百神,实所共鉴。但臣等一得之愚,已尽于 前议。兹欲仰慰圣心,使宜于今而不戾乎情,合乎古 而无悖乎义,则有密勿股肱在,非臣等有司所敢擅 也。”帝迫于众议,乃以十月二日谕廷臣以慈寿皇太 后旨,加兴王号曰兴献帝,妃曰兴国太后,皇妃邵氏 亦尊为皇太后。既诏告天下,加恩百僚矣。十二月十 日复传谕加称皇帝。内阁杨廷和等既封还御批,帝 犹不允。于是澄等抗疏力争,又偕九卿乔宇等合谏。 帝意未回,澄犹执奏不已。明年,嘉靖改元正月,清宁 宫后三小宫灾,澄复以为言。会朝臣亦多谏者,事迄 获止。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崇所生, 尝遣中官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 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 公易议。”因出囊金𢌿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 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 辄慰留不允。二年四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 济而卒。先是论定策功,加澄太子太傅,荫锦衣世指 挥同知,力辞不受。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 衰。暨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 之。赠少傅,谥文简。
汪俊
按《明外史》本传:“俊字抑之,弋阳人。父凤,进士,贵州右 参政。俊举弘治六年会试第一,授庶吉士,进编修。正 德中,与修《孝宗实录》。以不附刘瑾、焦芳,调南京工部 员外郎。瑾、芳败,召复原官。累迁侍读学士,擢礼部右 侍郎。嘉靖元年,转吏部左侍郎。时议兴献王尊号,与 尚书乔宇、毛澄辈力争,澄引疾去,代者罗钦顺不至”, 乃以俊为礼部尚书。于时,献王已加帝号矣。主事桂萼复请称皇考,章下廷议。三年正月,俊集廷臣七十 有三人上议曰:“‘《祖训》兄终弟及,指同产言。今陛下为 武宗亲弟,自宜考孝宗明矣。孰谓与为人后而灭武 宗之统也。《仪礼传》曰:‘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汉宣 起民间,犹嗣孝昭;光武中兴,犹考孝”元魏明帝诏皇 后无子,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孰谓入继之主与为人 后者异也?宋范纯仁谓英宗亲受诏为子,与入继不 同。盖言恩义尤笃,尤当不顾私亲,非以生前为子者 乃为人后,身后入继者不为人后也。萼言:“孝宗既有 武宗为之子,安得复为立后?臣等谓陛下自后武宗 而上考孝宗,非为孝宗立后也。”又言:“武宗全神器授 陛下,何忍不继其统?臣等谓陛下既称武宗皇兄矣, 岂必改孝宗称伯,乃为继其统乎?”又言:“礼官执者不 过前宋濮议,臣等愚昧,实不出此。盖程颐之议曰:‘虽 当专意于正统,岂得尽绝于私恩?故所继主于大义, 所生存乎至情。至于名称,统绪所系,若其无别,斯乱 大伦,殆为今日发也。今欲推尊本生,立庙大内,不知 出何典籍。臣谨集诸章奏,惟进士张璁、主事霍韬、给 事中熊浃与萼议同,其他八十馀疏二百五十馀人, 皆如臣等议’。”议上,留中,而特旨召桂萼、张璁、席书于 南京。越旬有五日,乃下谕曰:“朕奉承宗庙,正统大义, 岂敢有违。苐本生至情,亦当兼尽,其再集议以闻。”俊 不得已,乃集群臣请加“皇”字,以全徽称。议上,复留中 十馀日。至三月朔,乃诏礼官加称兴献帝为本生皇 考恭穆献皇帝、兴国太后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择 日祭告郊庙,颁诏天下,而别谕建室奉先殿侧,恭祀 献皇。俊等复争曰:“陛下入奉大宗,不得祭小宗,亦犹 小宗之不得祭大宗也。昔兴献帝奉藩安陆,则不得 祭宪宗;今陛下入继大统,亦不得祭兴献帝,是皆以 礼抑情者也。”然兴献帝不得迎养寿安皇太后于藩 邸,陛下得迎兴国太后于大内,受天下之养,而尊祀 兴献帝以天子之礼乐,则人子之情获自尽矣。乃今 圣孝无穷,臣等敢不将顺,但于正统无嫌,乃为合礼。 献帝徽称上,仍宜冠以“兴”字。盖献帝初封兴国,识者 知为今日中兴之兆,其名大而且美,自于本生不失 尊崇,而于正统无所嫌贰。帝曰:“立庙原无著议,但欲 奉先殿侧别建一室,以伸追孝之情耳。迎养藩邸,祖 宗朝无此例,何容饰以为词?其令陈。”�俊具疏引罪。 乃严旨切责,而趣立庙益急。俊等乃上议曰:“立庙大 内,有干正统。臣实愚昧,不敢奉诏。”帝不纳,而令集廷 臣大议。俊等复上议曰:“明旨必欲建室奉先殿侧,岂 非以奉慈之建,先朝已有故事乎?谨按:奉慈别殿,盖 因孝宗皇帝为孝穆皇太后祔葬初毕,神主无荐享 之所而设也。当时议者皆据周制特祀姜嫄而言。至 为本生父立庙大内,则从古未闻。惟汉哀帝为定陶 恭王立庙京师,师丹以为不可,哀帝不听,卒遗后世 之讥。陛下尊崇本生,其礼已极,若曰礼不得立庙而 可以建室,礼不得主祭而可以追孝,则是陛下有可 以为尧舜之资,而臣等乃导以衰世之事,罪将奚逃? 请于安陆特建献帝百世不迁之庙。俟他日袭封兴 王,子孙世世献飨。陛下岁时遣官持节奉祀,亦足伸 陛下无穷至情矣。”帝终以与汉哀诸君不同,命遵前 旨再议。俊遂抗疏乞休,再请益力。帝怒,责以肆慢,允 其去。召席书未至,令吴一鹏署事。《明伦大典》成,落俊 职,卒于家。隆庆初,赠少保,谥文庄。俊行谊修洁,立朝 光明端介,学宗洛、闽。与王守仁交好,而不同其说。学 者称“石潭先生。”
吴一鹏
按《明外史》本传:“一鹏字南夫,长洲人。弘治六年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户部尚书周经以谗去,上疏乞留 之。正德初,进侍讲,充经筵讲官。刘瑾出诸翰林为部 曹,一鹏得南京刑部员外郎,迁礼部郎中。瑾诛,复为 侍讲,进侍讲学士,历国子祭酒、太常卿,并在南京。母 丧除,起故官。世宗践阼,召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数” 与尚书毛澄、汪俊力争《大礼》。俊去国,一鹏署部事,而 帝趣建献帝庙甚亟。一鹏集廷臣上议曰:“前世入继 之君,间有为本生立庙园陵及京师者,苐岁时遣官 致祀,寻亦奏罢。然犹见非当时,取讥后代。若立庙大 内而亲享之,从古以来未有也。臣等宁得罪陛下,不 欲陛下失礼于天下后世。今张璁、桂萼之言曰:‘继统 公,立后私’。又曰:‘统为重,嗣为轻’。窃惟正统所传之谓 宗,故立宗所以继统,立嗣所以承宗。宗之与统,初无 轻重。况当我朝传子之世,而欲仿尧舜传贤之例,拟 非其伦。”又谓“孝不在皇不皇,惟在考不考”,遂欲改称 孝宗为皇伯考。臣等历稽前古,未有神主称皇伯考 者,惟天子称诸王曰“伯叔父则有之,非可加于宗庙 也。前此称本生皇考,实裁自圣心。乃谓臣等留一‘皇’ 字以觇陛下,又谓‘百‘皇’字不足当父子之名,何肆言 无忌至此!乞速罢建室之议,立庙安陆’。”下璁、萼等法 司按治。帝报曰:“朕起亲藩,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 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軰欺朕冲岁,党同执违,败父子之情,伤君臣之义,往且勿 问。其奉先殿西室亟修葺,尽朕岁时追远之情。”时嘉 靖三年四月也。顷之,极陈四方灾异,言:“自去年六月 迄今二月,其间天鸣者三,地震者三十八,秋冬雷电 雨雹十八,暴风、白气、地裂、山崩、产妖各一,民饥相食 二,非常之变,倍于往时。愿陛下率先群工,救疾苦,罢 营缮,信大臣,纳忠言,用回天意。”帝优诏报之。逾月,手 敕名奉先殿西室为观德殿,遂命一鹏偕中官赖义、 京山侯崔元迎献帝神主于安陆。一鹏等复上言:“历 考前史,并无自寝园迎主入大内者。此天下后世观 瞻所系,非细故也。且安陆为恭穆启封之疆,神灵所 恋。又陛下龙兴之地,王气所钟,故我太祖重中都,太 宗重留都,皆以王业所基,永修世祀。伏乞陛下俯纳 群言,改题神主,奉安故宫,为百世不迁之庙。其观德 殿中别设神位香几,以慰孝思。则本生之情既隆,正 统之义亦尽。”奏入,不纳。一鹏乃行,虑使者为道途患, 疏请禁约。帝善其言而戒饬之。比还朝,则廷臣已伏 阙哭争,朝事大变,而给事中陈洸诪张尤甚。一鹏抗 疏曰:“大礼之议断自圣心,正统本生,昭然不紊。而洸 妄谓陛下诞生于孝宗没后三年,嗣位于武宗没后 二月,无从授受,其说尤为不经。谨按《春秋》以受命为 正始,故鲁隐公上无所承,内无所受,则不书即位。今 陛下承武宗之遗诏,奉昭圣之懿旨,正合《春秋》之义。 而洸谓孰从授受,是以陛下为不得正始也。洸本小 人,不痛加惩艾,无以杜效尤之渐。”不听。其年九月以 本官入内阁,专典诰敕,兼掌詹事府事。《武宗实录》成, 进尚书,领职如故。寻以省墓归,还朝仍典诰敕。未几, 出理部事。典内阁诰敕者,皆需次柄政。而张璁、桂萼 新用事,素衔一鹏异己,乃用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太 子少保。居二年,南京官劾诸大臣王琼等不职,一鹏 与焉。遂乞致仕,给廪如故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 子子孝,湖广参政。
霍韬
按《明外史》本传:“韬字渭先,南海人。举正德九年会试 第一。谒归成婚。读书西樵山,经史淹洽。世宗践阼,除 职方主事。杨廷和方柄政,韬上言:‘阁臣职参机务,今 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辅臣失参赞之权,近习起干 政之渐。自今章奏请召大臣面决施行。讲官、台谏班 列左右,众议而公驳之。宰相得取善之名,内臣免招 权之谤’。”因言“锦衣不当典刑狱,东厂不当预朝议;抚 按兵备官不当以军功授秩;荫兴府护卫军不当尽 取入京,概授官职;御史谢源、伍希儒赴难有功,不当 罢黜;平逆藩功,自安庆、南昌外,不当滥叙。”帝嘉纳之。 及《大礼》议起,礼部尚书毛澄力持《考孝宗》。韬测知帝 意,私为《大礼议》驳之。澄贻书相质难。韬三上书极辨 其非,已知澄意不可回。其年十月,上疏曰:“‘按廷议,谓 陛下宜以孝宗为父,兴献王为叔,别择崇仁王子为 献王后。考之古礼则不合,质之圣贤之道则不通,揆 之今日之事体则不顺。考《仪礼丧服章》云:‘斩衰为所 后者’。又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是于所后者’。盖无 称为父母之说,而于”本生父母又无改称伯叔父母 之云也。汉儒不明其义,谬为邪说,曰“为人后者为之 子。”果如其言,则汉宣帝当为昭帝后矣。然昭帝从祖 也,宣帝从孙也,孙将谓祖为父,可乎?唐宣宗当为武 宗后矣,然武宗侄也,宣宗叔也,叔反谓侄为父可乎? 吴诸樊兄弟四人,以国相授受,盖迭相为后矣,是兄 弟自具高曾祖考也,而可乎?故曰考之古礼则不合 也。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所得私也。宋人之告 其君曰:“仁宗于宗室中特简圣明,授以大业,陛下所 以负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孙万世相承,皆先帝之德。” 盖谓仁宗以天下授英宗,宜舍本生父母而以仁宗 为父母也。臣以圣贤之道观之,《孟子》言:舜为天子,瞽 瞍杀人,皋陶执之,舜则窃负而逃,是父母重而天下 轻也。若宋儒之说,则天下重而父母轻矣。故曰:“求之 圣贤之道则不通也。”武宗嗣孝宗,历十有六年,孝宗 非无嗣也,今强欲陛下重为孝宗之嗣,何为者哉?夫 陛下为孝宗子矣,谁为武宗子乎?孝宗有两嗣子矣, 武宗独无嗣子,可乎?臣子于君父一也,既不忍孝宗 之无嗣,独忍武宗之无嗣乎?若曰武宗以兄,固得享 弟之祀,则孝宗以伯,独不得享侄之祀乎?既可越武 宗直继孝宗矣,独不可并越孝宗直继宪宗乎?武宗 无嗣,无可如何矣,孝宗有嗣,复强继其嗣,而绝兴献 之嗣,是于孝宗无所益,而于兴献不大有损乎?故曰 “揆之今日”之事体则不顺也。然臣下之为此议也,其 故有三:曰前代故事之拘也,曰不忘孝宗之德也,曰 避迎合之嫌也。今陛下既考孝宗矣,尊兴献王以帝 号矣,则将如斯而已乎?臣窃谓帝王之相继也,继其 统而已矣,固不屑屑于父子之称也。惟继其统,则不 惟孝宗之统不绝,即武宗之统亦不绝矣。然则“如之 何而可乎?惟陛下于兴献王得正父子之称,以不绝 天性之恩。于国母之迎,得正天子之母之礼。复于昭圣太后、武宗皇后处之有其道,事之尽其诚,则于尊 尊亲亲,两不悖矣。”帝得疏,喜甚。迫群议不遽行,而朝 士咸指目韬为邪说。韬意不自得,寻谢病归。嘉靖三 年,帝议尊崇所生,益急。两诏召韬,韬辞疾不赴,驰疏 言:“今日大礼之议,两端而已:曰崇正统之大议也;曰 正,天伦之大经也。徒尊正统,其弊至于利天下而弃 父母;徒重天伦,其弊至于小加大而卑逾尊。故臣谓 陛下宜称孝宗曰皇伯,考献帝曰皇考,此天伦之当 辨者也。尊崇之议则姑在所缓,此大统之当崇者也。” 乃廷议欲陛下“上考孝宗,又兼考献帝,此汉人两统 之失也。本原既差,则愈议愈失。臣之愚虑,则愿陛下 预防未然之失,毋重将来之悔而已。始陛下尊昭圣 皇太后为母,虽于礼未合,然宫闱之内亦既相安。今 一旦改称,大非人情所堪。愿陛下以臣等建议之情, 上启皇太后,必中心豫悦,无疑贰之隙。万一未喻,亦 得归罪臣等,加赐诛斥,然后委曲申请,务得其欢心。 陛下朝夕所以承迎其意,慰释其忧者,亦无所不用 其极。庶名分正而嫌隙消,天下万世无所非议。”此臣 愚虑者一也。昭圣之嫡嗣,武宗一人而已。武宗无嗣, 庄肃皇后之属望已矣。臣谓陛下之事昭圣,礼秩虽 极尊崇,然其势日轻。陛下之事圣母,尊称,虽或未至, 然其势日重。故今日廷臣惓惓以“尊大统、母昭圣”为 请者,盖预防陛下将来之失,而追报孝宗之职分也。 臣尝伏读《明诏》,《正统》大义,不敢有违。知陛下尊昭圣, 敬庄肃,此心可上质天地,下信士庶矣。但恐左右之 人不达圣意,妄生疑间,或以弥文小节,遂构两宫之 隙。此不可不早虑而预防之也。愿陛下以臣等建议 之情,上启圣母曰:“昭圣皇太后,实大统嫡宗,至尊无 对。伏愿圣母时自谦抑,示尊敬至意。庄肃皇后母仪 天下,十六年,圣母接见之仪,不可轻忽。凡正旦贺寿, 圣母每致谦让,不敢受纳之意。俾宫闱大权,一归昭 圣,而圣母若无与焉,则天下万世称诵懿德,与天无 极。万一圣母意犹未喻,亦得归罪臣等,加赐诛斥。然 后委曲申请,务得允从,庶宗统正而嫌隙消,天下万 世无所非议。此臣愚虑者二也。”帝深嘉其忠义,趣令 趋朝。明年擢少詹事兼侍讲学士。韬固辞,且请令六 部长贰、翰林、给事御史俱外转,而他官有文学及举 贡入仕,皆得擢翰林。帝不允辞,趣令赴职。下其奏于 所司,悉格不用。六年还朝,命直经筵日讲。韬自以南 音,力辞。日讲请撰《古今政要》及《诗》《书》直讲以进。帝褒 许之。其年九月迁詹事兼翰林学士,韬复固辞,言:“自 杨荣、杨士奇、杨溥以及李东阳、杨廷和颛权植党,笼 翰林为属官,中书为门吏。故翰林迁擢,不由吏部,而 中书至有进秩尚书者。臣尝建议,谓翰林去留,尽属 吏部,庶不阴倚内阁为腹心,内阁亦不阴结翰林为 羽翼。且欲京官补外,以均劳逸。议未即行,躬自蹈之, 而又躐居学士徐缙上,何愧如之。”帝优诏不允。明年 四月进礼部右侍郎,韬力辞,且举康海、王九思、李梦 阳、魏校、颜木、王廷陈、何瑭自代。帝不允。再辞,乃允之。 六月,大礼成,超拜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韬因言翰 林院修书迁官日讲荫子及巡抚子弟荫武职之非, 而以为己不能力挽,不可随众趋,且称给事中陈洸 冤荐监生陈云章才可用。帝优诏褒答,不允辞。韬复 奏曰:“今异议者谓陛下特欲尊崇皇考,遂以官爵饵 其臣。臣等二三臣苟图官爵,遂阿顺陛下之意。臣尝 自慨,若得礼定,决不受官,俾天下万世知议礼者非 利官也。苟疑议礼者为利官,则所议虽是,彼犹以为 非,何以塞天下口?”因固辞不拜。帝犹不允,三辞,乃允 之。韬先后荐王守仁、王琼诸人,帝皆纳用。尝因灾异 陈时弊十馀事,多议行之。张璁、桂萼之罢政也,韬谓 言官陆粲等受杨一清指使,两疏力攻一清,夺其职, 而璁、萼召还。帝从夏言议,将分祀天地,建二郊。韬极 言其非,因诋言变乱成法。帝不悦,责韬罔上自恣。言 亦疏辨,力诋韬。韬素护前自遂,见帝怒,不敢辨,乃遗 言书痛诋之,复录其书送法司。言怒,疏陈其状。且言: “韬凭高肆虐,怙宠作威。身居詹事府,而阴握内阁、吏 部之权。内外文武咸畏其威。臣知有朝廷,不知有权 臣,为韬辈侧目久矣。”因劾韬无君七罪,并以其书进 呈。帝大怒,责韬谤讪君上,丑正怀邪,遂下都察院狱。 韬从狱中上书祈哀,璁亦再申救,帝皆不纳。南京御 史邓文宪言:“郊祀亲蚕之议,夏言未必是,霍韬未必 非。宜察韬心,容其戅。且天地分祀,是置父母异处;郊 外亲蚕是废,内外防闲。”帝怒,谪之边。方韬系狱逾月, 帝终念其议《礼》功,令输赎还职。韬寻以母丧归,广东 佥事龚大稔讦韬及方献夫居乡不法事,大稔反,被 逮削籍。十二年起历吏部左、右侍郎。时部事多主于 尚书,两侍郎率不预。韬争于尚书汪𬭎,侍郎始获参 部事。韬素刚愎,屡与𬭎争,𬭎等亦严惮之。既而𬭎罢。 帝久不置尚书,以韬掌部事。阁臣李时传旨用鸿胪 卿王道中为顺天府丞。韬言:“辅臣承天,语无可疑。然 臣等犹当奏请,用杜矫伪。”因守故事,列道中及应天府丞郭登庸二人名上。帝嘉其守法,乃用登庸,而改 道中大理少卿。久之,出韬为南京礼部尚书。顺天府 尹刘淑相坐所亲赃私,被鞫于东厂。疑礼部尚书夏 言姻通判费完陷之,讦言请属事。帝怒,下淑相诏狱。 淑相与韬善,言亦疑韬主之。讦韬扈跸谒陵,远游银 山寺,大不敬。韬自诉,因论言“请谥故少师费宏为文 宪,不叙。宏累被劾状,按律增减,紧关情节者斩。且宪 乃纯皇帝庙号,人臣安得用?”会南京给事中曾钧骑 马不避尚书刘龙、潘珍轿。龙与钧讦奏,韬劾钧,且请 禁小臣乘轿。给事中李充浊、曹迈等交章言近侍之 臣不当引避杂举,公会宴次,得与尚书同列以证。语 颇侵韬。韬疑言主充浊,奏讦充、浊为奸党,复摭言他 事。言益忿,奏韬大罪十馀事,且言:彭时、宋濂皆于正 德间谥文宪,不避庙号。韬陋,不知故事。帝方不直韬, 淑相复从狱中摭言他事。帝益怒,考讯之,辞服韬主 使,乃斥淑相为民,降韬俸一级,言“被韬劾时不敢议 乘轿事。”都御史王廷相乃会礼部侍郎黄宗明、张璧, 请禁饬小臣如韬奏,而南京诸给事、御史自如韬以 为言。帝复申饬,众情滋不悦。曹迈及同官尹相等遂 与韬忿,争相劾。韬迁南部,怨望,与乡人群饮郊坛,擅 取海子鱼饮啖松下。侍郎袁宗儒期丧不当进,表逼 使行,韬上疏自理。廷议期丧不必避,而韬不宜取鱼。 帝为停韬俸四月,相等亦停二月。韬既与言交恶,及 言柄用,韬每欲因事陷之。上言:“阁臣票拟,外人不知, 遂谓朝廷大政悉出其手。顷吏部选刘文光等为给 事中,寻忽”报罢,人皆曰:“阁臣抑之。”给事中李鹤鸣考 察谪官,寻复故。人皆曰:“贿得,宜谕吏部,毋受当事颐 指,使天下知威福出朝廷,而大臣有李林甫、秦桧者, 不得播弄于左右。其意为言发也。”于是鹤鸣上疏自 白,并摭韬居乡不法诸事。帝两置之。无何,韬劾南京 御史龚湜、郭本,湜等自辨,亦劾韬。帝并置不问。十八 年,𥳑补宫僚,命韬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协掌詹事 府事。疏辞,加秩,言:“臣非不知清秩可荣,但念民生不 宁,灾变屡见,由贪虐有司召致,而大臣阴党护也。大 臣受禄不让,晋秩不辞。或有狐鼠钻结,阴固宠权,呼 叱去来,若奴婢乞丐。彼岂无良心?谓职不崇则权不 大,无以笼四方赇赂。夫大臣纳有司馈遗,有司脧小 民脂膏。怨气召灾,实有所自。臣若不辞,何以遏贪风, 表百职?”其意亦为言发。既屡击言不胜,最后见郭勋 与言有隙,乃阴比勋,与共𬺈龁言。时中外讹言帝复 南幸,人情恟惧。韬因显颂勋,言:“六飞南狩时,臣下多 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 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帝既下诏安群情,乃诘韬曰: “朕昨南巡,卿不在行,受贿事得自何人,据实以奏。”韬 对,请问诸郭勋。帝责其支词,务令指实。韬窘,乃言:“扈 从诸臣无不受馈遗,折取夫隶直者,第问之夏言,令 自述。至各官取贿实迹,勋具悉始末,当不欺。如必欲 臣言,请假臣风宪职,循途按之,当备列以奏。”章下所 司。韬惧不当帝旨。寻赴京,列所遇进鲜船内臣贪横 状,帝亦不问。韬初累辞官示恬退,乃自请宪职,欲藉 以快恩怨。帝亦不甚直之。明年十月卒于官,年五十 有四。赠太子太保,谥文敏。韬学博才高,量褊隘,所至 与人竞。帝颇心厌之,故不大用。先后多所建白,亦颇 涉国家大计。且尝荐《大礼》大狱得罪诸臣,及废籍李 梦阳、康海等。在南都禁丧家宴饮,绝妇女入寺观,罪 娼户市良人女,毁淫词,建社学,散僧尼,表忠节。既去, 士民思之。始与璁、萼结。既而比郭勋举进士,出毛澄 门下,素执弟子礼,议礼不合,遂不复称为座主。及总 裁己丑会试,亦遂不以唐顺之等为门生。其议礼,时 诋司马光。后议薛瑄从祀,至追论光不可祀孔庙,其 不顾公论如此。子与瑕举进士,授慈谿知县。鄢懋卿 巡盐行部,与瑖不礼,为所劾罢。起知鄞县,终广西佥 事。
黄宗明
按《明外史》本传:“宗明,字诚甫,鄞人。正德九年进士。除 南京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尝从王守仁论学。宁王宸 濠反,上《江防三策》。武宗南征,抗疏谏,寻请告归。嘉靖 二年,起南京刑部郎中。张璁、桂萼争大礼,自南京召 入都,未上。三年四月,璁、萼、黄绾及宗明联疏奏曰:‘今 日尊崇之议,以陛下与为人后者,礼官附和之私也’。” 以陛下为入继大统者,臣等考经之论也。人之言曰: “两议相持,有大小众寡不敌之势。”臣等则曰:“惟理而 已。”天子至尊,谁与为敌者?大哉舜之为君,视天下悦 而归己,犹草芥也。惟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今 言者徇私植党,夺天子之父母而不顾,在陛下可一 日安其位而不之图乎?比圣谕令廷“臣集议,终日相 视,莫敢先发者,势有所压,理有所屈故也。臣等大惧 欺蔽,因循终不能赞成大孝。陛下何不亲御朝堂,进 百官而询之曰:‘朕以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侄, 兴献帝之子,遵太祖兄终弟及之文,奉武宗伦序当 立之诏,入承大统,非与为人后者等。前者未及详稽遽诏天下,尊孝宗皇帝为皇考,昭圣太后为圣母,而 兴献帝后别加本生之称,朕深用悔艾。今当明父子 大伦,继统大义,改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为皇伯母’”, 而去本生之称,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章圣皇太 后,此万世通礼。尔文武廷臣尚念父子之亲,君臣之 义,与朕共明大伦于天下如此,在朝百工,有不感泣 而奉诏者乎?更以此告于天下万姓,其有不感泣而 奉诏者乎?此即《周礼》‘询群臣、询万民’之意也。”奏入,帝 大悦,卒如其言。宗明亦遂蒙帝眷。明年出为吉安知 府,迁福建盐运使。六年召修《明伦大典》。以母忧归。服 阕,征拜光禄卿。十一年擢兵部右侍郎。其冬,编修杨 名以劾汪𬭎下诏狱,词连同官程文德,亦坐系。诏书 责主谋者益急。宗明抗疏救,且曰:“连坐非善政。今以 一人妄言,必究主使。廷臣孰不惧?况名搒掠已极,当 严冬或困毙,将为仁明累。”帝大怒,谓宗明即其主使。 并下诏狱,谪福建右参政。帝终念宗明议礼功,明年 召拜礼部右侍郎。辽东兵变,捶辱巡抚吕经。而帝务 姑息。纳镇守中官王纯等言,将逮经。宗明言:“前者辽 阳之变,生于有激。今重赋苛徭,悉已厘正。广宁复变, 又谁激之?法不宜复赦。请令新抚臣韩邦奇勒兵压 境,扬声讨罪,取其首恶,用振国威,不得专事姑息。”帝 不从。经卒被逮。宗明寻转左侍郎,卒于官。初,议礼诸 臣恃帝恩眷,驱驾气势,恣行胸臆。宗明虽由是骤显, 持论颇平,于诸人中独无畏恶之者。
孙陞
按《明外史》本传:“陞字志高,都御史燧季子也。嘉靖十 四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中允,迁国子祭酒。其教,先 器识,抑浮竞,为格二十二条,以励诸生。遇拨历,不以 权贵请属,有所左右。三十年,擢礼部右侍郎。时徐阶 为尚书,与陞相得,事多咨而后行,寻迁左。帝建元祐 宫于承天,命陞奉安先帝后,有司盛厨传以待,升悉” 麾去。襄、邓间方役民治河,而不给廪。升悯之,赋诗遗 有司,役者乃得食。还,改吏部。母忧归,哀毁若丧父。再 历吏、礼二部侍郎。时严嵩枋国,升其门生也,独无所 附丽。会南礼部缺尚书,当用翰林资深者,众皆不欲 行,升独请往以远之。卒,赠太子少保,谥文恪。升自少 嗜学,淹洽群书,修身慎行,择地而蹈。尝念父死,宁庶 人之难,终身不书,宁亦不为人作《寿父文》。善事母兄, 居官佩服雅素,口不言人过,一时称“笃行”者莫先焉。 四子:鑨、铤、錝、矿,仕皆通显。鑨、矿自有传。铤举进士,历 国子祭酒,迁南京礼部右侍郎,未上卒。錝举进士,由 御史至太仆卿。
欧阳德
按《明外史》本传:“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即之 贛州,从王守仁受学,早夜研穷,至忘寝食。守仁大器 之,自是不应会试者再。至嘉靖二年,赴试策问,阴诋 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亦举进士, 除知六安州。虑初政倥偬,未遑学问,守仁曰:‘吾学岂 在间暇时耶’?德惝然。既罢诸烦苛,定经费,省讼狱,汰” 冗役,兴水利,赈恤饥民。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人 心翕然。入为刑部员外。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 翰林,乃改德编修。明年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 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德行履素高,其诲人复 诚意恳笃,士以是日亲。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 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 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以讲学为事,门人益进。以 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母 忧归。三十一年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命丧毕之 官。其冬入朝,又命值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 文“二龙不相见”之说,益讳言建储,德上疏恳请。会有 诏二王出邸就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 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 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 “《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 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 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婚亦竟不同。日巳,裕王母康妃杜氏薨,议丧礼,德请 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中外称其达礼,而竟不从。秦 王为其中尉女请封,德曰:“祖训,郡王孙六叶以下,世 授奉国中尉,而女之封号则止于曾元,盖子女自有 差等也。今分封日繁,常俸不能给,岂得于《祖训》外溢 加恩礼?请断自五世以下,授宗女、宗婿之”号,给冠服 婚资,听其自便。崇阳王有罪赐死,制不得袭。又郡王 绝嗣者,与亲王异城则袭,否则使将军中尉一人以 其官奉祀。而崇阳子援他郡王例乞袭封。德曰:“事当 慎始。此制一破,诸府之乞封者且踵至,何以止之?请 禁诸藩毋妄陈乞。”宗室以罪降庶人者,例计口给食。 虽名庶人,其所入乃更多于中尉,故恒轻犯法。德为 裁定其数,减中尉三之一。弋阳、建安、乐安诸王争摄 宁府事,令宗人告讦不已。德曰:“宁国已除,更何事当 摄耶?”奏止之,帝悉报可。德遇事必侃侃持正,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独意气自如,处之悉当。或问德何 故能然,德曰:“吾惟求诸心耳。心知为是,虽害不顾;心 知其非,虽利不为。此吾所受于师,而自致其良知者 也。”闻者叹服。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 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 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 粹,其为学,务真知实践,不尚空虚,引掖后进,如恐不 及。与之接者,莫不自化。虽以严嵩之奸,无所容其忮 晚年见知于帝,将柄用之,而德遽卒,朝野莫不哀悼。 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瞿景淳
按《明外史》本传:“景淳,字师道,常熟人。八岁能属文。久 困诸生间,教授里中自给。嘉靖二十三年,举会试第 一,殿试第二,授编修。郑王厚烷以言事废,徙凤阳,景 淳奉敕封其子载堉为世子,摄国事。世子内惧,赆重 币,景淳却之。时恭顺侯吴继爵为正使,已受币,惭,景 淳亦谢不纳。既而语景淳曰:‘上遣使密诇状,微公,吾 几中法’。”满九载,迁侍读,请急归。江南久苦倭,总督胡 宗宪师未捷,景淳还京,谒大学士严嵩。嵩语之曰:“倭 旦夕且平,胡总督才足办,南中人短之,何也?”景淳正 色曰:“相公遥度之耳。景淳自南来,目睹倭患。胡君坐 拥十万师,南中人不得一安枕卧。相公不欲闻,谁为 言者?”嵩愕然谢之。历侍读学士,掌院事。改太常卿,领 南京祭酒事。就迁吏部右侍郎。隆庆元年召为礼部 左侍郎。用总校《永乐大典》劳,兼翰林学士,支二品俸, 侍经筵,修《嘉靖实录》。疾作,累疏乞骸骨归。逾年卒。赠 礼部尚书,谥文懿。为编修时,典制诰。锦衣陆炳先后 四妻,欲封最后者。景淳撰词不可。介严嵩为请,亦不 应。橐金以投,卒笑谢之。子汝稷、汝说。
尹台
按《明外史》本传:“台字崇基,永新人。嘉靖十四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以终养归。母丧哀毁,既襄事,犹啜 粥还朝守故官。二十九年,同考会试,发策有‘重臣’”“‘权 臣’语,世宗阅之感动,亟取《臣鉴录》《贤奸传》二书备省 览。严嵩疑其言刺己,然以同乡故,仍善遇之。久次当 迁司业,以让赵贞吉,寻进中允,典试南畿,复因发策” 剌边将,帝摘以示嵩。时嵩方与台议婚,为婉解于帝。 已而台竟不许婚。再迁南祭酒。将行,嵩举酒属台曰: “何以教我?”台曰:“杨继盛言诚狂,愿勿贻主上杀谏臣 名。”俄改北监。帝谕嵩择词臣二人直西苑,嵩称吏部 侍郎茅瓒及台。遂进台少詹兼侍读学士,掌院事。召 见,帝目属之。寻奉御札命代祀先圣,嵩使子世蕃贺 曰:“上有意用公,吏、礼二部惟所择。”台曰:“侍郎何官,可 以传奉进乎?”嵩恚而止。寻以撰《青词》弗称旨,世蕃因 腾蜚语,谓台尝私谒御史曹光,帝。遂传谕责数台,罢 其入直。及当迁詹事,为鄢懋卿所亲得之。懋卿故传 嵩语慰台,台曰:“都御史乃为相府传语耶?”台既积失 权要指,遂出为南吏部右侍郎。嵩败,就进礼部尚书。 故事,教坊司伎乐供奉礼部及台、省。台病其亵慢,罢 之。旋为御史王同道所劾,削籍归。穆宗即位,起故官。 先是,帝生长子于潜邸,生母康妃,服制未除。世宗不 怿,语嵩曰:“礼官得无言乎?”嵩以咨台,台曰:“《孝慈录》中 以禁服中生子为过,可举以对也。”嵩告如其言,世宗 意乃释。至是,帝数询及台,或讽台白前事,台曰:“向为 国体虑,岂计今日哉?”居亡何,致仕归。台向意理学,先 后与罗钦顺、邹守益、罗洪先、唐顺之、唐枢之质,无所 偏主。邹元标尝称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