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交谊典 第一百二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一卷
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一卷目录

     氏族总部汇考一

      上古伏羲氏一则 女皇氏一则 黄帝一则

      有虞氏舜一则

      周总一则

      汉高帝一则 成帝鸿嘉一则 孺子婴初始一则

      后汉献帝建安一则

      吴乌程侯建衡一则

      晋惠帝一则

      宋孝武帝大明一则

      南齐武帝永明一则

      梁武帝普通一则 元帝承圣一则

      北魏太祖天赐一则 太宗一则 世祖一则 高祖太和二则 世宗一则 肃宗孝

      昌一则 孝武帝永熙一则 文帝大统十则 废帝二则 恭帝三则

    氏族典第一卷

    氏族总部汇考一

    《上古》

    伏羲氏始正姓氏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不载按刘恕《外纪》:“上古男女 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 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陈殷曰:“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按《路史》:太昊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丽。 丽皮荐之,以严其礼,示合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

    女皇氏正姓氏以判万民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不载。按《路史》:“女皇氏正姓氏, 职昏,因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判,是曰神媒。”

    黄帝定氏族别其子为十二姓

    按《国语》:“秦伯召公子重耳于楚,纳女五人,怀嬴与焉。 公子欲辞。司空季子曰:‘同姓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 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 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 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 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 僖、姞《嬛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 姬姓。

    按:《史记黄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索隐曰:旧解破四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按:《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嬛、依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称青阳与苍林,盖《国语》文误,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阳当为元嚣,是帝喾祖,本与黄帝同姬姓。其《国语》上文,青阳,即是少昊金天氏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无烦破四为三。

    按《路史》:“黄帝有熊氏作玉律,以应候气,荐之宗庙,废 治忽,以知三军之消息,以正名百物,明民共财,而定 氏族。”

    《易是类谋》曰:圣人兴起,不知姓名,当吹律听,以别其姓。黄帝吹律定姓是也。律,六律也,故有五音姓之说。《堪舆经》有黄帝问天老五姓,而《援神契》亦谓圣王吹律有姓。《白虎通》云:圣王吹律定姓。《演孔图》云:孔子曰:“丘援律而吹,命阴得羽之宫。”而李房推律,亦谓五音生于本姓,遂自定为京。

    “氏定而系之姓”,庶姓别于上,而戚殚于下,婚姻不可 以通,所以崇伦类,远禽兽也。

    《礼大传》云:“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婚姻不通。” 周道然也。或云:六世亲属,竭财通婚姻。故杜佑云:“商以上亲,不隔同姓。” 妄也。

    子二十五别姓者十二。

    为姓十一

    祈酉滕箴任,苟釐结儇依。

    苟,《国语》《史记》皆作“旬” ,非。

    及二纪也。

    青阳夷彭

    馀循,姬姓。

    古书大概可质,然不容无缪。《国语》言“青阳与夷彭同为纪姓” ,是矣,而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 ,则非也。夫姬姓乃元嚣而非青阳,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十二人为十一姓,馀十三人皆姬姓也。今乃云惟二人同于黄帝者为姬姓,其得信邪?且昌意元嚣、苍林挥皆姬姓者,岂惟二人哉?

    《有虞氏》

    舜以禹治水功成乃锡土姓

    按《书经禹贡》:“锡土姓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谓有德之人生此地以

    此地名,赐之姓以显之。疏:《周语》称“帝嘉禹德,赐姓曰姒胙四岳,赐姓曰姜。”《左传》称周赐陈胡公之姓为妫,皆是因生赐姓之事也。臣蒙赐姓,其人少矣。此事是用贤大者,故举以为言也。大全林氏曰:“水土平,可以封建诸侯也。如契封于商,赐姓子;稷封于邰,赐姓姬。有土、有社,昔固有之,至是遍锡之也。”

    按《路史》:帝舜命伯禹,继平水土,既釐下土,方别居,方 别生分类,锡土姓而下亡违者。

    《周》“设小史,以奠系世。设瞽蒙,以诵《世系》。”

    按:《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志,谓记也,《春秋传》所谓《周志》,《国语》所谓《郑书》之属是也。“系世”,谓帝系、《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定之,瞽蒙讽诵之。“奠系世”者,谓定《帝系》《世本》。“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上,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天子谓之《帝系》,诸侯谓之《世本》。

    瞽蒙讽诵,诗世奠系。

    世奠系,谓帝系、诸侯卿大夫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系,述其德行。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以戒劝人君也。故《国语》曰:“教之世,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怵惧其动。”“帝系据王”,即《经》“系”也。“诸侯卿大夫谓之世本”,即《经》“世”也。

    高帝五年赐项伯娄敬等姓刘氏

    按《汉书高帝本纪》:“五年十二月,围羽垓下,羽与数百 骑走,灌婴追斩羽东城。汉王以鲁公葬羽于谷城,汉 王为发丧,哭临而去。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 氏。”

    师古曰:“皆羽之族,先有功于汉者。”

    夏,五月,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而都 雒阳,不便;不如入关,据秦之固。”上以问张良,良因劝 上。是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氏。

    按《项籍传》:“汉王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 诸项支属。

    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按《刘敬 传》,车驾西都关中,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 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奉春君。

    成帝鸿嘉 年赐侍者李平姓卫氏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按《班倢伃传》:自鸿嘉后,上 稍隆于内宠,倢伃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倢伃。上 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迺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倢伃 也。

    孺子婴初始十二年王莽赐严尤廉丹姓征氏巨毋霸姓巨母氏即新莽天凤六年

    按《汉书王莽传》:“天凤六年,匈奴右骨都侯须卜当,其 妻王昭君女也,尝内附,莽遣昭君兄子和亲侯王歙 诱呼当至塞下,胁将诣长安强立,以为须卜善。于后 安公始欲诱迎当,大司马严尤谏曰:‘当在匈奴右部, 兵不侵边,单于动静,辄语中国,此方面之大助也。于 今迎当置长安槁街,一平人耳,不如在匈奴有益’。”莽 不听。既得当,欲遣尤与廉丹击匈奴,皆赐姓征氏,号 二征将军。当诛单于,舆而立当代之。韩博上言:“有奇 士长丈,大十围,来至臣府,曰:‘欲奋击匈奴。自谓巨毋 霸,出于蓬莱东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濒,轺车不能载, 三马不能胜,即日以大车四马,建虎旗,载霸诣阙。霸 卧则枕鼓,以铁箸食,此皇天所以辅新室也。愿陛下 作大甲高车贲育之衣,遣大将一人与虎贲百人迎 之于道。京师门户不容者,开高大之以视百蛮,镇安 天下’。”博意欲以风莽,莽闻,恶之,留霸在所新丰,更其 姓曰巨母氏,谓因文母太后而霸王符也。征博下狱, 以非所宜言,弃市。按王莽字巨君臣母霸似戒莽之词谓巨不宜霸此博风莽意也改

    “巨母” ,则谓因母太后而霸。此《莽改姓》意也。

    后汉

    献帝建安二十 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按古天子赐姓操尚 为人臣故只云改纂人姓不言赐姓

    按:《三国志魏武帝本纪》,不载。按《曹真传》,“真字子丹, 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卲募徒众,为州郡所杀。 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

    《魏略》曰: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

    乌程侯建衡二年改孙秀姓为厉氏

    按《三国志吴孙皓传》不载。按《孙匡传》,“匡子泰,泰子 秀为前将军夏口督。秀公室至亲,握兵在外,皓意不 能平。建衡二年,皓遣何定将五千人至夏口猎。先是, 民间佥言秀当见图,而定远猎,秀遂惊,夜将妻子亲 兵数百人奔晋。”

    《江表传》曰:“皓大怒,追改秀姓曰厉。”

    ===晋===
    考证

    惠帝   年摰虞进族姓昭穆十卷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按《摰虞传》,“虞以汉末丧乱, 谱传多亡失,虽其子孙不能言其先祖。撰《族姓昭穆》 十卷,上疏进之,以为足以备物致用,广多闻之益。”

    孝武帝大明三年改刘诞姓为留氏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按《竟陵王诞传》,“诞有殊 勋,上性多猜,颇相疑惮。大明元年秋,出为都督南兖 南徐兖青冀幽六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诞既见猜, 亦潜为之备。三年,上将诛诞,诞勒兵自卫,队主沈引 之杀之,传首京邑。时年二十七。因葬广陵,贬姓留氏。”

    南齐

    武帝永明八年改萧子响姓为蛸氏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永明八年八月,子响伏诛。”改姓事不 载 按《鱼复侯子响传》:“子响赐死,有司请绝子响属 籍,削爵土,收付廷尉法狱治罪,赐姓为蛸氏。”

    武帝普通六年改萧综姓为悖氏寻复之

    按:《梁书武帝本纪》:“普通六年六月庚辰,豫章王综奔 于魏。”改姓事不载 按《豫章王传》:“豫章王综,字世谦,高祖 第二子也。其母吴淑媛,自齐东昏宫得幸于高祖,七 月而生综,宫中多疑之者。及淑媛宠衰怨望,遂陈疑 似之说,故综怀之,恒于别室祠齐氏七庙,又微服至 曲阿,拜齐明帝陵,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 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 臂血试之,并杀”一男。取其骨试之,皆有验。自此常怀 异志。会大举北伐,魏将元法僧以彭城降。高祖乃令 综都督众军,镇于彭城,与魏将安丰王元延明相持。 综乃与数骑夜奔于延明,改名缵,字德文,追为齐东 昏,服斩衰。于是有司奏削爵土,绝属籍,改其姓为“悖 氏。”俄有诏复之。

    元帝承圣二年改萧纪姓为饕餮氏

    按《梁书元帝本纪》:“承圣二年五月己丑,萧纪军至西 陵。秋七月辛未,纪众大溃,遇兵死。”改姓事不载 按《武陵 王传》:“武陵王纪,字世询,高祖第八子也。太清中,侯景 乱,纪乃僭号于蜀。太清五年夏四月,纪帅师东下。丁 丑,纪次于西陵,世祖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于峡口夹 岸筑二垒,镇江以断之。既而将军樊猛获纪,杀之于 峡口。有司奏请绝其属籍,世祖许之,赐姓饕餮氏。”

    北魏

    太祖天赐元年立大师小师以辨姓族

    按《魏书太祖本纪》,“天赐元年十有一月,上幸西宫,大 选朝臣,令各辨宗党,保举才行。”按《官氏志》,“天赐元 年十一月,以八国姓族难分,故国立大师小师,令辨 其宗党,品举人才。自八国以外,郡各自立师,职分如 八国,比今之宗正也。宗室立宗师,亦如州郡八国之 仪。”

    太宗   年赐赫连若豆根姓宿氏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宿石传》,“石,朔方人也,赫 连屈孑弟文陈之曾孙也。天兴二年,文陈父子归阙, 太祖嘉之,以宗女妻焉,赐奴婢数十口,拜为上将军。 祖若豆根,太宗时赐姓宿氏。”

    世祖   年赐秃发贺姓源氏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按《源贺传》,贺自署河西王 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 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 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 事分姓,今可为源氏。”

    高祖太和十九年诏定族姓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按《官氏志》:太和十九年诏 曰:“代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嗣,混然未分,故官 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比欲制定姓 族,事多未就,且宜甄擢,随时渐铨。其穆、陆、贺、刘、楼、于、 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 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自此以外, 应班士流者”,寻续《别敕》,“原出朔土,旧为部落大人,而 自皇始已来,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 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职 官三世尚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而中间不降官绪,亦 为姓。诸部落大人之后,而皇始己来,官不及前列,而 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 为族。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有令已上,外为 副将、子都、太守、品登侯已上者,亦为族。”凡此姓族之 支亲,与其身有缌麻服已内,微有一二世官者,虽不 全充美,例亦入姓族。五世已外,则各自计之,不蒙宗 人之荫也。虽缌麻而三世官不至姓班,有族官则入 族官,无族官则不入姓族之例也。凡此定姓族者,皆 具列由来,直拟姓族以呈闻,朕当决姓族之首末。其 此诸状,皆须问宗族,列疑明同,然后勾其旧籍,审其 官宦,有实则奏,不得轻信。其言虚长,侥伪不实者,诉 人皆加传旨。“问而诈不以实”之坐,选官依“职事答问不以实”之条,令司空公穆亮、领军将军元俨、中护军 广阳王嘉、尚书陆琇等详定北人姓,务令平均,随所 了者,三月一列簿帐,送门下以闻。于是升降区别矣。 自古天子立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 则以家与谥;官有世功,则有宦族,邑亦如之。姓则表 其所由生,氏则记族所由出”,其大略然也。至于或自 所居,或以国号,或用官爵,或用事物,虽缘时不同,俱 其义矣。魏氏本居朔壤,地远俗殊,赐姓命氏,其事不 一,亦如长勺、尾氏、终葵之属也。初,安帝统国诸部,有 九十九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 乃分其氏。自后兼并他国,各有本部,部中别族,为内 姓焉。年世稍久,互以改易,兴衰存灭,闲有之矣。今举 其可知者。

    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

    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

    次弟为丘敦氏,后改为丘氏。

    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

    《七族》之兴,自此始也。

    又命叔父之嗣曰“乙旃氏”,后改为叔孙氏。

    又命疏属曰“车焜氏”,后改为车氏。

    “凡与帝室为十姓,百世不通婚。”太和以前,国之丧葬 祠礼,非十族不得与也。高祖革之,各以职司从事。 神元皇帝时,馀部诸姓内入者,

    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

    《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

    贺赖氏,后改为贺氏。

    《独孤》氏,后改为“刘氏。”

    贺楼氏,后改为楼氏。

    勿忸于氏,后改为于氏。

    是连氏,后改为“连氏。”

    仆阑氏,后改为仆氏。

    若干氏,后改为“苟氏。”

    《拔列》氏,后改为梁氏。

    拨略氏,后改为略氏。

    若《口引》氏,后改为“寇氏。”

    叱罗氏,后改为罗氏。

    《普陋》茹氏,后改为“茹氏。”

    贺葛氏,后改为“葛氏。”

    是贲氏,后改为封氏。

    阿伏于氏,后改为阿氏。

    《可地延》氏,后改为延氏。

    阿鹿桓氏,后改为鹿氏。

    《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

    薄奚氏,后改为“薄氏。”

    乌丸氏,后改为桓氏。

    素和氏,后改为“和氏。”

    《吐谷浑氏》依旧《吐谷浑氏》。

    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

    《贺若氏》依旧《贺若氏》。

    谷浑氏,后改为浑氏。

    《匹娄》氏,后改为“娄氏。”

    俟力伐氏,后改为鲍氏。

    吐伏卢氏,后改为卢氏。

    牒云氏。后改为“云氏。”

    《是云》氏,后改为“是氏。”

    叱利氏,后改为利氏。

    副,吕氏,后改为副氏。

    那氏,依旧《那氏》。

    如罗氏,后改为“如氏。”

    乞扶氏,后改为“扶氏。”

    阿单氏,后改为“单氏。”

    俟几氏,后改为“几氏。”

    贺儿氏,后改为“儿氏。”

    吐奚氏,后改为“古氏。”

    出连氏,后改为毕氏。

    《庾氏》,依旧《庾氏》。

    贺拔氏,后改为何氏。

    叱吕氏,后改为吕氏。

    莫那娄氏,后改为“莫氏。”

    奚斗卢氏,后改为索卢氏。

    莫芦氏,后改为《芦氏》。

    出大汗氏,后改为“韩氏。”

    没路真氏,后改为“路氏。”

    扈地干氏,后改为扈氏。

    莫舆氏,后改为舆氏。

    纥干氏,后改为“干氏。”

    俟伏斤氏,后改为伏氏。

    《是楼氏》后改为高氏
    考证
    《尸突氏》后改为屈氏。

    沓卢氏,后改为沓氏。

    嗢石兰氏,后改为石氏。

    《解枇氏》,后改为《解氏》。

    奇斤氏,后改为“奇氏。”

    须卜氏,后改为“卜氏。”

    丘林氏,后改为林氏。

    大莫干氏,后改为郃氏。

    《参绵》氏,后改为《绵氏》。

    盖楼氏,后改为“盖氏。”

    素黎氏,后改为黎氏。

    渴单氏,后改为“单氏。”

    《壹斗眷》氏,后改为明氏。

    《叱门》氏,后改为门氏。

    宿六斤氏,后改为宿氏。

    《馝邗》氏,后改为邗氏。

    《土难》氏,后改为山氏。

    《屋引》氏,后改为房氏。

    树洛于氏,后改为树氏。

    “乙弗”氏,后改为“乙氏。”

    东方,宇文慕容氏,即宣帝时东部。此二部最为强盛, 别自有传。

    南方有“茂眷氏”,后改为茂氏。

    宥连氏,后改为“云氏。”

    次南有纥豆陵氏,后改为窦氏。

    侯莫陈氏,后改为陈氏。

    库狄氏,后改为“狄氏。”

    太洛稽氏,后改为稽氏。

    《柯拔》氏,后改为“柯氏。”

    西方尉迟氏,后改为尉氏。

    《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

    破多罗氏,后改为“潘氏。”

    叱干氏,后改为薛氏。

    俟奴氏,后改为俟氏。

    《辗迟》氏,后改为“展氏。”

    费连氏,后改为费氏。

    其连氏,后改为綦氏。

    《去斤》氏,后改为“艾氏。”

    渴侯氏,后改为“缑氏。”

    叱卢氏,后改为祝氏。

    和稽氏,后改为缓氏。

    《冤赖》氏,后改为“就氏。”

    《嗢盆》氏,后改为“温氏。”

    达勃氏,后改为“褒氏。”

    《独孤浑》氏,后改为杜氏。

    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而尉迟已下,不及贺兰 诸部氏。

    北方贺兰氏,后改为贺氏。

    郁都甄氏,后改为甄氏。

    纥奚氏,后改为嵇氏。

    越勒氏,后改为“越氏。”

    叱奴氏,后改为“狼氏。”

    《渴烛浑》氏,后改为《味氏》。

    库褥官氏,后改为库氏。

    鸟洛兰氏,后改为兰氏。

    《一》《郍蒌氏》,后改为蒌氏; 《羽弗氏》,后改为《羽氏》。

    凡此四方诸部,岁时朝贡。登国初,太祖散诸部落,始 同为“编民。”

    太和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诏改姓为元氏。

    按:《魏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续文献通考》:“魏道武诏,以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 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世宗   年遣尚书于忠等量定代人族姓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按《官氏志》,“世宗世,代人犹 以姓族辞讼,又使尚书于忠、尚书元匡、侍中穆诏尚 书元苌等量定之。”按《于忠传》,“忠为卫尉卿,河南邑 中正。诏忠与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 元苌等推定代方姓族。”

    肃宗孝昌三年诏改元鉴姓

    按《魏书肃宗本纪》不载。按《安乐王传》:“安乐王长乐 子诠,诠子鉴,袭。后除相州刺史、北讨大都督,讨葛荣。 仍兼尚书右仆射、北道行台尚书令,与都督裴衍共 救信都。鉴既庸才,诸弟粗暴,见天下多事,遂谋反,降 附葛荣。都督源子邕与裴衍合围鉴,斩首传洛,诏改 其元氏。庄帝初,许复本族。”

    按《通鉴纲目》:“孝昌三年秋七月,安乐王鉴以邺叛,降 葛荣。八月,大都督源子邕拔邺城,诛元鉴。”

    ====孝武帝永熙三年宇文泰改韩褒姓侯吕陵氏王德姓乌丸氏按古天子赐姓泰尚为人臣故不书赐姓但云改姓====按《魏书孝武帝本纪》《周书文帝本纪》俱不载。按《周 书韩褒传》:“褒深沈有远略,太祖为丞相,引褒为录事 参军,赐姓侯吕陵氏。大统初,迁行台左丞。”按《王德 传》,“德与寇洛等定议,翊载太祖加征西将军、金紫光 禄大夫、平凉郡守。及魏孝武西迁,以奉迎功,进封下 博县伯,邑五百户,行东雍州事。在州未几,百姓怀之, 赐姓”乌丸氏。大统元年。拜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按《通鉴纲目》。永熙三年。冬十月。以宇文泰为大丞相。

    文帝大统元年宇文泰改侯植姓侯伏侯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侯植传》:“植少倜傥,有大 节,容貌奇伟,武艺绝伦。正光中,起家奉朝请。寻以功 拜统军,迁清河郡守。后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等,每 有战功,除义州刺史。及齐神武逼洛阳,植从魏孝武 西迁。大统元年,授骠骑将军都督,赐姓侯伏侯氏。”按北

    史作侯伏氏

    “大统 年,宇文泰改苏椿姓贺兰氏,李和姓宇文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苏绰传》:“绰弟椿,性廉慎, 沈勇有决断。大统初,拜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 姓贺兰氏。”按《李和传》:“和少敢勇,有识度,状貌魁伟, 为州里所推。贺拔岳作镇关中,乃引和为帐内都督, 以破诸贼功,稍迁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寻除汉 阳郡守。”至大统初,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累 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侍中、骠 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夏州刺史,赐姓宇文氏。 大统四年,宇文泰改王盟,姓拓王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大统四年,赵青雀据长安子城,太 祖攻破之。”赐姓事不载 按《王盟传》:“盟字子仵,明德皇后 之兄也。魏文帝东征,以留后大都督行雍州事,节度 关中诸军。赵青雀之乱,盟与开府李虎辅魏太子出 顿渭北。事平,进爵长乐郡公,赐姓拓王氏。”按北史作拓拔氏 大统九年,宇文泰改陆通姓步六孤氏。刘亮姓侯莫 陈氏。李贤妻吴姓宇文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陆通传》,“通少敦敏好学, 有志节。文帝在夏州,引为帐内督。以迎孝武功,封都 昌县伯。大统元年,进爵为侯。从禽窦泰,复弘农、沙苑 之役,力战有功。又从解洛阳围。从平青雀,录前后功, 进爵为公。与于谨讨刘平伏,加大都督。从文帝援玉 璧,进仪同三司。九年,高仲密以地来附,通从若干惠 战”于芒山,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 赐姓步六孤氏,进爵绥德郡公。按《刘亮传》:亮本名 道德,大统元年,以复潼关功,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 三司,寻加侍中,迁大都督。亮以勇敢见知,为时名将, 兼屡陈谋策,多合机宜。太祖乃谓之曰:“卿文武兼资, 即孤之孔明也。”乃赐名亮,并赐姓侯莫陈氏。十年,出 为东雍州刺史。按《李贤传》,“高祖及齐王宪之在襁 褓也,以避忌不利居宫中,太祖令于贤家处之,六载 乃还宫。因赐贤妻吴姓宇文氏,养为侄女,赐与甚厚。”

    按高祖以大统九年生于同州故李贤妻赐姓附此

    大统十二年。宇文泰改侯植姓贺屯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侯植传》,“植从太祖破沙 苑,战河桥,进大都督,加左光禄大夫。凉州刺史。宇文 仲和据州作逆,植从开府独孤信讨擒之,拜车骑大 将军,仪同三司,封肥城县公,邑一千户,又赐姓贺屯。”

    按宇文仲和以大统十二年叛故载于此

    大统十三年,宇文泰改蔡祐姓“《大利稽》氏”,辛威姓“《普 毛》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蔡祐传》,“祐有膂力,便骑 射。太祖在原州,召为帐下亲信。太祖还夏州,以祐为 都督。及侯莫陈悦害贺拔岳,从讨破之。又从迎魏孝 武于潼关。大统初,从太祖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 有功。又从太祖战于河桥。九年,太祖与齐神武遇战 于邙山,祐所向无敌。十三年,赐姓大利稽氏,进爵怀 宁郡公。”按《辛威传》:威少慷慨,有志略。初从贺拔岳 征讨有功。及太祖统岳之众,见威奇之,引为帐内,寻 授羽林监,从迎魏孝武,因攻回洛城,功居最。大统元 年,拜宁远将军,累迁通直散骑常侍。从擒窦泰,复弘 农,战沙苑,并先锋陷敌,勇冠一时。从于谨破襄城。又 从独孤信入洛阳,经河桥阵。十三年,赐姓《普毛》氏,出 为《鄜州》刺史。

    大统  年。宇文泰改“有功诸将”姓。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梁台传》:“台少果敢,有志 操,贺拔岳引为心膂。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台与诸将 议翊戴太祖,从讨悦,破之。大统初,又与太仆石猛破 两山屠各,复与于谨破刘平伏。录前后勋,授颍州刺 史,赐姓贺兰氏。从援玉璧,战邙山,授帅都督。大统十 五年,拜南夏州刺史。”按《刘雄传》:“雄少机辩,慷慨有 大志。大统中,起家为太祖亲信,寻授统军、宣威将军、 给事中,除子城令,加都督、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兼中 书舍人,赐姓宇文氏。”按《田弘传》,“弘少慷慨,志立功 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略。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解 洛阳围,破河桥阵,弘功居多,累蒙殊赏,赐姓纥干氏寻授原州刺史。”按《赫连达传》,“达曾祖库多汗,因避 难改姓杜氏。达性刚鲠,有胆力。魏孝武入关,褒叙勋 义,以达首逆元帅,匡复秦陇,进爵魏昌县伯,邑五百 户。从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又增邑八百户,诏复姓 赫连氏。”按《阎庆传》,“庆以大统三年自宜阳归阙,邙 山之战,先登陷阵,拜抚军将军大都督,屡展勋劳,累 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州大中正,加侍中,赐姓大野 氏。”按《王杰传》,“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善骑射, 有膂力。复潼关,破沙苑,争河桥,战邙山,皆以勇敢闻。 亲待日隆,赏赐加于伦等。于是赐姓宇文氏,除岐州 刺史。”按《杨纂传》:“纂少习军旅,慷慨有志略,尢工骑 射,勇力兼人。年二十,从齐神武起兵于信都。大统初, 乃间行归款,从太祖解洛阳围。经河桥、邙山之战,纂 每先登,军中咸推其敢勇。累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 侍中,赐姓莫胡卢氏。俄授岐州刺史。孝闵帝践祚,进 爵宋熙郡公。”按《段永传》,“永幼有志操,大统初归款, 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并有战功。河桥之役,永力 战先登,授南汾州刺史,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 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 尔绵氏。魏废帝元年,授恒州刺史。”按《令狐整传》,“整 字延保,炖煌人也。本名延。幼聪敏沈深,有识量,学艺 骑射,并为河右所推。邓彦窃瓜州,整密应使者申”徽, 执彦送京师。张保构逆,整袭之,保遂奔吐谷浑。于是 征整赴阙,授寿昌郡守。太祖谓整曰:“卿勋同娄项义 等骨肉,立身敦雅,可以范人。”遂赐姓宇文氏,并赐名 整焉。宗人二百馀户,并立属籍。孝闵践祚,拜司宪中 大夫。按《李昶传》:昶神情清悟,应对明辩,太祖奏为 御史中尉。岁馀,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 姓宇文氏。六官建,拜内史下大夫。”按《唐瑾传》,“瑾性 温恭,有器量,博涉经史,雅好属文。身长八尺二寸,容 貌甚伟。年十七,周文闻其名,召拜尚书员外郎、相府 记室参军事,从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封姑臧县子。 累迁户部尚书,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 姓宇文氏。”时燕公于谨勋高望重,朝野所属,白文帝, 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庶子孙承其 馀论,有益义方。文帝叹异者久之,更赐瑾姓万纽于 氏。”按《薛善传》:善为汾阴令,干用强明,一郡称最。寻 征为行台郎中。时欲广置屯田,以供军费,乃除司农 少卿,领同州夏阳县二十屯监。又于夏阳诸山置铁 冶,复令善为冶监。迁大丞相府从事中郎。追论屯田 功,赐爵“龙门县子。”迁黄门侍郎,除河东郡守,进骠骑 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氏。

    按《隋书杨尚希传》:“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 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 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 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 子博士。”按《张煚传》:“煚父羡,少好学,多所通涉,仕魏 为荡难将军,从武帝入关,累迁银青光禄大夫,周太 祖”引为从事中郎,赐姓叱罗氏。按诸人赐姓皆大统间事而年月无确考

    姑附于此

    “大统十五年,宇文泰改耿豪姓和稽氏,崔谦:崔訦姓 宇文氏,赵贵姓乙弗氏。”是年又诏代人复其旧姓。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耿豪传》,“豪少粗犷,有武 艺,好以气凌人。贺拔岳西征,引为帐内。岳被害,归太 祖,以武勇见知,豪亦自谓所事得主。从讨侯莫陈悦, 及迎魏孝武,从擒宝泰,复弘农。沙苑之战,豪杀伤甚 多,血染甲裳尽赤。九年,从太祖战于邙山,豪大呼独 入,太祖嘉之。十三年,论前后战功,进授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十五年,赐姓和稽氏。”按《崔谦传》:“谦深沈 有识量。大统三年,从太祖擒窦泰,战沙苑,并有功。四 年,从太祖解洛阳围,仍经河桥战。十五年,破柳仲礼 于随郡,讨平李迁哲于魏兴,并有功。进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赐姓宇文氏。谦弟訦,少鲠 直有节概,膂力过人。尢工骑射,从太祖复弘农,战沙 苑,皆有功,累封安固县侯,赐姓宇文氏。”按《赵贵传》, “贵拜大将军,东魏将高岳、慕容绍宗等围王思政于 颍川,贵率军援之。思政没,贵乃班师。寻拜柱国将军, 赐姓乙弗氏。”按王思政以大统十五年败故赵贵赐姓附此 按《通鉴纲目》:“大统十五年五月,诏代人复其旧姓。 大统十六年,宇文泰改郑孝穆薛端姓宇文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郑孝穆传》,“孝穆幼而谨 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猎经史。大统十六年,太 祖总戎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大将军达奚武率 众经略汉中,以孝穆为梁州刺史,以疾不之郡,拜中 书令,赐姓”宇文氏。按《薛端传》:端性强直,每有奏请, 不避权贵。大统十六年,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 元帅,妙简首僚,数日不定。太祖谓弼曰:“为公思得一 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奇才也。”乃遣之。加授车骑 大将军、仪同三司,转尚书左丞,进授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

    《大统》十七年。宇文泰改《崔猷》姓宇文氏,《赵肃》姓乙弗 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崔猷传》,“猷博陵安平人, 性鲠正,有军国筹略。大统十六年,大军东征,太祖命 随军与之筹议。十七年,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本州大中正,赐姓宇文氏。”按《赵肃传》:“肃早 有操行,知名于时。大统十六年,除廷尉卿,加征东将 军。十七年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赐 姓乙弗氏。”

    废帝元年宇文泰改李弼姓徒何氏李彦姓宇文氏杨忠姓普六茹氏李虎姓大野氏废帝不改元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李弼传》,“弼字景和,辽东 襄平人也。魏废帝元年,赐姓徒何氏。”按《李彦传》,“彦 少有节操,好学慕古,为乡闾之所敬惮。魏废帝初,拜 尚书右丞,转左丞,迁给事黄门侍郎,仍左丞。寻进车 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氏。”

    按《隋书高祖本纪》,“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 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按《唐书高祖本纪》,“高祖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 世祖皓,是为凉武昭王。皓生歆,歆生重耳,重耳生熙, 熙生天赐,天赐生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 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昏为柱国,号八柱国 家。”按杨忠李虎赐姓之年月无考因与李弼皆为柱国其赐姓或出一时故附载于李弼之后 废帝二年,宇文泰改申徽、柳敏、张轨等姓宇文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申徽传》:“文帝临夏州,以 徽为记室参军,兼府主簿。文帝察徽沈密有度量,每 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以迎孝武功,封博平县 子,本州大中正。大统初,进爵为侯。十六年,征兼尚书 右仆射。废帝二年,进爵为公正右仆射,赐姓宇文氏。”

    按《柳敏传》:“敏为礼部郎中,尉迟迥伐蜀,以敏为行。”

    “军司马,军中筹略,并以委之。益州平,进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迁尚书,赐姓宇文氏。”按《张 轨传》,轨少好学,志识开朗。魏废帝元年,进车骑大将 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二年赐姓宇文氏,行南秦州 事。

    恭帝元年宇文泰复魏姓为拓拔氏有功诸将皆与以魏初大姓恭帝不改元

    按《周书文帝本纪》,“魏恭帝元年,魏氏之初,统国三十 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绝灭。至是以诸将功高者为三 十六国后,次功者为九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 其姓。”按《王雄传》,“雄字胡布头,太原人也。魏恭帝元 年,赐姓可频氏。”按《王勇传》:“勇少雄健,有胆决,便弓 马,膂力过人,太祖引为帐内直荡都督,加后将军,大 中大夫。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气盖众军,所当必 破。太祖叹其勇敢,赏赐特隆。从讨赵青雀,平之,论功 居最。邙山之战,勇率敢死之士三百人,并执短兵,大 呼直进,出入冲击,杀伤甚多,敌人无敢当者。魏恭帝 元年,从柱国赵贵征茹茹,破之。勇追击,获杂畜数千 头。进爵新阳郡公,仍赐姓厍汗氏。”按《韦孝宽传》,“叔 裕,字孝宽,少以字行,世为三辅著姓。恭帝元年,以大 将军与燕国公于谨伐江陵,平之,以功封穰县公,迁 拜尚书右仆射,赐姓宇文氏。二年,周文北巡,命孝宽 还镇。”《玉璧》:按《杨绍传》:“绍少慷慨,有志略,屡从征伐, 力战有功。从柱国、燕国公于谨围江陵,绍斗于枇杷 门,流矢中股,而力战不衰。事平”,赏奴婢一百口,进骠 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除衡州敕史,赐姓叱利氏。

    按《李穆传》:“穆少明敏,有度量。太祖入关,给使事左”

    右,深被亲遇。河桥之战,太祖所乘马中流矢,惊逸,太 祖坠于地,军中大扰,敌人追及之,左右皆奔散。穆以 马授太祖,遂得俱免。是曰“微穆,太祖已不济矣。”自是 恩盼更隆,特赐铁券,恕以十死。从解玉璧围,拜安定 国中尉,寻授同州刺史,入为太仆卿。征江陵功,封一 子长城县侯,邑千户。寻进位大将军,赐姓《㩉拔》氏。按江

    陵之役,在元年十月,故“杨绍、李穆” 赐姓,附载于此。

    按《通鉴纲目》:“魏主谋诛宇文泰,谋泄,泰废魏主,立其 弟齐王廓,复姓拓跋氏。”

    《恭帝》二年,宇文泰改裴文举姓贺兰氏韦瑱姓宇文 氏陈忻姓尉迟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裴文举传》,“文举少忠谨, 涉猎经史。大统十年,起家奉朝请,迁丞相府墨曹参 军,迁威烈将军、著作郎中、外府参军事。魏恭帝二年, 赐姓贺兰氏。”按《韦瑱传》,“瑱笃志好学,兼善骑射。大 统八年,太祖征拜鸿胪卿,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散骑常侍,魏恭帝二年,赐姓宇文氏。”按《陈忻传》,“忻 少骁勇,有气侠,姿貌魁岸,同类咸敬惮之。魏恭帝二 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其年授 宜阳邑大中正,赐姓尉迟氏。”

    恭帝三年《宇文泰》改《叱罗协》姓《宇文氏》《寇俊》姓。“《若口 引》氏。”

    按《周书文帝本纪》,不载。按《叱罗协传》,“协以功授开府,为大将军。魏恭帝三年,太祖征协入朝,论蜀中事, 乃赐姓宇文氏。”按《寇俊传》:“俊性宽雅,幼有识量,好 学强记。大统二年,东魏授俊洛州刺史,俊谋归阙。五 年,将家及亲属四百馀口入关,拜秘书监,加镇东将 军。十七年,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魏 恭帝”三年赐姓“若口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