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二百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二百八十卷
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二百八十一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二百八十卷目录

     王姓部艺文

      与诸儿论家世集书     梁王筠

      衡阳渔溪王氏谱序    宋欧阳修

      浦阳深溪王氏义门碑铭   明宋濂

      澄海南阳王氏族谱序    罗亨信

     王姓部纪事

     王姓部杂录

    氏族典第二百八十卷

    王姓部艺文

    《与诸儿论家世集书》
    梁·王筠

    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 范蔚宗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 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 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 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 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衡阳渔溪王氏谱序》
    宋·欧阳修

    嘉祐五年,岁在辛丑,七月初吉,予坐六一堂,适长沙 之湘东,有文学士曰王永贤者来谒,出其谱属予序 之。且曰:“吾王氏系出琅琊王之后,其族显于真定,而 支衍于江南,彯华缨鸣佩玉者,累世不绝,匪直万庄 君已也。今揭阅厥谱,良非虚也。”又曰:“吾宗人家于湘 东者,不可指数,其初一本也,源流而末益分,于是乎” 有期功之属焉,有缌麻之属焉,有袒免无服之属焉。 世之薄者于其疏属视如涂人,繇无谱以稽之也。使 有谱焉,等而上之,则出于一本;旁而推之,则分为群 支。虽百世之远,而祖考不忘、宗族不散,尊祖敬宗之 心将油然兴矣。此吾《谱》所以修也,君其为我序之。予 惟《族谱》之作,所以推其本、联其支,而“尊尊亲亲之道 存焉。世之谱其族者,往往有之。然诞者上推古昔以 为博,夸者旁援他族以为荣,不几于诬其祖乎?今王 氏之《谱》,据其所可知而不失之诬,缺其不可考而不 失之夸,推其祖之所自出,有尊尊之义焉;详其族之 所由分,有亲亲之义焉。”其得古人作谱之法,而有合 于东晋孙氏之《谱》矣乎?文学如王君,心津津乎循理, 而文寖寖乎跻华,则夫亢宗昭祖而光起后人,盖有 日矣。昔汉名儒《系谱》以“贤传”,唐宰相《系表》以“贵传。”斯 《谱》也,安知不若昔之贵且贤者而并传与?

    《浦阳深溪王氏义门碑铭》
    宋·濂

    浦阳,于婺为山邑,唐天宝末,始割义乌、兰谿、富阳三 县地置之。人生其中,往往朴茂淳质,力农务本,耻于 华言伪行,而以士自命。陈文毅公盛称《书传》所载古 者礼义之俗,殆不是过。其言信不诬矣。载稽其事,梁 贞明初,县人何千龄四代同居。宋淳熙中,锺宅亦至 三世。何、锺二氏之间,而冲素处士郑绮奋然兴起,教 子孙无别火而食志确见凝尢,非二氏所能及。故六 传至文嗣而家益昌。元至大末,旌其门闾,而于力役 之征,俾无有所与。宋、元二朝《国史》皆为之立传。盖自 建炎初迨今已历十世,逾二百五十春秋矣。深溪王 氏,其生出于乌伤之凤林,有讳万者,字处一,擢宋嘉 定癸未进士第,立朝謇谔,凛然不可犯,憸壬畏之,为 之敛迹。终官太常少卿,谥曰“忠惠。”少卿之弟苃,三传 至某,生二子:澄、汶。澄以忠厚为家,州里之无告者,煦 之以仁人,爱戴之,不啻其父兄。濒终,集家众言曰:“汝 曹能合族如同里郑氏,吾瞑目无憾矣。”言讫而逝。澄 生三子,子觉、子麟、子伟。子麟出为汶后,皆善绍先志。 子觉生五子:应念。庆聪,子麟生一子宪,子伟生二 子勤,恩而应之伯仲又各生子,逾二十人矣。子觉与 子麟合谋,召子姓谓曰:“一体之分,散为九族,庠痾疾 痛,举切吾身。收族而聚居,是谓惇本;离宗而自矜,是 谓乖义,古之道也。今吾家相传四叶矣,和孺之乐虽 殷,管摄之计未建,庸非阙欤?况吾父有遗言,欲法郑 氏,郑氏于吾有连,其成规具在,吾将损益而行之,何 如?”于是应念帅诸弟踊跃承命,请参定《家则》一卷,朝 夕遵之,唯恐有所失。驭家之礼,质文之兼至,应物之 务,内外之齐饬,薰蒸太和之中,壹囿范围之内。乡人 士莫不感厉而歆艳之。子觉且谓不可无以示来者。 既勒《家则》于碑,而复征濂文以纪其事。昔者成周之 世,九夫为井,井方一里,而一夫受田百亩,其家众男 为馀夫,亦受二十五亩。赋由斯而出,夫由斯而定,其 势不得不分。当是时,未闻有同居累世者也。其相亲 相恤之政,则有大小,宗法存焉。大宗譬则干也,小宗 譬则枝也,枝虽有千万之不齐,而其干终一而已。前 王持世之微权,盖不得不尔也。自夫封建“宗法之制 坏,九族之亲漫焉不相统属,俨若秦肥之视越瘠。仁 人义士乃于服尽情迁之时,缀之以食而弗殊,事虽 有异于古,不犹行古之道乎哉?浦江蕞尔之邑,以义 居闻者三人,而子觉又不悖先训,蹶然而思继焉。古 者礼义之俗,诚岂有越于此哉?”文毅公之言,至是益可征矣。子觉本名阀之后,金华诸族亦同出于凤林, 其显融者项背相望,而淳熙宰相为尢著,宰相势隆 望重,尚未能合族以居,而子觉一韦布之士,乃断然 行之,斯可谓之贤也矣。虽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子 觉之嗣人,尚世守遗法而不坠,他时将与郑氏俪美 而交辉。圣朝以孝治天下”,旌异之典,未必为子觉惜 也。龙光下“烛、行当焕焕于山川之间矣。”濂因不辞而 记之。又系之以铭曰:

    《易》,著同人,合干与离。上参于天,火之赫熹。类族辨物, 君子以之。况我宗属,一气之为。譬犹单干,渐敷群枝。 服虽少杀,情或甚非。物我相形,矛盾迭驰。借耰取箕, 谇语丝披。所幸天衷,亘古无亏。不有人豪,务克己私。 何能大公,拔其藩篱。浦阳之江,其流弥弥。太朴未散, 民醇俗熙。以义闻者,接轸联帷。有美王氏,裔出绅緌。 佩厥先训。如铭鼎彝,大合其族。嗜义若饴,夙夜无愆。 竭其心思。度物引类,取式树规。巨探浩渺,细入密微。 日约月会,有文可稽。耄倪同心,一唱百随。孰为范防, 征《礼》与诗。以匡念虑,以肃威仪。如水斯潴,畚筑以时。 涓滴弗戒,不翅漏卮。古云“孝弟,致家之肥。”匪间古今, 验若蓍龟。维彼崇构,肇自筑基。既坚既饬,栋宇翚飞。 维彼跬步,千里在兹。行行不息,其至无疑。上慎旃哉, 勇毅自持。谁谓华高,企其齐而。太史造铭,勒之丰碑。

    《澄海南洋王氏族谱序》
    罗亨信

    王之先,本姬姓,盖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历汉、晋,自北 海以下,为二十一望族。至唐又定为三望族,曰琅琊, 曰太原,曰京兆。所谓闽王审知者,则出自琅琊,由威 武节度使以绥靖邦民有功,进封王爵,居闽为最久, 生长子孙,遂成茂族。世传闽之王氏,多其遗裔,为不 诬矣。有司徒曰玠者,自泉徙居兴化,后十六世孙淳 流,避宋季景炎之难,迁居潮之海阳,今为刑部主事。 彰,君之初祖也。彰,纯孝人也。尝上重念本源之既远, 下欲绵庆泽于将来,喟然叹曰:“自初祖来,迄今九世 矣。其人存者无虑百十,籍虽异而里则联,爨或分而 鳞则次,凡吉凶庆吊与夫春秋禴祀而无不至者。怡 然为一《诗》《礼》大家。然不有谱以统之,恐历世滋远,至 有遗本忘亲之失,岂不深可悲已乎!”于是取《家藏世 系》,重加考订而增修之,一依宋欧阳文忠公谱例列 图,析以来潮之祖为一世,至二世则分为四房;四房 之下,各随其子孙而系之。庶俾后人知水木之有本 源,笃孝敬而无或忽也。若彰者,可谓能亢厥宗,无愧 为人子孙矣。谱成间,谒予为之序,因得周阅是谱,其 间负儒名、敦隐操者,代虽有人,而擢科跻仕者则未 之见。至彰始从师郡庠,业《春秋胡氏》学,中宣德乙卯 解元。正统己未,以进士起家,释褐今官,有声中朝。族 子度又领辛酉科乡荐,赴礼闱,登乙榜,擢柳州府教 授。岂非积之久而后发,啬于昔而丰于今欤?物理固 如是也。嗟夫!王氏之族,由唐而宋,历元至今数百年, 庆泽之流绵绵而不艾,亦惟祖宗储休累洽之厚以 致之。为后人者诚能修德以培善基,积学而崇宦业, 则祖泽愈远而愈盛,是《谱》之传,尚亦有辉哉!若徒以 世望自高而不克勉,是有玷于祖,又岂得为孝乎!予 与彰有乡邦契爱之好,因书此为之规云。

    王姓部纪事

    《汉书王莽传》:“始建国元年,莽曰:‘予前在摄时,建郊宫, 定祧庙,立社稷,神祗报况,或光自上,复于下流为乌, 或黄气熏烝,昭耀章明,以著黄虞之烈焉。自黄帝至 于济南伯王,而祖世氏姓有五矣。黄帝二十五子,分 赐厥姓十有二氏。虞帝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 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予伏念皇初祖’” 考黄帝,皇始祖考虞帝,以宗祀于明堂,宜序于祖宗 之亲庙。其立祖庙五,亲庙四,后去人,皆配食郊祀。黄 帝以配天,黄后以配地。以新都侯东第为大禖,岁时 以祀。家之所尚,种祀天下。姚、妫、陈、田、王氏凡五姓者, 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书》不云乎:“惇序九族,其令 天下上此五姓名籍于秩宗,皆以为‘宗室,世世复无 有所与。其元城王氏勿令相嫁娶,以别族理亲焉’。” 《世说》:正始中,人士比论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 裴楷方王衍,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 裴遐方王导,裴𬱟方王戎,裴邈方王元。

    《续文献通考》:“临沂王氏,自王书生祥、览,而祥位三公。 同时衍、绥、澄、戎、敦、导、元并位至三公,才名冠世,人号 琅琊八王。”导之后洽、悦、昙首、弘俭又累世贵盛,与五 代相终始。

    太原王氏,浑,昶之子,兄弟四人,并居高位。至述与坦 之,亦累世贵盛。

    《晋书王导传》:“初,导渡淮,使郭璞筮之,卦成,璞曰:‘吉,无 不利’。”淮水绝,王氏灭。其后子孙繁衍,竟如璞言。 《宋书王淮之传》:“淮之字元会,琅琊临沂人。高祖彬,尚 书仆射。曾祖彪之,尚书令。祖临之,父纳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

    《南齐书王僧虔传》,孝武中,僧虔入为侍中,迁御史中 丞,领骁骑将军。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 乌衣者,位官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 坐处,我亦可试为耳。”

    《小学绀珠》:“后魏四姓: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 义、太原王琼。”

    《北齐书王昕传》: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 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宠。”

    《徐之才传》:之才聪辨强识,有兼人之敏,尤好剧谈谑 语,公私言聚,多相嘲戏。常戏王昕姓云:“有言则”近 犬便狂,加颈足而为马,施角尾而为羊。卢元明因戏 之才云:“卿姓是未入人名,是字之误。”即答云:“卿姓在 亡为虐,在丘为虚,生男则为虏,养马则为驴。”

    《续文献通考》:隋时有王氏,家富财帛,埒于王侯。有子 五人,各立一院,栋宇崇显,邑里号“五堂王家。”

    《唐书高俭传》:初,太宗尝以山东士人尚阀阅,后虽衰, 子孙犹负世望,嫁娶必多取赀,故人谓之“卖昏。由是 诏士廉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责天下谱谍,参考 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退新 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 五十一家,为九等,号曰《氏族志》。而崔干仍居第一。帝” 曰:“我于崔、卢、李、郑无嫌,顾其世衰,不复冠冕,犹恃旧 地以取赀。不肖子偃然自高,贩鬻松槚,不解人间,何 为贵之?齐据河北,梁、陈在江南,虽有人物,偏方下国, 无可贵者,故以崔、卢、王、谢为重。今谋士劳臣,以忠孝 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向声背实,卖昏 为荣耶?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 有爵,为公卿大夫,世世不绝,此谓之门户。今皆反是, 岂不惑邪!朕以今日冠冕为等级高下,遂以崔干为 第三姓,班其书天下。”高宗时,许敬宗以不叙武后世, 又李义府耻其家无名,更以孔志约、杨仁卿、史元道、 吕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广类例,合二百三十五姓, 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叙所以然,以四后姓,酅公、 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 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各以品 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馀属不入,改 为姓氏录。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搢绅耻焉, 目为勋格。义府奏悉索《氏族志》烧之。又诏:“后魏陇西 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 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 姓十家,不得自为昏。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 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 门财。先是,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宝等为冠。其 后矜尚门地,故《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婿,皆取当 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后房元龄、魏徵、李 𪟝复与昏,故望不减。然每姓第其房望,虽一姓中高 下县隔。李义府为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其后天下 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昏。”家益自贵,凡男 女皆潜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以为敝云。

    《王方翼传》:方翼子珣与兄玙、弟琎以文学称,时号“三 王。”

    《王勃传》: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 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议者谓然。

    《王𬘭传》:“𬘭字方庆,以字显武。后尝就求羲之书,方庆 奏十世从祖羲之书四十馀番,太宗求之先臣悉上 送。今所存惟一轴,并上十一世祖导、十世祖洽、九世 祖珣、八世祖昙首、七世祖僧绰、六世祖仲宝、五世祖 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世从祖献之等,凡二十八人 书共十篇。后御武成殿,遍示群臣,诏中书舍人崔融 序其阀阅,号《宝章集》,复以赐方庆,士人歆其宠。” 《王徽传》:“徽,京兆人。《谱》言:其先本魏诸公子,秦灭魏,至 汉徙关中霸陵,以其故王家为王氏。十世祖罴仕周 为同州刺史,死葬咸阳凤政原,子孙因家杜陵。曾祖 择从昆弟四人,曰易从、朋从、言从,皆擢进士第,至凤 阁舍人者三人,故号凤阁王氏。自是讫大”中时,登进 士者十八人,位台省牧守者三十馀人。

    《唐国史补》四姓,唯郑氏不离荥阳,有冈头卢、泽底李、 土门崔家为鼎甲。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 “钑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

    《续文献通考》:王祐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 公者。”及旦相真宗,享福禄荣名三十馀年,人号三槐 王氏。

    《癸辛杂识》:浙之东,言语黄、王不辨,自昔而然。王克仁 居越,荣邸近属也,所居尝独毁于火,于是乡人呼为 “王火烧。”同时有黄瑰者,亦越人,尝为评事,忽遭台评, 云其积恶以遭天谴,至于独焚其家,乡人有“黄火烧” 之号,盖误以王为黄耳。邸报既行,而评事之邻有李 应麟者,为维扬幕,一见大惊,知有被火之事,亟告假而归。制使李应山怜之,馈以官楮二万。及归,则家无 患,乃知为误耳。盖黄无辜而受王之祸,而李无望而 得二万之获,殊可笑。

    “王宣子尝为太学博士,适一婢有孕而不容于内,出 之女僧之家。韩平原之父同乡,与之同朝,无子,闻王 氏有孕,婢在外,遂明告而纳之。未几得男,即平原也。” 《山西通志》:“王璹,太原人,举进士,弟珙、珦,皇统九年同 榜。璹仕至汾阳军节度使,乡人荣之,号三桂王氏。” 《元史王磐传》:“磐,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黍万石,乡 人”号“万石王家。”

    《明外史王直传》:“直在翰林二十年,稽古代言,编纂记 注之事,多出其手。与金谿王英齐名,人称二王以居 地,目直曰东王,英曰西王。”

    《王守仁传》:守仁之门,从游者恒数百。善推演师说者, 称黄弘纲、何廷仁及钱德洪、王畿。时人语曰:“江有何 黄,浙有钱、王。”

    《瞿能传》:王指挥者,临淮人。国初功臣子,常骑小马,军 中呼“小马王。”战白沟河,被重创死。

    《新城县志》:王伍父贵,居诸城。元末花马军乱,贵狙击 之,杀一贼,度不能抗,乃避居新城。贵五子,伍最少,亦 最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尢好施予,岁时勤 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馀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 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 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 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

    《馀姚县志》:“明神宗皇后王氏,本姓黄。五世祖蕴,洪武 十九年,抽民兵入京兵籍省笔书黄为王。四传至后 父伟。万历六年,大婚礼成,帝问后家世,时新建伯王 正亿方贵盛,后以新建对,故不复本姓。”

    《苏州府志》:“王临亨,字止之,昆山人。万历乙丑进士,授 西安知县,调海盐。卓有廉声,听断甚敏。在西安,谣曰: ‘王一时’,谓听讼不淹一宿也。及至海盐,又谣曰:‘王一 升’。谓小民不费升米也。”

    《凤阳府志》:太和县:“王质,字梦瑾,历官御史,四川布政、 刑部尚书。自奉惟蔬食,人呼为青菜王。大学士李贤 为作《青菜传》。”

    王姓部杂录

    《梁书·王瞻传赞》:王氏自姬姓以降,及乎秦汉,继有英 哲。洎东晋王茂弘,经纶江左,时人方之管仲后蝉冕 交映,台衮相袭,勒名帝籍,庆流子孙,斯为盛族矣。 《野客丛谈》,《文选》萧扬州《荐士表》曰:“窃见王暕,字思晦, 七叶重光,海内冠冕。”良注:“七叶,谓自王祥以下,至暕 父台首,凡七叶,冠冕不绝。”余谓良不考究,妄为之说, 盖暕正王览之下,非祥下也。暕盖俭之子,僧绰之孙, 昙首之曾孙。注以暕父昙首,又谬也。祥、览为兄弟,自 览至昙首六世,至暕则九世矣。注谓祥至昙首七世, 亦谬也。李善注谓暕、览之下,此说是矣。然谓览生导, 又非也。按《晋书》,览生裁,裁生导。王筠亦曰:“未有七叶, 名德重光,爵位相继,如吾门者。”筠盖与暕再从兄弟, 皆昙首曾孙,所以俱有“七叶重光”之语。自导至褒,九 世立传,著在国史。自洽至鼒,九世有集,行于晋、宋。隋、 唐之闲。自古名门济美,鲜有如是之盛者。

    曹子建作《王仲宣诔》曰:“流裔毕万,末胄称王,厥姓斯 氏,条分叶散,世滋芳烈,扬声秦汉。”向注:“秦有王离、王 翦,汉有五侯,是扬声也。”按《王粲系》毕公高之后,毕封 于魏,后十代,文侯盛至,孙称惠王,因以王为氏。而秦 之离翦,自周太子晋之后;汉之五侯,自齐田和之后。 此三派元不相干,而此引离、翦五侯为毕氏裔,条分 叶散失也。故新莽姚之孙,以姚、妫、陈、田、王氏五姓为 宗室,且禁元城王氏勿与四姓为婚,而己自取王䜣 之女,魏东莱王基为子纳太原王沉女,皆不以为嫌, 盖知此也。庾信作《宇文杰墓志》,亦有是误。《文苑策问》 曰:“巨君之姓,曾非驭鹤之苗。”

    晋王氏最盛,然分派非一族也,仆不暇尽数,姑择其 显然者疏之。浑、济、坦之、濛、修之属,皆太原之裔,后汉 隐士霸之后也;祥、览、敦、导、羲、献之流,皆琅琊之裔,前 汉御史大夫吉之后也;浑、戎、衍、澄,亦琅琊裔,祥览别 派也。肃、恂、虔、恺,兰陵人,后汉良之后也;仪,阳城人,魏 修之后也;浚、彝、矩、畅,弘农人。晋王氏无虑十馀派,惟 琅琊之派最盛。王导之孙珣、珉、谧、穆十三子,仕宋大 显,而庆流蕃衍,至隋及唐,有琳者,仕则天时;有玙、有 抟者,亦相继为时显人,皆导之适派也,见于史传者, 班班可考。善乎李翰作《凤阁王侍郎传论赞序》曰:“太 子晋之后,有错为魏将,翦为秦将。自秦至汉,有吉有 骏;自汉至晋,有祥有览。其正统也则”悦、洽、珣、珉;其旁 支也,则浑、戎、衍、经此说,正得其源流。仆衰绪出自太 原,自晋避地,徙于闽中。按家谱,“十世祖讳棨,仕唐为 水部郎中”,见《闽川名士传》。“七世祖讳仁僓,闽王审知 辟为大理评事,不就,避于刹头,乡里服其节义,至今 称刹头王家焉。”

    《宛委馀编》。江左门高,故称“王、谢。”其次则顾、陆、朱、张。梁武以此速侯景之叛。淮北则推崔、卢、李、郑、崔浩,宗虽 灭而贵不衰,陇西之李居次。唐文皇以人主之势发 忿而望不益。江左见并于隋,故王、谢小减。琅琊之王, 初在太原上,而隋、唐之际,太原渐贵,至宋益贵,是亦 乘除之数也。虽然,谢安得比王?王自琅琊、太原为周 “灵王太子后;北海、陈留为齐王田和后;东海亦自姬 姓,天水九姓为王子比干后;高平、京兆为信陵君后。 又有出自楚威王后者”,而谢无闻也,王于义大也,君 也,天地人一贯,三为王而谢,义辞谢也,又凋谢也。王 氏二十一望,而谢二望。王氏毋论汉,即未渡江以前, 而为公卿著名者十馀人,谢固寥寥也,始兴筚路之 勋,与庐陵雍容之业又倍蓰也。谢安得比王

    张、王、李、赵,皆黄帝所赐姓也。元丞相伯颜请杀张、王、 刘、李、赵五姓,汉人不许,盖亦以其多耳。王氏二十一 望,最贵者琅琊、太原也;谢二望,会稽为贵;崔二望,清 河、博陵俱贵。清河遭崔浩祸者也。卢氏一望,范阳。李 氏十一望,赵郡最贵,陇西次之。唐即陇西望;郑五望, 荥阳为贵。顾一望,吴郡;陆二望,朱四望,张十四望,梁 氏所重,三姓皆吴郡耳。十姓之外,当为刘二十五望, 而彭城最贵,其先陶唐氏也。萧二望,兰陵最贵,赵五 望,天水最贵,杨二望,弘农为贵,周八望,陈、徐皆六望, 唐五望。

    《日知录》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扺不可尽信。 《唐书》表李氏则云:“纣之时有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 吴伯。”不知三代时无此名字,无此官爵也。表王氏则 云:“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传记亦无此事。 王氏定着三房,一曰琅琊,二曰太原,皆出灵王太子 晋,三曰京兆,出魏信陵君。是凡王皆姬姓矣。乃王莽 自云舜后,莽败,其俗尚全,未必无后裔。而春秋吴有 王犯,晋有王良、范氏之臣王生,战国齐有王斗、王蠋、 王驩,费有王顺,魏有王错,赵有王登,秦有王稽、王龁、 王翦、王绾、王戊,亦未必同出于灵王也。韩文公作《王 仲舒神道碑文》云:“王氏皆王者之后,在太原者为姬 姓。春秋时,王子成父败狄有功,因赐氏”,此语却有斟 酌。