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第156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一百五十六卷 |
第一百五十六卷目录
原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以邑为氏〉
原姓部列传
周
原繁 原仲
原伯贯 原轸
原縠 原伯鲁
原寿过 原壤
原宪 原亢
原过
汉
原涉 原亲
原憙 原未央
原市
唐
原复
明
原黼 原杰
原镕 原性
原秉衷 原道
原轩 原采
原思庆 原登云
原一魁 原一道
原之沇 原富
原古 原厚
原美观
源姓部汇考
魏书〈源贺传〉
唐书〈宰相世系表〉
梁肃集〈郑州原武县丞崔君夫人源氏墓志铭〉
廖用贤尚友录〈源姓〉
源姓部列传
北魏
源贺 源延
源怀 源奂
源规 源荣
源徽 源元谅
源子雍 源子恭
源纂 源延伯
源文瑶 源绍
北齐
源楷 源彪
源文举
隋
源雄 源师
源崇
唐
源乾曜 源光裕
源洧 源休
宋
源获 源永励
源待举 源重
明
源湜 源达
源政
辕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以字为氏〉
辕姓部列传
周
辕涛涂 辕选
辕颇 辕咺
汉
辕生 辕固
辕终古 辕丰
辕寄生
明
辕朴
爰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以字为氏〉
廖用贤尚友录〈爰姓〉
爰姓部列传
汉
爰类 爰侯
爰哙 爰盎
爰种 爰世
爰万
后汉
爰曾 爰延
爰骥 魏
爰节
唐
爰庆
明
爰仪 爰子弘
氏族典第一百五十六卷
原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
以邑为氏〈周邑〉
原氏、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后,封于河内,今泽州 沁水是其地也。周有原庄公,世为周卿士,故以邑为 氏。鲁有原壤,陈有原仲,晋有原轸,往往其族散在他 国,而以本国为氏者。
原姓部列传
周
原繁
按《左传隐公五年》:“夏四月,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 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 后。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六月,郑二公子以制 人败燕师于北制。”
原仲
按《左传庄公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非礼 也。”原仲,季友之旧也。
原伯贯
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迁原伯,贯于冀。”
原轸
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原轸将中军,上德也。”
原縠
按《左传宣公十二年》:“晋原縠、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 盟于清丘。”
原伯鲁
按《左传》昭公十八年:“秋,葬曹平公。往者见周原伯鲁 焉,与之语,不说学。归以语闵子马。闵子马曰:‘周其乱 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 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不害而不学,则苟而可。于是 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夫学,殖也,不学将落,原氏其 亡乎’’!”
原寿过
按《左传定公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晋魏舒合诸侯之 大夫于狄泉。是行也,魏献子属役于韩简子及原寿, 过而田于大陆,焚焉,还卒于甯。范献子去其柏椁,以 其未复命而田也。”
原壤
按《礼记檀弓》:“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 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 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 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 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原宪
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宪,字子思。子思问耻,孔子 曰:‘国有道糓?国无道糓耻也’?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 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弗知也’。 孔子卒,原宪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 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 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 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 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注〉郑元曰:鲁人。索隐曰: 《家语》云“宋人”,所记不同。
原亢
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亢籍”〈注〉名亢,字籍。
原过
按《史记·赵世家》:知伯率韩魏攻赵,赵襄子奔保晋阳, 原过从后至于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 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母 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斋三日,亲自剖竹,有朱 书曰:“赵母恤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 将使汝反灭知氏,汝亦立我百邑。”襄子再拜,受三神 《之令》:
汉
原涉
按《汉书原涉传》,“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杰自阳 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 二千石死,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及涉父死,让还南 阳,赙送行丧,庐冢三年,由是显名京师。扶风谒请,为 议曹,衣冠慕之,辐辏。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 口令,时年二十馀,谷口不言而治。先是,涉季父为秦氏所杀,自劾去官,欲报仇。谷口豪杰为杀秦氏,亡命 岁馀,逢赦出,郡国诸豪慕之,涉遂倾身与待,无贤不 肖阗门。涉自以为让赙送得名,而令先人坟墓俭约, 非孝也,乃大起冢舍。涉宾客多犯法,惧,求为卿府掾 史,欲以避客。文母太后丧,守复土校尉。已为中郎。后 免奴买肉,斫伤屠者,亡茂陵守令尹公怒,欲杀涉。诸 豪说尹公肉袒自缚,箭贯耳,诣门谢遣去。尹公复坏 涉冢舍,条奏涉。王莽末,东方兵起,诸王子弟多荐涉, 拜镇戎大尹、天水太守。至官无几,长安败,诸假号起 兵闻涉名,争拜谒之。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相见, 大重之,故茂陵尹公为建主簿。涉本不怨尹公,故遮 拜涉曰:“易世矣,宜无复相怨。”涉怒,使客刺杀主簿。建 耻之,斩涉长安市。
原亲
按:《万姓统谱》:“亲见印薮。”
原憙
按:《万姓统谱》,“憙见印薮。”
原未央
按《万姓统谱》:“未央见印薮。”
原市
按《万姓统谱》:“市见印薮。”
唐
原复
按《万姓统谱》:“复,开元中为冀州刺史,政令兴举,境内 肃然。”
明
原黼
按《观城县志》:“黼曲县举人。洪武中,知观城,兴学劝农, 表励风俗。守官清谨,抚民有恩,出入惟乘一驴。其俭 约如此。在任三年,境内宁谧,以治最闻,擢知交州。寻 卒于官。”
原杰
按《明外史原杰传》:“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 授南御史,寻改北,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 按顺天诸府,超擢江西按察使。治行闻,赐诰旌异,迁 山东左布政使。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 地。岁凶赈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江西盗起, 以杰尝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馀人,馀悉解” 散。改左副都御史,还佐院事。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 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 听附籍为编氓。都御史李实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 命杰出抚,遍历山谿,宣朝廷德意。诸流民忻然愿附 籍。因相地势,置郧阳府隶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以 功进右都御史。事竣,请还朝。会南兵部缺尚书,以杰 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 立祠。诏赠太子太保,录其子宗敏为国子生。
原镕
按《寿张县志》:“镕,贡士,阳城县人。景泰三年任教谕,持 身不苟,善教士类。升大名知县。”
原性
按《万姓统谱》:“性字复初,蒲城人。成化举人,任德安府 同知,以廉称,士论服其贞静纯厚不易及。”
原秉衷
按《万姓统谱》:“秉衷,字天叙,蒲城人。弘治进士,有文名。”
原道
按《万姓统谱》:“道,蒲城人,举人。正德中任眉州知州。风 裁刚方,持守尤力,修造石城,不烦捶楚而事集,合郡 安然。以忧去。”
原轩
按《临清州志》:“轩,阳城人,正德进士,历仕浙江按察使。”
原采
按《万姓统谱》:“采,蒲城人。嘉靖己丑进士,累官户部员 外郎。”
原思庆
按《莱州府志》:“思庆以子一魁贵,赠文林郎,大名府魏 县知县。”
原登云
按《朝城县志》:“登云,山西长治人,岁贡,万历二十五年 任知县。”
原一魁
按《莱州府志》:“一魁,掖县人,万历丁丑进士,任魏县知 县,选授御史,升佥事,昌平兵备副使。”
原一道
按《观城县志》一道,“莱州贡生,万历年任训导。”
原之沇
按《萃县志》:“之沇,陕西蒲城人,天启十年任典史。”
原富
按《山西通志》:富,长治人。父志学,年八十二,家贫,日佣 以养。父疾危笃,思食肉,力不能致,乃割胸前肉一脔, 烹以进。父食之,曰:“奚自甚美?”富曰:“乞诸邻食。”后疾立 愈,且健。富刃伤,不浃旬亦平。杨廉访命有司表其闾以官廪给之。
原古
按《陕西通志》:“古,蒲城人,采之侄,为沁水知县,天性敦 厚,素以孝称。”
原厚
按《观城县志》:“厚,合肥县丞。”
原美观
按《观城县志》,“美观,蠡县主簿。”
源姓部汇考
《魏书》。
《源贺传》
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 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 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 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
《唐书》
《宰相世系表》
源氏出自后魏圣武帝诘汾长子《疋孤》七世孙秃发 傉檀据南凉,子贺降后魏。太武见之曰:“与卿同源,可 改为源氏。”位太尉、陇西宣王。生侍中、冯翊惠公怀。怀 二子:子邕、子恭。子恭字灵顺,中书监、临汝文献公。周、 隋之际居邺郡、安阳太守。生彪,字文宗,隋莒州刺史、 临颍县公。生师民。
《梁肃集》
《郑州原武县丞崔君夫人源氏墓志铭》
昔凉武王乌孤景王《傉檀》继为杰,霸据河右。景王生 魏太尉陇西宣王贺,贺生司徒惠王恭,咸以文武,藩 翰王室。以拓拔同源,因锡姓焉。
《廖用贤尚友录》
源姓
源,望出西平。
源姓部列传
北魏
源贺
按《魏书》,源贺傅,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 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 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 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 进号平西将军。世祖征凉州,以贺为乡导。凉州平,迁 征西将军,进号西平公。又从征蠕蠕诸贼有功,拜散 骑常侍,从驾临江,为前锋大将。贺本名破羌,世祖赐 名贺焉。拜殿中尚书,定策翼戴高宗。转征北将军,加 给事中,进爵西平王。出为征南将军、冀州刺史,改封 陇西王。时考殿最,贺治为第一,征拜太尉。显祖将传 位于京兆王子推,时贺都督诸军,驰传征贺,贺至,固 执不可,即诏贺持节奉皇帝玺绶以授高祖。贺以年 老辞位,诏不许。又诏都督三道诸军,屯于漠南。上书 称“病笃”,至于再三,乃许之。太和三年薨。赠侍中、太尉、 陇西王,谥曰宣。
源延
按《魏书源贺传》:“贺长子延,性谨厚好学,初以功臣子 拜侍御中散,赐爵武城子,西治都将。卒赠凉州刺史, 广武侯,谥曰简,子鳞袭。”
源怀
按《魏书源贺传》:“延弟思礼,后赐名怀。谦恭宽雅有大 度。高宗末为侍御中散。父贺辞老,诏怀受父爵,拜征 南将军。寻为持节,督诸军屯于漠南。还除殿中尚书, 出为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清俭有惠政。岁馀,复拜殿 中尚书,加侍中,参都曹事。又督诸军,征蠕蠕,迁尚书 令,参议律令。后例降为公,除司州刺史,从驾南征,加” 卫大将军,领中军事,母忧去职。十九年,除征北大将 军、夏州刺史,转都督雍岐东秦诸军事、征西大将军、 雍州刺史。景明二年,征为尚书左仆射,加特进,除车 骑大将军、凉州大中正。又诏为使持节,加侍中、行台, 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连年旱俭,百姓困敝,怀 衔命巡抚,存恤有方,奉公不挠。正始元年九月,《蠕蠕》 率十二万骑六道并进,诏怀以本官加使持节、侍中, 出据北蕃,指授规略,皆以便宜从事。怀至云中,蠕蠕 亡遁。迁骠骑大将军。三年卒。赠司徒、冀州刺史,兼吏 部尚书,谥惠公。有七子。
源奂
按《魏书源贺传》:“怀弟奂,字思周,少而谨密。初为中书 学生,随父讨敕勒,有斩获之功,迁中散。前后使检察 州镇十馀所,皆有功绩。除长乐太守,以母老解官归 养。卒,无子。”
===源规===按《魏书源贺传》:“贺子怀,怀子规,字灵度,中书学生,羽 林监,袭爵,卒子肃袭,卒子绍袭。”
源荣
按《魏书源贺传》:“规弟荣,字灵并,卒于司徒掾,赠光州 刺史。”
源徽
按《魏书源贺传》:“荣弟徽,字灵祚,卒于直阁将军,特赠 洛州刺史,谥曰质。”
源元谅
按:《魏书源贺传》:“徽弟元谅出后奂,卒,赠代郡太守。”
源子雍
按《魏书源贺传》:“元谅弟子雍,字灵和,少好文雅,笃志 于学。自秘书郎除太子舍人、凉州中正。肃宗践阼,以 宫臣例转奉车都尉,迁司徒属,转太中大夫、司徒司 马。除恒农太守,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 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善绥抚,得士心,无有离 贰。以饥馑转切,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行数日,为” 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见执。阿各拔死,拔弟桑生代总 部众,竟随子雍降。子雍出自西夏,渐至于东,转战千 里,朝廷始得其委问。除散骑常侍、使持节、假抚军将 军、都督,兼行台尚书。复除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给事黄门侍郎,封乐平县开国公。还洛,以葛荣久逼 信都,诏假子雍征北将军,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 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雍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之。子 雍乘机继进,径围邺城,平之。改封阳平县开国公,进 号征东将军。遂发邺以讨葛荣。而信都城陷,荣率贼 十万来逼官军,子雍战败被害。赠车骑大将军、雍州 刺史。永安中,重赠司空,谥庄穆。子延伯,出后。从伯。士 则早亡。士正、士规并坐事死。楷,齐文襄王府参军,齐 受禅,例降。
源子恭
按《魏书源贺传》:“子雍弟子恭,字灵顺,聪慧好学。初辟 司空参军事、司徒祭酒、尚书北主客郎中,摄南主客 事。河州羌却铁忽反,诏子恭持节为行台,率诸将讨 之,悉皆降款。正光元年,为行台左丞,巡行北边。转为 起部郎,除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又领治书侍御史。秦、 益氐反,诏子恭持节为都督河间王琛军司以讨之。” 事平,仍行南秦州事。及六镇反,以子恭兼给事黄门 郎,持节慰劳。还,拜河内太守,加后将军。平绛、蜀反,以 子恭为当〈阙〉郡别将。俄而建兴蜀复反,进子恭为持 节、散骑常侍、假平北将军、征建兴都督,仍兼尚书行 台,进讨,大破之。事平,除平南将军、豫州刺史,寻加散 骑常侍、抚军将军。武泰初,萧衍将夏侯夔率众来寇, 子恭遣军御之。贼退,加镇南将军,兼尚书行台。元颢 败,车驾还洛,进征南将军、兼右仆射、假车骑将军。后 加散骑常侍,征拜右光禄大夫、给事黄门侍郎,仍本 将军。录其前后征讨功,封临颍县开国侯,加散骑常 侍,俄迁侍中。参朱荣死,世隆、度律据断河桥,诏子恭 为都督讨之,被执,俄见释。前废帝初,除骠骑将军、左 光禄大夫,寻授散骑侍郎、都督三州诸军事、假车骑 大将军、行台仆射、荆州刺史。以与定策之勋,封临汝 县开国子。永熙中,入为吏部尚书,加骠骑大将军。以 子恭前在豫州战功,追赏襄城县开国男,又封新城 县开国子。《天平初》,除中书监。三年,拜魏尹,又为齐献 武王军司。卒。兴和二年,赠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 司空公,谥文献。
源纂
按《魏书源贺传》:“子恭弟纂,字灵秀,员外散骑侍郎,累 迁征卤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凉州大中正,转大府少 卿。建义初,遇害河阴,年三十七。赠散骑常侍、征北将 军、定州刺史。”
源延伯
按《魏书源贺传》:“贺子怀,怀子子雍。子雍子延伯,初为 司空参军事,时南秦民吴富反叛,诏以河间王琛为 都督,延伯叔父子恭为军司,延伯为统军,随子恭西 讨,战必先锋。子雍在夏州,留延伯城守,付以后事,朝 廷除龙骧将军,行夏州事,封五城县开国子。及随子 雍至都,进爵浮阳伯,为谏议大夫,假冠军将军别将”, 随子雍北讨,与葛荣战殁。赠持节、平北将军、凉州刺 史。子孝孙,袭。齐受禅,爵例降。
源文瑶
按《魏书源贺传》:“贺子怀,怀子子恭,子恭子文瑶,武定 中,袭襄城县开国男,齐受禅,爵并降。”
源绍
按《魏书源贺传》:“贺子怀,怀子规,规子肃,肃子绍。景明 初,复王爵,寻除陇西郡开国公,卒于光禄大夫,赠度 支尚书、冀州刺史,谥曰文,子文远袭。齐受禅,例降。”
北齐
源楷
按《北齐书源彪传》:“彪从父兄楷,字郍延,有器干,善草 隶书,历尚书左民部郎中、治书侍御史、长乐、中山郡守、京畿长史、黄门郎、假仪同三司。”
源彪
按《北齐书源彪传》,“彪字文宗,西平乐都人也。父子恭, 魏中书监、司空、文献公。文宗学涉机警,少有名誉。魏 孝庄永安中,以父功赐爵临颍县伯,除员外散骑常 侍、凉州大中正,遭父忧去职。武定初,服阕,吏部召领 司徒记室、祠部郎中,转太子洗马。天保元年,除太子 中舍人。乾明初,出为范阳郡守。皇建二年,拜泾州刺” 史。文宗以恩信待物,甚得边境之和。天统初,入为吏 部郎中,迁御史中丞。寻除散骑常侍,仍摄吏部,加骠 骑大将军、属秦州刺史。文宗为治,如在泾州时。寻加 仪同三司。武平二年,征领国子祭酒。三年,迁秘书监。 七年,周武平齐,授仪同大将军、司成下大夫。隋开皇 初,授莒州刺史。六年卒。
源文举
按《北齐书源彪传》:“彪弟文举,有才干,历尚书比部二 千石郎中、定州长史,带中山郡守,卒于太尉长史。”
隋
源雄
按《隋书源雄传》,“雄字世略,西平乐都人也。祖怀,父纂, 俱为魏陇西王。雄少宽厚,伟姿仪,在魏起家秘书郎, 寻加征讨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变姓名西归 长安。周太祖见而器之,赐爵陇西郡公。后从武帝伐 齐,以功授开府,改封朔方郡公,拜冀州刺史。时以突 厥寇边,徙雄为平州刺史。未几,检校徐州总管。及高” 祖为丞相,尉迥作乱时,雄家累在相州,迥潜以书诱 之,雄卒不顾。进位上大将军,拜徐州总管。后数岁,转 怀州刺史,寻迁朔州总管。伐陈之役,为行军总管,从 秦王俊出信州道。及陈平,以功进位上柱国。赐子崇 爵端氏县伯,褒为安化县伯。复镇朔州,乞骸骨,卒于 家。子崇嗣。
源师
按《隋书源师传》,“师字践言,河南雒阳人。早有声望,起 家司空府参军事,稍迁尚书左外兵郎中。周武帝平 齐,授司赋上士。高祖受禅,除魏州长史,入为尚书考 功侍郎,仍摄吏部。朝章国宪,多所参定。十七年,历尚 书左右丞,以明干著称。时蜀王秀颇违法度,乃以师 为益州总管司马。俄而秀被征,秀恐京师有变,将谢” 病不行,师数劝之,不可违命,秀乃从征。秀废之后,益 州官属多相连坐,师以此获免。后加仪同三司。炀帝 即位,拜大理少卿,转刑部侍郎。师居职强明,有口辩 而无廉平之称。未几卒官。有子崑玉。
源崇
按《隋书源雄传》:“雄子崇,官至仪同,大业中,自上党赞 治入为尚书虞部郎。及天下盗起,将兵讨北海,与贼 力战而死,赠正议大夫。”
唐
源乾曜
按《唐书源乾曜传》,“乾曜,相州临漳人。祖师民,隋刑部 侍郎。父直心,高宗时太常伯,流死岭南。乾曜第进士, 神龙中以殿中侍御史黜陟江东,奏课最,频迁谏议 大夫。开元初,邠王府吏犯法,元宗敕左右为王求才。 长史,太常卿姜晈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擢少府 少监,兼邠王府长史,累进尚书左丞。四年,拜黄门侍” 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逾月,与姚崇俱罢。会帝东幸, 以京兆尹留守京师,治尚宽简,人安之。八年,复为黄 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位侍中。东封还,为尚书 左丞相、兼侍中。久之,罢侍中,迁太子少师,避祖名更 授少傅、安阳郡公。卒,赠幽州大都督。乾曜性谨重,历 官皆以清慎恪敏得名。
源光裕
按《唐书源乾曜传》,“乾曜族孙光裕,亦有名,居官号清 愿,抚诸弟友义。为中书舍人,与杨滔、刘令植同删著 《开元新格》。历尚书左丞,会选诸司长官为刺史,光裕 任郑州,为世良吏,卒官。”
源洧
按《唐书源乾曜传》:“乾曜族孙光裕,光裕子洧,以雍睦 保家,士友推之。天宝中为给事中、襄州刺史。安禄山 犯河、洛,为江陵大都督长史以御贼。卒赠礼部尚书, 谥曰懿。”
源休
按《唐书朱泚传》:“初,源休为京兆尹,使回纥,将还,卢杞 畏其辩,能结主恩,次太原,奏为光禄卿。休怨望,故导 泚僭号,为调兵食,署拜百官,事一咨之,时谓其逆甚 于泚。胁辱大臣,多杀宗室子孙,几于尽与。姚令言劝 泚围奉天,昼夜为贼谋,二人争自比萧何。休收图籍, 贮府库,人皆笑,谓为火迫酂侯。”
宋
源获
按郑樵《通志》:“获建隆登第。”
===源永励===按郑樵《通志》:“永励,景祐登第。”
源待举
按《万姓统谱》:“待举,代州刺史。”
源重
按《万姓统谱》:“重湖州刺史。”
明
源湜
按奇姓通湜,字仲源,高邮人。洪武初监察御史,由知 辰州过武昌,有《黄鹤楼诗》云:“武昌城高山势雄,黄鹤 一去危楼空。乾坤二气开胜境,江汉万古生清风。雨 馀鹦鹉晚霞碧,霜落凤凰秋树红。槛前石刻已陈迹, 老仙何处骑飞鸿。”
源达
按《万姓统谱》:“达蓝山人。正德中任盐并卫教授。”
源政
按《万姓统谱》:“政,眉州人。成化中武陵县丞。”
辕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
以字为氏〈陈人字〉
袁氏亦作“辕”,亦作“爰。”妫姓,舜后,陈胡公之裔。胡公生 申公,申公生靖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 涂,以王父字为氏,世为陈上卿。
辕姓部列传
周
辕涛涂
按《左传》,僖公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楚,次于召 陵,屈完及诸侯盟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 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 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曰: “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 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执 辕涛涂。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 辕涛涂。
辕选
按《左传文公二年》“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 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
辕颇
按《春秋》,哀公十有一年“夏,陈辕颇出奔郑。”
辕咺
按《左传》:哀公十一年夏,陈辕颇出奔郑。初,辕颇为司 徒,赋封田以嫁公女有馀,以为己大器。国人逐之,故 出。道渴,其族辕咺进稻醴、粱糗腶脯焉。喜曰:“何其给 也?”对曰:“器成而具。”曰:“何不吾谏?”对曰:“惧先行。”
汉
辕生
按《汉书高祖本纪》:汉三年,汉王出荥阳,至成皋,自成 皋入关,收兵欲复东。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 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 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使韩信等得辑河北 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 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汉王从其计。
辕固〈史记作辕固生〉
按《汉书辕固传》:“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 黄生争论于上前,固遂罢。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固, 固曰:‘此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迺 使固入圈击彘。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辜,迺假固 利兵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彘应手而倒。太后默然,亡 以复罪。后上以固廉直,拜为清河太傅,疾免。武帝初” 即位,复以贤良征。诸儒多嫉毁曰“固老”,罢归之。时固 已九十馀矣。
辕终古
按《汉书功臣侯表》,“终古武帝时,以军卒斩东越,徇北 将军,封蓹儿侯。六年,太初元年薨,谥严,亡后。”
辕丰
按《万姓统谱》:“丰,建始间为长安令,治有能名,擢拜司 隶校尉。”
辕寄生
按《姓氏急就篇》。“汉有辕寄生。”
明
辕朴
按《万姓统谱》:“朴,和顺人。正统中,鸿胪司仪署丞
爰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
以字为氏〈陈人字〉
爰氏,即袁氏也。陈胡公裔九代孙爰伯诸之后。汉有 爰盎,楚人。后汉侍中爰延,陈留人。魏郎中令爰节。
《廖用贤尚友录》
爰姓
“爰望”出濮阳。
爰姓部列传
汉
爰类
按《汉书·功臣侯表》:“类以慎将元年从起留入汉,以都 尉守广武功,六年封厌次侯,二十二年薨。”
爰侯
按:《汉书功臣侯表》:“孝文元年,厌次侯侯嗣,五年,谋反, 诛。”
爰哙
按:《汉书爰盎传》:“盎兄哙任盎为郎中。”〈注〉“为兄所保任” 也。
爰盎〈史记作袁盎〉
按《汉书爰盎传》,“盎字丝,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 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为 郎中,以数直谏,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 为死。迁齐相,徙为吴相,告归。盎素不好晁错,及孝景 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盎受吴王财物,抵罪, 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闻,拜盎为泰常使吴。吴王欲” 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亡归。 吴楚已破,上更以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以盎为 楚相,病免家居。梁王欲求为嗣,盎进说,其后语塞。梁 王以此怨盎,使人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爰种
按《汉书爰盎传》:“盎兄子种为常侍骑。”
爰世
按:《汉书功臣侯表》:“元康四年,厌次侯类元孙之子阳 陵公士世,诏复家。”
爰万
按:《汉书功臣侯表》:“元始三年,厌次侯类元孙之孙万, 诏赐爵关内侯。”
后汉
爰曾
按《万姓统谱》:曾字子路,东平人。与刘翊起兵卢城头, 号其兵为“头子路”,光武时拜莱郡太守。
爰延
按《后汉书爰延传》:“延字季平,陈留外黄人也。清苦好 学,能通经教授,性质悫,少言辞。县令陇西牛述好士 知人,乃礼请延为廷掾令。史昭以为乡啬夫,仁化大 行。在事二年,州府礼请不就。桓帝时,征博士,太尉杨 秉等举贤良方正,再迁为侍中,拜五官中郎将,转长 水校尉,迁魏郡太守。征拜大鸿胪。因以病自上乞骸” 骨还家。《灵帝》复特征,不行,病卒。
爰骥
按:《后汉书爰延传》:“延子骥,白马令,亦称善士。”〈谢承书兴字骥〉
魏
爰节
按郑樵《通志》:“魏郎中令爰节。”
唐
爰庆
按《万姓统谱》:“庆,建州刺史。”
明
爰仪
按《荆州府志》:“仪,远安人,洪武年贡生,任吉安照磨。”
爰子弘
按《荆州府志》:“子弘,长阳人,永乐年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