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第00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四卷目录
氏族总部汇考四
王符潜夫论〈志氏姓〉
隋书〈经籍志〉
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
马端临文献通考〈谱牒〉
氏族典第四卷
氏族总部汇考四
《汉王符潜夫论》
《志氏姓》
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命历之去就, 省群后之德业,而赐姓命氏,因彰德功,传称氏之彻 官,百王公之子弟千世能听其官者,而物赐之姓,是 谓“百姓,姓有彻品。”〈缺〉于至,谓之千品。昔尧赐契姓姬, 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 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微末,因是以为 姓,则不能改也。故或传本姓,或氏号邑谥,或氏于爵, 或氏于志。若夫五帝、三王之世,所谓号也;文、武、昭、景、 成、宣、戴、桓,所谓谥也;齐、鲁、吴、楚、秦、晋、燕、赵,所谓国也; 王氏、侯氏,王孙、公孙,所谓爵也;“司马、司徒、中行、下军”, 所谓官也;“伯有、孟孙、子服、叔子”,所谓字也;“巫氏、匠氏、 陶氏”,所谓事也;“东门、西门、南宫、东郭、北郭”,所谓居也。 “三乌、五鹿、青牛、白马”,所谓志也。凡厥姓氏,皆出属而 不可胜纪也。
“卫侯灭邢,昭公娶同姓”,言皆同祖也。近古以来,则不 必然。古之赐姓,大谛可用,其馀则难。周室衰微,吴、楚 僭号,下历七国,咸各称王。故王氏、王孙氏、公孙氏及 谥氏官,国自有之,千八百国,谥官万数,故元不可同 也。故孙氏者,或王孙之班也,或诸孙之班也,故同祖 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亦有杂错变而相入,或从母 姓,或避怨仇。夫吹律定姓,唯圣能之。今民散久,鲜克 达音律。天主尊正其祖,故且略纪显者以待士合葺 损焉。〈此处原本恐有讹字〉
伏羲,姓风,其后封任、宿、须胊、颛臾四国,实司太皞与 有济之祀,且为东蒙主。鲁僖主母成风,盖须胊之女 也。季氏欲伐颛臾,而孔子讥之。炎帝苗胄,四岳伯夷, 为尧典礼,“折民维刑”,以封申。吕裔生尚,为文王师,克 殷而封之齐,或封许、向,或封于纪,或封于申城,在南 阳宛北序山之下。故《诗》云:“亹亹申伯”,王荐之事,于邑 于谢,南国为式。宛西三十里有吕望。许,在颍川,今许 县是也。姜戎居伊、洛之间,晋惠公徙置陆浑州。薄、甘、 戏、露帖及齐之国。氏高氏、襄隰氏、士氏、强氏、东郭氏、 雍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渊氏、子乾氏、公旗 氏、翰公氏、贺氏、卢氏,皆姜姓也。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班为十二姬,“酉祁己、滕、葴、任、荀、 僖、姞嬛依”是也。当春秋晋有祁奚,举子荐仇,以忠直 著,莒子,姓己氏。夏之兴,有任奚,为夏车正,以封于薛, 后迁于邾。其嗣仲虺,居薛,为汤左相,王季之妃。大任, 及谢、章、昌、采、祝、结、泉、卑、遇、狂大氏,皆任姓也。台氏女 为后稷元妃,繁育周先,姞氏封于燕。及郑文公有贱 妾燕姞,梦神与之兰,曰:“余为伯倏,余而祖也。”以是有 国香人服媚。及文公见姞,赐兰而御之。姞言其梦,且 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遂生 穆公。姞氏之别有阚尹、蔡光、鲁雍、断、密须氏。及汉河 东有郅都,汝南有郅君章,姓音与古姞同,而书其字 异,二人皆著名当世。
少皞氏之世衰,而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 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 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夫黎,颛顼氏裔子吴回也,为高 辛氏火正,淳耀天明地德,光四海也,故名祝融。后三 苗复九黎之德。尧继重黎之后,不忘旧者,羲伯复治 之,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别其分主,以历三代,而封于 程。其在周世,为宣王大司马,夸美王,谓尹氏,命程伯 休父。其后失守适晋,为司马迁,自谓其后“祝融之孙 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莘。”己姓之嗣飂叔安,其 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 归焉。乃学扰龙以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 朡川。朡夷、彭姓、豕韦,皆能驯龙者也。“豢龙逄以忠谏, 桀杀之。凡因祝融之子孙,己姓之班昆吾、籍扈、温、董, 秃姓朡夷豢龙,则夏灭之。祖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 灭之;姜姓会人,则灭之。妘姓之后,封于鄢,会路逼阳 鄢,取仲任为妻。贪冒爱吝,蔑贤简能,是用亡邦。”会在 河、伊之间,其君骄贪啬俭,灭爵损禄,群臣卑让,上下 不临,诗人忧之,故作《羔裘》,闵其痛悼也。《匪风》,冀君先 教也。会仲不悟,重氏伐之,上下不能相使,禁罚不行, 遂以见亡。潞子婴儿娶晋成公姊为夫人,酆舒为政 而虐之,晋伯宗怒,遂伐灭潞。荀罃武子伐灭逼阳,胄
姓,封于邾。邾,颜子之支,别为小邾,皆楚灭之。莘姓之裔熊严,成王封之于楚,是谓粥熊,又号粥子。生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𬘓。𬘓嗣为刑子,或封于夔,或封于 越,夔子不祀,祝融、粥熊。楚伐灭公族,有“楚季氏、列宗 氏、斗强氏、艮臣氏、耆氏、门氏、侯氏、季融氏、仲熊氏、子 季氏、阳氏、无钧氏、𫇭氏、善氏、阳氏、昭氏、景氏、严氏、婴 齐氏、来氏、来纤氏、即氏、申氏。”訋氏、沈氏、贺氏、减氏、吉 白氏、伍氏、沈瀸氏、馀推氏、公建氏、子南氏、子庚氏、子 午氏、西氏、王孙田、公氏、舒坚氏、鲁阳氏、黑肱氏,皆𦬒 姓也。
楚季者,王子敖之曾孙也。“蚠冒主𫇭章”者,王子无钧 也。“令尹孙叔敖”者,𫇭章之子也。“左司马戌”者,庄王之 曾孙也。“叶公诸梁”者,戌之第三弟也。楚大夫申尤畏 者,又氏文氏。初,纣有苏氏,以妲己女而亡殷。周武王 时,有苏忿生,为司寇而封温,其后洛邑有苏秦。高阳 氏之世,有才子八人,苍舒、𬯎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 仲容、叔达,天下之人谓之“八凯。”后嗣有皋陶,事舜,舜 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女作士,其子伯翳,能议 百姓,以佐舜、禹,扰驯鸟兽。舜赐姓嬴。后有仲衍,《鸟体》 人,元为夏帝大戊御嗣。及费仲。生恶来、季胜。武王伐 纣,并杀恶来。季胜之后有造父,以善御事周穆王。穆 王游西海,忘归,于是徐偃作乱。造父御一日千里以 征之,王封造父于赵城,因以为氏。其后失守,至于赵。 夙仕晋卿大夫,十一世而为列侯,五世而为武灵王, 五世亡。赵恭叔氏、邯郸氏、訾辱氏、婴齐氏、楼季氏、卢 氏、原氏皆赵嬴姓也。恶来后有非子,以善畜周孝封 之于秦,《世地理》以为西陲大夫汧秦高是也。其后列 于诸侯,五世而称王,六世而始皇。生于邯郸,故曰“赵 政。”及梁、葛、江、黄、徐、莒、蓼、六英,皆皋陶之后也。锺离运 掩、菟裘、寻梁、脩鱼、白寘、飞廉、密如、东灌,梁时白巴公、 巴公、巴剡、复、蒲,皆嬴姓也。帝尧之后,为陶唐氏。后有 刘累,能畜龙,孔甲赐姓为御龙以更。豕韦之后,至周 为唐杜氏。周衰,有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 李以“正于朝。朝无间官,故氏为士。氏为司空,以正于 国。国无败绩,故氏司空。食采随,故氏随氏。士𫇭之孙 会,佐文襄于诸侯,无恶于卿,以辅成景,军无败政。”为 成率居,傅端刑法,法集训典,国无奸民。晋国之盗,逃 奔于秦,于是晋侯为请冕服于王,王命随、会为卿,是 以受范。卒谥武子。武子文成,晋、荆之盟,降兄弟之国, 使无闲隙,是以受郇、栎。由此帝尧之后,有陶唐氏、刘 氏、御龙氏、唐杜氏、隰氏、士氏、季氏、司空氏、赵氏、范氏、 郇氏、栎氏、嬴氏、冀氏、縠氏、蔷氏、扰氏、㩏氏傅氏、楚氏 令尹建尝问范武子之德于《文子》,文子对曰:“夫子之 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陈信不愧,其家 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归,以告康王曰:“神人无怨,宜 夫子之股肱五君以为诸侯主也。”故刘氏自唐以下, 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斯亦有修己 安人之功矣。武王克殷,而封尧之后于《祝》也。〈㩏《字典》不载。〉 帝舜姓虞,又为姚居妫。武王克殷,而封妫满于陈,是 为胡公。陈哀氏、舀氏、咸氏、庆氏、夏氏、宗氏、来氏、仪氏、 司徒氏、司城氏,皆妫姓也。厉公孺子完奔齐,桓公说 之,以为工正,其子孙大得民心,遂夺君而自立,是为 威王。五世而亡,齐人谓“陈田”矣。汉高祖徙诸田关中, 而有第一至第八氏,丞相田千秋、司直田仁及杜阳 田先。砀田先,皆陈后也。武帝赐千秋乘小车入殿,故 世谓之“车丞相。”及莽自谓本田安之后,以王家故更 氏云。莽之行诈,实以田常之风。敬仲之后又有皮氏、 占氏、沮氏、与氏、献氏、子氏、鞅氏、梧氏、坊氏、高氏、芒氏、 禽氏。
帝乙元子、微子开,纣之庶兄也,武王封之于宋,今之 睢阳是也。“宋孔氏、祝其氏、韩献氏,季老男氏臣。”�经 氏、“事父氏、皇甫氏、华氏、鱼氏,而董氏、艾岁氏、鸠夷氏 也。野氏、越椒氏、完氏、怀氏、不弟氏、冀氏、牛氏、月城氏、 罔氏、近氏、止氏、朝氏、教氏。”右归氏三㐾氏、“王夫氏、宜 氏、征氏、郑氏、目夷氏、鳞氏、臧氏、虺氏、沙氏、黑氏、围龟 氏、既氏、据氏、砖氏、己氏、成氏、边氏、戎氏、买氏、尾氏、桓 氏、戴氏、向氏、司马氏,皆子姓也。”闵公子弗父何生宋 父,宋父生世子,世子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孔 父嘉生子木金父,木金父降为士,或曰灭于宋。金父 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为华氏所逼,出奔鲁,为防 犬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叔梁纥,为鄹大夫, 故曰鄹叔。纥生孔子,周灵王之太子晋。幼有成德,聪 明博达,温恭敦敏。谷、雒水斗,将毁王宫,欲壅之。太子 晋谏,以为不顺天心,不若修政。晋平公使叔誉聘于 周,见太子,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归告平公 曰:“太子晋行年十取,而誉,弗能与言,君请事之。”平公 遣师旷见太子晋,太子晋与言,师旷服德,深相结也。 乃问旷曰:“吾闻太师能知人年之长短。”师旷对曰:“女 色赤白,女声清汗火色不寿。”晋曰:“然。吾后三年将上 宾于帝,女慎无言,殃将及女。”其后三年而太子死。孔 子闻之曰:“惜夫杀吾君也。”世人以其豫示去期,故传 称王子乔,仙仙之后。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田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鲁之公族,有 蟜氏、后氏、众氏、臧氏、施氏、孟氏、仲孙氏、服氏、公山氏、 南宫氏、叔孙氏、叔伸氏、子我氏、子士氏、季氏、公锄氏、 公巫氏、公之氏、子干氏、华氏、子言氏、子𩧺氏、子雅氏、 子阳氏、东门氏、公折氏、公石氏、叔氏、子家氏、“荣氏、展 氏、乙氏,皆鲁姬姓也。卫之公族石氏、世叔氏、孙氏、甯 氏、子齐氏、司徒氏、公文氏、折龟氏、公叔氏、公南氏、公 上氏、公孟氏”,将者,亦尝在权宠,为贵臣,及留侯张良, 韩公族,姬姓也。秦始皇灭韩,良弟死不葬。良散家赀 千万,为韩报仇,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椎副车。秦索 贼急,良乃变姓为张,匿于下邳,遇神仙黄石公,遗之 《兵法》。及沛公之起也,良往属焉。沛公使与韩信略定 韩地,立横阳君城为韩王,而拜良为韩信。都者,司徒 也。俗前音不正曰信都,或曰司徒,或胜屠,然其本共 一司徒耳。后作传者不知信都何因,强妄生意,以为 此乃代王为信都也。凡桓叔之后有韩氏、言氏、婴氏、 祸馀氏、公族氏、张氏,此皆韩后姬姓也。昔周宣王亦 有韩侯,其国也近燕,故《诗》云:“普彼韩城,燕师所完。”其 后韩西亦姓韩,为卫满所伐,迁居海中。毕公高与周 同姓,封于毕,因为氏。周公之薨也,高继职焉。其后子 孙失守为庶世,及毕万佐晋。献公十六年,使赵夙御 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魏,封万,今之河北县是也。魏 颗又氏令狐,自万后九世为魏文侯,文侯孙罃为魏 惠王,五世而亡。毕阳之孙豫让事智伯,智伯国士待 之,豫让亦以见知之恩报智伯,天下纪其义。魏氏、令 狐氏、不雨氏、业大夫氏、伯夏氏、魏强氏、豫氏,皆毕氏, 本姬姓也。周厉王之子友封于郑,郑恭叔之后为公 文氏、轩氏、军氏、子强氏、强梁氏、卷氏、会氏、雅氏、孔氏、 赵阳田章氏、孤氏、王孙氏、史龟氏、危氏、羌宪氏、邃氏, 皆卫姬姓也。晋之公族郄氏又班为吕郄芮,又从邑 氏为冀。后有吕锜,号驹伯。郄仇食采于苦,号苦成叔。 郄至食采于温,号曰温季,各以为氏。郄氏之班有州 氏、祁氏。伯宗以直见杀,其子州黎奔楚,又以郄宛直 而和,故为子常所妒,受诛其子。噽奔吴为太宰,惩祖 祢之行仍正直遇祸也,乃为谄谀而亡吴。凡郄氏之 班,有冀氏、吕氏、苦成氏、温氏、伯氏。靖侯之孙栾宾,及 富氏、游氏、贾氏、狐氏、羊舌氏、季夙氏、籍氏,及襄公之 孙孙黡,皆晋姬姓也。晋穆侯生桓叔,桓叔生韩万,传 晋大夫,十世而为韩武侯,五世为韩惠王,五世而亡 国。襄王之孽孙信,俗人谓之韩信都。高祖以信为韩 王孙,以信为韩王,后徙王代,为匈奴所攻,自降之。汉 遣柴将军击之,斩信于参合,信妻子亡入匈奴中。至 景帝,信子颓当及孙赤来降。汉封颓当为弓高侯,赤 为襄城侯。及韩嫣,武帝时为侍中,贵幸无比。案道侯 韩说、前将军韩鲁,皆显于汉,子孙各随时帝,分阳陵、 茂陵、杜陵及汉阳、金城诸韩,皆其后也。信子孙馀留 匈奴,中驷氏、丰将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李 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及伯有氏、马 师氏、褚师氏,皆郑姬姓也。〈�㐾《字典》不载〉 “泰伯君吴,端垂衣裳,以洽《周礼》。仲雍嗣立,断发文身, 裸以为饰。武王克殷,分封其后于吴,令大赐北吴。季 札居延州来,故氏。延陵季子,阖闾之弟夫概王奔楚 堂谿,因以为氏。”此皆姬姓也。
郑大夫。有冯简子。后韩有冯亭,为上党守,嫁祸于赵, 以致长平之变。秦有将军冯劫,与李斯俱诛;有冯唐, 与文帝论将帅。后有冯奉世,上党人也,位至将军。女 为元帝昭仪,因家于京师。其孙衍,字敬通,笃学重义, 诸儒号之曰“德行雍雍。”冯敬通著书数十篇,孝章皇 帝爱重其文。晋大夫郇息,事献公,后世将中军,故氏 中行,食采于智。智果谏智伯而不见听,乃别族于太 史,为辅氏。晋大夫孙伯黡,实司典籍,故姓籍氏。辛有 二子,董之,故氏董氏。《诗颂》宣王始有张仲孝友。至春 秋时,宋有张白蔑实。唯晋张侯、张老,实为大家。张孟 谈,相赵襄子,以灭智伯,遂逃功赏,耕于肙山。后魏有 张仪、张丑,至汉,张姓滋多。常山王张耳,梁人。丞相张 苍,阳武人也。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张汤,增定律 令,以防奸恶,有利于民,又好荐贤达士,故受福祐。子 安世为车骑将军,封富平侯,敦仁俭约,矜遂权而好 阴德,是以子孙昌炽,世有贤裔,更封武始遭王莽乱, 享国不绝,家凡四于世,著《忠孝行义》。前有丞相张禹, 御史大夫张忠,后有太尉张酺,汝南人;太傅张禹,赵 国人。司邑闾里,无不有张者。河东解邑有张城,有西 张城,岂晋张之祖所出邪?优性舒唐,鸠舒龙,舒其止 龙。𨞋《深参会》,“六院筑高国。”〈此一行原本恐有讹〉 庆,姓樊尹骆, 嫚姓邓优 归,姓胡有何 藏,姓滑齐 掎,姓栖疏, 卸,姓著番汤 万姓饶。〈缺〉杀 隗,姓“赤狄。” 媨姓白狄, 此皆大吉之姓。齐有鲍叔,世为卿大夫。晋有鲍癸。汉 有鲍宣,累世忠直。汉名臣。汉郦上为使者,弟商为将 军。今高阳诸郦为著姓。昔仲山甫亦姓樊,谥穆仲,封
于南阳。南阳者,在今河内。后有樊伯,子曼,姓封于邓后因氏焉。南阳邓县。上蔡北有古邓城。新蔡北有古邓城。春秋时,楚文王灭邓。至汉有邓通、邓广。后汉新 野禹,以佐命元功,封高密侯。孙太后天性慈仁严明, 约敕诸家莫得权。东师清净,若无贵戚,勤思忧民,昼 夜不怠。是以遭羌兵叛,大水饥馈,而能复之,整平丰 穰。太后崩后,群奸相参,竞加谮润,破坏邓反,人今痛 之。鲁昭公母家姓归氏,汉有隗嚣季孟短,即大戎氏, 其先本出黄帝,及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陶氏、繁氏、 骑氏、饥氏、樊氏、荼氏,皆殷氏旧姓也。汉兴,相国萧何 封酂侯,本沛人,今长陵萧其后也。前将军萧望之,东 海杜陵萧其后也。御史大夫有繁延寿,南陵襄阳人 也;杜陵新丰繁其后也。周氏、邵氏、荣氏、毕氏、单氏、尹 氏、锱氏、富氏、巩氏、苌氏,此皆周室之世公卿家也。周、 召者,周公、邵公之庶子,食二公之采,以为王吏,故世 有周公、邵公之不绝也。尹者,本官名也,若宋有太师, 楚有令尹、左尹矣。尹吉甫相宣王,著大功绩。《诗》云:“尹 氏大师,维周之底也。”单穆公、襄公、颀公、靖公世有明 德次圣之才,故叔向美之,以后必繁。昌。苦城,城名也, 在盐池东北,后人书之,或为枯。齐人闻其音则书之 曰“车炖煌”,见其字呼之曰车城。其在汉阳者,不喜“枯” “苦”之字,则更书之曰古城氏。堂谿,谿,谷名也,在汝南 西平。禹字子启者,启开之字也。前人书堂谿误作“启”, 后人变之,则又作“开。”古漆雕开、公冶长,前人书雕从 《易》,泊作周,书治汉误作“蠹”,后人又传作“古”,或复分为 古氏、成氏、常氏、开氏、公氏、冶氏、梁氏、周氏,此数氏者, 皆本同末异。凡姓之离合变分,固多此类,可以一况, 难胜载也。《易》曰:“君子以类族辨物,多识前言往行,以 蓄其德,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故略《观世记》,采经书,依 国士及有明文,以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 之出,序此假意二篇,以贻后贤也。
《隋书》
《经籍志》
《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 《世本》二卷刘向撰。
《世本》四卷宋衷撰。
《汉氏帝王谱》三卷 梁有《宋谱》四卷,刘湛《百家谱》二卷, 亡。
《齐帝谱属》十卷。
《百家集谱》十卷王俭撰。梁有王逡之《续俭百家谱》四 卷,《南族谱》二卷,《百家谱拾遗》一卷,又有《齐、梁帝谱》四 卷,《梁帝谱》十三卷,亡。
《百家谱》三十卷王僧孺撰。
《百家谱集钞》十五卷王僧孺撰。
《百家谱》二十卷贾执撰。《百家谱》十五卷,浦昭撰。 《百家谱世统》十卷, “《百家谱钞》五卷。”
《姓氏英贤谱》一百卷贾执撰。案梁有《王司空新集诸 州谱》十一卷,又别有《诸姓谱》一百一十六卷,《益州谱》 四十卷,《关东关北谱》三十三卷,梁武帝《总责境内十 八州谱》六百九十卷,亡。
《后魏辩宗录》二卷元晖业撰。
《后魏皇帝宗族谱》四卷 《魏孝文列姓谱牒》一卷, “《后齐宗谱》一卷, 《益州谱》”三十卷。
《冀州姓族谱》二卷, 《洪州诸姓谱》九卷。
《吉州诸姓谱》八卷, 《江州诸姓谱》十一卷, 《诸州杂谱》八卷, 《袁州诸姓谱》八卷。
《扬州谱钞》五卷, 《京兆韦氏谱》二卷。
《谢氏谱》一十卷, 《杨氏血脉谱》二卷。
《杨氏家谱状》并《墓记》一卷。
《杨氏枝分谱》一卷, 《杨氏谱》一卷。
《北地傅氏谱》一卷, 《苏氏谱》一卷。
《述系传》一卷姚最撰。 《氏族要状》十五卷。
《姓苑》一卷何氏撰。 《复姓苑》一卷。
“齐《永元中表簿》”五卷。
氏姓之书,其所由来远矣。《书》称“别生分类”,《传》曰:“天子 建德,因生以赐姓。”“周家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则亦史 之职也。秦兼天下,划除旧迹,公侯子孙,失其本系。汉 初得《世本》,叙黄帝已来祖世所出,而汉又有《帝王年 谱》。后汉有《邓氏官谱》。晋世摰虞,作《族姓昭穆记》十卷。 齐梁之间,其书转广。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 “族。又有三十六族,则诸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 部落大人者,并为河南洛阳人。其中国士人,则第其 门阀,有四海大姓、郡姓、州姓、县姓。及周太祖入关诸 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其宗长。”仍撰谱录,纪其所承。 又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其《邓氏官谱》及《族姓昭穆 记》,晋乱已亡,自馀亦多遗失。今录其见存者,以为《谱 系篇》。
《唐书》
《艺文志》
宋衷《世本》四卷, “《世本别录》一卷,宋均注。 《帝谱世本》七卷,王氏注 《世本谱》二卷。”
《汉氏帝王谱》二卷, “《齐永元中表簿》六卷, 《梁大同四年表簿》三卷, 《齐梁宗簿》三卷《梁亲表谱》五卷, 《后魏皇帝宗族谱》”四卷, 《元晖业后魏辨宗录》二卷
《后魏谱》二卷, 《后魏方司格》一卷。
《齐高氏谱》六卷, 《周宇文氏谱》一卷。
贾冠国《亲皇太子亲传》四卷。
王俭《百家集谱》十卷, 王僧孺《百家谱》三十卷, 又《十八州谱》七百一十二卷
徐勉《百官谱》二十卷, 贾执《百家谱》五卷
又“《姓氏英贤谱》一百卷, 何承天《姓苑》十卷。”
贾希镜“《氏族要状》十五卷。”
《官族传》十五卷, 《冀州姓族谱》七卷。
《洪州诸姓谱》九卷, 《袁州诸姓谱》七卷。
《司马氏世家》二卷, 《杨氏谱》一卷。
《苏氏谱》一卷, 《孙氏谱记》十五卷。
《韦氏谱》十卷,韦鼎、 《裴氏家牒》二十卷,裴守贞 《大唐氏族志》一百卷,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 撰。
《姓氏谱》二百卷许敬宗、李义府、孔志约、阳仁卿、史元 道、吕才撰。
柳冲《大唐姓族系录》二百卷。
路敬淳《衣冠谱》六十卷, 又著《姓略记》二十卷, 王元感《姓氏实论》十卷, 崔日用《姓苑略》一卷, 岑羲《氏族录》卷亡。 王方庆《王氏家牒》十五卷, 又《家谱》二十卷, 《王氏着录》十卷
韦述《开元谱》二十卷, 《国朝宰相甲族》一卷, 《百家类例》三卷
《唐新定诸家谱录》一卷李林甫等。
林宝《元和姓纂》十卷 窦从一《系纂》七卷。
陈湘《姓林》五卷, 孔至《姓氏杂录》一卷, 李利涉《唐官姓氏记》五卷,初十卷,利涉贬南方,亡其 半。
又“《编古命氏》三卷, 柳璨《姓氏韵略》六卷, 萧颖士《梁萧史谱》二十卷。”
柳芳《永泰新谱》二十卷一作《皇室新谱》。
柳璟《续谱》十卷。
《皇唐玉牒》一百一十卷“开成二年,李衢、林宝撰, 唐《皇室维城录》一卷, 李匡文《天潢源派谱》”一卷, 又“《唐偕日谱》一卷, 《玉牒行楼》”一卷。
《皇孙郡王谱》一卷, 《元和县主谱》一卷。
《家谱》一卷, 李衢。《大唐皇室新谱》一卷, 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二卷。
《谢氏家谱》一卷, 《东莱吕氏家谱》一卷, 《薛氏家谱》一卷, 《颜氏家谱》一卷
《虞氏家谱》一卷, 《孙氏家谱》一卷
《吴郡陆氏宗系谱》一卷陆景献。
《刘氏谱考》三卷。
《刘氏家史》十五卷并刘子元。
《纪王慎家谱》一卷, 《蒋王恽家谱》一卷。
李用休《家谱》二卷纪王慎之后。
《徐氏谱》一卷,“徐商、 《徐义伦家谱》”一卷。
《刘晏家谱》一卷, 《刘舆家谱》一卷
周长球《家谱》一卷, 《施氏家谱》二卷
《万氏家谱》一卷, 《荥阳郑氏家谱》一卷, 《窦氏家谱》一卷懿宗时国子博士窦澄之。
《鲜于氏家谱》一卷, 《赵郡东祖李氏家谱》二卷, 《李氏房从谱》一卷, 《韦氏诸房略》一卷,《韦绹 讳行录》一卷。
右《谱牒》类十七家,三十九部,一千六百一十七卷。“王元感” 以下不着录二十二家,三百三十三卷。
《宋史》
《艺文志》
何承天《姓苑》十卷, 林宝《姓苑》三卷。
又“《姓史》四卷, 《元和姓纂》十卷。”
《五姓证事》二十卷, 窦从则《系纂》七卷。
陈湘《姓林》五卷, 李利涉《姓氏秘略》三卷, 又《编古命氏》三卷, 《五声类氏族》五卷
孔平《姓系氏族》一卷, 《姓略》六卷
崔日用《姓苑略》一卷, “魏子野《名字族》十卷, 《同姓名谱》六卷, 《尚书血脉》”一卷
《春秋氏族谱》一卷, 《春秋宗族谥谱》一卷, 《帝王历记谱》二卷, 《帝系图》一卷。
李匡文:《天潢源泒谱说》〈一作统〉一卷。
“又唐皇室《维城录》”一卷, “又《李氏房从谱》一卷, 李茂嵩。”〈一作高〉《唐宗系谱》一卷。
《唐书总记帝系》三卷, “《宋玉牒》三十三卷。”
《仁宗玉牒》四卷, 《英宗玉牒》四卷
李衢《皇室维城录》一卷。
宋敏求《韵类次宗室谱》五十卷。
司马光《宗室世表》三卷, 《臣寮家谱》一卷
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三卷。
《文宣王》四十二。〈一作三〉《代家状》一卷《阙里谱系》一卷。
赵异世《赵氏大宗血脉谱》一卷。
《赵氏龟鉴血脉图录记》一卷。
令狐峘《陆氏宗系碣》一卷。
陆师儒:“《陆氏英贤记》三卷。”
《蒋王恽家谱》一卷, “王方庆《王氏谱》”一卷, 《唐汭家谱》一卷
刘复礼《刘氏大宗血脉谱》一卷。
《刘与家谱》一卷, 《徐义伦家谱》一卷。
李用休《家谱》二卷, “徐商、《徐诜家谱》”四卷, 周长球《家谱》一卷, 《费氏家谱》一卷
《钱氏集录》三卷。
陆景献《吴郡陆氏宗系谱》一卷。
毛渐《毛氏世谱》一部,卷亡。
曾肇《曾氏谱图》一卷。
洪兴祖《韩愈年谱》一部,卷亡。
周文《汝南周氏家谱》一卷。
崔班《欧阳家谱》一卷。
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二卷。
窦澄之《扶风窦氏血脉家谱》一卷。
李林甫《唐室新谱》一卷。
又《天下郡望姓氏族谱》一卷。
《唐相谱》一卷不知作者。
《孔至姓名古今杂录》一卷。
陶茇麟《陶氏家谱》一卷。
李匡文《元和县主昭穆谱》一卷。
又《皇孙郡王谱》一卷, 《玉牒行楼》一卷。
《偕日谱》一卷。
邢晓《帝王血脉小史记》五卷。
又“《帝王血脉图小史后记》五卷。”
韦述“《百家类例》三卷。”
韦述、萧颖士《宰相甲族》一卷。
裴扬休《百氏谱》五卷, “曹大宗《姓源韵谱》一卷, 杜信《京兆杜氏家谱》”一卷
刘沆《刘氏家谱》一卷, 《唐颜氏家谱》一卷
《韩吏部谱录》二卷。
《李氏郇王家谱》一卷并不知作者。
唐邴《唐氏谱略》一卷, 杨侃《家谱》一卷。
“宋《仙源积庆图》”一卷。〈起僖宗迄哲宗〉
《宗室齿序图》一卷, 《天源类谱》一卷
《祖宗属籍谱》一卷, 《向敏中家谱》一卷,向缄撰; 邵思《姓解》三卷, 钱惟演“《钱氏庆系谱》二卷, 王回《清河崔氏谱》一卷, 孙秘《尊祖论世录》一卷, 苏洵《苏氏族谱》”一卷, 钱明逸《熙宁姓纂》六卷, 魏子野《古今通系图》一卷。
李复《南阳李英公家谱》一卷。
成铎《文宣王家谱》一卷, 吴逵《帝王系家谱》一卷, 黄邦俊《群史姓纂韵》六卷
颜屿《兖国公正枝谱》一卷。
采真子《千姓编》一卷。
《符彦卿家谱》一卷符承宗撰。
《建阳陈氏家谱》一卷, 《万氏谱》一卷
赵群《东祖李氏家谱》二卷。
《鲜于氏血脉图》一卷。
《长乐林氏家谱》一卷并不知作者。
丁维皋《百族谱》三卷。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
李焘“《晋司马氏本支》一卷。”
又《齐梁本支》一卷。
徐筠《姓氏源流考》七十八卷。
李氏《历代诸史总括姓氏录》一卷。
右《谱牒类》一百十部,四百三十七卷。
《马端临文献通考》
《谱牒》
《姓源韵谱》一卷。
陈氏曰:唐张九龄撰。依《春秋正典》、柳氏《万姓录》《世本图》《捃摭》诸书,纂为此谱。分四声以便寻阅。古者赐姓别之,“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 是也。“后世赐姓合之,汉高帝命娄敬、项伯为刘氏” 是也。惟其别之也则离析,故古者论姓氏推其本同;惟其合之也则乱,故后世论姓氏识其本异。自永嘉丧乱,百宗荡析,中外之裔,与夫冠冕舆台之子孙,混为一区,不可遽知,此周、齐以来谱牒之学所以贵于世也欤?
《元和姓纂》十一卷。
晁氏曰:唐林宝撰。元和中,封阎某于诸家姓氏为太原,其人乃言非本郡。宪宗因令宰相命宝纂诸家姓氏,时各依《四声类集》,每韵之内,则以“大姓” 为首。
陈氏曰:元和中,朔方别帅天水阎某者,封邑太原,以为言。上谓宰相李吉甫曰:“有司之误,不可再也。”
“宜使儒生条其源系,考其郡望,子孙职任,并总缉之,每加爵邑,则令阅视。” 吉甫以命宝二十旬而成,此书绝无善本,顷在莆田,以数本参校,仅得七八,后又得蜀本校之,互有得失,然粗完正矣。
“李氏皇室《维城录》”一卷。
陈氏曰:屯田郎中李衢、沔王长史林赞修,止于僖宗,盖昭宗时所录也。
《李氏房从谱》一卷。
陈氏曰:唐洛阳主簿李匡文撰。时为“《图谱》官。”
《圣唐偕日谱》一卷。
陈氏曰:前贺州刺史李匡文撰。序言:“前守职图籍日,撰天潢源派谱统,务在省略,直取相承一叶,旁附首分诸房。今特从圣唐以来列圣下诸王公主逐帝书出,号曰偕日,与日齐行之义也。” 匡文字济翁,又有《资暇集》,见于录。
《唐宰相甲族》一卷。
陈氏曰:唐韦述萧颖士等撰。自“王方庆” 而下,十有四家。
《唐相门甲族诸郡氏谱》共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甲族》八十六家,《氏谱》自京兆八姓而下,凡三百五十姓。
“唐《杜氏家谱》”一卷。
陈氏曰:唐太子宾客杜信撰。
“唐鲜于氏《卓绝谱》”一卷。
晁氏曰唐乔琳撰艺文志有其目
《天下郡望氏族谱》一卷。
陈氏曰:唐李林甫等天宝八年所纂,并附《五音》于后。
《姓苑》二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古有《何承天姓苑》,今此以“李” 为卷首,当是唐人所为。
《姓解》三卷。
陈氏曰:雁门邵思撰。以偏傍字类为一百七十门,二千五百六十八氏。景祐二年序。
《千姓编》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末云“嘉祐八年采真子记。以《姓苑》《姓源》等书撮取千姓,以四字为句,每字为一姓,题曰《千姓编》,三字亦三姓也。” 逐句文义亦颇相属,殆《千字文》之比云。
陈郡《袁氏谱》一卷。
陈氏曰袁陟世弼录
《陶氏谱》一卷。
陈氏曰:怀州教授陶直夫录。侃之后也。
《帝王系谱》一卷。
陈氏曰:武夷吴达公路撰。政和壬辰也。自汉迄周显德,每代略具数语。其论曹操迫胁君后,无复臣礼,逆节已显,会其病死,故篡窃之恶,漏在身后。昔人谓其“不敢危汉” 者,亦不核其情耳。此论与愚意吻合。
《群史姓纂韵谱》六卷。
陈氏曰:永福黄邦先宋显撰。凡史传所有姓氏,皆有《韵聚》,而著其所出。建炎元年,其兄邦俊、宋英为之序。
《古今姓氏书辩证》四十卷。
陈氏曰:“校书郎、史馆校勘临川邓名世元亚撰。” 其子椿年绪成之。
《皇朝百族谱》四卷。
陈氏曰:长沙丁维皋撰。周益公为之序,时绍兴末也。仅得百二十有三家,其阙遗尚多,未能有续《裒集》者。
周平园《序》曰:“君子之著书也,有心于劝戒,而无意于好恶,然后可以施当今而传来裔。昔者世系之学,盖尝盛矣,姓有苑,官有谱,氏族有志,朝廷以是定流品,士大夫以是通婚姻。然行之一时,其弊有不胜言者,何也?好恶害之也。是故进新门则退旧望;右膏粱则左寒微。进而右者以为荣,荣则夸,夸则必侈;退而左者以为辱,辱则怒,怒则必怨。以侈临怨,则生乎其时者悉力以逞憾,出乎其后者贪名以自欺。” 此正伦所以凿杜固、义府所以陷不辜而无知如崇韬者所以流涕于尚父之墓而不耻也。长沙丁公维皋,宿学耆儒,慨然以谱牒为任,未有闻而不求,求而不得,得而不录也。日裒月聚,殆且百家,而又推其源流,条其泒别,自微以至著,由远以及近,疏戚穷达,可指诸掌。如尝从其父兄而友其子弟也,如与之同乡党而接姻娅也,不亦博而知要也哉!维皋不鄙,谓予使序其首。予曰:“《书》不待序也。然维皋之意,不可以不明。盖世臣巨室,则必书,读者可以知先烈之有贻,而思保其阀阅也。方兴未艾,则必‘书’” 读者可以知将相之无种,而思大其门闾也。至于四姓小侯,重茵叠衮,则知无两汉败亡之祸;勋臣劳旧,传龟袭紫,则知无三世道。
家之忌,上以彰国朝人物之盛,下以为子孙昭穆之辩,向所谓“有心于劝戒,而无意于好恶” 者,不在兹乎?他日其得益多,其编益详,上之太史,传之荐绅,予亦将乞其副而寓目焉。对千客而不犯一人之讳,或可勉也。
容斋洪氏《随笔》曰:“‘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如《唐贞观氏族志》今已亡,其本《元和姓纂》,诞妄最多,国朝所修《姓源韵谱》,又为可笑。姑以洪氏一项考之,云:五代时有洪昌、洪杲,皆为参知政事。” 予按此二人乃五代南汉僭主刘䶮之子,及晟嗣位,用为知政事。其兄弟本连“弘’字,以本朝国讳,故《五代史》追改之,元非姓洪氏” 也。此与洪庆善序丹阳洪氏云:“有弘宪者,元和四年尝跋《辋川图》” ,不知弘宪乃李吉甫之字耳。其误正同。
《阙里世系》一卷。
晁氏曰皇朝孔宗翰修孔子家谱也唐艺文志有
《孔子系叶传》,今亡。其家所藏谱虽曰古本,止叙承袭者一人,故多疏略。宗翰元丰末知洪州,刊于牍。绍兴中,端朝者续之,止于四十九代。洪兴祖又以《史记》并孔光、《孔僖传》及太子贤注与《宰相世系》诸家校正,且作《年谱》,列于卷首。
《史氏谱》一卷。
陈氏曰:奉直大夫《米宪录》。盖国初勋臣米信之后。信五世为芾,元章又三世为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